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1541A - 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1541A
CN1771541A CNA2004800093852A CN200480009385A CN1771541A CN 1771541 A CN1771541 A CN 1771541A CN A2004800093852 A CNA2004800093852 A CN A2004800093852A CN 200480009385 A CN200480009385 A CN 200480009385A CN 1771541 A CN1771541 A CN 1771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voltage
reference potential
voltage
slicing level
err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93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6095C (zh
Inventor
金马庆明
吉川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1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1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60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609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7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detection of the number of sides, e.g. single or double, or layers, e.g. for multipl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Abstract

在短时间内就访问多层光盘的深层。对所述移动单元进行控制,使所述物镜(131)往所述记录面的方向移动,并且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E)移位规定大小的第1分界电平电压(H)时,将规定移动量作为上限,使物镜(131)往朝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接近移动,而物镜(131)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时,往远离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背离移动,在物镜(131)作所述背离移动的期间,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E)移位规定大小的第2分界电平电压(H)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Description

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诸如光盘等光信息记录媒体上存储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或再现或者擦除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光信息装置)的拾光器驱动装置、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等。
背景技术
将具有坑状图案的光盘用作高密度大容量存储媒体的光存储器技术一面将用途扩充为数字唱盘、视频光盘、文本文件光盘甚至数据文件,一面付诸实用。在高可靠性基础上圆满完成通过缩微光束对光盘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的功能大致分为形成衍射极限的微小光点的聚光功能、光学系统聚焦控制(聚焦伺服)和跟踪控制以及坑信号(信息信号)检测。
近年来,由于光学系统设计技术的进步和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波长变短,具有比以往密度高的存储容量的光盘的开发取得进展。作为高密度化的途径,正在研究加大将光束微小状收缩到光盘上的聚光光学系统在光盘方的数值孔径(NA)。这时,成为问题的是光轴倾斜(“轴倾斜”)造成的像差产生量增大。加大NA,则对轴倾斜产生的像差量变大。为了防止这点,可减小光盘衬底厚度。
能称为第1代光盘的袖珍盘(CD)使用红外线(波长λ3为780nm~820nm)和NA 0.45的物镜,基体材料厚度为1.2nm。第2代的DVD使用红光(波长λ2为630nm~680nm,标准波长650nm)和NA 0.6的物镜,基体材料厚度为0.6nm。进而,第3代光盘使用蓝光(波长λ1为390nm~415nm,标准波长405nm)和NA 0.85的物镜,基体材料厚度为0.1nm。
本说明书中,基体材料厚度是指在作为信息记录媒体的光盘上从光束入射面到该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距离。
为了近一步加大光盘的容量,提供或研究记录层的数量为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的光盘。
这种多层结构的光盘中,为了缩短动作开始前的等待时间,重要的是在从不进行聚焦控制(即聚焦伺服)的状态开始施加聚焦控制时,也即在进行聚焦捕捉时,写入光盘诸特性等的数据,将目标捕定于某期望记录层。
下面说明以往提出的2层光盘中的聚焦捕捉方法。
图10是对已有技术的2层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光信息装置。图9中,将2层光盘109放在转台182上,利用作为旋转系统的电动机164使其旋转。由激光头装置的驱动装置151将激光头装置155粗调到2层光盘109的存在期望信息的纹道处。
激光头装置155以与2层光盘109的位置关系对应的方式将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发送到电路153。电路153对应于该信号,将使物镜微动用的信号送到激光头装置155。激光头装置155利用此信号对2层光盘109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并且由激光头装置155进行信息读取或写入、擦除。
图11是示出已有的2层光盘的聚焦捕捉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聚焦误差信号波形的图。图13是示出已有2层光盘在聚焦捕捉时的光盘与物镜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3中,120是信息记录层由第1层120b和第2层120c组成的形成2层结构的2层光盘,130是物镜。170是在对包含2层光盘120的表面120a的主面垂直的方向上驱动物镜130的聚焦驱动装置,在图10中相当于驱动装置151。又,如图12所示,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物镜130与2层光盘120的距离在记录面附近相对于规定的基准电压E作正负变动。
下面,以信息再现时为例,按照图11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发出2层光盘120的再现指令时(S101)使图中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发光(S102)后,驱动聚焦驱动装置170(S103),使物镜130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移动。电路153接通聚焦伺服(S104),在物镜130的移动中监视图12的波形A所示的第1层聚焦误差信号。如果检测出到达第1层120b的对焦点的位置(即图11的B点)(S105),就将该第1层120b的聚焦误差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启动聚焦伺服(S106),接着进行聚焦跳变,转移到第1层120c的对焦点(即图11的D点)(S107)(以物镜130从图13(b)所示对第1层120b的捕捉状态移动到对第1层120c的捕捉状态的方式进行此动作),并且将图12的波形A所示第1层120c的聚焦误差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启动聚焦伺服(S108),进行第2层的数据读取(S109)。
上述2层光盘的聚焦捕捉方法中,在进行第1层120c的数据读取时,一旦第2层120c的聚焦伺服开始后,就进行捕捉跳变,驱动第1层120c的聚焦伺服。因此,第2层读取前,需要时间。
于是,日本国专利公开平9-161284号公报揭示在进行2层光盘记录再现的驱动装置中,以较短时间进行数据访问为目的的聚焦捕捉方法。进行聚焦捕捉的光信息装置的组成与图10所示的已有技术例相同,仅控制动作不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14是示出已有技术例的2层光盘聚焦捕捉方法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聚焦误差信号波形的图,图13是示出聚焦捕捉时2层光盘120与物镜13的位置关系的图。下面,以信息再现时为例,按照图14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发出2层光盘120的再现指令(S201)时,使激光二极管发光(图12(a)所示的初始状态)(S202)。然后,利用聚焦驱动装置170使物镜130在对2层光盘120的信息记录面垂直的方向上在规定距离范围内移动(S203)。随着物镜130的移动,电路153启动对图15的信号波形A所示的第1层122b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检测(S204),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小于预定的第1层120b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F的持续时间G。
