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0954A -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30954A CN1630954A CNA03803574XA CN03803574A CN1630954A CN 1630954 A CN1630954 A CN 1630954A CN A03803574X A CNA03803574X A CN A03803574XA CN 03803574 A CN03803574 A CN 03803574A CN 1630954 A CN1630954 A CN 16309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ondary cell
- circuit board
- resin
- external connection
- connection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 Y10T29/4911—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including sea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由导线板(4、5)连接,并利用在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之间填充树脂的一次模压体(11)使其合为一体后,在外周的所需部位填充树脂,形成二次模压体(12),在其周面上装卷绕片(13),从而构成电池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池组利用填充树脂使组成单元合为一体,谋求小型化和提高牢固性,以适合小型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池电源。
背景技术
便携电话机和PDA等便携电子设备小型化或厚度薄化、进而高功能化,其进展显著。与此相对应,要求成为其电源的电池小型化、厚度薄化且大容量化。作为可小型化且大容量化的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有效的,其中扁平矩形的适合设备的厚度薄化,作为能重复使用的二次电池用到便携电子设备,不断增多。
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采用可燃性有机溶媒作为电解液,因而关心安全性重要。必须确保安全性,使任何原因引起异常时都不让设备和人身受到损伤。例如,电池的正端子与负端子之间由于某些原因而短路时,能量密度高的电池中将流过大的短路电流,由内部电阻产生焦耳热,使电池的温度升高。电池成为高温时,产生正极板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反应和电解液汽化、分解等,电池内部的气体压力急剧升高,可能导致电池破裂和着火。电池陷于高温状态的原因不仅是上述外部短路,还相应有对二次电池进行过充电的情况、将装好电池的便携电子设备放在暖气设备附近或放在烈日下停车的车内的情况等。
电池陷于异常状态的原因可考虑电、机、热等各种因素,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设有防止电池陷于异常状态并同时使陷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也不形成危险状态的功能。作为电池本身的功能,设法使极板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难以产生过量反应,用作隔膜的聚烯类微多孔膜具有成为异常高温时软化并堵住细孔的关闭功能。圆筒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在封口部安放与输入输出电路串联的PTC(Positive Thermal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元件,设置限制外部短路造成的过大电流的保护功能。对于电池内没有设置所述PTC元件的电池,一般用布线连接PTC元件和温度熔断器,作为外装电路元件,而且设置保护电池免于过充电和过放电等的电池保护电路,这成为必备的必要条件,并将这些组成单元和二次电池一起装在电池组壳体内,构成电池组的形态。
然而,形成所述电池组壳体用的树脂成形模,其制作费用高,开发周期也长,因而不能适应新机型投入周期短的便携电子设备等。又,上述那样构成适应便携电子设备小型化、厚度薄化的电池组,树脂成形可形成的壁厚有限,因而树脂成形所得的外装壳体也有限。
电池组为了防止将其分解后错误使用和基于兴趣使用,在确保安全方面重要的是结构上做成难分解和判明受到分解。考虑用于便携电子设备,还要求能抗跌落等造成的冲击或振动的牢固结构和电子电路部位的抗湿性。为了实现这样的难分解、牢固且具有抗湿性的结构,设想利用树脂模压将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等的电路板与电池合为一体。
利用所述树脂模压的电池组有本申请人提出及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2-134077号和该公报2002-166447号揭示的电池组,其中在金属模内放置由连接构件连接电池和电路板的半成品,将树脂填充到半成品的周围,使电路板上形成的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并使二次电池与电路板合为一体。
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0-315483号又揭示一种结构,其中在金属模内放置由连接构件连接电池和电路板的组件,用树脂密封电路板后,将其固定在电池上或电池组壳体(电池盖体)上,或者用树脂密封电路板和电池。
上述专利公开公报2000-315483号所揭示的结构中,在从树脂密封中的电路板往外引出的导线的前端设置连接器,利用与设备方的连接器的阴阳配合,完成与设备的连接。此外部连接结构在比较大型的设备中,电池安放空间有余量时,没有问题。然而,在本申请发明的电池组作为主要目的的小型设备中,当然电池安放空间余量小,难以应用此连接结构。本申请发明的电池组的设备方连接结构在设备方的电池安放空间放置电池组时,设在该出的设备方接触端子(触针)压接电池组规定位置上露出到外部的外部连接端子。
为了树脂模压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和电池,以构成电池组,并在接触电阻小的状态下压接设备方电池安放空间中设置的设备方连接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端子,需要高精度形成电池组的外形尺寸和外部连接端子的位置。在利用这种接触的连接的情况下,若形成精度低,则设备方连接端子与外部连接端子的接触电阻大,将导致接触不良和电压下降等异常。
具体如图26所示,在电路板形成外部连接端子,并且将该电路板装设在与电池的封口板平行的位置的结构中,需要高精度加工完成从电池组100的底面至电路板102的外部连接端子103的形成面的尺寸L。然而,电池101的高度尺寸h存在偏差,电路板102仅由连接构件104连接电池101,其位置、角度处于容易变动的状态。一般采用的电池组结构中,由于是将电池101和电路板102定位并固定在电池组壳体中,因而能限制所述尺寸L。利用树脂模压将电池101和电路板102合为一体的结构中,需要吸收电池101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并对电路板102定位,以进行树脂模压。
以往,利用树脂模压形成电池组时,由于难以对该高度尺寸高精度成形,因而采用:利用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在设备的电池安放空间设置弹簧等压紧手段将安放的电池组往上部的连接端子方压紧以吸收尺寸偏差的结构、或在电池组的长侧面的端部使外部连接端子露出以便将电池组插入设备的电池安放空间时通过弹性结构的设备方连接端子滑动接触外部连接端子消除接触不良的结构。然而,这些结构增加设备方的电池组安放空间,连接电池组用的构件增多,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因而如便携电话机那样空间没有余量的小型电子设备难用。
又,利用填充树脂将电路板与二次电池合为一体时,为了不对二次电池和电子元器件等产生热和机械方面的影响,需要在填充树脂的熔化温度和金属模温度低、成形压力小的状态下完成树脂的填充成形。例如,作为填充的树脂,若采用热熔树脂,则一般用作树脂成形的树脂的温度和金属模的温度低,成形压力小,适合树脂填充成形。
然而,热熔树脂固化后的硬度低,将其做成外装面时形成容易划伤、容易污染的状态,不好作为外装材料。作为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用的树脂虽然合适,但作为外装材料,希望硬度较高且外观好的材料。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电池组制造方法,该电池组是在利用树脂填充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时用适合作为外装材料的树脂材料的成形体覆盖露出到电池组外部的任意部位,该电池组制造方法是在构成利用树脂模压将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的电池组时,高精度完成其外形尺寸和外部连接端子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1发明的电池组,电连接二次电池和至少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同时利用填充成形树脂的粘合将其合为一体后,用至少形成使所述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的开口部的树脂成形体覆盖其关键部。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用的树脂,为了不对二次电池和电子元器件等产生不良影响,采用能以较低的温度填充成形的树脂,因此若也将其用于露出到外部的部位,则硬度和外观方面不适合。所以,若用树脂成形体覆盖成为外装的部位,就能在采用树脂模压的电池组中,也获得最佳外装。
本申请第2发明的电池组,是用封口板封闭安放产生电能单元的有底筒状电池壳体的开口部,在该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上连接至少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使所述外部连接端子成为外表面一侧,并且利用填充成形的树脂模压体将其合为一体后,得到的半成品,至少形成使所述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的开口部的上部树脂成形体覆盖并接合电路板和树脂模压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底面接合下部树脂成形体,并且卷绕薄片,使其覆盖所述上部树脂成形体和下部树脂成形体的侧周面以及电池壳体的侧周面。由于利用树脂模压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后,用树脂成形体覆盖树脂模压部分和电池壳体的底面,所以能用与树脂模压中用的树脂不同的、适合外装的树脂成形体。
上述结构中,利用通过二次电池的侧面的连接片连接上部树脂成形体和下部树脂成形体,从而连接上下成形体,并且将卷绕片卷绕在连接片上,使强度提高。
又,在用连接片上设置的铰链部分将连接片折成直角的状态下,对上部树脂成形体、下部树脂成形体和连接片进行树脂成形。因而,能将上部树脂成形体、下部树脂成形体和连接片树脂成形为一体,使组成构件的管理和组装方便。
本申请第3发明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同时与二次电池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将该树脂成形对象物放置在金属模内,使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定位在规定位置,并且进行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的半成品后,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
