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214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2149A
CN1622149A CNA2004100916781A CN200410091678A CN1622149A CN 1622149 A CN1622149 A CN 1622149A CN A2004100916781 A CNA2004100916781 A CN A2004100916781A CN 200410091678 A CN200410091678 A CN 200410091678A CN 1622149 A CN1622149 A CN 1622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forementioned
supply circuit
circuit parts
auxiliary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16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1963C (zh
Inventor
广泽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2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9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96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655Details of drivers for counter electrodes, e.g. common electrodes for pixel capacitors or supplementary storage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76Supplementary capacities in pixels having special driving circuits and electrodes instead of being connected to common electrode or ground; Use of additional capacitively coupled compensatio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19Reducing feedthrough effects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i.e. voltage changes on the scan electrode influencing the pixel voltage due to capacitive coupl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7Flicker reduction other than flicker reduction circuits used for single beam cathode-ray tub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察觉闪烁,而且可降低功率消耗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包含辅助电容33的像素部件3a及3b,该辅助电容33具有连接于像素电极34的一电极36与另一电极37;分别连接于像素部件3a及3b的辅助电容33的另一电极37的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4及SC2-1至SC2-4;以及包含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的信号供给电路7,该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用以将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的一方及另一方分别供给至像素部件3a的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4及像素部件3b的辅助电容线SC2-1至SC2-4。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像素部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人们已熟知具备有包含液晶的像素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由像素电极与对向电极(共通电极)将像素部件的液晶层夹在中间的构成。此外,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控制施加于像素部件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图像信号)来变化液晶分子的排列,而使对应图像信号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件。
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长时间将直流电压施加于像素部件的液晶(像素电极)时,将会产生所谓的残像现象。因此,在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必须使用一种以预定的周期使像素电极的电压(像素电压)相对于对向电极的电压而反转的驱动方法。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一例,可例举一种将直流电压施加于对向电极的直流驱动法。此外,直流驱动法又因为在每一水平期间,使像素电压相对于施加有直流电压的对向电极的电压而反转的线反转驱动法为人们所熟知(参照例如:铃木八十二著“液晶显示器工学入门”,日刊工业新闻社,1998年11月20日,第101-103页)。其中所谓一水平期间是指完成在沿着一条栅极线而配置的所有像素部件中写入图像信号的时间。
图14为使用现有的线反转驱动法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波形图。参照图14,使用现有的线反转驱动法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在每一水平期间,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VIDEO相对于对向电极的电压COM而反转。此外,在每个像素部件A至F中,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VIDEO依据所要显示的图像而变化。
然而,使用图14所示的现有的线反转驱动法来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时,若要通过以低频率进行驱动来降低功率消耗,则会有容易察觉闪烁(flicker)的问题。具体而言,以低频率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时,因保持像素电压的时间变长,故像素电压的变化会变大与该变长对应的份量。这样,当像素电压的变化变大时,通过像素部件A至F的光的亮度会偏离所希望的亮度,而产生闪烁。此外,在现有的线反转驱动法中,因上述闪烁呈线状而发生,故闪烁的情形十分容易被察觉。
因此,现有技术揭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利用在每一邻接的像素部件A至F中,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VIDEO相对于对向电极的电压COM而反转的点反转驱动法。
图15为使用现有的点反转驱动法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波形图。参照图15,使用现有的点反转驱动法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不同于现有的线反转驱动法的地方是在每一个像素部件A至F,使对应于要显示的图像的像素电压(图像信号)VIDEO,相对于对向电极的电压COM而反转。利用这种现有的点反转驱动法进行液晶显示的驱动时,即使因为以低频率进行驱动而导致闪烁产生,也因该闪烁图像不会呈线状而发生,故闪烁的情形较不易被察觉。
发明内容
然而,在图15所示的现有的点反转驱动法中,为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VIDEO相对于施加有直流电压的对向电极的电压COM而反转,需要具有液晶驱动电压的两倍电压的图像信号。例如:在图15中,将液晶驱动电压设为V1时,为了在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VIDEO相对于对向电极的电压COM而反转前后均可获得相同的液晶驱动电压V1,必须具有液晶驱动电压V1的两倍电压的图像信号。因此,即使欲以低频率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来降低功率消耗,在功率消耗的降低上仍有其限制。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察觉闪烁,而且可降低功率消耗的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显示装置包含: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的多条漏极线以及多条栅极线;分别包含辅助电容的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该辅助电容具有与像素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像素部件及第二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的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以及包含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信号供给电路,该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用以将具有第一电压的第一信号以及具有第二电压的第二信号分别供给至第一像素部件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像素部件的第二辅助电容线。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通过设置上述信号供给电路,例如:当第一电压为高电平、第二电压为低电平、且第一信号被供给至第一像素部件的第一辅助电容线及第二信号被供给至第二像素部件的第二辅助电容线时,因高电平的第一信号是通过第一辅助电容线而供给至第一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的第二电极,因此得以使第一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的电压上升至高电平。此外,低电平的第二信号是通过第二辅助电容线而供给至第二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的第二电极,因此得以使第二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的电压下降至低电平。藉此,在完成对第一像素部件的高电平的图像信号的写入后,只要将高电平的第一信号供给至第一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的第二电极,即可使第一像素部件的像素电极的电压,高于刚完成图像信号写入时的状态。此外,在完成对第二像素部件的低电平的图像信号的写入后,只要将低电平的第二信号供给至第二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的第二电极,即可使第二像素部件的像素电极的电压低于刚完成图像信号写入时的状态。如此一来,由于无需增加图像信号的电压,故可以很容易地抑制因图像信号电压增加而导致的功率消耗的增加。结果,可降低功率的消耗。此外,在每一邻接的像素部件中,进行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相对于共通电极的电压而反转的点反转驱动时,只需通过以邻接的方式配置第一像素部件与第二像素部件,即可轻易进行点反转驱动。