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3070B - 防伪用薄膜 - Google Patents

防伪用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3070B
CN1693070B CN2005100760833A CN200510076083A CN1693070B CN 1693070 B CN1693070 B CN 1693070B CN 2005100760833 A CN2005100760833 A CN 2005100760833A CN 200510076083 A CN200510076083 A CN 200510076083A CN 1693070 B CN1693070 B CN 1693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forgery prevention
mentioned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760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3065A (zh
Inventor
鹿野民雄
朝仓孝明
上田隆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p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up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po Corp filed Critical Yup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3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3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93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307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7/00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use in image-receiving members, i.e. for reversal by physical contact; Manufacture thereof
    • G03G7/0006Cover layers for image-receiving members; Strippable coversheets
    • G03G7/0013Inorganic compon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7/00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use in image-receiving members, i.e. for reversal by physical contact; Manufacture thereof
    • G03G7/0006Cover layers for image-receiving members; Strippable coversheets
    • G03G7/002Organic components thereof
    • G03G7/0026Organic components thereof being macromolecul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Product with molecular orien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6Fraud or tamper detec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32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10T428/24331Composite web or sheet including nonapertured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09Next to secon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09Next to secon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13Monoolefin polym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伪用薄膜,该薄膜是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第1层(A)的单面上形成含热塑性树脂的第2层(B),且满足以下的至少1个条件,(条件1)在上述第1层(A)的单面上施以防伪处理,再于施以该防伪处理的面上形成上述第2层(B),(条件2)上述第2层(B)含有至少2种的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条件3)上述第2层(B)的孔隙率比上述第1层(A)的孔隙率大,(条件4)在上述第1层(A)的单面上叠层聚合物网,且在叠层该聚合物网的面上形成上述第2层(B)。

Description

防伪用薄膜
本发明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1年9月18日,申请号为01819098.7(PCT/JP01/08101),发明名称为“防伪用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用薄膜,其可用于要求防止伪造和防止涂改的银行券、票据、支票、旅行支票、有价证券、证件类等。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银行券、支票、有价证券、证件类这些禁止复制或伪造的文件和证件多有出现。伪造和复制它们,不仅为法律所禁止,而且在技术上使其成为不可能也是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复印技术和复制技术日趋取得惊人的进步,所以伪造品或复印物被制作的危险性逐年在提高。现在伪造犯罪最近也有所增加,其技术也变得更加精密巧妙。
因此,为了防止伪造和复制的技术,以前也曾进行过各种开发。例如,有在外观上进行识破伪造的技术。具体地有,使荧光发色物质存在于印刷品内的技术;使用磁性油墨印刷可在视觉上探测因磁作用而使油墨浓度变化的技术(特开平5-177919号公报);使用含光色敏的感光色素的印刷油墨进行印刷的技术(特开昭60-79992号公报);使用具有特定反射分光特性的油墨,或在反射率方面有规定值以上差别的2种以上的油墨进行印刷的技术;从一定的角度观察时可看到颜色变化的印刷品(特开平5-177919号公报);施以暗花儿(潜像)的印刷品(特公平4-18078号公报、实开昭58-168457号公报)等。
另外,也在开发一种在复印时施以使文字、图案的辨认变困难的工艺的印刷品,或者在复印纸上呈现警示标记的技术(实开昭59-64271号公报)。
进而还有,以复印物放到识别器上时出现错误那样的方式、使用特殊的磁性油墨进行印刷的印刷品;施以使复印物印刷网点的粗密差与原本(真券)不同地复印那样的印刷的技术(特公昭56-19273号公报、特公平2-51742号公报);将用肉眼不能辨认的文字进行印字,隐蔽文字可用识别器辨认那样的印刷品(特开昭62-130874号公报)。
虽然曾开发如此种种的防伪策略,但是这些原本在照相制版方面能够复制的情况居多,所以难以成为完全的防伪策略。另外,特别是像真券那样在使用中变皱,放在识别器上时判定为“不可使用”则退回的也居多。
考虑到这些以往技术的问题点,作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与复制的伪造器容易区别的、难变皱的,而且,印刷的密合性优异的防伪用薄膜。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者们反复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采用在含热塑性树脂的第1层(A)的一面上形成含热塑性树脂的第2层(B),并满足以下的(条件1)~(条件4)中的至少1个条件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则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条件1)在上述第1层(A)的一面上施以防伪处理,在施以该防伪处理的面上形成上述第2层(B)。
(条件2)上述第2层(B),含有至少2种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
(条件3)上述第2层(B)的孔隙率比上述第1层(A)的孔隙率大。
(条件4)在上述第1层(A)的一面上叠层聚合物网,而且在叠层着该聚合物网的面上形成上述第2层(B)。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优选在第1层(A)的背面形成第3层(C),另外,优选第1层(A)具有多层结构。
满足(条件1)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优选在第1层(A)的两面施以防伪处理,并在施以该防伪处理的各面上分别形成第2层(B)和第3层(C)。另外,防伪处理优选的是压花加工和印刷。防伪用薄膜的不透明度可以调整到1~60%。另一方面,可以使第1层(A)的孔隙率成为0~40%,而使第2层(B)的孔隙率成为比20%大且40%以下(以下称其为(条件5))。满足(条件5)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优选在第1层(A)的背面形成孔隙率比20%大且40%以下的第3层(C),不透明度优选比60%大且99%以下。
满足(条件2)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第2层(B)中所含的2种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粘度之差比50Pa·s大者为优选。在第1层(A)的背面,优选形成含至少2种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的第3层(C)。另外,第3层(C)中所含的2种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粘度之差比50Pa·s大者为优选。另外,优选防伪用薄膜的不透明度为1~60%。
满足(条件3)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优选第1层(A)与第2层(B)的孔隙率之比(A/B)是1/3以下。第1层(A)和和2层(B)都含有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并且第2层(B)中所含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比第1层(A)中所含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大为好。另外,在第1层(A)的背面,形成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第3层(C),并且上述第3层(C)的孔隙率比上述第1层(A)的孔隙率大为好。优选第1层(A)与第3层(C)的孔隙率之比(A/C)是1/3以下。特别优选的是,第1层(A)和前述第3层(C)都含有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并且第3层(C)中所含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比第1层(A)中所含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大。另外,防伪用薄膜的不透明度优选的是10~60%。
