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0922A - 电子乐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0922A
CN1530922A CNA2004100300515A CN200410030051A CN1530922A CN 1530922 A CN1530922 A CN 1530922A CN A2004100300515 A CNA2004100300515 A CN A2004100300515A CN 200410030051 A CN200410030051 A CN 200410030051A CN 1530922 A CN1530922 A CN 1530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gulum
musical instrument
bonnet
key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00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0922B (zh
Inventor
ɣԭï��
桑原茂寿
����ϲ��
中屋博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57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077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005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5803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0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30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922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02Cas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乐器,其具有键盖单元,即使当该键盖单元包含着包括电配线的功能部件部分时,该键盖单元在乐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也不会增加。盖罩单元具有前盖和后盖,设置为当盖罩单元关闭时,前盖和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排列。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前盖和后盖,从而当盖罩单元在前、后盖折叠的打开位置时,盖罩单元向上平开键盘。乐器本体容纳键盘和乐音发生器,并且包括,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左、右横侧面板,以及顶板。引导机构在左、右横侧面板上提供,并且这样支撑后盖,使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铰链装置下方的前盖后端的下部分,由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当前盖打开时,该顶板在前盖前端的下方。

Description

电子乐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电子键盘乐器比如电子钢琴或电子风琴所代表的电子乐器。本发明所适用的电子乐器不仅包括电子键盘乐器,比如电子钢琴或电子风琴,而且包括具有键盘和乐音控制操作器的乐器,比如声学钢琴、管风琴、拨弦古钢琴或钢片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学键盘乐器开始将演奏记录与再现装置以及用以给予按键指示等的演奏辅助装置合并,本发明对于在键盖(fallboard)的内部安装很厚的功能部件(component)比如控制操作元件(element)是很有用的。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过一种上述类型的电子键盘乐器,其中,在键盖的内表面上整体地形成具有电子部件部分的操作面板(panel),这些电子部件部分形成在面板上排列的用于设置音色和其他参数的操作器(参见日本待审专利公开号S60-122989)。在该电子键盘乐器中,该操作面板起键盖的作用,因此该操作面板在乐器的本体上枢轴地(pivotally)支撑着键盖的后端,从而在音乐演奏期间,当键盖处于打开状态时,可利用操作面板上的操作器设置各种乐音参数。
在该电子键盘乐器中,由于键盖设计为起键盖和操作面板的作用,其厚度会不可避免地增加。结果,在键盘的表面和设置在键盘左右两侧的扬声器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距离,从而当演奏者演奏具有动态和快速篇章的音乐作品,这些篇章具有既快又大的音调(pitch)变化时,演奏者的手或手指有时候会撞击扬声器的侧表面,这会破坏演奏效果。该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每个颊板(cheekblock)的宽度来解决,但这又会增加乐器的整体宽度。
而且,上述常规的电子键盘乐器具有枢轴(pivotal)运动支撑(support),该枢轴运动支撑件具有较大的尺寸,以便增大支撑的刚度并确保键盖的枢轴运动的稳定性。否则,键盖就无法稳定在它向上或升起的位置。而且,为了将厚的键盖保持在它向上或升起的位置,必须在键盖的后侧提供对应于键盖厚度的空间,用以接纳(receive)键盖,这不仅使得设计大小紧凑的电子键盘乐器变得不可能,而且严重破坏它的外观。
