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6743B - Ion generator - Google Patents

Ion genera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6743B
TWI646743B TW103140185A TW103140185A TWI646743B TW I646743 B TWI646743 B TW I646743B TW 103140185 A TW103140185 A TW 103140185A TW 103140185 A TW103140185 A TW 103140185A TW I646743 B TWI646743 B TW I6467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ischarge
electrode
discharge electrode
ion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0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1307A (zh
Inventor
深田佳成
小根澤和義
高橋祐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小金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小金井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小金井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1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7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6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ionising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之離子發生器能夠在不會對空氣離子的產生量造成影響之情況下增加離子輸送量;該離子發生器輸出對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施加高電壓而產生之空氣離子,其具備空氣噴出口和開口部,空氣噴出口係設置在離子發生器的殼體內並且向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輸送噴出空氣,開口部係設置在殼體的表面上,並且用於藉由噴出空氣而使所產生之空氣離子噴出;並且,對置電極相對於放電電極而位於噴出空氣流的上游側。

Description

離子發生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離子發生器,該離子發生器將透過電暈放電而產生之正空氣離子和負空氣離子噴吹到帶電的對象物(以下稱為“對象物”)上,從而將該對象物的電荷進行中和。
為了對帶靜電的對象物噴吹空氣離子從而對對象物進行除電,使用被稱為電離器(ionizer)或者除電裝置的離子發生器。在製造或組裝電子部件的生產線中所使用之離子發生器,係以電子部件或者製造組裝夾具等作為對象物,並且用於除去該對象物所帶的靜電。透過除去所帶的靜電,能夠防止因為靜電而使異物附著於電子部件或夾具等上、或者因為靜電而導致電子部件被損壞。
作為如上所述的離子發生器,存在有為了對寬度較大的對象物進行除電而將吹氣口形成為扁長形狀這一離子發生器。例如,存在有將空氣離子從吹氣口吹出的離子發生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在專利文獻1、2中,放電電極(放電針)沿 著扁長吹氣口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有多個。在配置於放電電極外周的對置電極與放電電極之間產生空氣離子。另外,從壓縮機向整個扁長的吹氣口輸送壓縮空氣,並且朝向放電電極的突出方向噴出。
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特開平6-208898號
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特開平6-275366號
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的電位差越大,則越容易發生電暈放電。另外,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的距離越短,則越容易發生電暈放電。因此,在先前的離子發生器中,將對置電極配置在放電電極前端附近的外周、或其外周的部分位置處。
另外,還存在將對置電極經由高電阻接地,以防止放電電極所產生的空氣離子被對置電極捕獲。在這樣的構成中,當向放電電極施加電壓時,透過放電而產生空氣離子。與此同時,空氣離子也開始被吸附於對置電極上。被吸附的空氣離子在對置電極中流動從而產生電流。因此,對置電極的電位昇高。由此,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的電場強度變小。而且,容易使透過放電而產生的空氣離子與放電電極分離,從而被輸送至對象物。
