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6818A - 护罩的支承结构及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护罩的支承结构及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36818A CN1636818A CNA200410102030XA CN200410102030A CN1636818A CN 1636818 A CN1636818 A CN 1636818A CN A200410102030X A CNA200410102030X A CN A200410102030XA CN 200410102030 A CN200410102030 A CN 200410102030A CN 1636818 A CN1636818 A CN 1636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ard shield
- mentioned
- side frame
- anterior side
- carri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具有大致呈口字状、其开口面向汽车前后方向配置的护罩(5),在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一对前部侧面构架(2)的各个前端部(3)上,安装上述护罩(5)的两侧部(5c、5d)上对应于上述前端部(3)的第1高度部分(A、B),且上述两侧部(5c、5d)的比第1高度部分(A、B)还高的第2高度部分(C、D)上向侧面突出形成的突出部(5f、5g),安装在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3)向上方突出形成的托架(6、7)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汽车的车身前部、对用于安装散热器等的护罩进行支承的结构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护罩的组装结构,已知有如图10所示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2-257522号等)。该结构,分别将护罩100的上部两侧的安装部100a安装在挡泥板加强件(apron reinforcements)101上,又将护罩100的下部两侧的安装部100b安装在前构架102上,是将护罩100的上下2个部位支承在车身侧的结构。还有,护罩100的中央部位的口字状部分100c中安装有散热器,又,护罩100的左右两侧部100d中安装有前照灯。
然而,近几年,谋求将前照灯向前后方向拉长的纵长化,由于该前照灯的妨碍,不能将挡泥板加强件的前端延伸至配设护罩的位置,而不得不采用将挡泥板加强件向后方退的结构。若要让该挡泥板加强件按照以前那样支承护罩的两侧部,则有必要将该护罩上部的两侧部向后方弯曲且延伸至挡泥板加强件。若象这样将护罩上部的两侧部向后方延伸,则护罩上部的两侧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变得细长,在这样的结构中,护罩上部侧的支承刚性变得非常低,导致实质上仅在用前构架的前端部支承护罩的下部侧将护罩支承在车身侧,存在护罩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倒伏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以前的技术课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罩的支承结构及组装方法,这种护罩即使对于挡泥板加强件的前端位于比护罩还后方的位置的车身,也能防止护罩向前后方向倒伏。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作为其解决方法如下述构成。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大致呈口字状、其开口面向汽车前后方向配置的护罩,该护罩包括垂直向下延伸的侧部;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一对前部侧面构架,该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与上述侧部的第1高度部分连接;分别被配设在上述护罩的两侧部上比上述前部侧面构架高的位置上的一对前照灯;在比上述前侧构架高的位置上且前端延伸至上述前照灯的后端位置的左右一对挡泥板加强件;上述前照灯被配设成其后端相对于护罩处于靠后位置,在上述护罩的两侧部的第2高度部分形成有向侧面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被安装在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上所形成的安装部上。
根据本发明,因为不仅将护罩的两侧部的第1高度部分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上,且将两侧部的第2高度部分支承在形成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安装部上,所以能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支承护罩的各个侧部,换句话说,护罩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部位在上下方向有很大的间隔,由此能提高护罩的支承刚性而有效地防止护罩的倒伏。像这样能既有效地防止其倒伏又只用前部侧面构架支承护罩,因为不是用挡泥板加强件支承护罩的结构,所以即使将前照灯的后端配设在相对于护罩位于靠后的位置,也就是对于挡泥板加强件的前端相对于护罩处于靠后位置的车身,也能适当应对。还有,由于在车身构件中刚性特别高的前部侧面构架与护罩之间的连结部位增加使得护罩的支承刚性得以提高。
