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9448A -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9448A
CN1709448A CN 200510080699 CN200510080699A CN1709448A CN 1709448 A CN1709448 A CN 1709448A CN 200510080699 CN200510080699 CN 200510080699 CN 200510080699 A CN200510080699 A CN 200510080699A CN 1709448 A CN1709448 A CN 1709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uctus
weight portions
radix
tibetan medicin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06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5436C (zh
Inventor
雷菊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8069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55436C/zh
Publication of CN1709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9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54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543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其特点在于将红花、藏红花、桃儿七、诃子、藏茜草、肉桂、巴夏嘎、藏木香、芫荽果、降香等24味药材粉碎过筛,得到细粉,然后制成口服制剂。本发明所得的制剂与原制剂比较,去掉朱砂后在治疗妇女疾病方面疗效不变,而且可长期服用,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更加安全方便等。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习惯和自然条件的各种原因,藏区相当一部分妇女同胞倍受妇科疾病的困扰,常见各种月经不调引起的心烦血虚、痛经、下肢并关节疼痛、筋骨肿胀、晨僵、麻木、小腹冷痛及寒湿性痹症等。然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当地使用传统水丸藏药,如红华如意丸是传统的藏药治疗妇女疾病的经典方剂[原载《甘肃省药品标准》(甘Q/W11-1978)],其制法是将包括熊胆、藏红花、朱砂在内的二十六味药材,按传统的加工方法研磨成细粉,其粒度为150-180μm,再加适量水泛丸制成。但由于包含朱砂,朱砂在体内排泄缓慢,滞留时间长,半衰期为65-70天。朱砂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其含有的游离汞,Hg+与蛋白质的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结合并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组织器官。Hg+主要毒性靶器官是肝和肾,特别是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肾脏蓄积,是在其他组织中浓度的150倍以上。轻者中毒时可表现为尿少、尿闭、恶心、呕吐、脓血便等;重者血汞浓度过高时还可透过血脑屏障,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可致死。尤其是肝肾功能不良者、幼儿、儿童更易造成蓄积性汞中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妇女疾病的丸剂、片剂及胶囊剂处方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份数制成的药剂:
红花5-8份、藏红花0.3-1份、桃儿七5-8份、诃子5-8份、藏茜草1-5份、肉桂15-份、巴夏嘎3-7份、藏木香5-8份、芫荽果1-5份、降香3-7份、藏紫草3-7份、光明盐0.5-3份、喜马拉雅紫茉莉3-7份、榜嘎1-5份、胡椒1-5份、去毒花蛇肉1-5份、矮紫堇3-7份、硇砂0.5-3份、紫草茸1-5份、余甘子3-7份、枸杞子1-5份、沉香1-5份、火硝1-5份、熊胆0.5-3份、沙棘膏5-8份。
本发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类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药物制剂研究开发与生产新工艺技术应用大全》,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最好是口服制剂包括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最佳为片剂和胶囊剂。
本发明的藏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红花5-8份、藏红花0.3-1份、桃儿七5-8份、诃子5-8份、藏茜草1-5份、肉桂15-份、巴夏嘎3-7份、藏木香5-8份、芫荽果1-5份、降香37-份、藏紫草3-7份、光明盐0.5-3份、喜马拉雅紫茉莉3-7份、榜嘎1-5份、胡椒1-5份、去毒花蛇肉1-5份、矮紫堇3-7份、硇砂0.5-3份、紫草茸1-5份、余甘子3-7份、枸杞子1-5份、沉香1-5份、火硝1-5份粉碎成细粉,再加入0.5-3份熊胆和藏红花研磨成的细粉;上述两种细粉混匀,用5-8份细沙棘膏和适量水制成颗粒,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任意剂型。所述的细粉粒度最佳为0.01-100μm。
本发明所用的粉碎机XQCM气流涡旋微粉机,是浙江新世纪粉碎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的处方去掉朱砂,长期服用绝对不会造成汞(Hg)蓄积中毒,而且临床疗效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进一步扩大了临床使用的范围,增加了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2、改变后的藏药片剂或胶囊剂,解决了藏药丸重差异大,崩解时限长,卫生学指标不合格的各项缺陷,药物崩解(崩解时限小于30分钟)迅速,起效快。
