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0261A - 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0261A
CN116940261A CN202180095335.4A CN202180095335A CN116940261A CN 116940261 A CN116940261 A CN 116940261A CN 202180095335 A CN202180095335 A CN 202180095335A CN 116940261 A CN116940261 A CN 116940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interface
resin
main body
slid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3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甜甜
田村和夫
目谷慎太郎
高田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40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0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60Applying end stops upon stringer ta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拉链(1)的止码(7)包括:主体部(7a),其具有第1面(71)和第2面(72);第1表层区域(76),其形成于主体部(7a)的第1面(71)侧;以及间隙或界面(8),其形成在主体部(7a)的第1面(71)与第2面(72)之间。第1表层区域(76)以跨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而覆盖间隙或界面(8),并且,具有在间隙或界面(8)的第1面(71)侧的端部(81)与第1面(71)之间划定的层厚(R1)。

Description

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拉链的止码,公知有如下技术:使单独固着到左右的拉链带的分割片结合而设为止码。在专利文献1中,使第1分体和第2分体组合,对各自的台阶部的重叠部分进行超声波热熔接而形成止码(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图7)。在专利文献2中,使第1构件与第2构件啮合而形成止码(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图7)。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利用拉链链牙的树脂而形成止码。具体而言,将拉链链牙配置于模具的模腔,进行该拉链链牙的再成形(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1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9-252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191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20/11588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了如下新的问题:确保使分割片结合而制造的止码的所期望的强度,并且,与此同时与通过1次注塑成形而制造的止码相比较,抑制止码的美观的劣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止码包括:主体部,其具有第1面和第2面;第1表层区域,其形成于主体部的第1面侧;以及间隙或界面,其形成在主体部的第1面与第2面之间。第1表层区域以跨间隙或界面的方式延伸而覆盖该间隙或界面,并且,具有在间隙或界面的第1面侧的端部与第1面之间划定的层厚。
第1面和第2面能是凸凹面或平坦面。能在第1面和第2面形成有呈现徽标这样的花纹的凸部或凹部或它们的组合。在某个例子中,第1面是主体部的上表面,第2面是主体部的下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是以跨间隙或界面的方式延伸的平坦面。
止码还能包括形成于主体部的第2面侧的第2表层区域。第2表层区域以跨间隙或界面的方式延伸而覆盖该间隙或界面,并且,具有在间隙或界面的第2面侧的端部与第2面之间划定的层厚。典型而言,第1面是主体部的上表面,第2面是主体部的下表面,但并不限于此。在有利方面,间隙或界面未在第1面和第2面这两面处暴露。根据情况的不同,主体部还具有前表面和设置到前表面的相反侧的后表面,第1表层区域在主体部的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间隙或界面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覆盖间隙或界面。第2表层区域在主体部的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间隙或界面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覆盖间隙或界面。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第1表层区域的层厚和/或第2表层区域的层厚是0.2mm以上,或者是主体部的由第1面和第2面划定的厚度的一半以下。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主体部还能具有第3面和设置到第3面的相反侧的第4面。在第3面侧形成有第3表层区域,至少局部地阻止间隙或界面在第3面处暴露。在第4面侧形成有第4表层区域,至少局部地阻止间隙或界面在第4面处暴露。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的某个截面显现的间隙或界面的个数是两个或3个以上。某个截面例如能在止码的中心线处取得,但也可采用与中心线正交的平面、相对于中心线呈锐角的平面这样的其他各种各样的平面。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间隙或界面以表示主体部所包含的雌部与雄部的边界的方式形成。