根据上述第3发明的制造方法,在金属模内的规定位置安置将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的树脂填充对象物,使电路板和二次电池定位,并且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树脂,就能形成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而且二次电池底面至电路板外部连接端子形成面的尺寸为规定值的半成品。对该半成品形成外装被覆,则可构成难分解且结构牢固的电池组。
本申请第4发明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同时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将该树脂填充对象物放置在金属模内,使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或底面一侧压紧定位,使其与金属模内形成的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以将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定位用壁面平行对置地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壁面真空吸附的状态配置在金属模内,并且进行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的半成品后,进行二次成形,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并且外形尺寸恒定。
根据上述第4发明,是进行压紧使二次电池底面一侧与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形成将电路板与电路板定位用壁面的状态,并且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使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则利用改变所填充树脂的高度尺寸,吸收二次电池的高度尺寸偏差和处于位置不受限制状态的电路板的位置偏差,将半成品的高度尺寸加工成恒定。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的包含外部连接端子的规定部位露出到外部,则可高精度确定外部连接端子的位置,形成难分解且结构牢固的电池组。又进行压紧,使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接触电池定位用壁面,形成将电路板与电路板定位用壁面真空吸附的状态,并且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使其合为一体,则可获得由树脂隔开一定间隔并接合二次电池和电路板的状态。二次电池的高度尺寸偏差成为半成品的高度尺寸变化,但在进行外装被覆的二次成形时,树脂成形使得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利用二次电池底面一侧的厚度变化,可吸收该高度尺寸变化。
本申请第5发明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同时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将该树脂填充对象物放置在金属模内,其状态为:使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或底面一面压紧定位,使得与金属模内形成的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电路板的两端压紧定位,使得与所述电池定位用壁面平行对置地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壁面接触,进行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的半成品后,进行二次成形,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并且外形尺寸恒定。
根据上述第5发明的制造方法,是进行压紧使金属模内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壁面接触电路板,并进行压紧使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这时将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中间的间隙定位成一定的尺寸,并在此间隙内填充树脂,进行成形,从而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这样形成的半成品由于二次电池的高度偏差,其高度尺寸产生偏差。在进行外装被覆的二次成形时,树脂成形使得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由二次电池底面一侧的厚度变化吸收该高度尺寸偏差。又在进行压紧使二次电池的底面一侧接触电路板定位用壁面时,进行压紧使电路板接触电路板定位用壁面,并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使其合为一体,则由所填充树脂的高度尺寸变化吸收二次电池的高度尺寸偏差和处于位置不受限制状态的电路板的位置偏差,能将半成品的高度尺寸加工成恒定。
本申请第6发明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同时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将该树脂填充对象物放置在金属模内,其状态为:使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或底面一侧压紧定位,使得与金属模内形成的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在电路板的缘部定位成嵌入与所述电池定位用壁面平行对置地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槽内的状态下配置在金属模内,进行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的半成品后,进行二次成形,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并且外形尺寸恒定。
根据上述第6发明的制造方法,在金属模内使电池定位用壁面和电路板定位用槽平行形成,金属模内将电路板定位成其缘部嵌入电路板定位用槽,并且对二次电池压紧,使其底面一侧接触电池定位用壁面时,对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使其合为一体,因而电路板受到位置限制,由所填充树脂的高度尺寸的变化吸收二次电池的高度尺寸偏差,可将半成品的高度尺寸加工成恒定。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的包含外部连接端子的高度部位露出到外部,则可高精度确定外部连接端子的位置,形成难分解且结构牢固的电池组。又进行压紧,使电路板接触电路板定位用壁面,并进行压紧,使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接触电池定位用壁面,则将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中间的间隙定位成一定的尺寸,并通过在该间隙内填充树脂,进行成形,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这样形成的半成品由于二次电池高度偏差,其高度尺寸产生偏差。在进行位置被覆的二次成形时树脂成形得外形尺寸恒定的情况下,由二次电池底面一侧的厚度变化吸收该高度尺寸偏差。
本申请第7发明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与封口板隔开间隙来配置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路板,同时利用靠弹性在背离二次电池的方向对电路板加压的连接构件将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在形成限制从二次电池的底面至电路板的外部连接端子的形成面的尺寸的内部空间的金属模内,放置该树脂填充对象物,使其反抗所述连接构件的压紧,并且进行在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的半成品后,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
根据上述第7发明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在形成限制从二次电池的底面至电路板的外部连接端子的形成面的尺寸的内部空间的金属模内,放置利用连接构件在背离二次电池的方向对电路板压紧的状态的树脂填充对象物,因而连接构件能利用其弹性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按压到内部空间的对置面,吸收二次电池的高度尺寸偏差,同时将电路板固定在一定位置,使二次电池底面至电路板的尺寸为恒定状态。此状态下,将树脂填充到二次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内,则能形成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并且二次电池底面至电路板外部连接端子形成面的尺寸为规定值的半成品。对该半成品形成外装被覆,从而完成电池组。
上述各制造方法中,二次电池的封口板在电路板方向形成下切部位,使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的树脂进入下切部位,与二次电池牢固接合,形成难分解的坚固结构。
外装被覆是对半成品将电路板的外部端子形成面至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之间树脂成形得至少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的上部成形部、在二次电池的底面形成规定高度的下部成形部、以及用二次电池的短侧面使上部成形部和下部成形部之间接合的联结成形部进行二次成形,并卷绕薄片,以覆盖二次电池的侧周面、上部成形部和下部成形部的部分侧周面以及联结成形部,因而能形成厚度尺寸为二次电池上加薄片厚度的薄型电池组。在将横截面形状形成椭圆形的二次电池两端的圆弧部使联结成形部形成得纳入包围该圆弧部的矩形线内时,能对电池组的宽度尺寸防止二次电池宽度尺寸上添加薄片厚度,从而增加无用尺寸。仅在包围圆弧的矩形线内一端形成联结成形部,则电池组的横截面形状变成非对称,限制对设备的装填方向,同时能使圆弧部分与设备壳体的角部形成的R形状对应。
又,外装被覆覆盖半成品中形成规定尺寸的筒状体或有底筒状体,并且在电路板的外部连接端子形成面一侧和/或二次电池的底面一侧所形成的开口端填充树脂,进行成形,使包含外部连接端子的规定部位露出到外部。这时,由于在开口端填充树脂,能方便地将半成品的整个外周覆盖,使包含外部连接端子的规定部位露出到外部。
还能使外装被覆进行成形,对半成品的整个外周部用树脂覆盖,使包含外部连接端子的规定部位露出到外部,从而可将半成品覆盖成密封状态,能构成抗湿性良好的电池组。
又,接触触从用于一次成形和二次成形的金属模内的树脂填充对象物或半成品露出到外部的带电部位的部位施加绝缘性被覆,因而能在树脂填充成形时或外装被覆时防止发生短路和漏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电池组各组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示出二次电池的组成的俯视图,图3B是该二次电池的封口板一侧的截面图,图3C是该二次电池装有温度熔断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A是示出电路板的组成的外表面一侧的立体图,图4B是该电路板内表面一侧的立体图,图4C是示出对该电路板安装导线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电路板安装到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图6B示出另一形态的二次电池的组成,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封口板一侧的截面图;
