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43019Y -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43019Y
CN2843019Y CN 200520129266 CN200520129266U CN2843019Y CN 2843019 Y CN2843019 Y CN 2843019Y CN 200520129266 CN200520129266 CN 200520129266 CN 200520129266 U CN200520129266 U CN 200520129266U CN 2843019 Y CN2843019 Y CN 28430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nic component
cam part
band
gu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292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民轮刚志
丰田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201292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430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430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430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使从卷轴(3a)中拉出的带(2)沿着带引导部件(11)在其下方进行移动。带引导部件(11)围绕支点轴(11a)摇动可能地予以支撑。另外,在引导部件(11)的下侧设置有压靠机构(20),通过将上述引导部件(11)中以上支点轴(11a)为基准位于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相反侧的部位从其下方加以弹性抬升,将该引导部件(11)的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向下压方向压靠。该压靠机构(20),将上述引导部件(11)在与上述下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变位限制在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和带引导部件(11)不相干涉的一定范围内。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一方面切实恰当地进行带搬送,另一方面能将引导部件与用于安装的头部之间产生干涉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Description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表面安装机上,以带作为载体供给用于安装的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安装机中作为供给安装用电子元件的装置,一般已知的有带式送料器。该送料器中,收容电子元件的带通过可以转动的卷轴予以保持,上述带从上述卷轴予以拉出,同时送至送料器前端的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由此以带作为载体的电子元件被供给至电子元件取出位置。
在图5(a)中,概略地表示了上述带式送料器的前端部位(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周边)的结构。带式送料器,如同图所示,以定位在安装机的安装台51上的状态予以设置。在带式送料器的前端部位,设置有具备电子元件取出口52a(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引导部件52,从卷轴拉出的带50被引导至上述引导部件52的下侧,同时与设置在该引导部件52的下方的链轮54(sprocket)相卡合。即,通过该链轮54的转动驱动,带50从上述卷轴拉出并向送料器前方搬送,同时贴在该带50(收容有电子元件的搬送带)上的盖带50a在引导部件52的途中部位被剥离。由此,带50的电子元件收容部在上述取出口52处于开放状态,通过用于安装的头部62可取出电子元件。
另外,上述引导部件52,以其后端附近作为支点(图5(a)中符号53表示该支点轴)摇动可能地予以设置,同时向下予以弹性压靠。即,通过引导部件52按压带50,由此防止带子50因其厚度或材质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上浮,从而使带50与链轮54切实地予以卡合,以确保搬送带的可靠性。
上述以往的送料器存在如下问题。
即,以往的送料器,如图5(a)所示,设置有由在引导部件52的下侧围绕支点轴57摇动可能地予以设置的第1凸轮部件56,通过支点轴59摇动可能地连接在上述第1凸轮部件56上的第2凸轮部件58,和连接上述第1凸轮部件56和第2凸轮部件58的拉伸线圈弹簧60等构成的压靠机构,通过该压靠机构对引导部件52进行压靠,但是该压靠机构中,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拉伸线圈弹簧60的弹力将第2凸轮部件58向安装台51按压,同时通过反作用力将第1凸轮部件56向逆时针方向(同图中为逆时针转动)压靠,从而使第1凸轮部件56(凸轮部56a)与引导部件52中位于支点轴53后侧的部位抵接并将其抬升。即,以拉伸线圈弹簧60的弹力作为拉伸力,通过第1凸轮部件56将引导部件52中位于支点轴53后侧的部位抬升,由此将引导部件52的前端部位向下按压以压住带50。
