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6989A - 微胶囊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微胶囊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6989A
CN1756989A CNA2004800061283A CN200480006128A CN1756989A CN 1756989 A CN1756989 A CN 1756989A CN A2004800061283 A CNA2004800061283 A CN A2004800061283A CN 200480006128 A CN200480006128 A CN 200480006128A CN 1756989 A CN1756989 A CN 1756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apsules
particulate
sheet material
display apparatus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61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2510C (zh
Inventor
川居秀幸
阿南和浩
松本诚
串野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Nippon Shokub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56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6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25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251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6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by phase separation
    • B01J13/08Simple coacervation, i.e. addition of highly hydrophil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57Microcaps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84Microcapsule with fluid core [includes liposo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84Microcapsule with fluid core [includes liposome]
    • Y10T428/2985Solid-walled microcapsule from synthetic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有效地且容易地实现防止或调节内部包含的液态物质从胶囊壳体流出、及提高或调节微胶囊的机械强度的微胶囊,与使用该微胶囊的片材及电泳显示装置为课题,作为解决这种课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微胶囊是壳体内部包含液态物质的微胶囊,前述壳体含粒径1μm或更小的微粒,本发明的片材含本发明的微胶囊和粘合树脂,或由本发明的微胶囊与基材构成,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含在至少一方透明的对置电极薄膜间,配置本发明微胶囊的部分作为构成部分。

Description

微胶囊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作为隔壁层的壳体内包含液态物质的微胶囊。又涉及在胶囊壳体内包含电泳性微粒分散在溶剂中的分散体(分散液)作为液态物质的微胶囊。还涉及使用上述微胶囊的片材、及使用上述微胶囊的电泳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熟知把油性的液态物质(除单一的溶液外,也含微粒分散体等)包在作为隔壁层的壳体(胶囊壳体)中的微胶囊,已在非碳纸与压力测定薄膜等的各种片材、或电泳显示装置、或医药品或农药等的控制释放剂等的各种用途中确立了微胶囊的用途。
通常,由于作为微胶囊隔壁的胶囊壳体非常薄,故不论是芯(核)物质还是作为内包物的液态物质(特别是液体成分)都有流到胶囊壳体外的现象。积极利用这种现象的是上述控制释放剂等。另一方面,比如,如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等,在必须可靠地保持内部包含的液态物质的用途中,上述的流出成为产生周边污染、微胶囊的粉体特性降低、微胶囊彼此的凝聚、及微胶囊对基材的粘着性或粘合性降低、不佳等之类不妥的原因而成为问题。另外,即使是上述控制释放剂等的用途使用的微胶囊,姑且不论微胶囊使用时或使用后,而且在微胶囊制备时、保存时及输送时等的使用前,也必须呈一定的程度保持液态物质的内包状态。然后,在考虑使用时适度调节流出的防止,抑制程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经分开了通过界面聚合法与原位聚合法组合将胶囊壳体制成二层结构防止流出的技术(例如,参照特开昭63-32560号公报),或通过在芯物质与胶囊壳体的界面部分设PVA(聚乙烯醇)层提高对流出的耐久性的技术(例如,参照特开昭59-48773号公报),但从近年的技术水平或产品质量等所要求的标准来看还不能称之成为很好的解决方法,由于制造的操作顺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故经济性或生产效率也差。
另外,微胶囊通常也有来自各种用途与技术领域的要求(柔软性或粘合性,还有提高电荷进入胶囊内粒子的容易程度等),虽然也要求上述同样非常薄的胶囊壳体,但存在不能获得足够的机械强度作为代价的问题。另外,例如,在非碳纸或压力测定纸等的用途方面,虽然也有最终目的是破坏胶囊壳体使作为内包物的液态物流出,但这些场合,除了必要时也有为了防止破坏的不妥现象而需要适度地保持机械强度,但强度的调节并不容易。因此,虽然制成非常薄的胶囊壳体,但在胶囊的制备时或保存时或者对各种用途的使用时或使用后,过去常常把容易调节提高对搅拌或加压等的外加负荷的机械强度作为课题,但就近年的技术水平而言则要求更好的技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可以有效地且容易地实现防止或调节内包的液态物质从胶囊壳体流出,及提高或调节微胶囊的机械强度的微胶囊。另外,在于提供使用这种微胶囊的片材与电泳显示装置。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潜心进行了研究。结果想到为了不仅维持如以往的胶囊壳体的薄度及其引起的柔软性或粘合性的功能、作用效果,而且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调节前述的流出、同时也可以提高或调节机械强度,是否可以使构成微胶囊的胶囊壳体内存在微粒,根据这种以前所没发现的新技术,确认可以一举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另外,如上述使胶囊壳体内含微粒的新型技术通过使用具有特定功能或物性的微粒也可以对微胶囊本身赋予同样的功能或物性。例如,可以发挥粘着性、粘合性、剥离性、光学性等。因此,在考虑用途领域及最终制品等之后,如果适当地选择、设定微粒的种类或其使用量,则可以容易地获得有所期望特性的微胶囊。
此外,出乎预料地是,如上述使胶囊壳体含有微粒的微胶囊断定更加提高微胶囊的过滤性。具体地讲,从制备微胶囊后的液体中只分离微胶囊(进行固液分离)的场合,通常进行吸滤或自然过滤,但到完成过滤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微胶囊的生产效率。
即,本发明中这样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是壳体内包含液态物质的微胶囊,前述壳体含粒径1μm或更小的微粒。
另外,本发明中这样的微胶囊,在上述中可以使前述微粒是有机微粒,可以使前述有机微粒是聚合物微粒,可以使前述液态物质是电泳性微粒分散在溶剂中的分散体。
本发明这样的片材含有本发明的微胶囊和粘合树脂,或者由本发明的微胶囊与基材构成。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包含至少一方透明的对置电极薄膜间配置本发明微胶囊的部分作为构成部分。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有效地并且容易地实现防止或调节内包的液态物质从胶囊壳体流出,及提高或调节微胶囊机械强度的微胶囊。另外,含于上述壳体中的微粒为有机微粒(优选聚合物微粒)的场合,可以充分确保或进一步提高微胶囊对基材的粘合性,使微胶囊与粘合树脂混合对基材粘合的场合当然可以充分地与基材粘合,在即使不使用粘合树脂的场合也可以充分地与基材粘合。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使用上述微胶囊的片材及电泳显示装置。
附图的简单说明
第1图是表示本发明微胶囊的一个实施例的简略截面图。
图2图是表示本发明微胶囊的一个实施例的简略截面图。
图3图是表示本发明微胶囊的一个实施例的简略截面图。
符号说明如下。
1  微胶囊
2  壳体
3  微粒
