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0285A - 喷水织机的接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水织机的接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0285A
CN1670285A CNA2005100051292A CN200510005129A CN1670285A CN 1670285 A CN1670285 A CN 1670285A CN A2005100051292 A CNA2005100051292 A CN A2005100051292A CN 200510005129 A CN200510005129 A CN 200510005129A CN 1670285 A CN1670285 A CN 1670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rossbeam
water receiving
receiving cover
jet loo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5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0285B (zh
Inventor
守口佐一郎
穴田雅
名木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0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0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70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02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38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rt-up phase
    • H05B41/38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rt-up phase for a transition from glow to ar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1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having dimming means
    • B60Q1/1415Dimm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s, high-pressure mercury or sodium lamps or low-pressure sodium la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38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rt-up phase
    • H05B41/386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rt-up phase for speeding-up the lighting-up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39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 H05B41/39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 H05B41/3921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with possibility of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s
    • H05B41/3927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with possibility of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s by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水织机内部的接水装置。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它可以防止织机内部的水飞溅,能把水收集在一个地方,从而能防止水附着在经线或织布上,并且容易进行织机内部的维护等及水的回收。本发明的接水装置是在织机左右两端一对机架处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的喷水织机中,其特征是,具有:设置在前后一对横梁之间或其下侧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与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及纬线带走路线与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该接水罩的下端位于前后一对横梁之间或前后一对横梁间的上下方向延伸区域内。

Description

喷水织机的接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水织机内部的接水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水织机中,喷射用于织布的水以带走纬线。
为回收喷射的水,沿纬线带走路线将接水器设置在纬线带走路线的下方,但因用前述接水器不能回收全部水,导致水飞溅到织机内部。因此,在卷辊和纬线带走路线之间设置挡水板,可防止飞溅的水附着在卷绕脱水后的织布的卷辊上。
作为接水装置可列举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7136号公报记载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的挡水板能使由杼从纬线带走路线煽起而飞溅的水不落下到脱水后的织布上。
