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6764A - 转印用具 - Google Patents

转印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6764A
CN1636764A CNA200410031641XA CN200410031641A CN1636764A CN 1636764 A CN1636764 A CN 1636764A CN A200410031641X A CNA200410031641X A CN A200410031641XA CN 200410031641 A CN200410031641 A CN 200410031641A CN 1636764 A CN1636764 A CN 1636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rinting
aforementioned
transfer
skull
print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16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4278C (zh
Inventor
三井隆史
岛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6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6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42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42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B65H37/005Hand-held apparatus
    • B65H37/007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coatings, e.g. correction, colour or adhesive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MBUREAU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3M11/00Hand or desk devices of the office or personal type for applying liquid, other than ink, by contact to surfaces, e.g.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43M11/06Hand-held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48Work traversing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88Work traversing type and/or means applying work to wall or static structure
    • Y10T156/1795Implement carried web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8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handle or handgrip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提高转印头附近区域的强度的转印用具。具备使转印用胶(T)与纸张类等转印对象接触的转印头(K),夹持该转印头(K)和转印用胶(T)的一对侧板(11、12),在可覆盖转印头(K)的前端部(Ka)的转印头覆盖位置(P)与使转印头(K)的前端部(Ka)露出的转印头露出位置(q)之间转动的转印头盖(C),将设在转印头盖(C)上的旋转轴(C11)枢接在形成于侧板(11、12)上的通孔(110a、120a)中,将转印头盖(C)夹持在一对侧板(11、12)间。

Description

转印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将胶带或具有粘接性的带等带类、固体或液态胶、粘接剂等的转印物转印到纸张类等转印对象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一直有各种各样考虑。作为这种转印用具,例如,已知的是由可保持转印物及使该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的替换盒、和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而构成的。这种转印用具,通常被构成为在转印物全部使用完了的情况下、或者转印头损伤的情况下等时候,暂且将替换盒从壳体上取下,更换成具备新的转印物和新的转印头的替换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提出了将至少在不使用时覆盖转印头的前端部、保护转印物的转印头盖枢接在转印头上,并设定为能够使转印头盖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结构。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78694号公报(图2等)。
发明内容
可是,在将转印头盖枢接在转印头上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那样的不良状况。即,为了在将前述转印用具和转印头夹持在构成替换盒的外侧壁的一对侧板间的同时,确保用于将转印物导引至转印头的传送路径,在作为转印头的配置部位附近区域的转印用具的前端部位处,通常设定成在该部位的侧板间形成规定的空间,其结果是,在转印用具的前端部位不存在直接将侧板间连接起来的零件,使转印用具的前端部位的强度降低,当在使用转印用具时较用力地握持各侧板的情况下,或在转印用具掉落的情况下,会产生各侧板出现挠曲这样的不良状况。另一方面,虽然也考虑了将转印头盖枢接在壳体的前端部位的形态,但在采用这种形态的情况下,在转印物附着在转印头盖的情况、或转印头盖损伤的情况等必须更换转印头盖的情况下,转印头盖的更换作业不得不与替换盒的更换作业分开进行,该作业非常麻烦,这是现存的一个实用性欠缺的问题。另外,在将转印头盖安装在壳体上的情况下,在更换替换盒时,为了使转印头盖与转印头互不干扰,必须进行使转印头盖逐一向规定位置躲避这样的操作,产生了不能顺利地进行更换作业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转印头的配置部位附近区域的强度的转印用具。
即,本发明的转印用具,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上时所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使前述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保持该转印头及前述转印物的一对侧板,能够在可覆盖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的转印头覆盖位置、与使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露出的转印头露出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印头盖,将设在前述一对侧板或前述转印头盖的任意一方上的旋转轴枢接在形成于另一方上的轴承部中,将前述转印头盖夹持在前述一对侧板间。
根据这种结构,虽然为了将转印物从转印用具的内部向转印头引出而在转印头的配置部位附近区域的一对侧板间形成了规定的空间,但因为转印头盖的旋转轴位于该部位的一对侧板间,故该旋转轴起到直接将侧板间连接的功能,能够提高转印头附近区域的侧板间的连接强度和转印用具本身的刚性。结果,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避免在转印用具使用时或转印用具掉落时各侧板会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挠曲之虞,实用性非常优异。此外,不必经过将转印头盖安装到转印头上那样的精密的作业,有助于提高转印用具的组装作业的效率。在此所谓“覆盖转印头的前端部”,覆盖转印头的前端部的全部的状态不用说,此外当然还包含覆盖转印头的前端部的一部分这样的状态。