此外,在多个像素部件的每一个进行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相对于共通电极的电压而反转的块反转驱动时,通过以多个第一像素部件构成一区块(block),而以多个第二像素部件构成另一区块,并以邻接的方式配置一区块与另一区块,即可轻易地进行块反转驱动。如上所述,通过进行点反转驱动或块反转驱动,不同于在每条邻接的栅极线中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相对于共通电极的电压而反转的线反转驱动,由于闪烁不会呈线状发生,故闪烁较不易察觉。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对应于多条栅极线的每一条分别设置一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且各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依序将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分别供给至所对应的各条栅极线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根据这种构成,沿着各栅极线配置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时,当图像信号依序被写入各栅极线的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时,可通过各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依序将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的一方以及另一方轻易地供给至对应于各栅极线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对应于每多条栅极线分别设置一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且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分别将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同时供给至所对应的多条栅极线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通过这种构成,相较于对应于多条栅极线的每一条配置一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情形,可减少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数量,因此可在缩小电路规模的同时提升成品率。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还具备有:包含用以依序驱动多条栅极线的第一移位寄存器的栅极线驱动电路;以及与包含第一移位寄存器的栅极线驱动电路分别设置,用以依序驱动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第二移位寄存器。通过这种构成,即可轻易地通过第二移位寄存器依序驱动:与由包含第一移位寄存器的栅极线驱动电路所依序驱动的栅极线对应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
此时,优选第二移位寄存器以具有用以驱动第一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脉冲信号的周期的两倍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加以驱动。通过这种构成,在分别将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的一方以及另一方同时供给至对应于预定的两条栅极线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时,可将构成第二移位寄存器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数量减低为构成第一移位寄存器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数量的一半,因此,可在缩小电路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成品率。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还具备有:包含用以依序驱动多条栅极线的移位寄存器的栅极线驱动电路,且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由栅极线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所依序驱动。通过这种构成,由于无需在依序驱动多条栅极线的移位寄存器之外,另行设置用以依序驱动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移位寄存器,因此,可在缩小电路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成品率。
此时,优选栅极线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包含多个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且预定段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响应该预定段的下一段以后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而输出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通过这种构成,由于预定段的下一段以后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所输出的输出信号在输出用以驱动预定段的栅极线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信号后才被输出,因此可更容易地在完成对沿着预定段的栅极线而配置的第一像素部件及第二像素部件的图像信号写入后,将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的一方及另一方分别供给至对应于预定段的栅极线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第一像素部件以及上述第二像素部件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通过这种构成,可轻易地进行在每一邻接的像素部件使像素电压(图像信号)相对于共通电极的电压而反转的点反转驱动。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在完成对沿着至少一条栅极线而配置的所有像素部件的图像信号写入后,将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分别供给至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通过这种构成,可轻易地使沿着至少一条栅极线而配置的所有像素部件的像素电压高于或低于刚完成图像信号写入时的状态。
此时,优选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在完成对所有像素部件的图像信号写入的期间(一帧期间)的每一个以相互切换的方式,将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分别供给至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通过这种构成,可在每一帧期间内,通过使写入第一像素部件的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像素部件的像素电极的图像信号电压相对于共通电极的电压而反转,而轻易地进行点反转驱动或块反转驱动。此时,也可抑制残像现象的产生。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且供给至第一像素部件与第二像素部件的第一电极的图像信号具有相互反转的波形。通过这种构成,即可轻易地进行点反转驱动。
在上述形态的显示装置中,优选仅由多个第一像素部件构成的第一区块与仅由多个第二像素部件构成的第二区块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且供给至构成第一区块的多个第一像素部件以及构成第二区块的多个第二像素部件的信号具有相互反转的波形。通过这种构成,即可轻易地进行块反转驱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
图3为显示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电路图。
图4为用以说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V驱动器、信号供给电路以及移位寄存器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为用以说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件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6为用以说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件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
图8为显示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电路图。
图9为用以说明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V驱动器、信号供给电路以及移位寄存器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
图11为用以说明图10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V驱动器、信号供给电路以及移位寄存器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3为图12所示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
图14为使用现有的线反转驱动法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波形图。
图15为使用现有的点反转驱动法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图3为显示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电路图。
首先参照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基板1上配置有显示部件2。显示部件2中配置有像素部件3a及3b。此外,在图1中为简化图面,仅显示一条栅极线G1及与该栅极线G1交叉的两条漏极线D1及D2,以及沿着栅极线G1配置的像素部件3a及3b,但实际上是以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漏极线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而且像素部件3a及3b是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为矩阵状。此外,像素部件3a及3b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的一例。
像素部件3a及3b分别由液晶层31、n沟道晶体管32以及辅助电容33所构成。像素部件3a及3b的液晶层31分别配置于像素电极34以及共通的对向电极(共通电极)35之间。
此外,像素部件3a的n沟道晶体管32的漏极连接至漏极线D1,像素部件3b的n沟道晶体管32的漏极连接至漏极线D2。像素部件3a及3b的源极分别连接至像素电极34。
此外,像素部件3a及3b的辅助电容33的一电极36分别连接至像素电极34。像素部件3a的辅助电容33的另一电极37a连接至辅助电容线SC1-1,像素部件3b的辅助电容33的另一电极37b则连接至辅助电容线SC2-1。此外,电极36为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的一例,电极37a及37b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的一例。此外,辅助电容线SC1-1为本发明的“第一辅助电容线”的一例,而辅助电容线SC2-1则为本发明的“第二辅助电容线”的一例。
