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7113A - 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7113A
CN1577113A CNA2004100319314A CN200410031931A CN1577113A CN 1577113 A CN1577113 A CN 1577113A CN A2004100319314 A CNA2004100319314 A CN A2004100319314A CN 200410031931 A CN200410031931 A CN 200410031931A CN 1577113 A CN1577113 A CN 1577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original
original edition
edition plate
workpiece
con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1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7439C (zh
Inventor
塚原隆行
中尾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MY Ltd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HM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781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4112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806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4712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HMY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7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7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74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74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7/02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with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2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with interrelated action between the cutting member and work feed
    • B26D5/22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with interrelated action between the cutting member and work feed having the cutting member and work feed mechanically connected
    • B26D5/24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with interrelated action between the cutting member and work feed having the cutting member and work feed mechanically connected including a metering device

Abstract

一种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在安放印刷原版(W)的操作台(1)上具有印刷原版(W)的搬入搬出装置(10)、和对安放的印刷原版(W)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即销(21)、(22)、(27)、(28),利用移动装置和推压部件的倾动销(31)、(32)以及推进器(38)来移动印刷原版(W),使其2边与销(21)、(22)、(27)、(28)接触并确保基准位置,对印刷原版(W)进行正确地定位并冲孔。而且,在印刷有规矩线的原版冲孔装置中,具有图像检测该规矩线的检测装置,移动工件的承受部件,消除预先设定的色版冲孔位置和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的偏差。由此,可以提供一种简易且高精度的制版用印刷原版的冲孔装置。

Description

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用于在照相制版的矩形印刷原版上形成定位孔或凹部的冲头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对准用规矩线与图案一起曝光显像的矩形印刷原版上形成定位孔或凹部的冲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在照相制版的多色印刷技术中,在印刷机中设定多个印刷原版时,确保色版间的相对定位精度是一项重要课题。为了定位,需要在印刷原版上形成正确的定位孔或凹部。在形成孔或凹部的冲孔装置中,理所当然要求定位精度。
而且,最近开发的铝薄板印刷原版存在着由于原版本身容易变形、不能给印刷原版施加单纯的外力来进行定位等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3等中公开了如下的装置,即、在印刷原版中使定位用规矩线与原图像同时曝光显像,在冲孔装置中用CCD摄像机读取此规矩线、与能控制前后左右旋转的X-Y-θ操作台连动修正冲孔位置来定位的CCD方式的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昭58-363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4-2292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6-250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2-250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7-043914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冲孔装置是,把作为基准的初版的色版设定成1边面临冲孔部后,移动感光装置、配置在与色版的规矩线面对的位置,并对应于感光装置的感光结果、移动右操作台使感光装置的中心与规矩线对准,作冲孔动作、形成冲孔。对于之后的色版,在初版位置将感光装置固定不动的状态下、进行同样的动作来确保色板间的定位精度。
专利文献2的冲孔装置,其感光装置是沿用众所周知的例子,通过一边在显示盘上确认预先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基准位置与检测出的规矩线之差,一边操纵定心机构和上版机构,而进行修正,对印刷原版进行定位。而且,专利文献3的冲孔装置是,通过利用印刷原版的中心线基准进行对准后,相对移动原版与冲孔装置来确保定位精度。相对移动,在初版时移动冲孔装置,在第2版以后,相对于存储并固定的初版冲孔装置位置、在X-Y-θ方向移动吸附着原版的定位臂来进行。
然而,所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CCD方式的装置,虽有冲孔位置精度高的优点,但装置造价太高。  除此之外另外,由于为了追求CCD的读取精度,随动动作的机构变得十分复杂、动作速度受到限制等问题。该动作速度的问题对于使冲孔装置和曝光显像装置连动以实现自动化构成很大的制约。
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3的装置中,使承载印刷原版的操作台、臂对应于感光结果而在X-Y-θ方向动作、进行定位。但是有以下的问题,即、在该承载体中装入自动搬入色版/排出色版的装置则使机构变得复杂,由于动作的累积误差,机构的动作精度很难适应CCD等感光装置的解像度。