当电子键盘乐器具有很大的键盖时,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打开和关闭键盖,并且无法保证打开和关闭操作自始至终的安全性。一种解决该问题的公知方法是一种将键盖的各分离部分相互连接的结构。例如,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号H11-175053中公开一种电子键盘乐器,其具有的结构是,当键盖打开时会枢轴地移动和后退。在该电子键盘乐器中,如图11A和11B所示,在关闭状态时基本上水平延伸的键盖分为前盖106a和后盖106b,这两个盖106a和106b通过铰链(hinge)构件(member)107连接。前盖106a具有在其后端、从其各个对置横侧边缘向下延伸的臂部(arm)108,并且该臂部108枢轴地支撑在枢轴(pivot)114a上。后盖106b具有可滑动地(slidably)支撑在手动盖罩引导(guide)103上的后端。在该结构中,为了打开键盖,前盖106a绕着臂部108的枢轴104a转动,并且前盖106a的这种运动铰链使后盖106b经由铰链构件107向后滑动。在键盖的后侧,具有与键盖深度几乎相同的高度的前侧面板(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升起的位置,并且当键盖完全打开时,前盖106a朝着前侧面板倾斜到一升起位置,在该位置,前盖106a与各横侧面板上形成的停止器(stopper)124毗邻,以在其上得到支撑。
然而,该电子键盘乐器配置为,乐器本体的上部分由固定于升起位置的前侧面板所覆盖,并且当键盖处于打开或升起状态时,键盖使其最高的部分位于比前侧面板的高度要低的水平。换而言之,前侧面板从键盖后面升高,并且安装在前侧面板顶上的顶板(topboard)会处于较高的位置。该结构使得电子键盘乐器在垂直方向上显得臃肿,并且使演奏者在演奏时觉得压抑。
为了降低顶板的位置,并且减少前侧面板的高度,或者省去前侧面板,提出一种结构,其中,整个键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并且当键盖打开时会向后移动,以在顶板的下方接纳键盖;还提出一种结构,其中,当键盖处于打开位置时,会向后移动以卷起键盖。然而,这两种结构都不能使电子键盘乐器获得像声学钢琴中的枢轴键盖那样的优良外观。而且,这样的键盖通过在顶板下推动来打开,并不像枢轴键盖情况下那样向上升起键盖,从而在操作简易方面不如枢轴键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键盖单元的电子乐器,即使将包括电配线的功能部件部分内置于键盖单元中,也不会增加键盖单元在电子乐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乐器,它能够通过限制键盘上方的一部分乐器本体的垂直尺寸来减少乐器本体的高度,并且同时具有枢轴键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电子乐器,包括:一键盘,操作该键盘用于演奏;一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该前盖和该后盖设置为当该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前盖和该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该前盖和该后盖,从而当该盖罩单元处于该前盖和该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该盖罩单元向上平开该键盘;一乐音发生器,用以产生乐音;一乐器本体,容纳该键盘和该乐音发生器,该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左、右横侧面板,以及一顶板;以及一引导机构,配置在该左、右横侧面板上,该引导机构支撑后盖,从而使该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其中该前盖的后端具有一由该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的下部,该下部位于铰链装置下方,以及其中顶板设置为,当前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顶板在前盖的前端下方。
通过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设置,将顶板设置为当前盖处于打开状态时,该顶板会在前盖前端的下方。换而言之,顶板会位于较低的水平。这能够限制整个乐器本体的高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电子乐器,包括:一键盘,操作该键盘用于演奏;一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该前盖和该后盖设置为当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前盖和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前盖和后盖,从而当该盖罩单元处于前盖和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盖罩单元向上平开该键盘;至少一个具有电配线的功能部件;乐音发生器,用以产生乐音;一乐器本体,容纳键盘和乐音发生器,该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左、右横侧面板,以及一顶板;以及一引导机构,配置在左、右横侧面板上,该引导机构支撑后盖,从而使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其中该前盖的后端具有由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的下部,该下部位于铰链装置下方,以及其中该功能部件安装在该前盖中,从而该功能部件具有这样的正面,该正面在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时会正对着演奏者。
