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1942B - 光学拾波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1942B
CN1811942B CN200610007197.7A CN200610007197A CN1811942B CN 1811942 B CN1811942 B CN 1811942B CN 200610007197 A CN200610007197 A CN 200610007197A CN 1811942 B CN1811942 B CN 1811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shaft
stack
heat sink
basic components
suppor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71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1942A (zh
Inventor
西馆徹夫
村上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1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1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9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06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 G11B33/1426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by cooling plates, e.g. fi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Landscapes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学拾波器,它能够增加振动阻力而不会导致安装可工作性并由此的批量生产性或其伺服性能降低。光学拾波器横跨安装在主轴101和副轴102上。光学拾波器的移动适应于由主轴引导,其中可相对于副轴102滑动的副支撑部件3包括叠加滑动面32以及辅助叠加滑动面36,并且在辅助叠加滑动面36和副轴102之间形成有间隙δ以增加安装可工作性。控制元件41被安装在安置在基础部件1的印刷电路板4上,并且该控制元件被散热板5叠加。散热板5具有压片54,并且压片54与副轴102弹性接触,以使得叠加滑动面32与副轴102有可靠地弹性接触。

Description

光学拾波器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拾波器,并特别涉及到一种光学拾波器,其中作为加热部分的控制元件和散热板被安装在基础部件上,同时其行程适应于由主轴和副轴引导。
背景技术
按传统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于记录媒体的光盘上记录或从其重现的各种类型的光学拾波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开号2000-67457以及2001-307371)。
日本专利公开公开号2000-67457,例如包括如下技术的描述:将导轴分别穿过在框架的左边和右边的两部分中的导孔以及具备的U形引导部分,从而该框架可在光学记录盘的径向上移动;通过树脂模制(molding)将具有激光二极管、光检测元件的光源单元以及全息元件封装其中并安装在框架上;并通过光源单元的一窗口暴露接地线,将散热板与接地线相接触,作为一种增进光源单元散热性能的措施。
同时,日本专利公开公开号2001-307371,例如包括如下技术的描述:使用附着在树脂框架的后表面上的金属散热板来保护附着在光学拾波器的树脂框架上的镜子和棱镜;并使用在散热板中形成的弹性端板促使激光二极管和光接收元件朝向树脂框架从而使激光二极管和光接收元件被安置,且其热量可释放到外部。
同时,图4是作为一比较示例的光学拾波器的基础部件1的透视图。基础部件1是模铸产品,并以一种方式安排,从而在图中没有示出的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盘的记录表面之间所要形成的光学系统的光学轴大致穿过其中央部分。然后,基础部件1具有适于由金属主轴101引导的滑动轴承2,该主轴附着在光学轴穿过点“a”一侧的横贯底盘(图中未示出)上,并且具有由副轴102滑动支撑的副支撑部件3,该副轴附着在横贯底盘的光学轴穿过点“a”的另一侧上。对于滑动轴承2和副支撑部件3,滑动轴承2几乎无反冲(backlash)地滑动安置在主轴101上,藉此当光学拾波器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时,主轴101连同安置其上的滑动轴承2实现了实质的引导效应。另一方面,副支撑部件3包括以三明治的方式分别位于副轴102的上面和下面的主支撑片31和辅助支撑片35。然后,主支撑片31安置为可以叠加的方式在副轴102上滑动,这样可以防止由于其自身重量等,基础部件1围绕主轴1朝下旋转的情形发生。同时辅助支撑片35以叠加的方式滑动安置在副轴102的下方,这样可防止由于一些原因,基础部件1围绕主轴101朝上旋转,并且因此副支撑部件3从副轴102上伸出。因为该原因,由于副支撑部件3的引导效应,当光学拾波器的移动仅有助于主轴101的引导效应时,无需将副支撑部件3无反冲地安置在副轴102上。因此,在如图4所示的基础部件1中,主支撑片31和辅助支撑片35之间的空间被预先确定,从而当主支撑片31与副轴102的上端相接触时,可确保在副轴102和辅助支撑片35之间的间隙δ(参照图3),藉此可增加安装可工作性,并减少在滑动操作中的妨碍副轴102的滑动阻力,以增加基础部件1的移动稳定性。注意到横贯底盘被装备有光盘在其上旋转的转盘。
