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4571A - 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4571A
CN1624571A CNA2004100955714A CN200410095571A CN1624571A CN 1624571 A CN1624571 A CN 1624571A CN A2004100955714 A CNA2004100955714 A CN A2004100955714A CN 200410095571 A CN200410095571 A CN 200410095571A CN 1624571 A CN1624571 A CN 1624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keystone correction
handled
optic mod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55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5651C (zh
Inventor
酒井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2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56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565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H04N5/7416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g. a light valve, controlled by a video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构成投影机的控制装置(3)的构成包括输入有关由光调制装置(243)形成的光学像的尺寸的尺寸信息,根据尺寸信息对图像信息实施尺寸改变处理,改变在光调制装置(243)可形成光学像的有效区域内的光学像的形成区域的尺寸的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输入有关由光调制装置(243)形成的光学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对根据位置信息实施尺寸改变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位置变更处理,改变在有效区域内的形成区域的位置的形成区域位置的控制部(36);以及根据实施尺寸变更处理及位置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使光调制装置(243)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驱动部(37)。

Description

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历来,公知的投影机是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根据图像信息由光调制装置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该光学像由投影光学装置扩大投影到屏幕上(比如,日本专利特开2002-365720号公报)。
在此投影机中,比如通过用户的设定和输入的变焦指定、纵横尺寸比指定、分辨率指定,可利用电子变焦功能(不是利用透镜而是利用电子电路进行画面尺寸的调整)调整投影画面的尺寸。
此电子变焦功能,是对图像信息实施规定的处理,对在光调制装置的可形成光学像的有效区域内的光学像的形成区域的尺寸实施改变,可以对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尺寸进行改变的功能。于是,在此电子功能中,一般是在光调制装置的有效区域的中心位置固定,与该中心位置相对称地扩大或缩小形成区域。
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投影机中,是在将该投影机的设置位置固定的状态下,将投影图像投影到屏幕上,在利用电子变焦功能将投影图像扩大或缩小时,因为是在将光调制装置的有效区域的中心位置固定,与该中心位置相对称地扩大或缩小形成区域,所以在使屏幕的中心位置与投影到该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合的状态下,对投影图像进行扩大或缩小。
然而,一旦改变投影机相对屏幕的设置位置时,投影到该屏幕的投影图像的中心位置相对该屏幕的中心位置会发生偏离,即使是利用电子变焦功能使投影图像扩大或缩小,也不能使投影图像的中心位置与屏幕的中心位置相吻合。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比如,可以考虑使投影光学装置的光轴和通过光调制装置的光束的光轴的相对位置改变而改变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位置的方法。
然而,在这种方法中,比如,必须采用使投影光学装置沿着光调制装置的光学像形成面上下左右移动的结构,就必须构筑使投影光学装置上下左右精密移动的机构和机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很容易改变投影图像的尺寸及位置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是一种包含对于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将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光学像扩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以及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使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光学像的控制装置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的构成包括:输入有关由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光学像的尺寸的尺寸信息,根据上述尺寸信息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尺寸改变处理,改变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可形成上述光学像的有效区域内的上述光学像的形成区域的尺寸的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输入有关由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光学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对根据上述位置信息实施上述尺寸改变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位置变更处理,改变在上述有效区域内的上述形成区域的位置的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以及根据实施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使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驱动部。
此处,作为尺寸信息,不仅包含光学像,即关于投影图像的尺寸的信息,也包含纵横尺寸比、分辨率等信息。
另外,作为位置信息,是内容为使投影图像的位置在规定方向上移动规定量的信息,如是由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和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构成的。
在本发明中,控制装置,因为具有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利用该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改变光调制装置的有效区域内的形成区域的位置,就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投影图像的尺寸。
