CN1840454A - 纸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0454A
CN1840454A CNA2006100716515A CN200610071651A CN1840454A CN 1840454 A CN1840454 A CN 1840454A CN A2006100716515 A CNA2006100716515 A CN A2006100716515A CN 200610071651 A CN200610071651 A CN 200610071651A CN 1840454 A CN1840454 A CN 1840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oller
transport path
pushing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16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0454B (zh
Inventor
宫崎昌彦
河本益雄
竹本光利
松尾健
田口彻也
颖川圭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0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0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0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04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66Advancing articles in overlapping streams
    • B65H29/6609Advancing articles in overlapping streams forming an overlapping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65H2404/631Juxtaposed diverting means with each an independant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纸处理装置,具备中间输送路径、中间托盘、导入辊、输入辊及控制器。控制器进行如下控制:使导入辊及输入辊正转,对于依次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2张纸分别输送直到后端离开导入辊。并且,在夹持着前端部的状态下将输入辊停止。进而,在使2张纸的前端部与重叠在输入辊上并被夹持后,使输入辊正转,将重叠的2张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

Description

纸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设在静电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的、对通过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送入而形成的纸束实施纸处理、具体而言实施分类(sort)处理、装订(staple)处理、穿孔(punch)处理等纸处理后排出到分类用排出托盘上的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附设在复印机的复印机主体中的纸处理装置一般被构成为,将从复印机主体送入的纸输送到中间托盘上,接着对中间托盘上的纸束进行纸处理后,排出到分类用排出托盘上。并且,在对中间托盘上的纸束进行分类处理的期间,不能将下一个纸输送到中间托盘上,所以在此期间中断了复印机的复印动作。复印动作的中断不仅会使纸处理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而且会使包括复印机的系统整体的生产效率降低。
以消除这种生产效率的低下为目地的纸处理装置在已经提出的例如专利第2541979号公报、特公平06-099070号公报及特开平09-235069号公报中被公开。
在专利第2541979号公报中公开的纸处理装置构成为,在装订机进行装订处理的期间,控制输送单元而使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纸滞留在输送路径内。该装置的目的是即使在托盘上进行纸的装订的期间、也使图像形成动作的浪费时间成为最小限度、或不产生浪费时间。但是,在该装置中,能够在装订机进行装订处理的期间滞留在输送路径内的纸只有一片,不能进行第2张以后的纸的送入,所以图像形成动作被停止。
在特公平06-099070号公报中公开的纸处理装置中,具备将纸导引到纸处理托盘上的第1及第2纸输送通路、和切换以将纸输送给第1及第2纸输送通路的哪一个的切换单元。并且,构成为,对于处理托盘上的纸束,即使在纸处理单元进行纸处理动作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使切换单元切换,将发送来的第1及第2纸分别输送到第2及第1纸输送通路中而待机,在纸处理结束后,在使第1及第2纸重叠的状态下发送到纸处理托盘上。该装置的目地是不设置等待时间地发送纸、无浪费时间地提高生产性。但是,在该装置中,由于为了待机、除了2个纸输送通路以外还需要具备切换单元,所以结构变得大型化且成本上升,并且压紧处理有可能变得困难。此外,能够待机的纸为2张。虽然也可以使3张待机,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3个纸输送通路,结构会更加大型化且会导致更大的成本上升,压紧处理也有可能变得更困难。
在特开平09-235069号公报中公开的纸处理装置中,具备将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导引到将纸导入到中间积存器上之前的纸输送通路中的第1及第2进入通路、切换为第1及第2进入通路的入口部中的某一个的切换机构、和将从第1及第2进入通路分别输送的2张纸的各前端定位、使纸成为重叠状态而送出到中间积存器上的输送辊对。该装置的目地是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及连续排纸在先行的纸束后处理、和后续的纸束输送的中间环节间不会滞留、停止,来高效地执行纸输送而提高生产性。但是,在该装置中,除了纸输送通路以外,还需要具备两个进入通路及切换机构,所以结构变得复杂,压紧处理有可能变得困难。