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6123A -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6123A
CN1696123A CN 200510016850 CN200510016850A CN1696123A CN 1696123 A CN1696123 A CN 1696123A CN 200510016850 CN200510016850 CN 200510016850 CN 200510016850 A CN200510016850 A CN 200510016850A CN 1696123 A CN1696123 A CN 1696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nidine
bromine salt
salt
cyclic carbonates
bro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168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所波
谢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05100168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96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696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6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通过催化环加成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使用路易斯酸金属化合物和六烷基胍盐组成催化体系,控制路易斯酸化合物用量为环氧化合物的0.001-1.0%,控制路易斯酸化合物与六烷基胍盐的摩尔比为1∶1-10,控制温度在100至150℃,二氧化碳的初始压力为1.5至5MPa,反应时间为0.5-5小时,高收率生成环状碳酸酯。如对环氧丙烷在一定的条件下其TOF值大于8000h-1。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催化活性高以及选择性高,催化剂简单便宜,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操作简便,产品易分离以及催化剂容易回收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状碳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酯交换法及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环加成等,其中以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环加成生成环状碳酸酯是一条低污染,环境友好的合成路线,其研究开发近年来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1)二氧化碳被认为是使地球变暖的气体之一,所以利用化学方法消耗掉工业上释放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将是延缓地球变暖的一条途径。(2)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反应形成环状碳酸酯,是一个典型的原子经济型反应,没有任何负产物,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而且所形成的环状碳酸酯是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高极性有机溶剂,在有机合成、化妆品、气体分离、电池介电质及金属萃取、生物医药等潜在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有报道利用环状碳酸酯来合成碳酸二甲酯,其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报道的用于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加成的催化剂有有机碱,金属氧化物,季铵盐,金属盐及过渡金属配合物与路易斯酸、碱形成的双功能催化体系等,例如日本专利JP47-31981描述了利用路易斯酸(ZnCl2,AlCl3等)和有机碱组成的催化体系在100-400℃,19.6-294barCO2压力下获得了90%的产率。中国专利CN1343668A,邓友全等描述了在咪唑离子液体存在下,以非金属卤盐、四丁基溴化铵为助催化剂,在100-140℃,1.5-4.5MPa成功的合成了环状碳酸酯。中国专利CN03145569.7,夏春谷等描述了使用镍膦配合物和还原锌粉为催化剂,季铵盐为助催化剂,控制温度为50-150℃,二氧化碳压力为1.5-5MPa,反应时间为0.5-6小时,生成环状碳酸酯,获得了较高的TOF(转化频率,摩尔反应物每摩尔催化剂每小时)值(3500h-1)。尽管报道的催化体系很多,且获得了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但是仍存在至少一个下列缺点:(1)催化活性没有足够高,不能满足实际工业应用的要求,(2)催化剂不稳定或空气敏感,(3)需要共溶剂,(4)需要高温高压,(5)催化剂难分离。因此,寻找一条简单,高效,催化剂易回收利用的催化体系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已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利用简单的催化体系,实现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
本发明的反应通式为: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使用路易斯酸金属化合物和六烷基胍盐组成催化体系,控制温度在50至150℃,二氧化碳的初始压力为1.5至5MPa,反应时间为0.5-11小时,生成环状碳酸酯。
本发明所使用的路易斯酸化合物为ZnI2,ZnCl2,ZnBr2,FeBr3,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使用的六烷基胍盐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A20051001685000062
其中n为1,2,3,4,5,6中的一种;X代表氯,溴,碘中的一种;
较好的如六丁基胍溴盐(a),六丙基胍溴盐(b),四乙基二丁基胍溴盐(c),四甲基二丁基胍溴盐(d),六异丙基胍溴盐(e),四乙基二己基胍溴盐(f),六己基胍溴盐(g),六戊基胍溴盐(h),六乙基胍溴盐(i),六丁基胍氯盐(j),六丁基胍碘盐(k),N,N’-二甲基,N,N’-亚乙基,N”-二丁基胍盐(l)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用的路易斯酸化合物用量为环氧化合物的0.001-0.1%。
本发明所用的路易斯酸化合物与六烷基胍盐的摩尔比为1∶2-1∶10。
本发明所用的环氧化合物的结构为:
Figure A20051001685000063
(R1=H,CH3,C6H5,ClCH2,C4H9,C2H3,C6H5OCH2,R2=H;
本发明和传统催化体的反应工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催化体系简单、便宜、使用范围广,对很多环氧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如对环氧丙烷在一定的条件下其TOF值大于8000h-1
2、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
