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2408A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2408A
CN1652408A CNA2005100059839A CN200510005983A CN1652408A CN 1652408 A CN1652408 A CN 1652408A CN A2005100059839 A CNA2005100059839 A CN A2005100059839A CN 200510005983 A CN200510005983 A CN 200510005983A CN 1652408 A CN1652408 A CN 1652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art
retainer
shell
shell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59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9276C (zh
Inventor
中村英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2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2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92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92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01R13/7032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making use of a separate bridging element directly cooperating with the terminal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保证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的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阴性外壳10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11,该保持器安装孔与空腔14相连通,阴性端子接头50可插入到该空腔中,同时横跨该空腔14。该保持器安装孔11从阴性外壳10的上表面至其相对侧表面打开一开口,并且保持器40通过其中一个相对侧表面插入。加强部分20设置在阴性外壳10的上表面上,从而在与该开口相交的方向上横跨保持器安装孔11的开口。该加强部分20位于按压部分13的后面,并且当从前面观察时,设置在该按压部分13的突起的平面上。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保持器的连接器,还涉及设置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设置有保持器的已知连接器,包括由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制成的外壳部分,容纳在空腔中的端子接头,该空腔形成在外壳部分中,还包括可以插入到保持器安装孔中的保持器,该保持器安装孔形成在外壳部分的一个侧表面上并与空腔相连通。该保持器可以沿着与端子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可以在部分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之间转移。在部分锁定位置处的保持器位于从空腔中缩回的位置处,允许端子接头的插入和退出,而在完全锁定位置处的保持器与夹爪部分相配合,该夹爪部分在端子接头的后端处正确插入以固定端子接头。这种连接器在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号H08-130057中公开。
在需要缩短上述连接器高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上壁和底壁变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上壁变薄,该保持器安装孔可能不仅在外壳部分的一个侧表面上开口,而且在其上表面上也开口。如果该保持器安装孔在外壳部分的三个表面上开口,那么在保持器安装孔位于中点的情况下,外壳部分将可以弹性变形。这样,外壳部分的强度可能会减小。因此,需要对此采取某些对策。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在于提高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的外壳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本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装置来实现。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空腔,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端子接头可以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空腔中,还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该保持器安装孔与空腔连通,同时横跨该空腔,和
一保持器,该保持器可以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保持器安装孔中以锁定端子接头,从而将端子接头固定在该空腔中,
其中,该保持器安装孔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开放,最好在外壳的两个表面和一个相邻表面上开放,这两个表面沿着保持器的插入方向基本彼此面对,并且至少一个加强部分设置在该相邻表面上,从而横跨该保持器安装孔的开口。
由于至少一个加强部分桥接在该保持器安装孔上,所以有利地提供了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连接器,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形成有空腔,端子接头可以插入到该空腔中,还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该保持器安装孔与空腔连通,同时横跨该空腔,和
一保持器,该保持器可以插入到该保持器安装孔中以锁定端子接头,从而将端子接头固定在该空腔中,
其中,该保持器安装孔在外壳的两个表面和一个相邻表面上开放,这两个表面沿着保持器的插入方向基本彼此面对,该相邻表面正交于前述两个表面,并且一加强部分设置在该相邻表面上,从而横跨该保持器安装孔的开口。