此外,能够待机的纸为2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一个纸输送路径中重叠输送多个纸、不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停止而能够进行连续的纸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新的纸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地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一个纸输送路径中重叠输送3张以上的纸、不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停止而能够进行连续的纸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新的纸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地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一个纸输送路径中重叠输送多个纸、并且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且压紧处理较容易的新的纸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中间托盘;将纸导引到中间托盘上的中间输送路径;将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导入辊;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输入辊;推压部件,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向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可解除自如地推压;驱动推压部件的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正转驱动导入辊的导入辊驱动单元;正反转驱动输入辊的输入辊驱动单元;控制各个该驱动单元的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各个该驱动单元,在用于形成先被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中待机并重叠的纸张数为预定数N=2张的待机重叠处理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使导入辊及输入辊正转,由输入辊夹持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第1张纸的前端部,并且进行输送直到其后端离开导入辊,然后停止输入辊,接着在由推压部件推压第1张纸的状态下,由导入辊将第2张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其前端接近输入辊的夹持部后使输入辊正转,使第2张纸的前端部与已经被输入辊夹持着的第1张纸重叠而被夹持,并将被重叠的预定数N=2张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通过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推压部件在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的纸向该输送面推压的推压位置、和解除了推压的开放位置可进行变位。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推压部件具备:一对支撑轴,可转动地被支撑,以使其与纸的导入方向正交并向该纸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存在于同一轴线上;一对臂,从各个支撑轴平行地延伸出;推压部,在各个臂间沿该轴线平行地延伸;臂的各个宽度方向间隔被设定为比该纸的宽度方向尺寸大;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开放位置的状态下,使该推压部相对于该输送面离开到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而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被置于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各个臂被定位,以使被导入的纸不干涉,并通过各个臂之间而向输入辊输送。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推压纸的后端部。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导入辊的夹持部与输入辊的夹持部的间隔被设定为比被导入至中间输送路径的预定尺寸的纸的输送方向长度短。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在中间输送路径的导入辊的正下游位置上配设有可动导引部件,该可动导引部件能够通过驱动器在将导入的该预定尺寸的纸向输入辊导引的第1位置、和将比被导入的该预定尺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向中间托盘导引的第2位置进行变位,且可动导引部件构成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中间托盘;将纸导引到中间托盘上的中间输送路径;将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导入辊;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输入辊;推压部件,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向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可解除自如地推压;驱动推压部件的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正转驱动导入辊的导入辊驱动单元;正反转驱动输入辊的输入辊驱动单元;控制各个该驱动单元的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各个该驱动单元,在为了形成先被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中待机并重叠的纸张数为3张以上的预定数N张的待机重叠处理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使导入辊及输入辊正转,由输入辊夹持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第1张纸的前端部,并且进行输送直到其后端离开导入辊,然后停止输入辊,
接着,对于作为由导入辊依次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第2张以后的纸而除了第N张的纸,在前端接近输入辊的夹持部后使输入辊正转,而前端部被输入辊夹持的同时被输送直到后端从导入辊离开并且通过推压部件的推压部,然后停止输入辊,接着解除推压部件的推压后,使输入辊反转并再次一边由推压部件推压一边使纸后退,之后在夹持了前端部的状态下停止,
最后,在由推压部件推压N-1张纸的状态下由输入辊将第N张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而在前端接近输入辊的夹持部后使输入辊正转,使第N张纸的前端部与已经被输入辊夹持着的N-1张纸重叠并被夹持,将被重叠的预定数N张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通过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推压部件在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向该输送面推压的推压位置、和解除了推压的开放位置可进行变位。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推压部件具备:一对支撑轴,可转动地被支撑,以使在纸的导入方向正交并向该纸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存在于同一轴线上;一对臂,从各个支撑轴平行地延伸出;推压部,在各个臂间沿该轴线平行地延伸,
