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7550A -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7550A
CN1717550A CN200480001538.9A CN200480001538A CN1717550A CN 1717550 A CN1717550 A CN 1717550A CN 200480001538 A CN200480001538 A CN 200480001538A CN 1717550 A CN1717550 A CN 1717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eccentric cam
rotary support
hold down
support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15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1716C (zh
Inventor
高盛惠
内田强士
西田正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7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7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17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171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个用于在平面方向上开启和闭合机盖的旋转支撑机构可制得较薄,且对于能够被用户通过单手的一次触动即被开启的机盖而言,其开启可操作性得到增强。此机构具有压紧装置,用于在平面方向上压抵一个在平面方向上旋转的偏心凸轮的凸轮面。当此压紧装置在位置上对应着一个对应于偏心凸轮开启位置的部分或者另一个对应于偏心凸轮上的开启位置的分布时,此压紧装置在位置上限制了偏心凸轮的旋转,从而停止机盖的旋转,其中所述两个位置以180度彼此相对。

Description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个旋转支撑机构,其被用作诸如便携电话和电子笔记本等便携式终端上的一个开启和闭合部分。更为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到一个旋转支撑机构,其具备有效的开启功能,即当执行开启和闭合操作时,一次触动即可在平面方向内转动机盖,还涉及到一个便携式终端。
本发明将在下文中采取一个旋转支撑机构作为实例被加以描述,此旋转支撑机构以能够开启和闭合便携电话机盖的方式支撑该机盖。
背景技术
大体上,对于内置有这种类型的旋转支撑机构以开启和闭合机盖的便携电话而言,已知存在一种便携电话,其配备有一种易分离型的旋转支撑机构(机盖开启和闭合机构),在其中,机盖被从一个便携电话的主体和机盖相互叠合的折叠状态沿着主体和机盖相叠合的方向被开启。(比如,可参见专利文件1)。
然而,对于被联结到这样的一种旋转支撑机构一侧的机盖,在对其执行开启操作时,用户在用一只手持住主体时,不得不用另一只手持住机盖以开启它。由此,开启机盖需要两只手。从而使得不大可能轻松地执行机盖的开启操作。
专利文件1:JP2003-28138
近来,如图26(A)和图26(B)中所示,已知存在一种水平开启闭合类型的便携电话263,在其中,始于某个状态,即主体261和机盖262被相互叠置的状态,上机盖262在平面方向内被旋转大约180度,而在此平面方向上机盖262同样被叠合放置着,由此机盖262的开启操作得以执行。
在此情况中,始于便携电话被持握在一只手中的状态,上机盖被侧向推动以使得主体和机盖可被级进式地来回移动。这使得可以轻易地握住机盖,并且利于随后的机盖旋转操作。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种情况中同样地,机盖的开启操作不能在单手内被执行到底,将机盖旋转180度至开启位置的完整操作需要两只手。
此外,在此旋转支撑机构中,因其是在平面方向内开启和闭合机盖,且在该方向内主体和机盖被同样地叠合放置着,旋转轴垂直指向,由此便携电话尺寸被增大了。其结果使得很难减小便携电话厚度。而且,必须在开启与闭合主体和机盖的过程中设定旋转量及旋转方向,以使得连接着这些部分的导线不会在旋转方向上产生缠绕。由于要消除导线缠绕,受其限制,厚度的减小受到了限制。
顺便提及,同样如图27中所示,在机盖272于主体271与机盖272被相互叠合放置的状态下在平面方向上被手动开启和闭合的情况中,过度的压紧力,比如切向力,易于被施加在一个轴向可旋转的支撑部分273上,由此,此轴向可旋转的支撑部分273必须包含一个不产生摇摆(松动)的稳定结构。当受承于此轴向可旋转的支撑部分273的机盖272被旋转180度以执行开启操作时,在位于尖端部分274的一侧,因其距离此轴向可旋转的支撑部分273是最远的,甚至是微小间隙也恐怕会在它们的叠合方向上产生摇摆。间隙被制定得越小,在尖端部分274的一侧处的摇摆被减得越小。然而,很难完全消除间隙。相反地,由于增大了摩擦接触,产生的旋转阻力被增大了,这就使得机盖的开启闭合操作功能被恶化了。特别地,当试图对机盖执行自动开启操作,即自动旋转机盖至开启位置时,机盖的功能恶化显著。
然而,即便是机盖产生微弱摇摆,其稳定感也被削弱了,这导致了便携电话的商业价值以及用户方面的可靠性口碑的恶化。因此,必须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某些类型的装置被应用于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是在旋转支撑机构工作于平面方向内的情况下,也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轻易地防止摇摆的防摇摆结构。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支撑机构,其使用户能够通过单手的一次触动即可开启机盖,使便携电话厚度可以减小,这样方便携带,并且在此旋转支撑机构中,通过消除机盖的摇摆使便携电话稳定感得以增强,还加上提供了一个便携式终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支撑机构,其中,主体和机盖被叠置而被闭合,而且,从闭合位置开始,机盖在平面方向内被旋转180度,其中它们同样地被叠置着,随后被停止在转过了180度的开启位置处,此旋转支撑机构包括:
一个偏心凸轮,其相对于所述平面方向偏心旋转,所述偏心凸轮,在一个具有凸轮面上最大偏心率的旋转位置处,具有对应于闭合位置的一个部分,而在一个具有凸轮面上最小偏心率的旋转位置处,具有对应于开启位置的一个部分,这些位置以180度彼此相对;和
一个压紧装置,通过将压紧方向设定成与连接对应闭合位置的部分与对应开启位置的部分的两个部分的方向相同压住偏心凸轮的凸轮面,其压紧方向被设定为同,所述两个位置通过偏心凸轮的轴心而以180度彼此,当压紧装置配合到凸轮面上对应于闭合位置的部分时,施加在偏心凸轮上的压紧力以及旋转控制被增加以停止偏心凸轮的旋转运动,而随着压紧装置趋近对应着开启位置的部分一侧时,施加在偏心凸轮上的压紧力被减小,当压紧装置被配合到对应于开启位置的部分时,对偏心凸轮的旋转控制被增加以停止偏心凸轮的旋转运动,其中
偏心凸轮和压紧装置之一安装到主体上,而偏心凸轮和压紧装置的另一个安装到机盖上,使得机盖被旋转支撑着。
此偏心凸轮在平面方向上作偏心旋转。通过压紧装置的压抵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上的压紧力作用,藉于不同的偏心率,在偏心凸轮上产生一个旋转力矩。具体地说,偏心率值取决于偏心凸轮的偏心旋转位置,且压紧力随此偏心率值成比例变化。因此,在具有最大偏心率的旋转位置处,此处偏心率值较大,压紧载荷较大,而朝着具有最小偏心率的旋转位置处移动的一个作用力起作用,其中所述位置处压紧载荷较低,从而使得压紧装置在偏心凸轮上生成了一个旋转力矩。
因此,如果具有最大偏心率的旋转位置被设定在对应于机盖闭合位置的部分,因此处施加有较高载荷,仅需将偏心凸轮从对应于闭合位置的部分轻微转动,则偏心凸轮上的旋转控制即得以释放,并且此偏心凸轮以较大的力旋转180度。伴随此运动的是,与偏心凸轮连成一体的机盖自动旋转180度而被打开。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单手一次轻推机盖而执行开启操作,由此改善了便携式终端的开启操作性能。另一方面,如要将机盖旋回到初始闭合状态,通过用手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转动机盖即能够使其返回到初始状态。
在偏心凸轮中,此偏心凸轮的外侧圆周表面被用作凸轮面。除此之外,沿着外圆周表面的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被成形有一个凹槽或凸起以引导压紧装置,因此,此凹槽和凸起可被用于凸轮面。