此外,如果转印用具,是由将前述转印物与前述转印头与前述转印头盖保持在前述一对侧板间而成的替换盒、和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构成的,则通过更换替换盒的作业,可以与转印头一起同时更换转印头盖。为了实现转印头盖的良好的旋转动作,只要按照在前述转印头盖的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与前述转印头露出位置之间的转动动作中,该转印头盖与前述壳体不相干涉那样的方式设定即可。
此外,如果结构为无论在前述转印头盖位于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或转印头露出位置的哪一位置的情况下,都能够从前述壳体拆装前述替换盒,则每当替换盒的更换作业时,不必进行使转印头盖适当转动以免转印头盖与壳体干涉那样的作用,即可顺利地进行替换盒的更换作业。
作为转印头盖的最佳实施形态,可以举出如下例子,即转印头盖具备在前述转印转印头盖覆盖位置,可收容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的收容部,和从该收容部向前述旋转轴侧延伸且可覆盖前述转印物的未使用部分的臂部;在前述收容部设有在进行前述转印头盖的转动操作时供使用者指尖施力的操作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前述操作部一体地形成在前述收容部上,则与利用专用的另外的部件构成操作部的形态相比,可以实现零件数量的削减。
另一方面,如果将前述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在前述一对侧板或转印头盖上,则与利用分体的轴部件的形态相比,可以有效地实现零件数量和成本的削减、组装作业的简化。
为了在转印用具不使用时预先将转印头盖卡固在转印头覆盖位置,保护转印物,则只要经由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使前述转印头盖与前述转印头配合的第1配合机构来限制转印头盖的转动即可。
另一方面,如果设定成经由在前述转印头露出位置、使前述转印头盖与前述侧板配合的第2配合机构,限制转印头盖的转动,则能够防止在使用转印用具时转印头盖意外地转动,使用起来顺手、方便。
为了利用简单的结构构成第1配合机构,只要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头盖或前述转印头的一方上的凸部、和设在另一方上供前述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来构成上述第1配合机构即可。同样,只要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头盖或前述一对侧板的任意一方上的凸部、和设在另一方上供前述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构成上述第2配合机构,则可提供利用简单的结构构成第2配合机构、同时可使转印头盖与侧板的配合良好的用具。
特别是,为了极其简单地形成嵌合凹部,作为嵌合凹部,只要采用沿部件的壁厚方向贯通而成的通孔即可,此外为了收到同样的效果,作为嵌合凹部,采用通过使规定区域比周边区域凹陷而形成的结构也可以。
此外,如果在具有前述嵌合凹部的部件的规定区域上,设有可借助从外部施加的力挠曲的弹性部,在该弹性部的规定部位上形成前述嵌合凹部,则形成了在转印头盖的旋转动作中弹性部与凸部经过性地相互干涉、进而通过使转印头盖进一步转动、弹性部挠曲、在凸部嵌入形成在弹性部上的嵌合凹部时可以感觉到适度的喀嗒感这样的结构,可以得到良好的操作感,并且如果在前述弹性部的周边区域上形成规定的狭缝,则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赋予弹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转印用具,虽然为了从转印用具的内部向转印头引出转印物而在转印头附近设置开口部,但因为转印头盖的旋转轴位于一对侧板间,故可以提高该部位的强度。此外,不必经过将转印头盖组装在转印头上这样的精密的作业,可以顺利地进行转印用具的组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转印用具的总体透视图。
图2是局部省略地表示该实施形态的转印用具的侧视图。
图3是其分解透视图。
图4是该实施形态中的替换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的转印头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的转印头盖的图。
图7是该实施形态的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替换盒                 11      侧板(第2外侧板)
110a、120a  轴承部(通孔)           115     凸部
12          侧板                   2       壳体
I           第1配合机构            II      第2配合机构
A           转印用具               C       转印头盖
C1          臂部                   C11     旋转轴
C12a        配合凹部(凹部)         C2      收容部
C22a        配合凹部(嵌合孔)       C231    操作部
K           转印头                 K11a    凸部
T           转印物(转印用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用具A,例如,如图1至图4中所示,是内部收容有由带本体Ta、和以规定的模式粘贴于该带本体Ta的单面的图未示的胶构成的作为转印物的转印用胶T,可将该转印用胶T粘贴在作为转印对象物的纸张类等的纸面(图未示)上的用具。
转印用具A,主要具备保持前述转印用胶T等的替换盒1,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1的壳体2,装设在壳体2上、能够相对于该壳体2相对滑行移动的滑动部件3。并且,可以将带有使用过的转印用胶T的替换盒1从壳体2分离,将作为新产品的带有转印用胶T的新替换盒1组装于壳体2。而且,作为为此而成的结构,该转印用具A设定成,可经由随着滑动部件3的滑行移动使替换盒1向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直线地离开的分离机构X,使替换盒1与壳体2分离。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表示位置或方向的用语的所谓的“前”,是指转印头所在的一侧,所谓的“后”是指与转印头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此外,所谓“前后方向”是指转印用具的纵长方向。
替换盒1,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主要由构成转印用具A的一侧的外侧壁的第2外侧板11、和与该第2外侧板11相对配置的内侧板12而构成,并在上述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之间,以夹持的方式保持缠绕在展卷用卷轴SP1和缠卷用卷轴SP2上的转印用胶T、使转印用胶T接触在纸张类等的纸面等上的转印头K、以及能够在可覆盖转印头K的前端部Ka的转印头覆盖位置(P)与使转印头K的前端部Ka露出的转印头露出位置(Q)之间转动的转印头盖C(参照图2)。另外,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侧板”。此外,图1表示的是使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的状态的转印用具A。
