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0400A - 踏板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踏板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0400A
CN1550400A CNA2004100434721A CN200410043472A CN1550400A CN 1550400 A CN1550400 A CN 1550400A CN A2004100434721 A CNA2004100434721 A CN A2004100434721A CN 200410043472 A CN200410043472 A CN 200410043472A CN 1550400 A CN1550400 A CN 1550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guide
pedal bracket
vehicle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34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1201C (zh
Inventor
后藤整
笹川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50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0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2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20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其具有连接托架,该连接托架(30)的一端(30a)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4)的后部(6),同时其另一端(30b)通过螺栓(39)从下方进行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14)上,通过踏板托架相对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解除与引导机构的连接,该踏板支撑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9)在所述踏板托架的上面部(4d)的上方将连接托架和引导机构固定,并且所述螺栓的固定位置和所述踏板托架上面部之间的距离C被设定得短于螺栓的整体长度L,所以即使在从下方用螺栓固定踏板托架的情况下,也能可靠防止该螺栓由于松动而脱落。

Description

踏板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具体讲涉及将设在车辆上的制动踏板等安装在车体上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驾驶席设有操作脚踏制动器的制动踏板,但该制动踏板一般通过踏板托架安装在前壁板(dash panel)上。具体讲,通常制动踏板被构成为沿着前壁板延伸,其下端具有踏板垫,上端由踏板托架支撑着自由转动。
另外,最近为了提高车辆发生正面冲撞时的乘员下肢部的安全性,正在开发即使在前壁板因冲撞而后退的情况下,也能使制动踏板的踏板垫退向车辆前方的踏板支撑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例如,将踏板托架30的前端侧固定在前壁板16上,用螺栓将后端侧可以离开地连接在发动机罩内板(cowl innerpanel)22上,将从车身底板横向构件(deck cross member)72延伸的侧视呈“へ”形的滑动导板64设置在踏板托架30和发动机罩内板22之间,用所述螺栓将该滑动导板64的端部一起固定在发动机罩内板22上。
根据该结构,在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外力作用于车辆前部时,踏板托架30离开发动机罩内板22,并进而离开滑动导板64,该踏板托架30的后端侧沿着滑动导板64向斜下后方滑动,由此制动踏板10的踏板垫48可以在踏板托架周围旋转变位以退向车辆前方,确保乘员的下肢部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踏板托架30通过螺栓固定并通过滑动导板64与车身底板横向构件72结合,在正常情况时能够充分确保制动踏板10的支撑强度。
专利文献1  特开平11-268667号公报
可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用来使踏板托架30与发动机罩内板22和滑动导板64可离开地连接的螺栓,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为了改善作业性等而从下方进行固定,因此在踏板托架30的下方,由于要使工具靠近而不设置任何部件。
但是,如果这样侧在用来固定踏板托架30的螺栓的下方存在空间,在更多地行驶在路况不好的道路的车辆中,螺栓有可能因车辆的剧烈振动等而松动,如果未发现螺栓松动而持续这种状态,具有螺栓可能会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从下方用螺栓固定踏板托架的情况下,也能可靠防止该螺栓因松动而脱落的踏板支撑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踏板支撑结构中,包括:踏板托架,其前端部被固定在车体侧并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具有将踏板上端支撑成可自由旋转的一对侧面部,和在上方连接该侧面部的上面部;引导机构,被固定在车体上,设置在所述踏板托架的车辆后方侧,具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以及连接托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的后部,同时其另一端通过从下方进行的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上,通过所述踏板托架相对所述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解除与所述引导机构的连接,该踏板支撑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在所述踏板托架的上面部的上方固定所述连接托架和所述引导机构,并且所述螺栓的固定位置和所述踏板托架上面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得短于所述螺栓的整体长度。