图7A~图7B示出该形态的二次电池安装温度熔断器的状态,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封口板一侧的截面图;
图8A是示出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电路板安装到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说明第1制造方法的树脂填充的模式图,图9B是说明第1制造方法的另一树脂填充形态的模式图;
图10是示出一次模压金属模的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形成一次模压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二次模压金属模的组成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形成二次模压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是说明联结成形部的形成位置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在半成品的底面形成的凹陷部的立体图;
图16A是说明第2制造方法的树脂填充的模式图,图16B是说明该制造方法的另一树脂填充形态的模式图;
图17是示出第3制造方法的电路板连接到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说明第3制造方法的树脂填充的模式图;
图19A是说明第4制造方法的树脂填充的模式图,图19B是说明该制造方法的另一树脂填充形态的模式图;
图20A~图20C是依次示出制造工序各阶段中的形成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半成品的局部截面图;
图22是示出树脂成形体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半成品粘结树脂成形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4是示出树脂成形体的另一形态的立体图;
图25A~图25B所示的立体图是示出另一外装被覆形态的外装壳体的组成;
图26A~图26B是说明电池组外部连接端子的形成位置的精度的模式图。
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供理解本发明。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使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本实施方式示出使用扁平矩形锂离子二次电池构成用于便携电话机的电池组的例子。要求用于便携电话机的电池组除小型、重量轻、厚度薄以外,还具有适应高功能化的高能量密度、能承受作为便携设备不可避免的跌落等的冲击的机械强度、难分解的结构、以及保护二次电池免受短路、过充电和高温影响的保护功能。按照满足这些必要条件的方式,构成以下所示的电池组。
图1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外观,构成扁平形状,使正端子、负端子和温度检测端子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6在一个端面上露出到外部,并且后文说明的测试端子30上贴有水印封签9。图2示出将该电池组1分解成各组成单元的图。下面说明各组成单元的细节和使用各组成单元的电池组1的制造方法。
如图3A和图3B所示,锂离子二次电池(下文称为二次电池)在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形有底状的铝制电池壳体22内安放产生电能单元,电池壳体22通过在其开口端激光焊接封口板23加以封口。与电池壳体22接合并成为电池正极的封口板23在其中央凸出地形成电池负极25,并且用上垫圈24a和下垫圈24b加以绝缘。在封口板23的两侧,对封口板23进行冲压加工,形成菌形的结合突起(下切部位)26、26。27是封闭电解液注入口的柱塞,在电池壳体22内注入电解液后,用柱塞27封住电解液注入口,把柱塞27焊接在封口板23上。
所述接合突起26是利用冲压加工在封口板23的规定位置形成圆筒状的突起部后,进行冲压加工,使其头部往四周张开,则形成图中所示的菌形。也可不依靠冲压加工,而如后述那样利用在封口板23上焊接菌形或倒L字形的构件,形成接合突起部26。
所述二次电池2中,如图3C所示,在电池负极25上点焊温度熔断器10的一个连接片10a。在温度熔断器10的上表面张贴绝热片16(如虚线所示),以防止后文说明的温度熔断器10在填充树脂时熔断。温度熔断器10的另一个连接片10b配置在封口板23上贴的绝缘纸21上,并利用点焊连接后文说明的负导线板5的一端。在温度熔断器10与二次电池2之间涂覆热传导性粘结剂,使两者接合,从而温度熔断器10形成与二次电池2热耦合的状态。
构成保护二次电池2以免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的保护电路的电路板3在其成为外表面一侧的一个面上形成所述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如图4A所示),在成为二次电池2一侧的另一个面上安装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31(如图4B所示),并且在两侧形成连接二次电池2用的正焊盘32和负焊盘33。各图省略电路板3上形成的电路图案和通孔的表示。
如图4所示,所述正焊盘32焊接与电子元器件31之间介入绝缘纸34的正导线板(连接构件)4的一端,而负焊盘33焊接负导线板(连接构件)5的一端。
完成此连接加工的电路板3如图5A所示,对二次电池2将正导线板32的另一端和负导线板33的另一端分别点焊到封口板23的板面上和所述温度熔断器10的另一连接片10b上。此连接状态下,电路板3成为对封口板23的板面正交的方向,因而如图5B所示,将正、负导线板4、5折弯,并且在电路板3的板面与封口板23的板面之间设置间隙,整形成大致平行的状态。这样在二次电池2上连接电路板3,从而形成图20A所示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
所述树脂填充对象物7也能构成下面那样设有安全阀的结构。如图6A~图6B所示,与电池壳体22接合形成电池正极的封口板23在其中央安装成为电池负极的铆钉25,并且用上垫片24a、下垫片24a加以绝缘。在粘合薄板的复合板上形成部分所述封口板23,并且在复合板形成部分形成排放口20a,以设置安全阀20。此安全阀20在由于温度升高等原因,电池壳体22内产生气体,造成内压异常升高时,使薄板部分断开,从排放口20a将异常内压排放到外部,防止电池壳体22破裂。设在封口板23的柱塞27封闭往电池壳体22内注入电解液的开口部,因而注入电解液后将其压入封口板23上形成的开口部,焊接在封口板23上。封口板23的两侧焊接眼圈状的结合构件26。
如图7A~图7b所示,此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粘结用多孔质体形成的树脂片40,以覆盖安全阀20的排放口20a,并且在柱塞27上粘结绝缘纸21。铆钉25上焊接温度熔断器10的一个连接片10a。温度熔断器10的上表面贴有绝热片16,以防止后文说明的树脂填充成形时温度熔断器10熔断。温度熔断器10的另一个连接片10b配置在所述绝缘纸21上,并利用点焊连接后文说明的负导线板5的一端。在温度熔断器10与封口板23之间涂覆热传导性粘结剂,使二次电池2的热容易传到温度熔断器10。
如图8A所示,装有温度熔断器10的二次电池2利用正导线板4和负导线板5安装电路板3。电路板3构成保护二次电池2防止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的保护电路,在其成为外表面一侧的一个面上形成所述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在其另一个面上安装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31,并且在两侧形成连接二次电池2用的正焊盘32和负焊盘33。所述正焊盘32焊接正导线板4的一端,而负焊盘33焊接负导线板5的一端。将正导线板4的另一端和负导线板5的另一端分别点焊到封口板23的板面上和所述温度熔断器10的另一连接片10b上。此连接状态下,电路板3成为对封口板23的板面正交的方向,因而如图8B所示,将正、负导线板4、5折弯,并且在电路板3的板面与封口板23的板面之间设置间隙,整形成平行的状态。这样在二次电池2上连接电路板3,从而形成图20A所示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
在上述那样形成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中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将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合为一体。这时,重要的是树脂成形使得二次电池2的底面至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的高度H为规定的尺寸。下面说明实现这点的第1~第4制造方法。
第1制造方法
如图9所示,将一次模压金属模35的下模36构成活动部41靠压紧手段45可移动到固定部42一侧,并且活动部41中设有真空吸附部43。形成使所述活动部41后退的状态,就将树脂填充对象物7(图9A中仅示出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放置在下模36内,然后使活动部41前进,则将二次电池2的底面按压到固定部42内的壁面,得以定位。另一方面,电路板3由于来自真空吸附部43的真空吸引,紧贴在真空吸附部43的壁面上,得以定位。
所述二次电池2的底面至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的高度H由于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和电路板3不固定在一定位置而产生变动,但利用真空吸引,使电路板3固定在一定的位置,活动部41的前进量则随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变化,所以在下模36内定位的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利用它们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尺寸G的变化,使二次电池2的底面至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的高度H为一定的状态。
对树脂填充对象物7进行树脂填充成形时的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的定位也可如图9b所示那样构成一次模压金属模的下模36a。电路板3由真空吸附,紧贴电路板定位用壁面75,通过压紧手段76对按压轴85压紧,与电池定位用壁面77的双肩部分接触。此结构中,将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的间隔G定位成恒定,虽然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等于二次电池2的底面至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的高度尺寸H4的变动,但利用后文说明的二次模压可吸收此高度尺寸H4的变动。
使图10所示的上模37下降到以上那样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定位的下模36、36a上,从设在上模37的浇注口44将树脂注入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如图11所示,注入的树脂蔓延到装在电路板3上的电子元器件31及正、负导线板4、5的周围,与电路板3接合,也蔓延到形成在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上的结合突起26的下切部分,与封口板23接合,使一次模压体11成形。树脂适合采用热熔树脂,以不对电子元器件31和二次电池3或温度熔断器10产生不良影响的程度的温度进行流动,并因温度下降而硬化。
