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6649A - 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6649A
CN1826649A CNA2004800207463A CN200480020746A CN1826649A CN 1826649 A CN1826649 A CN 1826649A CN A2004800207463 A CNA2004800207463 A CN A2004800207463A CN 200480020746 A CN200480020746 A CN 200480020746A CN 1826649 A CN1826649 A CN 1826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ink
information recording
water color
coat
absorp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07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津文起
三上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6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6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4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a surface receptive to ink or other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38Visual features other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record tracks or represented by sprocket holes the visual signals being auxiliary signals
    • G11B23/40Identifying or analogous means applied to or incorporated in the record carrier and not intended for visual display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laying-back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label, leader, photograp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Abstract

信息记录介质1的制造方法,其为在基材3上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信息记录介质1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1)~(4)工序进行:(1)在上述基材的表面涂覆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2a;(2)使被覆材料10被覆于上述涂覆层2a的表面;(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2a硬化;(4)将上述被覆材料10从涂覆层2a去除;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信息记录介质1。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水性油墨吸收性良好、同时表面平滑性和表明光泽性都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还涉及信息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在信息处理等领域中,普及着电记录信息、可再生或再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作为这种信息记录介质,众所周知的有:例如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等之类的在树脂基材设置信息记录部(信息记录层)制成信息记录介质的;软盘(FD)、磁光(Magnet-optical:MO)盘、微型盘(MD)、磁带等用盒等的树脂成形体基材存放信息记录部、制成信息记录介质形态的。
这种信息记录介质,在具有信息记录性能的同时,多是将显示所记录内容的目录、各种装饰图案印刷在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等。而且,此印刷通过喷墨印刷、丝网印刷以往公知的印刷方法进行。
另一方面,由于构成信息记录介质的树脂表面没有油墨吸收性,因此在表面进行喷墨印刷时,在树脂表面形成油墨吸收层,相对于此油墨吸收层进行印刷。例如,通过涂覆或印刷法,在与喷墨打印机用纸、CD-R等的表面上形成油墨吸收层。
一般来说,为了赋予油墨吸收层吸收力,需要配合无机、有机的吸收性填料(颜料)(例如参照文献1:特开平5-59694号公报的权利要求1、段落0028等),但另一方面,作为油墨吸收层的印刷适合性,当然也要具有优异的油墨吸收性,但为了得到鲜明、外观好的印刷图像,还要求该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平滑性和表面光泽性优异。
另外,对于相对于光信息记录介质形成油墨吸收层,多是将通过紫外线、电子射线等能量射线而聚合硬化的油墨进行丝网印刷的,例如提出了使用配合有紫外线硬化型亲水性单体的聚合性树脂,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油墨吸收层的方法(例如参照文献2:特开平7-44888号公报的权利要求1、图2等)。并且还提出了各种在存放信息记录部的盒表面上设置油墨吸收层的方法(例如参照文献3:特开平11-213597号公报的段落0006、0007等)。
但是,如上述文献中公开的油墨吸收层,必须配合应具有油墨吸收性能的吸水性填料(含有颜料),另一方面,由于配合该填料的层通常变成了消光状的表面,因此不能满足所谓的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平滑性和表面光泽性优异的上述要求。
例如,如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由于仅仅是亲水性单体不满足油墨吸收性能,因此也有必要对于油墨吸收层添加吸收性填料(颜料),另外在此文献2中也记载了推荐配合二氧化硅等吸水性填料(颜料)、使表面变得粗糙,作为其结果,失去了油墨吸收层表面的平滑性、光泽性。
这样,在以往的技术中,现状是相对于信息记录介质中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油墨吸收层,赋予其表面平滑性、光泽性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方法提供在基材表面上具备具有油墨吸收能力、且表面光泽性和表明平滑性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能够优选实施喷墨印刷等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材的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4)工序进行:
(1)在上述基材的表面涂覆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使被覆材料被覆于上述涂覆层的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去除上述被覆材料。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a)~(4)工序进行:
(1a)在被覆材料的表面涂覆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a)在上述涂覆层的表面被覆基材;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去除上述被覆材料。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是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基材的表面具备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25μm以下,光泽度为48%以上。