4  液态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微胶囊、片材及电泳显示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拘限于这些的说明,即使在以下的列举例以外,在不破坏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变更实施。
[微胶囊]
本发明的微胶囊,如前述是使含有粒径1μm或更小的微粒的壳体(胶囊壳体)内包含液态物质的微胶囊。
本发明中所说的胶囊壳体是含微粒的胶囊壳体,对于除去该微粒的胶囊壳体部分,可优选使用与以往公知的微胶囊的胶囊壳体的原料同样的原料形成的。具体地,作为可以使用的原料,例如,在采用凝聚法的场合,优选使用阿拉伯树脂、褐藻酸钠、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基甲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淀粉的邻苯二甲酸酯、聚丙烯酸等的阴离子性物质。采用原位聚合法的场合,优选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三聚氰胺-甲醛预聚物),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等。采用界面聚合法的场合,优选使用多胺、二醇、多元酚等的亲水性单体、与多元酰卤化物、二卤缩甲醛、多异氰酸酯等的疏水性单体的组合,形成聚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脲等的胶囊壳体。
还可以在这些胶囊壳体的原料中再加入多元胺等,可以获得具有耐热保存性等好的胶囊壳体的微胶囊。多元胺等的使用量可以是不极大地破坏上述胶囊壳体的原料引起的所期望的壳体物性的程度。
作为上述多元胺,例如,可优选列举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1,3-丙二胺,己二胺等的脂肪族胺,或聚(1~5)烯(C2~C6)多胺、(C2~C18)环氧化物加成物等的脂肪族多元胺的环氧化合物加成物、苯二胺、二氨基萘、苯二甲基二胺等的芳香族多元胺、哌嗪等的脂环式多元胺、3,9-二-氨基丙基2,4,8,10-四噁螺[5.5]十一烷等的杂环式二胺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或多种一起使用。
作为含于本发明中所说的胶囊壳体中的微粒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有机微粒、无机微粒、有机-无机复合微粒等的各种微粒。其中,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极基板等的各种基板或基材的粘着性(固定粘度)或粘合性等,更优选使用有机微粒或有机-无机复合微粒的场合。另外,优选与形成微粒以外的胶囊壳体部分的物质有亲合性或有可化学键合的官能基的微粒。
作为上述有机微粒,优选可列举聚合物微粒、有机颜料微粒、天然高分子微粒等。着眼于确保或提高对基材或基板的粘合性,与其他的微粒相比优选有机微粒,其中,更优选是聚合物微粒,微胶囊与粘合树脂混合对基材粘合的场合当然可以充分地对基材粘合,在即使不使用粘合树脂的场合也可以充分地对基材粘合。
作为聚合物微粒,例如,可列举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等的苯乙烯及其置换物的均聚物;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富马酸二丁酯共聚物等的苯乙烯系多元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甲基乙烯、聚氨酯、聚酰胺、聚酯树脂、聚烯烃、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脂、改性松脂、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脂肪族或脂环族烃树脂、芳香族系石油树脂等制的微粒。
作为获得这些聚合物微粒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具体地,例如,乳液聚合法、微悬浮聚合法、或使熔融树脂在树脂不溶性溶剂中生成微粒的方法等均有效。另外,这些聚合物微粒的树脂特性不作特别的限定,例如,本发明的微胶囊在粘合剂中混合分散涂料化使用的场合,通过使用与该粘合剂相同物性的聚合物微粒,可以获得提高涂布性与粘合性的效果而优选。
作为有机颜料微粒,例如,可列举由坚牢黄、铬酞黄、汉达黄、永久红、棕榈红、铬酞红、酞菁蓝、阴丹士林蓝、酞菁绿、炭黑、苯胺黑等构成的微粒。
作为上述无机微粒,例如,可优选列举无机颜料微粒,胶体态无机微粒,磁性微粒、金属微粒等。
作为无机颜料微粒,例如,可列举滑石、氧化钛、氧化锌、粘土、氧化硅、钛黄、氧化铁红、赛璐里安蓝、翡翠绿等构成的微粒。
作为胶体态无机微粒,例如,可列举胶态氧化硅、胶态氧化锌、胶态氧化钛等构成的微粒。
作为磁性微粒,例如,可列举磁铁矿、Fe3O4等构成的微粒。
作为金属微粒,例如,可列举由金、银、铂、铜、铝、钨、钯等构成的微粒。
作为上述有机-无机复合物微粒,只要是具有来自有机质的结构部分和来自无机质的结构部分的复合粒子则没有特殊限定。
作为含于本发明所说的胶囊壳体中的微粒的上述所列举的各种微粒,既可以只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或多种。
作为含于胶囊壳体中的微粒,可以使用是上述列举的各种微粒而且使用偶联剂或有官能基的聚合物对微粒的表面进行处理过的微粒。
作为偶联剂,例如,优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系偶联剂、铝系偶联剂等。
含于本发明所说的胶囊壳体中的微粒,是粒径1μm或更小的微粒,优选0.001~0.8μm、更优选是0.01~0.5μm。通过上述粒径是1μm或更小,可以容易地有效地提高微胶囊的强度。而,超过1μm的场合,不能使可发挥前述本发明效果的量含于微胶囊的壳体中,不能得到充分的效果,反而还会降低微胶囊的强度。
本发明的微胶囊所指的胶囊壳体中,胶囊壳体全部中的微粒的含有比例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0.1~50重量%、更优选是0.5~50重量%、再优选是1~50重量%。上述微粒的含有比例未满0.1重量%时,除了可能不能充分获得前述本发明的效果外,存在于微胶囊的表面(即胶囊壳体的表面)的微粒量少、特别是该微粒是有机微粒(优选聚合物微粒)的场合,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对前述基材的优异的粘合性。而超过50重量%时,可能不能保持通常微胶囊所要求的物性。
本发明的微胶囊所指的胶囊壳体的厚度(在含微粒的状态下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0.1~5μm、更优选0.1~4μm、再优选是0.1~3μm。上述厚度未满0.1μm时,即使使胶囊壳体含有微粒,也可能不能充分获得含微粒的前述的各种效果,超过5μm时,不能保持通常微胶囊所要求的物性,并且不能充分获得含有微粒形成的效果,可能经济性差。
对于本发明的微胶囊所指的胶囊壳体,所含有的微粒(微粒的至少一部分),既可以是微粒的一部分或全部在胶囊壳体表面上露出的状态(露出全部的状态的场合,优选微粒粘合在壳体表面上,本发明中这样的状态也包括成为壳体中的含有状态)(参照第2图、第3图),也可以是成为上述微粒全部包埋在胶囊壳体内的状态(参照第1图)没有特殊限定,但特别是该微粒是有机微粒(优选聚合物微粒)的场合,如果考虑可以充分发挥对前述基材的优异粘合性则优选前者的状态。
本发明所指的液态物质是包含在含微粒的胶囊壳体内的本发明的微胶囊的芯(核)物质,优选整体是疏水性的物质。上述液态物质既可以是单独1种或2种或多种的液体或混合液体,也可以是这些液体使固体物质溶解的溶液或淤浆溶液,没有特殊限定。另外,既可以是使微粒等(例如电泳性微粒等)的固体物质分散在这些液体或溶液中的状态(所谓分散物(分散液)),也可以是混合的状态(所谓混合物)。作为上述分散物的液态物质,例如,可以在制得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时使用。
制备上述液态物质时,在考虑所得微胶囊的用途领域或最终制品所要求的功能等后可适当地选择所使用的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种类与数量等,没有特殊限定。
液态物质,优选整体是油性可在水系介质中分散形成油滴的物质。
以下,对制得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时使用的液态物质,即,使电泳性微粒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分散体(分散液)进行具体地举例说明。
通常,电泳显示有采用分散液中溶剂的颜色与电泳性微粒颜色的对比度表示的方法,和采用至少2种的电泳性微粒颜色的对比度表示的方法。
作为上述分散液使用的溶剂,只要是通常作为一般电泳显示装置用分散液使用的溶剂则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高绝缘性的有机溶剂。
作为高绝缘性的有机溶剂,例如,优选地可列举邻二甲苯、间二甲苯或对二甲苯、甲苯、苯、十二烷基苯、己苯、苯基二甲苯基乙烷、萘系烃等的芳香族系烃类;环己烷,正己烷、煤油、链烷烃等的脂肪族烃类等的单独或这些的混合物,其中,着眼于沸点与闪点高,又基本上没有毒性而更优选十二烷基苯与己基苯等的长链烷基苯与苯基二甲苯基乙烷等。这些溶剂既可以只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多种并用。
将溶剂着色的场合,更优选进行着色使之对电泳性微粒的颜色(例如,如果是氧化钛微粒则为白色)获得充分对比度的程度。