本公开的另一形态的拉链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1拉链带的侧缘部注塑成形应该成为止码的局部的至少一个第1树脂部,在第2拉链带的侧缘部注塑成形应该成为止码的剩余部分的至少一个第2树脂部,以在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将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配置于模具的模腔,使模具升温,以在模具的模腔内使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在它们的表层区域中熔融,间隙由该熔融的熔融树脂局部地填充,使模具冷却,形成具有由至少一个表层区域覆盖着的间隙或界面的止码,该至少一个表层区域由熔融树脂凝固而成的树脂构成。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将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配置于模具的模腔之前,基于第1树脂部的雌部与第2树脂部的雄部的卡合使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预先组合。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第1拉链带的侧缘部注塑成形第1拉链链牙的排列,在第2拉链带的侧缘部注塑成形第2拉链链牙的排列。使用为了第1树脂部的雌部与第2树脂部的雄部的卡合而准备的拉头使第1拉链链牙与第2拉链链牙相互卡合。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模具的升温和冷却形成没有浇口痕的止码。例如,在主体部未形成有浇口痕。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形态,能够确保止码的所期望的强度,同时抑制止码的美观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俯视图。
图2是为了图1所示的拉链的制造而使用的左侧牙链带的俯视图。
图3是为了图1所示的拉链的制造而使用的右侧牙链带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利用拉头使第1树脂部的雌部与第2树脂部的雄部卡合的示意图。
图5是以(A)~(C)的顺序表示第1树脂部的雌部与第2树脂部的雄部卡合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在模具的模腔配置有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以(A)~(C)的顺序表示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配置于模具的模腔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之间的间隙同在止码形成的间隙(或界面(以下,相同))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在(A)中表示加热熔融前的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在(B)中表示止码的沿着图1的单点划线VIII-VIII的截面。(A)所图示的间隙与(B)所图示的间隙的对应关系由两头箭头表示。
图9是表示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之间的间隙同在止码形成的间隙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在(A)中表示加热熔融前的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在(B)中表示止码的沿着图1的单点划线IX-IX的截面。与图8同样,对应关系由两头箭头表示。
图10是表示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之间的间隙同在止码形成的间隙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在(A)中表示加热熔融前的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在(B)中表示止码的沿着图1的中心线CL的截面。
图11是表示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之间的间隙在止码的前表面附近消失的情况的示意图,在(A)中表示加热熔融前的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在(B)中表示止码的沿着图1的单点划线X-X的截面。
图12是表示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之间的间隙在止码的后表面附近消失的情况的示意图,在(A)中表示加热熔融前的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在(B)中表示止码的沿着图1的单点划线XI-XI的截面。
图13是表示第1树脂部与第2树脂部仅仅重叠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4是使图13所示的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再熔融而获得的止码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16是基于本公开而制造成的止码的截面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6,同时对各种实施方式和特征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度说明,就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和/或各特征,也可理解由其组合带来的相辅相成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参照附图以发明的叙述为主要的目的,为了方便作图而简化。各特征并不只是对本申请所公开的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有效,可理解为也通用于本说明书未公开的其他各种各样的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的普遍的特征。
