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3-二氯吡啶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3-二氯吡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3-二氯吡啶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其合成技术国内至今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国外的相关文献仅有两篇:
其一,1989年8月3日公开的日本专利JP1193246;其合成路线是:以2,3,6-三氯吡啶为原料,用氢催化反应制得。
其二,2005年8月4日公开的由美国杜邦公司申请的PCT国际申请WO 2005070888;具体路线和方法如下:
24.4g(0.2mol)烟酰胺用次氯酸钠在碱性溶液中分两个温度阶段降解,反应结束用浓盐酸中和,减压蒸出最大量的水分,滤除盐份,再用稀盐酸两次洗涤,得到含3-氨基吡啶的反应液。分析滤液约含16.1g 3-氨基吡啶(转化率86%);于0℃向上步反应液中通入80g(2.2mol)干燥氯化氢,再在0~5℃内用2小时加入17.6g 46%(0.24mol)双氧水,混合物于15~20℃反应3小时,结束后又分别加入12ml(30%)亚硫酸钠溶液、200ml水、50ml甲苯和50%氢氧化钠溶液82g(1.03mol);静置分出甲苯,液相用甲苯50ml×10分次洗涤以除去过氯化副产物,用20g 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用100ml×4甲苯分次萃取,合并萃取液用18%的盐酸40ml×2分次洗涤,HPLC测定表明含约15.3g(0.119mol)3-氨基-2-氯吡啶(收率从3-氨基吡啶计算69.7%);萃取液(有机相)被冷至-5℃,在0~-5℃温度范围内用30分钟加入8.3g亚销酸钠(0.12mol)用水16.6ml配成的溶液。反应液又在氮气保护下于60℃滴加包含10.14g(0.0595mol)无水氯化铜、24.3ml浓盐酸和72ml 1-氯代丁烷组成的混合物,用时1小时。60℃保温3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用水120ml稀释,油相被分离,水相用70ml×2 1-氯代丁烷分次萃取,合并萃取液用水洗涤,HPLC分析含有14.7g 2,3-二氯吡啶(从3-氨基-2-氯吡啶计算收率83.6%),浓缩至干得最终产物。产品外观淡黄色,含量98%。
该专利申请公开的2,3-二氯吡啶的合成方法存在以下明显不足:
(1)在3-氨基吡啶与盐酸、双氧水进行2位氯化反应时因为工艺条件确定不当,造成大量过氯化副产物的生成,为使下步反应能够继续,不得不在初调PH(偏酸性)条件下耗用大量甲苯进行多达11次的洗涤,再在强碱性条件下又用甲苯4次将中间物萃取出来。
(2)重氮化和氯代反应是在大量油(有机相)、水混合物中进行,溶剂损耗量大,操作环境差。
(3)用高价铜离子(加入时为氯化铜或氧化铜)做催化剂,因为氯代反应时的定位性能差,造成最终产品纯度低。
(4)在高温(60℃)下进行氯代反应,由于重氮盐的分解损失(众所周知重氮盐是极不稳定性的),造成收率偏低。
(5)全工艺过程操作繁琐,仅中间产物3-氨基-2-氯吡啶的纯化就有19个辅助工序,致使同等产能的设备投资成倍增加,劳动生产率成倍下降。
(6)辅助原料(有机溶剂)消耗量大,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7)工艺废水量多,全过程从3-氨基吡啶算起有2道反应母液和3道洗涤液,给清洁生产带来压力。
上述缺陷导致了以下不良后果:
(1)生产成本过高(综合收率不高,尤其是劳动生产率低下,更使发达国家无法承受),商业应用价值不高。
(2)产品质量不高,外观淡黄色,含量只有9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就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以3-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生产高品质的2,3-二氯吡啶方法。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2位氯化反应:在搅拌下将起始原料3-氨基吡啶溶解在10-12倍质量的浓盐酸中,降温至4~5℃后滴加与起始原料等mol量的双氧水进行2位氯化反应,反应温度控制6-8℃,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同温继续搅拌1~2小时;
2)重氮化反应:将反应液降温至0℃以下,滴加与起始原料等mol量的亚硝酸钠溶液,进行重氮化反应,亚硝酸钠溶液滴加完毕后保温0.5~1小时;
3)3位氯代反应:将反应液温度控制在0℃以下,滴加与起始原料0.15倍mol量的氯化亚铜和与起始原料2倍质量的浓盐酸组成的混合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至少半小时;
4)萃取:使反应液回至室温,用5~7倍质量的二氯甲烷分两次萃取;
5)将萃取液减压蒸去溶剂至干,即得目标产物。
上述步骤1中所滴加的双氧水浓度小于20%。
上述步骤1中滴加双氧水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上述步骤1和2中所使用的浓盐酸的浓度应≥31%。
上述步骤2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上述步骤2中所滴加的亚硝酸钠溶液的浓度为30%。
上述步骤3中滴加混合液的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内。
本发明在采用与杜邦公司的WO 2005070888专利申请基本相同的工艺路线下,解决了该专利申请存在的7个方面的不足,并能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使用了最恰当的双氧水的量、浓度和滴加、保温时间,并适当降低了反应温度,有效地抑制了副产物的生成。中间产物不需要经过任何纯化处理即可直接转入重氮化反应。仅该一步比之现有技术省去了2次调节PH、11次甲苯洗涤、4次甲苯萃取和2次水洗,共19个操作步骤。在大大节省同等产能设备投资的同时也成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将现有技术(指WO 2005070888,下同)加入亚硫酸钠溶液消耗过剩双氧水的独立操作步骤,通过在重氮化反应时适当过量亚硝酸钠的办法,巧妙地将该作用过程与重氮化反应合并进行,简化了操作步骤。