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部可采用固定设置在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的托架。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不仅将护罩的两侧部的第1高度部分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上,且将两侧部的第2高度部分支承在形成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托架上,所以能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支承护罩的各个侧部,由此能提高护罩的支承刚性而有效地防止护罩的倒伏。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托架上形成能暂时支承上述护罩的突出部的暂时支承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护罩组装在前部侧面构架上时,能使护罩的突出部暂时支承在托架的暂时支承部上。由此,随着护罩的组装作业性变好可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该场合,上述托架是被设置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搁板状托架,上述暂时支承部最好是该搁板状托架的上表面的水平面部。在这里,所谓的上述托架的水平面部,当然是指车辆在水平状态时的水平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暂时支承部是水平面部,所以将突出部分载置在该水平面部上,能稳定且容易地进行暂时支承。随之,为使两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的间隔保持一定而架设保险杆加强件等的连结构件,通过连结构件使两前部侧面构架之间成为连接状态后,能采用使护罩从上方降下、将护罩的突出部暂时支承在搁板状托架的暂时支承部上的生产工序。也就是,在考虑了生产工序的基础上,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对护罩的托架的暂时支承。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上述托架,与支承前照灯用的在车身的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的灯架的前端连结,该灯架的后端,与悬挂系统支承构件或其附近部分进行连结。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将托架的前端侧与前部侧面构架连结的情况进行比较,因为能使灯架的长度缩短,所以灯架自身的重量得以减小,且托架不仅被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上也被接合在灯架上,所以能使托架的支承刚性提高,尤其使车辆前后方向的支承刚性提高。
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部可以是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的上表面,所述突出部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护罩至少用第1高度部分及突出部与前部侧面构架接合而被支承,故通过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支承护罩,使车身对护罩的支承刚性提高,由此,能有效地防止护罩的倒伏。还有,因为所述突出部与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接合,所以能用此突出部支承护罩的负重,并且因为突出部部相对于第1高度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前部侧面构架接合,所以更能提高车身对护罩的支承刚性。
该场合,上述第1高度部分被设置在上述护罩的前表面,通过安装构件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接合,上述突出部可包括上表面接合部,该上表面接合部具有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重合的重合面,最好用此重合面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第1高度部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接合,上表面接合部在车辆的高度方向接合,所以能通过端部接合部及上表面接合部在大致正交的方向使护罩与前部侧面构架接合,能通过护罩使产生的外力有效地分散、传递给前部侧面构架,由此能进一步提高护罩的支承刚性。
在本发明中,上述上表面接合部,最好在相对于上述第1高度部分的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后侧的位置,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上表面接合部与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相对于上述第1高度部分在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位置接合,所以,以第1高度部分为中心的作用在护罩上的转动力矩也由上表面接合部支承,由此能可靠地防止护罩的倒伏。
在本发明中,最好将上述上表面接合部的上部延设到上述护罩的上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上表面接合部的上部延设到护罩的上端部,所以能使作用在护罩的高度方向上的任何地方的外力可靠地传递给上表面接合部、传递给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由此,能可靠地分散外力、提高护罩的支承刚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护罩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上、分别设置上部由水平面部形成的搁板状托架、且将连结两前端部的连结构件以架桥状态连结在两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上的工序;从前部侧面构架的上方,使在上部两侧具有向侧面突出形成的突出部的护罩降下,将该突出部暂时支承在上述水平面部上的工序;将被暂时支承的护罩的侧部上对应于上述前端部的第1高度部分与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连结、且将比第1高度部分高的第2高度部分,即上述突出部与水平面部连结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因为用前部侧面构架支承护罩的两侧部的第1高度部分,且用形成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搁板状托架支承两侧部的第2高度部分,而不是用挡泥板加强件支承护罩,所以即使将前照灯的后端配设在相对于护罩处于靠后的位置、也就是对于挡泥板加强件的前端相对于护罩处于靠后位置的车身,也能适当应对。且,将分别在护罩的两侧的2个高度不同的部位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上,换句话说,护罩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部位在上下方向有很大的间隔,由此,能防止护罩向前后方向倒伏。还有,由于增加在车身构件中刚性特别高的前部侧面构架与护罩之间的连结部位,故能使护罩的支承刚性得以提高。且,在考虑生产工序方面,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对护罩的托架的暂时支承。