然后,在再次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电压小于第1层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F的时刻H时,接通聚焦伺服(S205)。
接着,监视图15的信号波形C所示的第1层120c的聚焦误差信号C,如果检测出物镜130到达与第1层120c的对焦点D对应的位置(S206),就将第2层聚焦误差信号C作为控制信号,启动聚焦伺服(S208),进行第2层数据读取(S209)。
然而,所述已有的聚焦捕捉方法存在以下的课题。即,如图15所示,利用波形A、B的检测进行第层120b、第1层120c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但通过检测出波形的峰值或处在离开聚焦误差信号基准电压E的规定移位位置的电平电压,进行该检测。这时,例如在第1层120c的反射率小,不能检测出与第1层120c的聚焦误差信号对应的峰值或电平电压时,始终探测第2层聚焦误差信号,从而物镜130不断移动,有可能碰撞光盘120,使物镜130和光盘120受到损伤。
由于与上述情况相同的原因,第1层120b的反射率小,不能检测出第1层120b的聚焦误差信号时,将第2层120c的聚焦误差信号错误识别为第1层的聚焦误差信号,仍然始终探测(不存在的)第1层120c的聚焦误差信号,从而物镜130不断移动,导致最后有可能碰撞光盘120,使物镜130和光盘120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在短时间而且可靠地对多层光盘最深部的记录层进行聚焦捕捉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本发明是一种拾光器驱动装置,包括使对光点进行聚焦用的物镜沿光点的光轴方向往具有单层记录面或形成多层的多个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面移动的移动单元、以及
根据基于来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的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控制所述移动单元的控制单元,并且使所述光点在所述记录面上聚焦,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移动单元进行控制,使所述物镜往所述记录面的方向移动,并且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将规定移动量作为上限,使所述物镜往朝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接近移动,而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时往远离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背离移动,
所述物镜作所述背离移动的期间,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2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第2本发明是第1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前,新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到达从所述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3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第3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变动,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第4本发明是第3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第5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变动,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两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第6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第3分界电平电压。
第7本发明是第6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
第8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第9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大于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
第10本发明是第9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第11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对所述规定移动量授予到达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所述拾光器离开当前位置的移动距离L,并且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取为d,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折射率取为n,将灵敏度误差额取为c时,所述移动距离L定义如式1所示。
(式1)
L=d/n×(1+c)
第12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于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第4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第13本发明是第1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在集成电路上形成所述控制单元。
第14本发明是一种光信息再现装置,包括读取光信息记录媒体记录的信息的读取单元,其中
所述读取单元使用第1本发明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
第15本发明是一种光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在光信息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记录单元,其中
所述记录单元使用第1本发明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
第16本发明是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记录并且/或者再现信息的记录再现单元,其中
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使用第1本发明或第2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
第17本发明是一种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包括使对光点进行聚焦用的物镜沿光点的光轴方向往具有单层记录面或形成多层的多个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面移动的移动步骤、以及
根据基于来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的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控制所述移动步骤的控制步骤,并且使所述光点聚焦到所述记录面上,其中
所述控制步骤对所述移动步骤进行控制,使所述物镜往所述记录面的方向移动,并且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将规定移动量作为上限,使所述物镜往朝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接近移动,而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时,往远离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背离移动,
所述物镜作所述背离移动的期间,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2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第18本发明是第17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在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前,新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到达从所述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3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第19本发明是第17或第18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变动,