其次,在基础部件1上安装有印刷电路板4,它具有用于控制安装其上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发射的控制元件(IC)41。控制元件41是在操作中发热的加热部件,并需要采取抑制热量的措施以满足性能的要求。一般地,通常是这样的情况,散热板(图4中未示出)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上,以采取利用散热板的辐射效应来抑制控制元件41中的热量的措施。
在为了增加(如参照图4在比较示例中得到描述的)安装可工作性等而确保副支撑部件3和副轴102之间的间隙δ的情形中,当由于外部振动光学拾波器振动时,间隙δ的存在可削弱光学拾波器和安装在转盘并在其上旋转的光盘之间的位置关系,导致对于光盘的写入和读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考虑如此,为了抑制光学拾波器的冲击振动,已知采取一种利用弹力使副支撑部件3的主支撑片31与副轴102弹性接触的有效措施,并因此采取这样一种措施,可实现附有具备转盘的横贯底盘的光学拾波器的完整性(振动阻力)增加,减少在对于光盘的写入和读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但是,在根据参照图4所描述的比较示例的光学拾波器中,结合用于抑制控制元件41中的热量的散热板,以及适用于给出用于使副支撑部件3的主支撑片31与副轴102弹性接触的弹力的弹簧部分,将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相应地,导致安装可工作性减少,以及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减少。此外,在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导致重量增加的影响之下,光学拾波器的伺服性能(例如,移动稳定性)可能会减小。
考虑如此,前述专利文件仅仅描述了有关辐射性能的措施,而没有有关振动阻力的描述。因此,即便是在该专利文献中描述的技术是可以使用的,还是有可能增加振动阻力,而安装可工作性和批量生产的可能性、或者光学拾波器的伺服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描述的情形已经做出本发明,并且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光学拾波器,它具有增强的振动阻力,而又不会导致安装可工作性和批量生产、或者光学拾波器的伺服性能降低。
本发明旨在一种光学拾波器,它包括横跨主轴和副轴而安装的基础部件,同时其移动适用于由主轴来引导,其上安装有附着安装其上作为加热部件的控制元件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用于抑制控制元件中发热的散热板,其中可相对于副轴滑动的副支撑部件包括与副轴滑动叠加的叠加滑动面,以及对于副轴的叠加滑动面的另一侧上与副轴形成间隙的辅助叠加滑动面,其中散热板结合了以弯曲的方式形成的压片,该片可与副轴弹性接触,以使得副轴的叠加滑动面与副轴弹性接触。
依照上述安排,不仅有可能通过散热板抑制作为加热部件的控制元件中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压片的操作,而无需单独提供适用于给出使得副轴的叠加滑动面与副轴弹性接触的弹力的弹簧部分,来使得副轴的叠加滑动面与副轴弹性接触,并因此增加附有具备有转盘的横贯底盘的光学拾波器的完整性,导致振动阻力增加。因此就有可能对于光盘改善写入和读取中的性能,不会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导致批量生产可能性减少。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使用一种安排,即控制元件位于副轴的附近,并且压片被安排为与副支撑部件侧面相邻,以与副轴弹性接触。依照压片被安排为与副支撑部件侧面相邻以与副轴弹性接触的安排中,有可能可靠地实现压片的效果,使得副支撑部件的叠加滑动面与副轴弹性接触,并因此不仅显著地实现了附有横贯底盘的光学拾波器的完整性,同时由于控制元件位于副轴附近的附加安排,即便是散热板的尺寸减小,还是可以通过压片将散热板的热量朝副轴释放以可靠地抑制散热板中的温度升高。因此就有可能抑制光学拾波器的尺寸增加和重量增加,这样就有可能增加振动阻力,而不会导致其伺服性能降低。
在本发明中,可能使用一种安排,压片包括以一种弯曲的方式在散热板的副轴一侧的端边缘上形成、以延伸穿过副轴内侧的板状悬挂片,以及以一种弯曲的方式在悬挂片部分的端边缘上形成、以与副轴弹性接触的主片部分,悬挂片部分具有电缆夹持功能,用于夹持印刷电路板牵引出的电缆,不至使电缆与副轴相接触。依照该安排,就有可能避免在光学拾波器移动期间由于电缆与副轴相接触而导致的缺点,诸如由于电缆涂层脱落而导致的短路以及由于附加接触阻力而导致的伺服性能降低。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使用一种安排,散热板还整体和连续地备有适于与副支撑部件叠加的接触片。依照该安排,就有可能通过该散热板的接触片将作为加热部件的控制元件的热量朝金属基础部分释放,并且即便是散热板的尺寸减小了。还是可以可靠地抑制控制元件中的温度升高。因此就有可能抑制光学拾波器的尺寸增加和重量增加,这样就有可能增加振动阻力而不会导致其伺服性能降低。
本发明还可通过使用一种光学拾波器来实体化,该光学拾波器包括横跨主轴和副轴而安装的基础部件,同时其移动适用于由主轴引导。其上安装附有安装其上作为加热部件的控制元件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用于抑制控制元件中热量的散热板,其中可相对于副轴滑动的副支撑部件包括与副轴滑动叠加的叠加滑动面,以及对于副轴的叠加滑动面的另一侧上与副轴形成间隙的辅助叠加面,其中散热板包括:与位于副轴附近的控制元件相叠加的叠加部分;与由金属制成的副支撑部件相叠加的接触片;包括以一种弯曲的方式在散热板的副轴一侧的端边缘上形成、以延伸穿过副轴内侧的板状悬挂片,以及以一种弯曲的方式在悬挂片部分的端边缘上形成、以与副轴弹性接触的主片部分的压片,压片与副支撑部件侧面相邻,并且从印刷电路板牵引出的电缆由压片的悬挂片部分夹持,以保持远离副轴。