但是,在該構成中,由於隨著空氣離子被吸附在對置電極上而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的電場強度變小,因而空氣離子的產生量減少。由此,存在所產生的正空氣離子與負空氣離子之間的平衡、即離子的平衡不佳,從而無法充分地對對象物進行除電這一情況。當空氣離子 的產生量發生變化時,存在例如在除電後因為殘留正空氣離子或負空氣離子的任意一種而導致對象物帶電這一情況。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在不會對空氣離子的產生量造成影響之情況下增加離子輸送量之離子發生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離子發生器輸出對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施加高電壓而產生之空氣離子,其特徵在於:具備第一空氣噴出口,其設置在所述離子發生器的殼體內並且向所述放電電極輸送噴出空氣,開口部,所產生的所述空氣離子與所述噴出空氣一同從該開口部被噴出,放電電極支撐體,其形成有保持所述放電電極之放電電極保持架,對置電極支撐體,其設有間隔件,該間隔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對置電極嵌入之凹部;並且,具備所述放電電極支撐體和所述對置電極支撐體之放電電極單元,以拆裝自如之方式安裝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對置電極相對於所述放電電極的放電端而位於噴出空氣流的上游側。
較佳為在所述對置電極支撐體上,在與所述放電電極支撐體上的放電電極相對應之位置處,形成有構成所述開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之上部開口部。另外,較佳為設有多個所述間隔件,所述凹部之底面形成於所述間隔件上面,並且是配置於同一平面上。
另外,較佳為所述對置電極呈帶形板狀。
較佳為在所述殼體的背面側還設有第二空氣供給部,該第二空氣供給部向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的產生空氣離子之區域內吸入外部空氣。
較佳為所述殼體設有頂蓋,該頂蓋用於對被吸入到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對置電極之間的外部空氣流進行整流。
較佳為所述離子發生器設有將所述第一空氣噴出口前方上側覆蓋之導流部件,從而使所述噴出空氣被輸往所述開口部。
在本發明涉及之離子發生器中,由於對置電極位於朝向後側與放電電極的放電端相距規定距離之位置處,因而所產生的空氣離子中被對置電極吸附的量減少,從而使放電穩定,並且,空氣離子的輸送量增加。另外,所產生的正空氣離子與負空氣離子之間的平衡良好。因此,除電效率提高。
1‧‧‧離子發生器
10‧‧‧殼體
11‧‧‧吹氣口
12‧‧‧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
13‧‧‧第一空氣供給部
13A‧‧‧空氣供給口
13B‧‧‧管子
14‧‧‧頂蓋
14A‧‧‧加強筋
15‧‧‧空氣流道
15A‧‧‧空氣流道的貫通口
16‧‧‧第一空氣噴出口
17‧‧‧導流部件
20‧‧‧放電電極單元
210‧‧‧放電電極支撐體
220‧‧‧對置電極支撐體
221‧‧‧凹部
222‧‧‧上部開口部
223‧‧‧開口邊緣
224‧‧‧間隔件
224a‧‧‧凹部
225‧‧‧間隔件
225a‧‧‧凹部
21‧‧‧放電電極
21P‧‧‧放電端
211‧‧‧放電電極保持架
212‧‧‧圖案
22‧‧‧開口部
23‧‧‧對置電極
230‧‧‧底部部件
231‧‧‧固定部
232‧‧‧孔
24‧‧‧噴出空氣流道
26‧‧‧分離部
27‧‧‧電源纜線
30‧‧‧第二空氣供給部
31‧‧‧第二空氣噴出口
D1‧‧‧規定距離
D2‧‧‧規定距離
圖1係從正面側觀察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之離子發生器之整體立體圖。
圖2係從背面側觀察圖1的離子發生器之整體立體圖。
圖3係圖1的離子發生器之主視圖。
圖4係圖3的離子發生器之俯視圖。
圖5係圖3的離子發生器之後視圖。
圖6係圖3的離子發生器之仰視圖。
圖7係圖3的離子發生器之右視圖。
圖8係圖3的離子發生器之左視圖。
圖9係圖3中的A-A剖面圖。
圖10係圖3中的B-B剖面圖。
圖11係單獨顯示放電電極單元之立體圖。
圖12係圖11的放電電極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圖3中的X部分之放大圖。
圖14係圖13的立體圖。
圖15A及圖15B係顯示比較例和本發明中有關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配置之不同點之圖。
圖16係顯示第二空氣供給部之圖。
圖17係從正面側觀察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之離子發生器之整體立體圖。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之離子發生器詳細地進行說明。
另外,以下說明中所使用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寬度方向)以及縱深方向係指:將圖1的紙面外側作為正面(外側)並從該正面側觀察時的方向。另外,在以下所述之實施方式中,作為離子發生器的一例,對於將所產生之空氣離子從扁長(長方形)的吹氣口吹出的寬型(wide type)產品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另外,在本說明書之說明中,存在三種不同的空氣。即,一種為“噴出空氣”,一種為“外部空氣”,一種為“輔助空氣”。
“噴出空氣”係指從壓縮機供給至離子發生器1的空氣供給口13A並從第一空氣噴出口16(參照圖10)噴出之空氣。
“外部空氣”係指從離子發生器1的周圍吸入之空氣。
“輔助空氣”係指從第二空氣噴出口31噴出之空氣。
另外,“離子輸送空氣”係指從吹氣口11(參照圖1)吹出之空氣,且該離子輸送空氣係指噴出空氣與外部空氣混合後的空氣。
例如如圖1所示,離子發生器1由殼體10和放電電極單元20構成。放電電極單元20安裝在殼體10內,並且能夠從吹氣口11進行安裝或拆卸。
殼體10被形成為在左右方向上長的大致長方體狀。如圖1、圖3所示,吹氣口11形成於殼體10的紙面外側的正面上部。吹氣口11沿著殼體10的長度方向呈扁長形狀地延伸。
如圖9所示,在吹氣口11中形成有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係形成為朝向縱深方向呈方形地凹陷之形狀,並且其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吹 氣口11相同。圖11中所示的放電電極單元20整體嵌入於凹陷形成為方形形狀的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中。另外,放電電極單元20呈大致長方體形狀,之後對其進行敍述。
