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9803B -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9803B
CN113389803B CN202010177852.3A CN202010177852A CN113389803B CN 113389803 B CN113389803 B CN 113389803B CN 202010177852 A CN202010177852 A CN 202010177852A CN 113389803 B CN113389803 B CN 113389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ase
hole
fixing
rot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78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9803A (zh
Inventor
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78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9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9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9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6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16C11/103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frictionally clamp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部用于连接第一部分,第一转动部能够使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以第一方向为轴心转动;第二转动部用于连接第二部分,第二转动部能够使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以第二方向为轴心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将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连接;其中,固定部件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布置电线,以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电连接。利用本申请提供的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转动组件简单化、小型化的结构设计,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需求。

Description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户对电子产品的多模使用形态越来越多,而多模形态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电子产品的新发展趋势和新增长点。多模产品的出现和发展极大的给用户带来了使用方便,而与使用模式最强相关的核心技术就是转轴技术。
传统的多模形态以360度笔记本产品为代表,可以在不同角度提供诸如笔记本模式、帐篷模式、工作室模式等使用形态,其使用的转动组件也成为360度转轴。另一种可以带来多模形态的转轴是双自由度转轴,提供两种自由度给用户翻转显示端,也可以带来笔记本模式、帐篷模式、工作室模式等使用形态。
然而随着笔记本轻薄化的发展,传统双自由度转轴的设计不在适合现行轻薄化设计,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在通过转动组件简单化、小型化的结构设计,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需求。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动组件,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转动部能够使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以第一方向为轴心转动;
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转动部能够使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以第二方向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布置电线,以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
通过设置的固定部,将第一转动部于第二转动部连接,以使转动组件能够实现双自由度转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相互无干涉,此种配合结构简单,通过在固定部设置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即可在完成走线需求的同时,能够使完成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连接,所需零部件较少,固定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并且,对于设置的固定部,通过其内设置的相互连通的通孔,以实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电连接,避免了传统结构中在中心开贯穿的孔而造成所占用的整体体积较大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
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
通过简单的结构配合即可实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连接,降低固定部件的重量,且同时能够保证固定部件连接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组合的横截面成T型结构。
简化了单个零部件的成型难度,降低加工成本。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基座;
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基座内套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连杆通孔,所述连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
套接的第一基座和连杆的设计,简化了第一固定部的结构,以便于加工成型,且沿第一方向,第一基座位于中心,能够保证连接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基座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开槽,所述第一基座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开槽,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固定部件沿第一方向的运动。
位于中心的第一基座可以直接作为与第一部分定位配合中的凸起点,只需在第一部分上开设一个开槽即可完成来给两者配合时的定位需求,对于第一部分破坏的尺寸较小,且能够保证连接较好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连接的第一承架和扭力件;
沿第一方向,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扭力件,所述第一承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分。
用于实现与固定部件连接的第一转动部能够显示控制显示屏和主机之间360度的翻转,以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转动部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具有连通孔;