由于该保持器安装孔在外壳的三个表面上开口,其中两个表面沿着保持器的插入方向彼此面对,该相邻表面正交于这两个表面,所以可以减小该外壳的强度。然而,由于加强部分设置在该相邻表面上,从而根据本发明,在与该开口相交的方向上横跨该保持器安装孔的开口,所以该加强部分可以加强该外壳,从而保证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
优选的是,该外壳可以至少部分安装到配合外壳的插口中,并且可以基本沿着两个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移动的滑块最好装配到或者可以装配到该配合外壳中,并且能够积聚用于分离两个外壳的偏置力。
更为优选的是,该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按压部分,该可按压部分设置在插口的内表面上,并最好使偏置装置的一个末端支承在其上面,还设置有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从外壳的相邻表面上突出出来,并且在连接两个外壳的过程中按压部分可以按压该可按压部分,从而该偏置装置在分离两个外壳的方向上积聚偏置力。
更加优选的是,当两个外壳正确连接时,该按压部分和可按压部分通过设置在配合外壳中的至少一个脱离导向部分从按压状态下释放,并且最好,同时允许滑块移动以释放偏置装置的偏置力。
更为优选的是,该按压部分和加强部分位于沿着两个外壳的连接方向相继设置的位置处。
更加优选的是,当相对于两个外壳的连接方向从前面观察时,该加强部分设置在按压部分的突起的平面上。
最为优选的是,该外壳可以安装到配合外壳的插口中,
将可以沿着两个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移动的滑块装配到该配合外壳中,并且该滑块设置有可按压部分,该可按压部分设置在该插口的内表面上,并且该滑块使偏置装置的一个末端支承在其上面,
压缩部分从该外壳的相邻的表面上突出出来,
在连接两个外壳的过程中,按压部分按压该可按压部分,从而该偏置装置在分离两个外壳的方向上积聚偏置力。
当两个外壳正确连接时,该按压部分和可按压部分通过设置在配合外壳中的至少一个脱离导向部分从按压状态下释放,并且最好,同时允许滑块移动以释放偏置装置的偏置力,
该按压部分和加强部分位于沿着两个外壳的连接方向相继设置的位置处,并且
当相对于两个外壳的连接方向从前面观察时,该加强部分设置在该按压部分的突起的平面上。
该外壳至少部分安装到配合外壳的插口中,并且从相邻表面上突出出来的该按压部分与滑块的可按压部分相配合,该可按压部分在将外壳安装进插口的过程中至少部分装配到配合外壳中。因此,该加强部分在相邻表面上的存在可以导致担心加强部分干扰插口的开口边缘和内表面。然而,由于加强部分和按压部分位于沿着连接方向相继设置的位置处,和/或根据本发明,当相对于连接方向从正面观察时,该加强部分设置在按压部分的突起的平面上,所以可以避免这种干扰并且可以有效利用外壳的死角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连接的过程中,当从前面观察时,该按压部分基本隐藏在加强部分后面,从而该按压部分不会干扰插口的开口边缘和/或内表面。
优选的是,当两个外壳正确连接时,该可按压部分可至少部分安装在加强部分和按压部分之间。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连接器装置,包括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连接器,和一配合连接器。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明确。应当可以理解,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中。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阴性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2是该阴性外壳的右侧视图,
附图3是该阴性外壳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4是保持器的平面图,
附图5是该保持器的正视图,
附图6是该保持器的后视图,
附图7(A)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该保持器固定在部分锁定位置处的状态,附图7(B)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该保持器固定在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8是该阴性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9是该阴性外壳的右侧视图,
附图10是该阴性外壳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11是该阴性外壳的左侧视图,
附图12(A)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按压部分与可按压部分保持接触的状态,附图12(B)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两个外壳连接的中间状态,
附图13(A)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按压部分正在按压该可按压部分的状态,附图13(B)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锁定臂与锁定部分保持接触的状态,
附图14(A)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该可按压部分与脱离导向部分保持接触的状态,附图14(B)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该锁定臂弹性变形的状态,
附图15(A)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该可按压部分弹性变形的状态,附图15(B)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该锁定臂进一步弹性变形的状态,和
附图16(A)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两个外壳正确连接并且滑块到达初始位置的状态,附图16(B)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两个外壳正确连接并且锁定臂与锁定部分配合的状态。