入纬时喷射的水飞溅到织机内部,弄湿了卷辊或卷绕在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上的经线。并且,因水飞溅到织机内部的各处而滞留在织机的底部,从而会妨碍维护作业等。
在使用专利文献1中的挡水板的情况下,因只能防止水滴滴向卷辊或压力装置,不能把被挡的水回收到一定位置而会落入织机内部,难以回收落下的水和织机内部的维护。并且,水还飞溅到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侧,弄湿了织布前的经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水织机,该喷水织机中,通过防止水飞溅到织机内部,并把水收集到一个地方,从而能防止水附着在经线及织布上,并且,容易进行织机内部的维护等和水的回收。
另外,通过把接水罩设置在横跨织品整个宽度设置的横梁内侧,也能防止水毫无必要的附着在织机内部零件等上。所以,还能防止水腐蚀零件等,提高寿命。并且,由于水从接水罩落下到回收部,能防止水的飞溅对横梁的腐蚀,防止水散落到水回收部以外。
本申请的第一发明的喷水织机是,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在前后一对横梁之间或其下侧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该接水罩下端位于前后的一对横梁之间,或者前后一对横梁间的上下方向延伸区域内。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的喷水织机是,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在前后一对横梁之间或其下侧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从横梁起连续地在上方延伸的辅助板、即在织幅方向延伸的辅助板;接水罩的下端位于辅助板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上面还低的高度处。
本申请的第三发明的喷水织机是,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于前后一对横梁的下侧、在前后方向横跨一个横梁的下方延伸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相对于前述一方横梁位于与另一方横梁相反一侧的水回收部的上方并沿织幅方向延伸的辅助板、即从横梁上面的高度位置在上方延伸的辅助板;该接水罩的下端在辅助板的横梁一侧,且位于辅助板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上面更低的高度处。
本申请的第四发明的喷水织机,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于前后一对横梁的下侧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水回收部在前后方向跨越一方横梁的下方地延伸,接水罩相对于一方的横梁位于与另一方横梁相反一侧的水回收部的上方,接水罩的下端位于一方横梁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上面更低的高度处。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具有上下延伸的接水罩使其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经线送出用梁状件或卷辊之间,因而能防止飞溅的水弄湿经轴上的经线或卷辊上的织布。
另外,通过在横跨织机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的前后一对横梁间设置水回收部,并将飞溅到织机内部、而被接水罩挡住的水全部收集到前述水回收部中,从而使织机内部的维护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织机的剖面图;
图2是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织机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8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是第三发明的实施例的织机的剖面图;
图20是第三发明的实施例的织机的剖面图;
图21是第四发明的实施例的织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第一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喷水织机1具有经线送出用梁状件3、织布卷辊4、织布压力装置5、纬线带走路线6、杼7、开口装置8、纬线带走路线的接水部9、织机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2、横跨在左右机架前后上下的横梁21、22、23、24。
接水罩111以能遮挡从未图示的入纬用的喷嘴喷射的水和纬线带走路线6及经线送出用梁状件3的方式上下延伸,并且由横跨在左右机架2上的支撑部件31、33支撑在机架2上。详细来说,接水罩111的上端部固定在支撑部件31上,中间部分载置在支撑部件33上,并在此处弯曲下垂。接水罩111的下端延伸至机架下侧后方的横梁24的前方,由接水罩111遮挡飞溅的水沿接水罩111回收到在下侧的前后一对横梁23、24间设置的水回收部15中。水回收部15载置在一对横梁23、24上。
接水罩112以遮挡纬线带走路线6和织布卷辊4的方式上下延伸,并由横跨在左右机架2上的支撑部件32和横梁21支撑在机架2上。详细来说,接水罩112的上端部固定在横梁21上,接水罩112的中间部分由支撑部件32弯曲导向。接水罩112的下端延伸至下侧前方的横梁23的后方,由接水罩112遮挡飞溅的水,沿接水罩112被水回收部15回收。
另外,接水罩111、112任一方也可以只设置在例如卷辊4侧。并且,接水罩111、112的下端虽可以位于一对横梁间的上下方向的延伸区域内、即前后一对横梁间的上方,但更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设置成接水罩下端延伸至一对横梁之间或横梁上面的高度附近。
并且,接水罩111、112虽可以设置在织幅方向中至少喷射的水到达部分、即非供线一侧的一部分处,但最好无间隙地设置在织机的左右机架之间使其横跨织幅的整个区域。接水罩既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在织幅方向分成数个。水回收部15也可与接水罩相对应,设置在非供线一侧的一部分或织幅的整个区域。
