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4662A - 电流生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 Google Patents

电流生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4662A
CN1614662A CNA2004100849109A CN200410084910A CN1614662A CN 1614662 A CN1614662 A CN 1614662A CN A2004100849109 A CNA2004100849109 A CN A2004100849109A CN 200410084910 A CN200410084910 A CN 200410084910A CN 1614662 A CN1614662 A CN 1614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ircuit
signal
control signal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849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6628C (zh
Inventor
河西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4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4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66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66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09G3/324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being set using a data current provided by the data driver, e.g. by using a two-transistor current mirror
    • G09G3/3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being set using a data current provided by the data driver, e.g. by using a two-transistor current mirror the data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driving transistor during a setting phase, e.g. by using a switch for connecting the driving transistor to the data driv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7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283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which the data driver supplies a variable data current for setting the current through, or the voltage across,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61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with additional control of the display period without amending the charge stored in a pixel memory, e.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elect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7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the drivers handling digital grey scale data, e.g. use of D/A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71Adjustment of the gradation level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gradation scale, e.g. by redistribution or clipping
    • G09G2320/0276Adjustment of the gradation level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gradation scale, e.g. by redistribution or clipping for the purpose of adapta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play device, i.e. gamma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流生成电路、使用该电流生成电路的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通过有选择地使第1~第3选择信号(S1~S3)ON·OFF,从而能够分时处理。在第1次处理中,将对与基准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电流进行二进制加权的第1输出电流相应的电荷保持在保持电容器(Ch)中。在第2次处理中,通过将与保持电容器(Ch)蓄积的电荷对应的第2输出电压(Vout2)输入第1~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各栅极,从而将第1输出电流作为基准电流,再次进行数字·模拟变换。这样,可以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1~D4)获得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

Description

电流生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生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DAC),正在被各种电子机器广泛利用。例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电光学装置使用DAC,使用着将数字信号(灰度数据)变换成模拟电流值后,供给象素电路的电流DAC。这种电流DAC,构成将栅极共同连接的各晶体管的β(增益系数)比为二进制加权的电流反射镜,通过将流入各晶体管的电流相加,从而获得对数字信号而言的模拟信号(模拟电流)。
可是,根据用途,有时需要对数字信号产生非线性的模拟信号(电流)。例如,在所述电光学装置中,有γ(伽马)校正这种信号处理。该γ校正,是对用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输出非线性特性的(例如指数的、对数的)模拟电流的信号处理,以便使用该灰度发光的亮度,在人们的眼中成为自然的灰度。
可是上述电流DAC,是线性的DAC,不能对用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生成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因此,为了对灰度数据生成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例如,就使用旨在进行γ校正的信号处理电路。该信号处理电路,是电路元件数量甚多的复杂的电路,电路规模庞大。其结果,在追求小型化、低成本的电光学装置中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和简单的电路结构对用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生成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的电流生成电路、使用该电流生成电路的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包括:根据第1控制信号或第2控制信号,生成多个要素电流,与根据数字输入信号从所述多个要素电流中选择的要素电流相加,生成合成电流的电流加法电路;生成所述的第1控制信号的第1信号生成电路;生成所述的第2控制信号的第2信号生成电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和所述第2控制信号中的某一个,供给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第1选择电路;旨在将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供给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和外部电路中的某一个的第2选择电路。
采用本发明后,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1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中的某一方。而且,根据其选择的控制信号,电流加法电路将与输入的数字输入信号成正比的输出电流,供给由第2选择电路选择的第2信号生成电路和外部电路中的某一方。这样,电流生成电路可以分时处理,无需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可以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生成对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而言是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根据来自控制所述第1及第2选择回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信号进行选择动作,所述第1选择回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数字输入信号选择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按照其第1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的合成电流供给第2信号生成电路后,将该合成电流作为所述第2控制信号保持;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所述第2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所述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由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根据其第2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后的合成电流作为输出信号,供给所述外部电路。
采用本发明后,电流生成电路根据来自控制第1及第2选择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信号动作。而且,第1选择回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时,第2选择电路根据输入信号选择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按照其第1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的合成电流供给第2信号生成电路后,将该合成电流作为所述第2控制信号保持。另外,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所述第2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所述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由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根据其第2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后的合成电流作为输出信号,供给所述外部电路。这样,电流生成电路可以分时处理。即:将第1个处理的电流加法电路的输出,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在第2个处理中,根据该第2控制信号生成要素电流,将根据和第1处理相同的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相加的合成电流,作为电流加法电路的输出信号,供给外部电路。因此,无需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可以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生成对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而言是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每一个,都包含各自的电流值成为二进制加权的关系的成分。
采用本发明后,由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各要素电流,通过与对应数字输入信号的各比特加权,从而使电流加法电路可以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电路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是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该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包括:具有第1控制端子,该第1控制端子通过所述第1选择道路输入所述第1控制信号或第2控制信号,生成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多个增益互不相同的第1晶体管;具有第2控制端子,与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分别串联,向所述第2控制端子分别输入对应的所述数字输入信号的多个第2晶体管;根据所述多个第2晶体管按照所述数字输入信号进行的ON动作,加上各自对应的所述第1晶体管输出的所述要素电流后作为合成电流,供给所述第2选择电路的电流经路。
采用这些发明后,通过第1选择电路,将第1控制信号或中第2控制信号的某一个供给多个第1晶体管。然后,对这些多个第1晶体管,根据按照各自串联的第2晶体管的数字输入信号进行的ON动作,加上由对应的第1晶体管输出的要素电流,将其加法运算结果的输出电流,供给第2选择电路。因此,可以用简单的结构,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电路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各自的增益比被设定成2进制加权的值。
采用这些发明后,通过将多个第1晶体管的增益系数与第1控制信号的各比特对应加权,从而可以使电流生成部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电路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并联结构。
采用这些发明后,所述第1晶体管,通过将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并联,从而可以使电流生成部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高精度地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串联结构。
采用这些发明后,所述第1晶体管,通过将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串联,从而可以使电流生成部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高精度地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电流加法电路,设置着在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2控制信号时,生成与来自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的所述第2控制信号成为预先决定的比的第2要素电流,并且将所述第2要素电流与所述合成电流相加的调整电路。
采用这些发明后,通过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2控制信号时,加上与来自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的所述第2控制信号成为预先决定的比的第2要素电流,从而可以使电流生成电路获得具有宽广范围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因此,可以不具备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电流生成电路,通过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具有宽广范围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电路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信号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的保持单元。