另外,如圖9所示,在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的後側設有第一空氣供給部13。第一空氣供給部13形成於吹氣口11的左右方向的全長範圍內。
如圖1、圖2所示,壓縮空氣經由管子13B從空氣供給口13A被供給至第一空氣供給部13中。空氣供給口13A設置在殼體10上。
如圖9所示,第一空氣噴出口16設置在第一空氣供給部13的前側上部。第一空氣噴出口16用於從第一空氣供給部13內向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的後部噴出空氣。如圖13、圖14所示,在從吹氣口11側觀察時,第一空氣噴出口16設置在各個放電電極21的左右兩側。噴出空氣從該第一空氣噴出口16高速噴向前方。關於設置第一空氣噴出口16的作用效果,之後詳細進行敍述。
另外,如圖9所示,在第一空氣噴出口16的上部設有導流部件17,該導流部件17將第一空氣噴出口16的前方上側覆蓋。該導流部件17用於提高從第一空氣噴出口16噴出的噴出空氣的直線性。噴出空氣在導流部件17的引導下朝向形成於放電電極21周圍且呈凹槽狀的開口部22噴出。關於利用導流部件17引導的噴出空氣的作用效果,之後詳細進行敍述。
另外,如圖9所示,在殼體10的頂部設有頂 蓋14。而且,頂蓋14設置在第一空氣供給部13和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的上方,即,隔著對置電極23與放電電極21呈相反側的位置上。
另外,如圖10所示,在頂蓋14與第一空氣供給部13和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之間形成有空氣流道15。空氣流道15從殼體10的後面貫通至前面,並且被形成為與導流部件17引導噴出空氣的方向大致平行。即,從第一空氣噴出口16噴出的噴出空氣流的方向與空氣流道15中流動的空氣流的方向相同。安裝在殼體10中的放電電極單元20的頂面與空氣流道15接觸。另外,如圖2和圖5所示,藉由沿寬度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於殼體10中之加強筋14A,對頂蓋14的中間部分加強其強度。
另外,如圖2、圖5以及圖9所示,空氣流道15背面側的貫通口15A與導流部件17的上部形狀相對應地被形成為曲面形狀。由此,空氣流道15背面側的貫通口15A隨著朝向後側而逐漸變大。由此,容易將離子發生器1後方的外部空氣吸入空氣流道15內。
另外,離子發生器1的吹氣口11的開口面積,為空氣流道15前面的開口面積與開口部22的開口面積之總計面積。
如圖11所示,在放電電極單元20中,沿左右方向(寬度方向)隔開間隔而排列配置有多個放電電極21。另外,圖11中圖示出了四個放電電極21,但放電電極21的數量並不限於此。
放電電極21被形成為細線狀或針狀。在將放電電極單元20安裝於放電電極單元安裝部12中之狀態下,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朝向吹氣口11的外側呈直線狀地延伸。而且,在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上側部分中的、與各個放電電極21的位置相對應之位置處,形成有凹槽狀的開口部22。開口部22沿前後方向貫穿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並且,開口部22的上方敞開。各個放電電極21分別經由該開口部22而從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頂面露出外部。
另外,如圖9、圖11、圖12所示,在放電電極單元20中,對置電極23係安裝在朝向後側與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相距規定距離之位置的上側。對置電極23被形成為沿著放電電極單元20的長度方向呈一個整體的帶形板狀。
如圖12所示,放電電極單元20具有放電電極支撐體210和對置電極支撐體220。對置電極23能夠容易地安裝在放電電極單元20的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中。對置電極23位於朝向後側與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相距規定距離之位置的上側。
放電電極支撐體210由長方形的印製電路板形成。在該印製電路板的上表面上,沿著長度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固定有多個用於保持放電電極21的放電電極保持架211。各個放電電極21與設置於印製電路板上的圖案(pattern)212連接。
對置電極支撐體220具有與放電電極支撐體 210大致相等的長度,並且由合成樹脂等的絕緣材料形成。在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長度方向兩端部形成有凹部221,下述對置電極23的長度方向兩端部能夠嵌入該凹部221中。另外,在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上,在與放電電極支撐體210上的各個放電電極21相對應之位置處,形成有構成開口部22的至少一部分的上部開口部222。上部開口部222由開口邊緣223形成。開口邊緣223被形成為不具有下方部分的圓環狀。在該開口邊緣223的後側形成有間隔件(spacer)224,該間隔件224將上部開口部222的上面後部覆蓋且呈平坦的蓋狀。在該間隔件224的頂面上形成有供對置電極23嵌入的凹部224a。在相鄰的間隔件224之間設有間隔件225,該間隔件225呈細肋狀。
而且,間隔件225距離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上表面之高度與間隔件224距離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上表面之高度相等。在間隔件225的上端部形成有凹部225a。對置電極23能夠嵌入該凹部225a中。凹部221、凹部224a以及凹部225a之各底面配置於同一平面上。