第2外侧板11,如图4中所示,例如是合成树脂制成的呈薄板状的部件,并在本实施形态中制成为侧视大致呈卵形。在第2外侧板11的前端部,设有向斜下方延伸而成的薄板状的伸出部110,在该伸出部11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可插入后述的转印头盖C的旋转轴C11的作为本发明的轴承部的通孔110a。此外,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中的前端部,向内侧板12突出地形成可支持转印头K的支持轴111。与此相对在转印头K上形成可供前述支持轴111插入的孔部Kb。进而,在第2外侧板11的后端部,设有向后突出的嵌合爪112,并将该嵌合爪112设定成为能够在转印用具A的使用状态(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状态)下与形成于滑动部件3上的后述的嵌合孔321相嵌合。另外,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中的前端部侧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向内侧板12侧突出的凸部115。该凸部115是大致呈圆柱状的小突起,设定成能够在使转印头盖C位于前述转印头露出位置(Q)的情况下,与后述的转印头盖C的凹部C12a相嵌合。另外,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在可与一侧的侧端部被支持在内侧板12上的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另一侧的侧端部相接触或靠近的规定区域,形成可支持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分别旋转的图未示的支持凹部。
另一方面,内侧板12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呈薄板状的部件,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后端部侧制成侧视大致呈部分圆弧状,并且将前端部侧制成侧视大致呈方形。在该内侧板12的前端部,也与第2外侧板同样地,设有向斜下方伸出而成的伸出部120,并在该伸出部12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可供转印头盖C的旋转轴C11插入的作为本发明的轴承部的通孔120a。而且,在将内侧板12与第2外侧板11组装起来之后的状态下,各自所设置的伸出部110、120相对,并将后述的转印头盖C的旋转轴C11分别插入伸出部110、120的通孔110a、120a,由此转印头盖C被设定成可以旋转轴C11为支点转动。关于转印头盖C的详细的说明如后述。此外,在内侧板12的内侧面中的前端部,形成承载形成在第2外侧板11上的前述支持轴111的前端部的轴承孔121。此外,在内侧板12的后端部侧及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上,开设有可分别可旋转地支持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支持孔122、123。另外,虽然展卷用卷轴SP1用的支持孔122的直径大于缠卷用卷轴SP2用的支持孔123的直径,但是这是因为要与展卷用卷轴SP1和缠卷用卷轴SP2的各直径的大小相适应的缘故。在此,展卷用卷轴SP1和缠卷用卷轴SP2,均呈在两侧端部一体地设有法兰部的大致圆筒状,能够以一侧端部插入在前述支持孔122、123中且另一侧的侧端部插入在前述第2外侧板11的支持凹部上的状态,可旋转地被支持在内侧板12与第2外侧板11之间。
所述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如图4中所示,被形成为相互嵌合结构。为此,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向内侧板12侧突出地设置筒状部113a,和作为本发明的突出体的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在内侧板12的内侧面上,向第2外侧板11侧突出地设置可以内嵌于筒状部113a中的作为本发明的突起体的小突起124a,和可分别外嵌于各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上的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具体地说,在第2外侧板11的前端部侧形成呈扁平形状的筒状部113a,在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处的上下两个部位上形成小突起113b、113c,在后端部侧上在高度方向间隔规定距离地形成小突起113d、113e。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均呈突出尺寸较小的大致圆柱状。另外,设置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的前述凸部115的突出尺寸,被设定成比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的突出尺寸小。另一方面,与筒状部113a、各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的形成部位相对应地,在内侧板12的规定部位上设置小突起124a、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前端部侧的小突起124a,对应筒状部113a的形状而设定成薄板状,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呈大致圆筒状。此外,所述小突起124a、和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被设置在内侧板12的周缘部。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与设在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上的上下两个筒状部124b、124c的外周面相连接地一体地设置有突起部125a、125b。突起部125a是从筒状部124b的外周面进一步向上突出而成的,另一方面,突起部125b是从筒状部124c的外周面进一步向下突出而成的,平面视各自略呈部分圆弧状。而且,被设定成为在将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组装之后的状态下,突出部125a的上缘比第2外侧板11的上缘稍位于下方,同时突出部125b的下缘比第2外侧板11的下缘稍位于上方。
前述转印头K,如图5(该图5(a)表示整体立体图,该图5(b)表示图5(a)的M方向视图,该图(c)表示仰视图)所示,是使滚轮Kr保持在一对对置板K1之间而成的部件。具体地说,在各对置板K1的下端部的外侧面上形成薄壁部K11,并且在各薄壁部K11的前端部形成通孔K11b,将滚轮Kr的旋转轴K2的侧端部分别插入上述通孔K11b中,由此将该滚轮Kr设定成能够以旋转轴K2为中心旋转。另外,在一方的通孔K11b的下缘上,形成向下连通的缺口K11c,从而能够较容易地进行滚轮Kr和旋转轴K2的组装作业。也就是说,设定成可以将旋转轴K2的一侧端部插入未形成缺口K11c的另一侧的通孔K11b,接着将旋转轴K2的另一侧的侧端部经由前述缺口K11c插设固定于前述一侧的通孔K11b中。此外,在各薄壁部K11上设置有分别向外突出的凸部K11a。各凸部K11a基本为半球状,以能够在使转印头盖C位于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P)的情况下,嵌合在后述的转印头盖C的嵌合孔C22a中。在此,本实施形态中的所谓转印头K的前端部Ka,即是指被保持在对置板K1之间的前述滚轮Kr的前端部。