另外,控制装置因具有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通过该变更部变更光调制装置的有效区域内的形成区域的位置,就容易改变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位置。所以,即使是一旦改变投影机相对屏幕的设置位置,投影到该屏幕的投影图像的中心位置相对该屏幕的中心位置会发生偏离时,比如,通过设定和输入内容为使投影图像的位置在规定方向上移动规定量的位置信息由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实施位置变更处理而使投影图像的位置改变时,可以很容易地相对屏幕的中心位置调整投影图像的中心位置。所以,即使是不采用现有的使投影光学装置本身上下左右移动的结构,通过电气上的处理也可以很容易地移动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位置,可以提高投影机的便利性。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是上述控制装置包含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对在该投影机实施倾斜投影时产生的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进行校正的梯形畸变校正部;上述梯形畸变校正部,根据上述位置信息,对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上述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对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上述位置变更处理。
此处,倾斜投影不仅包含在使投影机相对屏幕在上下方向上倾斜配置之时的垂直方向上的倾斜投影,也包含在左右方向上倾斜配置时的水平方向的倾斜投影。
在本发明中,控制装置具有梯形畸变校正部。于是,此梯形畸变校正部,在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实施尺寸变更处理之后,根据位置信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由此,在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实施尺寸变更处理之后,通过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可以对应于投影图像的扩大或缩小之际的畸变状态的变化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即使是在对投影图像进行扩大或缩小时也可以得到没有畸变的良好的投影图像。另外,通过根据位置信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可以对应于投影图像的位置变更之际的畸变状态的变化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即使是在投影图像位置变更时也可以得到没有畸变的良好的投影图像。
但是,在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之际,一般是采用在存储部存储实施处理所必需的图像信息的构成。并且,对于在实施相对屏幕在左右方向上倾斜的倾斜投影时产生的投影图像的横向的梯形畸变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所必需的图像信息,一般容量很大。因此,要相应于存储部的存储容量,对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校正量的限界值进行限制。就是说,在采用存储容量比较小的存储部时,即使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也很难对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完全予以校正。
根据本发明,因为是同时使用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的位置变更处理及梯形畸变校正部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构成,比如,通过利用位置变更处理使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位置改变,可以使投影图像产生的梯形畸变变小,在具有规定的存储容量的存储部的结构中,与只实施现有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结构相比较,可以使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校正量的限界值加大。就是说,即使是采用存储容量比较小的存储部,通过同时使用位置变更处理及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也可以对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完全予以校正。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是包含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对在该投影机实施倾斜投影时产生的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进行校正的梯形畸变校正部;上述梯形畸变校正部,对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
此处,倾斜投影,与上述一样,不仅包含在使投影机相对屏幕在上下方向上倾斜配置之时的垂直方向上的倾斜投影,也包含在左右方向上倾斜配置的时的水平方向的倾斜投影。
在本发明中,控制装置具有梯形畸变校正部。于是,此梯形畸变校正部,在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实施尺寸变更处理及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实施位置变更处理之后,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由此,可以对应于投影图像的扩大或缩小之际及投影图像的位置变更之际的畸变状态的变化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
另外,因为是同时使用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的位置变更处理及梯形畸变校正部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结构,可获得与上述一样的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是在上述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及上述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之际,是使上述有效区域内的上述形成区域周边部成为消隐(blanking)状态,上述光调制装置驱动部,根据实施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使在上述光调制装置将上述形成区域周边部变成黑显示。
在本发明中,在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及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对图像信息实施尺寸变更处理及位置变更处理之际,将有效区域内的形成区域周边部变成消隐状态。于是,光调制装置驱动部,驱动光调制装置使处于消隐状态的形成区域周边部成为黑显示。由此,光调制装置的形成区域和形成区域周边部的对比度比高,可使屏幕上的投影图像鲜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投影机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图2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光调制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3A及图3B为分别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进行的尺寸变更处理的一例的示图。
图4A至图4D为分别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梯形畸变校正部进行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具体示例的示图。
图5为用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从存储器中读出时的工作(位置变更处理)的示图。
图6为示出利用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变更处理减小梯形畸变的投影图像的一例的示图。
