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4675B - 密封条、其制造方法及模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条、其制造方法及模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4675B
CN1754675B CN2005101055498A CN200510105549A CN1754675B CN 1754675 B CN1754675 B CN 1754675B CN 2005101055498 A CN2005101055498 A CN 2005101055498A CN 200510105549 A CN200510105549 A CN 200510105549A CN 1754675 B CN1754675 B CN 1754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re body
slit
projection
extensio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055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4675A (zh
Inventor
木村信元
伊藤雅彦
久保嘉久
森山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4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4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54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4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07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by flexible movement of undercut portions of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36Coating a portion of the article, e.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 B29C45/14409Coating profiles or strips by injecting end or corner or intermediat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467Joining articles or parts of a singl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26Sealing devices, e.g. packaging for pistons or pipe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一种密封条,包括挤出部分和模塑部分。在对应于上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中,模塑部分的基部中形成有狭缝,以容易地取出芯模。狭缝设有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并且在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之间设有一体桥部。第二狭缝形成为跨过内拐角部分。桥部的存在使得无需进行粘合,并进一步省去了为闭合狭缝部分导致的变形量而制定设计余量。此外,更便于进行芯模的取出操作。

Description

密封条、其制造方法及模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模塑部分的密封条、这种密封条的制造方法以及模塑装置。
背景技术
当制造此种类型具有中空部分的密封条时,通常通过已知的挤出加工将具有中空部分挤出部分形成为细长形状。然后,将挤出部分切成预定长度,从而形成具有预定长度的挤出部分,并且,然后将如此形成的挤出部分的至少一个末端部置于用于对模塑部分进行模塑成型的模塑装置中,从而形成模塑部分,使其与挤出部分的端部连续地连接。
用于使模塑部件连接模塑的模塑装置设有固定模、多个移动模、以及芯模。用于形成模塑部分的中空部分的芯模设有芯本体和从芯本体延伸而出的延伸板。首先,当将模塑部件模塑成型时,使各个模打开,将具有预定长度的挤出部分的至少一个端部放入,使得挤出部分的端部配合在芯本体的一个端部上,而挤出部分的另一端部配合在芯本体的另一端部上,从而挤出部分的两个端部都安装于模塑装置中。接着,将各模置于预定位置,然后将其一起闭合。此时,由各模件和挤出部分形成了用于将模塑部件模塑成型的型腔。然后,将未硫化的橡胶通过未示出的入口注入型腔,从而用此橡胶填充型腔。之后,将未硫化的橡胶硫化,然后各模打开,以取出彼此一体的芯模以及硫化橡胶(模塑部件前体)。随此过程,由于延伸板的存在而将在前体中形成狭缝。
然后,通过由狭缝将芯本体取出,可得到具有中空部分的模塑部分前体。然后,彼此面对的狭缝开口表面在多个位置处用粘合剂接合到一起,从而得到模塑部分。即,可得到模塑部分与挤出部分一体的密封条(参见,例如日本专利公报JP-A-58-205749)。
顺便提及,当要在模塑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全部区域上形成中空部分时,芯本体设置为在模塑部件长度方向的全部区域上延伸。考虑到芯本体容易取出,需要形成狭缝,使该狭缝在模塑部件长度方向的基本全部区域上延伸。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狭缝较长,在将芯本体取出后,需要沿着该狭缝在多个位置处将狭缝粘合。结果,会导致工时及成本增加的风险。
此外,由于粘合狭缝以使其闭合,迫使模塑部件在其宽度减小的方向上变形。依照这种构造,在设计将产品和模具时需要考虑到允许这种变形,从而导致设计复杂,并且导致设计所需工时增加的风险。
此外,当对应于拐角部分的模塑部件进行模塑时,如果拐角部分的内角相对较小(例如,小于100度),就不得不将延伸板的宽度变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需要容易进行模塑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此问题,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条、该密封条的制造方法以及模塑装置,在制造具有模塑部件的密封条时,可减少工作工时、设计工时和成本的增加,并实现模塑加工中和模塑之后的后期加工的可操作性的显著提高。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适于达成上述目的一些方面。
(1)一种密封条,包括具有基部和密封部分的模塑部分,该密封部分从基部突出以在密封部分中限定中空部分,其中
两个狭缝形成于模塑部分的基部中,以沿着纵向延伸,用于取出芯模,以及,在狭缝之间,桥部与基部一体形成。
根据(1),在两个纵向延伸的用于容易地取出芯模的狭缝之间,桥部与基部一体形成。通过这种构造,与狭缝部分需要在模塑之后粘合封闭的现有技术不同,借助于桥部,不再需要粘合。此外,在设计时,不再需要为了闭合狭缝部分导致的变形量而制定设计余量。从而,可实现减少设计工时、操作工时,并减少成本的增加。此外,与狭缝形成于密封部分中的情况不同,由于狭缝形成于基部中,可防止由狭缝导致密封部分的刚性的破坏而降低密封性能。
此外,由于形成了两个狭缝,因此只需两个延伸板来构成芯模并形成狭缝,并且不需在两个板之间设置宽的间隔。此处,当将对应于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进行模塑成型时,如果拐角部分的内角相对小,就限制了延伸板的宽度必须变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延伸板的宽度可限制到最小,而不会扩宽两个延伸板之间的间隔。结果,提供了这样一种优点,即确保了稳定的模塑,而不会在模塑装置上施加负荷。
