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2808A - 光盘和信息面的判别方法及其判别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和信息面的判别方法及其判别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2808A
CN1542808A CNA2004100317978A CN200410031797A CN1542808A CN 1542808 A CN1542808 A CN 1542808A CN A2004100317978 A CNA2004100317978 A CN A2004100317978A CN 200410031797 A CN200410031797 A CN 200410031797A CN 1542808 A CN1542808 A CN 1542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merical aperture
optical disc
signa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17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克也
岸本隆
高桥里枝
盐谷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42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2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8Separate aberration correction lenses; Cylindrical lenses to generate astigmatism; Beam expand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Numerical aperture contro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2007/13727Compound lenses, i.e. two or more lenses co-operating to perform a function, e.g. compound objective lens including a solid immersion le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nses either bonded together or with adjustable spa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对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进行存取,其中具有:数值孔径可变的聚焦部(302),用于将光束聚焦在光盘的信息面上;检测部(112),用于检测通过聚焦部(302)照射了光束的光盘(102)的反射光;设定控制部(303),用于将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光盘判别控制部(304),其根据与按照设定控制部(306)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照射了光束的光盘(102)的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102)的种类。由此,可以降低聚焦装置和光盘之间的碰撞。

Description

光盘和信息面的判别方法及其判别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的光盘判别方法、用于控制光盘装置和判别光盘种类的光盘判别控制装置、用于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或者信息面上进行存取的光盘装置、用于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的信息面判别方法、以及用于控制光盘装置和判别信息面种类的信息面判别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音乐CD、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RW、+R等光盘已经普及。并且,正在研究使用数值孔径(NA)为0.8以上之光学透镜来进行存取的光盘。在这些光盘中,用不同NA的物镜(光学透镜)、不同波长的激光和不同球差的补正量来进行存取。
现有技术光盘装置在再生多种信息载体的信息或者作为将信息记录到多种信息载体上的装置时,由规定波长的光源发光,在该规定波长光源与其判别的信息载体种类不一致的情况下,由其它波长的光源发光,最终找到适于所装入信息载体之波长的光源。这里,各个不同波长光源的切换顺序为从长波长光源到短波长光源来切换发光(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有一种装置,让物镜对信息载体由远而近或者由近而远移动,当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超过了某个阈值时,聚焦伺服回路接通。还有一种装置,在进行与信息介质的基板厚度t1对应的聚焦控制且通过进行跟踪控制而检测信息信号但未获得一定幅值以上的信息信号时,进行与基板厚度t2(t2<t1)对应的焦点控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有一种装置,包括与盘基板厚度不同的N个(N≥2)光盘对应的N个聚焦光学系统,并根据从盘反射的激光来判别盘基板板厚的差异(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
有一种装置,包括用于补偿光学系统之特性的多个补偿板和用于检测记录再生盘之物理特性的检测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4)。
有一种装置,通过从光盘的引到(lead-in)区读取数据来判别信息层数和信息坑(pit)配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5)。
有一种装置,通过从固定在可移动部件上的多个透镜中选取一个透镜来将光束作为聚焦光照射到记录介质上(例如参考专利文献6)。
有一种装置,具有三个波长,通过物镜放大率变化来进行球差校正和通过波长选择孔径来进行NA控制(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7)。
但是,根据上述技术,在通过变换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在多种光盘或者多种信息面上进行存取时,由于不通过设定最小数值孔径来进行光盘或者信息面的判别,因此就有这样的问题,在判别时,聚焦装置碰撞到光盘上的危险增大。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76073号公报(权利要求1,5);
专利文献2:特开平7-98431号公报(图26、46,0072段、0073段、0116段);
专利文献3:特开平4-95224号公报(权利要求1,7页左下段第7~14行);
专利文献4:特开平4-372734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1,0014段);
专利文献5:美国特许第5587981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2);
专利文献6:特开平8-138261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2);
非专利文献1:片山龙一著,“蓝色/DVD/CD互换光头”,应用物理学会,应用物理2002年8月号第19~23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能够降低聚焦装置和光盘的碰撞。
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用于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包括:设定工序,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判别工序,通过使用在上述设定工序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上进行存取的光盘装置,判别光盘的种类,具有:设定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便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判别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通过使用由上述设定控制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在上述光盘装置中装填的光盘种类。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用于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上进行存取,具有:数值孔径可变的聚焦装置,用于将光束聚焦在光盘的信息面上;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上述聚焦装置照射了光束的光盘的反射光;设定装置,用于将上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判别装置,根据与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照射了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设定装置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上述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数值孔径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是否是与上述数值孔径对应的种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光源装置,用于选择输出与上述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不同波长的光束;波长设定装置,在上述设定装置将上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上述第一数值孔径的情况下,将上述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波长之中最长的第一波长;上述聚焦装置聚焦来自上述光源装置的光束。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光源装置,用于选择输出与上述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不同波长的光束;上述聚焦装置聚焦来自上述光源装置的光束;上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根据聚焦光束的波长而变化,上述设定装置通过将上述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波长之中最长的第一波长而将上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上述第一数值孔径。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设定装置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上述设定装置或者上述波长设定装置在上述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进行设定;上述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上述设定的数值孔径和波长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是否是与上述数值孔径和波长对应的种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种光盘具有光束通过的分别不同厚度的光束通过层;上述光盘装置具有:球差校正装置,用于校正光盘信息面上所聚焦光束斑点中所发生的球差;球差设定装置,在上述设定装置将上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的情况下,用于将上述球差校正装置的校正量设定为在上述不同厚度之中与最大厚度对应的第一校正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设定装置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上述设定装置或者上述波长设定装置在上述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进行设定;上述球差校正装置在与上述不同厚度对应的校正量之中从与厚层对应的校正量开始依次进行设定;上述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上述设定的数值孔径、波长和校正量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是否是与上述数值孔径、波长和校正量对应的种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不同厚度包括1.2+0.3~1.2-0.1mm、0.6+0.53~0.6-0.5mm、100+5~100-5μm和75+5~75-5μm的至少一个。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不同波长包括400~410纳米、645~660纳米和775~795纳米的至少一个。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不同数值孔径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50+0.01~0.50-0.01的至少一个。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不同波长包括405+5~405-5纳米、650+5~650-5纳米和780+10~780-10纳米的至少一个。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不同数值孔径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45+0.01~0.45-0.01的至少一个。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包括:表示聚焦误差的聚焦误差信号、表示跟踪误差的跟踪误差信号、表示反射光光量的全光信号和再生信号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信息面判别方法,用于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包括:设定工序,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判别工序,通过使用在上述设定工序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本发明的信息面判别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上进行存取的光盘装置,判别信息面的种类,具有:设定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便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判别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通过使用由上述设定控制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在上述光盘装置中装填的光盘的信息面种类。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用于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上进行存取,具有:数值孔径可变的聚焦装置,用于将光束聚焦在光盘的信息面上;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上述聚焦装置照射了光束的信息面的反射光;设定装置,用于将上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上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的信息面种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计数装置,用于计数光盘之信息面的层数。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种信息面分别被配置在只离开光盘表面不同距离的位置上,具有:垂直移动装置,用于使上述聚焦装置在与上述信息面大约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和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使得在上述判别装置进行信息面的判别时,驱动上述垂直移动装置,并在只离开上述表面不同距离的位置之中,从距表面远的位置开始依次使光束聚焦。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用于生成与信息面上光束聚焦状态对应的信号;和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驱动上述垂直移动装置,使得光束聚焦在希望的信息面上;上述聚焦控制装置在上述判别装置的判别之后,基于上述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在上述至少2种信息面之中的希望信息面上首先引入聚焦。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球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信息面校正球差;和球差设定装置,在上述聚焦控制装置在希望信息面上引入了聚焦的情况下,用于将上述球差校正装置的校正量设定为与上述希望信息面对应的校正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用于生成与上述光盘之信息面上的光束聚焦状态对应的信号;和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驱动上述垂直移动装置,控制使得光束聚焦在希望的信息面上;还具有存储装置,其对在依次切换设定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并且让各数值孔径之下的聚焦装置接近和离开光盘的情况下所输出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分别进行保存;上述聚焦控制装置根据由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在进行引入时,进行聚焦状态检测装置之信号的振幅和/或平衡的校正。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用于生成与上述光盘之信息面上的光束聚焦状态对应的信号;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驱动上述垂直移动装置,控制使得光束聚焦在希望的信息面上;存储装置,其对在依次切换设定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并且让各数值孔径之下的聚焦装置接近和离开光盘的情况下所输出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分别进行保存;和层间跳跃装置,根据上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将光束从光盘任意的信息面向着其它信息面移动;上述层间跳跃装置根据由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在进行层间移动时,进行上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之信号的振幅和/或平衡的校正。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用于把光束聚焦在光盘信息面上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并通过使用所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光盘的种类,因此能够防止聚焦装置和光盘的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控制部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光盘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光头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光头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信息载体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信息轨迹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的物镜和信息载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的信息载体判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信息介质的种类。