满足(条件4)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优选对聚合物网施以防伪处理。另外,优选防伪用薄膜是至少在单轴方向进行拉伸的,并优选聚合物网是由热塑性树脂带构成的,而且具有格式花纹的网状结构。特别优选的是,聚合物网横向的构成材料(T)是未拉伸的热塑性树脂带。另外,JIS K 7128记载的拉伸断裂强度以纵横平均值计,优选的是20gf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在第1层(A)的背面形成第3层(C),特别优选的是,对第1层(A)的两面施以防伪处理,再在施以该防伪处理的各面上分别形成第2层(B)和第3层(C)。另外,优选第2层(B)和第3层(C)的不透明度是1~99%。
发明的详细说明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参照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具有在第1层(A)的一面上形成第2层(B)的结构。另外,优选在第1层(A)的另一面上具有第3层(C)。下面顺序地说明构成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各层,还对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进行说明。
第1层(A)
构成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第1层(A),是至少含热塑性树脂的层。
作为用于第1层(A)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的乙烯系树脂、或丙烯系树脂、聚甲基-1-戊烯、乙烯-环烯烃共聚物、苯乙烯接枝聚烯烃系树脂等的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等的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脂肪族聚酯等的热塑性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无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聚苯硫醚等热塑性树脂。这些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这些当中,优选使用的是聚烯烃系树脂。而在聚烯烃系树脂中,从成本方面,耐水性、耐药品性方面考虑时,更优选使用的是丙烯系树脂、高密度聚乙烯。
作为该丙烯系树脂,可以优选使用的有,等规或间规以及显示各种程度立体规则性的丙烯均聚物(聚丙烯)、金属茂聚丙烯、以丙烯为主成分,丙烯与、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即可以是2元体系也可以是3元体系还可以是4元体系,另外即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在第1层(A)中,除了热塑性树脂以外,优选配合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
作为无机微细粉末,可以使用平均粒径通常为0.01~15μm,优选为0.01~8μm,更优选为0.03~4μm的,具体的可以使用碳酸钙、焙烧粘土、二氧化硅、硅皂土、滑石粉、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铝等。
作为有机填料,可以使用分散后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01~15μm、优选为0.01~8μm、更优选为0.03~4μm的。作为有机填料,最好选择与作为主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不同的种类的树脂。例如热塑性树脂是聚烯烃系树脂的场合,作为有机填料,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龙-6、尼龙-6,6、环烯烃的均聚物或环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等熔点是120℃~300℃,或玻璃化转变温度是120℃~280℃的。
在第1层(A)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配合稳定剂、光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荧光增白剂、着色剂等。
作为稳定剂,可以配合例如空间位阻酚系和磷系、胺系等的稳定剂0.001~1重量%。作为光稳定剂,可以配合例如空间受阻胺和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等光稳定剂0.001~1重量%。作为无机微细粉末的分散剂,例如可以配合有机硅烷偶合剂、油酸和硬脂酸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盐等0.01~4重量%。作为荧光增白剂,例如可以配合咪唑型、咪唑酮型、三唑型、噻唑型、噁唑型、噁二唑型、香豆素型、喹诺酮型、噻二唑型、萘二甲酰亚胺型、吡唑啉-5-酮型等,具体的是2,5-双[5-叔-丁基苯并噁唑基(2)]噻吩、二环己基邻苯二甲酸酯、4-甲氧基萘二甲酸-N-甲基酰亚胺、二氨基芪二磺酸(ジアミノスチルベンジルスルホン酸)衍生物、二氨基芪衍生物等0.001~1重量%。作为着色剂,可以配合使用各种颜料着色的色母粒5~30重量%。
构成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第1层(A),即可以具有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另外,第1层(A)或构成第1层(A)的层的一部分,优选至少在单轴方向上拉伸的。
在第1层(A)具有层(A1)、层(A2)、层(A3)的3层结构[A1/A2/A3]的场合,优选(A1+A3)的厚度是1μm以上,(A1+A3)与A2的厚度比是1∶40~1∶10。第1层(A)的厚度优选的是25~100μm,更优选的是30~75μm,特别优选的是40~60μm。
在满足本发明的(条件1)的防伪用薄膜中,对第1层(A)的一面或两面施以防伪处理。防伪处理,即可以对第1层(A)的表面进行直接处理,也可以在第1层(A)的上面形成已实施了防伪处理的层。优选的方案是,对第1层(A)的表面实施压花加工,或印刷。
作为压花加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使用平版印刷机、辊式压花机等公知的各种压力、压花机,通过热和压力将压花版的凹凸形状进行赋形的方法。上述辊式压花法是用热压将圆筒状的压花版的凹凸形状赋形给对象材料的方法。可具体示例的有,例如,第1层(A),使用连接到挤出机上的单层或多层的T模或I模在熔融状态挤出成膜状,然后在冷却辊上冷却进行薄膜成型时,将压花辊挤压到薄膜表面上进行赋形之后,进行冷却使形状固定的方法。
此时压花辊的凸部接触到的薄膜部分,在拉伸时白化。另外,在冷却薄膜上,通过使用喷雾等喷洒喷雾状的水。沾上水滴的薄膜部分急剧地冷却白化。另外,即使在第1层(A)冷却后,也可以用加热辊压印赋形。
作为为防伪处理进行的印刷,可以采用熔融热转印、电子照相方式、喷墨、激光刺点等各种印刷方式。特别是,进行熔融热转印方式中使用的蜡、树脂型油墨的印刷时,首先将图像转印到油墨密合弱的薄膜上,通过从该薄膜印字面的背面,利用加热辊等对未拉伸薄膜进行热压粘合则可实现图像转印。因此,按照该方法也可以不在成型线上设置印刷装置。
采用印刷的防伪处理,优选在拉伸第1层(A)前的未拉伸状态时进行。对第1层(A)进行单轴拉伸的场合在纵向拉伸前,进行双轴拉伸的场合在纵向拉伸前或横向拉伸前实施印刷。
在(条件1)的防伪处理中,也包括在第1层(A)和第2层(B)之间、第1层(A)和第3层(C)之间,夹入施以防伪处理的层的方案。作为施以防伪处理的层,例如可以举出经印刷了的层。这样的施以防伪处理的层,例如可以通过第1层(A)拉伸后进行叠层,再在其上形成第2层(B)或第3层(C)而被夹入。例如,制造由单轴拉伸的第2层(B)/双轴拉伸的第1层(A)/单轴拉伸的第3层(C)构成的防伪用薄膜时,可以在(A)层纵拉伸后,在(B)层正要被熔融叠层前,插入预先印刷的薄膜(D),制成(B)/(D)/(A)/(D)/(B)或(B)/(D)/(A)/(B)叠层体作为防伪用薄膜。
印刷完成的薄膜(D)可以是未拉伸薄膜、单轴拉伸薄膜、双轴拉伸薄膜、或它们的叠层体,但是从控制后工序的横向拉伸应力上升的意义上考虑,更优选单轴拉伸膜。另外,作为印刷方法,电子照相方式、熔融热转印、可再写性刺点、和喷墨打印的使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还可以使用凸版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术、熔剂型胶版印刷、紫外线硬化型胶版印刷、胶印、苯胺印、轮转凹印、丝网印、喷墨印、电子照相、熔融热转印等各种印刷方式。这些印刷图像,考虑其后工序的拉伸倍率,优选的是缩小到1/(拉伸倍率)倍的图像。
对于满足(条件1)的防伪用薄膜,为了更好地防伪还可以进行加热压痕。防伪薄膜的不透明度如低至1~60%,在进行加热压痕时其中加工部位的加压部分,不透明度变得更低,成为半透明或透明。加热压痕时的加压部分以外保持原来的半透明状态,当透过太阳光、荧光灯等的光源时,可得到鲜明的压痕,是否伪造一看便可以判断。但是,如果完全透明的薄膜,则成为不鲜明的压痕,故在观察时则存在是否伪造难以判断的倾向。另外,多量含有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场合,若在常温下进行压痕加压,与加热压痕时相反,薄膜内所含的气孔(ポイド)破坏加压部分变成不透明,加压部分以外保持原来的半透明状态,因此,可以得到鲜明的压痕,是否伪造一看便可以判断。
另一方面,尤其像满足(条件5)的场合,防伪薄膜的不透明度如高至比60%大且99%以下,在进行加热压痕时,其加工部位的加压部分不透明度变得更低,成为半透明或透明。加热压痕时的加压部分以外是原来的不透明的原样,当太阳光、荧光灯等的光源透过时,能够鲜明地识别压痕,故是否伪造一看便可以判断。但是,若是完全透明的薄膜,则成为不鲜明的压痕,在观察时存在是否伪造难以判断的倾向。
这些加热或常温下的压痕加工,不仅有上述的防伪效果,而且对于视力不好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只用指尖的感觉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纸币等的种类。
聚合物网
关于满足本发明的(条件4)的防伪用薄膜,在第1层(A)的一面上叠层聚合物网,在该聚合物网叠层的面上再叠层第2层(B)。
对聚合物网施行的防伪处理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在热塑性树脂膜上设置印刷层,还可以混入荧光增白剂或荧光颜料,也可以使这些中的2种以上并用。关于印刷,例如可以印刷商标、符号、标号、专利号、发行者名称、生产者名称、原材料名称、商品号、商品规格号、批号、条型码等。印刷的尺寸要比构成聚合物网的热塑性树脂带的宽度小,优选的是,即使作为聚合物网的场合也没有印刷缺欠且可以识别,具体地大致在0.5mm~2mm的范围进行印刷是优选的。
作为印刷方法,电子照相方式、熔融热转印、可再写性刺点、及喷墨打印的使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还可以使用凸版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术、溶剂型胶版印刷、紫外线硬化型胶版印刷、胶印、苯胺印、轮转凹印、丝网印、喷墨印、电子照相、熔融热转印等各种印刷方式。这些印刷图像,考虑其后工序的拉伸倍率,优选的是缩小到1/(拉伸倍率)倍的图像。
作为印刷上述印刷层的油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通常市售的印刷用油墨。为了进一步提高防伪效果,优选使用荧光油墨、磷光油墨、金属油墨、光致变色油墨、热致变色油墨、全息照相油墨、发泡油墨等特殊油墨等。作为粘合剂优选使用热固性、电子束固化性、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使用公知的微型切条、切带机将具有印刷层的热塑性树脂薄膜裁断,由此可作成聚合物网用的热塑性树脂带。裁断,优选在未施行印刷的部分进行。热塑性树脂带的幅宽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大约是1mm~5mm。