溶剂得到着色的场合,作为着色使用的染料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油溶性染料,从特别容易使用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偶氮染料与蒽醌染料等。具体地,作为黄色系染料,优选列举油性黄-3G(オリエント化学公司制)等的偶氮化合物类,作为橙色系染料,优选举出坚牢橙G(BASF公司制)等的偶氮化合物类,作为蓝色系染料,优选列举马克隆雷克斯蓝-RR(拜耳公制)等的蒽醌类,作为绿色系染料,可优选举出斯米普拉斯特绿-G(住友化学公司制)等的蒽醌类,作为茶色染料,可优选举出油性棕-GR(オリエント化学公司制)等的偶氮化合物,作为红色系染料,可优选举出油性红5303(有本化学公司制)与油性红5B(オリエント化学公司制)等的偶氮化合物类,作为紫色系染料,可优选举出油性紫#730(オリエント化学公司制)等的蒽醌类,作为黑色系染料,可优选举出斯坦黑X60(BASF公司制)等的偶氮化合物,或蒽醌系的马克隆雷克斯蓝-FR(拜耳公司制)与偶氮系的油性红XO(カント一化学公司制)的混合物。这些染料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多种并用。
上述分散液使用的电泳性微粒可以是有电泳性的颜料粒子,即在分散液中显示正极性或负极性的着色粒子。作为这种着色粒子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定,但具体地优选使用氧化钛等的白色粒子,或炭黑与钛黑等的黑色粒子等,还可以使用如后述的其他的粒子。这些可以只使用1种也可以2种或多种并用。
使用氧化钛微粒的场合,氧化钛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一般作为白色颜料使用的氧化钛,既可以是金红石型也可以是锐钛矿型,但考虑到氧化钛的光活性能导致着色剂的裉色等的场合,优选是光活性能低的金红石型,更优选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光活性能而实施Si处理、Al处理、Si-Al处理或Zn-Al处理等的氧化钛。
作为电泳性微粒,也可以并用上述氧化钛微粒、炭黑及钛黑以外的其他的粒子,还可以使用这种其他的粒子代替氧化钛等。其他粒子优选与氧化钛微粒等同样地是颜料粒子。另外,其他的粒子与氧化钛微粒等同样地不一定必须有电泳性,但若需要时也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任何一种方法赋予电泳性。
作为上述其他的粒子,并不是特殊限定,具体地,例如,白色系的粒子除上述氧化钛以外,可优选举出硫酸钡,氧化锌,锌白等的无机颜料;黄色系的粒子,可优选列举黄色氧化钛、镉黄、钛黄、铬黄及贡黄等的无机颜料、或坚牢黄等的不溶性偶氮化合物类、铬酞黄等的缩合偶氮化合物类、苯并咪唑酮偶氮黄等的偶氮络盐类、黄烷士林黄等的缩合多环类、汉撒黄、纳夫妥黄、硝基化合物及颜料黄等的有机颜料;橙色系的粒子,可优选列举钼橙等的无机颜料,或苯并咪唑酮偶氮橙等的偶氮铬盐类与贝利诺橙等的缩合多环类等的有机颜料;红色系的粒子,可优选列举氧化铁红及镉红等的无机颜料,或茜草色淀等的染色色淀类、色淀红等的溶解性偶氮化合物类,纳夫妥红等的不溶性偶氮化合物类,铬酞红等的缩合偶氮化合物类,硫靛酸性红等的缩合多环类,颜料紫Y(Cinquasia Red Y与Hostapem Red等)的喹吖酮颜料,永久红与坚牢红等的偶氮颜料等的有机颜料;紫色系的粒子,优选列举锰紫等的无机颜料,或若丹明色淀等的染色色淀类,二噁嗪紫等的缩合多环类等的有机颜料;蓝色系的粒子,优选列举普鲁士蓝、群青、钴蓝及塞璐里安蓝等的无机颜料,或酞菁蓝等的酞菁类、阴丹士林蓝等的阴丹士林类、碱性蓝等的有机颜料;绿色系的粒子,优选列举翡翠绿、铬绿、氧化铬及维利迪安等的无机颜料、或镍偶氮黄等的偶氮络盐类、颜料绿及纳夫妥绿等的亚硝基化合物类、酞菁绿等的酞菁类等的有机颜料;黑色系的粒子除了上述炭黑或钛黑以外,可优选举出铁黑等的无机颜料,或苯胺黑等的有机颜料等。这些可以只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多种一起使用。
电泳性微粒的粒径并不是特殊限定,但体积平均粒径优选是0.1~5μm、更优选是0.2~3μm。上述粒径(体积平均粒径)未满0.1μm时,在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不能得到充分的隐蔽性、着色度降低,有可能不能得到对比度高的电泳显示装置,超过5μm时,除了产生必须使粒子本身的着色度超过所需色度以上以外,微粒的稳定的电泳特性有可能降低。
上述分散液中,除了上述的溶剂及电泳性微粒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任何的其他的成分,但其种类并不是特殊限定。作为上述其他的成分,例如,可举出分散剂等。分散剂既可以在使电泳性微粒分散在溶剂之中前含有,也可以在分散之后含有,没有特殊限定。
作为分散剂没有特殊限定,但可以是通常为了一般促进粒子在溶剂中分散而可以使用分散剂,具体地,例如,可列举能溶解在分散液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等的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表面活性剂,嵌段型聚合物及接枝型聚合物等的分散剂,或各种偶联剂等,这些既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将2种或多种一起使用。上述分散剂中,由于偶联剂在外加电荷时的分散稳定性也良好故更优选。若使用偶联剂处理微粒,则在微粒表面上形成偶联剂的被覆层。
作为上述偶联剂,偶联剂的种类不是特殊限定,例如,可优选举出(1)硅烷偶联剂、(2)钛酸酯系偶联剂、(3)铝系偶联剂、(4)具有乙烯基的偶联剂、(5)具有选自氨基、季铵盐、羧基及磷酸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基的偶联剂、(6)末端有氨基或缩水甘油基的偶联剂、(7)有机二硅氮烷等,更优选是钛酸酯偶联剂及铝系偶联剂,再优选是上述各种偶联剂也有长链烷基的偶联剂,特优选是也有长链烷基的钛酸酯偶联剂或也有长链烷基的铝系偶联剂。上述偶联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或多种并用。
如上述,作为优选有长链烷基的偶联剂的理由,可举出由于使用作为安全性高的溶剂的长链烷基苯亲合性高,故提高电泳性微粒的分散稳定性效果大等。
在获得上述分散液时,作为使电泳性微粒分散在溶剂中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通常,可以是使所期望的粒子分散在任何的溶剂中时采用的方法。具体地,例如,可优选举出向超声波浴槽内加入作为原料成分的电泳性微粒、溶剂及偶联剂等,边搅拌边进行超声波分散的方法;或使用涂料振动筛、球磨机、砂磨机等的分散机进行分散的方法;用V型混合机等边强制搅拌溶剂与微粒边使用干燥空气或氮气使偶联剂喷雾的干式法;使微粒适当地分散在溶剂中成淤浆状时添加偶联剂的湿式法;对预先加热的溶剂及微粒边激烈搅拌边将偶联剂喷雾的喷雾法等。
本发明的微胶囊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球形等的粒子状。
本发明的微胶囊的粒径没有特殊限定,但具体地优选是1~1000μm,更优选5~800μm,再优选是10~500μm。微胶囊的粒径未满1μm时,包含在微胶囊内的量变少,担心胶囊化的效果小,而超过1000μm时担心不能保持通常作为微胶囊所要求的物性,或者难控制微胶囊的强度。
制造本发明的微胶囊时可以采用包含微胶囊化工序的通常公知的制造方法,具体地,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凝聚法(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熔解分解冷却法、喷雾干燥法、锅式包衣法、气中悬浮被覆法与粉床法等的所谓界面沉积法、或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液中固化被膜(被覆)法(锐孔法,orifice法)与界面反应法(无机化学反应法)等的所谓界面反应法。其中,更优选凝聚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熔解分解冷却法,采用这些的制造方法,一般在水系介质的存在下进行微囊化可以制得含微胶囊和水系介质的制备液。此外,着眼于更容易控制胶囊壳体的厚度,或着眼于可根据需要形成多层壳体,特优选使用凝聚法。
上述各种制造方法中的微胶囊化工序使用前述的液态物质作为包含在胶囊壳体内的芯物质,使用使通常公知的胶囊壳体原料含有前述微粒的物料作为本发明中所指的胶囊壳体的原料。由于这样的方法极容易地制得本发明的微胶囊而优选。
微胶囊化工序使用使通常公知的胶囊壳体原料含有微粒的物料为胶囊壳体原料的场合,该全部原料中微粒的含有比例,只要是适当地设定使制得的微胶囊的胶囊壳体中微粒的含有比例为前述的范围则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优选为0.01~5重量%、更优选0.05~5重量%、再优选是0.1~5重量%。如果是上述范围外,则制得的微胶囊的胶囊壳体中的微粒含有比例有可能不是前述范围内。
进行微胶囊化工序时,必须使本发明所指的液态物质形成作为芯物质的状态(例如液滴状的形态),作为微胶囊化的方法,既可以在气相中进行喷雾或滴下等,或使用锐孔等形成液滴状,也可以通过在水系介质或非水系介质中分散形成液滴状,没特殊限定。采用前述的凝聚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与熔解分解冷却法的场合,优选使液态物质在水系介质中分散成为液滴状。例如,采用凝聚法时,一般通过使前述的液态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中,向该水系介质中添加胶囊壳体的原料,使在所分散的液态物质的表面形成含有前述的微粒的壳体。
