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7186A - 织机的送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的送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7186A
CN1637186A CN 200410100038 CN200410100038A CN1637186A CN 1637186 A CN1637186 A CN 1637186A CN 200410100038 CN200410100038 CN 200410100038 CN 200410100038 A CN200410100038 A CN 200410100038A CN 1637186 A CN1637186 A CN 1637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loose
roller
band
loose wa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1000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名木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7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7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出装置,其包括多个松经辊,针对每个松经辊,将经纱分为多个部分,将其送出,可使多个松经辊的支承结构紧凑,以节省空间设置多个松经辊。织机的送出装置(1),包括多个松经辊(2,3)和导向辊(6),来自送出臂(4)的经纱带(5)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2,3),分为多个部分的经纱带(5a,5b)中的至少1个经纱带(5a,5b)与导向辊(6)接触,导向松经辊(2,3),其特征在于,多个松经辊(2,3)具有共同的摆动中心,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8)上,所述摆动中心形成于导向辊(6)的轴(10)的轴心。

Description

织机的送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的送出装置,特别涉及支承多个松经辊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涉及织机的送出装置,公开了经纱张力的控制技术。该技术的织机的送出装置包括导向辊和多个松经辊,针对每个松经辊,分为带状的多个经纱,针对每个松经辊,进行张力控制,由此,对每个分开的经纱,施加适合的张力。
如果采用上述的技术,多个松经辊被分别安装于织机支架上。由此,在多个松经辊的安装位置,必须要求较大的空间。
专利文献1:JP特开昭52-886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其包括多个松经辊,针对每个松经辊,将经纱分为多个部分,将其送出,可使多个松经辊的支承结构紧凑,以节省空间设置多个松经辊。
根据上述的目的,方案1所述的发明涉及下述的织机的送出装置,其包括多个松经辊,来自送出臂的经纱带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被导向各松经辊,其特征在于,把多个松经辊按照能以共同的摆动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上。
由于经纱带分为多个部分后,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故被分开的经纱带针对每个松经辊,形成1个经线。另外,来自各松经辊的经纱带伴随开口运动,交替地形成上经纱和下经纱。另外,多个松经辊的数量为2个以上,在实施例中,给出2个松经辊。
方案2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其具有多个松经辊和导向辊,来自送出臂的经纱带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分为多个部分的经纱带中的至少1个经纱带与导向辊接触,导向松经辊,其特征在于,多个松经辊具有共同的摆动中心,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上述摆动中心形成于导向辊的轴的轴心。
根据上述的构成,多个松经辊的共同的摆动中心与松经辊的轴心一致。另外,多个松经辊的共同的摆动中心也可单独地设置在不同于松经辊的轴心的位置。
分为多个部分的经纱带中的至少1个经纱带与松经辊接触后,被导向松经辊。未与导向辊接触的经纱带也可从送出臂直接导向相应的松经辊,或从伴随送出臂的卷径的减少的时刻处于与导向辊接触的状态。另外,在实施例中,经纱带在分为多个部分之前,全部与导向辊接触,然后,导向松经辊。
在分为多个部分的全部的经纱带与导向辊接触的情况下,全部的经纱带通过导向辊的反织前侧(织机的后方侧)。另外,在分为多个部分的全部的经纱带中的仅仅一部分与导向辊接触的情况下,与导向辊接触的一部分的经纱带通过导向辊的反织前侧,而未与导向辊接触的另一经纱带通过导向辊的织前侧。
导向辊的设置数量如实施例那样,通常为1个,但是也可根据需要,沿经纱带的行进方向,设置2个以上(多个)。另外,导向辊一般可相对所支承的部分(轴)自由旋转,但是,为了加减经纱带的传送阻力,也会按照不可旋转的方式设置。
方案3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具有:多个松经辊、导向辊和导向辊放置部件,来自送出臂的经纱带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分为多个部分的经纱带中的至少1个经纱带与导向辊接触,导向多个松经辊,其特征在于,多个松经辊具有共同的摆动中心,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上,上述摆动中心形成于导向辊的轴的轴心,多个松经辊和导向辊成一体,以可取下的方式安装于支架上,导向辊放置部件在比导向辊的安装位置偏上的上方,设置于支架上。