在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可基于拉头的运动的方向理解。左右方向可基于由拉头进行结合和结合解除的一对拉链牙链带理解。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可基于以下的叙述内容再定义表示这些方向的用语。
拉链1安装于箱包、服装、鞋子这样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可使该商品的开口部开闭。拉链1具有:左右的(第1和第2)拉链牙链带2a、2b,其是左右的(第1和第2)拉链链牙4a、4b排列在左右的(第1和第2)拉链带3a、3b的相对侧缘部3c、3d而成的;拉头5,其为了使左右的拉链链牙4a、4b相互卡合而前进,为了使左右的拉链链牙4a、4b的卡合解除而后退;以及后止(止码)7,其与左右的拉链链牙4a、4b的排列的后端相邻地设置,使左右的拉链带3a、3b相互连结。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2a、2b分别设置有前止6a、6b。此外,拉链1并不限于图示的种类,也可以是所谓的隐形拉链。
拉链带3a、3b是由上下的带面划定厚度的挠性构件,在很多情况下,是织物、编物、或它们的混杂物。拉链带3a、3b具有一定的左右宽度,同时在前后方向上纵长地延伸。只要芯线设置于拉链带3a、3b的各侧缘部3c、3d,就可促进拉链链牙4a、4b向各侧缘部3c、3d更牢固地安装。
拉链链牙4a、4b例如是树脂制链牙,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金属制链牙、陶瓷制链牙、或螺旋状链牙。拉链链牙4a、4b安装于拉链带3a、3b的侧缘部3c、3d(例如,芯线)。在拉链链牙4a、4b是树脂制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具有基部41、头部42、以及设置到它们之间的颈部43,但这样的形状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此外,陶瓷制链牙是至少局部含有陶瓷的链牙,无需整体是陶瓷制的。螺旋状链牙是单丝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金属制链牙是众所周知的链牙。
前止6a、6b与拉链链牙4a、4b同样地能是金属制、树脂制、或陶瓷制的。当然,前止6a、6b可省略。后止7具有上表面(第1面)71和下表面(第2面)72,具有由此划定厚度的主体部7a。主体部7a还具有前表面(第3面)73、后表面(第4面)74、左侧面(第5面)75a、以及右侧面(第6面)75b。随后论述后止7的详细情况。上表面71和下表面72均是与上下方向垂直地交叉、且以跨随后论述的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的平坦面,但未必需要是平坦面。后止7除了具有主体部7a之外,还具有在由上下表面71、72划定的主体部7a的厚度中心处从主体部7a向外方突出来的凸缘7b。这是与随后论述的模具100的树脂的避让空间相应地形成的。凸缘7b能是包围主体部7a的环状部。
拉头5与拉链链牙4a、4b和前止6a、6b同样地能是金属制、树脂制、或陶瓷制的。根据拉链1的种类恰当地决定拉头5的结构。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拉头5具有:下翼板51;上翼板52;连结柱53,其使下翼板51和上翼板52结合;凸缘部54,其分别设置到下翼板51和上翼板52;拉片安装部55,其设置到上翼板52的上表面;以及拉片56,其安装到拉片安装部55。由于连结柱53而在拉头5内设置有Y字状的链牙通路,由凸缘部54阻止拉链链牙4a、4b从链牙通路的脱落。在连结柱53的两旁设置有左右的前口58a、58b,在该左右的前口58a、58b的相反侧设置有一个后口59。
在拉头5前进时,左右的拉链链牙4a、4b一个一个经由左右的前口58a、58b进入拉头5内,由于连结柱53而在连结柱53的后方的位置处卡合,经由后口59从拉头5退出。在拉头5后退时,卡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4a、4b经由后口59进入拉头5内,由于连结柱53而在连结柱53的后方的位置处解除卡合,一个一个经由前口58a、58b从拉头5退出。
使应该成为后止7的局部的至少一个第1树脂部31(参照图2)和应该成为后止7的剩余部分的至少一个第2树脂部32(参照图3)组合(参照图4和图5),将其配置于模具100的模腔105(参照图6和图7),使模具100升温,以在模腔105内使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在它们的表层区域中熔融,接着该升温,使模具100冷却,从而制造后止7。根据该制造方法,在模具100的模腔105内,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表层区域的树脂熔融,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之间的间隙8’被局部地填充,由该熔融树脂凝固而成的表层覆盖间隙8’。由此,能够确保止码的所期望的强度,同时抑制止码的美观的劣化。直接地说,利用熔融树脂凝固而成的表层提高后止7的强度(换言之,第1树脂部31的分割片与第2树脂部32的分割片彼此的结合力),并且,阻止后止7的间隙或界面8的暴露。
在拉链链牙4a、4b是树脂制的情况下,能够在拉链链牙4a的注塑成形的同时注塑成形应该成为后止7的第1树脂部31,可减轻两者的颜色的管理负担。对于拉链链牙4b和第2树脂部32也同样。在利用一次注塑成形形成后止的情况下,在相对于拉链链牙的注塑成形时间点延迟了的别的时间点进行后止的形成用的注塑成形,因此,存在树脂材料的管理负担,另外,存在注塑成形装置的管理负担或操作负担。