纵向、横向的热塑性树脂带的幅度没有限制,只要能通过公知的织机制造法或各带彼此互相热熔粘合织造成格式花纹即可。采用织机的场合的织造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平纹、斜纹都可以。
对于满足(条件4)的防伪用薄膜,为了更好地防伪也可以进行加热压痕。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不透明度若高达比60%大且99%以下,在进行加热压痕时该加工部位的加压部分不透明度变得更低,成为半透明或透明。加热压痕时的加压部分以外是原来的不透明的原样,当太阳光、荧光灯等的光源透过时,可以鲜明地识别压痕,从而一看便可以判断是否伪造。但是,对于完全透明的膜,成为不鲜明的压痕,所以在观察时存在是否伪造难以判断的倾向。
这些加热压痕加工,不仅有上述那样的防伪效果,而且对于视为不好的人也是有用的,因为只用指尖就能容易地判断纸币等的种类。
对于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可以选择上述防伪处理方法中的1种进行实施,也可以选择2种以上组合起来进行实施。如果选择1种进行实施,可以更廉价地具有高度防伪效果。另外,如果选择2种以上组合起来进行实施,可以更提高防伪效果。
第2层(B)和第3层(C)
构成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第1层(A)的一面上,形成第2层(B)。另外,优选在第1层(A)的另一面上,形成第3层(C)。
所说的第2层(B)和第3层(C),任一个都含有热塑性树脂。另外,第2层(B)和第3层(C)中,优选含有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作为第2层(B)和第3层(C)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无机微细粉末、有机填料,可以使用与用于第1层(A)的相同的。
进一步在第2层(B)和第3层(C)中,还可以配合上述稳定剂、光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荧光增白剂、着色剂等。
第2层(B)和第3层(C)分别可以有单层结构,也可以有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另外,构成第2层(B)和第3层(C)的层的一部分,至少在单轴方向进行拉伸为好。第2层(B)和第3层(C)的厚度,分别是5~50μm为好,更优选的是10~40μm。但是,在满足(条件5)的场合,第2层(B)和第3层(C)的厚度,分别是10~50μm为好,更优选的是15~40μm。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优选具有,在第1层(A)的各面上分别形成第2层(B)和第3层(C)的结构。特别地,优选的防伪用薄膜是,第1层(A)含有聚烯烃系树脂40~99.5重量%、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60~0.5重量%,第2层(B)和第3层(C)含有聚烯烃系树脂25~100重量%、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75~0重量%。进一步优选的防伪用薄膜是,第1层(A)含有聚烯烃系树脂50-97重量%、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50~3重量%,第2层(B)和第3层(C)含有聚烯烃系树脂30~97重量%、无机微细粉末70~3重量%。但是,在满足本发明的(条件5)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优选的是,第1层(A)含有聚烯烃系树脂40~99.5重量%、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60~0.5重量%,第2层(B)和第3层(C)含有聚烯烃系树脂25~85重量%、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75~15重量%的防伪用薄膜。更优选的是,第1层(A)含有聚烯烃系树脂50~97重量%、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50~3重量%,第2层(B)和第3层(C)含有聚烯烃系树脂30~80重量%、无机微细粉末70~20重量%的防伪用薄膜。
第1层(A)中所含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超过60重量%时,在纵向拉伸后进行的横向拉伸时,拉伸树脂薄膜有易破裂的倾向。另外,第2层(B)和第3层(C)中所含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超过75重量%时,横向拉伸后的第2层(B)的表面强度低,由于使用时的机械冲击等使第2层(B)有容易破坏的倾向。
构成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第1层(A)和第2层(B)之间、第1层(A)和第3层(C)之间、第2层(B)的上面、第3层(C)的上面,还可以分别设置其它的层。
满足本发明的(条件2)的防伪用薄膜,第2层(B)含有至少2种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熔体粘度,是230℃、剪切速度1220s-1条件下的熔体粘度。此时,第2层(B)中所含的2种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粘度之差,优选比50Pa·s大,更优选的是70Pa·s以上,特别优选的是80Pa·s以上。关于第3层(C),也同样优选含有至少2种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其熔体粘度之差优选比50Pa·s大,更优选的是70Pa·s以上,特别优选的是80Pa·s以上。熔体粘度之差比50Pa·s大时,可以充分地形成在挤出膜成型时发生的流向的条纹状花纹,在防伪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该条纹状花纹。
熔体粘度不同的热塑性树脂的组合,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将上述第1层(A)中可以使用的热塑性树脂适宜地组合使用,具体地优选采用丙烯均聚物与乙烯系树脂、丙烯均聚物与苯乙烯接枝聚烯烃树脂的组合。熔体粘度高的那种热塑性树脂,熔体粘度优选的是180~300Pa·s,更优选的是200~280Pa·s。另外,熔体粘度低的那种热塑性树脂,熔体粘度优选的是50~130Pa·s,更优选的是60~120Pa·s。
在制造满足本发明的(条件3)的防伪用薄膜时,用于第2层(B)和第3层(C)的无机微细粉末的平均粒径,通常是2~30μm,优选3~20μm,更优选3~15μm。用于第2层(B)和第3层(C)的有机填料在分散后的平均粒径,通常为2~30μm、优选为3~20μm,更优选为3~15μm。另外,优选第2层(B)和第3层(C)中使用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比第1层(A)中使用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大。
防伪用薄膜的制造和加工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可以通过组合本技术领域人员公知的各种方法进行制造。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制造的防伪用薄膜,只要满足发明的第1点中记载的条件的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作为典型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在构成防伪用薄膜的层被成型后再进行拉伸的方法。
成型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方法。具体地有,通过使用连接到螺杆型挤出机上的单层或多层T模或I模,将熔融树脂挤出成薄膜状的流延成型、轧制成型、压延成型、气胀成型、热塑性树脂与有机溶剂或油的混合物的流延成型或轧制成型后的溶剂或油的去除、由热塑性树脂的溶液的成型和溶剂的去除等进行成型的方法。
拉伸方法也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方法。作为拉伸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的辊间拉伸、利用拉幅干燥机的夹挤拉伸等。更具体的可以采用,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的纵向拉伸、使用拉幅干燥机的横向拉伸、压延、采用拉幅干燥机和直线电机组合的同时双轴拉伸等。各层的拉伸,可以是单轴拉伸,也可以是双轴以上的拉伸。例如,在制作由第2层(B)/第1层(A)/第3层(C)的3层构造构成的薄膜时,各层的拉伸轴数,可以按单轴/双轴/单轴、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双轴/双轴等方式任意地进行组合。
拉伸倍率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和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特性进行适宜地选择。例如,作为热塑树脂使用丙烯均聚物或其共聚物时,进行单轴拉伸的场合优选约为1.2~12倍,更优选2~10倍,进行双轴拉伸的场合按面积倍率计优选1.5~60倍,更优选10~50倍。使用其它热塑性树脂时,进行单轴拉伸的场合优选1.2~10倍,更优选2~5倍,双轴拉伸的场合按面积倍率计优选1.5~20倍,更优选4~12倍。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施以高温下的热处理。
拉伸,使用非结晶树脂的场合可以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进行,结晶性树脂的场合可以在从非结晶部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到结晶部分的熔点以下合适的公知温度范围进行。通常,拉伸,优选在比所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熔点低2~60℃的温度下进行。优选的拉伸温度是,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丙烯均聚物(熔点155~167℃)时为152~164℃,使用高密度聚乙烯(熔点121~134℃)时为110~120℃,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点246~252℃)时为104~115℃。
另外,拉伸速度优选为20~350m/分。
构成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各层的拉伸和叠层的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将第1层(A)和第2层(B)分别拉伸后进行叠层制造,也可以采用将第1层(A)和第2层(B)叠层后再统一进行拉伸制造。有第3层(C)的场合,可以将3层分别拉伸之后再进行叠层,也可以先叠层之后再统一进行拉伸,或者也可以在将第1层(A)和第3层(C)叠层拉伸后,通过将拉伸或未拉伸的第2层(B)进行叠层制造。这些方法可以适宜组合。
优选的制造方法,包含将数层叠层后再统一进行拉伸的工序。与各自拉伸叠层的情况相比工艺简单且成本便宜。