通过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设置,具有电配线的功能部件安装在前盖中,从而功能部件具有一正面,当盖罩单元打开时,该正面会正对着演奏者。因此,在键盘和顶板之间不需要用于安排电子键盘乐器所需功能部件的空间。这能够减少乐器在纵向方向上的大小,并且保护未在使用状态下的功能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一种电子乐器,包括:一键盘,操作该键盘用于演奏;一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该前盖和该后盖设置为当该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前盖和该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前盖和后盖,从而当盖罩单元处于前盖和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盖罩单元向上平开该键盘;至少一个具有电配线的功能部件;一乐音发生器,用以产生乐音;一乐器本体,容纳该键盘和该乐音发生器,该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一预定机构,以及左、右横侧面板,该预定机构支撑该后盖,从而使该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其中该前盖的后端具有由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的下部,该下部位于铰链装置下方,以及其中该功能部件安装在前盖中,从而该功能部件具有这样的正面,该正面在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时会正对着演奏者。
通过着这种设置,可以提供与上述第二方案基本上相同的效果。
优选地,该功能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内置于前盖中的扬声器。
通过这种优选形式的设置,当演奏者通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盖罩单元演奏时,演奏者不是从安装于乐器本体中的后侧扬声器或从电子乐器以外的外部扬声器,而是从前盖中内置的扬声器,直接和准确听到乐音。
优选地,该功能部件包括一电子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一种电子乐器,包括:一具有下表面的顶板;多个并排放置的操作元件;一盖罩单元,覆盖多个操作元件,该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该前盖和该后盖设置为当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前盖和该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前盖和后盖,从而当盖罩单元处于前盖和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盖罩单元向上平开该键盘;一乐器本体,容纳多个操作元件,该乐器本体包括在多个并排放置的操作元件向外横向设置的枢轴支撑构件,该乐器本体具有由盖罩单元和顶板形成的上部分;以及至少一个连结构件,在作为制动构件时使得后盖移动,该连结构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其中枢轴支撑构件位于铰链装置下方,并且枢轴地支撑前盖,以及其中该后盖具有一后端,该后端由连结构件的一端枢轴地支撑,从而当盖罩单元绕着铰链装置和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移动到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时,该后盖绕着该端枢轴地移动,该连结构件的另一端在该顶板下表面附近由该乐器本体支撑。
通过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设置,该连结构件起引导构件的作用,用于引导后盖的后端,但是通过相互的枢轴运动来操作该引导构件的功能所必需的部件元件,从而避免当引导操作中包含滑动运动时会产生的滑动摩擦。这对于实现平滑打开和关闭盖罩单元是有利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一种电子乐器,包括:多个并排放置的操作元件;一盖罩单元,覆盖多个操作元件,该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该前盖和该后盖设置为当该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前盖和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前盖和后盖,从而当该盖罩单元处于前盖和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该盖罩单元向上平开该键盘;一减负荷装置,当该盖罩单元打开和关闭时,该减负荷装置减少由于前盖的重量而造成的作用于前盖的负荷;以及一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该铰链装置在乐器本体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其中该枢轴支撑构件位于该铰链装置的下方,并且枢轴地支撑前盖,以及其中该减负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当前盖接近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的位置时,该弹性构件使其阻力增加,以抵抗前盖向着该盖罩单元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位置的运动,该弹性构件具有连接到乐器本体的一端和连接到前盖的另一端,并且该另一端在一垂直于乐器本体横向方向的方向上、在远离铰链装置的位置连接到前盖,铰链装置在该方向上延伸。