此外,在基板1上配置有:用以驱动(扫瞄)漏极线D1及D2以及未显示于图中的三段以后的漏极线的n沟道晶体管(H开关)4a及4b;以及H驱动器5。此外,对应于像素部件3a(漏极线D1)的n沟道晶体管4a连接至图像信号线VIDEO1,对应于像素部件3b(漏极线D2)的n沟道晶体管4b则连接至图像信号线VIDEO2。此外,在基板1上配置:用以驱动(扫瞄)第一段的栅极线G1以及未显示于图1中的第二段以后的栅极线的V驱动器6。此外,V驱动器6为本发明的“栅极线驱动电路”以及“第一移位寄存器”的一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基板1上配置有信号供给电路7以及移位寄存器8。此外,对应于像素部件3a的辅助电容线SC1-1以及对应于像素部件3b的辅助电容线SC2-1连接至信号供给电路7(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具有在每一帧期间,将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的一方及另外一方交互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及SC2-1的功能。此外,所谓的一帧期间是指:对构成显示部件2的所有像素部件3a及3b,完成像素信号的写入的时间。此外,移位寄存器8具有驱动信号供给电路7的功能,使得信号供给电路7的信号得以依序对从沿着第一段的栅极线G1延伸的一对辅助电容线SC1-1及SC2-1至沿着最终段的栅极线延伸的一对辅助电容线(未显示于图中)进行供给。此外,移位寄存器8为本发明的“第二移位寄存器”的一例。
此外,在基板1的外部配置有驱动IC。正电平HVDD、负电平HVSS、激活信号STH以及时钟信号CKH系由该驱动IC9供给至H驱动器5。而正电平VVDD、负电平VVSS、激活信号STV、时钟信号CKV以及使能信号ENB则由该驱动IC9供给至V驱动器6。此外,高电平VSCH、低电平VSCL以及时钟信号CKVSC由驱动IC9供给至信号供给电路7。此外,与供给至V驱动器6的信号相同的信号由驱动IC9供给至移位寄存器8。
下面参照图2,说明V驱动器6、信号供给电路7以及移位寄存器8的内部构成。V驱动器6包含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至61f。此外,V驱动器6包含具有三个输入端以及一个输出端的AND电路部件62a至62e。
AND电路部件62a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及61b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而在AND电路部件62b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b及61c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以此类推,AND电路部件62c的输入为与AND电路部件相错一段的两段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此外,在AND电路部件62a至62e只在三个输入信号皆为高电平时,才输出高电平信号,三个输入信号中只要其中一个信号是低电平,即输出低电平信号。另外,AND电路部件62a至62e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栅极线G1至G5。此外,虽没有在图中显示,但在AND电路部件与栅极线之间连接有移位寄存器电路。
此外,信号供给电路7包含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此外,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以分别对应于栅极线G1至G4的方式设置。另外,为简化图面,图中并未显示对应于栅极线G5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
此外,有关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的详细电路组成如图3所示,其由:反相器71a至71c;时控反相器(clocked inverter)72a及72b;以及开关73a至73d所构成。另外,开关73a至73d分别由n沟道晶体管与p沟道晶体管构成。
反相器71a的输入端A的输入为由移位寄存器8(参照图2)所输出的输出信号。另外,时控反相器72a的输入端B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8所输出的输出信号,时控反相器72a的输入端C连接至反相器71a的输出端X。时控反相器72a的输入端A的输入为时钟信号CKVSC,时控反相器72a的输入端X连接至反相器71b的输入端A。此外,反相器71b的输出端X连接至节点ND1。此外时控反相器72b的输入端B连接至反相器71a的输出端X,时控反相器72b的输入端C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8所输出的输出信号。时控反相器72b的输入端A连接至节点ND1。此外,时控反相器71c的输入端A连接至节点ND1,反相器71c的输出端X连接至节点ND2。
此外,开关73a及73d的输入端A,以及开关73b及73c的输入端A,分别输入有高电平VSCH以及低电平VSCL。开关73a及73b的输出端X以及开关73c及73d的输出端X分别连接至辅助电容线SC1-1及SC2-1。开关73a及73c的n沟道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节点ND1,开关73a及73c的p沟道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节点ND2。开关73b及73d的n沟道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节点ND2,开关73b及73d的p沟道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节点ND1。
此外,图2所示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b至7d的电路构成,除所连接的辅助电容线外,其它均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相同。
此外,如图2所示,移位寄存器8包含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81a至81f。该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81a至81f的电路构成分别与V驱动器6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至61f相同。此外,移位寄存器8包含具有三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的AND电路部件82a至82d。
AND电路部件82a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81b及81c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类似的,AND电路部件82b的输入为与AND电路部件相错一段的两段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此外,AND电路部件82a至82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此外,不同于V驱动器6,在移位寄存器8中并未设置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81a及81b的输出信号的AND电路部件。这样做的理由如下。亦即,移位寄存器8的输入为与V驱动器6相同的激活信号STV、时钟信号CKV以及使能信号ENB。因此,对第一段的像素部件完成图像信号的写入后,为了第一段的辅助电容的电压变化,必须根据第二段的AND电路部件的高电平信号来使第一段的辅助电容的电压变化。因此不需设置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81a、81b的输出信号的第一段的AND电路部件。
图4为用以说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V驱动器、信号供给电路以及移位寄存器的动作的时序图,图5以及图6为用以说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件的动作的波形图。下面,参照图1至图6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
首先,如图4所示,对图2所示的V驱动器6以及移位寄存器8输入高电平的激活信号STV。接着,在V驱动器6中,当时钟信号CKV1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参照图2)输入至AND电路部件62a。之后,当时钟信号CKV1变为低电平,且时钟信号CKV2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b输入至AND电路部件62a及62b。接着,当使能信号ENB变为高电平,输入AND电路部件62a的三个信号(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及61b的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即全部变为高电平,因此高电平的信号即从AND电路部件62a供给至栅极线G1。之后,当使能信号ENB变为低电平,低电平的信号即从AND电路部件62a供给至栅极线G1,且该低电平信号,在一帧期间中保持低电平。之后,时钟信号CKV2变为低电平。
接着,当时钟信号CKV1再次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c输入至AND电路部件62b及62c。之后,当使能信号ENB变为高电平,输入AND电路部件62b的三个信号(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b及61c的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即全部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AND电路部件62b供给至栅极线G2。之后,当使能信号ENB变为低电平,低电平的信号即从AND电路部件62b供给至栅极线G2,且在一帧期间内保持低电平。之后,该时钟信号CKV1变为低电平。
接着,与上述AND电路部件62a及62b相同,与时钟信号CKV1及CKV2同步,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d至61f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输入至AND电路部件62c至62e。藉此,与上述栅极线G1及G2相同,与使能信号ENB同步,从AND电路部件62c至62e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供给至栅极线G3至G5。之后,与使能信号ENB同步,从AND电路部件62c至62e输出的低电平的信号依序供给至栅极线G3至G5,并在一帧期间内保持低电平。此外,如图4所示,使能信号ENB为低电平的期间,因栅极线G1至G5被强制变为低电平,故邻接的栅极线的高电平期间并不会重叠。
此外,在移位寄存器8(AND电路部件82a至82d)(参照图2)中,与上述的AND电路部件62a至62e相同,与时钟信号CKV1及CKV2同步,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81b(81a)至81f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供给至AND电路部件82a至82d。因此,与使能信号ENB同步,从AND电路部件82a至82d依序输出高电平的信号。通过上述方式,即可从移位寄存器8依序输出高电平的信号。此外,从移位寄存器8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以与将高电平的信号供给至栅极线G2至G5的时序相同的时序依序输出。
此外,从移位寄存器8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被输入到信号供给电路7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参照图2)。