在此,在本发明中,作为基材、涂覆层等的各要素,可以使用下述物质。
通过本发明得到的信息记录介质,相对于基材的表面,吸收吸附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水性油墨,含有具有使油墨发色的作用的吸水性填料,具备通过紫外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被硬化的水性油墨吸收层。
作为在该水性油墨吸收层中含有的吸水性填料,可以使用无机填料、有机填料的任一种。
这里,作为无机填料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滑石、碳酸钙、硫酸钡、沸石等。作为有机填料可以举出天然有机物微粉末(胶原、蚕丝、纤维素、淀粉、甲壳质·壳多糖、壳膜)、吸水性树脂粉末(如吸水性丙烯酸树脂、吸水性聚酯树脂等的粉末)。这些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
在本发明中,从在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时的涂膜特性、稳定性、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印刷适用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其中的蚕丝、纤维素、胶原、淀粉、吸水性树脂粉末、二氧化硅、碳酸钙、或滑石。
吸水性填料的平均粒径优选在0.1~20μ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8μm的范围内。通过使吸水性填料的平均粒径在此范围内,由于能够提供除了处理变得良好之外,水性油墨吸收性也优异、印刷性能良好的信息记录介质,因此优选。
另外,吸水性填料由于对水性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充分地赋予水性油墨吸收性,因此含量优选5质量%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以上,最优选15质量%以上。一般来说,含有5质量%以上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变为消光状,但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水性油墨吸收层能够形成光泽状的表面。
该吸水性填料的含量的上限优选为50质量%以下。
配合在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涂膜剂,可以使用通过紫外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够聚合的材料,例如可优选使用被广泛使用的紫外线硬化型涂膜剂、电子射线硬化型涂膜剂(含有涂料、油墨)等,以及它们的原料。
作为此原料,可以举出各种聚合性材料,多用例如在末端具有反应性双键的物质,各种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等反应性单体。具体地说,作为代表的有丙烯酸2-羟乙基酯、丙烯酸2-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等。也可使用所谓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开环聚合性的反应性单体。还可使用向它们中导入了聚乙二醇等的衍生物。另外,还可以适当使用以上述单体为原料的低聚体、聚合物。作为例子,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等。并且,为了提高油墨吸收性能,优选添加亲水性的反应性单体。作为例子,可以举出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吗啉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
另外,在不妨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还可根据需要在水性油墨吸收层中适宜配合消泡剂、分散剂、保水剂、增粘剂、脱模剂、防腐剂、着色染料、防水剂、湿润剂、荧光涂料、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在基材的表面具备了含有上述吸收性填料等水性油墨吸收层,并且,该水性油墨吸收层是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被硬化而形成的。作为此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使用紫外线、电子射线。
另外,作为在表面具备有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基材,可以举出以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CD-R、CD-RW、DVD-R、DVD-RW、DVD+R、DVD+RW、DVD-RAM等光信息记录介质为代表的、由树脂基板自身构成的形式,它们由基材本身构成了信息记录介质。另外,对于例如软盘(FD)、磁光(Magnet-optical:MO)盘、微型盘(MD)、磁带等的由盒等树脂成形体存放信息记录部,制成信息记录介质形式的,存放信息记录部的盒等树脂成形体构成基材。
基材表面上具备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厚度,硬化后优选在3~50μ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0~20μm的范围内。当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厚度小于3μm时,由于吸收性不足会发生渗出、干燥变慢的情况。另一方面,当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厚度超过5μm时,在水性油墨吸收层硬化时,由于体积收缩而制造的信息记录介质容易发生弯曲,因此不优选。
这样,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在基材的表面上具有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被硬化的水性油墨吸收层,该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25μm以下,优选为0.20μm以下。由于构成信息记录介质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25μm以下,因此水性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平滑性明显优异,能够很好地提供表示具有更加高画质和高灰度等级性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
另外,该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光泽度在48%以上,优选在78%以上。通过使构成信息记录介质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光泽度在48%以上,可优选提供在基材表面上具备具有充分吸收水性油墨的能力,且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都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
这里,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光泽度可根据如JIS K7105中规定的60度镜面光泽度为基准,进行测定。
在制造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中,作为在基材表面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方法,可按下述(1)~(4)工序进行(第1方法):
(1)将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涂覆在上述基材的表面,形成涂覆层;
(2)使被覆材料被覆于上述涂覆层;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将上述被覆材料从涂覆层上去除。
