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6755A - 彩色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彩色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6755A
CN1766755A CN 200510118838 CN200510118838A CN1766755A CN 1766755 A CN1766755 A CN 1766755A CN 200510118838 CN200510118838 CN 200510118838 CN 200510118838 A CN200510118838 A CN 200510118838A CN 1766755 A CN1766755 A CN 1766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earing
bearing component
picture
transfer memb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188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7379C (zh
Inventor
依田兼雄
阿部信正
野村雄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66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6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73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73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一转印部件;多个像承载部件,在各个像承载部件上承载一个单色色粉像,并压靠在转印部件上,由此限定一个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色粉像或转印到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上,或转印到由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保持的记录介质上;第一传动机构,转动该像承载部件;第二传动机构,转动转印部件,同时单独连接于第一传动机构;单一驱动源,驱动第一传动机构,由此驱动第二传动机构;其中,各个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被确定为小于转印部件的循环速度。

Description

彩色成像装置
本申请为以申请日2002年3月8日的申请号02107016.4并名称为“彩色成像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子照相法形成彩色像的彩色成像装置,例如彩色印刷机、彩色复印机,或彩色传真机。本发明具体涉及这样的彩色成像装置,在这种成像装置中,分别由许多单色色粉像形成的许多色粉像顺序地转印到转印部件上或转印到由转印部件保持的记录介质上。
背景技术
成像装置,特别是用电子照相法的串联式成像装置,一般具有用作像承载部件的光敏电阻,该像承载部件具有:在其外周面上的光敏层;用于均匀充电光敏电阻外周表面的充电装置;曝光装置,用于选择性使已由充电装置均匀充电的外周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像装置,用于向已由曝光装置形成的静电潜像提供作为显像粉的色粉,从而形成可见像(色粉像)。
已知两种形成彩色像的串联式成像装置。在一种装置中,许多(例如4个)像承载部件可与中间转印部件例如转印带等接触,使得像承载部件上的色粉像被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使得其上重叠许多颜色(例如黄色、青绿色、深红色和黑色)的色粉像而形成彩色像。在另一种装置中,记录介质例如纸由带部件、鼓轮部件等保持和传递,而许多像承载部件上的色粉像被顺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使得在该介质上重合多色色粉像,从而形成彩色像。
为了在如上所述彩色成像装置中获得良好的色粉像转印状态(因此获得质量好的像),很希望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和转印部件的圆周速度彼此完全匹配。然而在制造阶段,制造误差和变化的公差总是要进入到像承载部件、转印部件或组成其驱动单元的部件上。因此实际上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和转印部件的圆周速度不可能完全匹配。
如果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和传动部件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发生改变,例如如果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在时间过程的一个点大于传动部件的圆周速度,而在时间过程的另一点,前者小于后者,则转印状态变得很不稳定,因此不能得到质量好的像。特别是在使多色色粉像彼此重叠形成彩色像时,颜色间将发生错位,使得像的质量明显下降。
为了防止这种颜色错位,在日本专利公告NO 11-65222A提出了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在这种装置中,转印部件的速度Vt大于各个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Vd(Vt>Vd)。
如图5所示,这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绕转在驱动辊1和随动辊2上的传送带3。该传送带3由驱动辊1和随动辊2循环,并保持和传送记录介质P例如纸。分别具有像承载部件4的四个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5与传送带3接触,然后顺序将许多像承载部件4上的色粉像转印到保持在传送带3上的记录介质P。
该装置中,传送带3的速度大于各个像承载部件4的圆周速度,即Vt>Vd。