将参照附图1至16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设置有阴性外壳和阳性外壳10、30,它们可以彼此沿着连接方向CD进行连接,还设置有保持器40,用于通过沿着插入方向ID(最好与连接方向C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于连接方向CD)插入到保持器安装孔11中而固定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50,该保持器安装孔11形成在阴性外壳10(相应于优选的外壳)的外侧表面上。在下面的描述中,两个外壳10、30将彼此进行连接的侧面被指定为前侧。
该阳性外壳30(相应于优选的配合外壳)由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整体地或一体地制成,并且如附图12(B)所示,由端子容纳部分31以及具有开放前表面的插口32构成,该端子容纳部分31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60和短接端子(shorting terminal)61。该阴性外壳10可至少部分安装到该插口32中。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空腔33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最好基本平行于连接方向CD)贯穿该端子容纳部分31,阳性端子接头60可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侧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空腔33中。短接端子容纳腔34形成在容纳部分31中的空腔33下方或者侧部或者附近,该短接端子容纳腔34用于至少部分容纳该短接端子61。该短接端子61包括至少部分向插口32突出的两个弹性接触片62,并且能够与阳性端子接头60的舌片63的横向(下方)表面弹性接触,以将两个相应的阳性端子接头60短接。
在该插口32的横向(上方)部分处形成有悬臂形的锁定臂35。该锁定臂35可以以插口32的中间部分(最好基本是宽度的中点部分)为基端进行弹性变形,在该锁定臂35的内(下方)表面的前端处形成有锁定突起36。该锁定突起36使得阴性外壳10的锁定部分12(将在后面进行描述)与其后表面相配合,以保持两个外壳10、30连接。
优选的是,将该插口32在锁定臂35的基本相对侧的部分切除,并且如附图12(A)所示,滑块37的一个或多个可按压臂38能够至少部分进入到这些切除部分中。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脱离导向部分39,最好设置在端子容纳部分31的横向(上方)末端部分中的锁定臂35的基本相对侧处,该脱离导向部分39可以与相应的可按压臂38配合。随着滑块37向后或基本沿着连接方向CD移动,该脱离导向部分39可以对可按压臂38的弹性变形进行导向。
滑块37由例如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制成,并装配到部分连接防止装置(下文中,仅指“装置70”)中。该滑块37包括滑块主体71,该滑块主体71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基本是平的并且较长,其中安装在装置70中的该滑块主体71可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即基本在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D上移动,同时与装置70的内壁和插口32的横向(上方)壁保持滑动接触。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可按压臂38最好从该滑块主体71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分的基本相对横向边缘上突出。该可按压臂38基本向后突出,并可以以位于前端位置处的基端作为支撑点进行弹性变形。基本为钩形的可按压部分72从每个可按压臂38的自由端或远端向下或向内突出,并且基本面对插口32的内侧表面。每个可按压部分72的前表面向上或向外朝后倾斜,并可基本与将在后面描述的按压部分13的前表面相接触。
除了滑块37之外,在该装置70中还装配有至少一个压缩卷簧73(相应于优选的偏置装置)。该压缩卷簧73使其一个末端支承在形成于装置70后壁上的弹簧保持部分74上,并且使其另一末端支承在滑块主体71的弹簧接收部分75上。
如附图8至11所示,该阴性外壳10由例如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整体地或一体地制成基本块状。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空腔14基本上并排地形成,同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贯穿该阴性外壳10,相应的阴性端子接头50可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侧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空腔14中。每个阴性端子接头50都包括盒形主体部分51,该主体部分51将与相对应的阳性端子接头60电连接,还包括将与线W的末端相连接(最好是卷曲或弯曲或折叠连接)的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套管部分52),该主体部分51和套管部分52依次联接在一起。具有开放前端的锁定凹槽15形成在每个空腔14的横向(顶部)表面上,悬臂形锁定部分53可与这些锁定凹槽15的后端表面相配合,该悬臂形锁定部分53通过在主体部分51上形成至少一个切口并将该切口部分弯曲或模压而形成。一个或多个释放凹槽(freeing groove)16形成在阴性外壳10中的空腔14的下方,同时在该阴性外壳10的前表面和底面上开口,阳性外壳30中的短接端子61的弹性接触片62可至少部分插入到该释放凹槽16中,并且该释放凹槽16的周边可以将弹性接触片62向下推动或向外推动,或向远离端子接头60的方向推动。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按压部分13在阴性外壳10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分上突出,同时沿着宽度方向WD间隔规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距离。相应的按压部分13能够按压滑块37的相应可按压部分72。用于按压可按压部分72的该按压部分13的前表面向上或向外朝前倾斜(因而最好形成底切或悬垂部分,参见附图9),而其后表面比其前表面向上朝前倾斜的略微缓和一些。可以与阳性外壳30的锁定臂35相配合的锁定部分12在阴性外壳10的横向(上方)表面的宽度中间位置(最好基本是宽度中点)处从按压部分13的后面突出出来。锁定部分12的前表面向上或向外朝后倾斜,从而有利于锁定臂35移动到锁定部分12上,而其后表面最好是基本垂直(即,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直表面,并用作可以与锁定臂35相配合的锁定表面。