图7为示出实施方式2的控制装置的光调制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8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进行的位置变更处理的一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投影机的构成〕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投影机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投影机1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根据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形成光学像并将所形成的光学像在屏幕上扩大投影的装置。此投影机1,如图1所示,包含光学装置2和此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
光学装置2,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形成规定的光学像并将所形成的光学像扩大投影到屏幕上。此光学装置2,如图1所示,其构成包括:积分照明光学系统21;分色光学系统22;中继光学系统23;电光装置24;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25;以及将这些光学系统21~25收容配置于内部规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框体26。
积分照明光学系统21,将光源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使照明区域的面内照度均匀化。此积分照明光学系统21包含光源装置211、第1透镜阵列212、第2透镜阵列213、偏振变换元件214、重叠透镜215以及反射镜216。
光源装置211使光源灯射出的光束统一在一定方向上射出,照明电光装置24。此光源装置211,如图1所示,包含光源灯211A、反射器211B及平行化凹透镜211C。于是,从光源灯211A发射的光束由反射器211B在装置前方一侧作为会聚光射出,由平行化凹透镜211C平行化,射出到第1透镜阵列212。此处,作为光源灯211A,多采用卤素灯及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汞灯。此外,反射器211B及平行化凹透镜211C也可以用抛物面镜代替。
第1透镜阵列212,是将从光源装置211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的部件,由配置于与照明光轴A正交的面内的成为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构成。
第2透镜阵列213,是将上述的由第1透镜阵列212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聚光的光学元件,与第1透镜阵列212一样,由配置于与照明光轴A正交的面内的成为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构成,为了达到聚光的目的,各小透镜的轮廓形状不一定必须与构成电光装置24的后述的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形状相对应。
偏振变换元件214,将由第1透镜阵列212分割的各部分光束的偏振方向统一为方向大致一致的线偏振光。
该偏振变换元件214,图中略去,具有将相对照明光轴A倾斜配置的偏振分离膜及反射镜交互排列的结构。偏振分离膜使包含于各部分光束中的P偏振光光束及S偏振光光束之中的一个偏振光光束透射,而使另一个偏振光光束反射。反射的另一个偏振光光束,由反射镜转向,在另一个偏振光光束的射出方向,即沿着照明光轴A的方向射出。射出的偏振光光束的任何一个,由设置于偏振变换元件214的光束射出面上的相位差片进行偏振变换,大致使全部偏振光光束具有统一的偏振方向。由于利用这样的偏振变换元件214,可以使从光源装置211射出的光束统一成为偏振方向为大致同一方向的偏振光光束,可以提高在电光装置24中利用的光源光的利用率。
重叠透镜215,是将经过第1透镜阵列212、第2透镜阵列213及偏振变换元件214的多个部分光束聚光重叠到构成电光装置24的后述的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上的光学元件。此重叠透镜215,在本实施例中,是光束透射区域的入射侧端面是平面,而射出侧端面是球面的球面透镜,但也可以使用非球面透镜。
从此重叠透镜215射出的光束,由反射镜216转向射出到分色光学系统22。
分色光学系统22,包含两片分色镜221、222和反射镜223,具备利用分色镜221、222将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21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三色的色光的功能。
分色镜221、222,是在基板上形成反射规定的波长区域的光束而使另一波长区域的光束透射的波长选择膜的光学元件,配置于光路前段的分色镜221是使红色光透射,使其他色光反射的分色镜。配置于光路后段的分色镜222是使绿色光反射,使蓝色光透射的分色镜。
中继光学系统23,包含入射侧透镜231、中继透镜233、反射镜232、234,具有将透射构成分色光学系统22的分色镜222的蓝色光一直引导到电光装置24的功能。另外,之所以在蓝色光的光路中设置这种中继光学系统23,是为了防止由于蓝色光的光路长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长而由于光的分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率降低之故。在本例中,因为蓝色光的光路长度长,所以采用了这种结构,但也可以考虑采用延长红色光的光路长度的结构。
利用上述分色镜221分离的红色光,在由反射镜223转向后,经场透镜241供给电光装置24。另外,由分色镜222分离的绿色光,按照原样经场透镜241供给电光装置24。此外,蓝色光,由构成中继光学系统23的入射侧透镜231、233及反射镜232、234聚光并转向而经场透镜241供给电光装置24。另外,设置于电光装置24的各色光的光路前段的场透镜241,是为了将从第2透镜阵列213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为与照明光轴A平行的光束而设置的。
电光装置24,是在后述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将入射的光束进行调制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此电光装置24具有3个入射侧偏振片242、3个光调制装置243(红色光侧的光调制装置为243R、绿色光侧的光调制装置为243G、蓝色光侧的光调制装置为243B)、3个射出侧偏振片244以及正交分色棱镜245。于是,由入射侧偏振片242,光调制装置243及射出侧偏振片244对入射的各色光进行光调制。
入射侧偏振片242是在经过分色光学系统22分离的各色光入射时,在入射的光束中,只使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射而吸收其他光束的部件。此入射侧偏振片242,比如,可具有在蓝宝石玻璃或水晶等基板上粘贴偏振膜的结构。另外,作为入射侧偏振片242,也可采用将上述偏振膜粘贴到场透镜241的光束射出侧的端面的结构。
射出侧偏振片244,是具有与入射侧偏振片242大致同样的结构,在从光调制装置243射出的光束中,只使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射而吸收其他光束的部件。另外,作为射出侧偏振片244,也可采用将上述偏振膜粘贴到正交分色棱镜245的光束入射侧的端面的结构。
于是,这些入射侧偏振片242及射出侧偏振片244,设定为使入射光透射的偏振轴的方向相互正交。
光调制装置243是在一对透明的玻璃基板中将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封入的装置,比如,将多晶硅TFT(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按照利用后述的控制装置给出的驱动信号,对从入射侧偏振片242射出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
正交分色棱镜245是将从射出侧偏振片244射出的色光每一个经过调制的光学像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此正交分色棱镜245,是将4个直角棱镜粘贴而形成平面上近似正方形形状,在粘接各直角棱镜的界面上形成电介质多层膜。近似X字形状的一个电介质多层膜反射红色光,另一个电介质多层膜反射蓝色光,通过由这些电介质多层膜使红色光和蓝色光转向并与绿色光的进行方向一致可将3色光合成。
