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4398A - 转印用具 - Google Patents

转印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4398A
CN1644398A CN200410031640.5A CN200410031640A CN1644398A CN 1644398 A CN1644398 A CN 1644398A CN 200410031640 A CN200410031640 A CN 200410031640A CN 1644398 A CN1644398 A CN 1644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entioned
rotation fulcrum
side plat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316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8339C (zh
Inventor
三井隆史
岛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44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4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83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83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B65H37/005Hand-held apparatus
    • B65H37/007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coatings, e.g. correction, colour or adhesive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MBUREAU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3M11/00Hand or desk devices of the office or personal type for applying liquid, other than ink, by contact to surfaces, e.g.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43M11/02Hand or desk devices of the office or personal type for applying liquid, other than ink, by contact to surfaces, e.g. for applying adhesive with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MBUREAU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3M11/00Hand or desk devices of the office or personal type for applying liquid, other than ink, by contact to surfaces, e.g.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43M11/06Hand-held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48Work traversing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88Work traversing type and/or means applying work to wall or static structure
    • Y10T156/1795Implement carried web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8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handle or handgrip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止齿轮从侧板脱落、同时抑制易于在离开齿轮旋转中心部的部位产生的齿轮的旋转晃动的转印用具。其是将转印用胶T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A,包括保持转印用胶T的一对第一外侧板、第二外侧板,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外侧板之间、保持转印用胶T的一对卷筒,旋转驱动所述一对卷筒、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在第一外侧板上,设置向第二外侧板突出、枢转支撑上述齿轮的旋转支轴,在将上述齿轮枢转支撑在旋转支轴上的状态下,限制上述齿轮沿上述旋转支轴的轴向方向拔出的限制机构R,位于上述第一外侧板与齿轮之间,且设置在与齿轮和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不同的部位上。

Description

转印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有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在这种转印用具中,与可旋转地支撑在保持上述转印物的一对侧板之间、安装上述转印物的一对卷筒连动,旋转驱动所述的一对卷筒并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可旋转地被安装在设于侧板上的旋转支轴上。并且,作为将所述齿轮安装到旋转支轴上的形式,可以列举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在旋转支轴上沿轴向方向形成多个狭缝,同时在被狭缝所围起来的部位前端部上设置配合爪,随着将设于齿轮上、能够外嵌到上述旋转支轴上的筒状部从旋转支轴的前端部压入的操作,上述被狭缝所包围的部位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挠曲,当筒状部越过配合爪之后,被狭缝所包围的部位弹性复位,配合爪与筒状部相配合,同时筒状部外嵌到旋转支轴上,限制齿轮沿旋转支轴的轴向方向拔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日本登录实用新案第2532967号公报(第1~3页,图2,图3)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利用设置在旋转支轴上的配合爪使齿轮与旋转支轴相互配合,所以,在离开齿轮和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的位置处,特别是在齿轮的外缘上,容易发生齿轮的旋转晃动,使用起来不太顺手。特别是,当为了顺畅地进行齿轮(筒状部)相对于旋转支轴的嵌入作业,将旋转支轴与齿轮(筒状部)的余隙设定得稍大时,更容易发生上述不良状况。此外,为了抑制齿轮的旋转晃动,也可以考虑采用在将齿轮枢转支撑在旋转支轴上的状态下,在设置有旋转支轴的侧板和齿轮之间、并且在齿轮的中心部及/或齿轮的外缘部附近,介设肋和突部的形式,但这会导致部件数目增加,制造工艺复杂化,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并不理想。
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防止齿轮从侧板上脱落的同时,抑制在离开齿轮的旋转中心部的部位容易产生的齿轮的旋转晃动的转印用具。
即,本发明的转印用具,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保持上述转印物的一对侧板,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保持上述转印物的一对卷筒,旋转驱动所述一对卷筒并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中,在上述一对侧板中的任意一方的侧板上设置向另一方的侧板突出、枢转支撑上述齿轮的旋转支轴,将在使上述齿轮枢转支撑在上述旋转支轴上的状态下、限制上述齿轮沿上述旋转支轴的轴向方向拔出的限制机构,设置在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与上述齿轮之间、且与上述齿轮和上述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不同的部位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利用限制机构防止齿轮从侧板上脱落,同时由于将限制机构设置在与齿轮和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即齿轮旋转中心部不同的部位上,所以,还能够抑制易于在离开齿轮旋转中心部的部位处产生的旋转晃动。此外,在设定时,还能够将旋转支轴和齿轮的余隙设定得非常小,能够有效地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不良状况,即,例如在使设于旋转支轴上的配合爪等嵌入齿轮、以使旋转支轴和齿轮配合时,由于为了使嵌入作业顺畅地进行而将旋转支轴与齿轮的余隙设定得稍大,因此而容易产生齿轮的旋转晃动这样的不良状况。此外,与利用了上述配合爪的嵌入配合的形式相比,能够简化旋转支轴及齿轮的结构,同时由于不存在配合爪等部件,所以可以使旋转支轴与齿轮的滑动状态更加良好。此外,“保持转印物的一对侧板”,包括利用一对侧板直接保持转印物的形式(所谓一次性转印用具)、以及将转印物间接地保持在侧板之间的形式(替换盒式转印用具)的任何一种形式。此外,“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组装上述转印物的一对卷筒”包括利用一对侧板直接保持卷筒(所谓一次性转印用具)、以及将卷筒间接地保持在侧板之间的形式(替换盒式转印用具)的任何情况。