即使树脂温度较低也超过200℃,因而接触将温度设定为104℃的温度熔断器10时,温度熔断器10熔断,使电池组1本身的功能停止。其对策,另一发明提出利用绝热片使温度熔断器10与树脂之间热屏蔽的方法和将温度熔断器10安放在不与树脂直接接触的方法等。然而,这里是在温度熔断器10上贴绝热片16,抑制树脂的热传到温度熔断器10。另外通过用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例如铝)形成一次模压金属模35中与温度熔断器10安放位置对应的部位,使树脂的热扩散到金属模一侧,抑制对温度熔断器10的热传导,也能解决。
树脂填充对象物7由于二次电池2的正极、负极连接的带电部分露出到外部,为了安放到一次模压金属模35时不发生短路和漏电,对可能接触一次金属模35中露出的带电部分的部位施加氧化铝处理或氟树脂处理形成的绝缘被覆。通过用铝形成金属模,并对所需部位进行铝阳极化处理,形成所述绝缘被覆,同时利用热传导性的提高,能抑制填充树脂对温度熔断器10的热影响。
使填充的树脂硬化后,使上模37上升,解除真空吸附部的真空吸引,并且使活动部41或压紧构件76后退,则如图11所示,由树脂硬化所形成的一次模压体11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并可作为图20B所示的半成品8从下模36取出。通过对该半成品8的周围施加外装被覆,可形成电池组1。
这里,利用二次模压和装卷绕片,施加外装被覆。实施二次模压前,在二次电池2的底面粘贴绝缘体14。
二次模压如图12所示,是在二次模压金属模46中放置所述半成品8后,在半成品8的所需部位使树脂成形。在二次模压金属模46的下模47形成安放半成品8的凹陷部50,凹陷部50一侧的壁面设置往内作进入压紧的3个外部连接端子用突起51和测试端子用突起52,对置的另一侧的壁面设置往内作进入压紧的底面用突起54。在凹陷部50内放置半成品8,并使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用突起51、测试端子用突起52和底面用突起54进入,则外部连接端子用突起51压接电路板3上形成的3个部位的外部连接端子6,测试端子用突起52压接测试端子30,底面用突起54压接二次电池中粘贴在底面的绝缘体14。
用上模48封闭安放半成品8的下模47,并从设在上模48的浇注口53将树脂填充到二次模压金属模46内。树脂从4处注射到二次模压金属模46内,如图13所示,覆盖电路板3和一次模压体11,使半成品8的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露出外部,又如图20C所示,形成粘合在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上的上部成形部17,同时在二次电池2的底面形成包围绝缘体14的四周并且按规定厚度粘合的下部成形部18,进而形成在二次电池的侧角联结所述上部成形部17和下部成形部18的联结成形部19。如图14所示,使树脂成形,让所述联结成形部19在横截面形状为椭圆的二次电池2的圆弧侧面一侧的90度部位形成直角。所述上部成形部17和下部成形部18利用联结成形部19,形成图2所示的二次模压体12。
用图9B所示的下模36a进行树脂填充成形所得的半成品8的情况下,如上文所述,由于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半成品8的高度尺寸H4变动,但通过将二次模压体12成形为一定的高度尺寸,能吸收高度尺寸H4的变动。
半成品8中,外部连接端子6等连接二次电池2的正、负极的带电部分也露出到外部,因而与一次模压金属模35相同,为了使半成品8不发生短路和漏电,对二次模压金属模46中与露出带电部分可能接触的部位(即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等)接触的外部连接用突起51和测试端子用突起52施加氧化铝处理和氟处理形成的绝缘被覆。
在所述上部成形部17的周面靠二次电池处,形成阶梯部38,将其作为安装定位线,围绕二次电池2的侧周面安装卷绕片20。然后,用测试端子30检查动作状态,对检查合格品在测试端子30的周围的凹陷部内张贴水印封签9,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电池组1。
这样形成的电池组1,如图1所示,使其一扁平面的两肩部分形成表面呈现二次电池2中两个侧面的圆弧的圆弧角,另一面的两肩部分利用联结成形部19形成方角,因而与在非对称位置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相结合,能防止对设备的装填颠倒。圆弧角与设备壳体角部的R形状对应,可安放到设备中,而没有形成无用空间。
所述下模47的底面用突起54接触装在二次电池2的底面的绝缘体11的中央部位,没有进行树脂成形,因而半成品8的底面矩形成凹陷部39,如图15所示。由于如上文所述,在设备的狭窄电池组安放空间装入电池组1,从安放空间取出电池组1时,没有成为抓手的部位就难以取出。通过形成上述凹陷部39,能在电池组1的底面搭上指尖,凹陷部39成为“指尖爪”,便于取出电池组1。
第2制造方法
本第2制造方法与上述对树脂填充对象物7填充树脂并使一次模压体11成形的方法不同。下面,说明第2制造方法,其中对与第1制造方法相同的构成单元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相同的制造方法的说明。
在图16A所示的一次模压金属模的下模56内放置图20A所示那样形成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通过由压紧手段59推出设在下模56的一个壁面的按压轴57,电路板3的两端部与电路板定位壁面60接触,得以定位。通过由压紧手段62推出设在下模56的其它壁面的按压轴58,二次电池的封口板23的两端部与电池定位用壁面61接触,得以定位。由于此定位,将电路板3不在一定位置的状态限制成二次电池2的底面至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的高度尺寸H2。使上模(未示出)降落到这样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定位的下模56上,对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隔开一定间隔而形成的间隙G填充树脂,从而形成由填充的树脂硬化后的一次模压体11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
上述由一次模压形成的半成品8因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而总高度尺寸H2变动。在利用图12所示的二次模压金属模46的二次模压时,由二次电池2底面上成形的下部成形部18的厚度变化,吸收此高度尺寸H2的变动,从而形成一定高度尺寸的电池组1。此外观被覆的形成方法与上述第1制造方法的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使用上述下模56的二次电池2的定位中,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造成的半成品8的高度H2的变动,通过用图16B所示那样构成的下模56a,可形成高度尺寸H5一定的半成品8。
图16B中,二次电池2受电池压紧手段81压紧,与下模56a的电池定位用壁面83接触,得以定位;电路板3受电路板压紧手段80压紧,与下模56a中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壁面82接触,得以定位。利用此下模56a的结构,将电路板3定位在一定位置,并且由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G5的变化,吸收二次电池3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能完成高度尺寸H5为一定的半成品8。
第3制造方法
本第3制造方法与上述对树脂填充对象物7填充树脂的方法不同。下面,说明第3制造方法,其中对与第1和第2制造方法相同的构成单元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相同的制造方法的说明。
本第3制造方法中,如图17所示,将电路板3连接到二次电池2的正导线板4a和负导线板5a,是利用对折弯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在电路板3上焊接此正导线板4a和负导线板5a的一端后,如图5A所示,将另一端点焊到二次电池2,如图5B所示,电路板3折弯成与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大致平行时,由于正导线板4a和负导线板5a对折弯具有弹性,不与封口板23平行,如图17所示,形成电路板3成倾斜角度地连接二次电池2的状态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
如图18所示,在限制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与二次电池2的底面中间的尺寸H3的一次模压金属模的下模64内放置此树脂填充对象物7。这时,由于电路板3不与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平行,将其压入下模64内,但压入时,紧贴限制高度尺寸H3的下模64的壁面,恢复成与封口板23平行的状态,同时由于正导线板4和负导线板5的弹性造成的压紧,将二次电池2按压到对置的壁面。通过这样将树脂填充对象物7装到下模64内,由正导线板4和负导线板5的弯曲弹性吸收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获得将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与二次电池2的底面中间的尺寸H3限制成恒定的状态。
使上模(未示出)降落到上文所述那样安放树脂填充对象物7的下模64上,并且在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G中填充树脂,则填充的树脂使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固定并合为一体,形成图20B所示的半成品8。
此半成品8的外装被覆的形成,其实施能与第1和第2制造方法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第4制造方法
本第4制造方法与上述对树脂填充对象物7填充树脂并使一次模压体11成形的方法不同。下面,说明第4制造方法,其中对与第1和第2制造方法相同的构成单元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相同的制造方法的说明。
在图19A所示的一次模压金属模的下模91内放置图20A所示那样形成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电路板3通过使其两端部嵌入下模91中形成的电路板定位槽92,得以定位。二次电池则通过由设在下模91的压紧手段94推出,使封口板23的两端部与电池定位用壁面93接触,得以定位。由于此定位,将电路板3不在一定位置的状态限制成二次电池2的底面至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的高度尺寸H6。使上模(未示出)降落到这样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定位的下模56上,对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隔开一定间隔而形成的间隙G6填充树脂,从而形成由填充的树脂硬化后的一次模压体11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
上述由一次模压形成的半成品8因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而总高度尺寸H2变动。在利用图12所示的二次模压金属模46的二次模压时,由二次电池2底面上成形的下部成形部18的厚度变化,吸收此高度尺寸H2的变动,从而形成一定高度尺寸的电池组1。此外观被覆的形成方法与上述第1制造方法的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使用上述下模91的二次电池2的定位中,二次电池2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造成的半成品8的高度H6的变动,通过用图19B所示那样构成的下模91a,可形成高度尺寸H7一定的半成品8。
