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9762C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 Google Patents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9762C
CN1299762C CNB200510104615XA CN200510104615A CN1299762C CN 1299762 C CN1299762 C CN 1299762C CN B200510104615X A CNB200510104615X A CN B200510104615XA CN 200510104615 A CN200510104615 A CN 200510104615A CN 1299762 C CN1299762 C CN 129976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joint
medicine
rheumatoid arthritis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046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4262A (zh
Inventor
周娅
张梅红
樊敏华
董风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5101046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99762C/zh
Publication of CN1824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4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97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76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主要由青风藤,大血藤,金银花,赤芍,白芍,秦艽,土茯苓,薏苡仁,威灵仙,干姜和荜澄茄多味中药按一定重量配比组合而成,为清热解毒类药物,疗效高。治愈率为6.06%,显效率为36.36%,有效率为51.52%,临床总有效率93.94%。能有效地改善关节症状,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进而改善关节功能。本品为纯中药制剂,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纯中药制作而成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患病率居首位。本病致残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的多关节炎,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最终导致骨侵蚀和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研究尚不清楚,治疗上以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为主,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大,患者多难以坚持治疗。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阻止病变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从近年临床文献来看,对本病的认识,多偏重于风寒湿瘀,对活动期湿热毒瘀的病机认识不足,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化瘀。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制成有效成份的原料组成暨重量配比为:青风藤15-30、大血藤10-15、金银花15-20、赤芍15-20、白芍15-30、秦艽10-15、土茯苓20-30、薏苡仁20-30、威灵仙10-15、干姜6-10和荜澄茄6-10。
本发明采用上述配方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
1.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愈率为6.06%,显效率为36.36%,有效率为51.52%。临床总有效率93.94%。
2.能有效地改善关节症状,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进而改善关节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3.纯中药制剂,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与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统调节紊乱有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物有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且能对抗内毒素,对内毒素致宿主的过敏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另外,清热解毒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节细胞免疫、抑制亢进的体液免疫,从而起到阻遏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病理变化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特征早期表现为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随之出现血管增殖并侵蚀软骨形成肉芽组织,最后导致关节腔狭窄、畸形。清热利湿药物可抑制炎症的渗出、坏死,对慢性肉芽肿增生也有效,有利于减少纤维粘连,从而起到抑制软骨破坏、纤维化的作用。
本发明中:
1、金银花,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疏风清热。《本草正义》中载“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既可泄脏腑之蕴热毒邪,又可清解经络之郁热,最适用于热痹。
2、青风藤,《中药大辞典》记载:“青风藤性味苦、平。功能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金银花与青风藤配伍,金银花得青风藤加强了通经达络、除热痹疼痛的作用;青风藤得金银花加强了清热解毒、透达风热之功效。
3、大血藤别名大活血、血藤、红藤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湿等功能,大血藤入血分走经络,既能行气活血,又能泄湿解毒,不失为治疗风湿痹证之良药。
上述三药共为君药。
4、赤芍、白芍,均具有味酸苦、性凉,入肝脾经的特点。白芍养血柔肝,柔筋敛阴止痛;赤芍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神农本草经疏》认为其“专入肝家血分”,散血活血,对阴虚血热兼瘀热者效佳。
4、土茯苓,甘淡平,长于解毒除湿利关节,以“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为特点,且可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
5、薏苡仁,甘淡而凉,主治 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之风湿痹,对于阴虚兼有湿热之痹证,用之甚为适合,而不致损耗真阴之气。
土茯苓、薏苡仁二药均具健脾胃之功效,脾胃健则气血旺,以荣四肢,脾气健运,则湿无所生。故二药在此方中应用,兼有扶正治本之意。
6、秦艽,苦辛平,祛风除湿,和血舒筋,通络止痛,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筋骨不利之常用之品,且长于养血,故能退热舒筋;其质偏润而不燥,称为“风中之润剂”。
秦艽、薏苡仁合用,对湿热兼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土茯苓苦寒清热之品,具有清热燥湿作用,但清热药物毕竟为苦寒、甘寒之品,有寒凉败胃之弊。易伤阳败胃,配伍干姜、荜澄茄一可制约寒凉药物之偏性,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二可消减药物的毒性。三可顾护胃气。二者为佐药。