所述连接杆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杆通孔的两端,所述连杆通孔的轴线与所述连通孔的轴线重合。
以提高第一转动部连接第一部分的稳定性,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为具有所述第二通孔的连接套结构;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部分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的第二基座为连接套结构,使其与第一固定部焊接的形式便于加工,且设置的第二基座能够便于第二转动部的安装配合,以使通过第二基座的转动即可驱动第二转动部带动第二部分转动相应角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二承架,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扭力弹片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扭力弹片和所述第二承架与所述第二基座固定连接;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基座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承架转动,以使所述扭力弹片压缩或复位。
通过扭力弹片的设置,以在驱动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转动时,扭力弹片能够在转动力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扭力弹片受压变形,即可实现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的转动,稳定性较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转动部还包括限位挡片和复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和所述复位挡片均套接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挡片和所述复位挡片转动;
所述限位挡片和所述第二承架中的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设有卡块,所述第二基座相对所述第二承架转动至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卡接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基座相对所述第二承架的转动;
所述复位挡片和所述第二承架分别设有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二基座能够带动所述凸起脱离所述凹槽,以压缩所述扭力弹片。
以实现第二转动部沿第二方向转动至任一角度时,能够使其维持在该角度而不易产生松动或自动复位。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承架设有导向坡面,所述第二基座设有抵接面,驱动所述第二基座相对所述第二承架转动时,所述抵接面能够沿所述导向坡面运动。
通过设置的抵接面和导向坡面的结构配合,以使抵接面在沿导向坡面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使第二基座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承架,以使扭力弹片沿第二方向压缩或复位,从而实现对第二基座转动任意角度的支撑。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组件。
以满足设备整体轻薄化的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0度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打开120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打开120度且向左转动45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打开150度且向左转动180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打开180度且向左转动180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转动组件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转动组件一种配合形式爆炸图;
图9为图8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0为图6的转动组件另一种配合形式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第一方向;
图12为图11中的转动组件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转动组件一种配合形式爆炸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第二方向。
附图标记:
1-第一部分;11-开槽;2-第二部分;3-转动组件;31-固定部件;311-第一固定部;311a-第一通孔;312-连杆;312a-连杆通孔;313-第二固定部;313a-抵接面;32-第一转动部;321-第一承架;322-扭力件;323-连接杆;323a-连通孔;33-第二转动部; 331-扭力弹片;332-固定件;333-复位挡片;333a-凸起;334-限位挡片;334a-卡槽; 34-第二承架;341a-导向坡面;342-凹槽;343-卡块。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通过转动组件3连接,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可折叠式的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其中,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可以分别为主机和显示屏,该主机和显示屏之间不仅可以实现经向上折叠式的 360度旋转,以根据折叠的不同角度带来笔记本模式、帐篷模式、工作室模式等使用形态。并且,也可以实现纬向上的相对转动,即显示屏能够相对主机左右转动,以供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该种既能实现经向上的转动也能实现纬向上的转动的转动组件3为双自由度转轴。
现有的双自由度转轴中,由于需要同时能够实现经向和纬向的运动,其设计结构较为复杂,整体结构尺寸较大,不利于整体的轻薄化,为了解决此问题,使其能够满足应用于轻薄化设备中的需求,如图6、图7、图11和图12所示,转动组件3包括,第一转动部32和第二转动部33,第一转动部32用于连接第一部分1,第一转动部32 能够使第一部分1相对第二部分2以第一方向为轴心转动;第二转动部33,第二转动部33用于连接第二部分2,第二转动部33能够使第一部分1相对第二部分2以第二方向为轴心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如图11和图13箭头所指方向,第一方向用于实现笔记本开合中的不同工作状态的转动轴的方向,第二方向用于实现显示屏相对主机左右方向的转动轴方向);固定部件31,固定部件31将第一转动部32和所述第二转动部33连接;其中,固定部件3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311a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311a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通孔311a和第二通孔用于布置电线,以将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电连接。通过设置的固定部件31,将第一转动部32与第二转动部33连接,以使转动组件3能够实现双自由度转动,第一转动部32和第二转动部33相互无干涉,此种配合结构简单,通过在固定部件31设置连通的第一通孔311a和第二通孔,即可在完成走线需求的同时,能够使完成第一转动部32和第二转动部33的连接,所需零部件较少,固定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并且,对于设置的固定部件31,通过其内设置的相互连通的通孔,以实现第一部分1 和第二部分2的电连接,避免了传统结构中在中心开贯穿的孔而造成所占用的整体体积较大的问题。