第1树脂部31在与左侧的拉链链牙4a的排列的后端相邻的位置处固着于拉链带3a的侧缘部3c(芯线)。第1树脂部31具有固着到拉链带3a的基部31a和向带外方延伸的延伸部31b。在延伸部31b设置有向带内方凹陷的雌部31c。雌部31c具有凹部31p和为了使该凹部31p的入口变窄而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一对突起的狭窄部31q。凹部31p以容纳随后论述的雄部32c的头部32e的方式凹陷。狭窄部31q与随后论述的雄部32c的颈部32d卡合。此外,雌部31c未必需要向带内方凹陷。雌部31c能是向其他方向、例如上方或下方凹陷的部分。在基部31a设置有与延伸部31b相比较而向前方突出来的突起31d,但可省略。
上述的带外方和内方可如下这样定义。带外方是从拉链带的带面上的点朝向带面外的点的方向,也包含横穿芯线的方向。带内方是从拉链带的带面外的点朝向带面上的点的方向,也包含横穿芯线的方向。
第1树脂部31具有上表面11、下表面12、前表面13、后表面14、左侧面(朝向带内方的侧面)15、以及右侧面(朝向带外方的侧面)16(参照图2)。上表面11与拉链链牙4a的上表面形成于同一平面,或者,比拉链链牙4a的上表面远离拉链带3a的带上表面地形成。下表面12与拉链链牙4a的下表面形成于同一平面,或者,比拉链链牙4a的下表面远离拉链带3a的带下表面地形成。在前表面13形成台阶,以形成上述的突起31d。在右侧面16形成凹部,以形成上述的雌部31c。此外,前表面13和后表面14的带内方区域包括由拉链带3a上下划分开的区域。左侧面15包括由拉链带3a上下划分开的区域。
第2树脂部32在与右侧的拉链链牙4b的排列的后端相邻的位置处固着于拉链带3b的侧缘部3d(芯线)。第2树脂部32具有固着到拉链带3b的基部32a和向带外方延伸的延伸部32b。在延伸部32b设置有向带外方突出来的雄部32c。在包括图示例的一些情况下,雄部32c沿着向带外方远离基部32a的方向具有颈部32d和头部32e。颈部32d的宽度比头部32e的宽度(在前后方向上)窄,与上述的雌部31c的狭窄部卡合。
第2树脂部32具有上表面21、下表面22、前表面23、后表面24、右侧面(朝向带内方的侧面)25、以及左侧面(朝向带外方的侧面)26(参照图3)。已对第1树脂部31的上表面11、下表面12进行的说明也适用于第2树脂部32的上表面21、下表面22。在左侧面26形成凸部,以形成上述的雄部32c。雄部32c未必需要向带外方突出。雄部32c能是向其他方向、例如上方或下方突出来的部分。
如图4和图5所示,第1树脂部31经由前口58a进入拉头5内,第2树脂部32经由前口58b进入拉头5内,第1树脂部31的雌部31c与第2树脂部32的雄部32c在连结柱53的后方的位置处开始卡合,在两者的卡合完成了的状态下,(卡合着的)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经由后口59从拉头5退出。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虽然卡合着,但其是单独的树脂部。因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8’。此外,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在如上述那样卡合了之后,也可利用同一拉头5解除卡合,但未必限定于此。间隙8’可在卡合状态的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处视觉辨认。
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配置于模具100的模腔105(参照图6和图7)。例如,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配置于下模101的模腔111,上模102朝向下模101下降。若上模102叠置于下模101上,则下模101的模腔111与上模102的模腔112一起形成一个模腔105。
第1树脂部31的上表面11和第2树脂部32的上表面21与上模102的模腔112的底面相对而置于该模腔112的底面的附近,或者与该模腔112的底面接触。第1树脂部31的下表面12和第2树脂部32的下表面22与下模101的模腔111的底面相对而置于该模腔111的底面的附近,或者与该模腔111的底面接触。
第1树脂部31的前表面13和第2树脂部32的前表面23的上一半与上模102的模腔112的前侧的壁面相对而置于该模腔112的前侧的壁面的附近,或者与该模腔112的前侧的壁面接触。第1树脂部31的前表面13和第2树脂部32的前表面23的下一半与下模101的模腔111的前侧的壁面相对而置于该模腔111的前侧的壁面的附近,或者与该模腔111的前侧的壁面接触。已对第1树脂部31的前表面13和第2树脂部32的前表面23进行的说明也适用于第1树脂部31的后表面14和第2树脂部32的后表面24,也适用于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朝向带内方的侧面(即,左侧面15和右侧面25)。
第1树脂部31的右侧面16与第2树脂部32的左侧面26(两者都是朝向带外方的侧面)相互面对或相互接触。即,这些侧面都未与下模101和上模102中的任一者的模腔面直接面对或接触。其结果,不管模具100的模腔105内的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表层的熔融如何,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之间的间隙8’的局部都在后止7中残存为间隙或界面8。
在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配置到模具100的模腔105的状态下使模具100升温,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表层熔融,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之间的间隙8’被该熔融树脂局部地填充。能以卷绕到模具100的周围的加热用线圈的通电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执行模具100的升温。模具100的目标温度和该目标温度的保持时间基于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树脂材料、大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试验来决定。