因此,如果连接第1凸轮部件56和第2凸轮部件58的拉伸线圈弹簧60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脱落时,则压靠力不会存在(无法实现通过引导部件52压住带的功能),如同图(b)所示,带50会弯曲上浮,由此将引导部件52抬升,使用于安装的头部62与引导部件52产生干涉。所以,希望能有对策,即使万一发生拉伸线圈弹簧60脱落时,也能够确实地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使以带作为载体供给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带式送料器),一方面能切实恰当地进行带搬送,另一方面能将引导部件与用于安装的头部产生干涉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搭载在将电子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安装机上,具有使以一定间隔收容电子元件的带向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移动,同时在至少包含上述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以从上述带的上方进行按压的状态来引导上述带的引导部件,上述引导部件,围绕与上述带的搬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支点轴摇动可能地予以支撑,设置有通过对上述引导部件中以上述支点轴为基准位于上述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相反侧的部位从其下方加以弹性抬升,将该引导部件的上述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向下压方向压靠的压靠机构,上述压靠机构中,具有在安装机的用于安装的头部设置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规定高度位置时该用于安装的头部和引导部件不相干涉的一定范围内,限制上述引导部件向上述下压方向和相反方向变位的限制装置。
采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由于引导部件的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通过压靠机构向下方压靠,所以不管带的厚度或材质如何都能通过引导部件确实地压住带。此外,由于在用于安装的头部与引导部件不相干涉的一定范围内,对引导部件的变位进行限制,所以即使发生了何种故障使压靠机构不能运作,也能够切实地防止引导部件和用于安装的头部产生干涉。
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可安装在上述安装机上所设置的安装台上,上述压靠机构可设置在上述引导部件和上述安装台之间,包括摇动可能的凸轮部件,其具有与上述引导部件抵接的第1凸轮部以及与上述安装台抵接的第2凸轮部;弹簧部件,相对于上述引导部件,向按压上述第1凸轮部的方向压靠上述凸轮部件;上述引导部件,通过上述第1凸轮部在上述弹簧部件的弹力的作用下予以抬升,上述凸轮部件可在上述引导部件处于在上述下压方向上被按压至最低处的状态时,于上述第2凸轮部和安装台之间形成缝隙,在上述引导部件于上述下压方向和相反方向上变位时,上述第2凸轮部与上述安装台抵接以阻止上述引导部件变位,而且第2凸轮部和安装台之间形成的上述缝隙,将上述引导部件在与上述下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变位限制在上述的一定范围内。采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通常是通过弹簧部件的弹力使凸轮部件相对于引导部件从其下侧产生弹性抵接,由此引导部件的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向下压方向予以压靠。由此,若发生弹簧部件脱落等使要靠力无法运作,其结果导致引导部件(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上浮,即引导部件向与上述下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变位,使凸轮部件(第2凸轮部)同安装台抵接,由此将引导部件的变位限制在上述一定范围内。
即,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由于凸轮部件(第2凸轮部)和安装台之间的形成的缝隙,将上述引导部件在与上述下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变位限制在上述的一定范围内,从而在压靠机构上形成了限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不管带的厚度或材质如何,都能通过引导部件切实地压住带,并在此状态下适当地将带送出。而且,在表面安装机的用于安装的头部和引导部件不相干涉的一定范围内机械性地限制引导部件的变位,所以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引导部件的上浮,也能够切实地防止引导部件同用于安装的头部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前侧部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压靠机构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以往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表面安装机100的大致结构的俯视图。