(2)一种密封条,包括对应于密封条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该模塑部分具有基部和从基部突出以限定中空部分的密封部分,其中
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形成于模塑部分的基部中,从而沿着纵向延伸,用于取出芯模,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桥部与基部一体形成,以及其中,第二狭缝形成为跨过内拐角部分。
根据(2),第二狭缝形成为跨过内拐角部分。从而,通过首先取出位于芯模第二狭缝侧的一个延伸板,从而第二狭缝在交叉方向打开(打开成L形)。通过这种构造,可相对容易地进行剩下的芯模的取出操作。在此方面,在制造时可实现可操作性的显著提高。
(3)模塑部分可形成为大致L形,从而提供横向部分和垂直部分,以及第二狭缝可形成为基本跨过横向部分的全部区域,并部分延伸进垂直部分,而第一狭缝可形成于垂直部分中。
根据(3)可限制各狭缝的长度不致扩大,从而可使应力均等。换言之,桥部所在位置很难偏移,从而可充分表现一体形成桥部的功能。
(4)对应于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的内角可小于100度。
如上所述,在对应于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的内角相对小的情况下,具体地说,当内角小于100度,就限制了延伸板的宽度必须变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由于形成了两个狭缝,因此只需两个延伸板,并且不需拓宽两个板之间的间隔,从而可确保稳定的模塑,而不会在模塑装置上施加负荷。
(5)一种密封条的制造方法,密封条具有包括基部和密封部分的模塑部分,其中密封部分从基部突出以限定中空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模塑装置形成型腔,模塑装置至少设有用于形成中空部分的芯模、以及可相对芯模滑动的滑模;
将塑化状态的弹性材料注入型腔,以用弹性材料填充型腔,然后固化弹性材料,
随着弹性材料的固化,在基部中形成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从而狭缝在基部的纵向延伸,用于取出芯模,以及
在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与基部一体形成桥部;以及
打开模塑装置,以从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取出芯模,从而获得其中模塑有中空部分的模塑部分;其中
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密封条纵向端的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及
滑模包括:
第一突起,在第一延伸板的第二芯侧,第一突起与第一芯本体接触;以及
第二突起,在第二延伸板的第一芯侧,第二突起与第二芯本体或第一芯本体接触;
其中第一狭缝由第一延伸板和第一突起形成,用于取出第一芯本体;以及
第二狭缝由第二突起和第二延伸板形成,用于取出第二芯本体;
从而当取出芯模时,使滑模在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延伸的方向上滑移,从而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分别相对从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离开,以分别从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取出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
根据(5),由于在纵向延伸以容易地取出芯模的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桥部与基部一体形成,与狭缝部分需要在模塑后粘合以闭合的现有技术不同,借助于一体的桥部,不需要粘合。此外,在设计时,不再需要为了闭合狭缝部分导致的变形量而制定设计余量。从而,可实现减少设计工时、操作工时,并减少成本的增加。此外,与狭缝形成于密封部分中的情况不同,由于狭缝形成于基部以从狭缝取出芯模,可防止由狭缝导致密封部分的刚性破坏而降低密封性能。
此外,用于模塑中空部分的芯模包括第一芯和第二芯,而滑模包括至少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第一突起在第一延伸板的第二芯侧接触第一芯本体,第二突起在第二延伸板的第一芯侧接触第二芯本体或第一芯本体。这样,当移动芯模时,通过沿着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的延伸方向使模滑动,第一和第二突起分别从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相对离开。接着,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移动,从而构成狭缝一部分的开口形成于第一延伸板的第二芯侧以及第二延伸板的第一芯侧。通过这种构造,成型体可相对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移动,从而借助于这种相对移动,一个芯本体可从一个狭缝取出。接着,当剩下的芯本体从另一狭缝取出后,可容易地取出芯模。换言之,可在制造时实现可操作性的显著提高,而不会导致结构复杂化,也不会在模上施加负荷。此外,只需两个延伸板来形成这两个狭缝,并且不会拓宽两个狭缝之间的间隔。此处,当将对应于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进行模塑成型时,如果拐角部分的内角相对小,就限制了延伸板的宽度必须变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延伸板的宽度可限制到最小,而不会扩宽两个延伸板之间的间隔。
(6)一种密封条的制造方法,密封条具有包括基部和密封部分的模塑部分,其中密封部分从基部突出以限定中空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模塑装置形成型腔,模塑装置至少设有用于形成中空部分的芯模、以及可相对芯模滑动的滑模;
将塑化状态的弹性材料注入型腔,以用弹性材料填充型腔,然后固化弹性材料,
随着弹性材料的固化,在基部中形成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从而狭缝在基部的纵向延伸,以取出芯模,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与基部一体形成桥部;以及
打开模塑装置,以从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取出芯模,从而获得其中模塑有中空部分的模塑部分;其中
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密封条纵向端的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及
滑模包括:
一对第一突起,在第一延伸板的相对侧,与第一芯本体接触;以及
一对第二突起,在第二延伸板的相对侧,与第二芯本体接触,或者与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接触;其中
第一狭缝由第一延伸板和第一突起形成,用于取出第一芯本体;以及
第二狭缝由第二突起和第二延伸板形成,用于取出第二芯本体;