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第20本发明是第19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第21本发明是第17或第18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变动,
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两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第22本发明是第17或第18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第3分界电平电压。
第23本发明是第22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
第24本发明是第17或第18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第25本发明是第17或第18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大于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
第26本发明是第25的拾光器驱动装置中,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第27本发明是第17或第18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对所述规定移动量授予到达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所述拾光器离开当前位置的移动距离L,并且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取为d,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折射率取为n,将灵敏度误差额取为c时,所述移动距离L定义如式1所示。
(式1)
L=d/n×(1+c)
第28本发明是第17或第18本发明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于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第4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第29本发明是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第1本发明的拾光器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起作用,该控制单元根据基于来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的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控制所述移动单元。
第30本发明是一种记录媒体,可由计算机处理,其中承载第29本发明的程序。
本发明取得能在短时间而且可靠地对多层光盘最深部的记录层进行聚焦捕捉的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6的光信息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6的光信息装置的电路53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聚焦捕捉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4的聚焦误差信号与分界电平电压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a)、(b)、(c)、(d)是示出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光盘与物镜的位置关系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5和6中聚焦误差信号与分界电平电压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计算机的组成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光盘播放机和汽车向导系统的组成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盘播放机的组成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盘播放机的组成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已有技术例的光信息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已有技术例的聚焦捕捉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已有技术例的聚焦误差信号的说明图。
图13(a)、(b)、(c)是示出已有技术例的光盘与物镜的位置关系的概略截面图。
图14是示出已有技术例的聚焦捕捉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已有技术例的聚焦误差信号与分界信号的关系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9、121是光盘,131是物镜,171是聚焦驱动装置,51是激光头装置的驱动装置,53是电路,55是激光头装置,61是输出装置,64是运算装置,65是输入装置,66是译码器,67是光信息装置,68是编码器,69是输入输出端子,77是光盘播放机(或汽车向导系统),100是计算机,110是光盘记录机,130是光盘服务器。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信息装置。图1中,将光盘9放在转台82上,利用作为旋转系统的电动机64使其旋转。由激光头装置的驱动装置51将激光头装置55粗调到所述光盘9的存在期望信息的纹道处。
激光头装置55以与前光盘9的位置关系对应的方式将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发送到电路53。电路53对应于该信号,将使物镜微动用的信号送到激光头装置55。激光头装置55利用此信号对所述光盘9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并且由激光头装置55进行信息读取或写入、擦除。
图1(b)是示出电路53的内部的模式图。电路53中,判断电路53a是判断激光头装置155取得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是否到达规定的电平电压的单元,控制电路53b是进行驱动激光头装置55的各部的控制并且在有来自判断电路53a的判断时根据该判断进行控制的单元。存储器53c是将判断电路53a的判断结果当作履历加以存储的单元。
以光盘9是2层光盘时为例,按照图1~图4说明具有上述组成的光信息装置67的动作,同时据此说明一本发明光信息记录媒体聚焦捕捉方法的实施方式。图2是示出一本发明实施方式的2层光盘聚焦捕捉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激光头装置55检测出的聚焦误差信号波形的图,图4是示出聚焦捕捉时的2层光盘121与物镜131的位置关系的图。
电路53的控制电路53a发出光盘再现指令时(S1),使设在激光头装置55的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发光(图4(a)所示的初始状态)(S2)。然后,驱动聚焦驱动装置171(S3),使物镜131往对光盘记录面垂直的方向运动。这时,由聚焦驱动装置171使物镜131从远离光盘9的部位往靠近该光盘的方向作接近移动。
与此同时,电路53的判断单元53b监视在物镜131移动中检测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如图3所示,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根据物镜131与光盘9的距离在光盘的表面121a、第1层121b、第2层121c附近分别对基准电压作正负变动,但判断单元53b首次检测出此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小于预定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的时间点α(S4),将该检测出的结果作为履历存储到电路53内的存储器53c。接着,控制单元53b接收此检测结果,设定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S5)。
最好使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与基准电压E之差的绝对值为标准聚焦误差信号电压的振幅的1/3~1/2。这时为了避免将图4(a)的状态下检测出并示于图3中波形J的光盘表面121a的聚焦误差信号错误识别为第1层121b的聚焦误差信号。
物镜131继续作接近光盘9的移动。电路53的判断单元53b判断此期间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是否变成小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S6)。在再次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变成小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时,首次接通聚焦伺服控制(S7)。这时,如图3所示,检测出的时间点为第2层121c的聚焦误差信号波形C上的β。