图3显示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在输入移位寄存器8所输出的高电平的输入信号后,时控反相器72a即变为导通(ON)状态。此时,因时控反相器72a的输入端A,输入有高电平的时钟信号CKVSC,因此会从时控反相器72a的输出端X输出低电平的信号。该低电平的信号通过反相器71b而反转为高电平。因而,节点ND1变为高电平,而节点ND2则通过反相器71c变为低电平。藉此,开关73a及73c会变为导通(ON)状态,而开关73b及73d则变为关断(OFF)状态。结果,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被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而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则被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2-1。
此外,移位寄存器8所输出的输入信号变为低电平时,时控反相器72a虽变为关断(OFF)状态,但由于时控反相器72b变为导通状态,因此低电平的信号持续输入反相器71b的输入端A。如此一来,因节点ND1保持在高电平,节点ND2保持在低电平,故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得以持续被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而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则持续被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2-1。此外,在图2所示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b至7d中,也进行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相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所输出的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以与将高电平侧的信号供给至栅极线G1至G5的时序相同的时序,依序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4以及辅助电容线SC2-1至SC2-4。此外,辅助电容线SC1-2、SC1-3及SC1-4为本发明的“第一辅助电容线”的一例,而辅助电容线SC2-2、SC2-3及SC2-4为本发明的“第二辅助电容线”的一例。
此外,在图1所示的显示部件2中进行例如以下的动作。亦即,首先将高电平侧的图像信号供给至图像信号线VIDEO1,同时将低电平侧的图像信号供给至图像信号线VIDEO2。通过将H驱动器5所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供给至n沟道晶体管4a及4b的栅极,n沟道晶体管4a及4b依序变为导通状态。如此一来,图像信号线VIDEO1输出的高电平侧的图像信号供给至像素部件3a的漏极线D1,且图像信号线VIDEO2输出的低电平侧的图像信号供给至像素部件3a的漏极线D2。之后,如上所述,高电平的信号即被供给至栅极线G1。
此时,在像素部件3a中,n沟道晶体管32变为导通状态,高电平侧的图像信号即写入像素部件3a。亦即,如图5所示,像素电压Vp1上升至图像信号线VIDEO1的电压。接着,因供给至栅极线G1的信号变为低电平,故n沟道晶体管32变为关断状态。藉此,可完成对像素部件3a的高电平的图像信号写入。此时,像素电压Vp1,因供给至栅极线G1的信号变为低电平,而下降ΔV1。此外,对向电极35的电压COM,因顾虑到像素电压Vp1会下降ΔV1,故预先将其设定为:较图像信号线VIDEO1的电压的中间电平CL下降ΔV1的电压。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供给至栅极线G1的信号变为低电平后,通过将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而使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得以供给至辅助电容33的另一电极37a(参照图1),同时使辅助电容33的电压上升至高电平。如此,因液晶层31与辅助电容33之间会产生电荷的再分配,故如图5所示,像素电压Vp1会上升ΔV2。上升ΔV2的像素电压Vp1,将维持一帧期间(到n沟道晶体管32再次变为导通状态为止的期间)。此外,受漏电流等的影响,像素电压Vp1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产生若干变化。
此外,在像素部件3b(参照图1)中,n沟道晶体管32变为导通状态,低电平侧的图像信号即写入像素部件3b。亦即,如图6所示,像素电压Vp2会下降至图像信号线VIDEO2的电压。接着,因供给至栅极线G1的信号变为低电平,n沟道晶体管32变为关断状态。藉此,完成对像素部件3b的低电平的图像信号的写入,且像素电压Vp2会下降ΔV1。此外,在供给至栅极线G1的信号变为低电平后,通过将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会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2-1,而使低电平侧的信号供给至辅助电容33的另一电极37b(参照图1),同时使辅助电容33的电压下降至低电平侧。因此,像素电压Vp2下降ΔV2,且下降ΔV2的像素电压Vp2将维持一帧期间。
沿着第二段以后的栅极线G2至G5(参照图2)而配置的像素部件中,也进行与沿着第一段的栅极线G1而配置的像素部件3a及3b相同的动作。此外,在第一帧的动作结束后,使供给至图像信号线VIDEO1的图像信号相对于对向电极35的电压COM而反转至低电平侧,且使供给至图像信号线VIDEO2的图像信号相对于对向电极35的电压COM而反转至高电平侧。
接着,将供给至信号供给电路7的时钟信号CKVSC切换为低电平。此时,如图3所示,在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中,因低电平的时钟信号CKVSC输入时控反相器72a的输入端A,因此,时钟信号CKVSC会与位于高电平时相反,开关73a及73c变为关断状态,且开关73b及73d变为导通状态。结果,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2-1。此外,在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b至7d(参照图2)中,也进行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相同的动作。
藉此,在第二帧期间,在像素部件3a中进行图6所示的动作,且在像素部件3b中进行图5所示的动作。此外,在第三帧之后,会在每一帧期间,将供给至图像信号线VIDEO1的图像信号,交互切换至高电平侧以及低电平侧,并将供给至图像信号线VIDEO2的图像信号,交互切换至低电平侧及高电平侧。此外,通过将供给至信号供给电路7的时钟信号CKVSC,交互切换为高电平及低电平,即可交互切换分别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至1-4及SC2-1至2-4的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的一方及另一方。以此方式,驱动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包含用以将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供给至像素部件3a的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4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即可例如将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33的电压设定在任意的电平。此外,在完成对像素部件的图像信号的写入后,只要对像素部件的辅助电容33的电极供给所需的信号,即可使像素部件的像素电压从刚完成图像信号写入的状态变化。如此一来,由于并不需要增加图像信号的电压,故得以降低功率消耗。此外,由于像素部件3a及3b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因此较容易进行点反转驱动。此时,不同于线反转驱动,因闪烁图像不会呈线状而发生,故闪烁较不易察觉。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以分别对应于栅极线G1至G4的方式设置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因此将图像信号依序写入各栅极线G1至G5的像素部件3a及3b时,可通过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至7d,而分别将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的一方以及另一方,依序供给至对应于各栅极线G1至G4的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4及SC2-1至SC2-4。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在每一帧期间,交互切换分别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4及SC2-1至SC2-4的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的一方以及另一方,因此可通过在每一帧期间,使写入像素部件3a及3b的图像信号的电压相对于对向电极35的电压COM形成反转,而更容易地进行点反转驱动。此时,也较容易控制残像现象。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图8为显示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电路图。参照图7以及图8,第二实施例针对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也就是每两条栅极线分别配置一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并分别将高电平侧的信号及低电平侧的信号的一方及另一方同时供给至对应于两条栅极线的两对辅助电容线。
在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7所示,V驱动器6的电路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但是,在图7中,图标出八个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至61h,及七个AND电路部件62a至62g。
在第二实施例中,信号供给电路17包含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且该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分别配置于两条栅极线。具体而言,是以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对应于栅极线G1及G2,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b对应于栅极线G3及G4,而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c对应于栅极线G5及G6的方式配置。此外,对应于栅极线G7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则为了简化图面而未示出。
此外,图8显示有关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的详细电路构成,开关73a及73b的输出端X连接至两条辅助电容线SC1-1,而开关73c及73d的输出端X则连接至两段的辅助电容线SC2-1。此外,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的其它电路构成与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相同。另外,除连接的辅助电容线外,图7所示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b及17c的电路构成均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相同。