图19B中,二次电池2受电池压紧手段97压紧,与下模91a的电池定位用壁面96接触,得以定位;电路板3使其两端部嵌入电路板定位槽95,得以定位。利用此下模91a的结构,将电路板3定位在一定位置,并且由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G7的变化,吸收二次电池3的高度尺寸h的偏差,能完成高度尺寸H7一定的半成品8。
利用以上说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池组1通过形成二次模压体12,进行半成品8的外装体的形成,但也可做成:在半成品8上粘结由喷射成形预先成形的树脂成形体,从而获得与对二次模压体12进行填充成形时相同的形状。下面说明使用树脂成形体的外装体的形成。这里说明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将其取为设有先前图6A~图8B所示的安全阀20,并且将电路板3连接到焊接了结合构件26a的二次电池2,但使用上述第1~第4制造方法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也同样能形成。
如图21所示,通过对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填充树脂将其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在其周围施加外装被覆,形成电池组1。利用上部树脂成形体97和下部树脂成形体98的上下被覆以及对体部绕装卷绕片13,实施外装被覆。
所述上部树脂成形体97如图22所示,利用树脂成形,形成与电路板3上形成的3个外部连接端子6对应的3个连接端子窗103和与测试端子30对应的测试端子窗104,并形成得覆盖封口板23上形成的树脂模压体11和电路板3,又如图23所示,覆盖并接合在树脂模压体11和电路板3上,使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分别从连接端子窗103和测试端子窗104露出到外部。下部树脂成形体98如图22所示,利用树脂成形,形成具有与电池壳体22的底部配合的浅凹陷部105的板状,如图23所示,粘合在电池壳体22的底面。所述上部树脂成形体97和下部树脂成形体98中,分别形成与电池壳体22的侧面拉平的阶梯部38,可将该阶梯部38作为定位线,如图20C所示那样在二次电池2的体部绕装卷绕片13,但如上文所述,为了形成非对称形状的电池组1,在二次电池2的短侧面将一对连接片99接合在电池壳体22上。与图14所示的联结成形部19相同,连接片99也由树脂成形形成外形为直角截面,覆盖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电池壳体22的圆弧侧面的一端的90度部位。此连接片99作为独立体示出,但也可树脂成形得与上部树脂成形体97或下部树脂成形体98合为一体。
又如图24所示,可使上部树脂成形体97和下部树脂成形体98树脂成形为用中途以铰链部102折成直角状态的连接片100连接的一体结构。将图中所示状态的树脂成形体装到半成品8时,首先,使上部树脂成形体97覆盖在电路板3上后,从铰链部102将连接片100展开成直线,就能将下部树脂成形体98装到电池壳体22的底面,同时连接片100沿电池壳体22的侧面分布。通过做成这种一体成形结构,用连接片100连接上部树脂成形体97和下部树脂成形体98,并且在连接片100上绕装卷绕片13,因而能提高外装被覆的强度。
对上述结构的电池组1实施以1.5m跌落高度往混凝土上6个面分别跌落2个循环的自由落体试验、以跌落高度1.0m往铁板上跌落50次后观察机械性能、跌落200次后观察电特性的随机跌落试验,进而实施多次施加-40℃至80℃的温度变化的热冲击试验、施加3方向振动的振动试验、外部连接端子加荷重的端子强度试验。将该试验后的电池组1装到设备中,验证安装是否异常、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变形和松动。结果,各试验后未发现有障碍,证实结构坚固。
又验证填充超过200℃的树脂进行成形对二次电池2的影响或装在树脂填充部位的温度熔断器10的损伤,没有发生异常。
为了验证分解制成的电池组1时的情况,故意试分解时,与采用一般电池组壳体的结构相比,显然极难分解,破坏一次模压体11,就使设在封口板23两侧的结合突起26破坏,破坏填充成形中存在的正、负导线板4、5和连接部分,从而成为能容易判断受到分解的状态。
又,完成的外形尺寸精度,其各部分的尺寸处于±0.1mm~0.2mm的误差范围,特别要求精度的底面至外部连接端子6的尺寸也在该误差内,确认成为与设备连接无障碍的状态。
以上说明的结构中,由所需部位加以树脂成形的二次模压体12和卷绕片13形成对半成品8的外装被覆,但不限于此,将半成品8插入图25A所示的筒状外装壳体71,利用填充树脂封住下方的开口部,并对上方的开口部填充树脂,使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露出到外部,则能构成与电池组1相同的外形。
又,如图25B所示,通过将半成品8插入在与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部的有底筒状外装壳体72,并对下方的开口部填充树脂,进行封口,也能构成与电池组相同的外形。所述外装壳体72为下方开放的有底筒状体,但形成上方开放的有底筒状,并对上部开口填充树脂,使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露出到外部,也能构成与电池组1同样外形。
还可通过在半成品8的外周面进行树脂成形,使外部连接端子6和测试端子30露出到外部,构成图1所示那样的电池组1。
工业上的实用性
根据以上那样说明的本发明,利用树脂模压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后,用树脂成形的外装体覆盖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一侧,因而适合树脂模压用的树脂硬度低,却用具有所需硬度的树脂形成外装。此外,外装还不容易受伤和污染,内部结构获得树脂模压带来的强度,而且能构成使二次电池的形状尺寸最大限度小型化、厚度薄化的电池组,因而适合提供作为适合小型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池电源,具有能抗跌落等的冲击的坚固性、同时具有防止用于分解后错误使用的结构的电池组。
又,根据本发明,能将底面至处于其对置面的外部连接端子的尺寸做成一定,以构成利用树脂模压将二次电池和电路板合为一体的电池组,因而适合制造作为适合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源,具有连接可靠性和能抗跌落等冲击的坚固性的电池组。
Claims (15)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电连接二次电池(2)和至少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电路板(3),同时利用填充成形树脂的粘合将其合为一体后,用至少形成使所述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的开口部的树脂成形体(97)覆盖其关键部。
2、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用封口板(23)封闭安放产生电能单元的有底筒状电池壳体(22)的开口部,在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上连接至少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电路板(3),使所述外部连接端子(6)成为外表面一侧,并且利用填充成形的树脂模压体(11)将其合为一体后,得到半成品(8),用至少形成使所述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的开口部的上部树脂成形体(97)覆盖并接合电路板(3)和树脂模压体(11),所述电池壳体(22)的底面接合下部树脂成形体(98),并且卷绕薄片(13),使其覆盖所述上部树脂成形体(97)和下部树脂成形体(98)的侧周面以及电池壳体(22)的侧周面。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由通过所述二次电池(2)的侧面的连接片(99、100)连接上部树脂成形体(97)和下部树脂成形体(98)。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在用连接片(100)上设置的铰链部分(102)将连接片(100)折成直角的状态下,对上部树脂成形体(97)、下部树脂成形体(98)和连接片(99)进行树脂成形。
5、一种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电路板(3)连接到二次电池(2),同时与二次电池(2)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3),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23)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7),将该树脂成形对象物(7)放置在金属模内,使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定位在规定位置,并且进行在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后,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8)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
6、一种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一侧,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电路板(3)连接到二次电池(2),同时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3),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23)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7),将该树脂填充对象物(7)放置在金属模内,使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一侧或底面一侧压紧定位,使其与金属模内形成的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以将电路板(3)与所述电池定位用壁面平行对置地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壁面真空吸附的状态配置在金属模内,并且进行在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后,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8)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
7、一种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一侧,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电路板(3)连接到二次电池(2),同时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3),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23)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7),将该树脂填充对象物(7)放置在金属模内,其状态为:使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一侧或底面一侧压紧定位,使得与金属模内形成的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电路板(3)的两端压紧定位,使得与所述电池定位用壁面平行对置地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壁面接触,进行在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后,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8)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