此外,如果上述限制机构,是使上述齿轮中的比中心部和外缘的中间位置更靠近上述外缘侧的部位、与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相互配合,从而得以将上述齿轮定位到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结构,则可以提高齿轮和一方的侧板或旋转支轴的枢转支撑状态的稳定性,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易于在齿轮外缘部产生的旋转晃动。特别是,在使齿轮的外缘分附近部位配合到一方的侧板或旋转支轴上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为了利用简单的结构构成限制机构,可以利用形成在上述齿轮上、具有规定的开口宽度的大致圆环状的凹部,以及设置在上述的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上、在不妨碍上述齿轮的旋转动作的范围内插入上述凹部、与上述齿轮相配合的配合部,来构成上述限制机构。
特别是,如果在上述凹部内设置向使该凹部的上述开口宽度变窄的方向突出而成的阶梯部,并同时在上述配合部上设置能够配合到该阶梯部上的配合爪,则可通过使配合爪与阶梯部配合,使凹部与配合部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
进而,如果构成为将上述阶梯部沿着上述凹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设置成大致圆弧状,同时在阶梯部的一部分上形成切口,经由该切口将上述配合爪插入到上述凹部内并使其配合到上述阶梯部上,则可以顺畅地进行使配合爪与阶梯部配合的操作。
通过在上述齿轮上设置连接上述凹部的内侧的部位与上述凹部的外侧的部位的臂部,可以避免因在齿轮上形成凹部而使齿轮以凹部为界分割成两个部件,同时,臂部还具有对凹部或该凹部的周边区域进行加强的肋的功能。这里,所谓“凹部内侧位置”,是指比齿轮上的凹部的内周面更靠内侧的区域,所谓“凹部外侧位置”,是指比齿轮上的凹部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区域。
为了简单地形成上述凹部,可以将上述凹部制成沿壁厚方向贯通上述齿轮而成的狭缝。
另一方面,作为限制机构的另外一种结构,可以列举出利用设于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上、在不妨碍上述齿轮的旋转动作的范围内与上述齿轮的一部分相配合的配合部,构成上述限制机构的。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上面所述的限制机构相比,不必在齿轮上形成凹部,可以实现结构的简洁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上述配合部上,设置能够与上述齿轮中面向未安装该齿轮的另一方的侧板的部位相配合的配合爪即可。此外,所谓“面向另一方的侧板的部位”,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面向另一方的侧板的内侧面的部位。
为了使限制机构的配合状态更加稳定,可以在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上设置多个上述配合部。
此外,如果设定为仅在上述一对齿轮中的一方的齿轮和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之间设置上述限制机构,并将另一方的齿轮定位在上述一方的齿轮和上述一方的侧板之间,则由于只要仅与一方的齿轮相关联而设置限制机构即可,所以,与和所有的齿轮都相关联而设置限制机构的形式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以及制造工艺的简化,同时由于使另一方的齿轮介于利用限制机构而相互配合的一方的齿轮和一方的侧板之间,所以还能够防止另一方的齿轮的脱落。
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具体的实施形式,优选地,上述另一方的齿轮具有与上述一方的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主体、以及设定成直径比该齿轮主体的直径大的大直径部,并将该大直径部定位在上述一方的齿轮与上述一方的侧板之间。并且,如果将上述齿轮主体与上述大直径部形成为一体,则能够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大直径部本身的强度。
此外,如果在上述齿轮和上述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上,设置与上述齿轮一起旋转、可旋转地外嵌于上述旋转支轴、同时与上述卷筒配合的筒状部,则通过旋转支轴与筒状部的配合,可以提高齿轮与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的强度,同时,由于该筒状部与卷筒相互配合,所以能够确实相互关联地进行齿轮的旋转动作与卷筒的旋转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上述筒状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齿轮上则能够有助于削减部件数目。
如果转印用具本身,至少是具备保持上述转印物及上述卷筒的替换盒、以及可拆装地收容该替换盒的壳体而成,且在上述旋转支轴上枢转支撑有上述齿轮的上述一方的侧板是构成上述壳体的部件,则在经由限制机构而使齿轮配合到壳体侧的状态下,在进行更换替换盒的作业等的时候,例如,即使在使壳体上下左右反转的情况下,齿轮也不会从壳体上落下,使用起来非常顺手、方便。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转印用具,可以利用限制机构使齿轮和旋转支撑处于良好的枢转支撑状态,能够可靠地防止齿轮从侧板上脱落。此外,由于将限制机构设置在与齿轮和旋转支轴的枢转部位、即齿轮的旋转中心部不同的部位上,所以,可以抑制易于在离开齿轮旋转中心的部位处产生的齿轮旋转的晃动。此外,能够极力地减小旋转支轴和齿轮的余隙,由此,可以抑制齿轮与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处的旋转晃动,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离开枢接部位的部位处的齿轮旋转晃动。进而,由于并非是采用配合爪等将枢接部位的旋转支轴和齿轮配合那样的结构,所以,在可以简化旋转支轴的结构的同时,还可以使旋转支轴和齿轮处于更好的滑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转印用具的总体透视图。
图2是其分解透视图。
图3是该实施形式中省略卷筒而表示的替换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形式中的转印头的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形式中的转印头罩的图。
图6是该实施形式中的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该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部分省略地表示图7中的A-A线剖面图。
图9是该实施形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形式中的限制机构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标号说明
1        替换盒                  11  另一方的侧板(第二外侧板)
2        壳体                    21  一方的侧板(第一外侧板)
211、212 旋转支轴                213 配合部
213a     配合爪                  A   转印用具
H1       筒状部(芯)              G1  一方的齿轮(展卷用齿轮)
G12      凹部(狭缝)              G13 阶梯部
G14      切口                    G15 臂部
G2       另一方的齿轮(缠卷用齿轮)
G21      齿轮主体
G22      大直径部                G23 筒状部(芯部)
R        限制机构
