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0492A - 离子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子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0492A
CN1650492A CN02829494.7A CN02829494A CN1650492A CN 1650492 A CN1650492 A CN 1650492A CN 02829494 A CN02829494 A CN 02829494A CN 1650492 A CN1650492 A CN 1650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sulant
generating device
ion generating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294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住江久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to Corp filed Critical Dait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0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04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GCOCOA; COCOA PRODUCTS, e.g. CHOCOLATE; SUBSTITUTES FOR COCOA OR COCOA PRODUCTS; CONFECTIONERY; CHEWING GUM; ICE-CREAM; PREPARATION THEREOF
    • A23G3/00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Marzipan; Coated or filled products
    • A23G3/34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or marzipa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 A23G3/50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or marzipa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form, e.g. products with supported structure
    • A23G3/56Products with edible or inedible supports, e.g. lollipops
    • A23G3/566Products with edible or inedible supports, e.g. lollipops products with an edible support, e.g. a cor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GCOCOA; COCOA PRODUCTS, e.g. CHOCOLATE; SUBSTITUTES FOR COCOA OR COCOA PRODUCTS; CONFECTIONERY; CHEWING GUM; ICE-CREAM; PREPARATION THEREOF
    • A23G3/00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Marzipan; Coated or filled products
    • A23G3/34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or marzipa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 A23G3/50Sweetmeats, confectionery or marzipa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form, e.g. products with supported structure
    • A23G3/54Composite products, e.g. layered, coated, filled
    • A23G3/545Composite products, e.g. layered, coated, filled hollow products, e.g. with inedible or edible filling, fixed or movable within the cav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02Details
    • H01J49/04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ing or extracting samples to be analysed, e.g. vacuum locks; Arrangements for external adjustment of electron- or ion-opt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10),包括:针状电极(2)、对向电极(3)、绝缘物(4)、支撑部件(5)、电源电路(6)及配线(7、8)。对向电极(3)被绝缘物(4)覆盖。针状电极(2)被固定在支撑部件(5)。配线(7)连接针状电极(2),配线(8)连接对向电极(3)。电源电路(6)通过配线(7)将-5kV~-9kV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并通过配线(8)将接地电压(0V)施加给对向电极(3)。

Description

离子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负离子或者正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对健康器械的关心越来越高。作为这样的健康器械之一有负离子发生装置。该负离子发生装置是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以在空气中产生负离子。
图32所示是现有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现有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具有放电针60和对向电极70。对向电极70呈环状,配置于相对放电针60前端60A的前方。放电针不覆盖绝缘物,前端60A尖锐。
另外,经配线61给放电针60施加数千伏左右的负电压。还有,经配线71给对向电极70施加0V或者正的电压。这样,在放电针60与对向电极70之间的空间80流有极小的电流。发生了局部击穿。因此,在放电针60与对向电极70之间的空间80持续电晕放电。
这时,放电针60从前端60A或者前端60A的附近空气释放出电子。但是,在释放电子的方向,由于存在有被施加0V或者正电压的对向电极70,因此从放电针60的前端60A或者前端60A附近空气释放出来的电子大部分都被对向电极70吸引,并消失。于是,仅有躲过对向电极70的电子附着在氧分子或者氮分子上而成为负离子,并从负离子发生装置作为离子风释放出。
如在放电针60和对向电极70之间的空间80发生电晕放电,则在被施加0V或者正电压的对向电极70的附近,氧分子或者氮分子有的发生背离,有的发生电离。其结果,在对向电极70的附近产生正离子。由于对向电极70被施加有0V或者正的电压,因此正离子不因对向电极70而消失,并与未被放电针60吸引的正离子再结合而成为臭氧或者氮氧化物。
像这样在电子释放方向上配置对向电极的方式中,释放到空气中的电子大部分被对向电极70吸引、消失。
这里,如图33所示,有提议在放电针的前方不设置对向电极的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空中放电方式。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玻璃90、放电针100A、100B和对向电极110。
放电针100A、100B和对向电极110设置于玻璃90的一主面91上。放电针100A、100B和放电针60一样,不被绝缘物覆盖且前端呈尖状。并且,经由配线101,对放电针60施加数千伏负电压。
对向电极110是由沿向纸面内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物构成,经配线111被施加0V或者正电压。
这样,比如在放电针100A和对向电极110之间产生局部击穿,在空间120发生放电。这时,放电针100A由于释放出电子,因此在放电针100A、100B附近的氧分子与从放电针100A释放出的电子发生碰撞而释放出电子,成为正离子。产生的正离子被放电针100A、100B吸引而消失。还有,从氧分子释放出的电子与下一个氧分子发生碰撞而释放电子。
另一方面,在被施加了0V或者正电压的对向电极110附近,因放电而产生的电子被对向电极110吸引而消失,正离子经再结合而成为臭氧或者氮氧化物。
如这样通过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与对向电极存在于放电针前方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相比,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负离子,但在产生臭氧或者氮氧化物方面,与对向电极存在于放电针前方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是一样的。
另外,特开平11-19201号公报公开了图34所示的离子发生装置200。离子发生装置200具有针状电极201和平板电极202。针状电极201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204,形成为四方形框状。
另一方面,针状电极201,其轴线与平板电极202的板面大致平行,并且与平板电极202的放电用框边202d设置为可交叉的位置关系。更具体地说,针状电极201固定在安装于平板电极202的平行的两个框边202c、202e上的针托203的中间部分。
针状电极201,其前端部201a朝向平板电极202的框边202d的方向,并将与平板电极202之间的高度维持在d。针托203,其两侧有套管205,在套管205内插入有调整螺钉206。
在平板电极202的两个框边202c、202e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有螺钉孔202a,通过在该螺钉孔202a内插入套管205内的调整螺钉206,将针托203及针状电极201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
还有,如在针状电极201上施加负电压,则在针状电极201和平板电极202之间开始电晕放电。然后,从针状电极201的整体产生放电。
从针状电极201释放出的电子,与空气分子碰撞而产生大量的负离子。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两个电极之间流经电流并在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空气中产生放电,故在施加0V或者正电压的电极附近也产生负离子,该产生的负离子并不消失,带来了产生大量臭氧或者氮氧化物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两个电极间流经电流,如误接触了电极,则带来产生触电的问题。