7、威灵仙,辛成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辛散善走,通达经络。《药品化义》言“其性猛急、善走不守,宣通十二经络”,引诸药达于全身经络关节,发挥药力,为使药。
本发明的治疗机理:
药理学资料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炎作用,其水煎液对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胀及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另外还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巨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显著提高血清凝集毒物的抗体积数水平,从而证明其临床做为清热解毒剂治疗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实现的。大血藤含三萜皂甙、葡萄糖苷,三萜皂甙展现出溶血和抗病毒活性,葡萄糖苷能显著抑制羊精囊中前列腺素合成酶,表明其有抗炎作用。
青藤碱是青风藤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其不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身及关节滑膜内的异常免疫反应和抑制关节内肉芽增生,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良药。
实验研究表明白芍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白芍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药理实验证实,白芍醇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甲醛性急性炎症水肿及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芍的主要成分芍药甙,对角叉菜胶、右旋糖酐及爱兰苔胶引起的大白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土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土茯苓能明显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壳及蛋清所致的小鼠足炎症反应。土茯苓中落新妇甙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对冰乙酸引起的内脏躯体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它还可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取青风藤30g、大血藤15g、金银花20g、赤芍20g、白芍30g、秦艽10g、土茯苓20g、薏苡仁30g、威灵仙10g、干姜6g和荜澄茄10g,水煎服用,每日一剂,2个月为一疗程。可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实施例2。取青风藤15g、大血藤10g、金银花15g、赤芍15g、白芍15g、秦艽10g、土茯苓30g、薏苡仁20g、威灵仙15g、干姜10g和荜澄茄6g,水煎服用,每日一剂,2个月为一疗程。可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试验: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于2002-2005年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对本发明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
1.资料和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the American RheurnatologyAssociation,ARA)修订的诊断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尖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1.1.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
②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逐渐形体消瘦。常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反复发作。
③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后期关节变形僵直,表面光滑,周围肌肉萎缩。少数病例有皮下结节。
④类风湿因子阳性,发作期血沉可增快。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
1.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具备下属条件者可辨证为风湿热郁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疼痛如燎,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1.1.4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关节炎进展为I、II、III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年龄在18~70岁。
1.1.5病例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②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IV级,X线分期在IV期者。
③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
④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成年儿童及精神病患者。
⑥合并有心血管、肝、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
1.2一般资料
53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均来自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其中男14例,女39例;年龄18~68岁,平均42.4岁;病程45天至21年,平均4.7年。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其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33例,给予本药物。每日一剂,早晚分付,2个月为1疗程,部分病例观察2~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7.5mg,每周服用一次,双氯芬酸钠50mg,每日两次口服。
1.3观察项目
1.3.1安全性观测项目(1)一般检测项目:心率、血压、呼吸、、脉搏。(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心电图、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
1.3.2疗效性观察项目:(1)关节症状及体征: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等。(2)全身症状及体征。(3)舌象、脉象。(4)实验室检查项目①相关生化检查:包括:ESR,RF,CRP。②相关免疫检查:包括IgA,IgG,IgM。
1.3.3.主要疗效指标分级与评分:
(1)关节压痛:分4级。
0=无压痛
1=轻度压痛,重压时有压痛,被动活动不受限
2=中度压痛,重压时有压痛,被动活动轻度受限
3=重度压痛,重压时有压痛,且退缩逃避,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2)关节肿胀:分3级。
0=无肿胀
1=软组织肿胀
2=在1级基础上伴关节积液
(3)晨僵:按分钟衡量。
(4)双手平均握力:用血压计测量(前臂悬空不能支托),按mmHg衡量,先将袖带卷后充气至20mmHg,读数时再减去之,每手测量2-3次,取最高次的值,双手测得值相加除2。
(5)20米步行时间:步行20米的最大速度(最少时间),以秒计算。