在层中含有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场合,由于拉伸导致薄膜表面产生微细的龟裂,且在薄膜内部产生微细的孔隙。拉伸后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孔隙率,对满足(条件1)的要将不透明度控制地低时,优选的是1~20%,更优选的是2~15%。满足(条件2)、(条件3)、(条件4)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满足(条件3)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要使第2层(B)的孔隙率比第1层(A)的孔隙率大。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由于在第2层(B)内部不均匀地生成的孔隙的存在变清晰,在第2层内部产生对防伪有用的白化条纹。为了使发生有效果的白化条纹,优选使第1层(A)与第2层(B)的孔隙率比(A/B)为1/3以下。另外,对于具有第3层(C)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优选使第3层(C)的孔隙率比第1层(A)的孔隙率大,且优选该孔隙率比(A/C)为1/3以下。
另一方面,满足(条件5)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第1层(A)、第2层(B)、第3层(C)的孔隙率分别是0~40%、比20%大且40%以下、比20%大且40%以下为优选,而分别是1~30%、25~35%、25~35%为更优选。若分别超过40%,则有在透射光下难以识别防伪处理的倾向。
为了构成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最外层的热塑性树脂层的防静电和提高各种印刷适应性,优选在叠层结构的成型后进行表面处理来进行表面改性。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举出,表面氧化处理和用表面处理剂的处理的组合。
作为表面氧化处理,可以将通常使用的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辉光放电处理、臭氧处理等单独或组合起来对薄膜进行处理。这些当中优选的是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的处理量,优选的是600~12,000J/m2(10~200W·分/m2),更优选的是1,200~9,000J/m2(20~180W·分/m2)。火焰处理的场合,优选8,000~200,000J/m2,更优选的是20,000~100,000J/m2
作为表面处理剂,主要是选自下述的底漆、防静电性聚合物的,可以举出单独或2成分以上的混合物。从干叠层时的密合性提高和防静电的观点考虑,作为表面处理剂优选的是底漆或底漆与防静电性聚合物的组合。
作为构成表面处理剂的底漆,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亚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改性聚乙烯亚胺、聚(乙撑亚胺-尿素)和多胺聚酰胺的乙撑亚胺加成物和多胺聚酰胺的环氧氯丙烷加成物等的聚乙烯亚胺系聚合物、丙烯酸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酰胺的衍生物、含噁唑啉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聚丙烯酸酯等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等水溶性树脂;另外还可以使用聚醋酸乙烯、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偏氯乙烯、氯化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等水分散性的树脂等。
这些当中优选的是,聚乙烯亚胺系聚合物和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等,较优选的是,聚乙烯亚胺系聚合物,更优选的是,聚合度20~3,000的聚乙烯亚胺、多胺聚酰胺的乙撑亚胺加成物、或是这些被碳原子数1~24的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环烷基、卤代苄基改性了的改性聚乙烯亚胺。
作为构成表面处理剂的防静电聚合物,可以举出阳离子系聚合物、阴离子系聚合物、两性系聚合物。作为阳离子系聚合物,可以举出,具有季铵盐结构或鏻盐结构的聚合物、含氮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氮的丙烯酸系或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两性聚合物,可以举出,具有甜菜碱结构的氮的丙烯酸系或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另外作为阳离子系聚合物,可以举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或其碱金属盐、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碱金属盐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碱金属盐等。特别优选的是,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氮的丙烯酸系或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
防静电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聚合温度、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溶剂用量、链转移剂等的聚合条件作成任意的大小。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通常是1,000~1,000,000,但其中优选1,000~500,000的范围。
用于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剂,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交联剂、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等。
通过在表面处理剂中添加交联剂,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涂膜强度和耐水性。作为交联剂,可以举出,缩水甘油醚、缩水甘油酯等的环氧系化合物、环氧树脂、异氰酸酯系、噁唑啉系、甲醛系、酰肼系等的水分散型树脂。交联剂的添加量,通常,相对于除去了上述表面改性剂的溶剂的有效成分100重量份,是100重量份以下的范围。
作为用于表面处理剂的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可以举出,水溶性的无机盐,例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亚硫酸钠、其它的碱性盐、和氯化钠、硝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硫酸铝铵等。添加量,通常,相对于除去了上述表面改性剂的溶剂的有效成分100重量份,是50重量份以下。
另外,在表面改性剂中,还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消泡剂、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微细粉末物质等其它的助剂。这些任意成分的量,通常,相对于除去了上述表面改性剂的溶剂的有效成分100重量份,是20重量份以下。
这些表面处理剂的各成分,可以溶于水或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亲水性溶剂之后使用。其中典型的是以水溶液的形态使用。溶液浓度通常是0.1~20重量%,优选是0.1~10重量%左右。
涂覆方法,可以采用辊涂机、刮涂机、棒材涂漆机、气刀刮涂机、胶料压涂机、轮转凹印涂覆机、逆向转涂机、口模式涂覆机、模唇式涂覆机、喷涂机等进行,根据需要进行精加工,再经过干燥工序,除去多余的水分和亲水性溶剂。
涂覆量,作为干燥后的固体成分是0.005~5g/m2,优选的是0.01~2g/m2
表面处理的时机,在纵向或横向拉伸前后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另外,表面处理剂由一段涂覆或多段涂覆都没关系。
在进行这些表面处理之后,根据需要,以与可用于表面处理剂的涂覆方法一样的方法在表面上设置赋予书写性层、提高印刷品质量层、热转印接受层、热敏记录层、喷墨接受层等。
另外,对于如此操作得到的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在第2层(B)或第3层(C)的表面或其上形成层的场合,可以在最外层表面设置记录层。在该记录层上,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升华热转印、熔融热转印、直接加热式、可再写标识,和喷墨打印机的印刷是不言而喻的,还可以施以凸版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术、溶剂型胶版印刷、紫外线硬化型胶版印刷、或以薄膜形态或以卷筒形态的轮转方式的印刷。
对于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可以选择上述防伪处理的1种进行实施,也可以选择2种以上组合实施。若选择一种进行实施,可以更廉价地具有高度防伪效果。另外,若选择2种以上组合实施,则可以更加提高防伪效果。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应用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物性,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和使用环境等进行适宜调节。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不透明度(JIS P8138),对于满足(条件1)的要想控制不透明度较低时,优选的是1~60%,较优选的是5~55%,特别优选的是15~50%。若不透明度超过60%,则不能清晰地看到对第1层(A)进行的压花加工导致的白化条纹和印刷,故有防伪性能下降的倾向。满足(条件2)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优选的不透明度的范围也相同,若不透明度超过60%,则不能清晰地看到在第2层(B)和第3层(C)上形成的条纹状花纹,故有防伪性能下降的倾向。满足(条件3)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优选的不透明度是10~60%,较优选的是15~55%,特别优选的是20~50%。若不透明度超过60%,则不能清晰地看到第2层(B)和第3层(C)上形成的白化条纹,故有防伪性能下降的倾向。另外,若不透明度不到10%,则使第2层(B)和第3层(C)的孔隙数减少,或白化条纹的发生不清晰。故有防伪性能下降的倾向。满足(条件4)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优选的不透明度是1~99%,较优选的是5~97%,特别优选的是15~95%。若不透明度超过99%,则不能清晰地看到施于聚合物网上的印刷或荧光材料,故有防伪性能下降的倾向。满足(条件5)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优选的不透明度比60%大且99%以下,较优选的是65~97%,特别优选的是70~95%。若不透明度超过99%,则无论在反射光、还是透射光下都不能清晰地看到对第1层(A)进行的压花加工导致的白化条纹或印刷,故有防伪性能下降的倾向。另外,若是60%以下即使在反射光下也看到了对第1层(A)进行的压花加工导致的白化条纹或印刷,故有防伪性能下降的倾向。
另外,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白度(JIS L1015),优选60~100%,较优选的是70~100%。若白度在该范围以下,则在第2层(B)、第3层(C)或最外层上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不鲜明且不易识别,另外,也有外观不好的倾向。