图1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光盘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光头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透镜单元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及波长一边判别信息介质的种类。
图1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光盘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光头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波长选择孔径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图20所示波长选择孔径另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3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3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及波长一边判别信息介质的种类。
图2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光盘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图26所示光头装置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8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4的光束球差的示意图。
图29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4的球差校正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4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4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波长及球差校正量一边判别信息介质的种类。
图3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3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信息面判别控制部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图33所示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35是表示图33所示信息载体一例的示意图。
图3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6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7光盘装置的另一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38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7的信息面判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39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7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信息介质之信息面的种类。
图40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4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8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4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8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及波长一边判别信息面的种类。
图4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4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9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4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9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及波长一边判别信息面的种类。
图4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4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0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48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0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波长及球差校正量一边判别信息面的种类。
图4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50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5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2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
图52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2的信息面判别方法的示意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波长及球差校正量一边判别信息面的种类。
图53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2的信息面判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54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2的聚焦跳跃的示意图。
图55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2的信息面判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00、200、300、400、500、600、650、700、720、740、760-光盘装置,102、602-信息载体,104、202、304、402、502-光盘判别控制部,106、204、306、606、704、724-设定控制部,108、208、403、608、708、744-判别控制部,110、201、302、408-聚焦部,112-检测部,114-信号生成部,206、706-波长设定控制部,210-光源部,404、746-球差设定控制部,406-球差校正部,604、652、702、722、742、762-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58-移动控制部,660-计数部,661-聚焦控制部,662-垂直移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控制部的示意图。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控制部104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光盘判别控制部104控制在信息载体102上进行存取的光盘装置100。光盘判别控制部104例如在光盘装置100上电时和信息载体被装填到光盘装置100时判别在光盘装置1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的种类。所判别的信息载体的种类数并没有特别限定,2种可以,3种以上也可以。
光盘判别控制部104包括设定控制部106和判别控制部108。设定控制部106控制聚焦部以便将用于把光束聚焦在信息载体102信息面上的聚焦部的数值孔径设定为不同数值孔径之中的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或者,设定控制部106也可控制聚焦部以便将聚焦部的数值孔径设定为与不同数值孔径中所含至少一个数值孔径相比为大的第二数值孔径。第二数值孔径可以是不同数值孔径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其中不包含的。设定控制部106也可以在设定到第一数值孔径之后,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的数值孔径依次设定。
判别控制部108进行用于通过使用由设定控制部106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装填在光盘装置100中的信息载体102之种类的控制。判别控制部108也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全部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在设定控制部106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设定时,判别控制部108基于与由设定控制部106所设定数值孔径光束所照射的信息载体102之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判别所装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是否是与该数值孔径相对应的种类。
信息载体102是可通过光束进行存取的记录介质。信息载体102例如具有层叠的一层或者多层信息面。例如信息载体102是光盘。信息载体102既可以是音乐CD、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RW、+R等,也可以是使用浅蓝色或者篮紫色光光束进行存取的高密度光盘。
不同数值孔径可以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50+0.01~0.50-0.01的至少一个。不同数值孔径也可以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45+0.01~0.45-0.01的至少一个。而且,不同数值孔径也可以包括上述以外的数值孔径。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光盘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光盘装置100包括:聚焦部110、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和光盘判别控制部104。聚焦部110将光束聚焦到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上。聚焦部110例如具有光学透镜(物镜)。聚焦部100做成可切换数值孔径。数值孔径的切换例如可以由切换通过光束的物镜和补偿板来进行。数值孔径的切换也可通过机械方式进行。
检测部112检测由聚焦部110照射光束的信息载体102的反射光。信号生成部114生成与信息载体102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信号生成部114例如生成与信息面光束聚焦状态对应的信号。信号生成部114例如生成包括表示聚焦误差的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表示跟踪误差的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表示反射光光量的全光信号(AS信号)和再生信号(RF信号)之至少一个的信号。光盘判别控制部104的判别控制部108基于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
图3是表示图2所示光盘装置100的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光盘装置100包括:光头装置120、放大器122、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微计算机132、聚焦调节器(actuator)驱动电路134、跟踪调节器驱动电路135、以及盘电机136。盘电机136以规定的旋转数(旋转速度)旋转信息载体102。
光头装置120输出光束并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上形成光束斑点。光头装置120还接收来自信息载体102的反射光并输出与该反射光对应的信号。放大器122将来自光头装置120之光检测器的电流信号变换成电压信号。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接收来自放大器122的信号后输出RF信号。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接收来自放大器122的信号后输出AS信号。
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接收来自放大器122的信号后输出TE信号。TE信号是用于控制光束以便正确在信息载体102的轨迹上扫描的信号。TE信号的检测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相位差方法,也可以使用推挽方法,也可以使用三束方法。根据检测方法可适当变更电路构成。
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接收来自放大器122的信号后输出FE信号。FE信号是用于控制光束以便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上变成规定的聚焦状态的信号。FE信号的检测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使用非点像差方法,也可以使用刀刃(knife edge)方法,也可以使用SSD(光束斑点大小检测)方法。根据检测方法可适当变更电路构成。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和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其自身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与其它电路共用。
微计算机132对来自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和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输出用于控制光盘装置100各部的控制信号。微计算机132控制光盘装置120、聚焦调节器驱动电路134、跟踪调节器驱动电路135以及盘电机136。代替微计算机132,可以使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聚焦调节器驱动电路134根据来自微计算机132的控制信号驱动光盘装置120的聚焦调节器。跟踪调节器驱动电路135根据来自微计算机132的控制信号驱动光盘装置120的跟踪调节器。
图4是表示图3所示光头装置120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光头装置120包括:光头装置140、142、144、光检测器146、和光头切换装置147。多个光头装置140~144分别与不同数值孔径对应。多个光头装置140~144还分别输出不同波长的光束。光头装置140~144的数目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3个及以上。光头装置140~144通过变换使用。其通过选择光头装置140~144中的任何一个来使用。所选择的光头装置将光束照射到信息载体102上,同时让来自信息载体102的反射光通过。
光检测器146接收来自信息载体102的通过了光头装置140~144的反射光并将该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电流信号)。光检测器146例如被分成4区。光头切换装置147根据微计算机132的控制将光头装置140~144中要使用的光头装置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光头切换装置147包括工作台149和电机148。工作台149上配置了各个光头装置140~144。为了切换所使用的光头装置,电机148移动工作台149。
图5是表示图4所示光头装置140~144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光头装置140~144分别包括:物镜150、聚焦调节器152、跟踪调节器153、偏转光束分离器154、耦合(coupling)透镜156和光源158。光源158输出光束。光源158例如是半导体激光器等。聚焦调节器152使物镜150相对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聚焦调节器152例如具有线章和磁铁。跟踪调节器153使物镜150相对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跟踪调节器153例如具有线圈和磁铁。
耦合透镜156使来自光源158的光成为平行光。偏转光束分离器154反射来自耦合透镜156的平行光。偏转光束分离器154还使来自物镜150的光通过。通过偏转光束分离器154的光被光检测器146接收。物镜150聚焦来自偏转光束分离器154的光束,并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上形成光束斑点。物镜150还使来自信息载体102的反射光通过。
物镜150的数值孔径和光源158的波长在各个光头装置140~144中分别不同。例如,光头装置144之物镜150-3的数值孔径是0.85+0.01~0.85-0.01,光头装置142之物镜150-2的数值孔径是0.6+0.01~0.6-0.01,光头装置140之物镜150-1的数值孔径是0.50+0.01~0.50-0.01或者是0.45+0.01~0.45-0.01。
例如,光头装置144之光源132-3的波长是405+5~405-5纳米,光头装置142之光源132-2的波长是645~660纳米或者是650+5~650-5纳米,光头装置140之光源132-1的波长是775~795纳米或者是780+10~780-10纳米。
而且,物镜150和光头切换装置147与图2的聚焦部110对应。光检测器146与图2的检测部112对应。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和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与信号生成部114对应。微计算机132是光盘判别装置104的具体化。
图6是表示图1所示信息载体102一例的示意图。信息载体102包括信息面170和光束通过层172。信息载体102被构成为通过介入光束通过层172而能够在信息面172上进行存取。信息载体102的厚度X2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厚度X2是大约1.2mm。光束通过层172使来自物镜150的光束透过。光束通过层172的厚度X1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厚度X1是1.2+0.3~1.2-0.1mm、0.6+0.53~0.6-0.5mm、100+5~100-5μm或者75+5~75-5μm。