比如,此压紧装置可由弹簧构成。此弹簧的压紧力可始终与偏心凸轮的凸轮面处于压紧接触。因此,弹簧压紧力随着其同偏心凸轮的接触位置而发生变化,而且,偏心凸轮的旋转方向亦随着压紧力同凸轮面的接触角而发生变化,这样就导致偏心凸轮能够左向旋转或者右向旋转。
以这种方式,利用此压紧装置的压紧力用于在机盖开启方向上的旋转力,机盖可以自动地从闭合位置被旋转至开启位置。在偏心凸轮与压紧装置之间的配合中,它们均被构造成可在旋转方向上某一点处接合及分离。例如说,凹入部分与作为凸起部分的压辊之间相互啮合,机盖可被精确地定位在旋转停止的某一点处,在此处凹入部分与凸起部分相互啮合。除此之外,对旋转方向被确定的停止位置的定位,可通过使用一个球塞或类似物被精确地执行。
由于叠置连接的主体和机盖被构造成可通过旋转支撑机构而相对旋转,由此,组成偏心凸轮与压紧装置的构件的一侧可以同主体的一侧相连接,而该构件的另一侧则可同机盖的一侧相连接。除此之外,这些连接侧也可以颠倒。
根据本发明,采用了在平面方向内旋转的偏心凸轮,其适合于减小厚度,而且,结合偏心凸轮使用了压紧装置,此装置具有较小的尺寸且在平面方向上压抵在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上,适合于减小厚度。因此,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没有被增加,这使得能够实现旋转支撑机构尺寸的减小以及便携电话终端设备厚度的减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当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上的对应于开启位置的部分与压紧装置相配合时,提供了一个控制装置,此装置用于控制在与偏心凸轮180度旋转的相同方向上不会过度旋转超过对应着开启位置的位置。
比如,如果在此控制装置中提供一个随偏心凸轮一起旋转而被作为旋转控制装置的互锁件,并且此互锁件在其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被控制在一个预定的位置,则能够控制偏心凸轮的过度旋转,使其不会超过预定的位置。
因此,比如,当机盖被向左转动180度而执行开启操作以使得机盖和主体在垂直方向上连续排列,进一步的左向旋转被控制以保持开启状态。由此即能够控制过度的旋转,使其不会超过机盖旋转的限定位置。类似地,当机盖被向右转动180度而执行开启操作,亦能够控制机盖的过度旋转。从而,机盖的左向或右向的旋转量之一可被限制在180度之内,这样内部排线亦可被限制在不超过180度的旋转范围内运动。从而,内部导线不会产生过度缠绕,其耐用性得以改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偏心凸轮在其偏心旋转的凸轮面上具有最大偏心率的一点处具有一个对应于闭合位置的凹坑,而压紧装置的一个凸起部分与之配合,以及,偏心凸轮在具有最小偏心率的一点处含有一个对应于开启位置的凹坑,而压紧装置的一个凸起部分与之配合。
在此情况中,在与偏心凸轮相啮合的部分处,亦即对应于偏心凸轮的开启和闭合位置处,此偏心凸轮的一个凹入的部分可与此压紧装置的凸起部分相啮合。由此,始终与偏心凸轮的凸轮面相接触的压紧装置被啮合在对应于开启位置的部分或对应于闭合位置的部分上的一点处,藉此,对设定成以180度间隔相对的开启和闭合位置的定位操作可以精确地执行,而且机盖的旋转可被精确停止。
在凹入和凸起部分上,如果凹入部分和凸起部分的深度,宽度及倾斜表面被改变,当执行定位和开启/闭合操作时,操作感(咔合感觉)可被改变至一个期望值。在凹入部分与凸起部分的啮合中,凹入部分可被设置在偏心凸轮和压紧装置的一侧,而凸起部分则可被设置在另一侧。即使凹入部分和凸起部分被相反安置,亦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压紧装置上配备有一个弹性构件,其压紧方向被设定为同连接对应着闭合位置的部分与对应着开启位置的部分的这两个部分的方向相同,所述位置被确定为通过偏心凸轮的轴心,且所述两个部分以180度彼此相对,此压紧装置还配备有一个从动构件,此从动构件基于它从弹性构件接收的压紧力在压紧方向上做前、后运动从而沿顺着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从动。
此弹性构件利用沿压紧方向施予压紧力的一个弹性体,比如一个卷簧,一个板簧及类似物构成。此从动构件可由一个与凸轮面平滑接触的接触构件构成,比如一个压辊。
在此例中,通过结合使用此弹性构件与从动构件,能够构成一个压紧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此压紧装置上配备有一个压簧,其压紧方向被设定为同连接对应着闭合位置与对应着开启位置的两个部分的方向相同,这两个位置被确定为通过此偏心凸轮的轴心且所述两个部分以180度彼此相对,此压紧装置还配备有一个基于所接收的压簧的压紧力而在压紧方向上做前后运动的压紧件,以及一个压辊,该压辊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向支撑在此压紧件上,并且,通过接收自压簧的压紧力,该压辊与压紧件成一体地压抵在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上。
例如,一个卷簧可被用作此压簧。可以提供多个卷簧。然仅仅安置一个卷簧亦可。例如,在偏心凸轮两侧安置有压簧的实例中,藉由压辊可从左右两侧对偏心凸轮施予均衡的压紧力。因此可对偏心凸轮的中心提供平衡良好的及稳定的压紧操作,这样就使得偏心凸轮在受压紧力作用而旋转的操作得以稳定。此外,即使在仅安置有一个压簧的实例中,压紧件可通过运用杠杆原理执行压紧操作,且压辊可被安置在压紧件的中间位置处,这样使得压辊稳定地压向偏心凸轮的中心。
安置于偏心凸轮两侧或一侧的压簧可被设定为将与压紧件连成一体的压辊拉拽向偏心凸轮一例。在此情况中,构成压紧装置的压簧的行程可沿着偏心凸轮的一个平行于其压紧方向的侧表面布置。因此,压簧和偏心凸轮可被有效布置在一个压紧方向较小的小空间内,这使得能够减小旋转支撑机构的尺寸。
由于压辊同其将随从运动的凸轮面是旋转接触的,因此可获得一种平滑的接触操作。除此压辊之外,一个不旋转而具有光滑形状的凸起部分也可替代此压辊。
如果压紧装置以这种方式构造,则可制成具有较小尺寸的压紧结构,在该压紧结构中,压簧,压紧件和压辊均在平面方向上被单独操作。由此,可以实现压紧装置厚度的减小。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中,控制装置配备有一个在平面方向上左向或右向旋转的旋转圆盘;一个通过接收旋转圆盘的旋转力而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随旋转圆盘一起旋转的互锁件;以及一个用于控制互锁件的过度旋转的位置控制部分,在过度旋转情况下,随旋转圆盘左右旋转的互锁件将会转动超过对应于偏心凸轮的开启位置的部分。
在此情况下,互锁件随着与偏心凸轮连成一体的旋转圆盘在平面方向上一起旋转的构造可以把互锁件的位置控制在预定位置处。这就实现了一个平面位置控制结构,由此使得便携式终端的厚度可被减小。如果此互锁件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被设置成其位置可在它们的旋转方向上被加以控制,则互锁件的两个端部分可有效地被用作位置控制表面,并且在对应于左向旋转及右向旋转的开启位置的部分上的位置控制可被精确地分别确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用于防止机盖摇摆的防摇摆部分被安置在主体和机盖的相对且叠置的表面上且靠近轴向支撑部分,此轴向支撑部分在叠置方向上联结着主体和机盖从而轴向支撑住它们。
此防摇摆部分是用于完全地防止机盖的尖端部分在叠合方向上绕轴向支撑部分的不稳定摇摆,所述轴向支撑部分连接并轴向支撑着主体和机盖。由于摇摆的起因是在叠合方向上生成的间隙,例如,如果将被装入沿主体与机盖的叠合方向的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一个凸起部分以其外周与间隙相接触的方式成形,则此凸起部分消除了可发生摇摆的空间,藉此,在机盖尖端部分生成的摇摆得以消除。除此之外,除了此凸起部分以外的任何适于防止摇摆的啮合形状,亦可成形在叠合表面之间,且还可以插入用于缓冲摇摆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主体与机盖之间的防摇摆部分的存在,此摇摆防止作用在机盖闭合和开启的两个状态下均起效,这样即可防止机盖的摇摆。例如,机盖在平面方向内被旋转180度执行开启操作且在此平面方向上机盖和主体被同样地叠置着的实例中,即使对机盖的轴向支撑部分施加了一个沿叠合方向的压力,不稳定的机盖摇摆亦被防摇摆部分消除,而且获得了开启和闭合操作的一种稳定感。
此外,此防摇摆部分成形在主体与机盖的叠置且相对的表面上且靠近连接主体和机盖二者的轴向支撑部分。因此,即使在机盖被旋转了180度的开启位置,此防摇摆部分处于一种被主体和机盖覆盖着而不被暴露的状态。因此,不必担心来自外界的直接外力造成的损害。此外,由于从外侧不可见,其具有不损害外观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当机盖从闭合位置被旋转180度而处于开启位置时,作为防摇摆部分的凸台被成形在机盖和主体的相对且叠合的表面上,且位于相对表面上的这些凸台相互抵靠。