还有,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厚度,优选的是50~200μm,较优选的是60~150μm,特别优选的是80~120μm。厚度不到50μm时强度不充分耐久性差,若超过200μm,例如作为银行券(纸币)硬度过硬有处理困难的倾向。
满足本发明的(条件5)的防伪用薄膜的场合,拉伸断裂强度(JISK7128),以纵横平均值计,优选的是20gf以上。拉伸断裂强度,若不在该范围,例如,用于银行券时,以流通过程发生的缺口、伤残作为起点很容易使拉伸断裂变易,有倾向成为容易引起自动售货机等的给纸钞故障的原因。
这些物性,可以通过适当组合公知的方法加以调整。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由于对第1层(A)实施了防伪处理,所以在复制时作为复制物有简单解读的优点。
例如,对使用施以由压花加工进行防伪的(条件1)的防伪用薄膜或满足(条件2)或(条件3)的防伪用薄膜制作的真券,采用银盐照相纸、热转印图像接受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轴拉伸膜等构成的OHP(复合投影)片材等进行复制时,复印机的复印压盖是铝板制的场合,真券的半透明部分在复制物上印制成蓝黑色。因此,用目视比较真券和复制物的半透视明部分时,两者很容易被区别。另外,复印机的复印压盖是白色塑料板、布料、或白色厚纸板的场合,在真券的透亮部分的花纹或白化条纹,在复印纸上因成为纸的颜色而消失,在复印完了的OHP膜上成为透明而消失。因此,若用目视比较真券和复制物的透视部分确认花纹或白化条纹的有无时,可以很容易地区别这两者。
特别是,将使用施以由印刷进行防伪的(条件1)的防伪用薄膜制作的真券进行复制的场合,真券的印刷部分的复印图像的反差大幅度的改变,所以图像变得不鲜明,浓度也变化。因此,通过用目视比较真券与复制物图像的鲜明度时,则可以很容易地区别两者。
而且,为了确实发挥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的防伪效果,有意图地设置不施加对记录层等的印刷的部分(透视部分)为好。
将使用满足(条件4)的防伪用薄膜制作的真券进行复制的场合,聚合物网的格式花纹不被复制。而且,施于聚合物网上的印刷被复印,但是复制图像的对比度和析像度大幅度地被改变,所以图像变得不鲜明,浓度也变低了。另外,对于用荧光油墨、荧光增白剂施以防伪处理的,荧光色不能再现或者不能复制自身。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区别真伪。另外,作为上述的特殊油墨例如使用光色敏的油墨的场合,用不可见光等的紫外线照射时,在白光下看不见的光色敏的油墨部分的印刷图案可视觉识别。另外,作为特殊油墨使用荧光颜料的场合,无论在白光下还是紫外光下都可以视觉识别荧光颜料的印刷图案。另外,光色敏的油墨部分不复制,即使荧光油墨部分复制,在由不可见光的紫外线照射下真伪判断也是可能的。
满足(条件5)的防伪用薄膜,由于对第1层(A)实施了在反射光下看不见,而由透射光可辩认的防伪处理,所以该防伪处理不可能复制。即使复制,也具有复制物可简单解读的优点。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可在需要防伪的领域广为使用。例如,可用于银行券、票据、支票、旅行支票、彩票、商品券、股票、其它的有价证券、各种证件类、入场券、门票、身份证、驾驶执照、居住证、户口本、印鉴证明、护照、签证、存款证书、抵押权设定书等。特别是,使用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制造纸币的场合,外观上看只是以往的简单纸币,不给予不协调感。另外,耐水性、耐久性也好,可供多种用途。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特征。下面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材料、用量、配比、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都可以适宜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下面所示的具体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将相对于熔体流动速率(MFR)4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87重量份,平均粒径3μm的重质碳酸钙3重量份、MFR1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10重量份,相对于丙烯均聚物和重质碳酸钙的合计量100重量份,3-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0.05重量份和酚系稳定剂(チバガイキ—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ノックス1010)0.08重量份、磷系稳定剂(ジ—·イ—·プラスチツク社制、商品名ウエストン618)0.05重量份加以配合,制成组合物(A)。在设定为250℃的挤出机中将该组合物(A)混炼后,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上连接的T模挤出到镜面状流延辊上,一边在冷却装置上冷却背面,一边使用加热到100℃的深度0.5mm的压花辊进行人字花纹的压花加工得到未拉伸薄膜。将该薄膜加热160℃,使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组构成的纵拉伸机在纵向拉伸4.6倍。
另一方面,使用设定为240℃的挤出机将与上述组合物(A)相同配合组成的组合物(B)和组合物(C)进行熔融混炼,并在由上面所述制得的组合物(A)的拉伸薄膜的两面分别进行挤出叠层,制得3层叠层物(B/A/C)。
制得的3层叠层物在拉幅干燥机上加热到160℃后,在横向拉伸9倍。接着,使之通过与拉幅干燥机相连的热定形区(设定温度165℃)。
在外加能量密度90w·分/m2条件下,对该薄膜的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使用辊涂器将含有丁基改性聚乙烯亚胺、多胺聚酰胺的乙撑亚胺加成物、和具有季铵盐结构的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的等量混合物的水溶液,以干燥后的涂覆量成为每面约0.1g/m2地涂覆到两面上,并进行干燥。得到的3层叠层薄膜的各层的厚度(B/A/C)为25μm/50μm/25μm。
制得的防伪用薄膜,在层(A)与层(B)之间,和层(A)与层(C)之间具有来自压花加工的很有规律的图案的白化条纹。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地将组合物(A)在设定为250℃的挤出机中混炼后,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连接的T模挤出到镜面状流延辊上,在冷却装置冷却背面得到未拉伸薄膜。在160℃的温度下加热该薄膜,用设置在即将进行纵拉伸之前的辊旁的装置将水喷雾,再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纵向拉伸4.2倍。以下,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制得厚度90μm的3层叠层薄膜。得到的3层叠层薄膜的各层厚度(B/A/C)为20μm/50μm/20μm。制得的防伪用薄膜,在层(A)与层(B)之间,和层(A)与层(C)之间具有不定形的白化条纹。
<实施例3>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组合物(A)、和MFR4g/10分钟、熔点137℃(DSC峰温度)的乙烯·丙烯共聚物(b)、MFR4g/10分钟、密度0.91g/cm3、熔点110℃(DSC峰温度)的金属茂·聚乙烯(c),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相连接的T模共挤出,制得(b)/(A)/(c)的3层叠层物。在155℃下加热该叠层物,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组构成的纵向拉伸机在纵向拉伸4.6倍之后,卷成卷筒状。经如此操作获得厚度50μm、不透明度20%的单轴拉伸薄膜(D)。使用TEC社制オンサイトカラ—プリンタ-CB-418-T1,在相对于拉伸方向成垂直方向上,将缩小1/9倍的图像印字到该卷筒状薄膜(D)的(b)面一侧。
另一方面,与此不同,与实施例1相同地将组合物(A)用设定为250℃的挤出机混炼后,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连接的T模挤出到镜面状流延辊上,用冷却装置冷却背面得到未拉伸薄膜。在155℃下加热该薄膜,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组构成的纵向拉伸机纵向拉伸4.6倍,制得组合物(A)的纵向拉伸薄膜。
由上述制得的单轴拉伸薄膜(D)的(C)面一侧以与组合物(A)的纵拉伸薄膜接触方式叠合(由辊卷起单轴拉伸薄膜(D)进行供给),再用设定为240℃的挤出机将与实施例1相同配合组成的组合物(B)和组合物(C)挤出到制得的2层叠层物(D/A)的两面上,制得4层叠层物(B/D/A/C)。
用拉幅干燥机将得到的4层叠层物加热到160℃后,在横向拉伸9倍,然后,使之通过与拉幅干燥机相连的热定形区(设定温度165℃),得到厚度110μm的4层叠层薄膜。4层叠层薄膜的各层厚度(B/D/A/C)是25μm/5μm/55μm/25μm。得到的薄膜在层(A)和层(B)之间具有印刷过的防伪层(D)。
<试验例1>
对于在实施例1~3中得到的各防伪用薄膜,测定孔隙率、不透明度、白度、孔隙率是由下式(1)求得的值。
Figure S05176083320050615D000191
式(1)的ρ0表示拉伸薄膜的真密度,ρ表示拉伸薄膜的密度(JISP-8118)。拉伸前的材料只要不含有多量的空气,真密度大致等于拉伸前的密度。
另外,使用大日本油墨(インキ)化学工业(株)的胶片印刷油墨POP·K黑色、POP·K蓝色、POP·K红色、POP·K黄色,在各防伪用薄膜的两面印刷图案。此时,以残留透亮部分的方式残留20mm圆的未印刷部分。
使用彩色复印机(富士ゼロックス社制,Docu Color 1250),以上述印刷了的防伪用薄膜作为复印蜡纸进行彩色复印。作为复印被摄物体使用由纸浆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轴拉伸薄膜构成的OHP膜,按以下的标准评价透亮部分的白化条纹是否被复制。
[对实施例1~2的薄膜的评价标准]
○:透亮部分的不定形的白化条纹未被复制。对于被复制体使用纸浆纸的场合透亮部分成为白色的原样不变,OHP的场合透亮部分成为透明的原样不变。
×:透亮部分的不定形的白化条纹被复制。
[对实施例3的薄膜的评价标准]
○:透亮部分的内部印刷部分成为不鲜明,与复印蜡纸不同
×:透亮部分的内部印刷部分是鲜明的,与复印蜡纸没有区别。
另外,以上述防伪用薄膜作为复印被摄物体由彩色复印机尝试对复印蜡纸的复印。其结果确认,由于转印辊的热,上述防伪用薄膜的纸通过都是困难的(纸不能通过),所以不可能彩色复印。
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S05176083320050615D000201
如从表1看到的那样,复制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时,识别图纹的清晰度或对比度变化,所以复制物与真品可以很容易的被区别开。另外,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不易变皱,而且,印刷适应性、透亮优良,所以可以很好地用于纸币、证券、机密文件等。
<实施例4>