(3)使用定位性能优越的低价铜离子做催化剂,并在低温下完成氯代反应,减少了重氮盐的分解损失,确保了最终产品的收率和质量提高。
(4)由于各步中间产物不需经过纯化处理,本发明能将从3-氨基吡啶2位氯化、重氮化、3位氯代三步反应全部在同一只反应锅中完成,即实现所谓一气呵成的“一锅法”工艺。
(5)三步主反应全部使用同时又作为原料存在的盐酸做溶剂,省去了现有技术与最终产物比52倍质量的甲苯。不仅减少了辅助原料消耗,也大大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6)由于以上技术措施得当,三步综合收率从现有技术的58.27%提高至≥63.5%,净增5.23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外观为纯白色,含量≥99.0%;比现有技术明显提升了一个挡次。
(7)本申请的工艺废物仅有一步含铜酸性母液,为清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现有技术有2道母液和3道洗涤水,共5道废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3-氨基吡啶23.5g(0.25mol)和250g工业盐酸(≥31%),略升温搅拌让其充分溶解。降温至4℃,控制液温在6~8℃范围内,用时45分钟滴加完10%的双氧水85g(0.25mol),同温继续反应1小时。改用冰盐水浴将料温降至-5℃,开始滴加30%的亚硝酸钠溶液57.5g(0.25mol),控制料温-5℃~0℃,用时20分钟,保温反应30分钟。再将料温降至-5℃,用45分钟滴加由3.75g氯化亚铜溶解在47g盐酸(≥31%)中组成的催化剂溶液,控制料温-5℃~-2℃,加毕在-2℃~0℃保温反应1小时。改用水浴,让物料回至室温。每次用5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滤除干燥剂,减压浓缩至干,即得白色目标产物23.57g(收率63.7%),含量99.67%。
实施例2:
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3-氨基吡啶23.5g(0.25mol)和235g工业盐酸(≥31%),略升温搅拌让其充分溶解。降温至5℃,控制液温在6~8℃范围内,用时40分钟滴加完15%的双氧水56.7g(0.25mol),同温继续反应2小时。改用冰盐水浴将料温降至-2℃,开始滴加30%的亚硝酸钠溶液57.5g(0.25mol),控制料温-2℃~0℃,用时25分钟,保温反应1小时。再将料温降至-5℃,用55分钟滴加由3.75g氯化亚铜溶解在47g盐酸(≥31%)中组成的催化剂溶液,控制料温-5℃~0℃,加毕在-2℃~0℃保温反应30分钟。改用水浴,让物料回至室温。每次用45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滤除干燥剂,减压浓缩至干,即得白色目标产物23.50g(收率63.52%),含量99.32%。
实施例3:
向300L反应釜中加入3-氨基吡啶23.5Kg(0.25kmol)和250Kg工业盐酸(≥31%),搅拌升温至30℃,物料充分溶解。降温至4℃,在6~8℃范围内滴加10%的双氧水85Kg(0.25Kmol),用时55分钟。同温继续反应1小时。改用冰盐水将料温降至-5℃,开始滴加30%的亚硝酸钠溶液57.5Kg(0.25Kmol),控制料温-5~0℃,用时35分钟,同温反应30分钟。又将料温降至-5℃,慢慢滴加由3.75Kg氯化亚铜溶解在47Kg盐酸(≥31%)中组成的混合液,控制料温-5℃~3℃,用时70分钟,加毕在-3℃~0℃保温反应1小时。夹套改用河水,物料回至室温。每次用50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0小时以上,滤除干燥剂,减压浓缩至于,得白色产品23.61Kg,含量99.32%,收率63.81%。
实施例4:
向300L反应釜中加入3-氨基吡啶23.5Kg(0.25kmol)和240Kg工业盐酸(≥31%),搅拌升温至30℃,物料充分溶解。降温至4℃,在6~8℃范围内滴加16%的双氧水54.7Kg(0.25Kmol),用时50分钟。同温继续反应1.5小时。改用冰盐水将料温降至-2℃,开始滴加30%的亚硝酸钠溶液57.5Kg(0.25Kmol),控制料温-2~0℃,用时30分钟,同温反应1小时。又将料温降至-5℃,慢慢滴加由3.75Kg氯化亚铜溶解在47Kg盐酸(≥31%)中组成的混合液,控制料温-5℃~0℃,用时85分钟,加毕在-2℃~0℃保温反应1小时。夹套改用河水,物料回至室温。每次用45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0小时以上,滤除干燥剂,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产品23.51Kg,含量99.18%,收率63.54%.
实施例5:
向300L反应釜中加入3-氨基吡啶23.5Kg(0.25kmol)和250Kg工业盐酸(≥31%),搅拌升温至30℃,物料充分溶解。降温至4℃,在6~8℃范围内滴加10%的双氧水85Kg(0.25Kmol),用时52分钟。同温继续反应1小时。改用冰盐水将料温降至-8℃,开始滴加30%的亚硝酸钠溶液57.5Kg(0.25Kmol),控制料温-8~-5℃,用时25分钟,同温反应30分钟。又将料温降至-10℃,慢慢滴加由3.75Kg氯化亚铜溶解在47Kg盐酸(≥31%)中组成的混合液,控制料温-10℃~-5℃,用时63分钟,加毕在-5℃~0℃保温反应1小时。夹套改用河水,物料回至室温。每次用50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0小时以上,滤除干燥剂,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产品23.70Kg,含量99.57%,收率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