SP1、SP2 卷筒(展卷用卷筒,缠卷用卷筒)
T        转印物(转印用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用具A,例如,如图1及图2等所示,是内部容纳有由带主体Ta、和以规定的模式粘贴在该带主体Ta的单面上的图中未示出的胶构成的作为转印物的转印用胶,将该转印用胶T贴附在作为转印对象物的纸张类的纸面(图中省略)等上的工具。
本实施形式的转印用具A,主要由保持上述转印用胶T等的替换盒1、以及可拆装地容纳该替换盒1的壳体2构成,在壳体2上,安装有可相对于该壳体2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件3。此外,作为在下面的说明中表示位置或方向的用语“前”,是指转印头所处的位置的一侧,“后”是指转印头所处的位置侧的相反侧。此外,“前后方向”是指转印用具的纵长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替换盒1,主要由构成转印用具A一侧的外侧壁的第二外侧板11和与该第二外侧板11对向配置的内侧板12构成,在这些第二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之间,以夹持的方式保持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对卷筒”的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安装在所述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上的转印用胶T;使转印用胶T与纸张等的纸面接触的转即头K;能够在可覆盖转印头K的前端部Ka的转印头被覆位置和使转印头K的前端部Ka露出的转印头露出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印头罩C(参照图2,另外在该图中省略了展卷用卷筒SP1和缠卷用卷筒SP2)。此外,第二外侧板11,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侧板中的“另一侧板”。此外,图1表示的是使转印头罩C位于转印头被覆位置的状态的转印用具。
第二外侧板11,如图3所示,例如呈合成树脂制的薄板状,在本实施形式中,侧视大致呈卵形。在第二外侧板11的前端部,设置向斜下方延伸而成的薄板状伸出部110,在该伸出部11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供后面所述的转印头罩C的旋转轴C11插入的通孔110a。此外,在第二外侧板11的内侧面的前端上,以向内侧板12侧突出的方式,形成能够支撑转印头K的支撑轴111。与此相对,在转印头K上,形成供上述支撑轴111插入的孔部Kb。进而,在第二外侧板11的后端部上,设置向后方突出的配合爪112,使得该配合爪112,在转印用具A的使用状态(滑动部件3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状态)下与形成在滑动部件3上的后面所述的配合孔321配合。此外,在第二外侧板11的内侧面的前端部侧的下端部上,一体地形成向内侧板12侧突出的凸出部115。该凸出部115为大致呈圆柱状的小突起,在使转印头罩C位于上述转印头露出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与后述的转印头罩C的凹部C12a配合。此外,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的一侧的侧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内侧板12上,而在第二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在与其另一侧的侧端部相接触或靠近的规定区域内,形成分别可旋转地支撑该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的图中未示出的支撑凹部。
另一方面,内侧板12,例如呈合成树脂制的薄板状,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后端部侧制成侧视大致呈部分圆弧状,同时,将前端部侧制成侧视大致呈方形。在该内侧板12的前端部上,与第二外侧板11一样,设置有向斜下方伸出而成的伸出部120,在该伸出部12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供后面所述的转印头罩C的旋转支轴C11插入的通孔120a。并且,在将内侧板12和第二外侧板11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其各自所设置的伸出部110、120相互对向,通过将后面所述的转印头罩C的旋转支轴C11分别插设在伸出部110、120的通孔110a、120a内,从而转印头罩C能够以旋转支轴C11为支点转动。关于转印头罩C的详细说明见后述。此外,在内侧板12的内侧面的前端部上,形成容纳形成于第二外侧板11上的上述支撑轴111的前端部的收容孔121。此外,在内侧板12的后端部侧及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开设供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的一侧端部插入、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的支撑孔122、123。此外,支撑展卷用卷筒SP1的支撑孔122的直径,比支撑缠卷用卷筒SP2的支撑孔123的直径大,这是为了使之与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的各自的直径的大小相对应的缘故。这里,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均呈在两侧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凸缘部的大致圆筒状,以将一侧端部插入到上述支撑孔122、123内且使另一侧端部与上述第二外侧板11的图中未示出的支撑凹部接触或靠近的状态,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内侧板12和第二外侧板11之间。
所述第二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如图3所示,具有嵌合结构。为此,在第二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向内侧板1 2侧突出地设置筒状部113a、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在内侧板12的内侧面上,以向第二外侧板11侧突出地设置能够内嵌到筒状部113a中的小突起124a,以及能够分别外嵌到该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上的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具体地说,在第二外侧板11的前端部上形成呈扁平形状的筒状部113a,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上下两个部位上形成小突起113b、113c,在后端部侧沿高度方向间隔规定距离而形成小突起113d、113e。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都呈突出尺寸较小的大致圆柱形。此外,将设置在第二外侧板11的内侧面上的上述凸出部115的凸出尺寸,设定为比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的突出尺寸更小。另一方面,与筒状部113a、各小突起113b、113c、113d、113e的形成的部位相对应地,在内侧板12的规定部位设置小突起124a、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前端部侧的小突起124a与筒状部113a的形状相对应地被设定为薄板状,筒状部124b、124c、124d、124e分别呈大致圆筒状。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与设于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的上下两个圆筒状部124b、124c的外周面连续地、成一体地设置突起部125a、125b。突起部125a是从筒状部124b的外周面进一步向上方突出而成的部件,另一方面,突起部125b是从筒状部124c的外周面进一步向下方突出而成的部件,分别呈平面视大致部分圆弧状。
上述转印头K,如图4(该图(a)是总体透视图,该图(b)是在(a)中M方向的向视图,该图(c)是其底面图)所示,是在一对对向板K1之间保持有滚轮Kr的部件。具体地说,在各对向板K1的下端部的外侧面上形成薄壁部K11,同时,在各薄壁部K11的前端部上,形成通孔K11b,通过将滚轮Kr的旋转支轴K2的侧端部分别插入到所述通孔K11b内,使该滚轮Kr能够以旋转支轴K2为中心旋转。此外,在一方的通孔K11b的下缘部,形成与下方连通的切口K11c,以便使滚轮Kr及旋转支轴K2的安装作业更加容易。即,被设定为可将旋转支轴K2的一侧端部插入到未形成切口K11c的另一个通孔K11b内,接着将旋转支轴K2的另一侧端部经由切口K11c插设到上述一个通孔K11b内。此外,在各薄壁部K11上,设置分别向外方突出的凸出部K11a。各凸出部K11a大致呈部分球状,使得在使转印头罩C位于上述转印头被覆位置的情况下,与后面所述的转印头罩C的配合孔C22a配合。这里,本实施形式中的所谓转印头K的前端部Ka,是指被保持在对向板K1之间的上述滚轮Kr的前端部。