具体的,对于设置的固定部件31,为了能够使其通过简单的结构配合即可实现第一转动部32和第二转动部33的连接,降低固定部件31的重量,且同时能够保证固定部件31连接的稳定性,如图8、图10和图13所示,固定部件31包括第一固定部311 和第二固定部313,第一固定部311用于连接第一转动部32,第二固定部313用于连接第二转动部33;第一通孔311a位于第一固定部311,第二通孔位于第二固定部313。
更为具体的,第一固定部311与第二固定部313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部311和第二固定部313组合的横截面成T型结构。对于设置的第一固定部311和第二固定部313,两者之间可以通过金属注塑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成型以实现固定连接。由于设置的第一固定部311和第二固定部313,其本身结构较为简单,所以在一体成型时,相比传统的复杂结构来说,成型也会较为简单。而两者采用焊接成型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采用此种方式,更加简化了单个零部件的成型难度,降低加工成本。
另外,在通过转动组件3将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连接时,为了能够确保连接位置的准确性,通常在第一部分1和转动组件3中设有配合的定位结构,一般的会在显示屏上开设至少两个槽,转动组件3的转轴上设有对称的凸起点,以用于实现定位支撑。此种定位结构对于第一部分1的完整性破坏较大,影响使用的外观性能,为了能够使转动组件3具有定位功能的基础上,最小程度的破坏第一部分1的外观性能,对于设置的第一固定部311,包括第一基座;沿第一方向,第一基座内套接有连杆312,连杆312设有与第一通孔311a连通的连杆通孔312a,连杆312用于连接第一转动部 32。第一部分1设有开槽11,第一基座至少部分置于开槽11,用于限制第一部分1相对固定部件31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一方面,套接的第一基座和连杆312的设计,简化了第一固定部311的结构,以便于加工成型,且沿第一方向,第一基座位于中心,能够保证连接第一转动部32和第二转动部33稳定性;另一方面,位于中心的第一基座可以直接作为与第一部分1定位配合中的凸起点,只需在第一部分1上开设一个开槽 11即可完成来给两者配合时的定位需求,对于第一部分1破坏的尺寸较小,且能够保证连接较好的稳定性。
可选的,连杆312与第一基座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由于设置的第一基座与连杆312,其本身结构较为简单,所以在一体成型时,相比传统的复杂结构来说,成型也会较为简单。而两者采用焊接成型的固定连接方式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采用此种方式,更加简化了单个零部件的成型难度,降低加工成本。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0和图13所示,为了能够实现与固定部件31连接的第一转动部32能够控制显示屏和主机之间360度的翻转,以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第一转动部32包括连接的第一承架321和扭力件322;沿第一方向,连杆 3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扭力件322,第一承架321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分1。即沿第一方向,连杆312的两端相对第一基座对称布置,且连杆312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应的扭力件322和第一承架321,第一承架321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分1,扭力件322在其扭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一承架321相对连杆312转动,且扭力件322能够提供转动时像相应的阻力,以使显示屏相对主机36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其打开至不同的角度,从而实现不同的工作状态,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设置的扭力件32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较常使用的技术手段,其自身结构配合以及与第一承架321和连接的具体连接形式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具体的,为了能够提高第一转动部32连接第一部分1的稳定性,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第一转动部还包括连接杆323,连接杆323具有连通孔323a;连接杆323分别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通孔312a的两端,连接通孔312a的轴线与连通孔323a的轴线重合。通过连接杆323的设置,以根据不同第一部分1的长度需求,调整连接杆323的长度,以使第一承架321之间的距离相对越远,对于连接的第一部分1 的支撑稳定性越好。
可选的,对于设置的连接杆323,为了能够适应不同电子设备的尺寸需求,对于需要更好的连接杆323,可拆卸连接于连杆312,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连杆312和连接杆323之间铆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0和图13所示,第二固定部313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基座为具有第二通孔的连接套结构;沿第二方向,第二基座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部311,另一端用于通过第二转动部33与第二部分2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二基座为连接套结构,使其与第一固定部311焊接的形式便于加工,且设置的第二基座能够便于第二转动部33的安装配合,以使通过第二基座的转动即可驱动第二转动部33带动第二部分2转动相应角度。
具体的,为了能够实现第二转动部33的转动,如图13所示,对于设置的第二转动部33,第二部分2固定连接有第二承架34,第二转动部33包括扭力弹片331和固定件332,固定件332穿过扭力弹片331和第二承架34与第二基座固定连接;沿第二方向,第二基座能够相对第二承架34转动,以使扭力弹片331压缩或复位。通过扭力弹片331的设置,以在驱动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34转动时,扭力弹片331能够在转动力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扭力弹片331受压变形,即可实现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34的转动,稳定性较好。
更为具体的,如图13所示,为了能够实现第二转动部33沿第二方向转动至任一角度时,能够使其维持在该角度而不易产生松动或自动复位,第二转动部33还包括限位挡片334,第二转动部33还包括限位挡片334和复位挡片333,限位挡片334和复位挡片333均套接于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的转动能够带动限位挡片334和复位挡片333 转动;限位挡片334和第二承架34中的一者设有卡槽334a,另一者设有卡块343,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34转动至卡槽334a与卡块343卡接时,能够限制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34的转动;复位挡片333和第二承架34分别设有配合的凸起333a和凹槽 342,第二基座的转动能够带动凸起333a脱离凹槽342,以压缩扭力弹片331。通过限位挡片334和复位挡片333的配合,使限位挡片334和复位挡片333套接于第二基座外壁且两者相对固定无转动的同时,在第二基座处于初始状态时,卡块343和卡槽334a 相互远离,凸起333a与凹槽342配合,扭力弹片331处于未压缩状态,在驱动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34转动时,第二基座的转动带动限位挡片334和复位挡片333随之转动,以使凸起333a从凹槽342内脱出,在此过程中,复位挡片333向靠近扭力弹片331的方向运动以使其压缩,从而为第二基座的转动提供阻力,以使其转动至任一角度时,在其阻力作用下,能够使其维持在该转动角度状态。而对于设置的卡块343和卡槽334a的配合,当第二基座转动至两者卡接时,以限制第二基座继续转动,避免发生过运动而使第一转动部32和第二转动部33之间发生冲突。