还有,由于因温度造成空气的电阻变化且放电不稳定,带来了很难稳定得到负离子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在两个电极间不发生放电而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
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负电极和电压施加电路。电压施加电路具有正极和负极,并由负极向负电极施加用于在负电极和正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负电极周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
还有,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负电极和对向电极。负电极被施加规定的负电压。对向电极以与负电极设置为规定的距离来配置,并被绝缘物覆盖。
并且,规定的负电压是用于在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压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另外,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负电极和对向电极。负电极除前端部之外机体部被绝缘物覆盖。对向电极是为了在与负电极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而设置的。
并且,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还有,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负电极、对向电极、绝缘物和电压施加电路。绝缘物设置在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电压施加电路在负电极上施加用于在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
再有,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负电极、对向电极和绝缘物。对向电极是为了在与负电极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而设置的。绝缘物设置在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
并且,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此外,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盒体、绝缘物和电子释放器。盒体具有开口部。绝缘物连接在盒体的内壁及开口部的端面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电子释放器配置在盒体内,并由开口部向盒体外侧释放电子。
并且,电子释放器包括释放电子的负电极、和具有正极和负极并从负极给负电极施加用于在负电极和正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负电极周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
再有,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盒体、第一绝缘物、和电子释放器。盒体具有开口部。第一绝缘物连接在盒体的内壁及开口部的端面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电子释放器配置在盒体内,并由开口部向盒体外侧释放电子。
并且,电子释放器包括被施加规定的负电压并放出电子的负电极、和以与负电极设置为规定的距离来配置并由第二绝缘物覆盖的对向电极,规定的负电压是用于在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压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另外,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盒体、第一绝缘物、和电子释放器。盒体具有开口部。第一绝缘物连接在盒体的内壁及开口部的端面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电子释放器配置在盒体内,并由开口部向盒体外侧释放电子。
并且,电子释放器除前端部以外包括机体部被第二绝缘物覆盖的负电极、和用于在与负电极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对向电极,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负电极与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另外,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盒体、第一绝缘物、电子释放器。盒体具有开口部。第一绝缘物连接在盒体的内壁及开口部的端面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电子释放器配置在盒体内,并由开口部向盒体外侧释放电子。
并且,电子释放器包括释放电子的负电极、对向电极、在负电极与对向电极之间设置的第二绝缘物、给负电极施加用于在负电极与对向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负电极与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
再有,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盒体、第一绝缘物、和电子释放器。盒体具有开口部。第一绝缘物连接在盒体的内壁及开口部的端面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电子释放器配置在盒体内,并由开口部向盒体外侧释放电子。
并且,电子释放器包括释放电子的负电极、用于在与负电极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对向电极、和在负电极与对向电极之间设置的第二绝缘物,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另外,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被施加规定的电压。第二电极以与第一电极设置为规定的距离来配置,并被绝缘物覆盖。而且,规定的电压是用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压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再有,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绝缘物和电压施加电路。绝缘物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电压施加电路在第一电极上施加用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还有,按照本发明,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绝缘物。第二电极是用于在与第一电极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电极。绝缘物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优选为:对向电极由绝缘线构成。
优选为:绝缘物覆盖对向电极。
优选为:绝缘物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优选为:绝缘物覆盖负电极的除前端部外的部分。
优选为:绝缘物由第一及第二绝缘物构成,第一绝缘物覆盖对向电极,第二绝缘物覆盖负电极的除前端部外的部分。
优选为:第一及第二绝缘物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优选为:第二绝缘物覆盖对向电极。
优选为:第二绝缘物覆盖负电极的除前端部外的部分。
优选为:第二绝缘物由第一及第二电极用绝缘物构成,第一电极用绝缘物覆盖对向电极,第二电极用绝缘物覆盖负电极的除前端部外的部分。
优选为:第一绝缘物、第一电极用绝缘物及第二电极用绝缘物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优选为:负电极的前端部呈尖状。
有关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在负电极(或者第一电极)与对向电极(或者第二电极)之间生成比产生放电的电场还弱的电场,并由负电极释放出电子。然后,从负电极释放出来的电子与存在于负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的分子碰撞而生成正离子及电子。生成的正离子被负电极吸引并被负电极清除。另外,生成的电子与其他分子附着而产生负离子。还有,本发明中电子也可以从负电极(或者第一电极)附近的空气分子释放出来。
因此,按照本发明,能优先产生负离子或者正离子。还有,当存在于负电极(或者第一电极)和对向电极(或者第二电极)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还能抑制臭氧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实施方式1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A方向看到的剖视结构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B方向看到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负离子的发生机构的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气电路图。
图6是房间的俯视图。
图7是显示由实施方式1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的量在图6所示的房间中的分布的图。
图8是显示由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的量在图6所示的房间中的分布的图。
图9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图9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A方向看到的剖视结构图。
图11是显示图9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对向电极的配置位置的俯视图。
图12~图15是显示对向电极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有关实施方式3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有关实施方式4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图17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A方向看到的剖视结构图。
图19是从图17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B方向看到的剖视结构图。
