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4975A - 介质处理装置和使用该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签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和使用该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签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4975A
CN1704975A CN 200410087943 CN200410087943A CN1704975A CN 1704975 A CN1704975 A CN 1704975A CN 200410087943 CN200410087943 CN 200410087943 CN 200410087943 A CN200410087943 A CN 200410087943A CN 1704975 A CN1704975 A CN 1704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annulus
connecting gear
annular connecting
circum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879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4928C (zh
Inventor
北川岳志
桧山千里
后藤野果
江添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4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49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49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00Machines for printing and issuing ticke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ticket-issu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icket-Dispensing Machin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使用了一种小型的并且带有共用元件的环形传送机构。在该环形传送机构中使用有一圆环和多个带传送机构。通过使用该传送机构来回传送介质,并使用一个单独的记录元件进行记录处理。同时,该环形传送机构被模块化地构造,并且达到了将该装置所需的传送与一输送机构模块相结合。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和使用该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签发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基于2004年5月21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号2004-162287,并以其要求优先权的权益,这里并入参考其全部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和一种介质签发装置,用于来回传送单页(cut-sheet)介质,并且处理单页介质,比如进行记录,尤其涉及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和一种介质签发装置,适用于签发其上记录有数据的票证,比如登机证。
背景技术
作为近年来已开发的一种自动处理技术,自动签发装置被用来签发包括登机证、火车票等在内的票证。近年来,为了自动处理票证,已经引入以磁性数据的形式记录机器可读数据,而并非仅仅在票证上打印。
在此类需求下,自动签发装置使用具有磁性数据区的票证介质,并在记录数据(在以登机证举例的情况下,比如登机日期、航班号、离港时间、座位位置、乘客姓名等)以及打印这些数据以能看得见之后签发票证。近年来,已需要自动签发装置处理多种票证(例如,不同航空公司的票证)。
图13和14是传统介质签发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因为签发的票证等同于纸币,所以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100用作被容纳(contained)的形式,代替单页。在附图中示出了一种利用三种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100的情况。用于待签发的票证的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被输送,并且被切刀106分离成每个单页票证。在某些情况下,因为票证是一种纸币,所以通过穿孔顺次连接的每张票证具有票证管理号码,以防止伪造等。
在这些情况下,在借助切刀106切割之前,每张票证通过利用磁头102、104读取票证管理号码进行确认。然后,数据经过磁头108被磁性地记录于已被切割的票证上,随后这些数据通过磁头110读取,并且与写入数据校验。如果校验结果满意,则该票证利用热转印打印头112打印,然后经过一个门114被弹射到弹射盒118。而对于校验结果不一致的票证,该票证不被打印并经过门114丢弃,并且被容纳于丢弃盒116中(例如,参考日本待审专利公开号Hei-5-314333)。
在这样的传统技术中,在用于处理多个介质的装置的情况下(即具有多个传送路径的装置),设置有多套传送机构和磁头102、104,它们适用于各种介质,每套传送机构和磁头进行相同的操作。同时,设置有独立的磁头108、110,以用于读写。因此,需要使用更大数量的元件和更大的区域(用于传送路径),以及需要控制通过从上级(upper-level)单元的转换命令启动的独立机构和磁头的操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如图14所示的装置。其形成一环形传送路径,并且具有相同功能的每个功能部分由共用元件构造(例如,参考日本待审专利公开号Hei-10-162174)。更具体地,该环形传送路径由鼓形件122形成,该鼓形件122具有旋转轴124、驱动辊128和130以及导引件132、134、136和138。在鼓形件122内部,设置有单独的磁头126,并且还设置有门140、142。