可选的,对于上述中用于使第二转动部33位置转动至某一角度而维持该转动状态的配合结构部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配合形式,如图9所示,第二承架34设有导向坡面341a,第二基座设有抵接面313a,驱动第二基座相对第二承架34转动时,抵接面 313a能够沿导向坡面341a运动。通过设置的抵接面313a和导向坡面341a的结构配合,以使抵接面313a在沿导向坡面341a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使第二基座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承架34,以使扭力弹片331沿第二方向压缩或复位,从而实现对第二基座转动任意角度的支撑以及锁死。并且,通过此种导向坡面341a的结构配合形式,使第二基座安装于第二承架34时,在能够实现第二基座相对转动的同时,第二基座配合于第二承架34所占用的体积较小,以使第二基座能够更靠近第二部分2的边缘,且置于更靠近边缘的位置在对设备转动至不同工作状态时,不会造成转动组件3的局部凸出,且通过更边缘化的配合,保证设备整体的外观性能。
另外,对于设置的固定件332,在能够将第二转动部33固定连接的同时,能够将其限制于第二承架34,以使第二基座能够相对第二承架34转动,第二基座和固定件 332可以为螺纹连接的形式,即,如图8所示,第二基座设有螺纹孔,固定件332为螺钉的配合形式,或者,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第二基座上设置螺杆,固定件332为螺母的配合形式,只要能够达到所需效果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对于第二基座设置螺杆的结构配合形式,需要在第二承架34上设置较长的限位套,此种结构配合形式使第一基座到第二承架34的距离较大,从而增加了整体设备的厚度,对于整体的轻薄化有一定影响,所以,优选使用如图8中的固定件332配合形式。
但是其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0)

1.一种转动组件,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和所述第二部分(2)通过所述转动组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
第一转动部(32),所述第一转动部(3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所述第一转动部(32)能够使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2)以第一方向为轴心转动;
第二转动部(33),所述第二转动部(33)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所述第二转动部(33)能够使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2)以第二方向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固定部件(31),所述固定部件(31)将所述第一转动部(32)和所述第二转动部(33)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部件(3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311a)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311a)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通孔(311a)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布置电线,以将所述第一部分(1)和所述第二部分(2)电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1)设有开槽(11),部分所述固定部件(31)设置于所述开槽(11),所述固定部件(31)包括第一固定部(311)和第二固定部(313),所述第一固定部(31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32),所述第二固定部(313)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33);
所述第一通孔(311a)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11),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13);
所述第一固定部(311)包括第一基座;
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基座内套接有连杆(312),所述连杆(312)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11a)连通的连杆通孔(312a),所述连杆(31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32);
所述第二固定部(313)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部分(2)固定连接有第二承架(34),所述第二承架(34)设有导向坡面(341a),所述第二基座设有抵接面(313a),驱动所述第二基座相对所述第二承架(34)转动时,所述抵接面(313a)能够沿所述导向坡面(341a)运动;
所述第二转动部(33)包括扭力弹片(331)和固定件(332),所述第二基座设有螺杆,所述第二承架(34)设有限位套,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限位套、所述扭力弹片(331)与所述固定件(332)连接;
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限位套配合;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基座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承架(34)转动,以使所述扭力弹片(331)压缩或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1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13)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部(31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13)组合的横截面成T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12)与所述第一基座一体成型或焊接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开槽(1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固定部件(31)沿第一方向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32)包括连接的第一承架(321)和扭力件(322);
沿第一方向,所述连杆(3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扭力件(322),所述第一承架(321)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32)还包括连接杆(323),所述连接杆(323)具有连通孔(323a);
所述连接杆(323)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杆通孔(312a)的两端,所述连杆通孔(312a)的轴线与所述连通孔(323a)的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为具有所述第二通孔的连接套结构;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11),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33)与所述第二部分(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32)穿过所述扭力弹片(331)和所述第二承架(34)与所述第二基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33)还包括限位挡片(334)和复位挡片(333),所述限位挡片(334)和所述复位挡片(333)均套接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挡片(334)和所述复位挡片(333)转动;