图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信息轨迹(track)的结构示意图。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170上例如形成了凸状的信息轨迹180。由此,信息面170变成凹凸状。光头装置120从对信息面170的信息轨迹所形成一侧照射光束,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生。信息载体102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坑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参考图8~图11说明实施方式1的动作。图8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的物镜150(150-1~150-3)和信息载体102(102-1~102-3)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在使用数值孔径(NA)为0.45的物镜150-1的情况下(参考图8(a)),与使用其它物镜150-2、150-3的情况相比,光束的焦点和物镜150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在使用物镜150-1和红外光束的情况下,在将焦点调节到具有1.2mm光束通过层172-1之信息载体102-1(例如CD(密致盘))的信息面170-1上时,在将焦点调节到具有0.6mm光束通过层172-2之信息载体102-2(例如DVD(数字通用盘))的信息面170-2上时,在将焦点调节到具有0.1mm光束通过层172-3之信息载体102-3(例如使用浅蓝色以下波长的光束进行存取的高密度盘)的信息面170-3上时,也都能够防止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
在使用NA为0.6的物镜150-2的情况下(参考图8(b)),与使用物镜150-1的情况相比,光束的焦点和物镜150之间的距离变短了。在使用物镜150-2和红光光束的情况下,假若将焦点调节到信息载体102-1的信息面170-1上,则发生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但是,在将焦点调节到信息载体102-2的信息面170-2上时和在将焦点调节到信息载体102-3的信息面170-3上时,能够防止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
在使用NA为0.85的物镜150-3的情况下(参考图8(c)),与使用其它物镜150-1,150-2的情况相比,光束的焦点和物镜150之间的距离变短了。在使用物镜150-3和浅蓝色以下波长光束的情况下,假若将焦点调节到信息载体102-1的信息面170-1上,则发生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在将焦点调节到信息载体102-2的信息面170-2上时,也会发生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
但是,在将焦点调节到信息载体102-3的信息面170-3上时能够防止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这样,越是通过小NA来聚焦光束,物镜150和焦点之间的距离就变得越大,就能够降低物镜和信息载体102的碰撞。
图9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首先,由微计算机132具体实现的设定控制部106输出用于将物镜150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的控制信号(S100)。设定控制部106例如控制光头切换装置147,以便将多个物镜150-1~150-3中具有最小第一数值孔径的物镜150-1设定作为要使用的物镜。光头切换装置147根据设定控制部106的控制将具有物镜150-1的光头140配置在规定位置。
接着,由微计算机132具体实现的判别控制部108通过使用在步骤S100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S102)。判别控制部108例如控制光头装置120以便通过介入物镜150-1将光束照射到信息载体102上,并基于与信息载体102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判别控制部108例如基于FE信号、TE信号、AS信号或者RF信号、或者这些信号的几种组合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判别控制部108可以使用第一数值孔径来全部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也可以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各个种类。
图10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1的信息载体判别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如果将光束焦点在信息面170的前后移动,就得到S形状的FE信号。AF信号的振幅和RF信号经包络检波后的信号(RFENV信号)的振幅在信息面170附近变为最大。这些波形根据信息载体102的种类而变化。
例如,在使用0.45之NA的情况下,当信息载体102-1被装填到光盘装置100时,获得在规定值A1,A11,A21以上之振幅的FE信号、AF信号和RFENV信号。当信息载体102-2被状态到光盘装置100时,获得在规定值A1,A11,A21以下在规定值A2,A12,A22以上之振幅的FE信号、AF信号和RFENV信号。当信息载体102-3被状态到光盘装置100时,获得在规定值A2,A12,A22以下在规定值A3,A13,A23以上的FE信号、AF信号和RFENV信号振幅。
这样,通过微计算机132的控制,将物镜150相对信息载体102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而使光束焦点在信息面170前后移动,并通过将与信息载体102反射光之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与规定值进行比较,能够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
这里,微计算机132也可以一边使物镜150在离开信息载体102的方向上移动一边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或者,微计算机132也可以一边使物镜150在靠近信息载体102的方向上移动一边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微计算机132也可以一边使光束斑点在信息面170前后一次或者多次往复一边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
微计算机132可以通过断开对信息面170的聚焦控制来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也可以通过接通对信息面170的聚焦控制来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在通过接通对信息面170的聚焦控制来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的情况下,由微计算机132具体实现的判别控制部108基于TE信号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信息介质102种类的方法。图11是表示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信息介质102的种类。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100之后,微计算机132控制光头装置120以便通过介入物镜150-1将光束照射到信息载体102上,并输出与信息载体102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S110)。在步骤S110中,微计算机132输出控制信号,使物镜150相对信息载体102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而使光束焦点在信息面170前后移动。由此,获得图10所示信号波形。
接着,判别控制部108基于与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判别光盘装置1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是否与所设定数值孔径(设定数值孔径)相对应(S112)。这里,与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是指例如FE信号、TE信号、AS信号或者RF信号、或者这些信号的几种组合。判别控制部108例如基于与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信号的电平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
在光盘装置1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是对应于设定数值孔径时,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光盘装置1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不对应于设定数值孔径时,设定控制部106控制光头装置120以便从设定数值孔径切换到下一个小的数值孔径(S114),并返回步骤S110。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例如,物镜150-1的下一个是通过使用物镜150-2进行判别,物镜150-2的下一个是通过使用物镜150-3进行判别。由此,能够一边通过适当地保持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距离而降低碰撞,一边更可靠地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
如前所述,聚焦部110把光束聚焦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170上,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将该聚焦部110的数值孔径设定为不同数值孔径之中的最小第一数值孔径并通过使用所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由于能够一边充分保持信息载体102和聚焦部110之间的距离一边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所以能够降低聚焦部11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2
图1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光盘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2相同的符号。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200包括:聚焦部201、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和光盘判别控制部202。
光源部210选择性输出不同波长的光束。光源部210例如也可以机械切换用于分别输出不同波长光束的多个光源。光源部210也可以包括:用于分别输出不同波长光束的多个光源、将这些光束引入聚焦部的多个偏转光束分离器。光源部210可以是用于输出多个波长光束的2波长激光器、3波长激光器、多波长激光器或者可变波长激光器。
不同波长可以包括例如400~410纳米、645~660纳米和775~795纳米的至少一个。不同波长也可以包括405+5~405-5纳米、650+5~650-5纳米和780+10~780-10纳米的至少一个。而且,不同波长也可以是包括上述之外的其它波长。
聚焦部201将来自光源部210的光束聚焦到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170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聚焦部110相同,聚焦部201具有光学透镜,并做成可切换数值孔径。数值孔径的切换例如可由切换通过光束的物镜和补偿板来进行。数值孔径的切换也可通过机械方式进行。数值孔径的切换可以与光束波长的切换另外独立进行。聚焦部201将信息载体102的反射光引入检测部112。例如,可将专利文献6所示光拾取装置用作为聚焦部201。
光盘判别控制部202包括:设定控制部204、波长设定控制部206和判别控制部208。设定控制部204根据与实施方式1设定控制部106相同的动作,输出用于设定聚焦部201数值孔径的控制信号。设定聚焦部201数值孔径的控制可以与设定光束波长的控制另外独立进行。判别控制部208根据与实施方式1判别控制部108相同的动作,判别所装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是否是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对应的种类。
在设定控制部204进行用于将聚焦部201数值孔径设定到第一数值孔径的控制的情况下,波长设定控制部206控制光源部210以便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不同波长之中的最长第一波长。或者,波长设定控制部206也可控制光源部210以便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与不同波长中所含至少一个波长相比为大的第二波长。第二波长可以是不同波长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其中不包含的。波长设定控制部206可以在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设定。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光盘装置200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光盘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3相同的符号。光盘装置200包括:光头装置212、放大器122、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微计算机214、聚焦调节器驱动电路134、跟踪调节器驱动电路135、以及盘电机136。
微计算机214具有与实施方式1微计算机132同样的结构并进行同样的动作,但是不同部分在于其在进行设定数值孔径的同时还进行设定光束波长的处理。光头装置212进行与实施方式1光头装置120相同的动作,但是除了数值孔径之外,不同部分在于还切换光束波长。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光头装置212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4相同的符号。光头装置212包括透镜单元220、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和光检测器146。透镜单元220构成为可切换数值孔径。透镜单元220将来自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的光束聚焦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170上。透镜单元220还将信息载体102的反射光引入到光检测器146。
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能够使输出的光束波长改变。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输出例如405+5~405-5纳米、645~660纳米、650+5~650-5纳米、775~795纳米或者780+10~780-10纳米波长的激光。数值孔径的切换和光束波长的切换由微计算机214控制。透镜单元220对应于图12的聚焦部201,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对应于图12的光源部210,微计算机214体现了图12的光盘判别控制部202。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透镜单元220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5相同的符号。如图15(a)(b)中所示,透镜单元220包括:支持器(holder)234、多个物镜150-1~150-3、轴231、轭(yoke)232、聚焦线圈230、跟踪线圈236。支持器234被设置成可以轴231为中心自由旋转。物镜150-1~150-3被配置在支持器234上,通过支持器234旋转规定量,来切换所使用的物镜。物镜150-1~150-3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3个及以上。
在支持器234的开口部内和支持器234的外测上配置了轭232。在外测轭232的内侧上按同性相斥配置磁铁233。在支持器234的下部卷绕了聚焦线圈230,还配置了扁平形状的跟踪线圈236。通过由聚焦线圈230、跟踪线圈236、磁铁233和轭232构成的磁路,物镜150-1~150-3相对信息载体102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该磁路,通过支持器234旋转规定量,来切换所使用的物镜。
下面,参考图16和图17说明实施方式2的动作。
图1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首先,由微计算机214具体实现的设定控制部204输出用于将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的控制信号(S200)。设定控制部204例如控制透镜单元220,以便将图15所示的多个物镜150-1~150-3中具有最小第一数值孔径的物镜150-1设定作为要使用的物镜。透镜单元220根据设定控制部204的控制将物镜150-1配置在规定位置。
接着,由微计算机214具体实现的波长设定控制部206输出用于将光束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的控制信号(S202)。即,波长设定控制部206控制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以便输出第一波长的光束。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根据波长设定控制部206的控制输出第一波长的光束。接着,由微计算机214具体实现的判别控制部208通过使用在步骤S200、S202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和第一波长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S204)。
判别控制部208例如通过介入图15所示物镜150-1来获取与被光束照射的信息载体102之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并基于该信号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判别控制部108例如基于FE信号、TE信号、AS信号或者RF信号、或者这些信号的几种组合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判别控制部208可以使用第一数值孔径和第一波长来全部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也可以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各个种类的。而且,也可以颠倒步骤S200和步骤S202的顺序。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信息介质102种类的方法。图17是表示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及波长一边判别信息介质的种类。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202之后,微计算机214输入与信息载体102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S210)。
在步骤S210,微计算机214输出控制信号,使物镜150相对信息载体102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而使光束焦点在信息面170前后移动。由此,获得图10所示信号波形。这里,微计算机214也可以使物镜150在离开信息载体102的方向上移动。或者,微计算机214也可以一边使物镜150在靠近信息载体102的方向上移动一边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