即,首先(1)混合上述吸水性填料和涂膜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调制油墨吸收剂。接着,在基材的表面涂覆该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有水性油墨吸收剂的层(涂覆层)。
这里,作为在基材表面上涂覆油墨吸收剂形成该涂覆层的方法,可以适当采用コンマコ一ト、刮涂法、模式涂布、旋转涂覆、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凹版移印等以往公知的涂覆或印刷方法。
作为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基材表面进行丝网印刷时,可使用80~350网孔的网,优选以170~350网孔左右进行印刷。
另外,作为涂覆量,如在实施上述丝网印刷时,用200筛孔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使其为约30g/m2左右。作为此涂覆量,例如在实施上述丝网印刷时,使用200网孔左右的丝网,但在其他涂覆方法或印刷方法中,可大致以20~40g/m2左右作为标准。
然后,(2)在用紫外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对涂覆层进行照射之前,在涂覆层的表面被覆罩面膜等的被覆材料。
这里,作为用于被覆涂覆有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的被覆材料的罩面膜,紫外线等能量射线的透射性优异,在涂覆层硬化成为水性油墨吸收层时,优选与该油墨吸收层的脱模性优异的膜,特别是优选使用由表面实施了脱模处理的聚酯、丙烯酸、聚碳酸酯、尼龙等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膜、玻璃。另外还可以使用在表面实施了脱模处理的纸等。
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膜”也包括厚的片材状材料、板状材料的意思。
并且,当是在其他途径后未在表面实施脱模处理的,可以使用含有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表面活性低的聚烯烃树脂的膜。另外,应用这些膜实施了脱模处理的膜,也完全没有问题。
罩面膜优选表面平滑性优异的,膜表面的中心线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5μm、更优选0.3μm以下,特别优选0.2μm以下。通过这样使罩面膜的表面粗糙度在0.5μm以下,能够使水性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良好。
并且,从处理容易等观点考虑,该罩面膜的厚度可在10μm~10cm范围,优选在50μm~5mm的范围。
构成被覆材料罩面膜的材料优选根据水性油墨吸收层的硬化工序(耐热性、紫外线强度)进行选定。例如,由于通常在紫外线、电子射线照射工序的同时、受到热过程的可能性高,因此即便是聚酯,未拉伸型A-PET膜也会由于热过程而收缩,成为凹凸剧烈表面状态的可能性高。同样,未拉伸的聚丙烯等也由于收缩多有不适的情况,另一方面,优选使用拉伸处理过的聚酯、聚丙烯。
另外,由于认为在紫外线硬化处理时,在罩面膜中紫外线吸收剂等的耐光剂能阻碍紫外线透射性,油墨吸收层的硬化不充分,因此优选考虑上述内容进行材料的选择。
如此,一旦在涂覆层的表面被覆罩面膜等被覆材料,则(3)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涂覆层硬化,由此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作为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通过应用于水性油墨吸收层的紫外线硬化型(或电子射线硬化型)涂膜剂的种类、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厚度等进行适当决定。
然后,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使水性油墨吸收剂硬化,在基材表面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则(4)通过从该水性油墨吸收层剥离、去除罩面膜,可得到具有硬化了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
通过上述第1方法,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能够简便地提供在基材表面具有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可很好地实施喷墨印刷等的信息记录介质。
并且,作为其他方法,对在基材表面涂覆了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压上脱模性和紫外线透射性优异的压模,通过照射紫外线等能量射线使涂覆层硬化,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之后,即便除去压模,也能得到具有硬化了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
此方法中,与上述的使用罩面膜的情况相比,操作性也良好,而且由于压模能够多次使用,在经济性、环境的方面考虑也优选。
这里,作为压模的形状,优选例如使得与光信息记录介质大小相符的形状(圆形盘状);用表面平滑性优异的、与上述罩面膜具有同样表面粗糙度的材料构成其表面的;且在被覆工序等中不变形的、具有刚性的板状等形状的。
另外,相对于上述罩面膜、具有同样表面平滑性的板状形状的基材,也可是具有把手的压模,在涂覆层的被覆工序中,抓住该把手部分相对于涂覆层缓慢降低被覆面,能够容易地实施被覆工序。并且,通过安上该把手,也能够对应于自动生产线中机器人手臂的操作。另外,把手等的结构优选成为紫外线可透射的结构。
压模的形状可以根据操作环境、条件、信息记录介质的形状等进行适当变动,另外,当机器人手臂的前端为吸盘时,不一定必需有把手,即便是罩面膜加厚了的板状的也可以。
对压模中与涂覆层相被覆的面(被覆面)也优选与罩面膜同样地,在表面平滑性方面优异,例如,作为中心线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5μm以下,更优选0.3μm以下,特别优选0.2μm以下。另外,即便对于压模中的该粘合面也优选实施脱模处理。
另外,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作为在基材表面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也可按下述方法(1a)~(4)(第2方法),根据此方法,也能够简便地提供在基材表面具有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可很好地实施喷墨印刷等的信息记录介质。
(1a)在被覆材料的表面涂覆含有吸收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a)在上述涂覆层的表面被覆基材;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从涂覆层上去除上述被覆材料。
即,首先(1a)在上述样式的被模上预先涂覆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之后,(2a)将涂覆层的表面与基材的表面粘附后,与上述(3)同样,通过照射紫外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使涂覆层硬化,由此涂覆层硬化,作为水性油墨吸收层与基材的表面复合一体化。
这样,涂覆层硬化,基材与涂覆层被复合一体化之后,也与上述(4)相同,通过剥离去除罩面膜,能够得到具有硬化了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
在上述第1方法和第2方法中,罩面膜等被覆材料可以在水性油墨吸收层硬化后被剥离除去,但也可以在水性油墨吸收层硬化后立即除去,还可以一直保留罩面膜直至使用信息记录介质时,在使用前被剥离除去。
也就是说,作为信息记录介质,可以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涂覆层硬化之后,不除去粘合材料,以被覆材料为被覆的状态进行流通,此情况下,罩面膜还可作为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保护层进行使用。而且,还可如上述,在使用的时候将罩面膜等被覆材料除去。
即,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1)~(4a)工序进行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