从而当取出芯模时,使滑模在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延伸的方向上滑移,从而第一突起相对从第一芯本体离开,以及第二突起相对从第二芯本体、或从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离开,以分别从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取出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
根据(6),用于模塑中空部分的芯模包括第一芯和第二芯,而滑模包括至少一对第一突起和一对第二突起,一对第一突起在第一延伸板的两侧接触第一芯本体,一对第二突起在第二延伸板的两侧接触第二芯本体或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这样,当移动芯模时,通过使模沿着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一突起从第一芯本体相对分开,而第二突起从第二芯本体离开,或者从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离开。接着,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移动,从而构成狭缝一部分的开口形成于第一延伸板的两侧以及第二延伸板的两侧。通过这种构造,成型体可以以更大程度的自由度相对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移动,从而借助于这种相对移动,一个芯本体可从一个狭缝取出。接着,当剩下的芯本体从另一狭缝取出后,可容易地取出芯模。换言之,可在制造时实现可操作性的进一步提高。
(7)模塑部分可形成为大致L形,以对应于拐角部分,以及,第二狭缝可形成为跨过内拐角部分。
根据(7),第二狭缝形成为跨过模塑部分的内拐角部分。从而,当首先取出芯模的第二芯时,第二狭缝在交叉方向打开(打开成L形)。通过这种构造,可相对容易地进行剩下的第一芯的取出操作。在此方面,在制造时可实现可操作性的显著提高。
(8)当注射弹性材料时,使第二突起可与至少第一芯本体接触,从而第二突起与第二延伸板的侧部紧密接触。
根据(8),第二狭缝形成为:在于第一芯本体接触的第二突起侧,跨过内拐角部分。即,通过设定于第一芯本体接触的第二突起的长度,不仅可容易地设定第二狭缝的延伸长度,还可容易地设定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的宽度。结果,可简化模具的设计。
(9)可使滑模的滑动方向、第一延伸板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板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
根据(9),由于滑模的滑动方向、第一延伸板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板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这三个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相交,从而可进行诸如滑移等操作,并且,可限制模塑装置的结构不致复杂。
(10)可形成模塑部分,使单独形成的挤出部分的相对端彼此连接,或者多个挤出部分的各端部彼此连接。
根据(10),即使模塑部分形成为单独制造的挤出部分的端部与其相连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取出芯模。
(11)一种密封条的模塑装置,包括:
芯模和设置为可相对于芯模滑动的滑模,以形成密封条的模塑部分,密封条包括基部和从基部突出以形成中空部分的密封部分,其中
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形成中空部分;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密封条纵向端的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形成中空部分;以及
滑模包括:
第一突起,与第一芯本体接触,从而第一突起与第一延伸板的第二芯侧紧密接触;以及
第二突起,与第一芯本体或者第二芯本体接触,从而第二突起与第二延伸板的第一芯侧紧密接触。
根据(11),基本可提供与(5)相同的功能和优点。
(12)一种密封条的模塑装置,包括:
芯模和设置为可相对于芯模滑动的滑模,以形成密封条的模塑部分,其中密封条包括基部和从基部突出以形成中空部分的密封部分,其中
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形成中空部分;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密封条纵向端的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形成中空部分;以及
滑模包括:
一对第一突起,与第一芯本体接触,从而第一突起与第一延伸板的相对侧紧密接触;以及
一对第二突起,与第二芯本体接触,或与第一芯本体及第二芯本体接触,从而至少使第二突起与第二延伸板的相对侧紧密接触。
根据(12),基本上可提供与(6)相同的功能和优点。
(13)模塑部分可形成为大致L形,以对应于拐角部分,以及,第二突起可设置为跨过对应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内拐角部分,从而与至少第一芯本体接触,以使第二突起与第二延伸板的侧部紧密接触。
根据(13),第二突起设置为跨过对应于拐角部分的内拐角部分,以与第一芯本体和第二芯本体接触,从而第二突起与第二延伸板的侧部紧密接触。通过这种构造,将要形成的两个狭缝中的一个(第二狭缝)形成为跨过内拐角部分。从而,通过首先移动芯模的第二芯,与其对应的狭缝在交叉方向打开(打开为L形)。通过此构造,可容易地进行将剩下的第一芯取出的操作。通过此方面,在制造时可实现可操作性的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局部透视图,描述实施例中从密封条连接表面侧看去的模塑部分;
图2为示意图,简要说明了密封条的结构;
图3为图示挤出部分实例的剖视图;
图4为剖视图,图示对应于上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
图5为从横向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图示用于对模塑部分进行模塑成型的模塑装置;
图6A和图6B为垂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示模塑装置;
图7为模塑装置等的示意图,说明模塑部分的模塑成型步骤;
图8为模塑装置等的示意图,说明模塑部分的模塑成型步骤;
图9为模塑装置等的示意图,说明模塑部分的模塑成型步骤;
以及
图10为模塑装置等的示意图,说明模塑部分的模塑成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安装EPDM(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propylene-diene terpolymer)或TPO(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 of olefin)的门密封条(下面,简称为密封条)1,从而沿其外周部延伸,例如安装到机动车门。
密封条1包括挤出部分2、3以及模塑部分(在图中以散点图案表示的部分)4、5。即,挤出部分通过未示出的挤出机而形成为大致直线形(形成为细长形),然后将其切成预定长度,从而用于挤出部分2、3。此外,模塑部分4、5通过预定的模塑装置形成或模塑成型,从而将相邻挤出部分2、3的端缘连接到一起。
如图3所示,挤出部分2(、3)包括:基部11,安装于未示出的机动车门的门框;密封部分13,从基部11延伸而出,并且其中具有中空部分12;以及唇部14,从密封部分13基端部延伸而出。