臂的各个宽度方向间隔被设定为比该纸的宽度方向尺寸大;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开放位置的状态下,使该推压部相对于该输送面离开到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而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被置于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各个臂被确定位置,以使被导入的纸不干涉,并通过各个臂之间而向输入辊输送。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推压纸的后端部。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导入辊的夹持部与输入辊的夹持部的间隔被设定为比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预定尺寸的纸的输送方向长度短。
所述的纸处理装置,最好是,在中间输送路径的导入辊的正下游位置上配设有可动导引部件,该可动导引部件能够通过驱动器在将被导入的该预定尺寸的纸向输入辊导引的第1位置、和将比被导入的该预定尺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向中间托盘导引的第2位置进行变位,可动导引部件构成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构成的纸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推压部件及中间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端部等的立体概略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动作顺序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接下来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5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6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17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处理装置的要部的另一个动作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成的纸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标号100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静电复印机,复印机100具备正方体状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即复印机主体102(在图1中仅表示了其一部分)。在复印机主体102的一侧部形成有纸排除口,在纸排出口的正上游位置上配设有纸排出辊对104。复印机100本身可以利用周知的结构,其本身的结构并不构成本发明的特征,所以省略说明。与复印机主体102的上述一侧部相邻,附设有本发明的纸处理装置2的实施方式。
纸处理装置2具备长方体形状的壳体4。在壳体4的与复印机主体102的上述一侧部对置的一侧部、即与纸排出口对置的位置上设有纸输入口6。纸输入口6由导引板对构成,该导引板对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对置地被配置,并且配设为朝向复印机主体102的纸排出口上下打开。在壳体4内配设有从纸输入口6朝向壳体4的另一侧部方向延伸的纸输送路径8。在壳体4内还配设有从纸输送路径8分支而朝向后述的中间托盘20延伸的中间输送路径10。在纸输送路径8中的、纸输入口6的正下游位置上配设有入口输送辊12。在纸输送路径8中的、与中间输送路径10的分支部上配设有中间输送辊13及分支爪14。在中间输送路径10中的该分支部附近,配设有将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的导入辊15。在纸输送路径8的下游侧配设有排出辊17。在壳体4的作为排出侧的另一侧安装有副托盘18,配置为使其承接并收容由排出辊17排出的纸。
上述分支爪14构成为,由未图示的电磁线圈(solenoid)而使其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第1位置、和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第2位置动作。在电磁线圈关闭的状态下,分支爪14位于第1位置,从纸输入口6输入的纸在入口输送辊12及中间输送辊13的作用下通过纸输送路径8朝向排出辊17输送。此外,如果电磁线圈开启动作,则分支爪14位于第2位置,从纸输入口6输入的纸在入口输送辊12、中间输送辊13及导入辊15的作用下,从纸输送路径8的分支部被输送到中间输送路径10内。在纸输送路径8的入口输送辊12与中间输送辊13之间配设有穿孔单元19。另外,在纸输送路径8的纸输入口6的正下游位置上,配设有检测所输入的纸的第1检测传感器S1。
在壳体4内配设有中间托盘20,使其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并延伸。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并实际上以直线状延伸。在从中间托盘20的下方向上方的延长线上配设有排出路径22,在排出路径22的下游端上配设有排出辊24。在壳体4的作为排出侧的另一侧部上配设有主托盘26被配置成,使其承接并收容由排出辊24排出的纸。
将纸导引到中间托盘20上的中间输送路径10被配置成,在从上述分支部朝向下方弯曲后,相对于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隔开间隔而从中间托盘20的上方朝下方延伸。在中间输送路径10的该弯曲部的下游端上配设有上述导入辊15。在实施方式中,中间输送路径10具备:可动导引部件30,配置在中间输送路径10的、导入辊15的正下游位置上,并且是从中间托盘20的上方朝下方延伸的;静止导引部件32,配设在可动导引部件30的下游侧;第1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4,从可动导引部件30的上游端部附近到静止导引部件32的下游端部附近,相对于可动导引部件30及静止导引部件32隔开间隔对置地配设;第2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6,相对于静止导引部件32的下游端部隔开间隔而对置地配设,并且一边朝向靠近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的下端部附近的位置缓缓地弯曲一边向下方延伸。在中间输送路径10的、第1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4与第2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6的边界部上,配设有将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输入辊40。中间输送路径10的输入辊40的正下游的位置上,配设有检测使朝向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移动的纸的第2纸传感器S2。