转印头罩C,如图5(该图(a)是总体透视图,该图(b)是在图(a)中的N方向的向视侧视图,该图(c)是图(b)中的A-A线剖面图)所示,是将枢转支撑在形成于上述第二外侧板11、内侧板12的伸出部110、120上的通孔1100a、120a中的旋转支轴C11设置在基端部附近区域而成的部件。此外,在该段落中,表示转印头罩的位置或方向的“基”或“后”是指使转印头罩C位于转印头罩覆盖位置时的转印用具的后方侧,“末”或“前”是指使转印头罩C位于转印头罩覆盖位置时的转印用具的前方侧。具体地说,该转印头罩C是一种具有从基端部向前方延伸的臂部C1、和在臂部C1的末端部位在上述转印头罩覆盖位置能够容纳转印头K的前端部Ka的容纳部C2的一体成形品。臂部C1大致呈薄板状,将侧面形状设定成一面向末端部拱形弯曲一面逐渐向上方延伸的形状。从该臂部C1的基端部的两侧端部起,分别向侧方突出而形成上述旋转支轴C11。该旋转支轴C11大致呈圆柱状,将其直径设定为比形成在上述第二外侧板11、内侧板12的伸出部110、120上的通孔110a、120a的直径稍小。此外,从臂部C1的纵长方向大致中央部开始,形成分别从末端部的两侧缘竖起而成的竖起片C13,在一方的竖起片13的一部分上,形成具有弹性的弹性部C12。该弹性部C12,利用在其前后及内侧连续形成的狭缝C1S而形成与竖立片C13的其它部位部分地不连续的结构,可借助从外部施加的力使之略微挠曲(参照该图(b)、(c))。并且,在弹性部C1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比周边区域凹陷而成的凹部C12a。该凹部C12a侧视呈圆形,被设定为可在使转印头罩C位于上述转印头露出位置时,与设于上述替换盒1的第二外侧板11上的凸出部115相互配合。容纳部C2包括底板C21、一对对向板C22以及前板C23,底板C21是从上述竖立片C13的上端部开始分别向侧方延伸而成的,而上述竖立片C13如上所述,被设置在从臂部C1的纵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直至末端部位的区域中的两侧边缘部上;另外该一对对向板C22从各底板C21的侧缘部开始竖起而相互对向,该前板C23被设置成将对向板C22彼此的前缘侧连接起来。利用上述底板C21、对向板C22及前板C23,形成使上方及后方敞开的容纳空间C2S。此外,在各对向板C22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沿壁厚方向贯通的配合孔C22a。这些配合孔C22a被设定为,在使转印头罩C位于转印头被覆位置的情况下,可与设置在转印头K的对向板K1上的凸出部K11a相配合。进而,在前板C23的上端部上,一体地设置有向前方突出而成、在进行上述转印头罩C的转动操作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施力的操作部C231。具有以上结构的转印头罩C,如前面所述,在组装第二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时,通过将旋转支轴C11分别插入到形成在第二外侧板11、内侧板12的伸出部110、120上的通孔110a、120a内,从而能够以夹持在第二外侧板11和内侧板12直径的状态,被组装成能够以旋转支轴C11为中心旋转。
另一方面,壳体2,如图2、图6至图8所示,一体地具备与上述第二外侧板11成对、构成转印用具A的外侧壁的第一外侧板21,以及分别从该第一外侧板21的上缘及下缘沿与第一外侧板21大致垂直的方向竖起而成的上下一对竖立板22、23。并且,被设定为在将替换盒组装到壳体2上的状态下,所述上下一对竖立板22、23,大致将与第二外侧板11的上缘及下缘之间闭塞。此外,第一外侧板21,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侧板中的“一方的侧板”。
第一外侧板21,和第二外侧板11一样,例如呈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薄板状,在后端部侧能够安装后面所述的滑动部件3,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在后端部侧组装上滑动部件3之后的状态下的侧视形状,设定为大致与替换盒1的第二外侧板11的侧视形成相对应。在该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构成为可安装对上述展卷用卷筒SP1及缠卷用卷筒SP2进行旋转驱动、且相互啮合的展卷用齿轮G1及缠卷用齿轮G2。为此,在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设置向第二外侧板11侧(替换盒1侧)突出、分别枢转支撑展卷用齿轮G1、缠卷用齿轮G2的旋转支轴211、212。旋转支轴211、212大致呈圆筒状,使前端部在第二外侧板11侧(替换盒1侧)开口。这里,对展卷用齿轮G1、缠卷用齿轮G2进行说明。此外,“展卷用齿轮”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齿轮中的“一方的齿轮”,“缠卷用齿轮”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齿轮中的“另一方的齿轮”。
展卷用齿轮G1,如图6至图8所示,将其直径设定得比缠卷用齿轮G2大,在外缘上连续地设置锯齿,同时在中央部形成贯通孔G11。将该贯通孔G11d开口直径设定为比旋转支轴211的外径大一圈,使得后面所述的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部的芯H1的插入部H11得以介设于贯通孔G11和旋转支轴211之间。此外,在比展卷用齿轮G1的外缘更靠内侧的区域上,形成作为本发明的凹部的狭缝G12。该狭缝G12,为具有规定开口幅度的圆环状的结构,使其中心与展卷用齿轮G1本身的中心一致。此外,在该狭缝G12内,设置有向使狭缝G12的开口宽度缩小的方向突出的阶梯部G13。具体地说,该阶梯部G13是沿狭缝G12的外周面而设置,并且从狭缝G12的外周面向狭缝G12的内周面突出规定的尺寸而成的部件。此外,该阶梯部G13,将其外侧面设为与展卷用齿轮G1的外侧面共面,同时通过将阶梯部G13的厚度设定得比展卷用齿轮G1本身的厚度薄,从而能够向狭缝G12内形成高度差(参照图8)。进而,在阶梯部G13的一部分上,形成沿厚度方向使阶梯部G13贯通而成的切口G14。在本实施形式中,等间隔地在3个部位形成这种切口G14。此外,在展卷用齿轮G1的内侧面、并且在跨越上述狭缝12的位置上,设置臂部G15,将比狭缝G12内周面更靠内侧的部位、和比狭缝G12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部位连接起来。该臂部G15是薄板状的部件,在本实施形式中,按照与形成有上述切口G14的部位相对应的方式,在规定的3个部位设定该臂部G15。并且,将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部的芯H1安装到该展卷用齿轮G1上。
芯H1,是一体地形成有可插入展卷用齿轮G1的贯通孔G11内的插入部H11,和设置在该插入部H11的基端部侧、可内嵌到上述展卷用卷筒SP1的内周面上的芯主体部H12的结构。插入部H11大致呈筒状,将其外径设定得比展卷用齿轮G1的贯通孔G11的开口直径稍小,并且,将其内径设定得比旋转支轴211的外径稍大。同时,在插入部H11上,在夹持插入部H11的轴中心地相对向的规定部位的周围,沿轴向方向形成狭缝,使该规定部位具有作为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的功能,同时,在该弹性部的前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钩状的配合片H11a。芯主体部H12,具有比插入部H11大的直径,并形成使外侧面侧(插入部的前端部侧)开口而成的凹槽H12a,使得在该凹槽H12a内能够容纳弹簧B(参照图8)。弹簧B是一种具有比插入部H11的直径大、且比芯主体部H12的直径小的直径的弹簧状的部件,将其长度尺寸设定为比芯H1的长度尺寸大。