该场合,最好包含将护罩连结在前部侧面构架及搁板状托架上后、将为了支承前照灯而在车身的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的灯架的一端与悬挂系统支承构件或其附近部分连结、且将灯架的另一端与搁板状托架的后表面连结的工序。在这里,所谓的悬挂系统支承构件的附近部分是指配设在悬挂系统支承构件附近的强度较强的部位,例如挡泥板加强件等。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导致护罩的组装性能恶化,且能使护罩的重量降低、使托架的支承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护罩的支承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上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同上支承结构的右视图。
图4是表示同上支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左侧托架的附近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右侧托架的附近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护罩的支承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护罩的支承结构的对应于图1的图。
图9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护罩的支承结构的对应于图3的图。
图10是表示已知的护罩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下面,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护罩的支承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该支承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该支承结构的右视图,图4是该支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该护罩的支承结构1,是汽车前部机罩内的结构,具有:在车身前部的左右两侧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前部侧面构架2;以架桥的状态被安装在两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3上、作为连结两前端部3的连结构件的保险杆加强件(bumper reinforcement)4;相对于保险杆加强件4位于后侧、配置在两前部侧面构架2之间的护罩5,该护罩5与前部侧面构架2接合。在这里,在包含该支承结构1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在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方,也就是在比前部侧面构架2高的位置上,并列设置有前端相对于护罩5处于后方的一对挡泥板加强件11。另外,该挡泥板加强件11是用于加强前挡泥板外板的构件,上述保险杆加强件4是用于加强安装在其前侧的保险杆(未图示)的构件。
上述护罩5,是利用左边(图1、图2及图4的右侧)的侧部5c及右边(图1、图2及图4的左侧)的侧部5d将上边的上部5a的两端和下边的下部5b的两端连结而形成口字状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该护罩5配置成其开口5e面向车身前后方向的状态,护罩5的后侧安装未图示的散热器等。
上述左边的侧部5c和右边的侧部5d的上端部上,一体形成有分别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侧方)突出的突出部5f、5g。另外,该突出部5f、5g既可如同本实施例与护罩5一体成形,也可作为与上部5a、下部5b及侧部5c、5d不同的构件而构成。
在左右两侧的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3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安装突出部5f、5g用的托架6、7,托架7形成为与托架6左右对称。另外,托架6、7,在本实施例中,被安装在从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缘稍微靠向后侧的位置上。另外,关于该托架6、7,既可与前部侧面构架2一体成形,而若采用如同本实施例那样与前部侧面构架2分别形成、且将其安装在前部侧面构架2的合适的部位上的结构,则具有能不改变前部侧面构架2的设计而简易地加以应用的优点。
托架6、7,如图5及图6所示,将切割成规定形状的钢板的规定部位弯曲、接合,形成为前方及下方开口的搁板状。也就是说,托架6、7作为搁板状托架,具有:在安装状态下相对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被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水平面部6d、7d;从该水平面部6d、7d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边缘大致垂下的外侧面部6a、7a;从水平面部6d、7d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边缘大致垂下的内侧面部6b、7b;从水平面部6d、7d的后端边缘大致垂下的后侧面部6c、7c,各侧面部6a~6c、7a~7c作为支承脚起作用,水平面部6d、7d作为暂时支承突出部5f、5g的暂时支承部起作用,并作为突出部5f、5g的安装部起作用。
上述各水平面部6d、7d间的隔离间隔,为了使该两水平面部6d、7d作为上述暂时支承部及安装部起作用,设定成与突出部5f、5g间的隔离间隔大致一致。
上述护罩5,至少在两个部位,也就是第1及第2接合部(分别相当于端部接合部及上表面接合部)与前部侧面构架2接合。也就是,护罩5,两侧部5c、5d上对应于前端部3的第1高度部分A、B介以安装件8利用螺栓8b1、8b2等安装在一对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上(第1接合部),且两侧部5c、5d上分别比第1高度部分A和B高的第2高度部分C、D、也就是突出部5f、5g分别利用螺栓6b1、7b1等安装在前部侧面构架2的托架6、7上(第2接合部)。另外,护罩5配设在一对前部侧面构架2之间,通过利用该前部侧面构架2也能限制护罩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当外力作用于车辆宽度方向上时,作用在各接合部上的外力的负担得到减轻。
