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6762A - 转印用具 - Google Patents

转印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6762A
CN1636762A CN200410031638.8A CN200410031638A CN1636762A CN 1636762 A CN1636762 A CN 1636762A CN 200410031638 A CN200410031638 A CN 200410031638A CN 1636762 A CN1636762 A CN 1636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lide unit
housing
box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316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6995C (zh
Inventor
三井隆史
岛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6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6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69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69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B65H37/005Hand-held apparatus
    • B65H37/007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coatings, e.g. correction, colour or adhesive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48Work traversing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05Lamina transferred to base from adhered flexible web or sheet type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88Work traversing type and/or means applying work to wall or static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88Work traversing type and/or means applying work to wall or static structure
    • Y10T156/1795Implement carried web supply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保持转印物的替换盒的更换的转印用具。其具备保持转印用胶T及使该转印用胶T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的替换盒1、可拆装地收纳该替换盒1的壳体2、和被安装在该壳体2上并可相对于壳体2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件3,并被构成为,可经由随着该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使替换盒1向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呈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使替换盒1和壳体2分离,在壳体2上,设置沿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槽221、231,同时在替换盒1上,设置随着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而被槽221、231引导的突起部125a、125b。

Description

转印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转印物转印在转印对象物上时使用的转印用具。
背景技术
在将粘接带或不具有粘着性的带子等带类、固体或液态胶、粘接剂等转印物转印到纸张类等转印对象物上时使用的转印用具,一直以来就考虑有各种各样的方案。作为像这样的转印用具,譬如,将一体地保持粘接带等转印物和使该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的替换盒,可拆装地收纳在规定的壳体上的类型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其结构是可在将转印物全部用完的情况下、或转印头损伤等情况下,解除替换盒和壳体的锁定状态,并暂且将替换盒从壳体上取下,更换成具备新的转印物及新的转印头的替换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2002-178694公报(图2等)
发明内容
可是,在这样构成的转印用具中,因为采用使替换盒和壳体相互比较牢固地配合的构造,所以当使用者更换替换盒时,必须双手用力才可将替换盒从壳体上分离,因此其分离操作非常不便。另外,当为了在将替换盒装配在壳体上的状态下,尽可能地获得没有不精致感的使用状态而加以设计,以免在替换盒和壳体的边界处产生凹凸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来说难以辨认其边界,结果在替换盒更换时,难以知道对哪个部位如何操作才可将替换盒从壳体上取下,其操作变得更加烦杂。进而,还可以考虑如下的转印用具,其被设定为,可利用在壳体及替换盒各自的前端部侧上设置互相配合的配合部、以该配合部为支点使替换盒转动、使壳体及替换盒各自的后端部侧的分离距离较大地变化这样的构造,而将替换盒从壳体上取下,另一方面,将新的替换盒装配在壳体上的操作,可通过使壳体及替换盒各自的前端部彼此相互配合、以该配合部为支点使替换盒转动而进行。可是,这种转印用具,因为当进行替换盒的更换操作时需要进行使替换盒转动这样的烦杂的操作,所以对于不习惯使用的使用者、特别是初次使用的人来说,不能简单且顺畅地进行更换操作,这是至今仍存在的一个使用性能不佳的不良状况。另外上述转印用具,还存在有难以得知替换盒的更换方法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面那样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操作顺畅地进行替换盒的更换的转印用具。
即,本发明的转印用具,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至少前述转印物的替换盒、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以及被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件;且其被构成为可经由随着该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使前述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而使前述替换盒和前述壳体分离;在前述壳体上,设置沿着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导引部,同时在前述替换盒上,设置随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被前述导引部引导的被导引部。