按照该环形传送方法,通过将各介质夹在具有旋转轴的转动体与驱动辊之间来传送介质。由此,能够实现来回的介质传送、使用单独的共用磁头的写/读操作以及更短的传送路径长度。
然而,当使用具有旋转轴124的鼓形件122的旋转与导引件和辊一起来传送介质时,容易发生介质堵塞。特别地,当沿着环形传送相对较厚的介质时,导引件容易引起堵塞。同时,使用具有旋转轴124的鼓形件122的旋转还需要转动轴承。此外,为了与辊协作传送介质,还需要有如辊缩回机构的复杂结构。
结果,尽管这些元件依靠来回的介质传送而被制成是共用的,但是其结构变得更复杂,并且可能会降低传送性能的可靠性。
此外,在传统技术中,因为需要改变到/从环形传送路径的入口和出口,以满足装置的安装环境和使用,所以需要开发和制造适合各种环境或使用的介质传送机构。这需要大量劳力和时间,并且也不适于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和一种介质签发装置,即使使用一环形传送路径仍可防止复杂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和一种介质签发装置,用于以简单的结构改进介质传送的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和一种介质签发装置,使得相应于该装置的安装环境或使用,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介质的入口和出口。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是一种来回传送介质并在该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的装置。该介质处理装置包括:一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环;多个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带传送机构;以及一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记录元件。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支撑该圆环,并驱动该圆环旋转,并且该介质通过被夹在所述带传送机构与该圆环之间而被来回传送。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将数据记录于介质上并且签发该介质的介质签发装置,包括:一环形传送机构,其通过旋转一转动体,来回传送该介质,并且通过一记录元件在该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以及一输送机构,其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hopper)输送到该转动体,并且切割该介质。该环形传送机构包括:一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环;多个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带传送机构;以及一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记录元件。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支撑该圆环,并驱动该圆环旋转,并且该介质通过被夹在所述带传送机构与该圆环之间而被来回传送。
按照本发明,由于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和该圆环被用在该环形传送机构中,在防止出现介质堵塞的同时,使用该带可以可靠地保持该介质以及传送该介质。换而言之,变形的介质能够被稳定地传送。此外,因为去除了导引件且旋转支点变成为是非必要的,所以能够减少元件数量或者简化该机构。
此外,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由至少三个带传送机构构成,以覆盖该圆环的圆周。
此外,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各自之间设置有多个门,用于向/从该圆环引导或弹射介质。
此外,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在该圆环内部设置一驱动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
同样,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每个带传送机构由至少两个辊和一连接所述辊的扁平带构成。
此外,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以基本相等的间隔设置于该圆环的圆周上。
此外,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该圆环、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和该记录元件构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
此外,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还设置一输送机构,用于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输送到该圆环,并且切割该介质。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包括:一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其旋转一转动体,来回传送介质,并且使用一记录元件在该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以及一输送机构模块,其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输送到该转动体,并且切割该连续介质。该输送机构模块连接到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并且在该环形传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从该转动体引导或弹射该介质的门。