8、一种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一侧,利用连接构件将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电路板(3)连接到二次电池(2),同时隔开间隙来配置电路板(3),使其另一个面与封口板(23)对置,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7),将该树脂填充对象物(7)放置在金属模内,其状态为:使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方或底面一侧压紧定位,使得与金属模内形成的电池定位用壁面接触,在电路板(3)的缘部定位成嵌入与所述电池定位用壁面平行对置地形成的电路板定位用槽内的状态下配置在金属模内,进行在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后,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8)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
9、一种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扁平矩形的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一侧,与封口板(3)隔开间隙来配置一个面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电路板(3),同时利用靠弹性在背离二次电池(2)的方向对电路板(3)加压的连接构件将电路板(3)连接到二次电池(2),从而形成树脂填充对象物(7),在形成限制从二次电池(2)的底面至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6)的形成面的尺寸的内部空间的金属模内,放置该树脂填充对象物(7),使其反抗所述连接构件的压紧,并且进行在二次电池(2)与电路板(3)之间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树脂成形,形成将二次电池(2)和电路板(3)合为一体的半成品(8)后,形成外装被覆,使该半成品(8)的至少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
10、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在电路板(3)方向形成下切部位,使与电路板(3)之间填充的树脂接合在二次电池(2)上。
11、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外装被覆是对半成品(8)将电路板(3)的外部端子形成面至二次电池(2)的封口板(23)之间树脂成形使得至少外部连接端子(6)露出到外部的上部成形部(17)、在二次电池(2)的底面形成规定高度的下部成形部(18)、以及用二次电池(2)的短侧面使上部成形部(17)和下部成形部(18)之间接合的联结成形部(19)进行二次成形,并卷绕薄片(13),以覆盖二次电池(2)的侧周面、上部成形部(17)和下部成形部(18)的部分侧周面以及联结成形部(19)。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二次电池(2)将其横截面形状形成椭圆形,并且在两端的圆弧部使联结形成部(19)成形得纳入包围该圆弧部的矩形线内。
13、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外装被覆覆盖半成品(8)中形成规定尺寸的筒状体或有底筒状体,并且在电路板(3)的外部连接端子形成面一侧和/或二次电池(2)的底面一侧所形成的开口端填充树脂,进行成形,使至少外部连接端子露出到外部。
14、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外装被覆进行成形,对半成品(8)的整个外周部用树脂覆盖,使包含外部连接端子(6)的规定部位露出到外部。
15、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触触从用于一次成形和二次成形的金属模内的树脂填充对象物(7)或半成品(8)露出到外部的带电部位的部位施加绝缘性被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34926A JP4307779B2 (ja) | 2002-02-13 | 2002-02-13 | 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
JP34926/2002 | 2002-02-13 | ||
JP2002081241A JP2003282039A (ja) | 2002-03-22 | 2002-03-22 | 電池パック |
JP81241/2002 | 2002-03-22 | ||
PCT/JP2003/001269 WO2003069696A1 (en) | 2002-02-13 | 2003-02-06 | Battery pack manufacturing method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0954A true CN1630954A (zh) | 2005-06-22 |
CN1630954B CN1630954B (zh) | 2012-02-29 |
Family
ID=2773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380357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30954B (zh) | 2002-02-13 | 2003-02-06 | 电池组合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429432B2 (zh) |
EP (1) | EP1487032A4 (zh) |
KR (1) | KR100861166B1 (zh) |
CN (1) | CN1630954B (zh) |
WO (1) | WO2003069696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2871A (zh) * | 2009-04-21 | 2010-10-27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电池组件及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CN102379048A (zh) * | 2009-03-31 | 2012-03-14 | 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密封板的电池壳体 |
CN101662037B (zh) * | 2008-08-06 | 2012-05-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其的制造过程监测系统 |
CN102832358A (zh) * | 2005-09-02 | 2012-12-19 | 索尼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94713B2 (ja) | 2001-12-04 | 2010-06-3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JP4440548B2 (ja) * | 2002-02-13 | 2010-03-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2631052Y (zh) * | 2003-06-13 | 2004-08-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 |
US7556885B2 (en) * | 2003-11-14 | 2009-07-07 | Sony Corporation | Battery pack |
JP3922281B2 (ja) * | 2003-11-14 | 2007-05-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
KR100561300B1 (ko) * | 2004-01-13 | 2006-03-1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0877816B1 (ko) * | 2005-01-21 | 2009-01-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
KR100731462B1 (ko) * | 2005-05-04 | 2007-06-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CN101167198B (zh) * | 2005-05-25 | 2010-05-19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电池部件 |
KR100839785B1 (ko) * | 2005-12-29 | 2008-06-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및 그 형성 방법 |
KR100788560B1 (ko) * | 2006-03-27 | 2007-12-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캔과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제조방법 |
WO2007142370A1 (en) * | 2006-06-05 | 2007-12-13 | Lg Chem, Ltd. | Improved battery pack |
KR100778993B1 (ko) * | 2006-08-31 | 2007-11-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수지도관형 측면커버 구비 이차전지 |
KR100833745B1 (ko) * | 2007-01-17 | 2008-05-2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US8586221B2 (en) | 2007-01-17 | 2013-11-19 | Samsung Sdi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protective circuit board lead plates connection |
KR100870356B1 (ko) * | 2007-03-15 | 2008-11-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KR100824898B1 (ko) * | 2007-04-19 | 2008-04-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팩 전지 |
CN101437370B (zh) * | 2007-11-14 | 2012-06-13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内置式电池装置及其与电路板的组装方法 |
KR101382433B1 (ko) * | 2007-12-03 | 2014-04-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기기를 위한 모듈 기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
KR20100084667A (ko) * | 2007-12-05 | 2010-07-27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전지 팩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