微计算机214也可以一边使光束斑点在信息面170前后一次或者多次往复一边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处理。微计算机214可以使聚焦控制保持为断开,也可以将其接通。光检测器146检测反射光,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和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输出与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
判别控制部208基于与反射光之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判别光盘装置2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是否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相对应(S212)。当在光盘装置2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对应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时,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光盘装置2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不对应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时,设定控制部204控制透镜单元220以便从所设定数值孔径开始切换到下一个小的数值孔径(S214)。
波长设定控制部206控制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以便输出从所设定波长开始被切换到下一个长波长的光束(S216),并返回到步骤S210。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例如,在0.45之NA和红外光的下一个,通过使用0.6之NA和红色光来进行判别,其下一个,通过使用0.85之NA和浅蓝色以下波长的光来进行判别的。由此,能够一边通过适当地保持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距离而降低碰撞,一边更可靠地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而且,也可以颠倒步骤S214和步骤S216的顺序。
在上述例子中,在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时,光盘判别控制部202通过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两者来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但是,光盘判别控制部202也可以不切换波长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例如,也可以将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的波长保持在第一波长,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由此,能够降低短波长对信息载体102的错误照射和保护信息载体102上已经记录的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由于能够通过将第一波长的光源部210和第一数值孔径的聚焦部201组合来进行信息载体102的判别,由于能够充分保持信息载体102和聚焦部201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降低聚焦部201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3
图1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之光盘装置2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2相同的符号。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300包括:聚焦部302、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和光盘判别控制部304。聚焦部302将来自光源部210的光束聚焦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170上。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根据所聚焦光束的波长而变化。例如,可将非专利文献7所示的波长选择孔径和物镜用作为聚焦部302。
光盘判别控制部304包括设定控制部306和判别控制部208。设定控制部306根据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的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而将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即,设定控制部306通过控制光源部210使得输出第一波长的光束而将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设定控制部306也可以通过在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进行设定而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光盘装置300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之光盘装置2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3相同的符号。光盘装置300包括:光头装置310、放大器122、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微计算机312、聚焦调节器驱动电路134、跟踪调节器驱动电路135、以及盘电机136。
微计算机312具有与实施方式2微计算机214同样的结构并进行同样的动作,但是不同部分在于其根据进行设定光束波长的处理而进行设定数值孔径的处理。光头装置310进行与实施方式2光头装置212相同的动作,但是不同部分在于其根据光束波长来决定数值孔径。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光头装置31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4相同的符号。光头装置310包括:复合物镜320、聚焦调节器152、跟踪调节器153、偏转光束分离器324~328、和光源330~334。光源330~334分别输出不同波长的光束。根据微计算机312的控制,光源330~334中的任何一个光源输出光束。光源330~334的数目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3个及以上。光源330~334例如输出与上述实施方式2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相同波长的光束。
偏转光束分离器324~328反射从光源330~334输出的光束,并引入复合物镜320。偏转光束分离器324~328使来自复合物镜320的光通过。光检测器146接收来自信息载体102的通过了复合物镜320和偏转光束分离器324~328的反射光。聚焦调节器152使复合物镜320在与信息载体102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跟踪调节器153使复合物镜320在与信息载体102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
复合物镜320将光束聚焦在信息载体102的信息面170上。复合物镜320由聚焦透镜321和波长选择孔径322构成。聚焦透镜321和波长选择孔径322可以形成为一体。例如,如图21(a)(b)、图22(a)(b)所示,波长选择孔径322在光束通过区域的一部或者全部上形成全息图(hologram)或者立体图(relief)。该全息图或者立体图被形成为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波长选择孔径322通过光束的区域与数值孔径对应被分成同心圆状的多个区域。
通过这种结构,复合物镜320的数值孔径根据所通过光束的波长而改变。例如,在通过波长为400~410纳米光束的情况下,复合物镜320的数值孔径变为0.85+0.01~0.85-0.01。在通过波长为645~660纳米或者650+5~650-5纳米光束的情况下,复合物镜320的数值孔径变为0.6+0.01~0.6-0.01。在通过波长为775~795纳米光束的情况下,复合物镜320的数值孔径变为0.50+0.01~0.50-0.01。在通过波长为780+10~780-10纳米光束的情况下,复合物镜320的数值孔径变为0.45+0.01~0.45-0.01。
而且,可将图15所示透镜单元220设置在光头装置310上,并且将种类不同的多个复合物镜320配置到该透镜单元220上。然后,切换使用这些不同的多个复合物镜320。也可在透镜单元220上配置一个或者多个复合物镜320和一个或者多个物镜150,并切换使用这些物镜。
例如,在透镜单元220上配置使用了具有0.85+0.01~0.85-0.01和0.6+0.01~0.6-0.01之数值孔径的复合物镜320、和具有0.50+0.01~0.50-0.01或者0.45+0.01~0.45-0.01之数值孔径的物镜150。在透镜单元220上配置使用了具有0.85+0.01~0.85-0.01之数值孔径的物镜150、和具有0.50+0.01~0.50-0.01或者0.45+0.01~0.45-0.01、以及0.6+0.01~0.6-0.01之数值孔径的复合物镜320。
光源330~334对应于图18的光源部210,复合物镜320对应于图18的聚焦部302,微计算机312体现了图18的光盘判别控制部304。
在以上构成中,参考图23、图24说明实施方式3的动作。图2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3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关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16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首先,由微计算机312具体实现的设定控制部306输出用于通过将所输出光束的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而将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的控制信号(S300),并前进到步骤S204。微计算机312例如控制光头装置310以便选择光源330~334的任何一个和使所选择光源输出光束。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信息介质102种类的方法。图24是表示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及波长一边判别信息介质的种类。对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17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300之后,进行步骤S210和S212。在步骤S212,在光盘装置3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是对应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光盘装置3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不对应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时,设定控制部306控制光头装置310以便通过将光束波长从所设定波长开始切换到其下一个长波长而将复合物镜320的数值孔径从所设定数值孔径开始切换到下一个小的数值孔径(S302),并返回步骤S210。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由于通过将光源部302输出光束的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而将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作为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因此能够充分保持聚焦部302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距离,并能够降低聚焦部302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4
图2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之光盘装置2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2相同的符号。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400包括:聚焦部201、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光盘判别控制部402、和球差校正部406。光盘判别控制部402包括:设定控制部204、波长设定控制部206、判别控制部403、和球差设定控制部404。
球差校正部406校正在信息载体102信息面170上光束斑点所产生的球差。球差校正部406被配置在光源部210和聚焦部201之间的光路上。球差校正部406根据球差设定控制部404的控制来改变球差的校正量。球差校正部406的构成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具有球差校正透镜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用于改变内周侧和外周侧之透过率的液晶板的结构。
要被判别的多种信息载体102分别具有通过光束的不同厚度的光束通过层172。在设定控制部204将聚焦部201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的情况下,球差设定控制部404输出用于将球差校正部406的校正量设定为在光束通过层172的不同厚度中与最大厚度对应的第一校正量的控制信号。或者,球差设定控制部404也可将球差校正部406的校正量设定为与不同厚度中所含至少一个厚度相比为更厚的光束通过层172相对应的第二校正量。
第二校正量可以是对应于不同厚度的任何一个,也可以不对应于不同厚度的任何一个。球差设定控制部404可以在不同厚度之中从与厚层对应的球差校正量开始依次进行设定。判别控制部403根据与实施方式2判别控制部208相同的动作来判别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的种类是否是与所设定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对应的种类。
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光盘装置400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之光盘装置2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3相同的符号。光盘装置400包括:光头装置410、放大器122、再生信号生成电路124、全光信号生成电路126、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28、聚焦误差信号生成电路130、微计算机412、聚焦调节器驱动电路134、跟踪调节器驱动电路135、光束扩束器414、以及盘电机136。
微计算机412具有与实施方式2微计算机214相同的结构并进行同样的动作,而且输出用于控制光头装置410所输出光束之球差的控制信号。光束扩束器驱动电路414根据来自微计算机412的控制信号驱动光头装置410的球差校正调节器。光头装置410具有与实施方式2光头装置212相同的结构,而且可校正球差。
图27是表示图26所示光头装置410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4相同的符号。光头装置410包括透镜单元220、球差校正透镜422、球差校正调节器420、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和光检测器146。球差校正透镜422被配置在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和透镜单元220之间的光路上。球差校正透镜422使来自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的光束通过,并改变在光束斑点上发生的球差。
球差校正透镜422例如具有凹透镜和凸透镜。球差校正调节器420通过根据使球差校正透镜422的至少一个透镜移动而改变凹透镜和凸透镜的间隔来改变光束的球差。即,球差校正调节器420通过使凹透镜和/或凸透镜来改变光束的球差。而且,光束扩束器驱动电路414、球差校正调节器420和球差校正透镜422对应于图25的球差校正部406,微计算机412体现了图25的光盘判别控制部402。
在以上结构中,通过参考图28~图31来说明实施方式4的动作。图28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4的光束球差的示意图。在进行聚焦控制动作的状态下,从光头装置410输出的光束通过信息载体102的光束通过层172而折射。在该光束通过层172的厚度参差不齐时,就产生球差,例如通过透镜外周侧的光束汇聚在焦点A,而通过透镜内周侧的光束汇聚在焦点B。即,在发生球差时,在焦点A和焦点B产生偏离。
当在信息面170上不产生球差时,外周侧光束的焦点和内周侧光束的焦点一致(焦点C)。在球差变大时,焦点A和焦点B散开,作为整体的光束斑点变得模糊,在信息面170上部分变为散焦状态。在对信息载体102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微计算机412进行与光束通过层172的厚度相对应的球差校正。
通过进行与光束通过层172的厚度相对应的球差校正,得到了适当的光束斑点,使得处理高密度信息成为可能。微计算机412可以基于FE信号和球差误差检测信号等检测信号通过反馈控制来进行球差的校正,也可以通过搜索使用TR信号和表示再生性能的抖动信号(jitter)等来进行球差的校正。而且,微计算机412也可基于预定的校正量通过前馈控制来进行球差的校正。
图29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4的球差校正的示意图。例如,在光束被聚焦在信息面170-1上的情况下,由于光束通过层172-1的厚度与光束通过层172-3的厚度相比更大些,因此与光束聚焦在信息面170-3上的情况相比,球差校正透镜422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距离W1变短了(参考图29(a))。由此,得到与光束通过层172-1对应的球差的校正量。
相反,在光束被聚焦在信息面170-3上的情况下,由于光束通过层172-3的厚度与光束通过层172-1的厚度相比更小些,因此与光束聚焦在信息面170-1上的情况相比,球差校正透镜422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距离W2变长了(参考图29(b))。由此,得到与光束通过层172-3对应的球差的校正量。这样,光束扩束器驱动电路414和球差校正调节器420使球差校正透镜422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距离变化。由此,能够得到与光束通过层172厚度对应之目的的球差校正量。
图30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4的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关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16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步骤S202之后,球差控制部404控制球差校正部406使得球差的校正量设定为第一校正量(S400)。由此,例如,球差校正透镜422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距离变为与第一校正量对应。
