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6417A -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6417A
CN1716417A CNA2005100786015A CN200510078601A CN1716417A CN 1716417 A CN1716417 A CN 1716417A CN A2005100786015 A CNA2005100786015 A CN A2005100786015A CN 200510078601 A CN200510078601 A CN 200510078601A CN 1716417 A CN1716417 A CN 1716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optical
data
groove
recor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86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尾进一
有川由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6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6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9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1/10597Adaptations for transducing various formats on the same or different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11/1057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transducers for maintaining alignment or spacing relative to the carrier
    • G11B11/10578Servo format, e.g. prepits,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carrier data forma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8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 G11B11/1058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comprising mechanical prote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器(221)从摆动槽反射的光而检测对记录在摆动槽上的标记的光束的跟踪误差信号,其中,所述光束聚焦在摆动槽上。引入信号计算器(225)从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摆动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D触发器鉴别电路(224)通过比较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器所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TE的二进制信号相位和引入信号计算器检测的总光量信号PI的二进制信号相位,可确定光盘的类型,在所述光盘中,即使光盘的外形和光学系统相同但UTOC记录系统也不同。

Description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 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03800343.0、国际申请日为2003年3月28日、发明名称为“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识别不同种类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和光盘识别方法,其中,所述光盘的记录系统、寻址系统和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本发明还涉及在用上述的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识别装入到位的光盘种类之后,分别用于记录信息和再现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本专利申请要求对2002年3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2-098050的优先权,此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作参考。
背景技术
目前,直径大约64mm的光盘是众所周知的,它具有能记录74分钟或更长的音乐声音信号的记录容量。这种小尺寸光盘,称作Mini-Disc(注册商标),分为只重放盘以及记录和/或再现盘,其中,只重放盘上的数据被记录为凹坑,所述记录和/或再现盘通过磁光记录(MO)系统记录数据并因而也是可再现的。下面描述集中在小尺寸的记录和/或再现盘,以下称作磁光盘。对于此种磁光盘,为了增加盘的记录容量,已经改进道间距、记录激光的记录波长或物镜的NA。
初期阶段的磁光盘称作第一代MD,其中,用1.6μm的道间距来执行槽记录。此第一代MD的物理格式规定如下:道间距为1.6μm,并且位长为0.59μm/位。激光波长λ设置为λ=780nm,并且光头的数值孔径NA设置为NA=0.45。所用的记录系统是槽记录系统,其中,槽(即在盘表面上形成的槽)作为用于记录和/或再现的轨道。所用的寻址系统是使用摆动槽的系统,其中,在盘表面上形成单螺旋槽,并且在此槽的两侧上形成作为地址信息的摆动。同时,在本说明书中,由摆动记录的绝对地址称作ADIP(预开槽中的地址)。
在常规的第一代MD中,EFM(8-14调制)系统用作记录数据调制系统。对于纠错系统,使用ACIRC(高级交叉交插里德-索罗蒙码)。对于数据交织,使用卷积类型数据交织。以此方式,数据冗余度达到46.3%。
在第一代MD中,数据检测系统是逐位系统,同时,使用的盘驱动系统是CLV(恒定线速度)系统。CLV系统的线速度为1.2m/sec。
在记录和/或再现过程中的标准数据率是133KB/sec,而记录容量为164MB(对于MD-DATA为140MB)。最小的数据重写单元(簇)由36个扇区构成,包括32个主扇区和4个链接扇区。
而且,最近正在开发下一代MD,它的记录容量比第一代MD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正关注此种MD,在此种MD中,介质与常规介质相同(圆盘盒),调制系统或逻辑结构改变以增加数据记录容量,例如为300MB。此种MD以下称作下一代MD1。记录介质的物理参数相同,道间距为1.6μm,激光波长λ为λ=780nm,并且光头的数值孔径NA设置为NA=0.45。所用的记录系统是槽记录系统。所用的寻址系统是ADIP。因而,光学系统、ADIP地址读出系统的结构以及盘驱动器件中的伺服处理与常规小型盘的相似。以此方式,保持与常规盘(第一代MD)的兼容性。也就是说,下一代MD的模式可与常规模式共存。
如果只能处理第一代MD的再现装置不能与新模式共存,即,不能再现下一代MD1,那么,就可用常规记录格式来记录报警区,所述报警区已经记录警告不可能重放第一代MD或不可能有UTOC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发现,仅适于处理第一代MD的再现装置不可能进行再现,因为即使用此种仅适于处理第一代MD的再现装置也可读取UTOC或报警区。
此时,可以预料,可向市场提供与前述下一代MD1相比记录容量进一步增加的MD,作为新的记录介质,此MD以下称作下一代MD2,其中,改变UTOC记录系统,或者不提供前述的报警区,并且保持外形或光学系统的兼容性。
在此情况下,如果下一代MD2装入到能记录和/或再现下一代MD1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就不能访问下一代MD2的UTOC。而且,由于没有提供报警区,因此,不可能向用户报警:装入的MD是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不可能记录和/或再现的种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光盘识别装置和光盘识别方法,从而有可能识别其外形和光学系统与下一代MD1相同但UTOC记录系统不同的光盘,如前述下一代MD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用上述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识别所装入光盘种类之后,分别用于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光盘具有相同的外形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光集中在光盘上,所述光用于读出记录在光盘的摆动中的数据;跟踪误差检测器件,用于从被光学器件聚焦在光盘上的光和从槽反射回的光检测槽的跟踪误差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光学器件聚焦在摆动上;以及识别器件,基于跟踪误差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和总光量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之间的相位比较而识别光盘的种类,其中,跟踪误差信号由跟踪误差检测器件检测,总光量信号由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光盘识别方法包括:跟踪误差检测步骤,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到所述光盘的光聚焦在记录于所述光盘的所述槽上的数据上,并且检测所述光对记录于所述槽上的标记的跟踪误差信号,其中,所述光盘由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聚焦在所述摆动上;总光量检测步骤,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于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检测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聚焦在所述摆动上;以及识别步骤,基于跟踪误差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和总光量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之间的相位比较而识别光盘的种类,其中,跟踪误差信号由跟踪误差检测步骤检测,总光量信号由总光量信号检测步骤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光集中在光盘上,用于把因此聚光的光聚焦在光盘上,所述光盘由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比较器件,用于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总光量信号由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以及识别器件,根据比较器件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的种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光盘识别方法包括:总光量检测步骤,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到所述光盘的光集中在记录于所述光盘的所述槽上的数据上,并且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其中,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聚焦在所述摆动上;比较步骤,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步骤检测;以及识别步骤,根据所述比较步骤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种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部件运动器件,在通过所述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峰值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底部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差值检测器件,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器件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器件