投影透镜25是将由电光装置24形成的彩色图像扩大投影到屏幕上的部件,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透镜组构成并容纳于镜筒内。
〔控制装置的构成〕
图2为示出控制装置3的光调制装置243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控制装置3的构成包含CPU(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处理装置,读入存放于未图示的ROM等之中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于是,根据经过未图示的机器连接用端子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光调制装置243进行驱动控制,由光调制装置243形成规定的光学像。此控制装置3,如图2所示,包含接收器31、画质调整部32、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梯形畸变校正部34、存储器35、控制部36及光调制装置驱动部37。
接收器31是用来输入作为利用TMDS(Transition MinimizedDifferential Signaling)方式的传输方式的图像信息的数字图像信号以及时钟信号的专用接收器。另外,作为图像信息,也可以是利用其他传输方式的数字图像信号及以辉度信号(Y)、辉度信号和红色分量的差(U)、辉度信号和蓝色分量的差(V)3个信息表示颜色的YUV数据,或模拟图像信号等。于是,接收器31,将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变换为R、G、B各8位(256灰度级)的灰度数据而供给画质调整部32。
画质调整部32,在后述的控制部36的控制下,根据从控制部36输出的辉度、对比度、清晰度、配色等画质信息,对供给的数据实施画质调整处理。这种画质调整处理,可以对R、G、B各色每一种进行。由于可以对各色每一种进行调整,所以可进行灵活的画质调整,可以进一步提高便利性。于是,画质调整部32,将实施画质调整处理后的数据供给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另外,因为在画质调整部32中的画质调整处理是公知的技术,详细说明省略。
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在后述的控制部36的控制下,根据从控制部36输出的变焦、纵横尺寸比、分辨率等与投影图像尺寸相关联的尺寸信息,对从画质调整部32供给的数据实施尺寸变更处理。这种尺寸变更处理,比如,可以在利用扫描线变换处理对从画质调整部32供给的数据实施尺寸变更的同时,实施有关在尺寸变更处理之际丢失或添加的线及像素的滤波处理。
图3A及图3B为分别示出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进行的尺寸变更处理的一例的示图。
图3A为示出未实施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进行的尺寸变更处理的状态的示图。另外,在图3A中,光调制装置243的形成区域2432,设定为与光调制装置243的可以形成光学像的区域的有效区域2431大致相同。
另外,图3B为示出从图3A的状态根据变焦的指定实施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的尺寸变更处理,形成区域2432缩小的状态的示图。如图3B所示,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在成为与有效区域2431的中心位置C对称的状态下将形成区域2432缩小。另外,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如图3B所示,通过使在有效区域2431内的形成区域2432的周边部2433成为消隐状态进行遮蔽。
另外,根据变焦指定对形成区域2432进行扩大的尺寸变更处理、根据纵横尺寸比指定及分辨率指定的形成区域2432的尺寸变更处理也大致同样地实施。
于是,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将与实施尺寸变更处理的形成区域2432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供给梯形畸变校正部34。
梯形畸变校正部34,在后述的控制部36的控制下,根据从控制部36输出的畸变校正量,对从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供给的图像数据实施在利用投影机1完成倾斜投影时产生的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这种梯形畸变校正处理,比如,可以实施使扫描线内的像素数以规定的扫描线单位变化或使时间轴改变的数字处理。
图4A至图4D为分别示出梯形畸变校正部34进行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具体示例的示图。
比如,在为朝向上方进行图像投影将投影机1倾斜配置实施垂直方向的倾斜投影时,从投影机1投影的光束的光轴相对屏幕Sc平面的法线方向倾斜,如图4A所示,在屏幕Sc上投影的投影图像100的上侧的宽度变宽,下侧的宽度变窄。此时,梯形畸变校正部34,为了使投影图像100成为无畸变的投影图像100′,根据后述的控制部36输出的畸变校正量,对从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供给的图像数据(形成区域2432)实施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于是,在此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中,如图4B所示,预先使其产生与投影图像100的畸变状态相反的畸变,通过使形成区域2432的上侧的宽度变窄而下侧的宽度变宽形成校正形成区域2434而实施横向畸变校正。另外,梯形畸变校正部34,在形成区域2432中,使除了校正形成区域2434的区域2435成为消隐状态进行遮蔽。
另外,比如,在为了朝向横向进行图像投影将投影机1倾斜配置实施水平方向的倾斜投影时,从投影机1投影的光束的光轴相对屏幕Sc平面的法线方向倾斜,比如,如图4C所示,在屏幕Sc上投影的投影图像100的左侧的宽度变宽,右侧的宽度变窄。此时,梯形畸变校正部34,与上述纵向畸变校正大致一样,为了使投影图像100成为无畸变的投影图像100′,根据后述的控制部36输出的畸变校正量,对从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供给的图像数据实施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于是,在此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中,如图4D所示,预先使其产生与投影图像100的畸变状态相反的畸变,通过使形成区域2432的左侧的宽度变窄而右侧的宽度变宽形成校正形成区域2434而实施横向畸变校正。另外,梯形畸变校正部34,在形成区域2432中,使除了校正形成区域2434的区域2435成为消隐状态进行遮蔽。
于是,梯形畸变校正部34,根据从后述的控制部36输出的写入地址信号,在与存储器35相对应的地址,写入与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相对应的校正图像数据。
存储器35具有设定有规定地址的数据存储区域,将从梯形畸变校正部34输出的校正图像数据存放到与规定的地址相对应的数据存储区域。
具体言之,存储器35,具有与光调制装置243的可形成光学像的有效区域2431(图3A及图3B)内的全部像素相对应的数据存储区域。就是说,在像素位置成为地址,比如,存放来自梯形畸变校正部34的校正图像数据时,在数据存储区域的大致中心位置存放与校正形成区域2434(图4B及图4D)相对应的校正图像数据。于是,与校正形成区域2434以外的区域2435(图4B及图4D)及周边部2433(图3B)相对应的像素位置(地址)成为消隐状态。
控制部36,可由用户通过操作未图示的遥控器或设置于投影机1主体上的按键或按钮将设定的各种参数值输入,并根据该参数值,使画质调整部32、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及梯形畸变校正部34执行画质调整处理、尺寸调整处理及梯形畸变校正处理。
此处,作为各种参数值,比如,除了上述画质信息及尺寸信息之外,还有内容为使在屏幕Sc上显示的投影图像100的位置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规定量的位置信息。
作为此位置信息,比如,可由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H)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V)构成。
比如,控制部36,根据输入的位置信息,如以下所示,生成在梯形畸变校正部34中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中使用的畸变校正量。