此外,如图4所示,对于模塑部分4(、5),与挤出部分2、3相同,模塑部分具有基部21、中空部分22、密封部分23和唇部24,但其形状稍有不同。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对应于上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4具有本实施例的特有特征,因此下面将主要就模塑部分4来说明本实施例。注意,在图1中,为了描述方便起见,示出的密封条为将安装至前乘员座一侧车门上的密封条。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模塑部分4形成为大致L形,以对应于上拐角部分,并且上侧部分(横向部分)构成较短侧部分,而垂直部分构成较长侧部分,模塑部分4的内角设定为小于100度,例如95度。另外,本实施例的模塑部分4中,狭缝30形成于模塑部分的基部21中,以便于取出芯模,下文将对芯模进行描述。
狭缝30包括第一狭缝31和第二狭缝32。狭缝31、32都设置为:在密封条1的长度方向上,在模塑部分4的基本全部区域上,延伸成彼此基本上位于一条线上(同一面)。但是,在第一狭缝31和第二狭缝32之间存在无狭缝的一体桥部33。
第一狭缝31形成于垂直部分中,并设有第一主狭缝部分31a和形成于其端部的第一副狭缝部分31b、31c。第二狭缝32形成为在上侧部分基本全部区域延伸,并通过跨过内拐角部分而进到一部分垂直部分中,第二狭缝设有第二主狭缝部分32a和形成于其端部的第二副狭缝部分32b、32c。更具体地说,第二主狭缝部分32a和一个第二副狭缝部分32b形成在上侧部分中,而另一第二副狭缝部分32c形成于垂直部分中。注意,第一和第二副狭缝部分31b、31c、32b、32c的端缘侧形成为大致弧状,从而可实现避免产生裂缝。
下面,将描述模塑装置51,其用于将对应密封条1上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4进行模塑成型。
图5为从横向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用来将模塑部分4进行模塑的模塑装置51,而图6A和图6B为模塑装置51从垂直方向看去的局部剖视图。模塑装置51包括:下模52,如图6A、6B所见,位于下侧;上模53,在这两个图中位于上侧;外侧上中模54和外侧下中模55,位于上侧拐角部分的外侧;以及内侧上中模56和内侧下中模57,位于上侧拐角部分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滑模主要由内侧下中模57构成。此外,在内侧上中模56和内侧下中模57之间,设置芯模60。
芯模60设有第一芯61和第二芯62。第一芯61具有形成中空部分22的垂直部分侧的第一芯本体63、以及从第一芯本体63向内(图5中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板64。第二芯模62具有第二芯本体65和第二延伸板66,第二芯本体65与第一芯本体63的一个端面连续地连接以形成中空部分22的上侧部分侧,第二延伸板66从第二芯本体65向内(图5中向下)延伸。
中间锁定突起71及基端部锁定突起72整体形成于第一延伸板64上,从而向着第二延伸板66延伸。另外,基端部锁定突起73整体形成于第二延伸板66上,从而向着第一延伸板64延伸。
此外,在构成滑模的内侧下中模57上整体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允许第一延伸板64和第二延伸板66的插入及通过,并允许内侧下中模57相对于这些延伸板以及限制第二芯模62等移动的挡块74进行滑动。将内侧下中模57构造为使其可以以预定行程α在图5垂直方向滑移。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延伸板64和第二延伸板66的延伸方向与内侧下中模57的滑移方向平行。
此外,用于形成第一副狭缝31b、31c的第一突起81、82整体形成在内侧下中模57的末端上。使第一突起81、82与第一芯本体63进行表面接触,从而当各模52至57、60固定就位时,第一突起81、82与第一延伸板64的两侧边缘紧密接触。此外,用于形成第二副狭缝32b、32c的第二突起83、84整体形成于内侧下中模57的末端上。使第二突起83、84与芯本体进行表面接触,使得一个第二突起83与第二芯本体65进行表面接触,而另一个第二突起84与第一芯本体63进行表面接触,从而当各模52至57、60固定就位时,第二突起与第二延伸板66的两侧边缘紧密接触。
除此之外,当各模52至57、60固定就位时,第二芯62的第二延伸板66上的基端部锁定突起73相对于内侧下中模57上的挡块74而锁定,并且第一芯61的第一延伸板64上的中间锁定突起71相对于基端部锁定突起73而锁定,从而各构成部件的就位状态得以保持。
在各模52至57、60上形成模塑表面,形成对应模塑部件4的外形。此外,第一芯61的第一芯本体63以及第二芯62的第二芯本体65固定在由各模52至57所围绕空间的基本中心位置处。由此,由这些模塑表面以及第一芯本体63和第二芯本体65的外表面形成了型腔90,用于对模塑部件4进行模塑(参加图6A和图6B)。
下面,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密封条1的制造方法,以及在制造中的作用和效果。首先,如上所述,通过已知的挤出方法,使用未示出的挤出机,成型挤出部分2、3。挤出加工后,形成了基部11、密封部分13、中空部分12和唇部14。
接着,以下述方法形成模塑部分4。即,如图7所示,先将挤出部分2和3的端部分别配合到第二芯本体65和第一芯本体63的纵向端部上,使得各模52至57相对彼此打开,从而挤出部分2、3在模具中固定就位。另外,第一芯61和第二芯62固定在预定位置,然后闭合模具,从而挤出部分2和3相对模塑装置51安装并固定,并限定型腔90。
然后,如图8所示,在此状态,将塑化状态的EPDM橡胶等从未示出的入口注入型腔90,从而用橡胶填充型腔90。接着,EPDM橡胶硫化并定型,在定型完成后,模件依次打开。即,下模52和上模53、以及外侧上中模54和外侧下中模55首先离开模塑的密封条1。
接着,如图8中箭头[1]所示,使内侧下中模57和内侧上中模56在从密封条1离开的方向(如图中向下)一起滑移。然后,密封条和内侧上中模56及内侧下中模57相对于彼此分开,从而可取出第一和第二突起81至84,从而使对应于突起的第一副狭缝31b、31c和第二副狭缝32b、32c分别打开。即,由这些副狭缝形成间隙(参见图9)。
此外,由操作者进行将这样模塑成型的模塑部件4从芯模60取下的操作。即,首先,相对于芯模60,使模塑部分4以等于间隙的量在图9中箭头[2]所示方向产生滑移。即,例如,沿着第二芯本体65的纵向,在从第二芯本体65分开的方向,图中挤出部分2左手侧和模塑部分4之间连接处附近的部分移动,即向左下方移动。然后,第二芯本体65的末端和第二副狭缝32b之间的距离被缩窄至特别接近,接着通过推挤出部分2和模塑部分4之间连接处附近的部分,如图9中箭头[3]所示,可容易地将模塑部分4从第二芯本体65的末端取下(第二芯本体65从第二狭缝32取出)。然后,此时,允许第二芯62置于这种状态,即其可从模塑部分4分离,而不产生任何损伤。
下面,从此状态,使第二芯62在从模塑部分4离开的方向移动,即图9中箭头[4]所示方向。然后,如图10所示,这样使得仅有剩下的第一芯61位于模塑部分4中。在此状态下,使模塑部分4在图10中箭头[5]方向以等于间隙的量相对第一芯61滑移。即,沿着第一芯本体63的纵向,在从第一芯本体63分开的方向,图中挤出部分3右手侧和模塑部分4之间连接处附近的部分移动,即向右下方移动。接着,第一芯本体63的末端和第一副狭缝31c之间的距离被缩窄至特别接近,然后通过推挤出部分3和模塑部分4之间连接处附近的部分,如图10中箭头[6]所示,可容易地将模塑部分4从第一芯本体63的末端取下。然后,此时,允许第一芯61置于这种状态:即其可从模塑部分4分离。从而,当模塑部分4沿着第一芯本体63移动以在图10中箭头[7]方向分离时,可容易地移动模塑部分4。
这样,如前所详述,根据本实施例,在纵向延伸以容易地取出模件的第一狭缝31和第二狭缝32之间,形成一体桥部分33。通过这种构造,与狭缝部分需要在模塑之后粘合以闭合的现有技术不同,借助于一体桥部分33,不需要粘合。另外,在设计中,不再需要为了闭合狭缝部分导致的变形量而制定设计余量。从而,可实现降低设计工时、操作工时及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与狭缝形成于密封部分中的情况不同,狭缝30形成于基部21中以容易地取出模件,可避免密封部分的刚性因狭缝破坏而导致密封性能降低。
