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5514A - 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 - Google Patents

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5514A
CN1695514A CNA2005100702630A CN200510070263A CN1695514A CN 1695514 A CN1695514 A CN 1695514A CN A2005100702630 A CNA2005100702630 A CN A2005100702630A CN 200510070263 A CN200510070263 A CN 200510070263A CN 1695514 A CN1695514 A CN 1695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 indicating
indicating number
slide fastener
recessed portion
coupl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02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0693C (zh
Inventor
濑川清正
田十物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5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5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06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069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A44B19/384Separable slide fasteners with quick opening devices
    • A44B19/388Bottom end stop means for quick opening slide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93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including complementary, aligning means attached to ends of interlock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该底端止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完美的外观,其中设置有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拉链的单侧牙链(3a、3b)的底端插入并穿过拉头(4)的肩部开口(4b);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分别沿着拉头(4)的握弯折缘(6a、6b)滑动;当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在互相趋近的方向上转动时,就可以实施在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相对面上形成的一对联接头(12a、12b)与联接凹入部分(24a、24b)的接合,还有联接头(22a、22b)与联接凹入部分(14a、14b)的接合;此外,通过将没有与拉链链牙接合的接合部分的第二构件(21)的长度设定为比第一构件(11)的长度短,就可以平滑地实施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转动。

Description

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其具有两分型结构,该止码包括附着到相应的彼此相对的单侧牙链上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本发明特别地涉及具有方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连接的结构的拉链的底端止码,用这样的底端止码可以获得足够的强度和很好的外观。
背景技术
通常拉链在其拉链链牙端部具有顶端止码和底端止码以阻止拉头从拉链链牙列上脱落。底端止码连接相对的单侧牙链末端从而防止拉头脱落。因而,例如用u形金属的或者树脂的底端止码将单侧牙链的末端连接起来是一种典型使用的结构。
但是,在使用这种底端止码的情况下,必须是在一对单侧牙链末端之间附着一个底端止码,同时一对相对的单侧牙链被设置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情况就需要专门用于底端止码的安装设备,因此增加了制造拉链的生产工序。
还有另一种流行的底端止码,不用U形底端止码,构成底端止码的构件被附着到单侧牙链上,并且附着完所述构件之后,这些上述的构件可以接合或者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底端止码。
根据形成这种底端止码的方法,例如,一对单侧牙链的每个底端被插入并穿过拉头的肩部开口,该单侧牙链相对于拉头向下移动,插入并穿过肩部开口的构件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底端止码。对于这种类型的底端止码,根据附着到单侧牙链上的构件的结构,可用两分型的底端止码或者三分型的底端止码。
对于两分型的底端止码,已经提出了如下方案:具有与拉链链牙相似形状的拉链底端止码(参考美国专利2701401);通过连接构成底端止码的构件然后焊接或者安装所述构件的重叠部分而形成底端止码(参考公开号为59-25217的日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牙链的底端止码,其中在构成所述底端止码的构件上形成有防止拉头脱落的止码(参考英国专利1479363)和类似的结构。另外,对于三分型底端止码,提出了带有一个末端的拉链(参考公开号为36-19078的日本专利)。
美国专利2701401中描述的拉链中,啮合齿51在其前面和后面具有凸起56、57,凸起56、57所面对的方向相反,如透视图9所示。底端止码58是通过连接部分63、64而连接三个啮合齿51而制成的。这样,朝着不同方向的凸起60、61形成于底端止码58、58a的联接头59上。联接头59之间的节距设定为与啮合齿51的安装节距间隔相同,并且通过连接部分63、64将联接头连接起来。
如图9到图11所示,与每个啮合齿51的联接头59相反的纱带侧表面侧的拐角部分都经过倒角。同样,通过连接三个啮合齿51而形成的底端止码58、58a上,包括在纱带表面侧在连接部分63、64之间的部分的拐角都经过倒角。
图10示出通过单侧牙链52、52的底端止码58、58a插入并穿过拉头53的肩部开口并且向上移动拉头,底端止码58、58a开始互相连接的状态。上述的底端止码58、58a开始互相连接的状态下,底端止码58、58a被引导到拉头53的握弯折缘部分54中宽度增大的部分,同时保持着它们的直的外形,并且从底端侧互相连接起来。此时,设置有底端止码58、58a的单侧牙链52的侧边缘部分发生变形,于是该底端止码58、58a可以朝着它们相对的表面侧移动。于是,底端止码58、58a被成功连接,并且保持它们直的外形。
因为底端止码58、58a已经开始互相连接,拉头53上升的时候,啮合齿51也成功互相连接,如图11所示。当拉头53下滑时,通过拉头53的颈部55的楔入操作,啮合齿51之间的连接被打开,并且颈部55与底端止码58a的头部59的顶面接触,从而防止了拉头53脱落。