如果是这样结构,则因为仅使滑动部件滑动移动,就能够使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所以和通过转动动作而使替换盒从壳体上分离的以往的装置相比较,能够较容易地分离替换盒,并能够极其简单地进行保持转印物及转印头的替换盒的更换操作。而且,因为使沿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导引部来引导被导引部,所以能顺畅且可靠地更换替换盒。此外,因为导引部起着辨别替换盒的安装部位(替换位置)的作用,所以将替换盒装配在壳体上的操作也能够较容易地进行,能有效地实现替换盒的更换操作的进一步简便化。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则消除了像以往制品那样必须用两手握住保持架并施加相应的力量才能进行分解更换转印物的这样的不良状况,即使是壳体和替换盒的边界部分难以分辨,也完全没有关系,同样能够使替换盒从壳体上分离。
作为获得与上述同样效果的其他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列举有一种转印用具,其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前述转印物及使该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的替换盒、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和被组装在该壳体上并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件;且其被构成为,可经由随着该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使前述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而使前述替换盒和前述壳体分离;在前述壳体上,设置沿着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导引部,同时在前述替换盒上,设置随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被前述导引部引导的被导引部。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列举有,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是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前述导引部是沿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装置。
为了利用简易的结构使替换盒可靠地从壳体上分离,只要将前述分离机构,利用在前述滑动部件上形成的突部,和位于前述替换盒上、被设置在前述突部的滑动移动线上、并随着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与前述突部接触、且使前述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引发部构成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前述突部及前述分离引发部上,分别形成在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过程中相互触接的锥形面,则随着滑动部件的滑动动作,突部侧的锥形面会相对上滑到分离引发部的锥形面上,从而能够随着该操作较容易地分离壳体和替换盒。
特别地,如果前述替换盒是保持转印物及使该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的部件,且将前述滑动部件的分离操作方向设定在与前述替换盒所支撑的前述转印头相反方向上,则滑动部件的存在不会成为转印用具平时使用时的妨碍,非常适用。
另外,如果前述壳体具备构成转印用具的一方的外侧壁的外侧板、和从位于该外侧板的周缘的规定区域向与外侧板大致垂直的方向竖起的竖立板,并在该竖立板上形成前述导引部,则可利用该竖立板而简便地进行替换盒的更换操作。
为了简单地形成导引部及被导引部,且能有效地提高替换盒的更换操作的可靠性,优选前述导引部为槽,前述被导引部为嵌入到前述槽中的突起部。
作为槽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列举有,在设置在前述竖立板上的一对肋板间形成的、或将位于前述竖立板的规定区域的壁厚设定成比周边区域壁薄而形成的凹槽。此外,如果槽是具有使一方的端部开口而成的开口缘,并被构成为可从该开口缘抽插前述突起部的部件,并且将前述槽的开口宽度尺寸设定为向前述开口缘逐渐变宽,则能够较容易地进行将突起部向槽内插入的操作,能够更简单且顺畅地进行替换盒的更换操作。
另外,前述替换盒具备构成转印用具的另一方的外侧壁的第2外侧板、和与该第2外侧板相对地配置的内侧板,并被设定为在该第2外侧板和该内侧板之间至少挟持前述转印物,由此能够将转印物和转印头稳定地保持在第2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同时在替换盒的更换操作时转印物和转印头不会意外地脱落,能够顺畅地进行更换操作。
进而,作为简单地组装第2外侧板和内侧板的结构,可列举有,可通过使设置在前述第2外侧板或前述内侧板的任意一方的突起体、和被设置在另一方并外嵌前述突起体的筒状部相互嵌合,而将前述第2外侧板和前述内侧板组装成一体的结构。如果是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突起体和筒状部嵌合,能够使第2外侧板和内侧板的组装状态处于良好的状态。
如果将嵌入到前述槽中的突起部一体地设置在前述筒状部的外周面上,则突起部还具有作为补强筒状部的强度的功能,能够提高筒状部的强度。
为了形成使替换盒的分离动作更稳定的结构,则只要在前述壳体上设置多个前述导引部,同时在前述替换盒上使前述被导引部与前述导引部相对应地设置多个即可。尤其是,如果将前述导引部在前述壳体的上缘部附近区域和下缘部附近区域相对向地设置一对,同时将前述被导引部在前述替换盒的上缘部附近区域和下缘部附近区域相对向地设置一对,则可利用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导引部及被导引部,同时实现稳定的替换盒的分离动作,和制作工序的简洁化。
另外,如果形成使前述滑动部件在滑动始端位置上与前述壳体相配合的锁定装置,并在前述滑动部件上,设置在进行该滑动部件的滑动操作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施力的操作部,并可随着向该操作部的操作而解除前述锁定装置的配合状态,则不但不会损失替换盒的更换作业的容易性,而且还能够防止在转印用具使用时滑动部件意外地动作。
此外,通过在前述替换盒上设置沿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突出的配合爪,并在前述滑动部件上,设置可在滑动始端位置与前述配合爪配合的配合孔,从而能够防止在使用时替换盒意外地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脱离。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转印用具,因为通过使滑动部件滑动移动,即可使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所以能够极其简单地进行替换盒的更换操作,其结果,能够简单地替换新的转印用具。尤其是,因为使被导引部由沿着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导引部所引导,所以能够顺畅且可靠地更换替换盒。另外,因为导引部起着辨别替换盒的替换位置的作用,所以能够有效地实现替换盒的更换操作的进一步简洁化。进而,通过将替换盒制成与滑动部件、壳体分离的个体,能够使更换的零件、即替换盒的存在位置更明显,有利于替换盒的更换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其立体分解图。
图3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替换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替换盒              11          第2外侧板
112         配合爪              113a        筒状部