按照上述结构,各个像承载部件4像制动件一样作用于传送带3。因此,在随动辊1和靠近随动辊1的像承载部件4之间,传送带的张紧状态变得稳定,但是,像承载部件4被设定为具有同样的圆周速度Vd,因此在像承载部件4之间传送带3的张紧状态变得不稳定。
因此从各个像承载部件4到位于传送带3上的记录介质P的转印点的状态也变得很不稳定,因而不能经常得到质量好的彩色像。
此公告没有谈到像承载部件和作为转印部件的传送带的驱动结构。
在日本专利公告NO 4-324881A中公开另一种防止颜色错位的方法。此公告公开一种成像装置,在这种成像装置中,像承载部件的速度总是高于转印部件的速度。
在图6中,编号12表示中间转印鼓轮,四个不同颜色的光敏电阻鼓轮11(Y、M、C和K)可与中间转印鼓轮12接触。由光敏电阻鼓轮11Y形成的黄色色粉像、由光敏电阻鼓轮11M形成的深红色色粉像、由光敏电阻鼓轮11C形成的青绿色色粉像以及由光敏电阻鼓轮11K形成的黑色色粉像均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鼓轮12上,形成全色色粉像,然后该全色色粉像再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中间转印鼓轮12由驱动单元14驱动,而光敏电阻鼓轮11(Y、M、C和K)由驱动单元13(Y、M、C和K)驱动。各个驱动单元13(Y、M、C和K)具有由马达和传动机构组成的变速器15(Y、M、C和K)。
在图6所示的相关技术装置中,因为像承载部件的驱动单元和转印部件的驱动单元由分开的驱动源驱动,使得像承载部件(光敏电阻鼓轮11)的速度V(Y、M、C和K)大于转印部件(中间转印鼓轮12)的速度V1,因此驱动结构变得非常复杂,装置的尺寸也增加。
日本专利NO 22686267公开一种成像装置,这种装置具有将驱动力从像承载部件传递到转印辊的传动机构,因而转印辊的圆周速度大于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此专利谈到形成单色像的形成装置,但是没有考虑形成全色像的颜色错位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成像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稳定色粉像在转印点从相应像承载部件到转印部件的转印状态,从而可用简单的驱动机构形成质量良好的像,不发生颜色错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驱动辊和一随动辊;
一环形带部件,至少由该随动辊和驱动辊张紧和循环,因此形成张紧侧和松弛侧;
多个像承载部件,各个像承载部件承载一个单色色粉像,并压靠在带部件的张紧侧,从而形成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色粉像或转印到正转动的带部件上,或转印到由正转动的带部件保持的记录介质上;其中:
确定各个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使其低于带部件的循环速度;
远离驱动辊的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低于靠近驱动辊的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
在这种结构中,因为位于上游的像承载部件相对于位于相邻像承载部件之间的那部分带部件总是起制动件的作用,所以在相应像承载部件之间,带部件的张紧状态也变得很稳定。因此,各个转印位置的状态变得稳定,所以可以获得质量好的彩色像。
因为在操作成像装置时(驱动像承载部件和带部件时)转印带的张紧状态变得稳定,所以可以减少转印带的起始张力。因此如果长时间不操作成像装置,则没有相当大的张力作用在带部件上,因此可以减小带的蠕变形变,这种蠕变形变将负面影响像的形成。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传动机构,转动像承载部件;
第二传动机构,转动驱动辊,使带部件循环,同时单独连接于第一传动机构;
单一驱动源,驱动第一传动机构,由此驱动第二传动机构。
在此种机构中,在驱动像承载部件的传动机构中由于不会发生像承载部件圆周速度低于带部件的循环速度Vt,而可能出现空回,所以可以达到良好颜色重叠精度。
按照本发明,带部件的表面硬度大于相应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硬度。另外,或者除此种表面硬度关系外,带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相应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粗糙度。
可以在带部件的表面上加上摩擦剂。
在任何上述结构中,无论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何时接触带部件,因为在带部件的循环速度和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像承载部件的稍微相擦表面总是可以更新。因此可以防止成膜作用,从而保持像的质量。
彩色成像装置最好还包括清洁部件,该部件压靠在绕转于随动辊的那部分带部件上,以便除去残留在带部件上的色粉。
在这种结构中,即使在成像的起始阶段,中间转印带的张紧状态也变得很稳定。
该彩色成像装置最好还包括二次转印位置,该二次转印位置在绕转于随动辊的那部分带部件上形成,在该二次转印位置,由像承载部件转印的色粉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记录介质从装置的下部分向上穿过二次转印位置。
在这种结构中,不需要在转印带的内部配置单独的转印辊,如图5所示,所以可以减小转印带的张紧结构,因此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
该彩色成像装置最好还包括定像部分,二次转印的色粉像在该定像部分固定定像在记录介质上。该定像部分位于多个像承载部件的上面。
在这种结构中,可以防止由定像部分产生的热气或水蒸气进入成像部分,因此可以防止由温度波动造成的像变坏、由热膨胀造成的准直错位、由凝结水造成的像变坏以及接触部件的粘附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彩色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
转印部件;