图2至图13表示第一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图2是在第一发明的喷水织机中设置了以与接水罩交叉的方式设置的加强部件25的喷水织机1。加强部件25用螺栓等分别固定在横梁21、22、23、24上,并借此将各横梁相互连接。上述加强部件25从横梁23、24的各安装部直向上方延伸,设置一个或在横梁延伸方向中隔开设置多个。
在图2中,加强部件25是全都固定在四根横梁上的形状,但不局限于这种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固定在两根横梁23、24上的加强部件,此外,还存在用加强部件固定如横梁21、23等上下一对横梁的情况或者用加强部件固定如横梁21、24等的斜向一对横梁的情况。
图3是加强部件25安装部附近(图2中的虚线圆内)的放大图,该加强部件25安装部以水不能漏到前后一对横梁23、24的外侧且能被水回收部15回收的方式构成的。图4至图18及图21是图3的变形例,表示加强部件25从加强部件25和横梁23的安装部分水平延伸后再延伸到上方。
图3中,在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即与接水面相反的面一侧的加强部件25的上面设置挡水部件41。
挡水部件41是一体形成的凸起物,其位于接水罩112非接水侧的加强部件25的上面、即横梁延伸方向中与加强部件25对应的位置,位于前后一对横梁23、24间的上方。挡水部件41既可以与加强部件25一体成形,也可以将单独的挡水部件41一体地安装在加强部件25的上面。
这样,通过设置挡水部件41,水沿着接水罩112落下,即使流经加强部件25的上面而流向一对横梁的外侧方向,也能被挡水部件41挡住其行进,随后顺着加强部件25的侧面落下并被水回收部15回收。
相对加强部件25的厚度,挡水部件41的宽度虽可以比加强部件25的厚度更小,但优选与加强部件25的厚度相同或更大,即可以使其从加强部件25凸出。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断面为L字形的横梁23内侧安装加强部件25。在加强部件25上设置与横梁23的上面23a的高度相同或较低的部位51。接水罩112下端的前后位置做成与该部位51对应的位置。并且,接水罩112下端的上下位置处于横梁23上面高度附近或比该高度低处。
在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具有加强部件25对横梁23的安装部25b,由于该安装部25b上面比部位51高,因而加强部件25上落下的水不会漏到横梁外侧而被水回收部15回收。
加强部件25的安装部25b的上面和横梁23上面23a既可以一致,安装部25b的上面也可以处于稍高位置。
图5至图7中,横梁23的内侧安装着加强部件25。加强部件25安装成加强部件25安装到横梁23上的安装部、即螺纹座部分的上面处于与横梁23的上面23a、详细说就是横梁23上端面部的上面23a的高度相同或稍低的部位。接水罩112下端位于横梁23的内侧或水回收部15的上方。接水罩112下端的上下位置处于横梁23的上面高度附近或低于该高度的位置。
从接水罩112落下的水即使流经加强部件25的上面而流到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横梁23也能遮挡水,可防止水泄漏到横梁23的外侧。
在图5及图7的水回收部15设置在一对横梁23、24之间的下侧,水回收部15的端部位于横梁23的下方区域。因此,即使在L字形横梁23内侧中有水从接水罩112落下,水也能顺着横梁23的内侧回收到水回收部15内。
图8中,在接水罩112与加强部件25对应的位置设置缺口部12。在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的加强部件25的整个周面上设置挡水部件42。
这样,通过设置缺口部12能使接水罩112的下端更接近水回收部15,并能更可靠地把接水罩112遮挡的水回收到水回收部15。另外,从接水罩112的接水侧观看,由于接水罩112和挡水部件42重叠且呈无间隙结构,所以能更可靠地回收接水罩112处的水,且水不会泄漏到横梁23的外侧。
图9是图8的变形例,在与接水罩112相比更靠近接水侧的加强部件25上设置挡水部件43。
图10中,设置加强部件25的部位26,该部位26处于加强部件25的臂部一直延伸到下方、比加强部件的安装部25b的上面25a更低位置。接水罩112的下端设置在前后位置中与前述位置26相对应的位置。在接水罩112与加强部件2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缺口,因与加强部件25交错而互不干涉。
另外,在前述部位26的上面比横梁23的上面高度低或者在基本相同的位置与接水罩112交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接水罩112上不设置缺口而将接水罩112的下端设置在部位26的附近。
因此,由于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的加强部件25一方比接水侧加强部件25高,从接水罩112落下的水不会泄漏到横梁23的外侧。
图11中,通过将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即加强部件25的前端部分增大一圈,则以前端部分构成挡水部件44。
挡水部件44,由于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的加强部件25的前端部分的上下方向的断面的外形尺寸比连接前端部分的中间部分大,因而挡水部件44、即加强部件25的前端部分比其中间部分的上面及侧面更突出。所以,利用挡水部件44遮挡加强部件25上水的前进,能把水回收到水回收部15中。
挡水部件44既可以与加强部件25做成一体,也可以单独构成无间隙嵌入加强部件25的前端部分中的挡水部件44。另外,也可以在接水罩112与加强部件25对应的部分设置缺口,使不对应于加强部件25的部分的接水罩112下端的高度位于横梁23的上面附近或低于该位置。
图12中,加强部件25固定在横梁23的上面,挡水部件45设置于织幅方向中与加强部件25相对应的位置,即加强部件的端部25c和横梁端部23b之间的横梁上面23a。
挡水部件45在织幅方向的宽度虽可以与加强部件25的厚度相同,但优选与加强部件25的螺纹座25b相同或比其更宽。