按照本发明,一种在介质上进行记录并且签发该介质的介质签发装置包括:一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其旋转一转动体,来回传送介质,并且使用一记录元件在该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以及一输送机构模块,其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输送到该转动体,并且切割该连续介质。该输送机构模块连接到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并且在该环形传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从该转动体引导或弹射该介质的门。
按照本发明,该环形传送机构和该输送机构被模块化地构造,并且在该传送机构中设置有多个门,以转换用于从/向位于该传送机构之前和之后的一模块/单元传送介质的传送路径。由此,即使使用一相同的单元,通过改变该单元的布局方向等等,例如通过根据安装条件来改变该介质的进入方向,能够灵活地应付各种安装条件。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范围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介质签发装置的外观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介质签发装置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介质签发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介质签发装置的具体内部结构图。
图5示出了图3、4所示的环形传送机构和输送机构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3、4所示的环形传送机构和输送机构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在图3至5所示的结构中连续纸输送操作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在图3至5所示的结构中传送操作至写就绪位置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在图3至5所示的结构中对票证进行磁性记录操作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在图3至5所示的结构中票证写校验操作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模块结构的介质处理装置的一实例变形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模块结构的介质处理装置的另一实例变形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传统技术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传统环形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后参考附图,以介质签发装置、介质传送机构、模块结构和其他实施例的顺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请注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而是包含所述权利要求的全部等效内容。
[介质签发装置]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介质签发装置的外观图。图2是图1所示的介质签发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介质签发装置的内部结构图。此外,图4是图1所示的介质签发装置的传送路径的具体结构图。
作为介质签发装置的实例,图1至图4示出了用于签发机票的自动票证签发机。如图1和2所示,自动票证签发机1被置放在柜台桌上,容纳有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7a和7b的储料箱10、11被置放于柜台桌下面。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7a、7b经由例如张力辊的导引机构8a、8b或者直接地被引导至自动票证签发机1的后侧。
如图1所示,在自动票证签发机1的正面上,设置用于显示操作状态的指示器群组2、用于操作的输入键群组3、弹射盒4和票证入口5。
在图3中,输送机构14输送用于待签发票证的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通过切刀16分割纸张,并且产生规格切纸的票证。这里,由于签发的票证等同于纸币,为防止伪造等,管理号可记录于以穿孔顺次连接的各票证上。
在已切割的票证利用环形传送机构6被来回传送的同时,单独的磁头24在票证上磁性地记录数据,然后读取在票证上记录的数据,以与写入数据相校验。若校验结果满意,则有关的票证被热转印打印头18b打印,然后票证经由门20被弹射到弹射盒4。同时,当磁性数据校验不匹配时,有关的票证不被打印就通过门20丢弃,并且将票证引导和存储于丢弃盒22中。
环形传送机构6由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柱形圆环60以及以环绕圆环60圆周的形式设置的传送带62、64、66构成。圆柱形圆环60由传送带62、64、66支撑,并且通过驱动传送带62、64、66来旋转。由此,夹在该圆环60与带62、64、66之间的介质连同圆环60一起沿着圆环60的圆周(轨迹)来传送。
这时,为了通过传送带支撑和旋转圆环60,需要平衡圆环60。为此,多个传送带62、64、66沿着圆环60的圆周均匀地设置。通过如图3所示均匀地设置三条传送带62、64、66,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平衡圆环60,使圆环60能够稳定的支撑和旋转。
这些传送带62、64、66共同地用于驱动圆环60(用于介质传送)及用于引导介质。因此,类似于带传送,介质被可靠地保持和传送,并且能够防止介质的堵塞。同样地,通过带62、64、66和圆环60来保持介质,能够以稳定的方式传送即使变形了的介质。此外,因为去除了导引件,并且旋转支点变得成为是非必需的,所以能够减少元件的数量并简化机构。
在图3中,已被输送机构14接受并且被切刀16切割的介质被传送到环形传送机构6。环形传送机构6将介质夹在圆环60与扁平带62、64、66之间,并且沿着围绕圆环60圆周的圆形轨道,通过旋转来传送介质。根据门26、28在这时的旋转方向和位置(设定),将介质从弹射机构传送到后续单元。
图4是具体的结构图,在该图中,如图3所示的结构被应用于如图1和2所示的装置。在图4中,以相同的标记表示图3中示出的相同的部分。输送机构14由一对插入导引件30、31;一对输送辊32、33;用于驱动输送辊32、33的驱动马达34;切刀16以及用于切刀16的驱动马达(未示出)构成。