第1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4相对于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大致平行地延伸。参照图1~图3,配设在第1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4和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之间的可动导引部件30可围绕与纸的输入方向(导入方向)正交且在纸的宽度方向(图2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轴30a可转动地被支撑在未图示的架上。可动导引部件30的轴30a配设在可动导引部件30的下游端部上。可动导引部件30可通过驱动器、例如电磁线圈SOL1,可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进行变位,所述第1位置(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是将由导入辊30导入的预定尺寸的纸朝向输入辊40导引;所述第2位置(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是将由导入辊30导入的比该预定尺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朝向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直接导引。电磁线圈SOL1最好是由与电磁线圈SOL2实质上相同的自保持型电磁线圈构成。
所谓上述的预定尺寸的纸,在实施方式中是指JIS的A4横向(输送方向与长度较短的宽方向一致),所谓的比预定尺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在实施方式中是指JIS的A3纵向(输送方向与长度较长的纵方向一致)。导入辊15的夹持部与输入辊40的夹持部的间隔设定为比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的上述预定尺寸(A4横)的输送方向长度短。
隔开间隔位于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的大致上端部的可动导引部件30在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其是从其本身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向下方、逐渐远离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地倾斜而被定位的。另一方面,在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其是从其本身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向下方、逐渐接近中间托盘20的表面20a地倾斜而被定位的。可动导引部件30的输送面30s构成中间输送路径10的输送面的一部分。在可动导引部件30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静止导引部件32的上游端区域在可动导引部件30的延长线上朝向第1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4延伸地倾斜,比该上游端区域靠下游侧的区域沿着第1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4大致平行地向下游方向延伸,进而延伸到第2对置静止导引部件36的上游端区域。
在中间输送路径10的、导入辊15的正下游位置、对置于可动导引部件30的位置上,配设有推压部件50。推压部件50能够将由导入辊15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的纸,朝向中间输送路径10的靠上游的输送面、在实施方式中朝向定位于第1位置的可动导引部件30的输送面30s可解除自如地推压。
参照图2及图3,推压部件50具备:一对支撑轴52,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以便与纸的导入方向正交且在纸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存在于同一轴线上;一对臂54,从各个支撑轴52平行地延伸出来;推压部56,在各个臂54间与该轴线平行地延伸。各个支撑轴52分别经由轴承支撑在架上(都未图示)。在单边的支撑轴52上,固接着向半径方向延伸出的杆58。在杆58的前端部上固接着具有与各个支撑轴52平行的轴线的销60。销60的前端部与在作为驱动器的电磁线圈SOL2的可动铁芯62的前端上形成的长孔62a嵌合。
构成推压部件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SOL2优选地使用自保持型的电磁线圈。通过由电磁线圈SOL2的开启动作使可动铁芯60突出,而使推压部件50围绕支撑轴52向一方向转动,使推压部56从后述的开放位置变位到将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的纸朝向可动导引部件30的输送面30s推压的推压位置(在图2及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此外,通过由电磁线圈SOL2的关闭动作使可动铁芯60回归到原来的位置,而使推压部件50围绕支撑轴52向反方向转动,使推压部56从推压位置变位到将解除了推压的开放位置(在图2及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另外,在使用自保持型的电磁线圈的情况下,在开启动作及关闭动作中,都是在最初通电后解除通电。因而,这里所谓的开启动作,是指使可动铁芯62从图3所示的位置突出规定量的励磁动作,所谓的关闭动作,是指从突出了规定量的位置回归到图3所示的位置的励磁动作。上述推压部件驱动机构可以由电动马达构成。
推压部件50的各个臂54的该宽度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比上述预定尺寸的纸(A4横)的该宽度方向尺寸大。通过该结构,能够在通过推压部件50推压纸的状态下,将下一个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在推压部件50变位为开放位置的状态下,推压部56离开可动导引部件30的输送面30s到与被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在推压部件50被变位为推压位置的状态下,推压部56相对于该输送面30s轻轻接触而定位、或隔开间隔而定位。该间隔设定为比所导入的最大的预定数N片纸的层叠厚度大。在所有结构中,在推压部件50被变位为推压位置的状态下,纸能够在该输送面30s与推压部56之间沿输送方向平滑地移动。即使在推压部56相对于该输送面30s轻轻接触而定位的情况下,通过由摩擦系数比较小的合成树脂形成推压部件50,也不会妨碍纸的平滑的移动。在推压部件50被变位为推压位置的状态下,推压部56被定位在与被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各个臂54定位为,使得被导入的纸不发生干涉地通过各个臂54间朝向输送辊40输送。