通过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设置,可使得支撑前盖的自由端所需的支撑力在前盖枢轴运动的整个范围变得更为均匀,从而能够避免特别在盖罩单元靠近它的完全打开或关闭位置时支撑前盖所需支撑力的明显增加。特别地,配置有功能部件的前盖常常设计为具有增加的重量,这会增加当盖罩单元靠近它的完全打开或关闭位置时支撑前盖所需的支撑力。因此,包括弹性构件的制动机构是十分有利的。
优选地,该预定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可绕着在乐器本体上提供的预定枢轴转动的连结构件。
优选地,该预定结构包括在左、右横侧面板中提供的引导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一种电子乐器,包括:多个演奏操作元件;一乐器本体,容纳多个演奏操作元件,该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一键盖单元,覆盖多个演奏操作元件,该键盖单元包括第一键盖构件和第二键盖构件,该第一键盖构件具有自由端和另一端,该第二键盖构件具有一端,该第一键盖构件和该第二键盖构件设置为当键盖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该第一键盖构件和该第二键盖构件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第一键盖构件的另一端和第二键盖构件的一端;以及至少一个具有电配线的功能部件;其中该第一键盖构件具有至少一个枢轴运动支撑件,该枢轴运动支撑件设置为当键盖处于关闭状态时,该枢轴运动支撑件向铰链装置内部放置,该枢轴运动支撑件由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其中该第一键盖构件具有在该第一键盖构件的自由端和铰链装置之间延伸的上表面,以及在该第一键盖构件的自由端和该枢轴运动支撑件之间延伸的下表面,该功能部件设置于在该第一键盖构件的上表面和该第一键盖构件的下表面之间限定的空间中。
通过本发明第六方案的设置,该枢轴运动支撑件向铰链装置内部放置,并且该第一键盖构件绕着该枢轴运动支撑件枢轴地移动,从而能够在纵向方向上减少第一键盖构件的枢轴运动的范围。这使得在纵向方向上减少乐器本体内的空间成为可能。因此,即时当第一键盖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包括内置电配线的功能部件部分时,仍然能够使电子乐器在深度上显得紧凑。
优选地,该第一键盖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着该第一键盖构件的自由端逐渐地彼此靠近,从而该第一键盖构件具有逐渐减少的厚度。
通过这种优选形式的设置,第一键盖构件的前端具有减少的厚度,这会减少键盖单元的重量,因此可限制由键盖重量所造成的旋转力矩。这能够减少操作器辅助键盖单元的打开和关闭运动所需的动力。这有助于调节用于支撑键盖单元的支撑力的操作,从而确保平滑的打开和关闭运动,并且使得可以用很小的力就能打开键盖单元。而且,由于键盖单元的厚度向着其前端逐渐地减少,当键盖单元关闭时,电子乐器的前端在厚度上会减少。这可以防止坐在电子乐器旁的演奏者觉得压抑。而且,键盖单元在打开时所需的空间会显得紧凑,从而即使当乐器本体在深度上减少时,键盖单元仍可以充分地展开。
优选地,该第一键盖构件具有在下表面处提供的下表面部分,起下侧盖罩的作用,并且该上表面和该下表面向着该第一键盖构件的另一端逐渐地彼此远离,该第一键盖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第一键盖构件的另一端处隔开一段距离,该距离对应于由铰链装置和枢轴运动支撑件限定的厚度,以及功能部件设置在第一键盖构件的自由端和铰链装置之间一中途点向后的位置。
优选地,该电子乐器包括一在第一键盖构件的下表面上提供的保护构件,用于保护功能部件。
更优选地,该功能部件固定于该保护构件。
优选地,该功能部件是一显示装置。
优选地,该功能部件是一发声器。
优选地,该第二键盖构件具有一与该铰链装置呈对置关系设置的自由端,该自由端在乐器本体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
优选地,该电子乐器还包括一连结构件,并且该连结构件使该第二键盖构件的自由端可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该电子乐器包括一设置在乐器本体中的引导机构,用于使该第二键盖构件移动。
优选地,该引导机构设置在该乐器本体内部的一上面位置。
更优选地,该第二键盖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构件,并且该引导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槽,该接合构件可滑动地配合在该槽中。
