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3663A - 笔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3663A
CN1613663A CN 200410088618 CN200410088618A CN1613663A CN 1613663 A CN1613663 A CN 1613663A CN 200410088618 CN200410088618 CN 200410088618 CN 200410088618 A CN200410088618 A CN 200410088618A CN 1613663 A CN1613663 A CN 1613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nib
pen
cap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886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3663B (zh
Inventor
增山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3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3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13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3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套上了笔帽的状态下也能很容易地辨认出笔尖的朝向,同时顺利地使笔尖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从而可快捷且简单地进行标记书写操作的笔。它是具备在前端侧具备笔尖2p的笔本体2、和以覆盖笔尖2p的那样可装卸地套在笔本体2上的笔帽3的,笔尖2p具有方向性的,并可通过使该笔尖2p的朝向与纸张类等的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而进行标记书写地构成的笔1,在笔本体2上,形成有以使笔尖2p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的方式使食指抵加在其上的凹陷部21、和可在套上了笔帽3的状态下指示笔尖2p的朝向并且可将前述指尖导引向前述凹陷部21的凹部2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谓的标记(记号)书写笔等笔尖具有方向性的笔。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由在前端侧具备带有方向性的笔尖的笔本体、和以覆盖笔尖的那样可装卸地套在笔本体上的笔帽构成的笔,其以在笔本体上形成有表示应该抓握的部位的凹部,在使指尖位于凹部的情况下,笔尖的朝向与纸张类等的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的方式构成(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还可以考虑在笔本体的前端侧(接近笔尖的位置)上形成有在标记书写时供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接触的凹部的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实公昭50-84114号公报(第1~2页、图2、图3)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34570号公报(第1~2页、图1、图3)
发明内容
可是,以往的笔,虽然是以通过使手指位于形成在笔本体上的凹部来使笔尖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的方式构成的,但在将笔帽覆盖笔尖地套在笔本体上的状态下,就无法掌握凹部的位置或笔尖的朝向。因此,只能是在将笔帽暂时从笔本体上取下之后,再确认凹部的位置或笔尖的朝向并重新进行握持。这样一来,以往的笔,就有必要在取下笔帽之后再确认凹部的位置或笔尖的朝向,不能快捷顺利地进行标记书写操作,总给人一种使用上欠缺顺手的感觉。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套上了笔帽的状态下也能很容易地识别出笔尖的朝向,同时能够顺利地使笔尖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从而快速简单地进行标记书写操作的笔。