采用这些发明后,将来自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在保持单元中。因此,将来自第1控制信号输入时的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对应的信号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将由保持单元获得的电压外加给电流加法电路,从而能够利用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进行分时处理。所以,在使整体电路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电流变换成电压的电流电压变换单元。
采用这些发明后,第2信号生成电路,通过电流电压变换单元可以将与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合成电流对应的电流变换成电压。
在本发明的电流生成电路中,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所述电流电压变换单元生成的电压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之中的功能。
采用这些发明后,将电流电压变换单元生成的电压保持在保持单元之中。因此,将来自第1控制信号输入时的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变换成电压,保持该电压,将由该保持单元获得的电压,作为第2控制信号外加给电流加法电路,从而能够利用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进行分时处理。所以,在使整体电路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具有与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差部位对应、分别设置的电光学元件的象素部,旨在扫描所述多条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向对应的所述象素部供给模拟电流的数据线驱动电路;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具有:根据第1控制信号线或第2控制信号线,生成多个要素电流,生成加上根据数字输入信号从所述多个要素电流中选择的要素电流的合成电流的电流加法电路;生成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第1信号生成电路;生成所述第2控制信号的第2信号生成电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和所述第2控制信号中的某一方,供给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第1选择电路;将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供给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和外部电路中的某一方的第2选择电路。
采用本发明后,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1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第1控制信号和第2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第2控制信号中的某一方。然后,根据该选择的控制信号,电流加法电路将与输入的数字输入信号成正比的输出电流,向第2选择电路选择的第2信号生成电路和外部电路中的某一方输出。这样,电光学装置可以分时处理,无需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可以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生成对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而言是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根据来自控制所述第1及第2选择回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信号进行选择动作,所述第1选择回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数字输入信号选择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按照其第1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的合成电流供给第2信号生成电路后,将该合成电流作为所述第2控制信号保持;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所述第2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所述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由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根据其第2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后的合成电流作为输出信号,供给所述外部电路。
采用本发明后,电光学装置根据来自控制第1及第2选择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信号动作。而且,第1选择回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时,第2选择电路根据输入信号选择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按照其第1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的合成电流供给第2信号生成电路后,将该合成电流作为所述第2控制信号保持。另外,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所述第2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所述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由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根据其第2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后的合成电流作为输出信号,供给所述外部电路。这样,电光学装置可以分时处理。即:将第1个处理的电流加法电路的输出,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在第2个处理中,根据该第2控制信号生成要素电流,将根据和第1处理相同的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相加的合成电流,作为电流加法电路的输出信号,供给外部电路。因此,无需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可以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生成对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而言是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每一个,都包含各自的电流值成为二进制加权的关系的成分。
采用本发明后,由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各要素电流,通过与对应数字输入信号的各比特加权,从而使电流加法电路可以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是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该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包括:具有第1控制端子,该第1控制端子通过所述第1选择道路输入所述第1控制信号或第2控制信号,生成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多个增益互不相同的第1晶体管;具有第2控制端子,与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分别串联,向所述第2控制端子分别输入对应的所述数字输入信号的多个第2晶体管;根据所述多个第2晶体管按照所述数字输入信号进行的ON动作,加上各自对应的所述第1晶体管输出的所述要素电流后作为合成电流,供给所述第2选择电路的电流经路。
采用这些发明后,通过第1选择电路,将第1控制信号或中第2控制信号的某一个供给多个第1晶体管。然后,对这些多个第1晶体管,根据按照各自串联的第2晶体管的数字输入信号进行的ON动作,加上由对应的第1晶体管输出的要素电流,将其加法运算结果的输出电流,供给第2选择电路。因此,可以用简单的结构,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各自的增益比被设定成2进制加权的值。
采用这些发明后,通过将多个第1晶体管的增益系数与第1控制信号的各比特对应加权,从而可以使电光学装置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并联结构。
采用这些发明后,所述第1晶体管,通过将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并联,从而可以使电光学装置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高精度地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串联结构。
采用这些发明后,所述第1晶体管,通过将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串联,从而可以使电光学装置通过较少的电路元件数量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高精度地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电流加法电路,设置着在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2控制信号时,生成与来自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的所述第2控制信号成为预先决定的比的第2要素电流,并且将所述第2要素电流与所述合成电流相加的调整电路。
采用这些发明后,通过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2控制信号时,加上与来自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的所述第2控制信号成为预先决定的比的第2要素电流,从而可以使电光学装置获得具有宽广范围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因此,可以不具备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电流生成电路,通过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具有宽广范围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信号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的保持单元。
采用这些发明后,将来自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在保持单元中。因此,将来自第1控制信号输入时的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对应的信号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将由保持单元获得的电压外加给电流加法电路,从而能够利用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进行分时处理。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电流变换成电压的电流电压变换单元。
采用这些发明后,第2信号生成电路,通过电流电压变换单元可以将与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合成电流对应的电流变换成电压。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所述电流电压变换单元生成的电压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之中的功能。
采用这些发明后,将电流电压变换单元生成的电压保持在保持单元之中。因此,将来自第1控制信号输入时的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变换成电压,保持该电压,将由该保持单元获得的电压,作为第2控制信号外加给电流加法电路,从而能够利用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进行分时处理。所以,在使整体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电光学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采用这些发明后,电光学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光学装置,可以不具备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电流生成电路,利用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对数字输入信号而言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本发明的电子机器,具备上述的电流生成电路。
采用该发明后,可以不具备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电流生成电路,利用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对数字输入信号而言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本发明的电子机器,具备上述的电光学装置。
采用该发明后,可以不具备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电流生成电路,利用数量较少的电路元件而且是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对数字输入信号而言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气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2是表示该装置的显示屏部的电路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3是表示该装置的象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该装置的象素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该装置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6是表示该装置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该装置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第1变换期间中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8是表示该装置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第2变换期间中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9是为了讲述图象数字数据与输出电流的关系而绘制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11是表示该装置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第1变换期间中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12是表示该装置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第2变换期间中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14是表示该装置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的第2变换期间中的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15是表示为了讲述第4实施方式而列举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图1~图9,讲述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电光学装置,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框电路图。图2是表示显示屏部12的电路结构的方框电路图。图3是表示象素电路20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