环形传送机构6(随后将参考图5描述其细节)由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柱形圆环60和以围绕圆环60圆周的形式设置的传送带62、64、66构成。第一传送带62由驱动滑轮75、一对受动滑轮76a和76b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扁平带构成。类似地,第二传送带64由驱动滑轮70、一对受动滑轮71、72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扁平带构成。第三传送带由驱动滑轮73、受动滑轮74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扁平带构成。
传送带62、64、66通过设置于圆柱形圆环60内的驱动马达90来驱动。这些传送带62、64、66支撑圆柱形圆环60。此外,通过驱动马达90驱动传送带62、64、66旋转圆柱形圆环60。由此,夹在该圆环60与带62、64、66之间的介质连同圆环60一起,沿着圆环60的圆周(轨迹)传送。
这时,为了通过传送带保持和旋转圆环60,多个传送带62、64、66沿着圆环60的圆周均匀地设置,从而圆环60得到平衡。由于每个带62、64、66具有弹性,通过均匀地设置三条传送带62、64、66,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平衡圆环60,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撑和旋转圆环60。
这些传送带62、64、66共同用于驱动圆环60(用于介质传送)并用于引导介质。类似于带传送,这能够可靠地保持和传送介质,并且能够防止介质的堵塞。同样地,通过带62、64、66和圆环60来保持介质,能够以稳定的方式传送变形的介质。此外,因为去除了导引件,并且旋转支点变成为是非必需的,所以能够减少元件的数量并简化机构。
打印机构18由热敏打印头18b、用于热敏打印头18b垂直动作的驱动马达18d、热转印色带盒18a以及用于热转印色带盒18a的驱动马达18c构成。传送辊40将票证从环形传送机构6传送到打印机构18。弹射辊44将待弹射的票证弹射到口袋形的弹射盒4。传送辊40和弹射辊44由驱动马达46驱动。
通过图3所示的门20(在图4中未示出),转回辊42向右传送曾经被丢弃的票证,随后向左传送该票证,并且将票证容纳于丢弃盒22中。
[介质传送机构]
接着,将具体地描述介质传送机构,即环形传送机构。图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介质传送机构的剖视图,并且图6是介质传送机构的透视图。图5是这样的剖视图,即从背面观察图4所示的环形传送机构,而图6是这样的透视图,即从左侧观察图4所示的环形传送机构。在图5和6中,以相同的标记表示在图3和4中所示的相同的部分。
如图5和6所示,磁性读/写部分24被添加到环形传送机构中,由此构成共用(基本)模块。并且,设置有多种类型的输送机构14,以满足装置各种类型的使用。
首先,将描述环形传送机构6。在右框架91上(图6),用于第一传送带62的驱动滑轮75和该对受动滑轮76a、76b,用于第二传送带64的驱动滑轮70和该对受动滑轮71、72,以及用于第三传送带66的驱动滑轮73和受动滑轮74的旋转轴由轴承等在轴向上支撑。
同时,在左框架93上(图6),用于第一传送带62的驱动滑轮75和该对受动滑轮76a、76b,用于第二传送带64的驱动滑轮70和该对受动滑轮71、72,以及用于第三传送带66的驱动滑轮73和受动滑轮74的旋转轴由轴承等在轴向上支撑。同时,驱动马达90固定于左框架93上。
此外,如图5所示,在左框架93侧面上,设置有驱动带96,用于经由张力辊94,通过将驱动马达90的旋转轴连接于第一传送带62的驱动滑轮75、第二传送带64的驱动滑轮70以及第三传送带66的驱动滑轮73的旋转轴,来传输驱动力。
如图5所示,门26、28、36设置于各传送带62、64、66之间。同时,磁头24设置于传送带62的中间。设置的各出口38a、38b用于从环形传送机构6弹射票证。
输送机构14同样被模块化地构造。如前所述,如图5和6所示,设置一对插入导引件30和31、一对输送辊32和33、用于输送辊32和33的驱动马达34、切刀16、用于切刀16的驱动马达(未示出)以及连接框架140。
因此,如图6所示,输送机构14和环形传送机构6通过用螺杆固定到环形传送机构6的右框架和左框架91、93中的输送机构14的连接框架140来连接。利用这样的模块结构,能够减少关于基本单元的开发工作。
也就是说,在鼓形转动体传送机构中,采用门机构,其中用于从/向位于传送机构之前和之后的其他模块/单元传送介质的传送路径的转换依靠鼓形件的旋转方向自动选择。此外,设置有多个门,并且对这些门的设定(固定/可动)进行更改。因此,借助改变单元的布局方向等,例如通过依靠安装条件来改变介质的引入方向或弹射方向,即使使用相同的单元,仍然能够灵活地应付各种安装条件。
接着,参考图7至10,将描述包括环形传送机构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操作。在图7至10中,以相同的标记表示在图3至6中所示的相同的部分。
如图7所示,指定的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7a通过输送机构14,经由切刀16被输送到环形传送机构6。通过环形传送机构6的顺时针旋转,传送连续纸7a,直至票证的尾端到达切割位置为止。在该过程中,磁头24读取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7a的磁条(记录于其上的页管理号等)。在传送之后,连续纸7a被切刀16切割,并且分离成规格切纸(票证)T。
接着,如图8所示,通过环形传送机构6的顺时针旋转,传送分离的票证T,直至票证T的顶端到达磁头24附近。该位置称为写等待位置。这时,尚未被切刀16切割的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7a的一部分从共用的传送路径(具有切刀16的传送路径)缩回,以不阻碍其他连续纸的输送。
此外,如图9所示,通过环形传送机构6的顺时针旋转,磁头24将数据磁性地记录在被分离的票证T的磁条上。当票证的尾端到达磁头24时,传送暂停。
最后,通过环形传送机构6的逆时针旋转,在读取已被磁性记录在票证T的磁条上的数据的同时传送票证,并且票证T的顶端部分通过门28被引导到打印头18b的方向(参考图3)。当票证T的尾端从磁头24离开时,传送暂停,并且执行所谓的校验读取,在该校验读取中将读取的数据与写入数据相校验。有关位置被称为校验读取完成位置。