公开号为59-25217日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了一种拉链底端止码,该底端止码是通过连接一个长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构成的。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相对的表面上形成阶梯。当阶梯重叠时,一侧阶梯的顶面上形成的一个凸起和在另一侧的阶梯底面上形成的一个凹入列(未示出)互相接合。
相应于拉头的引导握弯折缘的最大的弧形部分,弧形的凹入部分设置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纱带侧表面上。然后,通过将单侧牙链的底端部分插入并穿过拉头的肩部开口,并且相对拉头向下抽该单侧牙链,第一分体(sub-body)和第二分体被沿着所述握弯折缘的宽度增大部分引导,于是将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连接起来。
因为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分别设置有弧形凹入部分,则可以通过一个同样的弧形凹入部分避免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与引导握弯折缘的最大弧形部分的干扰。于是,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就可以平滑地从引导握弯折缘的最大弧形部分之间通过。
当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从所述引导握弯折缘的最大弧形部分之间通过时,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成功地互相接合。在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完全接合在一起之后,它们通过将熔融设备如超声热熔化设备应用到所述重叠阶梯部分而被焊接或者固定。
英国专利1479363中描述的拉链的底端止码是由一对底端止码构件构成的。可以通过将形成于相对表面上的止码构件互相接合来固定这对底端止码构件。在所述的一对底端止码构件上形成有一个拉头止动构件以便向拉头膨胀。
为了通过接合一对底端止码构件来构成所述底端止码,所述单侧牙链插入并穿过拉头的肩部开口,并且向下拉单侧牙链。此时,每个止动构件被拉头的握弯折缘部分迫使而向内弹性变形,然后收缩使该拉头可以通过。拉头经过每个止码构件后,由于弹性,该止码构件保持其膨胀状态并且向外膨胀。此后,当拉头向下滑动时,拉头的底端部分使每个膨胀的止码构件互相接触,从而防止拉头脱落。
公开号为36-19078的日本专利描述了具有末端的拉链,该拉链的结构如图12、13所示。也就是说,图12示出的底端止码包括末端构件75、76和77。通过锻压或者模锻,该末端构件77被安装到单侧牙链71的滚边73上,并且通过锻压或者模锻末端构件75、76被安装到单侧牙链72的滚边73上。
如图13所示,设置末端构件75、76、77、啮合齿74和类似部件的单侧牙链71、72的底端分别插入并穿过拉头96的肩部开口,并且沿着握弯折缘97和拉头96的菱形件95形成的引导路径移动。于是,末端构件75、76与末端构件77之间的连接得以实现,并且和啮合齿77成功连接。图12是主要部件的放大图,显示了末端构件75、76、77和啮合齿74的连接。
末端构件76的凸起部分78与末端构件77的凹入部分79接合,末端构件77的凸起部分80与末端构件76的凸起部分将81啮合。末端构件77的凹入部分82从末端构件77的顶部延伸到末端构件77的中间部分,以形成一个支撑表面83,该凹入部分82与末端构件76的凸起部分84啮合。还有,末端构件77的顶面上形成的凸起部分84延伸到该构件的中心部分,另外,末端构件77的底部上形成的另一个凸起部分86从中部升起而形成一个支撑表面87。
凹入部分88具有延伸到其中部的支撑表面,该凹入部分88形成于末端构件75的底部,而且末端构件77的凸起部分85与上述的凹入部分88接触并且由支撑表面89支撑。另外,在末端构件75上形成凸起部分92和凹入部分93,所述凸起部分92和凹入部分93与啮合齿74底面侧接合。
根据美国专利2701401中描述的底端止码58、58a,底端止码58、58a被引入到拉头53的握弯折缘部分54的宽度增大部分,同时保持其直的外形,然后从底端侧完成互相联接。而且,凸起60、61各自具有预定厚度,所述凸起60、61朝相反的方向形成于联接头59的前部和后部。于是,提供了一种结构,它可以承受施加于宽度方向上的力和施加在前/后面方向上的力。
但是,因为联接头59上的具有预定厚度的凸起部分60、61具有相同的形状,为了将底端止码58与底端止码58′连接,凸起60、61需要大幅度变形,并且为此目的,需要很大的力。另外,通过使具有预定厚度的凸起部分60、61大幅变形,将会出现每个凸起60、61的根部被破坏的问题,于是该底端止码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
因为,当底端止码58和底端止码58a互相连接时,底端止码58、58′在保持其直的外形的情况下互相联接,设置有底端止码58、58a的单侧牙链部分的侧边缘过分变形。这样,底端止码58、58a在单侧牙链52、52侧边缘上的安装位置就会因为侧边缘的这一过分变形而偏斜。
另外,因为底端止码58和底端止码58a形状相同,当底端止码58和底端止码58a互相连接时,在底端止码的右侧和左侧之间的阶梯出现差异,如图11所示,这对拉链来说是不希望看到的外形。
根据公开号为59-25217的日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底端止码,前面和后面方向上阶梯的差异形成于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之间,而且一侧的阶梯顶面上形成的凸起与另一侧阶梯底面上形成的凹入列重叠而接合。此外,为了防止这些重叠的阶梯部分被外力分开,需要通过熔化装置,如超声热熔焊装置来固定这些阶梯部分。
因此,为了构造这样的底端止码,就需要一个熔化步骤,并且在宽度方向拉所述的拉链纱带,也就是说,在拉链纱带的右侧方向侧和左侧方向侧只有熔合的力起作用。因此,除非熔合可靠地进行,否则承受左右方向的拉力的力不足,这将导致底端止码毁坏,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美国专利2701401、英国专利1479363、公开号为36-19078的日本专利描述的底端止码可以解决公开号为59-25217的日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问题,美国专利2701401描述的底端止码具有上述问题。英国专利1479363描述的一对底端止码构件上,底端止码构件相对表面上的钩状联接头伸向与那些类似钩状外形相啮合的配合构件。
因此,为了将英国专利1479363中描述的联接头互相接合,联接头的啮合部分需要大幅度变形。为了使联接头的啮合部分进行较大变形,需要一个较大的力。为了产生一个较大的力,联接头就不能相对于拉头的握弯折缘部分平滑地滑动。而且,因为大力造成的变形或者联接头本身的根部就有的裂纹,会有在啮合部分的根部产生裂纹的问题,所以在接合部分和联接头中不能保证足够的接合力。
英国专利1479363中描述的底端止码中,用于防止拉头脱落的止码构件需要在一对底端止码构件的每个上形成。而且,因为防止拉头脱落的结构只有所述的止码构件,还因为阻挡拉头所需的抗断强度在重复进行防止拉头脱落的操作时被逐渐削弱,并且由于防止拉头脱落的操作不断重复,所述止码构件可能在其根部断裂。