在图1中,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包括:控制电路11,显示屏部12,扫描线驱动电路13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4。此外,在本发明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是有源矩阵驱动方式。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的控制电路11、扫描线驱动电路13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4,也可以用各自独立的电子部件构成。例如:控制电路11、扫描线驱动电路13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4,可以由各自为一个芯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构成。另外,控制电路11、扫描线驱动电路13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4的全部或一部分,还可以用可编程序的IC芯片构成,使其功能通过写入IC芯片的程序软件性地实现。
控制电路11,由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装置输入时钟脉冲CP及所定比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控制电路11根据时钟脉冲CP,编制决定依次选择各扫描线Y1~Yn(参阅图2)的时刻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及帧的基准信号——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还起控制将数据信号ID1~IDm分别向对应的数据线X1~Xm(参阅图2)输出的时刻的作用。
控制电路11在向扫描线驱动电路13输出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同时,还向数据线驱动电路14输出水平同步信号HSYNC。另外,控制电路11向数据线驱动电路14输出图象数字数据D。控制电路11还生成第1~第3选择信号S1~S3,向数据线驱动电路14输出。
显示屏部12,如图2所示,具有沿其列方向延伸的m条数据线X1~Xm(m是自然数)。另外,显示屏部12还具有沿其行方向延伸的n条扫描线Y1~Yn(n是自然数)。在这里,所述m条数据线X1~Xm,以记述的顺序,在图2中从左到右形成。同样,所述n条扫描线Y1~Yn,以记述的顺序,在图2中从上到下形成。
然后,在与所述各数据线X1~Xm和所述各扫描线Y1~Yn的交差部对应的位置上,分别配置着作为象素部的象素电路20。所述各象素电路20,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数据线X1~Xm与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14连接。另外,各象素电路20,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扫描线Y1~Yn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13连接。此外,各象素电路20与向列方向延伸的m条电源线Lm(m是自然数)连接。这样,所述各象素电路20被供给驱动电压Vdd。
图3是表示与第m条数据线Xm和第n条扫描线Yn的交差部对应配置的象素电路20的内部结构的电路图。象素电路20由4个晶体管、1个电容元件和1个作为电光学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构成。详细地说,象素电路20包括:驱动晶体管Qd、第1开关晶体管Qsw1、第2开关晶体管Qsw2、第3开关晶体管Qsw3、保持电容器Co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Qd是P型TFT,第1、第2及第3开关晶体管Qsw3是N型TFT。另外,作为电光学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称作“有机EL元件”),其发光层由有机材料构成,是通过供给驱动电流Ioled后发光的发光元件。
驱动晶体管Qd,其源极与供给驱动电压Vdd的第m条电源线Lm连接。驱动晶体管Qd的漏极,分别与第1开关晶体管Qsw1的漏极和第2开关晶体管Qsw2的源极连接。
另外,驱动晶体管Qd的栅极与保持电容器Co的第1电极DO1连接。保持电容器Co的第2电极DO2与电源线Lm连接。在驱动晶体管Qd的栅极和漏极之间,连接着第2开关晶体管Qsw2。
第1开关晶体管Qsw1,其源极与数据线Xm连接。第1开关晶体管Qsw1的栅极,与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Qsw2的栅极一起与构成所述扫描线Yn的第1副扫描线Yn1连接。第1开关晶体管Qsw1的漏极,与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Qsw2的源极一起与第3开关晶体管Qsw3的漏极连接。第3开关晶体管Qsw3的源极与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E1连接。有机EL元件OLED的阴极E2接地。第3开关晶体管Qsw3的栅极与构成所述扫描线Yn的连接。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线Yn由第1副扫描线Yn1和第2副扫描线Yn2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象素电路20用驱动晶体管Qd、第1开关晶体管Qsw1、第2开关晶体管Qsw2、第3开关晶体管Qsw3、保持电容器Co及有机EL元件OLED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变更。另外,驱动晶体管Qd、第1开关晶体管Qsw1、第2开关晶体管Qsw2、第3开关晶体管Qsw3的通道型,并不限于此,可以适当选择P或N通道型。
扫描线驱动电路13根据来自所述控制电路11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选择显示屏部12中设置的所述n条扫描线Yn中的1条扫描线,输出与该选择的扫描线对应的扫描信号SC1~SCn(n是自然数)。详细地说,扫描线驱动电路13根据所述水平同步信号HSYNC,编成通过第1副扫描线Yn1,控制与该第1副扫描线Yn1连接的第1及第2开关晶体管Qsw1、Qsw2的ON·OFF状态的第1副扫描信号SC11、SC21、SC31、…、SCn1。另外,扫描线驱动电路13根据所述水平同步信号HSYNC,编成通过第2副扫描线Yn2,控制与该第2副扫描线Yn2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Qsw3的ON·OFF状态的第2副扫描信号SC12、SC22、SC33、…、SCn2。
然后,用该第1副扫描信号SC11~SCn1和第2副扫描信号SC12~SCn2构成扫描信号SC1~SCn。根据这些扫描信号SC1~SCn,控制向选择的扫描线上的象素电路20的保持电容器Co写入与数据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对应的电荷的时刻和有机EL元件OLED发光的时刻。
图象数字数据D、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第1~第3选择信号S1~S3,由控制电路11输入数据线驱动电路14。数据线驱动电路14,如图2所示,包括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25部的每一个,与对应的数据线X1、X2、…、Xm连接。另外,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输入由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的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而且,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编成电平与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大小对应的模拟电流信号——数据信号ID1、ID2、…IDm。然后,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按照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通过对应的数据线X1、X2、…、Xm,将所述数据信号ID1、ID2、…IDm向各象素电路20一齐输出。
图4是表示与第m条数据线Xm和第n条扫描线Yn的交差部对应设置的象素电路20的动作的时序图。在这里,示出通过第1副扫描线Yn1输出的第1副扫描信号SCn1,通过第2副扫描线Yn2输出的第2副扫描信号SCn2,通过数据线Xm输入的数据信号(输出电流)IDm和流入有机EL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Ioled。
1帧期间Tc,是所有的扫描线被轮流一次选择完毕的期间。编程期间Tpr是程序期间,是在象素电路20内设置有机EL元件OLED发光亮度的期间,通过第1副扫描线Yn1,由输入的第1副扫描信号SCn1决定。Tle是发光期间,是有机EL元件OLED发光的期间,通过第2副扫描线Yn2,由输入的第2副扫描信号SCn2决定。
在编程期间Tpr,一方面数据线驱动电路14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向数据线Xm上输出与图象数字数据D对应的数据信号(输出电流)Ipm;另一方面,扫描线驱动电路13将第1副扫描线Yn1上的第1副扫描信号SCn1定为H电平。于是,第1开关晶体管Qsw1及第2开关晶体管Qsw2被分别设定成ON状态。而且,驱动晶体管Qd,被设定成其栅极和漏极互相连接的二极管连接。这时,数据线驱动电路14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作为使与图象数字数据D对应的数据信号(输出电流)IDm流过的恒电流源而发挥作用。然后,根据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数据信号(输出电流)IDm,在驱动晶体管Qd、第1开关晶体管Qsw1及数据线Xm这条路线中流动。而且,在保持电容器Co中,保持与数据信号(输出电流)IDm对应的电荷,结束编程期间Tpr。其结果,在驱动晶体管Qd的源·栅间,保持被保持电容器Co记忆的电压。
结束编程期间Tpr后,第1副扫描信号SCn1成为L电平,即第1副扫描线Yn1成为非选择状态,第1开关晶体管Qsw1及第2开关晶体管Qsw2被设定为OFF状态。另外,数据线驱动电路14停止向象素电路20供给数据信号(输出电流)IDm。
接着,在发光期间Tle,扫描线驱动电路13使第1副扫描信号SCn1维持L电平,使第1开关晶体管Qsw1及第2开关晶体管Qsw2保持OFF状态。然后,将与成为L电平的第1副扫描信号SCn1对应的第2副扫描线Yn2上的第2副扫描信号SCn2变换成H电平,即成为选择第2副扫描线Yn2的状态,将第3开关晶体管Qsw3设定为ON状态。这时,保持电容器Co中的电荷的蓄积状态不变化,所以驱动晶体管Qd的栅极电压在编程期间Tpr中被保持成数据信号IDm流动时的电压。在编程期间Tpr中,由于驱动晶体管Qd是设定成二极管连接的状态,所以其源·栅间的电压和其源·漏间的电压相等。即驱动晶体管Qd与其栅电压无关,始终是饱和状态。所以,在发光期间Tle中,在驱动晶体管Qd的源·漏间,以大小与其栅电压对应的流动的驱动电流Ioled,成为如下关系:
Ioled=1/2×μO×Cg×WO/LO×(Vgs-Vth)2
式中:μO是载流子迁移率,Cg是栅极电容,WO是通道宽度,LO是通道长度,Vgs是驱动晶体管Qd的栅·源间的电压Vth是驱动晶体管Qd的临界值电压。
然后,该驱动电流Ioled,在电源线L1~Lm、驱动晶体管Qd、第3开关晶体管Qsw3、有机EL元件OLED这一线路中流动。这样,有机EL元件OLED就以与所述驱动电流Ioled(数据信号的值)对应的亮度灰度发光。以后,各扫描线Y1、Y2、…、Yn被依次选择,向各象素电路20供给数据信号ID1、ID2、…、IDm,各有机EL元件OLED就以与所述驱动电流Ioled的电流电平对应的亮度发光。这样,就在显示屏部12上显示与图象数字数据D对应的图象。
图5是为了讲述本实施方式中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内部结构而绘制的图形。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包括第1控制电路部26,第1选择电路部27,电流加法电路28、第2选择电路部29,第2控制电路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是将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变换成模拟电流的电流输出型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1~第3选择信号S1~S3ON·OFF后,可以进行分时处理。就是说,每逢输入图象数字数据D(D1~D4)时,都能对1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进行2次数字·模拟变换处理。
详细地说,第1控制电路部26是生成基准电压,通过第1选择电路部27向电流加法电路28供给该基准电压的电路。第1控制电路部26包括:第1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1,第1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第1变换晶体管Qc1及共用栅极线GL1。第1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1,其源极与驱动电压Vdd连接,其栅极被输入基准电压Vref。第1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1的漏极,与第1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的漏极连接。第1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其栅极被输入由控制电路11输入的第1选择信号S1。第1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的源极,在与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漏极连接的同时,还与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栅极连接。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源极接地。就是说第1变换晶体管Qc1被形成二极管连接,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栅极与共用栅极线GL1连接。然后,第1控制电路部26在输入H电平的第1选择信号S1时,第1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及后文将述的第2保持选择晶体管Qs12成为ON状态,通过共用栅极线GL1、第1选择电路部27,将与基准电压Vref对应的第1输出电压Vout1供给电流加法电路28。另一方面,在输入L电平的第1选择信号S1时,第1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及第2保持选择晶体管Qs12成为OFF状态,第1控制电路部26通过第1选择电路部27,将第1输出电压Vout1供给电流加法电路28。
第1选择电路部27,是选择第1控制电路部26的输出或第2控制电路部30的输出中的某一方后供给电流加法电路28的电路,包括第2保持选择晶体管Qs12、第1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及共用栅极线GL1~GL3。第2保持选择晶体管Qs12的漏极与共用栅极线GL1、即与第1控制电路部26的输出连接,其源极在与共用栅极线GL2、即与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入连接的同时,还第1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与的源极连接。第2保持选择晶体管Qs12,其栅极被输入所述第1选择信号S1。第1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其漏极与后文将要讲述的共用栅极线GL3、即第2控制电路部30的输出中连接。第1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其栅极被输入由控制电路11输入的第2选择信号S2。
然后,如图6所示,第1选择电路部27在输入H电平的第1选择信号S1时,第2选择信号S2是L电平,只有第2保持选择晶体管Qs12成为ON状态,第1控制电路部26的第1输出电压Vout被选择,并被供给电流加法电路28。另一方面,第1选择电路部27在输入H电平的第2选择信号S2时,第1选择信号S1是L电平,只有第1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成为ON状态,第2控制电路部30的输出电压被选择,并被供给电流加法电路28。