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识别器件,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与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器件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光学部件运动步骤,在通过所述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峰值保持步骤,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步骤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底部保持步骤,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步骤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差值检测步骤,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步骤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步骤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识别步骤,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与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步骤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通过检测所述提供摆动的槽的频率而识别光盘种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摆动频率、检测所述槽的频率的步骤,所述槽提供摆动;以及基于所述摆动的频率而检测光盘种类的步骤,所述摆动由所述摆动频率检测步骤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根据提供摆动的槽是否易读而识别光盘种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读入所述槽的步骤,所述槽提供摆动;以及根据提供摆动的槽是否已被所述读入步骤识别而识别光盘种类,其中,所述读入步骤读入所述提供摆动的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多种光盘上记录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光集中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用于读出记录在所述光盘的所述摆动中的数据;跟踪误差检测器件,用于从被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光盘上的光和从所述槽反射回的光检测所述槽的跟踪误差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以及识别器件,基于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和所述总光量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之间的相位比较而识别所述光盘的种类,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由所述跟踪误差检测器件检测,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光集中并聚焦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光学器件在所述槽上聚焦的光和从所述槽反射回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比较器件,用于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以及识别器件,基于所述比较器件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的种类。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多种光盘之一上记录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部件运动器件,在通过所述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峰值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底部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差值检测器件,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器件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器件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识别器件,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器件检测。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从多种光盘之一再现信息的光盘再现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光集中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用于读出记录在所述光盘的所述摆动中的数据;跟踪误差检测器件,用于从被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光盘上的光和从所述槽反射回的光检测所述槽的跟踪误差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以及识别器件,基于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和所述总光量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之间的相位比较而识别所述光盘的种类,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由所述跟踪误差检测器件检测,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从光盘再现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从多种光盘再现信息的光盘再现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光集中在所述光盘上,用于把因此集中的光聚焦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比较器件,用于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以及识别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件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的种类。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从光盘再现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盘再现装置,其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光学部件运动器件,在通过所述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峰值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底部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差值检测器件,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器件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器件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识别器件,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器件检测。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通过阅读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光盘识别装置的电路图。
图2示出第一代MD、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设计参数。
图3示出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数据块结构,此结构包括BIS。
图4示出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数据块的ECC格式。
图5示意性地示出下一代MD1的盘表面上的直观区域结构。
图6示意性地示出下一代MD2的盘表面上的直观区域结构。
图7示出用于说明典型区域结构的直观区域结构,其中,用于音乐数据的音频轨道和数据轨道可共同记录在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中。
图8示出光斑SP在MD的横截面上的运动,以及与光斑运动有关的PI和TE信号的重放波形。
图9示出在用于下一代MD1的光盘识别装置的各个部分中检测的波形。
图10示出在用于下一代MD2的光盘识别装置的各个部分中检测的波形。
图11说明在下一代MD2中TE信号的极性反转。
图12为示出盘驱动器件结构的框图。
图13为示出介质驱动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4示出光盘识别装置的另一示例性结构。
图15示出在图14所示光盘识别装置的各个部分中检测的信号波形。
图16为示出光盘识别装置的另一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图17示出在图16所示光盘识别装置的各个部分中下一代MD1的信号波形。
图18示出在图16所示光盘识别装置的各个部分中下一代MD2的信号波形。
图19示出下一代MD1的数据管理结构。
图20示出下一代MD2的数据管理结构。
图21示出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ADIP扇区结构和数据块之间的关系。
图22A示出第三磁光盘的ADIP的数据结构,图22B示出第二磁光盘的ADIP的数据结构。
图23说明在下一代MD2的ADIP信号中嵌入盘控制信号的处理。
图24为示出在PC请求读出指定FAT扇区的情况下,在盘驱动器件的系统控制器中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5为示出在PC请求读出指定FAT扇区的情况下,在盘驱动器件的系统控制器中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致力于由Mini-Disc(注册商标)MD开发的第二磁光盘以及其外形与第二磁光盘难以区分的第三磁光盘,作为两类圆盘形磁光盘,其中,数据记录在摆动槽或平面中,地址由摆动槽表示,并且即使外形相同,记录容量也不同。如随后所解释的,第三磁光盘的记录容量比第二磁光盘的更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光盘识别装置设计用于识别记录容量互不相同的两类磁光盘。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被识别的圆盘形记录介质是磁光盘,在其上例如通过磁光(MO)信号记录数据,但是,圆盘形记录介质当然可以是在其上通过相变标记记录数据的光盘。前述MD在本文中有时称作第一磁光盘。
首先,结合图1解释光盘识别装置220。此光盘识别装置220包括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单元221,单元221通过会聚透镜把朝着第二或第三磁光盘照射的光聚焦到在每个磁光盘的摆动槽上记录的数据上,并从被聚焦光束的摆动槽所反射的光,检测光相对于记录在摆动槽上的标记的跟踪误差信号,其中,磁光盘由主轴电机旋转。光盘识别装置220还包括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25和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其中,单元225用于从被聚焦光束的摆动槽所反射的光检测记录在摆动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PI,电路224通过在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单元221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和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25检测的总光量信号PI的二进制编码形式之间进行相位比较而识别磁光盘的种类。应该指出,反射光的光斑SP228照射到光电检测器(PD)229上,其光量转换为与光量相应的电信号A、B。这些电信号A、B提供给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单元221和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25。后面解释光盘识别装置220的详细结构和操作。