因此,连接托架从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在引导机构上,以便通过踏板托架相对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来解除与引导机构的连接,该螺栓在踏板托架的上面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托架和引导机构,并且螺栓的固定位置和踏板托架上面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得短于螺栓的整体长度,所以,例如即使是更多地行驶在路况不好的道路的车辆,在螺栓有可能因车辆的剧烈振动等而松动的情况下,松动的螺栓头接触位于下方的踏板托架的上面部,阻止松动的加剧进行,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螺栓因松动而脱落。由此,能够确保踏板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设在车辆驾驶席的本发明涉及的踏板支撑机构的侧面图。
图2是支撑托架和延伸部和引导托架的组装状态的详细图。
图3是表示车辆组装工序的制动踏板单元和引导托架单元和支撑托架的组装顺序的图。
图4是利用支撑托架和引导托架的螺栓形成的固定部周围的剖面详细图。
符号说明
1制动踏板单元;2制动踏板;4踏板托架;4a上面部;4b侧面部;6延伸部;10引导托架单元;14引导托架(引导机构);14c焊接螺母;20车身底板横梁;30支撑托架(连接托架);30a垂直面部(一端);30b上面部(另一端);33切口;38螺栓;39螺栓;C间隙尺寸(距离);L螺栓整体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踏板支撑结构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设在车辆驾驶席的本发明涉及的踏板支撑机构的侧面图,以下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踏板支撑结构的构成。
如该图所示,本发明涉及的踏板支撑结构大致由以下部分构成:制动踏板2;由踏板托架4和延伸部6构成的制动踏板单元1;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两端部固定在一对车体侧壁上,通过焊接等接合在主要支撑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未图示)的车身底板横向构件(deck crossmember)20上的引导托架单元10;安装在制动踏板单元1和引导托架单元10之间的支撑托架(连接托架)30。
在制动踏板单元1中,在制动踏板2的下端设置供乘员的脚踩踏的踏板垫3,制动踏板2的上端与踏板托架4的后部连接成在车辆前后方向自由转动。具体而言,踏板托架4的截面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4b、4b从上面部4a延伸,并朝向下方形成开口,制动踏板2的上端由一对侧面部4b、4b支撑着自由旋转。
踏板托架4的后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斜上方延伸,踏板托架4的前端被安装在隔离发动机室和车室的前壁板(dash panel)40上。具体而言,制动助力器(增力装置)50隔着前壁板40被安装在发动机室侧,并与踏板托架4的前端相对,从该制动助力器50贯通前壁板40,并且贯通踏板托架4的前端的凸缘4c的多个双头螺柱52突出在车室侧,通过用螺母5夹着前壁板40和凸缘4c固定该双头螺柱52,将踏板托架4固定在前壁板40上。
另一方面,在踏板托架4的后端通过焊接等接合延伸部6,以堵塞托架托架4的开口。具体而言,延伸部6的截面也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6b、6b从垂直面部6a延伸,并在踏板托架4侧形成开口,延伸部6的一对侧面部6b、6b和踏板托架4的一对侧面部4b、4b分别重叠着接合在一起。
另外,在踏板托架4的一对侧面部4b、4b形成朝向外方突出并且宽度随着向下方延伸而扩大的凸缘折边(bead)4e。延伸部6向下方延伸,其前端安装有检测制动踏板2的操作状态的制动开关7。另一方面,引导托架单元10由以下部分构成:引导支撑托架12,其截面形成为“コ”状,从车身底板横向构件20朝向下方形成开口,其前端朝车辆前方向下倾斜;引导托架(引导机构)14,通过焊接等接合在该引导支撑托架12上,并从该前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具体而言,引导托架14的截面也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14b、14b从上面部14a延伸,并朝向下方形成开口,且朝车辆后方,向下方、即缓缓地向后下方弯曲延伸。即,引导托架14在从侧面观看时弯曲成“へ”状,并向后下方倾斜。
支撑托架30在从侧面观看时弯曲成“倒L”状,折弯的一端的垂直面部30a向下方延伸,通过螺栓38接合在制动踏板单元1侧的延伸部6上,另一端的上面部30b向车辆前方延伸,通过螺栓39接合在引导托架14上。另外,支撑托架30的截面也形成为“コ”状,其一对侧面部30c、30c从垂直面部30a和上面部30b连续延伸,并朝向车辆前方和下方形成开口。
图2表示支撑托架30和延伸部6和引导托架14的组装状态的详细图,如该图所示,在支撑托架30的垂直面部30a上穿通设置圆孔31和切口32,在支撑托架30的上面部30b上穿通设置在车辆前方延伸的由狭小部33a和宽阔部33b构成的切口33,另一方面,在延伸部6的内面设置通过圆孔旋合螺栓38的焊接螺母6c,在引导托架14的背面设置通过圆孔旋合螺栓39的焊接螺母14c。