安装件8,如图1所示,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在高度方向呈Y字状分岔形成,各前端部与散热器护罩3的侧部前表面接合。由于这样安装件8在高度方向呈Y字状分岔形成,用其前端部保持散热器护罩3,因而能有效地防止该护罩3的倒伏。
在护罩5后侧、各前部侧面构架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分别设置有悬挂系统支承构件9。该悬挂系统支承构件9是上侧封闭的筒状构件,其内部安装有将轴芯配置在大致铅直方向上的悬挂系统(未图示)的上端部以此支承悬挂系统。该悬吊支承构件9的上表面上,利用螺栓等连结向车身大致前后方向(严密地说是前端侧比后端侧位于内侧的斜方向)延设的灯架10的后端,该灯架10的前端10a利用螺栓10b等与托架6、7的后侧面部6c、7c连结(参照图3)。在上述灯架10上安装着前后方向较长的前照灯12。该前照灯12,其后端相对于护罩5位于靠后的位置,并在护罩5的两侧部且比前部侧面构架2高的位置上成对配设。上述挡泥板加强件11,设置成其前端延伸至前照灯12的后端位置的状态。另外,在图1中,省略表示灯架10。
包含上述护罩5的安装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组装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在保险杆加强件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的后侧面安装安装件8,在此状态下利用螺栓等将该保险杆加强件4的两侧部后侧面和安装件8一起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各前端面紧固连结。将该保险杆加强件4安装成架桥的状态后,使护罩5从前部侧面构架2之间降下,将突出部5f、5g载置在托架6、7的水平面部6d、7d上,通过在此状态下将安装件8与护罩5的第1高度部分A、B接合,介以安装件8而将该护罩5安装在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上。之所以这样在安装保险杆加强件4之后再安装护罩5,是因为若在安装保险杆加强件4之前先安装护罩5,则两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3的间隔不能保持一定,有可能存在过窄或过宽的问题,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而先将保险杆加强件4安装在前部侧面构架2上。
具体地说,安装护罩5时,由于两前部侧面构架2的各前端部3通过保险杆加强件4相互连接着,难以从前侧安装护罩5,因此使之从上方下降而配置在前部侧面构架2之间。此时,因为如上所述使水平面部6d和7d的隔离间隔与突出部5f和5g的隔离间隔保持大致一致,所以,突出部5f和5g分别被水平面部6d和7d暂时支承。还有,因为将突出部5f和5g(第2高度部分C和D)设置在侧部5c、5d的上端部,所以能较低地保持相对暂时支承的重心,故即使在暂时支承状态下不施加任何用于防止护罩5向前后方向倒伏的力,护罩5也不会倒伏。
并且,在如上所述的暂时支承之后,通过以夹在前端部3和保险杆加强件4之间的状态被预先安装在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3上的安装件8,将护罩5的两侧部5c、5d上的第1高度部分A和B安装在前端部3上,且将第2高度部分C和D分别安装在托架6的水平面部6d和托架7的水平面部7d上。
因而,采用本实施例,因为是将护罩5的两侧部5c、5d的第1高度部分A、B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2上,且将两侧部5c、5d的第2高度部分C、D支承在形成在前部侧面构架2上的托架6、7上,而不是用挡泥板加强件11支承护罩5,所以即使对于将前照灯12的后端配设成相对于护罩5处于后方、也就是挡泥板加强件11的前端相对于护罩5处于靠后位置的车身,也能应对。且,在护罩5的两侧,分别在2个高度不同的部位、也就是第1高度部分A、B和第2高度部分C、D的部位由前部侧面构架2支承,换句话说,前部侧面构架2支承护罩5的部位在上下方向有很大的间隔,由此能防止护罩5向前后方向倒伏。还有,由于车身构件中刚性特别高的前部侧面构架2与护罩5之间的连结部位增加了,故能使护罩5的支承刚性提高。
还有,采用本实施例,将护罩5组装于前部侧面构架2上时,因为能使护罩5的突出部5f和5g暂时支承在托架6、7的水平面部6d、7d(暂时支承部6d、7d)上,所以随着护罩5的组装作业性变好还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还有,因为暂时支承部6d和7d为水平形成,所以能稳定且容易地进行暂时支承。随之,为使两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3的间隔保持一定而架设保险杆加强件4,通过保险杆加强件4使两前部侧面构架2之间成为连结的状态后,能采用使护罩5从上方降下、将护罩5的突出部5f和5g暂时支承在搁板状托架6和7的暂时支承部6d和7d上的生产工序。也就是,在考虑了生产工序的基础上,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对护罩的托架的暂时支承。
且,采用本实施例,因为将后端与悬挂系统支承构件9连结的灯架10的前端与托架6、7后侧的侧面部6c、7c连结,所以比起在没有设置托架6、7的场合将托架10的前端与靠近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位置进行连结时,能使灯架10的长度缩短。由此,灯架10的重量得以减轻。且,托架6、7由于不仅被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2上也被支承在灯架10上,所以能使托架6、7的支承刚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将灯架的后端与悬挂系统支承构件连结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与悬挂系统支承构件附近强度较强的部位,例如与图1及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挡泥板加强件11等进行连结。
[第2实施例]
用图7~图9说明本发明的护罩支撑结构的第2实施例。图7是表示将护罩安装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立体图,图8、图9是在第2实施例中对应于图1、图3的图。另外,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图7表示了将保险杆加强件与前部侧面构架分离后的状态,但实际上与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是在安装保险杆加强件之后安装护罩的结构。