(1)在上述基材的表面上涂覆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使被覆材料被覆于上述涂覆层的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a)不从涂覆层上去除上述被覆材料。
或者,是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1a)~(4a)工序进行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
(1a)在被覆材料的表面上涂覆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a)在上述涂覆层的表面被覆基材;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a)不从涂覆层上去除上述被覆材料。
在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通过在上述罩面膜、压模的表面形成如排气用的微细沟槽、皱褶、花纹等特殊形状,在密合该罩面膜等与涂覆层时,能够防止气泡的产生,因此优选。另外,上述的被覆材料也可以一边从边上排气一边被覆,形成水性油墨吸收体。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是电记录信息的介质,例如可举出磁带,磁光(MO)盘,软盘(FD),微型盘(MD),以及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等光信息记录介质。这些中含有CD-R、CD-RW、DVD-R、DVD-RW、DVD+R、DVD+RW、DVD-RAM等光信息记录介质。
其中,磁带、磁光(MO)盘、软盘(FD)、微型盘(MD)等存放在作为基材的树脂成形体的盒等中,采用这种形式时,水性油墨吸收层设计在作为基材的盒等的树脂成形体的表面。
另外,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等光信息记录介质,当磁盘自身作为信息记录介质构成时,将水性油墨吸收层设在磁盘的信息记录部的反面(所谓的标记面)上。另一方面,当DVD-RAM等被存放在作为基材的树脂成形体的盒中时,水性油墨吸收层被设在该盒上。本发明不仅仅可应用于该盒式磁盘上的水性油墨吸收层,还可应用于软盘标记面上的水性油墨吸收层。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相对于水性油墨吸收层,吸水性填料的含量优选为5~50质量%。
通过本发明,由于将构成信息记录介质的水性油墨层中的吸水性填料的含量定在5~50质量%的特定范围,所以能够提高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油墨吸收性,因此能够提供具有优异油墨吸收性能的信息记录介质。
并且,通常情况下,在相对于水性油墨吸收层,含有5质量%以上吸水性填料时,水性油墨吸收层的表面成为消光状,而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水性油墨吸收层,具有上述那样良好的表面光泽性,能够提供使表面为光泽状的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吸收性填料优选为选自蚕丝、纤维素、胶原、淀粉、吸水性树脂粉末、二氧化硅、碳酸钙以及滑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通过本发明,由于将构成信息记录介质的水性油墨吸收层中的吸水性填料的种类定为特定种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油墨吸收性,在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时,能够使得涂膜特性、稳定性、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印刷适用性等更加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一方式的剖面图。
图2A~图2D分别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中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顺序的工序图
图3A~图3D分别是表示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顺序的其他方式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层压体一形态的剖面图。图1中,1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表示水性油墨吸收层,3表示基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1是通过在为圆盘状盘的基材3的表面,具备通过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被硬化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而构成的。
虽然图中未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1中的记录信息的层(信息记录层)包含在图1的基材3的层结构中。
构成信息记录介质1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含有吸水性填料,作为该吸水性填料,从在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时的涂膜特性、稳定性、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印刷适用性等观点考虑,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滑石、碳酸钙、蚕丝、蚕丝粉末、纤维素、胶原、淀粉、吸水性树脂粉末等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
另外,为了通过照射紫外线、电子射线等能量射线使水性油墨吸收层2硬化而配合的涂膜剂,可以使用公知的紫外线硬化型涂膜剂、电子射线硬化型涂膜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水性油墨吸收层2,在固形成分中含有约30质量%的吸水性填料。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1中吸水性填料相对于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含量,在固形成分中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以上,最优选为15质量%以上。该吸水性填料的含量的上限优选在50质量%以下。
并且,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厚度约为20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性油墨吸收层2所具备的基材3,由材质为聚碳酸酯树脂的圆盘状盘基板构成。并且在单面上具备上述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信息记录介质1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如下形成:在于基材3的表面上涂覆有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2a上被覆罩面膜10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2a硬化,其后通过剥离除去该罩面膜10而形成。通过此形成方法,能够简便地提供在基材3的表面上具备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可很好地实施喷墨印刷等的信息记录介质1。
以下,使用图2A~图2D所示工序图,对此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形成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基材3的表面上,使用丝网印刷等公知方法,涂覆含有吸收性填料及紫外线硬化型涂膜剂的水性油墨吸收液,使得硬化后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厚度达到约20μm,形成涂覆层2a。