如同图所示,表面安装机100,将未图示的电子元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上,其具有安装机主体101,相对于安装机主体101相对移动可能地予以设置的头部单元102。
上述安装机主体101,具有基座103,在该基座103上,设置有用于搬送印刷电路板P的搬送带104,印刷电路板P在该搬送带104上被搬送,并停止在图示的指定安装作业位置。
另外,在搬送带104的两侧,设置有电子元件供给部105、105,在这些电子元件供给部105、105上,设置有多列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将分别以指定间隔收容,保持有IC晶体管、电容等的小片状芯片元件的带2从卷轴导出,然后通过后述的头部单元102的用于安装的头部113从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中取出电子元件。
上述头部单元102,相对于安装机主体101相对移动可能地设置在基座103的上方,可在电子元件供给部105、105与印刷电路板P的设置位置之间移动。该头部单元102,可沿着X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以及Y轴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移动,将电子元件从电子元件供部105、105搬送至印刷电路板P。
即,在安装机主体101的基座103上,设置有固定轨道106,沿着该固定轨道106,头部单元102的支撑部件107在Y轴方向上移动可能地予以设置,支撑部件107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滚珠丝杠108,由Y轴伺服电机109予以驱动。此外,头部单元102,沿着支撑部件107在X轴方向上移动可能地予以支承,头部单元102在X轴方向上地移动,通过滚珠丝杠111,由X轴伺服电机112予以驱动。
此外,头部单102,搭载着多个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在该实施例中,8个用于安装的头部113沿X轴方向设置成一列。
这些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其前端具有吸嘴113a,通过供给至该吸嘴113a的负压所产生的吸引力可吸附电子元件。此外,该吸嘴113a,相对于头部单元102主体相对移动可能的予以设置,可相对于头部单元102的框架进行升降(Z轴方向的移动)以及围绕吸嘴中心轴(R轴)转动,并可分别在从电子元件供给部105吸附电子元件的吸附姿势,将处于吸附状态的电子元件上提并予以保持的保持姿势,以及将电子元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上的供给姿势之间进行变换。
下面,参照图2、图3详细讲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图2是表示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该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前侧部4(后述)的放大正视图。
图中所示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将收容有电子元件的带2搬送至位于前端侧的后述电子元件取出部5,由安装在后述卷轴3a上的后侧板部3和设置在电子元件取出部5的前侧部4连接成一体而予以构成。上述前侧部4,拆装可能地安装在设置于表面安装机100的电子元件供给部105(图1)的板状送料器安装部8(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台)上。即,在前侧部4,其下端部的前后2处设置有定位销4a,在其前部设置有夹具6,上述定位销4a与设置在送料器安装部8上的定位孔8a相嵌合,由此前侧部4装载在送料器安装部8上,同时通过夹具6固定在送料器安装部8上。
上述带2(未详细图示),具有基带2a和贴附在基带2a的上表面的盖带2b。在基带2a上,沿其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上部开口的电子元件收容部,该电子元件收容部收容有安装在上述印刷电路板P上的电子元件。而且,通过上述盖带2b可覆盖上述电子元件收容部。另外,在基带2a的缘部以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合孔(图示省略)。
该带2,如图所示,卷绕在安装于后侧板部3的卷轴3a上,并可从该卷轴3a导出。具体而言,上述后侧板部3,具有卷轴3a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其上的支撑轴3b,该卷轴3a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支撑轴3b上。而且,带2被从后述的带送出机构10拉引,卷轴3a可围绕支撑轴3b转动,同时带2从卷轴3a向前侧部4的电子元件取出部5导出。
电子元件取出部5,设置在前侧部4的顶端,可从基带2a剥去盖带2b,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可以取出的状态。
该电子元件取出部5,具有引导带2的基带2a一侧的表面的基础部件9,位于该基础部件9的上方且从上方覆盖带2的带引导部件1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导部件)。带2沿着基础部件9的上表面和带引导部件11之间的间隙予以引导,并通过后述的带送出机构10予以送出。