多个像承载部件,各个像承载部件承载一个单色的色粉像,并压靠在转印部件上,由此形成一个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该色粉像或转印到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上,或转印到由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保持的记录介质上;
第一传动机构,转动像承载部件;
第二传动机构,转动转印部件,同时单独连接于第一传动机构;
单一驱动源,驱动该第一传动机构,由此驱动第二传动机构;
其中,确定各个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使其低于带部件的循环速度。
在这种结构中,因为转印部件的圆周速度小于各个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所以可使相应像承载部件和转印部件之间的圆周速度差的变化减至最小。这样便可稳定从各个像承载部件到转印部件的各个颜色色粉像的转印状态,从而形成质量良好的像。
另外,因为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由单一的驱动源驱动,所以可以极大地简化机械结构,这样便可以减少装置的尺寸。
而且,即使转印部件的圆周速度大于相应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在第一传动机构中也不会发生空回。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转动速度之间的上述关系。
特别在串联式彩色成像装置中,不仅可以极大地简化许多像承载部件和转印部件的驱动机构,而且还可以可靠地获得质量好的彩色像,没有颜色错位。
在此实施例中,转印部件的表面硬度也大于相应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硬度。另外,或除此种表面硬度关系外,带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相应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粗糙度。
另外,可以在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加上摩擦剂。
特别是,本发明提出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一转印部件;
多个像承载部件,在各个像承载部件上承载一个单色色粉像,并压靠在转印部件上,由此限定一个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色粉像或转印到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上,或转印到由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保持的记录介质上;
第一传动机构,转动该像承载部件;
第二传动机构,转动转印部件,同时单独连接于第一传动机构;
单一驱动源,驱动第一传动机构,由此驱动第二传动机构;
其中,各个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被确定为小于转印部件的循环速度。
在任何上述结构中,不管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何时接触转印部件,因为转印部件和像承载部件之间存在圆周速度差别,所以像承载部件的稍微相擦的表面总是可以更新。因此可以防止成膜作用,从而保持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优选例示性实施例,从这些说明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这些附图是:
图1是示意前视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成像装置;
图2是视图,示意示出像承载部件和转印部件的驱动机构;
图3是视图,示出像承载部件和转印部件的另一驱动机构的例子;
图4A是视图,用于说明图3所示驱动机构中发生的空回;
图4B是视图,用于说明图2所示驱动机构中发生的空回;
图5是示意前视图,示出一种相关技术彩色成像装置;
图6是示意图,示出另一种有关技术彩色成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彩色成像装置中,中间转印带30绕在驱动辊10和随动辊20上,并沿箭头方向(反时针方向)循环。许多(四个)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40(Y、C、M和K)可与中间转印带30接触,因此由许多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40形成的颜色色粉像可顺序地利用分开的转印部件51、52、53和54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转印点(一次转印点)用T1Y、T1C、T1M、T1K表示。
黄色的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40(Y)、深红色的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40(M)、青绿色的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40(C)以及黑色的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40(K)中的各个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敏电阻41,具有在其外周面上形成的作为像承载部件的光敏层;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42,用于均匀充电光敏电阻的外周表面;曝光装置43,用于选择性使已由充电辊42充电的外周面曝光于光(L),以便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作为显像装置的显像辊44,用于向已由曝光装置43形成的静电潜像提供作为显像粉的色粉,从而形成可见像(色粉像);以及作为清洁装置的清洁片45,用于在显像辊44形成的色粉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一次转印件)的中间转印带30上以后去除残留在光敏电阻41表面上的色粉。