首先,现在结合图2-5解释将由光盘识别装置220识别的磁光盘。当前述第一磁光盘称作第一代MD时,第二代磁光盘已增加记录容量,并可称作下一代MD1。第三磁光盘通过对记录密度更高的新型记录介质应用新型记录系统而增加记录容量,并可称作下一代MD2。
参照图2,解释第一、第二和第三磁光盘的一些设计参数。尽管光盘识别装置220不识别第一磁光盘,但这只用于参考目的。同时,后面解释的光盘识别装置识别第一和第二磁光盘。
作为记录介质的第二磁光盘的物理设计参数与前述常规的第一磁光盘的参数相同。因此,对于第二磁光盘,道间距为1.6μm,激光波长λ为λ=780nm,并且光头的数值孔径NA=0.45。所用的记录系统是槽记录系统,而所用的寻址系统是ADIP系统。因而,光学系统、ADIP地址读出系统的结构以及盘驱动器件中的伺服处理与前述第一磁光盘的相同,从而,第二磁光盘与常规盘兼容。
第二磁光盘使用适于高密度记录的RLL(1-7)PP调制系统作为记录数据的调制系统。同时,RLL表示受限的扫描宽度,PP表示奇偶校验保留/禁止rmtr(重复的最小转换扫描宽度)。对于纠错系统,使用更高纠错能力的具有BIS(字符组指示器子码)的RS-LDC(里德索罗蒙-长距离码)。
具体地,例如从主机应用程序提供的2048字节用户数据以及附在其上的4字节EDC(检错码),共计2052字节,组成一个扇区(后面将解释,数据扇区与盘上的物理扇区截然不同)。如图4所示,32个这样的扇区,即扇区0至扇区31组成一个304列×216行的数据块。各个扇区的2052字节被编码,以便提取具有预置伪随机数的专有OR(Ex-OR)。32字节的奇偶校验码附加到每个编码数据块的每列上,形成304列×248行的LDC(长距离码)。此LDC数据块被交叉,得到152列×496行的数据块(交叉的LDC数据块)。如图3所示,排列四组,每组38列,并在组与组之间有一列上述的BIS,得到155列×496行的阵列,并且在每列的引导位置附加2.5字节的帧同步码(帧同步),从而一列与一帧相关,得到157.5字节×496帧的阵列。图3的各行与在后面解释的图21中所示一个记录块(簇)中的数据区的496帧有关,所述496帧为从帧10到帧505。
在上述数据结构中,数据交织为块结束类型。这得到20.50%的数据冗余度。数据检测系统是借助PR(1,2,1)ML的维特比解码系统。
对于盘驱动系统,使用CLV系统,线速度为2.4m/sec。在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标准数据率为4.4MB/sec。此系统的总记录容量为300MB。使用RLL(1-7)PP调制系统来代替EFM作为调制系统,窗口余量为从0.5到0.666,因此实现1.33因数的高密度。作为数据最小重写单元的簇由16个扇区(64KB)组成。
因而,通过使用具有BIS的RS-LDC系统,用不同的扇区结构和维特比解码代替CIRC系统作为记录调制系统,数据效率可从53.7%增加到79.5%,因而实现1.48因数的高密度。
借助以上一起采用的特征,第二磁光盘的记录容量可以是300MB,它大约是第一磁光盘的两倍。
另一方面,第三磁光盘是采用高密度记录技术如DWDD(畴壁位移检测)的记录介质,并且具有与上述第一磁光盘或第二磁光盘不同的物理格式。此下一代MD2具有1.25μm的道间距和0.16μm/位的位长,并且沿着直线方向增加密度。
而且,为了与第一和第二磁光盘兼容,光学系统、读出系统和伺服处理与现行标准的相同。具体地,激光波长λ为λ=780nm,光头的数值孔径为NA=0.45。记录系统是槽记录系统,寻址系统采用ADIP。壳体的外形采用与第一和第二磁光盘相同的标准。
如果使用与第一和第二磁光盘等效的光学系统并且如上所述地读取比常规系统更窄的道间距和线密度(位长),就必需解决关于去跟踪(detracking)余量、平面和槽的道间串扰、散焦或CT信号的约束条件。因而,第三磁光盘的特征在于槽的深度、倾角或宽度已经改变。具体地,槽的深度、倾角和宽度分别定义为160-180nm、60°-70°和600-800nm。
第三磁光盘相似地使用适于高密度记录的RLL(1-7)PP调制系统(RLL,受限的扫描宽度;PP,奇偶校验保留/禁止rmtr(重复的最小转换扫描宽度))作为记录数据的调制系统。第三磁光盘还使用纠错能力更高的具有BIS(字符组指示器子码)的RS-LDC(里德索罗蒙-长距离码)系统作为纠错系统。此RS-LDC与结合图3和4解释的相同。
数据交织为块结束类型,从而数据冗余度为20.50%。对于数据检测系统,使用借助PR(1,-1)ML的维特比解码系统。簇-最小数据重写单元由16个扇区或64KB组成。
所用的盘驱动系统是ZCAV系统,线速度为2.0m/sec。在记录和/或再现时的标准数据率为9.8MB/sec。因而,对于使用DWDD系统和此驱动系统的磁光盘,总的记录容量为1GB。
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在此特定实施例所示第二磁光盘的盘表面上的直观区域结构。第二磁光盘是与第一磁光盘相同的记录介质。在盘的最内缘上,设置PTOC(原版盘预制作的内容表或原版盘预制作的TOC)作为原版盘预制作区。在这,盘管理信息通过物理结构变化而记录为压纹(embossed)位。
从原版盘预制作区沿径向向外,设置磁光记录区,即设有槽的可记录和/或可再现区域,所述槽作为记录轨道的引导槽。此记录区在径向上的最内侧是UTOC(用户内容表)区。在此UTOC区中,设置相对于原版盘预制作区的缓冲区和功率校准区,所述功率校准区例如用于调节激光输出的输出功率。
对于第三磁光盘,不使用预制位来实现高密度,如图6所示。因而,在第三磁光盘中,没有由预制位组成PTOC区。在第三磁光盘中,从记录区向内,设置用于记录后述信息的UID区,所述信息为版权保护信息、用于检查数据窜改的信息或唯一ID(UID),作为未展开叙述的其它信息的基础。在此UID区中,根据与应用于第三磁光盘的DWDD系统不同的记录系统来进行记录。
同时,用于音乐数据的音频轨道和数据轨道可共同记录在第二磁光盘和第三磁光盘上。在此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数据区中形成音频记录区AA和PC数据记录区,其中,音频记录区AA由记录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音频轨道组成,PC数据记录区由记录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数据轨道组成。
如图7所示,不要求一组音频或数据轨道以物理连续的方式记录在盘上,而是可分区记录在多个部分中。部分表示其中数据以物理连续方式记录的域。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物理分离的PC数据记录区DA,如图7所示,数据轨道的数量就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尽管图7示出第二磁光盘,但也可相同地应用到第三磁光盘。
现在结合图1和8-13解释用于识别出上述第二和第三磁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220的详细结构和操作。
如图12所示,光盘识别装置220封装在介质驱动单元11内,单元11在后面解释。实际上,光盘识别装置220的主要组件以分布方式设置在光头22、RF放大器和驱动控制器41中。另外,此光盘识别装置220在激光聚焦开启状态下移动,所述状态由光头22内的聚光器件(物镜)实现。不采用跟踪伺服。
由置于光头22内的光电检测器PD检测的光接收信号A、B提供给图1所示的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单元221和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25。
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单元221通过从光接收信号A减去光接收信号B而计算得到推挽信号(A-B),作为跟踪误差信号TE,并把计算的信号发送给作为二进制编码器件的比较器222。
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25把相加光接收信号A、B而得到的总光量信号(A+B)作为引入信号PI发送给比较器226。
比较器222对跟踪误差信号TE和限制电平TEslice进行二进制编码,并把得到的二进制编码数据TEcomp发送给反相器223。反相器223对二进制编码数据TEcomp求反,把得到的信号发送给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的数据输入端D。
比较器226通过比较推挽信号和限制电平TEslice而对推挽信号PI进行二进制编码,把得到的二进制编码数据PIcomp发送给反相器227。反相器227对二进制编码数据PIcomp求反,把得到的数据发送给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的时钟输入端。
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与比较器226的补码的二进制编码数据PIcomp′的上升边同步地闩锁比较器222的补码的二进制编码数据TEcomp′。也就是说,通过检测PI信号和TE信号的相位差而产生表示盘种类识别结果的结果,并输出此结果。此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容纳在驱动控制器41中,驱动控制器41在后面解释。驱动控制器41基于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的识别结果而识别磁光盘的种类。
图8示出光斑SP在磁光盘横截面上的运动以及PI和TE信号与光斑SP运动相应的再现波形。此图示出TE信号滞后于PI信号的情况,即具有90°的相位差。
图9示出在光盘识别装置220的每个部分中对于第二磁光盘而检测到的波形。在与补码的二进制编码数据PIcomp′的上升边同步地闩锁补码的二进制编码数据TEcomp′时,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输出H电平。
图10示出在光盘识别装置220的每个部分中对于第三磁光盘的运动而检测到的波形。在与补码的二进制编码数据PIcomp′的上升边同步地闩锁补码的二进制编码数据TEcomp′时,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输出L电平。第三磁光盘中的TE信号的极性被反转,因为第三磁光盘中的槽深度较深,为160-180nm。这是因为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以槽深度125nm为边界从+改变为-,如图11所示。可从(78/4)/1.57发现发生此极性反转的深度d,这里,780为激光波长,单位为nm,1.57为激光的折射率。
实际上,盘会偏移,从而,除了在应用跟踪伺服时以外,光斑SP都重复地向着光盘的内缘或外缘运动。因而需要确定前进方向,从而,物镜或光学部件(光头)整体以恒定的速度从内缘向着外缘移动,并且当速度克服因偏移而引起的运动量时进行检测。
现在结合图12和13解释盘驱动器件,其中,盘驱动器件具有封装在其中光学识别装置220,并且它识别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以便根据识别结果而记录和/或再现用于各类盘的信息。
盘驱动器件10可连接到个人计算机(PC)100,并能使用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作为音频数据和诸如PC的外部存储器。
参照图12,盘驱动器件10包括:其中封装有光盘识别装置220的介质驱动单元11;转储控制器12;簇缓冲存储器13;辅助存储器14;USB接口15、16;USB HUB 17;系统控制器18和音频处理单元19。
介质驱动单元11记录和/或再现多种盘之一90,如第一磁光盘、第二磁光盘、或第三磁光盘。以下结合图13解释介质驱动单元11的内部结构。
转储控制器12控制从介质驱动单元11发送和接收重放数据,并且记录提供给介质驱动单元11的数据。在转储控制器12的控制下,簇缓冲存储器13对介质驱动单元11基于高密度数据簇而从盘90的数据轨道读出的数据进行缓冲。辅助存储器14在转储控制器12的控制下,储存各种管理信息和特殊信息,如UTOC数据、CAT数据、唯一ID或散列值。
系统控制器18能与PC 100通信,PC 100通过USB接口16和USB HUB 17与其连接,并且,系统控制器18执行与此PC 100的通信控制以接收命令,如写或读出请求,传送所需的信息如状态信息和其它信息,或者整体上管理盘驱动器件10的集成控制。
例如,如果盘90装入到介质驱动单元11,系统控制器18就命令介质驱动单元11从盘90读出管理信息,以便使从转储控制器12读出的管理信息储存在辅助存储器14中。
系统控制器18通过读入这些管理信息而能掌握盘90的轨道记录状态。而且,通过读入CAT,系统控制器18能掌握数据轨道中的高密度数据簇结构,从而系统控制器18能处理PC 100对数据轨道的访问请求。
基于唯一ID值或散列值,系统控制器18能执行盘验证或其它处理操作,或者把这些值发送到PC,以使PC 100执行盘验证处理和其它的处理操作。
当从PC 100发出对FAT扇区的读出请求时,系统控制器18向介质驱动单元11发送信号,以便执行读出包括此FAT扇区的高密度数据簇。因而读出的高密度数据由转储控制器12写入到簇缓冲存储器13中。然而,如果FAT扇区的数据已经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就不需介质驱动单元11读出。