带引导部件11(图示省略),设置有用于从带2(基带2a)取出电子元件的取出口(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取出位置),在带引导部件11的下方被引导的带2,在该取出口的部位向上方露出,同时带2的盖带2b通过该取出口沿着设置在带搬送上游侧的剥离部12予以折返。由此,带2(基带2a)的电子元件收容部,在取出口部位处于向上方开放的状态,通过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就能够取出电子元件。
另外,带引导部件11(图示省略),设置有开闭上述取出口的挡板部件,仅在上述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取出电子元件时,使上述取出口处于开放状态。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还设置有带送出机构10,和盖带接收机构17。
带送出机构10,将带2从卷轴3a拉出并使其沿着基础部件9移动,其具有设置在电子元件取出部5的下方的链轮15(sprocket),和包含以气缸16为驱动源转动驱动上述链轮15的棘轮(ratchet)机构的驱动机构,上述链轮15相对于在基础部件9和带引导部件11之间被引导的带2经上述卡合孔(基带2a上所形成的卡合孔)予以卡合。即,通过上述气缸16的运作,链轮15向某一方向以一定的转动量予以间歇地转动驱动,并且伴随该转动,使带2从卷轴3a间歇地予以拉出,且向电子元件取出部5移动。
盖带接收机构17,在卷取盖带2b的同时,将盖带2a从带2(基带2a)剥离,其具有张力卷轴17a(tension reel),该张力卷轴17a上卷绕着从基带2a上剥离并在上述剥离部12折返的盖带2b。张力卷轴17a,与上述带送出机构10同步转动驱动,由此可与带2的送出同步来卷取盖带2b。
另外,上述带引导部件11,如图3所示,通过与带2的搬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伸展的支点轴11a,支撑在前侧部4上,由此带引导部件11可围绕支点轴11a(同图中的箭头R1方向以及R2方向)摇动可能地予以设置。
支点轴11a,位于带引导部件11的后端部(同图为左端部)和电子元件取出部,即上述取出口之间。而且,在带引导部件11的下方,且位于支点轴11a后侧的部位,还设置有对带引导部件11进行压靠的压靠机构20。
该压靠机构20,将带引导部件11中位于支点轴11a后侧的部位(以下,除必要外称为带引导部件的后端)从其下方加以弹性抬升,由此带引导部件11的电子元件取出部的部分(以下,除必要外称为带引导部件的前端)向下压方向(箭头R1的方向)予以压靠。即,通过压靠机构20的压靠力,使带2从其上侧被带引导部件适度按压,由此可防止带2从基础部件9浮起,同时使带2沿着基础部件9移动。
压靠机构20,如图3及图4所示,包括通过支点轴2 1沿着图中的箭头T1方向以及T2方向摇动可能地予以支撑的板状第1凸轮部件22,通过连接轴25沿着图中的箭头S1方向以及S2方向摇动可能地与上述第1凸轮部件连接的板状第2凸轮部件26,以及跨越上述两凸轮部件而予以安装的拉伸线圈弹簧30。
第1凸轮部件22,其上部为第一凸轮部22a,其下部为第2凸轮部22b。第1凸轮部件22,通过安装在支点轴21上的扭转线圈弹簧(图示省略)的弹力,向相对于送料器安装部8按压第2凸轮部22b的方向(箭头T1的方向)予以压靠。另外,在第1凸轮部件22的上部,还设置有钩部22c,在从送料器安装部8卸下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时,通过将该钩部22c卡止在带引导部件11后端的卡止部11b上,使带引导部件11处于开放状态,即带引导部件11沿着箭头R2方向摇动,使其前端锁定在被抬升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2凸轮部件26,在其下部设置有可以和送料器安装部8抵接的凸轮部26a。在第2凸轮部件26的背面设置有销部件28,该销部件28经上述第1凸轮部件22上所形成的圆弧状长孔23向第1凸轮部件22的内侧突出。另外,上述线圈弹簧30,跨越上述销部件28,和上述第1凸轮部件22上所设置的钩部件22d而予以设置。由此通过拉伸线圈弹簧30的弹力,第2凸轮部件26相对于第1凸轮部件22沿箭头S1方向予以压靠。另外,通过拉伸线圈弹簧30压靠第2凸轮部件26的压靠力(箭头S1方向的力),大于通过上述扭转线圈弹簧压靠第1凸轮部件22的压靠力(箭头T1方向的力)。
另外,上述第1凸轮部件22,在以连接轴25为基准位于上述销部件28相反侧的部位形成有个圆弧状长孔27,该长孔27中可插入设置在第1凸轮部件22上的销部件29。
即,将电子元件供给装置设置在送料器安装部8上时,第2凸轮部件26通过凸轮部26a与送料器安装部8抵接。这时,由于通过拉伸线圈弹簧30压靠第2凸轮部件26的压靠力(箭头S1方向的力),大于通过上述扭转线圈弹簧压靠第1凸轮部件22的压靠力(箭头T1方向的力),其结果第2凸轮部件26相对于第1凸轮部件22沿箭头S1方向转动,且随着第2凸轮部件26的转动第1凸轮部件22沿箭头T2方向转动,从而第1凸轮部件22通过第1凸轮部22a可以从下方抬升带引导部件11。因此,将上述拉伸线圈弹簧30的弹力作为压靠力来抬升带引导部件的后端,同时在其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下压带引导部件的前端,所以带2可以通过带引导部件11被按压住。