该第2实施例中的护罩支承结构,前部侧面构架2与护罩55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护罩支承结构是一样的,但前部侧面构架2上的托架6、7被省略,随之,在护罩55的突出部55f、55g向下方延伸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侧面接触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例不同。下面,关于此不同点进行重点说明,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的结构,通过在附图中用同一符号表示从而省略其说明。
该第2实施例的护罩支承结构,如图7~9所示,具有:有封闭截面的前部侧面构架2;以架桥的状态被安装在两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3上、作为连结两前端部3的连结构件的保险杆加强件4;比保险杆加强件4还位于后侧、被配置在两前部侧面构架2之间的护罩55,该护罩55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各2个部位(第1及第2接合部),也就是在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分别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及上侧面接合。
具体地说,护罩55,除了向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55f、55g,其它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也就是说,该护罩55,是对配设在其后面侧的散热器进行支承的构件,是合成树脂成形产品。该护罩55,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开口的大致方形框状(大致口字状),具体地说,具有:在高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的位置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部55a;在低于保险杆4的位置与上部55a并设的下部55b;连结该上部55a及下部55b的两端部的侧部55c、55d;在该各侧部55c、55d的上半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55f、55g,采用这些上部55a、下部55b及侧部55c、55d将散热器围起、构成支承散热器的结构。
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接合的第1接合部(相当于端部接合部),被设置在护罩55的侧部55c、55d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的前表面上,通过安装件8,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部接合。该第1接合部,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一样,通过螺栓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与呈Y字状分岔的安装件8的分岔前端部紧固接合。像这样,由于安装件8向高度方向分岔成形,且各个该分岔前端部分别与第1接合部接合,所以能有效地防止护罩55的倒伏。另外,在该第2实施例中,在高度方向上的不同的多个部位上设置第1接合部,但也可以只设置在1个部位。但是,将第1接合部设置在多个部位时,若其中至少有1个部位设置在与第2接合部的高度不同的位置上,就能提高对护罩55的支承刚性。
另一方面,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60、70接合的第2接合部(相当于上表面接合部),是作为上述突出部55f、55g构成。也就是说,该突出部55f、55g,通过用大致直角或是规定的角度将多个面接合,作为有一定强度的壳状的刚性部分而被形成,如图7及图8所示,形成为从侧部55c、55d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且从侧部55f、55g的上端缘延伸至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的稍微靠向上部的位置,下端面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抵接。在第2实施例中,突出部55f、55g与侧部55c、55d形成一体。
若进行更具体的说明,该突出部55f、55g,具有: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的从其前端缘稍微退向后方的位置重叠的舌片状的重合部551;从该重合部551的后端缘向上方延伸且侧缘连设在侧部55c、55d的外缘上、且将多个面一体成形为壳状而使刚性提高的加强部552;连结重合部551与加强部55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缘的三角形状的加强肋553,重合部551被载置在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上,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利用连接件(该第2实施例中的螺栓551b和螺母),牢固地与该上表面接合。
该第2接合部,相对于第1接合部被接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位置,由此作为护罩55的支承部起作用,能可靠地防止护罩5的倒伏。
另外,在该第2实施例中,利用螺栓等,将灯架10的前端部与接合在前部侧面构架2上表面上的副构架56的后表面接合。
这样,采用该第2实施例的护罩55,因为将护罩55用第1及第2接合部2个部位与前部侧面构架2接合而被支承,故使车身对护罩55的支承刚性提高,由此能有效地防止护罩55的倒伏。还有,因为第2接合部作为突出部55f、55g而予以构成,将该突出部55f、55g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接合,所以能用此突出的第2接合部支承护罩55的负重,并且因为该第2接合部相对于第1接合部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前部侧面构架2接合,所以更能提高车身对护罩55的支承刚性。
又,护罩55,由于在第1接合部用高度方向上不同的上下2个部位进行接合,且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这些第1接合部不同的位置上设置的第2接合部进行接合,所以能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点支承护罩55,由此能提高护罩55的支承刚性。