先将色粉像初次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使其重叠,然后再将由此形成的全色色粉像在二次转印点T2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例如纸上,并在纸穿过定像部分的一对定像辊61时将此全色色粉像固定在在记录介质P上。然后利用一对输纸辊62将具有固定像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纸盘68内,该纸盘位于装置的顶部。
在供纸盒63中可以放置大量记录介质P。拾纸辊64可以一次一张地输送供纸盒63中的记录介质P。一对门辊65提供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二次转印点T2的输送时间,采用二次转印辊66作二次输送部件,由此与中间转印带30一起形成二次转印点T2。用作清洁部件的清洁片67除去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色粉。
如图1所示,单色色粉像形成装置40(Y、C、M和K)的像承载部件41配置成可与中间转印带30的张紧侧接触,但是也可以放置在松弛侧(驱动辊10和随动辊20可以相反放置)。
无论如何,转印带30的速度Vt(循环速度)大于各个像承载部件41的圆周速度Vdi(Vd1、Vd2、Vd3、Vd4)。即,Vt>Vdi。像承载部件41可以设定为具有同样的圆周速度Vdi(Vd1=Vd2=Vd3=Vd4);然而,像承载部件41的圆周速度最好根据该像承载部件距离驱动辊10的位置设定为小于相邻像承载部件41的圆周速度。例如,Vd4>Vd3>Vd2>Vd1。
在这种结构中,中间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不仅在驱动辊10和靠近驱动辊10的像承载部件41(K)之间变得很稳定,而且在相应的像承载部件之间也变得很稳定。
在上面说明中,因为远离驱动辊10的像承载部件41的圆周速度Vdi被设定为较小,所以每个位于上游侧的像承载部件相对于位于相邻像承载部件41之间的那部分转印带30的下游部分可以可靠地起一种制动件的作用,所以在像承载部件41之间的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也变得稳定。
具体是,当像承载部件41在速度Vdi低于转印带30的速度Vt的状态下压靠在转印带30上时,在其间的压靠点上便产生以下的摩擦力Ft(见图2)。Ft由下面的公式表示:
Ft=Q
式中μ代表像承载部件41和转印带30之间的摩擦系数,Q代表其间作用的压靠负载。
摩擦力F起着张紧转印带30两个点之间的那部分的作用,一个点是像承载部件压靠的点,另一个点是转印带开始绕转在驱动辊10上的点。因为远离驱动辊10的像承载部件41的圆周速度Vdi如上所述被设定为较低,即Vd4<Vd3<Vd2<Vd1,所以在各个转印点(压靠点)将发生稍微的滑移,因而在各个转印点(T1K、T1M、T1C、T1Y)上均产生摩擦力(带张力)Ft。
因此,像承载部件41(K)相对于转印带30的位于两个点之间的那部分起着制动件的作用,其中一个点是转印带开始绕转于驱动辊10上的点,另一个点是像承载部件41(K)压靠在转印带30上的压靠点T1K,所以那部分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变得比较稳定。
同样,像承载部件41(M)相对于压靠点T1K和压靠点T1M之间的那部分转印带30起着制动件的作用,在压靠点T1M,像承载部件41(M)压靠在转印带30上,所以那部分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也变得稳定。
像承载部件41(C)相对于在压靠点T1M和压靠点T1C之间的那部分转印带30也起着制动件的作用,在压靠点T1C,像承载部件41(C)压靠在转印带30上,所以那部分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也变得比较稳定。
另外,像承载部件41(Y)相对于在压靠点T1C和压靠点T1Y之间的那部分转印带30起着制动件的作用,在压靠点T1Y,像承载部件41(Y)压靠在转印带30上,所以那部分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也变得稳定。
因此中间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不仅在驱动辊10和靠近驱动辊10的像承载部件41(K)之间变得稳定,而且在相应像承载部件之间也变得稳定,所以,在相应的转印点之间转印带30被张紧。
因此,转印带30的循环状态稳定,不产生皱纹和松弛,所以转印位置被唯一地固定在预定位置。即,从各个像承载部件41到中间转印带30的转印点的状态也变得很稳定,所以能够获得质量好的彩色像。
按照上述速度配置可以减小作用于转印带30的起始张力,因为当操作成像装置时(当驱动像承载部件41和转印带30时),转印带30的张紧状态变得很稳定。
因此,当长时间不操作成像装置(不驱动转印带30和像承载部件41)时,便没有相当大的张力作用在转印带30上,这样便减小和消除了转印带30的蠕变形变,因此可以改进像的形成和质量。
如图所示,成像装置具有用于驱动像承载部件41的第一传动机构GD和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30的第二传动机构GT,这两个传动机构均由单一的驱动源齿轮GM驱动。第二传动机构GT由第一传动机构GD驱动,所以从驱动源齿轮GM到最后一级的驱动齿轮Gt的传动机构可以直接形成为一个传动机构。
即,驱动源齿轮GM固定在马达M的输出轴上,因而可由马达M驱动,并且齿轮Gd1与驱动源齿轮GM啮合,因此像承载部件41(Y)被驱动,其圆周速度为Vd1。齿轮Gd2通过惰齿轮Ga1与齿轮Gd1啮合,因此像承载部件41(C)被驱动,其圆周速度为Vd2(>Vd1)。同样,齿轮Gd3通过惰齿轮Ga2与齿轮Gd2啮合,因此像承载部件41(M)被驱动,其圆周速度为Vd3(>Vd2)。随后,齿轮Gd4通过惰齿轮Ga3与齿轮Gd3啮合,因此像承载部件41(K)被驱动,其圆周速度为Vd4(>Vd3)。最后,驱动齿轮Gt通过惰齿轮Gat1和Gat2与齿轮Gd4啮合,由此驱动驱动辊10,其圆周速度为Vt(>Vd4)。
因此,第二传动机构GT(齿轮Gat1、Gat2和Gt)由第一传动机构GD(齿轮Gd1、Ga1、Gd2、Ga2、Gd3、Ga3和Gd4)驱动,因此,从驱动源齿轮GM到最后一级的驱动齿轮Gt的传动机构可以直接作成为一个传动机构。
按照上述结构,因为驱动传动机构GD和GT均由单一的驱动源齿轮GM驱动,所以与图6所示的相关机构相比极大地简化了机械结构。因此可以减小成像装置的尺寸。