(6)关节功能分级:I级为功能状态完好,日常活动不受限制;II级为能从事正常活动,但有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或不适;III级为关节有明显的活动受限,只能胜任一小部分或完全不能胜任一般职业性任务,或不能很好的照料自己:IV级为大部分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患者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很少或不能自理生活。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4.1疾病疗效:①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除,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②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③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由不能自理转为能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④无效:和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进步。
1.4.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
有效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临床疗效)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2.1对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症状与体征的疗效比较及分析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后也有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好转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
                                      表1主要症状体征的分析(x±s)
  项目   治疗组(n=33)   对照组(n=20)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关节疼痛数目   12.9±6   2.6±2   10.1±5.3   10.5±2.7   6.5±2.1   3.9±1.4
  关节肿胀数目   5.7±2.8   1.2±1.5   4.5±1.9   6.3±2.7   3.0±1.5   3.0±1.5
  双手握力(kpa)   10.0±2.3   16.6±2.0   -6.6±1.6   10.6±14.2   14.38±1.9   -3.7±1.9
  压痛关节数(个)   9.0±6.5   1.1±1.5   7.9±5.7   8.1±4.2   4.1±2.7   4.7±2.8
  行走速度(s/20m)   24.5±3.7   18.8±2.9   5.7±2.6   24.2±3.1   21.1±2.2   3.1±1.5
  晨僵时间(h)   2.6±1.6   0.3±0.4   2.2±1.4   2.33±1.3   1.3±0.9   1.0±0.6
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2单项症状体征疗效分析
  治疗组   对照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R   显效   有效   无效   R   P
  疼痛程度   19   13   1   0.428   6   8   6   0.6189   <0.05
  肿胀程度   17   12   2   0.4297   5   8   6   0.6179   <0.05
  压痛程度   18   14   1   0.4277   6   7   7   0.6193   <0.05
  关节功能分级   12   18   3   0.4237   2   11   7   0.6259   <0.05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说明中药配方能够明显减轻关节疼痛、肿胀、缩短晨僵时间,从而改善关节整体功能,其疗效优于甲氨喋呤、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
2.2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疗效分析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滴度等均获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除IgM外(P>0.05),对其它指标也有改善作用(P<0.05),但疗效不如治疗组(P<0.01)。结果见表3。
                              表3治疗前后主要理化指标比较(x±s)
  治疗组(n=33)   对照组(n=20)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ESR(m/h)   69.7±26.2   20.1±17.3   49.6±3.9   64.9±19.8   47.1±19.5   17.8±9.6
  RF(IU/ml)   93.0±16.3   12.8±11.9   77.4±18.9   65.0±48.5   43.4±37.3   21.6±5.4
  IgG(mg/dl)   2178±326   1412±178   765±63   2226±304   2132±314   4.7±169
  IgA(mg/dl)   365±91   208±49   157±14   334±87   293±61   40±11
  IgM(mg/dl)   218±69   133±24   84±10   219±61   221±46   -1.5±10
2.3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表4总疗效分析
  项目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R
  单位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
  治疗组   2   6.06   12   36.36   17   51.52   2   6.06   93.94   0.439
  对照组   1   5.00   4   20.00   8   40.00   7   35.00   65.00   0.6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对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6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安全指标监测
治疗组33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本发明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体征、理化检查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关节功能,显著抑制亢进的体液免疫,消除免疫性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
以下为本发明药物的使用相关病例。
例1.朱某某,女,56岁,因四肢多关节肿痛6个月,于2004年4月21日来聊城市人民医院治疗。症见双肩关节、部分指间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疼痛,痛处有灼热感,双手握固困难,下蹲、行走困难。纳食少,胃脘痞满,二便正常。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查体:双手食指、中指指间关节、双腕关节肿胀、压痛3级,肿胀2级,皮温高。左膝关节活动受限,浮髌征(+)。双手握力12KPa/Hg,关节功能分级II级。20米步行时间:29秒。化验及检查:血沉104mm/h,类风湿因子567IU/ml。免疫球蛋白检查示:IgG2456mg/dl,IgA 352mg/dl,IgM97mg/dl。中医诊断:痹证(湿热阻络型)。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给予本发明汤剂,每日一剂口服。治疗观察三个疗程。患者关节肿痛消失,肢体活动自如,纳食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查血沉12mm/h,类风湿因子26IU/ml。IgG1294mg/dl,IgA214mg/dl,IgM87mg/dl,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查体:双手关节压痛0级,肿胀0级,双手握力17KPa/Hg,20米步行时间为16秒,关节功能分级I级。随访一年无复发。
