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5472A - 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5472A
CN1715472A CN 200510081141 CN200510081141A CN1715472A CN 1715472 A CN1715472 A CN 1715472A CN 200510081141 CN200510081141 CN 200510081141 CN 200510081141 A CN200510081141 A CN 200510081141A CN 1715472 A CN1715472 A CN 1715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water
driving part
open driving
heal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11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5472B (zh
Inventor
山内康史
辻本康一
大道寺雄二
服部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5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5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15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5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通过在开口驱动部的上部设置用于遮挡并引导从上方落下的水的罩体并从排水口向机外排水,防止前述开口驱动部被水淋湿,或附着水滴。该防水装置是在地面上设置有综框(3)驱动装置,而在综框(3)的下方配置有连结在综框(3)上的钢丝绳和导辊等的喷水织机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综框(3)的前方安装有横挡板(35),在前述综框的后方安装有织轴挡板(36),在前述综框(3)的下方安装有槽部并设为将前述横挡板(35)及织轴挡板(36)的下端部下垂到前述槽部的构造,且设置用于将集中在前述槽部的水从设置在前述槽部的排水口排出的软管部(39)。

Description

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用于在喷水织机中防止因从喷嘴喷出的喷射水的飞溅、落下而淋湿开口驱动部。
背景技术
作为喷水织机中一般使用的开口装置,有连杆连结凸轮与综框的所谓积极式开口装置。特许文献1介绍了对喷水织机的积极式开口装置实施防水措施的技术。
即,在特许文献1上,公开了使用积极式开口装置的喷水织机,该积极式开口装置在综框3的下方配置有踏盘12,通过连杆15及连杆14传递该踏盘12的驱动力来驱动综框3。在踏盘12及连杆15的上方设置有防水板24,使得从综框3侧落下的水不会直接落到踏盘12及连杆15上。
又,构成为,利用防水管25覆盖综框3的下框3a、与连杆14的连结部J1、连杆14、及连杆14与连杆15的连结部J2,从而使从综框3及其他地方飞溅的水滴不会直接落到连杆及连结部上。
特许文献1:实开昭53-56064号公报(图1)。
但是,在特许文献1介绍的技术中,虽然可防止从上方落下的水直接落到上述踏盘12及连杆15等驱动部件上,但没有说明收集落下的水的构造或排水的构造。因此在该结构中,在连续运行时,由于落下来的水,上述踏盘12及连杆15的一部分会浸水,或由于落下的水冲击防水板24或框架1a、1b等而飞溅水滴,使上述驱动部件被水淋湿而成为早期腐蚀的原因。
又,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利用罩体覆盖开口驱动部整体的措施,但存在以下问题:罩体内的湿气变得非常高,水滴附着在驱动部的传动部件上,成为该零件早期腐蚀的原因,或由于附着的水滴而使驱动部的润滑油流动。并且,由于利用罩体覆盖整体,所以不能目视确认驱动部的状态而不便于维护消耗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通过在开口驱动部的上部设置用于遮挡并引导从上方落下的水的罩体,并从排水口向机外排水,从而防止前述开口驱动部被水淋湿或附着水滴,还容易目视确认前述开口驱动部的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喷水织机的开口装置,在地面上配置有综框驱动装置,在综框的下方配置有连结在综框上的钢丝绳和导辊等,其特征在于:作成为在前述综框的前方安装有用于接收落下的水并将其导向下方的横挡板、在前述综框的后方安装有用于接收落下的水并将其导向下方的织轴挡板、在前述综框的下方安装有用于遮挡并引导水的槽部、前述横挡板及织轴挡板的下端部下垂到前述槽部的构造,并设置有用于将集中在前述槽部中的水从设置在前述槽部上的排水口排出的软管部。