另外,该压靠机构20,在带引导部件11(电子元件取出位置)被下压至最底处时(图3中以实线表示的状态),如图4所示,第1凸轮部件22(第2凸轮部22b)和送料器安装部8之间形成缝隙h,当带引导部件11反抗拉伸线圈弹簧30的弹力而向与下压方向相反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变位时,该缝隙h就会消失,从而第1凸轮部件22(第2凸轮部22b)与送料器安装部8抵接,以此来阻止带引导部件11的变位。该缝隙h,设定为将上述引导部件在与下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变位限制在指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上述缝隙h,设定为将带引导部件11变位限制在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上设置在可水平移动的指定高度位置的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吸嘴113a)与带引导部件11不相干涉的一定范围内(同图中的实线和二点锁线之间所示的范围)。即,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中,通过将第1凸轮部件22  第2凸轮部22b)和送料器安装部8之间形成的缝隙h设定为将带引导部件在与上述下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R2方向)上的变位限制在上述范围内,使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限制机构在压靠机构中予以形成。
采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从卷轴3a拉出的带2在基础部件9和带引导部件11之间予以引导,沿着该带引导部件11在其下方移动,此时上述带引导部件摇动可能地予以设置,且带引导部件11通过压靠机构20使其电子元件取出位置(取出口)的部位沿下压方向予以压靠,所以不管带2的厚度或材质如何,都可通过带引导部件11从上方适当地按压住带2。因此,带2从基础部件9浮起而引起的输出不良,例如带2从链轮15脱离而导致带2的输出不良等问题可防患于未然,其结果不管带2的厚度或材质如何,都能够切实、且恰当地予以送出。
而且,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中,因为压靠机构20将上述带引导部件11的摇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压靠机构20设定为,即使带引导部件11沿箭头R2方向转动而使其前端上浮,由于第1凸轮部件22  第2凸轮部22b)与送料器安装部8抵接,带引导部件11的摇动范围被机械性地限制在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吸嘴113a)和带引导部件11不相干涉的范围内(图3中通过二点划线表示),所以具有能够切实地防止带引导部件11和用于安装的头部113之间产生干涉的优点。即,压靠机构20的拉伸线圈弹簧30因某种原因发生脱落时,压靠机构就不能压靠带引导部件11,此时带2可能发生弯曲而从基础部件上浮起,并伴随此浮起将带引导部件11的前端向上抬升,但即使是这样,由于上述带引导部件11的摇动范围被机械性限制,所以可以切实地防止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吸嘴113a)和带引导部件之间产生干涉。
另外,以上说明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一例,其具体构造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作适当变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凸轮部件22(第2凸轮部22b)和送料器安装部8之间所形成的上述缝隙h的大小通过上述方法予以设定从而对带引导部件11的摇动范围进行限制,但是也可以根据第2凸轮部件26的长孔27和销部件29之间的关系来限制带引导部件11的摇动范围。具体而言,在销部件29与长孔27的下端(图4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对从第2凸轮部件26的凸轮部26a到第1凸轮部件22的第1凸轮部22a的高度进行一定的限制,由此可以限制带引导部件11沿箭头R2方向的摇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拉伸线圈弹簧30是跨越第1凸轮部件22和第2凸轮部件26而予以安装,由此使第2凸轮部件26围绕连接轴25转动而予以压靠,但也可以在连接轴25上安装扭转线圈弹簧,通过该扭转线圈弹簧与上述两凸轮部件22、26的卡合,可通过扭转线圈弹簧的弹力对第2凸轮部件26进行压靠。
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第2凸轮部件26,而将直接安装在第1凸轮部件22和前侧部4的框架部位,通过该拉伸线圈弹簧的弹力对第1凸轮部件22向第1凸轮部件22a相对于带引导部件11抵接的方向(箭头T2方向)进行压靠。

Claims (2)

1.一种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元件供给装置,搭载在将电子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安装机上,具有使以一定间隔收容电子元件的带向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移动,同时在至少包含上述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以从上述带的上方进行按压的状态来引导上述带的引导部件,
上述引导部件,围绕与上述带的搬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支点轴摇动可能地予以支撑,设置有通过对上述引导部件中以上述支点轴为基准位于上述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相反侧的部位从其下方加以弹性抬升,将该引导部件的上述电子元件取出位置的部位向下压方向压靠的压靠机构,
上述压靠机构,具有在安装机的用于安装的头部设置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规定高度位置时该用于安装的头部和引导部件不相干涉的一定范围内,限制上述引导部件向上述下压方向和相反方向变位的限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在上述安装机上所设置的安装台上,