为了将这种芯H1安装到展卷用齿轮G1上,首先,在将弹簧B容纳到芯主体部H12的凹槽H12a内状态下,将芯H1的插入部H11插入到展卷用齿轮G1的贯通孔G11内。随着该操作的进行,插入部H11的弹性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当进一步将芯H1插入时,配合片H11a越过展卷用齿轮G1的贯通孔G11,通过弹性部的弹性恢复,配合片H11a配合到展卷用齿轮G1的外侧面上(参照图8)。在这种状态下,弹簧B以收缩的状态介设于芯主体部H12的凹槽H12a和展卷用齿轮G1的内侧面之间,通过该弹簧B的加载力(复原力)向使配合爪H11a配合到展卷用齿轮G1的外侧面上的方向加载(参照同图)。这样,将不能脱落地安装有芯H1的展卷用齿轮G1枢转支撑在第一外侧板21的旋转支轴211上。具体地说,通过将芯H1的插入部H11外嵌到旋转支轴211上进行。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在展卷用齿轮G1和第一外侧板21之间,设置有限制展卷用齿轮G1沿旋转支轴211的轴向方向拔出的限制机构R。限制机构R,由形成在展卷用齿轮G1上的狭缝G12,以及设置在第一外侧板21上、在将展卷用齿轮G1枢转支撑在旋转支轴211上的状态下插入到展卷用齿轮G1的狭缝G12内、并且与展卷用齿轮G1相配合的配合部213构成。配合部213,是从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向第二外侧板11(替换盒1)侧突出而成,并在前端部一体地具有沿离开旋转支轴211的方向延伸、且能够与设置在狭缝G12内的阶梯部G13相配合的配合爪213a。在本实施形式中,将给配合爪213a成一对地设置在夹持旋转支轴211而对向的位置上(参照图6)。因而,继将芯H1的插入部H11外嵌到旋转支轴211上的操作之后,经由形成在阶梯部G13上的切口G14,将配合爪213a插入到狭缝G12内,并使其与阶梯部G13配合,由此展卷用齿轮G1与第一外侧板21配合,展卷用齿轮G1被定位到规定的安装位置上,展卷用齿轮G1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谓“展卷用齿轮的拔出方向”,指的是沿着旋转支轴211的轴向方向将展卷用齿轮G1拔出的方向。这样,将展卷用齿轮G1以呈一体且不能脱落的状态组装到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适当地设定配合部213的突出尺寸,以免在这种组装状态,在展卷用齿轮G1的旋转动作中配合部213(配合爪213a)与展卷用齿轮G1的臂部G15干扰。此外,将形成在阶梯部G13上的切口G14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开口宽度,设定得比各配合部213(配合爪213a)的宽度稍小,以防止暂且经由该切口G14插入到狭缝G12内的配合部213(配合爪213a)从切口G14脱落。进而,与等间隔地在3个部位形成切口G13的情况相对地,将配合部213成一对地设置在夹持旋转支轴211的对向位置上,因此,在展卷用齿轮G1的旋转动作中,所述的一对配合部213不会分别同时位于形成切口G14的部位处,在实现展卷用齿轮G1的稳定旋转动作的同时,还能够避免配合部213(配合爪213a)和阶梯部G13的配合状态被解除。
另一方面,缠卷用齿轮G1,如图6至图8所示,是具有在外缘连续地设有锯齿并与展卷用齿轮G1相啮合的齿轮主体G21、直径被设定成比齿轮主体G21的直径大的大直径部G22、可内嵌在上述缠卷用卷筒SP2的内周面上的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部的芯部G23的一体成形品。具体地说,在齿轮主体G21的外侧面上形成大直径部G22,在齿轮主体G21的内侧面上形成芯部G23。使这些齿轮主体G21、大直径部G22及芯部G23的中心一致,同时在该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G24,以能够相对于第一外侧板21的旋转支轴212旋转并外嵌在其上。
其次,对所述展卷用齿轮G1和缠卷用齿轮G2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将缠卷用齿轮G2枢转支撑在旋转支轴212上。具体地说,是通过使贯通孔G24外嵌到旋转支轴212上而进行。由此,缠卷用齿轮G2的大直径部G22与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接触或靠近(参照图8)。在这一阶段,由于只是简单地使贯通孔G24外嵌到旋转支轴212上,所以,缠卷用齿轮G2处于可自如插拔的状态。接着,使通过上述步骤呈一体地安装在展卷用齿轮G1上的芯H1的插入部H11外嵌到旋转支轴211上,同时,将经由切口G14将配合部213插入到狭缝G12内,使配合爪213a与阶梯部G13配合。通过上述步骤,使展卷用齿轮G1枢转支撑在旋转支轴211上,不能拔出地将展卷用齿轮G1组装在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此外,随着上述作业,设于芯H11的插入部H11上的配合片H11a与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接触和靠近,同时,在展卷用齿轮G1与缠卷用齿轮G2相互啮合的啮合部位,缠卷用齿轮G2的大直径部G22,介于展卷用齿轮G1和第一外侧板21之间(参照同图)。结果是,沿旋转支轴212的轴向方向的缠卷用齿轮G2的移动被限制,防止缠卷用齿轮G2从旋转支轴212上脱落。在这种情况下,展卷用齿轮G1,起着作为防止缠卷用齿轮G2向拔出方向移动的止动器的作用。此外,所谓“缠卷用齿轮的拔出方向”是指将缠卷用齿轮G2沿旋转支轴212的轴向方向拔出的方向。通过上述步骤,将展卷用齿轮G1和缠卷用齿轮G2不能脱落地组装到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并且,被设定为在使壳体2和替换盒1相互嵌合时,芯H1的外周与展卷用卷筒SP1的内周啮合,同时缠卷用齿轮G2的芯部G23的外周与缠卷用卷筒SP2的内周啮合。
此外,在第一外侧板21的中央部,上下成对地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214,利用该狭缝214,将后面所述的滑动部件3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组装在壳体2上。
壳体2的竖立板22、23,分别具有规定的厚度,成一体地具有在将替换盒1嵌合到壳体2上时,供设于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突起部125a、125b嵌入的槽221、231,以及可与第二外侧板11的内侧面的周缘部接触的接触片222、232。槽221、231,形成在分别沿着各竖立板22、23的竖立方向设置的一对肋221a之间、及231a之间,被形成在与设有上述突起部125a、125b的部位相对应的规定部位上。同时,各槽221、231,将各自的一侧的端部作为向替换盒1侧开口的开口缘,并可通过该开口缘插拔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接触片222、232,是从竖立板22、23的前端部向彼此的对方的竖立板23、22,与第一外侧板21大致平行地略微突出而成的。各接触片222、232在肋221a彼此之间、肋231a彼此之间断开,以便使各槽221、231的开口缘能够向替换盒1侧开口。另外,适当设定接触片222、232的壁厚,使得在使替换盒1嵌合到壳体2上时,竖立板22、23与第二外侧板11的外侧面大致呈共面。
可组装到壳体2上的滑动部件3,如图1至图2所示,是沿形成于第一外侧板21上的上下一对狭缝214,即沿第一外侧板21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部件,是一体地形成沿第一外侧板21的外侧面配置的侧板31和覆盖壳体2的后端侧的大致全部区域那样地设置的操作板32的,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平面视呈L字形的部件。此外,在将滑动部件3组装到壳体2上的状态下,为了使侧板31的外侧面与第一外侧板21的外侧面大致在同一个平面上,在第一外侧板21的外侧面上,形成使上述狭缝214的周围按照与上述此侧板31的形状对应地的方式、使规定区域向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凹入而成凹陷部215(参照图8)。在形成有该凹陷部215的区域的内侧面上,设置上述旋转支轴211、212。此外,操作板32,顺着壳体2的竖立板22、23的后端部侧的弯曲形状,弯曲成侧视大致部分圆弧形,在内侧面的中央部上,形成供设置在替换盒1的第二外侧板11的后端部的配合爪112配合的配合孔321,同时,在外侧面的两端部上形成一对操作部322。此外,形成从操作板32的一端部分别向前方突出的钩状卡固片323。相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滑动部件3,壳体2在竖立板22、23的后端部形成可供上述卡固片323卡固的卡固孔224、234。从而,由一对卡固片323和与所述卡固片323相对应的卡固孔224、234构成卡固机构,通过使卡固片323和卡固孔224、234分别相互配合,可在滑动始端位置处使滑动部件3稳定地保持在壳体2上。根据上述结构,在将滑动部件3组装到壳体2上、并且将替换盒1组装到壳体2上的组装状态下,滑动部件3,通过配合孔321和配合爪112的配合而与替换盒1紧密相结合,通过卡固片323和卡固孔224、234的配合而形成与壳体2配合的状态。
当使具有这种结构的转印用具A与纸面等相接触并沿规定方向滑动时,夹持在转印头K的前端部Ka和纸面等之间的转印用胶T,因摩擦力而从与展卷用齿轮G1及芯H1一起旋转的展卷用卷筒SP1被送出,粘结在带主体Ta的单面上的胶被贴附到纸面上,同时,缠卷用卷筒SP2与随着展卷用齿轮G1反向转动的缠卷用齿轮G2一起旋转,由此,在单面上没有胶的带主体Ta被卷绕到缠卷用卷筒SP2上。此外,当从设于第二外侧板11的外侧面上的侧视呈部分圆弧状的狭缝114,将螺丝起子及钢笔等前端部具有尖的部位的适当的工具或书写用具等插入到在展卷用卷筒SP1的一侧端部上沿圆周方向间断地设置的图中未示出的圆槽内,使展卷用卷筒SP1旋转的时候,缠卷用卷筒SP2也随此而连动旋转,由此可以调整转印用具A内的转印用胶T的松紧。
