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2087A - 盖带的剥离方法、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 Google Patents

盖带的剥离方法、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2087A
CN1802087A CN 200510133917 CN200510133917A CN1802087A CN 1802087 A CN1802087 A CN 1802087A CN 200510133917 CN200510133917 CN 200510133917 CN 200510133917 A CN200510133917 A CN 200510133917A CN 1802087 A CN1802087 A CN 1802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nd
cover tape
torqu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339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2087B (zh
Inventor
筒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02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2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02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2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盖带剥离方法,用于在间歇地送出由收容元件的载带(33)和贴附其上的盖带(34)所构成的带(32)的同时,于途中剥离盖带(34),以此在元件取出部(37)使所收容的元件予以露出的带式送料器(4a),通过将盖带(34)引导至由接收电动机(44)的驱动而予以转动的接收齿轮对(52a、52b)之间,由此随着齿轮对(52a、52b)的转动来接收盖带(34)并将其剥离。此时,通过对应于带(32)的传送距离而予以确定的驱动转矩,对接收电动机(44)进行驱动控制。使用本发明,不论盖带的粘合强度或剥离量如何,一直能恰当地将盖带剥离。

Description

盖带的剥离方法、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在表面安装机上的元件供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以带为载体供给IC等芯片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该元件供给装置所使用的盖带剥离方法、及装载有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装载于表面安装机的供给安装用元件的单元的一种,已知的有带式送料器(tape feeder)。
带式送料器,将按一定间隔收容有多个元件的带从卷轴(reel)拉出,同时送至送料器前方的元件取出位置,并在该位置通过头部取出元件。作为载体的带,由具有元件收容部的载带(carrier tape)和贴附其上的覆盖元件收容部的较薄的盖带(cover tape)构成,带式送料器,在送出带的同时,于途中将盖带从载带剥离,以此在元件取出位置使元件收容部予以开放。
上述带式送料器,需要将由薄膜构成的盖带切实并恰当地从载带予以剥离,对此,以往是沿着设置在带传送路径上的卡止部翻折盖带,并通过张紧辊拉伸该盖带,使盖带从载带予以剥离,同时通过卷轴卷绕剥离后处于松弛状态的盖带(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45085号)。
上述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带式送料器存在以下问题。即,将盖带剥离载带时所需的力(剥离强度),会因为两带的粘合强度、带宽及所剥离的盖带长度(剥离长度)等而有所差异。在上述专利文献中,通过螺旋弹簧予以压靠的张紧辊来拉伸盖带的带式送料器,由于只能相对于盖带施加一定的力,当通过带式送料器使用传送距离不同(即盖带的剥离长度不同)的多种带来供给元件时,根据带的种类有可能发生剥离盖带时的力过大或过小、盖带剥离过度(过度剥离)或盖带剥离不足(剥离不足)的问题,从而对取出元件造成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目的在于,在以带为载体供给元件的装置中,可使盖带能更切实恰当地从载带予以剥离。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盖带剥离方法,用于在间歇地送出由按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和贴附在该载带上以覆盖收容元件的盖带所构成的元件供给带的同时,于途中从上述载带将盖带剥离,以此在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使所收容的元件予以露出的元件供给装置,通过由电动机驱动的带接收单元接收上述盖带,将上述盖带从上述载带予以剥离,同时在接收该盖带时,以对应于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而予以确定的转矩,来驱动上述电动机(技术方案1)。
采用上述方法,由于对应于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来控制电动机的驱动转矩,从而可对应于元件供给带类别等,以最适当的力将盖带剥离载带。因此,过度剥离或剥离不足等剥离不良的问题不会随之发生,从而可以将盖带更加切实并恰当地从载带剥离。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予以确定的转矩,是就各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所对应的转矩预先予以存储,然后,读出对应所使用的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的转矩,并以该转矩来驱动上述电动机(技术方案2)。
这样,即使因为所使用的带的变更等而使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该带的传送距离发生变化,也可容易地切换电动机的转矩。
此外,本发明的元件供给装置,在间歇地送出由按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和贴附在该载带上以覆盖收容元件的盖带所构成的元件供给带的同时,于途中从上述载带将盖带剥离,以此在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使所收容的元件予以露出,其包括通过电动机的转动驱动力来接收上述盖带,以此将上述盖带从上述载带剥离的带接收单元、存储有关上述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的参数和上述带接收单元的电动机驱动转矩的对应关系的存储单元、可输入有关所使用的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的参数的输入单元、根据经上述输入单元所输入的上述参数和存储于上述存储单元的对应关系,来确定上述带接收单元的电动机驱动转矩,且在接收盖带时,以上述予以确定的转矩来驱动控制上述电动机的控制单元(技术方案3)。