图13中,设置与图12同样的挡水部件46,在与加强部件25相对应位置的接水罩112上设置缺口部12。接水罩112与挡水部件46如从接水罩112的接水侧看呈重叠且无间隙的状态。
另外,接水罩112的下端在没有设置挡水部件46的区域中位于横梁23的上面附近或比其低的位置。
为了防止水向挡水部件46的横梁23的外侧方向泄漏,也可以使挡水部件46在织机宽度方向的两端向水回收部15侧弯曲。并且,为了不让水泄漏到横梁23外侧,挡水部件46在织幅方向的宽度做得与加强部件25、即详细说指加强部件25的螺纹座部25c的厚度相同或比该厚度更大,优选使其突出到加强部件25的两侧。
图14至图20表示第二发明的实施例。图14中,将加强部件25安装到与图4相同的L字形的横梁23的内侧。在横梁23和加强部件25之间设置板状的辅助板61,将加强部件25与辅助板61共同拧紧在横梁23上。
为了将遮挡的水引导到水回收部15,辅助板61做成辅助板61的下端部朝向横梁23的水回收部15侧并下垂至水回收部15的上方的形状。并且,辅助板上端到达比加强部件25的上面更高的位置,能遮挡水。
接水罩112的下端设置在与辅助板61的上面相同高度或低于该高度的位置。并且,接水罩112下端与辅助板61相比处于水回收部侧。另外,接水罩112下端也可以设置在辅助板61上面的高度附近。所谓附近是指在辅助板61上面的高度3cm为止的范围。
辅助板61在织幅方向延伸,设置在至少与接水罩112相对应的位置。辅助板61优选设置在织幅整个区域,更优选设置在织机的宽度全部区域。
图15中,在断面为コ字形的横梁23的上面安装加强部件25。辅助板62与加强部件25一起用螺钉固定在横梁23上,辅助板62朝向横梁23外侧的端部以弯曲着从横梁23连续延伸到上方的方式设置。
辅助板62设置在横梁的上面23a上,其上端可以从横梁23处突出。优选辅助板62的结构为,使其位于与加强部件上面25a相同位置或位于上面25a的上方,接水罩112的下端设置在与辅助板62的上面相同高度或比其更低的位置。
在突出于上方的辅助板62的加强部件25侧的侧面与加强部件25连接的情况下,辅助板62的上面做成比加强部件25高,其结构能够遮挡加强部件上面25a中的水前进。而在辅助板62的侧面与加强部件25不连接的情况下,辅助板62的上面可以从横梁23突出,也可以位于加强部件上面25a的下方。
另外,图15中,辅助板62向上方的突出部虽设置在横梁上面23a,但也可以如图16的辅助板63那样,位于横梁23的外侧。
图17中,设置有辅助板64,但将与加强部件25相对应的位置的辅助板64去掉。去掉辅助板64的无辅助板区域内的接水罩112位于加强部件25的上面附近,有辅助板64的区域内的接水罩112和辅助板64从接水罩112的接水侧观看时是重复的。
辅助板64与加强部件25相对应的位置虽去掉而单独做成,但也可以只在与加强部件25相对应的部分设置缺口。并且,辅助板64的上面高度虽设置成处于比加强部件25的上面高度更高的位置,但也可以设置在相同高度或较低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接水罩112在对应于加强部件25的位置设置缺口,通过将接水罩112下端的高度设置成与辅助板64上面的高度相同或比其稍低,从而能进一步防止水向横梁23的外侧泄漏。
图18表示第三发明的实施例。水回收部15以横跨横梁23的方式设置。在横梁23的外侧、即为与另一方横梁相反一侧的水回收部15的上方设置在织幅方向延伸的辅助板65。接水罩112的下端位于辅助板65与横梁23之间,即位于辅助板65的上面高度附近或比上面低的高度位置。
辅助板65的上面高度在比横梁23的上面高度高的位置,辅助板65的下端优选在比横梁23的上面高度低的位置。另外,辅助板65既可以固定在左右机架上,也可以用拉紧件等安装在织机的一部分、例如横梁等上。
图19中,水回收部15和辅助板66一体成形。在与辅助板66与加强部件25的安装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孔,加强部件25用螺钉固定在横梁23、24上。接水罩111、112的下端设置在辅助板66的水回收部15侧,使其处于辅助板66的上端附近或比该上端低的位置。
也可以在辅助板66上开有螺纹孔,加强部件25与其一起用螺钉固定在横梁上。并且,与图20一样,也可以只一体成形与一方的横梁24对应的辅助板67,而单独制作另一方的横梁23的辅助板68。
图19的水回收部15与辅助板66的一体成形,虽是将辅助板66设置在横梁23和横梁24的内侧的例子,但也可以将辅助板66设置在横梁的外侧。另外,辅助板66与水回收部15的一体成形件的安装对象不局限于横梁,也可以安装在织机的左右机架等织机的一部分上。
有关第三发明的辅助板和接水罩不局限于重复方式,也可以使其相对位置处于3cm以内的范围附近。并且,辅助板优选设置在织幅全部区域,更优选以横跨织机的整个宽度设置。这时,优选接水罩设置在至少与辅助板相对应的位置。
图21表示第四发明的实施例。图21中,水回收部15横跨横梁23延伸地设置,接水罩112的下端位于横梁23的外侧、即在与另一方的横梁相反一侧的水回收部15的上方。并且,接水罩112的下端延伸至横梁上面23a的高度附近或比其更低的位置。
上面,虽用图3至图21对横梁23和接水罩112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在横梁24和接水罩111中采用同样的结构,能遮挡水向接水罩112的非接水侧前进。
在所有的实施例中,虽以接水罩设置在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侧及卷辊侧的两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任何一方。并且,接水罩虽至少设置在织幅的整个区域,更优选横跨织机的整个宽度设置,但也可以设置在水飞溅量多的非供线侧的一部分,例如设置在织幅的整个区域的非供线侧的约一半处。接水罩的材料可以使用不透水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塑料片或者金属或塑料制板状部件等。另外,接水罩既可以由一个构成,也可以由在织幅方向分成数个的部件构成。
接水罩的下端可以在一对横梁之间或在水回收部的上方。另外,在断面为L字形的横梁上安装加强部件的情况下,如图14所说明的辅助板那样,优选使其下端下垂到水回收部的上方。另外,在不用挡水部件而采用由横梁遮挡水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5的水回收部15那样,优选在横梁的下方设置水回收部15的端部。
这样,用挡水部件或辅助板等遮挡的水在落下前没有回收到水回收部内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把水引导到水回收部内的结构,从而加强部件上面的水被遮挡后落下时能可靠地将水回收到水回收部内。