接着升温使模具100冷却。例如,使制冷剂向设置到模具100内的流路流动而使模具100冷却。若使模具100冷却,则在模具100的模腔105内已熔融的树脂凝固而成为后止7的表层。表层例如是随后论述的第1表层区域和第4表层区域中任一个。
参照图8~图12而详细地说明后止7的结构。如图8~图10所示,后止7具有在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侧形成的第1表层区域(上侧区域)76、在主体部7a的下表面72侧形成的第2表层区域(下侧区域)77、以及在主体部7a的上下表面71、72之间形成的间隙或界面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表层区域76以跨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而覆盖该间隙或界面8,并且,具有在间隙或界面8的上端81与上表面71之间划定的层厚R1。同样,第2表层区域77以跨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而覆盖该间隙或界面8,并且,具有在间隙或界面8的下端82与下表面72之间划定的层厚R2。在后止7形成有间隙或界面8,利用这些第1表层区域76和/或第2表层区域77来确保对左右的拉链带3a、3b的连结来说足够的后止7的机械强度。另外,与通过1次注塑成形而制造的后止相比较,利用第1表层区域76和/或第2表层区域77来抑制后止7的美观的劣化。
间隙或界面8同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之间的间隙8’相对应而在主体部7a的前表面73与后表面74之间延伸。优选的是,第1表层区域76在主体部7a的前表面73与后表面74之间的间隙或界面8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覆盖间隙或界面8,作为结果,间隙或界面8未在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处暴露。同样,第2表层区域77在主体部7a的前表面73与后表面74之间的间隙或界面8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覆盖间隙或界面8,作为结果,间隙或界面8未在主体部7a的下表面72处暴露。
在间隙或界面8由表层区域覆盖着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可隔着该表层区域从外部视觉辨认。为了隔着表层区域难以从外部视觉辨认间隙或界面8,与上述的模具中的加热处理一起或之后,能够对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或下表面72实施表面处理(例如,梨皮面加工)。为了该目的或其他目的,能够对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或下表面72实施徽标这样的花纹。该花纹能由在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或下表面72形成的凸部、凹部、或它们的组合表示,但并不限于此。为了简便,在树脂熔融用的模具(下模101和/或上模102)的模腔面设置有凹部或凸部,其图案复制于主体部7a。
在第1表层区域76与第2表层区域77的中间设置有中间区域7m。与中间区域7m相比,第1表层区域76和第2表层区域77受到了热的影响。因而,可能在第1表层区域76与中间区域7m之间形成有界面,可能在第2表层区域77与中间区域7m之间形成有界面,但未必限定于此。基本上,第1表层区域76、中间区域7m、以及第2表层区域77是连续的区域。第1表层区域76与中间区域7m的边界只不过是基于间隙或界面8的上端81的位置而方便地划分的边界。同样,第2表层区域77与中间区域7m的边界只不过是基于间隙或界面8的下端82的位置而方便地划分的边界。
第1表层区域76的层厚R1和第2表层区域77的层厚R2与模具100的目标温度和/或该目标温度的保持时间相关。例如,增加模具100的目标温度的保持时间的话,与之相应地,间隙或界面8的上下长度W8缩短而第1表层区域76的层厚R1和第2表层区域77的层厚R2增加,强度提高。然而,拉链带3a、3b有可能被过度加热,另外,拉链链牙4a、4b也有可能被加热。缩短模具100的目标温度的保持时间的话,所需的制造时间缩短,但第1表层区域76的层厚R1和第2表层区域77的层厚R2减少。出于这样的观点考虑,第1表层区域76的层厚R1和第2表层区域77的层厚R2是0.2mm以上,由此,能够确保需要的树脂熔融量。作为向其追加或替代的条件,第1表层区域76以具有主体部7a的由上下表面71、72划定的厚度TH7的一半以下、或者间隙或界面8的上下宽度W8以下的层厚R1的方式形成。对于第2表层区域77的层厚R2也同样。此外,第1表层区域76的层厚R1的最大值能是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与带上表面(或芯线的上侧顶点)的上下间隔。第2表层区域77的层厚R2的最大值能是主体部7a的下表面72与带下表面(或芯线的下侧顶点)的上下间隔。
间隙或界面8能由在主体部7a的前表面73侧形成的第3表层区域78覆盖,和/或,能由在主体部7a的后表面74侧形成的第4表层区域79覆盖(参照图11和图12)。第3表层区域78和第4表层区域79以跨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而覆盖该间隙或界面8。主体部7a的前表面73处的间隙或界面8的暴露能由第3表层区域78至少局部地阻止。主体部7a的后表面74处的间隙或界面8的暴露能由第4表层区域79至少局部地阻止。此外,第3表层区域78具有在间隙或界面8的前端与前表面73之间划定的层厚,第4表层区域79具有在间隙或界面8的后端与前表面73之间划定的层厚。间隙或界面8在间隙或界面8的上下长度的全长上能由第3表层区域78或第4表层区域79覆盖,但不应该限于此。
间隙或界面8以表示主体部7a所包含的雌部31c’与雄部32c’的边界的方式形成。主体部7a是使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表层熔融而使两者的间隙8’局部地封闭而形成的。因而,当在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包含雌部31c和雄部32c的情况下,在主体部7a也包含雌部31c’和雄部32c’。但是,由于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表层的熔融,第1树脂部31的雌部31c与主体部7a的雌部31c’并不完全相同。对于第2树脂部32的雄部32c和主体部7a的雄部32c’也同样。雌部31c’具有为了形成凹部而延伸的雌面,雄部32c’具有为了形成凸部而延伸的雄面。雌面与雄面以隔开间隔的方式相对配置,或者,雌面与雄面接触。