即,本发明的笔,是具备在前端侧具备笔尖的笔本体、和以覆盖前述笔尖的那样可装卸地套在前述笔本体上的笔帽的,前述笔尖具有方向性的,且可通过使该笔尖的朝向与纸张类等的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相适应)而进行标记书写地构成的笔;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笔本体上,形成有能够以使前述笔尖的朝向与前述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的方式使食指抵加(贴加)在其上的手指抵靠(贴靠)部、和可在套上了前述笔帽的状态下指示前述笔尖的朝向并且可将前述食指的指尖向前述手指抵靠部导引的导引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套上了笔帽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导引部作为线索而很容易地识别出笔尖的朝向,与以往的笔相比较,没必要在取下笔帽之后再一点一点地调整笔尖的朝向。而且,由于设定为利用导引部将指尖导向手指抵靠部,因此可顺利地使笔尖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可快速简单地进行标记书写操作。
作为具体的实施形态,前述导引部是比周边部位凹陷而成的凹部;前述手指抵靠部是比前述凹部更凹陷、可供前述指尖嵌入的凹陷部。
另外,如果将前述导引部以及前述手指抵靠部沿前述笔本体的轴心方向连续地形成,则在使指尖沿着导引部蹭过去时就能够直接使其到达手指抵靠部,使用起来很方便。
为了可靠地使指尖与前述笔尖的朝向相一致,只要将前述导引部以及前述手指抵靠部仅形成在前述笔本体的1个部位上即可。
只要前述笔本体具备在前端侧一体地具有笔尖的大体圆筒状的前筒部、和可与该前筒部分离的大体圆筒状的后筒部,并将前述导引部以及前述手指抵靠部形成在前述前筒部上,则不但能起到上述效果,而且还不会给将前筒部与后筒部分离来更换墨芯的操作的简便性带来任何损失。而且,导引部以及手指抵靠部具有作为在将前筒部与后筒部分离之际的按压部(手指抵靠部)的作用,能够更简单地进行墨芯的替换操作。
在该情况下,为了更简单且可靠地掌握导引部,最好将前述导引部设为沿着前述笔本体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大体平坦状。
具体地说,前述笔尖是荧光笔等划标记线笔(标记书写笔)用的笔尖,可列举有使其前端面相对于前述笔本体的轴心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笔尖。
如以上所说,根据本发明的笔,由于即便在以覆盖笔尖的那样在笔本体上套上笔帽的状态下,也可以将形成在笔本体上的导引部作为标记而很容易地辨别笔尖的朝向,同时,设定为利用可将前述指尖向手指抵靠部导引的导引部将指尖定位于手指抵靠部,因此可顺利地使笔尖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这样,不用经过在将笔帽从笔本体上取下之后再确认笔尖的朝向,然后再重新抓握那样的烦杂的操作,就可以快速简单地进行标记书写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笔的笔本体以及笔帽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展示该实施形态的笔的一个使用形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以将笔本体和笔帽分离的状态来展示该实施形态的笔的平面图以及侧面图。
图4是以将笔帽套在笔本体的前筒部侧的状态来展示该实施形态的笔的平面图以及侧面图。
图5是以将笔帽套在笔本体的后筒部侧的状态来展示该实施形态的笔的平面图以及侧面图。
图6是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笔                      2     笔本体
21    手指抵靠部(凹陷部)      22    导引部(凹部)
2a    前筒部                  2b    后筒部
2p    笔尖                    3     笔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
本发明的笔1,如图1等所述,具备在前端侧具备笔尖2p的笔本体2、和覆盖前述笔尖2p那样地可装卸地套在笔本体2上的笔帽3。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说的指示位置或方向的用语“前”,对于笔本体2来说,指的是设置笔尖2p的一侧;而对于笔帽3来说,指的是与覆盖笔尖2p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所说的“基”,对于笔本体2来说,指的是与设置笔尖2p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而对于笔帽3来说,指的是覆盖笔尖2p的一侧。因而,在将笔帽3以覆盖笔尖2p的那样套在笔本体2上的状态下,笔帽3与笔本体2的“前”,以及笔帽3与笔本体2的“基”便分别指相同的方向。
笔本体2,例如主要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射出成形品,如图2至图5(图3至图5的各图中的(a)是平面图,(b)是侧面图)所示,由在前端侧一体地具有笔尖2p的大体圆筒状的前筒部2a、和能够与该前筒部2a分离的大体圆筒状的后筒部2b构成。