3、催化剂容易回收循环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100毫升高压釜中,依次加入溴化锌0.00002mol,0.00012mol的胍盐,胍盐为:六丁基胍溴盐(a),六丙基胍溴盐(b),四乙基二丁基胍溴盐(c),四甲基二丁基胍溴盐(d),六异丙基胍溴盐(e),四乙基二己基胍溴盐(f),六己基胍溴盐(g),六戊基胍溴盐(h),六乙基胍溴盐(i),六丁基胍氯盐(j),六丁基胍碘盐(k),N,N’-二甲基,N,N’-亚乙基,N”-二丁基胍盐(l)中的一种,环氧丙烷0.172mol,由控温仪控制温度缓慢升到反应温度130℃,二氧化碳压力3MPa,反应时间一个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缓慢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将反应所得的液体通过减压蒸馏得到碳酸丙稀酯,选择性为99%,其结果见表一。
表一:
  编号   胍盐  收率(%) 转化频率(TOF h-1)
1 a 98.1 8435
2 b 92.5 7955
3 c 90.5 7783
4 d 90.0 7740
5 e 97.5 8385
6 f 93.0 7998
7 g 99.5 8557
8 h 99.0 8514
9 i 80.5 6923
10 j 90.5 7783
11 k 95.5 8213
12 l 92.5 7955
实施例2
在100毫升高压釜中,依次加入溴化锌0.00002mol,0.00012mol六丁基胍溴盐,环氧丙烷0.215mol,控制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和二氧化碳压力(见表二),反应时间一个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缓慢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将反应所得的液体通过常压蒸馏出环氧丙烷后,再减压蒸馏得到碳酸丙稀酯,选择性为99%,其结果见表二。
表二:
  编号   温度   压力  产率(%)  转化频率(h-1)
    1   100   1.5     42      4520
    2   100   3.0     55      5904
    3   100   5.0     52      5560
    4   110   3.0     57      6100
    5   120   3.0     61      6586
    6   130   3.0     80      8566
    7   140   3.0     81      8670
    8   150   3.0     83      8955
实施例3
在100毫升高压釜中,依次加入溴化锌0.00002mol,不同比例的六丁基胍溴盐,环氧丙烷0.172mol,由控温仪控制温度缓慢升到反应温度100℃,二氧化碳压力4MPa,反应设定的时间后(见表三),冷却至室温,缓慢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将反应所得的液体通过常压蒸馏出环氧丙烷后,再减压蒸馏得到碳酸丙稀酯,选择性为99%,其结果见表三。
表三:
 编号  催化剂胍盐/溴化锌的摩尔比例   时间   产率(%)   转化数(TON)   转化频率(h-1)
   1         2∶1     3     90    7740     2524
   2         4∶1     3     98    8428     2809
   3         8∶1     2     85    7310     3655
   4         10∶1     2     92    7912     3956
实施例4
在500毫升高压釜中,依次加入溴化锌0.00002mol,0.00012mol的六丁基胍溴盐,加入设定量的环氧丙烷(见表四),由控温仪控制温度缓慢升到反应温度130℃,二氧化碳压力3MPa,反应到设定的反应时间后(见表四),冷却至室温,缓慢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将反应所得的液体通过常压蒸馏出环氧丙烷后,再减压蒸馏得到碳酸丙稀酯,选择性为99%,其结果见表四。
表四:
 编号  环氧丙烷(mol)  反应时间(h)  产率(%)
   1      2.0      11     92
   2      1.0      5     93
   3      0.2      1     86
   4      0.02      0.5     100
实施例5
在100毫升高压釜中,依次加入ZnI2,ZnCl2,ZnBr2,FeBr3,中的一种0.00002mol,0.00012mol六丁基胍溴盐,环氧丙烷0.172mol,由控温仪控制温度缓慢升到反应温度130℃,二氧化碳压力3MPa,反应时间一个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缓慢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将反应所得的液体通过常压蒸馏出环氧丙烷后,再减压蒸馏得到碳酸丙稀酯,选择性为99%,其结果见表五。
表五:
 编号  路易斯酸金属化合物   产率  转化频率(h-1)
   1         ZnI2    83      7100
   2         ZnCl2    69      5960
   3         FeBr3    76      6500
   4         ZnBr2    100      8566
实施例6
在100毫升高压釜中,依次加入溴化锌0.00002mol,0.00012mol的六丁基胍溴盐,加入不同的环氧化合物0.172mol,如环氧乙烷,苯乙烯环氧化合物,氯代环氧丙烷,环氧丁烯,1,2-环氧正己烷,环己烯环氧化合物等权利要求6所描述的环氧化合物中的一种(见表六),由控温仪控制温度缓慢升到反应温度130℃,二氧化碳压力3MPa,反应时间一定的反应时间后(见表六),冷却至室温,缓慢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得到环碳酸酯,都能得到很好的产率和选择性。结果见表六。
表六:
 编号    环氧化合物 反应时间(h)  产率(%)  转化频率(h-1)
   1  环氧乙烷      0.5     98     16856
   2  苯乙烯环氧化合物      1.3     96     6350
   3  氯代环氧丙烷      0.8     94     10100
   4  环氧丁烯      1     95     8170
   5  1,2-环氧正丁烷      1     92     7912
   6  环己烯环氧化合物      3     68     1958

Claims (6)

1、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使用路易斯酸金属化合物和六烷基胍盐组成催化体系,控制温度在100至150℃,二氧化碳的初始压力为1.5至5MPa,反应时间为0.5-11小时,生成环状碳酸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路易斯酸为ZnI2,ZnCl2,ZnBr2,FeBr3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六烷基胍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n为1,2,3,4,5,6中的一种;X代表氯,溴,碘中的一种;
较好的如六丁基胍溴盐(a),六丙基胍溴盐(b),四乙基二丁基胍溴盐(c),四甲基二丁基胍溴盐(d),六异丙基胍溴盐(e),四乙基二己基胍溴盐(f),六己基胍溴盐(g),六戊基胍溴盐(h),六乙基胍溴盐(i),六丁基胍氯盐(j),六丁基胍碘盐(k),N,N’-二甲基,N,N’-亚乙基,N”-二丁基胍盐(l)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路易斯酸化合物用量为环氧化合物的0.001-1.0%。
5、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路易斯酸化合物与六烷基胍盐的摩尔比为1∶1-10。
6、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环氧化合物的结构为:
Figure A2005100168500003C1
(R1=H,CH3,C6H5,ClCH2,C4H9,C2H3,C6H5OCH2,R2=H;