转印头盖C,如图6(其中图6(a)表示整体透视图,图6(b)表示图6(a)的N向视图,图6(c)表示图6(b)的A-A线剖视图)所示,是在基端部附近区域设置有可枢接于形成在前述第2外侧板11、内侧板12的伸出部110、120上的通孔110a、120a中的旋转轴C11的部件。另外,在本段落中表示转印头盖的位置或方向的“基”或“后”,是指在使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的情况下的转印用具A的后方侧,“末”或“前”,是指在使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的情况下的转印用具A的前方侧。具体地说,该转印头盖C是具有从基端部向前方延伸的臂部C1,和在臂部C1的末端部位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P)时可收容转印头K的前端部Ka的收容部C2的一体成形品。臂部C1大致呈薄板状,将侧面形状设定成一边向末端部拱形弯曲一边逐渐向上方延伸的形状。从该臂部C1的基端部处的两侧端部分别向侧方突出地形成前述旋转轴C11。该旋转轴C11大致呈圆柱状,其直径被设定为稍小于在前述第2外侧板11、内侧板12的伸出部110、120上形成的通孔110a、120a的直径。此外,从臂部C1的纵长方向大致中央部开始,形成分别从前端部的两侧缘立起的立起片C13,在一侧的立起片C13的一部分上,形成具有弹性的弹性部C12。该弹性部C12被设定为具有通过在其前后及内侧连续地形成的狭缝C1S而与立起片C13的其他部位部分非连续的结构,并可通过外加力而略微挠曲(参照同图(b)、(c))。而且,在弹性部C12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比周边区域凹陷的作为本发明的嵌合凹部的凹部C12a。该凹部C12a侧视呈圆形,且被设定成在使转印头盖C位于前述转印头露出位置(Q)的情况下,可与设在前述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上的凸部115相嵌合。收容部C2具有:从设置在从臂部C1的纵长方向大致中央部开始直至末端部位的区域中的两侧缘部上的前述立起片C13的上端部,分别向侧方延伸出的底板C21;从各底板C21的侧缘部立起而相互对向的一对对置板C22;以及如同将对置板C22彼此的前缘侧连接起来那样地设置的前板C23;由上述底板C21、对置板C22和前板C23形成使上方和后方敞开的收容空间C2S。此外,在各对置板C22的上端部,分别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而成的作本发明的嵌合凹部的嵌合孔C22a。上述嵌合孔C22a被设定成在使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的情况下,可与设在转印头K的对置板K1上的凸部K11a嵌合。进而,在前板C23的上端部上,一体地设置有向前突出而成、用于在进行前述转印头盖C的转动操作时供使用者的指尖得以施力的操作部C231。具有以上结构的转印头盖C,如前所述,在组装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时,将旋转轴C11分别插入固定于在第2外侧板11、内侧板12的伸出部110、120上形成的通孔110a、120a中,从而能够以夹持于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间的状态,被组装为能够以旋转轴C11为中心旋转。
另一方面,壳体2,如图1至图4中所示,具备有与前述第2外侧板11成对、构成转印用具A的外侧壁的第1外侧板21,和分别从该第1外侧板21的上缘和下缘沿与第1外侧板21大致垂直的方向立起而成的上下一对立起板22、23。而且,被设定成在将替换盒1组装于壳体2上的状态下,所述的上下一对立起板22、23,将其与第2外侧板11的上缘及下缘之间大体封闭。
第1外侧板21,与第2外侧板11同样,例如是合成树脂制成的呈薄板状的部件,构成为能够在后端部侧安装滑动部件3,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在后端部侧组装有滑动部件3的状态下的侧视形状,设定成大致与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的侧视形状相对应。其被构成为可在该第1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安装用于旋转驱动前述展卷用卷轴SP1及缠卷用卷轴SP2的大直径的展卷用齿轮G1,和与展卷用齿轮G1相啮合、相对直径较小的缠卷用齿轮G2。展卷用齿轮G1,通过将形成在第2外侧板21的后端部侧的轴211穿过形成在展卷用齿轮G1的中央部上的贯穿孔,接着以不能脱落的方式在该轴211上安装上心轴H1,从而被安装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另一方面,缠卷用齿轮G2一体地形成有心轴H2,通过使在其中央部上形成的贯穿孔,套设在形成于第1外侧板2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的略前端侧的轴212上,从而被组装在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并且,在使壳体2和替换盒相互嵌合时,心轴H1的外周与展卷用卷轴SP1的内周啮合,同时心轴H2的外周与缠卷用卷轴SP2的内周啮合。此外,在第1外侧板21的中央部上,上下成对地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狭缝214,利用该狭缝214可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地安装后述的滑动部件3。
另一方面,立起板22、23分别具有规定的壁厚,一体地形成有在使替换盒1嵌合到壳体2上时,供设置在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突起部125a、125b嵌入的槽221、231,以及可与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侧的周缘部接触的接触片222、232。槽221、231被形成在分别沿着各立起板22、23的立起方向设置的一对肋板221a间、和231a间,形成在与设置有前述突起部125a、125b的部位相对应的规定部位上。而且,各槽221、231分别形成有使一方的端部向替换盒1侧开口而成的开口缘,并可通过该开口缘插拔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接触片222、232是从立起板22、23的前端部相向朝彼此的对方的立起板23、22,与第1外侧板21大致平行地略微突出而成的。各接触片222、232在肋片221a彼此之间、肋片231a彼此之间断开,以便使各槽221、231的开口缘能够向替换盒1侧开口。另外,适当设定接触片222、232的壁厚,使得在使替换盒1嵌合到壳体2上时,立起板22、23与第2外侧板11的外侧面大致呈共面。
滑动部件3,如图1至图4中所示,是可沿着在第1外侧板21上形成的上下一对狭缝214,即沿着第1外侧板21的前后方向滑行移动的部件,是一体地成形沿着第1外侧板21的外侧面而配置的侧板31、和覆盖壳体2的后端部侧的大致整个区域那样地设置的操作板32而成的,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俯视呈L字形的部件。另外,侧板31的外侧面按照与第1外侧板21的外侧面大致成共面的方式配置,为此,在第1外侧板21的外侧面上,使前述狭缝214的周围按照与前述侧板31的形状相对应那样的方式使规定区域凹陷。此外,操作板32是顺着壳体2的立起板22、23的后端部侧的弯曲形状呈侧面视略部分圆弧状地弯曲而形成的部件,在内侧面的中央部形成供设在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的后端部的嵌合爪112嵌合的嵌合孔321,并且在外侧面中的两端部上形成一对操作部322。在此,虽然所述操作部322为了设成易于供使用者施力的结构而被制成向外突出的形状,但是也可以是使外侧面部分地凹陷的形状。此外,从各操作板32的一端部分别形成向前突出的钩状的卡固片323。相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滑动部件3,壳体2在立起板22、23的后端部形成供前述卡固片323卡固的卡固孔224、234。而且,由一对卡固片323、与对应于所述卡固片323的卡固孔224、234构成卡固机构,通过使卡固片323与卡固孔224、234分别相互卡合,在滑动始端位置处使滑动部件3稳定保持在壳体2上。通过以上结构,将滑动部件3安装到壳体2上,而且在将替换盒1组装到壳体2上的状态下,滑动部件3通过嵌合孔321与嵌合爪112的嵌合而与替换盒1紧密结合固定,通过卡固片323与卡固孔224、234的卡合而形成与壳体2相卡合的状态。
当使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转印用具A接触在纸面等上向规定方向滑动时,则被夹持在转印头K的前端部Ka与纸面等之间的转印用胶T借助摩擦力从与展卷用齿轮G1一起旋转的展卷用卷轴SP1送出,使贴附在带本体Ta的单面上的胶粘贴在纸面上,与此同时缠卷用卷轴SP2与随着展卷用齿轮G1反向转动的缠卷用齿轮G2一起旋转,由此将单面上没有胶的带本体Ta缠绕在缠卷用卷轴SP2上。另外,如果将改锥或钢笔等前端部有尖的适当的工具或笔等,从设在第2外侧板11的外侧面侧的侧视部分圆弧状的狭缝114插入到在展卷用卷轴SP1的外侧面上沿着圆周方向间断地设置的图未示的圆槽中,使展卷用卷轴SP1旋转,则由于缠卷用卷轴SP2也会随之连动旋转,因此能够调整转印用具A内的转印用胶T的松紧。