US8334063B2 (en) | 2008-09-22 | 2012-12-18 | Samsung Sdi Co., Ltd. | Secondary battery |
CN101814623A (zh) * | 2009-02-20 | 2010-08-25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电池组件以及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KR101116409B1 (ko) * | 2009-07-02 | 2012-02-2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US8597807B2 (en) | 2009-08-11 | 2013-12-03 | Samsung Sdi Co., Ltd. |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a thermally insulating sheet having a recess for receiving a thermal fuse |
KR101075356B1 (ko) * | 2009-09-09 | 2011-10-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US9048477B2 (en) | 2009-09-09 | 2015-06-02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101097220B1 (ko) * | 2009-10-30 | 2011-12-21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JP5525904B2 (ja) * | 2010-04-28 | 2014-06-18 |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 |
KR101216419B1 (ko) * | 2010-10-08 | 2012-12-2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밀봉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
WO2012114489A1 (ja) * | 2011-02-23 | 2012-08-30 |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電池ユニット及び電気機器 |
CN103620825B (zh) * | 2011-07-27 | 2015-12-0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密闭型电池 |
US20130189567A1 (en) * | 2012-01-21 | 2013-07-25 | Minzhi YANG |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6225421B2 (ja) * | 2012-01-27 | 2017-11-08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
WO2013192172A1 (en) * | 2012-06-18 | 2013-12-27 | Hzo, Inc. | Moisture resistant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US8993155B2 (en) * | 2012-07-17 | 2015-03-3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
KR101702985B1 (ko) * | 2013-04-17 | 2017-02-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WO2015182876A1 (ko) * | 2014-05-29 | 2015-12-0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절연성의 몰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US10505161B2 (en) | 2014-05-29 | 2019-12-10 | Lg Chem, Ltd. | Battery module having molding part for insulating |
USD764401S1 (en) * | 2014-09-08 | 2016-08-23 | Parrot Drone | Battery for a remote-controlled toy |
USD762566S1 (en) * | 2014-09-08 | 2016-08-02 | Parrot Drones | Battery for a headphone |
KR101875538B1 (ko) * | 2015-04-22 | 2018-07-0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Pcb를 절연하기 위한 몰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KR20170027642A (ko) * | 2015-09-02 | 2017-03-10 | 남기연 | 정보 비콘이 내장되는 접착 직물 |
WO2018000073A1 (en) * | 2016-06-27 | 2018-01-04 | Volvo Group Canada Inc. | Interface sealing component for a battery cover assembly,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USD837790S1 (en) * | 2016-08-03 | 2019-01-08 |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 Mobile storage device |
KR102651576B1 (ko) * | 2016-10-18 | 2024-03-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TWD192430S (zh) * | 2017-06-01 | 2018-08-21 |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固態硬碟儲存裝置 |
KR102505610B1 (ko) * | 2018-02-09 | 2023-03-0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US11421864B2 (en) * | 2020-05-18 | 2022-08-23 | SimpliSafe, Inc. | Optical devices and mounting for optical devices |
CN118024492B (zh) * | 2024-04-12 | 2024-08-13 |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加工装置、方法及电池顶盖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48441A (en) | 1974-08-13 | 1976-04-06 |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 Time variable thermostat |
JPS6472458A (en) | 1987-09-14 | 1989-03-17 | Fuji Electrochemical Co Ltd | Packed cell |
JPH01281684A (ja) * | 1987-12-31 | 1989-11-13 | Pittway Corp | 一体的に形成されたバッテリーを有する電気的に附勢されるユニット |
US5106708A (en) | 1990-09-12 | 1992-04-21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Bipolar battery and assembly method |
JP2686174B2 (ja) | 1990-10-26 | 1997-12-08 |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 薄形固体電解質電池 |
JPH05159758A (ja) | 1991-12-02 | 1993-06-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密閉形鉛蓄電池の製造法 |
JPH05169885A (ja) * | 1991-12-26 | 1993-07-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薄型icカード |
US5298347A (en) | 1992-09-14 | 1994-03-29 | Motorola, Inc. | Battery pack |
JPH0757721A (ja) | 1993-08-06 | 1995-03-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Ptc装置およびptc装置を備えた構成電池 |
US5508131A (en) | 1994-04-07 | 1996-04-16 | Globe-Union Inc. | Injection molded battery containment for bipolar batteries |
JP3270644B2 (ja) * | 1994-11-30 | 2002-04-02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466545A (en) | 1995-01-27 | 1995-11-14 | Fluke Corporation | Compact, shock resistant battery pack |
JP3014293B2 (ja) | 1995-04-18 | 2000-02-28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バッテリ・パック |
JPH09134714A (ja) | 1995-11-07 | 1997-05-20 | Wako Denshi Kk | 安全装置用の皿バネ |
US5968682A (en) | 1995-06-06 | 1999-10-19 | Toyo Kohan Co., Ltd. | Coated metal sheet for battery containers, battery containers and batteries produced thereof |
EP0844622B1 (en) | 1995-08-07 | 2004-06-09 | Tyco Electronics Raychem K.K. | Ptc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
JPH09139235A (ja) | 1995-11-16 | 1997-05-27 |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 電池装置 |
WO1998001913A1 (en) * | 1996-07-09 | 1998-01-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econdary cell and assembly sealing plate for secondary cell |
JP3498538B2 (ja) | 1996-07-09 | 2004-02-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用組立封口板 |
JPH10241736A (ja) | 1997-02-26 | 1998-09-11 | Rohm Co Ltd | 電池構造 |
JPH11176400A (ja) | 1997-10-06 | 1999-07-02 |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 電池ケース |
