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5984A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5984A
CN1785984A CN 200510125952 CN200510125952A CN1785984A CN 1785984 A CN1785984 A CN 1785984A CN 200510125952 CN200510125952 CN 200510125952 CN 200510125952 A CN200510125952 A CN 200510125952A CN 1785984 A CN1785984 A CN 1785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ryl
compound
replacement
hydrogen a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59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6899C (zh
Inventor
邱勇
李银奎
董宏
官贵文
高裕第
张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5101259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6899C/zh
Publication of CN1785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5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68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689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图所示,其中Ar和Ar’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杂环芳香基团、稠环芳香基团、稠杂环芳香基团,且Ar和Ar’不同时为氢原子,R1-R4选自氢原子、卤原子,或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硝基、氰基、烷基氨基、烷硫基、芳香基或杂环芳香基。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常用的发光材料在色纯度、发光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材料可优先用作发光体,包括单独作为发光层,或者作为掺杂的染料而发光,并且同时还可用作电子传输、空穴阻挡材料,利用本发明的材料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表现出高色纯度、高亮度、高效率的优越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中涉及一种新型化合物,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简称OLED)器件可用于平面发光元件如平板显示器和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开发。在这些器件的研究开发中,高效率、高纯度的OLED红光材料也得到了研究、开发和使用。
在红光材料中,研究的最多的是DCM体系。例如在US5,098,581中公开了4-4-二氰基亚甲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9-乙烯基)-4H-吡喃(DCJTB)的发明及使用DCJTB的器件,公开的器件虽然以高效率发射红光,但是发光的色纯度不高(X=0.627,Y=0.369),明显偏橘色,主要原因是因为DCJTB系列化合物为双极性化合物,在浓度高时存在浓度萃灭现象,需要掺杂在三(8-羟基喹)铝(Alq3)中,但能量从8-羟基喹啉铝(Alq3)到DCJTB的转移并不完全,所以器件色纯度不高。对此,Eastman Kodak公司以5,6,11,12-四苯基并四苯(Rubrene)作为中继材料,构成双主体结构,来提高色纯度。此方法存在的弊端是一方面DCJTB浓度萃灭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另一方面使用的材料过多,增加了工艺上的难度。在“Red electroluminescence and photoluminescenceproperties of a reduced porphyrin compound,tetraphenylchlorin”[Thin Solid Films363,(2000),29-32]中使用了新型化合物TPC作发光材料,虽然提高了色纯度,但是发光效率并不高,只有100cd/m2,不能在实际中使用。
作为器件实际使用中的红光材料,其色纯度必须高于(X=0.64,Y=0.36),其半衰期寿命要高于10000小时。现有技术中的材料都存在着色纯度差及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红光材料,克服目前常用的红光材料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材料的色纯度、荧光量子效率和电致发光效率,改善材料成膜性能,并保证材料容易提纯。在长期研究后,本发明人发现了特定结构的萘并噻二唑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高效率的发光性能、简便的合成方法和提纯步骤,随后将其运用到器件中,所得到的器件具有很高的色纯度和效率。正是基于此认识,完成了该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Figure A20051012595200051
其中Ar和Ar’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杂环芳香基团、稠环芳香基团或稠杂环芳香基团,且Ar和Ar’不同时为氢原子;
R1-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原子,或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硝基、氰基、烷基氨基、烷硫基、芳香基或杂环芳香基。
上述结构式中,Ar和Ar’优选为氢原子;优选为含C6-20的芳基或取代芳基,如苯基、萘基、联苯基、对三联苯基、蒽基、联蒽基、对叔丁基苯基、2,4-二氟苯基、4-(N,N-二甲基胺基)苯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萘基、对三联苯基、蒽基;优选为含C6-20的稠环芳基如芘基、并四苯基、菲基、苯并菲基、苯并蒽、苯并芘基、芴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芘基、苯并蒽基、芴基;优选为含C4-20的杂环芳基或稠杂环芳基如吡啶基、喹啉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吡啶基、喹啉基。