采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可促进上述各方法的自动化。亦即,该装置,若输入有关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该带的传送距离的参数,对应于该参数的驱动转矩就可根据存储于存储单元的对应关系而予以确定,并可以该予以确定的转矩来驱动控制电动机。由此,可向盖带施加对应于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该带的传送距离的适当的张力,而将盖带从载带予以剥离。
另外,上述元件供给装置,较为理想的是,可在载带的传送予以停止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电动机,以此通过上述带接收单元将盖带剥离,同时执行指定的求取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转矩的转矩检测操作,上述控制单元,可在上述转矩检测操作中,以预先设定的指定速度对上述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并且该元件供给装置还可包括,在上述转矩检测操作中,检测上述电动机控制电流值的检测单元,和根据上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流值求取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转矩的转矩运算单元(技术方案4)。
采用上述结构,即使追加了新的元件供给带,也可以使用元件供给装置本身来求取上述电动机的转矩值。即,采用上述结构,当执行转矩检测操作时,通过检测单元检测此时电动机的控制电流值,并根据该检测值通过上述转矩运算单元计算出上述转矩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表面安装机,包括用于吸附元件的移动可能的头部、在间歇地送出由按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和贴附在该载带上以覆盖收容元件的盖带所构成的元件供给带的同时,于途中从上述载带将盖带剥离,以此在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使所收容的元件予以露出的元件供给装置,上述头部可从元件供给装置吸附元件,并将所吸附的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元件安装装置(技术方案5)。
采用上述装置,由于装载有上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当使用元件供给带供给元件时,可以不受元件供给带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的影响,从而能良好地从载带剥离盖带,使头部可取出元件。换言之,采用上述表面安装机,可使用元件供给带供给元件,同时在供给元件时,可将盖带的过度剥离或剥离不足等剥离不良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因此,可以更切实并恰当地使用头部从元件供给带取出元件,其结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元件的安装作业。
另外,在上述表面安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可装载有多个,各元件供给装置的上述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及输入单元,可以是设置在表面安装机的主体侧的共通的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及输入单元(技术方案6)。
当装载有多个元件供给装置时,亦可就各装置单独设置上述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及输入单元,然而如上所述,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及输入单元分别予以共通,并设置在表面安装机的主体侧,由此各单元可采用,予以集中且合理的功能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表面安装机(应用本发明盖带剥离方法及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侧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表面安装机上所装载的带式送料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带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驱动控制带式送料器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转矩数据库的内容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带式送料器的驱动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转矩检测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的子程序(步骤S4))。
图9是表示带式送料器处于安装有夹具挡板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带式送料器的结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图2,概略地表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表面安装机(适用本发明的盖带剥离方法及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的整体结构。
在上述图中,表面安装机(以下简称安装机)的基台1上设置有用于搬送电路板的搬送带2,印刷电路板3在该搬送带2上被搬送,并停止在指定的安装作业位置,且通过未图示的上推销(push-up pin)等电路板保持单元而予以保持。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搬送带2的搬送方向为X轴方向、在水平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X轴和Y轴正交的方向为Z轴方向来进行说明。
在搬送带2的两侧,设置有供给安装到印刷电路板3上的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部4。这些元件供给部4,沿X轴方向设置有多列带式送料器4a。各带式送料器4a,装卸可能地安装有后述的卷绕了收容、保持IC、晶体管、电容器等小片状芯片元件的带的卷轴,且从该卷轴将上述带间歇地取出并送至位于送料器前方的元件取出部,同时通过后述的头部单元5,拾取收容于带中的元件。有关带式送料器4a的结构在后予以详述。