113b~113e  突起体(小突起)      12          内侧板
124a        突起体(小突起)      125a、125b  被导引部(突起部)
126         分离引发部          126a        锥形面
2           壳体                21          第1外侧板
22、22      竖立板              221、231    导引部(槽)
3           滑动部件            311         突部
311a        锥形面              321         配合孔
322         操作部              A           转印用具
K           转印头              T           转印物(转印用胶)
X           分离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转印用具A,例如图1至图3所示,是在内部容纳有由带本体Ta、和以规定的模式粘贴在该带本体Ta的单面上的图未示的胶构成成的作为转印物的转印用胶T,将该转印用胶T粘贴在作为转印对象物的纸张类等的纸面(图示略)等上的工具。
转印用具A,是主要具备保持前述转印用胶T及使转印用胶T与纸张类等的纸面等接触的转印头K的替换盒1、可拆装地收纳该替换盒1的壳体2、和组装在前述壳体2上并可对该壳体2相对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件3而成的装置。而且,能够将具有使用完的转印用胶T的替换盒1从壳体2上分离,并将新制的具有转印用胶T的新的替换盒装配在壳体2上。而且,作为为此而形成的构成,该转印用具A被设定成,可经由随着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而使替换盒1向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X,将替换盒1和壳体2分离。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表示位置或方向的用语的所谓的“前”,指转印头所处位置的一侧,所谓“后”指转印头所处位置一侧的相反侧。另外,所谓的“前后方向”指转印用具的纵向方向。
替换盒1,如图1至图3所示,主要由作为转印用具A的一方的外侧壁的第2外侧板、和与该第2外侧板对向配置的内侧板12构成,在该第2外侧板11和该内侧板12之间,以夹持的方式保持被组装在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上的转印用胶T和转印头K。
第2外侧板11,例如呈合成树脂制的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侧视被制成大致椭圆形。在第2外侧板11的前端部上,设置向斜下方延伸出的薄板状的伸出部110,在该伸出部110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供后述的头盖C的转动支轴C1插入的贯通孔110a。另外,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中的前端部上,以向内侧板12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可支撑转印头K的支撑轴111。与此相对在转印头K上,形成有供前述支撑轴111插入的孔部Kb。进而,在第2外侧板11的后端部上,设置向后方突出的配合爪112,并将该配合爪112,按照在转印用具A的使用状态(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状态)下可与在滑动部件3上形成的后述的配合孔321配合的方式设定。再者,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在可与被内侧板12支撑一侧端部侧的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另一侧端部相接触或靠近的规定区域上,形成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图未示的支撑凹部。
另一方面,内侧板12是例如呈合成树脂制的薄板状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端部侧制成侧视大致部分圆弧状,同时将前端部侧制成侧视大致方形状。在该内侧板12的前端部,也和第2外侧板11一样,设置向斜下方延伸的伸出部120,在该伸出部120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供后述的头盖C的转动支轴C1插入的贯通孔120a。而且,在将内侧板12和第2外侧板11组装之后的状态下,各自所设置的伸出部110、120相互对向,并将头盖C的转动支轴C1分别插入伸出部110、120的贯通孔110a、120a中,由此使头盖C被设定为可以转动支轴C1为支点进行转动。另外,该头盖C,被设定为可在当转印用具A不使用时遮盖转印用具K的前端部Ka的转印头被覆盖位置,和当转印用具A使用时使转印头K露出并被保持在壳体2上的转印头露出位置之间转动。另外,图1表示的是使头盖C位于转印头被覆盖位置的状态。另外,在位于内侧板12的内侧面中的前端部,如上所述形成承接形成在第2外侧板上并支撑转印头K的支撑轴111的前端部的承接孔121。另外,在内侧板12的后端部侧及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上,开始有能够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支撑孔122、123。再者,用于支撑展卷用卷轴SP1的支撑孔122的直径,比用于支撑缠卷用卷轴SP2的支撑孔123的直径更大,这是为了使其与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各直径的大小相对应的缘故。在此,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均呈在两侧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凸缘部的大致圆筒状,以将一侧端部插入前述支撑孔122、123并将另一侧端部插入前述第2外侧板11的支撑凹部的状态,可转动地被支撑在内侧板12和第2外侧板11之间。
上述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如图3所示,具备嵌合构造。为此,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向内侧板12侧突出地设置有筒状部113a、和作为本发明的突起体的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设置,在内侧板12的内侧面上,向第2外侧板11侧突出地设置有可嵌入筒状部113a中的作为本发明的突起体的小突起124a、和可分别外嵌于各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的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具体地说,在第2外侧板11的前端部侧形成呈扁平形状的筒状部113a,在位于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的上下2个部位形成小突起113b、113c,在后端部侧沿高度方向分离规定距离地形成小突起113b、113e。另外,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均呈突出尺寸较小的大致圆柱状。而且,对应于筒状部113a、各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的形成部位,在内侧板12的规定部位上设置小突起124a、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前端部侧的小突起124a,按照筒状部113a的形状设定成薄板状。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呈大致圆筒状。另外,该小突起124a、及该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被设置在内侧板12的周缘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设置在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上的上下2个筒状部124b、124c的外周面相连接地、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本发明的被导引部的突起部125a、125b。突起部125a,是从筒状部124b的外周面进一步向上方突出而成的部件,另一方面,突起部125b是从筒状部124c的外周面进一步向上方突出而成的部件,且分别呈平视大致部分圆弧状。而且,在将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组装之后的状态下,设定成突出部125a的上缘位于比第2外侧板11的上缘稍下方的位置,同时突出部125b的下缘位于比第2外侧板11的下缘稍上方的位置。