作为组合物(B)和组合物(C),使用配合了相对于熔体流动速率(MFR)4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60重量份,平均粒径3μm的重质碳酸钙40重量份、MFR1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3重量份、平均粒径0.2μm的氧化钛0.7重量份,相对于丙烯均聚物和重质碳酸钙的合计量100重量份3-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0.05重量份和酸系稳定剂(チバガイキ—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ノツクス1010)0.08重量份、磷系稳定剂(ジ—·イ—·プラスチックス社制,商品名ウエストン618)0.05重量份的组合物,除了这点改变以外,按照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得防伪用薄膜。
制得的防伪用薄膜,在(A)与层(B)之间,和层(A)与层(C)之间具有来自压花加工的很有规律的图案的白化条纹。
<实施例5>
除了使用实施例4中记载的组合物作为组合物(B)和组合物(C)这点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方法制得防伪用薄膜。制得的防伪用薄膜,在层(A)与层(B)之间,和层(A)与层(C)之间具有不定形的白化条纹。
<实施例6>
除了使用实施例4中记载的组合物作为组合物(B)和组合物(C)这点以外,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方法制得防伪用薄膜。制得的防伪用薄膜层(A)与层(B)之间具有印刷了的防伪层(D)。
<试验例2>
对于实施例4-6中制得的各防伪用薄膜,测定不透明度、白度、各层的孔隙率。孔隙率,是从使用图像解析装置(ニレコ(株)制:型号ル—ゼックスIID)解析电子显微镜照相观测到的区域的孔隙得到的面积率求出的。另外,在荧光灯下按以下的标准评价各防伪用薄膜。
○:防伪层在反射光下看不见,但是在透射光下可以看见。
×:防伪层在反射光、透射光下都可以看见。
××:防伪层在反射光、透射光下都看不见。
结果示于表2中。
表2
Figure S05176083320050615D000211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在反射光下看不见识别图纹,但是在透射光下识别图纹的清晰度或对比度改变,所以复制物与真品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区别。另外,本发明的防伪用膜,难起皱。而且,印刷适应性、透亮优良,所以能够在纸币、证券、机密文件等方面很好地被利用。
<实施例7>
将相对于熔体流动速率(MFR)4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87重量份,平均粒径3μm的重质碳酸钙3重量份、MFR1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10重量份,相对于丙烯均聚物和重质碳酸钙的合计量100重量份,3-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0.05重量份和酚系稳定剂(チバガイキ—社制,商品名カルガノックス1010)0.08重量份、磷系稳定剂(ジ—·イ—·プラスチック社制,商品名ウエストン618)0.05重量份加以配合,作成组合物(A)。在250℃下将组合物(A)挤压混炼,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连接的T模挤出制得未拉伸薄膜。将该薄膜加热到155℃,使用圆周速率不同的辊组构成的纵向拉伸机在纵向拉伸4.6倍,制得拉伸薄膜。
使用设定为240℃的挤出机,熔融混炼熔体粘度200Pa·s的丙烯均聚物(B1)50重量份、熔体粘度100Pa·s的金属茂聚乙烯(B2)50重量份。将该熔体粘度差100Pa·s的组合物(B),挤出到在上述制得的组合物(A)的拉伸薄膜的两面,得到3层叠层物(B/A/B)。而且,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粘度,是在230℃、剪切速度12205-1条件下使用东洋精机(株)制キャピログラフ1C(料筒径9.55mm,L/D=10)测定的值。
将得到的3层叠层物在拉幅干燥机中加热到160℃后,横向拉伸9倍。然后,使之通过与拉幅机连接的热定形区(设定温度165℃)。
在外加能量密度90W·分/m2下对该薄膜的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用辊式涂覆器对两面,按干燥后的涂覆量为每面约0.1g/m2地涂覆含丁基改性聚乙烯亚胺、多胺聚酰胺的乙撑亚胺加成物、以及具有季铵盐结构的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的等量混合物的水溶液,并进行干燥。得到的3层叠层薄膜的厚度(B/A/B)是20μm/50μm/20μm。
得到的防伪用薄膜,在用于防伪的流向具有透明的条纹状花纹。
<实施例8>
使用设定为240℃的挤出机将230℃、剪切速度1220S-1下的熔体粘度是200Pa·s的丙烯均聚物(B1)50重量份、和230℃、剪切速度1220S-1下的熔体粘度是100Pa·s的苯乙烯接枝聚乙烯(B2)50重量份进行熔融混炼。将该熔体粘度差100Pa·s的组合物(B)用挤出机挤出,并叠层到与实施例7相同方法得到的组合物(A)的拉伸薄膜的两面上,制得3层叠层物(B/A/B)。以下进行与实施例7同样操作,得到各层的厚度(B/A/B)是23μm/50μm/23μm的3层叠层薄膜。
制得的防伪用薄膜,在用于防伪的流向具有条纹状花纹。
<实验例3>
对实施例7-8中制得的各防伪用薄膜,测定用式(1)求出的孔隙率、不透明度、白度。
另外,按照与试验例1相同方法对各防伪用薄膜印刷图案,试验对于纸浆纸和OHP薄膜的复印。按照与对实施例1-2薄膜的评价标准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进而,以上述防伪用薄膜作为复印被摄物体用彩色复印机尝试对复印蜡纸的复印。其结果可以确认,由于转印辊的热,上述防伪用薄膜的通纸是困难的(纸不能通过),从而不可能进行彩色复印。
结果示于表3
表3
Figure S05176083320050615D000231
如从表3所见到的那样,复制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时,识别图纹的清晰度改变,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区别复制物与真品。另外,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难起皱而且,印刷适应性、透亮优良,所以可以在纸币、证券、机密文件等方面很好地利用。
<实施例9>
将相对于熔体流动速率(MFR)4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87重量份,平均粒径3μm的重质碳酸钙3重量份、MFR1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10重量份、相对于丙烯均聚物和重质碳酸钙的合计量100重量份,3-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0.05重量份和酚系稳定剂(チバガイキ—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ノックス1010)0.08重量份、磷系稳定剂(ジ—·イ—·プラスチック社制,商品名ウエストン618)0.05重量份加以配合,作成组合物(A)。
其次,将相对于熔体流动速度(MFR)4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65重量份,平均粒径10μm的重复碳酸钙30重量份、MFR1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5重量份,相对于丙烯均聚物和重质碳酸钙的合计量100重量份,3-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0.05重量份和酚系稳定剂(チバガイキ—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ノックス1010)0.08重量份、磷系稳定剂(ジ—·イ—·プラスチック社制,商品名ウエストン618)0.05重量份加以配合,作成组合物(B)。
在250℃下挤压混炼这些组合物(A)、(B),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连接的T模共挤出,得到3层叠层物(B/A/B)。在155℃的温度下加热该叠层物,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组构成的纵向拉伸机压纵向拉伸4.6倍,制得拉伸薄膜。
另一方面,使用设定为240℃的挤出机熔融混炼与上述组合物(A)相同配合组合物(D),然后挤出叠层到在上述制得的3层叠层物的拉伸薄膜的两面上,制得5层叠层物(D/B/A/B/D)。
得到的5层叠层物用拉幅干燥机加热160℃后,横向拉伸9倍。接着,使之通过与拉幅干燥机连接的热定形区(设定温度165℃)。
在外加能量密度90W·分/m2下,对该薄膜的两面进行电晕放电,使用辊式涂覆器,将含有丁基改性聚乙烯亚胺、多胺聚酰胺的乙撑亚胺加成物、和具有季铵盐结构的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的等量混合物的水溶液,以干燥后的涂覆量每面约0.1g/m2地涂覆到两面上,并进行干燥。得到的5层叠层薄膜的各层的厚度(D/B/A/B/D)是24μm/2μm/48μm/2μm/24μm。
得到的防伪用薄膜,具有来自(B)层中的孔隙的不定形的白化条纹。
<实施例10>
用设定为250℃的挤出机与实施例9相同地将组合物(A)混炼后,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连接的T模挤出,用冷却装置冷却背面,得到未拉伸薄膜。在160℃的温度下加热该薄膜。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在纵向拉伸4.6倍。
另一方面,使用设定为240℃的挤出机将上述组合物(A)和与实施例9相同配合组成的组合物(D)以及组合物(B)共挤出,并叠层到在上述制得的组合物(A)的拉伸薄膜上,得到5层叠层物(B/D/A/D/B)。以下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的操作,制得各层的厚度(B/D/A/D/B)是2μm/20μm/50μm/20μm/2μm的5层叠层薄膜。
制得的薄膜具有来自B层中的孔隙的不定形的白化条纹。
<试验例4>
对实例9-10中得到的各防伪用薄膜,测定孔隙率、不透明度、白度。孔隙率,是从使用图像解析装置(ニレコ(株)制:型号ル—ゼツクスIID)解析电子显微镜照相观测到的区域的孔隙得到的面积率求出的。
另外,按照与试验例1相同方法对各防伪用薄膜印刷图案,试验对纸浆纸和OHP薄膜的复印。按照与对实施例1-2的薄膜的评估标准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进而,以上述防伪用薄膜作为复印被摄物体用彩色复印机试验对复印蜡纸的复印。其结果可以确认,由于转印辊的热,上述防伪用薄膜的通纸困难(纸不能通过),彩色复印不可能。
结果示于表4中。
表4
Figure S05176083320050615D000251
如从表4看到的那样,复制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时,识别图纹的清晰度变化,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区别复制物与真品。另外,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难起皱,而且,印刷适应性、透亮优良,所以可以很好地在纸币、证券、机密文件等方面使用。
<实施例11>
将相对于熔体流动速率(MFR)4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87重量份、平均粒径3μm的重质碳酸钙3重量份、MFR1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10重量份、相对于丙烯均聚物和重质碳酸钙的合计100重量份、3-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0.05重量份和酚系稳定剂(チバガイキ—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ノックス1010)0.08重量份、磷系稳定剂(ジ—·イ—·プラスチック社制,商品名ウエストン618)0.05重量份加以配合,作成组合物(A)。使用设定为250℃的挤出机将该组合物(A)混炼后,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连接的T模挤出到镜面状流延辊上,用冷却装置冷却背面制得未拉伸薄膜。将该薄膜加热到160℃。使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组构成的纵向拉伸机在纵向拉伸4.6倍。