依照本发明,由于散热板的叠加部分与作为加热部件的控制元件叠加,控制元件的热量可有效地传递到散热板,以有效地抑制元件中温度升高。将参照下面的实施例对其他效果进行描述。
依照本发明,在基础部件的副支撑部件和副轴之间形成的间隙以增加安装可工作性及其批量生产的可能性的光学拾波器中,结合有压片的散热板的安排展示了一种效果,可以增加其振动阻力和/或伺服性能,而无需再增加一部件。相应地,不仅可增加使用诸如如上所述的光学拾波器的光盘装置(诸如CD或DVD)的振动阻力和/或伺服性能,以及其图像质量,而且可抑制成本增加以在低成本下实现该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光学拾波器的基础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散热板的透视图;
图3是当沿着图1中箭头III看时,实体部分的放大侧视图;以及图4是作为一比较示例的光学拾波器的基础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光学拾波器的基础部件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散热板5的透视图;图3是当沿着图1中箭头III看时,实体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本发明对应于一种情形,其中散热板5被加到作为具有参照图4所描述的装置的比较示例的基础部件1。因此,基础部件1是模铸产品。同时在对于大致在部件中央部分的光轴穿过点“a”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分别提供一种适用于由附着在横贯底盘(图中未示出)上的金属主轴101所引导的滑动轴承2,以及由附着在横贯底盘上的副轴102滑动支持的副支撑部件3。然后,滑动支持2无反冲地滑动安置在主轴101上,藉此当光学拾波器移动时,主轴101实现实质的引导效应,同时副支撑部件3以一种方式安排,从而主支撑片31以叠加的方式滑动放置在由金属制成的副轴102上,并且可确保在形成为辅助支撑片35的上表面的辅助叠加面和副轴102之间的间隙δ(参照图3),藉此增加了安装可工作性。同时,在基础部件1上安装有附有用于控制安装其上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发射的控制元件(IC)41的印刷电路板4。
此外,如图4示出,安装在基础部件1上的印刷电路板4被安排沿着基础部件1中的副轴102一侧的端边缘上,藉此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上的控制元件41尽可能地靠近副轴102。此外,在图4中示出,由挠性印刷电路(FPC)板组成的电缆8从印刷电路板4的副轴102一侧的端边缘中牵引出,并且虽然未在图中示出,电缆8经过副轴102的内侧,被连接到诸如激光二极管的光发射元件或装备在基础部件1之下的光接收元件。
将参照图1到图4对散热板5的配置以及基础部件1的附件的结构进行描述。
散热板5包括具有大面积的平面主部分51和接续在主部分51一端的附件片部分52,以及通过拉伸在主部分51中形成的叠加部分53。然后,使用穿过如图1所示的要被安装在基础部件1上的印刷电路板4的螺丝,将附件片部分52安置在基础部件1上,从而如图4示出的叠加部分53将叠加控制元件41的整个上表面。同时,压片54以一种弯曲的方式形成在主部分51中的副轴102一侧的端边缘(对应于散热板5中的副轴102一侧的端边缘)上。压片54包括以一种弯曲的方式在主部分51的端边缘上形成、以向下延伸穿过副轴102内侧的板状悬挂片55,以及以一种弯曲的方式在悬挂片部分55的端边缘上形成的主片部分56,其中在主片部分56上形成的隆起(swollen)部分57与副轴102在其下端侧相弹性接触,以使得形成为副支撑部件3的主支撑片31较低表面的叠加滑动面32与副轴102滑动接触,如图3所示。然后,压片54的悬挂片部分55从外部夹持电缆8(参照图4)以保持电缆8远离副轴102并因此防止电缆8与副轴102相接触。此外,如图1或3所示,压片54被安排与基础部件1的副支撑部件3侧面相邻。因此,主片剖分56对副轴102的弹性接触力被有效地传递到副支撑部件3的主支撑片31,从而使得主支撑片31的叠加滑动面32与副轴102有可靠的弹性接触。使用该安排可增加连同副轴102附着其上的横贯底盘和基础部件1之间的完整性,这样可增加对外部振动的振动阻力。还有,散热板5的主部分51具有从副轴102一侧端边缘上延伸的接触片58,接触片58以叠加的方式与副支撑部件3的主支撑片31的上表面相接触。注意到在图2中,数字59指代用于将散热板5和基础部件1接合的接合片。
依照上述安排的光学拾波器,控制元件41的热量经过散热板5的叠加部分53朝着主部分51传递并释放,并且这些传递到主部分51的热量还会经过压片54传递到副轴102,以及经过接触片58传递到副支撑部件3。因此,释放控制元件41的热量并藉此抑制元件中温度升高的辐射效应不仅可通过散热板5来实现,还可通过副轴102和/或基础部件1来实现,藉此可显著地实现抑制控制元件中温度升高的效果。结果,无需增加散热板5的尺寸,控制元件41中的温度升高可被有效地抑制以可靠地防止元件进行错误的操作。

Claims (3)

1.一种光学拾波器,包括:横跨主轴和副轴而安装的基础部件,其移动适合由所述主轴引导,所述基础部件上安装有:安装有作为加热部件的控制元件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用于抑制所述控制元件发热的散热板,适合相对于所述副轴滑动且附着于所述基础部件的副支撑部件包括一可滑动地叠加在副轴上的叠加滑动面,以及一在所述叠加滑动面相对于所述副轴的另一侧上与所述副轴形成间隙的辅助叠加面,其中