例如,图8的间隙或界面8形成于主体部7a的雌部31c’的凹部的底面与主体部7a的雄部32c’的凸部的顶面的边界。如果主体部7a的雌部31c’的凹部的底面与主体部7a的雄部32c’的凸部的顶面以隔开间隔的方式相对,就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如果主体部7a的雌部31c’的凹部的底面与主体部7a的雄部32c’的凸部的顶面密合,就在两者之间形成有界面。
由于剖切位置的不同而在剖切面显现的间隙或界面8的形状和/或个数可能不同。例如,如从图8~图10的比较可理解这样,在图8的情况下,间隙或界面8的个数是1个,在图9的情况下,间隙或界面8的个数是3个,在图10的情况下,间隙或界面8的个数是两个。在图9中,在间隙8a与间隙8b之间设置有雄部32c’的头部的截面,在间隙8b与间隙8c之间设置有雌部31c’的狭窄部的截面。在图10中,在间隙8d与间隙8e之间设置有雄部32c’的截面。能够理解为在某个截面显现的间隙或界面8的个数的增加(例如,两个、3个或4个)有助于后止7的机械强度的提高。此外,在图9中,间隙或界面8a~8c分别在第1表层区域76与第2表层区域77之间沿着上下方向延伸,都未到达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和下表面72中任一个。
间隙或界面8设置于拉链带3a、3b的侧缘部3c、3d(例如,芯线)之间,但未必限定于此。间隙或界面8的上下长度是芯线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以上,但未必限定于此。
在图13所示的另一形态中,第1树脂部31的右侧面(朝向带外方的侧面)16和第2树脂部32的左侧面(朝向带外方的侧面)26(统称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的相对面)这两者都形成为斜面而重合。其结果,通过模具100的模腔105内的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表层的熔融和接着该熔融的凝固而形成如图14所示这样倾斜地延伸的间隙或界面8。如此,依赖于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卡合的状态而某个截面中的间隙或界面8的形状变化。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卡合状态除了所图示的卡合状态以外,还设想许多变形例,说明其全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冗长的,因而省略。
作为总结,参照图15而对拉链1的后止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拉链带3a的侧缘部3c注塑成形应该成为后止7的局部的至少一个第1树脂部31(S1)。此外,在拉链带3b的侧缘部3d注塑成形应该成为后止7的剩余部分的至少一个第2树脂部32(S1)。优选的是,拉链链牙4a与第1树脂部31一起在拉链带3a的侧缘部3c注塑成形。同样地,拉链链牙4b与第2树脂部32一起在拉链带3b的侧缘部3d注塑成形。
接下来,使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组合(S2)。当在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设置有雌部31c’和雄部32c’的情况下,使它们卡合。能使用通用的拉头5而使拉链链牙4a、4b卡合,并使雌部31c’与雄部32c’卡合。自不待言,可省略该工序S2。
接下来,以在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之间形成间隙8’的方式将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配置于模具100的模腔105(S3)。具体而言,将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一个一个配置于下模101的模腔111,或者,在使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组合了之后配置于下模101的模腔111。接下来,将上模102叠置于下模101上。如此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配置于模具100的模腔105内。
接下来,使模具100升温(S4)。根据树脂材料恰当地决定模具100的目标温度和保持时间。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在模腔105的模腔面的附近、即在表层区域中熔融。间隙8’由该熔融的熔融树脂局部地填充。在一些情况下,模具100能以具有合适的导热系数分布的方式构成,以使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之间的间隙8’的附近的表层区域选择性地熔融。在模具100的模腔105内使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表层区域熔融,第1树脂部31和第2树脂部32的浇口痕消失。因而,在后止7未形成有浇口痕。此外,浇口痕是由于在与作为熔融树脂的流路的浇口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切断而形成的痕迹。
接下来,使模具100冷却(S5)。第1树脂部31与第2树脂部32之间的间隙8’由已熔融并凝固的树脂局部地填充。作为结果,形成具有由至少一个表层区域覆盖着的间隙或界面8的止码,该至少一个表层区域由熔融树脂凝固而成的树脂构成。后止7的间隙或界面8能是由第1表层区域76、第2表层区域77、第3表层区域78、以及第4表层区域79实质或完全包围整体的内部间隙或内部界面,但并不限于此。
图16是与图8相对应的试制品的截面照片。如从图16可知那样,参照图8等而进行了说明的事项是基于确凿的证据的事项。
在本说明书中也公开有如下发明。
附录1.