例2.王某某,女。17岁。因周身关节肿痛间作3年,近1月加重,于2003年4月4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肩、腕关节疼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ESR53mm/h、RF阳性,被诊断为RA,曾口服强的松10mg及止痛药,经治疗好转,后自行停药,未继续治疗。1个月前因劳累,关节肿痛加重,遂于我院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双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和双膝关节肿胀伴压痛,关节皮温触之有热感,关节活动受限,晨僵约2小时,腰酸,纳呆,寐欠安,口干,二便调,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苔黄腻,脉滑数。理化检查示:RF276Iu/ml,ESR40mm/h,IgG2100mg/dl,IgA420mg/dl,IgM250mg/dl。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查体:双手关节压痛2级,肿胀2级,双手握力12KPa/Hg,关节功能分级II级。中医诊断:痹证(湿热阻络型)。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本发明汤剂,每日一剂口服。3个疗程后就诊:关节肿痛症状较前好转,晨僵约20分钟,服药后无其它不适反应,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苔白,脉弦。实验室检查RF 20Iu/ml、ESR10mm/h,IgG1750mg/dl,IgA360mg/dl,IgM255mg/dl,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查体:双手关节压痛0级,肿胀0级,双手握力18KPa/Hg,关节功能分级I级。随访二年无复发。

Claims (2)

1、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制成有效成份的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青风藤15-30、大血藤10-15、金银花15-20、赤芍15-20、白芍15-30、秦艽10-15、土茯苓20-30、薏苡仁20-30、威灵仙10-15、干姜6-10和荜澄茄6-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青风藤30、大血藤15、金银花20、赤芍20、白芍30、秦艽10、土茯苓20、薏苡仁30、威灵仙10、干姜6和荜澄茄10。
CNB200510104615XA 2005-12-24 2005-12-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76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4615XA CN1299762C (zh) 2005-12-24 2005-12-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4615XA CN1299762C (zh) 2005-12-24 2005-12-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262A CN1824262A (zh) 2006-08-30
CN1299762C true CN1299762C (zh) 2007-02-14

Family

ID=36935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46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762C (zh) 2005-12-24 2005-12-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9976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0016B (zh) * 2014-06-04 2018-07-06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3853A (zh) * 2002-03-20 2002-12-11 郑国芃 一种治疗风湿症的中药
CN1660399A (zh) * 2004-12-08 2005-08-31 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及筋骨萎软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3853A (zh) * 2002-03-20 2002-12-11 郑国芃 一种治疗风湿症的中药
CN1660399A (zh) * 2004-12-08 2005-08-31 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及筋骨萎软的药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262A (zh) 200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7330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2815C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853664A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486B (zh) 一种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299762C (zh)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CN101518631B (zh)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物
CN101716317B (zh) 一种内服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240351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的中药药物
CN114652674A (zh) 一种活血止痛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5647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
CN102552593B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
CN101518573B (zh)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散剂
CN101199601B (zh) 山甲风湿药酒
CN11458824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10876796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85483A (zh) 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1019B (zh) 一种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238034C (zh) 一种用于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548065A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复方药物及其几种剂型的制备方法
CN1745839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复方中药
CN110893206B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9173A (zh)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582961A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改良中药泥膏及制备方法
CN101757369A (zh)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927349A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