對置電極23由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板形成,並且其表面被絕緣性材料或絕緣性薄膜覆蓋。如圖11和圖12所示,在對置電極23的長度方向兩端形成有固定部231,該固定部231朝向與對置電極23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上述構成的放電電極單元20能夠利用下述方式進行組裝。
首先,在保持放電電極支撐體210與對置電極支撐體220平行之狀態不變之情況下,使放電電極支撐體210靠近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下側。
接著,使放電電極支撐體210或者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中的至少任意一個平行移動,以使各個放電電極21位於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各個上部開口部222的中央位置處。
然後,使放電電極支撐體210的頂面與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底面抵接,從而將放電電極21定位於規定的位置處。
在該狀態下,將對置電極23兩端的固定部231嵌入並固定在對置電極支撐體220兩端的凹部221中。或者,在對置電極23的兩端設置孔232,並將螺釘從該孔232擰入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中,從而將固定部231固定在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上。
當將對置電極23的固定部231嵌入並固定在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凹部221中時,對置電極23呈水平狀態地被支撐在凹部224a和凹部225a中。因此,各個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之間的最短距離全部相等,從而各個放電電極21的放電能力相同。
在將對置電極23安裝到對置電極支撐體220上之後,將底部部件230固定在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底面上,從而將對置電極支撐體220的上部開口部222的底部堵住。但是,在放電電極支撐體210被固定在對置電極支撐 體220上之情況下,也可以不使用底部部件230。
如圖9所示,在將放電電極單元20安裝到殼體10中之狀態下,在放電電極單元20內部形成噴出空氣流道24。噴出空氣從第一空氣噴出口16前側起經由噴出空氣流道24朝向開口部22流動。由此,從第一空氣噴出口16噴出的噴出空氣經由噴出空氣流道24被輸往開口部22,並且從對置電極23與放電電極21之間流過後從吹氣口11朝向前方被噴出。因此,使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之間產生的空氣離子藉由噴出空氣而有效地朝向前方噴出。
另外,如圖9所示,在導流部件17的前端部與噴出空氣流道24的後端部之間設有分離部26。如上所述,來自第一空氣噴出口16的噴出空氣在噴出空氣流道24中高速流動。而且,在分離部26和開口部22中,高速流動的噴出空氣與空氣流道15內的外部空氣匯合在一起。
另外,如圖1和圖2所示,經由電源纜線27從外部電源向離子發生器1供給電源,從而對放電電極單元20內部的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這兩個電極之間施加高電壓。由此,發生電暈放電,從而產生空氣離子。由於用於供給該電源的未圖示的內部配線結構或電路結構等採用眾所周知的結構,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接著,根據圖9和圖10對上述實施方式涉及之離子發生器1之作用進行說明。
從殼體10的空氣供給口13A(圖6、圖8)供給的壓縮空氣流入第一空氣供給部13並從第一空氣噴出口 16被噴出。然後,被噴出的噴出空氣經由噴出空氣流道24流入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相對置的開口部22內,並且與透過電暈放電產生之空氣離子一同從吹氣口11被噴出。
從第一空氣噴出口16噴出的高速的噴出空氣藉由分離部26吸入空氣流道15中的外部空氣、或者離子發生器1後方的外部空氣,從而產生與噴出空氣流不同的外部空氣流。更為詳細而言,噴出空氣流在放電電極單元20的開口部22附近處與外部空氣接觸。然後,外部空氣被捲入噴出空氣流中。由此,外部空氣隨著噴出空氣流而流動。
現有技術下,如圖15B所示,對置電極23′配置在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的前側或其周圍。相對於此,在本發明中,如圖15A所示,對置電極23係配置在如下位置處:即,朝向後側與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相距規定距離D1、且朝向上方與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相距規定距離D2之位置處。本發明中的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之間產生的電場強度,比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之間產生的電場強度小10%~20%左右。
但是,由於對置電極23相對於放電電極21而位於噴出空氣流的上游側,因此,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周圍產生的空氣離子總量中被對置電極23吸附的量少。更為具體而言,在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與設置在放電端21P後側的對置電極23之間的空間中發生電暈放電,而空氣是從放電電極21的放電端21P朝向前方流動。因此,空 氣離子不會朝向放電端21P的後側、即空氣流的上游側流動。由此,空氣離子總量中被對置電極23吸附的量少。