从结合附图的如下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会显得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作为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述电子键盘乐器的一部分的局部平面图,其中该电子键盘乐器处于盖罩单元打开的状态下;
图5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作为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作为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10是图7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盖罩单元关闭、音乐架平坦折叠的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11A和11B是常规电子键盘乐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
图11A表示键盖打开的状态;
图11B表示键盖关闭的状态;
图12A和12B是示意性示出常规电子键盘乐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该电子键盘乐器具有其中内置有扬声器的前盖,其中:
图12A表示键盖关闭的状态;
图12B表示键盖打开的状态;
图13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作为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在键盖单元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键盖单元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电子键盘乐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该电子键盘乐器处于键盖单元在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
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电子键盘乐器的一部分的局部平面图,其中该电子键盘乐器处于键盖单元打开的状态下;
图17是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作为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在键盖单元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电子键盘乐器在键盖单元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19是表示图13所示电子键盘乐器的引导机构一实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在整个视图中相同的元件和部分由相同的标号标识,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应注意的是,下述的每个实施例仅作为实例给出,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对其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
参照图1至4,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将本发明应用于一种电子乐器。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乐器是由电子键盘乐器比如电子钢琴或电子风琴实现的。图1至3是电子键盘乐器1的纵向剖视图。图1表示也起键盖作用的盖罩单元的关闭状态,图2表示盖罩单元打开的状态,以及图3表示盖罩单元在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半开或半闭的状态。而且,图4表示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的电子键盘乐器的一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电子键盘乐器的演奏者一侧称为“前侧”,后面的面板一侧称为“后侧”。“左侧”和“右侧”表示的方向是从演奏者一侧的角度观看的方向。
电子键盘乐器1具有:键盘101,具有白键3和黑键4;以及用于产生和控制乐音的电子电路(图中未示出),这些乐音在乐器本体外壳2中接收。外壳2是由形成底部的键床(keybed)5、键片(keyslip)6、后侧面板7、左右横侧面板8、顶板9、扬声器盒14以及支柱19组成,其中,键板6从键床5以覆盖其前面或演奏者一侧的端面的方式竖起,后侧面板7从键床5竖起并且形成后壁,顶板9覆盖电子键盘乐器的上表面,扬声器盒14容纳主扬声器13,支柱19从键床5向下延伸。扬声器盒14在关于乐器本体外壳2的横向方向,即排列白键3和黑键4的方向(下文称为“键排列方向”)上安装在键床5下表面的中央部分。支柱19分别附着于键床5的前侧部分的左右两端,以及键床5的后侧部分的中央。在外壳2中,安装有用于产生和控制乐音的电子电路、开关、与电子电路相关联的控制器、供电单元以及连接终端,它们都未在图中示出。
键盘101包括白键3和黑键4,电子键盘乐器1在键盘101后面的一部分由盖罩单元(键盖单元)30覆盖。盖罩单元30由前盖(键盖前侧部分)31和后盖(键盖后侧部分)32组成,它们彼此独立地形成,并且可折叠地彼此连接。当盖罩单元30处于前盖31和后盖32未折叠的关闭位置时,它会覆盖乐器1从键片6上端延伸到顶板9前端、在键盘101上方的部分,而当盖罩单元30处于前盖31和后盖32折叠的打开位置时,键盘101的上表面会平开。