根据写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的高密度数据簇的数据,如果请求,系统控制器18就发出读出FAT扇区数据的信号,以管理控制经过USB接口15和USB HUB 17向PC 100发送FAT扇区数据。
当从PC 100发出对FAT扇区的写请求时,系统控制器18使介质驱动单元11读出包含此FAT扇区的高密度数据簇。因而读出的高密度数据由转储控制器12写入到簇缓冲存储器13中。然而,如果FAT扇区的数据已经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就不需介质驱动单元11读出。
系统控制器18还使从PC 100发送的FAT扇区数据(记录数据)通过USB接口15提供给转储控制器12,以执行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上重写相应的FAT扇区数据。
系统控制器18命令转储控制器12把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的高密度数据簇的数据传送到介质驱动单元11,作为记录数据,其中,所述簇缓冲存储器13具有处于重写状态的所需FAT扇区。介质驱动单元11在装入到位的介质上写高密度数据簇的记录数据,如果介质是第一磁光盘,介质驱动单元11就根据EFM调制系统调制记录数据,如果介质是第二磁光盘或第三磁光盘,介质驱动单元11就根据RLL(1-7)PP调制系统调制记录数据。
同时,在盘驱动器件10中,前述记录和/或再现控制是在记录和/或再现数据轨道时的控制。在记录和/或再现MD音频数据(音频轨道)时的数据传送经过音频处理单元19。
作为输入系统,音频处理单元19包括:模拟语音信号输入单元,如线路输入电路/麦克风输入电路;A/D转换器;以及数字音频数据输入单元。音频处理单元19包括ATRAC压缩编码器/解码器以及压缩数据缓冲存储器。作为输出单元,音频处理单元19还包括:模拟语音信号输出单元,如数字音频数据输出单元;D/A转换器或线路输出电路/耳机单元。
当数字音频数据(或模拟语音信号)提供给音频处理单元19时,音频轨道记录在盘90上。输入的线性PCM数字音频数据,或者以模拟语音信号形式提供并随后由A/D转换器转换的线性PCM数字音频数据进行ATRAC压缩编码,并储存在缓冲存储器中。接着,在预定时刻从缓冲存储器读出音频数据(与ADIP簇相应的数据单元),以便传送到介质驱动单元11。
介质驱动单元11根据第一调制系统,EFM调制系统或RLL(1-7)PP调制系统,而调制传送的压缩数据,并把调制的数据写在盘90上,作为音频轨道。
在从盘90再现音频轨道时,介质驱动单元11把重放数据解调为ATRAC压缩数据的状态,以把解调数据传送到音频处理单元19。此音频处理单元19对所述数据执行ATRAC压缩解码,把所述数据变换为线性PCM音频数据,接着在数字音频数据输出单元上输出。或者,音频处理单元把所述数据转换为模拟语音信号,接着输出到线路输出/耳机输出。
应该指出,图12所示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例如,如果盘驱动器件10连接到PC 100以便用作只适于记录和/或再现数据轨道的外部存储器件,就不需要音频处理单元19。另一方面,如果音频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是主要目标,就优选提供音频处理单元19,并进而提供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作为用户界面。为了连接到PC 100,不仅使用USB而且使用所谓的IEEE1394接口或通用连接接口,其中,IEEE1394遵循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nc.)所规定的条款。
以下结合图13更详细地解释用于记录和/或再现第一、第二和第三磁光盘的介质驱动单元11的结构。在此介质驱动单元11中,光学识别装置220识别第二和第三磁光盘。应该指出,通过修改光盘识别装置,可识别第一和第三磁光盘。
为了记录和/或再现第一、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介质驱动单元11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EFM调制和ACIRC编码的布置,以记录第一磁光盘;以及用于执行RLL(1-7)PP调制和RS-LDC编码的布置,以记录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作为重放处理系统,介质驱动单元11的特征还在于包括:用于执行EFM解调和ACIRC解码的布置,以再现第一磁光盘;以及用于执行基于数据检测的RLL(1-7)解调RS-LDC解码的布置,以再现第二和第三磁光盘,所述数据检测采用PR(1,2,1)ML和维特比解码。
在介质驱动单元11中,主轴电机21根据CLV系统或ZCAV系统而旋转驱动装入到单元11上的盘90。在记录和/或再现过程中,激光从光头22照射到盘90上。
光头22在记录过程中输出高能级激光,把记录轨道加热到居里温度,同时,输出相对较低能级的激光,通过磁刻尔效应而从反射激光检测数据。为此,在光头22上安装:作为激光输出器件的激光二极管;包括偏振光束分光器和物镜的光学系统,以及用于检测反射光的检测器。安装到光头22上的物镜例如由双轴机构固定,用于在盘的径向上以及在靠近和远离盘的方向上位移。光头22设置有光电检测器PD,用于在光盘识别装置220中提供接收光信号A和接收光信号B。由于必需确定前进方向,在识别光盘时,物镜或整个光头22以恒定速度从光盘的内缘向着外缘运动。用足以克服偏移所造成的移动量的速度检测接收光信号A和接收光信号B。
在本实施例中,在光头22的读出光路上设置相位补偿板,以便发挥对于第一和第二磁光盘以及第三磁光盘的最大重放特性,所述磁光盘在介质表面上具有不同的物理设计参数。借助此相位补偿板,在读出过程中可优化比特误码率。
磁头23布置在面向光头22的位置上,在它们之间是盘90。磁头23对盘90施加由记录数据调制的磁场。尽管未示出,但设置滑橇电机和滑橇机构,用于使整个光头22和磁头23沿盘的径向运动。当光盘识别装置识别光盘时,滑橇电机和滑橇机构从光头22的内缘向着外缘运动。
除了包括光头22和磁头23的记录和/或再现头系统以及借助主轴电机21的盘旋转驱动系统的以外,介质驱动单元11还设置有记录处理系统、再现处理系统和伺服系统。对于记录处理系统,设置当在第一磁光盘上记录时负责EFM调制和ACIRC编码的单元,以及当在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上记录时负责RLL(1-7)PP调制RS-LDC编码的单元。
当光盘识别装置识别光盘的种类时,盘旋转和驱动系统转动第二和第三磁光盘。
对于再现处理系统,设置在再现第一磁光盘时负责解调和ACRIC解码的部分,其中,所述解调作为EFM调制的相反操作;以及当再现第二和第三磁光盘时负责解调(基于使用维特比解码的数据检测的PR(1,2,1)ML和RLL(1-7)解调)和RS-LDC解码的单元,其中,所述解调作为RLL(1-7)PP的相反操作。
从照射到光头22的盘90上的激光的反射光检测的信息(在光电检测器检测反射激光时获得的光电流)发送到RF放大器24。此RF放大器24对输入的检测信息执行电流-电压转换、放大和矩阵计算,以提取重放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TE、聚焦误差信号和槽信息(借助轨道摆动而记录在盘90上的ADIP信息)作为重放信息。
在此RF放大器24中封装有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单元221、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25以及比较器222和226,其中,跟踪误差信号计算单元221构成光盘识别装置220。
为了再现第一磁光盘,在RF放大器中获得的重放RF信号经过比较器25和PLL电路26,由EFM解调单元27和ACIRC解码器28进行处理。重放RF信号由EFM解调单元27转换为双值信号,并转换为EFM信号串,接着,EFM信号串在ACIRC解码器28中进行EFM解调,纠错并且解交织。如果信号是音频数据,此时的数据就是ATRAC压缩数据。此时,选择器29的第一磁光盘信号一侧被选择,并且解调的ATRAC压缩数据作为重放数据从盘90输出到数据缓冲器30。在此情况下,压缩数据提供给如图12所示的音频处理单元19。
另一方面,在再现第二磁光盘或第三磁光盘时,由RF放大器获得的重放RF信号经过A/D转换电路31、均衡器32、PLL电路33和PRML电路34,由RLL(1-7)PP解调单元35和RS-LDC解码器36进行处理。对于重放RF信号,在RLL(1-7)PP解调单元35中通过采用PR(1,2,1)ML和维特比解码的数据检测而获得作为RLL(1-7)代码串的重放数据。对此RLL(1-7)代码串执行RLL(1-7)解调处理。在RS-LDC解码器36中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纠错和解交织。
在此情况下,选择器29的第二磁光盘或第三磁光盘一侧被选择,从而,解调数据作为重放数据从盘90输出到数据缓冲器30。接着,解调数据提供给如图12所示的转储控制器12。
从RF放大器24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提供给伺服电路37,同时,槽信息提供给ADIP解码器38。
ADIP解码器38通过带通滤波器而限制槽信息的带宽,以提取摆动成分,随后执行FM调制和双相解调,以提取ADIP地址。如果盘是第一磁光盘或第二磁光盘,作为盘上绝对信息的ADIP信息就通过MD地址解码器39提供给驱动控制器41,然而,如果盘是第三磁光盘,ADIP信息就通过第三磁光盘地址解码器40而提供给驱动控制器41。
驱动控制器41基于每个ADIP地址而执行预置处理。槽信息返回给伺服电路37,用于主轴伺服控制。
驱动控制器41设置有D-触发器识别电路的功能,所述D-触发器识别电路构成光盘识别装置220。驱动控制器41基于D-触发器识别电路224的识别结果而识别磁光盘的种类。
通过综合槽信息和重放时钟(在解码时,基于PLL的时钟)之间的相位误差而获得误差信号,伺服电路37基于所述误差信号而产生用于CLV伺服控制和用于ZCAV伺服控制的主轴误差信号。
基于从RF放大器24提供的主轴误差信号、跟踪和聚焦误差信号、或发自驱动控制器41的跟踪跳转命令或访问命令,伺服电路37产生各种伺服控制信号,如跟踪控制信号、聚焦控制信号、滑橇控制信号或主轴控制信号,并把这些伺服控制信号输出到电机驱动器42。也就是说,如果需要,伺服电路37对伺服误差信号或命令执行相位补偿处理、增益处理或目标值设定处理,产生各种伺服控制信号。
电机驱动器42基于从伺服电路37提供的伺服控制信号而产生预置伺服驱动信号。这些伺服控制信号检验:激励双轴机构的滑橇电机驱动信号(两个驱动信号,即用于聚焦方向的信号和用于跟踪方向的信号);驱动滑橇机构的滑橇电机驱动信号;以及驱动主轴电机21的主轴电机驱动信号。借助这些伺服驱动信号,对盘90执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并对主轴电机21执行CAV或ZCAV控制。
在识别光盘时,光盘识别装置220通过驱动控制器41来控制伺服电路37和电机驱动器42,通过光头22的物镜而开启激光的聚焦。不采用跟踪伺服。滑橇伺服使光头22以一定速度从内缘向外缘运动。
如图12所示,当在盘90上记录时,从转储控制器12提供高密度数据,或从音频处理单元19提供通常的ATRAC压缩数据。
在第一磁光盘上记录时,选择器43连接到第三磁光盘,从而ACIRC编码器44和EFM调制单元45进行操作。当输入是音频信号时,音频处理单元19的压缩数据被ACIRC编码器44交织并增加纠错码,接着由EFM调制单元45进行EFM调制。EFM调制数据通过选择器43提供给磁头驱动器46,接着,磁头驱动器46使磁头23向盘90施加与EFM调制数据相应的磁场,以记录调制数据。
当在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上记录时,选择器43连接到第二磁光盘或第三磁光盘一侧,从而,RS-LDC编码器47和RLL(1-7)PP调制单元48进行操作。应该指出,从转储控制器12发送的高密度数据在RS-LDC编码器47中被交织并增加RS-LDC系统的纠错码,并由RLL(1-7)PP调制单元48进行RLL(1-7)调制。
通过选择器43向磁头驱动器46提供用于记录、调制成RLL(1-7)代码串的数据,接着,磁头驱动器46使磁头23向盘90施加与调制数据相应的磁场,以记录数据。
如上所述,激光驱动器/APC 49在重放和记录时使激光二极管发射激光,它还执行所谓的APC(自动激光功率控制)。具体地,在光头22内设置用于监视激光功率的检测器,未示出,此检测器的监视信号反馈到激光驱动器/APC 49。此激光驱动器/APC 49比较作为监视信号而获得的当前激光功率与预置激光功率,以寻找误差,并在激光驱动信号中反映此误差,以便进行管理控制,从而从激光二极管输出的激光功率稳定在设定值上。应该指出,在重放激光功率和记录激光功率方面,激光功率的大小由驱动控制器41设置在激光驱动器/APC 49的内部寄存器中。
驱动控制器41基于系统控制器18的命令而控制各个组件,以便执行上述各种操作,包括访问、各种伺服操作、数据写或数据读出操作。同时,如图13所示,由虚线围绕的各种组件每一个都由单芯片电路构成。
因而,其中封装有光盘识别装置220的介质驱动单元11能通过信号处理而识别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从而,盘旋转驱动系统能执行对各类磁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处理,因为它在对各类磁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处理之间自动切换。