公开号为36-19078的日本专利中描述的底端止码中,一个末端构件的凸起部分和另一个末端构件的凸起部分面向相对的方向。因此,末端构件76的凸起部分78相对于末端构件77的凸起部分80作大幅度转动,由此此所述的凸起部分可以互相接合,并且凸起部分78、80的互相接合不需要大幅度的变形。但是,因为仅有一对凸起部分接合,如果进行与用于所述接合的转动相反的转动,则这对凸起部分的接合可以轻易地打开,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因为要被安装在单侧牙链72上的末端构件75和末端构件76设置有一个间隔,它们可以穿过拉头96的握弯折缘97中的最大弧度部分后仍保持其直的外形,如美国专利2701401和公开号为57-29217的日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
但是,防止拉头脱落的末端构件75和用于连接以附着底端止码的末端构件76之间分开地构成有一个间隔。因此,向左和向右方向拉单侧牙链72的时候,随着这些向左和向右方向侧的拉力,末端构件75和末端构件76独立移动,于是左右方向上承受这些拉力的阻力削弱了。此外,根据末端构件75和末端构件76排列的位置,末端构件75和末端构件76与拉头的菱形件没有充分接触,而且该菱形件跨过末端构件75,从而不能实施防止滑动件脱落的操作。
另外,具有不同形状的末端构件75和末端构件76,要以一定间隔相对附着到单侧牙链71上的滚边73的末端构件77将其定位,并且安装到单侧牙链72的滚边73上花费很多时间和很多劳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提供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该底端止码的结构促进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联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被附着到一对单侧牙链上,该底端止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好的外观。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的两分型结构的底端止码,该底端止码包括分别附着到相对的单侧牙链上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对钩状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分别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表面上形成,第一构件的每个联接头的前端的方向和第二构件的每个联接头前端的方向彼此相反,并且第一构件的联接头与第二构件的联接凹入部分配合,同时第二构件的联接头与第一构件的联接凹入部分接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具有一个接合部分,接合部分与邻近底端止码的一个拉链链牙接合,并且具有接合部分的这一构件的纵向长度大于另一构件的纵向长度。
于是,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表面的每一个上形成的两对或者多对钩状联接头可与相配的联接构件上形成的两对或者多对联接凹入部分配合,并且接合状态可以很牢固。此外,因为即使有转动力施加到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之间,这个力将由两个或者更多位置承受,因此,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之间可以获得稳定联接。
另外,因为一个构件的联接头的方向和另一构件的联接头的方向相反,所以一个构件的联接头试图与另一个构件的联接凹入部分接合的转动和与另一构件的联接头试图与前述构件的联接凹入部分接合的转动以相反的方向进行。于是可以容易而且平滑地实施联接头与联接凹入部分地接合操作。
优选地,拉链链牙连续地设置在相对的单侧牙链上以形成拉链牙链,接合部分具有一个接触部分,正穿过拉链牙链的拉头的菱形件可以与该接触部分相接触。
因此,拉头下行时,拉头的菱形件与所述接合部分近端侧上形成的所述接触部分相接触,从而防止了拉头脱落。还有,因为该接触部分可以是其中形成有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加强该接触部分的刚度。
优选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联接头包括一个前面侧联接头和一个后面侧联接头,该前面侧联接头和后面侧联接头互相偏斜以形成一个联接阶梯部分,并且相应的联接阶梯部分互相重叠。
于是,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一的联接头可以这样接合,即容纳于另一个构件上的联接凹入部分中,并且该另一构件的联接头可以这样啮合,即容纳于前述一个构件的联接凹入部分中。此外,因为相应的联接阶梯部分互相重叠,朝着底端止码的前/后面方向上施加到底端止码的力可以由所述阶梯部分承受。
至于联接阶梯部分的结构,所述的联接阶梯表面可以在一个配合构件的联接凹入部分中形成,其中构成所述联接头的前面侧联接头和后面侧联接头互相接合在一起,结果,两个所述的联接阶梯表面重叠,以便联凸出地形成在接头上的联接阶梯表面相应于联接凹入部分中形成从而凹进的联接阶梯表面。
此外,联接头和与该联接头接合的联接凹入部分之间的接触表面可以形成为从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前面侧向后面侧的倾斜表面,于是这些倾斜表面互相重叠。所述的倾斜表面可以是平面的倾斜表面亦可以是曲面的倾斜表面。如果这些倾斜表面是曲面的,理想的状况是使一个倾斜表面形成为凸形面,同时使另一个倾斜表面形成为凹形面。
形成所述联接阶梯部分的部分可以形成于完整的接触表面上,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在这个完整的接触表面上互相接触,或者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在前述接触表面的某些位置上互相接触。如果阶梯部分形成于该完整接触表面上或者形成于相间隔的一些位置上,可以构造使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完整接触表面上的接触表面的重叠结构相同,或者可以构造不同结构的互相邻近的阶梯部分。
优选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底端的拐角部分中的至少在相对表面侧的拐角部分被倒角。
于是,当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拉头的引导路径中滑动时,一个拐角部分与另一个拐角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可以保持在更合适的状态。此外,因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以沿着拉头的引导路径平滑地滑动,就可以平滑地实施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接合。
优选地,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外,具有接合部分的构件在纱带侧面侧的一部分上具有一个凹入部分,所述的纱带侧面侧是具有联接凹入部分的接合部分侧的一部分的相反侧。
因此,在具有所述接合部分的构件上,所述凹入部分可以在与接合部分侧上联接凹入部分形成于其上的部分相对称的纱带表面侧上的联接凹入部分的部分上形成。
因此,当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拉链链牙等等的单侧牙链的底端部分插入并穿过拉头的肩部开口而形成拉链时,接近具有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顶端的部分被拉头的菱形件压迫,由于凹入部分的作用很容易朝着降低菱形件带来的压力的方向变形,即朝着拉头的握弯折缘侧变形。