接着,由微计算机412实现的判别控制部403通过使用在步骤S200、S202和S400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第一波长和第一校正量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S402)。步骤S200、S202、S400之类处理的顺序并没有特别限定,可用与此不同的顺序来进行处理。例如,可在步骤S200和S202之前进行步骤S400。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一边判别信息介质102种类的方法。图31是表示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一边判别信息介质的种类。对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17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400之后,进行步骤S210。接着,判别控制部403基于与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判别光盘装置4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是否对应于所设定的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S410)。
在光盘装置4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是对应于所设定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时,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光盘装置4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102不对应于所设定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时,前进到步骤S214、S216。在步骤S216之后,球差设定控制部404控制球差校正部406以便从所设定球差校正量开始切换为与其下一个厚度的光束通过层172对应的球差校正量(S412),并返回步骤S210。
例如,NA为0.45、红外光和BE(光束扩束器值)为1.2毫米的下一个,通过使用NA为0.6、红光和BE为0.6毫米来进行判别处理的,其下一个是通过使用NA为0.85、浅蓝色以下波长的光和BE为0.1毫米来进行判别处理的。由此,能够一边通过适当地保持物镜150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距离而降低碰撞,一边更可靠地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而且,步骤S214、S216、S412之类处理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以与此不同的顺序进行处理也是可以的。例如,可在步骤S214和S216之前进行步骤S4412。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由于通过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将聚焦部201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和将球差校正部406的球差校正量作为第一校正量来判别信息载体102的种类,因此能够充分保持聚焦部201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距离和能够降低聚焦部201和信息载体1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5
上述球差校正部406和球差设定控制部404也能够适用于实施方式3。例如,可以构成如图32所示的光盘装置。图32所示的光盘装置500包括:聚焦部302、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光盘判别控制部502、和球差校正部406。光盘判别控制部502包括:设定控制部306、判别控制部403、和球差设定控制部404。
实施方式5的动作是与实施方式4的动作相同的,但其不同部分是根据设定光束波长来设定数值孔径。即,根据实施方式5,在图30和图31所示的处理中,实行图23所示的步骤S300来代替步骤S200和S202,实行图24所示的步骤S302来代替步骤S214和S216。
实施方式6
图3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信息面判别控制部的示意图。实施方式6的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的种类。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控制在信息载体602的信息面上进行存取的光盘装置600。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例如在光盘装置600上电时和信息载体602被装填到光盘装置600时判别在光盘装置600上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之信息面的种类。所判别信息面的种类数并不特别限定,可以是2种,也可以是3种及以上。而且,可以判别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具有的全部信息面,也可判别一部分信息面。
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包括设定控制部606和判别控制部608。设定控制部606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将用于把光束聚焦在信息载体602信息面上的聚焦部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或者,设定控制部606也可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将聚焦部的数值孔径设定为上述的第二数值孔径。设定控制部606也可以在设定到第一数值孔径之后,其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的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判别控制部608进行用于通过使用由设定控制部606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光盘装置600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信息面之种类的控制。判别控制部608也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全部信息面的种类。在设定控制部606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时,判别控制部608也可基于与以设定控制部606所设定数值孔径照射了光束的信息面之反射光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判别信息面的种类是否是与该数值孔径相对应的种类。
信息载体602是可通过光束进行存取的记录介质。信息载体602例如具有层叠的一层或者多层信息面。例如信息载体602是光盘。信息载体602既可以是音乐CD、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RW、+R等,也可以是使用浅蓝色以下波长的高密度光盘。而且,也可是这些的组合。即,也可将CD、DVD、浅蓝色光之光盘等多种信息面设置在一个光盘上。
不同数值孔径可以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50+0.01~0.50-0.01的至少一个。不同数值孔径也可以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45+0.01~0.45-0.01的至少一个。而且,不同数值孔径也可以包括上述以外的数值孔径。
图34是表示图33所示光盘装置60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之光盘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2相同的符号。有关实施方式6的光盘装置600包括:聚焦部110、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输出控制信号,用于将聚焦部110的数值孔径设置为在不同的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输入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并基于该输入信号,判别信息面的种类是否是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对应的种类。
而且,光盘装置600的详细构成例如是与图3~图5所示构成相同。实施方式6的微计算机体现了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04。
图35是表示图33所示信息载体602一例的示意图。信息载体602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信息面610-1~610-X。信息载体602的厚度例如是大约1.2mm。来自物镜150的光束从表面613入射,聚焦在任何一个信息面上。各信息面610-1~610-X例如是CD、DVD或者使用浅蓝色以下波长光之光盘的信息面。信息面610-1~610-X可包括多层的相同种类信息面,也可是完全不同的种类,也可是完全相同的种类。
各信息面610-1~610-X被配置在只离开表面613各自不同距离的位置上(信息面位置)。从表面613到各信息面610-1~610-X的距离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1.2+0.3~1.2-0.1mm、0.6+0.53~0.6-0.5mm、100+5~100-5μm或者75+5~75-5μm。
在以上结构中,参考图36说明实施方式6的动作。
图3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6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9相同的符号。在有关实施方式6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中,在由设定控制部606进行的步骤S100之后,判别控制部608通过使用在步骤S100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信息载体602之信息面610(610-1~610-X)的种类。
判别控制部608例如控制光头装置120以便通过介入物镜150-1将光束照射到信息面610上,并基于与信息面610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判别控制部608例如基于FE信号、TE信号、AS信号或者RF信号、或者这些信号的几种组合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判别控制部608使用第一数值孔径可以全部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也可以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各个种类。而且,可以判定光盘装置600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具有的全部信息面610的种类,也可判定一部分信息面610的种类。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6,由于将聚焦光束在信息载体602的信息面610上的聚焦部110的数值孔径设定为不同数值孔径之中的最小第一数值孔径,并通过使用所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由于能够一边充分保持信息载体602和聚焦部110之间的距离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所以能够降低聚焦部110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7
图3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6之光盘装置60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34相同的符号。有关实施方式7的光盘装置650包括:聚焦部110、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垂直移动部662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52。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52具有:设定控制部606、判别控制部608、移动控制部658、计数部660和聚焦控制部661。
垂直移动部662使聚焦部110在与信息面610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光束斑点在与信息面610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聚焦控制部661根据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驱动垂直移动部662,并控制使得光束被聚焦在信息载体602的任何一个信息面上。
计数部660计数信息载体602信息面610的层数。例如,如果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的信息面610是1层,计数部变为1,如果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的信息面610是2层,计数部变为2,如果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的信息面610是X层,计数部变为X。计数部660可基于来自信号部114的信号计数层数,也可基于判别控制装置608的判别结果计数层数。由此,能够检测出所装填信息载体602信息面610的层数。
移动控制部658在判别控制部608进行信息面610的判别时驱动垂直移动部662,并在信息面610应该配置的不同位置之中,控制使得光束从距表面613远的位置开始依次聚焦。例如,移动控制部658从距表面613大约1.2mm的信息面位置开始向着表面613来移动光束斑点。由此,由于聚焦部110在离开信息载体602的方向上移动,能够减少聚焦部110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碰撞。或者,移动控制部658也可控制成使得光束从靠近表面613的位置开始被依次聚焦。
而且,光盘装置650的详细构成例如与图3~图5所示构成相同。聚焦调节器驱动电路134和聚焦调节器152对应于垂直移动部662。实施方式7的微计算机体现为信息面判别控制部652。
在以上构成中,参考图38、图39说明实施方式7的动作。图38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7的信息面判别方法的示意图。在该信息面判别方法中,首先,设定控制部606将聚焦部110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不同的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接着,移动控制部658驱动垂直移动部662,并在只离开表面613不同距离的信息面位置之中,控制使得光束从距表面613远的信息面位置开始依次聚焦。
在光束斑点通过信息面610的情况下,信号生成部114生成的信号呈现为图38所示的波形。判别控制部608基于该波形判别各信息面610的种类。判别控制部608例如通过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法进行判别处理。而且,计数部660基于判别控制部608的判别结果或者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波形计数信息面610的数量。
在结束了由判别控制部608进行的判别后,所装填的信息载体602各信息面610的种类变为清楚了。因此,对哪个信息面都可以自由引进聚焦。聚焦控制部661在判别控制部608的判别之后,基于判别控制部608的判别结果,将聚焦首先引进到所装填信息载体的信息面610中所希望的信息面上。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种类的方法。图39是表示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判别信息介质102之信息面610的种类。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11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100之后,移动控制部658控制聚焦部110使得光束斑点在最离开表面613的信息面位置的前后移动(S610)。移动控制部658可以控制使得光束斑点一次穿过信息面位置,也可以控制使得光束斑点在信息面位置前后一次以上往复穿过。如果在该位置上信息面存在,就检测出图38所示的波形。
接着,判别控制部608基于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判别在光束斑点通过的信息面位置上是否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相对应的信息面(S612)。判别控制部608例如基于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的电平来判定是否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相对应的信息面。在不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对应的信息面时,前进到步骤S616。另一方面,在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对应的信息面时,判别控制部608存储信息面的种类(S614),计数部660增加计数值(S615),以及前进到步骤S616。
在步骤S616,判定信息面判别处理是否已经结束。例如,移动控制部658根据判定光束斑点是否通过最靠近表面613的信息面位置来判定信息面判别处理是否已经结束。在信息面判别处理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聚焦控制部661基于判别控制部608的判别结果将聚焦引进到希望的信息面上(S622)。
另一方面,在信息面判别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通过设定控制部606来进行步骤S114。步骤S114之后,移动控制部658输出控制信号,用于在远离表面613之信息面位置的前后将光束斑点移动到光束斑点所通过信息面位置的下一个上(S620)。移动控制部658可以控制使得光束斑点一次穿过该信息面位置,也可以控制使得光束斑点在该信息面位置前后一次以上往复穿过。
此后,返回步骤S612。而且,在上述信息面判别处理中,聚焦控制部661在各信息面位置上可以是使聚焦控制保持为断开,在各信息面位置上也可以是使聚焦控制保持为接通。可以交换步骤S100和步骤S610的顺序,也可交换步骤S114和步骤S620的顺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7,能够在减少聚焦部110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碰撞的同时,检测出所装填信息载体602之信息面610的层数和各信息面610的种类。
实施方式8
可将上述实施方式6或者实施方式7适用于实施方式2。图4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6、7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2、图37相同的符号。实施方式8的光盘装置700包括:聚焦部201、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垂直移动部662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
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包括: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判别控制部708、移动控制部658、计数部660和聚焦控制部661。设定控制部704根据与实施方式6、7的设定控制部606相同的动作,输出用于设定聚焦部201数值孔径的控制信号。设定聚焦部201数值孔径的控制,可以与设定光束波长的控制另外独立进行。判别控制部708根据与实施方式6、7的判别控制部608相同的动作,判别所装填信息载体602之信息面610的种类是否是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对应的种类。