在上述基台1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于元件安装的头部单元5。该头部单元5,可在一定的区域内,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予以移动,从而可从元件供给部4吸附元件,并将所吸附的元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P上。即,上述基台1上,头部单元5的支撑部件11移动可能地设置在沿Y轴方向予以固定的导轨7上,头部单元5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14移动可能地支撑在该支撑部件11上。另外,支撑部件11螺合安装在通过Y轴伺服电动机9予以驱动的滚珠丝杠8上,由此支撑部件11在Y轴方向的移动可予以执行。另一方面,头部单元5安装在通过X轴伺服电动机15予以驱动的滚珠丝杠13上,由此头部单元5在X轴方向的移动可予以执行。
上述头部单元5,装载有用于吸附元件并将所吸附的元件安装至印刷电路板3的多个头部20,在本实施例中,4根呈轴状的头部20,沿轴方向排成一列而予以装载。
这些头部20,在与以Z轴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为驱动源的升降机构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以R轴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为驱动源的转动机构连接,通过这些机构,可相对于头部单元5进行上下方向(Z轴方向)和转动方向(R轴方向)的驱动。
此外,在各头部2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吸附元件的吸嘴21。各吸嘴21,分别通过未图示的阀等与负压供给单元相连,当从上述带式送料器4a取出元件时,负压被供给至吸嘴21的顶端,从而可进行元件的吸附。另外,吸嘴21,相对于头部20装卸可能地予以安装,并可根据需要,与基台1上的吸嘴站(无图示)所收容的其他吸嘴21,即顶端形状以及大小等不同的其他吸嘴21自动地进行交换。
基台1上还设有对各头部20的元件吸附状态进行图像识别的元件识别相机17。该元件识别相机17,设在搬送带2和位于前侧(图1中的下侧)的元件供给部4之间,当头部5移动至位于该元件识别相机17上方的指定摄像位置时,从下方拍摄各头部21所吸附的元件。
通过以上结构,上述安装机以如下方式将元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3上。
首先,头部单元5移至元件供给部4的上方,由各头部20从带式送料器4a中取出元件。具体而言,应吸附元件的指定头部20,予以下降而吸附元件,然后以吸附有元件的状态予以上升,由此从带式送料器4a中拾取元件。此时,如果可能,可由多个头部20同时进行元件的取出。
所有的头部20完成元件的吸附后,头部单元5移至元件识别相机17的上方,拍摄各头部20所吸附的元件,根据上述摄像结果检查各元件的吸附状态。然后,头部单元5移至印刷电路板3的上方,之后将头部单元5依次移至指定的元件安装位置,同时进行各头部20的升降,从而伴随该升降将各个元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3上。
图3概略地表示了上述带式送料器4a的结构。
如图3所示,带式送料器4a,支撑在上述元件供给部4上所设置的送料器安装台6上,通过未图示的夹具(clamp)单元,相对于该安装台6装卸可能地予以固定。
带式送料器4a的送料器主体30,在其后端部(图3中的左端部)转动可能地支撑有卷绕着带32(元件供给带)的卷轴31,带32从该卷轴31向前方予以导出。
带32,按一定间隔收容、支持IC、晶体管、电容器等小片状元件,如图4所示,由载带33和贴附其上的盖带34构成。
载带33,按一定间隔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空洞状元件收容部33a,各元件收容部33a中收容有上述IC等元件。此外,在载带33的其中一边,沿边缘按一定间隔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小片状卡合孔33b。另一方面,盖带34,与上述载带33的上表面粘合,以覆盖上述元件收容部33a的开口部分。
如图3所示,带式送料器4a,在其送料器主体30的上部,设置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引导部35,同时还设置有覆盖送料器主体30的上部的挡板部件36,从卷轴31导出的带32沿着上述引导部35被导向挡板部件36的下方。
上述送料器主体30的前端部,设置有元件取出部37(相当于本发明的元件取出位置)。该元件取出部37,是通过头部20拾取元件的部位,在此部位,沿着上述引导部35予以引导的带32,经上述挡板部件36的切口部分36a而向上方露出,同时上述盖带34从带32予以剥离,并沿着上述切口部分36a的边缘而予以折返,由此带32(载带33)的元件收容部33a向上方予以开放,从而可通过头部20取出元件。
在上述送料器主体30中,于上述引导部35的下侧,还设置有带传送机构、以及盖带34的接收机构。
带传送机构,将带32从卷轴31中拉出,并沿着引导部35予以传送,其包括设置于元件取出部37下方的链轮(sprocket)46、与链轮46同轴并固定成一体的齿轮47、传送电动机43、向上述齿轮47传输该电动机42的转动驱动力并构成减速机构的齿轮43、48、49等,上述链轮46相对于引导至元件取出部37的带32的上述卡合孔33b,形成卡合。在供给元件时,通过由上述传送电动机42进行转动驱动的链轮46,带32从卷轴31中拉出,并按一定的距离予以间歇地送出。
接收机构,将盖带34从带32(载带33)剥离,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单元。该接收机构,在送料器主体30中,比上述传送机构更位于后侧,其包括接收电动机44、接收齿轮对52a、52b、向接收齿轮对52a、52b传输上述接收电动机44的转动驱动力的齿轮45、50等。在挡板36的上述切口部分36a处予以折返而从带32剥离的盖带34,被引导至上述接收齿轮对52a、52b之间,由此在供给元件时,通过接收电动机44对接收齿轮对52a、52b进行转动驱动,由此在接收盖带34的同时,可直接使用该接收力将盖带34从载带33剥离。
另外,作为上述传送机构驱动源的传送电动机42和作为接收机构驱动源的接收电动机44,均为安装在基板上的基板一体型电动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动机,是安装在送料器主体30上所组装的共通的控制基板40上。即,在控制基板40上,安装有处于圆周状排列状态的定子线圈(stator coil),在该线圈列内侧,设置有于外周排列着转子磁铁(rotor magnet)的园盘状转子,且该转子转动自由地支撑在控制基板40上,由此上述传送电动机42,与控制基板40形成一体。上述接收电动机44,也采用相同结构。另外,上述齿轮43固定在传送电动机42的转子中心,上述齿轮45固定在接收电动机44的转子中心。
在控制基板40上,除上述电动机42、44以外,对这些电动机42、44进行驱动控制的电路一体形成,具体而言,是后述的控制部70、电动机驱动部72、电流值检测部73和转速检测部74的电路等予以一体形成。
图5表示对上述带式送料器4a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系统。
图5中的符号60,是统一控制安装机全体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60,设置在安装机主体上,上述带式送料器4a组装在上述安装台6上后,控制装置60和带式送料器4a的上述控制基板40,经设置在该安装台6上的接线柱(未图示)形成电气连接。