其次,对厚12μm的双轴拉伸聚酯薄膜(二村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FE2000)施以两面电晕放电处理,用棒涂机以涂覆量为1g/m2地涂覆丙烯酸系乳液。在该薄膜上使用荧光颜料油墨文字大小为0.7mm四方形地实施轮转凹印印刷。用微型切条机切成宽1.0mm,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带作为聚合物网的流向的构成材料(M)。
同样地,用微型切条机将含荧光增白剂イ—ストブライトOB-1(イ—ストマンコダック社制)200ppm的厚度40μm的未拉伸金属茂聚乙烯薄膜切成宽1.0mm,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带作为聚合物网的横向的构成材料(T)。
将这些带子织成平纹织物通过热压进行热粘合。得到的织物(D),纵横12目,开口率约28%。
将在上述得到的织物(D)以与组合物(A)的纵拉伸薄膜的表面相接触的方式进行叠合(由辊开卷供给织物(D)),在得到的2层叠层物(D/A)的两面,使用设定为240℃的挤出机熔融混炼与组合物(A)相同配合组成的组合物(B)和组合物(C),并分别挤出到在上述得到的组合物(A)的拉伸薄膜的两面上,由此制得4层叠层物(B/D/A/C)。
得到的4层叠层物用拉幅干燥机加热到160℃后,横向拉伸9倍。接着,使之通过与拉幅干燥机连接的热定型区(设定温度165℃)。
对该薄膜的两面,在外加能量密度90W·分/m2下进行电晕放电处于是,用辊式涂覆器,以干燥后的涂覆量为每面约0.1g/m2地将含有丁基改性聚乙烯亚胺、多胺聚酰胺的乙撑亚胺加成物、以及具有季铵盐结构的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的等量混合物的水溶液涂覆到两面上,并进行干燥。得到的4层叠层薄膜的各层厚(B/D/A/C)是约10μm/15μm/50μm/25μm。
得到的防伪用薄膜,在层(A)和层(B)之间,具有来自聚合物网的规则图案的格子花纹。
<实施例12>
使用棒涂机将热熔粘合剂以大约10μm的厚度涂覆到厚12.5μm的聚酰亚胺薄膜(钟洲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アピカル12.5H)上。使用荧光颜料油墨,文字大小成为0.7mm四方形地对该薄膜施以轮转凹印印刷,使用微型切条机切成宽1.0mm。将如此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带用作聚合物网的流向的构成材料(M),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1相同的操作。得到的4层叠层薄膜的各层的厚度(B/D/A/C)约是10μm/15μm/50μm/25μm。
<实施例13>
将相对于熔体流动速率(MFR)4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75重量份,平均粒径3μm的重质碳酸钙14.6重量份、平均粒径0.21μm的二氧化钛0.4重量份、MFR1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10重量份,相对于丙烯均聚物和重质碳酸钙的合计量100重量份,3-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0.05重量份和酚系稳定剂(チバガイキ—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ノックス1010)0.08重量份、磷系稳定剂(ジ—·イ—·プラスチック社制,商品名ウエストン618)0.05重量份加以配合,作成组合物(A)。用设定为250℃的挤出机将该组合物(A)混炼后,从与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连接的T模挤出到镜面状流延辊上,用冷却装置冷却背面的同时得到未拉伸薄膜。加热该薄膜到160℃,使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组构成的纵向拉伸机在纵向拉伸4.6倍。
其次,对厚25μm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东洋纺绩(株)制,商品名P2261)实施两面电晕放电处理,再使用棒材涂漆机以1g/m2的涂覆量涂覆丙烯酸系乳液。使用荧光颜料油墨,文字大小成为0.7mm四方形地对该薄膜实施轮转凹印印刷。使用微型切条机切成宽1.0mm,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带被用作聚合物网的流向的构成材料(M)。
同样地,将含有200ppm荧光增白剂イ—ストブライトOB-1(イ—ストマンコダック社制)的厚度40μm的未拉伸聚丙烯薄膜用微型切条机切成1.0mm,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带作为聚合物网的横向的构成材料(T)。其它的与实施例11进行相同的操作,得到的4层叠层薄膜的各层的厚度(B/D/A/C)约是20μm/10μm/50μm/25μm。
<试验例5>
对实施例11-13中得到的各防伪用薄膜,测定由式(1)求出的孔隙率、不透明度、JIS K7128记载的拉伸断裂强。并且,进行以下的各试验。
(1)用彩色复印机的复印试验
以各防伪用薄膜作为复印蜡纸,使用彩色复印机(富士ゼロツクス社制,Docu Color 1250)进行彩色复印。作为复印被摄物体,使用纸浆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轴拉伸薄膜构成的OHP薄膜,并用以下标准评价来自聚合物网的格式花纹、和施于聚合物网的印刷是否被复制。
不可:来自聚合物网的格式花纹没有被复印而且施于聚合物网的印刷被复印但不鲜明。
可:来自聚合物网的格式花纹、和施于聚合物网的印刷都被复印。
(2)彩色复印机的通纸性试验
以各防伪用薄膜作为复印被摄物体用彩色复印机进行复制试验,用以下的标准评价通纸性。
不可:由于色料固定辊的热使通纸困难(粘着在辊上或变形),
彩色复印不能进行
可:通纸不困难,可以进行彩色复印。
(3)在紫外(UV)光下视觉识别性试验
对各防伪用薄膜照射紫外线灯UVGL-58(ウルトラバイオレット社制)时的情况,用肉眼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在白光下看不见的聚合物网的横向的构成材料可以确认发出青白色的光
×:UV照射后也不能确认任何变化
结果示于表5。
表5
 
厚度(μm) 孔隙率(%) 拉伸断裂强度(gf)   不透明度(%) 白度(%) 采用彩色复印机的复制     彩色复印机的通纸性 UV光下的视觉识别性
实施例11      100 4 45 30 90 不能 不能
实施例12     100 5 60 32 91 不能 不能
实施例13     100 12 30 84 93 不能 不能
复制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时,来自聚合物网的花纹和印刷部分的清晰度或对比度变化,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区别复制物与真品。另外,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难起皱、印刷适应性好、而且拉伸断裂强度高。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可以很容易区别复制物与真品。另外本发明的防伪用薄膜,难起皱、印刷适应性好、而且拉伸断裂强度高,所以能很好地在纸币、证券、机密文件等方面使用。

Claims (12)

1.一种防伪用薄膜,其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第1层(A)的单面上形成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第2层(B),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其中,在上述第1层(A)的单面上施以选自压花加工和印刷中一种的防伪处理,并在施以该防伪处理的面上形成上述第2层(B),其中上述印刷、压花加工的白化在可见光下可识别,当在用纸浆纸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轴拉伸薄膜构成的OHP膜上复制上述防伪用拉伸薄膜时,上述压花加工或印刷的清晰度或对比度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目视比较来判别复制物。
2.按照权利要求1记载的防伪用薄膜,在上述第1层(A)的背面形成第3层(C)。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防伪用薄膜,上述第1层(A)具有多层结构。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防伪用薄膜,在上述第1层(A)的两面上施以防伪处理,并在施以该防伪处理的各面上分别形成第2层(B)和第3层(C)。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防伪用薄膜,上述防伪处理是压花加工。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防伪用薄膜,上述防伪处理是印刷。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防伪用薄膜,其不透明度是1-60%。
8.按照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防伪用薄膜,上述第1层(A)的孔隙率是0-40%,上述第2层(B)的孔隙率是比20%大且40%以下。
9.按照权利要求7记载的防伪用薄膜,上述第1层(A)的孔隙率是0-40%,上述第2层(B)的孔隙率是比20%大且40%以下。
10.按照权利要求8记载的防伪用薄膜,在上述第1层(A)的背面,形成孔隙率比20%大且40%以下的第3层(C)。
11.按照权利要求9记载的防伪用薄膜,在上述第1层(A)的背面,形成孔隙率比20%大且40%以下的第3层(C)。
12.按照权利要求1-6、8和10中的任一项记载的防伪用薄膜,不透明度是比60%大且99%以下。
CN2005100760833A 2000-09-18 2001-09-18 防伪用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93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81934 2000-09-18
JP281935/00 2000-09-18
JP2000281935 2000-09-18
JP281934/00 2000-09-18
JP281933/00 2000-09-18
JP2000281933 2000-09-18
JP336162/00 2000-11-02
JP336161/00 2000-11-02
JP2000336161 2000-11-02
JP2000336162 2000-11-0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18190987A Division CN1500039A (zh) 2000-09-18 2001-09-18 防伪用薄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3065A CN1693065A (zh) 2005-11-09
CN1693070B true CN1693070B (zh) 2010-11-17

Family

ID=2753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18190987A Pending CN1500039A (zh) 2000-09-18 2001-09-18 防伪用薄膜