一种拉链的止码,其是拉链的止码(7),在该拉链中,使在第1拉链带(3a)的相对侧缘部(3c)排列第1拉链链牙(4b)而成的第1拉链牙链带(2a)与在第2拉链带(3b)的相对侧缘部(3d)排列第2拉链链牙(4b)而成的第2拉链牙链带(2b)相互结合,其中,
该拉链的止码(7)具备:
主体部(7a),其具有上表面(71)和下表面(72);
上侧区域(76),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侧;
下侧区域(77),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7a)的下表面(72)侧;以及
间隙或界面(8),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7a)的上表面(71)与下表面(72)之间,
所述上侧区域(76)和所述下侧区域(77)是为了覆盖所述间隙或界面(8)而以跨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的、所述主体部(7a)的表层区域。
根据上述的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加入到权利要求书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不应该以限定解释权利要求书的目的而参照。本公开并不限于拉链的后止,也可适用于其前止。表层区域无需是平坦的层,能够依赖于止码的形状而取得圆弧这样的其他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拉链;2a、2b、拉链牙链带;3a、3b、拉链带;3c、3d、侧缘部;4a、4b、拉链链牙;5、拉头;7、后止(止码);7a、主体部;8、间隙或界面;8’、间隙;31、第1树脂部;32、第2树脂部;76、第1表层区域;77、第2表层区域;78、第3表层区域;79、第4表层区域;100、模具;105、模腔。

Claims (15)

1.一种拉链的止码,其是拉链(1)的止码(7),具备:
主体部(7a),其具有第1面(71)和第2面(72);
第1表层区域(76),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7a)的第1面(71)侧;
间隙或界面(8),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7a)的第1面(71)与第2面(72)之间,在该拉链(1)的止码(7)中,
所述第1表层区域(76)以跨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而覆盖所述间隙或界面(8),并且,具有在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所述第1面(71)侧的端部(81)与所述第1面(71)之间划定的层厚(R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的止码还具备形成于所述主体部(7a)的第2面(72)侧的第2表层区域(77),
所述第2表层区域(77)以跨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而覆盖所述间隙或界面(8),并且,具有在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所述第2面(72)侧的端部(82)与所述第2面(72)之间划定的层厚(R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面(71)是所述主体部(7a)的上表面,所述第2面(72)是所述主体部(7a)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或界面(8)未在所述第1面(71)和第2面(72)这两面处暴露。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7a)还具有前表面(73)和设置到所述前表面(73)的相反侧的后表面(74),
所述第1表层区域(76)在所述主体部(7a)的前表面(73)与后表面(74)之间的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覆盖所述间隙或界面(8),
所述第2表层区域(77)在所述主体部(7a)的前表面(73)与后表面(74)之间的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覆盖所述间隙或界面(8)。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表层区域(76)的层厚(R1)和/或所述第2表层区域(77)的层厚(R2)是0.2mm以上,或者是所述主体部(7a)的由第1面(71)和第2面(72)划定的厚度(TH7)的一半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7a)还具有第3面(73)和设置到所述第3面(73)的相反侧的第4面(74),
在所述第3面(73)侧形成有第3表层区域(78),至少局部地阻止所述间隙或界面(8)在所述第3面(73)处暴露,
在所述第4面(74)侧形成有第4表层区域(79),至少局部地阻止所述间隙或界面(8)在所述第4面(74)处暴露。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7a)的某个截面显现的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个数是两个或3个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或界面(8)以表示所述主体部(7a)所包含的雌部(31c’)与雄部(32c’)的边界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面(71)是所述主体部(7a)的上表面,所述第2面(72)是所述主体部(7a)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71)和所述下表面(72)分别是以跨所述间隙或界面(8)的方式延伸的平坦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止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7a)未形成有浇口痕。
12.一种拉链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第1拉链带(3a)的侧缘部(3c)注塑成形应该成为止码(7)的局部的至少一个第1树脂部(31),
在第2拉链带(3b)的侧缘部(3d)注塑成形应该成为所述止码(7)的剩余部分的至少一个第2树脂部(32),
以在所述第1树脂部(31)与所述第2树脂部(32)之间形成间隙(8’)的方式将所述第1树脂部(31)和所述第2树脂部(32)配置于模具(100)的模腔(105),