而且,该转印用具A,被构成为可通过使滑动部件3向规定方向滑行移动而将替换盒1与壳体2分离,将滑动部件3、替换盒1和壳体2相互结合而形成分离机构X。分离机构X由一对突部311和一对分离启动部126构成,其中该突部311是按照可插入壳体2的上下狭缝214内的方式形成在侧板31的内侧面侧的上下的一对突部311;该分离开启部126是按照同样的可插入到狭缝214内的方式,在上述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向壳体2侧形成的上下一对分离启动部126。该分离启动部126呈薄板状,形成向前端部侧倾斜的锥面126a。在本实施形态中,该锥面126a被制成平面视呈部分圆弧状且缓慢的弯曲的形状。而且,将这种分离启动部126插入作为突部311的滑行移动线的狭缝214中而待机。另一方面,前述突部311也呈薄板状的钩形,形成向后端部侧倾斜的锥面311a。该倾斜锥面311a与分离启动部126的锥面126a相对应地呈部分圆弧状地弯曲。此外,在转印用具A的使用时,为了使滑动部件3停留在滑动始端位置,在内侧板12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可在使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状态下收容突部311的收容部127(参照图3、图4)。
另一方面,在滑动部件3上,在比突部311更靠后方的位置处形成被插入到上下狭缝214中的上下一对小突部312,以免滑动部件3随滑动动作向后拔出,并被设定成在使滑动部件3向后滑行移动规定距离的时刻(滑动终端位置),小突部312与在狭缝214中形成的图未示的止动部相触碰。作为该止动部,可采用例如通过将狭缝214的开口宽度设定得较小而供小突部311触碰的结构,或者利用狭缝214的开口缘本身来构成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形态中的替换盒1与壳体2的分离步骤,参照图7进行说明。另外,图7是省略一部分而进行表示的局部放大俯视图。首先,在组装替换盒1与壳体2而成的组装状态(参照该图(a))下,使用者用一只手握住壳体2的立起板22、23,用另只手一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设在滑动部件3上的一对操作部322,一边使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滑动部件3相对壳体2向后滑行移动。随着该操作,卡固片323与卡固孔224、234的配合状态(卡固机构的配合状态)、以及嵌合爪112与嵌合孔321的嵌合状态分别被解除,同时滑动部件3的突部311在狭缝214内与设在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分离启动部126开始干涉。当进一步使滑动部件3向后滑行移动时,则突部311的锥面311a触碰到分离启动部126的锥面126a,滑动部件3逐渐顶起替换盒1的内侧板12(参照该图(b))。此时,设在内侧板12上的一对突起部125a、125b分别被在壳体2的立起板22、23上形成的槽221、231导引,从而替换盒1沿着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略直线状地抬起而逐渐与壳体2分离。然后,当使滑动部件3向后滑行移动规定距离而达到滑动终端位置时,则滑动部件3的小突部321触碰到在狭缝214中形成的图未示的止动部,限制超过它进一步滑行移动。在该状态下,使用者通过直接沿着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替换盒1,即可使替换盒1与壳体2分离。另一方面,在要将新的替换盒1组装到壳体2上时,只要一边由形成在壳体2的立起板22、23上的槽221、231导引新的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一边使新的替换盒1与壳体2逐渐接近即可。随着该操作,替换盒1沿着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略呈直线状地移动,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与设在壳体2的立起板22、23上的接触片222、232相触碰(另外,图4中省略接触片)。此时,前述槽221、231还具有作为引导替换盒1的安装部位的安装导向部的功能。另外,在替换盒1向壳体2组装时,为了避免使设在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分离启动部126与滑动部件3的突部311相互干涉,预先使滑动部件3向滑动始端位置移动,在将替换盒1组装到壳体2上之后,使滑动部件3进一步向前滑行移动,从而使设在替换盒1的外侧板11上的嵌合爪112嵌合到形成在滑动部件3上的嵌合孔321中,同时在壳体2的立起板22、23上形成的卡固孔224、234与设在滑动部件3上的卡固片323相卡合,成为稳定的组装状态。此外,也可以设定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在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终端位置的状态下,在形成于壳体2的立起板22、23上的两个槽221、231中,一边导引新的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一边使替换盒1与壳体2逐渐靠近,由此过程性地使替换盒1的分离启动部126的锥面126a与滑动部件3的突部311的锥面311a相互干涉,随着使替换盒1与壳体2进一步渐渐靠近的操作,滑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相对地向前滑行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转印头盖C被设定为可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P)、与前述转印头露出位置(Q)之间转动。
接下来说明转印头盖C的操作方法。
首先,在使能够转动的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时,握持设在转印头盖C的前端部上的操作部C231以转印头盖C的旋转轴C11为支点向上转动。于是,设在转印头K的对置板K1上的突部K11a,与构成转印头盖C的收容部C2的各对置板C22的内侧面经过性地相互轻微干涉,通过进一步使转印头盖C朝同一方向转动,转印头K的凸部K11a嵌入到转印头盖C的嵌合孔C22a中,形成了转印头盖C嵌合在转印头K上的状态。结果,转印头盖C在转印头覆盖位置(P)上以该姿势被保持。此时,转印头K的凸部K11a和转印头盖C的嵌合孔C22a,具有作为在转印头覆盖位置(P)处使转印头盖C与转印头K配合的本发明的第1配合机构的功能。在该转印头覆盖位置(P)处,转印头K的前端部Ka被收容在转印头盖C的收容部C2的收容空间C2S中,由此保护转印用胶T,同时臂部C1从下方覆盖转印用胶T的未使用的部分,由此保护位于该位置的转印用胶T。另一方面,在使处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的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露出位置(Q)时,握住转印头盖C的操作部C231以转印头盖C的旋转轴C11为支点向下转动。于是,转印头K的凸部K11a与转印头盖C的嵌合孔C22a的嵌合状态(第1配合机构的配合状态)被解除,同时转印头盖C的臂部C1的前端部位进入在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设在第2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的凸部115,与设在转印头盖C的臂部C1上的弹性部C12经过性地相互轻微干涉。通过进一步使转印头盖C向同一方向转动转,印头盖C的弹性部C12略微挠曲,通过继续使转印头盖C向同一方向转动,在弹性部C12上形成的凹部C12a与第2外侧板11的凸部115相嵌合,形成了转印头盖C配合于外侧板11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使形成在弹性部C12上的凹部C12a与第2外侧板11的凸部115嵌合,构成了转印头盖C与替换盒1相配合的状态。结果,转印头盖C在转印头露出位置(Q)上保持其姿势。