如果采用方案1的发明,则可利用前述横挡板防止水向卷装在横梁上的织布一侧飞溅,可利用前述织轴挡板防止水向织轴一侧飞溅。又,由于在前述综框的下方安装有用于遮挡并引导水的槽部,所以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不会被从上方落下的水淋湿,这样前述传动部件不会早期腐蚀。又,由于设置有用于从设置在前述槽部上的排水口排出集中在前述槽部中的水的软管,所以可防止存积的水在机器工作等时溢出并淋湿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或危及到人。并且因为仅在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上方设置防水罩,所以前后及左右方向对外部气体开放,不会滞留湿气,还可不用拿下防水罩而可从机外目视确认前述开口驱动部的状态。(另外,设织机的前后方向为防水罩的前后方向,设与之垂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
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横挡板和前述织轴挡板的至少一端部上设置有袋状的折返部,在该袋状的折返部上插入支承部件而进行安装。
如果采用方案2的发明,则由于在前述横挡板和前述织轴挡板的至少一端部上设置袋状的折返部,并向其插入支承部件而进行安装,所以安装简单,并可可靠安装。又,由于只固定前述横挡板和前述织轴挡板的上方,而下方利用自重垂下,所以在确认和维护机器内部时,可简单打开而进行作业。
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前述槽部由上部槽和中间槽形成,前述上部槽设置成其一端抵接在前述织轴挡板的下方端部上,具有朝向前述中间槽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平面构造,又,前述中间槽设置成抵接在前述上部槽的倾斜的端部上,具有设置成抵接在前述横挡板的下方端部上的桶状的构造,并且在其一部分上具有用于向下方排出所收集的水的排水口。
如果采用方案3的发明,因为设置成前述上部槽的一端抵接在前述织轴挡板的下方端部上,且具有朝向前述中间槽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平面构造,所以从上方落下而被前述织轴挡板挡住的水被导向下方,流到前述上部槽,并沿倾斜的斜面向前述中间槽的方向流动集中,所以不会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又,因为前述中间槽设置成抵接在前述上部槽的倾斜的端部上,具有设置成抵接在前述横挡板的下方端部上的桶状的构造,并且在其一部分上具有用于向下方排出所收集的水的排水口,所以沿前述上部槽上流过来的水集中在前述中间槽中,另一方面,从上方落下而被前述横挡板挡住的水被导向下方,集中在前述中间槽,从排水口快速排出,所以同样不会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
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前述软管设置成,一端安装在形成于前述中间槽上的排水口上,另一端面向排水沟等。
如果采用方案4的发明,则通过使安装在排水口上的软管的另一端面向排水沟,使集中在排水口的水通过软管快速排到排水沟一侧,不会打湿周边的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
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前述槽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为2部分且开闭自如的构造。
如果采用方案5的发明,则前述槽部可根据需要拆装,在机器维护等时方便。
方案6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前述上部槽与前述中间槽作为一体件形成。
如果采用方案6的发明,通过设计为一体构造而可减少零件数量,且安装简单。
方案7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前述中间槽与前述软管作为一体件形成。
如果采用方案7的发明,则可望获得与上述方案6同等的效果。
方案8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前述中间槽的一部分朝向排水口形成为漏斗状。
如果采用方案8的发明,则由于水暂时存积在形成为漏斗状的部分中后排出,所以可防止在中间槽部产生溢流。
如果如以上详述那样采用本发明,则通过在开口驱动部的上部设置遮挡并引导从上方落下的水的罩体并从排水口向机外排水,从而防止前述开口驱动部被水淋湿,或附着水滴,还容易目视确认前述开口驱动部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水织机中的消极式开口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的槽部的立体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防水槽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排出槽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5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实施了本发明的喷水织机的消极式开口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在框架1、2间设置有综框3,在前述综框3的左右上部的配件11、12上安装有绳索23、24,该绳索23、24连结在吊综杆5、6上。在前述吊综杆5、6上卡止有弹簧吊架7、8,由于受弹簧9、10作用,前述绳索23、24始终处于向上方拉伸的状态。