因此,沿着由拉头的引导握弯折缘和菱形件形成的大体为Y形的引导路径,单侧牙链可以平滑通过。此外,因为具有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上接近顶端的部分朝着离开菱形件的方向变形,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上的联接头与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上的的联接凹入部分之间的配合可以顺利进行。
此外,具有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的顶端附近的部分会因为所述凹入部分的原因在离开菱形件的方向上变形。因此,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可以互相接合的范围也就是在单侧牙链相对于拉头移动时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接合可以扩展到的范围。
对于形成所述凹入部分的数量,可以至少形成一个,对于凹入部分的结构,应使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顶端附近的部分可以容易地弹性变形。在联接头与联接凹入部分接合后,联接头与联接凹入部分之间的接合状态因为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顶端附近的弹性变形而更加牢固。
当所述接合部分的相对表面侧与菱形件接触时,该接合部分侧会绕着所述的凹入部分变形。因此,即使该接合部分凸出到其相对的表面侧,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仍可以足够平滑地穿过拉头的引导路径。而且,所述接合部分突出到其相对的表面侧,由此充分地确保了与邻近底端止码的拉链链牙的接合状态。
优选地,关于所述纱带侧面与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相对表面之间的宽度,在其上形成凹入部分的部分处的最小的宽度小于在其上没有形成凹入部分的部分处的最小宽度。
因此,因为凹入部分的作用,变形的量增加了。这样当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互相接合时,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能够平滑地通过拉头的引导路径。而且,可以轻易地实施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接合。
优选地,当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互相联接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底端是齐平的。
因此,所述的底端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以便可以获得一个美观的拉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的拉链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构成(第一实施例中)底端止码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俯视图;
图3A到图3D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一些主要部件的剖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正在互相接合的状态;
图6是一些主要部件的剖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已经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接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中)构成底端止码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俯视图;
图9是(第一个常规实例中)构成底端止码的第一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包括(第一常规实例中)底端止码的初始接合状态的部分剖视图的俯视图;
图11是包括(第一常规实例中)底端止码的接合状态的部分剖视图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第四常规实例中)底端止码的接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第四常规实例中)拉头被阻挡而不能脱落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面参照附图进行描述。至于本发明的底端止码的构造,除了后面描述的形状和布置,只要能够解决本发明的问题,可以采用其它任何形状和布置。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各种改进是可以的。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的拉链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构成所述底端止码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俯视图。图3A到图3D分别是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4是示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正在互相接合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一些主要部件的剖视图,示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已经互相接合在一起的状态。在图2和图4中,省略了拉链链牙9以简化对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构造的解释,并且在图3中示出了拉链链牙9。
如图1所示,在拉链1上,底端止码10、拉链链牙9和顶端止码(未示出)被附着到一对单侧牙链3a、3b的对称线上的芯线上,并且拉头4被设置成穿过由多个拉链链牙9的组成的拉链牙链29。用于阻止拉头4脱落的底端止码10和顶端止码(未示出)分别设置在拉链牙链29的底端和顶端。
对于拉链链牙,啮合齿例如可以通过注射模制的方式在拉链纱带2a、2b上形成。但是,所述的拉链链牙不限于啮合齿一种结构,也可以采用螺旋的或者之字形的拉链链牙、金属拉链链牙或者类似的拉链链牙。
底端止码10包括附着到编织/针织的拉链纱带2a上的第一构件11和附着到拉链纱带2b上的第二构件21。在第二构件21侧的第一构件11上的相对面16上形成一对钩状的联接头12a、12b和一对联接凹入部分14a、14b和一个接合部分18,第二构件21上的一对联接头与该联接凹入部分14a、14b相配合。而且,在相对面16的相反的一侧的纱带侧面15上形成一个凹入部分17,该凹入部分17使包括接合部分18的部分的弹性变形成为可能。
在第一构件11侧的第二构件21的相对面26上形成一对联接凹入部分24a、24b和一对钩状联接头22a、22b;所述一对钩状联接头12a、12b与联接凹入部分24a、24b相配合,第一构件的一对联接凹入部分14a、14b与钩状联接头22a、22b相配合。第一构件11的钩状联接头12a、12b形成为面对拉链链牙9的方向,并且第二构件21的联接头22a、22b在与第一构件11的联接头12a、12b相反的方向上形成。