电流加法电路28是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分别加上二进制加权的各要素电流后输出的电路。电流加法电路28,由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第1~第4电流线La1~La4、第1~第4数字信号线Ld1~Ld4、所述共用栅极线GL2及第1输出电流线Lo1构成。共用栅极线GL2分别与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栅极连接,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各自的源极接地,各自的漏极分别与并列配置的第1~第4电流线La1~La4连接。第1~第4电流线La1~La4分别与对应的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的各源极连接。
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其各栅极分别与对应的第1~第4数字信号线Ld1~Ld4连接。第1~第4数字信号线Ld1~Ld4,与控制电路11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的各比特对应。另外,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的各漏极,与第1输出电流线Lo1连接。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是作为按照图象数字数据D(D1~D4)、受到ON·OFF控制的开关元件发挥作用的晶体管。
第2控制电路部29,是选择将来自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出向哪个电路供给的电路,包括第3保持选择晶体管Qs13、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2、第1输出电流线Lo1、第2输出电流线Lo2及输出电流线(数据线)Xm。第3保持选择晶体管Qs13的漏极,与连接第2输出电流线Lo2。第3保持选择晶体管Qs13的源极,在与第1输出电流线Lo1连接的同时,还与后文将要讲述的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2的源极连接。第3保持选择晶体管Qs13的栅极,输入所述第1选择信号S1。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2,其漏极与输出电流线(数据线)Xm连接。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2的栅极,输入所述第2选择信号S2。然后,如图6所示,第2选择电路部29,在输入H电平的第1选择信号S1时,第2选择信号S2是L电平,只有第3保持选择晶体管Qs13成为ON状态,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出,被供给第2控制电路部30。另一方面,第2选择电路部29,在输入H电平的第2选择信号S2时,第1选择信号S1是L电平,只有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2成为ON状态,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出,被供给输出电流线(数据线)Xm。
第2控制电路部30,是保持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出电流,然后将其保持结果作为电压,供给电流加法电路28的电路。第2控制电路部30由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第4保持选择晶体管Qs14、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5、第2变换晶体管Qc2、充电用晶体管Qs31,保持电容器Ch、第2输出电流线Lo2及共用栅极线GL3构成。
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其源极与驱动电压Vdd连接。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的漏极,与第2输出电流线Lo2连接。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成为二极管连接,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的栅极在与第2输出电流线Lo2连接的同时,还与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的栅极连接。即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和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构成电流反射镜电路。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的源极连接驱动电压Vdd,其漏极与第4保持选择晶体管Qs14的漏极连接。第4保持选择晶体管Qs14的栅极,输入所述第1选择信号S1。第4保持选择晶体管Qs14的源极与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漏极连接的同时,还与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5的漏极连接。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源极接地。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栅极,与共用栅极线GL3连接的同时,还与所述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5的源极、充电用晶体管Qs31的源极,保持电容器Ch的第1电极D11连接。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5的栅极,输入所述第1选择信号S1。充电用晶体管Qs31,其漏极与充电用电压Vdis连接,其栅极被输入由控制电路11输入的第3选择信号S3。保持电容器Ch的第2电极D12接地。然后,输入H电平的第3选择信号S3后,充电用晶体管Qs31成为ON状态,保持电容器Ch的电荷被充电。另一方面,输入L电平的第3选择信号S3后,充电用晶体管Qs31成为OFF状态,与保持电容器Ch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对应的电荷在保持电容器Ch中蓄积。
然后,如图6所示,第2控制电路部30输入H电平的第1选择信号S1时,第4、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4、Qs15成为ON状态,与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作为电荷,蓄积在保持电容器Ch中。
此外,在图5的示例中,第1~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1~Qr3是P通道型晶体管。而第1及第2变换晶体管Qc1、Qc2、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 1~Qd4、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w1~Qsw4、第1~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Qs15、第1及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Qs22、充电用晶体管Qs31是N通道型晶体管。
这种结构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在图6所示的时刻,通过使所述第1~第3选择信号S1~S3ON·OFF,从而可以分时使用1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每逢输入图象数字数据D(D1~D4)时,都进行2次数字·模拟变换处理。图6是表示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动作的时序图。在这里,示出所述第1选择信号S1、所述第2选择信号S2、所述第3选择信号S3及图象数字数据D1~D4。
Td是保持电容器Ch的充电期间。Tc1是第1变换期间,是进行第1次数字·模拟变换的期间。Tc2是第2变换期间,是进行第2次数字·模拟变换的期间。
在充电期间Td中,图5的充电用晶体管Qs31成为ON状态,保持电容器Ch的电荷被充电。此外,充电期间Td设定成足够充电的时间。
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图5的第1~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Qs15均成为ON状态,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等值地成为图7所示的电路。
如图7所示,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栅极和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分别通过共用栅极线GL1、GL2连接。即:第1变换晶体管Qc1和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分别构成电流反射镜电路。另外,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出与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的漏极连接。而且,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的漏极在与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漏极连接的同时,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栅极和漏极连接。即第2变换晶体管Qc2成为二极管连接。
在这里,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为1∶2∶4∶8。另外,第1变换晶体管Qc1和第1驱动晶体管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为1/√K∶1。在这里,增益系数β用β=M×βO=(μ×C×W/L)定义。M是相对值,βO是所定的常数,μ是载流子迁移率,C是栅极电容,W是通道宽度,L是通道长度。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增益系数β,分别设定成与图象数字数据D1~D4的各的比特的加权对应的值。例如:最未位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1,被供给与增益系数β最小的第1驱动晶体管Qd1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Qsd1。而最高位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4,被供给与增益系数β最大的第4驱动晶体管Qd4连接的第4开关晶体管Qsd4。
另外,晶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与增益系数β成正比,所以第1变换晶体管Qc1、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电流驱动能力之比,是1/√K∶1∶2∶4∶8。这样,流入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基准电流Iref和流入第1~第4电流线La1、La2、La3、La4的模拟电流I1、I2、I3、I4的电流电平比,就成为1∶1×√K∶2√K∶4√K∶8√K。
而且,基准电压Vref输入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后,基准电流Iref流入第1变换晶体管Qc1。然后,由控制电路11输入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后,根据该图象数字数据D(D1~D4)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成为ON状态。于是,与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电流驱动能力对应的、即被二进制加权的电流,流入与成为ON状态的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连接的第1~第4电流线La1~La4。而且,流入各电流线路的电流的总和,与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成正比,在第1输出电流线Lo1中,流入对基准电流Iref进行了二进制加权的第1输出电流Iou1。第1输出电流Iout1,具有如下关系:
Iout1=√K×(1×D1+2×D2+4×D3+8×D4)×Iref
另外,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和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构成电流反射镜电路。因此,如果使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和第2变换晶体管Qc2之比成为1∶1∶1,那么所述第1输出电流Iout1就流入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和第2变换晶体管Qc2。在这里,由于第2变换晶体管Qc2成为二极管连接,所以所述第1输出电流Iout1被变换成第2输出电压Vout2。然后,在与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栅极连接的保持电容器Ch中,保持与所述第2输出电压Vout2对应的电荷。这样,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保持电容器Ch就保持对与基准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电流Iref进行2进制加权后的第1输出电流Iout相应的电荷。此外,第1变换期间Tc1是足够进行数字·模拟变换的时间,而且设定成对于保持电容器Ch保持的电荷而言自然放电的电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量的时间。
接着,在图6所示的第2变换期间Tc2中,图5的第1~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Qs15均成为OFF状态,其后,第1、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Qs22成为ON状态。而且,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等值地成为图8所示的电路结构。
如图8所示,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各自的栅极,输入与第1变换期间Tc1中保持电容器Ch蓄积的电荷对应的第2输出电压Vout2。就是说,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将第1变换期间Tc1中由电流加法电路28输出的第1输出电流Iout1作为基准电流进行数字·模拟变换。这时,流入第1~第4电流线La1、La2、La3、La4的第1~第4模拟电流I1、I2、I3、I4的电流电平比成为1×√K∶2×√K∶4×√K∶8×√K。
详细地说,首先,由控制电路11输入前头的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1~D4)。然后,适应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电流驱动能力的、即被二进制加权的电流,流入与根据该图象数字数据D(D1~D4)成为ON状态的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连接的第1~第4电流线La1~La4。于是,流入各电流线路的电流总和,与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成正比,对第1变换期间Tc获得的第1输出电流Iout1进行二进制加权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流入输出电流线(数据线)Xm。此外,第2变换期间Tc2是足够进行数字·模拟变换的时间,而且被设定成足以将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供给数据线Xm具有的象素电路20的时间。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成为如下关系:
IDm=√K×(1×D1+2×D2+4×D3+8×D4)×Iout1
=K×(1×D1+2×D2+4×D3+8×D4)2×Iref
即:可以获得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另外,通过变更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增益系数β,可以变更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这样,例如,假设在显示屏部12中的γ校正中作为实现γ=2.2的数据信号,求出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这时,即使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也能近似地获得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
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成为特性线ML1所示的波形。另一方面,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假设增益系数β之比例如是2.25时,成为特性线ML2所示的波形,即成为近似于所述特性线ML1的波形。就是说: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虽然是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但通过改变增益系数β之比K,调整其斜率,从而可以近似地获得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这样,就能在显示屏部12中近似地实现γ校正。