此外,如图7所示,移位寄存器18包含: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a至181h。此外,移位寄存器18为本发明的“第二移位寄存器”的一例。该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a至181h的电路构成分别与V驱动器6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至61h相同。此外,移位寄存器18包含具有三个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的AND电路部件182a至182c。
AND电路部件182a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a及181d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AND电路部件182b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e及181f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AND电路部件182c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g及181h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此外,AND电路部件182a至182c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此外,不同于V驱动器6,移位寄存器18中并未设置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a及181b以及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b及181c的输出信号的AND电路部件。此外,也未设置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d及181e以及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f及181g的输出信号的AND电路部件。这样做的理由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与V驱动器6相同,由于移位寄存器18的输入为激活信号STV、时钟信号CKV以及使能信号ENB,故无需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a及181b的输出信号的第一段的AND电路部件。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两条辅助电容线连接至一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因此,AND电路部件也只需针对两条辅助电容线连接一个即可。因此,不需另外设置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b及181c、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d及181e以及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f及181g的输出信号的AND电路部件。
图9用以说明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V驱动器、信号供给电路以及移位寄存器的动作的时序图。接着,参照图7至图9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将高电平的激活信号STV输入图7所示的V驱动器6以及移位寄存器18。接着,在V驱动器6中,进行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V驱动器6相同的动作。亦即,依序将高电平的信号供给至栅极线G1至G7后,再依序将低电平的信号供给至栅极线G1至G7。此外,依序供给至栅极线G1至G7的低电平信号在一帧期间保持低电平。
此外,在移位寄存器18(参照图7)中,通过使时钟信号CKV1变为高电平,而驱动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a。之后,时钟信号CKV1会变为低电平。接着,再通过使时钟信号CKV2变为高电平,而驱动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b。之后,时钟信号CKV2会变为低电平。
接着,当时钟信号CKV1再次变为高电平后,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c输入至AND电路部件182a。之后,当时钟信号CKV1变为低电平,且时钟信号CKV2再次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d输入至AND电路部件182a。接着,当使能信号ENB变为高电平后,高电平的信号即从AND电路部件182a输出。之后,当使能信号ENB变为低电平时,AND电路部件182a即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且该低电平的信号会在一帧期间保持低电平。之后,时钟信号CKV2变为低电平。
同样地,当时钟信号CKV1再次变为高电平后,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e输入至AND电路部件182b,接着,当时钟信号CKV2再次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f输入至AND电路部件182b。之后,当使能信号ENB变为高电平,AND电路部件182a即输出高电平的信号。接着,当使能信号ENB变为低电平,AND电路部件182b即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且该低电平的信号会在一帧期间保持低电平。之后,时钟信号CKV2变为低电平。
接着,与上述AND电路部件182a及182b相同,与时钟信号CKV1及CKV2同步,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181g及181h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被输入到AND电路部件182c,并与使能信号ENB同步,从AND电路部件182c输出高电平的信号。通过上述方式,高电平的信号从移位寄存器18依序被输出至两条栅极线。此外,从移位寄存器18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中,自AND电路部件182a至182c输出的信号,以与将高电平的信号输出至栅极线G3、G5及G7的时序相同的时序而输出。
此外,从移位寄存器18依序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被输入到信号供给电路17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参照图7)。此外,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进行与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供给电路7a相同的动作。亦即,如图8所示,当开关73a及73c变为导通状态且开关73b及73d变为关断状态,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即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且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2-1。此外,图7所示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b至17d进行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相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输出的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以与将高电平的信号供给至栅极线G3、G5、G7的时序相同的时序,依序供给至两条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3以及辅助电容线SC2-1至SC2-3。
此外,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部件(未显示于图中)所进行的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进行的动作相同。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以分别对应于两条栅极线G1及G2,两条栅极线G3及G4,以及两条栅极线G5及G6的方式配置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相对对应于多条栅极线一一配置信号供给电路部件来说,这可减少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数量,故可在缩小电路规模的同时提升成品率。
此外,第二实施例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参照图10,不同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说明将用以驱动移位寄存器的脉冲信号的周期提升为用以驱动V驱动器的脉冲信号的周期的两倍的情况。
如图10所示,在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V驱动器6以及信号供给电路17的电路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用以驱动V驱动器6的激活信号STV1、时钟信号CKV1-1/CKV1-2以及使能信号ENB1的周期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激活信号STV、时钟信号CKV以及使能信号ENB相同。
在第三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器28包含:四个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a至281d。亦即,构成移位寄存器28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a至281d)的数量是构成V驱动器6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至61h)的数量的一半。此外,移位寄存器28为本发明的“第二移位寄存器”的一例。该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a至281d的电路构成分别与V驱动器6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至61d相同。此外,移位寄存器28包含:具有三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的AND电路部件282a至282c。
AND电路部件282a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a及281b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2。AND电路部件282b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b及281c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2。AND电路部件282c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c及281d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2。此外,AND电路部件282a至282c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此外,用以驱动移位寄存器28的激活信号STV2、时钟信号CKV2-1/CKV2-2以及使能信号ENB2的周期,是用以驱动V驱动器6的激活信号STV1、时钟信号CKV1-1/CKV1-2以及使能信号ENB1的两倍。