3、大大延长药品存放时间,便于使用和携带。采用加速试验方法,对本发明的制剂于37-40℃和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观察6个月,并在室温留样的条件下,进行了36个月稳定性观察,对各项进行测定,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相关内容,说明其稳定性良好。
4、本发明生产加工简单、易行,改变了原使用方法中药物粉碎粒度较大,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制成胶囊、片剂,符合现代药剂学发展的方向;同时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处方制成的丸剂、片剂及胶囊剂与传统丸剂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
(一)诊断标准:
1、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断标准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时或提前7天以上,但不超过两周,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或经量超过100ml),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5)月经过少:经血量较正常显减少,或行经时间过短不足两天经量不超过两周,连续出现两个月周期以上者;
(6)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但不超过两周,连续出现两个月周期以上者;
(7)痛经: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一周期性出现不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证的月经病。
月经不调的中医辩证
(1)虚证
气虚证①经色淡红、经质烯薄;②神疲乏力;③少气懒言;④自汗;⑤舌质淡胖或有齿印;⑥脉虚无力(弱、软、濡等)。
血虚证:①经色淡红、经质稠;②五心烦热;③咽燥口干;④潮热颧红;⑤便结、尿短赤;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⑦脉细数。
阴虚证:①经色深红、经质稠;②五心烦热;③咽燥口干;④潮热颧红;⑤便结、尿短赤;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⑦脉细数。
肾虚证:①经色淡黯、经质稀薄;②面色淡黯或有黯斑;③腰骶酸痛;④胚酸膝软或足跟痛;⑤耳鸣或耳聋;⑥性欲减退;⑦舌淡黯,苔薄;⑧两尺脉深弱。
实证;
肝郁证:①经色紫红或挟有血块;②胸胁胀满不舒;③经前乳房胀痛;④烦躁易怒;⑤脉弦或涩。
气滞证:①经色黯红或挟有血块;②脘闷不舒;③小腹胀;④脉弦或涩。
血瘀证:①经色紫黑有血块;②小腹或少腹固定性疼痛;③舌质紫黯或有瘀斑、阏点;④脉弦或涩。
血热证:①经色深红,经质稠或有血块;②心烦;③口渴引饮;④大便秘结,小便黄短;⑤唇舌色红,舌苔黄;⑥脉滑数。
血寒证:①经色黯红或有血块;②畏寒肢冷;③小腹或少腹冷痛,得热痛减;
④大便溏稀,小便清长;⑤舌淡暗,舌白润;⑥脉沉迟。
痰湿证:①经色淡,质粘腻如疾;②胸腹痞满;③易恶心呕吐;④形体肥胖;
⑤舌淡肝或有齿印,苔腻;⑥脉滑。
以上各证①必备,兼见其余各项中的3项可诊断。
相应的西医疾病诊断
(1).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内分泌检查显示有功能失调者。
(2).生殖器官炎证引起的月经不调。
(3).宫内节育器或输卵管结扎术及人充术后引起的月经不调。
2.痛证(主要痹证和胁痛)
痹证指由于人体气血营卫失和,外邪侵袭肢体经络而致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的病证。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最多见。
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临床表现:关陈、肌肤、筋骨等部位疼痛,或肿胀晨僵、麻木重着,或屈伸不利,甚则关节仲大变形,强直不伸或肌肉萎缩等。
(2)发病特点:多与气侯变化有关。
(3)性别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
中医辩证
(1)湿热阻络证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病变局部发热,口渴不欲饮,可伴有发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或弦数。
(2)寒湿阻络证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剧烈,或肿胀沉重,局部畏寒或发凉,不红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胖,质淡暗,苔白或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3)寒热错杂证肌肉或关节疼痛,局部触之发热,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全身热象不显。舌苔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数。
(4)瘀血阻络证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处拒按,局部肿用可有硬结或瘀斑,面色暗,肌肤干燥无光泽,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细涩。
(5)肝肾两虚证肌肉关节疼痛,关节局部肿大,僵硬畸形,肌肉瘦削,屈伸不伸,甚则“脊以代头,尻以代踵,畏寒喜暖,手足不温或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口渴不欲钦或饮而不多。”舌质或红或淡,舌苔或红或淡,舌苔白或滑或少滑,脉沉细弱或沉细数。
(6)痰湿阻络证关节肿胀顽麻疼痛,或见痰核硬结。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脘满闷,泛泛欲恶,饮食无味,痰多白粘。舌体胖,舌质偏暗,舌苔白滑粘腻,脉沉弦滑。
(7)气阴两虚证肌肉关节酸痛无力,活动后疼痛加剧,或挛急,肌肤无泽,触之微热,或关节肿大变形,或肌萎着骨,气短困倦,口干不欲饮,低热午后为著。舌质偏红或有裂纹。舌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西医相庆疾病的座断(主要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修订的美国风湿症协会(AR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必须具备下述4条或4条以标准:
①晨僵致少1小时,持续6周以上;
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以上;
③腕关节,掌批关节(MCP)或近端批间关节(PIP)肿胀6周以上;
④对称性关节肿胀;
⑤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性;
⑦手指关节X结变化证实。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能分级:
I级:可做各种活动不受限;
II级:中度受限,虽有一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可以从事正常活动;
III级:活动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IV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2)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多有链球菌感染病史;急性期可有多发性及游走性关节酸痛,多发生在大关节,可伴红肿痛或结节或红斑;慢性期可仅感酸节酸痛。
②化验:抗“0”在1∶500以上或抗链球菌酶超过80单位,或抗透明质酸酶超过128单位;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CRP)>10%。
③X线片:滑质无损害。
胁痛 系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中医诊断标准
(1)典型的单侧或双侧胁肋部疼痛症状;
(2)反复发作病史;
(3)临床化验如常规、肝功或胆囊造影、B超等结果异常者。
中医辩证标准
(1)肝气郁结证
主症:①胁肋窜痛,走窜不定;②脉弦。③
次症:①疼痛因情志变化而增减;②病程长,久痛不已;③胁痛以入夜尤甚。
(2)瘀血停着证
主症:①胁肋刺痛,痛处不移;②舌质紫暗或涩。
次症:①疼痛因怀志变化而增减;②胸闷不舒;③嗳气频作,纳食减少。
(3)肝胆湿热证
主症:①胁肋口苦;②苔黄腻或脉弦滑数。
次症:①面目肌肤色黄鲜明;②腹胀纳呆;③恶心呕吐;④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⑤小便黄赤。
(3)肝阴不足证
主症:①胁肋疼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②舌红苔少或脉弦细数。
次症:①头晕目眩;②五心烦热;③口干咽燥。
上述病证具备2项加将症2项可诊断。
胁痛轻重分级标准
(1)轻度偶有发作,隐隐作痛,不影响正常工作。
(2)中度发作较频,疼痛较重,影响工作。
(3)重度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作肢冷汗出,难以忍受。
(二)验证病例标准
1.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月经不调包括痛经的诊断和中医辩证者。
(2)符合痹证的诊断和中医辩证标准者。
(3)符合胁痛的诊断和中医辩证标准者。
(4)年龄18-65岁的女性。
2.排除病例标准
(1)子宫肌瘤或其他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不调和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一般慢性炎症引起的月经不调或痛经可作为验证病例)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胁痛伴有肿瘤或急腹症者。
(3)年龄18岁以下,65岁以上,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4)合并心血管、肝(胁痛除外)、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5)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安全性判断者。
3、用药方法:
(1)治疗组1:采用本发明去掉朱砂的处方制成的丸剂,每10丸重2g;每次1-2g,每日2次;
(2)治疗组2:采用本发明去掉朱砂的处方制成的胶囊,每粒0.3g;每次3-6粒,每日2次;
(3)治疗组3:采用本发明去掉朱砂的处方制成的片剂,每片0.5g;每次2-4片,每日2次;
对照组:按红花如意丸处方[甘肃省药品标准》(甘Q/W11-1978)]取上述原料药粉加0.13份的朱砂粉碎成200μm,然后制成丸剂,每10丸重2g;每次1-2g,每日2次;
疗程:两组均以30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1-2个疗程。
疗效比较:治疗组1、2、3与对照组比较。
(三)观察指标
疗效性观测指标:
(1)月经不调(包括痛经)。
①月经周期、经量、红色、经质、持续时间及相关证侯的变化,痛经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舌脉变化;
②妇科检查。
③基础体温测定;(治前、治疗中各测一周期,停药后至少测一周期)
④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2)痛证
痹证
①关节、肌肉、筋骨等局部症状,如疼痛、肿胀程度的变化。
②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③伴随的全身症状的改善情况。
④舌脉变化。
⑤盘沉,C反应蛋白。
⑥抗“0”。
⑦免疫球蛋白。
疗效判定标准:
(一)月经不调(包括痛经)
1.痊愈:治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痛经治后积分为0。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2.显效:治后月经周期恢复至28±7天;月经过多者经量较治前减少1/3或小于100ml;经期延长者恢复到7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停药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痛经治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队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前能紧持工作。
3.有效:治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变较治疗前减轻。痛经治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4.无效:治疗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无改善。痛经治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善,或略有改善积分降低在1/4以下。