上述结构式中,R1-R4优选的基团包括氢原子;或为含C1-30的烷基或取代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三氟甲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或为含C1-30的烷氧基或取代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基氧基、丁氧基、叔丁基氧基、正辛基氧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基氧基;或为含C2-30的烷基氨基或取代烷基氨基,如N,N-二甲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N,N-二丙基胺基、N-甲基-N-乙基胺基、N-甲基-N-丙基胺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N,N-二甲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或为含C1-30的烷硫基或取代烷硫基,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基硫基、丁硫基、叔丁基硫基、正辛基硫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甲硫基、乙硫基、异丙基硫基、叔丁基硫基;或为含C6-20的芳基或取代芳基如苯基、萘基、联苯基、对三联苯基、蒽基、联蒽基、对叔丁基苯基、2,4-二氟苯基、4-(N,N-二甲基胺基)苯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苯基、萘基、联苯基;或为含C6-20的稠环芳基如芘基、并四苯基、菲基、苯并菲基、苯并蒽、苯并芘基、芴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芘基、芴基;或为含C4-20的杂环芳基或稠杂环芳基如吡啶基、喹啉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等,其中最优选的为吡啶基、喹啉基;其他原子或基团,如氟原子、氰基、硝基等。
本发明中的这类萘并噻二唑衍生物,是一类全新的可用于OLED的红光材料。该材料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主体材料或者作为发光层中掺杂的染料。该材料还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和空穴阻挡层。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其特征在于,有机功能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具有下列结构式的化合物:
Figure A20051012595200061
其中Ar和Ar’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杂环芳香基团、稠环芳香基团或稠杂环芳香基团,且Ar和Ar’不同时为氢原子;
R1-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原子,或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硝基、氰基、烷基氨基、烷硫基、芳香基或杂环芳香基。
为了更清楚叙述本发明内容,下面具体叙述但不限于本发明涉及到的化合物类型中的优选结构。
i、Ar与Ar’相同,且为芳基或稠环芳基,分子结构对称:
Figure A20051012595200071
ii、Ar与Ar’相同,为杂环芳基或稠杂环芳基:
iii、Ar与Ar’不同,各为芳基、取代芳基、杂环芳基或稠杂环芳基
iv、Ar为各种芳基,Ar’为氢,结构不对称。
v、R1-R4分别独立地是氢原子、烷基、芳基、烷氧基、烷基氨基等,结构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Figure A20051012595200092
本发明的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优先用作发光体,包括单独作为发光层,或者作为掺杂的染料而发光,并且同时还可用作电子传输、空穴阻挡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红光材料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表现出高纯度、高亮度、高效率的优越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红光材料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的质谱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红光材料4,9-二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1)的质谱图;
图3是本发明的红光材料4,9-二(4-联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2)的质谱图;
图4是本发明的红光材料4,9-二[(4-苯氧基)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15)的紫外吸收UV及光致发光PL图(溶剂为氯仿);
图5是器件OLED-7的电致发光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化合物都是采用芳基硼酸与溴代萘并噻二唑类化合物反应制备的。
原料芳基硼酸的制备:
本发明中所用的大部分芳基硼酸都是在百灵威公司购买,部分芳基硼酸是按照下述方法合成的。
4-联苯硼酸的合成:
反应式:
过程:在配有磁力搅拌、回流冷凝器和氮气保护装置的100ml三口烧瓶中,将5.83克4-溴代联苯(0.025mol)溶于20mlTHF,加入镁屑0.85克(0.035mol),0.5ml溴乙烷,温热使反应开始,回流2小时。将硼酸三甲酯3.12克(3.25ml,0.03mol)用冰盐浴冷却到-5℃到-10℃,氮气保护下缓慢加入4-溴代联苯的格氏试剂中,维持反应瓶的温度在0℃以下,加毕,室温下搅拌12小时。滴加盐酸溶液(5ml浓盐酸,15ml水),搅拌30分钟,用乙酸乙酯萃取,分出有机层,为黄色,水层再用2×50ml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得油状液体,用60ml石油醚热洗,得3.2克淡白色粉末状固体4-联苯硼酸,收率为65%。
其它芳基硼酸用同样方法合成。
原料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制备:
根据文献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61,26,4684~4685报道的方法合成。
(1)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的合成:
i)1,4-二溴-2,3-二氨基萘的合成:
在装配有氮气保护装置、磁力搅拌器的250ml三口瓶中,加入3.15克(19.3mmol)2,3-二氨基萘,90ml冰乙酸,开动搅拌,使之全溶。将7克液溴(43.8mmol)溶于60ml乙酸中,转移至100ml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待用。冰水浴冷至反应瓶内温度为17℃左右,滴加液溴的乙酸溶液。滴加耗时2个小时。加毕,混合物呈棕黄色,于室温下反应3小时后停止反应。过滤,滤饼用150ml乙酸淋洗,再用300ml 2%的碳酸钠水溶液淋洗,最后用300ml水洗到中性,抽干,取出固体,于80℃真空干燥2小时,得土黄色固体,收率为86.9%。
ii)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的合成:
在装配有氮气保护装置、磁力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100ml三口瓶中,加30ml氯仿、12ml
在装配有氮气保护装置、磁力搅拌器、同流冷凝管的100ml三口瓶中,加30ml氯仿、12ml吡啶和5ml亚硫酰氯(0.067mol),冰浴冷却至0℃。将3.2g(0.01mol)1,4-二溴-2,3-二氨基萘溶于100ml氯仿中,在剧烈搅拌下,滴加到反应瓶中,溶液变为棕红色,约30分钟滴完。滴加完毕,在冰浴冷却下搅拌1小时,室温下搅拌2小时,回流状态下搅拌2小时。反应完毕,旋干所有溶剂,得褐色固体。用甲苯/石油醚(v/v=1/1)为淋洗剂,柱色谱分离得橙红色固体3.02克,收率为71.4%。
反应式如下:
Figure A20051012595200121
(2)4,9-二溴-6-乙基-2,1,3-萘并(2,3-c)噻二唑
过程同于上面的例子(1),只是将2,3-二氨基萘换为6-乙基-2,3-二氨基萘。
反应式:
(3)4,9-二溴-5,6,8-三甲基-2,1,3-萘并(2,3-c)噻二唑
过程同于上面的例子(1),只是将2,3-二氨基萘换为5,6,8-三甲基-2,3-二氨基萘。
反应式:
(4)4-溴-2,1,3-萘并(2,3-c)噻二唑
过程同于上面的例子(1),只是将液溴的物质量变为2,3-二氨基萘的物质量的7/10。
反应式:
(5)4,9-二溴-6,7-二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
反应式如下所示:
Figure A20051012595200132
(6)4,9-二溴-5-二乙基氨基-2,1,3-萘并(2,3-c)噻二唑
反应式如下:
(7)4,9-二溴-5-甲氧基-2,1,3-萘并(2,3-c)噻二唑
反应式如下:
Figure A20051012595200134
下面是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一  4,9-二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1)
反应式:
Figure A20051012595200141
过程:
在配有磁力搅拌器,冷凝回流装置及氮气保护装置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1.15克(3mmol),苯硼酸0.92克(7.5mmol),二氯化钯0.05275克(0.3mmol),三苯基膦0.158克(0.6mmol),磷酸钠(十二水合)5.7克(15mmol)克,用水泵减压进行真空→氮气→真空的置换,反复进行5次,然后加入水30ml,乙醇45ml,甲苯60ml,再次用水泵进行真空→氮气→真空的置换,反复进行5次。加热回流,反应24小时。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将反应液倾入水中,用HCCl3(30ml×2)萃取,水洗(20ml×3),无水Na2SO4干燥,旋干,固体用甲苯重结晶,得橙红色产物。
产物MS(m/e):338;元素分析(C22H14N2S):理论值C:78.08%,H:4.17%,N:8.28%,S:9.47%;实测值C:78.28%,H:4.19%,N:8.16%,S:9.38%。
实施例二  4,9-二(4-联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2)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联苯硼酸,得橙红色产物。
产物MS(m/e):490;元素分析(C34H22N2S):理论值C:83.23%,H:4.52%,N:5.71%,S:6.54%;实测值C:83.32%,H:4.57%,N:5.65%,S:6.55%。
实施例三  4,9-双(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6)
反应式:
Figure A20051012595200151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硼酸,得红色产物。
产物MS(m/e):694;元素分析(C50H34N2S):理论值C:86.42%,H:4.93%,N:4.03%,S:4.61%;实测值C:85.95%,H:4.94%,N:4.05%,S:4.95%。
实施例四  4,9-二(α-萘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7)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α-萘硼酸,得橙红色产物。
产物MS(m/e):438;元素分析(C30H18N2S):理论值C:82.16%,H:4.14%,N:6.39%,S:7.31%;实测值C:82.17%,H:4.20%,N:6.24%,S:7.25%。
实施例五  4,9-二(β-萘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8)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β-萘硼酸,得红色产物。
产物MS(m/e):438;元素分析(C30H18N2S):理论值C:82.16%,H:4.14%,N:6.39%,S:7.31%;实测值C:82.77%,H:4.19%,N:6.32%,S:6.82%。
实施例六  4,9-双(9-蒽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10)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9-蒽基硼酸,得深红色产物。
产物MS(m/e):586;元素分析(C38H22N2S):理论值C:84.73%,H:4.12%,N:5.20%,S:5.95%;实测值C:84.65%,H:4.23%,N:5.14%,S:5.98%。
实施例七  4,9-二(4-联苯基)-6-乙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17)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联苯硼酸,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换为4,9-二溴-6-乙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得橙红色产物。
产物MS(m/e):518.7;元素分析(C36H26N2S):理论值C:83.36%,H:5.06%,N:5.40%,S:6.18%;实测值C:83.43%,H:5.15%,N:5.36%,S:6.26%。