作为分散液态物质时使用的水系介质没有特殊限定,可优选使用水、或水与亲水性溶剂(醇、酮、酯、二醇等)的混合液,使水溶性高分子(PVA(聚乙烯醇)、CMC(羧甲基纤维素)、明胶、阿拉伯树胶等溶解于水的溶液,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的溶液,或,将这些水系介质复合的液体等。另外,液态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中的量没有特殊限定,具体地,相对于水系介质100重量份,优选使用该液态物质20~200重量份、更优选是30~150重量份。未满20重量份时,结果成为粒径分布宽的微胶囊,有可能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超过200重量份时,相反,成为悬浮液有可能不能制造微胶囊。
微胶囊化工序中,含微粒的胶囊壳体原料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定,但具体地,相对于作为芯物质使用的液态物质1重量份,优选为1~50重量份,更优选是5~30重量份。该使用量是上述范围外时,制得的微胶囊中的胶囊壳体的厚度有可能不在前述的范围内。
进行微胶囊化工序时,除了含微粒的胶囊壳体原料、液态物质、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水系介质或非水系介质之外,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其他的成分。
经微胶囊化工序制造微胶囊后,根据需要经过滤等分离微胶囊。例如,使液态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等中进行微胶囊化工序的场合,制造微胶囊后,采用吸滤或自然过滤从水系介质等中分离出该微胶囊,但过滤本发明的微胶囊时,可以极大地缩短上述过滤所需要的时间,进而在经济性、生产效率方面成为一大优点。
分离后,通常优选采用公知的方法将微胶囊进行分级使之成为所期望的粒径分布。
另外,为了除去不纯物,提高制品质量,优选对制得的微胶囊进行洗涤操作。
本发明的微胶囊,例如,可优选用于微胶囊化液晶,胶囊型胶粘剂,胶囊型化妆品,微胶囊型电泳显示装置,微胶囊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各种用途或制品。此外,也可以用于以往公知的各种用途或制品。
例如,本发明的微胶囊用于胶囊型胶粘剂的场合,可用于压敏胶囊体系,热敏胶囊体系,反应性胶囊体系等的胶粘剂,获得非粘着性的干燥面,可以进行薄膜化。这样由于将本发明的微胶囊用于胶囊型胶粘剂,故不存在在薄膜化时涂布工序中的龟裂或流出等的问题,在保有稳定性等方面也可获得优异的效果。
[片材]
本发明的片材,如前述是含有本发明的微胶囊和粘合树脂的片材(第1片材),或者是含有上述本发明的微胶囊与基材的片材(第2片材)。
第1片材、既可以是只由含上述本发明的微胶囊和粘合树脂的层构成的片材(片材A)、也可以是使该层与任何的薄膜状或片状的基材一体化的片材(片材B),没有特殊限定,但着眼于制造方法容易,或仍可以容易保持微胶囊特性进行制造的理由,优选后者的形态(片材B)。
作为第1片材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举出将上述本发明的微胶囊与粘合树脂(也含树脂溶液)混合,根据需要通过混合脱离子水等调节总的固体成分浓度、涂料化,把该涂料涂布在薄膜状或片状的基材的表面上干燥制得的方法。上述干燥后,只把涂布层从基材上剥下,分开的话则可得到前述片材A,如果不分开则可得到前述片材B。
上述涂料化时涂料中的微胶囊浓度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30~70重量%、更优选30~60重量%,再优选是30~55重量%。通过使微胶囊浓度在上述范围内,例如,将本发明的片材用于电泳显示装置时,可以获得将微胶囊呈1层致密地配置在电极薄膜上的制品,可以实现优异的制品质量。
上述涂料的粘度优选是500~5000mPa·s、更优选是800~4000mPa·s、再优选是800~300mPa·s。由于涂料的粘度是上述范围,故可以一层地无间隙地把微胶囊配置在基材上,可以获得加工成致密填充状态的微胶囊的涂布膜的效果。
第2片材不是如第1片材含粘合树脂的片材,而是微胶囊直接与基材粘合一体化的片材。因此,若是这样的片材,则除了微胶囊与基材以外,也可以含其他的成分。
作为第2片材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举出通过在上述本发明的微胶囊中混合脱离子水调节全部的固体成分浓度、涂料化,把该涂料涂布在薄膜状或片状的基材的表面上干燥制得的方法。此外,如前述,作为第2片材使用的微胶囊,从即使不使用粘合树脂也能与基材充分粘合方面考虑适合使用含于微胶囊的壳体中的微粒是有机微粒,更适合使用是聚合物微粒的微胶囊。
上述第1与第2的片材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分散剂、粘度调节剂、流平剂、防腐剂与消泡剂等。
作为在基材上涂布上述涂料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既可以是使用涂布器、刮刀涂布机等一片一片地涂布基材的方法,也可以是使用多涂布器等的连续涂布机在基材上连续涂布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选择。
迄今,采用如以上列举的制造方法制得使用微胶囊的片材,可以用于种种的用途,但在过去,把微胶囊与粘合树脂(根据需要与使用的溶剂)进行混合,或将微胶囊与溶剂混合进行涂化时,或者涂布涂料化的涂料时,由于涂料供给泵或涂布器等造成的搅拌冲击或摩擦压等的外界负荷,经常发生微胶囊的损伤或破坏。并且有时内包的液态物质的流出过量,或者产生超过需要量的问题。然而,本发明的片材由于使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上述本发明的微胶囊,故即使上述的外界负荷加大,而微胶囊的损伤或破坏也极少,可以大幅度降低涂布时发生故障。
本发明的片材可以用于与非碳纸或压力测定薄膜等的,以往公知使用微胶囊的片材同样的用途。另外,也优选用于制造电泳显示装置的场合。
本发明的片材用于电泳显示装置的场合,如果是前述片材A,则也可以使用2块对置电极薄膜复合该片材使用。另外,如果是前述片材B或第2片材,制造这些片材时作为基材在决定预先使用一方的电极薄膜后,再用另一方的电极薄膜对这些片材的涂布层进行复合使用,也可以在制备这些片材时作为基材在使用电极薄膜以外的薄膜后,使用2块对置电极薄膜对这些片材进行复合使用,没有特殊限定。作为上述电极薄膜,优选使用透明电极薄膜(例如带ITO的PET薄膜)。
[电泳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如前述是含有在至少一方透明的对置电极薄膜间配置前述的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即,是上述本发明的微胶囊,包含在胶囊壳体内的液态物质是“电泳性微粒分散在溶剂中的分散液”的微胶囊)的构成部分作为必须的构成部分的装置。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中其他的构成部分没有限定,例如可举出电源电路或驱动电路等,但这些其他的构成部分可以采用与公知的电泳显示装置中作为构成部分使用的部分相同的部分。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通过对其对置电极间施加控制的电压,改变微胶囊中的电泳性微粒的取向位置,对光学性反射特性赋予变化,可以进行所期望的显示动作。
制造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场合,优选举出将前述的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与粘合树脂等混合涂料化后,涂布在电极薄膜上,使用另外的电极,例如边加热、加压边对配有微胶囊的涂布面进行复合的方法。另外,还可以举出对微胶囊与粘合树脂混合片材化的片材、或在该混合后涂布在电极薄膜以外的薄膜状的基材上得到的片材,使用对置的2张电极薄膜进行复合的方法。
此外,如上述不使用粘合树脂也可以制造电泳显示装置,例如,通过把前述的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与脱离子水等进行混合调节固体成分浓度涂料化后,涂布在电极上,然后使用另外的电极薄膜对配有微胶囊的涂布面,例如边加热、加压边进行复合的方法,或者与上述同样地,可列举对涂料化后,涂布在电极薄膜以外的薄膜状的基材上得到的片材,使用对置的2张电极薄膜进行复合的方法。此外,如前述,作为不使用粘合树脂制造电泳显示装置的场合使用的微胶囊,以即使不使用粘合树脂也可以充分地与基材粘合的观点考虑,优选含于微胶囊的壳体中的微粒是有机微粒的微胶囊、更优选是聚合物微粒。
上述任何一种的制造方法中,对置的电极薄膜也必须电极的至少一方是透明电极(例如ITO的PET薄膜)。
通常,为了获得稳定优异显示品质的电泳显示装置,必须使微胶囊紧贴粘合在电极薄膜上。如果与电极的粘合性低,则是产生电泳性微粒的应答性降低,或对比度降低等的缘故。