笔尖2p,形成为使前端面相对于笔本体2的轴心方向(所说的轴心方向意味着纵向,在以后的说明中以同义来用)倾斜规定角度的所谓的刀切成的形状,是通过以该前端面的大体全部区域与纸张类等的被标记书写面相接触的方式使笔尖2p的朝向相吻合、从而可在被标记书写面的规定部位上划上宽幅的线那样的、例如荧光标记笔等划标记线的笔用的笔尖。这样,该笔尖2p具有方向性,可通过使该笔尖2p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而进行标记书写。再者,为了便于说明,将笔尖2p中的成锐角的部位称为尖部2pa(参照图3(b))。另外,该笔尖2p,在笔2的内部与由浸含有墨水的棉芯和将该棉芯装在内部的筒状体构成的图未示的墨水储存体相连接,成为在标记书写之际随时提供墨水的构造。因而,由于在笔尖2p露出的状态下墨水会挥发,因此在不使用时,要用笔帽3覆盖笔尖2p以防止墨水挥发。
另外,在前筒部2a上,形成有作为以使笔尖2p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一致的方式使食指抵加在其上的手指抵靠部的凹陷部21和可在套上了笔帽3的状态下指示笔尖2p的朝向、并且可将指尖向凹陷部21导引的作为导引部的凹部22。凹部22形成在沿着前筒部2a的轴心方向的规定区域内,具体的说,是将从前筒部2a的基端部附近到前筒部2a的大体中央部的区域形成为大体平坦状,使该区域比其他的区域凹陷而成的。在本实施形态中,只在前筒部2a的圆周上的1个部位上形成该凹部22。另一方面,凹陷部21是以沿着前筒部2a的轴心方向与凹部22相连续的方式形成的,具体的说,呈以比凹部22更凹陷、沿凹部22滑动移动的指尖可嵌入其中的那样使其中央部成为最深部的侧面看大体部分圆弧状。笔尖2p的尖部2pa被设定为位于沿这些相连续的凹部22以及凹陷部21的形成部位的轴心方向的假想直线上。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使食指的指尖位于凹陷部21的情况下,笔尖2p的朝向就会与被标记书写面相适应,从而可使笔尖2p的朝向很容易地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再者,在前筒部2a的基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向后筒部2b螺旋拧入的图未示的螺合部。
后筒部2b,如图2等所示,尺寸比前筒部2a更长,使轴心方向的大体中央部位比其他的区域稍微变细而呈中间变细的形状,在前端部具有供前筒部2a螺旋拧入的图未示的螺合部。另外,构成为在标记书写时可将从笔尖2p侧取下的笔帽3套在后筒部2的基端部侧上。进而,在后筒部2b的基端部附近的圆周上的1个部位上设有比其他的部位突出的突部23,防止在将笔1放置在桌子等平面上之际的滚动。该突部23除防止滚动之外,还担负着作为在将笔帽3插到后筒部2b的基端部侧上时与笔帽3的开口端(基端)相触接、从而限制将笔帽3进一步插入、将笔帽3定位于适当的安装位置的定位装置的作用(参照图5)。
形成上述结构的前筒部2a与后筒部2b,经由分别设置的图未示的螺合部可装卸地安装在一起。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够更换装在笔本体2内的图未示的墨芯。而且,前筒部2a的凹部22或凹陷部21,还具有作为在墨芯的更换时、在将后述的后筒部2b向螺合解除方向拧开之际的按压部(手指抵靠部)的功能,实现了更换操作的容易化。
笔帽3是通过例如合成树脂的射出成形而形成的,如图2至图5所示,一体地具备使基端部侧开口而成的大体圆筒状的笔帽本体31,和设在笔帽本体31的外面侧从前端部附近到基端部的区域上的、能够以别在纸片或衣服的胸前的口袋的边缘部等上的状态来保持的笔夹32。笔帽本体31,沿其轴心方向的尺寸(纵尺寸)被设定为比前筒部2a小,且设定为当在笔1不使用时以覆盖笔尖2p的方式将笔帽3可装卸地套在笔本体2上的状态下,形成在前筒部2a上的凹部2 2的一部分能够露出(参照图4)。再者,在前述笔夹32的后端部的内面,形成有向笔帽本体31侧突出的按压部32a。
其次,参照图6等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笔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以覆盖笔尖2p的方式将笔帽3套在笔本体2上的状态下,将食指抵加在部分地露出的凹部22上(见该图(a),此外在该图中省略了食指以外的手指)。然后,当将笔帽3从笔本体2取下时,凹部22全部露出,沿该凹部22使食指向笔本体2的前端部侧滑动移动。于是,食指的指肚就嵌入贴合在与凹部22连续地形成的凹陷部21内(见该图(b))。当从该状态直接进入到标记书写姿势时,不用再一点一点地调节笔尖2p的朝向,笔尖2p的前端面的大体全部区域自然地就会与被标记书写面接触,从而可在被标记书写面的规定部位上进行宽幅的划线(参照图2)。再者,暂时被取下的笔帽3只要套在笔本体2的基端部侧即可。
这样,本实施形态的笔1,由于在笔本体2上形成有以使笔尖2p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的方式使食指抵加在其上的凹陷部21,和能够在套上了笔帽3的状态下指示笔尖2p的朝向、并且能够将指尖向凹陷部21导引的凹部22,因此即便在套上了笔帽3的状态下也可以将凹部22作为记号而很容易地辨认笔尖2p的朝向,没必要像以往那样在取下笔帽3之后看看笔尖2p再确认其朝向。而且,由于凹部22具有作为将指尖向凹陷部21导引的导引部的作用,因此通过利用凹部22将指尖顺利地导向凹陷部21,可很容易地使笔尖2p的朝向与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从而可以快捷简单地进行标记书写操作。