还有,因为用第2接合部、即突出部55f、55g的重合部551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接触,所以能有效地防止护罩55的倒伏。
又,因为第1接合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接合、第2接合部在车辆的高度方向接合,所以能通过第1及第2接合部在大致正交的方向使护罩55与前部侧面构架2接合,能通过护罩55使产生的外力更有效地分散、传递给前部侧面构架2,由此能进一步提高护罩55的支承刚性。
还有,由于第1接合部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前端面接合,第2接合部与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即与相对于第1接合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位置接合,所以,以第1接合部为中心的作用在护罩上的转动力矩也由第2接合部支承,由此能可靠地防止护罩55的倒伏。
且,因为第2接合部的上部延设到护罩55的上端部,所以能使作用在护罩55的高度方向上的任何地方的外力可靠地传递给第2接合部,传递给前部侧面构架2的上表面,由此,能可靠地分散外力、提高护罩55的支承刚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能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支承护罩的各侧部,能提高护罩的支承刚性,有效地防止护罩的倒伏。因而,即使对挡泥板加强件的前端相对于护罩位于靠后位置的车身,也能适当地支承护罩。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护罩的组装方法,能用高度不同的2个部位将护罩支承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由此能有效地防止护罩向前后方向的倒伏。因而,即使将前照灯的后端配设成比护罩还位于后方,也能以适当的支承护罩的状态进行组装。且,在考虑生产工序方面,能通过简单的构成实现对护罩的托架的暂时支承。
Claims (11)
1、一种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大致呈口字状、其开口面向汽车的前后方向配置的护罩,该护罩包括垂直向下延伸的侧部;
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一对前部侧面构架,该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与上述侧部的第1高度部分连接;
分别被配设在上述护罩的两侧部上比上述前部侧面构架高的位置上的一对前照灯;
在比上述前部侧面构架高的位置上且前端延伸至上述前照灯的后端位置的一对挡泥板加强件;
上述前照灯被配设成其后端相对于护罩处于靠后位置,
上述护罩的两侧部的第2高度部分上形成有向侧面突出的突出部,
该突出部被安装在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上所形成的安装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为固定设置在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的托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托架上,形成能暂时支承上述护罩的突出部的暂时支承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是被设置在前部侧面构架上的搁板状托架,上述暂时支承部是该搁板状托架上表面的水平面部。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与为了支承前照灯在车身的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的灯架的前端连结,该灯架的后端,与悬挂系统支承构件或其附近部分连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的上表面,所述突出部延伸至所述安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高度部分被设置在上述护罩的前表面,通过安装构件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接合,
所述突出部包括上表面接合部,具有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重合的重合面,通过此重合面在车辆高度方向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接合。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表面接合部在相对于上述第1高度部分的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位置上与上述前部侧面构架的上表面接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表面接合部,其上部被延设到上述护罩的上端部。
10、一种护罩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上,分别设置上部由水平面部构成的搁板状托架,且将连结两前端部的连接构件以架桥状态连结在两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上的工序;
从前部侧面构架的上方,使在上部两侧具有向侧面突出形成的突出部的护罩降下,将该突出部暂时支承在上述水平面部上的工序;
将前部侧面构架的前端部、与被暂时支承的护罩的侧部上对应于上述前端部的第1高度部分连结,且将比第1高度部分高的第2高度部分,即上述突出部与水平面部连结的工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护罩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将护罩连结在前部侧面构架及搁板状托架上后,将为了支承前照灯而在车身的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的灯架的一端与悬挂系统支承构件或其附近部分连结,且将灯架的另一端与搁板状托架的后表面连结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424857 | 2003-12-22 | ||
JP2003424857 | 2003-12-22 | ||
JP2003424857 | 2003-12-22 | ||
JP2004-285780 | 2004-09-30 | ||
JP2004285780A JP4586477B2 (ja) | 2003-12-22 | 2004-09-30 | シュラウドの支持構造および組付け方法 |