控制部36中,输入由装设在投影机1上的陀螺传感器等未图示的角度传感器检测的有关投影机1的倾斜状态的倾斜角度信息。
之后,控制部36,根据输入的位置信息及倾斜角度信息,算出投影机1相对屏幕Sc平面投影的光束的光轴的倾斜角度(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并根据该倾斜角度生成畸变校正量。此畸变校正量,比如,是参照与规定的倾斜角度相对应而设定的规定的畸变修正量的数据表而生成。
就是说,梯形畸变校正部34,根据基于上述的位置信息的畸变校正量,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从而可以在使形成区域2432(图3A及图3B)实质上向规定方向移动规定量的状态下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
另外,控制部36,使梯形畸变校正部34与由接收器31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执行对存储器35的规定地址的上述写入工作及从规定地址的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就是说,本发明的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与控制部36相当。
图5为用来说明控制部36从存储器35中读出时的工作(位置变更处理)的示图。另外,在图5中,为简化说明,设定校正形成区域2434为矩形形状。
控制部36,将偏离输入的位置信息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H)的位置作为水平方向的读出开始位置,使梯形畸变校正部34实施与校正形成区域2434相对应的校正图像数据的读出。另外,将移动基于尺寸信息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值(X)的位置作为读出结束位置,使梯形畸变校正部34的水平方向的读出结束。
同样,控制部36,将偏离输入的位置信息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V)的位置作为垂直方向的读出开始位置,使梯形畸变校正部34实施校正图像数据的读出。另外,将移动达到基于尺寸信息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的垂直方向的尺寸值(Y)的位置作为读出结束位置,使梯形畸变校正部34的垂直方向的读出结束。
通过以上的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如图5所示,与有效区域2431的大致中心位置相对应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移动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H)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V),读出与移动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的位置相对应的校正图像数据。
此读出的校正图像数据,供给光调制装置驱动部37。此时,使除去校正形成区域2434′的区域2436(也包含示于图4B及图4D的区域2435)的位置成为消隐状态,为了成为无任何显示的区域供给显示黑的黑图像数据。光调制装置驱动部37,将与校正图像数据及黑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光调制装置243。
于是,光调制装置243,相应于驱动信号对光源装置211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实施过画质调整处理、尺寸变更处理、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及位置变更处理的光学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中,因为控制装置3的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设定的尺寸信息实施尺寸变更处理而改变光调制装置243的有效区域2431内的形成区域2432的尺寸,所以很容易改变投影图像100的尺寸。
另外,因为控制装置3的控制部36,对存放于存储器35中的校正图像数据,实施基于用户的输入操作设定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H)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V)的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而改变光调制装置243的有效区域2431内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改变屏幕Sc上的投影图像100的位置。因此,一旦改变投影机1相对屏幕Sc的设置位置时,即使是投影到屏幕Sc的投影图像100的中心位置相对屏幕Sc的中心位置发生偏离,通过用户设定输入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H)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V)使控制部36实施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而改变投影图像100的位置,可以很容易地相对屏幕Sc的中心位置调整投影图像100的中心位置。因此,即使是不采用像现有的那种可以使投影透镜25本身上下左右移动的结构,通过电气上的处理也可以很容易地移动屏幕Sc上的投影图像100的位置,可以提高投影机1的便利性。
此外,控制装置3的梯形畸变校正部34,在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实施尺寸变更处理之后,通过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可以对应于投影图像100的扩大或缩小之际的畸变状态的变化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即使是在对投影图像100进行扩大或缩小时也可以得到没有畸变的良好的投影图像100。另外,因为梯形畸变校正部34,通过根据位置信息的畸变校正量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可以在使形成区域2432实质上在规定方向上移动规定量的状态下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可以对应于投影图像100的位置变更之际的畸变状态的变化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即使是在投影图像100的位置变更时也可以得到没有畸变的良好的投影图像100。
但是,对于在实施相对屏幕Sc将投影机1在左右方向上倾斜配置的水平方向上的倾斜投影时产生的投影图像100的横向的梯形畸变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之际的校正图像数据,一般容量很大。因此,要相应于存储部35的存储容量,对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校正量的限界值进行限制。就是说,在采用存储容量比较小的存储部35时,即使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也很难对投影图像100的梯形畸变完全予以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是同时使用由控制部36进行的读出工作及由梯形畸变校正部34进行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构成,通过利用控制部36的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使屏幕Sc上的投影图像100的位置改变,可以使投影图像100产生的梯形畸变变小。
具体言之,图6为示出利用位置变更处理减小梯形畸变的投影图像100的一例的示图。另外,在图6中,外侧的具有梯形形状的投影图像100C示出光调制装置243的整个有效区域的投影图像。另外,投影图像100A、100B示出由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从光调制装置243的整个有效区域缩小的形成区域的投影图像。
如图6所示,投影图像100A,是在实施水平方向的倾斜投影之际产生的横向梯形畸变。此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校正量,对应角度α,在角度α大时,校正量大,在角度α小时,校正量小。于是,如图6所示,通过控制部36的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使投影图像100A向图6的中、下方向移动而成为投影图像100B,可使与校正量相应的角度β减小。