导向辊设置于松经辊和送出臂之间,采用导向辊放置部件的目的在于,在更换设置于比导向辊偏下的下方的送出臂时,取下导向辊,将导向辊移动到比安装位置偏上的上方的引退位置,将其放置(保持)于此。共同的摆动中心形成于导向辊的轴的轴心处,因此各松经辊伴随导向辊朝向引退位置的移动,移动到相应的引退位置。于是,在将取下的导向辊已被放置于导向辊放置部件上时,松经辊和导向辊相互不干扰,且也不对送出臂的更换构成障碍。
方案4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具有多个松经辊,来自送出臂的经纱带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其特征在于,多个松经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相应的松经杠杆上,相应的松经杠杆以共同的摆动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架上,在每个松经杠杆上,设置了松经辊的摆动装置,各摆动装置被轴支承于支架上,并且以可发生相对位移的方式与相应的松经杠杆配合,各松经辊通过相应的松经杠杆,借助各摆动装置回复,与相应的经纱带接触。
多个松经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相应的松经杠杆上,相应的松经杠杆按照能以共同的摆动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上。由于共同的摆动中心为轴的轴心,因此为了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相应的松经杠杆,该轴通过辊托架安装于支架上。
为了使多个松经辊进行松经运动,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每个松经杠杆的摆动装置由消极缓和部构成。摆动装置由作为弹性部件的伸拉弹簧或压缩弹簧等构成,其一端支承于支架上,其另一端与相应的松经杠杆的端部连接,因此,松经辊通过弹性部件,朝向反织前侧回复。借助摆动装置,使织前与导向辊之间的经纱路径的长度保持在一定值,抑制伴随织造而产生的经纱的张力的变化。
另外,虽未图示,但由于在积极缓和部中,松经杠杆伴随开口运动而运动,通过橡胶等而回复,故多个松经辊通过移动,抑制伴随织造而产生的经纱的张力的变化。
方案5所述的发明如方案4所述,其中,针对每个松经辊的经纱带形成经线和经纱开口,根据仅仅1个经纱带的张力驱动送出臂,以便使多个经纱带中的1个经纱带为设定张力,并且对另一经纱带则仅仅进行伴随开口运动的缓和经纱路径长度的变化的松经的运动,该摆动装置包括松经辊和通过该辊使经纱带回复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基于与根据上述1个经纱带与纬纱的交错数量的差异而产生的上述设定张力不同的另一经纱带的恒定张力,使松经辊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
对于多个经纱带中的仅仅1个经纱带的经纱张力的设定,则通过电动式控制机构,或机械式控制机构进行。在实施例中,设定经纱的根数较多的经纱带的经纱张力,从而减小以该数量所对应的经纱张力设定误差。电动式的经纱张力的设定,则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仅仅对1个经线,设定目标经纱张力,检测经纱张力,控制送出电动机的旋转而对送出臂的旋转进行控制。在经纱张力的检测值较高的情况下,加快送出电动机的旋转,或再次开始送出电动机的旋转。在检测值较低的情况下,减慢送出电动机的旋转,或使送出电动机停止。
机械式的经纱张力的设定按照仅针对1个经线,采用压重块,施加经纱张力的方式进行。通过压重杠杆,将支承松经辊的松经杠杆与送出臂的无级变速装置进行配合,根据压重杠杆的位移变化,改变无级变速装置的变速率。具体来说,在松经辊变为织前侧时,加速,在移动到反织前侧时,减速。由此,极力地抑制松经辊的位移变化,并且送出臂伴随卷径的减少而依次增加旋转速度。就这样,松经辊基本保持在恒定的位置,并且送出臂的旋转速度伴随卷径的减少而增加。
另外,弹簧等弹性部件必须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基于与根据上述1个经纱带和纬纱的交错数量的差异而产生的上述设定张力不同的另一经纱带的恒定张力,松经辊可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摆动运动)。由此,即使在松经辊移动而使另一经纱带为恒定张力时,弹性部件在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即,压缩弹簧的情况下,处于不紧密贴合的、自由长度以下,另外,在伸拉弹簧的情况下,处于不伸长的、自由长度以上。在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弹簧使用长度,或更换为不同线径的弹簧,则可改变弹性常数,还可进行经纱带与纬纱的交错的程度不同的组织彼此之间的织造。
方案6所述的发明如方案4所述,其中,针对每个松经辊的经纱带,形成经线和经纱开口,根据仅仅1个经纱带的张力,驱动送出臂,以便使多个经纱带中的1个经纱带形成设定张力,并且对另一经纱带,则仅仅进行伴随开口运动的缓和经纱路径长度的变化的松经的运动,该松经装置包括松经辊和通过该辊使经纱带回复的弹性部件,松经辊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基于与根据上述1个经纱带和纬纱的交错数量的差异而产生的上述设定张力不同的另一经纱带的恒定张力,可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