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定位中使用定心机构,以1个方向限制色版的相对的外侧面、机械定心的状态进行定位,不经过基于CCD的修正装置,印刷原版的外形精度受到影响,很难做到高精度的定位。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确认定心状态,需要有第3个的CCD,而且使为追求精度的运算处理变得复杂,其结果导致装置造价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能与高速制版的自动化相对应,结构简单,动作速度高,并以便宜的装置也能确保冲孔精度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发明,提供一种不依靠CCD方式的图像数据处理,而仅用机械动作,提高动作速度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而且,虽然本发明的第2发明是采用CCD方式和机械操作组合,但是印刷原版的移动不利用X,Y操作台等进行,而用简单机械结构来提高定位的动作速度,提供结构便宜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即,本发明者研究了成本和动作速度及定位精度的问题,不依靠CCD方式的图像数据处理,而将确保印刷原版基本移动的移动装置,进行高精度的位置微调整的定位部件和推压部件进行机械组合,同时减少印刷原版与操作台面的摩擦阻力来确保冲孔精度,并提高动作速度,能大大地降低成本等,这些都在本第1发明中体现。
另外,本发明者讨论了,作为第2发明,在使用CCD的状态下、成本和动作速度及定位精度的问题,在对应于印刷原版的2边的位置配置承受部件,通过使该承受部件与用CCD的感光装置检测到的数据连动移动,能使结构简略化的同时实现高精度化。另外,通过以色版的特定色作为基准、对准其他色版,能实现每一套色版的更高精度定位,而且通过减少印刷原版与操作台间的摩擦阻力,能够与所述承受部件的移动相对应,更进一步追求印刷原版精度等,也在本第2发明中得以体现。
即,本第1发明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是一种带有用于在曝光显像的矩形印刷原版上形成定位孔或凹部的冲头的冲孔装置;具有,向安放印刷原版的操作台搬入/搬出该印刷原版的搬入/搬出装置,和对安放的印刷原版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具有,与所述印刷原版相邻2边的各边接触、确保冲孔动作的基准位置的定位部件,将操作台上的所述印刷原版移动至与该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位置的移动装置,位于所述印刷原版的与所述定位部件接触的2边的相反一侧的边、将所述印刷原版向所述定位部件方向推压的推压部件,检测所述印刷原版与所述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情况的检测装置,以及用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来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和所述推压部件的动作的控制电路。
即,本第1发明的冲孔装置具有印刷原版的搬入/搬出装置,将印刷原版在操作台上简便地安放、排出。而且,在操作台上具有印刷原版的定位装置,在此定位装置具有与印刷原版相邻的2边各自接触、确保冲孔动作的基准位置的定位部件。这样设置与2边各自接触的定位部件是因为在矩形印刷原版中,若确定了2边的位置,也就能确定印刷原版的位置。例如,如果规定的边与该边的定位部件接触并确定该边的平行位置后,进行移动使与之相邻的另一边与其定位部件接触,便完成向印刷原版相规定位置的安放。
为在该操作台上移动印刷原版,同时使用将印刷原版向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位置移动的移动装置、和将印刷原版的定位部件的相反一侧的边分别向定位部件方向推压的推压部件等2种装置。而且,印刷原版通过移动装置与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后,停止移动装置的驱动,使推压部件动作。
这样,在本发明中,将印刷原版移动到接近定位部件的位置的移动装置和对定位装置进行推压的推压装置在功能上分开。首先,由移动装置对规定的冲孔位置进行粗定位,由推压部件进行微调,由此在印刷原版与定位部件接触时,能减少印刷原版的弹性变形。
即,仅用移动装置进行整个印刷原版与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动作,则移动装置必须进行非常高精度的驱动,这样会增加成本,不理想。在此,本发明是由移动装置移动印刷原版至与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位置后,使推压部件动作,进行与印刷原版的接触,能够以便宜的机械方法可靠地实现定位。
另外,本发明具有,检测印刷原版与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检测装置,由检测装置的检测对移动装置和推压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即,由移动装置移动印刷原版至与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规定位置,由机械或电光学传感器的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由该检测、经过控制电路解除移动装置的驱动,推压装置动作、将印刷原版推压在定位装置上。然后,推压装置与印刷原版接触,由电导通等方法对接触进行检测。此时的推压力,按预先设定成不使印刷原版弹性变形的值。这样,通过在接近或接触时从移动装置切换为推压部件,能防止由于移动速度的影响而使印刷原版反弹或接触时的印刷原版的弹性变形。
关于从所述移动装置切换到推压部件、印刷原版与定位部件接触的情况的检测,能够用电导通确认接触为好。这样,例如,能防止由于某种原因脱离接触、定位精度变差。即,能防止:相邻2边的定位部件之间的定位产生时差,之后在定位时,由于推压的影响,最初定位的边从定位部件离开、造成定位精度恶化的情况,或由在定位时继续进行的真空吸引等引起的印刷原版固定时的偏差,或由于冲孔单元引起的冲孔偏差等,在一处的定位部件不能确认接触时动作停止等造成的穿孔精度不良的印刷原版的产生。
利用本第2发明CCD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是一种带有用于在对准用规矩线与图案一起曝光显像的矩形印刷原版上形成定位孔或凹部的冲头的冲孔装置;在该冲孔装置的原版安放操作台上具有,进行所述原版的定位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具有,图像检测在原版上印刷的所述规矩线的检测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原版相邻2边的位置配置的可变位的承受部件,对与所述承受部件接触的所述原版的2边相反的边施加推压力的推压装置,使所述承受部件变位、赋予印刷原版前后左右以及旋转动作的调整装置,消除预先设定的原版冲孔位置与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位置之间的偏差,控制所述调整装置的控制电路。
即,本第2发明的冲孔装置,在安放印刷原版的操作台上具有,图像检测在原版上曝光显像的规矩线的检测装置,原版的承受部件以及推压装置,移动承受部件并将印刷原版移动至规定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装置,由控制调整装置的控制电路构成的、对印刷原版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该承受部件与所述第1发明的定位部件同样地,与印刷原版的相邻的2边分别接触以确保冲孔动作的基准位置。在此,为了使印刷原版与承受部件接触,能够使推压装置动作来进行。
这样预安放的印刷原版,消除由图像检测规矩线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的偏差,利用控制电路进行运算处理,控制调整装置。此时,通过移动在对应于印刷原版的2边的位置配置的承受部件来对印刷原版进行微动调整、完成印刷原版向规定位置的安放。这样,作为微动调整装置,由于不使用专用定位臂和X-Y-θ操作台,并用承受部件具有微动调整装置的功能,能简化装置的构造,还能减少动作部并能提高动作整体精度。另外,由于向操作台面搬入/搬出印刷原版的装置也容易装入,所以作为与曝光显像装置和升降摄像机台(Stacker)等前后装置连动的联机(In line)的冲孔装置,很方便。