上述压靠机构,设置在上述引导部件和上述安装台之间,包括摇动可能的凸轮部件,其具有与上述引导部件抵接的第1凸轮部以及与上述安装台抵接的第2凸轮部、弹簧部件,相对于上述引导部件,向按压上述第1凸轮部的方向压靠上述凸轮部件,
上述引导部件,通过上述第1凸轮部在上述弹簧部件的弹力的作用下予以抬升,
上述凸轮部件,在上述引导部件处于在上述下压方向上被按压至最低处的状态时,于上述第2凸轮部和安装台之间形成缝隙,在上述引导部件于上述下压方向和相反方向上变位时,上述第2凸轮部与上述安装台抵接以阻止上述引导部件变位,而且第2凸轮部和安装台之间形成的上述缝隙,将上述引导部件在上述下压方向和相反方向上的变位限制在上述的一定范围内。
CN 200520129266 2005-09-28 2005-09-28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430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9266 CN2843019Y (zh) 2005-09-28 2005-09-28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9266 CN2843019Y (zh) 2005-09-28 2005-09-28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3019Y true CN2843019Y (zh) 2006-11-29

Family

ID=3744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29266 Expired - Lifetime CN2843019Y (zh) 2005-09-28 2005-09-28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4301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973B (zh) * 2006-12-20 2010-12-08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卷贴装置及方法
CN102656965A (zh) * 2010-01-08 2012-09-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973B (zh) * 2006-12-20 2010-12-08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卷贴装置及方法
CN102656965A (zh) * 2010-01-08 2012-09-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CN102656965B (zh) * 2010-01-08 2015-05-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688B (zh) 带进给器
CN207618141U (zh) 一种高速贴装机
CN1802087A (zh) 盖带的剥离方法、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CN1976577A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893810A (zh) 电子零件安装装置
KR101639667B1 (ko) 부품 실장기
CN1705434A (zh) 元件供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安装机
KR20140031009A (ko) 전자부품 캐리어 테이프 공급장치 및 전자부품 캐리어 테이프 공급방법
JP5370407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2843019Y (zh)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CN1231110C (zh) 零件供应装置
CN105722382A (zh) 一种设有横置式同步供料机构的贴片机及供料方法
KR101143835B1 (ko) 부품 실장기용 테이프 피더
KR101550865B1 (ko) 부품실장기 헤드의 벨트 텐션 유지구조
CN102026538B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207424531U (zh) 一种全自动曝光机
US11576290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CN205491656U (zh) 表面贴装技术供料器及贴片机
CN205648212U (zh) 一种设有横置式供料器的贴片机
CN105722335A (zh) 一种设有横置式供料器的贴片机及供料方法
CN2838220Y (zh)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CN1856220A (zh) 载带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安装方法
JPH0730291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2843018Y (zh)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CN104254237B (zh) 电子部件安装方法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