另外,由于将凹部22与凹陷部21沿笔本体2的轴心方向连续地形成,因此在将指尖沿着凹部22蹭过去时就能够直接到达凹陷部21,在标记书写时能够使抵加的食指以自然的状态贴合在凹陷部21上。
此外,由于只将凹部22以及凹陷部21形成在笔本体2的圆周上的1个部位上,因此能够可靠地使指尖与笔尖2p保持一致,从而可顺手地使用。
笔本体2,具备在前端侧一体地具有笔尖2p的大体圆筒状的前筒部2a、和可与该前筒部2a分离的大体圆筒状的后筒部2b,并将凹部22以及凹陷部21形成在前筒部2a上,因此不但能起到上述效果,而且还不会给将前筒部2a与后筒部2b分离而更换墨芯的操作的简便性带来任何损失。而且,由于当在墨芯更换时解除前筒部2a与后筒部2b的螺合将笔本体2分离的情况下,凹部22或凹陷部21具有作为在将前筒部2a向螺合解除方向拧开之际的按压部(手指抵靠部)的作用,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墨芯的更换操作。
特别是,在前筒部2a大体呈圆筒状的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凹部22呈沿笔本体2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大体平坦状,因此能够更简单且可靠地掌握住凹部22。
再者,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详细叙述的实施形态。
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握持易度、标记书写易度,除在标记书写时供食指嵌入的前述凹陷部之外,还可以形成可供拇指嵌入的凹陷部和可供中指嵌入的凹陷部。
另外,导引部只要可指示笔尖的朝向并且能够将指尖向手指抵靠部导引的即可,不限于平坦状的凹部,例如,即便是凹凸状或波纹状、或者向手指抵靠部逐渐使凹陷深度加深而成的倾斜面状等各种形状,也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同样,凹陷部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各种形状。
另外,导引部与手指抵靠部的关系,只要是如果沿着导引部使手指移动就能自然地到达手指抵靠部的关系即可,即便不是将导引部与手指抵靠部完全连续地形成也没关系。
如果是不能更换墨芯的所谓的一次性的笔,则没必要将笔本体由前筒部与后筒部构成,只要由单一的部件构成即可。在该情况下,笔本体也可以是大体棱柱管状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不仅在笔本体的前端侧,而且在基端侧也具备笔尖的笔。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笔本体上形成与设在基端侧的笔尖相对应的手指抵靠部以及导引部即可。
笔尖,除荧光笔等划标记线的笔用的笔尖以外,还可以是钢笔用的笔尖等,只要是具有方向性的笔尖无论什么样的型号都可以。
另外,如果用半透明的材料形成笔本体以及笔帽,就可以更明了地掌握笔尖的朝向。
再者,所说的被标记书写面,意味着可以用笔进行标记书写的对象物,不限于纸张等的纸类,它是还包括白板或黑板等的概念。
除此之外,对于各部分的具体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笔,它是具备在前端侧具备笔尖的笔本体、和以覆盖前述笔尖的那样可装卸地套在前述笔本体上的笔帽,前述笔尖具有方向性,且可通过使该笔尖的朝向与纸张类等的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而进行标记书写地构成的笔;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笔本体上,形成有能够以使前述笔尖的朝向与前述被标记书写面相吻合的方式使食指抵加在其上的手指抵靠部、和可在套上了前述笔帽的状态下指示前述笔尖的朝向并且可将前述食指的指尖向前述手指抵靠部导引的导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其中前述导引部是比周边部位凹陷而成的凹部;前述手指抵靠部是比前述凹部更凹陷、可供前述指尖嵌入的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笔,其中前述导引部以及前述手指抵靠部是沿前述笔本体的轴心方向连续地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笔,其中仅在前述笔本体的1个部位上形成前述导引部以及前述手指抵靠部。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笔,其中前述笔本体具备在前端侧一体地具有笔尖的大体圆筒状的前筒部、和可与该前筒部分离的大体圆筒状的后筒部,将前述导引部以及前述手指抵靠部形成在前述前筒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其中前述导引部呈沿着前述笔本体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大体平坦状。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笔,其中前述笔尖是荧光笔等标记书写笔用的笔尖,其前端面相对于前述笔本体的轴心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CN 200410088618 2003-11-06 2004-11-05 Active CN1613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7149/2003 2003-11-06