控制装置60,由众所周知的执行逻辑运算的CPU、预先存储控制该CPU的各种程序等的ROM、以及在装置操作中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等构成,作为其功能结构,包含主控制部61、存储部61及转矩运算部63等。
主控制部61,为了操作头部单元5等,依照预先存储的程序,统一地控制上述伺服电动机9、15等的驱动。
此外,对应于设置在元件供给部4的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和带32的“传送距离”,从存储于后述存储部62的转矩数据库中确定转矩值,并根据该转矩值向上述控制基板40输出应驱动带式送料器4a的控制信号。另外,当转矩数据库中不存在相对应的数据时,而向带式送料器4a的上述控制基板40输出控制信号,以执行后述的转矩检测模式(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转矩检测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安装机主体一侧的主控制部61,兼具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单元(元件供给装置的控制单元)的功能。
存储部62,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存储单元,存储有上述接收电动机44在从带32接收盖带34时的最佳驱动转矩值。如图6所示,存储有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Type)”、带32的“传送距离(Pitch)”和“转矩值”予以对应的数据库。
此处,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对应于所使用的带32的宽度,例如使用8mm宽的带32的带式送料器4a,其“类型”为“8mm”。“传送距离”,是指伴随元件的取出而予以送出的带32的长度,其对应于带32的元件收容部33a的距离。因此,如使用类型为“12mm”,即12mm宽、传送距离为“8mm”的带32供给元件的带送料4a,最佳转矩值是“α3”。另外,转矩数据库中的“转矩值”,若带本身具有标准化的盖带剥离强度时,可根据该剥离强度予以确定,若不存在标准化的剥离力时,可事先进行剥离试验,或通过执行后述的转矩检测模式来予以求取。
转矩运算部63,在转矩检测模式中,根据后述电流值检测部73所检测的接收电动机44的控制电流值,计算该电动机44的驱动转矩,并将该运算结果输出到上述存储部62中,上述存储部62,根据该运算结果(转矩值)、以及作为运算对象的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和“传送距离”,向上述转矩数据库追加新的记录(record)。
另外,在图5中,符号64是由键盘等构成的输入单元,通过操作该输入部64可向控制装置60输入带式送料器4a的上述类型、传送距离等。此外,符号65是表示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单元,由该显示部65显示安装机的安装操作情况、以及各种信息。
带式送料器4a的上述控制基板40中,除上述电动机42、44外,作为驱动这些电动机42、44的功能结构,还形成有构成控制部70、电动机驱动部72、电流值检测部73和转速检测部74等的电路。
控制部70,由CPU构成,在元件安装操作时,依照上述主控制部60发出的控制信号,通过电动机驱动部72对上述电动机42、44进行驱动控制。特别是接收电动机44的驱动,在通常的元件安装操作时,向电动机驱动部72输出,应以根据上述转矩数据库所确定的转矩值驱动电动机44的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在后述的转矩检测模式时,向电动机驱动部72输出,应以预先存储的转速驱动控制电动机44的控制信号。另外,在该转矩检测模式时,根据转速检测部74所检测的速度,求取与目标速度的误差,并根据该误差向上述电动机驱动部72输出控制信号。即,对接收电动机44的转速进行反馈控制。
另外,电动机驱动部72,通过向上述电动机44、42供给控制电流来驱动电动机44等。此外,电流值检测部73,检测上述接收电动机44的控制电流值,并将所检测的控制电流值向控制装置60的上述转矩运算部63输出,转速检测部74,检测上述接收电动机44的转速,并将检测结构向上述控制部70输出。
下面,依照图7和图8的流程图,就上述控制装置60对带式送料器4a进行驱动控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根据图7的流程图,首先,针对元件送料部4所设置的各带式送料器4a,判断是否有指定的元件信息的输入。此处所谓的“元件信息”,是指上述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和“传送距离”。另外,所述判断,是针对元件送料部4所设置的全部带式送料器4a,进行元件信息的是否予以输入(步骤S1)。另外,步骤S1的判断,是在安装操作开始前的准备(预备步骤)已经结束的阶段予以进行。
在步骤S1中,判断为YES时,再判断对应于所输入的各带式送料器4a的元件信息(“类型”和“传送距离”)的转矩值是否存在于存储部62所存储的转矩数据库中(步骤S2)。
此处判断为YES时,将对应于各带式送料器4a的“转矩值”读入主控制部61中,主控制部61,分别将“转矩值”和“传送距离”作为控制信号赋予各带式送料器4a的控制部70。
然后,判断安装操作是否已开始(步骤S6),此处若判断为YES,则驱动各带式送料器4a的传送电动机42和接收电动机44,从而通过该驱动使元件的供给得以开始。具体而言,通过转动驱动链轮46,从卷轴31将带32拉出,同时将其送至元件取出部37。另外,与此同步,通过转动驱动上述接收齿轮对52a、52b,将盖带34从带32(载带33)剥离。由此元件收容部33a在元件取出部37向上方开放,通过上述头部20即可进行元件的吸附。从带32取出元件后,通过各电动机42、44的运作而将带32送出,从而下一个元件收容部33a中所收容的元件即可在元件取出部37处于取出可能的状态。此后,随着头部20取出元件,以一定的距离将带32间歇地送出,同时与此同步,接收盖带34。此时,针对各带式送料器4a,根据上述“传送距离”驱动各电动机42、44,由此即可相对于元件取出部37,以元件收容部33a不会产生错位的状态依次将带32送出。此外,各带式送料器4a,以根据上述转矩数据库所确定的上述“转矩值”来驱动接收电动机44,由此可以最适当的接收力来接收盖带34,其结果,可以恰当地剥离盖带34,避免剥离过度或不足。
另一方面,步骤S2判断为NO时,即步骤S1中所输入的各带式送料器4a的元件信息(“类型”和“传送距离”),在转矩数据库中不存在相对应的数据(转矩值)时(即转矩数据库中不存在相应记录的情况),具体而言,是在新的类型、或“类型”存在但“传送距离”为新的距离时,转移到步骤S3,判断是否通过手动操作向转矩数据库追加记录(步骤S3)。
此处判断为YES时,在显示部65上显示是否通过手动操作向转矩数据库追加记录的信息,操作者依照该信息输入追加的意向时,转移到步骤S8,在此通过手动操作生成新的记录来更新转矩数据库,此后再转移到步骤S5。在步骤S8中,操作者基于对输入部64的操作输入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传送距离”及“转矩值”等信息,向转矩数据库追加新记录。
与此相对,步骤S3判断为NO时,依照显示部65所显示的上述信息,操作员输入了执行指定的转矩检测模式的意向时,通过执行后述转矩检测模式自动追加新的记录,转矩数据库自动更新后,移向步骤S5。