另外,横梁的形状或设置位置不局限于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只要是通常使用的形状,任何一种均可。这时,可根据横梁的形状等采用适当的实施方式。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如图8、图11、图13至图17所示的挡水部件和辅助板那样,使挡水部件或辅助板的至少下端部位于水回收部15的上部,同时,优选将挡水部件或辅助板的挡水面做成垂直或倾斜,从而将水全部引导到下端部。
此外,水回收部15既可以设置使回收的水不外漏程度的深度,也可以在安装织机的地面上设置水沟作为水回收部。并且,回收到水回收部中的水从未图示的排水孔排出到织机外部。
在前后一对横梁间配置织机的运动机构、例如开口装置的驱动部等。附着在该运动机构上的水通过其运动而扩散到周围。并且,其运动范围接触到水回收部内的水的情况下,水回收部内的水则通过其运动飞溅。
即使有多个运动机构,这些运动机构的运动范围都设置成使其位于至少一个横梁的下端的上方的情况下,由于横梁与接水罩或辅助板等一样能起到遮挡水的作用,所以,在横梁下侧不必特定地设置用于挡水的部件;即使水回收部和横梁之间的间隙有空隙,水也不会泄漏到水回收部之外。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可以有种种变化。

Claims (19)

1.一种喷水织机,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在前后一对横梁之间或其下侧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该接水罩下端位于前后的一对横梁之间,或者前后一对横梁间的上下方向延伸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接水罩的下端位于对应的横梁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上面低的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接水罩至少横跨织幅的整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连接二根横梁的加强部件,加强部件的上面在前后一对横梁间具有与横梁上面的高度相同的部位或低于该高度的部位;接水罩下端的前后位置与前述部位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连接二根横梁的加强部件,在接水罩与加强部件相对应的位置,在接水罩上设置切痕或缺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连接二根横梁的加强部件,挡水部件设置在横梁延伸方向与加强部件相对应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挡水部件设置在接水罩的非接水侧。
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挡水部件形成于加强部件的上面。
9.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加强部件固定在横梁上面,挡水部件设置在前后方向的加强部件的端部与前后方向的横梁的端部之间的横梁上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接水罩在与加强部件对应的位置具有缺口部,并且,除了缺口部以外的整个宽度中,接水罩的下端位于横梁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该上面低的高度处;且挡水部件以封堵缺口部的方式延伸。
11.一种喷水织机,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在前后一对横梁之间或其下侧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从横梁起连续地在上方延伸的辅助板、即在织幅方向延伸的辅助板;接水罩的下端位于辅助板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上面还低的高度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接水罩的下端在辅助板的接水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连接二根横梁的加强部件;从接水罩的接水侧观看,辅助板和接水罩至少在相对横跨织幅的整个区域的附近有所重复,并且对应于无辅助板区域的接水罩的下端位于至少横梁或加强部件的上面附近。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连接二根横梁的加强部件;接水罩和辅助板至少横跨在织幅的整个区域,并且,在织幅方向与加强部件相对应的位置上,接水罩或辅助板形成有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从接水罩的接水侧观看,接水罩和辅助板的整个宽度区域,几乎无间隙地延伸。
16.一种喷水织机,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于前后一对横梁的下侧、在前后方向横跨一个横梁的下方延伸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相对于前述一方横梁位于与另一方横梁相反一侧的水回收部的上方并沿织幅方向延伸的辅助板、即从横梁上面的高度位置在上方延伸的辅助板;该接水罩的下端在辅助板的横梁一侧,且位于辅助板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上面更低的高度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1、12、15或16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方的辅助板与水回收部一体形成。