此时,第2外侧板11的凸部115和转印头盖C的凹部C12a,具有在转印头露出位置(Q)上、使转印头盖C与第2外侧板11配合的作为本发明的第2配合机构的功能。在该转印头露出位置(Q)处,形成了转印头K的前端部Ka露出的状态。另外,在使位于该转印头露出位置(Q)的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时,只要握住转印头盖C的操作部C231以转印头盖C的旋转轴C11为支点,向与使转印头盖位于转印头露出位置(Q)时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可。由此,第2外侧板11的凸部115与转印头盖C的凹部C12a的配合状态(第2配合机构11的配合状态)被解除,并且当进一步转动规定角度时,则转印头K的凸部K11a嵌合到转印头盖C的嵌合孔C22a中,转印头盖C被保持在转印头覆盖位置(P)。此外,因为在本实施形态中,无论转印头盖C是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转印头露出位置(Q)中的哪一个位置,都能够形成使转印头盖C本身保持在替换盒1上的状态,因此在替换盒1与壳体2的分离作业时,转印头盖C不会与壳体2干涉。进而,其被设定成即使在转印头盖C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与转印头露出位置(Q)之间的转动动作中,转印头盖C与壳体2也不干涉。
这样一来,本实施形态的转印用具A,因为是将设在转印头盖C上的旋转轴C11枢接于形成在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上的通孔110a、120a中,并将转印头盖C夹持在所述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之间的结构,故转印头盖C经由旋转轴C11而位于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之间,可有效地提高替换盒1的前端部位处的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的组装强度以及该部位本身的刚度。结果,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避免在转印用具A的使用时或掉落时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挠曲之虞,实用性优异。另外,因为是使旋转轴C11贯穿于形成在第2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上的通孔110a、120a的形态,故与将转印头盖组装在转印头上的形态相比,不用经过细致的作业,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简便性。
特别是,因为转印用具A主要由替换盒1、和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1的壳体2组成,并使转印用胶T、转印头K和转印头盖C保持在构成替换盒1的第2外侧板11与内侧板12之间,所以通过更换该替换盒1的作业,可以与转印头K一起同时更换转印头盖C。由此,即使在转印用胶T附着在转印头盖C上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更换替换盒1更换成新的转印头盖C,与将转印头盖安装于壳体的形态相比,能够简单地更换转印头盖C。而且,通过使转印头盖C与转印头K一起保持在替换盒1上,在将转印头盖组装到壳体上的情况下,在进行必要的作业、即在更换替换盒时,不需要使转印头盖逐一向规定位置避开以免转印头盖与转印头相互干涉那样的操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替换盒1的更换作业。
此外,因为被设定成在转印头覆盖位置(P)与转印头露出位置(Q)之间的转印头盖C的转动动作中,转印头盖C不干涉于壳体2这样的结构,故能够实现转印头盖C的良好的旋转动作。此外,因为不会产生因转印头盖C与壳体2的干涉而引起的零件的损伤,所以还有助于延长转印用具A的寿命。
另外,因为构成为无论在转印头盖C位于转印头覆盖位置(P)或转印头露出位置(Q)的哪一位置,都能够将替换盒1拆装于壳体2,故可以有效地消除每当替换盒1的更换作业时,不得不使转印头盖C逐一向规定部位躲避以免转印头盖C与壳体2相互干涉那样的费事,可以进一步提高替换盒1的更换作业的简便性。
因为转印头盖C具备在转印头覆盖位置(P)上能够收容转印头K的前端部Ka的收容部C2、和从收容部C2向旋转轴C11侧延伸且可覆盖转印物T的未使用部位的臂部C1,故不仅是转印头K的前端部Ka,而且还可通过臂部C1覆盖转印用胶T的未使用部位,非常实用。另外,由于在收容部C2上设置在进行转印头盖C的转动操作时供使用者的指尖施力的操作部C231,操作部C231被设定在离开旋转轴C11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对操作部C231的操作力小的情况下,也易于使转印头盖C转动,能够以较轻的操作感使转印头盖C转动,使用起来非常顺手、方便。
进而,因为使操作部C231与收容部C2形成为一体,故可以实现零件数量的削减,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操作部C231自身的强度。
此外,因为将旋转轴C11与转印头盖C形成一体,故与使用分体的轴部件的形态相比,可以有效地实现零件数量和成本的削减、组装作业的简化。
因为在转印头覆盖位置(P)上,经由使转印头盖C与转印头K配合的第1配合机构限制转印头盖C的转动,故在转印用具A不使用时可以预先使转印头盖C卡固在转印头覆盖位置(P),可以防止转印用胶T无意中附着在纸面或其他部件等上。另一方面,因为在转印头露出位置(Q)上,可经由使转印头盖C与第2外侧板11配合的第2配合机构11限制转印头盖C的转动,所以防止在转印用具A使用时转印头盖C意外地发生转动,实用性非常优异。
特别是,因为利用形成在转印头盖C上的嵌合孔C22a、和设在第2外侧板上的凸部K11a来构成第1配合机构I,所以能够制成可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构成第1配合机构I,并通过使凸部K11a与嵌合孔C22嵌合使转印头盖C与转印头K的配合良好的用具。
另一方面,因为利用形成在转印头盖C上的嵌合孔C12a、与设在第2外侧板11上的凸部115来构成第2配合机构II,所以同样能够制成可利用简单的结构构成第2配合机构II,并通过使凸部115与嵌合孔C12a嵌合而使转印头盖C与第2外侧板11的配合良好的用具。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述的实施形态。
例如,也可以将旋转轴设在前述第2外侧板和/或内侧板(以下称为一对侧板)上,在转印头盖上形成作为供旋转轴插入的轴承部的孔部,并通过将旋转轴枢接在孔部上,而将转印头盖夹持在一对侧板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各侧板上按照彼此向对方的侧板突出那样地设置旋转轴,也可以仅在任意一方的侧板上设置向另一方的侧板突出的旋转轴。特别是在后者的情况下,最好是在另一方的侧板上适当设置可以保持旋转轴的前端部的保持部。
此外,也可以在转印头盖上设置构成第1配合机构的凸部,同时在转印头上形成可与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此外,也可以在转印头盖上设置构成第2配合机构的凸部,同时在一对侧板上形成可与凸部相嵌合的嵌合凹部。即使是这样的第1配合机构、第2配合机构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进而,各配合机构中的嵌合凹部,只要是沿部件的厚度方向贯通而成的通孔、设定成比周边区域薄壁而成的所谓的凹坑、或者带底的槽状体等,可供作为嵌合对象的突部嵌合的结构,任何形状的结构都可以。当然,同样地突部的形状也不特别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进而,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利用替换盒与壳体构成的转印用具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所谓一次性的转印用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将转印头盖保持在构成转印用具的外侧壁的一对侧板间,将设在一对侧板或转印头盖的任何一方上的旋转轴枢接在形成于另一方上的轴承部中,将前述转印头盖夹持在前述一对侧板间这样的结构,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适当地设定转印头盖的形状,以在转印头覆盖位置覆盖转印头的全部前端部。