(二)痛证
1.痹证
①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西医检测标正常。
②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检测指标基本正常。
③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失去工作能力转为工作能力有所恢复。主要检测指标有所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资料情况: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其中治疗组1:月经不调35例,痹症30例;治疗组2:月经不调39例,痹症32例;治疗组3:月经不调37例,痹症32例;对照组月经不调30例,痹症30例。年龄分布见表1:各组病人入院时病程分布见表2、表3;以下临床资料表明,治疗组、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基本是均衡的,经卡方检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表1各组病人年龄分布情况
  组别  18~30岁 30~40岁   40~50岁   ≥50岁
 治疗组1   17   20   13   15
 治疗组2   15   25   10   21
 治疗组3   12   22   18   17
 对照组   13   16   15   16
表2各组病程分布情况
  组别    3月  3~6月  6~12月    ≥12月
 治疗组1   10   30   16   19
 治疗组2   11   25   14   21
 治疗组3   13   22   15   19
 对照组   10   17   16   17
各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4。
                            表3各组对月经不调病症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痊愈率,%   愈显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1   35   9   17   8   1   25.7   74.3   97.1
 治疗组2   39   10   21   8   0   25.6   79.5   100
 治疗组3   37   11   18   7   1   29.7   78.4   97.3
 对照组   30   5   8   16   1   16.7   43.3   96.7
治疗组1、2、3各组对月经不调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P<0.05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表4各组对痹症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痊愈率,%   愈显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1   30   2   18   9   1   6.7   66.7   96.7
 治疗组2   32   3   18   10   1   9.4   65.6   96.9
 治疗组3   32   3   19   9   1   9.4   68.8   96.9
 对照组   30   1   10   18   1   3.3   36.7   96.7
治疗组1、2、3各组对痹症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P<0.05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验证表明,本发明的丸剂、片剂、胶囊剂(即经过超微粉碎成50μm)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月经不调的痊愈率,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分别为痊愈率25.7%、25.6%、29.7%,对照组为16.7%;痊愈显效率分别为:74.3%、79.5%、78.4%,对照组为43.3%;总有效率分别为痊愈率97.1%、100%、97.3%,对照组为96.7%;对痹症的痊愈率,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分别为痊愈率6.7%、9.4%、9.4%,对照组为3.3%,痊愈显效率分别为66.7%、65.6%、68.8%,对照组为36.7%;总有效率分别为痊愈率96.7%、96.9%、96.90%,对照组为9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显著性的差异。
安全性指标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血中汞、铅、砷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中汞、铅、砷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
   检查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汞离子浓度(nmol/L)砷离子浓度(umol/L)铅离子浓度(umol/L)  治疗组1   0.027±0.011   0.026±0.014   >0.05
 治疗组2   0.027±0.015   0.027±0.011   >0.05
 治疗组3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对照组   0.027±0.0110.027±0.0120.41±0.120.42±0.120.42±0.120.43±0.090.596±0.0780.596±0.0340.596±0.0570.594±0.068   0.027±0.0120.030±0.0080.41±0.170.42±0.070.41±0.130.49±0.130.602±0.0360.604±0.0240.601±0.0190.617±0.057   >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上表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血中汞、铅、砷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中汞、铅、砷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2.两组治疗前后尿中汞、铅、砷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见表6。