另外,由於對置電極23被絕緣薄膜覆蓋,因而由空氣離子所產生的電流不會流入對置電極23中。另外,由於對置電極23並未經由電阻而接地,因而對置電極23的電位不會發生變動。由此,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之間的電場強度幾乎不會變化,因而能夠抑制空氣離子的產生量發生變化。因此,能夠以不會破壞空氣離子之間的平衡的狀態向對象物輸送空氣離子。即,能夠在不會對空氣離子的產生量造成影響之情況下增加離子輸送量。
如上所述,本發明具有能夠有效地使空氣流動之構成。流入離子發生器1中的外部空氣在放電電極單元20的開口部22處與放電電極21接觸,從而與放電電極21所產生的空氣離子一同被噴出。此時,由於對置電極23配置在放電電極21的上側,因此,被吸入的外部空氣從放電電極21的上側部分通過,並且一邊將放電電極21所產生的空氣離子捲入其中一邊被噴出。由此,除了被噴出的噴出空氣的風量之外還有外部空氣的風量,因而輸送離子的空氣量增大。
另外,殼體10的頂蓋14還具有對吸入的外部空氣流進行整流之功能。即,利用頂蓋14對流入空氣流道15的外部空氣流進行整流,因而不會產生渦流。
當產生渦流時,渦流會使正的空氣離子與負的空氣離子混合而相互被中和。但是,由於能夠利用頂蓋14 防止產生渦流,因而能夠減少空氣離子的中和。另外,當產生渦流時,會使外部空氣流的直線性喪失。而且,外部空氣的流量降低。頂蓋14能夠防止發生上述情況。
另外,離子發生器1具有導流部件17,導流部件17朝向開口部22引導從第一空氣噴出口16噴出的噴出空氣。並且,噴出空氣以高速狀態被直接輸送至開口部22。由此,利用高速的噴出空氣流更加容易吸入外部空氣,因此,離子發生器1能夠從吹氣口11噴出高於噴出空氣流量的離子輸送空氣。
以上,對於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之離子發生器進行了敍述,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能夠根據本發明之技術思想進行各種變形和變更。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對置電極23設置在放電電極21的後方上側,但是,也可以將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的上下關係顛倒:即,將對置電極23設置在放電電極21的後方下側。
另外,也可以將對置電極23形成為以放電電極21的軸心的後側延長線為中心之圓環狀。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透過利用高速的噴出空氣吸入之方式而使外部空氣流入空氣流道15內。相對於此,例如也可以如圖16所示在第一空氣噴出口16的上游側設置供給輔助空氣的第二空氣供給部30。
第二空氣供給部30的第二空氣噴出口31朝向空氣流道15。透過從第二空氣噴出口31噴出的空氣而吸入 外部空氣,並且使其流入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之間、即產生空氣離子之區域內。透過從第二空氣噴出口31噴出輔助空氣,能夠進一步增大(輔助)空氣流道15中流動的外部空氣的風量。由此,能夠確保更多的離子輸送空氣的量(噴出空氣、外部空氣以及輔助空氣)。另外,透過向空氣流道15送入輔助空氣,進一步提高外部空氣的直線性。
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向放電電極21與對置電極23之間送入了空氣、即噴出空氣與外部空氣混合後的空氣、或者噴出空氣、外部空氣以及輔助空氣混合後的空氣,但是,並非一定要送入該空氣。
當施加在放電電極上的電壓為高頻交流電壓時,必須要送入空氣,但是,當所施加電壓為低頻交流電壓時,則無需送入空氣。
進而,較佳為在對置電極23上設置將其覆蓋的絕緣材料。由於絕緣薄膜容易設置,因而絕緣材料較佳為絕緣薄膜。當對置電極23被絕緣材料覆蓋時,能夠防止空氣離子被吸附在對置電極23上,因而能夠防止電荷蓄積到對置電極23中。另外,對置電極23也不會被空氣離子侵蝕。進而,能夠得到放電能力未降低且所產生的空氣離子的輸送量增加之效果。
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離子發生器1在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放電電極21,相對於此,離子發生器1也可以形成為下述形態,即:例如圖17所示,具備一個放電電極21和一個對置電極23,從而定點(spot)地向對象物噴吹空氣 離子。在圖17中,對於與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對應之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

Claims (7)

  1. 一種離子發生器,其輸出對放電電極與對置電極之間施加高電壓而產生之空氣離子,所述離子發生器的特徵在於,其具備:第一空氣噴出口,其設置在所述離子發生器的殼體內,並且向所述放電電極輸送噴出空氣,開口部,所產生的所述空氣離子與所述噴出空氣一同從該開口部被噴出,放電電極支撐體,其形成有保持所述放電電極之放電電極保持架,對置電極支撐體,其設有間隔件,該間隔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對置電極嵌入之凹部;具備所述放電電極支撐體和所述對置電極支撐體之放電電極單元,以拆裝自如之方式安裝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對置電極相對於所述放電電極的放電端而位於噴出空氣流的上游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子發生器,其中,在所述對置電極支撐體上,在與所述放電電極支撐體上的放電電極相對應之位置處,形成有構成所述開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之上部開口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子發生器,其中,設有多個所述間隔件,所述凹部