根据本发明,对于主体与机盖叠合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相互抵靠的这些凸台,仅仅它们之间的接触就消除了在相对表面之间产生摇摆的空间,则机盖的摇摆可被完全消除。因此,仅仅通过在相对表面之间设置这些凸台,即可轻易地构造出机盖的防摇摆结构。例如,如果这些小凸台被以相互点接触的方式凸出成形,接触阻力被减小了,并且可保证平滑的机盖开启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在此防摇摆部分中,多个凸台的抵靠部分点状分布(dotted),且这些相应的抵靠部分的位置点状分布成它们以偏心凸轮的轴心为中心距凸轮轴心具有不同的径向距离,从而不呈现出同心。
根据本发明,通过给相对的凸台点状分布多个抵靠部分,主体与机盖之间的接触稳定性被改善了。相互抵靠的这些凸台的位置点状分布在不同位置,由此呈现为非同心。因而,位于抵靠位置的这凸台呈现为非同心。因此,即使机盖执行了旋转操作,也能够避免这些凸台之间的干涉,这是由于其它的凸台并不呈现在抵靠凸台的旋转方向上,这样可保证机盖的平滑旋转。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主体和机盖在闭合位置处被相对且叠置,当偏心凸轮以其轴心为中心点被转动180度以使得主体和机盖直线展开时,在主体和机盖的尖端一侧的部分与基端一侧的部分中,凸台形成在形成在基端一侧的部分上的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当机盖被闭合时,由于凸台在基端一侧的部分上彼此相对,利用轴向支撑部分作为倾斜支撑点,根据凸出的程度,机盖的尖端一侧的部分可被设置为平行或倾斜于叠合方向。因此,在基端一侧部分上的抵靠程度越大,施加在尖端一侧部分上的压紧力就越大,这样使得机盖的尖端一侧部分倾向于同主体的尖端一侧部分处于压紧接触状态。由此,机盖闭合时在叠合方向上的摇摆被完全消除了。
通过不仅仅是在基端一侧的部分上而且在尖端一侧的部分上安置凸台,并且以轴向支撑部分作为中心,这些凸台在机盖的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处均相互稳定接触,这使得能够消除机盖摇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在压紧装置中,一个倾斜的导向部分被设置在压紧件的横向两侧,在其中,基板件被安置于主体的上表面,被压簧推向基板件的压紧件则被压抵在偏心凸轮的一侧上,且以滑动方式被引导着前后自由运动,并且,压紧件和基板件的接触导向部分均相互倾斜。
根据本发明,此压紧件的滑动导向结构被安置在滑动导向部分中,在此处,压紧件和基板件的滑动导向部分被倾斜相对着。因此,同平行于压紧件横向方向的接触方式相比,获得了在诸如上/下及左/右方向的立体方向上的接触导向功能,以及具有较小的接触波动的稳定的滑动导向功能。此外,由于倾斜的导向部分被安置在压紧件的横向两侧,在其两侧获得了均衡的滑动引导向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造中,压紧装置具有在压紧件横向两侧的倾斜的导向部分,以及一个中心滑动导向部分,此中心滑动导向部分由一个安置于压紧件横向的中间部分处的一个轴部分和一个形成在基板件上的滑动导向槽形成,此导向槽的凹入部分沿着滑动方向配合到轴部分上。
此轴部分可以为一个压辊,其被轴向支撑在压紧件横向中间部分处且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朝向偏心凸轮,或者是此压辊的一个轴部分。
根据本发明,总共三个部分的滑动导向功能,即除了位于两侧的倾斜导向部分再加上中间的滑动导向部分,可使得压紧件在压紧方向上执行滑动操作。尤其是,即使在压紧件和基板件之间的接触部分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被磨损了,仍可以保证倾斜的接触,因此,在压紧操作中不会产生摇摆,由此使得可以保持稳定的滑动操作。
使用配备有这样的旋转支撑机构的便携式终端时,压紧装置的压紧力施予了旋转力矩以将机盖从闭合方向转至开启方向。因而,如果机盖从闭合位置被轻微转动,则旋转控制被释放了,机盖开始以较大力矩沿着开启方向旋转并在转过180度之后停住。因此,用户可以单手对便携式终端轻易地执行开启操作,这样改善了便携式终端的便利性。具体地,如果用户用持有便携式终端的一只手的指尖轻微地推动了机盖,开启操作则自动被执行,这样改善了便携式终端的开启操作性能。另一方面,如要将机盖旋回到初始闭合位置,可以通过用手在相反的闭合方向上转动机盖以使其返回到初始状态。
此外,当机盖被旋转180度以执行开启操作,机盖通过防摇摆装置的作用被防止了在叠合方向上的摇摆,因此可使用其作为具有不发生摇摆的稳定感的便携式终端。
所述便携式终端适用于便携电话,其包括一个主体和一个机盖,它们被一个旋转支撑机构支撑以执行开启和闭合操作,还适用于诸如电子笔记本的移动设备。
根据本发明,可以构造一种具有改进的使用性能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机盖在平面方向上的开启操作被自动而非手动完成,这样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单手执行机盖开启操作,另外,构造了一个薄型的便携式终端,其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减小的尺寸且适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例1中便携电话处于闭合的状态外侧透视图;
图2为示出实施例1中的主体和机盖与它们连接相关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
图3为示出实施例1中的机盖的右向旋转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实施例1中的机盖的左向旋转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实例1的旋转支撑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6为示出实例1的旋转支撑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示出在实施例1中旋转支撑机构的等待状态下,偏心凸轮和压辊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外侧透视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偏心凸轮的外侧透视图,其是被放大且从斜上方和上方看到的;
图9描绘了实施例1中的旋转支撑机构的透视图,其显示了该机构在开始右向转动机盖时的外观以及内部状态;
图10描绘了实施例1中的旋转支撑机构的透视图,其显示了该机构的外观以及内部状态;
图11描绘了表明实施例1中的互锁件和推/转件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解释图;
图12为放大地显示实施例1中的互锁件开始右向旋转的状态透视图;
图13描绘了表明实施例1中的互锁件与推/转件在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
图14为表明实施例2中的另一个旋转支撑机构的压紧结构的透视图;
图15为示出实施例3中的主体与机盖之间针对其在闭合位置联结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
图16为示出实施例3中的主体与机盖之间针对其在开启位置联结的对应关系的透视图;
图17为示出实施例3中的旋转支撑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8为示出实施例3中的旋转支撑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9为示出实施例3中的作为防摇摆部分的凸台的排列的透视图;
图20描绘了示出实施例3中的在闭合位置处的机盖的防摇摆结构的侧视图及垂直截面图;
图21为示出实施例3中凸台的抵靠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垂直截面图;
图22描绘了示出实施例3中的滑动件的滑动状态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23描绘了示出实施例3中的滑动件的前侧和后侧的放大透视图;
图24为示出实施例3中的滑动件的滑动状态的正视图;
图25为示出实施例4中的作为防摇摆部分的凸台的排列的透视图;
图26描绘示出一个传统便携电话机盖的开启操作状态的透视图;和
图27为示出一个传统便携电话的机盖的摇摆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描述
11,151…便携电话
12,153…主体
13,154…机盖