此外,本实施例中,用于将模塑部分4模塑成型的芯模60设有第一芯61和第二芯62,而第一突起81、82和第二突起83、84设置在内侧下中模57上。因此,当取出芯模60时,首先使内侧下中模57沿着第一延伸板64和第二延伸板66的延伸方向滑移,从而第一突起81、82相对从第一芯本体63分离,而第二突起83、84相对从第二芯本体65分离。接着,第一突起81、82和第二突起83、84取出,从而形成狭缝30一部分(即,第一副狭缝31b、31c和第二副狭缝32b、32c)的开口形成于第一延伸板64的侧面和第二延伸板66的侧面。通过这种构造,允许模塑部分4相对于第一芯本体63和第二芯本体65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一个芯本体,即第二芯本体65(第二芯62)可首先从第二狭缝32取出。然后,剩下的芯本体,即第一芯本体63(第一芯61)可从另一狭缝即第一狭缝31取出,从而可容易地取出芯模60。换言之,可在制造时实现可操作性的显著改善,而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并且不会在构成模塑装置51的各个模件上施加负荷。
此外,由于只有两个狭缝(由于设置的狭缝不超过三个),只需两个延伸板64、66来形成两个狭缝31、32,并且不需在两个板64、66之间设置过宽的间隔。此处,当将对应于拐角部分的模塑部分4进行模塑成型时,如果拐角部分的内角相对小(例如,小于100度),就使延伸板64、66的宽度必须变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延伸板64、66的宽度可限制到最小,而不会扩宽两个延伸板64、66之间的间隔。结果,提供了这样一种优点,即减少了延伸板64、66和芯模60等的损坏,从而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狭缝32形成为延伸通过模塑部分4(形成为L形)。从而,通过首先取出芯模60的第二芯62,第二狭缝32在交叉方向打开(打开成L形)。通过这种构造,可容易地进行剩下的第一芯61的取出操作。在此方面,在制造时可实现可操作性的显著提高。
结合此方面,通过第二突起83、84中与第一芯本体63接触的第二突起84,第二狭缝32形成为延伸通过内拐角部分。即,通过设定与第一芯本体63接触的第二突起84长度的量,不仅可容易地设定第二狭缝32的副狭缝32b的延伸长度,还可容易地设定第一延伸板64和第二延伸板66的宽度。因此,使模具的设计简化。
除此之外,由于使内侧下中模57的滑动方向、第一延伸板64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板66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这三个方向不会彼此干扰,从而包括滑动和取出的操作可平滑地进行,而且,可限制模塑装置51的结构不会复杂化。
综上所述,由于桥部33位于模塑部分模塑范围的基本上中央的位置处,即使如本实施例中的情况,桥部33仅设置在单一位置,也可较好地吸收应力,并且可将桥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前面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还可以进行变化,例如,以下述方式进行变化。当然,可应用下面所述的应用和变化。
(a)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狭缝31和第二狭缝32设置为基本上在一条线上(同一面),狭缝并不必须设置为在同一线上(同一面),而可形成为可将其在宽度方向彼此错开的形式。
(b)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没有特别提及,但可形成与狭缝30的纵向相交的狭缝(例如,狭缝在垂直方向相交),从而进一步延伸。通过采用这种构造,可更平顺地进行芯模60的取出操作。
(c)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内拐角部分具体描述为小于100度,但是,即使在内拐角部分形成为大于100度的情况下也没有问题。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这样的密封条,其模塑部分的内角为100度或更大但区域小。
(d)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情况为首先取出第二芯62,然后取出第一芯61,也可以先取出第一芯61。
(e)如上所述,密封条具有柔韧性。通过这种构造,只要第一芯本体63和第二芯本体65可从密封条1(模塑部分4)中取出,各副狭缝31b、31c、32b、32c长度可适当的变化。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各副狭缝31b、31c、32b、32c设置在延伸板64、66的两侧,即分别设置有对应于这些副狭缝的突起对81至84,副狭缝或突起无须一定设置在四个位置,并且,例如,突起可仅设置在中央侧(拐角部分侧)的两个位置处(即,仅仅突起81、84)。此外,也可设置包括前述两个突起的仅三个突起(即,突起81、84,以及对应于首先取出的第二芯62的突起83)。
(f)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突起81至84描述为设置在内侧下中模57上,这些突起也可设置于内侧上中模56上。
(g)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内侧上中模56和内侧下中模57描述为可使其滑移,也可使芯模60相对于密封条1而一起滑移。
(j)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没有特别提及,可在模塑部分4中设置卡扣安装孔,或可在模塑部分4中设置(埋设)型芯。

Claims (9)

1.一种密封条,包括:
模塑部分,其对应于所述密封条的拐角部分,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以限定中空部分的密封部分,
其中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形成于所述模塑部分的所述基部中,从而沿着纵向延伸,用于取出芯模,以及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桥部与所述基部一体形成,
其中所述模塑部分形成为大致L形,从而提供横向部分和垂直部分,
所述第二狭缝形成为使其跨过所述拐角部分的内角部分,基本跨过所述横向部分的全部区域、以及部分进入所述垂直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狭缝形成于所述垂直部分,以及
其中,对应于所述拐角部分的所述L形模塑部分,其内角小于100度。
2.一种密封条的制造方法,所述密封条具有包括基部和密封部分的模塑部分,其中所述密封部分从所述基部突出以限定中空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模塑装置形成型腔,所述模塑装置至少设有用于形成所述中空部分的芯模、以及可相对所述芯模滑动的滑模;
将塑化状态的弹性材料注入所述型腔,以用所述弹性材料填充所述型腔,然后固化所述弹性材料,
随着所述弹性材料的固化,在所述基部中形成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从而所述狭缝在所述基部的纵向延伸,用于取出所述芯模,以及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与所述基部一体形成桥部;以及
打开所述模塑装置,以从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取出所述芯模,从而获得其中模塑有所述中空部分的所述模塑部分;其中