之底面形成於所述間隔件上面,並且是配置於同一平面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子發生器,其中,所述對置電極呈帶形板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子發生器,其中,在所述殼體的背面側設有第二空氣供給部,所述第二空氣供給部向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對置電極之間的產生空氣離子之區域內吸入外部空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子發生器,其中,所述殼體還設有頂蓋,所述頂蓋用於對被吸入到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對置電極之間的外部空氣流進行整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子發生器,其中,所述離子發生器還設有導流部件,所述導流部件將所述第一空氣噴出口的前方上側覆蓋,從而使所述噴出空氣被輸往所述開口部。
TW103140185A 2013-11-20 2014-11-20 Ion generator TWI646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0173 2013-11-20
JP2013240173 2013-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307A TW201521307A (zh) 2015-06-01
TWI646743B true TWI646743B (zh) 2019-01-01

Family

ID=5317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0185A TWI646743B (zh) 2013-11-20 2014-11-20 Ion generat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5662B2 (zh)
JP (1) JP6470692B2 (zh)
TW (1) TWI646743B (zh)
WO (1) WO20150761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5645B (zh) * 2019-09-17 2022-02-21 南韓商禪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備離子平衡的監視及離子平衡的自動調整功能的棒式離子發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7771A1 (ja) * 2017-10-20 2019-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0492A (zh) * 2002-08-23 2005-08-03 大东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
JP2009099472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hishido Seidenki Kk 送風式イオン生成装置
CN101442870A (zh) * 2007-11-22 2009-05-27 Smc株式会社 电极丝式离子发生器
JP2010110692A (ja) * 2008-11-06 2010-05-20 Daikin Ind Ltd 荷電装置及び空気処理装置
CN201663347U (zh) * 2008-08-28 201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JP2011009235A (ja) * 2008-09-26 2011-01-13 Jentorei:Kk イオン発生方法、イオン発生電極及びイオナイザモジュール
JP2011171047A (ja) * 2010-02-17 2011-09-01 Koganei Corp イオン生成装置
CN102228713A (zh) * 2011-06-22 2011-11-02 苏州领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高能离子空气净化器
JP2012054088A (ja) * 2010-09-01 2012-03-15 Koganei Corp イオン生成装置
CN203193124U (zh) * 2012-02-08 2013-09-11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粒子发生装置
JP2013218852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harp Corp 帯電粒子発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0116B2 (ja) 1992-08-25 2000-08-21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帯電物品の中和装置
JP3401702B2 (ja) 1993-03-22 2003-04-28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帯電物品の中和装置
JP3466518B2 (ja) * 1999-10-20 2003-11-10 ファブ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電荷測定装置
JP4910207B2 (ja) * 2005-11-25 2012-04-04 Smc株式会社 イオンバランス調整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ークの除電方法
JP5364494B2 (ja) * 2009-07-29 2013-12-11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