图20是有关实施方式5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有关实施方式6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22是有关实施方式6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其他剖视图。
图23是显示针状电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4~图31是显示电子释放器的变形例的图。
图32是显示现有的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3是显示现有的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4是显示现有的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其他主要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予以详细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者相当部分赋予相同符号而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实施方式1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具有盒体1、针状电极2、对向电极3、绝缘物4、支撑部件5、电源电路6和配线7、8。
绝缘物4、支撑部件5及电源电路6固定在盒体1的底面1A上。盒体1具有开口部11。针状电极2由直径为0.5mm~1.0mm的钨构成。并且,针状电极2具有尖的前端部2A,前端部2A以朝向盒体1的开口部11的方式被固定在支撑部件5。还有,针状电极2未被绝缘物覆盖。此外,针状电极2并不局限于钨,只要是密度高且耐热温度高的电气导体就可以。
对向电极3被绝缘物4覆盖,相对针状电极2以设定为规定的距离来配置。绝缘物4覆盖对向电极3。并且,绝缘物4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任一种构成。因此,绝缘物4使对向电极3电气绝缘。另外,构成绝缘物4的半导体具有106Ωcm以上的比电阻。即,构成绝缘物4的半导体未被掺杂P型或者n型。
支撑部件5由绝缘物构成。因此,支撑部件5将针状电极2从盒体1电气悬浮。电源电路6生成-5kV~-9kV范围的负电压和接地电压(0V)。然后,电源电路6通过配线7将生成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通过配线8将生成的接地电压(0V)施加给对向电极3。
配线7一端连接针状电极2,另一端连接电源电路6。配线8一端连接对向电极3,另一端连接电源电路6。因此,针状电极2通过配线7接受来自电源电路6的-5kV~-9kV范围的负电压、通过配线8接受来自电源电路6的接地电压(0V)。
参照图2,对从A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的剖视结构予以说明。绝缘物4、支撑部件5及电源电路6连接于盒体1的底面1A。对向电极3及绝缘物4配置在针状电极2的一侧。电源电路6配置在针状电极2及支撑部件5一侧。
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与盒体1的开口部11之间的距离L1为0cm~3cm范围,优选约为1cm。另外,在盒体1的底面1A上垂直方向的开口部11的距离L2为0.5cm~1cm范围,优选为0.5cm~0.7cm范围。
参照图3,对从B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的俯视结构予以说明。针状电极2以其前端部2A至盒体1的开口部11为距离L1的位置的方式由支撑部件5固定。对向电极3及绝缘物4被配置在从针状电极2的距离L4的位置。距离L4因绝缘物4的材质不同而不同。当绝缘物4由玻璃构成时距离L4为0mm~15mm范围,当绝缘物4由聚四氟乙烯构成时距离L4为30mm。还有,在盒体1的底面1A上平行方向的开口部11的距离L3为0.5cm~1cm范围,优选为0.5cm~0.7cm范围。再有,对向电极3和绝缘物4还可以配置为比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还靠近开口部11侧,也可以配置在支撑部件5与盒体1之间。
如-5kV~-9kV范围的负电压被施加在针状电极2,接地电压(0V)被施加在对向电极3,则负离子发生装置10从开口部11释放出负离子。参照图4对负离子发生装置10释放负离子的机构予以说明。
如负电压被施加在针状电极2、接地电压(0V)被施加在对向电极3,则针状电极2从其前端部2A向盒体1的开口部11释放出电子(或者,针状电极2从其前端部2A附近的空气分子中释放出电子,下面也如此)。被释放出来的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分子31及氮分子32碰撞。这样,氧分子31释放出电子31B、变为正离子31A。另外,氮分子32释放出电子32B,变为正离子32A。然后,电子31B、32B附着在其他氧分子或者氮分子上而生成负离子33、34。
由电子的碰撞而产生的正离子31A、32A,通过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的电场被引至针状电极2,并由针状电极2清除。
其结果,负离子发生装置10仅生成负离子33、34。
如-5kV~-9kV范围的负电压被施加在针状电极2上,则电子从针状电极2猛烈地飞出并在针状电极2的附近的领域40碰撞到氧分子31或者氮分子32。然后,在区域40氧分子31及氮分子32分别释放出电子31B、32B而变为正离子31A、32A。释放出的电子31B、32B扩散至空气中,并与其他的氧分子或者氮分子附着而生成负离子33、34。
这样,负离子发生装置10从针状电极2释放出电子并在针状电极2附近(区域40)电离空气中的分子而产生负离子和电子,该产生的电子通过施加于针状电极2上的负电压被扩散至远离针状电极2的方向,负离子通过施加于针状电极2上的负电压吸引。其结果,负离子发生装置10能仅将电子扩散至空气中,在周围产生负离子。
图5显示负离子发生装置10的针状电极2、对向电极、配线7、8及电源电路6的电路图。电源6A是将-5kV~-9kV范围的负电压施加在针状电极2的电源。
通过在电源6A与针状电极2之间插入的电流计测得的从电源6A流向针状电极2的电流的结果为8μA。另外,插入在被施加了接地电压(0V)的对向电极与接地点GND之间的电流计测得的从对向电极流向接地点GND的电流的结果为0A。
因此,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没有电流流过。即,不会介于存在于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的空气流过电流。而通过存在于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的空气并未流有电流意味着在针状电极2与对向电极3之间并未产生放电。
当绝缘物4由玻璃构成时,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之间的距离L4比如为10mm。并且,由于施加给针状电极2的负电压为-5kV~-9kV范围,因此针状电极2与对向电极3之间的电场为-5kV/cm~-9kV/cm范围。
由于为在一个气压的空气中引起放电而必须有10kv/cm以上的电场,因此施加给针状电极2的负电压是生成比用于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产生放电的电场(即、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就是生成比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产生放电的电场(即、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再次参照图1,如电源电路6通过配线7将-5kV~-9kV范围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通过配线8将接地电压(0V)施加给对向电极3,则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针状电极2从前端部2A或者前端部2A附近的空气分子中释放出电子。然后,被释放出来的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分子31或者氮分子32碰撞而生成正离子31A、32A和电子31B、32B。这样,针状电极2吸引在前端部2A附近生成的正离子,而从氧分子31或者氮分子32释放出的电子31B、32B附着其他氧分子或者氮分子而生成负离子33、34。因此,负离子发生装置10从开口部11释放出负离子33、34。
表1是对有关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1号机到10号机测得的产生的负离子量的结果。为了做比较,显示了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测得结果。
表1
Figure A0282949400191
单位:万个/cm3
第一次          本发明方式 第二次 本发明方式 第三次
气温   湿度 测量器制造商型号测量方式 空中放电式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5号机 空中放电式 6号机 7号机 8号机 9号机 10号机 空中放电式 本发明方式平均 空中放电式平均
25 50 ANDES电气ITC-201A平板方式 42 90 84 85 88 93 41 78 82 76 75 75 35 82.6 39.3
SigmatechSC-102重圆筒方式 7.2 15.0 14.8 15.8 15.2 15.1 7.0 12.5 12.5 12.1 12.1 12.6 7.3 13.7 7.2
26 58 ANDES电气ITC-201A平板方式 34 89 83 86 86 91 38 83 84 77 77 79 39 83.5 37
SigmatechSC-102重圆筒方式 4.9 13.9 12.5 13.4 13.3 13.1 5.8 12.3 12.2 11.8 11.8 11.4 5.5 12.5 5.4
测量负离子的测量器如下。即、使用型号为ANDES电气ITC-201A、测量方式为平板方式的测量器(称为测量器A)和型号为SigmatechSC-10、测量方式为2重圆筒方式的测量器(称为测量器B)测量负离子量。
测量顺序首先是对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进行测量,然后,对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1号机~5号机顺次测量负离子量。接着,再次对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测量负离子量,然后,对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6号机~10号机顺次测量负离子量。最后,对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测量负离子量。
上述测量是在气温为25℃、湿度为50%条件下和气温为26℃、湿度为58%条件下进行的。
其结果,揭示了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无论用测量器A还是B测量,与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相比,都产生了2倍以上的负离子。另外湿度从50%到58%变化基本没有造成负离子发生量的变化。