所述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密封条纵向端的所述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及
所述滑模包括:
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一延伸板的第二芯侧,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以及
第二突起,在所述第二延伸板的第一芯侧,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芯本体或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狭缝由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一突起形成,用于取出所述第一芯本体;以及
所述第二狭缝由所述第二突起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形成,用于取出所述第二芯本体;
从而当取出所述芯模时,使所述滑模在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延伸的方向上滑移,从而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分别相对从所述第一芯本体和所述第二芯本体离开,以分别从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取出所述第一芯本体和所述第二芯本体。
3.一种密封条的制造方法,所述密封条具有包括基部和密封部分的模塑部分,其中所述密封部分从所述基部突出以限定中空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模塑装置形成型腔,所述模塑装置至少设有用于形成所述中空部分的芯模、以及可相对所述芯模滑动的滑模;
将塑化状态的弹性材料注入所述型腔,以用所述弹性材料填充所述型腔,然后固化所述弹性材料,
随着所述弹性材料的固化,在所述基部中形成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从而所述狭缝在所述基部的纵向延伸,以取出所述芯模,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与所述基部一体形成桥部;以及
打开所述模塑装置,以从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取出所述芯模,从而获得其中模塑有所述中空部分的所述模塑部分;其中
所述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所述密封条纵向端的所述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及
所述滑模包括:
一对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一延伸板的相对侧,与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以及
一对第二突起,在所述第二延伸板的相对侧,与所述第二芯本体接触,或者与所述第一芯本体和所述第二芯本体接触;其中
所述第一狭缝由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一突起形成,用于取出所述第一芯本体;以及
所述第二狭缝由所述第二突起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形成,用于取出所述第二芯本体;
从而当取出所述芯模时,使所述滑模在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延伸的方向上滑移,从而所述第一突起相对从所述第一芯本体离开,以及所述第二突起相对从所述第二芯本体、或从所述第一芯本体和所述第二芯本体离开,以分别从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取出所述第一芯本体和所述第二芯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模塑部分形成为大致L形,以对应于拐角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狭缝形成为跨过所述模塑部分的内拐角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制造方法,其中当注射所述弹性材料时,使所述第二突起与至少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从而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侧部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制造方法,其中使所述滑模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制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模塑部分,使单独形成的挤出部分的相对端彼此连接,或者多个挤出部分的各端部彼此连接。
8.一种密封条的模塑装置,包括:
芯模和设置为可相对于所述芯模滑动的滑模,以形成所述密封条的模塑部分,所述密封条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以形成中空部分的密封部分,其中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形成于所述模塑部分的所述基部中,从而沿着纵向延伸,用于取出所述芯模,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桥部与所述基部一体形成,其中
所述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形成所述中空部分;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密封条纵向端的所述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形成所述中空部分;以及
所述滑模包括:
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从而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延伸板的第二芯侧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狭缝由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一突起形成;以及
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芯本体或者所述第二芯本体接触,从而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延伸板的第一芯侧紧密接触,所述第二狭缝由所述第二突起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形成,
其中所述模塑部分形成为大致L形,以对应于所述密封条的拐角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突起设置为跨过对应所述拐角部分的所述模塑部分的内拐角部分,从而与至少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以使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侧部紧密接触。
9.一种密封条的模塑装置,包括:
芯模和设置为可相对于所述芯模滑动的滑模,以形成密封条的模塑部分,其中所述密封条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以形成中空部分的密封部分,其中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形成于所述模塑部分的所述基部中,从而沿着纵向延伸,用于取出所述芯模,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狭缝之间,桥部与所述基部一体形成,其中
所述芯模包括:
第一芯,具有第一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一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形成所述中空部分;以及
第二芯,与形成密封条纵向端的所述第一芯本体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具有第二芯本体和从所述第二芯本体延伸而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形成所述中空部分;以及
所述滑模包括:
一对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从而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延伸板的相对侧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狭缝由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一突起形成;以及
一对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芯本体接触,或与所述第一芯本体及所述第二芯本体接触,从而至少使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延伸板的相对侧紧密接触,所述第二狭缝由所述第二突起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形成,
其中所述模塑部分形成为大致L形,以对应于所述密封条的拐角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突起设置为跨过对应所述拐角部分的所述模塑部分的内拐角部分,从而与至少所述第一芯本体接触,以使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侧部紧密接触。
CN2005101055498A 2004-09-30 2005-09-27 密封条、其制造方法及模塑装置 Active CN1754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6467A JP4479448B2 (ja) 2004-09-30 2004-09-30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金型装置
JP2004286467 2004-09-30
JP2004-286467 200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4675A CN1754675A (zh) 2006-04-05
CN1754675B true CN1754675B (zh) 2010-09-15

Family

ID=3550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55498A Active CN1754675B (zh) 2004-09-30 2005-09-27 密封条、其制造方法及模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73727A1 (zh)
EP (1) EP1642696B1 (zh)
JP (1) JP4479448B2 (zh)
CN (1) CN1754675B (zh)
DE (1) DE602005011911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3935A (ja) * 2010-03-09 2011-09-22 Toyoda Gosei Co Ltd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656928B2 (ja) 2012-06-28 2015-01-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6364301B2 (ja) 2014-09-29 2018-07-25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JP5685341B1 (ja) * 2014-11-04 2015-03-18 瀬川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金型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法
JP6299978B2 (ja) * 2015-03-10 2018-03-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6498033B2 (ja) * 2015-05-19 2019-04-10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ル材
WO2017075025A1 (en) * 2015-10-26 2017-05-04 Henniges Automotive Sealing Systems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l assembly with locator
WO2017075028A1 (en) * 2015-10-26 2017-05-04 Henniges Automotive Sealing Systems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l assembly with locator
CN105346003B (zh) * 2015-11-05 2017-08-29 宁海禾世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呢槽的嵌件接角注塑模具
WO2017132382A1 (en) 2016-01-26 2017-08-03 Henniges Automotive Sealing Systems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a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6788803B2 (ja) * 2017-06-09 2020-11-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10723050B2 (en) * 2017-11-29 2020-07-28 Henniges Automotive Sealing Systems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indow seal assembly with a molded bracket
PL3636407T3 (pl) 2018-10-10 2021-11-29 Stefan Pfaff Werkzeug- Und Formenbau Gmbh & Co. Kg Urządzenie przyjmujące profil uszczelniający z pierwszą i drugą jednostką mocującą