多个经纱带中的仅仅1个经纱带的经纱张力的设定,则通过电动式控制机构,或机械式控制机构,按照与方案5所述的发明相同的方式进行。
另外,另一经纱带的松经辊必须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基于与根据上述1个经纱带和纬纱的交错数量的差异而产生的上述设定张力不同的另一经纱带的恒定张力,可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摆动运动)。为此,松经辊设置于织前侧,或设置于反织前侧,按照经纱卷绕角变小或变大的方式设置,即使在经纱带的恒定张力增加的情况下,作用于弹性部件上的力仍受到抑制,而即使在经纱带的恒定张力减小的情况下,仍确保作用于弹性部件上的力。由此,弹性部件在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即,压缩弹簧的情况下,处于不紧密贴合的、自由长度以下,另外,在伸拉弹簧的情况下,处于不延伸的、自由长度以上,不会有另一经纱带伴随松经运动而异常张紧,或松弛的情况。在实施例中,可改变弹簧和松经辊的相对位置,从而可改变松经辊的设置位置,可进行经纱带与纬纱的交错的程度不同的组织彼此之间的织造。
方案7所述的发明以方案1~6为前提,共同的摆动中心的高度位置设定为:通过摆动中心支承部分,可相对支架进行调整。
如果采用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多个松经辊的摆动中心是共同的,故部件数量减少,结构紧凑,并且能以节省的空间,设置多个松经辊。
如果采用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多个松经辊的共同的摆动中心与导向辊的轴心一致,因此能以更加节省的空间设置各辊,并且由于张设于导向辊与松经辊之间的经纱带长度不发生变化,故可抑制受到松经辊的摩擦而经纱发生损伤的情况。
如果采用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导向辊放置部件在比导向辊的安装位置偏上的上方设置于支架上,故在更换送出臂时,可将导向辊取下,将其放置于导向辊放置部件上,使其移动到引退位置。此时,松经辊的摆动中心移动,各辊移动到相应的引退位置,从而可避免各辊与送出臂发生干扰。
如果采用方案4所述的发明,多个松经辊通过相应的松经杠杆,以共同的摆动中心可摆动地设置于支架上,在各松经杠杆上,设置了松经杠杆的摆动装置,故松经辊通过松经杠杆,可轻快地摆动,摆动装置也以必要的松经杠杆比,安装于松经杠杆上。在更换送出臂时,在为避免对送出臂的干扰而移动松经辊时,不必从杠杆、支架上取下摆动装置,从而作业容易,并且简单。
如果采用方案5所述的发明,针对每个松经辊的经纱带,形成经线和经纱开口,根据仅仅1个经纱带的张力,驱动送出臂,以便使多个经纱带中的1个经纱带形成设定张力,针对另一经纱带,设定为摆动装置的弹性部件根据不同于设定张力的另一经纱带的恒定张力使松经辊进行正常的松经的运动,因此,另一经纱带能以恒定张力,进行正常的织造。
如果采用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针对每个松经辊的经纱带,形成经线和经纱开口,根据仅仅1个经纱带的张力,驱动送出臂,以便使多个经纱带中的1个经纱带形成恒定张力,而针对另一经纱带,按照根据不同于设定张力的另一经纱带的恒定张力,使松经辊可进行正常的松经的运动的方式设置,故另一经纱带在没有随松经运动而瞬间松弛或异常张紧的情况下,能以恒定张力,进行正常的织造。
如果采用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通过调整共同的摆动中心的高度位置,随之的全部的松经辊能一同改变高度位置,故容易进行这些高度位置的调节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织机的送出装置1的侧视图。
图2为在织机的送出装置1的一侧部分,局部剖开的俯视图。
图3为在织机的送出装置1中,从规定位置,取下导向辊6,将导向辊6放置于导向辊放置部件7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在织机的送出装置1中,用于驱动送出臂4的送出电动机49的电动式驱动系统的方框线路图。
图5为织机的送出装置1中,送出臂4的机械式驱动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表示本发明的织机的送出装置1。另外,图2仅仅示出左右一对的支架8中的一侧,而省略另一侧。织机的送出装置1包括多个,比如,2个松经辊2,3和1个导向辊6。多个松经辊2,3的左右端分别通过轴承18,19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左右一对的松经杠杆11a,12的前端部,松经杠杆11a的根部以停止转动的状态固定于导向辊6的轴10上,松经杠杆12的根部通过轴承2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导向辊6的轴10上。另外,后述的另一松经杠杆11b固定于导向辊6的轴10上,松经杠杆11a通过导向辊6的轴10,与松经杠杆11b一起,构成1个杠杆。
另外,松经辊3的两端的轴承19嵌入轴承保持件28中,通过轴承罩28侧的2个固定螺栓29与松经杠杆12侧的多个调整孔30,以可调整从松经辊2的中心到轴10的中心的距离(有效杠杆长度)的方式,安装于松经杠杆12。通过调整该轴承保持件28的安装位置,松经辊3的高度可相对松经辊2的高度,相对地进行调整。
此外,导向辊6的左右的端部通过轴承2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轴10上,轴10通过与辊托架23形成一体的轴承座24和轴承2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架8上。就这样,松经辊2,3具有与导向辊6的轴10的轴心共同的摆动中心,通过轴10、轴承座24和辊托架23,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8上。