CN20051007608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93070B (zh) 2000-09-18 2001-09-18 防伪用薄膜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18190987A Pending CN1500039A (zh) 2000-09-18 2001-09-18 防伪用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018355A1 (zh)
EP (1) EP1329308A4 (zh)
CN (2) CN1500039A (zh)
AU (1) AU2001286271A1 (zh)
WO (1) WO20020223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52918A4 (en) * 2002-07-18 2006-04-05 Yupo Corp ICE FILM
US7129297B2 (en) * 2003-09-29 2006-10-31 Fina Technology, Inc. Polystyrene blend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FI118760B (fi) * 2005-11-08 2008-03-14 Setec Oy Tietosivu ja menetelmä tietosivun valmistamiseksi
US7828922B2 (en) 2007-10-24 2010-11-09 Neenah Paper, Inc. Methods for making false watermarks in a fibrous substrate
US20110195295A1 (en) * 2008-07-31 2011-08-11 Teruaki Manago Laminated microporous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eparator for battery
EP2719541B1 (en) * 2012-10-11 2015-05-27 Agfa-Gevaert Colour laser marking
CN103523376A (zh) * 2013-10-20 2014-01-22 江苏申凯包装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折射变色防伪复合包装膜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22055Y (zh) * 1995-03-24 1996-03-13 田秀山 模压全息防伪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9380A (en) * 1971-05-03 1973-10-30 Cosden Oil & Chem Co Method for extruding synthetic thermoplastic sheet material having a variegated colored pattern
JPS5619273A (en) 1979-07-24 1981-02-23 Toshiba Corp Reset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of microcomputer
DE3025931A1 (de) * 1980-07-09 1982-02-11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Thermoplastische folie zur anwendung bei der herstellung faelschungssicherer ausweispapiere
JPS58168457A (ja) 1982-03-30 1983-10-04 Kawasaki Heavy Ind Ltd 水平連続鋳造装置
US4480412A (en) 1982-09-03 1984-11-06 Litton Industrial Products, Inc. In-process grinding gage
JPS6079992A (ja) 1983-10-11 1985-05-07 Tomoji Tanaka 複写防害紙フイルム
JPS62130874A (ja) 1985-12-02 1987-06-13 Nagai Insatsu Kogyo Kk 不正防止用複写シ−ト
JPS62279992A (ja) * 1986-05-30 1987-12-04 ソマ−ル株式会社 識別シ−ト
JPH01229698A (ja) * 1988-03-11 1989-09-13 Teijin Ltd プリペイドカード用ベースフイルム
DE3810015A1 (de) * 1988-03-24 1989-10-05 Alcan Gmbh Anwendung eines flaechigen informationstraegers und dessen ausbildung
JPH0251742A (ja) 1988-08-16 1990-02-21 Nec Corp プログラム暴走防止方式
JP2872749B2 (ja) 1990-05-11 1999-03-2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オキサゾリドン誘導体からなる単量体、重合体および活性水素化合物吸着剤
JPH0594615A (ja) 1991-09-30 1993-04-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
JPH0764113B2 (ja) 1991-12-26 1995-07-12 大蔵省印刷局長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DE4324087A1 (de) * 1993-07-17 1995-01-19 Basf Magnetic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ntikopierfilms
JP3529405B2 (ja) * 1993-09-02 2004-05-24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偽造防止印刷物
US5698333A (en) 1994-06-27 1997-12-16 Mobil Oil Corporation Multilayer film structures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f banknotes or the like
JPH09254340A (ja) * 1996-03-19 1997-09-30 Oji Yuka Synthetic Paper Co Ltd 透かし彫り偽造防止用紙
JPH1086562A (ja) * 1996-04-12 1998-04-07 Konica Corp 認証識別媒体、その作成方法、作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57016A (ja) * 1997-11-27 1999-06-15 Toray Ind Inc 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積層体を用いた被検出物
US6045894A (en) * 1998-01-13 2000-04-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lear to colored security fil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22055Y (zh) * 1995-03-24 1996-03-13 田秀山 模压全息防伪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60022B2 (en) 2011-06-14
US20090176075A1 (en) 2009-07-09
EP1329308A4 (en) 2011-11-02
CN1500039A (zh) 2004-05-26
CN1693065A (zh) 2005-11-09
US20040018355A1 (en) 2004-01-29
WO2002022356A1 (fr) 2002-03-21
EP1329308A1 (en) 2003-07-23
AU2001286271A1 (en) 2002-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689B (zh) 带有透明图案的防伪文件和制造带有透明图案的防伪文件的方法
US8973830B2 (en) PET-C based security laminates and documents
US8376409B2 (en) Security sheet comprising a fibrous substrate
WO1992000855A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ignature panels
US7960022B2 (en) Forgery-preventing film
US5871833A (en) Forgery-preventive fretwork paper
AU73200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curity item
CA3127698A1 (en) Polymeric security articles
US7682687B2 (en) Forgery-preventing film
US5536468A (en) Method of making watermarks on synthetic paper
CN211427726U (zh) 标识信息载体及防伪结构
JP4824880B2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US2002016769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curity item
WO2019119039A1 (e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 security film
JP5129876B2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JP2002219760A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JP4067352B2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EP3917788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nknote, bankno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curity article
JP3529405B2 (ja) 偽造防止印刷物
JP2002200686A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JP2003103707A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JP2002160478A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JP2002160318A (ja) 偽造防止用フィルム
US20220144003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meric security articles
MXPA00008647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curity i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