又,在前述综框3的左右下部的配件25、26上安装有绳索18、19,该绳索18、19绕过导辊13、14并绕过导辊15而连接在设于地面上的综框驱动机构上。在前述绳索18、19的中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绳索18、19的长度的紧线器17等。上述综框驱动机构由踏盘凸轮20、凸轮杆21等构成,利用踏盘凸轮20的旋转使凸轮杆21摆动,拉伸绳索18、19从而拉下综框3。
在综框3与设置于综框3的下方的前述导辊13、14、15及绳索18、19等传动部件之间,设置有后面详述的上部槽(upper pan)37、中间槽38、软管39等防水罩,使上方落下的水不会落在前述传动部件上。
图2~图4所示为第1实施例的防水装置的详细情况。
在前述综框3的前方,设置有用于接收落下的水并将其导向下方的横挡板35,该横挡板(cross curtain)35的上端部固定在架设于框架1、2之间的胸梁31上,下端部自由。又,在综框3的后方,设置有用于接收落下的水并将其导向下方的织轴挡板36,该织轴挡板36的上端部固定在架设于框架1、2之间的中间横梁32上,下端部自由。另外,在前述横挡板35和前述织轴挡板(yarn beam curtain)36的至少一端部上设置有袋状的折返部35a、36a,在该袋状的折返部35a、36a上插入支承部件34而进行安装。又,前述横挡板35和前述织轴挡板36使用的是聚氯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具有挠性。
另一方面,在前述综框3与配置于综框3的下方的、作为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的导辊13、14、15及绳索19等之间,设置有用于遮挡并引导水的上部槽37和中间槽38。前述上部槽37朝向前方并向下倾斜地安装,其上表面具有平面的构造。又,前述织轴挡板36的自由的下方端部设置成,经由跨于框架1、2间固定的杆33而下垂到前述上部槽37的后方的一端。前述中间槽38设置成抵接前述上部槽37的前方的倾斜端部,设计为桶状的截面形状以易于集中并排出水。又,前述横挡板35的自由的下方端部设置成下垂到前述中间槽38。
前述上部槽37及中间槽38,利用透明的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如图4所示,上部槽37具有分为左右2部分的构造,由上部槽A41、上部槽B42构成,上下开闭自如。而且,分别在面向框架1、2的方向具有切口部41e、42e,这相当于连接在综框3上而在上下方向进行开口运动的绳索18、19的避让空间。
前述上部槽A41、上部槽B42由以下部分构成:从后方向前方引导水的平板部41a、42a、位于该平板部41a、42a的前端部而用于向中间槽38一侧注水的倾斜板部41d、42d、竖立在前述平板部41a、42a及倾斜板部41d、42d的周边的用于防止漏水的分隔壁41b、42b。而且,只有抵接并面对前述中间槽38的方向的周边部没有竖立分隔壁41b、42b。这是为了使从上方落下并被引导至该平板部41a、42a及倾斜板部41d、42d上的水不向周边溢出,而向前述中间槽38的方向集中并排出。又,在上部槽A41和上部槽B42的边界部的上部槽A41一侧形成有把持部41f,设置成重叠在上部槽B42的端部的分隔壁42b之上。又,如图3所示,在上部槽A41、上部槽B42的背面上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凹部41c、42c。
而且,在前述中间槽38的桶部38a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排水口38b、38c,在排水口38b、38c上安装有软管39a、39b,而该软管39a、39b的另一端面向设置在地板上的排水沟40地设置。又,桶部38a的两端利用侧板38d、38e隔断,使水不会向周边溢出。
前述中间槽38利用穿过设置在4角上的安装孔44a、44b及45a、45b的螺栓46固定在框架1、2上。又,上部槽A41、上部槽B42,通过将前述凹部41c、42c嵌合在架设于框架1、2之间的杆43上而将后端定位,前端通过抵接并载置于前述中间槽38之上而被保持。
因此,在卸下上部槽A41、上部槽B42时,首先,拿住上部槽A41的把持部41f并向上方提起而卸下上部槽A41,然后同样提起而卸下上部槽B42,由此便可简单卸下。又,在安装时,首先将上部槽B42的背面的凹部42c嵌合在杆43上而固定位置,然后将近前一侧的倾斜板部42d放在中间槽38上,接着拿住上部槽A41的把持部41f,将背面的凹部41c嵌合在杆43上而固定位置,然后将近前一侧的倾斜板部41d放在上述中间槽38上即可。
下面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的作用。
从上方的综框3一侧落下的水被设置在综框3的前方的横挡板35挡住,并导向下方。从而防止水向卷装在机器前方设置的图未示的横梁上的织布一侧飞溅。并且被设置在综框3后方的织轴挡板36挡住,而导向下方。从而防止水向机器后方设置的图未示的织轴一侧飞溅。织轴挡板36的下端部下垂到上部槽37的后端部,且上部槽37向前方倾斜,所以引导到织轴挡板36且流到上部槽37的水沿倾斜的面流向中间槽38一侧而集中起来。
又,从上方直接向上部槽37一侧落下的水同样沿倾斜的面流向中间槽38一侧而集中起来。