为了提高这种粘合性,通常必须提高复合时的温度或压力,但过去这种高的温度或压力造成微胶囊损伤或破坏。另外,内包的液态物质过量或超过所需量时有时流出。微胶囊的损伤或破坏或者流出成为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缺陷等图像品质明显降低的原因。然而,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由于是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用的微胶囊,即,使用胶囊壳体中含特定粒径微粒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的装置,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复合时微胶囊的损伤或破坏或者流出。此外,作为上述微粒通过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微粒的材质或物性,由于可以进一步提高与电极薄膜的粘合性,因此该场合即使是使温度或压力等的诸条件成为更缓和的状态也可以进行复合使之具有优异的粘合性。
此外,出乎预料地是,采用不使用前述粘合树脂的方法制造的电泳显示装置,与使用粘合树脂制得的同样装置相比,即使是更低的外加电压也可以使微胶囊内的电泳性微粒充分泳动。如本发明,采用不使用壳体内含微粒的微胶囊的场合,必须使用粘合树脂,利用该树脂确保微胶囊与基材的充分粘合性,并且要弥补微胶囊机械强度的降低防止装置中的微胶囊选出,或使该微胶囊不遭受损伤不破坏的技术(例如,参照特表2002-526812号公报)。但是,采用这样的技术制造的电泳显示装置,由于在微胶囊与电极之间存在粘合树脂,该树脂成为电阻体,故为了充分地确保电泳微粒的泳动性则必须施加高电压。本发明的微胶囊由于是微粒(优选有机微粒、更优选聚合物微粒)含于壳体内的微胶囊,故如前述,可以谋求防止微胶囊逸出或提高机械强度,加之该微粒的存在,即使不使用粘合树脂也可以谋求对基材的充分粘合性,因此经济性高,同时可以制造显示应答性或对比度等的各种显示品质也好的电泳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使用的微胶囊的粒径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30~200μm,更优选是50~150μm。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其对置的电极间的间隙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30~150μm,更优选是30~120μm。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任何限定。此外,为了方便起见,以下有时把“重量份”简称“份”。或把“重量%”简称“wt%”,把“立升”简称“L”。
[实施例1-1]
使蒽醌系的蓝色油溶性染料6g溶解在ハイゾ一ルSAS 296(日本石油化学公司制)100g中,制得着蓝色的疏水性液(1)。
预先,使阿拉伯树脂3g与明胶6g溶解在60g水中,保持在43℃,在用分散器(特殊机械化工业公司制,制品名:ROBOMICS)搅拌下把50℃的疏水性液(1)106g添加到上述保持在43℃的水溶液中,慢慢提高搅拌速度,在1050rpm下搅拌60分钟制得悬浮液。
向该悬浮液中边添加43℃的温水300mL、及包含使含于胶囊壳体中的聚合物微粒的聚合物乳液(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制品名:SuperFlex 700(聚合物微粒的粒径:90nm、固体成分:35wt%))7.8g边慢慢降低搅拌速度成为500rpm。再添加10%Na2CO3 0.75ml后,保持30分钟。
保持30分钟,使用25分钟定量添加11mL的10%醋酸溶液后,冷却到10℃或更低。
在冷却状态下保持2小时后,添加37%甲醛水溶液3mL,再用25分钟定量添加10%Na2CO3 22mL。
然后,边搅拌边恢复到常温,放置20小时进行熟化,制得微胶囊(11)的分散体。
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堀场制作所制,制品名:LA-910)测定该微胶囊(11)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67μm。
[实施例1-2]
实施例1-1中,除了使用烷基苯代替ハイゾ一ルSAS 296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操作制得着色为蓝色的疏水性液(2)。
预先,使阿拉伯树脂6g与明胶9g溶解于100g水中,保持在43℃,在用均化器(特殊机械化工业公司制,制品名:ROBOMICS)搅拌下把50℃的疏水性液(2)106g添加到上述保持在43℃的水溶液中,慢慢地提高搅拌速度,在3000rpm下搅拌30分钟,制得悬浮液。
向该悬浮液中边添加43℃的温水300mL,和含有含于胶囊壳体的聚合物微粒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聚合物微粒的粒径:450nm,固体成分:45wt%)14g边慢慢降低搅拌速度成为1000rpm。把搅拌改成桨式搅拌,在全部均匀地充分搅拌的状态下再添加10%Na2CO30.75mL后,保持30分钟。
保持30分钟后,用30分钟定量添加15mL的10%醋酸溶液后,冷却到10℃或更低。
在冷却状态下保持2小时后,添加37%甲醛水溶液5mL,再用25分钟定量添加10%Na2CO3 24mL。
然后,边搅拌边恢复到常温,放量20小时进行熟化,制得微胶囊(12)的分散体。
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测定该微胶囊(12)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23μm。
[比较例1-1]
实施例1-1中,除了将使用3g阿拉伯树胶的部分变为使用6g,不使用聚合物乳液(第一工业制药有限公司制,产品名:SuperFlex700)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操作,制得微胶囊(c11)的分散体。
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测定该微胶囊(c11)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65μm。
[比较例1-2]
实施例1-2中,除了将使用6g阿拉伯树胶的部分改为使用9g,不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聚合物微粒的粒径:450nm,固体成分:45wt%)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2同样的操作,制得微胶囊(c12)的分散体。
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测定该微胶囊(c12)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21μm。
[实施例1-3]
在5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氧化钛(石原产业公司制,产品名:タイペ一クCR-97)30g,烷基苯261g及钛酸酯系偶联剂(味之素公司制,产品名:プレンアクトTTS)2g,进行搅拌混合后,放入55℃的超声波浴槽(ヤマト公司制,制品名:BRANSON 5210)中,边搅拌边进行2小时超声波分散,制得氧化钛分散液。
使蒽醌系的蓝色油溶性染料6g溶解于该氧化钛分散液中,制得着色为蓝色的电泳性微粒分散液(3)。
预先,使阿拉伯树脂5.5g与明胶5.5g溶解于60g水中,保持在43℃,在用分散器(特殊机械化工业公司制,制品名:ROBOMICS)搅拌下把55℃的电泳性微粒分散液(3)105g添加到上述保持在43℃的水溶液中,慢慢提高搅拌速度,在1300rpm下搅拌60分钟,制得悬浮液。
向该悬浮液中边添加43℃的温水300mL,及包含含在胶囊壳体中的聚合物微粒的聚合物乳液(第一工业制药有限公司制,产品名:SuperFlex 700(聚合物微粒的粒径:90nm,固体成分:35wt%,体积固有电阻率:2.5×1010Ω·cm))7.8g边慢慢降低搅拌速度成为500rpm。再添加10%Na2CO3 0.75mL后,保持30分钟。
保持30分钟后,用30分钟定量添加11mL的10%醋酸溶液后,冷却到10℃或更低。
在冷却状态下保持2小时后,添加37%甲醛水溶液3mL,再用25分钟定量添加10%Na2CO3 22mL。
然后,边搅拌边恢复到常温,放置20小时进行熟化,制得内部包含电泳性微粒分散液(3)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3)的分散体。
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测定该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3)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68μm。
[实施例1-4]
实施例1-3中,除了使用ハイゾ一ルSAS 296代替烷基苯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3同样的操作,制得着色为蓝色的电泳性微粒分散液(4)。
预先,使阿拉伯胶6g与明胶9g溶解于100g水中,保持在43℃,在分散器(特殊机械化工业公司制,制品名:ROBOMICS)搅拌下把50℃的电泳性微粒分散液(4)106g添加到上述保持在43℃的水溶液中,慢慢提高搅拌速度,在1050rpm下搅拌30分钟,制得悬浮液。
向该悬浮液中边添加43℃的温水300mL,及包含含在胶囊壳体的聚合物微粒的聚合物乳液(第一工业制药有限公司制,产品名:SuperFlex 300(聚合物微粒的粒径:70nm,固体成分:30wt%,体积固有电阻率:2.3×108Ω·cm))17g边慢慢降低搅拌速度成为1000rpm。把搅拌改成桨式搅拌,在全部均匀充分搅拌的状态下,再添加10%Na2CO3 0.75mL后,保持30分钟。