在设定控制部704进行用于将聚焦部201数值孔径设定到第一数值孔径的控制的情况下,波长设定控制部706进行用于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上述第一波长的控制。或者,波长设定控制部706也可进行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上述第二波长的控制。波长设定控制部706也可以在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进行依次设定。
而且,光盘装置700的详细构成例如是与图13~图15所示构成相同。实施方式8的微计算机体现为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
在以上结构中,参考图41、图42说明实施方式8的动作。图41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关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16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面判别处理中,在根据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的步骤S200、S202之后,判别控制部708通过使用在步骤S200、S202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和第一波长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S700)。
判别控制部708例如通过介入物镜150-1来输入与被光束照射的信息载体602之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并基于该输入信号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判别控制部708例如基于FE信号、TE信号、AS信号或者RF信号、或者这些信号的几种组合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判别控制部708使用第一数值孔径和第一波长可以全部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也可以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各个种类。而且,可以颠倒步骤S200和步骤S202的顺序。判别控制部708可以进行光盘装置700所装填信息载体602具有的全部信息面610的判别,也可进行一部分信息面610的判别。
在步骤S700中,移动控制部658驱动垂直移动部662,并在只离开表面613不同距离的信息面位置之中,控制使得光束从距表面613远的信息面位置开始依次聚焦。或者,移动控制部658也可控制成使得光束从靠近表面613的信息面位置开始被依次聚焦。判别控制部608基于图38所示波形判别各信息面610的种类。计数部660基于判别控制部608的判别结果或者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波形来计数信息面610的数目。聚焦控制部661在判别控制部708的判别之后,基于判别控制部608的判别结果,将聚焦首先引进到所希望的信息面上。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种类的方法。图42是表示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对于与实施方式2、6、7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17、图39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202之后,通过控制聚焦部201而进行步骤S610。接着,判别控制部708基于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判别在光束斑点通过的信息面位置上是否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相对应的信息面(S702)。判别控制部708例如基于来自信息载体602的检测信号的电平来判定是否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相对应的信息面。
在不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对应的信息面时,前进到步骤S616。另一方面,在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对应的信息面时,前进到步骤S614、S615。在步骤S616,在判定为信息面判别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进行通过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实现的步骤S214、S216。接着,通过控制聚焦部201而进行步骤S620,此后,返回到步骤S702。而且,在上述信息面判别处理中,聚焦控制部661可以在各信息面位置使聚焦控制保持为断开,也可以在各信息面位置使聚焦控制成为接通。而且,可以颠倒步骤S200、S202和S610的顺序,也可以颠倒步骤S214、S216和S620的顺序。
在上述例子中,在判别信息面610种类的情况下,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可通过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两者而进行信息面610的判别。但是,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也可不切换波长而进行信息面610的判别。例如,也可以将可变波长激光器装置222的波长保持在第一波长,一边切换数值孔径一边进行信息载体610的判别处理。由此,能够降低短波长对信息面610的错误照射和保护信息面610上已经记录的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8,由于能够通过将第一波长的光源部210和第一数值孔径的聚焦部201组合来进行信息面610的判别,由于能够充分保持信息载体602和聚焦部201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降低聚焦部201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9
可将实施方式6或者实施方式7适用于实施方式3。图4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3、8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18、图40相同的符号。实施方式9的光盘装置720包括:聚焦部301、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垂直移动部662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22。
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22包括:设定控制部724、判别控制部708、移动控制部658、计数部660和聚焦控制部661。设定控制部724根据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的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而将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即,设定控制部724通过控制光源部210使得输出第一波长的光束而将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设定控制部724通过在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进行设定而在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而且,光盘装置720的详细构成例如与图19~图21所示构成相同。实施方式9的微计算机体现为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22。
在以上构成中,参考图44、图45说明实施方式9的动作。图44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关于与实施方式3、8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23、图41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面判别处理中,在根据设定控制部724的步骤S300之后,前进到步骤S700。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种类的方法。图45是表示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及波长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对于与实施方式3、8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24、图42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300之后,控制聚焦部302而进行步骤S610。接着,前进到步骤S702。
在步骤S616,在判定为信息面判别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进行通过设定控制部724实现的步骤S302。接着,通过控制聚焦部302而进行步骤S620,此后,返回到步骤S702。而且,在上述信息面判别处理中,聚焦控制部661可以在各信息面位置使聚焦控制保持为断开,也可以在各信息面位置使聚焦控制成为接通。而且,可以颠倒步骤S300和S610的顺序,也可以颠倒步骤S302和S620的顺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9,由于通过将光源部302输出光束的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而将聚焦部302的数值孔径作为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因此能够充分保持聚焦部302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距离,并能够降低聚焦部302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10
可将实施方式8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4。图4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4、8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25、图40相同的符号。有关实施方式10的光盘装置740包括:聚焦部201、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42、球差校正部406、和垂直移动部622。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42包括: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判别控制部744、移动控制部658、计数部660、聚焦控制部661和球差设定控制部746。
在设定控制部704将聚焦部201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的情况下,球差设定控制部746输出用于将球差校正部406的校正量设定为在不同信息面位置中与距表面613最远信息面位置对应的第一校正量的控制信号。或者,球差设定控制部746也可将球差校正部406的校正量设定为与不同信息面位置上所含至少一个信息面位置相比为距表面613更远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校正量。
不同信息面位置可以是包括例如距表面613为1.2+0.3~1.2-0.1mm的位置、距表面613为0.6+0.53~0.6-0.5mm的位置、距表面613为100+5~100-5μm的位置或者距表面613为75+5~75-5μm的位置之至少一个,也可以是包括这些位置之外的位置。第二校正量可以是对应于不同信息面位置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是不对应于不同信息面位置的任何一个。球差设定控制部746可以在不同信息面位置之中从与距表面613远的信息面位置对应的校正量开始依次进行设定。判别控制部744根据与实施方式8判别控制部708相同的动作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是否是与所设定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对应的种类。
而且,光盘装置740的详细结构例如是与图26、图27所示结构相同。或者,光盘装置740构成为与图3~5所示结构也是可以的。在该情况下,在光盘装置140~144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球差校正透镜422和球差校正调节器420,并设置用于驱动球差校正调节器420的光束扩束器414。实施方式10的微计算机体现了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42。
在以上构成中,参考图47、图48说明实施方式10的动作。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关于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30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面判别处理中,在根据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的步骤S200、S202以及球差设定控制部746的步骤S400之后,判别控制部744通过使用在步骤S200、S202和S400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第一波长和第一校正量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S740)。对于步骤S200、S202、S400之类的处理顺序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与此不同的顺序进行处理。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种类的方法。图48是表示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对于与实施方式4、8相同的动作,给出了与图31、图42相同的符号。在该信息面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400之后,通过控制聚焦部201而进行步骤S610。接着,判别控制部744基于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判别在光束斑点通过的信息面位置上是否存在对应于所设定的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的信息面(S742)。例如,判别控制部744基于来自信息载体602的检测信号的电平,判别是否存在与所设定的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对应的信息面。
在不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波长和球差校正量对应的信息面时,前进到步骤S616。另一方面,在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对应的信息面时,前进到步骤S614、S615。在步骤S616,在判定为信息面判别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进行通过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实现的步骤S214、S216以及通过球差设定控制部746实现的步骤S412。接着,通过控制聚焦部201而进行步骤S620,此后,返回到步骤S742。而且,在上述信息面判别处理中,聚焦控制部661可以在各信息面位置使聚焦控制保持为断开,也可以在各信息面位置使聚焦控制成为接通。而且,可以颠倒步骤S200、S202、S400和S610的顺序,也可以颠倒步骤S214、S216、S412和S620的顺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0,由于通过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将聚焦部201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和将球差校正部406的球差校正量设定为第一校正量来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因此能够充分保持聚焦部201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距离和能够降低聚焦部201和信息载体602之间的碰撞。
实施方式11
可将实施方式9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5。例如,可构成为如图49所示的光盘装置。图49所示的光盘装置760包括:聚焦部302、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光源部210、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62、球差校正部406、和垂直移动部622。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62包括:设定控制部724、判别控制部744、移动控制部658、计数部660、聚焦控制部661和球差设定控制部746。
实施方式11的动作是与实施方式10的动作相同的,但是,不同部分是通过设定光束的波长来设定数值孔径。即,在实施方式11中,在图47和图48所示的处理中,实行步骤S300代替步骤S200和S202,实行步骤S302代替步骤S214和S216。
实施方式12
图5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8、9、10相同的结构给出了与图46相同的符号。实施方式12的光盘装置750包括:聚焦部201、检测部112、信号生成部114、球差部406、光源部210、垂直移动部622、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
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包括: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判别控制部708、移动控制部658、S形控制部680、聚焦控制部661和聚焦跳跃部681。
S形控制部680具有:S形测量部6801,用于测量在各数值孔径的S形信号;存储器6802,用于存储与所测量S形信号的振幅和偏移量(offset)对应的信号;S形校正部6803,其基于与所存储的振幅和偏移量对应的信号,用于调整被输入到聚焦控制部661的用于实际聚焦控制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和平衡(balance)。
设定控制部704根据与实施方式6、7设定控制部606相同的动作,输出用于设定聚焦部201数值孔径的控制信号。设定聚焦部201数值孔径的控制可以与设定光束波长的控制另外独立进行。判别控制部708根据与实施方式8、9判别控制部608相同的动作,判别所装填信息载体602之信息面610(参考图35)的种类是否是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对应的种类。
在设定控制部704进行用于将聚焦部201数值孔径设定到第一数值孔径的控制的情况下,波长设定控制部706进行用于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上述第一波长的控制。或者,波长设定控制部706也可进行将光源部210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上述第二波长的控制。波长设定控制部706可以在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此时,在每次设定各数值孔径和与此对应的波长时,都通过移动控制部658而让聚焦部201接近或者离开盘602。根据通过介入模拟-数字变换器来检测出此时获得的S形信号,能够检测出FE信号中S曲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并测量出S曲线的振幅和偏移量。