随后,如先前参考图3所述,当校验结果满意,则票证T被传送到热转印打印头18b,由打印头18b打印,然后经由门20被弹射到弹射盒4(参考图3)。另一方面,当磁性数据的校验结果不一致时,不打印票证T。票证T通过门20丢弃(参考图3),然后被容纳于丢弃盒22中。
于是,在环形传送路径中,即使元件被制造为是共用的,即使在传送相对较硬的或类似的票证时,利用简单的机构,使用该环形传送机构仍然能够防止堵塞故障。此外,因为圆环60被构造为无旋转支点,所以传送马达90能够设置于圆环60内,这使得其结构更为紧凑,特别适用于模块构造。
[模块结构]
接着,将具体描述环形传送机构6和输送机构14的的模块化情况。图11和12是按照本发明的模块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1和12中,以相同的标记表示在图3至6中所示的相同的部分。
如图5和6所示,环形传送机构6具有磁性读/写部分24,因此构成共用(基本)模块,并且设置有各种类型的输送机构14,以满足装置各种类型的使用。
如图6所示,输送机构14和环形传送机构6通过用螺杆固定到环形传送机构6的右框架和左框架91、93中的输送机构14的连接框架140来连接。利用这样的模块结构,能够减少关于基本部分的开发工作。
在图3至6所示的实例中,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从装置后面进入,即从装置旁边进入。相比而言,图11示出了示范的模块结构,在该结构中,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从装置的底面进入。
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环形传送机构6的结构和布局与图3所示的相同。同时,模块结构的第二输送机构14a包括:多个插入导引件30a、30b、31a;多个输送辊32a、32b、33a;用于输送辊32a、32b、33a的驱动马达34a;切刀16;以及连接框架140(未示出)。
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4a的每个元件与在图3至6中所示的输送机构14中所用的元件基本相同。然而,其布局有所不同,以满足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的输送/收缩方向。
类似地,图12示出了用于从装置顶面输入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的示范模块。也就是说,如图12所示,环形传送机构6的结构与图3中所示的相同,但是与图3中所示的布局相比,环形传送机构6具有在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布局。
同时,模块机构的第三输送机构14b包括:多个插入导引件30c、31c;多个输送辊32c、33c;输送辊32c、33c的驱动马达34b;切刀16;以及连接框架140(未示出)。
构成第三输送机构14b的每个元件与在图3至6中所示的输送机构14中所用的元件基本相同。然而,其布局有所不同,以满足连续的折叠式复写纸的输送/收缩方向。
于是,在鼓形转动体传送机构6中,采用门机构,其中用于从/向位于传送机构之前和之后其他模块/单元传送介质的传送路径的转换依靠鼓形件的旋转方向自动选择。此外,设置有多个门,并且对这些门的设定(固定/可动)进行更改。因此,通过改变单元的布局方向等,例如通过依靠安装条件来改变介质的引入方向,即使使用相同的单元,仍然能够灵活地应付各种安装条件。
此外,上述模块结构并不限于具有圆环60和扁平带62、64、66的环形传送机构。还能够将这样的环形传送机构应用于其他的鼓形传送机构。
[其他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中,使用磁性记录的介质处理装置已经有所描述。其还能够利用使用光学等其他记录处理的其他装置。同样,尽管上面的描述是以机票签发机为例,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他规格切纸的票证,比如火车票、登机证、行李票等。此外,本发明还适用于除票证签发装置之外的其他出票装置。
因为多个传送带和一圆环被用作环形传送机构,所以介质能够类似于传送带地被可靠地保持和传送,并且能够防止介质堵塞。还能够稳定地传送变形的介质。同时,因为去除了导引件,并且旋转支点变成为是非必需的,所以能够减少元件的数量并简化机构。
而且,环形传送机构和输送机构被模块化地构造,并且多个门机构被设置于环形传送机构中,由此可以从/向位于传送机构之前和之后的模块/单元切换介质的传送路径。同时,通过改变单元的布局方向等,例如通过依靠安装条件来改变介质的引入方向,即使使用相同的单元,仍然能够灵活地应付各种安装条件。

Claims (20)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用于来回传送介质,并在该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包括:
一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环;
多个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带传送机构;以及
一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记录元件,
其中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支撑该圆环,并且驱动该圆环旋转,以使该介质通过被夹在所述带传送机构与该圆环之间而被来回传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由至少三个带传送机构构成,以覆盖该圆环的圆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
多个设置于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各自之间的门,用于向/从该圆环引导或弹射介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设置于该圆环内部的驱动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的驱动马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每个带传送机构由至少两个辊和一连接所述辊的扁平带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以基本相等的间隔设置于该圆环的圆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该圆环、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和该记录元件构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输送机构,用于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输送到该圆环,并且切割该介质。