CN 200510016850 2005-06-03 2005-06-03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Pending CN1696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6850 CN1696123A (zh) 2005-06-03 2005-06-03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6850 CN1696123A (zh) 2005-06-03 2005-06-03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6123A true CN1696123A (zh) 2005-11-16

Family

ID=3534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16850 Pending CN1696123A (zh) 2005-06-03 2005-06-03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9612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9754C (zh) * 2006-12-06 2009-12-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具有抗癌活性作为备选药物的系列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
CN101628908A (zh) * 2008-07-14 2010-01-20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方法
CN101679343A (zh) * 2007-04-25 2010-03-24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 在存在二聚铝(salen)催化剂的情况下,环状碳酸酯的合成
CN115417850A (zh) * 2022-10-21 2022-12-02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螺环状化合物催化剂在催化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反应中的应用
WO2023248723A1 (ja) * 2022-06-21 2023-12-2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グアニジン配位子を有する固定化亜鉛錯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環状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9754C (zh) * 2006-12-06 2009-12-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具有抗癌活性作为备选药物的系列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
CN101679343A (zh) * 2007-04-25 2010-03-24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 在存在二聚铝(salen)催化剂的情况下,环状碳酸酯的合成
CN101679343B (zh) * 2007-04-25 2014-06-18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 在存在二聚铝(salen)催化剂的情况下,环状碳酸酯的合成
CN101628908A (zh) * 2008-07-14 2010-01-20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方法
WO2023248723A1 (ja) * 2022-06-21 2023-12-2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グアニジン配位子を有する固定化亜鉛錯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環状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5417850A (zh) * 2022-10-21 2022-12-02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螺环状化合物催化剂在催化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反应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0914B2 (en) Method for dimethyl carbonate synthesis
CN101037431A (zh)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696123A (zh)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KR20070024481A (ko) 환상 카보네이트류의 제조방법
KR101540636B1 (ko) 산화세륨 촉매를 이용한 n,n′- 치환 우레아의 제조방법
EP1777212A1 (en)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alkyl carbonate
CN1817878A (zh) 高活性催化剂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817877A (zh) 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0302813B (zh) 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307559B1 (ko) 고활성 촉매를 이용한 글리세롤 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2390940A (zh) 一种聚酯合成用催化剂
KR20150051882A (ko) 유기 아연 촉매
CN1544148A (zh) 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方法
CN1199934C (zh) 一种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方法
CN112961048B (zh) 一种一步法联产k.a.油和己二酸的工艺方法
KR101719757B1 (ko) 아민 화합물로부터 카바메이트 화합물의 직접 제조방법
CN113457735A (zh) 强碱性均相二元醇金属盐类催化剂制备及其合成碳酸酯方法
CN1051556C (zh) 杂取代的乙缩醛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KR101152907B1 (ko) 칼슘 알콕사이드 촉매를 이용한 글리세롤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JP6010787B2 (ja) アルコールのアセチル化用触媒、及び該触媒を使用するアルコールのアセチル化体の製造方法
KR101316608B1 (ko) 아연 촉매와 산을 이용한 글리세롤 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1393402A (zh) Br*nsted酸/季铵盐复合催化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KR20160084738A (ko) Zif-95를 촉매로 사용한 글리세롤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KR101428304B1 (ko) 메틸카바메이트를 이용한 디메틸카보네이트 제조방법
CN1566110A (zh) 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