接着,检测出第2层121c的对焦点位置D点(S8),并将图3的波形C所示的第2层121c的聚焦误差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启动聚焦伺服(S9),进行数据读取(S10)。通过光信息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未示出)或电路53判断由数据读取读出的数据内容,进行是否第2层121c的记录信息的判断(S13)。如果内容正确,进行数据读取(S15),内容错误,则进行再次执行聚焦跳变的控制(S14)后,再次进行第2层121c的数据读取(S15)。这里,聚焦跳变暂时切断聚焦伺服,使物镜131作接近光盘9的移动,并且在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相对于基准电压变化统一规定值以上时,再次使聚焦伺服接通。这时,通过将与基准电压之差小于分界电平电压G的电平电压设定为新的分界电平电压,执行可靠的跳变。在记录层为3层以上的光盘的情况下,通过重复聚焦跳变,能到达期望的记录层。
另一方面,S6中,即便使物镜131移动到其可移动量的极限值(Llim),也不判断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变成小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时,驱动电路53的控制单元53b进行控制,使物镜131从极限值(Llim)的部位往远离2层光盘121的主面的方向作背离移动(S11)。
电路53的判断单元53b监视物镜131的背离移动中检测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判断是否再次变成小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并且在变小时检测出该时间点(S12)。检出后,执行上述步骤S7~S15的动作,进行对第2层121c的读取。
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上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出一次聚焦误差信号,就据此设定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并且如图3所示,将物镜131的最大接近位置确定为位置(甲),如果至此未检测出新的聚焦误差信号,则物镜131开始作背离移动。
根据聚焦误差信号的检测状态,划分背离移动后的聚焦捕捉情况如下。
(1)检测出第1层121b的聚焦误差信号所对应的峰值或电平电压但不能检测出与第2层121c的聚焦误差信号对应的峰值或电平电压的情况。
此情况下,上述步骤S12中,判断单元53b判断为聚焦误差信号在图中的时间点γ变成小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并接通聚焦伺服(S7),其后按S8~S13和S15的顺序进行动作,执行第2层121c的读取。也即,激光头装置55分别依次检测出1次第1层121b的聚焦误差信号,1次第2层121c的聚焦误差信号,从而检测出对焦点D点,能适当执行第2层121c的数据读取。
(2)未检测出第1层121b的聚焦误差信号所对应的峰值或电平电压却检测出与第2层121c的聚焦误差信号对应的峰值或电平电压的情况。
此情况相当于将第2层122的聚焦误差信号错误识别为第1层的聚焦误差信号,但上述S12中,判断单元53b判断为聚焦误差信号在图中的时间点γ小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分界电平电压G,并且接通聚焦伺服(S7),在步骤S8将对焦点D点作为对焦点检测对象,其后按S9~S13和S15的顺序进行动作,执行第2层121c的数据读取。也即,激光头装置55检测出2次第2层121c的聚焦误差信号,从而检测出对焦点D点,结果能执行第2层121c的数据读出。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首次检测出规定电平电压的信号,作为聚焦误差信号后,对物镜131的移动量设置极限值,然后往相反的方向移动物镜,再次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从而避免物镜131与光盘121碰撞,同时还多次可靠地进行聚焦误差信号检测,能在短时间直接对第2层施加聚焦伺服。
物镜131进行移动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原理上能取从激光头装置55开始动作的位置到光学透镜131与光盘121的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的任意距离,但为了快速聚焦捕捉,最好省去无用的移动。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次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时的实际位置作为起点,决定离开该处的移动距离L,并且在作此距离L的接近移动后,转为背离移动。也就是说,使此距离L在2层光盘121中等于2层间(第1层121b与第2层121c之间)距离的最大值d除以光盘121的基体材料折射率n再增加激光头装置55的灵敏度误差c对该商的份额后所得的量。也就是说,用这些参数将离开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点的移动距离L定义为:
(式1)
L=d/n×(1+c)
其中c是0.1~0.3左右。
又,将对第1层121b对焦时的物镜131的邻近盘片方的表面与光盘121表面的距离称为运转距离(Working Distant=WD),通过使WD>L,能获得使物镜在移动固定量L的过程中不碰撞光盘的效果,因而最好WD>L。
由此,从S4中第1次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时开始,在最短距离的接近移动的期间内,判断是否能第2次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从而可进行快速聚焦捕捉。
上述说明对2层光盘示出实施方式,但只要成为聚焦捕捉的对象的记录面处在光盘的最深部,对3层以上的多层光盘也能用与上文所述系统的动作在最深部的记录层快速进行捕捉。这时,可将移动距离L定义如下。即,可使L等于4层间距离的最大值d除以光盘的基体材料折射率n再增加驱动装置51的灵敏度误差c对该商的份额后所得的量。与上述公式相同,也可取其表达式如下。
(式1)
L=d/n×(1+c)
又,将记录层数取为NL,在物镜移动固定量L的过程中探测到NL-1次聚焦误差信号超过分界电平电压时,立即接通聚焦伺服。这样,还能进一步快速进行聚焦捕捉。
也就是说,光盘为3层以上的多层光盘时,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后,将物镜仅靠近光盘固定的量,如果能检测出下一个聚焦误差信号,进至下一步骤,不能作该检测,则往反方向移动物镜,用紧接在其前检测出的聚焦误差信号进行聚焦捕捉。通过决定该次数,能直接对期望的记录层进行聚焦捕捉,而且避免物镜与光盘碰撞。
实施方式2
上述实施方式1中,设各记录层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用的分界电平电压使用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平电压G加以实施,但分界电平电压不限于此。
作为分界电平电压的另一例子,也可使判断单元53a利用高于基准电压E的分界电平电压H,将监视的聚焦误差信号首次高于此分界电平电压H的时间点当作S4中的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这时,如图3所示,在图中的时间点δ进行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间和S5中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物镜131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图中的时间点ε。
作为分界电平电压的另一例子,还可使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和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分别利用上述分界电平电压G和H。这时的运作如下。
(1)在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G,在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H。
这时,如图3所示,在图中的时间点α实施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间和S5中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另一方面,无起因于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的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图中的时间点ε。有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ζ。
这样利用分界电平电压能进一步缩短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和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的时间,可快速聚焦捕捉。
(2)在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H,在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G。