形成涂覆层2a后,相对于涂覆层2a的表面被覆作为被覆材料的罩面膜10(图2A及图2B)。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覆材料的罩面膜10可使用如下的膜:表面被脱模处理,表面粗糙度为约0.14μm,构成材料为聚酯,厚度为约50μm的紫外线透射性透明膜。
接着,从该罩面膜10的上面,利用紫外线照射装置等公知的紫外线照射措施,对涂覆层2a进行紫外线UV的照射。通过该紫外线UV的照射,涂覆层2a硬化(图2c)。并且,涂覆层2a硬化后,则将罩面膜剥离除去,由此能够得到在基材3的表面上形成了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信息记录介质1(图2D)。
通过此顺序得到的信息记录介质1中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光泽度约为90%,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约为0.2μm。
由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1,可得到如下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1,由于在基材3上具备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光泽度为90%,因此能够提供在基材3上具备具有水性油墨吸收能力、且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信息记录介质1。
另外,由于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2μm,因此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表面平滑性变得显著优异,可很好地提供表示具有更高画质和高灰度等级性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1。
由于吸水性填料相对于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含量约为30质量%,因此能够提高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油墨吸收性,结果能够提供具有优异油墨吸收性能的信息记录介质1。
以上说明的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的范围内进行的变形、改良,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内容当中。另外,在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结构及形状等,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及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或形状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构成信息记录介质1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中的吸水性填料的含量约为30质量%,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发挥良好的水性油墨吸收性,吸水性填料的含量可以为任意量。另外,关于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厚度、种类,上述内容为一个实例,也可在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决定。
同样,作为基材3,示出由材质为聚碳酸酯树脂的盘状基材构成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基材3还可为存放DVD-RAM、磁带、MO等信息记录介质1的盒等形状,可在为该盒的基材3的表面上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构成信息记录介质1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是通过在于基材3的表面上涂覆有含有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2a上,被覆作为被覆材料的罩面膜10后,照射紫外线使该涂覆层2a硬化而形成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3A~图3D所示,该水性油墨吸收层2还可以通过在于罩面膜10的表面上涂覆有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2a上,被覆基材3,然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涂覆层2a硬化的同时,使得基材3和涂覆层2a复合一体化而形成。通过此形成方法,也能够简单地提供在基材3的表面上具备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可很好地实施喷墨印刷等的信息记录介质1。
图3A~图3D为显示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1中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其他形成方法的工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与上述方式相同,在作为被覆材料的罩面膜10的经脱模处理的面上,利用公知的丝网印刷等方法,涂覆水性油墨吸收液,使得硬化后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厚度为约20μm。
这样,在罩面膜10的表面上形成了涂覆层2a后,则在该涂覆层2a的表面上被覆基材3的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面(图3A和图3B)。
接着,从罩面膜10的上面,通过公知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对涂覆层2a进行紫外线UV照射。通过此紫外线UV的照射,涂覆层2a硬化。同时,该涂覆层2a通过硬化而附着于基材3的表面,被复合一体化(图3C)。
并且,涂覆层2a硬化,与基材3的表面复合一体化后,则通过剥离去除罩面膜10,能够得到在基材3的表面形成有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信息记录介质1(图3D)。
通过本顺序得到的信息记录介质1中的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光泽度约为136%,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约为0.113μm。
另外,作为水性油墨吸收层2的形成方法,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外,例如对在基材3的表面上涂覆有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2a,被覆具有把手的板状压模,之后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2a硬化,由此也可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2。
除此之外,在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中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也可以为其它结构。
接下来,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等记载内容的任何限定。
实施例1
(A)水性油墨吸收剂的调制
通过混合如下所示的配方的成分″1”~″8.”,调制水性油墨吸收剂。
(水性油墨吸收剂的配方)
成分                                             含量(质量%)
1.N,N-二甲基丙烯酰胺                            24
2.丙烯酸羟乙基酯                                 14
3.丙烯酸羟丙基酯                                 14
4.聚丙烯酸异丁酯                                 14
5.蚕丝(天然有机物微粉末蚕丝)                     30
(平均粒径6μm(注解1))