参照图1及图2,入口输送辊12、中间输送辊13及导入辊15分别由驱动辊12a、13a及15a、和从动辊12b、13b及15b构成。驱动辊12a、13a及15a由作为共用的电动马达的输送马达M1旋转驱动。在导入辊15,输送马达M1构成输入辊驱动机构。输入辊驱动机构也可以包含未图示的电磁离合器。输入辊40由驱动辊40a和从动辊40b构成。驱动辊40a通过可正反向旋转的电动马达即输入马达M2旋转驱动。输入马达M2构成输入辊驱动机构。输入马达M2可以由步进马达构成。
纸处理装置2还具备包括以下部分的未图示的调整机构等:阻挡部件70,能够阻挡输入到中间托盘20的纸的前端而将其存留;纸移动机构72,能够使被阻挡部件70阻挡并存留的纸束朝向排出辊24、从而朝向主托盘29移动;装订机(stapler)74,作为对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进行处理的纸处理机构;一对宽度靠板76(在图1及图2中仅图示了单边的宽度靠板76),在中间托盘20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定位。这些结构由于可以利用周知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参照图2及图4,纸处理装置2还具备控制器80。控制器8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具备按照控制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的中央处理装置(CPU)、保存控制程序的ROM、保存运算结果等的可读写RAM、计时器、计数器、输入接口及输出接口等。在这样构成的控制器80的输入接口中输入来自上述第1纸检测传感器S1、第2纸检测传感器S2、及其他开关或检测器等的检测信号;从输出接口向输送马达M1、输送马达M2、其他未图示的电动马达、电磁线圈SOL1、电磁线圈SOL2、调整机构的未图示的各电动马达、未图示的各电磁离合器、分支爪14用的未图示的电磁线圈等输出控制信号。此外,纸处理装置2的控制器80与复印机主体102的未图示的控制器连接,在两者间也进行控制信号的交换。
在复印机主体102的控制器中,从配设在操作机构上的复印开始键、纸的尺寸(输送方向长度)设定键、用来指定装订处理的装订设定键、指定装订部数(设置数)的装订部数设定键、装订处理以外的纸处理(非装订处理)、例如用来指定单纯的分类处理的分类设定键、设定分类部数(设置数)的分类部数设定键(都未图示)等输入复印信息。
图示的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的纸处理装置2如以上那样构成,以下,在设定为通过装订设定键指定了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模式的情况下,说明发明有关部分的动作。另外,不言而喻,以下的动作控制是由控制器80执行的。
参照图2、图5及图6(流程图),分支爪14被定位为图2中实线表示的第2位置,可动导引部件30被定位为图2中实线表示的第1位置。此外,推压部件50被定位为图2中实线表示的开放位置。首先,旋转驱动输送马达M1,而入口输送辊12、中间输送辊13及导入辊15进行旋转(步骤S1)。接着,正转驱动输入马达M2,使输入辊40正转(步骤S2)。从复印机主体102输入的第1张纸P1(参照图7以后)被入口输送辊12、中间输送辊13及导入辊15从纸输送路径8的分支部输送到中间输送路径10内。图7表示纸P1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被输入辊40夹持,后端部被导入辊15夹持并由两辊输送的状态。如图8所示,如果纸P1的前端被第2纸检测传感器S2检测到(步骤S3),则纸P1的后端从导入辊15的夹持中解放,停止输入马达M2的正转驱动(步骤S4),停止纸P1的输送。
这里,SOL2开启动作(步骤S5),推压部件50从图8所示的开放位置变位为图9所示的推压位置。通过推压部件50的推压部56将纸P1的后端部朝向可动导引部件30的输送面30s推压。将纸P1的前端部保持为被输入辊40的夹持部夹持的状态。纸P1在中间输送路径10中成为待机状态。
在从复印机主体102输入第2张纸P2开始经过预定时间后,正转驱动输入马达M2(步骤S6~步骤S8)。该规定时间设定为从第2张纸P2的前端通过第1纸检测传感器S1到接近输入辊40的夹持部附近的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就要到达输入辊40的夹持部之前的时间。图10表示第2张纸P2的前端通过第1纸检测传感器S1后就要到达输入辊40的夹持部之前的状态。使输入辊40正转,在输入辊40的夹持部,第2张纸P2的前端部在与第1张纸P1的前端部重叠的状态下被夹持,开始将第2张纸P2与第1张纸P1一起输送。
这里,在设定成为了形成在先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10待机并重叠的纸片数为预定数N=2张的待机重叠模式的状态、和设定成为了形成在先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10待机并重叠的纸片数为预定数N=3张以上的待机重叠模式的状态下,控制器80进行不同的控制。另外,上述处理模式的设定是预先由控制器80的控制程序设定的。这是因为,在中间输送路径10中待机并重叠的纸片数是由装置的纸的输送速度和中间托盘20的纸处理速度的关系决定的。因而,纸的输送速度相对纸处理速度的比例越大,待机并重叠的纸片数越多。
在设定为为了形成此前输入到中间托盘20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10待机并重叠的纸片数为预定数N=2张的待机重叠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判断为预定数N=2张。由于使输入辊40正转,所以使第2张纸P2与第1张纸P1重叠,而开始向中间托盘20输入。图11表示这种输送状态。另外,此时,此前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束(未图示)结束了装订机74的装订处理并且结束了向主托盘26的排出,中间托盘20侧完成了接收下一个纸束的准备。如果检测到第2张纸P2的后端通过了第2纸检测传感器S2(参照图12),则停止输入马达M2的驱动(步骤S10~步骤S11)。使第2张纸P2及第1张纸P1重叠而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各个前端被阻挡部件70阻挡而被存留(参照图13)。此外,使SOL2关闭动作(步骤S12),推压部件50从图1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推压位置变位到用实线表示的开放位置。通过以上这样,直到被输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的2张纸P1及P2被重叠而被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为止的控制结束。在1束的装订片数为例如3张的情况下,第3张纸不会在中间输送路径10中待机而直接被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在中间托盘20上形成3张的纸束。重复以上的处理直到规定的装订部数达到规定的部数。