此外,作为转印物的转印用胶,固体或液态胶的任何一种都可以,此外,一般来说对于修正带或胶带、不带粘接性的带等带类、粘接剂等,可以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的转印物,都能够运用。
另外,关于各部的具体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

Claims (15)

1.一种转印用具,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前述转印物与转印对象物接触的转印头;保持该转印头及前述转印物的一对侧板;能够在可覆盖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的转印头覆盖位置、与使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露出的转印头露出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印头盖;
将设在前述一对侧板或前述转印头盖的任意一方上的旋转轴枢接在形成于另一方上的轴承部中,将前述转印头盖夹持在前述一对侧板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用具,其由将前述转印物与前述转印头和前述转印头盖保持在前述一对侧板间而成的替换盒、和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用具,其按照在前述转印头盖的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与前述转印头露出位置之间的转动动作中,该转印头盖与前述壳体不相干涉那样的方式设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印用具,其结构为无论在前述转印头盖位于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或转印头露出位置的哪一位置的情况下,都能够从前述壳体拆装前述替换盒。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转印头盖具备:在前述转印转印头盖覆盖位置,可收容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的收容部,和从该收容部向前述旋转轴侧延伸且可覆盖前述转印物的未使用部分的臂部;在前述收容部设有在进行前述转印头盖的转动操作时供使用者指尖施力的操作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前述操作部一体地形成在前述收容部上。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前述旋转轴一体地形成在前述一对侧板或转印头盖上。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经由使前述转印头盖与前述转印头相配合的第1配合机构限制转印头盖的转动。
9.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前述转印头露出位置,经由使前述转印头盖与前述侧板配合的第2配合机构限制转印头盖的转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第1配合机构具备设在前述转印头盖或前述转印头的一方上的凸部,和设在另一方上供前述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第2配合机构具备设在前述转印头盖或前述一对侧板的任意一方上的凸部,和设在另一方上供前述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嵌合凹部是沿壁厚方向贯通而成的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前述嵌合凹部是通过使规定区域比周边区域凹陷而形成的。
14.如权利要求10、11、12或13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具有前述嵌合凹部的部件的规定区域上,设有可借助从外部施加的力挠曲的弹性部,在该弹性部的规定部位上形成前述嵌合凹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前述弹性部的周边区域形成规定的狭缝。
CNB200410031641XA 2003-12-26 2004-03-31 转印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42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35445/2003 2003-12-26
JP2003435445A JP4411970B2 (ja) 2003-12-26 2003-12-26 転写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6764A true CN1636764A (zh) 2005-07-13
CN100404278C CN100404278C (zh) 2008-07-23

Family

ID=3454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64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4278C (zh) 2003-12-26 2004-03-31 转印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59374B2 (zh)
EP (1) EP1547810A3 (zh)
JP (1) JP4411970B2 (zh)
CN (1) CN100404278C (zh)
CA (1) CA2490173C (zh)
HK (1) HK107607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3806A (zh) * 2010-11-15 2012-05-23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布膜转印工具
CN105431303A (zh) * 2013-07-22 2016-03-23 法商Bic公司 手动施涂器
CN110561954A (zh) * 2018-06-05 2019-12-13 株式会社蜻蜓铅笔 涂膜转印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4287B2 (en) * 2003-01-23 2007-04-17 Xyron, Inc. Transfer devices
JP4491550B2 (ja) * 2004-12-28 2010-06-30 コクヨ株式会社 係合装置及び転写具
US20060144512A1 (en) * 2005-01-04 2006-07-06 Michael Carroll Handheld tape applicator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7334753B2 (en) * 2005-03-25 2008-02-26 Hsiu-Man Yu Chen Separable paper stripping device
EP1806308A1 (en) * 2006-01-04 2007-07-11 Société BIC Tape dispenser with cover
JP4588691B2 (ja) * 2006-11-28 2010-12-01 順▲徳▼工業股▲分▼有限公司 修正テープ
JP4810683B2 (ja) * 2007-04-17 2011-11-09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JP4910174B2 (ja) * 2007-04-27 2012-04-04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JP4900024B2 (ja) * 2007-04-27 2012-03-21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US8156989B2 (en) * 2007-05-15 2012-04-17 Rs Industrial, Inc. Compact handheld adhesive applicator