这时,如图3所示,在图中的时间点δ实施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间和S5中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另一方面,无起因于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的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图中的时间点β。有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γ。
实施方式3
作为分界电平电压的另一例子,还可使起因于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的背离移动和在那以前的接近移动分别利用上述分界电平电压G和H。这时的运作如下。
(1)在接近移动时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G,在背离移动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H。
这时,如图3所示,在图中的时间点α实施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间(和S5中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另一方面,无起因于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的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图中的时间点β。有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ζ。
(2)在接近移动时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H,在背离移动时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利用分界电平电压G。
这时,如图3所示,在图中的时间点δ实施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间(和S5中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另一方面,无起因于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的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图中的时间点ε。有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为γ。这样利用分界电平电压能进一步缩短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和需要背离移动时的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的时间,可快速聚焦捕捉。
实施方式2、3中,设一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中分别各使用一次分界电平电压H、G,并且列举其组合,但实际使聚焦捕捉运作时,最好优先使进行检测所需要的时间最短。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检测时间点中成为最快的为时间点δ,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检测时间中成为最快的则在接近移动时为时间点ε,在背离移动时为时间点γ,因而作为分界电平电压,用实施方式2中(2)的设定进行检测操作最有效。
实施方式4
作为分界电平电压的另一例子,还可使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和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利用上述分界电平电压G和H两方。即,确认图中的时间点δ后,进而在时间点α执行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和S5中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并且在确认图中的时间点ε后,进而在时间点γ实施无起因于物镜131的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的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而且,在确认图中的时间点γ后,进而在时间点ζ实施有背离移动时检测出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的时间点。
这时,通过从正负两方检测出电位相对于基准电压E作正负变动的聚焦误差信号,能减小错误检测出起因于光盘9上的损伤、污物等的差错等的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的可能性,进行可靠的聚焦捕捉。
实施方式5
作为分界电平电压的利用例子,又可使起因于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设定的背离移动和在那以前的接近移动时,上述分界电平电压的大小不同。即,可使背离移动中用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的分界电平电压的大小小于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的分界电平电压的大小。如图4所示,用分界电平电压H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时,在时间点δ进行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在原本应在时间点ε执行的位置由于某些原因产生弊病,物镜131移动到检测出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时设定的基于可移动量极限值(Llim)的部位(甲)的距离后,往相反方向作背离移动,并且在该期间尝试再次检测。
检测此背离移动时的聚焦误差信号时,这里与第1次检测时相同,在分界电平电压H的情况下,也在图4所示的时间点ζ进行检测,但接近移动失败是例如第2层121c的反射率降低组成的弊病时,如图4的虚线所示,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本身达不到分界电平电压,因而背离移动时不能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物镜131一开始背离移动,判断单元53a就相对于基准电压E将分界电平电压设定成比分界电平电压H低的电压Hlow,并判断形成高于此新的分界电平电压Hlow的时间点,用此时的聚焦误差信号进行对焦点检测。对第2层121b的聚焦误差信号而言,图中所示的时间点ζ’为该判断处。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背离移动时的分界电平电压的大小取得小于接近移动时的该大小,能较可靠地进行第2层聚焦误差信号检测,快速执行聚焦捕捉。
上述说明中,设使用相对于基准电压E分界电平电压比分界电平电压H低的分界电平电压Hlow,但在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使用分界电平电压G的情况下,可用相对于基准电压E比分界电平电压G高的分界电平电压Ghigh(未示出)。总而言之,设定具有的移位小于第1次检测用的分界电平电压偏离基准电压的移位的分界电平电压即可。也可做成分别与实施方式2~4组合,在分开使用分界电平电压G、H或使用两方时,分别将分界电平电压Hlow、Hhigh用于背离移动时或接近移动时的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
上述说明中,设将分界电平电压Hlow用于背离移动时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但也可将其用于接近移动时的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这时,可在图4的时间点ε’实施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间,不需要进行背离移动,能进一步快速进行聚焦捕捉。又可做成在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间,只要移位小于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用的分界电平电压偏离基准电压的移位,就使接近移动时和背离移动时偏离基准电压E的移位相互不同。
实施方式6
将只有一层的单层盘片用作光盘9的情况下,进行快速聚焦捕捉如下。
即,单层光盘时,与多层光盘时相比,记录层的反射率大,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也较大,因而判断单元53a设定偏离基准电压E的移位高于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用的分界电平电压H的Hhigh,并且在监视的聚焦误差信号到达分界电平电压H,设定移动极限量后,进一步检测出到达分界电平电压Hhigh时,进行对焦点检测。图4中,在时间点δ’检测出到达分界电平电压Hhigh,并据此在第1层的对焦点B进行聚焦捕捉。
上述说明中,设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使用分界电平电压H,从而设定高于分界电平电压H的Hhigh,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取为适应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使用分界电平电压G时的状况,并设定相对于基准电压E比分界电平电压G低的电平电压Glow(未示出)。也就是说,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也可做成设定偏离基准电位的移位大于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时用的分界电平电压偏离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分界电平电压,并检测出到达该分界电平电压的状况。