保持器安装孔11形成在阴性外壳10的一个侧表面的纵向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纵向的中点),从而横跨或横穿相应的空腔14,并且保持器40可以沿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到其中,该保持器40可与阴性端子接头50相配合以将它们固定。保持器40可以基本沿着插入方向ID或宽度方向WD在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1P(附图7(A)所示的状态)和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锁定位置2P(附图7(B)所示的状态)之间移动,在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1P处允许阴性端子接头50插入和退出,在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处保持器40与主体部分51的后端处的一个或多个夹爪部分54相配合,以锁定阴性端子接头50。
该保持器安装孔11从横向(上方)表面延伸至阴性外壳10的相对侧表面,从而在三个表面上开口。阴性外壳10的基本相对侧表面形成“沿着保持器40的插入方向ID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阴性外壳10的横向(上方)表面形成基本正交的相邻表面。
特别地,如附图9所示,该保持器安装孔11最好基本具有L型侧视图,从而至少部分与保持器40的横截面形状(最好同样是基本L形)一致,并在阴性外壳10的一个侧表面上形成基本矩形的大开口17。保持器40的可推动部分41可至少部分安装到该开口17中。在该开口17的开口边缘处形成夹具导向面18。通过使未作说明的夹具基本在该夹具导向面18上滑动以握住已经安装的保持器40或者与之配合,该保持器40可以从阴性外壳10中退出。
也如附图7(A)所示,至少有一个配合突起19设置在阴性外壳10的保持器安装孔11的边缘上。该配合突起19可以与保持器40的相应接收部分42相配合,并且通过接收部分42与配合突起19的配合,保持器40可以固定在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处。而且,为了方便保持器40从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1P向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的移动,配合突起19上与保持器40插入的一侧相面对的表面形成一导向面。
该保持器40同样由例如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整体地或一体地制成,并设置有插入部分43,该插入部分43具有与阴性外壳10的宽度(或者是沿着插入方向ID的尺寸)基本相对应的长度,并且可推动部分41以与插入部分43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于插入部分43,联接到插入部分43的一个末端上,如附图4至6所示。通过包含底壁44和从立壁(standing wall)41的前端部分直立或突出的立壁45,该插入部分43最好形成具有基本L形的横截面,其中该立壁45设置成横跨或横穿相应的空腔14。该立壁45形成有空心部分46,该空心部分46具有基本与空腔14相对应的规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并且锁定突起47从该空心部分46的上边缘向下或横向突出,该锁定突起47可以与阴性端子接头50的夹爪部分54相配合。通过当保持器40处于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1P处时,从空腔14中横向退出,而当保持器到达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时,能够至少部分进入到空腔14中将阴性端子配件50锁定,该锁定突起47允许阴性端子接头50插入和退出。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接收部分42,通过凹陷同时最好沿着宽度方向WD间隔开,形成在底壁44的后边缘或边缘部分处,并且加工成至少部分与阴性外壳10的配合突起19相对应的形状。接收部分42包括用于部分锁定的接收部分42A,它相对于保持器40的插入方向ID位于前侧,和用于完全锁定的接收部分42B,它相对于保持器40的插入方向ID位于后侧。这些部分锁定的接收部分和完全锁定的接收部分42A、42B被抵触部分48分隔开,该抵触部分48可以与配合突起19相配合。因此,通过将配合突起19与部分锁定接收部分42A配合,保持器40固定在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1P处,而可推动部分41在阴性外壳10的一个侧表面处横向突出。当保持器40在这种状态下在插入方向ID上继续推动,并且抵触部分48弹性移过配合突起19使配合突起19与完全锁定的接收部分42B相配合时,在可推动部分41安装在开口17中的情况下,保持器40固定到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处。而且,底壁44形成有退出孔49,该退出孔49在立壁45上形成一个开口,并且当抵触部分48移过配合突起19时,底壁还起到用于提供弹性变形区域。该可推动部分41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从而基本将开口17封闭,并且基本上对应于夹具导向面18的导向面41A最好形成在该可推动部分41的内表面上。
也如附图1所示,一个或多个加强部分20设置在阴性外壳10的横向(上方)表面上,以横跨保持器安装孔11的开口,该加强部分基本垂直于或者桥接该开口。每个加强部分20最好整体上处于基本矩形柱体的形式,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即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D上延伸。一对加强部分20沿着宽度方向WD间隔设置,并位于按压部分13的正后面。当从前面观察加强部分20时,它们设置在按压部分13的突起的平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部分20和按压部分13最好具有基本相同的高度和宽度。当两个外壳10、30正确连接时,可按压臂38的可按压部分72可至少部分安装在加强部分20和按压部分13之间。换句话说,在该加强部分20和按压部分13之间限定有可按压部分72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在其中的空间。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首先,将保持器40横向(或者在插入方向ID上,最好设置在不等于0°或180°,最好基本垂直于连接器外壳10、30的连接方向CD的方向,或者在阴性端子接头50装配到外壳10中的方向)插入到阴性外壳10的保持器安装孔11中,并推动该可推动部分41。然后,将阴性外壳10的配合突起19至少部分安装到保持器40的部分锁定接收部分42A中,并且将保持器40固定在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1P处,如附图7(A)所示。随后,在装配方向上,最好基本从后面将阴性端子接头50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中。此时,在不干扰锁定突起47的情况下,阴性端子接头50被插入或安装,并且当端子接头50到达正确的插入位置时,最好被锁定部分53部分锁定。