JP4972787B2 (ja) * 2007-07-27 2012-07-11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JP2009285884A (ja) * 2008-05-27 2009-12-10 Kokuyo Co Ltd 転写具
JP5350997B2 (ja) * 2009-11-26 2013-11-27 プラス株式会社 塗布膜転写具
US8657170B2 (en) * 2010-05-24 2014-02-25 Lynda Martinez False eyelash dispenser
US8397784B2 (en) 2010-08-31 2013-03-19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746313B2 (en) 2010-12-29 2014-06-10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re-tensioning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comprising same
US8578999B2 (en) 2010-12-29 2013-11-12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FR2981057B1 (fr) * 2011-10-10 2013-11-29 Bic Soc Dispositif manuel d'application par ruban d'un revetement sur un support a embout ameliore
US8746316B2 (en) 2011-12-30 2014-06-10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TWI476117B (zh) * 2012-01-20 2015-03-11 Sdi Corp Film transduc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6594B2 (ja) * 1994-12-08 1997-07-02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テープ糊塗布装置
NL1009050C2 (nl) * 1997-10-31 1999-05-10 Raytec Bv Materiaaloverbrengingsinrichting.
JPH11170775A (ja) * 1997-12-15 1999-06-29 Sakura Color Prod Corp 転写具
US6321815B1 (en) * 1999-09-24 2001-11-27 Kwang-Ho You Protector for leading end of correction tape
JP2002127681A (ja) * 2000-10-27 2002-05-08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修正テープや粘着テープ等の転写具
JP2002178694A (ja) 2000-12-14 2002-06-26 Tombow Pencil Co Ltd 塗膜転写具
USD449858S1 (en) * 2001-05-10 2001-10-30 Uee Zee Enterprise Co., Ltd. Tape dispenser
JP4553340B2 (ja) * 2001-08-13 2010-09-29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塗膜転写具
AU150106S (en) * 2001-09-28 2002-12-06 Tombow Pencil Dispenser
AU149077S (en) * 2001-09-28 2002-08-30 Tombow Pencil Dispenser
JP4603738B2 (ja) * 2001-09-28 2010-12-22 プラス株式会社 塗布膜転写具
USD475747S1 (en) * 2002-01-09 2003-06-10 Plus Stationery Corporation Film-transferring device for office use
USD475746S1 (en) * 2002-01-09 2003-06-10 Plus Stationery Corporation Tape holder
USD485302S1 (en) * 2003-02-10 2004-01-13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US7228882B2 (en) * 2003-09-15 2007-06-12 Sanford, L.P. Tape dispenser with a cushioned applicator tip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3806A (zh) * 2010-11-15 2012-05-23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布膜转印工具
CN102463806B (zh) * 2010-11-15 2015-08-12 普乐士株式会社 涂布膜转印工具
CN105431303A (zh) * 2013-07-22 2016-03-23 法商Bic公司 手动施涂器
CN110561954A (zh) * 2018-06-05 2019-12-13 株式会社蜻蜓铅笔 涂膜转印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4278C (zh) 2008-07-23
EP1547810A2 (en) 2005-06-29
US20050139327A1 (en) 2005-06-30
CA2490173C (en) 2008-09-02
JP2005193410A (ja) 2005-07-21
JP4411970B2 (ja) 2010-02-10
CA2490173A1 (en) 2005-06-26
HK1076073A1 (en) 2006-01-06
EP1547810A3 (en) 2007-08-29
US7059374B2 (en) 2006-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6764A (zh) 转印用具
CN1701958A (zh) 转印器
CN1644398A (zh) 转印用具
CN1051284C (zh) 涂膜转移工具
CN1107635C (zh) 涂改工具
CN1693096A (zh) 转印器
CN1897603A (zh) 具有可旋转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636762A (zh) 转印用具
US8627768B2 (en) Ball marking device
WO2007016582A3 (en) Amorphous aprepitant coprecipitates
CN1636763A (zh) 滑动部件的锁定结构及转印用具
EP1560213A3 (en) Disk drive device
CN100413709C (zh) 转印工具
CN100341760C (zh) 一种卷轴式容置装置及其卷收和释出可挠性片状物的方法
CN220443171U (zh) 一种手柄握持机构
CN1910906A (zh) 回转铰链机构及摄像装置
CN2613819Y (zh) 掌上型电子装置
JP4367221B2 (ja) 転写具
CN212627409U (zh) 一种扁平马达
JP4645192B2 (ja) 転写具
EP2927172B1 (en) A tape device
JP2023022541A (ja) ビット着脱装置
CN113805660A (zh) 一种具有语音控制消防激光笔的头戴式计算机
CN1702704A (zh) 表示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0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0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