JP2004285780 | 2004-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6818A true CN1636818A (zh) | 2005-07-13 |
CN100420602C CN100420602C (zh) | 2008-09-24 |
Family
ID=3455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10203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602C (zh) | 2003-12-22 | 2004-12-16 | 护罩的支承结构及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70368B2 (zh) |
EP (1) | EP1547908B1 (zh) |
JP (1) | JP4586477B2 (zh) |
CN (1) | CN100420602C (zh) |
DE (1) | DE602004011743T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212724A1 (en) * | 2021-01-06 | 2022-07-07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Radiator support assembly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06577B2 (ja) * | 2004-09-21 | 2010-07-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JP4424208B2 (ja) * | 2005-01-17 | 2010-03-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の前部構造 |
FR2885587B1 (fr) * | 2005-05-12 | 2007-08-10 | Plastic Omnium Cie | Procede de conformation d'une peau de pare-chocs autour de blocs optiques, renfort pour peau de pare-chocs et bloc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4715444B2 (ja) | 2005-10-21 | 2011-07-0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
FR2911573B1 (fr) * | 2007-01-19 | 2009-04-24 | Faurecia Bloc Avant |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2008195094A (ja) * | 2007-02-08 | 2008-08-2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US7862105B2 (en) * | 2009-02-20 | 2011-01-0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otor compartment rail assembly with stability enhancement member |
US8398152B1 (en) | 2011-10-05 | 2013-03-1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cell motor compartment rail |
JP5790785B2 (ja) * | 2011-12-15 | 2015-10-0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JP5969417B2 (ja) * | 2013-03-25 | 2016-08-17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US9321345B2 (en) * | 2014-05-14 | 2016-04-2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joining a hydro-formed tube to an extru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57979U (ja) * | 1983-03-29 | 1984-10-23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H03213473A (ja) * | 1990-01-17 | 1991-09-18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組立方法 |
JPH03284433A (ja) * | 1990-03-30 | 1991-12-16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及び車体組立方法 |
JP2512289Y2 (ja) * | 1991-01-30 | 1996-09-2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H05170135A (ja) * | 1991-12-18 | 1993-07-09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3724621B2 (ja) * | 1999-01-29 | 2005-12-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JP4258056B2 (ja) | 1999-03-08 | 2009-04-30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WO2001034452A1 (fr) * | 1999-11-10 | 2001-05-17 | Denso Corporation | Panneau de calandre |
JP4304806B2 (ja) * | 2000-01-28 | 2009-07-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フロントエンドパネル |
FR2813849B1 (fr) * | 2000-09-13 | 2002-12-20 | Peguform France | Ensemble pour vehicule comprenant une cassette de refroidissement et un cadre de support |
JP4025008B2 (ja) * | 2000-11-29 | 2007-12-19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ラジエータコアサポート構造 |