壳体2,如图1及图2所示,是具备与前述第2外侧板11成对地构成转印用具A的外侧壁的第1外侧板21、和从该第1外侧板21的上缘及下缘分别向与第1外侧板21大致垂直的方向竖起的上下一对地竖立板22、23的部件。而且被设定为,在将替换盒1组装在壳体2上的状态下,以该上下一对的竖立板22、23,大致封闭与第2外侧板11的上缘和下缘之间的空间。
第1外侧板21,与第2外侧板11一样,是例如呈合成树脂制的薄板状的装置,构成为可在后端部侧安装后述滑动部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端部侧安装有滑动部件3后的状态下的侧视形状,设定成与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的侧视形状相对应。在该第1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可安装用于旋转驱动前述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大直径的展卷用齿轮G1、和与展卷用齿轮G1啮合的相对小直径的缠卷用齿轮G2。展卷用齿轮G1,通过使在第1外侧板21的后端部侧形成的轴211穿过在展卷用齿轮G1的中央部形成的贯通孔,然后在该轴211上不能脱落地安装上芯H1,从而被安装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另一方面,缠卷用齿轮G2,是一体地具有芯H2的部件,通过使在比第1外侧板2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稍靠前端部侧上形成的轴212插入在其中央部上形成的贯通孔,从而被安装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而且,在将壳体2和替换盒1嵌合起来之后,芯H1的外周与展卷用卷轴SP1的内周啮合,同时芯H2的外周与缠卷用卷轴SP2的内周啮合。另外,在第1外侧板21的中央部上,上下成对地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214,利用该狭缝214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组装上后述的滑动部件3。
另一方面,竖立板22、23,分别具有规定的壁厚,一体地具有当使替换盒1嵌合到壳体2上时,供设置在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突起部125a、125b嵌入的作为本发明的导引部的槽221、231,和供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侧得以接触的接触片222、231。槽221、231,是在沿各竖立板22、23的竖立方向分别设置的一对肋板221a间、及231a间被形成的,形成在与设置有前述突起部125a、125b的部位相对应的规定部位上。而且,各槽221、231,使各自一方的端部形成向替换盒1侧开口的开口缘,利用该开口缘而构成为可抽插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接触片222、232,以是从竖立板22、23的前端部向彼此对方的竖立板23、22、并和第1外侧板21大致平行地略微突出而成的部件。各接触片222、232,在肋板221a相互之间、及肋板231a相互之间断开,从而各槽221、231的开口缘被设定成在替换盒1侧开口。另外,将接触片222、232设定成薄壁,以便于当使替换盒1嵌合到壳体2上时,竖立板22、23和第2外侧板11的外侧面大致共面。
滑动部件3,如图1至图3所示,是可沿在第1外侧板21上形成的上下一对的狭缝214、即沿第1外侧板21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部件,是一体地形成沿第1外侧板21的外侧面配置的侧板31、和以覆盖壳体2的后端部侧的大致全部区域的方式而设置的操作板32而成的,例如由合成树脂制的平视呈L字形的部件。另外,侧板31的外侧面,被配置为与第1外侧板21的外侧面大致共面,为此,在第1外侧板21的外侧面上,按照使前述狭缝214的周围与前述侧板31的形状相对应那样地使规定区域凹陷。另外,操作板32顺着壳体2的竖立板22、23的后端部侧的弯曲形状而弯曲成侧视大致部分圆弧状,在内侧面的中央部上,形成有供设置在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的后端部上的配合爪112配合的配合孔321,同时在位于外侧面的两端部上形成一对操作部322。在此,虽然该操作部322,为了使使用者便于推按施力而制成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但也可是使外侧面部分地凹陷的形状。另外,还形成有从各操作板32的一端部向各自前方突出的钩状的锁定片323。相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滑动部件3,壳体2,在竖立板22、23的后端部上形成供前述锁定片323配合的锁定孔224、234。而且,由一对锁定片323,和与该锁定片323相对应的锁定孔224、234构成本发明的锁定装置,通过使锁定片323和锁定孔224、234分别相互配合,从而在滑动始端位置上使滑动部件3稳定保持在壳体2上。根据上面的构成,在将滑动部件3安装在壳体2上,且将替换盒1装配在壳体2上的组装状态下,滑动部件3,通过配合孔321和配合爪112的配合而与替换盒1紧密结合,通过锁定片323和锁定孔224、234的配合而形成与壳体2配合的状态。
当使具有这种结构的转印用具A与纸面等接触并向规定方向滑动时,夹在转印头K的前端部Ka和纸面等之间的转印用胶T因摩擦力而被从与展卷用齿轮G1一起转动的展卷用卷轴SP1送出,贴附在带本体Ta的单面上的胶被粘贴在纸面上,同时与随着展卷用齿轮G1而反向转动的缠卷用齿轮G2一起,缠卷用卷轴SP2进行转动,由此,在单面上没有胶的带本体Ta被卷绕在缠卷用卷轴SP2上。另外,当从设置在第2外侧板的外侧面侧上的侧视部分圆弧状的狭缝114,将螺丝刀或钢笔等前端部带尖的适当的工具或书写用具等,插入到在展卷用卷筒SP1的一侧端部上沿圆周方向间断地设置的图中未示出的圆槽内,使展卷用卷筒SP1旋转时,缠卷用卷筒SP2也随此而连动旋转,由此可以调整转印用具A内的转印用胶T的松紧。
并且,该转印用具构成为,可通过使滑动部件3向规定方向滑动移动而使替换盒1和壳体2分离,使滑动部件3、替换盒1及壳体2相互结合而形成分离机构X。分离机构X,由按照可插入到壳体2的上下的狭缝214内的方式形成在侧板31的内侧面侧的上下一对的突部311,和同样按照可插入到相同的狭缝214内的方式、在前述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向壳体2侧形成的上下一对的分离引发部126构成。该分离引发部126呈薄板状,形成有向前端部侧倾斜的锥形面126a。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锥形面126a,平视大致呈部分圆弧状并呈缓慢弯曲的形状。而且,将这种分离引发部126,插入到作为突部311的滑动移动线的狭缝214中而使其待机。另一方面,前述突部311也呈薄板状的钩形,形成向后端部侧倾斜的锥形面311a。该倾斜面311a,与分离引发部126的锥形面6a相对应地呈部分圆弧状地弯曲。另外,在转印用具A使用时,为了预先使滑动部件3停留在滑动始端位置,在内侧板12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可在使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状态下收容突部311的前端部的收容部127。