还可与实施方式4组合,设定分界电平电压Hhigh和Glow两方,作为检测对象。
实施方式7
下面示出作为本发明光信息记录装置、光信息再现装置、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实施方式1~6所述的光信息装置67的计算机等的实施方式。
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装置或采用上述记录再现方法的计算机、光盘播放机、光盘记录机能在短时间对多层光盘的期望记录层进行聚焦捕捉,而且能防止物镜与光盘碰撞,所以启用光盘时的等待时间短,能实现很好用的系统。
图6中,构成计算机100,该计算机100具有实施方式1~6的光信息装置67、由进行信息输入用的键盘或鼠标器或触摸板等实现的输入装置65、由根据从光信息装置67读出的信息等进行运算的中央运算装置(CPU)等实现的运算装置64、由显示运算装置64运算的结果等信息的阴极射线管或液晶显示装置或打印机等实现的输出装置61。
实施方式8
用图7示出具有实施方式1~6所述的光信息装置67的光盘播放机的实施方式。
图7中,构成光盘播放机77,该播放机77具有实施方式1~6的光信息装置67、以及作为将从光信息装置67取得的信息信号变换成图像的信息至图像的变换装置的译码器66。本组成也能用作汽车向导系统。还可以是加有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120的方式。
实施方式9
下面示出具有实施方式1~6所述的光信息装置的光盘记录机实施方式。
用图8说明实施方式9。图8中,构成光盘记录机,该记录机具有实施方式7的光信息装置67、以及作为由光信息装置67将图像信息变换成记录到光盘的信息的图像至信息的变换装置的编码器68。最好具有作为将从光信息装置67取得的信息信号变换成图像的信息至图像的变换装置的译码器66,从而也可再现已记录的部分。也可具有作为显示信息的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装置、打印机等实现的输出装置61。
实施方式10
用图9说明实施方式10。图9中,光信息装置67是实施方式1~6所述的光信息装置。输入输出端子69是取入光信息装置67记录的信息或将光信息装置67读出的信息输出到外部的有线或无线输入输出端子。利用这点,可用作信息服务器(光盘服务器),与网络之间,即与多个设备(例如计算机、电话机、电视调谐器等)之间,收发信息,并由这些设备共用。由于能对不同类型的光盘稳定地进行记录或再现,具有用途能广泛的效果。也可具有作为显示信息的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装置、打印机等实现的输出装置61。
通过配备对光信息装置67存取多个光盘的变换器131,能取得可记录并存储许多信息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7~10中在图6~图9示出输出装置61和液晶监视器120,但也可取为仅具有连接它们用的输出端子的结构。这时没有输出装置61和液晶监视器720,形成根据需要备有其它用途的方式。图7和图8未示出输入装置,但也可为具有键盘、触摸板、鼠标器、遥控器等输入装置的方式。反之,上述实施方式7~10中,也可为仅有连接输入装置用的输入端子的方式,输入装置另行准备。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聚焦驱动装置171的激光头装置55相当于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物镜131相当于本发明的物镜,电路53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单元。S4中用于第1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的分界电平电压H、G等分界电平电压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分界电平电压,S6中用于接近移动时的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的分界电平电压H、G等分界电平电压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分界电平电压,并且背离移动时用于第2次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的分界电平电压H、G等分界电平电压相当于本发明的第3分界电平电压。实施方式4中用的分界电平电压Hhigh、Glow等分界电平电压相当于本发明的第4分界电平电压。装载光信息装置67的个人计算机100、光盘记录机110或光盘服务器130相当于本发明的光信息再现装置、光信息记录装置、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光盘播放机77相当于本发明的光信息再现装置。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路53例如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之类的集成电路,从而能谋求小型化、恒定功率化、可靠性的提高。
又,本发明的程序可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本发明拾光器驱动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单元的功能,并与计算机协同运作。
本发明又是一种媒体,承载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本发明拾光器驱动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单元的功能的程序,可由计算机读取,并且读取的所述程序与所述计算机协同运作,以执行所述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一部分单元”含义为:多个该单元内的几个单元、或一个装置内的一部分单元、或一个单元内的一部分功能。
本发明也包含记录本发明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本发明的程序的一种利用方式可为: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并且与计算机协同运作。
本发明的程序的另一种利用方式可为:在传输媒体中传输,并且由计算机读取后,与计算机协同运作。
作为本发明的数据结构,包含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表、数据清单、数据类型等。
又,作为记录媒体,包含ROM等,作为传输媒体,包含互联网、网络等传输结构、光、电波、声波等。
上述本发明的计算机不限于CPU等纯硬件,也可包含固件、0S甚至外围设备。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发明的组成可用软件方式实现,也可用硬件方式实现。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拾光器驱动装置、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等,具有能在短时间而且可靠地对多层光盘最深部的记录层进行聚焦捕捉的显著效果。而且,作为使用对单层或多层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光信息装置的各种设备,例如作为视频再现机、视频录像机、汽车声像系统、音响设备、计算机用存储装置、家用服务器、业务用数据后备装置等大容量、可更换、能随机存取的信息存储装置,能以音响、视像、计算机为代表,用于广阔的生产事业领域,其在生产事业上的可用性非常宽广而且巨大。

Claims (30)

1、一种拾光器驱动装置,包括
使对光点进行聚焦用的物镜沿光点的光轴方向往具有单层记录面或形成多层的多个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面移动的移动单元、以及
根据基于来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的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控制所述移动单元的控制单元,并且使所述光点在所述记录面上聚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移动单元进行控制,使所述物镜往所述记录面的方向移动,并且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将规定移动量作为上限,使所述物镜往朝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接近移动,而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时往远离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背离移动,