图11说明图10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V驱动器、信号供给电路以及移位寄存器的动作的时序图。接着,参照图10以及图11,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
首先,如图11所示,分别将高电平的激活信号STV1及STV2输入到图10所示的V驱动器6以及移位寄存器28。接着,在V驱动器6中,进行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V驱动器6相同的动作。亦即,将高电平的信号依序供给至栅极线G1至G7后,再依序供给低电平的信号,并在一帧期间保持低电平。
此外,移位寄存器28(参照图10)中,当时钟信号CKV2-1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a输入至AND电路部件282a。之后,时钟信号CKV2-1变为低电平。然后,当时钟信号CKV2-2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b输出至AND电路部件282a及282b。接着,当使能信号ENB2变为高电平,高电平的信号即从AND电路部件282a输出。之后,当使能信号ENB2变为低电平,AND电路部件282a即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且该低电平的信号会在一帧期间保持低电平。之后,时钟信号CKV2-2变为低电平。
接着,与上述AND电路部件282a相同,与时钟信号CKV2-1及CKV2-2同步,从AND电路部件282b及282c输出高电平的信号。通过上述方式,从移位寄存器28依序输出高电平的信号。此外,从移位寄存器28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中,从AND电路部件282a至282c输出的信号以与将高电平的信号供给至栅极线G3、G5、G7的时序相同的时序输出。
此外,从移位寄存器28依序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输入到信号供给电路17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参照图10)。此外,在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中,进行与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信号供给电路17a相同的动作。亦即,当开关73a及73c变为导通状态且开关73b及73d变为关断状态,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即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1-1,且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供给至辅助电容线SC2-1。此外,图10所示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b至17d中,也进行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相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以与将高电平的信号供给至栅极线G3、G5、G7的时序相同的时序,将信号供给电路部件17a至17c所输出的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依序供给至两条辅助电容线SC1-1至SC1-3以及辅助电容线SC2-1至SC2-3。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部件(未显示于图中)中所进行的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进行的动作相同。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将用以驱动移位寄存器28的激活信号STV2、时钟信号CKV2-1/CKV2-2以及使能信号ENB2的周期设定为用以驱动V驱动器6的激活信号STV1、时钟信号CKV1-1/1-2以及使能信号ENB1的两倍,藉此可将构成移位寄存器28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281a至281d)的数量减低为构成V驱动器6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61a至61h)的数量的一半,因此相较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可减少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数量。藉此,可在缩小电路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成品率。
此外,第三实施例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2为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13为图12所示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框图。参照图12以及图13,不同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说明将信号供给电路内建于V驱动器,且利用用以驱动(扫瞄)栅极线的信号来驱动信号供给电路的情况。
如图12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基板1上设置内建有信号供给电路47(参照图13)的V驱动器46。此外,对应于像素部件3a的辅助电容线SC1-1以及对应于像素部件3b的辅助电容线SC2-1均连接至内建在V驱动器46的信号供给电路47。此外,V驱动器46为本发明的“栅极线驱动电路”以及“移位寄存器”的一例。此外,第四实施例的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有关V驱动器46的内部构成。V驱动器46包含: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461a至461f。此外,V驱动器46还包含:具有三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的AND电路部件462a至462e。
AND电路部件462a的输入端的输入为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461a及461b的输出信号以及使能信号ENB。同样地,AND电路部件462b之后,分别输入与AND电路部件相错一段的两段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及使能信号ENB。此外,AND电路部件462a至462e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栅极线G1至G5。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V驱动器46中内建有信号供给电路47。该信号供给电路47包含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至47d。此外,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至47d以分别对应栅极线G1至G4的方式配置。此外,对应于栅极线G5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为了简化图面而未示出。
此外,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的电路构成与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相同。但如图13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对应于栅极线G1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的输入为输出端连接于栅极线G2的AND电路部件462b的输出信号。亦即,在第四实施例中,对应于预定段的栅极线的辅助电容线所连接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输入为输出端连接于下一段栅极线的AND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此外,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b至47d的电路构成与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的构成相同。
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内建有信号供给电路47的V驱动器46,其以与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V驱动器6、信号供给电路7以及移位寄存器8的时序相同的时序加以驱动。但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对第二段以后的栅极线供给信号的AND电路部件462b至462e所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依序被输入到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至47d。藉此,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至47d可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7a相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在V驱动器46中内建信号供给电路47,并使用用以依序驱动栅极线G2至G5的信号来依序驱动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至47d,从而不需将用以依序驱动信号供给电路部件47a至4d的移位寄存器独立于用以依序驱动栅极线G1至G5的V驱动器46而设置,故相较于第三实施例,可在进一步缩小电路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成品率。
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将输出端连接于下一段栅极线的AND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输入至对应于预定段的栅极线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而驱动对应于预定段的栅极线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使从预定段的下一段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输出的输出信号,在用以驱动预定段的栅极线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输出后才输出,因此,可更容易地在完成对沿着预定段的栅极线而配置的像素部件的图像信号写入后,将高电平侧的信号VSCH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VSCL的一方及另一方分别供给至对应于预定段的栅极线的一对的辅助电容线。