经过步骤S4或步骤S8后,在步骤S5中,根据更新后的数据库将对应于各带式送料器4a的“转矩值”读入主控制部61中。
图8是图7的流程图中步骤S4的子程序,即表示转矩检测模式的处理。
该处理开始后,首先在步骤S10判断夹具挡板55的安装是否已完成。夹具挡板55,在图9中予以模式表示,在执行转矩检测模式时,代替上述挡板部件36安装在上述送料器主体30上,通过相当于元件取出部37的部分,从上侧压住载带33,将带32限制在其送出方向(Y轴方向)上,并使带32在引导部35的大致全部区域上向上方露出。
夹具挡板的安装,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进行,该作业完成后,依照显示部65所显示的信息输入意向,由此在步骤SI0判断为YES。
夹具挡板55的安装完成后,驱动带式送料器4a的上述接收电动机44,由此开始盖带34(参照图9的虚线)的剥离,同时上述电流检测部73开始检测接收电动机44的控制电流值(步骤S11,S12)。此时,根据上述电流检测部73的检测值对接收电动机44的转速进行反馈控制,使其以规定的指定速度,具体而言是以对应于供给元件时带32的传送速度的转速予以驱动。
然后,在接收电动机44的转速达到指定速度后,对此时的上述电流值检测部73的检测值进行采样(sampling),并将此电流值向上述控制装置60的转矩运算63输出,在此根据该电流值计算接收电动机44的转矩(步骤S14,S15)。即,电动机驱动时的转矩,可通过上述控制电流值来运算求取,然后如上所述,进行接收电动机44的驱动,并实际进行盖带34的剥离,同时检测接收电动机44的控制电流值,当接收电动机44的速度达到对应于供给元件时带32的传送速度时,根据上述检测值求取接收电动机44的驱动转矩,从而可以求取剥离盖带34时接收电动机44所充分必要的驱动转矩(转矩值)。
转矩值的运算结束后,在显示部65上显示该结果,例如该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传送距离”、“转矩值”,然后针对该带式送料器4a的新的记录被追加到上述转矩数据库中,该转矩数据库的内容予以自动更新(步骤S16,S17)。
然后,判断是否已取下夹具挡板55,并安装好挡板部件36(步骤S18),若该作业完成后,依照显示部65所显示的信息输入已完成的意向,则在步骤S18判断为YES,并结束该流程。
另外,如上所述的转矩检测模式,可采用卷轴31卷绕的带32的引带来执行。即,在该模式下,若从带32实际剥离盖带34,有可能造成收容元件的遗失等,通常未使用的卷绕有带32的卷轴31,所述带32的前端部分设置有不收容元件的引带,使用该引带部分来执行上述转矩检测模式,可以在不遗失元件的状态下求取转矩值。
以上,在本安装机中,针对各带式送料器4a,通过上述接收电动机44的转动驱动力来剥离盖带34,当供给元件时,以对应于带宽或带32的传送距离而预先设定的转矩来驱动接收电动机44,从而与以往的带式送料器相比,可以更切实并恰当地剥离盖带34。即,以往的带式送料器,由于不管带传送距离的大小,都对盖带施以始终一定的拉伸力,并将该带予以剥离,因此由于传送距离的关系,上述拉伸力过大或过小时,都有可能产生盖带过度剥离或剥离不足的问题,而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可针对上述带32的各传送距离,预先求取最佳转矩值,即可恰当地剥离盖带34的接收电动机44的最佳转矩值,并根据该转矩值来驱动接收电动机44,从而无论带32的传送距离如何,均可对盖带34施以最适当的拉伸力。因此,可以切实并恰当地剥离盖带34,不会造成盖带34过度剥离或剥离不足等情况。
特别是在上述安装机中,针对各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和“传送距离”,预先求取接收电动机44的可以良好地剥离盖带34的驱动转矩值,并将此数值作为转矩数据库加以存储。当安装元件时,由于针对各带式送料器4a,以存储于转矩数据库中的最佳转矩来驱动接收电动机44,所以对于所有的带式送料器4a,都能够切实并恰当地剥离盖带34,并可同时将带32送出。因此,对于任何带式送料器4a,都可良好地进行安装用头部20的元件取出操作,其结果可以顺利地进行元件的安装作业。
而且,在本安装机中,一方面在各带式送料器4a的控制电路40中设置可检测接收电动机44的控制电流值的电流值检测部73,另一方面在安装机主体一侧的控制装置60中设置转矩运算部63,以此执行上述的转矩检测模式,从而可通过安装机本身求取接收电动机44的转矩值,并追加到转矩数据库中,因此即使采用新的类型的带式送料器4a(即具有新的宽度的带32)时,或采用传送距离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带32时,无需使用另外的专用检测装置等,即可通过安装机本身迅速求取最佳转矩值,并追加到转矩数据库中。此外,若发生由于事先准备不足,而使转矩数据库中不存在相应的数据(记录)的情况时,也可通过执行转矩检测模式将安装作业的延迟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因此,这一点也有助于元件安装作业的顺利进行。
以上说明的安装机只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表面安装机(应用本发明盖带剥离方法及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的一个例子,其具体结构或剥离盖带34的具体方法,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作适当变更。例如,可采用以下形态。
(1)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盖带34引导至接收齿轮对52a、52b之间,通过接收电动机44转动驱动接收齿轮对52a、52b来接收盖带34,以此构成带接收机构,但亦可设置卷轴,通过接收电动机44的转动驱动,使盖带34卷绕在该卷轴上而得以接收。总之,只要是通过接收电动机44的转动驱动力,来接收盖带34并将此盖带34从载带33剥离的结构,本发明的任一结构都可适用。
(2)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在安装机主体一侧的控制装置60中设置存储转矩数据库的存储部62,并在控制装置60的主控制部61确定最佳转矩,由此各带式送料器4a的接收电动机44的驱动控制实质上在安装机侧的主控制部61予以执行,当然亦可针对各带式送料器4a,设置存储转矩数据库的存储部,并在带式送料器4a一侧的控制部70确定最佳转矩,通过该控制部70以上述转矩对接收电动机44进行驱动控制。但是,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由于各带式送料器4a的转矩数据库可予以共用,且控制基板40的结构可予以简化,从而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
(3)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通过操作输入部64向主控制部61输入元件信息(“类型”、“传送距离”),但亦可通过与控制基板40的通信而进行输入。即,可预先在带式送料器4a中存储元件信息,当带式送料器4a被设置在安装台6上时,上述信息可被自动地读入主控制部61。例如,在带式送料器4a中设置IC tag(电子标签)等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存储部,并将元件信息预先存储在其中,另一方面在安装台6上设置可接收该存储信息的接收单元,当带式送料器4a被设置在安装台6上时,可通过无线通信将元件信息读入主控制部61中。