14,141,152…旋转支撑机构
18,143,158…压辊
19,161…偏心凸轮
21,160…互锁件
31…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
32…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
37,38…旋转止挡
155,252…基板件
157…滑动件
163,251…板件
166…防摇摆部分
167…倾斜导向部分
168…中心滑动导向部分
P1-P3,B1-B6…凸台
L1-L3…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随后,将对本发明的旋转支撑机构的实施例加以描述,此旋转支撑机构,通过一个适于减小厚度的平面旋转结构和一个对应于该平面旋转结构的压紧结构的结合作用,可对机盖执行开启和闭合操作,而且可使机盖的开启操作自动进行。
(实施例1)
图1为这样一个例子,其中旋转支撑机构被应用在一个便携电话上,此例子将参照附图加以描述。
图1显示了一种水平旋转型的便携电话。此水平旋转型的便携电话11被设计为水平旋转类型,其中一个矩形板状主体12和一个同样形状的机盖13被叠放,这样它们能够在平面方向上被开启和闭合,而且,机盖13在平面方向上被旋转,且在该方向上它们同样被叠置。
诸如主体12及机盖13的上表面和侧表面的外表面上配备有一个显示屏,一个输入装置及一根天线(没有显示),以利用包括电话和e-mail在内的不同的电子信息。
如图2中所示,在主体12与机盖13连接过程中,下面的主体12和上面的机盖13通过一个旋转支撑机构14以一种可在平面方向上旋转的方式相互连接。
如图3(A)中所示,在机盖13沿平面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闭合的机盖13的侧面被轻微地推动并移位至左边,旋转支撑机构14的位置控制被释放,同时与此运动互锁,这可导致机盖13在开启方向上生成一个旋转力。因此,如图3(B)中所示,机盖13能够通过在开启方向上自动旋转180度而被开启,并且主体12和机盖13将停止在一种状态,即它们被径向伸展成直线。
类似地,如图4(A)中所示,同样在此例中,即机盖13的侧面被指尖轻微地推至右边,旋转支撑机构14被导致在其开启方向上生成了一个旋转力,同时与此运动互锁。其后,如图4(B)中所示,机盖13通过在开启方向上自动旋转180度而被开启,并且主体12和机盖13将停止在一种状态,即它们被径向伸展成直线。
此旋转支撑机构14具有一个水平旋转型的对称状支撑机构,其具备有旋转力施加功能,可将机盖13从闭合位置旋转180度至开启位置。此旋转支撑机构是这样的,即在一个基板件15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平行的弹簧16a,16b,一个滑动件17,一个压辊18,一个偏心凸轮19,一个旋转圆盘20,一个互锁件21,以及一个板件22,如图5和图6中所示。其中,偏心凸轮19,旋转圆盘20和板件22,这些对应于旋转主体部分,它们通过使用一个铆接管(caulking tube)23将它们固定到基板件15上而得以装配,使得它们可旋转。
具有正方形状的基板件15沉入在一个凹坑12a(参见图2)内,此凹坑位于主体12的上表面的一侧,这样使得该基板件与其一体固定。基板件15的上表面凸出地安置有一个轴向支撑圆筒24,一个环形导向槽25,弹簧钩爪部分26a,26b,滑动导向槽27a,27b,并且,上文所述的各个零件均安装在这些部分上。
首先,轴向支撑圆筒24是通过在基板件15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上凸出地安置一个较短的圆筒而形成的。铆接管23插入轴向支撑圆筒24的内圆周面的一侧,而偏心凸轮19,旋转圆盘20和板件22被可自由旋转地方式轴向支撑在支撑圆筒的外圆周面的一侧。
一个具有凹入形状横截面的环形导向槽25被凸出地设置在一个外圆周面上,此外圆周面与轴向支撑圆筒24同心。一个下文将述及的互锁件21被以可滑动方式配合在此环形槽25内,从而在环向上以滑动方式被引导。此外,在基板件15的一侧的位于左端和右端的边缘上,以轴向支撑圆筒24为中心,弹簧钩爪部分26a,26b被凸出地形成,平行弹簧的一个末端部分16a,16b(下文将述)被分别连接到那里。此外,在基板件15的另一侧的左端和右端的边缘上,凸出地形成倒L形的构件,并且,形成滑动导向槽27a,27b,其间滑动件17的一部分在压紧方向上以滑动方式被引导。而且,在这对左、右弹簧钩爪部分26a,26b和滑动导向槽27a,27b之间,细长的弹簧容纳开口28a,28b引导弹簧伸长和缩短并且支撑住弹簧的下侧。
随后,将对平行弹簧16a,16b加以描述。
此平行弹簧16a,16b,其在左右两侧具有相同的形状,被平行布置在基板件15上。此平行弹簧16a,16b,其具有一个细长的线圈形状,沿直线方向伸长和收缩。伸长和收缩的一端部分被钩挂在弹簧钩爪部分26a,26b上,而另一端部分被钩挂在滑动件17的弹簧钩爪部分29a,29b上(下文将述)。
使用基板件上的弹簧钩爪部分26a,26b作为伸长和收缩的基准位置,则在平行弹簧16a,16b的另一侧上形成了张力作用。因此,在位于另一侧的滑动件17上,一个压紧力被设定成沿着与平行弹簧16a,16b上的张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这样该滑动件17即朝着偏心凸轮19执行压紧操作。平行弹簧16a,16b的下侧被引导并容纳在弹簧容纳开口28a,28b内,以使其可被稳定地压缩和拉长。
滑动件17具有一个E字形扁平板形状,且弹簧钩爪部分29a,29b被成形在E形的两个边缘部分17a,17b上。平行弹簧16a,16b的另一边的端部被钩挂在这些弹簧钩爪部分29a,29b上,藉此,滑动件17在压紧方向上被牵拉以致于在平行弹簧16a,16b的伸长-收缩方向上滑动。
在基板件15的上表面且对应于滑动件17的两个边缘件17a,17b的滑动方向上,滑动导向槽27a,27b均被成型于基板件15的上表面和倒L形构件之间,这样使得滑动件17以滑动方式被稳定引导。
此外,在一个凸出在滑动件17的E字形的中央部分处的凸出件17c上,压辊18被轴向地被辊销18a支撑,以致于压辊可在平面方向上自由旋转。因此,压辊18上的某点始终与偏心凸轮19压紧接触(下文将述)且被定位在滑动件17的中央部分处。
如图7和8中所示,偏心凸轮19具有椭圆板形状且具有一个将被嵌套在轴向支撑圆筒24上的轴向孔30,使得它自由旋转。偏心凸轮19围绕此轴向孔30旋转,并具有一个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此凹坑承载压辊18的辊表面,在180度旋转对应位置之一处的凸轮外圆周表面上,凸轮偏心距达到最大值。另一方面,偏心凸轮19具有一个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此凹坑承载压辊18的辊表面,在180度旋转对应的另一个位置处,凸轮偏心距达到最小值。
在此情况下,当压辊18的凸出辊表面被安置在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内,此位置具有较大的偏心距,则弹簧压力增加,压紧力加载,偏心凸轮19上的旋转控制被增强,这样使得偏心凸轮19的旋转得以控制。其结果是,偏心凸轮19的旋转被停止在某个时刻,此时的压辊18配合到对应偏心凸轮19的闭合位置的凹坑31内。
当偏心凸轮19被转动,随着压辊18从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处趋近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偏心距减少。因此,偏心凸轮19上的压紧力被降低了。当压辊18的凸起部分配合到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内时,由于偏心凸轮19的偏心距较小,弹簧压力被降低了,且偏心凸轮19上的压紧力也被降低了。然而,由于凹陷和凸出的部分是互相配合的,它们对偏心凸轮19具有高度的控制作用,这样使得偏心凸轮的旋转得以控制。由于这个原因,在某个时刻,即当压辊18的凸起部分被安置入对应偏心凸轮19的开启位置的凹坑32内时,偏心凸轮19的旋转即被停止。
当压辊18的突出部分被安置入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或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时,随着滑动件17前后移动的压辊18被压向偏心凸轮19的中心。因此,在承受着这种压紧力的偏心凸轮19上,旋转控制力被增强了,而且在两边的旋转方向上的力载得以平衡,使得压紧平衡得以保持。相应地,在偏心凸轮19的对应相应位置的凹坑31,32内将不会产生旋转力。
轴向孔30的上圆周面上凸出地设置有许多啮合凸起33,其被用作旋转止挡,并且旋转圆盘20和板件22(下文将述)从上面作为整体与其啮合。
上面的旋转圆盘20被从上面安置在偏心凸轮19的轴向孔30的外圆周边缘部分,且啮合凹槽34与偏心凸轮19的啮合凸起33啮合,藉此,旋转圆盘20与偏心凸轮19一体接合并固定于其上。旋转圆盘20的外圆周表面的一个部分安置有一个径向伸出的推/转件35。此推/转件35在旋转圆盘20旋转时可推动和转动互锁件21(下文将述)使其旋转。此外,在旋转圆盘20的上表面直立地安置有一个竖直销36,而板件22(下文将述)的一个挤压啮合孔40围绕竖直销36压配合,以致于被固定在那里,藉此,旋转圆盘20和板件22相互连为一体。