辊托架23作为松经辊2,3的共同的摆动中心的支承部分,即,导向辊6的支承部分,安装于支架8上,从辊托架23的上下方向的长孔25,插入安装螺栓26,将这些安装螺栓26拧入支架8的螺纹孔中,将其紧固,由此,以可进行高度调节的方式进行安装。另外,轴承座24通过相对水平面倾斜45度左右的配合面,沿上下分离,底侧部分(座部分)与辊托架23形成一体,而其顶侧部分(罩部分)通过将多个固定螺栓27拧松,在配合面,从底侧座部分取下。
通过取下轴承座24的顶侧罩部分,轴10与和轴10形成一体的松经辊2,3、导向辊6、松经杠杆11a,11b,12等一起,从支架8取下,从而放置于左右一对的导向辊放置部件7上。左右一对的导向辊放置部件7在比导向辊6的安装位置偏上的上方,安装于左右的每个支架8上,在上机时,通过支承从支架8取下的轴10,保持轴10、与其形成一体的松经辊2,3、导向辊6、松经杠杆11a,11b,12等。另外,在本实例中,由于导向辊放置部件7通过螺栓,固定于辊托架23的顶部,故伴随辊托架23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可沿上下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另外,使得仅有导向辊放置部件7可在上下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经纱带5卷绕在送出臂4上,从此处抽出,与导向辊6接触后分为2个部分,形成经纱带5a,5b。经纱带5a,5b分别独立地导向相应的各松经辊2,3,在高度不同的位置,形成经线,通过皮带17的上下运动,在比织前9a偏后的后方,形成经纱开口9。另外,虽未图示,但经纱带5可从送出臂4抽出后便分开,其中一组的经纱带5b与导向辊6接触后独立地导向松经辊3,另一组经纱带5a不与导向辊6接触,而直接导向松经辊2。
另外,在边组织用的边纱35位于两织端时,边纱35被导向设置于两织端的每个位置的松经辊36。这些松经辊36在各织端位置独立,虽未图示,但通过与各松经辊2,3相同的支承机构,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由此,可将经线设定在最佳高度,从而可织造良好的边组织。另外,松经辊36可具有与其它的松经辊2,3共同的摆动中心,也可使其不同。
此外,各松经杠杆11a,12分别通过松经辊2,3的左右的一对摆动装置13,14向反织前方向(织机的后方)回复,并对经纱带5a,5b施加规定的张力。各摆动装置13,14在松经辊2,3的左右端,设置弹性部件15,16,以便使经纱带5a,5b的张力保持在规定的张力值,各弹性部件15,16允许相应的松经辊2,3的摆动运动(松经的运动),同时,使松经辊2,3向反织前方向回复。
松经辊2的摆动装置13由松经杠杆11a,11b、作为弹性部件15的伸拉线圈弹簧、松经杆31、测压元件(抗变形传感器)和水晶式力传感器等荷载测定器32等构成。松经杠杆11b与松经杠杆11a形成一对,以相对松经杠杆11a规定的中心角度,通过比如紧固件等固定机构,以止转的状态安装在轴10的前端,在前端的止动部33沿上下开设有通孔,通过将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的卷线插入该通孔中,与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的一部分配合。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通过松经杆31穿过其中心,另一端部分拧入保持件37的外周的螺旋槽的方式连接。
松经杆31的一端的部分以可沿杆轴方向移动的方式穿过止动部33的孔,其另一端部分通过松经销38,以可绕松经销38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架8的侧面上。保持件37按照下述方式固定,该方式为:松经杆31通过中心的孔插入其中,由拧于松经杆31的阳螺纹部分中的2个螺母34夹持,从而可改变相对松经杆31的位置。通过改变保持件37相对松经杆31的位置,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沿轴线方向移动,松经杠杆11a,11b转动,松经辊2发生位移。由此,松经辊2设置于不会对松经辊3造成妨碍的位置。织造时的松经辊2的松经量通过调整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朝向保持件37的外周的螺旋槽的拧入量而改变。如果增加拧入量,从而缩短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的使用长度,则弹性常数增加,松经量减小。
作用于松经杆31上的力与经纱带5a的张力成比例,且与经纱带5b的张力有关。荷载测定器32设置于松经杆31的途中,测定作用于松经杆31上的力,检测与松经辊2接触的经纱带5a的张力值,将与该张力值成比例的荷载的电信号输出给图4的运算器46。经纱带5a的张力值(荷载的电信号)在图4的送出控制器50中,用于经纱带5a的张力控制。
松经辊3的摆动装置14由松经杠杆12、作为弹性部件16的压缩线圈弹簧、松经杆39、止动部40等构成。松经杆39穿过弹性部件16的中心,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的一端部与止动部40接触,另一端部通过拧入保持件41的外周的螺旋槽中而进行连接。松经杆39的一端的部分按照可杆轴向移动的方式,穿过止动部40的孔,另一端部分通过连接杆42、连接销43,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松经杠杆12连接。另外,止动部40通过松经销44,以可绕松经销44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架8的侧面。