而且,光盘装置750的详细构成例如是与图13~图15所示构成相同。实施方式12的微计算机体现为信息面判别控制部702。
下面,参考图51和55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51和图52都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关于与实施方式2、8中流程步骤相同的步骤,给出了与图16、图41的流程步骤相同的符号。
在该信息面判别处理中,在根据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的步骤S200、S202之后,球差控制部404控制球差校正部406使得球差的校正量设定为第一校正量(S400)。通过使用在步骤S200、S202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和第一波长来判别所装填的盘或者信息面610(S700)。
图50的判别控制部708通过例如介入物镜而获取与来自光束照射信息载体602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并基于该信号判别信息面610。
判别控制部708可以基于FE信号、TE信号、AS信号或者RF信号、或者这些信号的几种组合来判别信息面610(特定诸如第几层信息面的信息面)的种类。判别控制部708可以使用第一数值孔径和第一波长来全部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也可以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各个种类。也可以颠倒步骤S200和步骤S202的顺序。
判别控制部708可以进行光盘装置740所装填信息载体602具有的全部信息面610的判别,也可进行一部分信息面610的判别。
在步骤S700,图50的移动控制部658驱动垂直移动部662,并在只离开表面613不同距离的信息面位置之中,控制使得光束从距表面613远的信息面位置开始依次聚焦。或者,移动控制部658也可控制成使得光束从靠近表面613的信息面位置开始被依次聚焦。判别控制部608基于图53所示波形判别各信息面610的种类。
如图53所示,图50的S形测量部6801求得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致的信息面上的FE极大点P和极小点Q,通过该极大点P和极小点Q,测量振幅L和偏离量d。在本说明书中,具有将带有这种FE信号S曲线特征的参数测量简单表达为“S形测量”的情况。
所测量的振幅L和偏离量d被存储在图50的存储器6802中。S形校正部6803通过进行输入到聚焦控制部661的FE信号的S参数校正即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和平衡的校正,来确保稳定引入性能。
聚焦控制部661在该S形校正部中的FE校正之后,基于判别控制部608的判别结果,将聚焦首先引入到希望的信息面上。
下面,说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所装填的光盘或者信息面610种类的方法。图52是表示信息面判别处理之流程的流程图,其用于一边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一边判别信息面610的种类。对于与实施方式2、6、7中流程步骤相同的步骤给出了与图17、图39流程图相同的符号。
在该信息载体判别处理中,在上述步骤S400之后,通过控制聚焦部201而进行步骤S610。接着,图50的判别控制部708基于来自信号生成部114的信号,判别在光束斑点通过的信息面位置上是否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相对应的信息面(S742)。判别控制部708例如基于来自光盘602的检测信号的电平来判定是否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相对应的信息面。
在不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和波长对应的信息面时,前进到步骤S616。另一方面,在存在与所设定数值孔径对应的信息面时,前进到步骤S614、S615。此后,在步骤S616,在判定为信息面判别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进行通过设定控制部704、波长设定控制部706实现的步骤S214、S216、S412。接着,通过控制聚焦部201而进行步骤S620,此后,返回到步骤S742。而且,可以颠倒步骤S200、S202、S400和S610的顺序,也可以颠倒步骤S214、S216、S412和S620的顺序。
通过切换数值孔径和波长,在所装填的光盘或者所存取的信息面610的种类判别完毕之后,依次设定与该盘或者信息面相符的希望数值孔径(S801)、波长(S802)和球差校正量(S803)。
这些设定之后,为了使测量存储的S形信号的振幅变为规定的振幅和使偏离量变为0,进行振幅校正(S804)和平衡调整(S805),使聚焦控制接通(S806)和进行聚焦跳跃(S807)。
在光盘装置750所装填的光盘具有例如三个信息面L0~L2的情况下,当光束的聚焦点(焦点位置)穿过各信息面(层)时,在FE信号上出现三个S部分。将该部分规定称为S形信号。各个信息面上所得S形信号的振幅和/或偏离量等参数值通过S控制部680进行测量,并将所得参数值存储在光盘装置750内的存储器6802上。
在通过图50所示聚焦跳跃控制部681而将光束焦点从某个信息面开始向着其它信息面移动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存储器6802所存储的各信息面上之S形信号的振幅和偏离量来进行校正。通过实施该校正的FE信号,输出用于聚焦跳跃的加速脉冲和减速脉冲,并驱动透镜调节器。
下面,为了说明上述动作,考虑从信息面L2周边开始到L0的聚焦跳跃。
首先,参考图54。图54表示从信息面L2到信息面L0的聚焦跳跃时的控制信号和光束的焦点位置之间的关系。在通过本实施方式光盘装置750的聚焦部201而形成的光束的聚焦点从光盘602保护膜侧的A点接近到信息面L2时,来自信息面L2的反射光量增加,伴随它的FE信号其振幅从大约0向负极性侧增加。FE信号的振幅在B点变成峰值,其后减小。焦点到达信息面L2时(C点),FE信号的振幅变为0。此时,一旦对信息面L2实施聚焦控制,以后可实行以下的处理。到C点为止的实线FE信号表示了对信息面L2实施聚焦控制情况下的波形。
在焦点离开信息面L2向信息面L1方向前进时,FE信号的振幅在正极性侧增加。FE信号的振幅在D点变成峰值之后,减小并在E点变成0。而且在接近信息面L1时,由于来自信息面L1的反射光量增加,FE信号其振幅从大约0在负极性侧增加。FE信号的振幅在F点变成峰值之后减小。然后,在焦点到达信息面L1时(G点),FE信号的振幅变成0。
在焦点离开信息面L1向信息面L0方向前进时,FE信号的振幅在正极性侧增加。FE信号的振幅在H点变成峰值之后,减小并在I点变成0。而且在接近信息面L0时,由于来自信息面L0的反射光量增加,FE信号其振幅从大约0在负极性侧增加。FE信号在J点变成极小之后增加。然后,在焦点到达信息面L0时(K点),FE信号的振幅变成0。
接着,焦点通过信息面L0并移动。随着该移动,FE信号的振幅在正极性侧增加并在P点变成峰值之后,慢慢地减小变为0(M点)。此后,焦点到此向与其相反的方向(离开光盘602的方向)移动,FE信号的振幅再次从大约0向正极性侧增大。在N点变成峰值之后,减小并到达可能聚焦控制的电平(O点)时,聚焦跳跃结束并运行到聚焦控制动作。
由于上述M点处于距光盘602表面最深的位置,在焦点到达上述M点时,聚焦透镜最接近光盘602。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聚焦透镜和光盘602不会碰撞。
下面,说明在进行上述聚焦跳跃动作时的控制信号。在从信息面L2聚焦跳跃到信息面L0时,光盘装置750内的微计算机将加速信号和减速信号施加到用于驱动聚焦部201内透镜调节器的电路,使焦点在区间X的范围内移动。除了当焦点在区间X的范围移动时加速信号和减速信号的极性是相反的之外,其与从信息面L0到信息面L2聚焦跳跃时的控制信号是相同的。因此,在后面说明当焦点在区间Y的范围移动时的控制信号。
到达K点之后,微计算机结束施加减速信号,光盘装置750进入不生成控制信号的等待状态。但是,由于即使变为不施加减速信号但聚焦透镜也因惯性而继续移动,焦点超过信息面L0而以几乎匀速继续移动。其结果,FE信号的振幅也在正极性侧增加,且在P点变为峰值。
通过峰值点P之后,微计算机生成用于使焦点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脉冲串。结果,聚焦透镜受到到此与其相反方向(离开光盘602的方向)的加速度,焦点减速。
这样,FE信号到达过零位置(M点)时减速停止。微计算机此后还继续生成减速脉冲串。结果,焦点被再次回到信息面L0方向,FE信号的振幅也再次在正极性侧增加。FE信号的振幅在N点变为峰值,此后减小。微计算机获得可聚焦控制的FE信号且生成减速脉冲,此后,开始随从信息面L0的聚焦控制。
FE信号的振幅通过峰值(P点)且过零(zero cross)后(M点),一般对信息面L0进行聚焦控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使光束的焦点在相反方向上移动时在FE信号上再次出现峰值且此后进行过零是显然的。而且,显然的是,包含该过零的规定范围是可聚焦控制的范围。因此,即使是从不能进行聚焦控制的M点开始,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通过使焦点逆向移动并监视FE信号,能够变成对信息面L0可进行聚焦控制的状态。而且,为了更可靠地动作,该光盘装置保持了FE信号的峰值,并在使焦点逆方向移动时通过将其峰值与FE信号的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返回到可聚焦控制的范围内。
下面,参考图55说明本实施方式光盘装置750在向靠近光盘602之方向进行聚焦跳跃时的程序。
首先,光盘装置750内的微计算机在图55所示步骤S110停止跟踪控制的同时,在步骤S112保持用于聚焦控制的驱动信号。接着,在步骤S114,微计算机生成加速脉冲串并通过介入驱动电路施加到聚焦调节器。接着,在步骤S116,将增益切换电路164的增益设定值切换成与跳跃目的地之信息面L2对应的值,在步骤S118,设定与跳跃目的地之信息面L2对应的可进行聚焦控制的电平。由此,能够正确地检测出聚焦跳跃目的地之信息面L2的S形信号和可进行聚焦控制的电平。而且,增益设定值和可进行聚焦控制的电平对每个信息面被预先规定,并被保持在非易失性存储器(未图示)等中。
接着,微计算机在步骤S120生成减速脉冲串,并通过介入驱动电路而施加到聚焦调节器。然后,在步骤S122,判定区间X是否结束,即焦点是否到达了M点。通过监视预先获得波形的FE信号,能够判定焦点是否到达了M点。具体地,微计算机将FE信号从负变化到正时的第一个过零点的位置识别作为C点,之后,将FE信号再次从负变化到正时的第二个过零点的位置识别作为G点。结果,微计算机能够判断出与此后的极小值对应的位置是J点。而且,微计算机基于诸如全光(AS)信号和RF信号之包络的其它信号进行判定也是可以的。
微计算机判定出焦点到达了M点后,在步骤S124,结束施加减速脉冲串。
微计算机在结束施加减速脉冲之后,在步骤S226,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用于开始施加加速减速两种极性脉冲串的等待状态,并检测FE信号。该等待状态继续到FE信号出现S形峰值(图54的P点)。判断FE信号出现S形峰值后(S228),在步骤S230,微计算机记录该峰值,并在步骤S232,计算出聚焦跳跃目的地之信息面L0的聚焦控制电平。此后,在步骤S234,直到检测出可进行聚焦控制的电平,将用于把焦点领回到信息面L0侧的反相脉冲提供给驱动电路。而且,微计算机判断变成与所保持峰值相等之后的FE信号的电平就是可进行聚焦控制的电平。此后,微计算机执行步骤S130、S132和S134。在步骤S130,微计算机结束施加脉冲串,清除保持的聚焦控制用的驱动信号,并将聚焦控制成为动作状态。由此,稳定的聚焦控制成为可能。在步骤S132,微计算机确认基于诸如TE信号和RF信号的信号而正常启动聚焦控制,并在步骤S134,使跟踪控制成为动作状态。以后,通过检索规定的轨迹/扇区地址来进行数据的再生。
聚焦透镜靠近光盘602的聚焦跳跃不局限于从信息面L2到信息面L0的聚焦跳跃,例如从信息面L2到信息面L1的聚焦跳跃和从信息面L1到信息面L0的聚焦跳跃也同样是可能的。
根据这种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750,基于通过信息面判别处理所得到的数据,由于能够校正FE信号,使得适当实行此后进行的聚焦跳跃成为可能。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2的光盘判别控制部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未图示)读取在诸如ROM和RAM等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未图示)上存储的程序,并且该处理器(未图示)执行这些程序而具体实现。即,光盘判别控制部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也可以是软件和固件构成。光盘判别控制部和信息面判别控制部也可以将其一部分或者全部由硬件构成。
可以提供一种用于降低诸如物镜的聚焦装置和光盘之间碰撞的光盘装置。

Claims (24)

1、一种光盘判别方法,用于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工序,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
判别工序,通过使用在所述设定工序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2、一种光盘判别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上进行存取的光盘装置,判别光盘的种类,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定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便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
判别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通过使用由所述设定控制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在所述光盘装置中装填的光盘种类。
3、一种光盘装置,用于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光盘上进行存取,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值孔径可变的聚焦装置,用于将光束聚焦在光盘的信息面上;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聚焦装置照射了光束的光盘的反射光;
设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
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所述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数值孔径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是否是与所述数值孔径对应的种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装置,用于选择输出与所述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不同波长的光束;和
波长设定装置,在所述设定装置将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所述第一数值孔径的情况下,将所述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波长之中最长的第一波长;
所述聚焦装置聚焦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源装置,用于选择输出与所述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不同波长的光束;
所述聚焦装置聚焦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束;
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根据聚焦光束的波长而变化,
所述设定装置通过将所述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波长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波长之中最长的第一波长而将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所述第一数值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所述设定装置或者所述波长设定装置在所述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所述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所述设定的数值孔径和波长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是否是与所述数值孔径和波长对应的种类。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种光盘具有光束通过的分别不同厚度的光束通过层;
具有:球差校正装置,用于校正光盘信息面上所聚焦的光束斑点中所发生的球差;和
球差设定装置,在所述设定装置将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第一数值孔径的情况下,用于将所述球差校正装置的校正量设定为在所述不同厚度之中与最大厚度对应的第一校正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从小数值孔径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所述设定装置或者所述波长设定装置在所述不同波长之中从长波长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所述球差校正装置在与所述不同厚度对应的校正量之中从与厚层对应的校正量开始依次进行设定;
所述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所述设定的数值孔径、波长和校正量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种类是否是与所述数值孔径、波长和校正量对应的种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厚度包括1.2+0.3~1.2-0.1mm、0.6+0.53~0.6-0.5mm、100+5~100-5μm和75+5~75-5μm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波长包括400~410纳米、645~660纳米和775~795纳米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数值孔径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50+0.01~0.50-0.01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波长包括405+5~405-5纳米、650+5~650-5纳米和780+10~780-10纳米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3~10或者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数值孔径包括0.85+0.01~0.85-0.01、0.6+0.01~0.6-0.01和0.45+0.01~0.45-0.01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3~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反射光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包括:表示聚焦误差的聚焦误差信号、表示跟踪误差的跟踪误差信号、表示反射光的光量的全光信号和再生信号的至少一个。
16、一种信息面判别方法,用于判别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工序,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