互锁件21,其具有沿着一个曲率与环形导向槽25相同的环形弧的弧形形状,被可滑动地安置在环形导向槽25内。当旋转圆盘20被转动了,随着旋转圆盘20一体转动的推/转件35推动互锁件21,其亦随着旋转圆盘20在同样方向上被转动。细长弧形的互锁件21的一个端面21a和另一个端面21b可作为旋转方向上的位置控制表面,藉此,端面21a和21b的位置都被控制在环形导向槽25内(下文将述)。
环形导向槽25是以偏心凸轮19作为中心而安置成围绕该偏心凸轮19的外圆周侧。此环形导向槽25被成型为一个环状,此环足够大到即使偏心凸轮19偏心转动也不会与其接触。此外,在此环形导向槽25中,一个用于压辊的运动通道25a被形成在正对着压辊18的位置,压辊从该处的外侧压紧偏心凸轮19且被抵靠在该处。这使得压辊18能够以滑动方式朝其压紧方向运动。
此环形导向槽25具有对应于某个弧长的总引导长度,比如,在旋转方向上该弧长为350度,其是通过从环形导向槽25的全周长上减去已被切去的用于压辊的运动通道25a的通道宽度获得的。在此引导长度上的旋转范围内,互锁件21左旋或右旋,并随着旋转圆盘20运动。此外,在旋转方向上的两个引导端部分,一个端部分被作为左向旋转的止挡37,而另一个端部分被作为右向旋转的止挡38。
因此,当随着旋转圆盘20旋转而互锁件21向左或向右转动,且与机盖13成一体的偏心凸轮19到达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时,随旋转圆盘20一起旋转的互锁件21的一个端面21a被通过左向旋转止挡37将其位置控制。另者,互锁件21的另一个端面21b被通过右向旋转止挡38将其位置控制。由此,阻止了互锁件21的过度旋转,亦即阻止了转至超过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的旋转。
相应地,当互锁件21的旋转在一个或另一个旋转方向上得以控制,旋转圆盘20的旋转亦在同样方向上得以控制,这样使得机盖13的旋转在开启位置被停止。
左向旋转止挡37和右向旋转止挡38被安置为互相对称,并容纳在环形导向槽25内作环形运动的互锁件21以控制此互锁件21的旋转。与此相反的是,由于旋转圆盘20的推/转件35于比旋转止挡37,38中每一个位置更高的位置上旋转,其不会与旋转止挡37,38发生接触,这使得其可作360度旋转。因此,在此推/转件的旋转方向上不会产生问题。
因此,处于等待位置的旋转圆盘20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其能够通过推/转件35与互锁件21一起旋转。这使得与旋转圆盘20连为一体的机盖13可沿左旋或右旋方向之一旋转。与此相反的是,当机盖13被旋转了180度以执行开启操作,互锁件21的一个端面21a或另一个端面21b即与各自的旋转止挡37,38中任一个发生接触,这样互锁件21的旋转得到控制。从而,旋转圆盘20的旋转在开启位置得到控制。相应地,防止了通过旋转圆盘20和板件22而被连成一体的机盖13在其开启位置被旋转过度。
上,其中形成了要与偏心凸轮19的啮合凸起33相啮合的啮合凹槽39,这样板件22和偏心凸轮19相互啮合成一体。当啮合时,板件22的挤压啮合孔40围绕旋转圆盘20的竖直销36压配合,这样旋转圆盘20和板件22相互连成一体。形成于板件22的两侧的联结孔41被装配至机盖13的连接销上(没有图示),并且板件22被一体连接到机盖13上。从而,主体12和机盖13相互连接成为一体。机盖13与偏心凸轮19,旋转圆盘20及板件22,以轴向支撑圆筒24为中心一体地旋转。结果是,机盖13在平面方向上向左或向右旋转。
铆接管23插入轴向支撑圆筒24的内圆周表面一侧,这样,自上面的板件22到下面的基板件15的这些构件被以铆接(caulking)的方式连接和装配,这样使得旋转圆盘20和偏心凸轮19成为可旋转的。
这样组成的旋转支撑机构14的开启和闭合操作将参照如图9-13中所示的操作解释图加以具体描述。
通常,在便携电话11的等待状态下,主体12和机盖13处于闭合状态,即在其中它们是闭合且叠放的(参见图1)。如果一个用户,在他或她的手中持有一个闭合状态的便携电话11,该用户在平面方向上向右轻微地转动机盖13,例如,使用手的指尖(参见图3),旋转支撑机构14的板件22和旋转圆盘20沿着如图9(A)中所示的同样的“右”向被轻微地转动。
此时,如图9(B)中所示,偏心凸轮19同样被向右轻微地转动。更为具体地说,旋转辊18和偏心凸轮19上的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之间的配合被释放了,这使得偏心凸轮19被向右轻微地转动。
在此例中,偏心凸轮19上的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与压辊18上的凸起部分之间的配合轻微滑脱,这使得它们在相互闭合位置处的配合被释放。由此,偏心凸轮19以一种避免对其施加较大负荷的辊筒18的压紧力的方式以较大的力开始右旋。结果,受到压紧力的偏心凸轮19立即从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处旋转180度至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处。
如图10(B)中所示,当偏心凸轮19被旋转180度,对应开启位置的凹坑32和压辊18的突出部分相互配合。当凹坑32被啮合在此突出部分上时,偏心凸轮19的旋转得以控制,并且此压辊18的压紧力和平行弹簧16a,16b上的拉力得以平衡,藉此,偏心凸轮19的旋转被停止。当偏心凸轮19以较大力旋转时,如图10(A)中所示,与偏心凸轮19连成一体的机盖13以较大力矩旋转180度,这样机盖13的开启操作被自动执行。由于偏心凸轮19具有对称结构,此开启操作可在左旋转方向上以同样的方式执行。
以这种方式,如果具有最大偏心距的旋转位置,即施加有较大载荷的位置,是被设定在对应机盖13闭合位置的凹坑31处,通过从对应闭合位置的凹坑31处轻微地转动偏心凸轮19,则偏心凸轮将以较大力旋转180度。辅助此运动所需要的仅仅是对同偏心凸轮19成一体的机盖13手动执行最初的旋转操作,随后,机盖13即自动旋转180度而被打开。因此,用户可通过使用一只手对机盖13的一次轻微推动执行开启操作,由此改善了便携电话11的开启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当机盖13被返回至最初的闭合状态,可以通过用手在相反旋转方向上转动它以使其返回最初状态。
随后,伴随上述的开启操作,在机盖13的旋转180度过程中,对控制其旋转量的旋转控制操作将被描述。
当机盖13处于闭合位置时,旋转圆盘20的推/转件35正位于偏心凸轮的下侧的等待位置处,且如图11(A)中所示等待旋转。自这个等待状态始,当与板件22成一体的旋转圆盘20被轻微地向右旋动,与旋转圆盘20的推/转件35的旋转侧相接触的互锁件21的另一个端面21b得以被推动,这样使得互锁件21同旋转圆盘20一起旋转,如图11(B)和图12中所示。然后,当推/转件35旋转180度且机盖13到达如图11(C)中所示闭合位置,此互锁件21同样旋转了180度。此时,互锁件21的一个端面21a开始接触左向旋转的止挡37,这样其旋转得到控制。
因此,在机盖13向右旋转180度而执行开启操作的情况下,进一步向右的旋转被控制,使得开启位置得到保持。因此,能够控制机盖13的过度的旋转操作。如图13(A)中所示,如果机盖13沿反方向被旋转180度,旋转圆盘20同样被返回到初始位置。类似地,在此例中,即机盖13被右旋而执行开启操作,同样能够控制机盖13的过度的旋转操作,这是因为偏心凸轮19具有一个对称的结构。
此外,当开启操作在其过程中被中断的情况下,此互锁件21同样地被插入在环形导向槽25的中间位置。然而,如图13(C)中所示,旋转圆盘20的推/转件35推动互锁件21以使得此互锁件21被允许在下一次开启操作中随旋转圆盘20一起旋转。因此,无论此互锁件21处于环形导向槽25的什么位置,互锁件21的位置可确定地被控制。
由于机盖13的左旋和右旋的旋转量可分别被限制在180度之下,内部导线同样可被限定在不超过180度的旋转范围内运动。因此,内部导线不会发生过度缠绕。因此,即使机盖被频繁开启和闭合,导线也可稳定地被保持。
(实施例2)
图14显示了旋转支撑机构的实施例2。由于此旋转支撑机构141和实施例1中已经描述过的旋转支撑机构14具有除压紧结构之外同样的结构,仅对其不同的压紧结构加以描述。
此旋转支撑机构141的压紧结构由一个螺旋压簧142结合一个设置有压辊143的倾翘杠杆144组成,该杠杆运用杠杆原理。
对压紧弹簧142的使用减少了构件数目。此细长的螺旋压簧142被连接到倾翘杠杆144,其是通过将此压紧弹簧142的基端部分钩挂到一个被凸出地安置在基板件145的一角上的弹簧钩爪部分145a上,并且将其自由端一侧钩挂到倾翘杠杆的自由端一侧(下文将述),弹簧的自由端侧可自此点伸长和收缩。
此倾翘杠杆144成E字形。倾翘杠杆144的基端部分通过一个支撑销146被轴向支撑着。此支撑销被安置在与基板件145上的弹簧钩爪部分145a沿对角线方向相对的一角,并以一种可使倾翘杠杆144被自由倾翘的方式。此外,在倾翘杠杆144的E形的中间部分上凸起的一个凸出件144a上,压辊143被轴向支撑以使得其在平面方向上可被自由旋转。