另一方面,在设定为为了形成此前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10待机并重叠的纸片数为预定数N=3张以上的预定数N张的待机且重叠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判断为预定数N片。正转驱动输入马达M2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驱动,使输入辊40停止(步骤S13~步骤S14)。该规定时间被设定为直到第2张纸P2的后端离开导入辊15并通过推压部件50的推压部56为止的时间。图14表示在第2张纸P2的后端刚通过推压部件50的推压部56后使输入辊40停止的状态。第2张纸P2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位于比第1张纸P1的前端及后端靠下游侧一些的位置。
接着,使SOL2关闭动作,使推压部件50从推压位置变位为开放位置(步骤S15)。图15表示该状态。接着,反转驱动输入马达M2,使输入辊40反转(步骤S16)。第2张纸P2与第1张纸P1在重叠的状态下后退。接着,使SOL2开启动作,使推压部件50从开放位置变位为推压位置(步骤S17)。使纸P2与P1的后端部一边受推压部件50的推压部56推压一边后退。在从反转驱动输入马达M2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输入马达M2的驱动(步骤S18~步骤S19)。该规定时间设定为位于比纸P1的前端靠下游侧一些的纸P2的前端不从输入辊40的夹持部离开的时间。输入辊40在夹持着纸P1及纸P2各前端部的状态下停止。图16表示该状态。
接着,控制器80对被导入的第3张以后的纸再次进行从步骤S6到步骤S9的控制,在步骤S9中,判断第3张以后的纸是否是预定数第N片的纸。并且,在步骤S9中判断第3张以后的纸是预定数第N片的纸的情况下,进行从步骤S10到步骤S12的控制,结束该控制。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判断第3张以后的纸不是预定数第N片的纸的情况下,进行从步骤S13到步骤S19的控制后,回到步骤S6,重复从步骤S6到步骤S9的控制。重复该控制直到判断第3张以后的纸为预定数第N片的纸。控制器80如以上那样控制输送马达M1、输入马达M2及SOL2,以便将重叠的预定数N=3张以上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例如,在预定数N=3张、1束的装订片数为5片的情况下,第4片及第5片的纸不在中间输送路径10中待机而直接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在中间托盘20上形成5片的束。重复以上的处理直到规定的装订部数成为规定的部数。
根据本发明,在作为一个纸输送路径的中间输送路径10中,为了形成此前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在中间输送路径10中,在直到被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束的纸处理及排出处理结束为止的期间中,能够将多个纸(不仅是2张还可以是3张以上的纸)待机并重叠而输送,并且,在此期间能够不停止复印机100的图像形成动作而进行连续的纸处理。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不设置多个纸输送路径而只设置一个纸输送路径10、并且也不在导入辊15的下游侧的中间输送路径10中设置分支爪,而能够达到上述效果,所以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此外,压紧处理也变得容易。
被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且被阻挡部件70阻挡而存留的纸P1及P2由包括一对宽度靠板76的调整机构调整宽度方向位置,通过装订机74实施装订处理。实施了装订处理的纸P1及P2由纸移动机构72通过排出路径22向排出辊24输送,由排出辊24排出到主托盘26上。
如前面所述,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后被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为比较小的预定尺寸的纸、在实施方式中为A4尺寸的纸,使长度较短的宽度方向朝向输送方向输送。对此,比该预定尺寸的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在实施方式中为A3尺寸的纸,从中间输送路径10的上游端部开始,使长度较长的纵向朝向输送方向直接被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即,参照图17,一旦对A3尺寸的纸指定装订处理,则使电磁线圈SLO1开启动作,使可动导引部件30从第1位置变位为第2位置(图17的用实线表示的位置)。由导入辊15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的上游端部上的A3尺寸的纸PA3受可动导引部件30导引,从其上游区域导入到中间托盘20上。图17表示这种状态。被导入到中间托盘20上的纸PA3的前端被阻挡部件70阻挡。被输入到中间托盘20上、且受阻挡部件70阻挡而存留的多个纸PA3由装订机74实施了装订处理后,由纸移动机构72通过副输出通路22朝向排出辊24输送,由副排出辊24排出到主托盘26上。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中间输送路径10的、导入辊15的正下游位置上,配设有可通过SOL1在将导入的该预定尺寸的纸朝向输入辊40导引的第1位置、和将比被导入的该预定尺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朝向中间托盘20导引的第2位置进行变位的可动导引部件30。即,仅设置一个中间输送路径10,就能够使多个尺寸不同的纸(至少2种尺寸不同的纸)分别重叠而输入到中间输送路径10中来实施纸处理,所以在实用上是有用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附设在复印机100中的纸处理装置2,但当然也可以适用于配设在复印机主体102内的纸处理装置。

Claims (12)

1、一种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中间托盘;将纸导引到中间托盘上的中间输送路径;将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导入辊;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输入辊;推压部件,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向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可解除自如地推压;驱动推压部件的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正转驱动导入辊的导入辊驱动单元;正反转驱动输入辊的输入辊驱动单元;以及控制上述各个驱动单元的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上述各个驱动单元,在用于形成先被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中待机并重叠的纸张数为预定数N=2张的待机重叠处理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使导入辊及输入辊正转,由输入辊夹持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第1张纸的前端部,并且进行输送直到其后端离开导入辊,然后停止输入辊,接着在由推压部件推压第1张纸的状态下,由导入辊将第2张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