作为所述调整装置,例如,根据控制电路的信号利用步进马达等驱动滚珠丝杠等,使与之连接的承受部件动作。构成调整装置的可动的承受部件配置在对应于与印刷原版相邻的2边的位置。承受部件的数量,为了减少动作误、简化运算处理,优选为所需的最少数量。例如,印刷原版的位置1边有2个点、而相邻的另1边有1个点,合计3个点能定位,所以取3个点,使各承受部件在与印刷原版直交的方向移动,并将这3个点的移动量进行组合,由此使印刷原版可以对以X-Y-θ方向、即平面状直交的座标X-Y表示的方向的动作和旋转方向θ的动作进行任意调整。
本第2发明的上述调整装置和控制装置优选,在图像检测视野内的原版上设置能识别颜色类别的标记,将特定的色版作为初版,每一套色版以此为基准来对后续其他原版的定位进行调整。例如,由于如果在作为图像检测装置的CCD摄像机的视野内放入能识别版的颜色的类别的图案,就能在规矩线位置检测的同时也识别色版的类别,所以能将在每一版色组合中高精度地对准冲孔位置。例如,记录最初处理的色版,并作为初版、作为基准。以后,在依次处理的版中,与初版相同识别图案的版持续期间,以初版作为基准进行冲孔定位。若在每一次处理与初版相同图案时都按相同基准处理,能保证印刷机中每套色版组合,例如,8色印刷的8张色版间的高精度定位,能减少印刷机的程序调整时间。
而且,在本第1、第2发明的印刷原版冲孔装置的任意一个中,都优选在放置于操作台上的印刷原版的下面形成空间、在该操作台面上配置降低该印刷原版与操作台面之间的摩擦的摩擦降低部件。这样,通过设置降低操作台上的印刷原版的摩擦的装置,能抑制由摩擦力产生的印刷原版的变形。
即,作为印刷原版,使用边长通常为数十到数百厘米,厚度约为0.3毫米的矩形光滑铝薄板,由于其厚度薄面积宽,若单纯用外力进行定位,就必须解决数微米单位的弹性变形问题。
以具体实例来说明。作为定位方法,若能对印刷原版的相邻两边进行固定,就能进行定位。但是,使印刷原版各边同时和与规定的两边相对应的定位部件接触很困难,在最初使印刷原版的边与一边的定位部件接触的同时,在另一边的定位部件与另一边接触之前印刷原版会发生移动。此时,在最初的定位部件与印刷原版的薄壁外周部之间的摩擦阻力起作用。并且,此时平滑的印刷原版与操作台之间也有摩擦阻力起作用。
由于印刷原版本身的重量,在操作台与印刷原版之间会有摩擦阻力。而且,一旦印刷原版变成大版,薄而平滑容易紧密结合,故原版与操作台间会作用真空吸引力,使摩擦阻力变得更大。由推压部件对印刷原版进行推压定位时,若该摩擦阻力不尽力减小,印刷原版会发生弹性变形。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印刷原版与操作台之间形成局部空间、使接触面变小,并且消除由于真空吸引而导致的摩擦阻力,并且在接触面上使用例如光滑表面的金属、陶瓷、树脂部件或将表面经过低摩擦加工等减摩处理的部件来降低摩擦阻力。
在利用印刷原版的外周边定位的情况下,为了消除印刷原版外周尺寸精度的影响,要尽可能缩小定位部件的接触面,最佳是点接触。但是,由于在印刷原版上作用有推压部件的推压力,缩小接触面就会产生薄壁印刷原版弹性变形的问题,而降低推压力就会出现与上述摩擦阻力的平衡困难,难以正确定位。所以,在不采用CCD方式的图像数据处理,而限制印刷原版的外周进行精度定位的情况下,有必要设法消除印刷原版外周尺寸精度的影响因素,和使印刷原版不由于作用于其上的各种力而发生弹性变形。
在上述第1、第2发明的任意一个装置中,上述定位部件或承受部件在定位时都会与印刷原版相接触而发生变位,所以优选摩擦小、旋转自如地支撑的圆筒形销体。这样,通过使定位部件等与印刷原版接触的面作成旋转自如的圆筒形面的销体,就能降低两者接触时印刷原版移动的摩擦力。这是指构成点接触、旋转摩擦的状态,对于防止印刷原版的变形是有效的。
如上所述,虽然相邻两边的定位部件等之间仅产生微小定位时的偏差,但由于印刷原版通过推压部件从两个方向向定位部件推压,在某一方的定位部件等与印刷原版之间必定会在接触部产生滑动。此时,通过将定位部件构成旋转自如地支撑的旋转体,就能防止由推压力和滑动部的摩擦阻力产生的印刷原版弹性变形,从而实现正确的定位。另外,虽然优选全部将定位部件构成旋转自如的旋转体,但在多个定位部件中,至少最初与印刷原版接触定位的位置的定位部件必须应用这种形式。
此外,虽然定位部件、承受部件等为了与印刷原版可接触同时又不妨碍其搬入/搬出动作,而可在操作台的安放平面的上下移动,但由于可以将操作台的安放平面作为印刷原版的通板线使用,所以将冲孔装置作为联机装置使用很方便。
此外,在与作为冲孔装置的前工序的曝光显像装置以及作为后工序的升降摄像机台(Stacker)连动的联机(In line)冲孔装置中,由于采取将印刷原版沿操作台面或其面上移动进行搬入/搬出的方式,所以能够使构造简化,采用使搬入/搬出路线的定位部件和承受部件可在操作台安放平面的上下移动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能保持冲孔精度,简化结构造来加快装置动作速度的同时,能实现便宜的冲孔装置,对制版装置的自动化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第1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版的冲孔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作为本第1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的第1、第2前端定位销的详细剖视图。
图4为本第1、2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后端定位倾动销的详细剖视图。
图5为作为本第1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推进器和推压部件的滑枕(Ram)的详细图。
图6为表示本第1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7为说明本第1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版的冲孔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版冲孔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作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承受部件的第1前端定位销的详细图。
图11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横向推压装置的推进器和检测装置的图。
图12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的触摸板和监视器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3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原版规矩线的配置的图。
图14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初版识别标记的图。
图15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全部流程的流程图。
图16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初版的位置修正动作的流程图。
图17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第2版以后的粗位置修正动作的流程图。
图18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第2版以后的最终位置修正动作的流程图。
图19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座标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图20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误差计算时的Y轴修正动作的流程图。
图21为表示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整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中:
1-操作台,2-框架,3-辅助框架,4-触摸板,5-监视器,6-右CCD摄像机,7-左CCD摄像机,8-摄像机移动装置,9-螺旋机构,10-传送带,11-皮带,12-驱动轮,13-从动轮,14-马达,16-臂,17-气缸,19-纵移动滑枕,20-步进马达,21-第1前端定位销,22-第2前端定位销,23-销辊,24-移动滑枕,25-驱动部,27、28-侧端定位销,31-第1倾动销,32-第2倾动销,33-销辊,34-倾动臂,35-气缸,36-弹簧,37-第1推进器,38-螺旋机构,39-滑枕,40-弹簧,41-冲孔单元,42-第2推进器,43-滑枕,45-横移动滑枕,46-连续销,47-横向调整装置,49-盖,50-控制电路,51-CPU,52、53-纵检测装置,54、55-横检测装置,56-步进马达,59-驱动部件,60-摩擦降低用部件,61-规矩线,62-初版识别标记,121-第1前端定位销,122-第2前端定位销,127、128-侧端定位销,150-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第1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个最佳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印刷原版的冲孔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其侧面剖视图,图3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之一的前端定位销的详细侧面剖视图,图4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送装置和推压部件之一的倾动销的详细剖视图,图5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横向移送装置和推压部件的第1、第2推进器的详细图,图6为表示检测装置和控制电路的构成的图,图7为表示其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图1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印刷原版的冲孔装置由操作台1、作为印刷原版搬入/搬出装置的传送带10、作为定位部件的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侧端定位销27、28、兼作纵向移动装置和推压部件的倾动销31、32、横向移动装置的推进器37、42和冲孔单元41构成,其中推进器37还兼作推压部件。
安放印刷原版(以下称工件)W的平板操作台1,由如图5所示的框架2平面支撑。操作台1分成四份,其间设置有作为印刷原版的搬入/搬出装置的3条传送带10,工件W从图的左边搬入从右边排出。
分成四部分的操作台中,距冲孔单元近的操作台1a为平面操作台,具有未图示的真空吸附装置,吸引安放在操作台面上的工件W并将其固定在操作台的定位位置上。在其他的操作台1b、1c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经过降低摩擦加工的降低摩擦用部件60,以减少工件移动的摩擦阻力,而且,通过多个摩擦降低用部件60间形成的空间,即使在工件较薄的情况下,也防止被操作台吸住。设定这些操作台1b、1c、和1d上的降低摩擦部件60的上表面,使之和与冲孔单元较近的操作台1a为同一平面或较其稍高。
在操作台1上,在安放的工件W一个端面一侧间隔设置有对工件的侧端进行定位的侧端定位销27、28。在操作台1的工件的行进方向前端一侧(以下称前端、后端),从靠近所述侧端定位销27、28的一侧设置有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此时,前端定位销21和侧端定位销27、28与曝光装置的印刷原版定位装置具有相同配置。而且,在操作台上安放的工件后端位置,从靠近上述侧端定位销27、28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兼作纵向移动装置和推压部件的第1、第2倾动销31、32。而且,在侧端定位销27、28一侧设置有2个冲孔单元41和第2推进器42,并在相反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第1推进器38。
搬入/搬出装置的3条传送带10,如图2所示,皮带11悬架在设置于操作台1的前端一侧的驱动轮12和设置于后端一侧的从动轮13之间,驱动轮12由马达14驱动旋转。驱动轮12和从动轮13旋转自如地轴支撑在分别以轴12a、13a作为支点摇动的臂16的前端,臂16通过气缸等驱动装置17摇动驱动,使驱动轮12和从动轮13上下驱动。这样,在装置中将工件W搬入/搬出时,皮带11从操作台面上升,工件W在安放于操作台1的状态下,传送带11则呈从操作台面稍微下降的状态。
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形状相同,如图3中详细表示的那样,销辊23旋转自如地轴支撑在移动滑枕24的轴24a上,移动滑枕24由固定在框架2的辅助框架的驱动部25上下驱动,使销辊23从操作台1面时而突出时而下降。这样,在皮带11上升并搬出工件时,会下降至不妨碍工件搬出的位置。此外,还设置有能检测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与工件间的电导通,检测工件的接触的图6中的检测装置52、53。
2个侧端定位销27、28形状相同,与前端定位销21、22同样地旋转自如地轴支撑销辊的固定轴以销辊一直从操作台1的面突出的状态固定在操作台1的框架上。此外,还设置有检测2个侧端定位销27、28与工件间的电导通,检测工件的接触的图6中的检测装置54、55。
构成纵输送装置和推压部件的倾动销31、32形状相同,如图4中详细表示的那样,销辊33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倾动臂34的一端的轴34a上。倾动臂34被摇动自如地轴支撑在框架2的辅助框架3的销3a上,另一端的销34b与气缸等驱动装置35结合并进行倾动驱动。倾动臂34以销辊33向行进方向推压工件的形态通过弹簧36受弹簧力。
在待机时如图中虚线所示,销辊33处于从操作台1的面下沉的位置。若在操作台1的面安放工件W,驱动装置35将销辊33向实线的垂直位置倾动驱动,作为移动装置推压工件W的后端使之移动至工件的前端与前端定位销21、22接触。然后,在销辊33直立的位置,销辊33推动工件W的后端,依靠弹簧36的弹力以一定负荷将工件W向前端定位销21、22推压。这样,倾动销31、32兼有工件的移动装置和推压部件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用一个倾动销同时作为纵向移动装置和后端推压部件,但将纵向移动装置和后端推压部件两者分开设置也可以。
图5中所示的第1推进器37中,在工件W安放在操作台面上的状态下,通过作为推压部件的滑枕39使工件W与侧端定位销27、28接触,因此滑枕39由螺旋机构38的驱动装置驱动做伸出/缩入动作。滑枕39依靠弹簧40的弹力以一定负荷将工件W向前端定位销27、28推压。这样,第1推进器37兼有工件的横移动装置和推压部件的作用。
由于该图的第2推进器42通过滑枕43使工件W从侧端定位销27、28脱离,所以滑枕43利用未图示的螺旋机构等的驱动装置驱动,做伸出缩入动作。
冲孔单元41使用一般的冲头往复型的冲孔单元,打出规定形状的冲孔。
检测装置和控制电路的构成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50由利用预先输入的程序和后述的检测装置的信号来驱动推进器等装置的CPU51构成,CPU51的数值显示在监视器5上。
检测装置由,由通过电导通来检测前端定位销21、22与工件的接触的纵检测装置52、53,和由电导通来检测侧端定位销27、28与工件的接触的横检测装置54、55构成。这样,检测到工件与各定位销中的任意一个导通,就能检测出接近;检测与双方的销导通,就能检测出接触。
由纵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值,CPU51对纵移动装置的倾动销31、32进行程序驱动,由横检测装置54、55的检测值,CPU51对横移动装置的第1推进器37进行程序驱动。然后,CPU51根据控制程序对传送带11的上下移动、搬入/搬出动作、冲孔单元41的动作、前端定位销21、22的上下移动、和第2推进器42的动作等进行控制。
以下,用图7的流程图来说明所述第1发明构成的冲孔装置的动作。首先,在待机位置,传送带10的皮带11在操作台的上方位置,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在突出位置,第1、第2倾动销31、32在下沉位置,第1推进器38、第2推进器42在引入位置。
在此状态下从图左侧通过未图示的供给装置,向传送带10的皮带11上供给工件W,皮带11旋转、把工件W搬入装置(STEP1)。工件的前端移动至与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接近为止(STEP2)。在此,皮带11停止并下降,把工件W安放在操作台1上(STEP3)。