另外,水由上部槽37周边部设置的分隔壁41b、42b拦住而不会漏到外部。又,横挡板35的下端部设置成下垂到中间槽38,所以引导至横挡板35的水会立即集中到中间槽38。
集中在中间槽38上形成的排水口38b、38c处的水经由安装在排水口38b、38c上的软管39a、39b马上向排水沟40排出,所以水不会落在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上而将其淋湿。又,可防止滞留在前述中间槽38等的水在机器工作等时溢出而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或危及到人。又,由于只在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上方设置防水罩,所以前后及左右方向对外部气体开放,不会滞留湿气,并且开口驱动部的状态不卸下防水罩就可从机外目视确认。
如果采用第1实施方式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则具有以下效果。
(1)由于是利用上部槽和中间槽遮挡、集中、排出从上方落下的水的构造,所以不会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并且前述传动部件不会早期腐蚀。
(2)通过使中间槽上形成的排水口上安装的软管的另一端面向排水沟,从而使积在排水口的水通过软管快速排到排水沟一侧,可防止滞留的水在机器工作等时溢出而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或危及到人。
(3)可利用横挡板防止水向卷装在横梁上的织布一侧飞溅,可利用织轴挡板防止水向织轴一侧飞溅。
(4)由于只在开口驱动部的上方设置防水罩,所以前后及左右方向对外部气体开放,不会滞留湿气,水滴不会附着在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上。
(5)由于只在开口驱动部的上方设置防水罩,所以开口驱动部的状态不卸下防水罩就可从机外目视确认,机器维护时方便。
(6)由于在横挡板及织轴挡板的一端部上设置有袋状的折返部,从此插入支承部件而进行安装,所以安装简单,且可可靠安装。又,由于仅横挡板及织轴挡板的上方固定,下方利用自重垂下,所以在确认机器内部或维护时可简单打开进行作业。
(7)上部槽及中间槽在周边部设置有分隔壁,所以水被拦住而不会漏向外部。
(8)由于上部槽在左右方向分为2部分,拆卸自如,所以可根据需要拆装,机器维护时方便。
(第2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5及图6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的变更例。
第2实施方式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前述上部槽和前述中间槽形成为一体件。
因此,在此为了便于说明,一部分通用地使用前面说明过的标记,通用的结构省略说明,只说明变更处。
如图5所示,防水槽51由以下部分构成:利用透明的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且从后方向前方引导水的平板部52;位于该平板部52的前端部、用于集中水并排水的桶部53;竖立在前述平板部52的周边而用于防止漏水的分隔壁54、55、56;竖立在前述桶部53的左右端而用于防止漏水的侧板57、58。
而且,防水槽51在面对框架1、2的方向上分别具有切口部61、62,这相当于连接在综框3上向上下方向进行开口运动的绳索18、19的避让空间。另外,平板部52与桶部53由一体件构成。
而且,在前述桶部53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排水口59a、59b,且在该排水口59a、59b上安装有软管39a、39b,该软管39a、39b的另一端设置成面向地板上设置的排水沟40。
如图6所示,防水槽51从后端部向前端部倾斜地安装,使被引导并集中到平板部52上的水可靠地流向桶部53一侧。又,在防水槽51上,在与引导水的平的表面相反的背面上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凹部60,通过将该凹部60嵌合在架设于前述框架1、2之间的杆63上,从而使后端位置固定,而前端通过抵接并载置在架设于前述框架1、2之间的杆64上而被保持。
因此,卸下防水槽51时可通过向上方提起该防水槽51而卸下,又,安装时只要将防水槽51的背面的凹部60嵌合在杆63上而固定位置,然后同样地将近前一侧载置在架设于前述框架1、2之间的杆64上即可。
以下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的作用。
织轴挡板36的下端部下垂到防水槽51的后端部,且防水槽51向前方倾斜地安装,所以导向织轴挡板36并流到防水槽51的水沿倾斜面流向前述防水槽51的桶部53一侧而集中起来。
又,从上方直接落到防水槽51一侧的水同样沿倾斜面流向桶部53一侧而集中起来。
另外,通过防水槽51周边部设置的分隔壁54、55、56及侧板57、58,水被拦住而不会漏到外部。又,横挡板35的下端部设置成下垂到防水槽51的桶部53,所以,引导至横挡板35的水立即集中到桶部53。