6.光聚合引发剂(注解2)                            4
7.消泡剂                                         调整
8.分散剂                                         调整
(注解1)出光テクノフアイン(株)制
(注解2)ダロキユア(注册商标)1173(长濑产业(株)制)
(B)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
相对作为基材的市售圆盘状CD-R(三菱化学(株)制),使用200网孔的丝网(涂覆量约30g/m2)将在上述(A)中调制的水性油墨吸收剂进行丝网印刷,使得硬化后的膜厚为20μm,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
接着,在涂覆层的表面被覆作为被覆材料的罩面膜(表面经过脱模处理的聚酯膜,东洋纺织(株)制,厚度50μm、表面粗糙度0.14μm),以便不使气泡混入。
然后,按下述条件照射紫外线使涂覆层硬化后,则剥离除去罩面膜,制造在基材表面形成了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
(紫外线照射条件)
装置名:1kW简易暴光UV照射装置(日本电池(株)制)
灯距离:125mm
照射时间:约15秒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除了将水性油墨吸收剂变为以下配方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所示方法相同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
(水性油墨吸收剂的配方)
成分                                        含量(质量%)
1.N,N-二甲基丙烯酰胺                       34
2.丙烯酸羟乙基酯                            20
3.丙烯酸羟丙基酯                            19
4.聚丙烯酸异丁酯                            19
5.蚕丝(平均粒径3.5μm)                      5
6.光聚合引发剂(注解2)                       3
7.消泡剂                                    调整
8.分散剂                                    调整
(注解2)ダロキユア(注册商标)1173(长濑产业(株))
实施例3
与在实施例1和2中所用相同的作为被覆材料的罩面膜(表面经过脱膜处理的聚酯膜)上,使用200网孔的丝网,对在实施例1(A)中调制的水性油墨吸收剂进行丝网印刷(涂覆量约30g/m2),使得硬化后的厚度为20μm,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
接着,作为基材使用CD-R(三菱化学(株)制),将基材的表面与涂覆层的表面被覆后,在与实施例1(B)相同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
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硬化涂覆层后,则剥离去除罩面膜,得到形成了与基材CD-R复合一体化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罩面膜,使用聚丙烯制的板状压模(表面粗糙度0.144μm)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作为基材使用聚碳酸酯制的圆盘(将レキサン膜(エスピ一·パシフイツク(株)制,厚度0.3mm)切割加工为一般的CD大小),另外,被覆材料使用隔纸(リンテツク制,表面粗糙度0.2μm),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附带说明,在基材侧照射紫外线。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除了将水性油墨吸收剂变为以下配方(不含作为吸水性填料的蚕丝粉末)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信息记录介质。
(水性油墨吸收剂的配方)
成分                                        含量(质量%)
1.N,N-二甲基丙烯酰胺                       35
2.丙烯酸羟乙基酯                            21
3.丙烯酸羟丙基酯                            20
4.聚丙烯酸异丁酯                            20
5.光聚合引发剂(注解2)                       4
6.消泡剂                                    调整
7.分散剂                                    调整
(注解2)ダロキユア(注册商标)1173(长濑产业(株)制)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不被覆罩面膜而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制造信息记录介质。
即,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市售CD-R(三菱化学(株)制),用200网孔进行丝网印刷(涂覆量约30g/m2),涂覆在上述实施例1(A)中调制的水性油墨吸收剂,使得硬化后的厚度为20μm,在基材表面上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剂的涂覆层。
其后,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使涂覆层硬化,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由此制造信息记录介质。
试验例1
对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中得到的信息记录介质,使用下述条件对(i)表面光泽度、(ii)通过目测评价的光泽感、(iii)表面粗糙度(中心线平均粗糙度)、(iv)油墨吸收性进行比较、评价。评价结果汇总示于表1。
(i)表面光泽度
使用光泽计(VG2000:日本电色工业(株)制),测定JIS K7105中规定的60度镜面光泽度,进行评价。
(ii)光泽感
通过评判小组10人的目测观察,确认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光泽,结果以下述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判定标准)
判定:内容
◎:10人全部评价为“具有表面光泽”
○:5~9人评价为“具有表面光泽”
△:1~4人评价为“具有表面光泽”
×:10人全部评价为“没有表面光泽”
(iii)表面粗糙度(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使用电子射线三维粗糙度分析装置(ESA-2000:ELIONIX公司制),倍率调为1000倍测定5点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求得平均值得到结果。
(iv)油墨吸收性
对于信息记录介质,使用市售的喷墨打印机(MJ-3000C:精工-爱普生(株)制),实施4色油墨的图案印刷。印刷后经过15分钟后密合优质纸,确认该优质纸上是否有油墨的转印。作为评价标准,没有油墨转印时为“○”,有转印时为“×”。
(评价结果)
表1
  吸水性填料   光泽度(%)   目测光泽感   表面粗糙度(μm) 油墨吸收性 综合评价
  实施例1   有   91.2   ◎   0.163   ○   ○
  实施例2   有   132   ◎   0.143   ○   ○
  实施例3   有   136   ◎   0.113   ○   ○
  实施例4   有   78.1   ◎   0.173   ○   ○
  实施例5   有   48.1   ○   0.250   ○   ○
  比较例1   无   29.4   △   0.320   ×   ×
  比较例2   无   5.7   ×   1.068   ○   ×
由表1结果可知,由实施例1~实施例5得到的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在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油墨吸收性良好的同时,光泽度也为48%以上,还兼具优异的表面光泽性。并且,中心线表面粗糙度(Ra)也小于0.25μm,表面平滑性也优异。