保持件41按照下述方式固定,该方式为:松经杆39从中心的孔插入其中,被拧入松经杆39的阳螺纹部分的2个螺母45夹持,可改变相对松经杆39的位置。通过改变保持件41相对松经杆39的位置,松经杆39沿轴线方向移动,松经杆12转动,从而松经辊3设置于适合的位置。通过调整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朝向保持件41的外周的螺旋槽的拧入量,调整弹性常数。如果增加拧入量,缩短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的使用长度,则弹性常数增大。与松经辊2相同,织造时的松经辊3的松经量象这样,可通过调整弹性常数的方式来改变。
接着,图4表示在织机的送出装置1中,通过电动式的送出控制装置50,驱动送出臂4,以电动方式设定经纱带5a的经纱张力的控制系统。作为荷载测定器32的输出的荷载的信号输入到运算器46中,将其换算为经纱带5a的张力的信号。通过比较器48,对已检测的张力与通过设定器47预先设定的目标张力进行比较,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值,将其作为张力的偏差的信号,送给送出控制装置50。送出控制装置50根据张力的偏差,提高或减小送出电动机49的送出方向的旋转速度,同时,使送出臂4沿送出方向旋转,调节经纱带5a的张力,同时将其送出。在本实例中,设定经纱根数较多的经纱带5a的经纱张力,减小以该数量所对应的经纱张力设定误差。
伴随经纱带5a的张力的调节,另一经线的经纱带5b也保持在一定值。即,如果经纱带5b与纬纱的交错数量较多,经纱带的消耗较多,由于在经线上,经纱路径变短,故松经辊3减小弯曲,沿缩短经纱路径的方向,即沿织前侧方向移动。由此,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对经纱带5b的回复力(按压力)增加,因此经纱带5b的张力变大。如果经纱带5b的张力增加,则经纱带5b与纬纱的交错变小,经纱带5b的消耗变小,从而经纱路径变长。为增加经纱路径的长度,松经辊3增加弯曲,沿使经纱路径延长的方向,即,朝向反织前侧移动。伴随松经辊3朝向反织前方向的移动,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的回复力(按压力)变小,因此经纱带5b的张力减少。通过反复该动作,经纱带5b的张力,若增大就被减小,若减小就被增大,从而逐渐地减小变化幅度,即,将其保持恒定值,并且将松经辊3保持在基本恒定的位置。
即使松经辊3移向织前侧或反织前侧,摆动装置14也不发生变化,而进行正常的摆动运动(松经运动)。即,经纱带5的消耗与设定经纱张力的经纱带5a相一致,因此与纬纱的交错数量不同的另一经纱带5b的张力逐渐地增加或减少,达到与经纱带5a的设定张力不同的一定值,即,恒定值,伴随该情况,松经辊3移向织前侧或反织前侧。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按照可根据恒定张力,使松经辊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的方式设定,因此即使在应形成恒定张力的松经辊移动的情况下,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仍保持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即,非紧密贴合的状态,且保持自由长度以下的状态,而不会有经纱带5b伴随松经运动而松弛或异常张紧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朝向保持件41的外周的螺旋槽的拧入量,可改变弹簧使用长度,可改变弹性常数,从而可进行经纱带5b与纬纱之间的交错的程度不同的组织之间的织造。另外,在不改变弹簧的使用长度而改变弹性常数的情况下,也可更换为不同的线径的压缩线圈弹簧16。如果更换为线径较大的压缩线圈弹簧16,则弹性常数增加,如果更换为线径较小的压缩线圈弹簧16,则弹性常数减少。在经纱带5b的恒定张力增加的情况下,则进一步增加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的弹性常数,借助松经辊3的松经运动,使得即使是瞬间内,也不紧密贴合,使经纱张力不异常高,而恒定的张力降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的弹性常数,借助松经运动,使得即使是在瞬间内,也不在自由长度以上,使经纱不松弛,从而可进行经纱带5b与纬纱的交错的程度不同的组织之间的织造。
另外,松经辊3也可按照根据恒定的张力,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的方式设置。为此,松经辊3设置于以导向辊6为摆动中心的摆动范围的织前侧,或反织前侧,按照经纱卷绕角变小,或变大的方式设置。在经纱带5b的恒定张力增加的情况下,设置于织前侧,经纱卷绕角变小,作用于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上的力受到抑制,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借助松经辊3的松经运动,保持为即使在瞬间内也不紧密贴合的状态。在经纱带5b的恒定张力降低的情况下,设置于反织前侧,经纱卷绕角增加,确保作用于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上的力,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借助松经辊3的松经运动,保持为即使在瞬间,也不在自由长度以上的状态。由此,不会有经纱带5b伴随松经的运动,异常张紧或松弛的情况,从而可进行经纱带5b与纬纱的交错的程度不同的组织之间的织造。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嵌入松经杆39的阳螺纹部分中的2个螺母45,改变保持件41与松经杆39的相对位置,可改变一端与止动部40接触并通过松经销44支承于支架8上的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与松经辊3的相对位置,从而可改变松经辊3的设置位置。