而且集中在排水口59a、59b处的水经由软管39a、39b立即向排水沟40排出,所以水不会淋湿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又,可防止滞留在前述桶部53等中的水在机器工作等时溢出来而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或危及到人。又,由于前述开口驱动部仅在上方设置防水罩,所以前后及左右方向向外部气体开放,不会滞留湿气,还可不用拿下防水罩而从机外目视确认开口驱动部的状态。
如果采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则具有以下效果。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中,(3)~(6)是共有的,记述其他的效果。
(9)槽部为一体构造,所以可减少零件数量,且安装简单。
(10)因为是从上方落下的水被防水槽挡住而集中并排出水的构造,所以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不会淋湿,且前述传动部件不会早期腐蚀。
(11)通过使安装在防水槽上形成的排水口上的软管的另一端面向排水沟,从而使集中在排水口处的水通过软管快速向排水沟一侧排出,可防止滞留的水在机器工作等时溢出来而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或危及到人。
(12)因为防水罩在周边部上设置有分隔壁,所以水被拦住而不会漏到外部。
(13)防水槽安装简单,拆装容易。
(第3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7及图8说明其他的变更例。
第3实施方式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前述中间槽与软管作为一体件形成。
因此,在此为了便于说明,一部分通用地使用前面说明过的标记,通用的结构省略说明,只说明变更的地方。
如图7所示,排出槽71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由集中从上方落下的水的桶部72、形成在前述桶部72的中央部下方的存积部75、连结在其上的排水部73构成。
前述桶部72由沿左右方向形成的侧壁72a、72b、底板72e、72f、侧板72c、72d形成,前述存积部75与前述桶部72及前述排水部73连结并形成为漏斗状,上方的开口部75a大,而下方的开口部75b小。而且,前述排水部73连结在前述存积部75的下方的开口部75b上,利用筒状的部件形成。
如图8所示,前述排出槽71在设置于4角上的安装孔74a、74b、74c、74d处通过未图示的螺纹件等机构固定在框架1、2上。因此,从上方落下的水被引导至前述上部槽37中,并可靠地向前述排出槽71一侧集中。
又,排水部73设置成筒状的端部73a面向排水沟40。
以下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的作用。
织轴挡板36的下端部下垂到上部槽37的后端部,且上部槽37向前方倾斜,所以由织轴挡板36导引并流到上部槽37中的水沿倾斜面流向排出槽71一侧而集中起来。
又,从上方直接落到上部槽37一侧的水同样沿倾斜面流向前述排出槽71一侧而集中起来。
另外,利用防水罩37周边部上所设置的分隔壁41b、42b及排出槽71的桶部72的侧板72c、72d,水被拦住而不会漏到外部。又,横挡板35的下端部设置成下垂到排水罩体71的桶部72,所以,引导至横挡板35的水立即集中到桶部72。
在排出槽71的桶部72中集中的水首先暂时存积在存积部75中,依次通过排水部73而向排水沟40排出,所以,水不会淋湿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并且可防止滞留在前述排出槽71的桶部72等的水在机器工作等时溢出而淋湿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或危及到人。又,由于仅在前述开口驱动部的上方设置防水罩,所以前后及左右方向向外部气体开放,不会滞留湿气,并可不用拿下防水罩而从机外目视确认开口驱动部的状态。
如果采用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则具有以下效果。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中,(3)~(6)是共有的,记述其他的效果。
(14)中间槽与软管为一体构造,所以可减少零件数量,且安装简单。
(15)由于是水暂时存积在中央部的存积部,之后再排水的构造,所以能可靠地防止端部的溢流,可防止水落到下方设置的导辊等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上。
(16)由于是利用上部槽和排出槽接收、集中、并排出从上方落下的水的构造,所以开口驱动部的传动部件不会淋湿,并且前述传动部件不会早期腐蚀。
(17),由于上部槽及排出槽在周边部上设置有分隔壁,所以水被挡住而不会漏到外部。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1、第2、第3实施方式,而可在发明的宗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如下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挡板部使用挠性材料的情况,但只要是不透水的材料,也可用树脂部件或金属部件。