当在这种状态下进一步在插入方向ID上推动保持器40时,配合突起19弹性移过抵触部分48,以至少部分安装到完全锁定接收部分42B中,从而将保持器40固定在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处。然后,锁定突起47至少部分进入空腔14,与阴性端子接头50的夹爪部分54相配合,结果使阴性端子接头50完全锁定。应当可以理解,阴性端子接头50的锁定可以只利用本发明所述的保持器40来进行。
随后,装置70与阳性外壳30装配到一起,滑块37设定在初始位置处。这样,阴性外壳10在连接方向CD上至少部分安装至阳性外壳30的插口32中的规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深度,从而使按压部分13与可按压部分72接触,如附图12(A)所示。当连接继续进行时,如附图13(A)所示,按压部分13按压该可按压部分72,从而滑块37从初始或等待位置向后移动,同时弹性压缩该一个或多个压缩卷簧73,逐渐积聚偏置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于操作人员的误解等原因使得连接操作中途停止,那么积聚在压缩卷簧73中的偏置力就会释放,从而可按压部分72向后推动按压部分13以强制分离两个外壳10、30。因此,应当可以理解,两个外壳10、30只是部分连接,并且因此可以避免两个外壳10、30只是部分连接的情况。
如附图13(B)所示,当从锁定臂35的锁定突起36保持与锁定部分12的前表面基本接触的状态开始继续进行连接时,通过移动到锁定部分12上,锁定臂35弹性变形,如附图14(B)所示。另一方面,如附图15(A)所示,可按压部分72移动到脱离导向部分39上,以使得可按压臂38弹性变形。而且,在此过程中,短接端子61的弹性接触片62至少部分进入阴性外壳10的释放凹槽16,由释放凹槽16的周边向下推动或者向外推动,或者向远离相应的端子接头60的方向推动,结果是弹性接触片62从凸舌63上移开,将两个阳性端子接头60从短接状态释放。
当两个外壳10、30正确连接时,锁定臂35的锁定突起36移过锁定部分12,并且锁定臂35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使锁定突起36与锁定部分12相配合,如附图16(B)所示。而且,当两个外壳10、30正确连接时,可按压部分72与可按压部分13通过脱离导向部分39而脱离配合,从按压状态下释放。于是,压缩卷簧73的偏置力至少部分释放,同时滑块37向前移动以再次向初始位置返回或者返回初始位置。这样,通过至少部分安装在按压部分13和加强部分20之间,使该可按压部分72退出,如附图16(A)所示,从而该可按压臂38向其自然状态恢复,最好基本恢复至其自然状态。由于在连接过程中,当从前面观察时按压部分13最好隐藏在加强部分20后面,所以按压部分13不可能干扰插口32的开口边缘和内表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加强部分20设置成横跨保持器安装孔11的开口,该加强部分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设置,最好基本垂直于或桥接于阴性外壳10的横向(上方)表面上的该开口。这样,该阴性外壳10可以通过加强部分20得到加强,并且即使存在保持器安装孔11,阴性外壳10发生弹性变形这种不希望出现的情况也能避免。而且,由于不需要封闭阴性外壳10的上表面以使得阴性外壳10具有足够的强度,所以阴性外壳10的厚度可以减小至壁将上表面封闭所需要的厚度,这会导致外壳的小型化。
阴性外壳10至少部分安装到阳性外壳30的插口32中,并且从阴性外壳10的上表面突出出来的按压部分13与滑块37的相应可按压部分72相配合,该可按压部分72在安装过程中和阳性外壳30装配在一起。因此,加强部分20的存在会导致担心它们干扰插口32的开口边缘和内表面。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加强部分20和可按压部分13沿着连接方向CD一个接一个设置,和/或当相对于连接方向CD从前面观察时,加强部分20基本设置在可按压部分13的突出的平面上。因此,可以避免这种干扰。结果,不需要单独为插口32提供用于加强板20的退出部分,该退出部分可能导致阴性外壳10的弱化。
因此,为了保证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的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阴性外壳10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11,该保持器安装孔11与一个或多个空腔14相连通,阴性端子接头50可以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空腔14中,同时横跨该空腔14。该保持器安装孔11从阴性外壳10的横向(上方)表面至其基本相对侧表面(即至少部分向阴性外壳10的三个侧面开放)打开一开口,并且保持器40通过其中一个相对侧表面至少部分插入。一个或多个加强部分20设置在阴性外壳10的横向(上方)表面上,从而在与该开口相交的方向上横跨该保持器安装孔11的开口。加强部分20位于按压部分13的后面,并且当从前面观察时设置在该按压部分13的突起的平面上。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1)尽管阴性外壳的相对侧表面是沿着保持器的插入方向ID基本彼此相面对的两个表面,并且加强部分设置在该阴性外壳的横向(上方)表面上,但是根据本发明,该阴性外壳的上表面和底部表面可以是沿着保持器的插入方向基本彼此面对的两个表面,并且该加强部分可以设置在基本相对侧表面的其中一个上。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该加强部分设置成在基本垂直于开口的方向上横跨保持器安装孔的开口,但是根据本发明,该加强部分在与开口相交的方向上横跨保持器安装孔的开口就足够了。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该加强部分横跨阴性外壳的保持器安装孔,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以横跨阳性外壳的保持器安装孔。