进一步具体叙述,使螺栓38通过圆孔31固定在焊接螺母6c上,并固定在延伸部6上,使螺栓39通过切口33的狭小部33a固定在焊接螺母14c上,由此将支撑托架30固定在引导托架14上。即,将垂直面部30a侧部分接合在延伸部6上,以使垂直面部30a和一对侧面部30c、30c从外侧覆盖延伸部6的垂直面部6a和一对侧面部6b、6b,另一方面,将上面部30b侧部分接合在上面部14a上,以使其位于引导托架14的一对侧面部14b、14b之间,由此将支撑托架30安装在引导托架14上。
另外,在延伸部6沿着支撑托架30侧立起设置突起6d,该突起6d和所述切口32相结合。
图3表示车辆组装工序的制动踏板单元1和引导托架单元10和支撑托架30的组装顺序。
如该图所示,支撑托架30在其他工序被预先安装在引导托架单元10侧、即车身底板横向构件20侧。即,使支撑托架30通过穿通设置在上面部30b的切口33,从下方用螺栓39预先固定在引导托架14上,与车身底板横向构件20形成一体。
因此,在车辆组装工序,在将制动踏板单元1安装在前壁板40上之后,按照图中空心箭头所示,一面使支撑托架30与制动踏板单元1的延伸部6接近并嵌合,一面使安装了支撑托架30的一体化的车身底板横向构件20接合在车体侧壁上。具体而言,一面对准制动踏板单元1和支撑托架30的位置,一面将车身底板横向构件20固定在车体侧壁上,以使立起设置在延伸部6上的突起6d与支撑托架30的切口32结合。并且,通过螺栓38将支撑托架30从驾驶席侧固定在延伸部6上。
以下,说明这样组装构成的踏板支撑结构的作用。
首先,简单说明踏板支撑结构的基本作用。
如上所述,支撑托架30的上面部30b利用螺栓39并通过穿通设置在该上面部30b的切口33被固定,并且在切口33的车辆前方侧形成宽阔部33b,另一方面,引导托架14通过车身底板横向构件20被固定在一对车体侧壁上,所以如果朝向车辆后方的较大外力通过踏板托架4作用于支撑托架30时,支撑托架30向车辆后方偏移,从螺栓39脱离。
因此,例如在车辆发生正面冲撞时等,在发动机室内的驱动系统部件被按压、前壁板40后退的情况下,相应地制动踏板单元1也后退,此时,支撑托架30向车辆后方偏移,容易从螺栓39脱离。
这样,支撑托架30从螺栓39脱离时,支撑托架30沿着在从侧面观看时弯曲成“へ”状的引导托架14的上面部14a滑动,把踏板托架4的后端向下压。并且,在踏板托架4的后端被向下压时,凸缘折边(bead)4e被破坏,踏板托架4折弯,制动踏板2的踏板垫3朝向车辆前方转动。
这样,在发生正面冲撞时等,即使在前壁板40后退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制动踏板2的踏板垫3退向车辆前方,能够提高乘员的下肢部的安全性。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踏板支撑结构的作用。
如上所述,支撑托架30通过把向车辆前方延伸的上面部30b从下方利用螺栓39进行固定,将其预先安装在引导托架14上,在其后的工序中,垂直面部30a从驾驶席侧通过螺栓38被固定,并被安装在延伸部6上。因此,如图1所示,在支撑托架30被安装在延伸部6上的状态下,踏板托架4的上面部4a的后端4d位于螺栓39的下方。换言之,在踏板托架4的上面部4a的上方,通过螺栓39固定支撑托架30和引导托架14。
另外,图4表示支撑托架30和引导托架14通过螺栓39形成的固定部周围的截面详细图,如该图所示,支撑托架30的上面部30b和踏板托架4的上面部4a的间隙尺寸(距离)C被设定为螺栓39的螺栓头能够进入的尺寸,至少短于螺栓39的整体长度L(C<L)。
这样,例如在车辆多行驶于路况不好的道路的情况下,即使螺栓39因车辆振动等而松动时,螺栓39的螺栓头接触踏板托架4的上面部4a的后端4d(图4中单点划线所示),使得螺栓39不会出现再超过该程度的松动,可靠防止螺栓39因松动而脱落。
即,在本发明的踏板支撑结构中,使支撑托架30从侧面观看时弯曲成“倒L”状,利用螺栓39将向车辆前方延伸的上面部30b预先接合在引导托架14上,在后面的工序利用螺栓38将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30a接合在制动踏板单元1侧,所以螺栓39是从下方进行固定,因此即使在因松动而容易脱落的情况下,也不会妨碍螺栓39的固定作业的作业性,能够使踏板托架4的上面部4a良好地位于螺栓39的下方,即使在螺栓39发生松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该上面部4a阻止松动的加剧进行,能够可靠防止螺栓39因松动而脱落。由此,可以经常良好地确保踏板的功能。
以上结束有关本发明的踏板支撑结构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踏板托架4和延伸部6分别是不同的部件,但也可以使它们形成为一体,引导支撑托架12和引导托架14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延伸部6设置突起6d,但如果作业性等方面没有问题,也可以不要突起6d。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形成制动踏板2的踏板支撑结构,但不限于此,本发明当然也可以形成离合器踏板等的踏板支撑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之一的踏板支撑结构,连接托架通过螺栓从下方固定在引导机构上,以便通过踏板托架相对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来解除与引导机构的连接,并且,使该螺栓在踏板托架的上面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托架和引导机构,把螺栓的固定位置和踏板托架的上面部之间的距离设定得短于螺栓的整体长度,所以即使是多行驶于路况不好的道路的车辆,在螺栓因车辆的剧烈振动等有可能发生松动的情况下,使已经松动的螺栓头接触位于下方的踏板托架的上面部,阻止松动的加剧进行,能够可靠防止螺栓因松动而脱落。由此,能够确保踏板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二的踏板支撑结构,连接托架在将其一端连接在踏板托架的后部之前,使另一端通过从下方进行的螺栓固定连接在引导机构上,所以能够从下方进行向引导机构上螺栓固定连接托架的另一端的作业,并且不会降低作业性,能够容易在踏板托架的上面部上方固定连接托架和引导机构。

Claims (13)

1.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包括:
踏板托架,其前端部被固定在车体侧并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具有将踏板上端支撑成可自由旋转的一对侧面部,和在上方连接该侧面部的上面部;