上面描述了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两个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各自形成。但是根据本发明,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形成合适数量的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
在拉链纱带的端部一侧,第一构件11的底端11a和第二构件21的底端21a被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于是,对于拉链1可以简洁地设置底端止码10,以获得好的拉链外观。
如图2所示,在第一构件11的联接头12a、12b与第二构件21的联接凹入部分24a、24b之间的相应接触表面上和第一构件11的联接凹入部分14a、14b与第二构件21的联接头22a、22b之间的相应接触表面上分别形成联接阶梯13、23。
如图3A、3B中第一构件11和拉链链牙9的侧视图和俯视图所示,在第一构件11厚度方向上中部形成的联接阶梯13由相对于第一构件11的前面面向上的联接阶梯部分13a和相对于第一构件11的后面面向下的联接阶梯部分13b构成。
如图3C、3D中示出的第二构件21和拉链链牙9的侧视图和俯视图所示,在第二构件21厚度方向上中部形成的联接阶梯23由相对于第二构件21的前面面向上的联接阶梯部分23a和相对于第二构件21的后面面向下的联接阶梯部分23b构成。
也就是说,相对于形成于第一构件11前面侧的联接头12a、12a′和联接凹入部分14a、14a′,形成于第一构件11后面侧的联接头12b、12b′和联接凹入部分14b、14b′朝向底端止码10的底端方向偏斜,并且在所述的偏斜部分上形成联接阶梯部分13a、13b。
同样,相对于形成于第二构件21前面侧的联接头22a、22a′和联接凹入部分24a,形成于第二构件21后面侧的联接头22b、22b′和联接凹入部分24b朝向底端止码10的底端方向上偏斜,并且在偏斜部分上形成联接阶梯部分23a、23b。同时,如果需要,联接阶梯部分13a、13b和联接阶梯部分23a、23b也可以朝向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相对表面侧偏斜。
因为第一构件11的联接阶梯13和第二构件21的联接阶梯23各自是偏斜的,当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互相联接时,联接阶梯13、23互相重叠,以便可以经受一个作用于在前/后面的方向上的力。
也就是说,如图4描述的,当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互相连接在一起,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接合以形成接合状态,并且联接阶梯部分13a和联接阶梯部分23b互相接触,同时联接阶梯部分13b和联接阶梯部分23a互相接触,从而在联接阶梯13和联接阶梯23之间形成接合状态。因此,即使在拉链1的上/下方向、前面/后面方向上或者右/左的方向上施加一个试图把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分开的力,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之间仍将保持牢固的接合状态。
如图2到图4所示,第一构件11的联接凹入部分14a中的联接阶梯部分13a和联接凹入部分14b中的联接阶梯部分13a在同一个方向上形成,而且,联接凹入部分14a中的联接阶梯部分13b和联接凹入部分14b中的联接阶梯部分13b在同一个方向上形成。同样,与第一构件一样,第二构件21的联接头22a、22b上的联接阶梯部分23a、23b分别在同一个方向上形成。
在联接凹入部分14a中的联接阶梯部分13a、13b的成形方向和联接凹入部分14b中的联接阶梯部分13a、13b的成形方向可以互相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使第二构件21中的联接阶梯部分23a、23b在与联接阶梯部分13b、13a接触的方向上形成。
于是,即使在拉链1的前/后面方向、右/左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施加一个用于分开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力,通过联接阶梯13、23的接触表面,再加上联接头12a、12b和联接凹入部分24a、24b之间的接合作用以及联接头22a、22b与联接凹入部分14a、14b之间的接合,可以牢固地保持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接合状态。
特别地,因为联接头12a、12b的前端和联接头22a、22b的前端面向相反的方向,方便了接合所述的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操作,并且当联接头与联接凹入部分联接时,在联接头上没有施加不合理的力。于是,就防止了联接头的破坏、断裂或者其它由接合操作带来的类似的故障,确保了底端止码理想的强度。
而且,所述的联接头和与该联接头配合的联接凹入部分各形成有两对。因此,即使在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之间在使接合状态释放的方向上施加一个转动力,所述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之间的接合状态仍可以稳定地承受这一转动力,因为在接合状态下,该转动力在两个位置由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承受。
图2到图4示出形成联接阶梯13、23的联接阶梯表面的实施例。该联接阶梯不限于联接阶梯表面,也可以是在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前面侧到后面侧方向上的倾斜表面。此外,当形成联接阶梯表面的时候,可以形成多阶阶梯,而不仅仅是单阶阶梯。
另外,还允许在第一构件11或者第二构件21的前面侧形成从一个构件伸向另一个构件的钳口部分(jaw portion),同时在另一个构件的前面侧形成接纳该钳口部分的凹入部分。并且也可以在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后面形成类似前面侧的钳口部分和容纳该钳口部分的凹入部分。另外,也可以形成其它合适形式的联接阶梯部分。
将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联接起来的联接结构将参考附图5、6进行描述。一对单侧牙链3a、3b的底端插入并穿过拉头4的肩部开口4b、4b,其中第一构件11、拉链链牙9与顶端止码(未示出)和第二构件21、拉链链牙9与顶端止码(未示出)分别被附着到拉链纱带2a、2b上。
此后,单侧牙链3a、3b从拉头4向下抽出或者拉头4沿着单侧牙链3a、3b向上滑动。
此时,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纱带侧表面15、25沿着拉头4握弯折缘6a、6b滑动,并且第一构件11的联接头12b与第二构件21中的联接凹入部分24b互相配合,于是它们被接合到一起。由于凹入部分17的作用,第一构件11的接合部分18与菱形件5a接触并朝着握弯折缘6a侧弹性地偏斜。
至于凹入部分17的位置,凹入部分17优选形成于可以使接合部分18容易变形的位置。特别地,如果凹入部分17形成于所述的引导握弯折缘6a的宽度开始增大的位置之下,当拉头4位于拉链1底端的时候,拉头4的位置就难以保证。因此,凹入部分17更优选形成于引导握弯折缘6a的宽度开始增大的位置之上直到肩部开口4b。