JP2003377149A JP4218497B2 (ja) 2003-11-06 2003-11-06 筆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3663A true CN1613663A (zh) 2005-05-11
CN1613663B CN1613663B (zh) 2010-05-26

Family

ID=3468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88618 Active CN1613663B (zh) 2003-11-06 2004-11-05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18497B2 (zh)
CN (1) CN16136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799A (zh) * 2018-06-04 2020-12-11 国誉株式会社 书写工具侧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68140A (ja) * 2014-03-06 2015-09-28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マーカーペン
JP6657886B2 (ja) 2015-12-07 2020-03-04 コクヨ株式会社 筆記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9A (zh) * 1991-05-01 1992-12-09 汪兆琨 毛笔执笔手指位置标记方法
JP2000071674A (ja) * 1998-08-28 2000-03-07 Kotobuki:Kk 筆記具
US6375373B2 (en) * 1999-03-29 2002-04-23 Kotobuki & Co, Ltd. Writing stem for writing instrume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799A (zh) * 2018-06-04 2020-12-11 国誉株式会社 书写工具侧装置
CN112074799B (zh) * 2018-06-04 2024-05-03 国誉株式会社 书写工具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3663B (zh) 2010-05-26
JP2005138420A (ja) 2005-06-02
JP4218497B2 (ja) 2009-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379313Y (zh) 书写用具
WO1995026019A1 (en) Wireless stylus and disposable stylus cartridge therefor for use with a pen computing device
CN201931887U (zh) 卷笔刀装置
CN1613663A (zh)
US20040265039A1 (en) Writing implement with integral page-turning element
KR20020082160A (ko) 삽지식 필기구
JP6038097B2 (ja) 筆記具
JP2008265126A (ja) 指先で操作できる筆ペン
JP3112497U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CN212446854U (zh) 一种旋转笔
CN1212241C (zh) 笔和笔夹
US20020094223A1 (en) Write angle instruments
KR200331545Y1 (ko) 삽지식 필기구 집게
CN213798963U (zh) 一种笔头及具有其的书写工具
JPH0952486A (ja) ペン先および万年筆
WO2006100423A3 (en) Nestable pens
CN201390050Y (zh) 一种t形铅笔芯
KR200172485Y1 (ko) 마킹용 필기구
CN2677177Y (zh) 带手柄的书写笔
CN1439494A (zh) 剪刀
JP3074854U (ja) レフィールを移動させないボールペン又は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2677173Y (zh) 手感舒适的异形笔
KR200266231Y1 (ko) 마모방지 및 번짐방지 자
CN1541854A (zh) 抽插式袖珍组合文具
CN202016311U (zh) 系统式铅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