此外,该转印用具A,被构成为可通过使滑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将替换盒1和壳体2分离,使滑动部件3、替换盒1及壳体2相互结合而形成分离机构X。在此若对该分离机构X进行简单说明,分离机构X由按照可插入到壳体2的上下狭缝214内的方式形成在侧板31的内侧面侧的上下一对突部311,以及按照可插入到同样的狭缝214内的方式、在上述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向壳体2侧形成的上下一对分离引发部126构成。该分离引发部126呈薄板状,形成有向前端部侧倾斜的锥面126a。并且,使这种分离引发部126插入到作为突部311的滑行移动线的狭缝214内而待机。另一方面,上述突部311也呈薄板状的钩形,形成有向后端部侧倾斜的锥面311a。此外,为了避免滑动部件3随着滑动动作向后方拔出,在滑动部件3上,在比突部311靠后方的位置上,形成可插入到上下狭缝214内的上下一对小突部312,并设定为在使滑动部件3向后方滑动规定距离的时刻(滑动终端位置),小突部312与形成在狭缝214上的止动部接触。下面,参照图9,对于利用这种分离机构X分离替换盒1和壳体2的步骤进行说明。此外,该图是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在将替换盒1和壳体2装配起来的组装状态(参照该图(a))下,使用者用一只手握住壳体2的竖立板22、23,用另一只手一面将设于滑动部件3上的一对操作部322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一面使位于滑动始端位置的滑动部件3相对于壳体2向后方滑动移动。随着这一操作,卡固片323和卡固孔2214、234的配合状态(卡固机构的配合状态)、以及配合爪112和配合孔321的配合状态分别被解除,同时,滑动部件3的突部311在狭缝214内开始与设置在替换盒1的内侧板12上的分离引发部126发生干扰。当进一步使滑动部件3向后方移动时,突部311的锥面311a与分离引发部126的锥面126a接触,滑动部件3逐渐顶起替换盒1的内侧板12(参照图9(b))。这时,设于内侧板12上的突起部125a、125b分别被形成在壳体2的竖立板22、23上的槽221、231导引,由此替换盒1沿着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大致呈直线状地抬起,与壳体2渐渐分离。然后,当使滑动部件3向后方滑动移动规定距离、到达滑动终端位置时,滑动部件3的小突部312与形成在狭缝214上的止动部接触,受到限制而不能再滑动移动超过它。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通过使替换盒1直接沿与滑动部件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即可使替换盒1和壳体2分离。另一方面,为了将新的替换盒1装配到壳体2上,只要一面将新的替换盒1的突起部125a、125b导引到形成于壳体2的竖立板22、23上的槽221、231内,一面使替换盒1和壳体2逐渐靠近即可。在进行这种替换盒1的更换作业时,即使将壳体上下左右反转,由于展卷用齿轮G1和缠卷用齿轮G2分别被不能拔出地组装在第一外侧板21的内侧面上,所以,这些展卷用齿轮G1及缠卷用齿轮G2不会从壳体2上脱落。
这样,本实施形式的转印用具A,由于在将展卷用齿轮G1枢转支撑在旋转支轴211上的状态下,限制展卷用齿轮G1沿旋转支轴211的轴向方向拔出的限制机构R,位于第一外侧板21和展卷用齿轮G1之间,并被设置在与展卷用齿轮G1和旋转支轴211的枢接部位不同的部位上,所以,可以利用限制机构R防止展卷用齿轮G1从第一外侧板21脱落,同时,由于将限制机构R设置在与枢接部位(展卷用齿轮G1的旋转中心部)不同的部位上,所以,还能够抑制在离开展卷用齿轮G1的旋转中心部的部位处容易产生的展卷用齿轮G1的旋转晃动。此外,由于处于枢接部位的旋转支轴211和展卷用齿轮G1的装配,可通过简单地将芯H1的插入部H11外嵌在旋转支轴211上而进行,所以,可以适当设定旋转支轴211的外径和插入部H11的内径,使得旋转支轴211和插入部H11之间几乎没有余隙,可以抑制枢接部位的旋转晃动。此外,由于在展卷用齿轮G1和旋转支轴211的枢接部位不存在配合爪等部件,所以,可以使展卷用齿轮G1与旋转支轴211的滑动状态更好。
特别是,由于限制机构R是使展卷用齿轮G1的外缘部附近区域与第一外侧板21相互配合、从而得以使展卷用齿轮G1定位在规定的组装位置上的机构,所以能够使展卷用齿轮G1和第一外侧板21的枢转支撑状态稳定,更加可靠地抑制易于在展卷用齿轮G1的外缘部产生的旋转晃动。
另外,由于利用形成在展卷用齿轮G1上、具有规定的开口宽度的圆环状的狭缝12,以及设置在第一外侧板21上、在不妨碍展卷用齿轮G1的旋转动作的范围内插入到狭缝G12内、与展卷用齿轮G1配合的配合部213来构成限制机构R,所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即可构成限制机构R,同时由于狭缝G12为圆环状,所以,展卷用齿轮G1的顺滑的旋转驱动不会因设置限制机构R而受到任何损失。
由于在狭缝G12内设置向使狭缝G12的开口宽度变窄的方向突出的阶梯部G13,同时,在配合部213上,设置能够配合到阶梯部G13上的配合爪213a,所以,通过使配置爪213a勾挂在阶梯部G13上,可以使狭缝G12与配合部213的配合状态处于良好的状态。
此外,由于其构成为在沿着狭缝G12的外周面将阶梯部G13设置成大致圆弧状的同时,在阶梯部G13的一部分上形成切口G14,经由切口G14将配合爪213a插入到狭缝G12内,并且使其与阶梯部G13配合,所以,能够顺滑且可靠地进行使配合爪213a与阶梯部G13相配合的操作。
此外,由于在展卷用齿轮G1上,在跨越狭缝G12的位置上设置臂部G15,所以,展卷用齿轮G1不会以狭缝G12为界被分割成两个部件,非常适用。
进而,由于在第一外侧板21上设置一对配合部213,所以,可以使展卷用齿轮G1的组装状态(限制机构R的配合状态)更加稳定,可以有效地限制展卷用齿轮G1向拔出方向的移动及展卷用齿轮G1的旋转晃动。
特别是,由于将限制机构R只设置在展卷用齿轮G1和第一外侧板21之间,将缠卷用齿轮G2的大直径部G22置位在展卷用齿轮G1与第一外侧板21之间,所以,与跟任何一个齿轮G1、G2都相关联地设置限制机构R的形式相比,可以实现减少部件的数目并简化制造工艺,同时,通过使缠卷用齿轮G2的大直径部G22介于通过限制机构R而相互配合的展卷用齿轮G1和第一外侧板21之间,还可以同时防止缠卷用齿轮G2向拔出方向的移动。特别是,由于将齿轮主体G21和大直径部G22形成为一体,因此可有助于部件数目的削减及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转印用具A具有分别和展卷用齿轮G1、缠卷用齿轮G2一起转动,可旋转地外嵌在旋转支轴211、212上,同时分别与展卷用卷筒SP1、缠卷用卷筒SP2相配合的芯H1、芯部G23,所以,能够提高展卷用齿轮G1和旋转支轴211的枢接部位、以及缠卷用齿轮G2和旋转支轴212的枢接部位的强度,可以使转印用胶T的送出动作及卷取动作稳定。而且,由于将芯部G21一体地设置在缠卷用齿轮G2上,所以,可以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
由于在旋转支轴211、212上枢转支撑有展卷用齿轮G1、缠卷用齿轮G2的第一外侧板21是构成壳体2的构件,所以,在更换替换盒1的作业时,例如,即使在将壳体2倒置的情况下,也可借助上述结构,将展卷用齿轮G1和缠卷用齿轮G2不能脱落地组装到壳体2上,展卷用齿轮G1和缠卷用齿轮G2不会落下,实用性优异。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详细描述的实施形式。
例如,如图10(a)所示,也可以使限制机构R位于齿轮G和旋转支轴J1之间,并且设置在与齿轮G和旋转支轴J1的枢接部位不同的部位处。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够通过限制机构R,抑制齿轮G从侧板J上脱落、以及在离开齿轮G的旋转中心部的部位处会产生的齿轮G的旋转晃动。此外,在该图中的所谓“侧板J”基本相当于上述实施形式中的第一外侧板21,“旋转支轴J1”基本相当于上述实施形式中的旋转支轴211(212)。此外,虽然在该图中表示为将与形成在齿轮G上的凹部GX配合的配合部J2,和旋转支轴J1一起成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采用配合部成一体地组装在旋转支轴J1上的类型。此外,作为凹部GX,虽然采用了带底的槽,但也可以代替该槽,采用狭缝、或比周边区域凹入而成的所谓凹陷。
此外,也可以是将限制机构设置在一方的齿轮和一方的侧板或旋转支轴之间,并同时也设置在另一方的齿轮和一方的侧板或旋转支轴之间,使另一方的齿轮和一方的侧板或旋转支轴通过限制机构配合,由此将另一方的齿轮定位在规定的组装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在另一方的齿轮上设置用于介设在一方的齿轮和一方的侧板之间的部件。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各齿轮从一方的侧板上脱落。
此外,限制机构并不局限于使齿轮的外缘部附近部位与一方的侧板相互配合的上述实施形式,限制机构,也可以使齿轮中的比中心部与外缘的中间位置更靠外侧的部位、和一方的侧板或旋转支轴相互配合,从而得以将齿轮定位在规定的组装位置上那样地设定的结构。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可使离开齿轮的旋转中心部的部位与一方的侧板或旋转支轴相配合,提高齿轮和侧板的枢转支撑状态的稳定性,可以抑制易于在离开齿轮旋转中心部的部位产生的旋转晃动。
此外,也可以沿着凹部的内周面设置阶梯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配合爪设定为向内枢接部位向内突出,即可使配合爪配合到阶梯部上。