同时,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列举出图14所示的光盘识别装置。此光盘识别装置240识别第二和第三磁光盘的盘种类,这些盘具有相同的记录系统、寻址系统和外形,但它们的记录容量互不相同,其中,所述记录系统在摆动槽或摆动平面上记录数据,所述寻址系统用摆动槽指示地址。
参照图14,光盘识别装置240包括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42、比较器243和T-触发器识别电路244。引入信号计算单元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到一个磁光盘的光聚焦到在磁光盘的摆动槽上记录的数据上,从被聚焦光束的摆动槽所反射的光检测记录在摆动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PI,其中,磁光盘由主轴电机旋转。比较器输出比较结果,所述比较结果基于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42检测的引入信号PI的固有限制电平PIslice2,同时,引入信号计算单元根据比较器243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各个磁光盘的种类。
以下解释光盘识别装置240的详细结构和操作。
光盘识别装置240也封装在图13所示的介质驱动单元11中。具体地,光盘识别装置的主要组件以分布方式设置在介质驱动单元11的光头22、RF放大器和驱动控制器41中。
光盘识别装置240同样在如下状态中运动:激光由设置在光头22中的物镜聚焦。不采用跟踪伺服。
应该指出,在第三磁光盘和第二磁光盘之间,以此状态叠加在PI信号上的去跟踪成分不同。因而,在聚焦伺服引入之后,光盘识别装置240在第二磁光盘的设置中除去PI成分。此时,从第二磁光盘输出脉冲信号,同时,不从第三磁光盘输出脉冲信号。基于此差异,可区别第二和第三磁光盘。
首先,由容纳在光头22内的光电检测器PD 241检测的光接收信号发送到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42。
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42把总光量信号(A+B)作为引入信号PI而发送给作为二进制编码器件的比较器243,其中,(A+B)是光接收信号A和B的总和信号。
比较器243比较推挽信号PI和限制电平PIslice2,把比较结果Comp out发送到T-触发器识别电路244。T-触发器识别电路244对比较器243的比较结果Comp out的脉冲存在与否作出响应,以识别第二和第三磁光盘。
图15示出光盘识别装置240的各个部件中的各个信号波形。第二磁光盘以及第一磁光盘的PI信号具有从峰值电平到底部电平的较大振幅,从而,当信号基于固有限制电平而限幅时,产生脉冲。相反,如果试图用相同的限制电平对第三磁光盘的PI信号进行限幅时,此PI信号就不能被限幅,因为PI信号具有从峰值电平到底部电平的较小振幅,因而不产生脉冲。
应该指出,需要设置固有限制电平,从而,作为单一种类的固有限制电平PIslice2允许对第二磁光盘的PI信号限幅,但不允许对第三磁光盘的PI信号限幅。固有限制电平可由与初始额定输出相应的返回光确定。
T-触发器识别电路244通过R和C调节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时间常数,并根据比较器243的输出而输出对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以及对第一磁光盘的识别结果。
光盘识别装置240封装在图13所示的介质驱动单元11中。在此情况下,引入信号计算单元242和比较器243设置在RF放大器24中。驱动控制器41的功能元件设置在RF放大器24中。T-触发器识别电路244的功能是控制记录单元、再现单元、伺服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42,以适于各类盘的方式记录和/或再现各类磁光盘。
进一步修改的本发明实施例是在图16中示出的光盘识别装置250。此光盘识别装置250识别第二和第三磁光盘,尽管这些盘的记录系统、寻址系统和外形保持相同,但它们的记录容量互不相同,其中,所述记录系统在摆动槽或平面上记录数据,所述寻址系统用摆动槽指示地址。
如图16所示,此光盘识别装置250识别多个不同磁光盘的盘种类,这些盘具有相同的记录系统、寻址系统和外形,但它们的记录容量互不相同,其中,所述记录系统在摆动槽或平面上记录数据,所述寻址系统用摆动槽指示地址。
此光盘识别装置250包括滑橇电机和滑橇机构、峰值保持电路253、底部保持电路254、差值计算单元255和识别电路256。滑橇电机和滑橇机构设计为:使设置有会聚透镜的光头在把光聚焦到光盘上之后,运动到光盘的预定区域,其中,所述光由会聚透镜集中,所述光盘由主轴电机旋转。峰值保持电路设计为保持从光头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头由滑橇电机和滑橇机构运动到磁光盘的预定位置。底部保持电路254保持从光头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头由滑橇电机和滑橇机构运动到磁光盘的预定位置。差值计算单元255检测峰值保持电路253所保持的峰值电平和底部保持电路254所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同时,识别电路256比较差值计算单元255所检测的差值大小和阀值大小,以识别光盘的种类。
光盘识别装置250识别磁光盘的原理如下:在第三磁光盘中,不是通过凹坑而是根据摆动槽系统在常规PTOC区上进行记录。因而,为了识别磁光盘是否为第二磁光盘,在引入聚焦伺服之后,光头运动到PTOC区,以检查在峰值-和底部-保持RF信号时获得的信号。当盘是第二磁光盘时,即使不采用跟踪伺服也可监视RF信号的振幅。因而,RF信号振幅与一定的阀值进行比较。如果RF信号振幅大出一定程度,就确定该盘为第二磁光盘,然而,如果RF信号振幅更小,就确定该盘为第三磁光盘。
因而,光盘识别装置250通过放大器251放大其上写第二磁光盘的PTOC的区域的返回光,或者放大第三磁光盘上与第二磁光盘上写PTOC的区域相应的区域的返回光,随后用高通滤波器(HPF)252过滤所述光,以提取RF信号。RF信号的峰值电平和底部电平分别由峰值保持电路253和底部保持电路254保持。通过差值计算单元255的计算而找到峰值和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比较器256比较该差值与预定阀值,输出识别结果。
图17示出光盘识别装置250的各个部分中的信号波形。从第二磁光盘返回光的RF信号的峰值电平和底部电平计算大差值DP-B,其中,峰值电平和底部电平分别由峰值保持电路253和底部保持电路254保持。
从第二磁光盘返回光的RF信号的峰值电平和底部电平计算小差值DP-B,其中,峰值电平和底部电平分别由峰值保持电路253和底部保持电路254保持。
接着,比较器把大差值DP-B和小差值DP-B与预定阀值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盘是第二磁光盘还是第三磁光盘。
此光盘识别装置250同样封装在图13所示的介质驱动单元11中。基于以上识别结果,驱动控制器41控制记录单元、再现单元、伺服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42,以执行适于磁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
前面解释的光盘识别装置220、240和250在聚焦开启状态下识别盘类型。在光盘识别装置的进一步修改例中,在跟踪开启状态下识别光盘。此光盘识别装置识别第一和第三磁光盘。
对于进一步的第一修改例,光盘识别装置检测ADIP频率差,以识别第一和第三磁光盘。此第一特定实施例的原理如下:第一磁光盘具有1.2[m/sec]的ADIP频率线速度,同时具有22.05[kHz]的ADIP基准频率。另一方面,第三磁光盘具有2.0[m/sec]的ADIP频率线速度,同时具有88.2[kHz]的ADIP基准频率。由于此操作基于CLV,因此,第一磁光盘的角速度为12[Hz]至5[Hz],而第三磁光盘的则为20[Hz]至10[Hz]。如果当盘的转数在聚焦开启状态下为10[Hz]时测量ADIP的频率,那么,第三磁光盘和第一磁光盘的ADIP频率就分别为88.2[kHz]至44.1[kHz]以及44.1[kHz]至22.05[kHz]。
对于此光盘识别装置,当光头22被用力推向盘的最内缘或最外缘时,通过执行识别操作而避免在具有重叠ADIP频率的区域中进行识别。或者,光头摆向ADIP频率重叠区中的内缘或外缘。
因而,对于进一步的第一修改例的光盘识别装置,有可能识别第一和第三磁光盘。而且,如果此光盘识别装置封装在介质驱动单元11中,介质驱动单元11就能通过信号处理而识别第一和第三磁光盘,并且基于识别结果而使驱动控制器41控制记录单元、再现单元、伺服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42,以执行适于各类磁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
现在只简单解释光盘识别装置的进一步的第二修改例,此装置基于地址可读性而识别光盘。对于此光盘识别装置,光盘识别装置安装在介质驱动单元11中,在此状态下,启动跟踪伺服,并且读地址。根据可被阅读的解码器类型而识别光盘。
上述光盘识别装置不仅可单独封装在介质驱动单元11中,而且也可组合在一起封装在单元11中。例如,如果盘未被光盘识别装置220识别,它就可被光盘识别装置240或被光盘识别装置250识别。或者,可通过对多个光盘识别装置所获得结果的多数决定法来识别光盘。例如,由于光盘识别装置220、250都获得赞同第三磁光盘的相同结果,因此,就确定给定盘为第三磁光盘。
现在结合图19和20解释第二磁光盘和第三磁光盘的盘管理结构。
图19和20分别示出第二磁光盘和第三磁光盘的数据管理结构。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磁光盘是与常规Mini-Disc相同的记录介质,因此,PTOC用不可重写压纹凹坑来记录,如第一磁光盘中所用的。在此PTOC中,例如,总的盘容量、UTOC区中的UTOC位置、功率校准的位置、数据区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导出位置)被记录为管理信息。
在第二磁光盘的ADIP地址0000至0002中,设置用于调整激光写输出的功率校准区(矩形功率校准区)。在随后的ADIP地址0003至0005中记录包括管理信息的UTOC,其中,管理信息根据轨道(音频轨道/数据轨道)的记录和删除而重写。UTOC监督构成所述轨道的部分和组成所述轨道的部分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UTOC还监督数据区中自由区的部分,即可写区域中的部分,其中,在所述自由区中还没记录轨道。在UTOC上,PC数据全部作为不专用于MD音频数据的唯一轨道而进行监督。因而,如果共同记录音频数据和数据轨道,就有可能监督划分为多个部分的PC数据的记录位置。
UTOC数据记录在此UTOC区中的特定ADIP簇中。用ADIP簇中的个扇区定义UTOC数据的内容。具体地,UTOC扇区0监督轨道或自由区中的部分,而UTOC扇区1和4监督与该扇区有关的文本信息。在UTOC扇区2中,写监督轨道记录日期和时间的信息。
UTOC扇区0是其中记录有数据的数据区、未记录数据区和其中记录有数据管理信息的数据区。例如,当在盘上记录数据时,盘驱动器件从UTOC扇区0寻找盘上的未记录区,以便在其中记录数据。在重放时,盘驱动器件从UTOC扇区0确定其中记录将被再现的记录轨道的区域,并且访问该区域,以执行再现操作。
同时,在第二磁光盘中,PTOC和UTOC被记录成根据与常规Mini-Disc系统一致的系统调制的数据,在此是根据EFM调制系统调制的数据。结果,第二磁光盘具有记录根据EFM调制系统调制的数据的区域以及记录根据RS-LDC和RLL(1-7)PP调制系统调制的数据的区域。
在ADIP地址0032描述的报警轨道中储存警告信息,所述警告为:即使第二磁光盘插入到第一磁光盘的盘驱动器件中,此记录介质也不符合第一磁光盘的盘驱动器件。此信息可以是语音数据:[此盘是与此再现装置不一致的格式]或报警声数据。如果盘驱动器件设置有显示器,该信息可以是用于显示此效果的数据。此报警轨道根据EFM调制系统而记录,从而,它甚至可用与第一磁光盘相关的盘驱动器件来读取。
在ADIP地址0034中记录盘描述表(DDT),此表指示第二磁光盘的盘信息。在DDT中例如描述格式系统、盘内逻辑簇的总数、记录介质的固有ID、用于DDT的更新信息和缺陷簇信息。
由于在DDT区中记录根据RS-LDC和RLL(1-7)PP调制系统调制的高密度数据,因此,在报警轨道和DDT之间设置保护带区域。
对于记录根据RLL(1-7)PP调制系统调制的高密度数据的最低ADIP地址,即对于DDT的引导地址,记录设定地址为0000的逻辑簇号LCN。一个由65536字节组成的逻辑簇用作最小的读/写单元。同时,保留ADIP地址0006至0031。
在随后的ADIP地址0036-0038中,设置在验证时才开放的安全区。此安全区监督属性,如组成数据的各个簇的开放性和非开放性。具体地,例如,记录用于保护版权的信息和用于检查数据伪造的信息。可记录其它各种未开放的信息。只能通过特别允许的指定外部设备,以受限制的方式访问未开放区。用于验证具有访问权的外部设备的信息属于记录在安全区中的信息。
从ADIP地址0038开始,记录可选数据长度的用户区以及数据长度为8的备用区,其中,在用户区中可自由地写或读。当以LCN的增量顺序排列时,记录在用户区中的数据从引导端开始,以2048字节为单位划分为用户扇区。由诸如PC的外部设备通过根据用户扇区号的FAT文件系统进行管理,其中,最开始的用户扇区作为0000。
参照图20,现在解释第三磁光盘的数据管理结构。第三磁光盘没有PTOC区。为此,盘管理信息,如盘的总容量、功率校准区的位置、数据区的起始位置或数据区的结束位置(导出位置),全部包括在ADIP信息中,并记录为PDPT(预先格式化盘参数表)。所述数据根据具有BIS的RS-LDC和RLL(1-7)PP调制系统进行调制,并由DWDD系统记录。