另外,虽然转印部件30的圆周速度Vt大于各个像承载部件41的圆周速度Vdi,但是在第一传动机构GD中不会发生空回。这点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当像承载部件41在速度Vdi小于转印部件30的条件下压靠在转印部件30上时,在其间的压靠点上将产生摩擦力Ft(=μQ),从而如上所述张紧转印带30。
与此相反,像承载部件41受到转印带30的作为反作用力的力Fd的作用,Fd是一种加速力,该力试图使像承载部件41以高于预定转数的速率(以等于中间转印带30圆周速度的速度)转动。这也适用于转印部件30被作成转印鼓轮等的情况。
在每个压靠点(T1)上均发生这种力Ft和Fd。在下面的说明中,用像承载部件41(K)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力Fd通过像承载部件41(K)传动到齿轮Gd4。
如图3所示,作为例子,假定第一传动机构GD与第二传动机构GT’分开,并且驱动源齿轮GM直接与齿轮Gd4啮合,与图2所示的与齿轮Gd1的啮合不同。在此结构中,由转印带30作用的力Fd通过齿轮Gd4传动到与驱动源齿轮GM啮合的啮合部分a。因为该力Fd是一个试图使像承载部件41和齿轮Gd4以高于预定转数的速率(以等于中间转印带30循环速度的速度)转动的力,如图4A所示,因此在齿轮Gd4和驱动源齿轮GM的啮合部分a将可能发生空回S,从而使像承载部件41处于不稳定的转动状态。
与此相反,按照图2所示的实施例,第一传动机构GT由第二传动机构GD驱动,因而,从驱动源齿轮GM到最后一级的齿轮Gt的传动机构可以直接作成为一个传动机构。所以如图4B所示,这种力不可能起企图使齿轮Gd4和Ga3以高于预定转数的速率(以等于转印部件30圆周的速度)转动的力的作用。即使在如图4B所示的这种情况下,在齿轮Gd4和Ga3之间的压靠点b发生空回S,也不可能发生从驱动力传动齿轮的惰齿轮Ga3到齿轮Gd4的动力传动,而且也不可能发生传到相对于像承载部件41加速的转印部件30的动力传动(传动到在齿轮Gd4随后一级的第二传动机构GT)。
即,按照本实施例的结构,不可能出现图4A所示的状态(产生空回S的状态)。因此,虽然转印部件30的速度Vt大于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Vdi,但是在第一传动机构GD上不会发生空回,因此像承载部件41的转动状态变得稳定,所以可获得很好的颜色重叠精度。
按照本实施例,上述的Vt>Vdi的速度关系可以可靠地形成,所以可以可靠地尽量减小像承载部件41和转印部件30之间的圆周速度差的变化。因此,可以很好地稳定从像承载部件41到转印部件30的转印状态,因而可以获得质量好的像。
特别在这种彩色成像装置中,即形成用于承载不同颜色像的许多像承载部件,使该颜色像可以一次一个地顺序转印到转印部件上而在其上形成彩色像的装置中,或在另一种彩色成像装置中,即不同的颜色像可直接地转印到由转印部件保持的记录介质上而在其上形成彩色像(未示出)的装置中,不仅可以显著地简化像承载部件和转印部件的驱动机构,而且还可以得到质量好的彩色像,没有颜色错位。
如图1所示,用于将彩色色粉像从中间转印带30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二次转印点T2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0绕转于随动辊20的那部分上,因而记录介质P从下侧向上穿过二次转印点T2。随动辊20由支承部件(未示出)可转动地支承在两端,因而其心轴不发生位移,所以使得二次转印点T2是稳定的。
用于在二次转印后除去中间转印带30上的残留色粉的清洁片67压靠在中间转印带30绕转于随动辊20的那部分绕转部分上。
中间转印带30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I.表面硬度大于像承载部件41的硬度;
II.表面粗糙度大于像承载部件41的粗糙度;
III.在表面上加上摩擦剂例如高硬度粒子、氧化铝或陶瓷。带的表面可以用摩擦剂浸润或可以在该带表面上涂上摩擦剂。
在像承载部件41上转印后一般残留色粉,并在该部件上逐渐累积造成所谓成膜作用,这是使像质量变坏的一个因素。
然而按照上述任何一种结构,像承载部件41的表面将轻轻地与带表面相擦,因此表面总可以更新,因为在转印部件30和像承载部件41之间存在圆周速度差别。因此可以防止这种成膜作用,保持像的质量。
虽然已参照特定优选实施例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业内人士从这些说明中显然能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这些改变和变型被视为处于如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和考虑之列。
例如可以用中间转印鼓轮作转印部件,代替上述中间转印带。或可以用保持和输送记录介质的部件(带部件、鼓轮部件等)作转印部件。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印部件51、52、53和54中的各个部件可以作成为转印片,但是转印部件也可以作成为例如电晕转印装置。
另外,驱动辊10当然也可以作成为张紧辊和/或弯曲调节辊。

Claims (4)

1.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一转印部件;
多个像承载部件,在各个像承载部件上承载一个单色色粉像,并压靠在转印部件上,由此限定一个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色粉像或转印到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上,或转印到由正转动的转印部件保持的记录介质上;
第一传动机构,转动该像承载部件;
第二传动机构,转动转印部件,同时单独连接于第一传动机构;
单一驱动源,驱动第一传动机构,由此驱动第二传动机构;
其中,各个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被确定为小于转印部件的循环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印部件的表面硬度大于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硬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印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大于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粗糙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印部件包括摩擦剂表面。