其前端接近输入辊的夹持部后使输入辊正转,使第2张纸的前端部与已经被输入辊夹持着的第1张纸重叠而被夹持,并将被重叠的预定数N=2张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推压部件在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的纸向该输送面推压的推压位置、和解除了推压的开放位置可进行变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压部件具备:一对支撑轴,可转动地被支撑,以使其与纸的导入方向正交并向该纸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存在于同一轴线上;一对臂,从各个支撑轴平行地延伸出;以及推压部,在各个臂间沿该轴线平行地延伸;臂的各个宽度方向间隔被设定为比该纸的宽度方向尺寸大;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开放位置的状态下,使该推压部相对于该输送面离开到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而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被置于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各个臂被定位,以使被导入的纸不干涉,并通过各个臂之间而向输入辊输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推压纸的后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入辊的夹持部与输入辊的夹持部的间隔被设定为比被导入至中间输送路径的预定尺寸的纸的输送方向长度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间输送路径的导入辊的正下游位置上配设有可动导引部件,该可动导引部件能够通过驱动器在将导入的该预定尺寸的纸向输入辊导引的第1位置、和将比被导入的该预定尺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向中间托盘导引的第2位置进行变位,且可动导引部件构成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的一部分。
7、一种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中间托盘;将纸导引到中间托盘上的中间输送路径;将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导入辊;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输入辊;推压部件,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向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可解除自如地推压;驱动推压部件的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正转驱动导入辊的导入辊驱动单元;正反转驱动输入辊的输入辊驱动单元;以及控制上述各个驱动单元的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上述各个驱动单元,在为了形成先被输入到中间托盘上的纸束的下一个纸束、而使在中间输送路径中待机并重叠的纸张数为3张以上的预定数N张的待机重叠处理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使导入辊及输入辊正转,由输入辊夹持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第1张纸的前端部,并且进行输送直到其后端离开导入辊,然后停止输入辊,
接着,对于作为由导入辊依次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第2张以后的纸而除了第N张的纸,在前端接近输入辊的夹持部后使输入辊正转,而前端部被输入辊夹持的同时被输送直到后端从导入辊离开并且通过推压部件的推压部,然后停止输入辊,接着解除推压部件的推压后,使输入辊反转并再次一边由推压部件推压一边使纸后退,之后在夹持了前端部的状态下停止,
最后,在由推压部件推压N-1张纸的状态下由输入辊将第N张纸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而在前端接近输入辊的夹持部后使输入辊正转,使第N张纸的前端部与已经被输入辊夹持着的N-1张纸重叠并被夹持,将被重叠的预定数N张的纸输入到中间托盘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推压部件驱动单元,推压部件在将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纸向该输送面推压的推压位置、和解除了推压的开放位置可进行变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压部件具备:一对支撑轴,可转动地被支撑,以使其与纸的导入方向正交并向该纸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存在于同一轴线上;一对臂,从各个支撑轴平行地延伸出;推压部,在各个臂间沿该轴线平行地延伸,
臂的各个宽度方向间隔被设定为比该纸的宽度方向尺寸大;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开放位置的状态下,使该推压部相对于该输送面离开到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而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被置于所导入的纸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各个臂被确定位置,以使被导入的纸不干涉,并通过各个臂之间而向输入辊输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推压部件变位至推压位置的状态下,该推压部推压纸的后端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入辊的夹持部与输入辊的夹持部的间隔被设定为比被导入到中间输送路径中的预定尺寸的纸的输送方向长度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间输送路径的导入辊的正下游位置上配设有可动导引部件,该可动导引部件能够通过驱动器在将被导入的该预定尺寸的纸向输入辊导引的第1位置、和将比被导入的该预定尺寸大的特定尺寸的纸向中间托盘导引的第2位置进行变位,可动导引部件构成中间输送路径的输送面的一部分。
CN2006100716515A 2005-03-29 2006-03-29 纸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0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95578A JP4589781B2 (ja) 2005-03-29 2005-03-29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095578/2005 2005-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0454A true CN1840454A (zh) 2006-10-04