在导入区和导出区中,设置激光功率校准区(PCA)。在第三磁光盘中,LCN与紧随PCA之后的ADIP地址一致,PCA处的LCN记为0000。
第三磁光盘包括与第二磁光盘的UTOC区相应的控制区。图20示出唯一ID区(UID),在UID中记录用于版权保护的信息、用于禁止数据窜改的信息以及其它未开放信息。实际上,根据与通常DWDD系统不同的记录系统,此UID区记录在位于导入区更内侧的区域中。
第二和第三磁光盘的文件根据FAT文件系统进行监督。例如,每个数据轨道具有唯一的FAT文件系统。或者,单个FAT文件系统可记录在多个数据轨道上。
现在结合图21解释第二和第三磁光盘的ADIP扇区结构与数据块之间的关系。在与第一磁光盘有关的常规系统中,使用与记录成ADIP的物理地址有关的簇/扇区结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为便于解释,从ADIP地址得到的簇被称作[ADIP簇],而在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中,从地址得到的簇被称作[记录块]或[下一代MD簇]。
在第二和第三磁光盘中,数据轨道被处理成由连续簇记录的数据流,如图21所示,其中,簇是最小地址单元,从而,一个记录块(第一代MD簇)由16个扇区或1/2ADIP簇形成,如图21所示。
如图21所示的一个记录块(第一代MD簇)的数据结构由512个帧组成,即,10帧前同步码、6帧后步码、以及496帧数据部分。此记录块中的每个帧由同步信号区、数据、BIS和DSV组成。
把组成一个记录块的512帧中记录有效数据的496个帧划分为16个相等部分而得到的每组31帧被称作地址单元。此地址单元的数量被称作地址单元数量(AUN)。此AUN是与地址单元总数相应的数字,用于记录信号的地址管理。
在具有物理簇/扇区结构的第一磁光盘上记录根据(1-7)PP调制系统调制的高密度数据时,出现以下问题:固有地记录在盘上的ADIP地址和实际记录的数据轨道的地址互相不一致,其中,所述物理簇/扇区结构例如在第二磁光盘的ADIP中进行描述。在用ADIP地址作为基准执行随机访问时,即使在访问写有所需数据的位置附近时也可读出记录数据。然而,在写数据时,必需访问正确的位置,以便不重写和删除已记录的数据。从而,关键的是正确地从与ADIP地址有关的下一代MD簇/下一代MD扇区掌握访问位置。
因而,对于第二磁光盘,高密度数据簇由在根据预定规则转换ADIP地址时获得的数据单元掌握,所述ADIP地址在介质表面上记录成摆动。在此情况下,整数倍的ADIP扇区成为高密度数据簇。基于此概念,如果在记录于第一磁光盘上的一个ADIP簇中描述下一代MD簇,在1/2ADIP簇域中形成每个下一代MD簇。
因而,在第二磁光盘中,两个上述的下一代MD2簇与一个ADIP簇相关,一个ADIP簇是最小记录单元(记录块)。
在第三磁光盘中,一个簇被处理成一个记录块。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从主机应用程序提供的基于2048字节的数据块是一个逻辑数据扇区(LDS),并且,记录在相同记录块中的一组32个逻辑数据扇区是逻辑数据簇(LDC)。
对于上述数据结构,当UMD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可选位置时,第二和第三磁光盘的数据可在最优时刻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由于在ADIP簇中包含整数个下一代MD簇,其中,ADIP簇作为ADIP地址单元,因此,从ADIP簇地址到UMD数据簇地址的地址转换规则被简化为转换电路或软件配置。
尽管图21示出两个下一代MD簇与一个ADIP簇相关的实施例,但在一个ADIP簇中也可布置三个或更多个下一代MD簇。应该指出,本发明不局限于一个下一代MD簇由16个ADIP扇区组成的结构,从而,可根据EFM调制系统的数据记录密度和RLL(1-7)PP调制系统的数据记录密度的差别、将要组成下一代MD簇的扇区数量或一个扇区的大小,而设置将要组成下一代MD簇的ADIP扇区的数量。
以下解释ADIP的数据结构。图22A示出第三磁光盘的ADIP的数据结构,同时,图22B示出第二磁光盘的ADIP的数据结构。
在第二磁光盘中描述:同步信号;与簇H信息和簇L信息有关的信息、以及包括簇中扇区数的扇区信息(扇区),其中,簇H信息和簇L信息例如指示盘中的簇号。同步信号用4位表示,簇H用地址信息的高八位表示,簇L用地址信息的低八位表示,并且扇区信息用4位表示。在结尾附加14位的CRC。因而,在每个ADIP扇区的头部中总共记录42位。
在第三磁光盘中,记录4位同步信号数据、4位簇H信息、8位簇M信息、4位簇L信息、和4位扇区L信息。附加18位BCH奇偶校验码作为结尾。在第三磁光盘中,在每个ADIP扇区的头部中记录42位ADIP信号。
在ADIP数据结构中,可任意确定簇H信息、簇M信息、和簇L信息的结构。也可在此结构中描述其它补充信息。例如,如图23所示,在第三磁光盘的ADIP信号中,有可能把簇信息描述成高八位簇H和低八位簇L,并且描述盘控制信息来取代所述低八位代表的簇L。盘控制信息例如为伺服信号校正值、重放激光功率的上限值、重放激光功率线速度的校正系数、记录激光功率的上限值、记录激光功率线速度的校正系数、记录磁灵敏度、磁激光(magneticBlaser)脉冲相位差和奇偶校验码。
现在详细解释盘驱动器件10(图12)对第二或第三磁光盘执行的再现和记录处理,其中,第二或第三磁光盘由光盘识别装置识别。
在访问数据区时,从外部PC 100通过USB接口16向盘驱动器件10的系统控制器18发出用于记录和/或再现以[逻辑扇区](以下称作FAT扇区)为单位的数据的命令。对于PC 100而言,数据簇似乎以2048字节为单位进行划分,并且以USN的增量顺序根据FAT文件系统进行监督,如图19所示。另一方面,盘90中的数据轨道的最小重写单元是尺寸为65536字节的下一代MD簇,并且,对此下一代MD簇赋予LCN。
由FAT引用的数据簇的大小比下一代MD簇的更小。从而,需要盘驱动器件10把FAT引用的用户扇区转换为物理ADIP地址,并且使用缓冲存储器13把以FAT引用的数据扇区为单位进行的读/写转换为基于下一代MD簇的读/写。
图24示出在PC 100请求读出某个FAT扇区的情况下在盘驱动器件10的系统控制器18中的处理。
在通过USB接口16从PC 100接收用于读出FAT扇区#n的读出命令时,系统控制器18执行寻找下一代MD簇号的处理,其中,此下一代MD簇号包含指定FAT扇区号#n的FAT扇区。
确定临时的下一代MD簇号u0。由于下一代MD簇的大小是65536字节,并且FAT扇区的大小是2048字节,因此,在第一代MD簇中有32个FAT扇区。因而,FAT扇区号(n)除以整数32并截去余数(u0),就表示临时的下一代MD簇号。
接着,系统控制器查询从盘90读入到辅助存储器14中的盘信息,以寻找下一代MD簇号ux而不是寻找用于数据记录的簇。此编号是安全区的下一代MD簇号。
在数据轨道内的下一代MD簇中,有未展开作为数据记录/再现区的簇。因而,基于先前读入到辅助存储器中的盘信息而寻找未展开簇的编号ux。接着,未展开簇的编号ux增加到下一代MD簇号的簇号u0上,得到的和u是实际的下一代MD簇号#u。
当找到包括FAT扇区号#n的下一代MD簇号#u时,系统控制器18判断簇号为#u的下一代MD簇是否已经读出并储存到簇缓冲存储器13中。如果该簇未储存,就从盘90读出。
当从盘90读出下一代MD簇时,系统控制器18从下一代MD簇号#u寻找ADIP地址#a。
下一代MD簇可记录在盘90的多个部分中。为此,必须顺序地检索这些部分,以便寻找实际记录的ADIP地址。从在辅助存储器14中读出的盘信息中寻找下一代MD簇号和记录在数据轨道引导部分中的引导(leading)下一代MD簇号px。
由于起始地址/结束地址通过ADIP地址记录在各个部分中,因此,可从盘信息和所述部分的长度寻找下一代MD簇号p和引导下一代MD簇号px,所述盘信息读出到ADIP簇地址中。接着,核实目标簇号#u的下一代MD簇是否包括在此部分中。如果该簇不包括在此部分中,就检查下一部分。此下一部分是到目前为止感兴趣的部分的链接信息所指定的部分。以此方式,顺序检索在盘信息中描述的部分,以确定包含感兴趣的下一代MD簇的部分。
当发现已经记录感兴趣的下一代MD簇(#u)的部分时,寻找在所发现部分的引导端中记录的下一代MD簇的簇号px与感兴趣的下一代MD簇的簇号#u之间的差异,以寻找从该部分的引导端到感兴趣的下一代MD簇(#u)的偏移。
由于在此情况下两个下一代MD簇写在一个ADIP簇中,所述偏移通过除以2而转换为ADIP地址偏移f(f=(u-px)/2)。
然而,如果获得分数0.5,就从簇f的中间部分进行写。最终,偏移f增加到该部分的起始地址中的簇地址部分上,以寻找实际写下一代MD簇#u的记录目的地的ADIP地址#a。以上与在步骤S1中设置重放开始地址和簇长度的处理相对应。在此假设已经通过另一特定技术而完成判断介质是第一磁光盘、第二磁光盘或第三磁光盘的决策。
当已经找到ADIP地址#a时,系统控制器18命令介质驱动单元11访问ADIP地址#a。接着,介质驱动单元11在驱动控制器41的控制下访问ADIP地址#a。
在步骤S2中,系统控制器18等待访问结束。在访问结束时,系统控制器18等待光头22到达目标重放开始地址。在步骤S4中,如果系统控制器确定已到达重放开始地址,系统控制器就命令介质驱动单元11开始读出下一代MD簇的数据的一个簇。
作为响应,介质驱动单元11在驱动控制器41的控制下开始从盘90读出数据。读出的数据由光头22、RF放大器24、RLL(1-7)PP解调单元35和RS-LDC解码器36的重放系统输出,并因而发送到转储控制器12。
在步骤S6中,系统控制器18核实与盘90的同步是否正常。如果与盘90的同步不正常,就在步骤S7中产生表明发生数据读出错误的信号。如果在步骤S8中确定将要再次执行读出,就重复从步骤S2开始的步骤。
当已经获得一个簇的数据时,系统控制器18在步骤S10中开始纠正所获得的数据错误。在步骤S11中,如果在获得的数据中有错误,系统控制器18就返回到步骤S7,产生表示发生数据读出错误的信号。如果在获得的数据中没有错误,就在步骤S12中核实是否获得预定的簇。在已经获得预定簇时,就终止处理操作序列。系统控制器18等待介质驱动单元11的读出操作,以储存读出的数据,并提供给簇缓冲存储器13中的转储控制器12。在未获得预定簇时,就重复从步骤S6开始的处理。
下一代MD簇的一个簇的数据读入到簇缓冲存储器13中,所述数据包括多个FAT扇区。因而,从这些FAT扇区寻找所请求FAT扇区的数据存储位置,并且,从USB接口15向外部PC 100发送一个FAT扇区的数据(2048字节)。具体地,系统控制器18从所请求的FAT扇区号#n寻找在包含此扇区的下一代MD簇内的字节偏移#b。系统控制器从簇缓冲存储器13内字节偏移#b的位置读出一个FAT扇区(2048字节)的数据,并把如此读出的数据经过USB接口15传送到PC 100。
通过以上处理,可根据PC 100的读出一个FAT扇区的请求而读出和传送下一代MD扇区。
参照图25,现在解释在从PC 100发出对指定FAT扇区的写请求的情况下介质驱动单元11中的系统控制器18的处理。
在通过USB接口16从PC 100接收对FAT扇区#n的写命令时,系统控制器18寻找下一代MD簇号,其中,此下一代MD簇号包含上述指定的FAT扇区号#n的FAT扇区。
当发现包括FAT扇区号#n的下一代MD簇号ux时,系统控制器18核实因此找到的簇号为#n的下一代MD簇号是否已经从盘90读出并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如果已经储存该簇,就执行读出簇号为#u的下一代MD簇的处理。也就是说,系统控制器18命令介质驱动单元11读出簇号为#u的下一代MD簇,把因此读出的下一代MD簇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
因而,系统控制器18从请求写的FAT扇区号#n寻找在包含该扇区的下一代MD簇中的字节偏移#b。接着,系统控制器18通过USB接口15接收从PC 100传送的2048字节数据,作为对FAT扇区#n的写数据,并且使与从字节偏移#b位置开始的一个FAT扇区数据(2048字节)相应的数据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
以此方式,在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的下一代MD簇(#u)的数据中,只有PC 100指定的FAT扇区(#n)处于重写状态。接着,系统控制器18准备把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的下一代MD簇(#u)写到盘90上。以上是在步骤S21中的处理,用于准备记录数据。同样假设对介质类型的判断已由另一特定技术完成。
在步骤S22中,系统控制器18从将要写的下一代MD簇号#u设置记录开始位置的ADIP地址#a。在已经找到ADIP地址#a时,系统控制器18命令介质驱动单元11访问ADIP地址#a。这使介质驱动单元11在驱动控制器41的控制下访问ADIP地址#a。
如果在步骤S23中确定访问结束,系统控制器18就等待,直到光头22到达感兴趣的重放开始地址为止。如果在步骤S25中确定已经到达数据编码地址,系统控制器18就在步骤S26中命令转储控制器12开始把储存在簇缓冲存储器13中的下一代MD簇(#u)的数据传送到介质驱动单元11。
当在步骤S27中确定已经到达记录开始地址时,系统控制器18就在步骤S28中命令介质驱动单元11开始在盘90上写下一代MD簇的数据。作为响应,介质驱动单元11在驱动控制器41的控制下,开始在盘90上写数据。也就是说,从转储控制器12传送的数据由后述记录系统记录,其中,所述记录系统由RS-LDC编码器47、RLL(1-7)PP调制单元48、磁头驱动器46、磁头23和光头22组成。
系统控制器18在步骤S29中核实与盘90的同步是否正常。如果与盘90的同步不正常,系统控制器18就在步骤S30中产生表示发生数据读出错误的信号。如果在步骤S31中确定再次执行读出,就重复从步骤S2开始的步骤。
当已经获得一个簇的数据时,系统控制器18在步骤S32中检查是否已获得预定的簇。当已经获得预定的簇时,终止操作序列。