因此,在具有规定的存储容量的存储器35的结构中,与只实施现有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结构相比较,可以使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校正量的限界值加大。就是说,即使是采用存储容量比较小的存储器35,通过同时使用位置变更处理及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也可以对投影图像100的梯形畸变完全予以校正。
于是,在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梯形畸变校正部34及控制部36实施尺寸变更处理、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及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之际,使有效区域2431内的除了校正形成区域2434′以外的区域2436变成消隐状态,光调制装置驱动部37,驱动光调制装置243使消隐状态的区域2436成为黑显示。由此,由于从不实施图像显示的不需要的部分不使光束透射,可以提高光调制装置243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和区域2436的对比度比,可使屏幕上的投影图像100鲜明。
[实施方式2]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及同一部件赋予同一符号,其详细说明则省略或简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是通过控制部36从存储器35的规定地址的读出工作实施位置变更处理。另外,此位置变更处理是在梯形畸变校正部34进行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之后实施。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位置变更处理是在梯形畸变校正部34进行的梯形畸变校正处理之前实施。
具体言之,图7为示出控制装置30的光调制装置243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控制装置30,除了包含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接收器31、画质调整部32、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梯形畸变校正部34、存储器35以及控制部36之外,还包含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38。
此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38,在控制部36的控制下,根据通过从控制部36输出的内容为使在屏幕Sc上显示的投影图像100的位置在规定方向上移动规定量的位置信息,对从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供给的图像数据实施位置变更处理。另外,作为位置信息,如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比如,由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H)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V)构成。
图8为示出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38进行的位置变更处理的一例的示图。
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38,使与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供给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形成区域2432移动从控制部36输出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变更量(H)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变更量(V)而形成形成区域2432′。此时,在有效区域2431中,使除了形成区域2432′的区域2436成为消隐状态。
此位置变更处理,因为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由控制部36进行的读出工作(位置变更处理)大致相同,详细说明省略。
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38,在实施上述的位置变更处理之后,将与形成区域2432′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供给梯形畸变校正部34,由梯形畸变校正部34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将校正图像数据写入到与存储器35的形成区域2432′(通过梯形畸变校正处理成为校正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像素位置(地址)。
于是,控制部36,使梯形畸变校正部34与由接收器31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执行从存储器35的规定地址的读出工作而读出与形成区域2432′(通过梯形畸变校正处理成为校正形成区域)相对应的校正图像数据。
之后,与上述实施方式1一样,将与校正图像数据及校正形成区域除外的区域相对应的黑图像数据供给光调制装置驱动部37,形成由光调制装置243实施画质调整处理、尺寸变更处理、位置变更处理及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光学像。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2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比较,因为梯形畸变校正部34是在实施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33进行的尺寸变更处理及由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38进行的位置变更处理之后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可以对应于投影图像100的扩大或缩小之际及投影图像100位置变更之际的畸变信息的变化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
以上是举出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种种改进以及设计上的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投影透镜25,比如,是多个透镜的相互位置可以改变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具有变焦调整功能及焦点调整功能的结构。另外,作为投影透镜25,比如,是可以在图1中的上下方向及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可实现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倾斜投影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光调制装置243的前段和/或后段,设置对光束进行遮光的光束遮光部,比如,利用控制装置3、30通过移动控制使上述光束遮光部移动到与区域2436相对应的位置的结构。利用这种结构,通过以机械方式对透射区域2436的光束机械遮光,可使光调制装置243的校正形成区域2434′和区域2436的对比度比提高,可使屏幕Sc上的投影图像100更鲜明。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光调制装置243是由3个构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只有一个光调制装置,两个光调制装置,大于等于4个光调制装置。另外,光调制装置243,采用的是透射型液晶板,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反射型液晶板。此外,光调制装置243,并不限定于是液晶板,也可以采用数字微镜器件(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商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投影机1从观看屏幕Sc侧进行投影的正面投影机,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从观看屏幕一侧的反对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式投影机的结构。