压紧弹簧142的自由端部分被连接到形成在倾翘杠杆144的自由端部分上的一个弹簧钩爪部分144a上。因此,根据杠杆原理,通过使用支撑销146作为一个倾翘支撑点,倾翘杠杆144以一种可以在压紧方向上被自由倾翘的方式被轴向支撑。基于这种布局,压辊143在压紧方向上被按压和推挤。平行于基板件145的上表面且引导倾翘运动的倾翘导向件147设置在倾翘杠杆144的倾翘方向上。运用这样的一个压紧结构,能够获得已经描述过的实施例中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3)
图15和图16显示了配备在水平旋转型的便携电话151上的旋转支撑机构152的实施例3。除了机盖的防摇摆功能和滑动件的倾翘导向功能被改进了之外,实施例3中的旋转支撑机构和已经描述过的实施例1中的旋转支撑机构14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仅对不同部分加以描述。
此旋转支撑机构152被连接到一个垂直连接彼此相对的主体153和机盖154的位置,以便在它们叠放的方向上轴向支撑它们。旋转支撑机构152的轴向支撑位置被设置在主体153和机盖154的基端部分153a,154b所处的一侧,此侧对应于处于闭合位置的叠放的主体153和机盖154的一个纵向的端侧部分。因此,当使用旋转支撑机构152作为支点将机盖154从闭合位置转动且旋过180度至开启位置,主体153和机盖154上的两个尖端部分153b,154b处于一种使其纵向伸展至最大距离的状态,这样使得主体153的上表面被露出。
当机盖154处于开启位置,由于机盖被转过180度,且主体153和机盖154的长度被直线地完全伸展,机盖154易处于最不稳定状态。因此,为了不使机盖154得到即便是轻微的不稳定支撑,此旋转支撑机构152上配备有防摇摆功能。
如图17和18中所示,旋转支撑机构152的组成如下,在基板件155的上表面安装有平行弹簧156a,156b,一个滑动件157,一个压辊158,一个弹性圈159,一个互锁件160,一个偏心凸轮161,一个旋转圆盘162,和一个板件163。此旋转支撑机构152被如下装配。构成旋转主体部件的偏心凸轮161,旋转圆盘162和板件163以一种垂直叠放地方式通过独立的连接销164a,164b被连成一体,并且此旋转主体部件随后以铆接通过一个铆接管165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基板件155上。
然后,旋转支撑机构152的防摇摆部分166(图19)将被描述。这些防摇摆部分166是一些小凸台P1、P2、B1-B4,其沿着将基板件155和板件163叠放的方向被凸出地安置在两个对应的表面上,且处于凸台P1、P2与凸台B1-B4相互抵靠的状态。
在如图19(A)中所示的一侧板件163上,其中板件的下表面被朝上显示,第一个凸台P1和第二个凸台P2被如下安置,它们距板件163围绕其在中心部分开口的轴心163a的径向距离不等而表现为不同心,而且,两个凸台被安置在对应于机盖154的基端部分154a一侧的板件的基端部分的位置上。
此时,板件163的侧面上的第一凸台P1被设置为具有第一个距离值L1,L1为距离轴163a的长距离,而第二凸台P2被设置为具有第二个距离值L2,L2为距离轴163a的短距离。
在如图19(B)中所示的另一侧基板件155上,第一凸台B1和第二凸台B2被如下安置,它们与一个轴心155a的径向距离不等而表现为不同心,而绕此轴心在基板件155的中央部分具有开口,而且,两个凸台被安置在对应于主体153的基端部分153a一侧的基板件的基端部分的位置上。另一方面,第三和第四凸台B3和B4同样被安置在对应于主体153的尖端部分153b一侧的基板件的尖端部分的位置上,而且自第一和第二凸台B1和B2的位置被旋转了180度。第三和第四凸台B3,B4以及第一和第二凸台B1和B2分别呈对称关系。
同样,在此情况中,在基板件155的一侧,第一个凸台B 1和第三个凸台B3被设置为具有第一距离L1,L1,距轴心155a较长,而第二凸台B2和第四凸台B4被设置为具有第二距离L2,L2,距轴心155a较短。
在情况中,通过点状分布多个垂直相对的凸台的抵靠位置,这些凸台得以相互接触,这样使得上面的板件163和下面的基板件155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得以改善。例如,当机盖154处于闭合位置,在板件163和基板件155的相对表面上,第一凸台P1,B1和第二凸台P2,B2均垂直凸出,得以形成相互点接触。因此,在相对应的上板件163和下基板件155之间不存在产生垂直摇摆的空间,这使得能够消除机盖154在叠合方向上的摇摆。
此外,当处于闭合位置的机盖154被旋转180度至开启位置,在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即位于主体一侧的基板件155和位于机盖一侧的板件163相对之处,凸出在已转过180度的板件163的尖端部分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凸台P1,P2,分别与凸出在基板件155的尖端部分一侧的第三和第四凸台B3,B4相对,且处于一种相互抵靠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位于两侧的这些凸台分别在机盖154被旋转180度至开启和闭合的位置处得以相互接触。因此,只有通过将位于两侧的这些凸台的外表面相顶触,在上下相对表面之间的摇摆的产生因素才得以消除,而且机盖的摇摆被完全消除。这使得可获得一种稳定的开启和闭合操作感。
这些相互抵靠的凸台P1,P2,B1-B4的位置被布置在位于板件163和基板件155的每一侧的不同位置处,以一种不同心的方式呈现。因此,处于抵靠位置的这些凸台P1,P2,B1-B4呈现为不同心。由此,即使对机盖154执行了旋转操作,亦能够避免凸台P1,P2,B1-B4之间的干涉,这是因为其它的凸台不存在于抵靠凸台的旋转方向上,这样保证了机盖154的平滑旋转。
附带提及的是,当机盖154处于闭合位置,一个初始旋转力矩被手动施加在机盖154上以使其被旋转至开启位置。随后,平行弹簧156a,156b的压紧力起作用并执行旋转操作。因而,这些凸台处于接触状态且在其中允许一些滑移。然而,当机盖处于开启位置时,平行弹簧156a,156b的压紧力被降低了,并且释放扭矩被大大降低了。因此,较为适合地是,凸台的抵靠高度应被设置成在开启位置处低于在闭合位置处。
如图20和21所示,在闭合位置处,即主体153和机盖154被叠合放置而闭合的位置处,凸台P1,P2,B1,B2在基端部分153a,154a的一侧垂直相对。因此,使用轴向支撑部分作为一个倾斜支撑点,一个压紧力沿叠合方向被增大地施加在机盖的尖端部分154b的一侧,这样其可被翘起。相应地,机盖的尖端部分154b的一侧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其被倾翘向主体的尖端部分153b一侧并与其压紧接触,这样,当机盖154被闭合时,在叠合方向上的摇摆被完全消除了。
当对机盖154执行开启操作,上、下凸台P1,P2,B1-B4相互接触,且不存在发生摇摆的空间。因此,摇摆被完全消除了。
此外,在安装于机盖154上的板件163和安装于主体153上的基板件155的相对上下表面之间,叠置了一个弹性圈159以起到缓冲垂直波动的作用。由橡胶,金属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这个弹性圈159,只要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弹性,可为任何材料。叠置此弹性圈159可进一步增强了机盖154的接触稳定性改善效果,并且抑制了机盖的摇摆。
下一步,被描述到滑动件157的一种倾斜的导向功能。
当滑动件157被允许沿滑动方向滑动时,由于滑动件157的运动,滑动件157与基板件155相互擦刮而被磨损,从而导致它们之间产生了间隙。由于产生了间隙,滑动件157易于导致不稳定的滑动操作,即在其横向上松懈地滑动。因此,针对滑动件157,为了保证稳定的滑动操作,安置了倾斜导向部分167和中间的滑动导向部分168。
此倾斜导向部分167是通过将基板件155和滑动件157均倾斜而成形的,这样使得它们相互接触,从而使得倾斜导向部分167具有一个倾斜导向功能。如图22(A)中所示,一个具有梯形横截面的下梯形导向表面169a,169b,和一个配合凸出件170a,170b设置在基板件155的上表面且位于滑动件横向两侧。另一方面,此横向长滑动件157,其凹陷和凸起部分与导向表面169a,169b等的对应部分相互啮合从而以滑动方式被引导,设置有一个具有梯形横截面的上梯形导向表面171a,171b以及一个安置在滑动件横向两侧的水平构件172a,172b,这样,当它们被叠置时,滑动件157的凹陷和凸起部分与基板件上的对应部分以倾斜方式相互接触。
随后,通过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将滑动件157的上梯形表面171a,171b放置在基板件155的下梯形表面上,滑动件157可滑动地安装到基板件155上,所述状态为:滑动件157的凹陷和凸起部分与基板件155上的对应部分上下相互接触。