通过上述处理,可实现把与PC 100请求写一个扇区相应的FAT扇区数据写在盘90上。也就是说,在重写下一代MD簇单元时,在盘90的范围内执行基于FAT扇区的写。
同时,上述光盘识别装置识别槽记录类型的第二或第三磁光盘的种类,其中,数据已经记录在摆动槽中。然而,还有可能识别平面记录类型的光盘的不同种类,其中,数据已经记录于夹在相邻摆动槽之间的平面中。
本发明不局限于结合附图描述的实施例,并且,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只要不偏离后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范围和要点,就可想象出各种改变、替换或等效物。
工业应用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有可能识别光盘的种类,如第二和第三磁光盘,所述光盘的光学系统和外形相同,但UTOC记录系统不同。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还有可能通过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而识别装入到位的光盘的种类,并随后记录和再现信息。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光集中在所述光盘上,用于把因此聚光的光聚焦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
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
比较器件,用于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以及
识别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件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的种类。
2.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光盘识别方法包括:
总光量检测步骤,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到所述光盘的光集中在记录于所述光盘的所述槽上的数据上,并且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其中,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聚焦在所述摆动上;
比较步骤,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步骤检测;以及
识别步骤,根据所述比较步骤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种类。
3.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部件运动器件,在通过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所述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
峰值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底部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差值检测器件,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器件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器件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
识别器件,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与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器件检测。
4.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光学部件运动步骤,在通过所述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
峰值保持步骤,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步骤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底部保持步骤,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步骤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差值检测步骤,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步骤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步骤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
识别步骤,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与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步骤检测。
5.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
通过检测所述提供摆动的槽的频率而识别光盘种类。
6.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摆动频率、检测所述槽的频率的步骤,所述槽提供摆动;以及
基于所述摆动的频率而识别光盘种类的步骤,所述摆动由所述摆动频率检测步骤检测。
7.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其中,根据提供摆动的槽是否易读而识别光盘种类。
8.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读入所述槽的步骤,所述槽提供摆动;以及
根据提供摆动的槽是否已被所述读入步骤识别而识别光盘种类,其中,所述读入步骤读入所述提供摆动的槽。
9.一种用于在多种光盘上记录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光集中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用于读出记录在所述光盘的所述摆动中的数据;
跟踪误差检测器件,用于从被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光盘上的光和从所述槽反射回的光检测所述槽的跟踪误差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
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以及
识别器件,基于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和所述总光量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之间的相位比较而识别所述光盘的种类,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由所述跟踪误差检测器件检测,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其中
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10.一种用于识别多种光盘的光盘识别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光集中并聚焦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
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光学器件在所述槽上聚焦的光和从所述槽反射回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
比较器件,用于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以及
识别器件,基于所述比较器件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的种类;其中,
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11.一种用于在多种光盘之一上记录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部件运动器件,在通过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所述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
峰值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底部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差值检测器件,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器件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器件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
识别器件,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器件检测;其中
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12.一种用于从多种光盘之一再现信息的光盘再现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光集中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用于读出记录在所述光盘的所述摆动中的数据;
跟踪误差检测器件,用于从被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光盘上的光和从所述槽反射回的光检测所述槽的跟踪误差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
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以及
识别器件,基于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和所述总光量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形式之间的相位比较而识别所述光盘的种类,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由所述跟踪误差检测器件检测,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其中
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从光盘再现信息。
13.一种用于从多种光盘再现信息的光盘再现装置,在所述光盘中,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器件,通过会聚透镜把照射光集中在所述光盘上,用于把因此集中的光聚焦在所述光盘上,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
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用于从所述槽的反射光检测记录在所述槽上的标记的总光量信号,所述槽提供摆动,所述光已经由所述光学器件聚焦在所述摆动上;
比较器件,用于输出基于固有限制电平和总光量信号的比较结果,所述总光量信号由所述总光量信号检测器件检测;以及
识别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件的比较结果而识别光盘的种类;其中,
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从光盘再现信息。
14.一种光盘再现装置,其中,数据记录在提供摆动的槽或平面中,所述槽提供指示地址的摆动,并且,所述光盘的外形相同但记录容量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器件;
光学部件运动器件,在通过会聚透镜把引入光聚焦到所述光盘之后,使具有所述会聚透镜的光学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上的预定区域,所述光盘由所述旋转驱动器件旋转驱动;
峰值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峰值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底部保持器件,保持从所述光学部件检测的高频信号的底部电平,所述光学部件由所述光学部件运动器件运动到所述光盘的所述预定区域;
差值检测器件,检测由所述峰值保持器件保持的峰值电平和所述底部保持器件保持的底部电平之间的差值;以及
识别器件,通过对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阀值进行比较而识别光盘种类,所述差值由所述差值检测器件检测;其中