使所述模具(100)升温,以在所述模具(100)的模腔(105)内使所述第1树脂部(31)和所述第2树脂部(32)在它们的表层区域中熔融,所述间隙(8’)由该熔融的熔融树脂局部地填充,
使所述模具(100)冷却,形成具有由至少一个表层区域(76、77、78、79)覆盖着的间隙或界面(8)的所述止码(7),所述至少一个表层区域(76、77、78、79)由所述熔融树脂凝固而成的树脂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第1树脂部(31)和所述第2树脂部(32)配置于模具(100)的模腔(105)之前,基于所述第1树脂部(31)的雌部(31c’)与所述第2树脂部(32)的雄部(32c’)的卡合使所述第1树脂部(31)与所述第2树脂部(32)预先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拉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拉链带(3a)的侧缘部(3c)注塑成形第1拉链链牙(4a)的排列,
在所述第2拉链带(3b)的侧缘部(3d)注塑成形第2拉链链牙(4b)的排列,
所述拉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使用为了所述第1树脂部(31)的雌部(31c’)与所述第2树脂部(32)的雄部(32c’)的卡合而准备的拉头(5)使所述第1拉链链牙(4a)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4b)相互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模具(100)的升温和冷却而形成没有浇口痕的所述止码(7)。
CN202180095335.4A 2021-03-11 2021-03-11 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9402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9924 WO2022190332A1 (ja) 2021-03-11 2021-03-11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止め具、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0261A true CN116940261A (zh) 2023-10-24

Family

ID=8322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335.4A Pending CN116940261A (zh) 2021-03-11 2021-03-11 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2309A1 (zh)
JP (1) JP7472394B2 (zh)
CN (1) CN116940261A (zh)
DE (1) DE112021007247T5 (zh)
WO (1) WO20221903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1089B2 (ja) 2004-05-14 2008-12-0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下止
JPWO2020115886A1 (ja) 2018-12-06 2021-09-0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止め具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72394B2 (ja) 2024-04-22
WO2022190332A1 (ja) 2022-09-15
DE112021007247T5 (de) 2023-12-21
JPWO2022190332A1 (zh) 2022-09-15
US20240122309A1 (en)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9362B1 (ko) 지퍼 파스너 단부 멈춤부
EP1228713B1 (en) Slide fastener and manufa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3377668A (en) Separating end connection
TWI551233B (zh) Waterproof zipper
JP2005237577A (ja)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とその製造装置
TW201406314A (zh) 拉鏈之安裝方法及包含拉鏈之製品
JP2008206986A6 (ja) ジップファスナー用止具
EP1319349B1 (en) Slide fastener
US7669296B2 (en) Slide fastener
JP2011104371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EP1537801B1 (en) Method of making a slide fastener
CA1142737A (en) Slide fastener
CN116940261A (zh) 拉链的止码和拉链的制造方法
TW201436730A (zh) 鏈帶及鏈帶之製造方法
US3922761A (en) Separable slide-fastener stringer
EP1321061B1 (en)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sto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10378368A1 (en) Slide fasten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op, and mold device
JP2004254835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6113344A (zh) 防水性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CN207290718U (zh) 射出成形装置
US20210162637A1 (en) Composite material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and composite material
TW201822665A (zh) 拉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