前盖31和后盖32具有上壁,这些上壁具有通过铰链部分33枢轴地连接的对置端。在该实施例中,铰链部分33由在前盖31和后盖32的对置横侧(左和右)边缘之间连续横向延伸的铰链实现。然而,这并非限制性的,该铰链部分可具有允许前盖31和后盖32之间枢轴连接的任何结构。例如,该铰链部分可由以在前盖31和后盖32之间桥接的方式而延伸的弹性(flexible)构件实现。
前盖31具有用于容纳扬声器34和/或其他功能部件的足够厚度。铰链部分33附着于前盖31上壁的后端,如处于关闭位置时所示,并且前盖31具有位于其后侧部分的对置横侧边缘,它们的位置比铰链部分33要低,并且分别经由枢轴装置40通过横侧面板8支撑。更具体地,前盖31由上壁31a、前壁31b以及下壁31c组成,其中,当前盖处于关闭位置时,上壁31a正面向上;前壁31b从上壁31a的前端向下延伸;当前盖31处于关闭位置时,下壁31c正面向下。这些壁在键排列方向上横向延伸一段距离,从而覆盖整个键盘。当前盖31打开时,下壁31c起控制面板的作用,其上设置有各种操作器,用于设置乐音控制参数,比如音色和效果,以及设置用于自动演奏以及演奏辅助设备的参数。设置液晶显示器31k,用于利用在横向方向上、在下壁31c中央的操作器来设置操作。上壁31a和下壁31c通过连结构件31e彼此连接,并且前壁31b和下壁31c通过连结构件31f彼此连接。
在前盖31的关闭状态下,下壁31c向后延伸到上壁31a以外。下壁31c具有安装片31g,这些安装片31g在下壁后端固定地附着于下壁的各个对置横侧边缘,且每个安装片31g具有形成于其中的装配(fitting)孔31h,用于与各个横侧面板8上提供的枢轴装置40中相关联的一个相互配合。更具体地,各个安装片31g的装配孔31h保持在前盖31上的位置,并且从每个枢轴装置40的枢轴支撑构件41向内凸出的矩形轴(shaft)42装配在相关联的装配孔31h中,由此使得前盖31可相对于乐器本体外壳2作枢轴运动。
后盖32配合着前盖31的枢轴运动而移动。在乐器本体中提供引导机构50,用于引导后盖32的运动。引导装置50有左、右引导装置,它们设置于顶板9略微下方,并且与各个横侧面板8相关联。这里,将仅给出一对引导装置的描述,相信这是合适的。该引导装置由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引导槽51和导入(introducing)槽52组成,其中,导入槽52从引导槽51延伸到顶板9的上端。这些槽51和52可直接形成于横侧面板8中,或形成于附着于横侧面板8的一构件中。后盖32有附着于其后端的支撑片(plate)54,每个支撑片54支撑着在关联引导槽51中装配的接合销(engaging pin)53。
当前盖31打开或关闭时,引导槽51起滑动引导的作用,用于使接合销53由此引导前盖32向前或向后移动。除引导槽51和接合销53的上述设置之外,引导槽51也可形成于后盖32中,接合销53可在横侧面板8上提供。而且,引导槽51可定形为各种可能的引导路径中想要的一种形式,通过作为接合构件的接合销53可引导后盖32沿着该路径运动。例如,如果引导路径是线性的,后盖32的运动范围也是线性的。通过这样以想要的形式构造引导路径,就能够使后盖32的操作成流线型(streamline),并且使得乐器本体在大小上显得紧凑。
而且,枢轴装置40安装在各个横侧面板8上,其中,枢轴装置40起枢轴(pivot)的作用,当前盖31打开或关闭时,会绕着该枢轴转动。这里,将仅给出右横侧面板上的枢轴装置40的描述,相信这是合适的。枢轴装置40由轴42和枢轴支撑构件41组成,并且具有公知的制动(damper)功能,其中,轴42从横侧面板8凸出,用于枢轴运动,枢轴支撑构件41嵌入到横侧面板8中,并且支撑着轴42。在枢轴装置40中,当轴42在枢轴支撑构件41内转动时,轴42的转动运动会承受由于枢轴支撑构件41内部的接触对抗所造成的阻力,由此减缓转动运动。另一方面,在前盖31中,作为枢轴构件的安装片31g附着于前盖31,轴42装配于安装片31g的装配孔31h中,从而枢轴装置40的操作可给予前盖31的枢轴或转动运动适当的阻力。当前盖31关闭时,通过增加用于减缓前盖31运动的这种作用的程度,就能够防止盖罩单元30会由于它的重量而砰然关闭或突然打开。
枢轴装置40设置于铰链部分33下方的位置。这能够使前盖31同时进行打开运动和向后运动,其中,枢轴支撑构件41和铰链部分33之间的距离作为前盖31后端的转动运动的半径,由此平开前盖31下方的键盘区域(参见图2)。为了增加打开范围,枢轴装置40优选地设置于铰链部分33下方和向后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当盖罩单元30关闭时,前盖31和后盖32之间的连接部分即铰链部分33会位于键盘101上方,并且当盖罩单元30打开时,前盖31和后盖32后退到用于在键盘101的上方平开一空间的位置。
前盖31和后盖32由铰链部分33和铰链部分33下方的枢轴支撑构件41枢轴地支撑。结果,处于打开位置的前盖31会覆盖顶板9前端附近,以及代替后盖32覆盖其下方和前侧的区域。通过这样的结构,如果前盖31在关闭位置时向前和向后方向的尺寸较大时,前盖31在打开时会从顶板9向上凸出。然而,如果前盖31的尺寸这样确定,即当盖罩单元30关闭时,前盖31和后盖32之间的连接部分放置于键盘101上方,限制前盖31的尺寸,由此能够防止前盖31的凸出,从而确保前盖31覆盖顶板9前端附近,以及其下方和前侧的区域。优选地,装配孔31h位于铰链部分33的下方,其中,作为枢轴的枢轴装置40的轴42装配到该装配孔31h中,并且铰链部分33设置于该枢轴向前的位置。
横侧面板8具有停止器61和62,当盖罩单元30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停止器分别与枢轴装置40附近的前盖31的一部分和铰链部分33附近的后盖32的一部分发生接触,以停止前盖31和后盖32的运动。