此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1控制信号,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输出电压Vout1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2控制信号,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输出电压Vout2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要素电流,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4模拟电流I1、I2、I3、I4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数字输入信号,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合成电流,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输出电流Iout1及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对应。进而,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电流加法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电流加法电路28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1信号生成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控制电路部26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2信号生成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控制电路部30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1选择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选择电路部27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2选择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选择电路部29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外部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显示屏部12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电流生成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对应。进而,权利要求书记述的选择控制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控制电路11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输出信号,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电流加法电路28对应。
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1晶体管,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对应。进而,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1控制端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各栅极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2晶体管,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对应。进而,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2控制端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的各栅极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电流路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对应第1输出电流线Lo1。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保持单元,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保持电容器Ch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电流电压变换单元,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对应第2变换晶体管Qc2。
进而,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电光学装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对应。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后,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数据线驱动电路14具有的电流输出型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包括:第1控制电路部26,第1选择电路部27,电流加法电路28、第2选择电路部29,第2控制电路部30。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是将图象数字数据D(D1~D4)变换成线性持性的模拟电流的电流输出型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可以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1~第3选择信号S1~S3ON·OFF后,进行分时处理。
这样,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将对与基准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电流Iref进行二进制加权的第1输出电流Iout1相应的电荷保持在保持电容器Ch中。而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将与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被保持电容器Ch蓄积的电荷相应的第2输出电压Vout2输入给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各自的栅极。就是说,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将电流加法电路28输出的第1输出电流Iout1作为基准电流,进行数字·模拟变换。这样,分时使用1个线性持性的电流输出型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通过将第1次的数字·模拟变换的结果作为基准,再进行第2次的数字·模拟变换,从而可以获得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而言成为平方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是分时使用1个线性持性的电流输出型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将第1次的数字·模拟变换的结果作为基准,再进行第2次的数字·模拟变换,从而获得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而言成为平方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因此,不需要复杂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利用电路元件的数量较少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就能对用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生成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能在使整个装置小型化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变更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具有的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增益系数β,可以变更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成为平方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的斜率。因此,不需要复杂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利用电路元件的数量较少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就能对用线性指令的灰度数据生成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能在使整个装置小型化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第2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6、图9~图12讲述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在第1实施方式中讲述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中增加了调整电路31,给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具有的电流加法电路28中增加了固定电阻器R1~R4,给该电路部具有的第2选择电路部29中增加了固定电阻器R5,这些都和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和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包括:第1控制电路部26,第1选择电路部27,电流加法电路28、第2选择电路部29,第2控制电路部30,调整电路31。调整电路31和电流加法电路28并联一起与第1输出电流线Lo1连接。
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包括:在其电流加法电路28中的固定电阻器R1~R4,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第1~第4电流线Lo1~Lo4和第1~第4数字信号线Qsd1~Qsd4。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电阻器R1~R4连接在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的各漏极和电流加法电路28的第1输出电流线Lo1之间。
第2选择电路部29包括:第3保持选择晶体管Qs13,第2输出选择晶体管Qs22,第1输出电流线Lo1,第2输出电流线Lo2,输出电流线(数据线)Xm和固定电阻器R5。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电阻器R5连接在第3保持选择晶体管Qs13的漏极和第2输出电流线Lo2之间。
调整电路31包括:第3输出选择晶体管Qs23,可变电阻器Rv,第5驱动晶体管Qd5,第1输出电流线Lo1,第5电流线La5。第3输出选择晶体管Qs23,其漏极与第1输出电流线Lo1连接,其栅极被输入所述第2选择信号S2。在第3输出选择晶体管Qs23的源极和第5电流线La5之间,连接着可变电阻器Rv。该可变电阻器Rv,例如,在出厂检查工序中,按照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的特性逐个设定电阻值。第5驱动晶体管Qd5的源极接地,其栅极和电流加法电路28具有的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栅极一起与共用栅极线GL2连接。而且,第5驱动晶体管Qd5的漏极,与第5电流线La5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也可以在图6所示的时刻,通过使所述第1~第3选择信号S1~S3ON·OFF,从而分时使用1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每逢输入图象数字数据D(D1~D4),就进行2次数字·模拟变换处理。
在第1变换期间Tc1,图10中的第1~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Qs15成为ON状态,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等值地成为图11所示的电路结构。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栅极和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中的每一个构成电流反射镜电路。另外,电流加法电路28的输出与固定电阻器R5连接。而且,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的漏极,与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漏极连接。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栅极和漏极连接。就是说,第2变换晶体管Qc2成为二极管连接。
在这里,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增益系数β之比,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设定成1∶2∶4∶8,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成1/√K。另外,由于晶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与增益系数β成正比,所以,第1变换晶体管Qc1、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电流驱动能力之比是1/√K∶1∶2∶4∶8。这样,流入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基准电流Iref和流入第1~第4电流线La1、La2、La3、La4的第1~第4模拟电流I1、I2、I3、I4的电流电平比,成为1∶1×√K∶2×√K∶4×√K∶8×√K。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对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各自的ON电阻而言,固定电阻器R1~R4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电阻值,那么固定电阻器R1~R4就不限制流入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电流。这样,在第1~第4电流线La1~La4中流动的电流的总和,就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成为√K×(1×D1+2×D2+4×D3+8×D4)×Iref。
进而,如果对第2及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Qr3的ON电阻而言,固定电阻器R5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电阻值,那么固定电阻器R5就不限制流入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电流,所述第1输出电流Iout1流入第2变换晶体管Qc2。在这里,由于第2变换晶体管Qc2成为二极管连接,所以所述第1输出电流Iout1变换成所述第2输出电压VIout2。而且,与所述第2输出电压V Iout2对应的电荷,保持在与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栅极连接的保持电容器Ch中。这样,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保持电容器Ch就保持对与基准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电流Iref进行二进制加权的第1输出电流Iout1相应的电荷。
接着,如图6所示,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图10的第1~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Qs15均成为OFF状态。然后,第1~第3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Qs23成为ON状态。而且,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等值地成为图12所示的电路结构。