由于接合部分18的弹性变形,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被平滑地沿着引导路径6c引导。而且,因为接合部分18朝着握弯折缘6a弹性地偏斜,联接凹入部分14a的开口可以被扩大,于是可以容易地将联接头22a与联接凹入部分14a配合。
如果从菱形件5a施加到接合部分18上的压力减小或者消除了,如图6所示,接合部分18就弹性地恢复了,于是联接头22a和联接凹入部分14a之间的接合状态就变牢固了。此外,如果单侧牙链3a、3b相对于拉头4向下移动,邻近底端止码10的拉链链牙9与接合部分18的凸出部分18b接合在一起,并且拉链链牙9互相接合到一起,于是就获得了图1所示的情形。
在图1所示的状态中,移动拉头4以经过拉链牙链29,当拉头向上移动时拉链1闭合,当拉头向下滑动时拉链1可被打开。另外,当拉头4向下滑动打开拉链1的时候,拉头4的菱形件5a与第一构件11的容纳部分19接触,这样就防止了拉头4脱落。
在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底端的拐角部分和在顶端所述纱带侧表面的拐角部分都经过倒角。特别地,因为相对表面侧的拐角部分也经过倒角,当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互相接合在一起时,如图5所示,就可以防止拐角部分与另一个构件的相对表面接合,并防止了滑动。于是,可以平滑地进行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连接。
联接头12a、12b的前端部分和联接头22a、22b的前端部分形成为相面对。因此,当第一构件11的联接头12a、12b和第二构件21的联接凹入部分24a、24b互相接合的时候,第一构件11相对于第二构件21朝顺时针转动的方向变形,第二构件21相对于第一构件11朝逆时针转动的方向变形。
还有,以同样的转动方式,第二构件21的联接头22a、22b可与第一构件11的联接凹入部分14a、14b接合。于是,联接头与联接凹入部分的联接就可以平滑地进行,因此加强了联接后的联接强度。
当通过模制加工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时,可以不通过需要滑动型芯的模塑法加工。因此,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以容易模制,从而可以降低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费用,因此最终达到降低制造拉链的费用。
(第二实施例)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联接头的方向与第一实施例的联接头的方向相反。对于第二实施例,使用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了相同组成部分的描述。
如图7所示,在第一构件11的相对表面16上形成联接头32a、32b、联接凹入部分和接合部分18,在所述的纱带侧表面15上形成凹入部分17,该凹入部分17使包括接合部分18在内的部分能够弹性变形。
在第二构件21的相对表面26上形成一对联接凹入部分,该联接凹入部分与第一构件上的一对联接头32a、32b配合,并且在第二构件21上形成一对与第一构件11上的一对联接凹入部分配合的联接头42a、42b。
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一构件11的相对表面16上形成的联接头32a、32b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方向,和第二构件21的相对表面26上的联接头42a、42b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方向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方向相反。
还有,第二实施例的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方向与第一实施例的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的方向相反,同时,联接阶梯33、43的联接阶梯表面的成形方向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反。
因此,第一构件11的联接阶梯33能够承受在拉链1后面方向施加的力,并且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阶梯43能够承受在拉链1前面方向上施加的力。施加到拉链1右和左方向上的力由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之间的接合操作承受。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拉链纱带的端部侧,第一构件11的底端11a和第二构件21的底端21a处于一条直线。
(第三实施例)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联接阶梯表面的成形方向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并且在每个构件的一对联接头上,它们的联接阶梯形成于不同的方向上。通过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了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结构的描述。
根据第三实施例,取决于联接头上的联接阶梯表面的形成位置,联接头36a上的联接阶梯部分37a和联接头36b上的联接阶梯部分37b的联接阶梯表面的成形方向不同。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关于在联接头12a、32a处和联接头12b、32b处的联接阶梯13的成形方向以及联接头42a和42b的联接阶梯表面的成形方向,形成于后面侧上的所述联接头相对于形成于正面的联接头朝着底端的方向偏斜,并且所述的联接阶梯表面形成于该偏斜部分处。
根据第三实施例,由在第一构件11的联接头36a和联接头36b处设置朝上方向形成的联接阶梯表面和朝下方向形成联接阶梯表面。因此,它们可以大大地承受施加到拉链1的前面/后面方向的力、作用在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之间的转动力矩、施加于拉链1右/左方向上的力和向后/向前方向的力。
通过在单个联接头上在不同方向上形成多个联接阶梯表面,可以承受从各个方向上试图分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力。另外,施加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力可以分散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上,这样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之间的接合力被增强了。
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1的底端11a和第二构件21的底端21a设置在拉链纱带的端部侧的一条直线上。由于本发明的底端止动部件,,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之间的接合状态可以承受施加到拉链1的向后/向前方向、右/左方向或者前面/后面表面的方向上的力而保持。