因此,如图22(B)中所示,被平行弹簧156a,156b推压至基板件155的滑动件157被压向轴心一侧,且被以可滑动方式引导作前后自由运动。此时,相对的梯形导向表面169a,169b;及171a,171b在滑动件的横向两侧以倾斜方式相互接触。此外,位于滑动件157两侧的水平构件172a,172b被可滑动地支撑在配合凸出件170a,170b上。
特别地,由于滑动件157的接触导向部分同基板件155上对应的部分以倾斜方式彼此相对,因此获得了立体空间内的接触导向功能,沿着滑动件横向的摇摆被消除了,并且得到了稳定的滑动导向操作。此外,由于滑动件157在滑动件横向的两侧被以倾斜方式引导,获得了均衡的滑动导向操作。
中间滑动导向部分168在滑动件横向上的中间部分以滑动方式引导着基板件155和滑动件157。如图23(A)中所示,用于平滑接触偏心凸轮161的压辊158以自由可旋转的方式被轴向支撑在滑动件的横向的上表面的中间部分。如图23(B)中所示,其中滑动件157是由其背面所看到的,一个辊轴173被凸出地安置以用于滑动引导,此辊轴在滑动件157横向的下表面的中间部分处轴向支撑着压辊158。即是说,辊轴173的下端部分被啮合入一个配合于基板件155的上表面的滑动导向槽174内,此槽沿滑动方向伸展,以致于通过使用位于滑动件157的中间部分的辊轴173作为一个滑动导向轴,能够以滑动方式引导滑动件157。
因此,总共三个部分的滑动导向功能,即位于两侧的倾斜导向部分167及中间滑动导向部分168,可同时起作用,藉此,滑动件157得以在如图22(B)和图24中所示的压紧方向上执行平滑的滑动操作。特别地,即使滑动件157与基板件155之间的接触部分因用时较长而被磨损,倾斜方向上的接触仍得以保证,因此,在滑动操作中不产生摇摆,由此可保证长时间内的稳定的滑动操作。
当使用配备有这样组成结构的旋转支撑机构152的便携电话151时,在闭合位置,即在此处主体153和机盖154被同样地叠合安置着,用作防摇摆部分166的相对应的凸台P1,P2;B1,B2处于相互抵靠的一种状态。因此,藉自这些凸台P1,P2;B1,B2防摇摆功能起作用,这样机盖154被支撑于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即使是微弱的摇摆亦被消除了。
此外,当机盖154在平面方向上从这个闭合位置被旋转180度以执行开启操作,在此开启操作过程中或在完成开启操作之后,比如说,即使对机盖154的轴向支撑部分在叠合方向上施加了一个压力,通过这些用作防摇摆部分166的凸台的点接触效应,机盖154的不稳定摇摆得以消除。进而,由于当机盖154被旋转时,以滑动方式运动的滑动件157的滑动功能被增强了,因此可获得稳定的开启和闭合操作感。
(实施例4)
接下来,将描述到实施例4中的组成其旋转支撑机构的防摇摆部分的凸台的排列方式。
在图25中,除了凸台P1,P2,B1-B4之外,提供了新的凸台B3,B5,B6以进一步改善主体与机盖之间的接触稳定性。由此,与实例3中一样的构成将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其描述将被省略。
在如图25(A)中所示的一侧板件251上,除了凸台P1,P2,第三凸台P3被凸出地形成于此板件的尖端一侧的中间部分上,并以轴251a作为中心。因此,在如图25(B)中所示的另一侧基板件252上,除了凸台B1-B4,对应于第三凸台B3,第五凸台B5被凸出地形成于此基板件的尖端一侧的中间部分上,并以轴252a作为中心,此凸台对应着机盖的闭合位置,而第六凸台B6则被凸出地形成于此基板件的基端一侧的中间部分上,此凸台对应着机盖的开启位置。
此时,在位于板件251一侧的第三凸台P3上,距离轴251a的距离被减小至最短,设定为L3,该L3不同于第一和第二距离L1,L2。类似地,第五和第六凸台B5和B6的布置位置被设定为具有距离轴252a最短的距离L3,其不同于第一和第二距离L1,L2。
以这种方式,不仅通过设置凸台P1,P2,B1,B2,B6于基端一侧的部分,而且通过设置凸台P3,B3-5于尖端一侧的部分,并以轴部分251a,252a作为中心,这些凸台通过三点支撑方式支撑着环绕此轴的外周表面,由此能够增强接触稳定性。
考虑到本发明组成与上述实施例的组成之间的对应性,本发明的凸轮面应对应于这些实例的外周表面19a。
类似地,在下文中,对应于闭合位置的部分应对应着对应于闭合位置的凹坑,而对应于开启位置的部分应对应着对应于开启位置的凹坑。压紧装置对应着平行弹簧16a,16b,滑动件17,157,压辊18,143,158,压簧142,及倾翘杠杆144。控制装置对应着旋转圆盘20上的推/转件35,互锁件21,160,左向旋转止挡37,以及右向旋转止挡38。弹性构件对应着平行弹簧16a,16b,156a,156b,以及压簧142。从动构件对应着压辊18,143,158。压紧件对应着滑动件17,157和倾翘杠杆144。位置控制部分对应着左向旋转止挡37和右向旋转止挡38。
本发明可依据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技术思想加以应用,而且其不应被理解为仅局限于这些实例的组成。
例如,在上述实例中,旋转支撑机构14的基板件15被安装到主体12上,而板件22被安装到机盖13上。另外,基板件15也可以通过安装到机盖13上且将板件22安装到主体12上,从而被相反地设置。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对称的偏心凸轮19,但其不应被限定于此。使用非对称的偏心凸轮或者改变偏心凸轮面与其左右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表面阻力,将使得能够在开启操作中改变左向旋转速度和右向旋转速度。
此外,压辊18,143,158被构造成可使得弹簧的压力经由滑动件17,157或倾翘杠杆144被施加到偏心凸轮19,161上。压辊也可以被构造成将滑动件17,157或倾翘杠杆144省略以减少构件数目。同样地,旋转圆盘20,162以及板件22,163可从一开始就被制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可省略一个构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旋转支撑机构可不仅仅被应用于上述的便携电话,而且可被应用于其它便携式终端,例如电子笔记本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

Claims (13)

1.一种旋转支撑机构,其中,一个主体和一个机盖被叠置而闭合,并且,从闭合位置开始,机盖在平面方向上旋转180度,在此平面方向上它们同样地被叠置,然后机盖被停止在转过180度的开启位置处,此旋转支撑机构包括:
一个偏心凸轮,其相对于所述平面方向偏心旋转,所述偏心凸轮,在凸轮面上一个具有最大偏心率的旋转位置处,具有对应于闭合位置的部分,而在凸轮面上一个具有最小偏心率的旋转位置处,具有对应于开启位置的部分,这些位置以180度彼此相对;和
一个压紧装置,其,通过将其压紧方向设定为同连接对应着闭合位置的部分与对应着开启位置的部分的这两个部分的方向相同,而压在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上,所述两个部分通过偏心凸轮的轴心而以180度彼此相对,当压紧装置被接合入凸轮面上对应于闭合位置处的部分时,施加在偏心凸轮上的压紧载荷和旋转控制被增大以停止偏心凸轮的旋转运动,而随着压紧装置趋近凸轮面上对应于开启位置的部分一侧时,施加在偏心凸轮上的压紧载荷被减小,当压紧装置被接合入凸轮面上对应于开启位置处的部分时,施加在偏心凸轮上的旋转控制被增大以停止偏心凸轮的旋转运动,其中
偏心凸轮和压紧装置之一被安装到主体,而偏心凸轮和压紧装置的另一个则被安装至机盖上,使得机盖被可旋转地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当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上的对应于开启位置的部分与压紧装置相配合时,提供了一个控制装置,此装置用于控制在与偏心凸轮180度旋转的相同方向上超过对应着开启位置的位置的过度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偏心凸轮在其偏心旋转的凸轮面上具有最大偏心率的一点处包括一个对应于闭合位置的凹坑,而压紧装置的一个凸起部分与之配合,并且,偏心凸轮在具有最小偏心率的一点处包括一个对应于开启位置的凹坑,而压紧装置的凸起部分与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压紧装置上配备有一个弹性构件,其压紧方向被设定为同连接对应于闭合位置与对应于开启位置的两个部分的方向相同,这两个位置通过偏心凸轮的轴心确定,且所述两个部分以180度彼此相对,此压紧装置还配备有一个从动构件,此从动构件基于它从弹性构件接收的压紧力在压紧方向上做前后运动,从而沿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从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压紧装置配备有一个压簧,其压紧方向被设定为同连接对应于闭合位置与对应于开启位置的这两个部分的方向相同,所述位置通过