引导机构,被固定在车体侧,设置在所述踏板托架的车辆后方侧,具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和
连接托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的后部,同时其另一端通过从下方进行的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上,通过所述踏板托架相对所述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解除与所述引导机构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在所述踏板托架的所述上面部的上方固定所述连接托架和所述引导机构,并且所述螺栓的固定位置和所述踏板托架的所述上面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得短于所述螺栓的整体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所述引导机构被固定于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身底板横向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所述踏板托架在车辆后方形成开口,设有堵塞所述开口的堵塞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在所述踏板托架的所述侧面部形成凸缘折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在所述引导机构中设有从所述倾斜面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向下方延伸的一对引导侧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所述连接托架具有: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后端部的垂直面部;和从该垂直面部上端向车辆前方延伸并连接所述引导机构的上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在所述踏板托架的后端部设有突起,所述突起结合在形成于所述连接托架的切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在所述连接托架上设置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连续向车辆前方延伸的一对托架侧面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所述一对托架侧面部被设置成从外侧覆盖所述踏板托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在所述连接托架上设置从所述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续向下方延伸的一对托架侧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所述一对托架侧面部被设置成从外侧覆盖所述踏板托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支撑结构,所述连接托架在将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的后部之前,将其另一端通过从下方进行的螺栓固定被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上。
13.一种踏板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踏板托架,其前端部被固定在车体侧并向车辆后方延伸,同时将踏板上端支撑为可以自由转动;
引导机构,被固定在车体侧,设置在所述踏板托架的车辆后方侧,具有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和
连接托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踏板托架的后部,同时其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引导机构上,通过所述踏板托架相对所述引导机构向车辆后方的相对移动,解除与所述引导机构的连接,
所述踏板托架可以防止所述螺栓从所述连接托架脱落。
CNB2004100434721A 2003-05-13 2004-05-13 踏板支撑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12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34259A JP4106549B2 (ja) 2003-05-13 2003-05-13 ペダル支持構造
JP134259/2003 2003-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0400A true CN1550400A (zh) 2004-12-01
CN100371201C CN100371201C (zh) 2008-02-27

Family

ID=3352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3472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1201C (zh) 2003-05-13 2004-05-13 踏板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106549B2 (zh)
CN (1) CN100371201C (zh)
TW (1) TWI2296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695A (zh) * 2009-06-16 2010-12-2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踏板装置