18.一种喷水织机,在织机的左右两端的一对机架上具有横跨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这种喷水织机中,具有:设置于前后一对横梁的下侧的水回收部,设置于纬线带走路线至经线送出用梁状件之间以及纬线带走路线至卷辊之间的至少一方、且上下延伸从而遮挡纬线带走路线与对应的经轴或卷辊之间的接水罩;水回收部在前后方向跨越一方横梁的下方地延伸,接水罩相对于一方的横梁位于与另一方横梁相反一侧的水回收部的上方,接水罩的下端位于一方横梁上面的高度附近或比上面更低的高度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2、4、6~9、11、12、15、16或1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喷水织机,其特征在于,在一对机架间设置多个运动机构,且一对梁中至少一方的下端位于前述所有运动机构的运动范围的下侧。
CN2005100051292A 2004-03-19 2005-01-28 喷水织机的接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0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80624A JP4255396B2 (ja) 2004-03-19 2004-03-19 水噴射式織機の水受け装置
JP2004-080624 2004-03-19
JP2004080624 2004-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0285A true CN1670285A (zh) 2005-09-21
CN1670285B CN1670285B (zh) 2010-06-23

Family

ID=3504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51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0285B (zh) 2004-03-19 2005-01-28 喷水织机的接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55396B2 (zh)
KR (1) KR101105583B1 (zh)
CN (1) CN1670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5775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青岛铠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布机布料传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387B2 (ja) * 1985-11-05 1994-03-30 株式会社曙ブレ−キ中央技術研究所 ブレ−キ用アスベストフリ−摩擦材
JPH0248467Y2 (zh) * 1985-12-24 1990-12-19
JPH03279446A (ja) * 1990-03-26 1991-12-10 Nissan Motor Co Ltd 織機の防音装置
JPH11107136A (ja) 1997-09-29 1999-04-20 Nissan Techsys Kk ウォータージェットルームのカバー装置
JP2003529550A (ja) * 1999-10-01 2003-10-07 リポクセ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リポソーム封入されたdna経口ワクチン
KR200311763Y1 (ko) 2003-01-24 2003-05-09 최병현 워터젯트 직기의 분사수 재활용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93713A (ko) 2005-09-23
CN1670285B (zh) 2010-06-23
JP4255396B2 (ja) 2009-04-15
KR101105583B1 (ko) 2012-01-17
JP2005264391A (ja) 2005-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1124A (zh) 防止脏物流入截流污水管中的装置
CN208066812U (zh) 一种可对不同厚度钢板进行清洗的钢板水洗机
CN1296574C (zh) 工作机器
CN1670285A (zh) 喷水织机的接水装置
KR100916327B1 (ko) 세척력 증강기능을 갖는 반 침전 회전 디스크 필터형 여과장치
CN210627763U (zh) 一种高速公路使用的led显示屏结构
CN1715472A (zh) 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
CN1948638A (zh) 用于安装保护构件的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工作机
CN1844528A (zh) 织布机打纬装置的加强结构及具备该结构的喷水式织布机
KR20090121637A (ko) 제진기용 레이크
CN205532404U (zh) 钻井液回收固控装置
CN104710088A (zh) 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干扰物分离装置
KR101097855B1 (ko) 윤활유에 의한 환편기의 오염 방지 장치
CN1874832A (zh) 用于筛网的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装置的筛网,以及清洁筛网的方法
CN1651626A (zh) 喷水式织机的挡水装置
CN213384600U (zh) 一种防泥沙效果好的前叉
CN211330428U (zh) 一种采矿设备用清洗装置
CN203837224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箱蒸发器芯体底部的排水结构
CN1873075B (zh)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CN101027447B (zh) 从承载颗粒物和液载材料的流体中分离该液载材料的系统
CN215633212U (zh) 油底壳总成及发动机
CN213772391U (zh) 一种节水喷水织机
CN105562386B (zh) 一种多次过滤重复利用的洗盘机及方法
CN109954713B (zh) 一种防液滴飞溅盖板及清洗筒及清洗系统
CN214429612U (zh) 摄像头清洁装置、摄像头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