所述散热板具有:一叠加位于所述副轴附近的所述控制元件的叠加部分;一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由金属制成,且以叠加方式与副支撑部件的叠加滑动面相接触;以及一压片,该压片包括一以弯曲方式在所述散热板的端边缘上形成的延伸到所述副轴面对所述基础部件的一侧的板状悬挂片部分,以及一以弯曲方式在所述悬挂片部分的端边缘上形成的、与所述副轴弹性接触的主片部分,以使所述副支撑部件的叠加滑动面与所述副轴弹性接触,所述压片被安排为与所述副支撑部件侧面相邻,并且所述压片的所述悬挂片部分夹持从所述印刷电路板引出的一电缆,以使其保持远离所述副轴。
2.一种光学拾波器,包括:横跨主轴和副轴而安装的基础部件,其移动适合由所述主轴引导,所述基础部件上安装有:安装有作为加热部件的控制元件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用于抑制所述控制元件发热的散热板,适合相对于所述副轴滑动且附着于所述基础部件的副支撑部件包括一可滑动地叠加在副轴上的叠加滑动面,以及一在所述叠加滑动面相对于所述副轴的另一侧上与所述副轴形成间隙的辅助叠加滑动面,其中
所述散热板整体地配备一以弯曲方式形成的压片,所述压片适合与所述副轴弹性接触,以使所述副支撑部件的叠加滑动面与所述副轴弹性接触,所述控制元件相邻于所述副轴放置,并且所述压片被安排为与所述副轴弹性接触的所述副支撑部件侧面相邻,并且所述压片包括:以弯曲方式在所述散热板的端边缘上形成的、延伸到所述副轴面对所述基础部件的一侧的板状悬挂片,以及以弯曲方式在所述悬挂片部分的端边缘上形成的与所述副轴弹性接触的主片部分,所述悬挂片部分具备电缆夹持功能,用于夹持所述印刷电路板引出的电缆,来防止所述电缆与所述副轴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还整体地并持续地配备有适合叠加所述副支撑部件的叠加滑动面的上表面的接触片。
CN200610007197.7A 2005-01-25 2006-01-25 光学拾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1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7523 2005-01-25
JP2005017523A JP3981839B2 (ja) 2005-01-25 2005-01-25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5-017523 2005-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942A CN1811942A (zh) 2006-08-02
CN1811942B true CN1811942B (zh) 2011-06-29

Family

ID=36259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71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1942B (zh) 2005-01-25 2006-01-25 光学拾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64388B2 (zh)
EP (1) EP1684273B1 (zh)
JP (1) JP3981839B2 (zh)
CN (1) CN1811942B (zh)
DE (1) DE602006019652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053B (zh) * 2007-05-22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驱动器
JP4508214B2 (ja) * 2007-05-23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407744B2 (ja) * 2007-12-05 2010-02-0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5738221B2 (ja) * 2012-02-29 2015-06-17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200160890A1 (en) * 2018-11-20 2020-05-21 Jiangsu Fine Stor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 td. Storage cabine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9156A (zh) * 1999-10-29 2002-03-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头以及光学头送进装置
JP2004145921A (ja) * 2002-10-22 2004-05-20 Hitachi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3810B2 (ja) 1993-09-16 2003-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
JP3460548B2 (ja) 1997-11-21 2003-10-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JP3445938B2 (ja) 1998-08-24 2003-09-16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727822B2 (ja) * 2000-03-29 2005-12-2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移送機構