9.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包括:
一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具有:一旋转转动体,用于来回传送介质;以及一记录元件,用于在正在被该转动体传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以及
一输送机构模块,其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输送到该转动体,并且切割该连续介质,
其中该输送机构模块连接到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并且在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上设置有多个门,用于向/从该转动体引导或弹射介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包括:
一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环;
多个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带传送机构;以及
一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记录元件。
11.一种介质签发装置,其将数据记录在介质上,并且签发该介质,包括:
一环形传送机构,具有:一旋转转动体,用于来回传送该介质;以及一记录元件,用于在正在被该转动体传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以及
一输送机构,其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输送到该转动体,并且切割该连续介质,
其中所述环形传送机构包括:
一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环;
多个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带传送机构;以及
一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记录元件,
其中,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支撑该圆环,并且旋转该圆环,以使该介质通过被夹在所述带传送机构与该圆环之间而被来回传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由至少三个带传送机构构成,以覆盖该圆环的圆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还包括:
多个设置于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各自之间的门,用于向/从该圆环引导或弹射介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设置于该圆环内部的驱动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
每个带传送机构由至少两个辊和一连接所述辊的扁平带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以基本相等的间隔设置于该圆环的圆周上。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
该圆环、所述多个带传送机构和该记录元件构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
18.一种介质签发装置,其将数据记录在介质上,并且签发该介质,包括:
一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具有:一转动体,用于来回传送介质;以及一记录元件,用于在正在由该转动体传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处理;以及
一输送机构模块,其将连续介质从一储料箱输送到该转动体,并且切割该连续介质,
其中该输送机构模块连接到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并且在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上设置有多个门,用于向/从该转动体引导或弹射介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包括:
一不具有旋转支点的圆环;
多个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带传送机构;以及
一设置于该圆环圆周上的记录元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介质签发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将介质传送到一出口的传送机构,在该介质上的记录处理是在该环形传送机构模块中完成的。
CNB2004100879439A 2004-05-31 2004-10-27 介质处理装置和使用该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签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49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2287 2004-05-31
JP2004162287A JP4575032B2 (ja) 2004-05-31 2004-05-31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媒体発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975A true CN1704975A (zh) 2005-12-07
CN100504928C CN100504928C (zh) 2009-06-24

Family