另外,也可按照能根据恒定张力,松经辊3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的方式,设定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并且按照能根据恒定的张力,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的方式,设置松经辊3,可更加确实地进行经纱带5b与纬纱之间的交错的程度不同的组织之间的织造。
就这样,在织造时的送出过程中,经纱带5中的1个经纱带5a的经纱张力通过与松经辊2相对应的摆动装置13的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的回复力而提供,同时通过电动式回复控制系统的送出控制装置50进行控制。与此相对,另一经纱带5b的张力仅仅由与松经辊3相对应的摆动装置14的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的回复力提供。即使在这种张力的控制形式的情况下,仍根据恒定的张力,将经纱带5b送出。
通过开口运动,打纬运动,经纱带5a,5b的经纱张力值急剧地上升,或下降,但是此时,松经辊2,3克服相应的摆动装置13的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的回复力,摆动装置14的弹性部件(压缩线圈弹簧)16的回复力,或通过回复力,沿抑制经纱张力的上升的方向,或不松弛的方向移动。由此,经纱张力极力地保持为设定张力,以及恒定的张力。
松经辊2,3以导向辊6的轴10的轴心为中心而摆动。由此,松经辊2,3和导向辊6可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设置。象本实例的那样,在与导向辊6接触而导向松经辊2,3的经纱带5a,5b的情况下,架设于松经辊2,3与导向辊6之间的经纱带5a,5b的长度保持在一定值。因此,经纱带5a,5b与松经辊2,3之间的滑动是从伴随松经辊2,3的摆动的导向辊6的经纱带5a,5b的接触位置的变化相当量中,扣除抵抗其本身的惯性力的松经辊2,3的旋转量后形成的值。上述变化相当量小于松经辊2,3的摆动量,抑制受到松经辊2,3的摩擦而经纱受到损伤的情况。
另外,在上机时,作业者该装卸送出臂4,但是,此时,导向辊6和松经辊2,3构成送出臂4的装卸的障碍。于是,作业者通过拧松左右的轴承座24的固定螺栓27,将轴承座24的顶侧部分(按压部分)从配合面脱开,利用起重机等,将导向辊6的轴10从左右的轴承座24的底侧部分(座部分)上抬,如图3所示,将其放置于左右一对的导向辊放置部件7的半圆状座上,从送出臂4的装卸所必需的空间引退。
此时,松经辊2,3的摆动中心,即轴10的轴心移动,支承于各松经杠杆11a,12上的松经辊2,3移动到相应的引退位置。就这样,可避免松经辊2,3和导向辊与送出臂4之间的干扰。此时,各摆动装置13,14可通过松经销38,44,支承于支架8上,实现转动,并且以与松经杆11b,12配合的状态,发生相对位移,因此,不必将摆动装置13,14从松经杠杆11b,12,或支架8上取下。另外,通过调整作为松经辊2,3的共同的摆动中心支承部分,即,导向辊支承部分的辊托架23的高度位置,可一起调整全部的松经辊2,3的高度。
通过该引退,与轴10形成一体的松经辊2,3和导向辊6与松经杠杆11a,11b,12一起,移动到不对送出臂4的装卸造成障碍的位置。伴随松经杠杆11b,12的移动,摆动装置13,14的松经杠杆11b,12侧的一端也发生位移,但是,各摆动装置14,15在保持与松经杠杆11b,12的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允许松经杠杆11b,12的位移。因此,与轴10一体的松经辊2,3及导向辊6引退时,作业者即使不从松经杠杆11b,12或支架8取下摆动装置14,15,仍可将松经辊2,3和导向辊6移动到引退位置。
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则多个经纱带5a,5b均与共同的导向辊6接触后,分别压靠在相应的松经辊2,3上。由此,在上机时,作业者可将仅仅1个松经辊3穿过2个经纱带5a,5b之间,也可使经纱带5b专用的导向辊通过2个经纱带5a,5b之间。于是,容易进行上机作业。
接着,图5表示在本发明的织机的送出装置1中,通过机械式的驱动装置51,驱动送出臂4,以机械方式设定经纱张力的实例。摆动装置13的松经杆31的松经销38与L形的压重杠杆52的一端连接,L形的压重杠杆52的弯曲部通过压重杠杆销53,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支架8的侧面上,在另一端的多个定位槽处,以可调节有效杆长度(臂长度)的状态,与压重块54的压重吊杆55配合。压重块54的总重量可通过增减多个压重块主体(载块)而进行调整,通过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的回复力(伸拉方向的作用力)、松经杠杆11a,11b,作用于松经辊2上,最终,压接经纱带5a,因此,以机械方式设定该经纱张力。
另一方面,驱动装置51的无级变速装置56接受织机电动机57的输出,通过输出旋转,使送出臂4伴随织造的进行,沿送出方向旋转,送出经纱带5。无级变速装置56的变速率可通过变速杠杆58,以无级方式改变。变速杠杆58通过变速杆59及其两端的销60,与压重杠杆52的较长的杠杆的适当的有效杠杆长度(臂长度)的位置连接。
在织造中,在松经辊2移动到比规定位置偏织前9a侧的位置时,松经杠杆11a,11b和与其联动的压重杠杆52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变速杠杆5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无级变速装置56沿高速方向移动,从而使送出量增加。与此相反,在松经辊2移动到反织前9侧时,松经杠杆11a,11b和与其联动的压重杠杆52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变速杠杆5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无级变速装置56沿低速方向移动,从而减少送出量。同样在该送出量的机械式的增减过程中,弹性部件(伸拉线圈弹簧)15的回复力(伸拉方向的作用力)也因伸缩而将经纱带5的经纱张力基本保持为目标张力值。由此,松经辊2保持在基本恒定的位置,并且伴随卷径的减少,使送出臂4的旋转量增加。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经纱带5a,5b均与共同的导向辊6接触后,分别压靠于相应的松经辊2,3上。因此,在上机作业时,作业者可将仅仅1个松经辊3穿过2个经纱带5a,5b之间,也可将经纱带5b专用的导向辊通过2个经纱带5a,5b之间。于是,上机作业容易。