在以上的叙述中揭示了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优结构等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就是说,本发明,只要是就特定的实施方式予以特别的图示及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各实施方式可在形状、材质、数量及其他详细结构方面由业者进行各种修改。
因此,对上述说明中揭示的形状、材质等进行限定的记载,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举例说明的记述,因为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限定以外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也包含于本发明之中。

Claims (4)

1.一种投影机,包括对于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将用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光学像扩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以及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使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光学像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
输入有关由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光学像的尺寸的尺寸信息,根据上述尺寸信息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尺寸改变处理,改变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可形成上述光学像的有效区域内的上述光学像的形成区域的尺寸的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
输入有关由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光学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根据上述位置信息,对实施上述尺寸改变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位置变更处理,改变在上述有效区域内的上述形成区域的位置的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以及
根据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使上述光调制装置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驱动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对由该投影机实施倾斜投影时产生的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进行校正的梯形畸变校正部;
上述梯形畸变校正部,根据上述位置信息,对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
上述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对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上述位置变更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梯形畸变校正处理,对由该投影机实施倾斜投影时产生的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进行校正的梯形畸变校正部;
上述梯形畸变校正部,对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实施上述梯形畸变校正处理。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形成区域尺寸变更部及上述形成区域位置变更部,对上述图像信息实施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时,使上述有效区域内的上述形成区域周边部成为消隐状态,
上述光调制装置驱动部,根据实施了上述尺寸变更处理及上述位置变更处理的图像信息,使上述光调制装置将上述形成区域周边部变成黑显示。
CNB2004100955714A 2003-12-03 2004-12-02 投影机 Active CN1003956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4371/2003 2003-12-03
JP2003404371 2003-12-03
JP2004271770A JP2005192188A (ja) 2003-12-03 2004-09-17 プロジェクタ
JP271770/2004 2004-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571A true CN1624571A (zh) 2005-06-08
CN100395651C CN100395651C (zh) 2008-06-18

Family

ID=34797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55714A Active CN100395651C (zh) 2003-12-03 2004-12-02 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63296B2 (zh)
JP (1) JP2005192188A (zh)
CN (1) CN100395651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742A (zh) * 2009-07-21 2011-02-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装置
CN106131520A (zh) * 2016-06-27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09141A (zh) * 2019-09-29 2020-02-18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梯形校正方法、装置、投影仪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6228A (ja) * 2003-06-13 2005-01-06 Casio Comput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
JP4155890B2 (ja) * 2003-07-15 2008-09-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プロジェクタの傾斜角度取得方法及び投影像補正方法
JP3969363B2 (ja) * 2003-07-30 2007-09-0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の投影像補正方法
JP2006173769A (ja) * 2004-12-13 2006-06-29 Olympus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4363354B2 (ja) 2005-04-06 2009-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のための歪み補正処理
US20060274209A1 (en) * 2005-06-03 2006-12-07 Coretr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 control device using the same for controlling a display device
US7434937B2 (en) * 2005-07-29 2008-10-14 Optoma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librating rear projection video