另一方面,为了以免滑动部件3随着滑动动作而向后方拔出,在滑动部件3上,在比突部311更后方位置上形成可插入到上下的狭缝214内的上下一对的小突起部312,并被设定为当使滑动部件3向后方滑动移动规定距离的时侯(滑动终端位置),小突起部312与在狭缝214上形成的图未示的止动部接触。可以利用例如通过将狭缝214的开口宽度设定为较小而使突部311被阻挡那样地形成的结构、或者利用狭缝214的开口缘本身的结构,构成该止动部。
下面,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替换盒1和壳体2的分离过程,参照图4进行说明。另外,图4是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主要部分扩大平面图。首先,在将替换盒1和壳体2组装之后的装配状态(参照同图(a))下,使用者用一只手保持壳体2的竖立板22、23,用另一只手一边向互相靠近的方向按压设置在滑动部件3上的一对操作部322,一边使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滑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向后方滑动移动。随着该操作,锁定片323和锁定孔224、234的配合状态(锁定装置的配合状态)、及配合爪112和配合孔321的配合状态分别被解除,同时滑动部件3的突部311在狭缝214内与设置在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分离引发部126开始干扰。当使滑动部件3进一步向后方滑动移动时,突部311的锥形面311a触接隔离诱发部126的锥形面,滑动部件3渐渐顶起替换盒1的内侧板12(参照同图(b))。此时,由于设置在内侧板12上的一对突起部125a、125b分别被在壳体2的竖立板22、23上形成的槽221、231引导,从而替换盒1沿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大致直线状地抬起,并从壳体2上缓慢地分离。而且,当使滑动部件3向后方滑动移动规定距离并到达滑动终端位置时,滑动部件3的小突起部312接触到在狭缝214上形成的图未示的止动部,从而限制其继续滑动移动。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只要通过使替换盒1直接沿与先前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即可使替换盒1和壳体2分离。另一方面,为了将新的替换盒1装配在壳体2上,只要在壳体2的竖立板22、23上形成的槽221、231中,一边引导新的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一边使替换盒1和壳体2慢慢地靠近即可。随着该操作,替换盒1沿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大致直线状地移动,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接触到设置在壳体2的竖立板22、23的接触片222、232(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接触片)。此时,前述槽221、231还具有作为指示替换盒1的安装部位的安装导引部的功能。另外,当替换盒1向壳体2安装时,为了避免设置在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分离引发部126和滑动部件3的突部311相干扰,事先使滑动部件3向滑动始端位置侧移动,在将替换盒1组装在壳体2上之后,使滑动部件3进一步向前方滑动移动,由此,设置在替换盒1的外侧板11上的配合爪112与在滑动部件3上形成的配合孔321配合,同时在壳体2的竖立板22、23上形成的锁定孔224、234和设置在滑动部件3上的锁定片323配合,从而成为稳定的装配状态。另外,也可以设定为,在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终端位置上的状态下,通过在壳体2的槽221、231中,一边引导新的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一边使替换盒1和壳体2慢慢地靠近,从而经过性地使替换盒1的隔离诱发部126的锥形面126a、和滑动部件3的突部311的锥形面311a互相干扰,随着进一步的使替换盒1和壳体2慢慢地靠近的操作,滑动部件3对于壳体2相对地向前方滑动移动。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A,因为其结构为经由通过使滑动部件3滑动移动、而使替换盒1向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X,使替换盒1和壳体2分离,所以替换盒1的分离动作变成直线地动作,和通过以规定部位作为支点使替换盒转动从而使替换盒从壳体上分离的方式相比,能简单化替换盒1的动作,分离方法也容易掌握,使用起来非常顺手、方便。其结果,能够较容易地将替换盒1从壳体2上分离,能极其简单地进行转印用胶T及转印头K的更换操作。而且,因为在壳体2上设置有沿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槽221、231,同时在替换盒1上设置有随着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而被槽221、231引导的突起部125a、125b,所以当进行使替换盒1从壳体2上分离的操作时,及将新的替换盒1安装在壳体2上的操作时,能够由槽221、231引导突起部125a、125b,使替换盒1的直线的动作更加稳定,能够顺畅且可靠地进行这些操作。除此以外,因为槽221、231,起着辨别替换盒1的安装部位(替换位置)的作用,能有效地实现替换盒1的更换操作的进一步简便化。另外,因为替换盒1是保持转印用胶T及转印头K的装置,所以对使用者来说易于发现应该更换的部件,其更换操作也能非常简单地进行。
另外,因为将隔离机构X,利用在滑动部件3上形成的突部311,和在替换盒1上、被设置在突部311的滑动移动线上、并随着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而与突部311相接触、且使替换盒1向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引发部126构成,所以虽是简易的构造,但能够使替换盒1随着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而可靠地从壳体2上分离。特别地,因为在突部311及隔离诱发部126上,分别形成有在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过程中互相接触的锥形面311a、126a,所以随着滑动部件3的滑动移动,突部311的锥形面311a沿着分离引发部126的锥形面126a相对上滑,由此可较容易地将替换盒1从壳体2上分离。
进而,壳体2,具备构成转印用具A的一方的外侧壁的第1外侧板21、和从位于第1外侧板21的周缘的规定区域向与外侧板21大致垂直的方向竖起的竖立板22、23,并在这些竖立板22、23上形成槽221、231,所以可通过竖立板22、23防止在转印用具A使用时替换盒1意外地脱落到壳体2之外而稳定保持替换盒1,同时可利用该竖立板22、23简便地进行替换盒1的更换操作。另外,由于是在成对的肋板221a间、231a间形成槽221、231,所以所述各肋板221a、231a还具有作为补强竖立板22、23的补强部的功能,能有效地提高竖立板22、23的强度。另外与此相伴,因为可将竖立板22、23自身的壁厚在不损失有效的强度的限度内设置得较薄,所以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因为构成为通过使设置在第2外侧板11上的筒状部113a、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和设置在内侧板12上的小突起124a、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分别相互配合,而将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组装为一体,所以能简单地将第2外侧板和内侧板12组合,同时能够使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的装配处于良好的状态。其结果,能够避免在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分离的时候发生的不良状况,即保持在该第2外侧板11和该内侧板12之间的转印用胶T及转印头K散乱,致使失掉了作为替换盒的本来功能。