如图12所示,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第1~第5驱动晶体管Qd1~Qd5的各自的栅极,输入与第1变换期间Tc1中保持电容器Ch蓄积的电荷对应的第2输出电压Vout2。就是说,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将第1变换期间Tc1中由电流加法电路28输出的第1输出电流Iout1作为基准电流进行数字·模拟变换。这时,流入第1~第4电流线La1、La2、La3、La4的第1~第4模拟电流I1、I2、I3、I4的电流电平比成为1×√K∶2×√K∶4×√K∶8×√K。
详细地说,首先,由控制电路11输入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1~D4)。然后,适应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电流驱动能力的、即被二进制加权的电流,流入与根据该图象数字数据D(D1~D4)成为ON状态的第1~第4开关晶体管Qsd1~Qsd4连接的第1~第4电流线La1~La4。于是,流入各电流线路的电流总和,与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成正比,成为对第1输出电流Iout1进行二进制加权的输出电流。
在这里,第5驱动晶体管Qd5的增益系数β,设定成和第2变换晶体管Qc2的增益系数β相同的值。第2变换晶体管Qc2和第5驱动晶体管Qd5的电流驱动能力值比是1∶1。就是说,固定电阻器R5的电阻值和可变电阻器Rv的电阻值相等时,所述第1输出电流Iout1和流入第5电流线La5的第5模拟电流I5成为相等的值。流入第5电流线La5的第5模拟电流I5成为如下关系:
I5=(R5/Rv)×Iout1
就是说,对固定电阻器R5而言,将可变电阻器Rv的电阻值调得越小,流入第5电流线La5的第5模拟电流I5就越大。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是第1~第5模拟电流I1~I5的总和。所以,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成为如下关系:
IDm=√K×(1×D1+2×D2+4×D3+8×D4)×Iout1+I5
={K×(1×D1+2×D2+4×D3+8×D4)2+(R1/Rv)
×√K×(1×D1+2×D2+4×D3+8×D4)}×Iref
即:可以获得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另外,通过变更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增益系数β,可以变更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这样,例如,假设在显示屏部12中的γ校正中作为实现γ=2.2的数据信号,求出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这时,即使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也能近似地获得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
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成为特性线ML1所示的波形。另一方面,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假设增益系数β之比例如是2.25时,成为特性线ML2所示的波形,即成为近似于所述特性线ML1的波形。就是说: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虽然是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但通过改变增益系数β之比K,调整其斜率,从而可以近似地获得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
进而,可以通过改变可变电阻器Rv的电阻值,改变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就是说,对于固定电阻器R5来说,减小可变电阻器Rv的电阻值后,流入第5电流线La5的第5模拟电流I5就增加,可以如图9的特性线ML3所示,使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变陡。而对于固定电阻器R5来说,增大可变电阻器Rv的电阻值后,流入第5电流线La5的第5模拟电流I5就减少,可以如特性线ML4所示,使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变缓。这样,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不仅可以获得平方倍,而且还可以获得具有范围更广的非线性特性的输出,近似地实现显示屏部12中的γ校正。
此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2要素电流,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5模拟电流I5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调整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调整电路31对应。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后,在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可以分时处理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增加了调整电路31,给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具有的电流加法电路28增加了固定电阻器R1~R4,给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具有的第2选择电路部29增加了固定电阻器R5。而且,调整电路31包括第3输出选择晶体管Qs23、可变电阻器Rv、第5驱动晶体管Qd5,通过改变该可变电阻器Rv的值,可以改变流过第5电流线La5的电流值。从而无需设置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就能不仅获得具有平方倍,而且还可以获得具有范围更广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仅使可以分时处理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具有的可变电阻器Rv的值发生变化,就能利用电路元件数量较小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生成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来说,不仅是平方的非线性特性而且还是范围更广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能在使整个装置小型化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第3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6、图7、图9、图13、图14讲述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在给第1实施方式中讲述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中增加了调整电路32这一点上和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和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调整电路32和电流加法电路28与第1输出电流线Lo1并联。调整电路32包括: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第3~第5输出选择晶体管Qs2a、Qs2b、Qs2c。另外,调整电路32还包括第5~第7电流线Laa、Lab、Lac。
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其栅极通过共用栅极线GL2与电流加法电路28的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连接,其源极分别接地。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其漏极分别与并列配置的5~第7电流线Laa、Lab、Lac连接。5~第7电流线Laa、Lab、Lac与各自对应的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的各源极连接。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的栅极分别由控制电路11输入数字信号Da、Db、Dc。数字信号Da、Db、Dc是选择性地使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中的某一个ON的信号。例如,数字信号Da是H电平时,只有第5开关晶体管Qsda成为ON状态。另一方面,数字信号Db及Dc成为L电平,第6及第7开关晶体管Qsdb、Qsdc成为OFF状态。
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的漏极,与第3~第5输出选择晶体管Qs2a、Qs2b、Qs2c的源极连接。第3~第5输出选择晶体管Qs2a、Qs2b、Qs2c,其漏极与第1输出电流线Lo1连接,其栅极被输入所述第2选择信号S2。
采用这种结构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也可以在图6所示的时刻,通过使所述第1~第3选择信号S1~S3ON·OFF,从而分时使用1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每逢输入图象数字数据D(D1~D4),就进行2次数字·模拟变换处理。
在第1变换期间Tc1,图13中的第1~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Qs15成为ON状态,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等值地成为图7所示的电路结构。流入第1~第4电流线La1~La4的电流的总和,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成为√K×(1×D1+2×D2+4×D3+8×D4)×Iref。另外,由于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和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构成电流反射镜电路,所以,所述第1输出电流Iout1流入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及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在这里,由于第2变换晶体管Qc2成为二极管连接,所以所述第1输出电流Iout1变换成第2输出电压Vout1。这样,在第1变换期间Tc1中,保持电容器Ch保持对与基准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电流Iref进行二进制加权的第1输出电流Iout1相应的电荷。
接着,如图6所示,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图13的第1~第5保持选择晶体管Qs11~Qs15均成为OFF状态。然后,第1~第5输出选择晶体管Qs21、Qs22、Qs2a、Qs2b、Qs2c均成为ON状态。而且,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等值地成为图14所示的电路结构。
如图14所示,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第1~第7驱动晶体管Qd1~Qd4、Qda、Qdb、Qdc的各自的栅极,输入与第1变换期间Tc1中保持电容器Ch蓄积的电荷对应的第2输出电压Vout2。就是说,在第2变换期间Tc2中,将第1变换期间Tc1中由电流加法电路28输出的第1输出电流Iout1作为基准电流进行数字·模拟变换。
这时,第2变换晶体管Qc2及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的增益系数β之比,互不相同,设定为1∶a∶b∶c。这样,第2变换晶体管Qc2及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的电流驱动能力之比,是1∶a∶b∶c。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有选择地使流过第5~第7电流线Laa、Lab、Lac的模拟电流Ia、Ib、Ic中的某一个成为ON状态,所以如果将选择的一个电流作为Iq,将其驱动能力之比作为Q倍,I和q就成为如下关系:
Iq=Q×Iout1(Q是a、b、c中的某1个)
另外,流过第1~第4电流线La1~La4的电流的总和,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成为√K×(1×D1+2×D2+4×D3+8×D4)×Iref。
这样,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成为第1~第4模拟电流I1~I4、模拟电流Iq的总和,成为如下关系:
IDm=√K×(1×D1+2×D2+4×D3+8×D4)×Iout1+Q×Iout1
   ={K×(1×D1+2×D2+4×D3+8×D4)2
    +Q×√K×(1×D1+2×D2+4×D3+8×D4)}×Iref
即:可以获得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另外,通过变更第1变换晶体管Qc1的增益系数β,可以变更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这样,例如,假设在显示屏部12中的γ校正中作为实现γ=2.2的数据信号,求出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这时,即使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也能近似地获得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
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成为特性线ML1所示的波形。另一方面,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假设增益系数β之比,例如是2.25时,成为特性线ML2所示的波形,即成为近似于所述特性线ML1的波形。就是说: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虽然是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平方倍的模拟电流输出,但通过改变增益系数β之比K,调整其斜率,从而可以近似地获得对图象数字数据D1~D4而言是2.2次方倍的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
进而,可以通过选择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中的某1个,改变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例如,将增益系数β之比定为a<b<c,按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的顺序,可以使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变陡。就是说,选择第7驱动晶体管Qdc时,可以如图9的特性线ML3所示,使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变陡。而选择第5驱动晶体管Qda时,则可以如图9的特性线ML4所示,使输出电流(数据信号)IDm的斜率变缓。这样,可以获得具有范围更广的非线性特性的输出,近似地实现显示屏部12中的γ校正。
此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第2要素电流,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模拟电流Ia、Ib、Ic对应。另外,权利要求书记述的调整电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调整电路32对应。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后,在可以获得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可以分时处理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第1输出电流线Lo1连接了与电流加法电路28并联的调整电路32。调整电路32包括: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第3~第5输出选择晶体管Qs2a、Qs2b、Qs2c,第5~第7电流线Laa、Lab、Lac。而且,通过选择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中的某一个,可以改变