ID=34927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794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4928C (zh) 2004-05-31 2004-10-27 介质处理装置和使用该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签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603079B1 (zh)
JP (1) JP4575032B2 (zh)
CN (1) CN100504928C (zh)
DE (1) DE602004010626T2 (zh)
ES (1) ES2297321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7595B (zh) * 2006-06-27 2012-06-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6918B (zh) * 2014-12-03 2017-02-01 广东金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链式票据打印辅助装置、打印设备及自助服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6705B1 (fr) * 1984-06-29 1986-12-19 Dassault Electronique Dispositif d'impression a enclume cylindrique, notamment pour titres de transport
JPS629490A (ja) * 1985-07-08 1987-01-17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ド類処理装置
US5268561A (en) * 1990-08-28 1993-12-07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Ticket issuing apparatus
EP0556071B1 (en) * 1992-02-13 1997-09-17 Fujitsu Limited Ticket printer
JPH06119515A (ja) * 1992-10-01 1994-04-28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券発行機の券磁気処理装置
JPH06286903A (ja) * 1993-04-06 1994-10-11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JP3349256B2 (ja) * 1994-04-26 2002-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ベルト装置
AU2002332678B2 (en) * 2001-08-24 2008-01-10 Cubic Corporation Universal ticket transpor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7595B (zh) * 2006-06-27 2012-06-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10626T2 (de) 2008-12-04
DE602004010626D1 (de) 2008-01-24
ES2297321T3 (es) 2008-05-01
JP2005346196A (ja) 2005-12-15
JP4575032B2 (ja) 2010-11-04
EP1603079A1 (en) 2005-12-07
CN100504928C (zh) 2009-06-24
EP1603079B1 (en) 200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4537C (zh) 卡处理组件和处理卡的方法
US8382092B2 (en) Dual hopper assembly
JPH115332A (ja) 印刷装置
EP4303760A1 (en) Card printing mechanism with card return path
CN102233752B (zh) 连续卷筒片材保持装置和打印设备
US9751707B2 (en) Card conveying mechanism and card issuing device
EP3689800B1 (en) Card flipper
CN103635325A (zh) 卡印刷装置以及卡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ES2556785T3 (es) Lanzadera de sustrato de dispositivo de producción de documentos de identidad
US8834046B2 (en) Inverted reverse-image transfer printing
CN1704975A (zh) 介质处理装置和使用该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签发装置
US20080217842A1 (en) Substrate Feeding in a Credential Production Device
CN1116988C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704974A (zh) 介质签发装置
CN104370127A (zh) 薄片类介质的双面处理装置
JP2020119242A (ja) カード反転移送システム
JP2004074635A (ja) 被転写媒体、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530903B2 (ja) 発券印刷装置
JPH1173478A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2002073290A (ja) 記録システム及び記録方法
KR100320582B1 (ko) Cd프린터용 cd이송장치
JP2001246885A (ja) カード発行装置およびカード発行方法
JPH03172270A (ja) 紙葉類搬送機構
CN1911669A (zh) 记录设备及盒
JPH08153167A (ja) Icカード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