所述物镜作所述背离移动的期间,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2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前,新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到达从所述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3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变动,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移动,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两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第3分界电平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大于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规定移动量授予到达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所述拾光器离开当前位置的移动距离L,并且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取为d,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折射率取为n,将灵敏度误差额取为c时,所述移动距离L定义如式1所示。
(式1)
L=d/n×(1+c)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于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第4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集成电路上形成所述控制单元。
14、一种光信息再现装置,包括读取光信息记录媒体记录的信息的读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单元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
15、一种光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在光信息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的记录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单元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
16、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对光信息记录媒体记录并且/或者再现信息的记录再现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
17、一种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包括
使对光点进行聚焦用的物镜沿光点的光轴方向往具有单层记录面或形成多层的多个记录面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面移动的移动步骤、以及
根据基于来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的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控制所述移动步骤的控制步骤,并且使所述光点在所述记录面上聚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对所述移动步骤进行控制,使所述物镜往所述记录面的方向移动,并且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将规定移动量作为上限,使所述物镜往朝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接近移动,而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时,往远离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作背离移动,
所述物镜作所述背离移动的期间,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从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2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在所述物镜的移动量到达所述规定移动量前,新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到达从所述基准电位移位规定大小的第3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移动,
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21、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电压随所述物镜的移动对所述基准电位作正负移动,
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两方,作为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
22、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或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第3分界电平电压。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使用高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和低于所述基准电位的电压中先检测出的任一方作为,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或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
24、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25、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大于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大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分界电平电压和所述第3分界电平电压的从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小实质上相同。
27、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规定移动量授予到达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时所述拾光器离开当前位置的移动距离L,并且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所述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取为d,将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折射率取为n,将灵敏度误差额取为c时,所述移动距离L定义如式1所示。
(式1)
L=d/n×(1+c)
28、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检测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到达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大于所述第1分界电平电压离开所述基准电位的移位的第4分界电平电压时,进行使光点聚焦用的捕捉控制。
29、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光器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起作用,该控制单元根据基于来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的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电压,控制所述移动单元。
30、一种记录媒体,可由计算机处理,其特征在于,
承载权利要求29所述的程序。
CNB2004800093852A 2003-10-03 2004-09-29 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牵引方法 Active CN1004460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5398/2003 2003-10-03
JP2003345398 2003-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1541A true CN1771541A (zh) 2006-05-10
CN100446095C CN100446095C (zh) 2008-12-24

Family

ID=3441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93852A Active CN100446095C (zh) 2003-10-03 2004-09-29 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牵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00987B2 (zh)
EP (1) EP1619677B1 (zh)
JP (1) JP4801994B2 (zh)
CN (1) CN100446095C (zh)
WO (1) WO2005034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357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駆動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駆動方法