以上的实例均使松经辊2,3消极地进行松经的运动,但是,该松经的运动也可通过利用伴随开口运动而产生的凸轮装置等的方式,构成积极松经装置。

Claims (7)

1.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1),包括多个松经辊(2,3),来自送出臂(4)的经纱带(5)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2,3),其特征在于,
多个松经辊(2,3)具有共同的摆动中心,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8)上。
2.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1),具有多个松经辊(2,3)和导向辊(6),来自送出臂(4)的经纱带(5)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2,3),分为多个部分的经纱带(5a,5b)中的至少1个经纱带(5a,5b)与导向辊(6)接触,导向松经辊(2,3),其特征在于,
多个松经辊(2,3)具有共同的摆动中心,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8)上,所述摆动中心形成于导向辊(6)的轴(10)的轴心。
3.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1),具有:多个松经辊(2,3)、导向辊(6)和导向辊放置部件(7),来自送出臂(4)的经纱带(5)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2,3),分为多个部分的经纱带(5a,5b)中的至少1个经纱带(5a,5b)与导向辊(6)接触,导向多个松经辊(2,3),其特征在于,
多个松经辊(2,3)具有共同的摆动中心,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8)上,所述摆动中心形成于导向辊(6)的轴(10)的轴心,多个松经辊(2,3)和导向辊(6)形成一体,并以可取下的方式安装于支架(8)上,导向辊放置部件(7)在比导向辊(6)的安装位置偏上的上方,设置于支架(8)上。
4.一种织机的送出装置(1),具有多个松经辊(2,3),来自送出臂(4)的经纱带(5)分为多个部分,独立地导向各松经辊(2,3),其特征在于,
多个松经辊(2,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相应的松经杠杆(11a,11b,12)上,相应的松经杠杆(11,12)以共同的摆动中心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架(8)上,针对每个松经杠杆(11a,11b,12),设置松经辊(2,3)的摆动装置(13,14),各摆动装置(13,14)轴支承于支架(8)上,并且以可发生相对位移的方式与相应的松经杠杆(11a,11b,12)配合,各松经辊(2,3)通过相应的松经杠杆(11a,11b,12),借助各摆动装置(13,14)回复,与相应的经纱带(5a,5b)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机的送出装置(1),其中,针对每个松经辊(2,3)的经纱带(5a,5b),形成经线和经纱开口(9),根据仅仅1个经纱带(5a)的张力,驱动送出臂(4),以便使多个经纱带(5a,5b)中的1个经纱带(5a)形成设定张力,并且对另一经纱带(5b),仅进行伴随开口运动的缓和经纱路径长度的变化的松经运动,该摆动装置(14)包括松经辊(3)和通过该辊使经纱带(5b)回复的弹性部件(16),弹性部件(16)按照下述方式设定:基于与根据所述1个经纱带(5a)和纬纱的交错数量的差异而产生的所述设定张力不同的另一经纱带(5b)的恒定张力,松经辊(3)可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机的送出装置(1),其中,针对每个松经辊(2,3)的经纱带(5a,5b),形成经线和经纱开口(9),根据仅仅1个经纱带(5a)的张力,驱动送出臂(4),以便使多个经纱带(5a,5b)中的1个经纱带(5a)形成设定张力,并且对另一经纱带(5b),仅仅进行伴随开口运动的缓和经纱路径长度的变化的松经运动,该摆动装置(14)包括松经辊(3)和通过该辊使经纱带(5b)回复的弹性部件(16),松经辊(3)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基于与根据所述1个经纱带(5a)和纬纱的交错数量的差异而产生的所述设定张力不同的另一经纱带(5b)的恒定张力,可进行正常的松经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织机的送出装置(1),其中,可通过摆动中心支承部分(23),相对支架(8),调整共同的摆动中心的高度位置。
CN 200410100038 2004-01-05 2004-12-09 织机的送出装置 Pending CN1637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0171/2004 2004-01-05
JP2004000171A JP4249036B2 (ja) 2004-01-05 2004-01-05 織機の送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7186A true CN1637186A (zh) 2005-07-13