保持30分钟后,用30分钟定量添加15mL的10%醋酸溶液后,冷却到10℃或更低。
在冷却状态下保持2小时后,添加37%甲醛水溶液5mL,再用25分钟定量添加10%Na2CO3 24mL。
然后,边搅拌边恢复到常温,放置20小时进行熟化,制得内部包含电泳性微粒分散液(4)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4)的分散体。
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测定该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4)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95μm。
[比较例1-3]
实施例1-3中,除了将使用5.5g阿拉伯树胶部分改为使用6g,不使用聚合物乳液(第一工业制药有限公司制,产品名:SuperFlex 700)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3同样的操作,制得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c13)。
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测定该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c13)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66μm。
[比较例1-4]
实施例1-4中,除了将使用阿拉伯树脂6g的部分改为使用9g,不使用聚合物乳液(第一工业制药有限公司制,产品名:SuperFlex300)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4同样的操作,制得电泳显示装置微胶囊(c14)的分散体。
采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测定该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c14)的粒径的结果,体积平均粒径是87μm。
<微胶囊的机械强度>
分别对制得的微胶囊(11)~(12)与(c11)~(c12)和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3)~(14)与(c13)~(c14)的分散体进行吸滤,制得固体成分约40wt%的滤饼。
向各种滤饼50g中添加固体成分35wt%的粘合剂(丙烯酸系乳液,成膜温度5℃)6g及水17g,涂料化后,使用涂布器涂布在厚度250μm的PET薄膜上,风干30分钟后,通过在100℃下干燥10分钟,制得涂布有微胶囊的MC薄膜(1A)~(4A)与(c1A)~(c4A)。
然后,使用铅笔硬度计(安田精机制造所制),在白色普通纸上使微胶囊的涂布面朝下放置上述MC薄膜。然后,使用7H的铅笔从PET薄膜侧施加荷重50g,100g,200g,300g,观察各种荷重场合的白色普通纸染蓝的色污度,按以下的标准评价微胶囊(11)~(12)与(c11)~(c12)和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3)~(14)与(c13)~(c14)的各微胶囊的机械强度。把评价结果示于表1。
◎:无染色
○:有极少的染色
△:有少染色
×:有很大渗透状态的染色
表1
  微胶囊的粒径(μm)             机械强度
50g 100g 200g 300g
  实施例1-1   67   ◎   ○   △   ×
  实施例1-2   23   ◎   ◎   ○   △
  实施例1-3   68   ◎   ○   △   ×
  实施例1-4   95   ◎   ○   △   △
  比较例1-1   65   ○   △   ×   ×
  比较例1-2   21   ◎   ○   ×   ×
  比较例1-3   66   ○   △   ×   ×
  比较例1-4   87   ○   ×   ×   ×
[实施例2-1]
对实施例1-3制得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3)的分散体,使其通过体积平均粒径的约1.5倍目的筛网除去粗大粒子后,吸滤,分离出微胶囊(13)。
相对于分离的微胶囊(13)100份,按40份的比例配合粘合用丙烯酸乳液,再配合脱离子水进行混合使固体成分浓度为40wt%或更低,制得涂布液。使用涂布器把该涂布液涂布在作为基材的带ITO(透明电极)的PET薄膜的ITO面上后,在90℃下干燥10分钟,制得使用微胶囊(13)的片材(21)。
[实施例2-2]
在实施例2-1中,除了使用实施例1-4制得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4)的分散体代替微胶囊(13)的分散体以外,其他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制得使用微胶囊(14)的片材(22)。
[比较例2-1,2-2]
实施例2-1中,除了分别使用比较例1-3制得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c13)的分散体及比较例1-4制得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c14)的分散体代替微胶囊(13)的分散体以外,其他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制得使用微胶囊(c13)的片材(c21)、和使用微胶囊(c14)的片材(c22)。
[实施例2-3,2-4]
实施例2-1与2-2中,除了分别使粘合用丙烯酸乳液的配合比例由40份改成10份以外,其他与实施例2-1及2-2同样地,制得使用微胶囊(13)的片材(23)、和使用微胶囊(14)的片材(24)。
[比较例2-3,2-4]
比较例2-1与2-2中,除了分别使粘合用丙烯酸乳液的配合比例由40份改成10份以外,其他与比较例2-1及2-2同样地,制得使用微胶囊(c13)的片材(c23),和使用微胶囊(c14)的片材(c24)。
[实施例2-5]
对实施例1-3制得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脱囊(13)的分散体,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分离出微胶囊(13)。
相对于分离出的微胶囊(13)100份,配合去离子水进行混合(不使用粘合用丙烯酸乳液)使固体成分浓度为40重量%或更低,制得涂布液。使用涂布器把该涂布液涂布在作为基材的带ITO的PET薄膜的ITO面上后,在90℃下干燥10分钟,制得使用微胶囊(13)的片材(25)。
[实施例2-6]
实施例2-5中,除了使用实施例1-4制得的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14)的分散体代替微胶囊(13)的分散体以外,其他与实施例2-5同样地,制得使用微胶囊(14)的片材(26)。
[比较例2-5,2-6]
实施例2-5中,除了分别使用比较例1-3制得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c13)的分散体及比较例1-4制得的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c14)的分散体代替微胶囊(13)的分散体以外,其他与实施例2-1同样地,制得使用微胶囊(c13)的片材(c25),和使用微胶囊(c14)的片材(c26)。
<使用微胶囊的片材的粘合性评价>
(与基材的粘合性)
对片材(21)~(26)及(c21)~(c26)分别在干燥后的涂布面上粘贴胶粘带(住友スリ一エム公司制,产品名:Scotch Band Tape),然后观察慢慢剥离时的状态,对涂布层(包括微胶囊与粘合剂,或只由微胶囊构成)与基材(带ITO的PET薄膜)的粘合性,按以下的标准进行评价。把评价的结果示于表2。
○:涂布层完全不与基材剥离。
△:涂布层与基材剥离一部分。
×:涂布层基本上全部与基材剥离。
(与电极薄膜的粘合性)
对于片材(21)~(26)及(c21)~(c26),分别再另外地、把作为电极薄膜的带ITO的PET薄膜重合在干燥后涂布面上的薄膜放置在厚度2mm的玻璃板上使该重合的薄膜成为上侧,然后直接通过下述的双联辊间,将上述重合的薄膜热压粘在上述涂布面上。此外,上述双联辊中,上侧的辊是辊径3英寸的硅橡胶辊,使用热介质预先加热使辊表面温度保持为120℃,使用4kg/cm2的空气压在对下侧的辊压粘的状态(辊间的间隙:0mm)下以0.6cm/分的传送速度驱动旋转。下侧辊不加热,预先固定位置使之自由旋转。
热压粘后观察慢慢剥离上述重合薄膜时的状态,对涂布层与上述重合薄膜的粘合性按以下的标准进行评价。把评价的结果示于表2。
○:上述重合的薄膜不剥离,但再强制性地剥离时涂布层(特别是涂布层中的微胶囊)遭到破坏。
△:上述重合的薄膜虽然剥离的是一部分,但整体来讲与涂布层相当牢固地粘合。
×:上述重合的薄膜简单地剥离掉。
表2
  微胶囊/粘合剂的配合比例(份/份)   与基材的粘合性   与电极薄膜的粘合性
  实施例2-1   100/40   ○   ○
  实施例2-2   ↑   ○   ○
  比较例2-1   ↑   ○   ○
  比较例2-2   ↑   ○   ○
  实施例2-3   100/10   ○   ○
  实施例2-4   ↑   ○   ○
  比较例2-3   ↑   △   △
  比较例2-4   ↑   △   △
  实施例2-5   100/0   ○   ○
  实施例2-6   ↑   ○   ○
  比较例2-5   ↑   ×   ×
  比较例2-6   ↑   ×   ×
[实施例3-1]