应该理解的是,以上所揭示的实施例,其中各点均为例示而不应视为一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在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而是如权利要求所记载,而且包含与权利要求具有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将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电路构成作为图3或图8所示的电路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可将高电平侧的信号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的一方及另一方供给到至少一对的辅助电容线即可。此外,可在每一帧期间,相互切换分别供给至少一对的辅助电容线的高电平侧的信号及低电平侧的信号的一方及另一方。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像素部件3a及3b而进行点反转驱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用多个像素部件3a构成一方的区块,并用多个像素部件3b构成另一方的区块,再以邻接的方式配置一方的区块与另一方的区块,而进行区块反转驱动。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将用以驱动漏极线的n沟道晶体管配置为依序成为导通状态的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将用以驱动漏极线的所有n沟道晶体管配置为同时成为导通状态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使用包含有与V驱动器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具有相同电路构造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移位寄存器,而依序驱动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可依序驱动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也可使用包含与V驱动器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电路构造不同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移位寄存器。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以与对沿着预定段的下一段栅极线而配置的像素部件进行图像信号写入的时序相同的时序,将高电平侧的信号以及低电平侧的信号的一方以及另一方分别供给至对应于预定段的栅极线的至少一对辅助电容线,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将预定信号供给至对应于预定段的栅极线的至少一对辅助电容线的时序,不必限定为将图像信号写入沿着下一段的栅极线而配置的像素部件的时序。
此外,在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中,对每两条栅极线配置一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对每三条以上的栅极线分别配置一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的多条漏极线以及多条栅极线;
分别包含辅助电容的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该辅助电容具有与像素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分别与第一像素部件及第二像素部件的前述辅助电容的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一辅助电容线及第二辅助电容线;以及
包含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信号供给电路,该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用以将具有第一电压的第一信号以及具有第二电压的第二信号分别供给至前述第一像素部件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前述第二像素部件的第二辅助电容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对应于前述多条栅极线的每一条分别设置一个,前述各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依序将前述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分别供给至所对应的前述各个栅极线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对应于每多条前述栅极线分别设置一个,前述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分别将前述第一信号以及前述第二信号同时供给至所对应的前述多条栅极线的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包含用以依序驱动前述多条栅极线的第一移位寄存器的栅极线驱动电路;以及
与包含前述第一移位寄存器的栅极线驱动电路分别设置,用以依序驱动前述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的第二移位寄存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二移位寄存器以具有用以驱动前述第一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脉冲信号的周期的两倍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加以驱动。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包含用以依序驱动前述多条栅极线的移位寄存器的栅极线驱动电路;及
前述多个信号供给电路部件由前述栅极线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所依序驱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栅极线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包含多个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预定段的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响应前述预定段的下一段以后的移位寄存器电路部件的输出信号,而输出前述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在完成对沿着至少一条栅极线而配置的所有的像素部件的图像信号写入后,将前述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分别供给至前述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信号供给电路部件在每一完成对所有像素部件的图像信号写入的期间,亦即每一帧期间,交互切换分别供给至前述第一辅助电容线以及第二辅助电容线的前述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像素部件以及第二像素部件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供给至前述第一像素部件与第二像素部件的第一电极的图像信号具有相互反转的波形。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以多个前述第一像素部件构成的第一区块与以多个前述第二像素部件构成的第二区块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供给至构成前述第一区块的多个前述第一像素部件以及构成前述第二区块的多个前述第二像素部件的信号具有相互反转的波形。
CNB2004100916781A 2003-11-25 2004-11-24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9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3285 2003-11-25
JP2003393285A JP2005156764A (ja) 2003-11-25 2003-11-25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2149A true CN1622149A (zh) 2005-06-01
CN100371963C CN100371963C (zh) 2008-02-27

Family

ID=3446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16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963C (zh) 2003-11-25 2004-11-2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32189B2 (zh)
EP (1) EP1536408A3 (zh)
JP (1) JP2005156764A (zh)
KR (1) KR100701138B1 (zh)
CN (1) CN100371963C (zh)
TW (1) TWI25362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4739C (zh) * 2005-06-03 2007-12-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有源组件阵列基板
US7518687B2 (en) 2005-05-18 2009-04-14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ixel structure and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CN102103845A (zh) * 2011-03-18 2011-06-22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145326B (zh) * 2006-09-14 2011-1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用于驱动该显示装置的存储驱动电路
CN101110203B (zh) * 2006-07-20 2012-09-1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及相关的驱动方法
CN101779233B (zh) * 2007-10-16 2013-07-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02622985B (zh) * 2006-10-24 2015-07-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4157B2 (ja) * 2004-11-22 2011-10-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969043B2 (ja) * 2005-02-10 2012-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の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走査側駆動回路
KR100712118B1 (ko) * 2005-02-23 2007-04-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도트 반전을 수행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의구동 방법
JPWO2006134873A1 (ja) * 2005-06-14 2009-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信号線駆動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7101900A (ja) * 2005-10-04 2007-04-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KR20070060757A (ko) * 2005-12-09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장치
KR101219043B1 (ko) * 2006-01-26 2013-01-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장치