尽管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在使用放电方式产生负离子的装置中产生最多的负离子,但很明显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比该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表2显示负离子量与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距离的依赖关系。
表2
测量器SigmatechSC-10(2重圆筒方式)                                                                                                                 单位:万个/cm3
  制造商     气温     温度     3mm     10cm     20cm     30cm     40cm     50cm     60cm     70cm     80cm     90cm     1m
  本发明方式4号机     25     51     760     456     206     107     65.5     41.8     27.4     18.8     14.3     12.4     11.0
  空中放电式     25     51     450     308     116     52     30     21     12.5     9.9     7.0     6.2     4.7
测量器使用上述的测量器B。测量条件为气温25℃、湿度51%。很明显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在测量的所有距离中都比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另外,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负离子产生量,是相对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负离子产生量在距离为3mm位置的59%,相应的是在距离为1m的位置的43%。这意味着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能在更宽范围产生负离子。
表3显示对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1号机~10号机测量从负离子发生装置3mm的位置及10cm位置的负离子量的结果。
表2
26℃58% SigmatechSC-10(2重圆筒方式)                                                                        单位:万个/cm3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5号机   6号机   7号机   8号机   9号机   10号机   平均值
  正面3mm    820   720   760   760   770   760   710   720   800   820   764
  正面10cm    430   430   440   456   440   430   440   450   430   430   438
在3mm距离,1号机~10号机产生的负离子量的平均值为764万个/cm3,在10cm距离,1号机~10号机产生的负离子量的平均值为438万个/cm3。因此,在两个距离下,1号机~10号机间的机器的负离子量的偏差很小。因此,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具备充分的作为装置的再现性。
表4显示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与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臭氧产生量的对比。测量场所为装置的正面。另外,测量条件为气温25℃、湿度50%。还有,测量装置为荏原实业(株)的臭氧监视器EG-5000。
表4
    气温℃     湿度%   臭氧测量场所装置正面0mm     空中放电方式     本发明
    25     50   臭氧0m中央     0.16ppm     0.00ppm
  臭氧0m左     0.64ppm     0.00ppm
在中央及左侧两个地方,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臭氧产生量为检测界限以下,与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情况下相比少了两个数量级以上。
表5显示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及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多个机器的臭氧量的比较结果。测量条件为气温22℃、湿度60%。
表5
    气温℃     湿度%   臭氧测量场所装置正面0mm   空中放电方式   空中放电方式   空中放电方式     本发明     本发明     本发明
    25     50   中央臭氧   0.09ppm   0.07ppm   0.09ppm     0.00ppm     0.00ppm     0.00ppm
  左臭氧   0.20ppm   0.19ppm   0.20ppm     0.00ppm     0.00ppm     0.00ppm
在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情况下,对所有机器的臭氧产生量都在检测界限以下,与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相比臭氧的产生量要少。
图6显示具有一定面积的房间30的俯视图。长度L7为3.46m、长度L8为4.36m。对房间30的点P1~P6的各点测量负离子发生装置10产生的负离子量。点P1、P2、P3、P5位于房间30的4个角落,点P4位于点P3和点P5的中间点,点P6位于从负离子发生装置10的2m位置。
表6显示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产生的负离子量在各点P1~P6的测量结果。
表6
30℃56%RH                                                                                   单位:个/cm3
装置 测量器     P1     P2     P3     P4     P5     P6
本发明方式 SigmatechSC-10     19000     18000     4500     8000     3500     17000
ANDES ITC-201A     154000     149000     32000     62000     22000     146000
空中放电方式 SigmatechSC-10     7000     4000     1100     600     400     1700
ANDES ITC-201A     48000     33000     7200     4000     2100     16000
在表6中为了比较而显示了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量在点P1~P6的测量结果。测量条件为:气温30℃、湿度56%。
由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产生的负离子量,使用测量器A、B中的任一个测量器测量,都是以点P1、P2、P6、P4、P3、P5的顺序减少,在点P5减少最多。
另一方面,由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量以点P1、P2、P6、P3、P4、P5的顺序减少,在点P5减少最多。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在点P1~P6的所有点都能产生比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多的负离子。即,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在15.08m2(=4.36m×3.46m)的面积内能比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多的负离子。
图7显示由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产生的负离子量在点P1~P6的分布。图8显示由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量在点P1~P6的分布。另外,图7及图8所示负离子量由测量器B测量。
图7及图8中纵轴表示负离子量。从图7及图8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在房间30,比空中放电方式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表7显示瀑布中产生的负离子量的测量结果。
表7
                                 30℃ 60%RH
场所 负离子数
距瀑布约15m的地方 20,000~30,000个/cm3
距瀑布约30m的桥上 5,000~8,000个/cm3
表7所示的负离子量是通过测量器A测量的,测量条件为气温30℃、湿度60%。测量地点为从瀑布向水平方向约15m的位置和从瀑布向水平方向约30m的位置。在从瀑布约15m的位置检测出20000~30000个/cm3的负离子,在从瀑布约30m的位置检测出5000~8000个/cm3的负离子。
一般来讲,有评价说在瀑布的周围存在的负离子量有益健康,并揭示了对健康有利的负离子量为数千~数万个/cm3的范围。
如表6所示,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是在有约15m2面积的房间30的全区域中,产生22000个/cm3以上的负离子量。另外,该数字是为了与表7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而由测量器A测量的值。
由此,揭示了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能产生比评价的有益健康的负离子量还多的负离子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与现有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相比,能在广范围内产生很多的负离子,并能抑制臭氧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能产生比在自然界产生的负离子量更多的负离子。
还有,电源电路6构成“电压施加电路”。此外,针状电极2、对向电极3、绝缘物4、电源电路6及配线7、8构成“电子释放器”。
(实施方式2)
参照图9,实施方式2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A,是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0中追加绝缘物9并消除绝缘物4的装置,其他与负离子发生装置10相同。
绝缘物9,除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及后端部2B之外机体部2C被覆盖。针状电极2的机体部2C由绝缘物9覆盖而构成负电极20。负电极20通过由机体部2C及绝缘物9贯穿支撑部件5而固定在支撑部件5。针状电极2的后端部2B连接于配线7。