            表6两组治疗前后尿中汞、铅、砷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
   检查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汞离子浓度(nmol/L)   治疗组1   0.0093±0.0058   0.0098±0.0053   >0.05
  治疗组2   0.0092±0.0045   0.0097±0.0023   >0.05
  治疗组3   0.0093±0.0066   0.0098±0.0041   >0.05
  对照组   0.0098±0.0064   0.116±0.0052   <0.05
  砷离子浓度(umol/L)   治疗组1   0.56±0.22   0.61±0.18   >0.05
  治疗组2   0.55±0.11   0.60±0.23   >0.05
  治疗组3   0.56±0.22   0.60±0.15   >0.05
  对照组   0.57±0.19   0.66±0.13   <0.05
  铅离子浓度(umol/L)   治疗组1   0.25±0.08   0.26±0.04   >0.05
  治疗组2   0.26±0.08   0.26±0.09   >0.05
  治疗组3   0.26±0.08   0.27±0.07   >0.05
  对照组   0.25±0.04   0.29±0.09   <0.05
上表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尿中汞、铅、砷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中汞、铅、砷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发明在原处方中去掉朱砂后,临床疗效不会发生任何的减弱或改变。原公开的处方药物血、尿中的汞、铅、砷明显高于本发明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
实例1
取红花0.6重量份、桃儿七6重量份、诃子6重量份、藏茜草3重量份、肉桂2重量份、巴夏嘎4重量份、藏木香6重量份、芜荽果3重量份、降香5重量份、藏紫草5重量份,光明盐1重量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重量份、榜嘎3重量份、胡椒2重量份、花蛇肉(去毒)2重量份、矮紫堇4重量份、余甘子5重量份、硇砂1重量份、紫草茸3重量份、枸杞子3重量份、沉香3重量份、火硝2重量份、除1重量份熊胆、6重量份藏红花另研细粉50μm外,其余超微粉碎成35-50μm,过筛,加入熊胆和藏红花细粉串研,混匀,用6重量份沙棘膏和20重量份水泛丸、干燥、即可。
实例2
取红花0.6重量份、桃儿七0.6重量份、诃子6重量份、藏茜草3重量份、肉桂2重量份、巴夏嘎4重量份、藏木香6重量份、芜荽果3重量份、降香5重量份、藏紫草5重量份、光明盐1重量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重量份、榜嘎3重量份、胡椒2重量份、花蛇肉(去毒)2重量份、矮紫堇4重量份、余甘子5重量份、硇砂1重量份、紫草茸3重量份、枸杞子3重量份、沉香3重量份、火硝2重量份、除1重量份熊胆、0.6重量份藏红花另研细粉外,其余超微粉碎成80-100μm,过筛,加入熊胆、藏红花细粉,混匀,再加入6重量份沙棘膏和适量水制粒、干燥、填充胶囊,包装,即得。
实例3
取红花0.6重量份、桃儿七6重量份、诃子6重量份、藏茜草3重量份、肉桂2重量份,巴夏嘎4重量份、藏木香6重量份、芫荽果3重量份、降香5重量份、藏紫草5重量份、光明盐1重量份、喜马拉雅紫茉5重量份,榜嘎3重量份、胡椒3重量份、花蛇肉(去毒)2重量份、矮紫堇4重量份、余甘子5重量份、硇砂1重量份、紫草茸3重量份,枸杞子3重量份,沉香3重量份、火硝2重量份、除1重量份熊胆、0.6重量份藏红花另研磨细粉0.4-1.2μm外,其余超微粉碎成0.1-0.5μm,过筛,加入熊胆和藏红花所研细粉,混匀,再加入6重量份沙棘膏和适量水制粒,干燥,加入0.5重量份的硬脂酸镁和1重量份的羧甲基淀粉的压片,包装即可。

Claims (6)

1、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红花5-8份、藏红花0.3-1份、桃儿七5-8份、诃子5-8份、藏茜草1-5份、肉桂1-5份、巴夏嘎3-7份、藏木香5-8份、芫荽果1-5份、降香3-7份、藏紫草3-7份、光明盐0.5-3份、喜马拉雅紫茉莉3-7份、榜嘎1-5份、胡椒1-5份、去毒花蛇肉1-5份、矮紫堇3-7份、硇砂0.5-3份、紫草茸1-5份、余甘子3-7份、枸杞子1-5份、沉香1-5份、火硝1-5份、熊胆0.5-3份、沙棘膏5-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藏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包括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在内的口服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藏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为片剂或胶囊剂或丸剂。
5.权利要求2所述的藏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红花、藏红花、桃儿七、诃子、藏茜草、肉桂、巴夏嘎、藏木香、芫荽果、降香、藏紫草、光明盐、喜马拉雅紫茉莉、榜嘎、胡椒、去毒花蛇肉、矮紫堇、硇砂、紫草茸、余甘子、枸杞子、沉香、火硝,用粉碎机粉碎,再加入熊胆和藏红花研磨成的细粉,上述两种细粉混匀后用5-8份细沙棘膏和水制成颗粒,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任意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粉粒度为0.01-100μm。
CN 200510080699 2005-07-06 2005-07-06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35543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80699 CN100355436C (zh) 2005-07-06 2005-07-06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80699 CN100355436C (zh) 2005-07-06 2005-07-06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9448A true CN1709448A (zh) 2005-12-21