接着,第1、第2倾动销31、32倾动、并从操作台面突出,销辊33推压工件W的后端(STEP4),使工件前端与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接触并利用弹簧36的弹力以一定负荷推压。这样,由前端定位销21、22和后端销辊33对工件W进行限制(STEP5)。在此,由作为横移动装置的第1推进器37推压工件、进行预定位(STEP6),使其侧端与侧端定位销27、28接近或接触(STEP7)。
然后,使从侧端定位销远侧位置的第2前端定位销22和第2后端倾动销32从操作台面沉下,解除工件的限制(STEP8)。以仅由从靠近该侧端定位销一侧的第1前端定位销21和第1倾动销31对工件进行限制的状态,由推进器38推压工件(STEP9)、移动工件至该侧端与侧端定位销27、28接近或接触后,由推压部件滑枕39的弹簧40压力以一定负荷将工件W向侧端定位销27、28推压,来确定工件的最终位置(STEP10)。
在此,工件是否与各销正常接近或接触,可根据所述基于电导通的纵/横检测装置52、53、54、55进行检测,所以能进行正确的定位。
这样,工件不会与第2前端定位销22和第2后端定位倾动销32发生干扰,仅仅用同时作为第1前端定位销21和推压部件的第1倾动销31、侧端定位销27、28和推压部件的滑枕39来定位,所以工件不会发生倾斜并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在该状态下由在操作台1上设置的、未图示的真空吸附固定装置吸住工件W并将其固定在操作台(STEP11)。将工件W固定在操作台上、启动冲孔单元41,对工件W进行规定的冲孔作业(STEP12)。
冲孔完成后,引入第1推进器37(STEP13)、使第1前端定位销21和第1倾动销31从操作台面沉下(STEP14)。然后,解除操作台的真空吸附来解除工件的固定(STEP15)。接着,第2推进器42开始动作,将工件W推回、从侧端定位销27、28脱离(STEP16)。引入推进器42(STEP17),使传送带10的皮带11上升至上方位置(STEP18),旋转并将工件从装置中搬出(STEP19)。
搬出工件后,传送带10的皮带11就保持旋转的状态并待机(STEP20)。第1、第2前端定位销21、22从皮带面突出、处于待机并结束(STEP21)。这样,能简单地进行高精度的冲孔。另外,也可以停止传送带10的皮带11而待机。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原版的冲孔装置,由于最终定位时、排除了印刷原版移动速度的影响,所以能用预先设定并调整的推压力对定位部件进行推压、实现正确的定位。
另外,在远离冲孔单元的操作台上配置降低摩擦部件的同时,由于印刷原版与操作台间形成部分空间,真空状态被解除,因此能设置印刷原版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最低限度的推压力,可以实现更正确的定位。
而且,在最后起作用的定位销中,最初被定位的第2前端定位销为旋转自如的圆筒,可以防止由于摩擦阻力而使印刷原版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推压部件的倾动销、作为初期预定位的第1前端定位销等,也采用旋转自如的旋转体的销以降低摩擦阻力。
而且,在搬入/搬出经路配置的第1、第2倾动销、第1、第2前端定位销,可从操作台的安放面向下方沉下,与印刷原版的搬入/搬出不发生干扰,易于自动化。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图8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原版的冲孔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其侧面剖视图,图10为兼作承受部件的调整装置的可移动的前端定位销的详细侧视图,图11为作为本第2实施方式的横向推压装置的推进器、和兼作横向承受部件和调整装置的侧端定位销以及检测装置的详细图。图12为表示触摸板和显示器的配置的图。而且,图13为表示用本冲孔装置处理的工件的规矩线的配置的图,图14为本第2方式的初版识别用的规矩线。图15~图20为表示本发明方式的冲孔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1为表示检测装置和控制电路构成的方框图。图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用同一符号表示。另外,由于推压装置的倾动销的详细剖视图和表示运送皮带的动作的详细图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4和图5相同,因此直接用其图来说明。
首先,在图8中,本第2实施方式印刷原版的冲孔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相同,由操作台1、作为印刷原版搬入/搬出装置的传送带10、工件定位的第1、第2前端定位销121、122、侧端定位销127、128、作为纵向推压装置的倾动销31、作为横向移动装置和推压装置的推进器37、作为横向移动装置的推进器42、和冲孔单元41构成。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的第1前端定位销121和侧端定位销127、128可移动、构成承受部件和调整装置。另外,在设置有作为图像检测装置的CCD摄像机6、7这一点上不同。
安放工件W的平板操作台1,为与所述图1相同的构成,设置着作为印刷原版的搬入/搬出装置的3条传送带10,工件W从图的左侧搬进从右侧排出。搬入/搬出装置的3条传送带10的构成也与所述图1相同。操作台1a的真空吸附装置、操作台1b、1c的降低表面摩擦用部件60的配置等与所述图1相同。
在操作台1上,在如图8所示安放了工件W的冲孔单元41一侧,进行工件侧端的定位的侧端定位销127、128间隔设置。该侧端定位销127、128,由与上述图3的前端定位销同样可旋转地轴支撑的销辊构成,如图9所示那样,销辊23处于一直从操作台1的面突出的状态、并安放在横移动滑枕45上。横移动滑枕45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销46、46由驱动部件59、59驱动,沿横向Y方向和旋转θ方向移动,使与在横移动滑枕45上固定的侧端定位销127、128接触的工件,在横向Y方向和旋转θ方向变位移动来进行横向定位。这样便构成沿Y-θ方向移动工件的横向调整装置47。然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设置检测侧端定位销127、128与工件之间的电导通,检测工件的接触检测装置54、55。
在操作台1的工件行进方向的前端,从侧端定位销127、128近侧设置有第1、第2前端定位销121、122。而且,在操作台上安放的工件后端位置夹持所述前端定位销121和工件的相对位置,设置有纵向移动装置兼推压装置的倾动销31。而且,在侧端定位销127、128一侧设置有2个冲孔单元41和第2推进器42,在其相反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第1推进器37。
在前端定位销121、122中,在侧端定位销127远侧的第2前端位置定位销122与所述图3相同并固定在操作台上。轴支撑销辊23的上下移动滑枕24,通过上下驱动部25上下驱动,销辊23从操作台1面时而突出时而沉下。这样,皮带11上升搬出工件时,第1、第2前端定位销1 21、122中的任意一个都在不妨碍工件搬出的位置沉下。
与侧端定位销127接近的第1前端定位销121与销辊23具有相同的上下驱动部,但如图10详细表示的那样,所述上下驱动部25固定在由步进马达20驱动的纵移动滑枕19上,通过纵移动滑枕19的移动来移动驱动第1前端定位销121、使之能在纵方向(工件的行进方向)变位。这样便构成纵向调整装置,和所述横向调整装置一起赋予工件前后左右和旋转的动作。
而且,设置有检测在第1、第2前端定位销121、122与工件之间的电导通,检测工件接触的检测装置52、53。
构成纵向推压装置的倾动销31与所述图4相同。如图4所示那样,在待机时销辊33处于从操作台1面沉下的位置,一旦工件W安放,销辊33利用驱动装置35推压工件W的后端、使工件W的前端呈被前端定位销121、122推压的状态。这样,倾动销31兼作工件的纵移动装置和推压装置的情况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1推进器37也如图11所示那样,为与所述图5相同的构成,并兼有由滑枕39使工件W与侧端定位销127、128接触的工件横移动装置和推压装置。如图8所示的第2推进器42也为与以所述图1相同的构成,由滑枕43使工件W动作、使之从侧端定位销127~128脱开。