JP3833872B2 (ja) 2000-04-26 2006-10-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101680B2 (ja) * 2003-02-28 2008-06-18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40252597A1 (en) * 2003-06-13 2004-12-16 Hideki Nakata Optical head and a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driving device
TW200502945A (en) * 2003-07-02 2005-01-16 Asustek Comp Inc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of optical pickup head
TWI239519B (en) * 2003-10-03 2005-09-11 Asustek Comp Inc Optical pickup head and optical disk drive having heat sink
JP4253559B2 (ja) * 2003-10-21 2009-04-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272091B2 (ja) * 2004-03-22 2009-06-03 オリオン電機株式会社 放熱効果を高めたディスク装置
JP4847005B2 (ja) * 2004-11-30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9156A (zh) * 1999-10-29 2002-03-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头以及光学头送进装置
JP2004145921A (ja) * 2002-10-22 2004-05-20 Hitachi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84273A3 (en) 2008-11-12
DE602006019652D1 (de) 2011-03-03
CN1811942A (zh) 2006-08-02
EP1684273B1 (en) 2011-01-19
JP3981839B2 (ja) 2007-09-26
EP1684273A2 (en) 2006-07-26
US20060187801A1 (en) 2006-08-24
JP2006209835A (ja) 2006-08-10
US7464388B2 (en) 2008-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1942B (zh) 光学拾波器
CN1691157B (zh) 光学拾取装置
JP2003309381A (ja) 可撓性配線基板の配設構造
KR20110013323A (ko) 광학 부재의 설치 구조 및 그것을 갖는 픽업 장치 및 디스크 장치
JP4448736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572102A (zh) 光拾取器
CN1851813B (zh) 光拾取器
CN101256823B (zh) 盘装置
TW546645B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647171A (zh) 光学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
JP4566154B2 (ja)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
JP4462062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1024482A1 (en) Actuator base for optical picku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528010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200612020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941005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におけるスキュー調整機構
JP4183631B2 (ja) ヘッド装置の配線装置
JP5395523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8778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448772B2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ガイド部材
JP4616792B2 (ja)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の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175698A (ja) 光学ヘッド
JP200503853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609986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5203037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