流过第5~第7电流线Laa、Lab、Lac的电流值。从而无需设置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及多个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就能不仅获得具有平方倍,而且还可以获得具有范围更广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分时处理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具有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而且仅仅选择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中的某一个,就能利用电路元件数量较少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生成对输入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来说,不仅是平方的非线性特性,而且还是范围更广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所以能在使整个装置小型化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第4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5,讲述使用作为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讲述的电光学装置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在电子机器中的应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可以在便携式个人计算机、手机、游戏机等手提式信息终端、电子书籍、电子纸等各种电子机器中应用。另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还可以在摄象机、数码相机、车辆导航系统、车用播放器、运转操作板、个人计算机、打印机、扫描器、电视机、图象播放器等各种电子机器中应用。
图15是表示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5中,便携式个人计算机100包括:具有键盘101的本体部102,和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的显示组件103。这时,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的显示组件103,也能发挥和所述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其结果,便携式个人计算机100可以实现显示品位优异的显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可变电阻器Rv在出厂检查工序中,按照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的特性逐个固定了电阻值。还可以例如用电阻元件和模拟开关构成可变电阻器Rv,利用将电阻值调整功能写入IC芯片的程序选择模拟开关,按照显示图象,实时改变可变电阻器Rv的电阻值。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3种具有互不相同的增益系数β的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和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通过有选择地使它们成为ON状态,从而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倾率。还可以组合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中的2种以上,将其置于ON状态,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倾率。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3种具有互不相同的增益系数β的第5~第7驱动晶体管Qda、Qdb、Qdc和第5~第7开关晶体管Qsda、Qsdb、Qsdc,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倾率。还可以使用2种或4种以上的具有互不相同的增益系数β的驱动晶体管和与其对应的开关晶体管,有选择地使它们成为ON状态,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倾率。还可以组合它们的2种或3种以上的开关晶体管中的2个以上,将其置于ON状态,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倾率。另外,还可以利用将有选择地使这些开关成为ON状态的功能写入IC芯片的程序,按照显示图象实时选择各开关,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倾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变换晶体管Qc1和第1驱动晶体管Qd1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为1/√K∶1,设定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输出的斜率K。还可以将第1变换晶体管Qc1和第1驱动晶体管Qd1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为1∶1,将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和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为1/K∶1,设定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输出的斜率K。另外,还可以将第1变换晶体管Qc1和第1驱动晶体管Qd1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为1∶1,将第2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2和第3基准电流生成晶体管Qr3的增益系数β之比,设定为1∶K,设定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的输出的斜率K。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10后,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以外,还可以应用于声音压缩装置使用的非线性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于将4比特的图象数字数据D(D1~D4)变换成模拟电流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但还可以应用于将3比特以下或5比特以上的图象数字数据D变换成模拟电流的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是具有互不相同的增益系数β的晶体管。还可以将多个具有相同的增益系数β的晶体管并联,通过改变并联的个数,使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增益系数β等值地互不相同。这样,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就能利用电路元件数量较少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精确地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是具有互不相同的增益系数β的晶体管。还可以将多个具有相同的增益系数β的晶体管串联,通过改变串联的个数,使第1~第4驱动晶体管Qd1~Qd4的增益系数β等值地互不相同。这样,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25就能利用电路元件数量较少而且简单的电路结构精确地获得具有线性特性的模拟电流输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象素电路20中具体实施后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还可以在有机EL元件OLED以外,例如LED及FED等发光元件之类驱动电流驱动元件的单位电路中具体实施。还可以在RAM(特性是MRAM)的记忆装置中具体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流驱动元件,在有机EL元件OLED中具体实施,但也可以在无机EL元件OLED中具体实施。就是说,还可以在由无机电致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中应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有机EL元件为例进行了讲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在液晶元件、数字微型反射镜设备(DMD)、FED(Fielb Emission Display)及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Display)等中应用。

Claims (25)

1、一种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1控制信号或第2控制信号生成多个要素电流,并根据数字输入信号将从所述多个要素电流中选择出的要素电流相加,生成合成电流的电流加法电路;
生成所述的第1控制信号的第1信号生成电路;
生成所述的第2控制信号的第2信号生成电路;
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和所述第2控制信号中的某一个,供给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第1选择电路;以及
旨在将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供给到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和外部电路中的某一个的第2选择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根据来自控制所述第1及第2选择回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信号进行选择动作,
当所述第1选择回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数字输入信号选择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按照其第1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的合成电流供给第2信号生成电路后,将该合成电流作为所述第2控制信号保持;
当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所述第2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所述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由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根据其第2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后的合成电流作为输出信号,供给所述外部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每一个,都包含各自的电流值成为二进制加权的关系的成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是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
该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包括:
具有第1控制端子,该第1控制端子通过所述第1选择电路输入所述第1控制信号或第2控制信号,生成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多个增益互不相同的第1晶体管;
具有第2控制端子,与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分别串联,向所述第2控制端子分别输入对应的所述数字输入信号的多个第2晶体管;
根据所述多个第2晶体管按照所述数字输入信号进行的ON动作,加上各自对应的所述第1晶体管输出的所述要素电流后作为合成电流,供给所述第2选择电路的电流线路。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各自的增益比被设定成2进制加权的值。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并联结构。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串联结构。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设置着在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2控制信号时,生成与来自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的所述第2控制信号成为预先决定的比的第2要素电流,并且将所述第2要素电流与所述合成电流相加的调整电路。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信号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的保持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电流变换成电压的电流电压变换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所述电流电压变换单元生成的电压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之中的功能。
12、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具有与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差部位对应、分别设置的电光学元件的象素部,旨在扫描所述多条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向对应的所述象素部供给模拟电流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具有:
根据第1控制信号线或第2控制信号线,生成多个要素电流,根据数字输入信号生成加上从所述多个要素电流中选择的要素电流的合成电流的电流加法电路;
生成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第1信号生成电路;
生成所述第2控制信号的第2信号生成电路;
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和所述第2控制信号中的某一方,供给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第1选择电路;
将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的合成电流供给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和外部电路中的某一方的第2选择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来自控制所述第1及第2选择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信号进行选择动作,
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所述第1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数字输入信号选择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按照其第1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的合成电流供给第2信号生成电路后,将该合成电流作为所述第2控制信号保持;
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所述第2控制信号时,所述第2选择电路根据所述数字输入信号选择由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根据其第2控制信号生成的要素电流,将相加后的合成电流作为输出信号,供给所述外部电路。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每一个,都包含各自的电流值成为二进制加权的关系的成分。
15、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是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
该数字·模拟变换电路部,包括:
具有第1控制端子,该第1控制端子通过所述第1选择道路输入所述第1控制信号或第2控制信号,生成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要素电流的多个增益互不相同的第1晶体管;
具有第2控制端子,与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分别串联,向所述第2控制端子分别输入对应的所述数字输入信号的多个第2晶体管;