Family

ID=3481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100038 Pending CN1637186A (zh) 2004-01-05 2004-12-09 织机的送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49036B2 (zh)
CN (1) CN1637186A (zh)
TW (1) TWI25530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4072A (zh) * 2016-01-25 2016-05-04 绍兴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毛巾剑杆织机的经线张力调节机构
CN107964721A (zh) * 2016-10-19 2018-04-27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中的经纱送出装置
CN115029841A (zh) * 2022-07-06 2022-09-0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织造间隔织物特种织机送经系统的张力施加与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7231A (zh) * 2012-12-28 2013-04-17 苏州焕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防锈的织布机连接件
JP6347981B2 (ja) * 2014-04-24 2018-06-2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におけるイージングロールの退避装置
CN105671758B (zh) * 2016-02-05 2017-11-28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被动式经纱退绕张力调节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4072A (zh) * 2016-01-25 2016-05-04 绍兴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毛巾剑杆织机的经线张力调节机构
CN107964721A (zh) * 2016-10-19 2018-04-27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中的经纱送出装置
CN107964721B (zh) * 2016-10-19 2020-12-2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中的经纱送出装置
CN115029841A (zh) * 2022-07-06 2022-09-0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织造间隔织物特种织机送经系统的张力施加与检测装置
CN115029841B (zh) * 2022-07-06 2024-02-20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织造间隔织物特种织机送经系统的张力施加与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94647A (ja) 2005-07-21
TWI255302B (en) 2006-05-21
JP4249036B2 (ja) 2009-04-02
TW200523414A (en) 200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9373C (zh) 卷材的供给装置
CN1072286C (zh) 用于织机的选纬和送纬纱装置
CN1847700A (zh) 把输入轴第一旋转运动调节成输出轴第二旋转运动的装置
CN1202940A (zh) 用于弹性纱的供纱装置
CN1661145A (zh) 织机的送经装置
CN1637186A (zh) 织机的送出装置
CN205526869U (zh) 一种自动卷布机
CN1283538C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导纱装置
CN1023575C (zh) 具有低应力经纱张力装置的织机
CN109941829B (zh) 一种铜线、铝线高速放线机
CN106983236A (zh) 压底效率有效提升的压底机
CN104936877B (zh) 用于纺织机的导纱单元
CN1277732C (zh) 纺纱筒条筒底盘的高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KR101178458B1 (ko) 경편기
CN1294063C (zh) 用于在筒子上聚集精纺纱的导纱装置
CN101074511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构件的驱动机构
CN1045642C (zh) 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
CN210657368U (zh) 经编机恒张力送经装置
CN207552609U (zh) 基于袜子传输系统的叠式双电机袜子缝头机
CN208555757U (zh) 一种冲压送料机构
CN207857740U (zh) 一种自动曲簧机的进料装置
CN100338282C (zh) 织机的机架结构
CN1856608A (zh) 织带机
CN200960543Y (zh) 改进的造纸网织机
CN2492534Y (zh) 适用不同尺寸鞋件的垂直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