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0A对向电极3未被覆盖而是针状电极2的机体部2C被绝缘物9覆盖。即,通过将针状电极2的一部分由绝缘物9覆盖,而使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没有电流流过。
参照图10,对从图9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A的A方向看到的剖视构造予以说明。盒体1的底面1A上设置有对向电极3、支撑部件5及电源电路6。并且,负电极20通过其机体部2C及绝缘物9贯穿支撑部件5使其由支撑部件5固定。其他,与图2的说明相同。
另外,从图9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A的B方向看到的剖视构造与图3所示的俯视构造相同。
参照图11,对对向电极3的配置位置予以说明。设从负电极20的前端部2A朝向后端部2B的方向为x方向,则对向电极3通常被配置为面向绝缘物9的x方向的中央部cp。可是,对向电极3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为与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所接触的面15相比靠近x方向一侧。因此,对向电极3也可以配置在点C~F的任意位置上。如将对向电极3配置为与平面15相比更靠近与x方向相反一侧,则未被绝缘物覆盖的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成为相互面对而使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很容易产生放电,因此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将对向电极3的配置位置限定于上述方式。
其他,与负离子发生装置10相同。
再次参照图9,如电源电路6通过配线7将-5kV~-9kV范围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通过配线8将接地电压(0V)施加给对向电极3,则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负电极20由前端部2A释放出电子。或者,负电极20由前端部2A附近的空气分子中释放出电子。被释放出来的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分子31或者氮分子32碰撞而产生的正离子31A、32A和电子31B、32B。然后,氧分子31释放出电子31B、变为正离子31A。这样,负电极20吸引在前端部2A产生的正离子31A、32A,从氧分子31或者氮分子32释放出的电子31B、32B与其他的氧分子或者氮分子附着而生成负离子33、34。然后,负离子发生装置10A从开口部11释放出负离子33、34。
像这样,通过对向电极3未被绝缘物覆盖而被施加负电压的针状电极2的机体部2C被绝缘物9覆盖的方式,也能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并能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参照图12~图15,对对向电极3的变形例予以说明。参照图12,对向电极可以是沿负电极20的绝缘物9的周边方向弯曲成弧状的对向电极3A。
参照图13,对向电极3也可以是线状的对向电极3B。但是,对向电极3B更具体地讲,可以由通常的配线材料构成。
参照图14,对向电极3可以是以负电极20的绝缘物9为中心轴的环状的对向电极3C。
参照图15,对向电极3可以是在负电极20的轴方向上弯曲成螺旋状的对向电极3D。
将图12~图15所示的对向电极3A~3D使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10A,也能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并能抑制臭氧的产生并生成更多的负离子。
也可以将图12~图15所示的对向电极3A~3D使用于实施方式1所负离子发生装置10。
另外,负电极20、对向电极3、电源电路6及配线7、8构成“电子释放器”。
其他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6,实施方式3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B,是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0中追加绝缘物9的装置,其他与负离子发生装置10相同。
针状电极2及绝缘物9构成负电极20。因此,对于绝缘物9的具体材料,向负电极20的支撑部件5的固定方法及负电极20与配线7的连接方法方面,与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相同。
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0B中,针状电极2及对向电极3分别被绝缘物4、9覆盖。因此,对向电极3及绝缘物4可以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配置在盒体1内的任何位置。
在针状电极2及对向电极3分别被绝缘物4、9覆盖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B中,通过配线7将-5kV~-9kV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通过配线8将接地电压(0V)施加给对向电极3,则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另外,负电极20、对向电极3、绝缘物4、电源电路6及配线7、8构成“电子释放器”。
其他与实施方式1、2相同。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7,实施方式4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C,是将负离子发生装置10中的绝缘物4替换为绝缘物12的装置,其他与负离子发生装置10相同。
绝缘物12配置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即,绝缘物12并不是覆盖针状电极2或者对向电极3,而是用于在空间上隔离开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而配置在针状电极2与对向电极3之间。绝缘物12可以由玻璃、陶瓷及树脂中的任一个构成。还有,绝缘物12具有比对向电极3还高至少3mm左右以上的高度H、比对向电极3还宽至少3mm左右以上的宽度W、及0.1mm左右以上的深度D。因此,深度D由绝缘物的绝缘能力而决定。还有,绝缘物12可以由有106Ωcm以上的比电阻的半导体(即未掺杂为p型或者n型的半导体)构成。此时,绝缘物12的深度D为数百微米左右。
负离子发生装置10C并不是通过用绝缘物覆盖针状电极2及对向电极3两个,而是通过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配置绝缘物12,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压还弱的电场的装置。
参照图18,对从图17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C的A方向看到的剖视构造予以说明。支撑部件5电源电路6及绝缘物12配置在盒体1的底面1A上。并且,绝缘物12配置在针状电极2的后面一侧,对向电极3配置在绝缘物12的更后面一侧(图18中,对向电极3被绝缘物12掩藏)。其他,与图2的说明相同。
参照图19,对从图17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C的B方向看到的剖视构造予以说明。绝缘物12配置在与针状电极2平行的从针状电极2隔开距离L5的位置上。还有,对向电极3配置在从绝缘物12隔开距离L6的位置上。距离L5是在0~30mm范围、距离L6是在0~30mm范围。
其他与图3的说明相同。
如给针状电极2施加负电压、给对向电极3施加接地电压(0V),则生成从对向电极3朝向针状电极2的电场。然后,在该电场电力线从对向电极3出发射入到针状电极2。此时,由于电力线具有集中于尖的部分的特性,因此在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电力线集中的倾向更强烈。故绝缘物12优选为配置在遮挡连接对向电极3和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的直线的位置。
在针状电极2及对向电极3由绝缘物12隔开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C中,通过配线7将-5kV~-9kV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通过配线8将接地电压(0V)施加给对向电极3,则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另外,针状电极2、对向电极3、绝缘物12、电源电路6及配线7、8构成“电子释放器”。
其他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5)
参照图20,实施方式5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D,是将负离子发生装置10中的对向电极3、绝缘物4及配线8删除的装置,其他与负离子发生装置10相同。
电源电路6通过配线7将-5kV~-9kV范围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并将接地电压(0V)向端子66输出。这样,则在针状电极2和电源电路6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然后,针状电极2由前端部2A释放出电子,该被释放出来的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分子或者氮分子碰撞而产生的正离子。针状电极2再将产生的正离子吸引,并将空气中生成的正离子清除。接着,从氧分子或者氮分子释放出的电子与其他的氧分子或者氮分子附着而生成负离子。
负离子发生装置10D中由于在针状电极2与电源电路6的端子66之间没有产生放电,因此正离子只在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附近产生。因此,像负离子发生装置10D,尽管未设置对向电极3也能特别抑制臭氧的产生,生成大量的负离子。
另外,针状电极2、电源电路6及配线7构成“电子释放器”。还有,实施方式5的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可以是从实施方式2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A中删除对向电极3及配线8的装置,或者是从实施方式3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B中删除对向电极3、绝缘物4及配线8的装置,或者是从实施方式4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C中删除对向电极3、绝缘物12及配线8的装置。