特别地,因为将突起部125a、125b一体地设置在筒状部124b、124c的外周面,所以突起部125a、125b还具有作为补强筒状部124b、124c的肋的功能,能够提高筒状部124b、124c的强度。
另外,因为将槽221、231在壳体2的上缘部附近区域和下缘部附近区域相对地设置有一对,同时将突起部125a、125b在替换盒1的上缘部附近区域和下缘部附近区域相对地设置有一对,所以能够在实现替换盒1的稳定的分离动作的同时,将槽及突起部的个数(形成部位)抑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能够有效地实现转印用具A的制作工序的简略化。
在滑动部件3上,设置有在进行滑动部件3的滑动操作时供使用者手指施力的操作部322,并构成为可随着向该操作部322的操作而将使滑动部件3在滑动始端位置和壳体2配合的锁定装置的配合状态解除,因此能使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滑动部件3和壳体2紧密结合,在转印用具使用时(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状态)能够防止滑动部件3对于壳体2相对移动。
此外,因为在替换盒1上,设置有沿着当将替换盒1从壳体2上分离时的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突出的配合爪112,在滑动部件3上,设置有在滑动始端位置可与配合爪112配合的配合孔321,所以在转印用具A使用时(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状态)能够用简易的构造防止替换盒1从壳体2上意外地分开。
再者,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所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经由随着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使前述替换盒向相对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成规定角度的倾斜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使替换盒和壳体分离。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可实现替换盒的直线的动作,能获得上述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只要将导引部(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槽),沿前述规定角度设置即可。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槽形成在设置在竖立板上的成对的肋板间,但是将竖立壁的规定部位设定成比其周边部位薄壁,使该规定部位具有作为凹槽的功能也可。
另外,也可以将前述槽的开口宽度尺寸,按照向在替换盒侧开口而成的开口缘逐渐变宽的方式设定。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作为被导引部的突起部向槽内插入的操作,能够更简单且顺畅地进行替换盒的更换操作。
也可以将导引部及被导引部的个数(形成部位),适当增减成单数或2以上(包括2个)的多个。
进而,也可是在构成替换盒的外侧板上设置筒状部,在内侧板上设置可内嵌到筒状部的突起体,通过使该筒状部和突起体嵌合而将外侧板和内侧板组装成一体的替换盒。
另外,作为转印物的转印用胶,可是固体或液态胶的任意一种,此外,对于修正带或粘接带、不具有粘着性的带子等的带类、粘接剂等,可被转印在转印对象物上的转印物,一般也可适用。
此外,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使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保持在替换盒中,但是也可是将转印头安装在壳体上的类型的转印用具。这种情况下,替换盒变成至少保持转印物的部件,通过更换替换盒从而能将使用完的转印物更换成新的转印物。
此外,对于各部的具体的构成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8)

1.一种转印用具,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保持至少前述转印物的替换盒、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以及被安装在该壳体上且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件;且其被构成为可经由随着该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使前述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使前述替换盒和前述壳体分离;
在前述壳体上,设置沿着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导引部,同时在前述替换盒上,设置随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被前述导引部引导的被导引部。
2.一种转印用具,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保持前述转印物及使该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的替换盒、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和被安装在该壳体上并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件;且其被构成为可经由随着该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使前述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机构,而使前述替换盒和前述壳体分离;