基于所述识别器件对光盘种类的识别结果而选择正确的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15.一种光盘记录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识别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识别装置,其中,选择最优的记录信号处理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16.一种光盘记录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识别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识别装置,其中,选择最优的再现信号处理以便从光盘再现信息。
CNA2005100786015A 2002-03-29 2003-03-28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Pending CN17164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98050 2002-03-29
JP2002098050 2002-03-2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03430A Division CN1533566A (zh) 2002-03-29 2003-03-28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6417A true CN1716417A (zh) 2006-01-04

Family

ID=2924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786015A Pending CN1716417A (zh) 2002-03-29 2003-03-28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CNA038003430A Pending CN1533566A (zh) 2002-03-29 2003-03-28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03430A Pending CN1533566A (zh) 2002-03-29 2003-03-28 光盘识别装置和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和光盘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965550B2 (zh)
EP (1) EP1492099A1 (zh)
JP (1) JPWO2003088228A1 (zh)
KR (1) KR20040089456A (zh)
CN (2) CN1716417A (zh)
WO (1) WO20030882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7502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光盘装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02530A1 (en) 2002-04-01 2003-10-16 Sony Corpor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149608A (ja) * 2003-11-14 2005-06-0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音声データ記録/再生システムとその音声データ記録媒体
BRPI0515946A (pt) 2004-09-29 2008-08-12 Bayer Healthcare Ag sal de tosilato, sua preparação e uso, bem como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compreendendo o mesmo
KR100727879B1 (ko) * 2006-01-20 200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판별장치 및 그 방법
TW200807406A (en) * 2006-07-20 2008-02-0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optical disk type
WO2009069354A1 (ja) * 2007-11-29 2009-06-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光ヘッド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CN101923866B (zh) * 2009-06-16 2012-09-05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片的判断方法
KR102133408B1 (ko) 2019-11-21 2020-07-13 이증용 내부에 여덟 개의 날개판을 가지는 다기능 사각 인공어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8398B2 (ja) * 1995-02-27 2003-02-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判別装置
JPH09198779A (ja) * 1996-01-18 1997-07-31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DE69725810T2 (de) * 1996-08-30 2004-08-12 Sharp K.K. Plattenförmiges 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orrichtung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einer Platte
JP3831063B2 (ja) * 1997-04-25 2006-10-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H11176070A (ja) * 1997-12-15 1999-07-02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238245A (ja) * 1998-02-24 1999-08-31 Sony Corp 光検出信号処理装置
JP2000322742A (ja) * 1999-05-10 2000-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210004A (ja) * 2000-01-24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4491943B2 (ja) * 2000-09-22 2010-06-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2002230753A (ja) * 2001-01-29 2002-08-16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7502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光盘装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CN104637502B (zh) * 2013-11-08 2017-12-08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光盘装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92099A1 (en) 2004-12-29
US20050207301A1 (en) 2005-09-22
CN1533566A (zh) 2004-09-29
US20040165501A1 (en) 2004-08-26
JPWO2003088228A1 (ja) 2005-08-25
US7277374B2 (en) 2007-10-02
KR20040089456A (ko) 2004-10-21
WO2003088228A1 (fr) 2003-10-23
US6965550B2 (en) 2005-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1406C (zh) 一种光盘驱动器
CN1258764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293560C (zh) 记录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554092A (zh) 盘形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和盘片驱动设备
CN1685426A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重放装置、记录方法和重放方法
US7224656B2 (en) Disc detec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290093C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以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CN1165896C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
US7277374B2 (en)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method,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7433294B2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ata in various recording formats on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the data, and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on which the data is recorded
CN1310244C (zh) 数据记录/还原方法和数据记录/还原设备
CN1513182A (zh) 盘记录再生装置以及盘记录再生方法
CN100351921C (zh)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回放设备、和回放方法
CN1754157A (zh) 内容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信息处理器
CN1547744A (zh) 磁光盘
CN1515001A (zh) 盘形记录介质,用于制造盘形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设备,以及数据记录方法
CN1643581A (zh) 记录介质、再现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设备、记录固有标识信息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的记录设备
CN1545704A (zh) 盘形记录介质,制造所述记录介质的方法以及盘驱动装置
JP2003296960A (ja) 光学ヘッド及び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577572A (zh) 记录介质、信息再现装置与方法、和信息记录与再现装置
RU2274912C2 (ru) Способ записи и/ил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для носителя запис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носителя записи и способ запис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использующего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JP2005203017A (ja)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JP2004139708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403784B2 (ja) 記録再生装置と記録再生方法
JP2006059470A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バイアス設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