其他与实施方式1、2、3、4相同。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是将负离子发生装置10的盒体1的内壁用绝缘物覆盖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参照图21,对实施方式6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E的剖视构造予以说明。盒体1的内壁由绝缘物13覆盖。盒体1具有开口部11,开口部11的端面11A、11A也由绝缘物13覆盖。即,绝缘物13覆盖盒体1的内壁及开口部11的端面11A、11A以使从针状电极2释放出的电子不附带在盒体1上。并且,使绝缘物13接地。还有,绝缘物13由聚四氟乙烯或者绝缘子构成。另外,绝缘物13也可以由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用绝缘物13覆盖盒体1的内壁及开口部11的端面11A、11A是基于如下的理由。如不设置绝缘物13,则从针状电极2释放出的电子,其中的一部分会附着在盒体1的内壁及开口部11的端面11A、11A。这样,即使盒体1由绝缘物构成,也会使电气流通,从而在盒体1与针状电极2之间放电。因此,为了防止由盒体1带电而造成在盒体1与针状电极2之间产生放电,而要由绝缘物13覆盖盒体1的内壁及开口部11的端面11A、11A。
对向电极3、绝缘物4、支撑部件5及电源电路6配置在接地的绝缘物13上。
图21所示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E的开口部11,在其端面11A、11A上形成有斜面。这样,可以使产生的电子及负离子很容易地从开口部11向外部释放。
其他与图2的说明相同。
负离子发生装置10E如图22所示,如果开口部11的端面11A、11A由绝缘物13覆盖,则也可以不形成斜面。
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0E中,电源电路6通过配线7将-5kV~-9kV范围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通过配线8将接地电压(0V)施加给对向电极3,则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针状电极2向开口部11的方向释放电子。然后,在针状电极2的前端部2A的附近,从针状电极2释放出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分子或者氮分子发生碰撞,并产生正离子及电子。正离子被针状电极2吸引而清除,电子与其他的氧分子或者氮分子附着而生成负离子。
然后,负离子发生装置10E从开口部11向外部释放出电子及负离子。此时,由于盒体1的内壁及开口部11的端面11A、11A被绝缘物13覆盖,因此盒体1不因从针状电极2释放出的电子而带电,故在盒体1与针状电极2之间不产生放电。
从而,负离子发生装置10E能稳定地产生负离子。
另外,针状电极20、对向电极3、绝缘物4、电源电路6及配线7、8和绝缘物13构成“电子释放器”。
还有,绝缘物13也可以适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10A、10B、10C、10D中的任一个。此时,与负离子发生装置10E一样,在盒体1与针状电极2之间不产生放电。
其他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相同。
针状电极2也可以是如图23所示的针状电极21。针状电极21由板状的主体210、尖端部211、212和绝缘物213构成。尖端部211、212安装在主体210上,或者作为主体210的一部分来形成。绝缘物213由树脂构成,除尖端部211、212外覆盖主体210。
使用针状电极21的情况下,也能在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且能抑制臭氧的发生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还有,由于针状电极21具有多个尖端部211、212,故能释放出更多的电子,其结果,能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参照图24~图31,对包括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的电子释放器的变形例予以说明。
参照图24,电子释放器140包括2根针状电极2、2和具有配线131的印刷基板130、支撑部件5及配线7、8。2根针状电极2、2其一部分弯曲为直角。然后,通过将弯曲为直角的部分插入到支撑部件5而将2根针状电极2、2固定在支撑部件5。配线7在支撑部件5中连接针状电极2、2。还有,具有配线131的印刷基板130配置在2根针状电极2、2的下侧,配线8与配线131连接。此时,印刷基本130配置为介于配线131和2根针状电极2、2之间。
如果电源电路6通过配线7将-5kV~-9kV范围的负电压施加给针状电极2、2,通过配线8将接地电压(0V)施加给配线131,由于在针状电极2、2与作为对向电极3的配线131之间由绝缘物的印刷基板130予以绝缘,则在针状电极2、2与配线131之间不产生放电。其结果,通过上述机构,能抑制臭氧的产生并生成更多的负离子。
参照图25,电子释放器141包括2根针状电极2、2和具有配线131的印刷基板130及配线7、8。2根针状电极2、2其一部分弯曲为直角。然后,通过将弯曲为直角的部分插入到印刷基板130而将2根针状电极2、2固定在具有配线131的印刷基板130。此时,2根针状电极2、2固定在与配线131所设置的印刷基板130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并且,配线7连接在2根针状电极2、2,配线8连接在配线131。
电子释放器141与电子释放器140一样,也能抑制臭氧的产生并生成更多的负离子。在电子释放器141的情况下,由于具有配线131的印刷基板130作为配置在针状电极2、2的支撑部件5及针状电极2与对向电极3之间的绝缘物12发挥作用,从而能更简单地形成电子释放器。
参照图26,电子释放器142包括2根针状电极2、2和印刷基板130A、130B和配线131及配线7、8。2根针状电极2、2其一部分弯曲为直角。然后,通过将弯曲为直角的部分插入到印刷基板130A而将2根针状电极2、2固定在印刷基板130的一个表面。配线7连接2根针状电极2、2。
配线131形成在印刷基本130A及印刷基板130B中任一个的表面上,并由印刷基本130A和印刷基板130B夹持。并且,配线8连接在配线131。
在电子释放器142中,由于作为对向电极3的配线131由2块印刷基板130A、130B与针状电极2、2绝缘,因此电子释放器142由上述机构,也能抑制臭氧的发生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参照图27,电子释放器143是在图25所示的电子释放器142中的用直线状的针状电极2、2代替针状电极2、2的电子释放器,其他与电子释放器141相同。
参照图28,电子释放器144是在图26所示的电子释放器142中的用直线状的针状电极2、2代替针状电极2、2的电子释放器,其他与电子释放器142相同。
参照图29,电子释放器145包括2根针状电极2、2和具有配线131的印刷基板130和绝缘物132及配线7、8。2根针状电极2、2呈直线形状。然后,通过将2根针状电极2、2的一部分插入到印刷基板130而将其固定在印刷基板130。
在电子释放器145中,配线131被配置在与针状电极2、2所固定的印刷基板130的表面相同的表面上。并且,绝缘物132形成在印刷基板130的表面以覆盖配线131。配线7连接在针状电极2、2,配线8连接在配线131。
在电子释放器145中,由于作为对向电极3的配线131由绝缘物132与针状电极2、2绝缘,因此电子释放器145由与上述机构相同的机构,能抑制臭氧的发生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参照图30,电子释放器146包括针状电极2(2A)、对向电极133和绝缘物134。对向电极133由具有比针状电极2的直径还大的直径的管道构成。并且,对向电极133的内壁及端面由绝缘物134覆盖。还有,针状电极2插入到对向电极133中,并从对向电极133仅伸出前端部2A。针状电极2连接在配线7并被施加-5kV~-9kV的负电压。此外,对向电极133连接在配线8并被施加接地电压(0V)。
在电子释放器146中,由于对向电极133由绝缘物134与针状电极2绝缘,因此电子释放器146由与上述机构相同的机构,能抑制臭氧的发生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参照图31,电子释放器147包括针状电极2和配线135、136。配线135、136由被绝缘物覆盖的通常的配线构成。并且,配线135、136配置为其一端接触针状电极2。此时,与针状电极2接触的一端由绝缘物覆盖。
针状电极2连接在配线7并被施加-5kV~-9kV的负电压。此外,配线135、136连接在配线8并被施加接地电压(0V)。在电子释放器147中,由于作为对向电极3的配线135、136由绝缘物与针状电极2绝缘,因此电子释放器147由与上述机构相同的机构,能抑制臭氧的发生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将图24~图31所示的电子释放器140~147适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10~10E的任一个中,都能如上所述,抑制臭氧的发生并产生更多的负离子。
还有在上述说明中,是对以空气作为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介质予以说明的,但在本发明中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介质并不局限于空气,也可以是其他的介质。
当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介质是空气以外的其他物质时,在针状电极2上施加用于生成比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
即,本发明可以适用于通过使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介质不产生放电来优先产生负离子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
还有,在上述说明中,对对向电极被施加接地电压(0V)的情况予以了说明,但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接地电压(0V),可以是对对向电极3施加生成比存在于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正电压。
再有,在上述说明中,对负离子发生装置10~10E产生负离子予以了说明,但通过对针状电极2施加5kV~9kV的正电压并对对向电极3施加接地电压(0V),负离子发生装置10~10E可以用与上述机构相同的机构仅产生正离子。并且,产生的正离子量与上述的负离子量相等。
因此,上述负离子发生装置10~10E构成仅产生负离子、或者仅产生正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
还有,仅产生负离子、或者仅产生正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适用于去静电装置中。适用于去静电装置中的离子发生装置,在一定期间内将-5kV~-9kV的负电压及接地电压(0V)分别施加给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而产生负离子,在一定期间内将5kV~9kV的正电压及接地电压(0V)分别施加给针状电极2和对向电极3而产生正离子。像这样在一定的周期交互地产生负离子和正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适用于去静电装置中。
生产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在针状电极与对向电极之间生成比空气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来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中。

Claims (40)