在前述壳体上,设置沿着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导引部,同时在前述替换盒上,设置随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被前述导引部引导的被导引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是指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前述导引部,沿着与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分离机构,具备在前述滑动部件上形成的突部,和在前述替换盒上、被设置在前述突部的滑动移动线上、并随着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与前述突部接触、且使前述替换盒向与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不同的前述规定方向直线地分离的分离引发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前述突部及前述分离引发部上,分别形成在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过程中相互触接的锥形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替换盒是保持转印物及使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的部件,将前述滑动部件的分离操作方向设定为与前述替换盒所支撑的前述转印头相反方向。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壳体,具备构成转印用具的一方的外侧壁的第1外侧板,和从该第1外侧板的周缘中的规定区域向与外侧板大致垂直的方向竖起的竖立板,在该竖立板上形成前述导引部。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导引部为槽,前述被导引部为嵌入到前述槽中的突起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槽是在设置在前述竖立板上的一对肋板间形成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槽是通过将前述竖立板的规定区域的壁厚设定为比周边区域壁薄而形成的凹槽。
11.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槽,是具有使一方的端部开口而成的开口缘,并构成为可从该开口缘抽插前述突起部的部件,且将前述槽的开口宽度尺寸设定为向前述开口缘逐渐变宽。
12.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1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替换盒,具备构成转印用具的另一方的外侧壁的第2外侧板、和与该第2外侧板对向配置的内侧板,在该第2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至少挟持前述转印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用具,其被构成为可通过将设置在前述第2外侧板或前述内侧板的任意一方上的突起体、和被设置在另一方并可外嵌前述突起体的筒状部嵌合,而将前述第2外侧板和前述内侧板组装为一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导引部为槽,前述被导引部是嵌入到前述槽中的突起部,并将该突起部一体地设置在前述筒状部的外周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或14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上述壳体上设有多个上述导引部,同时在上述替换盒上使被导引部与上述导引部相对应地设有多个。
16.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或15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前述导引部在前述壳体的上缘部附近区域和下缘部附近区域相对向地设置一对,同时将前述被导引部在前述替换盒的上缘部附近区域和下缘部附近区域相对相地设置一对。
17.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或16所述的转印用具,其被构成为形成使前述滑动部件在滑动始端位置与前述壳体相配合的锁定装置,在前述滑动部件上,设置在进行该滑动部件的滑动操作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施力的操作部,并可随着向该操作部的操作而解除前述锁定装置的配合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或17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前述替换盒上设有沿前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方向突出的配合爪,在前述滑动部件上,设置可在滑动始端位置与前述配合爪配合的配合孔。
CNB2004100316388A 2003-12-26 2004-03-31 转印用具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69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35446A JP4186023B2 (ja) 2003-12-26 2003-12-26 転写具
JP435446/2003 2003-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6762A true CN1636762A (zh) 2005-07-13
CN100446995C CN100446995C (zh) 2008-12-31

Family

ID=34545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638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6995C (zh) 2003-12-26 2004-03-31 转印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75578B2 (zh)
EP (1) EP1547809B1 (zh)
JP (1) JP4186023B2 (zh)
CN (1) CN100446995C (zh)
CA (1) CA2490118C (zh)
HK (1) HK107607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207A (zh) * 2009-11-26 2011-06-01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敷膜转印器
CN102152696A (zh) * 2009-11-26 2011-08-17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敷膜转印器
CN102189745A (zh) * 2010-02-12 2011-09-21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覆膜转印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1550B2 (ja) * 2004-12-28 2010-06-30 コクヨ株式会社 係合装置及び転写具
JP4810683B2 (ja) * 2007-04-17 2011-11-09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US8397784B2 (en) 2010-08-31 2013-03-19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578999B2 (en) 2010-12-29 2013-11-12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746313B2 (en) 2010-12-29 2014-06-10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re-tensioning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comprising same
US8746316B2 (en) 2011-12-30 2014-06-10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TWI476117B (zh) * 2012-01-20 2015-03-11 Sdi Corp Film transducers
FR3005644B1 (fr) * 2013-05-16 2015-05-08 Bic Soc Applicateur manuel de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8722A1 (de) * 1986-11-13 1988-05-26 Pelikan Ag Geraet zum auftragen eines klebstoff-filmes