CN111418314A (zh) * 2014-05-27 2020-07-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CN112373283A (zh) * 2020-11-06 2021-02-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1334B2 (ja) * 2006-12-27 2012-06-1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ペダル装置
JP2008162329A (ja) * 2006-12-27 2008-07-1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ペダル装置
CN101941424A (zh) * 2010-09-16 2011-01-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总成
JP6347071B2 (ja) * 2014-09-30 2018-06-27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インパネ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1637A (ja) * 1996-12-25 1998-07-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ペダル変位制御構造
JPH11139346A (ja) * 1997-11-06 1999-05-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ペダル変位制御構造
JPH11268667A (ja) * 1998-03-20 1999-10-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ペダル変位制御構造
JP2000242352A (ja) * 1999-02-19 2000-09-08 Honda Motor Co Ltd ペダル装置取付構造
JP2001341623A (ja) * 2000-06-02 2001-12-1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ペダル操作部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695A (zh) * 2009-06-16 2010-12-2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踏板装置
CN101920695B (zh) * 2009-06-16 2014-07-30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踏板装置
CN111418314A (zh) * 2014-05-27 2020-07-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CN112373283A (zh) * 2020-11-06 2021-02-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71201C (zh) 2008-02-27
JP4106549B2 (ja) 2008-06-25
TWI229646B (en) 2005-03-21
TW200427598A (en) 2004-12-16
JP2004338434A (ja) 200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2033B1 (ko) 차량용페달변위제어구조
CN1195649C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悬架臂的安装结构
CN1290732C (zh) 防止脚踝损伤的制动踏板结构
CN1257075C (zh) 用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
JP3819328B2 (ja) ペダル後退量抑制装置
JP4797540B2 (ja) ペダルの後退防止構造
CN1550400A (zh) 踏板支撑结构
KR100414813B1 (ko) 차량의 페달 변위 억제 구조
EP1264740B1 (en) Rearward displacement prevention mechanism for vehicle control pedal
JP3848563B2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JP5983273B2 (ja) ペダル後退抑制構造
JP2008037300A (ja) 自動車の車載部品取付構造
WO2006038333A1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3182973B2 (ja) フロントボデーの構造
EP0919453A2 (en) Vehicle intrusion energy management frame element
JPH1159496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取付構造
JP6711313B2 (ja) ペダル支持構造
JP5395424B2 (ja)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JP3527420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部の構造
JP5640629B2 (ja) 補強カバー部材構造
US20220320660A1 (en) Vehicle battery rotating structure
CN1852827A (zh) 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
JP2006178611A (ja) 車両のペダル支持構造
JP4492427B2 (ja) ブレーキブースタの取付構造
JPH051926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1, No. 3, Dingmu, No. 1, Toshiba,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