把另外的带ITO的PET薄膜重合在实施例2-1制得的片材(21)的涂布面上使其ITO面与上述涂布面相接,加热加压进行复合,再使用导电性胶粘剂(藤仓化成有限公司制,产品名:ElectroconductivesDOTITE)在两PET薄膜的各个电极(ITO)上接合引线,设置电源,制得有对置电极的电泳显示装置(31)。
[实施例3-2~3-6]
在实施例3-1中,除了分别使用实施例2-2~2-6制得的片材(22)~(26)代替片材(21)以外,其他与实施例3-1同样地制得有对置电极的电泳显示装置(32)~(36)。
[比较例3-1~3-6]
实施例3-1中,除了分别使用比较例2-1~2-6制得的片材(c21)~(c26)代替片材(21)以外,其他与实施例3-1同样地,制得有对置电极的电泳显示装置(c31)~(c36)。此外,比较例3-5与3-6制造的电泳显示装置(c35)及(c36),即使复合,微胶囊也不与带ITO的PET薄膜粘合。
<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与图像品质评价>
对各电泳显示装置(31)~(36)及(c31)~(c36),分别测定在两电极间施加1秒钟30V直流电压后的对比度。对比度使用麦克贝斯分光光度浓度计SpectroEye(Gretag Macbeth公司制),分别测定蓝显示与白显示的反射率,使用该反射率比表示(对比度=白反射率/蓝反射率)。把这些的结果示于表3。
表3
  微胶囊/粘合剂比例(份/份)              图像品质
  白反射率   蓝反射率   对比度
  实施例3-1   100/40   16.7   7.9   2.1
  实施例3-2   ↑   16.9   7.4   2.3
  比较例3-1   ↑   16.2   8.1   2.0
  比较例3-2   ↑   15.5   8.5   1.8
  实施例3-3   100/10   20.8   3.9   5.3
  实施例3-4   ↑   21.5   3.2   6.7
  比较例3-3   ↑   19.7   4.0   4.9
  比较例3-4   ↑   18.8   5.9   3.2
  实施例3-5   100/0   20.8   3.5   5.9
  实施例3-6   ↑   21.6   3.0   7.2
  比较例3-5   ↑   ※1   ※1   ※1
  比较例3-6   ↑   ※1   ※1   ※1
※1)没有发现电泳性微粒的泳动性,不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微胶囊,例如,适合用于微胶囊化液晶、胶囊型胶粘剂、胶囊型化妆品、微胶囊型电泳显示装置、微胶囊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各种用途,此外,也适合用于非碳纸或压力测定薄膜等的以往公知的各种用途。
本发明的片材,例如,适合用于与非碳纸或压力测定薄膜等的,使用微胶囊的以往公知的片材同样的用途,另外,也适合用作微胶囊型电泳显示装置或微胶囊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构成部件。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适合作为具有高显示品质的电泳显示装置使用。

Claims (7)

1.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是壳体内包含液态物质的微胶囊,前述壳体含粒径1μm或更小的微粒。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中,前述微粒是有机微粒。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胶囊,其中,前述有机微粒是聚合物微粒。
4.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微胶囊,其中,前述液态物质是电泳性微粒分散在溶剂中的分散体。
5.含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微胶囊和粘合树脂的片材。
6.含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微胶囊和基材的片材。
7.在至少一方透明的对置电极薄膜间,含配置权利要求4所述微胶囊的部分作为构成部分的电泳显示装置。
CNB2004800061283A 2003-03-06 2004-03-02 微胶囊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5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0500/2003 2003-03-06
JP2003060500 2003-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989A true CN1756989A (zh) 2006-04-05
CN100392510C CN100392510C (zh) 2008-06-04

Family

ID=3295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61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510C (zh) 2003-03-06 2004-03-02 微胶囊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47915B2 (zh)
EP (1) EP1605301B1 (zh)
JP (1) JP4406400B2 (zh)
CN (1) CN100392510C (zh)
DE (1) DE602004017967D1 (zh)
WO (1) WO20040794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0571A (zh) * 2016-02-29 2016-07-20 广西大学 杀虫剂释缓纸基地膜的制备方法
CN108169978A (zh) * 2018-01-03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纸及其制备方法、手写电子纸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6481B2 (ja) * 2004-06-02 2010-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US7662444B2 (en) * 2004-12-01 2010-02-16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crystal microcapsul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586715B2 (ja) * 2005-11-21 2010-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741210B1 (ko) 2006-01-11 2007-07-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영동형 전자종이의 마이크로캡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전기영동형 전자종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049202B1 (ja) * 2006-11-10 2008-02-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媒体、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4685815B2 (ja) * 2007-02-26 2011-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シート、電気泳動装置、電気泳動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862664B1 (ko) * 2007-07-25 2008-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형 전기 영동 입자 및 이를 적용한 디스플레이 소자
US9044732B2 (en) * 2008-12-04 2015-06-02 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 Inc.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US20100143422A1 (en) * 2008-12-04 2010-06-10 Lewis Michael Popplewell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US11458105B2 (en) 2008-12-04 2022-10-04 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 Inc. Hybrid fragrance encapsulate formulation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9763861B2 (en) 2008-12-04 2017-09-19 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 Inc. Stable, flowable silica capsule formulation