CN109624673B (zh) * 2018-12-28 2021-08-27 萨固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条接角及其注塑工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461A (zh) * 2003-06-10 2005-02-0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挡风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在所述方法中的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A (en) * 1841-03-12 Improvement in the manner of constructing and propelling steam-vessels
JPS58205749A (ja) 1982-05-25 1983-11-30 Nishikawa Gomme Kogyo Kk 中空状ウエザ−ストリツプの接続方法
JPH0818520B2 (ja) * 1986-02-21 1996-02-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ツプ
JPH0736845Y2 (ja) * 1988-05-18 1995-08-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接続部構造
JPH0662064B2 (ja) * 1988-07-29 1994-08-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H0755543B2 (ja) * 1989-04-25 1995-06-1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成形方法
JPH0813622B2 (ja) * 1990-04-12 1996-02-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接続方法
JP3423787B2 (ja) * 1994-09-09 2003-07-07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成形法
JP2002012038A (ja) * 2000-06-30 2002-01-15 Toyoda Gosei Co Ltd ガラスラ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29603B2 (ja) * 2001-05-31 2008-01-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3932909B2 (ja) * 2002-01-24 2007-06-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4029753B2 (ja) * 2003-03-26 2008-01-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4291901A (ja) * 2003-03-28 2004-10-21 Toyoda Gosei Co Ltd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289150B2 (ja) * 2003-12-26 2009-07-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用金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461A (zh) * 2003-06-10 2005-02-0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挡风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在所述方法中的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42696B1 (en) 2008-12-24
JP2006096256A (ja) 2006-04-13
EP1642696A1 (en) 2006-04-05
US20060073727A1 (en) 2006-04-06
DE602005011911D1 (de) 2009-02-05
JP4479448B2 (ja) 2010-06-09
CN1754675A (zh) 2006-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4675B (zh) 密封条、其制造方法及模塑装置
US7306839B2 (en) Molded weather strip
JP4376211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4258246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56338B2 (en) Molding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6502832B2 (en) Automotive seal component for vehicle door
JP4548457B2 (ja) ガラスラン
US758224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eather strip and molding device for weather strip
JP3632304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及び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押出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EP0476874B1 (en) Structure of window run-integrated guide applicable to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2008105530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172153U (zh) 密封条
JP4029753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JP4001050B2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09551699B (zh) 玻璃滑槽及其制造方法
JP4572637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09227243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CN108472847B (zh) 借助注塑工艺制造刮水橡胶的装置和方法
JP3952723B2 (ja)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JP4946697B2 (ja) ガラスラ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47231A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H1024479A (ja) 車両用モールディングの押出成形装置
JP2004168121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取付け構造
JP2004161205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取付け構造
JPH06270289A (ja) 異形断面を有する長尺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押出成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