此外,臂部只要将比凹部的内周面更靠内侧的区域和比凹部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区域连接起来即可,例如,也可以按照将作为凹部的内方侧的部位的旋转支轴、和作为凹部的外方侧的部位的齿轮的外缘附近区域连接起来的方式设置臂部。进而,在凹部是有底的槽或凹陷的情况下,臂部还具有作为加强这些成为薄壁部位的槽或凹陷的肋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齿轮的强度。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设置在一方的侧板上、在不妨碍上述齿轮的旋转动作的范围内配合到齿轮的一部分上的配合部来构成限制机构。作为其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出如图10(b)所示,在一方的侧板J上,设置有能够从齿轮G的外缘侧与齿轮G配合的配合部J2的结构。具体地说,在该配合部J2上,设置能够与作为齿轮G的一部分、且面向未安装齿轮G的另一方的侧板的部位相配合的配合爪J2a。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没有必要在齿轮G上形成凹部,可以实现结构的简洁化。此外,在采用这种限制机构R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因设置配合部J2而给齿轮G彼此的啮合状态带来障碍,优选将配合部J2设置在离开齿轮G彼此啮合的啮合部位的位置处。此外,也可以采用设于旋转支轴上、在不妨碍上述齿轮的旋转动作的范围内配合到齿轮的一部分上的配合部构成限制机构。作为其一个例子,如图10(c)所示,可以列举出在旋转支轴J1上,设置能够从齿轮G的外侧面配合到齿轮G上的配合部J2的结构。具体地说,在该配合部J2上,设置有能够与作为齿轮G的一部分、且面向未安装齿轮G的另一方的侧板上的部位相配合的配合爪J2a。此外,在该图中,虽然表示的是与旋转支轴J1一起一体地成形配合到齿轮G上的配合部J2的结构,但也可以是配合部成一体地被组装到旋转支轴J1上的类型的结构。此外,将供配合部J2配合的被配合部GX设置在齿轮G上的面向另一方的侧板的部位处,但只要该被配合部GX的形状是供配合部J2配合的即可,没有特定的限制。此外,图10是示意地表示齿轮与侧板的关系的图示,省略了本发明的筒状部(芯)。
此外,当然也可以将配合部适当增减为单数或2个以上(包括2个)。
进而,定位在一方的齿轮和上述一方的侧板之间的另一方的齿轮的大直径部,也可以是成一体地组装在另一方的齿轮上的另外的部件。此外,可以采用在将一方的齿轮枢转支撑在旋转支轴上的状态下,在该齿轮上设置能够将另一方的齿轮的一部分从另一方的侧板侧覆盖的覆盖部,将另一方的齿轮的一部分定位在一方的侧板和覆盖部之间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覆盖部起着限制另一方的齿轮向拔出方向移动的止动器的作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对于利用替换盒和壳体构成的转印用具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所谓一次性的转印用具。在这种情况下,构成转印用具外侧壁的一对侧板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侧板”。
此外,作为转印物的转印用胶,可以是固体或液体胶的任何一种,此外,一般也可以应用于修正带及粘结带、没有粘性的带等带类、粘结剂等可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的转印物。
此外,对于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6)

1.一种转印用具,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上述转印物的一对侧板,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保持上述转印物的一对卷筒,以及旋转驱动所述一对卷筒并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中,在上述一对侧板中的任意一方的侧板上设置向另一方的侧板突出、枢转支撑上述齿轮的旋转支轴,
将在使上述齿轮枢转支撑在上述旋转支轴上的状态下、限制上述齿轮沿上述旋转支轴的轴向方向拔出的限制机构,设置在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与上述齿轮之间、且与上述齿轮和上述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不同的部位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上述限制机构,使上述齿轮中的比中心部和外缘的中间位置更靠近上述外缘侧的部位、与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相互配合,从而得以将上述齿轮定位到规定的安装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上述限制机构,利用形成在上述齿轮上、具有规定的开口宽度的大致圆环状的凹部,以及设于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上、在不妨碍上述齿轮的旋转动作的范围内插入到上述凹部中、与上述齿轮相配合的配合部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上述凹部内,设置向使该凹部的上述开口宽度变窄的方向突出的阶梯部,同时在上述配合部上设置可与该阶梯部配合的配合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上述阶梯部沿上述凹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设置成大致圆弧状,同时在阶梯部的一部分上形成切口,经由该切口将上述配合爪插入到上述凹部中并使其与上述阶梯部配合。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上述齿轮上,设置将上述凹部的内方侧的部位和上述凹部的外方侧的部位连接的臂部。
7.如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转印用具,上述凹部是沿壁厚方向使上述齿轮贯通而成的狭缝。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上述限制机构,是利用设置在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上、在不妨碍上述齿轮的旋转动作的范围内配合到上述齿轮的一部分上的配合部而构成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在上述配合部上,设置有能够与上述齿轮中面向未安装该齿轮的另一方的侧板侧的部位相配合的配合爪。
10.如权利要求3、4、5、6、7、8、或9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上述配合部在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上设置多个。
1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上述限制机构,仅设置在上述一对齿轮中的一方的齿轮和上述一方的侧板或上述旋转支轴之间,将另一方的齿轮的一部分定位到上述一方的齿轮和上述一方的侧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上述另一方的齿轮,具有与上述一方的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主体、以及直径被设定为比该齿轮主体的直径大的大直径部,将该大直径部定位在上述一方的齿轮和上述一方的侧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上述齿轮主体和上述大直径部形成为一体。
14.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1、12或13所述的转印用具,在上述齿轮和上述旋转支轴的枢接部位上,设置与上述齿轮一起旋转、可旋转地相对于上述旋转支轴外嵌、同时与上述卷筒配合的筒状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印用具,其中将上述筒状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齿轮上。
16.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1、12、13、14或15所述的转印用具,其至少是包括保持上述转印物及上述卷筒的替换盒、可拆装地容纳该替换盒的壳体而成,在上述旋转支轴上枢转支撑有上述齿轮的上述的一方的侧板,是构成上述壳体的部件。
CNB2004100316405A 2004-01-19 2004-03-31 转印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3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0144/2004 2004-01-19
JP2004010144A JP2005199631A (ja) 2004-01-19 2004-01-19 転写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4398A true CN1644398A (zh) 2005-07-27