(4)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带式送料器4a的“类型”和带32的“传送距离”为参数来确定接收电动机44的驱动力,以此构成转矩数据库,除此以外,亦可使用有关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该带的传送距离的参数。例如,作为有关元件供给带的类别的参数,可使用带宽、盖带剥离强度、带的制造商、收容元件的类别等。此外,作为有关带的传送距离的参数,可使用带32的元件收容部33a的距离,或卡合孔33b的距离等。
(5)在上述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4a中,作为带传送机构和接收机构的驱动源,分别设置了电动机42、44,但两机构的电动机亦可共用。此时,如图10所示,共同使用带传送机构的传送电动机42,相对于传送电动机42的齿轮43,使接收机构的齿轮50予以啮合即可。

Claims (6)

1.一种盖带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在间歇地送出由按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和贴附在该载带上以覆盖收容元件的盖带所构成的元件供给带的同时,于途中从上述载带将盖带剥离,以此在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使所收容的元件予以露出的元件供给装置,
通过由电动机驱动的带接收单元接收上述盖带,将上述盖带从上述载带予以剥离,同时在接收该盖带时,以对应于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而予以确定的转矩,来驱动上述电动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带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予以确定的转矩,是就各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该带的传送距离所对应的转矩预先予以存储,
然后读出对应于所使用的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的转矩,并以该转矩来驱动上述电动机。
3.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间歇地送出由按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和贴附在该载带上以覆盖收容元件的盖带所构成的元件供给带的同时,于途中从上述载带将盖带剥离,以此在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使所收容的元件予以露出,
该元件供给装置,包括
通过电动机的转动驱动力来接收上述盖带,以此将上述盖带从上述载带予以剥离的带接收单元;
存储有关上述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该带的传送距离的参数和上述带接收单元的电动机驱动转矩的对应关系的存储单元;
可输入有关所使用的元件供给带的类别或者该带的传送距离的参数的输入单元;
根据经上述输入单元所输入的上述参数和存储于上述存储单元的对应关系,来确定上述带接收单元的电动机驱动转矩,且在接收盖带时,以上述予以确定的转矩来驱动控制上述电动机的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载带的传送予以停止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电动机,以此通过上述带接收单元将盖带剥离,同时执行指定的求取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转矩的转矩检测操作,
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转矩检测操作中,以预先设定的指定速度对上述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并且该元件供给装置还包括,
在上述转矩检测操作中,检测上述电动机控制电流值的检测单元;和
根据上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流值求取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转矩的转矩运算单元。
5.一种表面安装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用于吸附元件的移动可能的头部;
在间歇地送出由按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和贴附在该载带上以覆盖收容元件的盖带所构成的元件供给带的同时,于途中从上述载带将盖带剥离,以此在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使所收容的元件予以露出的元件供给装置;
上述头部,从元件供给装置吸附元件,并将所吸附的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
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包括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元件安装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安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元件供给装置,装载有多个,
各元件供给装置的上述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及输入单元,是设置在表面安装机的主体侧的共通的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及输入单元。
CN 200510133917 2004-12-20 2005-12-20 盖带的剥离方法、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Active CN1802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7804 2004-12-20
JP2004367804A JP4522839B2 (ja) 2004-12-20 2004-12-20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JP2004367804 2004-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2087A true CN1802087A (zh) 2006-07-12
CN1802087B CN1802087B (zh) 2011-04-06

Family

ID=36673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33917 Active CN1802087B (zh) 2004-12-20 2005-12-20 盖带的剥离方法、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22839B2 (zh)