此外,由于凹入部分17的弹性变形,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和连接可以容易地实施。因为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底端11a、21a的拐角经过倒角,通过将单侧牙链3a、3b沿着拉头4的引导路径6c插入穿过所述肩部开口,可以容易地实施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接合和连接。
本发明允许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运用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适用的构件、设备等等上。

Claims (7)

1.一种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10),其具有两分型的结构,包括分别附着到相对的单侧牙链(3a、3b)上的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
至少两对钩状联接头(12a、12b、12′a、12′b、32a、32b、32′a、36a、36b、36′a、36′b、22a、22b、22′a、22′b、42a、42b、42′a、46a、46b、46′a、46′b)和联接凹入部分(14a、14b、14′a、14′b、24a、24b)分别在所述第一构件(11)和所述第二构件(21)的相对表面(16、26)上形成,
所述第一构件(11)的每个联接头的前端的方向和所述第二构件(21)的每个联接头前端的方向彼此相反,并且
所述第一构件(11)的联接头与所述第二构件(21)的联接凹入部分配合,同时所述第二构件(21)的联接头与所述第一构件(11)的联接凹入部分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中的任意一个具有一个接合部分(18),所述接合部分(18)与邻近所述底端止码(10)的一个拉链链牙(9)接合,并且具有所述接合部分(18)的这一构件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另一构件的纵向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9)连续地设置在所述的相对单侧牙链(3a、3b)上,从而形成拉链牙链(29),并且所述接合部分(18)具有接触部分(18a),已经穿过拉链牙链(29)的拉头(4)的菱形件(5a)可以与所述接触部分(18a)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联接头包括一个前面侧联接头(12a、12′a、32a、32′a、36a、36′a、22a、22′a、42a、42′a、46a、46′a)和一个后面侧联接头(12b、12′b、32b、36b、36′b、22b、22′b、42b、46b、46′b),
所述前面侧联接头(12a、12′a、32a、32′a、36a、36′a、22a、22′a、42a、42′a、46a、46′a)和所述后面侧联接头(12b、12′b、32b、36b、36′b、22b、22′b、42b、46b、46′b)彼此偏斜以形成一个联接阶梯部分(13a、13b、37a、37b、23a、23b、47a、47b),并且
相应的所述联接阶梯部分(13a、23b、37a、47b、13b、23a、37b、47a)互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底端(11a、12a)的拐角部分中的至少在相对表面(16、26)侧的拐角部分被倒角。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外,具有接合部分(18)的构件在纱带侧面(15)侧的一部分上具有一个凹入部分(17),所述的纱带侧面(15)侧是具有所述的联接凹入部分(14a)的接合部分(18)侧的一部分的相反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纱带侧面(15、25)与所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所述相对表面(16、26)之间的宽度,在其上形成所述凹入部分(17)的部分处的最小的宽度小于在其上没有形成凹入部分(17)的部分处的最小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互相接合时,所述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21)的底端(11a、21a)设置为彼此平齐。
CNB2005100702630A 2004-05-14 2005-05-13 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 Active CN1004906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5416 2004-05-14
JP2004145416A JP4191089B2 (ja) 2004-05-14 2004-05-14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下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5514A true CN1695514A (zh) 2005-11-16
CN100490693C CN100490693C (zh) 2009-05-27

Family

ID=34935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02630A Active CN100490693C (zh) 2004-05-14 2005-05-13 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334302B2 (zh)
EP (1) EP1595467B1 (zh)
JP (1) JP4191089B2 (zh)
KR (1) KR100606033B1 (zh)
CN (1) CN100490693C (zh)
DE (1) DE602005016042D1 (zh)
ES (1) ES2328583T3 (zh)
HK (1) HK1079969B (zh)
MX (1) MXPA05004961A (zh)
TW (1) TWI2556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7179A (zh) * 2009-02-03 2011-10-26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11642864A (zh) * 2020-06-15 2020-09-11 上海泽普拉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拉链
CN114641219A (zh) * 2019-12-12 2022-06-17 Ykk株式会社 拉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0521B2 (ja) * 2006-05-30 2011-01-1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
GB2464766A (en) * 2008-10-30 2010-05-05 Ykk Europ Ltd Locking stop having split projection
USD809426S1 (en) * 2016-09-14 2018-02-06 Eric Gates Link chain zipper
JP7013741B2 (ja) * 2017-09-12 2022-02-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および電子回路システム