另外,实施例2是作为吸水性填料使用无机填料二氧化硅的例子,可以确认其与使用有机填料蚕丝粉末的实施例1等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对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良好的结果。
相反,不含吸水性填料的比较例1,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油墨吸收性不好。另外,不被覆罩面膜而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的比较例2,水性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非常差。由此,能够确认为了使水性油墨吸收层的表面光泽性和表面平滑性变得良好,优选被覆作为被覆材料的罩面膜等、表面平滑性在某种程度上良好的材料,形成水性油墨吸收层。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具备水性油墨吸收性良好、同时表面平滑性和表面光泽性也优异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具体地说可用于例如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等在树脂基材上设置信息记录部(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形式的,软盘(FD)、磁光(Magnet-Optical:MO)盘、微型盘(MD)、磁带等用盒等树脂成形体基材存放信息记录部的信息记录介质形式的。

Claims (9)

1.一种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为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4)工序进行:
(1)在上述基材的表面涂覆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使被覆材料被覆于上述涂覆层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将上述被覆材料从涂覆层上去除。
2.一种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为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a)~(4)工序进行:
(1a)在被覆材料的表面涂覆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a)使基材被覆于上述涂覆层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将上述被覆材料从涂覆层上去除。
3.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为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4)的工序进行:
(1)在上述基材的表面涂覆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使被覆材料被覆于上述涂覆层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将上述被覆材料从涂覆层上去除。
4.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为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a)~(4)工序进行:
(1a)在被覆材料的表面涂覆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a)使基材被覆于上述涂覆层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将上述被覆材料从涂覆层上去除。
5.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为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4a)工序进行:
(1)在上述基材的表面涂覆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使被覆材料被覆于上述涂覆层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a)不从涂覆层上去除上述被覆材料。
6.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为在基材表面具备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形成通过下述(1a)~(4a)工序进行:
(1a)在被覆材料的表面涂覆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剂,形成涂覆层;
(2a)使基材被覆于上述涂覆层表面;
(3)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涂覆层硬化;
(4a)不从涂覆层上去除上述被覆材料。
7.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为在基材表面具备含吸水性填料的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在0.25μm以下,光泽度在48%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水性油墨吸收层,吸水性填料的含量为5~50质量%。
9.如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水性填料为选自蚕丝、纤维素、胶原、淀粉、吸水性树脂粉末、二氧化硅、碳酸钙及滑石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CNA2004800207463A 2003-07-18 2004-07-14 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Pending CN18266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9242/2003 2003-07-18
JP2003199242A JP2005038491A (ja) 2003-07-18 2003-07-18 情報記録媒体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6649A true CN1826649A (zh) 2006-08-30

Family

ID=34074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207463A Pending CN1826649A (zh) 2003-07-18 2004-07-14 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28513A1 (zh)
EP (1) EP1650753A4 (zh)
JP (1) JP2005038491A (zh)
KR (1) KR20060033024A (zh)
CN (1) CN1826649A (zh)
TW (1) TW200504745A (zh)
WO (1) WO20050086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795A (zh) * 2016-02-06 2016-05-11 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识别码的包装袋及生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9776A1 (ja) 2006-04-14 2007-10-25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コート剤、成形品及びコート剤の製造方法
JP2008274152A (ja) * 2007-05-01 2008-11-13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紫外線硬化型コート剤および成形品
JP2008274157A (ja) * 2007-05-01 2008-11-13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紫外線硬化型コート剤および成形品