US6210824B1 (en) | 1998-01-15 | 2001-04-0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Current interrupt 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
JP2000021372A (ja) | 1998-06-30 | 2000-01-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池パック |
WO2000016416A1 (en) | 1998-09-11 | 2000-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Battery pack |
TW432736B (en) | 1999-02-23 | 2001-05-01 | Sanyo Electric Co | Pack battery |
JP3454748B2 (ja) * | 1999-02-26 | 2003-10-0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パック電池 |
JP3556875B2 (ja) * | 1999-03-02 | 2004-08-2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1093178A4 (en) * | 1999-03-30 | 2007-12-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PROTECTION CIRCUIT |
IL135077A0 (en) | 2000-03-15 | 2001-05-20 | Orsense Ltd | A probe for use in non-invasive measurements of blood related parameters |
JP4904614B2 (ja) | 2000-06-22 | 2012-03-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110121A (ja) * | 2000-09-26 | 2002-04-12 | Gs-Melcotec Co Ltd | 電池パック |
JP3576484B2 (ja) * | 2000-11-29 | 2004-10-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樹脂封止成形装置 |
US6881371B2 (en) | 2000-10-20 | 2005-04-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for forming outer packaging body of product |
JP3614767B2 (ja) | 2000-10-20 | 2005-01-2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気製品の外装体形成方法 |
JP4899244B2 (ja) | 2001-02-15 | 2012-03-21 | Tdk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JP3832252B2 (ja) | 2001-02-16 | 2006-10-11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収容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パック |
JP3471323B2 (ja) * | 2001-02-27 | 2003-12-0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とこ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JP3625773B2 (ja) | 2001-02-27 | 2005-03-0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パック電池 |
JP2002373630A (ja) | 2001-06-13 | 2002-12-26 | Nec Tokin Tochigi Ltd | 電池パック |
JP3929839B2 (ja) * | 2001-06-28 | 2007-06-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
JP3643792B2 (ja) | 2001-06-29 | 2005-04-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パック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3766001B2 (ja) * | 2001-07-06 | 2006-04-1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6803144B2 (en) * | 2001-11-01 | 2004-10-12 | Nokia Corporation | Battery pack for electronic device |
US6824917B2 (en) | 2001-12-11 | 2004-11-30 | Nokia Corporation | Battery system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JP4629952B2 (ja) | 2002-02-13 | 2011-02-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JP4440548B2 (ja) | 2002-02-13 | 2010-03-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4589596B2 (ja) | 2002-03-22 | 2010-12-0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
2003
- 2003-02-06 CN CN03803574XA patent/CN16309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06 EP EP03703232A patent/EP148703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2-06 WO PCT/JP2003/001269 patent/WO20030696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2-06 US US10/502,303 patent/US742943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06 KR KR1020047012279A patent/KR10086116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
- 2008-09-30 US US12/286,399 patent/US79273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32358A (zh) * | 2005-09-02 | 2012-12-19 | 索尼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2832358B (zh) * | 2005-09-02 | 2015-09-30 | 索尼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US9525157B2 (en) | 2005-09-02 | 2016-12-20 | Sony Corporation | Secondary battery assembly including multiple lids |
US10916746B2 (en) | 2005-09-02 | 2021-02-09 | Sony Corporation | Secondary battery assembly including metallic body and battery cell |
CN101662037B (zh) * | 2008-08-06 | 2012-05-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其的制造过程监测系统 |
CN102379048A (zh) * | 2009-03-31 | 2012-03-14 | 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密封板的电池壳体 |
CN101872871A (zh) * | 2009-04-21 | 2010-10-27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电池组件及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861166B1 (ko) | 2008-09-30 |
US7429432B2 (en) | 2008-09-30 |
EP1487032A4 (en) | 2008-10-08 |
CN1630954B (zh) | 2012-02-29 |
WO2003069696A1 (en) | 2003-08-21 |
US7927386B2 (en) | 2011-04-19 |
US20090038145A1 (en) | 2009-02-12 |
US20050064286A1 (en) | 2005-03-24 |
KR20040085178A (ko) | 2004-10-07 |
EP1487032A1 (en) | 2004-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30954A (zh) |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 |
US7262956B2 (en) |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238912C (zh) | 电池组件以及用于生产电池组件的方法 | |
CN1180507C (zh) | 具备电池保护电路的蓄电池 | |
CN1922745A (zh) | 含有保护电路板的整体帽盖组件以及包括该帽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 |
CN1630955B (zh) |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80928C (zh) | 电池组件 | |
CN1713416A (zh) | 二次电池 | |
CN1465109A (zh) | 电池和电池组 | |
CN2831447Y (zh) | 电池组 | |
JP5484426B2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ユニット | |
CN1747215A (zh) | 罐型二次电池 | |
JP4307779B2 (ja) | 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 |
CN101069301A (zh) | 盖组件模块以及具有该盖组件模块的二次电池 | |
CN1268777A (zh) | 便于密封电解液注入孔的密封电池 | |
CN1385908A (zh) | 电池盖组件 | |
CN1670983A (zh) | 用外包装膜覆盖的薄型电池结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28436A (zh) | 二次电池 | |
CN1705155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275249A (zh) | 二次电池 | |
CN1197534A (zh) | Ptc器件和使用它的电池组 | |
CN1753231A (zh) | 二次电池 | |
CN1722507A (zh) | 二次电池 | |
CN210272526U (zh) | 二次电池极柱组件及其二次电池顶盖 | |
EP2672550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