CN (1) CN1802087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824B (zh) * 2007-02-22 2011-11-02 Juki株式会社 带式送料器
CN102378571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安装元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02372184A (zh) * 2010-08-10 2012-03-14 彩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膜材供应导引装置
CN101637764B (zh) * 2009-08-19 2012-10-24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带装电子元件检测筛选设备中的收料机构
CN101677505B (zh) * 2008-09-12 2013-01-0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电子零件安装装置
CN101790302B (zh) * 2009-01-27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零件供给装置
CN103745951A (zh) * 2013-11-15 2014-04-23 杭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盖膜撕除机构
CN104340745A (zh) * 2014-08-20 2015-02-11 济南大学 一种无单独卷取动力的线材卷取机
CN104412732A (zh) * 2012-06-29 2015-03-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CN104412731A (zh) * 2012-06-29 2015-03-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供料器及供料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CN104589777A (zh) * 2014-12-31 2015-05-06 马俊 料带覆膜分离装置
CN106163252A (zh) * 2016-08-28 2016-11-23 中山市鸿菊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机的超薄电动高速送料器
CN107025811A (zh) * 2017-06-02 2017-08-08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拼读魔方及其拼读教学方法
CN107683082A (zh) * 2017-11-06 2018-02-09 苏州俊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料带端部处理装置及接料设备
CN109429476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带剥离方法
CN111386756A (zh) * 2017-12-26 2020-07-07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3396645A (zh) * 2019-02-08 2021-09-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2110B (zh) * 2015-03-18 2020-02-14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机及元件安装机的带剥离复原方法
JP6219427B2 (ja) * 2016-03-10 2017-10-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装着方法及びその装着装置
JP2021014022A (ja) * 2019-07-10 2021-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プリンター
JP7396890B2 (ja) * 2019-12-26 2023-12-12 Juki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0460A (ja) * 1987-10-23 1989-04-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被覆テープ巻取り装置
JPH09323851A (ja) * 1996-06-05 1997-12-16 Sony Corp 巻取装置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824B (zh) * 2007-02-22 2011-11-02 Juki株式会社 带式送料器
CN101677505B (zh) * 2008-09-12 2013-01-0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电子零件安装装置
CN101790302B (zh) * 2009-01-27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零件供给装置
CN101637764B (zh) * 2009-08-19 2012-10-24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带装电子元件检测筛选设备中的收料机构
CN102378571B (zh) * 2010-08-10 2016-08-31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安装元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02378571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安装元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02372184A (zh) * 2010-08-10 2012-03-14 彩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膜材供应导引装置
CN102372184B (zh) * 2010-08-10 2014-05-07 彩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膜材供应导引装置