根据所述多个第2晶体管按照所述数字输入信号进行的ON动作,加上各自对应的所述第1晶体管输出的所述要素电流后作为合成电流,供给所述第2选择电路的电流线路。
16、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1晶体管,各自的增益比被设定成2进制加权的值。
17、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并联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晶体管,包含具有所定增益的晶体管的串联结构。
19、如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设置着在所述第1选择电路选择第2控制信号时,生成与来自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的所述第2控制信号成为预先决定的比的第2要素电流,并且将所述第2要素电流与所述合成电流相加的调整电路。
20、如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信号作为第2控制信号保持的保持单元。
21、如权利要求12~20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与所述电流加法电路生成的所述合成电流对应的电流变换成电压的电流电压变换单元。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将所述电流电压变换单元生成的电压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之中的功能。
23、如权利要求12~22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学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24、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流生成电路。
25、一种电子机器,具备权利要求12~23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
CNB2004100849109A 2003-11-06 2004-10-10 电流生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6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7172A JP3979377B2 (ja) 2003-11-06 2003-11-06 電流生成回路、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377172 2003-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4662A true CN1614662A (zh) 2005-05-11
CN100416628C CN100416628C (zh) 2008-09-03

Family

ID=3454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491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628C (zh) 2003-11-06 2004-10-10 电流生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54166B2 (zh)
JP (1) JP3979377B2 (zh)
KR (1) KR100679964B1 (zh)
CN (1) CN100416628C (zh)
TW (1) TW20052039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16A (zh) * 2009-07-09 2011-01-26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分段的数模转换器(dac)
CN1917018B (zh) * 2005-08-18 2011-08-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的数据驱动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01159118B (zh) * 2006-10-02 2011-08-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565049A (zh) * 2020-07-20 2020-08-21 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二进制加权电流产生电路及数模转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4190A (ja) * 2003-02-21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 電子回路、電子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670137B1 (ko) * 2004-10-08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지털/아날로그 컨버터와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표시 패널과 구동 방법
KR100658619B1 (ko) * 2004-10-08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지털/아날로그 컨버터와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표시 패널과 구동 방법
TW200623020A (en) * 2004-11-25 2006-07-01 Sanyo Electric Co Display module
KR100658683B1 (ko) 2005-08-31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지털/아날로그 변환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JP4752412B2 (ja) * 2005-09-13 2011-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その駆動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19454B2 (en) * 2007-03-06 2010-05-18 Embedded Engineering Services, Inc Logical current 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encoding multiple digital signals
TW200845772A (en) * 2007-05-09 2008-11-16 Denmos Technology Inc Source driver and Gamma correction method thereof
RU2468450C2 (ru) * 2007-07-11 2012-11-27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испле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исплея
TWI391891B (zh) * 2008-06-06 2013-04-01 Holtek Semiconductor Inc 顯示器面板驅動器
JP2012237919A (ja) * 2011-05-13 2012-12-06 Sony Corp 画素回路、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回路の駆動方法
CN104813391B (zh) * 2012-11-26 2017-09-12 Imec 非营利协会 有源矩阵显示器的低功率数字驱动
KR102352282B1 (ko) * 2014-12-29 2022-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073167B2 (en) * 2015-05-22 2018-09-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illumination driver for TOF applications
US11615752B2 (en) 2020-05-07 2023-03-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driver, backligh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backligh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8380B2 (ja) * 1994-09-05 1998-02-04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ガンマ補正を行うディジタル・アナログ変換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994309B2 (ja) * 1997-06-25 1999-12-27 山形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ト・キャパシタ型da変換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lcd駆動制御回路及びlcd駆動制御方法及びlcd駆動制御用集積回路
JP4138102B2 (ja) * 1998-10-13 2008-08-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GB9923591D0 (en) * 1999-10-07 1999-12-08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urren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3099000A (ja) * 2001-09-25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流駆動型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JP3868836B2 (ja) * 2002-03-27 2007-01-17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el駆動回路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4195337B2 (ja) * 2002-06-11 2008-12-10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パネルと駆動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7018B (zh) * 2005-08-18 2011-08-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的数据驱动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US8044977B2 (en) 2005-08-18 2011-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driver circuits for a display in which a data current is generated responsive to the selection of a subset of a plurality of reference currents based on a gamma signal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1159118B (zh) * 2006-10-02 2011-08-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58716A (zh) * 2009-07-09 2011-01-26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分段的数模转换器(dac)
CN111565049A (zh) * 2020-07-20 2020-08-21 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二进制加权电流产生电路及数模转换器
CN111565049B (zh) * 2020-07-20 2020-10-23 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二进制加权电流产生电路及数模转换器
US11251806B2 (en) 2020-07-20 2022-02-15 Microtera Semiconductor (Guanzhou) Co., Ltd. Binary weighted current source and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40982A (ja) 2005-06-02
JP3979377B2 (ja) 2007-09-19
KR20050043614A (ko) 2005-05-11
KR100679964B1 (ko) 2007-02-08
US20050099328A1 (en) 2005-05-12
US6954166B2 (en) 2005-10-11
TW200520394A (en) 2005-06-16
TWI292254B (zh) 2008-01-01
CN100416628C (zh) 2008-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14662A (zh) 电流生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CN1290071C (zh) 电子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光电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CN1232938C (zh) 基准电压发生电路及发生方法、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212597C (zh) 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186677C (zh) 显示装置
CN1254780C (zh) 基准电压发生电路和方法、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CN1294442C (zh) 伽马校正电路、液晶驱动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CN1254783C (zh) 基准电压发生电路和方法、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CN1758309A (zh) 数/模转换器、显示设备和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591549A (zh)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子机器
CN1763820A (zh) 电光学装置、其驱动方法及电子仪器
CN1909047A (zh) 数据驱动电路及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912978A (zh) 数据驱动器、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驱动该设备的方法
CN1267875C (zh) 电流产生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471069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仪器
CN1662948A (zh) 电流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577454A (zh) 数字/模拟转换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909043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数据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648971A (zh)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电路
CN1909046A (zh) 数据驱动电路和使用该驱动电路的发光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652184A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487486A (zh) 电子电路与驱动方法、电光装置与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551089A (zh)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以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CN1467695A (zh) 电子电路、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CN1637821A (zh) 数据线驱动电路、电光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