DE4220843C1 (zh) * 1992-06-25 1993-08-05 Citius Buerotechnik Gmbh, 8906 Gersthofen, De
AU2516895A (en) * 1994-05-16 1995-12-05 Apple Computer, Inc. Switching between appearance/behavior themes i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JP3548936B2 (ja) * 1995-05-16 2004-08-04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塗布具
DE19635586B4 (de) * 1996-09-02 2005-10-20 Bic Clichy Soc Handgerät zum Übertragen eines Filmes aus z. B. klebendem oder deckendem oder farbigem Material von einem auf einer Vorratsspule aufgewickelten Trägerband auf ein Substrat
US6125374A (en) * 1997-02-03 2000-09-26 Gerstman + Meyers, Inc. Interactive graphic processing system for packages and labels
US5942036A (en) * 1998-05-12 1999-08-24 You; Kwang-Ho Correction tape roller device
US6167382A (en) * 1998-06-01 2000-12-26 F.A.C. Services Group, L.P.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print advertising and commercial display materials over the Internet
US6505202B1 (en) * 1998-08-04 2003-01-07 Linda Allan Mosquera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inding information that satisfies a profile and producing output therefrom
US7032179B2 (en) * 2000-06-12 2006-04-18 Peer Image, Inc. System for creating on a computer display screen composite images from diverse sources
JP4246370B2 (ja) * 2000-11-08 2009-04-02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塗膜転写具
JP2002178694A (ja) 2000-12-14 2002-06-26 Tombow Pencil Co Ltd 塗膜転写具
JP2002264587A (ja) * 2001-03-07 2002-09-18 Tombow Pencil Co Ltd 塗膜転写具
US7204287B2 (en) * 2003-01-23 2007-04-17 Xyron, Inc. Transfer devic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207A (zh) * 2009-11-26 2011-06-01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敷膜转印器
CN102152696A (zh) * 2009-11-26 2011-08-17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敷膜转印器
TWI399303B (zh) * 2009-11-26 2013-06-21 Plus Kk 塗佈膜轉印器(1)
CN102079207B (zh) * 2009-11-26 2013-06-26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敷膜转印器
CN102152696B (zh) * 2009-11-26 2015-01-21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敷膜转印器
CN102189745A (zh) * 2010-02-12 2011-09-21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覆膜转印具
CN102189745B (zh) * 2010-02-12 2015-09-16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覆膜转印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76072A1 (en) 2006-01-06
CA2490118A1 (en) 2005-06-26
EP1547809A3 (en) 2007-09-05
US20050150605A1 (en) 2005-07-14
US7275578B2 (en) 2007-10-02
EP1547809B1 (en) 2017-08-02
JP4186023B2 (ja) 2008-11-26
CA2490118C (en) 2008-08-19
EP1547809A2 (en) 2005-06-29
JP2005193999A (ja) 2005-07-21
CN100446995C (zh)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6764A (zh) 转印用具
CN1636762A (zh) 转印用具
CN1693096A (zh) 转印器
CN1701958A (zh) 转印器
CN1107635C (zh) 涂改工具
CN1211213C (zh) 记录纸卷托架装置
CN1644398A (zh) 转印用具
CN1261943C (zh) 磁带盒
CN217671900U (zh) 一种压稳式提拉笔
CN1636763A (zh) 滑动部件的锁定结构及转印用具
JP2007505761A (ja) 修正テープディスペンサのための回転自在のアプリケータチップ
EP2070857B1 (en) A hand-held device for applying a deposit of for example adhesive, covering or coloured material onto a correction surface
JPH10329485A (ja) シャ−プペンシル
CN100341760C (zh) 一种卷轴式容置装置及其卷收和释出可挠性片状物的方法
CN1590128A (zh) 转印用具
US7819164B2 (en) Transfer tool
CN219564590U (zh) 一种伸缩笔
JP2010264759A (ja) 転写具
JP2005319621A (ja) 転写具
CN1613663A (zh)
EP2927172B1 (en) A tape device
CN111362044A (zh) 一种修正胶带装置
JP2004181668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16210125A (ja) 糊転写具
JP2002321492A (ja) 軸筒把持部に芯送りノブを設け、それを回転リングで被う筆記具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0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0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