CN104412731B (zh) * 2012-06-29 2017-09-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供料器及供料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CN104412732A (zh) * 2012-06-29 2015-03-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CN104412731A (zh) * 2012-06-29 2015-03-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供料器及供料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CN104412732B (zh) * 2012-06-29 2017-08-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US9820420B2 (en) 2012-06-29 2017-11-1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Feeder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9756770B2 (en) 2012-06-29 2017-09-0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10257970B2 (en) 2012-06-29 2019-04-0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Feeder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3745951B (zh) * 2013-11-15 2016-05-25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盖膜撕除机构
CN103745951A (zh) * 2013-11-15 2014-04-23 杭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盖膜撕除机构
CN104340745A (zh) * 2014-08-20 2015-02-11 济南大学 一种无单独卷取动力的线材卷取机
CN104589777A (zh) * 2014-12-31 2015-05-06 马俊 料带覆膜分离装置
CN106163252A (zh) * 2016-08-28 2016-11-23 中山市鸿菊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机的超薄电动高速送料器
CN107025811A (zh) * 2017-06-02 2017-08-08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拼读魔方及其拼读教学方法
CN107025811B (zh) * 2017-06-02 2020-04-2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拼读魔方及其拼读教学方法
CN109429476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中的带剥离方法
CN107683082A (zh) * 2017-11-06 2018-02-09 苏州俊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料带端部处理装置及接料设备
CN107683082B (zh) * 2017-11-06 2024-05-07 苏州俊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料带端部处理装置及接料设备
CN111386756A (zh) * 2017-12-26 2020-07-07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3396645A (zh) * 2019-02-08 2021-09-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CN113396645B (zh) * 2019-02-08 2023-03-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2087B (zh) 2011-04-06
JP2006173537A (ja) 2006-06-29
JP4522839B2 (ja) 201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2087A (zh) 盖带的剥离方法、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US10257970B2 (en) Feeder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4170540B (zh) 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管理系统
WO2018087854A1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生産管理方法
US8099860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JP4926919B2 (ja) 実装システム
WO2004047512A1 (ja) 対基板作業機、対基板作業機用作業ヘッド、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対基板作業機用作業ヘッド使用準備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929732A (zh) 带式送料器及表面安装机
CN101060771A (zh) 元件安装方法及装置
JP3950144B2 (ja)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WO2016139713A1 (ja) フィーダ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ならびに部品実装装置
CN1622739A (zh) 表面安装机的元件准备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CN102348373A (zh) 部件安装装置
JP4652487B2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7048891A (ja) 表面実装機
JP2007048838A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KR101125287B1 (ko) 듀얼 픽업 타입의 부품실장기용 테이프 피더
JP4850751B2 (ja) 表面実装機
US7503366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feeding device
CN102348370A (zh)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JP4938607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サプレッサの開放状態の判定方法
CN2843019Y (zh)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JP4858450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20010069A (ja) 部品実装機のカセット式フィーダ入替システム
CN219524521U (zh) 一种新型贴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