作为图像检测工件识别规矩线61的装置的CCD摄像机6、7,如图8、图9所示那样,在操作台的冲头一侧的上方以左右一对的方式配置。左右的CCD摄像机6、7,用在如图11所示的框架2的辅助框架2′上固定的摄像机移动装置8、并借助由步进马达56驱动的螺旋机构9、向工件的纵向移动驱动。然后,版大小不同的工件W向操作台搬入时,CCD摄像机6、7自动配置在对应于版大小的规矩线位置的上方。
如图13所示,在版上曝光印刷的规矩线61在从工件冲头一侧的边离开相同位置的线Wb上,相对于版中心Wc左右设置一对。这样,版的大小,例如变化为图的W1,W2的情况下,CCD摄像机6、7对应于版大小的移动也仅在工件的行进方向,即纵向进行动作。然后,工件搬入操作台,自动通过倾动销31和第1推进器37进行推压,工件W与前端定位销121、122,和侧端定位销127、128接触并预定位时,预先设置使如图15所示的规矩线61与初版识别标记62大致一半程度进入摄像机视野。
为了避免外部光的影响,CCD摄像机6、7与附近配置的冲孔单元41一起被罩49覆盖,罩的靠外边一侧配置有如图11、12所示那样的触摸板4和监视器5。操作触摸板4的触摸键,可设定自动运行的初期设置和进行手动操作时的各种指令输入。在监视器5,预先以摄像机视野中心纵横的十字线作为基准线放入,使该基准线与检测的图14的规矩线61的中心座标61a重叠显示。这样,能对规矩线的检测结果和位置调整结果进行确认和监视。
在作为初版的1种工件上,例如,如图14那样与其他色版不同的识别图案作为初版识别标记62在规矩线附近放入。在此,采用田字作为规矩线61,检测田字的十字线的交点座标61a作为定位用,检测在田字中的A标记来识别初版。接着,到处理相同初版识别标记61的工件为止,以该版作为基准进行冲孔位置调整设定。即,例如,在4色印刷的情况下,4只工件组合成1组进行正确的冲孔。
检测装置和控制电路的构成如图21所示。控制电路150由利用预先输入的程序和由后述的检测装置的信号驱动的推进器等各装置的CPU构成。
判定工件位置的装置由检测基于工件与前端定位销121、122或/和侧端定位销127、128的接触的导通的电气检测装置,和基于检测工件的规矩线的CCD的检测装置构成。前者的电气检测装置由,用电气导通检测前端定位销121、122与工件的接触的纵检测装置52、53,和用电气导通检测侧端定位销127、128与工件的接触的横检测装置54、55构成。然后,若检测出工件与各定位销中的任意一个导通,则为接近;若检测出与双方的销导通,则为接触。
根据纵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值并由CPU对作为纵移动和推压装置的倾动销31进行程序驱动,根据横检测装置54、55的检测值对作为横移动和推压装置的第1推进器37进行程序驱动。
根据检测后者的工件的规矩线的CCD检测装置,用CCD检测规矩线后,由该偏离值,利用CPU的程序控制,来变位驱动前端定位销121和侧端定位销127、128,对工件进行定位。
然后,由CPU的程序控制传送带11的上下移动、搬入/搬出动作、冲孔单元41的动作、前端定位销121、122的上下移动、和第2推进器42的动作等。
下面,用图15以下的流程图来说明所述本第2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构成的冲孔装置的动作。第2实施方式虽然作为前阶段进行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工件的预定位和最终定位同样的动作,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第1实施方式的最终定位作为第2定位,并且利用CCD图像处理,对位置进行修正、确定最终位置进行冲孔。因此,在动作的说明中,图中各阶段的STEP No.是与所述图7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同或近似的动作,使用与图7相同符号表示。
由于第2实施方式的前阶段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用图15进行简单说明。首先,在待机位置,传送带10的皮带11在操作台的上方位置、第1、第2前端定位销121、122在突出位置、倾动销31在下沉位置、第1推进器37,第2推进器42在引入位置。
在此状态下,从图的左侧向传送带10的皮带11上供给工件W,工件W搬入装置中(STEP1)。此时CCD摄像机6、7在根据版大小预先初期输入的位置待机。工件的前端移动至与第1、第2前端定位销121、122接近处后(STEP2),皮带11停止并下降,将工件W安放于操作台1上(STEP3)。
接着,倾动销31从操作台面突出,销辊33推压工件W的后端(STEP4),使工件的前端与第1、第2前端定位销121、122接触推压。这样,由前端定位销121、122和后端的销辊33对工件W进行限制(STEP5)。在此,由作为横移动装置的第1推进器37推压工件(STEP6),使其与侧端定位销127、128接近或接触(STEP7)。
然后,使第2前端定位销122从操作台面沉下、解除工件的限制(STEP8),在工件处于被第1前端定位销121和倾动销31限制的状态下,由推进器37推压工件(STEP9),移动工件至与侧端定位销127、128接近或接触。接着,由作为推压装置的滑枕39将工件W向侧端定位销127、128进行推压,以工件的外形基准进行第2位置定位(STEPIO)。根据该第2位置定位,利用第1前端定位销121和侧端定位销127、128的3个点定位,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可实现工件无倾斜、高精度的定位。在此,工件是否与各自销正常接近或接触,可根据所述的基于电气导通的纵/横检测装置52、53,54、55进行检测,所以能进行正确的定位,这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以下,用图16的流程图来详细说明对所述第2定位后的工件W进行CCD图像检测和位置修正的动作。首先,用CCD摄像机读取按照到STEP10为止的步骤进行了第2定位的工件W的规矩线61(STEP21),并检测有无规矩线的中心61a座标和初版识别标记62(STEP22)。
在检测到初版识别标记62时,按从STEP23到STEP33的步骤进行作为基准的初版位置数据的确定作业。解除推进器37与倾动销31的推压(STEP33),驱动横向移动滑枕45两侧的驱动部件59、59′,由CPU运算给出横移动滑枕45的修正量,进行横Y方向和旋转θ方向变位移动,对侧端定位销127、128进行变位,使CCD摄像机6、7的视野中心所示的十字标记61X的X轴与被检测出的规矩线的X轴61X左右一致(STEP24)。在CCD摄像机的十字标记与规矩线的X轴一致的位置推压推进器和倾动销31,并以不使工件变形的程度的外力对其进行限制(STEP25)。
接着,通过摄像机移动装置8的螺旋机构9并利用步进马达56来移动左右的CCD摄像机,使检测到的规矩线的Y轴62 y也与摄像机视野中心的Y轴左右一致(STEP26)。在此,在CCD摄像机6、7与侧端定位销127、128被固定的状态(STEP27)下,将工件用真空吸引固定在操作台上(STEP28)。
在吸附时工件移动等也许仅有微米单位的偏差,为了最后确认,再度将图像放入CCD摄像机(STEP29),确认规矩线中心61a与摄像机的视野中心一致(STEP30)。确认规矩线中心61a与摄像机的视野中心一致后,保存CCD摄像机和前端定位121,侧端定位销127、128的位置座标的数据(STEP33)。接着进行图15的STEP11,将工件W吸住固定在操作台上(STEP11),进行规定的冲孔(STEP12)。
此时,预先设置偏差的容许量,在误差对实用无妨时,或误差在容许值内,则进行冲孔,在误差超出容许值的情况下,要重做。在重做工序,解除真空吸引(STEP31)后,再进行STEP23。计算重做次数,在超过预先设置的容许重做次数时,进行错误显示,动作保留,并切换到手动运行、或进行初期设定的变更等处理。装置为了自动运行而预先调整,考虑到初版时动作简单、误差少,因此,重做容许次数通常优选为1次。若经过重做而达到容许数值,则进行图15规定的冲孔(STEP12)。
由于STEP12冲孔结束后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7的STEP13~20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即,所述冲孔完成后,就引入第1推进器37,使第1前端定位销121和倾动销31从操作台面沉下。接着,解除操作台的真空吸附、解除对工件的固定,由第2推进器42将工件W从侧端定位销127、128脱开,使传送带10的皮带11上升,将工件从装置搬出,结束(STEP13~20)。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优先考虑装置的动作速度,形成如图13所示的规矩线配置,极力减小冲孔41与规矩线61之间的距离,使Y轴方向的误差可被忽略,由此使CCD摄像机6、7仅在X轴移动。这样,虽然动作速度变得很快,但使CCD摄像机也在Y轴方向移动,进行XY的2轴控制,这样在一般使用的、各边中心有规矩线情况下也能容易应用。