US8303680B2 (en) * 2009-06-24 2012-11-06 Basf Se Encapsulated particle
US8653185B2 (en) 2010-04-30 2014-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forming ionically-charged, encapsulated colorant nanoparticles
CN102755868A (zh) 2011-03-18 2012-10-31 国际香料和香精公司 由溶胶-凝胶前体混合物制备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28883A1 (ja) * 2012-02-27 2013-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光学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8773A (ja) 1982-09-13 1984-03-21 Canon Inc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トナ−
JPS6332560A (ja) 1986-07-25 1988-02-12 Minolta Camera Co Ltd カプセルトナ−
GB9021061D0 (en) * 1990-09-27 1990-11-07 Unilever Plc Encapsulating method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encapsulated material
JPH04241988A (ja) * 1991-01-11 1992-08-28 Ricoh Co Ltd ジアゾ系感熱記録材料
CA2080424A1 (en) * 1991-10-25 1993-04-26 Jerry Moy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inorganic colloid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149953A (en) * 1993-11-08 2000-11-21 Delta Food Group, Inc. Seeded microcapsules
WO1997033686A1 (fr) * 1996-03-15 1997-09-18 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 Ltd. Microcapsule contenant un fluide magnetiqu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utilisation
JP2000066249A (ja) * 1998-08-18 2000-03-03 Sony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FR2785199B1 (fr) * 1998-10-30 2001-01-05 Rhodia Chimie Sa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capsules constituees d'un noyau de matiere active liquide entoure d'une ecorce minerale
US6780507B2 (en) * 2000-02-09 2004-08-24 Analytical Research Systems, Inc. Hydrocapsules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JP4051956B2 (ja) * 2001-02-22 2008-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US20020142241A1 (en) * 2001-03-07 2002-10-03 Palmer Donald J. Microencapsulate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particles having colored shel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0571A (zh) * 2016-02-29 2016-07-20 广西大学 杀虫剂释缓纸基地膜的制备方法
CN108169978A (zh) * 2018-01-03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纸及其制备方法、手写电子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07649A1 (en) 2005-01-13
US7147915B2 (en) 2006-12-12
EP1605301B1 (en) 2008-11-26
WO2004079440A1 (ja) 2004-09-16
JP4406400B2 (ja) 2010-01-27
CN100392510C (zh) 2008-06-04
DE602004017967D1 (zh) 2009-01-08
EP1605301A4 (en) 2007-02-07
EP1605301A1 (en) 2005-12-14
JPWO2004079440A1 (ja) 200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6989A (zh) 微胶囊及其用途
CN1243801C (zh) 具有改进稳定性的分散体
CN102046731B (zh) 改进的红色滤色片组合物
KR100800913B1 (ko) 전기영동 표시 장치용 마이크로캡슐,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용도
CN1704176A (zh) 电泳显示用片材的制造方法、电泳显示用片材及其用途
CN1073694A (zh) 用来对印刷油墨类介质着色的单分散性合成着色颜料,其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设备
CN1814680A (zh) 荧光着色剂组合物、着色方法和着色制品
CN1113084C (zh) 颜料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分散液以及滤色片用彩色保护膜
CN101175823A (zh) 细分的偶氮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37017C (zh) 蓝色电子墨水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200536908A (en) Water-based pigment dispersions, inkjet recording inks, and color filters
CN1252666C (zh) 电泳显示装置用微胶囊组合物
TWI285209B (en) Production process of colored fine particulate resins, colored fine particulate resins, and coloring process of articles
JP4436189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654116A (zh) 一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JP4209268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マイクロカプセル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取り扱い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90657C (zh) δ型阴丹酮蓝颜料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267877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269561C (zh) 粉末化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7601C (zh) 磁性体显示屏
JP4676718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597144A (zh) 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244069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JPH1036732A (ja) 水性顔料分散体
CN104968689A (zh) 复合聚集树脂颗粒及含有该颗粒的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PPON SHOKUBA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Epso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hokubai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