○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挡板部的安装方法,说明了在端部设置袋状的折返部,在其中插入支承部件而固定在梁部件上的情况,但通过在另一端部上同样设置袋状的折返部并在其上配置下坠部件而使其下垂,可防止挡板部件局部起摺,或出现起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两个部位上设置中间槽上的排水口,并在其上连接软管而进行排水的情况,但排水口不限2处,也可在1处设置,或在2处以上设置。并且,也可根据从上方落下的水的量增大排水口的大小。
○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上部槽及中间槽的固定方法,说明了上部槽为杆固定,而中间槽为螺纹固定的情况,但也可两者都用螺纹固定,或都用杆固定。又,也可在槽部上设置嵌入用的扣钩,采用嵌入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防水槽设为一体件的情况,但也可分为左右2部分。此时,维护时卸下、安装简单。又,作为安装方法,也可不是杆固定,而是螺纹固定,或扣钩式固定。
○在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排出槽的桶部及排水部的形状,说明了方形的形状,但桶部也可是圆弧状的圆形,还可是U字形,V字形。并且排水部也可是圆筒形,还可是椭圆形。
○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排出槽的中央部设置排水口而向外部排水的构造,但也可在接近某一个框架的位置上设置排水口,或也可设置在端部。并且,也可不是在一处而在多处设置。
○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上部槽和中间槽作为一体件而形成的情况,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中间槽与软管作为一体件而形成的情况,但也可将上部槽与中间槽和软管作为一体件而形成。

Claims (8)

1、一种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在地面上配置有综框驱动装置,在综框的下方配置有连结在综框上的钢丝绳和导辊等,其特征在于:作成为在前述综框的前方安装有用于接收落下的水并将其导向下方的横挡板、在前述综框的后方安装有用于接收落下的水并将其导向下方的织轴挡板、在前述综框的下方安装有用于遮挡并引导水的槽部、前述横挡板及织轴挡板的下端部下垂到前述槽部的构造,并设置有用于将集中在前述槽部中的水从设置在前述槽部上的排水口排出的软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横挡板和前述织轴挡板的至少一端部上设置有袋状的折返部,在该袋状的折返部上插入支承部件而进行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槽部由上部槽和中间槽形成,前述上部槽设置成其一端抵接在前述织轴挡板的下方端部上,具有朝向前述中间槽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平面构造,又,前述中间槽设置成抵接在前述上部槽的倾斜的端部上,具有设置成抵接在前述横挡板的下方端部上的桶状的构造,并且在其一部分上具有用于向下方排出所收集的水的排水口。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软管设置成,一端安装在形成于前述中间槽上的排水口上,另一端面向排水沟等。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槽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为2部分且开闭自如的构造。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部槽与前述中间槽作为一体件形成。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中间槽与前述软管作为一体件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中间槽的一部分朝向排水口形成为漏斗状。
CN 200510081141 2004-06-29 2005-06-28 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 Active CN1715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574/04 2004-06-29
JP2004190574A JP4123199B2 (ja) 2004-06-29 2004-06-29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開口駆動部の防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5472A true CN1715472A (zh) 2006-01-04
CN1715472B CN1715472B (zh) 2010-05-12

Family

ID=3577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81141 Active CN1715472B (zh) 2004-06-29 2005-06-28 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123199B2 (zh)