CN100398339C CN100398339C (zh) 2008-07-02

Family

ID=34616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64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339C (zh) 2004-01-19 2004-03-31 转印用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57167B2 (zh)
EP (1) EP1555140B1 (zh)
JP (1) JP2005199631A (zh)
CN (1) CN100398339C (zh)
CA (1) CA2490169C (zh)
DE (1) DE602004019628D1 (zh)
HK (1) HK107607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829A (zh) * 2012-09-24 2015-05-27 国誉S&T株式会社 转印用具、该转印用具所涉及的替换盒以及转印用具套装
TWI495572B (zh) * 2009-04-06 2015-08-11 Tombow Pencil Cartridge coated film transfer
CN107264115A (zh) * 2016-04-07 2017-10-20 南京农业大学 包书皮机
CN108859522A (zh) * 2018-06-06 2018-11-23 泉州市扬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diy拼装组合的修正带壳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1550B2 (ja) * 2004-12-28 2010-06-30 コクヨ株式会社 係合装置及び転写具
JP4644840B2 (ja) * 2005-04-27 2011-03-09 コクヨ株式会社 カバーの係止構造及び転写具
JP4759712B2 (ja) * 2005-06-23 2011-08-31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US8397784B2 (en) 2010-08-31 2013-03-19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578999B2 (en) 2010-12-29 2013-11-12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746313B2 (en) 2010-12-29 2014-06-10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re-tensioning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comprising same
USD708666S1 (en) * 2011-11-18 2014-07-08 Glue Dots International, Llc Dispenser
US8746316B2 (en) 2011-12-30 2014-06-10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JP1531127S (zh) * 2014-09-26 2015-08-17
JP1563766S (zh) * 2016-04-25 2016-11-21
JP1574143S (zh) * 2016-07-01 2017-04-17
USD880586S1 (en) * 2017-12-21 2020-04-07 Tombow Pencil Co., Lt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13861U1 (zh) * 1988-11-05 1988-12-22 Pelikan Ag, 3000 Hannover, De
JP2532967B2 (ja) 1990-04-20 1996-09-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フアジイ制御ル―ル自動チユ―ニング装置
US5632684A (en) * 1995-10-24 1997-05-27 Xerox Corporation Stepped shaft assembly
DE19609533C1 (de) * 1996-03-11 1997-02-27 Pritt Produktionsgesellschaft Getriebeanordnung zum Antrieb des Spulenkerns einer Aufwickelspule für ein Transferband eines Transferdispensers
JP4572045B2 (ja) * 2001-08-20 2010-10-27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塗膜転写具
TW514026U (en) * 2001-09-05 2002-12-11 Mcaide Entpr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continuous bel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572B (zh) * 2009-04-06 2015-08-11 Tombow Pencil Cartridge coated film transfer
CN104661829A (zh) * 2012-09-24 2015-05-27 国誉S&T株式会社 转印用具、该转印用具所涉及的替换盒以及转印用具套装
CN104661829B (zh) * 2012-09-24 2016-09-21 国誉株式会社 转印用具、该转印用具所涉及的替换盒以及转印用具套装
CN107264115A (zh) * 2016-04-07 2017-10-20 南京农业大学 包书皮机
CN108859522A (zh) * 2018-06-06 2018-11-23 泉州市扬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diy拼装组合的修正带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490169A1 (en) 2005-07-19
EP1555140A2 (en) 2005-07-20
EP1555140A3 (en) 2006-09-27
DE602004019628D1 (de) 2009-04-09
EP1555140B1 (en) 2009-02-25
HK1076075A1 (en) 2006-01-06
US7357167B2 (en) 2008-04-15
JP2005199631A (ja) 2005-07-28
US20050155717A1 (en) 2005-07-21
CA2490169C (en) 2009-04-28
CN100398339C (zh)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4398A (zh) 转印用具
CN1636764A (zh) 转印用具
CN206282082U (zh) 显影盒
CN1169037C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CN1717549A (zh)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CN1143169A (zh) 铰链装置
CN1958248A (zh) 旋转式电动剃须刀
CN1423545A (zh) 电动牙刷
CN1957313A (zh) 监视器装置
RU2549542C2 (ru) Жестк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эксцентриковой тяги и генератор вибраций
CN1897603A (zh) 具有可旋转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691437A (zh) 旋转连接器
CN100334986C (zh) 读书机
CN1636762A (zh) 转印用具
CN1676056A (zh) 杆状化妆料送出容器
CN1274557A (zh) 化妆刷组件
CN201194615Y (zh) 脱毛装置
CN1157780A (zh) 涂覆膜传输器具的离合机构及涂覆膜传输器具
CN1619740A (zh) 旋转操作型电子零件
CN102673224B (zh) 一种文件夹
CN1636763A (zh) 滑动部件的锁定结构及转印用具
CN1394538A (zh) 可使收容物轴向移动的容器
CN2869938Y (zh) 具有出纸惰轮控制机构的纸张控制装置
CN1707873A (zh) 电源连接装置
CN208682472U (zh) 一种修正带及其旋转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0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0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