CNB2005101188381A 2001-03-09 2002-03-08 彩色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7576/01 2001-03-09
JP2001067576A JP2002268316A (ja) 2001-03-09 2001-03-09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106783/01 2001-04-0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70164A Division CN1232888C (zh) 2001-03-09 2002-03-08 彩色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6755A true CN1766755A (zh) 2006-05-03
CN100437379C CN100437379C (zh) 2008-11-26

Family

ID=18925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883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79C (zh) 2001-03-09 2002-03-08 彩色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2268316A (zh)
CN (1) CN10043737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3904B (zh) * 2009-01-19 2012-09-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成形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3004B2 (ja) * 2006-12-27 2012-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7400A (ja) * 2013-10-28 2015-05-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6161A (ja) * 1984-12-28 1986-07-15 Ricoh Co Ltd カラ−記録装置
JPH0690561B2 (ja) * 1986-02-03 1994-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感光体駆動装置
JPH1165222A (ja) * 1997-08-11 1999-03-05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3904B (zh) * 2009-01-19 2012-09-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成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268316A (ja) 2002-09-18
CN100437379C (zh) 2008-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60C (zh) 静电潜象单行程多工位具有套准控制的复印机
CN1272675C (zh) 成像装置
CN1268986C (zh) 彩色成像装置
CN1232888C (zh) 彩色成像装置
CN1196038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117386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69239A (ja) 伝動装置、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66755A (zh) 彩色成像装置
US20020114643A1 (en) Developing device of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JP4621094B2 (ja) 画像位置合せ装置
JPH0932897A (ja) 駆動伝達装置
JP2002122188A (ja) ギヤトレイン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65149A (ja) 回転力伝達装置および前記回転力伝達装置を使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68323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08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676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81459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42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217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895339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3040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3770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070552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68324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47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