实施例八  4,9-二(α-萘基)-5,6,8-三甲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18)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α-萘硼酸,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换为4,9-二溴-5,6,8-三甲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得橙红色产物。
产物MS(m/e):480;元素分析(C33H24N2S):理论值C:82.47%,H:5.03%,N:5.83%,S:6.67%;实测值C:82.51%,H:5.12%,N:5.75%,S:6.62%。
实施例九  4,9-二(4-吡啶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i-1)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4-吡啶硼酸,得深红色产物。
产物MS(m/e):340.4;元素分析(C20H12N4S):理论值C:70.57%,H:3.55%,N:16.46%,S:9.42%;实测值C:70.49%,H:3.65%,N:16.48%,S:9.38%。
实施例十  4,9-二(3-喹啉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i-4)
反应式:
Figure A20051012595200172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3-喹啉硼酸,得深红色产物。
产物MS(m/e):440.5;元素分析(C28H16N4S):理论值C:76.34%,H:3.66%,N:12.72%,S:7.28%;实测值C:76.29%,H:3.58%,N:12.59%,S:7.54%。
实施例十一  4-(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9-(4-联苯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ii-1)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在第一步反应中将原料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和4-联苯基硼酸等摩尔量投入,按实施例一方法分离出单取代产物后,又按实施例一方法将单取代产物和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硼酸等摩尔投入反应,最后分离出橙红色产物。
产物MS(m/e):592.7;元素分析(C42H28N2S):理论值C:85.10%,H:4.76%,N:4.73%,S:5.41%;实测值C:85.17%,H:4.85%,N:4.64%,S:5.34%。
实施例十二  4-[9-(10-(9-蒽基)蒽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v-1)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9-(10-(9-蒽基)蒽基)硼酸,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换为4-溴-2,1,3-萘并(2,3-c)噻二唑,得暗红色产物。
产物MS(m/e):538.6;元素分析(C38H22N2S):理论值C:84.73%,H:4.12%,N:5.20%,S:5.95%;实测值C:84.65%,H:4.23%,N:5.16%,S:5.96%。
实施例十三  4-(2-苝基)-2,1,3-萘并(2,3-c)噻二唑(化合物iv-4)
反应式:
过程同于实施例一,只是将原料苯硼酸换为2-苝基硼酸,4,9-二溴-2,1,3-萘并(2,3-c)噻二唑换为4-溴-2,1,3-萘并(2,3-c)噻二唑,得橙黄色产物。
产物MS(m/e):436.5;元素分析(C30H16N2S):理论值C:82.54%,H:3.69%,N:6.42%,S:7.35%;实测值C:82.36%,H:3.67%,N:6.37%,S:7.60%。
下面是本发明化合物的应用实施例:
制备器件的优选实施方式:
OLED器件的典型结构为:基片/阳极/空穴传输层(HTL)/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ETL)/阴极。
基片为透明的,可以是玻璃或是柔性基片,柔性基片采用聚酯类、聚酰亚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阳极层可以采用无机材料或有机导电聚合物,无机材料一般为氧化铟锡(以下简称ITO)、氧化锌、氧化锡锌等金属氧化物或金、铜、银等功函数较高的金属,最优化的选择为ITO,有机导电聚合物优选为聚噻吩/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以下简称PEDOT:PSS)、聚苯胺(以下简称PANI)中的一种材料;阴极层一般采用锂、镁、钙、锶、铝、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或它们与铜、金、银的合金,或金属与金属氟化物交替形成的电极层,本发明优选为依次的Mg:Ag合金层、Ag层和依次的LiF层、Al层;空穴传输层一般采用三芳胺类材料,本发明优选为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NPB);电子传输层,一般为金属有机配合物,优选如三(8-羟基喹啉)铝、三(8-羟基喹啉)镓、(水杨醛缩邻胺苯酚)-(8-羟基喹啉)合镓(III)(以下分别简称Alq3、Gaq3、Ga(Saph-q)),也可为邻菲咯啉类,如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以下简称Bphen)等,有机发光层,一般可采用小分子材料,可以掺杂荧光材料或磷光染料,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层中包含了本发明提出的红光材料,其可以直接发光,也可以作为染料掺杂在相应的主体材料中发光,优选的主体材料为Alq3、Gaq3、Ga(Saph-q)。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本发明的一系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使用清洗剂、去离子水和有机溶液分几步清洗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
(2)通过真空蒸发的方法蒸镀器件的空穴传输层;
(3)再继续蒸镀包含本发明的红光材料的发光层;
(4)继续蒸镀器件的电子传输层;
(5)再通过蒸镀或溅射的方法制备金属阴极。
实施例一  制备器件OLED-1~OLED-3
制备OLED-1:将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商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份,用紫外光清洗机照射10分钟,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
把上述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6~9×10-3Pa,在上述阳极层膜上继续蒸镀NPB作为空穴传输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50nm;