CN1840454B CN1840454B (zh) 2010-09-01

Family

ID=37029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16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0454B (zh) 2005-03-29 2006-03-29 纸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10178B2 (zh)
JP (1) JP4589781B2 (zh)
CN (1) CN18404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1490A (zh) * 2011-08-16 2013-03-06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5713B2 (ja) * 2008-09-18 2011-03-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269B2 (ja) * 2009-03-09 2013-12-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854706B2 (en) * 2009-07-07 2014-10-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1979B2 (ja) 1987-04-27 1996-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ト処理装置
JPH0699070B2 (ja) * 1987-11-10 1994-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取扱い装置
JPH05286619A (ja) * 1992-04-07 1993-11-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装置
JP3360850B2 (ja) 1992-09-21 2003-0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銅系酸化触媒とその用途
JP3468863B2 (ja) * 1994-09-06 2003-11-1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
JP3680404B2 (ja) 1996-02-29 2005-08-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3531786B2 (ja) * 1997-01-09 2004-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3721841B2 (ja) * 1999-03-29 2005-1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75180B1 (en) * 1999-05-19 2002-04-23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JP4109899B2 (ja) * 2002-05-14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298360B2 (ja) * 2003-03-07 2009-07-1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1490A (zh) * 2011-08-16 2013-03-06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2951490B (zh) * 2011-08-16 2015-10-07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0454B (zh) 2010-09-01
JP2006273512A (ja) 2006-10-12
US7510178B2 (en) 2009-03-31
US20060220304A1 (en) 2006-10-05
JP4589781B2 (ja)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061B (zh) 纸张处理装置
JP2005001841A (ja) 用紙折り装置、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75848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folded printed products
CN1769153A (zh) 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24499A (zh) 介质处理装置
JP2013166612A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40454A (zh) 纸处理装置
EP2919207B1 (en) Paper sheet type medium stacking device
JP2007204280A (ja) 立ち状態で前後に整列された印刷紙から積重ね体を形成する方法ならびに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04345769A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2008169044A (ja) 順次重ねられたシートのスタックを整列するための装置と方法
CN1799977A (zh)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6176483B1 (en) High speed document separator and sequencing apparatus
JP4355255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635898A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
JPS60204564A (ja) 製本装置
CN1754813A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02442574A (zh) 纸张后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JP2004338951A (ja) バックルフォルダで複数の枚葉紙を折るための方法及び折り機
US7621517B2 (en) Re-circulating paper accumulator
JP2014105066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2758751B (zh) 堆叠装置以及区分方法
JP408107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7076862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6096463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