CN100355436C CN100355436C (zh) 2007-12-19

Family

ID=35705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80699 Active CN100355436C (zh) 2005-07-06 2005-07-06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5543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1156A (zh) * 2011-12-14 2012-05-09 多吉 一种藏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716277A (zh) * 2011-11-01 2012-10-10 西藏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藏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消炎止痛药物与卫生产品中的用途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6277A (zh) * 2011-11-01 2012-10-10 西藏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藏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消炎止痛药物与卫生产品中的用途
CN102716277B (zh) * 2011-11-01 2014-04-16 西藏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藏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消炎止痛药物与卫生产品中的用途
CN102441156A (zh) * 2011-12-14 2012-05-09 多吉 一种藏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441156B (zh) * 2011-12-14 2013-06-12 多吉 一种藏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55436C (zh) 200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79C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制备方法
CN1857550A (zh) 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870A (zh) 一种治疗酒精中毒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255154C (zh) 鹿胎颗粒中药制剂及生产工艺
CN104524247B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757083B (zh) 含有木香烯内酯的治疗胃肠疾病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09448A (zh)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538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6539893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治疗脑血管硬化的应用
CN1219547C (zh) 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1249236B (zh)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西医药结合制剂
CN105233167A (zh)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药物组合物
CN1772239A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的中药制剂
CN104623152A (zh) 一种治疗痰湿凝聚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209162C (zh) 治疗痤疮、黄褐斑的药物组合物
CN116270839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266967A (zh) 丹七软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15124A (zh) 平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850265A (zh) 一种治疗肾阳虚证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299762C (zh)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CN1927349A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380080A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
CN105663577A (zh) 一种产后护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4996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491765B (zh) 一种治疗乳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Gannan Foge Tibean Medicine Co., Ltd.

Assignor: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262000000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ibetan medicine for treating women's diseases, and its prepar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51221

Record date: 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