EP1213207B2 (en) * | 2000-12-07 | 2014-11-26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Radiator core suppo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
JP4762444B2 (ja) * | 2001-06-15 | 2011-08-31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
FR2833559B1 (fr) * | 2001-12-19 | 2004-02-27 |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accessibilite amelioree |
JP2003252241A (ja) * | 2002-02-26 | 2003-09-10 | Denso Corp |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
EP1481878A4 (en) * | 2002-03-01 | 2007-09-26 | Nissan Motor | FRONT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MOTOR VEHICLE FRONT |
JP4211490B2 (ja) * | 2002-06-03 | 2009-01-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の前端構造 |
JP2005082020A (ja) * | 2003-09-09 | 2005-03-31 | Denso Corp | 車両の前端構造 |
JP2005349923A (ja) * | 2004-06-09 | 2005-12-22 | Calsonic Kansei Corp | ヘッドランプおよびバンパフェイシアサイド部の取付構造 |
-
2004
- 2004-09-30 JP JP2004285780A patent/JP458647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2-09 DE DE602004011743T patent/DE602004011743T2/de active Active
- 2004-12-09 EP EP04029253A patent/EP154790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2-14 US US11/010,297 patent/US727036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2-16 CN CNB200410102030XA patent/CN10042060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212724A1 (en) * | 2021-01-06 | 2022-07-07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Radiator support assembly |
US11613311B2 (en) * | 2021-01-06 | 2023-03-28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Radiator support assembl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004011743D1 (de) | 2008-03-27 |
US20050134094A1 (en) | 2005-06-23 |
JP2005206141A (ja) | 2005-08-04 |
JP4586477B2 (ja) | 2010-11-24 |
CN100420602C (zh) | 2008-09-24 |
EP1547908B1 (en) | 2008-02-13 |
DE602004011743T2 (de) | 2008-06-12 |
US7270368B2 (en) | 2007-09-18 |
EP1547908A3 (en) | 2005-11-02 |
EP1547908A2 (en) | 2005-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45127A (zh) | 车辆的整流罩结构 | |
CN101041341A (zh) | 车辆前部结构 | |
CN1636818A (zh) | 护罩的支承结构及组装方法 | |
CN1603146A (zh) | 车辆横向稳定杆装置安装结构 | |
CN1814489A (zh) | 车辆前部结构 | |
CN1537775A (zh) | 车体的前部结构 | |
CN1876423A (zh) | 汽车的散热器框架支撑结构 | |
CN1153124A (zh) | 二轮摩托车的车体构架 | |
CN1590195A (zh) | 车身结构 | |
CN1903636A (zh) |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 |
CN1769124A (zh) | 车身框架结构 | |
CN100349778C (zh) | 摩托车的后翼板和相关的支撑结构 | |
CN1689889A (zh) | 车辆用悬架支撑部结构 | |
CN1317156C (zh) |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 |
CN1836965A (zh) |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 |
CN1919658A (zh) | 车辆前部构造 | |
CN1196616C (zh) | 摩托车的燃油箱支承结构 | |
CN101061031A (zh) | 车身侧部内的增强结构 | |
CN1723152A (zh) | 车辆用车架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车辆 | |
CN1798679A (zh) | 摩托车 | |
CN1211247C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 |
CN1084273C (zh)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 | |
CN1196622C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 |
CN1116194C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缓冲部件的安装构造 | |
CN1116193C (zh)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