(4)根据本发明,该加强部分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外壳(10),该外壳(10)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空腔(14),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端子接头(50)可以至少部分插入到这些空腔(14)中,还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11),该保持器安装孔(11)与空腔(14)连通,同时横跨该空腔(14),和
保持器(40),该保持器(40)可以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保持器安装孔(11)中,以锁定端子接头(50),从而将端子接头(50)保持在空腔(14)中,
其特征在于,该保持器安装孔(11)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开口,最好在外壳(10)的沿着保持器(40)的插入方向(ID)基本彼此面对的两个表面和一个相邻表面上开口,并且在该相邻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部分(20),从而横跨该保持器安装孔(11)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外壳(10)可以至少部分安装到配合外壳(30)的插口(32)中,
滑块(37)装配到配合外壳(30)中并且能够积聚用于将两个外壳(10,30)分离的偏置力,该滑块(37)可基本沿着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D)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滑块(37)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按压部分(72),该可按压部分(72)设置在插口(32)的内表面上,并且最好使得偏置装置(73)的一个末端支承在其上,
按压部分(13)从该外壳(10)的相邻表面上突出出来,并且
按压部分(13)在连接两个外壳(10,30)的过程中可以按压该可按压部分(72),从而偏置装置(73)在使两个外壳(10,30)分离的方向上积聚偏置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两个外壳(10,30)正确连接时,按压部分(13)和可按压部分(72)通过设置在配合外壳中的至少一个脱离导向部分(39)而从被按压状态释放,并且同时允许滑块(37)移动,以释放偏置装置(73)的偏置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压部分(13)和加强部分(20)位于沿着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方向(CD)相继设置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相对于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方向从前面观察时,该加强部分(20)设置在该按压部分(13)的突起的平面上。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过程中,当从前面观察时,该按压部分(13)基本隐藏在加强部分(20)的后面,从而按压部分(13)不会干扰插口(32)的开口边缘和/或内表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至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两个外壳(10,30)正确连接时,该可按压部分(72)可至少部分安装在加强部分(20)和按压部分(13)之间。
9.一种连接器装置,它由根据前述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和一配合连接器构成。
CNB2005100059839A 2004-02-02 2005-02-02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2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25128A JP4304474B2 (ja) 2004-02-02 2004-02-02 コネクタ
JP2004025128 2004-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2408A true CN1652408A (zh) 2005-08-10
CN100499276C CN100499276C (zh) 2009-06-10

Family

ID=34805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598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276C (zh) 2004-02-02 2005-02-02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18426B2 (zh)
JP (1) JP4304474B2 (zh)
CN (1) CN100499276C (zh)
DE (1) DE102005003891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5307B (zh) * 2007-08-09 2010-11-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板件强化结构
CN104916945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934752A (zh) * 2015-06-30 2015-09-23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机
CN110176684A (zh) * 2018-02-19 2019-08-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装体
CN110383594A (zh) * 2017-03-13 2019-10-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单元及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3528B2 (ja) * 2003-05-07 2009-05-13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挿通孔用係嵌キャップ