因此,前盖31和后盖32由用于打开和关闭操作的铰链部分33、枢轴装置40和引导机构50支撑,并且当盖罩单元30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后盖32向后移动并同时降低它的前端。结果,当盖罩单元30打开时,前盖31会覆盖顶板9前端附近,以及代替后盖32覆盖该顶板9下方和前侧的区域。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前盖31配置为其中具有内置的扬声器34。为此,前盖31的上壁31a和前盖31的下壁31b由连结构件31e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即将这两壁彼此隔开,以限定一容纳空间。扬声器34通过螺丝等固定于连接到下壁31b的安装片31i。扬声器34在外壳2内部通过连接线(图中未示)连接到一乐音发生器装置(图中未示),用于按照按键和操作器的操作随同主扬声器13一起发声。每个扬声器34具有对置于下壁31b的振动膜,因此当盖罩单元30打开时,声音会向演奏者辐射。然而,每个扬声器的振动膜可以不必设置为正对着下壁31b,也可以比如正对着上壁31a。这时,声音在从上壁31a反射之后会辐射到下壁31b,即经由前盖31内的空间辐射到演奏者。在前盖31中,扬声器和各种功能部件,比如用于乐音控制的开关和控制器,以及液晶显示器,都可以安装在面板表面(下壁31c)上。图1和图2中出现的虚线31m和31n表示从作为功能部件的液晶显示器31k和扬声器34引出的各条连接线。从图2中清楚看到,连接线31m和31n放置于停止器61和62之间,从而当盖罩单元30打开时,这些连接线会放置于铰链部分33的前侧。
由于前盖31具有内置于其中的功能部件,它会有大于常规盖罩的厚度。因此,为了防止厚度的增加使前盖31向着演奏者凸出,导致有损于设计和功能,优选地,前盖31在充分向后运动之后可转动到打开位置。为此,在盖罩单元30打开时,铰链部分33优选地放置于起枢轴作用的铰链装置40的下方。这在一种情况下特别有效,即当盖罩单元30处于打开位置时,后盖32向后倾斜很大的角度,或者相对于前盖31基本上水平地放置因而处于基本上水平的位置。盖罩单元30配置为,当它关闭时,前盖31和后盖32在侧视图中以略微向上的曲线基本线性地排列,而当它打开时,前盖31在向后枢轴运动之后会达到接近于后盖32的位置。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提供图1中出现的制动机构70,用于减缓盖罩单元3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制动机构70由接合部分71和弹性构件72比如拉伸螺旋弹簧组成,其中,接合部分71在按键排列方向上从前盖31后侧部分的对置横侧边缘延伸,每个弹性构件72的一端与关联的结合部分71相接合,另一端与键床5上提供的销73接合。这些构件设置为,每个弹性构件72的延伸量在盖罩单元30处于打开和关闭位置时较大,并且在盖罩单元30处于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较小。图1表示弹性构件72处于盖罩单元30在关闭位置时的状态,而图2表示弹性构件72在盖罩单元30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状态。而且,在图3中,用假想线(phantom lines)表示弹性构件72在盖罩单元30处于打开和关闭位置时获得的位置,用虚线表示弹性构件72在盖罩单元30处于中间位置状态下的位置。如这些图所示,当盖罩单元30完全打开或关闭时,弹性构件72的较大弹力会作用于盖罩单元30,从而盖罩单元30在接近它的打开或关闭位置时会受到作用于盖罩单元30的较大弹力。这可以防止盖罩单元30由于它自身的重力而突然转为打开或关闭的位置,由此可避免演奏者的手指夹在盖罩单元30和键盘101或乐器本体外壳2之间的危险。特别是在键盖即盖罩单元30的重量由于在前盖31中容纳功能部件比如扬声器34而增加的情况下,该制动机构起着很大的作用。
优选地,控制用于实现制动功能(即减缓盖罩单元3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的每个弹性构件72的弹力,以在盖罩单元30正在关闭时产生更强的作用力。当这样使制动功能在盖罩单元30关闭期间产生更强的作用力时,弹性构件72在盖罩单元30打开和关闭时的延伸量并不对称,即不相等。可选地,枢轴装置40的制动功能可以调节为,使得制动功能在盖罩单元30关闭期间产生更强的作用力。这时,弹性构件72的延伸量在盖罩单元30关闭和盖罩单元30打开之间会对称即相等。更具体地,弹性构件72在盖罩单元30打开时的位置和在盖罩单元30关闭时的位置一般如图3所示是线性对称的,并且弹性构件72在两个方位置上具有近似相同的延伸量。
用于支撑弹性构件72的接合构件比如销73,除如图3所示设置于键床5上,也可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设置于横侧面板8上或乐器本体的其他部分上。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包括枢轴支撑构件41的每个枢轴装置40设置于乐器本体外壳2(横侧面板8)上,但这并非限制性的,与枢轴装置40具有相同结构的枢轴装置也可作为枢轴固定于前盖31的后端部分,并且相似于枢轴构件的安装片可固定于乐器本体外壳2。
而且,盖罩单元30可构造为,当它关闭时,前盖31和后盖32在侧视图中基本上线性排列,同时至少前盖31和后盖32中的后盖32形成具有大体上向上弯曲的结构,盖罩单元30在侧视图中从键盘101上方的位置基本上线性延伸到顶板9,并且至少所述前盖31和后盖32中的后盖32形成具有大体上向上弯曲的表面,由此能够减少电子键盘乐器的整体高度。