判别工序,通过使用在所述设定工序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17、一种信息面判别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上进行存取的光盘装置,判别信息面的种类,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定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便将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光束的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
判别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通过使用由所述设定控制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来判别在所述光盘装置中装填的光盘的信息面种类。
18、一种光盘装置,用于在与分别不同数值孔径对应的至少两种信息面上进行存取,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值孔径可变的聚焦装置,用于将光束聚焦在光盘的信息面上;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聚焦装置照射了光束的信息面的反射光;
设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设定为在所述不同数值孔径之中最小的第一数值孔径;和
判别装置,根据与按照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数值孔径照射光束的光盘之反射光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信号,来判别所装填的光盘的信息面种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计数装置,用于计数光盘之信息面的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种信息面分别被配置在只离开光盘表面不同距离的位置上,
具有:垂直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聚焦装置在与所述信息面大约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和
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使得在所述判别装置进行信息面的判别时,驱动所述垂直移动装置,并在只离开所述表面不同距离的位置之中,从距表面远的位置开始依次使光束聚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用于生成与信息面上光束聚焦状态对应的信号;和
聚焦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驱动所述垂直移动装置,使得光束聚焦在希望的信息面上;
所述聚焦控制装置在所述判别装置的判别之后,基于所述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在所述至少2种信息面之中的希望信息面上首先引入聚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球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信息面校正球差;和
球差设定装置,在所述聚焦控制装置在希望信息面上引入了聚焦的情况下,用于将所述球差校正装置的校正量设定为与所述希望信息面对应的校正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用于生成与所述光盘之信息面上的光束聚焦状态对应的信号;和
聚焦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驱动所述垂直移动装置,控制使得光束聚焦在希望的信息面上;
还具有存储装置,其对在依次切换设定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并且让各数值孔径之下的聚焦装置接近和离开光盘的情况下所输出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分别进行保存;
所述聚焦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存储装置存储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在进行引入时,进行聚焦状态检测装置之信号的振幅和/或平衡的校正。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用于生成与所述光盘之信息面上的光束聚焦状态对应的信号;
聚焦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驱动所述垂直移动装置,控制使得光束聚焦在希望的信息面上;
存储装置,其对在依次切换设定所述聚焦装置的数值孔径并且让各数值孔径之下的聚焦装置接近和离开光盘的情况下所输出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分别进行保存;和
层间跳跃装置,根据所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将光束从光盘任意的信息面向着其它信息面移动;
所述层间跳跃装置根据由所述存储装置存储的聚焦状态检测装置的信号,在进行层间移动时,进行所述聚焦状态检测装置之信号的振幅和/或平衡的校正。
CNA2004100317978A 2003-03-25 2004-03-25 光盘和信息面的判别方法及其判别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Pending CN15428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82401 2003-03-25
JP2003082401 2003-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2808A true CN1542808A (zh) 2004-11-03

Family

ID=3282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317978A Pending CN1542808A (zh) 2003-03-25 2004-03-25 光盘和信息面的判别方法及其判别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77372B2 (zh)
EP (1) EP1463053A3 (zh)
KR (1) KR100621289B1 (zh)
CN (1) CN15428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0924C (zh) * 2005-06-30 2009-07-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6170B2 (en) * 2002-08-30 2008-09-1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bjective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nd/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for at least two types of optical discs
JP4465200B2 (ja) * 2004-01-20 2010-05-19 Hoya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
EP1744309A4 (en) * 2004-04-27 2008-08-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LENS LENS AND OPTICAL SCANNER
JP4412085B2 (ja) * 2004-07-09 2010-0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KR20060046848A (ko) * 2004-11-12 2006-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유형 판별 방법 및 그 데이터 기록 및/또는재생 장치
WO2006077916A1 (ja) 2005-01-24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717854B1 (ko) * 2005-06-24 2007-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장 방식 및 원격장 방식 호환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에서광 디스크 매질 확인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 디스크 장치
EP1770699B1 (en) * 2005-09-28 2012-03-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drive
JP4557869B2 (ja) * 2005-11-18 2010-10-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種別判別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49283A (ja) * 2005-11-30 2007-06-14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認識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WO2007088843A1 (ja) * 2006-01-31 2007-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90116346A1 (en) * 2006-03-30 2009-05-07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playback device and medium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N101506880A (zh) * 2006-08-15 2009-08-1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球面象差补偿调节
FR2919926B1 (fr) * 2007-08-08 2010-03-12 Optel Thevon Capteur comportant un emetteur a longueurs d'onde multiples
KR20090030109A (ko) 2007-09-19 2009-03-24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디스크 판별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2009123322A (ja) * 2007-10-24 2009-06-04 Panas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947004B2 (ja) * 2008-08-04 2012-06-06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光ディスク処理システム
US8149668B2 (en) * 2008-12-24 2012-04-03 Lite-On It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isk type
US20110052195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cal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optical data patterns
KR20110028847A (ko) * 2009-09-14 2011-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분할 편광소자를 갖는 광픽업 장치
JP2011248978A (ja) 2010-05-31 2011-12-08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581A (en) 1990-08-09 1993-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s with various disk substrate thicknesses
US5202875A (en) * 1991-06-04 1993-04-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data surface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JPH04372734A (ja) 1991-06-21 1992-12-25 Sony Corp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JP2532818B2 (ja) 1993-02-01 1996-09-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および光ヘッド装置
JP3519804B2 (ja) 1994-11-10 2004-04-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6026065A (en) 1995-03-04 2000-02-15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capable of reading data irrespective of disc type
KR960038847A (ko) * 1995-04-10 1996-11-21 김광호 다층 구조를 가진 디스크의 검출방법
CN1075222C (zh) 1995-07-27 2001-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US5587981A (en) 1995-09-05 1996-12-24 Kamatani; Yasuo Multi-standard optical disk reading method having distinction process
TW453493U (en) * 1996-02-13 2001-09-01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Reproducing device of optical disk
US6016301A (en) * 1996-04-01 2000-01-18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10188458A (ja) * 1996-10-31 1998-07-21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種別判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718941B2 (ja) * 1997-02-26 200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388871B (en) * 1997-05-30 2000-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6449235B1 (en) * 1998-04-04 2002-09-10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1101771A (ja) * 1998-04-14 2001-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H11306650A (ja) 1998-04-15 1999-11-05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種別判別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種別判別方法
US6545958B1 (en) * 1998-08-31 2003-04-08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pickup device and tilt-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KR100680657B1 (ko) 1998-10-02 2007-02-08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광디스크 재생장치 및 방법
JP2002008301A (ja) 2000-06-23 2002-01-11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US6934226B2 (en) * 2001-04-12 2005-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JP3517223B2 (ja) 2001-04-24 2004-04-12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処理方法
JP3891055B2 (ja) * 2001-11-16 2007-03-07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種類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1002538B1 (ko) 2002-11-26 2010-12-17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광의 초점을 얻는 방법, 프로세서 및 프로그램을 기억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억 매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0924C (zh) * 2005-06-30 2009-07-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63053A2 (en) 2004-09-29
KR100621289B1 (ko) 2006-09-13
US20040190417A1 (en) 2004-09-30
EP1463053A3 (en) 2006-12-06
KR20040084755A (ko) 2004-10-06
US7277372B2 (en) 2007-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42808A (zh) 光盘和信息面的判别方法及其判别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CN1244105C (zh) 光盘装置
CN1277252C (zh) 光盘装置、光束点的移动方法、在光盘装置中执行的程序
CN1303596C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和焦点控制方法
CN1145935C (zh) 多层盘重放装置,和用于重放信息记录介质的装置
CN1257496C (zh) 光盘装置
CN1209756C (zh) 倾斜检测装置,光盘装置和倾斜控制方法
CN1299276C (zh) 光盘装置
CN1255787C (zh) 焦点调整方法及光学头装置
CN1343976A (zh) 光学摄像管、光盘、及其信息处理装置
CN1261934C (zh) 光盘单元
CN1296746C (zh) 物镜系统、光拾取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252703C (zh) 光学读出装置和物镜
CN1922668A (zh) 生成补偿像差的光拾取器、方法及使用其的光信息处理装置
CN1192369C (zh) 光盘装置
CN1284159C (zh) 光学头装置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598943A (zh) 光盘装置和球面像差校正控制装置
CN1685411A (zh) 液晶光学元件和光学装置
CN1299275C (zh) 光盘装置
CN1558401A (zh) 球面像差校正控制装置和光盘设备
CN1311444C (zh) 光盘装置
CN1682289A (zh) 光学头
CN1734581A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950896A (zh) 拾光器单元以及具有该单元的拾光器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324598C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