JPWO2008139973A1 (ja) * 2007-05-09 2010-08-05 出光テクノファイン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型コート剤および成形品
US8446934B2 (en) * 2009-08-31 2013-05-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ersity and phase rotation
US20140314966A1 (en) * 2011-10-05 2014-10-23 Applied Nanotech Holdings, Inc. Sintering Metallic Inks on Low Melting Point Substrates
CN103419524B (zh) * 2012-05-17 2015-07-29 上海纳尔数码喷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层单向透视膜打印材料的制作工艺
JP2014233922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4553432B (zh) * 2014-12-30 2017-02-01 杭州华大海天科技有限公司 自粘性快干热升华转印数码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6119A (ja) * 1991-07-29 1993-02-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イスクの複製方法
JPH081038B2 (ja) 1991-08-27 1996-01-10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JP3197400B2 (ja) 1993-07-27 2001-08-1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媒体
US5972457A (en) * 1996-12-03 1999-10-26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H11203724A (ja) * 1998-01-09 1999-07-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70476B2 (ja) 1998-01-26 2005-07-13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用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13517A (ja) * 1998-08-05 2000-04-21 Sony Corp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40345B2 (ja) * 1999-03-19 2006-11-0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052377A (ja) * 1999-08-04 2001-02-23 Sony Corp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65969B2 (ja) * 1999-08-23 2008-10-15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
JP2001148138A (ja) * 1999-11-24 2001-05-29 Sony Corp カートリッジ収納型記録媒体
JP2002056582A (ja) * 2000-08-04 2002-02-22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110737B2 (ja) * 2001-02-08 2008-07-02 三菱化学メディ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3059104A (ja) * 2001-08-09 2003-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59112A (ja) * 2001-08-09 2003-02-28 Ricoh Co Ltd 光情報媒体
JP2003123323A (ja) * 2001-10-03 2003-04-25 Sony Corp 光情報媒体
KR100878519B1 (ko) * 2002-01-19 2009-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제조 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795A (zh) * 2016-02-06 2016-05-11 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识别码的包装袋及生产方法
CN105564795B (zh) * 2016-02-06 2019-09-13 上海透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识别码的包装袋及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28513A1 (en) 2006-10-12
EP1650753A1 (en) 2006-04-26
WO2005008651A1 (ja) 2005-01-27
EP1650753A4 (en) 2009-04-01
KR20060033024A (ko) 2006-04-18
TW200504745A (en) 2005-02-01
JP2005038491A (ja) 2005-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42C (zh) 透射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242397C (zh) 光盘
CN1095082C (zh) 具有逆向反射性的制品
CN1290107C (zh)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CN1195323A (zh) 用于转移材料保护层的热及活性能量射线可固化的树脂组合物、转移材料、表面保护材料以及生产耐磨性,耐化学性优异的模塑制品的方法
CN1934602A (zh) 可激光焊接的标签和复合成型制品
CN1826649A (zh) 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CN1930260A (zh) 粘接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721889A (zh) 在基片上制作带图形光学滤波层的方法
CN1193242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的滤光片
CN1095167A (zh) 用于全息复制和直接压印的方法、材料及装置
CN1926615A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4197C (zh) 光盘、光盘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设备
CN1886478A (zh) 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85106160A (zh) 感光组合物和以此制备的感光材料
CN1571046A (zh) 光记录介质制造用片材和光记录介质
CN1669829A (zh) 树脂成形品
CN1244099C (zh) 光学记录介质和它的制造方法
CN1950404A (zh) 光盘保护膜用组合物
CN1826540A (zh) 透镜片用活化能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和透镜片
CN1455401A (zh) 光学记录媒体以及在其上光学记录数据的方法
CN1236439C (zh) 光记录介质和在这种光记录介质上用光学方法记录数据的方法
CN1242568A (zh)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906681A (zh) 光记录介质
CN1703477A (zh) 聚已酸内酯粘合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083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