KR101197058B1 (ko) * 2006-02-20 2012-1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KR101252002B1 (ko) * 2006-05-23 2013-04-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164562B2 (en) * 2006-10-24 2012-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352343B1 (ko) * 2006-12-11 2014-0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US7928941B2 (en) * 2007-03-20 2011-04-19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0146742A1 (ja) * 2009-06-17 2010-1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回路、表示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5362830B2 (ja) * 2009-06-17 2013-1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回路、表示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EP2490209A1 (en) 2009-10-16 2012-08-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KR101613701B1 (ko) 2009-12-25 2016-04-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JP2012168277A (ja) * 2011-02-10 2012-09-06 Kyocera Display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6442A (ja) * 1991-10-07 1993-08-27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292520B2 (ja) * 1991-10-11 2002-06-17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表示装置
JP3381318B2 (ja) * 1993-07-13 2003-0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液晶表示装置のインターレース駆動方法
JP2671772B2 (ja) * 1993-09-06 1997-10-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とその駆動方法
JPH0954299A (ja) * 1995-08-11 1997-02-25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406772B2 (ja) * 1996-03-28 2003-05-12 株式会社東芝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155462B2 (ja) * 1996-04-19 2001-04-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駆動方法
JPH09325738A (ja) * 1996-06-03 1997-12-16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JPH1039841A (ja) * 1996-07-19 1998-02-13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39277A (ja) * 1996-07-26 1998-0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150628B2 (ja) * 1996-10-07 2001-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6243062B1 (en) 1997-09-23 2001-06-05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dressing LCD including thin film diodes
JPH11109926A (ja) * 1997-10-02 199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352464A (ja) 1998-06-08 1999-12-24 Texas Instr Japan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JP2000081606A (ja) * 1998-06-29 2000-03-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の駆動方法
JP3437489B2 (ja) * 1999-05-14 2003-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信号線駆動回路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1282205A (ja) * 2000-03-31 2001-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832240B2 (ja) * 2000-12-22 2006-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899817B2 (ja) * 2000-12-28 2007-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20071995A (ko) * 2001-03-08 2002-09-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킥백 전압을 보상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3114651A (ja) * 2001-10-03 2003-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
JP3960780B2 (ja) * 2001-11-15 2007-08-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960781B2 (ja) * 2001-11-15 2007-08-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AU2003207910A1 (en) 2002-03-28 2003-10-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riving with dot-inversion
JP2003295157A (ja) * 2002-03-29 2003-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8687B2 (en) 2005-05-18 2009-04-14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ixel structure and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CN100354739C (zh) * 2005-06-03 2007-12-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有源组件阵列基板
CN101110203B (zh) * 2006-07-20 2012-09-1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及相关的驱动方法
CN101145326B (zh) * 2006-09-14 2011-1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用于驱动该显示装置的存储驱动电路
CN102622985B (zh) * 2006-10-24 2015-07-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2622984B (zh) * 2006-10-24 2015-07-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1779233B (zh) * 2007-10-16 2013-07-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02103845A (zh) * 2011-03-18 2011-06-22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53622B (en) 2006-04-21
CN100371963C (zh) 2008-02-27
TW200518029A (en) 2005-06-01
US7532189B2 (en) 2009-05-12
US20050110734A1 (en) 2005-05-26
JP2005156764A (ja) 2005-06-16
EP1536408A3 (en) 2006-09-06
EP1536408A2 (en) 2005-06-01
KR20050050564A (ko) 2005-05-31
KR100701138B1 (ko) 200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2149A (zh) 显示装置
CN1261806C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KR10134567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885378A (zh) 选通驱动器
CN1795487B (zh) 具有帧缓冲器和省电程序的显示器系统
CN1637549A (zh) 有源矩阵显示器件
US8305369B2 (en) Display drive circuit,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CN109559706B (zh) 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629925A (zh) 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469339A (zh) 显示控制驱动装置和显示系统
CN109523969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其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7746302B2 (en)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and liqui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538375A (zh) 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15545A (zh) 栅极驱动器、具有该器件的显示装置及驱动该器件的方法
CN1523553A (zh) 驱动显示装置的装置
CN1782834A (zh) 显示装置
CN170500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77668A (zh) 用于驱动平板显示器中栅极线的设备和方法
CN1742312A (zh) 驱动双稳态矩阵显示器件
CN158127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6204033B2 (ja) ドライバic
CN101075032A (zh) 电平移动器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700293A (zh) 显示装置
JP20043547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786802A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