随着初版冲孔的进行,一旦后续版改变,在STEP22初版标记就不能被检测。在此状态下,以初版的位置数据为基准进行修正,转移到按图17的STEP34~48的步骤、进行将后续的原版与初版基准对准穿孔的动作。
首先,在图17中,前面的STEP33保存的初版位置数据被读取(STEP34)。然后,解除推进器37和倾动销31的推压(STEP35),驱动前端定位销121纵向移动、驱动侧端定位销127、128使之横向移动,将读取了所述作为3点定位的基准的前端定位销121和侧端定位销127、128的工件移动至初版位置数据处(STEP36),用推进器37和倾动销31推压,来进行预定位(STEP37)。
在初版数据位置预定位的工件的规矩线的图像数据被读入CCD中(STEP41),判定标记中心点61a是否进入预先设定的基准内(STEP42)。在此,若图像数据在基准内,则转移到图18的STEP51以下的最终定位步骤。
在万一没进入基准内时,移行至STEP43以下的修正动作。为了修正在STEP42确认的偏差量,解除推进器37和倾动销31的推压(STEP43),将侧端定位销127、128移动相当于偏差量的距离并变位、在Y方向θ方向修正(STEP44)。同时,将前端定位销121移动相当于偏差量的距离并变位,在X方向修正后(STEP45),推压推进器37和倾动销31(STEP46)。再将规矩线的中心座标61a读入图像,再度求出偏差量(STEP47)。此时,若在基准内,则移行至图18的STEP51以下的最终定位步骤。
另外,若超出范围,则进行STEP43以下的步骤的重做。在重做STEP43以下的步骤修正的情况下,判断重做次数是否在预先设置的基准内(STEP48),在超出范围的情况下,进行错误显示,并保留动作。通常,在最终定位精度是10μm水平的状态下,粗定位的判定精度优选20~30μm的水平。通常,STEP42的粗定位虽然不会在基准范围外,但在要求更高的最终定位的情况下,粗定位也需要达到最终定位水平的精度,所以,优选STEP43以下的程序中预先加入。另外,在最终定位的要求精度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图17的STEP41~47粗定位本身,直接进入如图18所示的STEP51以下的最终定位。
粗定位完成后,就移至图18的步骤。粗定位完成的工件由真空吸引固定(STEP51)后,进入从STEP52到STEP60的最终定位步骤(STEP52~STEP60)。该步骤,除了在吸住工件的状态下进行判定,在推压的状态下调进行微调整,和作为判定基准的误差容许范围更加狭小以外,其余与所述STEP41~48的粗定位的动作步骤基本相同。优选:在最终定位时,工件处于被冲孔的状态,即吸附状态。而且,由于按步骤进行的最终定位中,可以不进行微调整,或者即使进行微调整,调整量也很小,以及推进器37和倾动销31的推压力预先设定成不使工件弹性变形的值,所以如果按照本程序,则可以达到更高的冲孔位置精度。但是,例如,在用于全自动的联机装置(In line),动作速度比精度更优先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本程序、在图17的粗定位程序中使判定基准稍微严格些,合格后吸附,并移至STEP12的冲孔动作。
按图19的步骤说明规矩线中心点61a的座标读取方法。虽然在精度要求不那么高的情况下,可以读取1次图像数,但作为本发明主旨的动作速度和精度两者兼顾的情况下,例如,需要数μm水平的位置精度时要考虑振动的影响,按从STEP61到STEP64的步骤进行。数据要读取多次,优选10次左右(STEP62),去掉不合理的最大最小值(STEP63),剩下的平均值用作为座标值。此时,优选能够根据使用环境任意设置数据读取次数和最大最小值的除外数。
在此,以图20所示的程序来说明误差计算时的Y轴修正装置。在本实施方式Y方向能任意调整,但X方向CCD摄像机6、7的位置在初版时固定。之后,可以设想:第2版以后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由于温度变化使工件发生热膨胀/收缩时,左右的规矩线间距离以微米单位变动。作为此状态的处理方法,作为最终定位的误差判定步骤的STEP53和STEP59的误差计算采用如图20所示的程序来进行。预先设定与右摄像机6的Y轴配合的程序后,首先利用STEP71~STEP74,从右摄像机6的Y座标依次判断左摄像机7的X座标,若其中任何一个都在基准内,则移行至STEP12的冲孔工序。而且,若受工件的规矩线间距离变动影响的左摄像机7的X座标值,即Y轴的偏差在STEP74超过基准,就要进行STEP75以下的定心动作。
从左摄像机的Y轴基准的偏差量,减去基本上应为0的右摄像机的Y轴基准的偏差量,并求出其1/2的值(STEP75)。若其值超出预先考虑到目标精度而设定的基准值时,移行到STEP54以下的重做工序;若落在基准值以内则解除吸附(STEP77),按从STEP78到STEP80的步骤,仅进行X方向的修正。移动在STEP75计算的量后,再度吸附(STEP81)并读取图像数据(STEP82),按STEP71以下的步骤进行确认修正是否正确进行。此时,对本程序中的图像读取次数进行计数(STEP83)。在超过预先设置的次数时进行错误显示并保留动作。通常到此步骤为止,都依照步骤进行,所以次数读取判定基准为1次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原版的冲孔装置,由于定位时,根据来自CCD摄像机的图像检测数据对印刷原版的承受部件进行修正动作,所以能够以简单的装置构造进行高精度的冲孔。
另外,在印刷原版的规矩线中对于特定色版、放入初版识别标记,检测该标记并作为基准的版,通过使后续其他颜色的版与之配合、使每一套色板组合能高精度穿孔。
而且,在操作台上配置降低摩擦部件的同时,在印刷原版与操作台之间部分形成空间,所以真空状态得以解除,能设置不使印刷原版弹性变形的最低限度的推压力、实现更正确的定位。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用版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说明,但在版的大小不同的2种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在与版相对应的位置进而设置侧端定位销,并使前端定位销和倾动销与版相对应并移动,则本冲孔装置也能应用于不同版的情况。
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联机的自动机器,但不仅限于此,本实施方式也能适用于,以手工搬入/搬出印刷原版、自动定位及冲孔的半自动的冲孔装置,一面通过监视器监视用CCD摄像机检测的图像,一面用手动定位和穿孔的情况。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印刷版的冲孔装置,由于能以简易、保养容易的构造实现高精度的冲孔动作,所以能降低装置的成本,进而能降低多色印刷的印刷成本。

Claims (6)

1.一种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该装置是具有在已曝光显像的矩形印刷原版上形成定位用的孔或凹部的冲头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安放印刷原版的操作台上具有:搬入搬出该印刷原版的搬入搬出装置、和对安放的印刷原版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该定位装置具有:与所述印刷原版的相邻2边的各边接触、确保冲孔动作的基准位置的定位部件,将操作台上的所述印刷原版移动至与该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位置的移动装置,位于所述印刷原版的与所述定位部件接触的2边的各相反一侧的边、向所述定位部件方向推压所述印刷原版的推压部件,检测所述印刷原版与所述定位部件接近或接触的情况的检测装置,以及利用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来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和所述推压部件的控制电路。
2.一种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该装置是具有在对准用规矩线与图案一起曝光显像的矩形印刷原版上形成定位用的孔或凹部的冲头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冲孔装置的安放原版的操作台上具有:进行所述原版的定位的定位装置;