在空穴传输层之上,继续蒸镀一层掺杂有化合物(i-15)的Alq3作为器件的发光层,化合物(i-2)与Alq3的蒸镀速率比为1∶100,化合物(i-15)在Alq3中的掺杂浓度为1wt%,其蒸镀总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30nm;
再继续蒸镀一层Alq3材料作为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其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20nm;
最后,在上述电子传输层之上依次蒸镀Mg:Ag合金层和Ag层作为器件的阴极层,其中Mg:Ag合金层的蒸镀速率为2.0-3.0nm/s,厚度为100nm,Ag层的蒸镀速率为0.3nm/s,厚度为100nm。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OLED-2和OLED-3,仅是改变了化合物(i-15)在Alq3中的掺杂浓度,器件的性能详见表1:
器件编号 器件结构组成   发光波长nm   电流密度A/m2   亮度cd/m2   效率cd/A
OLED-1   ITO/NPB(50nm)/Alq3:1wt%化合物(i-15)(30nm)/Alq3(20nm)/MgAg:Ag 600 50 75 1.5
OLED-2   ITO/NPB(50nm)/Alq3:4wt%化合物(i-15)(30nm)/Alq3(20nm)/MgAg:Ag 603 50 57 1.1
OLED-3   ITO/NPB(50nm)/Alq3:7wt%化合物(i-15)(30nm)/Alq3(20nm)/MgAg:Ag 616 50 41 0.7
实施例二  制备器件OLED-4~OLED-7
按照实施例一的方法制备器件OLED-4~OLED-7,器件的发光层仅包括本发明的化合物,器件的性能详见表2:
器件编号 器件结构组成   发光波长nm   电流密度A/m2   亮度cd/m2   效率cd/A
OLED-4   ITO/NPB(50nm)/化合物(i-1)(20nm)/Bphen(30nm)/MgAg:Ag 640 500 251 0.6
OLED-5   ITO/NPB(50nm)/化合物(i-7)(20nm)/Bphen(30nm)/MgAg:Ag 614 500 406 0.8
OLED-6   ITO/NPB(50nm)/化合物(i-8)(20nm)/Bphen(30nm)/MgAg:Ag 620 500 347 0.9
OLED-7   ITO/NPB(50nm)/化合物(i-13)(20nm)/Bphen(30nm)/MgAg:Ag 644 500 282 0.4
实施例三  制备器件OLED-8~OLED-11
按照实施例一的方法制备器件OLED-8~OLED-11,器件的发光层仅包括本发明的化合物,器件的性能详见表3:
器件编号 器件结构组成   发光波长nm   电流密度A/m2   亮度cd/m2   效率cd/A
OLED-8   ITO/NPB(50nm)/Alq3:1wt%化合物(i-1)(30nm)/Alq3(20nm)/MgAg:Ag 636 500 340 0.6
OLED-9   ITO/NPB(50nm)/Alq3:1wt%化合物(i-7)(30nm)/Alq3(20nm)/MgAg:Ag 624 500 430 0.8
OLED-10   ITO/NPB(50nm)/Alq3:1wt%化合物(i-8)(30nm)/Alq3(20nm)/MgAg:Ag 633 500 550 0.9
OLED-11   ITO/NPB(50nm)/Alq3:1wt%化合物(i-13)(30nm)/Alq3(20nm)/MgAg:Ag 646 500 220 0.3
实施例四  制备器件OLED-12
按照实施例一的方法制备器件OLED-12,器件的发光层中使用Alq3掺杂DCJTB,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和空穴阻挡材料,器件的性能详见表4:
器件编号 器件结构组成   发光波长nm CIE(X,Y)   电流密度A/m2   亮度cd/m2   效率cd/A
OLED-12   ITO/NPB(50nm)/Alq3:3wt%DCJTB(3nm)/化合物(i-8)(20nm)/MgAg:Ag 630 (0.65,0.35) 500 840 1.6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应当理解,在本发明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所附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Figure A2005101259520002C1
其中Ar和Ar’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杂环芳香基团、稠环芳香基团或稠杂环芳香基团,且Ar和Ar’不周时为氢原子;
R1-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硝基、氰基、烷基氨基、烷硫基、芳香基或杂环芳香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和Ar’相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或稠环芳香基团,或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芳香基团或稠杂环芳香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和Ar’不同,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杂环芳香基团、稠环芳香基团或稠杂环芳香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和Ar’不同,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杂环芳香基团、稠环芳香基团、稠杂环芳香基团,Ar’为氢原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和Ar’选自C6-20的芳基或取代芳基、C6-20的稠环芳基、C4-20的杂环芳基或稠杂环芳基;R1-R4选自氢原子、C1-30的烷基或取代烷基、C1-30的烷氧基或取代的烷氧基、C2-30的烷基氨基或取代的烷基氨基、C1-30的烷硫基或取代烷硫基、C6-20的芳基或取代芳基、C6-20的稠环芳基或C4-20的杂环芳基或稠杂环芳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和Ar’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芴基、并四苯基、吡啶基、喹啉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R1-R4选自氢原子、甲基、三氟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基氧基、N,N-二甲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甲硫基、乙硫基、异丙基硫基、叔丁基硫基、苯基、萘基、联苯基、芘基、芴基、吡啶基、喹啉基、氟原子。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可用作发光材料或电子传输和空穴阻挡材料。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其特征在于,有机功能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具有下列结构式的化合物:
其中Ar和Ar’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杂环芳香基团、稠环芳香基团或稠杂环芳香基团,且Ar和Ar’不同时为氢原子;
R1-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原子,或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硝基、氰基、烷基氨基、烷硫基、芳香基或杂环芳香基。
CNB2005101259527A 2005-06-06 2005-11-3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Active CN10055689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59527A CN100556899C (zh) 2005-06-06 2005-11-3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11870 2005-06-06
CN200510011870.X 2005-06-06
CNB2005101259527A CN100556899C (zh) 2005-06-06 2005-11-3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5984A true CN1785984A (zh) 2006-06-14
CN100556899C CN100556899C (zh) 2009-11-04

Family

ID=3678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59527A Active CN100556899C (zh) 2005-06-06 2005-11-3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6899C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7259B (zh) * 2009-07-07 2012-11-07 清华大学 有机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JP2012219078A (ja) * 2011-04-12 2012-11-12 Seiko Epson Corp チアジアゾール系化合物、発光素子用化合物、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591531B (zh) * 2009-07-02 2012-12-12 吉林大学 萘并噻二唑发光中心的溶液加工高效率红光电致发光材料
CN103709153A (zh) * 2012-09-29 2014-04-09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苯并噻吩类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的应用
CN104098593A (zh) * 2013-04-12 2014-10-15 艾尼股份公司 二取代的萘并杂二唑化合物
JP2016006047A (ja) * 2015-06-15 2016-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チアジアゾール系化合物、発光素子用化合物、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8001919A1 (en) 2016-06-28 2018-01-04 Merck Patent Gmbh Liquid crystalline medium
CN10862423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胶黏剂组合物和光致发光胶黏剂
CN108624045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材料组合物、光致发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43933A (zh) * 2017-05-26 2018-12-07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膜、窗膜和抬头显示设备
CN110846909A (zh) * 2018-07-20 2020-02-28 宁波凯丽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红光的光致变色染料
CN112225903A (zh) * 2020-10-20 2021-01-15 西京学院 一种可选择性吸附废水中染料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1531B (zh) * 2009-07-02 2012-12-12 吉林大学 萘并噻二唑发光中心的溶液加工高效率红光电致发光材料
CN101597259B (zh) * 2009-07-07 2012-11-07 清华大学 有机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JP2012219078A (ja) * 2011-04-12 2012-11-12 Seiko Epson Corp チアジアゾール系化合物、発光素子用化合物、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709153A (zh) * 2012-09-29 2014-04-09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苯并噻吩类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的应用
CN104098593B (zh) * 2013-04-12 2018-06-05 艾尼股份公司 二取代的萘并杂二唑化合物
CN104098593A (zh) * 2013-04-12 2014-10-15 艾尼股份公司 二取代的萘并杂二唑化合物
JP2016006047A (ja) * 2015-06-15 2016-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チアジアゾール系化合物、発光素子用化合物、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982150B2 (en) 2016-06-28 2021-04-20 Merck Patent Gmbh Liquid crystalline medium
CN109790467A (zh) * 2016-06-28 2019-05-21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介质