所述限位挡片(334)和所述第二承架(34)中的一者设有卡槽(334a),另一者设有卡块(343),所述第二基座相对所述第二承架(34)转动至所述卡槽(334a)与所述卡块(343)卡接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基座相对所述第二承架(34)的转动;
所述复位挡片(333)和所述第二承架(34)分别设有配合的凸起(333a)和凹槽(342),所述第二基座能够带动所述凸起(333a)脱离所述凹槽(342),以压缩所述扭力弹片(331)。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和所述第二部分(2)通过转动组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为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组件(3)。
CN202010177852.3A 2020-03-13 2020-03-13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89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852.3A CN113389803B (zh) 2020-03-13 2020-03-13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852.3A CN113389803B (zh) 2020-03-13 2020-03-13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803A CN113389803A (zh) 2021-09-14
CN113389803B true CN113389803B (zh) 2022-11-18

Family

ID=77616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7852.3A Active CN113389803B (zh) 2020-03-13 2020-03-13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980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550A (zh) * 2003-09-12 2006-01-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CN2816458Y (zh) * 2005-08-11 2006-09-1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
CN201047384Y (zh) * 2007-05-22 2008-04-16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旋转式枢纽器
CN201255176Y (zh) * 2008-09-12 2009-06-10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转轴的止挡结构
CN201496391U (zh) * 2009-08-27 2010-06-02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双向枢纽器
CN201705799U (zh) * 2010-06-29 2011-01-12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枢轴枢纽器
CN203105019U (zh) * 2013-02-07 2013-07-31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枢轴器中空走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13628U (zh) * 2014-06-06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usb插头的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550A (zh) * 2003-09-12 2006-01-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旋转支撑机构和便携式终端
CN2816458Y (zh) * 2005-08-11 2006-09-1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
CN201047384Y (zh) * 2007-05-22 2008-04-16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旋转式枢纽器
CN201255176Y (zh) * 2008-09-12 2009-06-10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转轴的止挡结构
CN201496391U (zh) * 2009-08-27 2010-06-02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双向枢纽器
CN201705799U (zh) * 2010-06-29 2011-01-12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枢轴枢纽器
CN203105019U (zh) * 2013-02-07 2013-07-31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枢轴器中空走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803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680B2 (en) Foldable stand for display device
CN215871469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8055426A (zh) 摄像头组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0191207B (zh) 一种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及堆叠智能终端
CN111727341B (zh)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CN113389803B (zh)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667425U (zh) 云台
EP3890282B1 (en) Folding mobile terminal
CN1125840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调节机构
CN211083489U (zh) 一种可折叠的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17816019U (zh) 一种可折叠云台
CN214154626U (zh) 摄像头组件
CN215563975U (zh) 一种适用于遮阳篷的调节组件
CN214367225U (zh) 一种双轴铰链及笔记本电脑
KR200477255Y1 (ko) 사용자 지향적 휴대단말 거치대
CN212416925U (zh) 支架和划船机
CN219801924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3628066U (zh) 折叠式风扇
CN110967894A (zh) 一种云台相机
CN219802386U (zh) 一种可360°旋转的手机支架
CN213777381U (zh) 旋转连接模组、台灯配件及台灯
CN215378999U (zh) 一种可360度旋转的一体式自拍杆支架
CN220325722U (zh) 一种多向旋转摄像头
CN216930161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
JP4206118B1 (ja) 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