US7933182B2 (en) * 2006-12-13 2011-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that sets a movable range of an objective lens based on the type of recording medium
DE112009001617T5 (de) * 2008-08-05 2012-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Bordsystem
JP2010118093A (ja) * 2008-11-11 2010-05-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3684B2 (ja) 1994-12-16 2003-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多層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9161284A (ja) 1995-12-08 1997-06-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ォーカス引き込み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6240054B1 (en) * 1996-05-15 2001-05-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Multiple layer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US5859824A (en) * 1996-06-03 1999-01-1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disk player
JPH1055602A (ja) * 1996-08-08 1998-02-24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10188294A (ja) 1996-10-29 1998-07-21 Toshiba Corp 多層光ディスク再生システムの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US5974009A (en) 1996-10-29 1999-10-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ocu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reproduction system
JPH1139665A (ja) * 1997-07-15 1999-02-12 Pioneer Electron Corp 多層光記録媒体用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JP2000228049A (ja) * 1999-02-04 2000-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TW484128B (en) 2000-01-12 2002-04-21 Sony Corp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2001325734A (ja) 2000-05-12 2001-11-22 Fujitsu Ten Ltd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1344768A (ja) 2000-05-31 2001-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JP3672498B2 (ja) * 2001-03-09 2005-07-2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対物レンズ移動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373431A (ja) 2001-06-15 2002-12-26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フォーカシング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249157B (en) * 2001-07-11 2006-02-11 Via Tech Inc Focusing method of jumping-layer reading data for CD-ROM drive
TW594706B (en) * 2001-07-26 2004-06-21 Sony Corp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focusing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dium
JP3941513B2 (ja) * 2002-01-11 2007-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JP2004039125A (ja) * 2002-07-04 2004-02-05 Sony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焦点制御方法
KR101002538B1 (ko) * 2002-11-26 2010-12-17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광의 초점을 얻는 방법, 프로세서 및 프로그램을 기억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억 매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34112A1 (ja) 2005-04-14
US20060203628A1 (en) 2006-09-14
US7800987B2 (en) 2010-09-21
JPWO2005034112A1 (ja) 2006-12-14
EP1619677B1 (en) 2011-06-08
JP4801994B2 (ja) 2011-10-26
CN100446095C (zh) 2008-12-24
EP1619677A1 (en) 2006-01-25
EP1619677A4 (en)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8300C (zh) 光盘设备和聚焦跳变方法
CN1110037C (zh) 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CN1288638C (zh) 光盘装置及信息的记录、再生方法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198270C (zh) 光信息记录和重放设备
CN1864206A (zh) 多层信息记录媒介,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147180A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方法
CN1956072A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146886C (zh) 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或从其上重放该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725351A (zh)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其方法、以及重放装置
CN1691147A (zh) 光盘设备与光盘的控制方法
CN1380647A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
CN1890717A (zh) 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655253A (zh) 光盘设备、光盘方法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649000A (zh) 盘驱动器
CN1771541A (zh) 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捕捉方法
CN101031965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875405A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CN1235342A (zh) 记录设备和方法及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01079277A (zh) 焦距偏离检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光盘装置
CN1292581C (zh) 记录设备
CN1898729A (zh) 跟踪控制设备和方法、聚焦控制设备和方法及信号处理设备
CN1890726A (zh)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CN1957405A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CN1828739A (zh)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