JP5193888B2 (ja) * 2008-10-06 2013-05-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721374B2 (en) * 2011-07-22 2014-05-13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951066B2 (en) 2011-07-22 2015-02-10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02014210958A1 (de) * 2014-06-06 2015-12-1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vorschnellender Kontaktanordnung
DE202014104366U1 (de) * 2014-09-15 2015-12-16 Ptr Messtechnik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verriegelung
JP6645384B2 (ja) * 2016-08-26 2020-02-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分割コネクタ
JP6653296B2 (ja) * 2017-08-04 2020-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7009623A1 (de) * 2017-10-17 2019-04-1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TWI833409B (zh) * 2022-10-28 2024-02-2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第一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4591B2 (ja) * 1994-10-28 1999-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の構造
US6589083B2 (en) * 2001-03-09 2003-07-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JP3667652B2 (ja) * 2001-04-11 2005-07-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878018B2 (en) * 2003-01-02 2005-04-12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5307B (zh) * 2007-08-09 2010-11-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板件强化结构
CN104916945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916945B (zh) * 2014-03-13 2017-08-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934752A (zh) * 2015-06-30 2015-09-23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机
CN104934752B (zh) * 2015-06-30 2017-05-10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机
CN110383594A (zh) * 2017-03-13 2019-10-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单元及连接器
CN110383594B (zh) * 2017-03-13 2020-11-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单元及连接器
CN110176684A (zh) * 2018-02-19 2019-08-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70703A1 (en) 2005-08-04
DE102005003891B4 (de) 2008-10-23
JP4304474B2 (ja) 2009-07-29
CN100499276C (zh) 2009-06-10
US7118426B2 (en) 2006-10-10
JP2005216792A (ja) 2005-08-11
DE102005003891A1 (de) 200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2408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US8052489B2 (en) Connector
CN101192729B (zh) 连接器
CN102437457B (zh) 连接器
CN1327574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US8708739B2 (en) Connector
KR100943136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8210873B2 (en) Connector
CN1652410A (zh) 分开式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1587174B1 (en) A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9022115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383236A (zh) 包含锁定部件的电接插件
CN1917295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方法
KR101590735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697266A (zh) 连接器
CN1610191A (zh) 电连接器
CN1917294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KR100946748B1 (ko)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 방법
EP1333542A1 (en) a connector
US20060073739A1 (en) Connector
CN100341206C (zh) 一种分离式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070141905A1 (en) Connector
US7431597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10364881A (zh) 连接结构和连接器
US20030207616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