该定位装置具有:图像检测在原版上印刷的所述规矩线的检测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原版的相邻2边的位置配置的变位可移动的承受部件,分别对与所述承受部件接触的所述原版的2边的相反的边施加推压力的推压装置,使所述承受部件变位、赋予印刷原版前后左右及旋转动作的调整装置,和为消除预先设定的原版的冲孔位置与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之间的偏差、控制所述调整装置的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装置和控制装置,在图像检测视野内的原版上设置能够识别类别的标记,并以特定色版作为初版,每套色版都以此为基准而进行后续的其他原版的定位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件和承受部件,其与印刷原版接触的面为被旋转自如地支撑的圆筒形面的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和承受部件,为了可与所述印刷原版接触且不妨碍其搬入搬出动作,而可在操作台的安放水平面的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台上,配置着在印刷原版与操作台面之间部分形成空间、降低摩擦力的降低摩擦部件。
CNB2004100319314A 2003-07-23 2004-03-31 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74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78110 2003-07-23
JP2003278110A JP2005041123A (ja) 2003-07-23 2003-07-23 印刷原版用パンチ装置
JP2003280644A JP2005047121A (ja) 2003-07-28 2003-07-28 印刷原版用パンチ装置
JP2003280644 2003-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7113A true CN1577113A (zh) 2005-02-09
CN1257439C CN1257439C (zh) 2006-05-24

Family

ID=34593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93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7439C (zh) 2003-07-23 2004-03-31 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45694B1 (zh)
CN (1) CN125743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9499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将印版从印版堆垛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8908B2 (en) 2009-10-30 2012-10-16 Finkle Louis J Reconfigurable inductive to synchronous motor
KR101275130B1 (ko) * 2011-06-23 2013-06-17 영신기계(주) 레지스터를 이용한 판지 타발 방법
US9419504B2 (en) 2012-04-20 2016-08-16 Louis J. Finkle Hybrid induction motor with self aligning permanent magnet inner rotor
US9484794B2 (en) 2012-04-20 2016-11-01 Louis J. Finkle Hybrid induction motor with self aligning permanent magnet inner rotor
US10998802B2 (en) 2017-02-21 2021-05-04 Louis J. Finkle Hybrid induction motor with self aligning hybrid induction/permanent magnet rotor
US9923440B2 (en) 2014-01-09 2018-03-20 Motor Generator Technology, Inc. Hybrid electric motor with self aligning permanent magnet and squirrel cage rotors
US10476363B2 (en) 2014-01-09 2019-11-12 Louis J. Finkle Hybrid electric motor with self aligning permanent magnet and squirrel cage dual rotors magnetically coupled with permeant magnets and bars at synchronous speed
US9923439B2 (en) 2014-01-09 2018-03-20 Motor Generator Technology, Inc. Hybrid electric motor with self aligning permanent magnet and squirrel cage rotors
CN105666584A (zh) * 2016-02-29 2016-06-15 深圳市威利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冲头自动对位的卷料冲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9499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将印版从印版堆垛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7439C (zh) 2006-05-24
KR20050011667A (ko) 2005-01-29
KR100545694B1 (ko) 2006-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97621B2 (ja) パンチング装置および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CN101351878B (zh) 基板交接装置、基板处理装置、基板交接方法
CN1257439C (zh) 印刷原版用冲孔装置
JP4656334B2 (ja) アライメント装置
US6870127B2 (en) Chip scale marker and marking method
CN1401210A (zh) 印刷方法和印刷机
CN107976875B (zh) 一种基片对准装置及对准方法
CN100377326C (zh) 零件供给头装置、零件供给装置、零件安装装置、以及安装头部的移动方法
JP2007150280A (ja) 基板支持装置、基板支持方法、基板加工装置、基板加工方法、表示装置構成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7108089A (ja)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WO2012157032A1 (ja) 印刷装置
KR101918118B1 (ko) 실장 장치
JP4349528B2 (ja) 基板搬送装置、基板制御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製造方法、電子回路製造方法
CN1503340A (zh) 晶片检验设备
KR101749153B1 (ko) 부품실장장치 및 부품실장방법
JP5728065B2 (ja) レーザ加工機
JP6169708B2 (ja) 製造作業機
JP4084393B2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526524A (zh) 板状工件的开孔装置和开孔方法
CN1290397C (zh) 零件安装装置
JP2008306109A (ja) 露光装置用基板搬送機構
JP2017064936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1142126A (ja) 分割方法
JP5089238B2 (ja) 露光装置用基板アダプタ及び露光装置
JP4942617B2 (ja) スキャン露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