CN116940261A (zh) 2021-03-11 2023-10-2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85715A (en) * 1927-05-06 1930-12-16 Hookless Fastener Co Separable fastener
US2289586A (en) * 1940-11-29 1942-07-14 Marinsky Davis Hermetic separable fastener
BE460837A (zh) * 1944-10-06
US2701401A (en) * 1952-06-14 1955-02-08 Talon Inc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s
NL123518C (zh) * 1959-03-09
JPS3619078B1 (zh) 1960-03-08 1961-10-12
DE2341351A1 (de) 1973-08-16 1975-03-20 Opti Holding Ag Halbfertigreissverschluss
GB1565506A (en) * 1975-10-22 1980-04-23 Lightning Fasteners Ltd Sliding clasp fastener
DE2644965C3 (de) * 1976-06-23 1980-06-04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Cham (Schweiz) Teilbarer Reißverschluß
JPS5937064Y2 (ja) * 1980-02-01 1984-10-13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下止
JPS5942895Y2 (ja) * 1980-11-01 1984-12-18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分割型下止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S5925217A (ja) 1982-07-31 1984-02-09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法
JPH0527045Y2 (zh) * 1987-04-20 1993-07-09
CN2178445Y (zh) * 1993-11-27 1994-10-05 周胜千 拉链下止
JP2002253307A (ja) * 2001-02-28 2002-09-10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具
US7036191B2 (en) * 2003-04-21 2006-05-02 Chang-Wen Tsaur Lower stop of zipp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7179A (zh) * 2009-02-03 2011-10-26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2227179B (zh) * 2009-02-03 2014-11-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14641219A (zh) * 2019-12-12 2022-06-17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14641219B (zh) * 2019-12-12 2024-02-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11642864A (zh) * 2020-06-15 2020-09-11 上海泽普拉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PA05004961A (es) 2005-11-17
US20050251975A1 (en) 2005-11-17
CN100490693C (zh) 2009-05-27
KR20060047853A (ko) 2006-05-18
HK1079969A1 (en) 2006-04-21
JP4191089B2 (ja) 2008-12-03
EP1595467A3 (en) 2006-05-17
US7334302B2 (en) 2008-02-26
EP1595467A2 (en) 2005-11-16
KR100606033B1 (ko) 2006-07-28
EP1595467B1 (en) 2009-08-19
HK1079969B (zh) 2009-10-30
DE602005016042D1 (de) 2009-10-01
TW200608916A (en) 2006-03-16
TWI255698B (en) 2006-06-01
ES2328583T3 (es) 2009-11-16
JP2005323860A (ja) 200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5514A (zh) 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
CN1127930C (zh) 婴儿产品组合件、婴儿承载架及其与基座的结合体以及婴儿推车和婴儿承载架的结合体
CN1042778C (zh) 连接器制造方法及用于此的金属模具
CN1231691C (zh) 夹子
CN1882471A (zh) 履带、履带单元以及用于制造履带的方法
CN1280950C (zh) 连接器
JP6087930B2 (ja) 低歯を有する歯車を製造する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CN1460443A (zh) 用于拉链的可分离底部止档装置
CN1466247A (zh) 连接器、断开夹具以及一种方法
CN1884856A (zh) 用于空心构件或半空心构件的连接结构
CN1042703C (zh) 制造具有带导向耳的插管孔的可钎焊金属管的方法
CN104426308B (zh) 导线片组成型方法及导线片组成型装置
CN1765534A (zh) 用于液压成形的预成型体、液压成形方法及液压成形制品
CN1049400A (zh) 由连接器相互接合在一起的异型杆材组成的可拆式支架
CN1572477A (zh) 高强度和密封性中空模制件的成型方法及中空模制件
CN107442925A (zh) 用于超声波焊接的连接组件、壳体以及超声波焊接方法
CN105728627A (zh) 中心带有凸起的内翻式铆钉的板材平底冲铆连接工艺
CN106545591A (zh) 具有轴向保持机构的面花键传动元件
CN1281996A (zh) 弹簧铰链
CN1232003C (zh) 连接器、终端接头和插入终端接头的方法
CN1865029A (zh) 自行车车轮的辐条和包括该辐条的自行车车轮
WO2010060860A3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überlappungsstossschweissverbindungen und überlappungsstossschweissverbindung
CN1684849A (zh) 车辆带线部件的结构
CN1642686A (zh) 焊接方法及使用该方法接合的构造体
CN1678212A (zh) 整体模制的表面搭扣件及其连续生产方法和连续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99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99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