CN (1) CN171547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6690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的开口装置
CN103125058A (zh) * 2010-10-26 2013-05-2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防滴构件及线缆结构体
CN112281286A (zh) * 2020-10-28 2021-01-29 浙江佳乐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用隔水型联轴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1102B2 (ja) 2007-04-04 2014-09-17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ヘテロ原子を含有するケイ酸塩の製造方法
CN102995238A (zh) * 2012-11-28 2013-03-27 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防水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6809Y (zh) * 1998-12-01 1999-11-03 李枝全 一种水织机的防水盖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6690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的开口装置
CN101906690B (zh) * 2009-06-08 2014-08-13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的开口装置
CN103125058A (zh) * 2010-10-26 2013-05-2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防滴构件及线缆结构体
US9685729B2 (en) 2010-10-26 2017-06-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nnector drip-proof member and cable structure
CN112281286A (zh) * 2020-10-28 2021-01-29 浙江佳乐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用隔水型联轴器
CN112281286B (zh) * 2020-10-28 2022-05-13 浙江佳乐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用隔水型联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5472B (zh) 2010-05-12
JP2006009212A (ja) 2006-01-12
JP4123199B2 (ja)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5472A (zh) 喷水织机中的开口驱动部的防水装置
CN1302170C (zh) 带有浮筒式离合器的洗衣机和浮筒式离合器的控制方法
KR101084319B1 (ko) 제진기의 잔류 진개물 제거장치
CN101054769A (zh) 具有过滤排水泵的洗衣机
CN1693571A (zh) 具有排水箱的洗衣机
CN1609330A (zh) 洗衣机
CN1123662C (zh) 具有过滤清洗水中污物的装置的洗衣机
CN1637200A (zh) 洗衣机及洗衣机用绒布捕获装置
KR101162330B1 (ko) 제진기용 레이크
JP4194615B2 (ja) 人工芝充填材の分別方法、分別装置及び分別回収装置
CN1229536C (zh) 滚筒式洗衣机
CN1175137C (zh) 电动洗衣机
CN1085753C (zh) 洗衣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51525A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及该系统的废水处理工艺
KR20140033613A (ko) 제진기의 전위스크린
CN215031611U (zh) 一种耐磨性碳强化钢丸清洗机
KR101056817B1 (ko) 해파리 및 부유물 제거용 트랙 제진기
JP2008023449A (ja) 夾雑物除去装置及び夾雑物除去システム
JP4750050B2 (ja) スクリーン循環式除塵機
CN1670285A (zh) 喷水织机的接水装置
CN1854367A (zh) 喷水织机的开口驱动装置的防水装置
KR200414355Y1 (ko) 조목, 미세목 일체형 스크린 장치를 이용한 침사 협잡물종합처리기
CN1077173C (zh) 脱水兼用洗衣机
CN217450516U (zh) 一种节水型强制式分离螺旋洗沙机
CN1076412C (zh) 全自动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