JP3880609B1 (ja) * 2006-02-10 2007-0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投影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TWI325998B (en) * 2006-12-20 2010-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JP2009200557A (ja) * 2008-02-19 2009-09-03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の制御方法
JP4623222B2 (ja) * 2008-06-09 2011-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映像信号処理方法及び映像信号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5728814B2 (ja) * 2010-03-12 2015-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WO2011121729A1 (ja) * 2010-03-30 2013-07-04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投写方法
US8480238B2 (en) 2010-10-26 2013-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or array for multiple images
US9232172B2 (en) 2013-11-04 2016-01-05 Christie Digital Systems Usa, Inc. Two-stage light modulation for high dynamic range
US9195122B2 (en) 2013-11-28 2015-11-24 Christie Digital Systems Usa, Inc. Light modulator system including relay optics for correcting optical distortions
WO2022174336A1 (en) * 2021-02-16 2022-08-25 Mtt Innovation Incorporated Patch correction for light steering proj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5639B2 (ja) 1989-06-30 1998-09-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イスプレイ装置
JPH042679A (ja) 1990-04-18 1992-01-07 Takagi Kogyo Kk 軽量陶器の製造方法
US5652643A (en) * 1992-03-17 1997-07-29 Sony Corporation Photographic and video image system
JP3508239B2 (ja) 1994-10-03 2004-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H09270979A (ja) 1996-03-29 1997-10-14 Fujitsu General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1069433A (ja) 1999-08-25 2001-03-16 Ricoh Co Ltd 画像投影装置、画像投影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1186538A (ja) 1999-12-27 2001-07-06 Toshiba Corp ビデオ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2365720A (ja) 2001-06-05 2002-12-18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018501A (ja) 2001-06-28 2003-01-17 Toshiba Corp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3700623B2 (ja) * 2001-07-31 2005-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投影型画像表示装置
JP3574108B2 (ja) 2001-12-25 2004-10-06 株式会社東芝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009850B2 (ja) * 2002-05-20 2007-1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タ、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画像投写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742A (zh) * 2009-07-21 2011-02-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装置
CN106131520A (zh) * 2016-06-27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31520B (zh) * 2016-06-27 2019-08-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09141A (zh) * 2019-09-29 2020-02-18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梯形校正方法、装置、投影仪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68706A1 (en) 2005-08-04
JP2005192188A (ja) 2005-07-14
CN100395651C (zh) 2008-06-18
US7163296B2 (en) 200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4571A (zh) 投影机
CN1162733C (zh) 偏振光分束器及其光学系统以及用于操作投影系统的方法
CN100351672C (zh) 光学显示系统和光学移位器
CN2679709Y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投影仪
CN1308768C (zh) 照明设备和投影型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818769A (zh) 空间光调制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2801A (zh) 用于投影彩色视频图像的投影系统与从属的转换光学系统
CN1727988A (zh) 照明装置以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713022A (zh) 偏振分束器和液晶投影仪装置
CN1977213A (zh) 液晶投影仪
CN1826557A (zh) 二维成像装置
CN1747534A (zh) 多投影显示器和投影单元
CN1770002A (zh) 投影机
CN1932580A (zh) 照明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系统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207621C (zh) 投影式图像显示装置
CN1773336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242277C (zh) 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786769A (zh) 投影机
CN1670611A (zh) 投影机
CN1825200A (zh) 投影机
CN1945380A (zh) 照明光学系统以及图像投射装置
CN1882066A (zh) 投影电视设备
CN1755424A (zh) 投影机及在投影机等中使用的偏振部件
CN1841178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831592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投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