1、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负电极(2);和
电压施加电路(6),该电压施加电路(6)具有正极和负极,并由所述负极向所述负电极(2)施加用于在所述负电极(2)和所述正电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周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
2、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被施加规定的负电压的负电极(2);和
以与所述负电极(2)设置为规定的距离来配置并被绝缘物(4)覆盖的对向电极(3);
所述规定的负电压是用于在所述负电极(2)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压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电极(3)由绝缘线(135、136)构成。
4、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除前端部(2A)之外机体部(2C)被绝缘物(9)覆盖的负电极(20);和
用于在与所述负电极(20)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对向电极(3);
所述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0)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5、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负电极(2、20);和
对向电极(3);和
设置在所述负电极(2、20)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绝缘物(4、9、12);和
电压施加电路(6),该电压施加电路(6)在所述负电极(2、20)上施加用于在所述负电极(2、20)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20)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4)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4、9)由第一及第二绝缘物构成,所述第一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4),所述第二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绝缘物(4、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12、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负电极(2、20);和
用于在与所述负电极(2、20)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对向电极(3);和
设置在所述负电极(2、20)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绝缘物(4、9、12);
所述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20)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4)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物(4、9)由第一及第二绝缘物构成,所述第一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3),所述第二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绝缘物(4、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19、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部(11)的盒体(1);和
连接在所述盒体(1)的内壁及所述开口部(11)的端面(11A)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的绝缘物(13);和
配置在所述盒体(1)内,并由所述开口部(11)向所述盒体(1)外侧释放电子的电子释放器;
所述电子释放器包括:
释放电子的负电极(2);和
具有正极和负极并从所述负极给所述负电极(2)施加用于在所述负电极(2)和所述正极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周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6)。
20、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部(11)的盒体(1);和
连接在所述盒体(1)的内壁及所述开口部(11)的端面(11A)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的第一绝缘物(13);和
配置在所述盒体(1)内,并由所述开口部(11)向所述盒体(1)外侧释放电子的电子释放器;
所述电子释放器包括:
被施加规定的负电压并放出所述电子的负电极(2);和
以与所述负电极(2)设置为规定的距离来配置并由第二绝缘物(4)覆盖的对向电极(3);
所述规定的负电压是用于在所述负电极(2)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和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压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电极(3)由绝缘线(135、136)构成。
22、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部(11)的盒体(1);和
连接在所述盒体(1)的内壁及所述开口部(11)的端面(11A)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的第一绝缘物(13);和
配置在所述盒体(1)内并由所述开口部(11)向所述盒体(1)外侧释放电子的电子释放器;
所述电子释放器包括:
除前端部(2A)以外机体部(2C)被第二绝缘物(9)覆盖的负电极(20);和
用于在与所述负电极(20)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对向电极(3);
所述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0)与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23、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部(11)的盒体(1);和
连接在所述盒体(1)的内壁及所述开口部(11)的端面(11A)上而形成并且接地的第一绝缘物(13);和
配置在所述盒体(1)内并由所述开口部(11)向所述盒体(1)外侧释放电子的电子释放器;
所述电子释放器包括:
释放电子的负电极(2、20);和
对向电极(3);和
设置在所述负电极(2、20)与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第二绝缘物(4、9);和
给所述负电极(2、20)施加用于在所述负电极(2、20)与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20)与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负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6)。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3)。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绝缘物(13、4)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绝缘物(13、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物(4、9)由第一及第二电极用绝缘物构成,所述第一电极用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3),所述第二电极用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物(13)、第一电极用绝缘物(4)及第二电极用绝缘物(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30、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部(11)的盒体(1);和
连接在所述盒体(1)的内壁及所述开口部(11)的端面(11A)上形成并且接地的第一绝缘物(13);和
配置在所述盒体(1)内并由所述开口部(11)向所述盒体(1)外侧释放电子的电子释放器;
所述电子释放器包括:
释放电子的负电极(2、20);和
用于在与所述负电极(2、20)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对向电极(3);和
设置在所述负电极(2、20)与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第二绝缘物(4、9);
所述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所述负电极(2、20)与所述对向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3)。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绝缘物(13、4)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绝缘物(13、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物(4、9)由第一及第二电极用绝缘物构成,所述第一电极用绝缘物(4)覆盖所述对向电极(3),所述第二电极用绝缘物(9)覆盖所述负电极(20)的除前端部(2A)外的部分(2C)。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物(13)、第一电极用绝缘物(4)及第二电极用绝缘物(9)由玻璃、陶瓷、树脂及半导体中的任一个构成。
37、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2、20)的前端部(2A)呈尖状。
38、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被施加规定的电压的第一电极(2);和
以与所述第一电极(2)设置为规定的距离来配置并被绝缘物(4)覆盖的第二电极(3);
所述规定的电压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压还弱的电场的电压。
39、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2、20);和
第二电极(3);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2、20)与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的绝缘物(4、9、12);和