此偏心凸轮的轴心确定,且所述两个部分以180度间隔相对着,此压紧装置还配备有一个通过接收压簧的压紧力而在压紧方向上前后运动的压紧件,以及一个压辊,该压辊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向支撑在此压紧件上,并且,通过接收压簧的压紧力压在与压紧件成一体的偏心凸轮的凸轮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控制装置设置有一个在平面方向上左向或右向旋转的旋转圆盘;通过接收旋转圆盘的旋转力而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随旋转圆盘一起旋转的互锁件;以及一个用于控制互锁件的过度旋转的位置控制部分,否则,随旋转圆盘左或右旋转的互锁件将会转动超过对应于偏心凸轮的开启位置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用于防止机盖摇摆的防摇摆部分被设置在主体和机盖的叠置且相对的表面上且在轴向支撑部分附近,此轴向支撑部分在叠置方向上连接主体和机盖从而轴向支撑住它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当机盖从闭合位置旋转180度而处于开启位置时,作为防摇摆部分的凸台被形成在机盖和主体的相对且叠置的表面上,使得位于相对表面上的这些凸台相互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在防摇摆部分中,多个凸台的抵靠部分点状分布,且这些相应的抵靠部分的位置被点状分布,使得它们距作为它们中心的偏心凸轮的轴具有不同的径向距离,从而呈现为不同心。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主体和机盖在闭合位置处被相对叠置,当偏心凸轮以其轴为中心转动180度以使得主体和机盖直线展开时,在主体和机盖的尖端一侧的部分与基端一侧的部分中,所述凸台形成在基端一侧的部分上的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在压紧装置中,在压紧件的横向两侧上设置了:一个倾斜的导向部分,其中,基板件被安置于主体的上表面,被压簧推向基板件的压紧件压抵在偏心凸轮的一侧,且以滑动方式被引导以前后自由运动,并且,压紧件和基板件的接触导向部分均相互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其中,压紧装置具有在压紧件横向两侧的倾斜导向部分,以及一个中间的滑动导向部分,此中心滑动导向部分由一个设置于压紧件横向中间部分处的一个轴部分和一个设置在基板件上的滑动导向槽形成,此导向槽的凹入部分沿着滑动方向与轴部分相配合。
13.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的便携式终端。
CNB2004800015389A 2003-09-12 2004-09-10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17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1478 2003-09-12
JP321478/2003 2003-09-12
JP171294/2004 2004-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7550A true CN1717550A (zh) 2006-01-04
CN100381716C CN100381716C (zh) 2008-04-16

Family

ID=35822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153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1716C (zh) 2003-09-12 2004-09-10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171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9803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06039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空心式转轴与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9849Y (zh) * 1997-07-31 1999-05-19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装置
JP3504865B2 (ja) * 1998-09-22 2004-03-08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JP3825627B2 (ja) * 2000-12-14 2006-09-27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電話器
JP2003107314A (ja) * 2001-09-28 2003-04-09 Sony Corp 回転ヒンジ機構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360593B2 (ja) * 2002-02-15 2009-11-11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ヒンジ構造及びモバイル情報端末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9803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389803B (zh) * 2020-03-13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06039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空心式转轴与电子装置
CN114060396B (zh) * 2020-07-31 2024-04-16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空心式转轴与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81716C (zh)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4363C (zh) 蜂窝电话及自动旋转方法
CN1201694C (zh) 棒状化妆品卡匣
CN1232403C (zh)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01052849A (zh) 门开闭机构
CN1242600C (zh) 移动式终端装置
CN1061311C (zh) 供纸装置及其应用
CN1527660A (zh) 铰链组件及使用该铰链组件的铰链构造
CN1637575A (zh) 快门装置
CN1930787A (zh) 滑动机构设备和集成有该设备的器具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193455A (zh) 两轴承型卷线机的钓线导引装置
CN1195129A (zh) 一体型键顶以及使用该键顶的键盘输入装置和计算机
CN1641991A (zh) 驱动装置、透镜单元及拍摄装置
CN101036375A (zh) 输入装置以及包括该输入装置的移动终端
CN1626848A (zh) 扭转振动缓冲器
CN1577564A (zh) 碟片装置
CN1305226C (zh) 移动电话的铰接机构
CN1668228A (zh) 读书机
CN1077228C (zh) 带有防止小齿轮回退结构的启动器
CN1926617A (zh) 装卡装置
CN1717550A (zh)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CN1926618A (zh) 夹持装置
CN1926619A (zh) 夹持装置
CN1225829C (zh) 内转子电动机及磁盘装置
CN1165221C (zh) 钓鱼用绕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MRON CORP.

Effective date: 200910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0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 japan Co., Ltd.

Patentee before: OMRON Corporation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