JP5005074B2 (ja) * 2010-07-22 2012-08-22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イオン量測定装置
WO2014168160A1 (ja) * 2013-04-11 2014-10-16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イオン発生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0492A (zh) * 2002-08-23 2005-08-03 大东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
JP2009099472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hishido Seidenki Kk 送風式イオン生成装置
CN101442870A (zh) * 2007-11-22 2009-05-27 Smc株式会社 电极丝式离子发生器
CN201663347U (zh) * 2008-08-28 201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JP2011009235A (ja) * 2008-09-26 2011-01-13 Jentorei:Kk イオン発生方法、イオン発生電極及びイオナイザモジュール
JP2010110692A (ja) * 2008-11-06 2010-05-20 Daikin Ind Ltd 荷電装置及び空気処理装置
JP2011171047A (ja) * 2010-02-17 2011-09-01 Koganei Corp イオン生成装置
JP2012054088A (ja) * 2010-09-01 2012-03-15 Koganei Corp イオン生成装置
CN102228713A (zh) * 2011-06-22 2011-11-02 苏州领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高能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3193124U (zh) * 2012-02-08 2013-09-11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粒子发生装置
JP2013218852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harp Corp 帯電粒子発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5645B (zh) * 2019-09-17 2022-02-21 南韓商禪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備離子平衡的監視及離子平衡的自動調整功能的棒式離子發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5662B2 (en) 2018-12-25
JPWO2015076155A1 (ja) 2017-03-16
US20160302293A1 (en) 2016-10-13
TW201521307A (zh) 2015-06-01
WO2015076155A1 (ja) 2015-05-28
JP6470692B2 (ja)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77430C1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в сборе
US7920368B2 (en) Static Eliminator
EP2043213B1 (en) 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apparatus
RU2626891C2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эжекторного типа с электростатическим фильтром
KR100753901B1 (ko) 제전장치를 갖는 에어 부상장치
JP2013174240A5 (ja) 送風機組立体のためのノズルおよび送風機
US9762073B2 (en) Charging device for a battery pack
WO2005025022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KR101403072B1 (ko) 이온 생성 장치
TWI646743B (zh) Ion generator
KR101560356B1 (ko) 제전 장치
CN109687295B (zh) 离子发生器
CN110506373B (zh)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TWI624194B (zh) Ion generator
JPWO2007046151A1 (ja) 半導体および液晶製造工程における半導体基板および液晶基板表面の静電除去装置
JP6000684B2 (ja) 帯電粒子発生装置
JP6004645B2 (ja) ノズル除電装置
JP5721561B2 (ja) イオン放射装置
KR20050120744A (ko) 송풍형 이온발생장치의 일체형 챔버와 챔버의 탈부착방식구조
JP5035447B1 (ja) 電気掃除機
JP4978740B1 (ja) 電気掃除機
JP5018983B1 (ja) 電気掃除機
WO2010110488A1 (en) 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 apparatus
JP5613078B2 (ja) 静電型液体塗布装置
JP2014207088A (ja) イオン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