在所述第一电极(2、20)上施加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2、20)和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生成比存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20)和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的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6)。
40、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2、20);和
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电极(2、20)之间生成规定的电场的第二电极(3);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2、20)与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的绝缘物(4、9、12);
所述规定的电场是比存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20)和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的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还弱的电场。
CN02829494.7A 2002-08-23 2002-08-23 离子发生装置 Pending CN16504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08541 WO2004019462A1 (ja) 2002-08-23 2002-08-23 イオン発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0492A true CN1650492A (zh) 2005-08-03

Family

ID=31900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29494.7A Pending CN1650492A (zh) 2002-08-23 2002-08-23 离子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987855B2 (zh)
CN (1) CN1650492A (zh)
AU (1) AU2002328534A1 (zh)
WO (1) WO200401946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3362A (zh) * 2014-03-20 2016-04-13 夏普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
CN106159676A (zh) * 2015-03-11 2016-11-23 余柏民 负离子与负电子的分流方法及应用
US10165662B2 (en) 2013-11-20 2018-12-25 Koganei Corporation Ion genera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0043B2 (ja) * 2004-04-05 2010-09-08 一雄 岡野 コロナ放電型イオナイザ
JP4371142B2 (ja) * 2004-12-28 2009-11-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07000041A (ja) * 2005-06-22 2007-01-11 Univ Nihon 鮮度保持方法、鮮度保持装置、鮮度保持剤
JP4868066B2 (ja) * 2007-11-30 2012-02-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オン発生器
JP5774408B2 (ja) * 2011-08-11 2015-09-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13165006A (ja) * 2012-02-13 2013-08-22 Sharp Corp イオン発生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オン発生装置
CN105651760B (zh) * 2015-12-31 2018-06-2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气体中金属元素分析的微等离子体装置
US10705023B2 (en) 2015-12-31 2020-07-07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olution cathode glow discharge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um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performing direct gas sample introduction and used for detecting heavy metal element
CN105842230B (zh) * 2016-03-29 2018-06-2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用于重金属元素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JP6710769B2 (ja) * 2016-09-21 2020-06-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
CN109690894B (zh) * 2016-09-21 2021-02-26 夏普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1477A (ja) * 1997-03-18 1998-09-29 Toto Ltd 負イオン発生装置
JP4215863B2 (ja) * 1998-07-10 2009-01-28 株式会社ゼビオス 静電気除去装置
JP2002040757A (ja) * 2000-07-25 2002-02-06 Ricoh Co Ltd イオン発生器および帯電方法および帯電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3382230B2 (ja) * 2000-11-27 2003-03-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付きヘアーブラシ
JP3820875B2 (ja) * 2000-11-27 2006-09-1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5662B2 (en) 2013-11-20 2018-12-25 Koganei Corporation Ion generator
TWI646743B (zh) * 2013-11-20 2019-01-01 日商小金井股份有限公司 Ion generator
CN105493362A (zh) * 2014-03-20 2016-04-13 夏普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
CN105493362B (zh) * 2014-03-20 2017-08-04 夏普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
CN106159676A (zh) * 2015-03-11 2016-11-23 余柏民 负离子与负电子的分流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87855B2 (ja) 2007-10-10
WO2004019462A1 (ja) 2004-03-04
JPWO2004019462A1 (ja) 2005-12-15
AU2002328534A1 (en) 2004-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0492A (zh) 离子发生装置
CN1286349C (zh)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与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CN1084525C (zh) 清洗装置和清洗方法
CN1246932C (zh) 各向异性导电性连接器、其制造方法以及探针构件
CN1187786C (zh) 获取施加到射频负载上的射频功率波的电压和电流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74535C (zh) 电缆用的干式端接头
CN1717790A (zh)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5998C (zh) 薄片电阻测定器及电子零件制造方法
CN1820346A (zh) 基于带电粒子束的检查装置及采用了该检查装置的器件制造方法
CN1577855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CN1258819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喷液设备
CN1842243A (zh)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CN1717788A (zh)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038859A (zh)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电极
CN1717789A (zh)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电极板
CN1929713A (zh) 电极组件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CN1284270C (zh) 高频无线电设备天线装置、高频无线电设备以及手表形无线电设备
CN1577651A (zh) 铁氧体磁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铁氧体磁心的共模噪声滤波器
CN101044605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08944A (zh) 包括电子发射器件、成像装置及加压装置的电子发射装置
CN1484855A (zh) 陶瓷接合体
CN1669108A (zh) 磁等离子体控制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反应器
CN101075516A (zh) 电子发射元件,电子源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776898A (zh) 半导体晶片及其检查方法
CN1310313C (zh) 半导体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半导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