JP2019524921A (ja) * 2016-06-28 2019-09-05 メルク・パテント・ゲゼルシヤフト・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Merck Patent GmbH 液晶媒体
WO2018001919A1 (en) 2016-06-28 2018-01-04 Merck Patent Gmbh Liquid crystalline medium
TWI746586B (zh) * 2016-06-28 2021-11-21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液晶介質
CN109790467B (zh) * 2016-06-28 2022-08-09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介质
CN10862423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胶黏剂组合物和光致发光胶黏剂
CN108624045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材料组合物、光致发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24045B (zh) * 2017-03-24 2021-10-2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材料组合物、光致发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43933A (zh) * 2017-05-26 2018-12-07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膜、窗膜和抬头显示设备
CN108943933B (zh) * 2017-05-26 2022-11-2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膜、窗膜和抬头显示设备
CN110846909A (zh) * 2018-07-20 2020-02-28 宁波凯丽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红光的光致变色染料
CN112225903A (zh) * 2020-10-20 2021-01-15 西京学院 一种可选择性吸附废水中染料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6899C (zh) 2009-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5984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84052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291969C (zh) 低聚芴化合物
CN1174078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73980C (zh) 有机金属配合物分子及使用该配合物分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271044C (zh) 芳基胺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298061C (zh) 有机场致发光装置和选择该装置用有机材料的方法
CN173530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894179A (zh) 芳族化合物和使用此芳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91429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发光材料、使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材料
CN1362464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CN1550540A (zh) 联苯衍生物以及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600787A (zh) 4,4′-双(咔唑-9-基)-联苯基硅氧烷化合物和采用这种化合物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CN1526689A (zh) 二苯基蒽衍生物及使用二苯基蒽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787988A (zh) 芳基胺化合物以及包含它们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871324A (zh) 具有不对称主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960957A (zh) 不对称芘衍生物以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365347A (zh) 蒽衍生物和使用此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397148A (zh) 发光元件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发光元件
CN1947275A (zh) 电致发光聚合物和其用途
CN1842509A (zh) 蒽衍生物以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879454A (zh)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911898A (zh) 三芳胺基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三芳胺基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1077971A (zh)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900092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on the East Road, No. 1 hospital building on the first floor of the ring

Co-patentee after: Weixinn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Address before: Rainbow Building, No. 11, information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Weixinn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