如上所述,按照该实施例,电子键盘乐器从键盘101到顶板9或顶板9附近的部分,由前盖31和后盖32组成的盖罩单元30覆盖。因此,从键盘101到顶板9或顶板9附近的范围的形状可由前盖31和后盖32自由确定。而且,能够构造盖罩30弯曲的表面,当它打开时,前盖31在向后枢轴运动之后会达到接近后盖32的位置。由此,当盖罩单元30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后盖32会向后移动,且当盖罩单元30完全打开时,前盖31会覆盖顶板9前端附近,以及代替后盖32覆盖顶板9下方和前侧的区域。这时,不考虑从键盘101到顶板9或顶板9附近的范围的形状,处于打开位置的前盖31覆盖顶板9前端附近,以及替代后盖32覆盖顶板9下方和前侧的区域,因此前盖31不会从顶板9很大程度地向上凸出。因此,能够获得优良的设计,而不会受到存在固定于升起位置的前侧面板的限制。而且,由于顶板9可设置在处于打开位置的前盖31的前端下方的位置,就能够减少整个乐器的高度。
而且,按照该实施例,电连接的功能部件安装在前盖31中,从而当盖罩单元30打开时,功能部件会正对着演奏者,因此在键盘101和顶板9之间,不需要提供用于容纳电子键盘乐器所需功能部件的空间,这能够减少乐器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同时保护在未使用状态下的功能部件。而且,按照这种构造,当顶板9移动并且然后后盖32向后枢轴地移动时,前盖31后面的一部分会敞开。因此,当电连接的功能部件在制造或维护期间需要检查或调整时,通过该敞开的部分能够容易地检查或调整电配线。一般地,其中安装有功能部件的键盖(在该实施例中为盖罩单元30)具有增加的厚度。然而,按照该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的结构,即使当盖罩30打开时,盖罩单元30也不会有对应于其厚度的量的向前凸出,或者在盖罩单元30的后侧不需要对应于该厚度的接纳空间。这是因为前盖31和后盖32在它们上壁的对置端,通过铰链部分33枢轴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前盖31在铰链部分33下方的它的后端,通过固定于乐器本体的枢轴支撑构件(枢轴装置40及其关联部分)枢轴地支撑。更具体地,即使键盖具有增加的厚度,当盖罩单元打开时,前盖31在从关闭位置枢轴地移动它的上壁时,会绕着枢轴支撑构件向后转动,并且后盖32也配合前盖31的移动向后移动。因此,为了完全打开盖罩单元30,需要前盖31有对应于其厚度的向后移动。然而,由于后盖32配合着前盖31的移动向后移动,就不需要对应于前盖31厚度的接纳空间。如上所述,当盖罩单元30打开时,处于关闭位置的前盖31的上壁向后移动,因此前盖31不会有对应于其厚度的量的向前凸出。
而且,按照该实施例,扬声器34包含在前盖31中,从而当盖罩单元30关闭时,前盖31从上方覆盖扬声器34。因此,能够解决当安装在处于正面朝上(face-up)状态下的乐器本体的一固定部分上的扬声器被覆盖例如通过布网被覆盖时所带来的问题,即已穿过该网的灰尘沉积在振动膜和振动部分上,造成扬声器的不卫生状态及其故障的问题。
接着,将参照图5至图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按照该实施例的电子乐器也是由电子键盘乐器比如电子钢琴或电子风琴实现的。图5表示前盖处于关闭的状态,图6表示前盖处于打开的状态。在如图5和6所示的电子键盘乐器1’中,乐器本体外壳2由键床5、键片6、后侧面板7、横侧面板8以及顶板9组成,它们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部件相同。然而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盖罩单元20一部分的前盖12起键盖(键盖单元)的作用,用于覆盖键盘(白键3和黑键4),作为盖罩单元20另一部分的后盖11向后延伸,从而它从前盖12的后端向上倾斜,并且起前侧面板的作用,用于覆盖乐器本体的演奏者一侧的表面。而且,短的吊板10从顶板9的前端向下延伸。
在电子键盘乐器1’中,作为功能部件的扬声器514容纳于前盖12中,从而当前盖12打开时,扬声器514的发声表面会正对着演奏者。扬声器514在外壳2内部通过连接线(图中未示)连接到一乐音控制器(图中未示),用以与内部扬声器(图中未示)或外部扬声器(图中未示)一起,按照按键和操作器的操作发出声音。
在许多常规的电子键盘乐器中,键盖的后端由固定于乐器本体的轴支撑,并且键盖绕着该轴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因此,为了在键盖中安装扬声器,键盖比如可构造为如图12A和12B所示。图12A表示键盖201已关闭的常规键盘乐器200。标号203代表白键,204代表黑键。图12B表示键盖201已打开的键盘乐器200。如图12B所示,键盖201在几乎垂直的位置由前侧面板202支撑。扬声器210在该状态下会正对着演奏者,从而演奏者能直接从扬声器210听到乐音。
然而,通过上述的构造,形成的键盖201必然会具有一足够厚度,用于容纳扬声器210。结果,当键盖201处于关闭位置时,其厚度会很明显,破坏键盘乐器200的外观。而且,当键盖201打开到升起位置时,在键盖201和前侧面板202之间提供其上搁置键盖201的水平部分205,从而深度尺寸,即键盖的前端201和前侧面板202之间的距离L0,会由于水平部分205的长度L1而增加,这会破坏键盘乐器200的外观。而且,在键盖201和前侧面板202之间形成大小对应于键盖201厚度的台阶或凹处206,因此当有物体恰好落入该台阶或凹处时,就很难从中取出物体。
另一方面,在一种键盘乐器中,当键盖201打开到升起位置时,会在对置横侧面板之间被接纳,就需要将前侧面板202设置在从横侧面板的前端向后后退很多的位置,从而接纳厚的键盖201。结果,当键盖201关闭时,大的台阶会出现在横侧面板的前端面和前侧面板202之间,这会破坏键盘乐器的外观。
当扬声器210以外的功能部件内置于键盖201中时,造成键盖201的厚度增加,会出现类似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电子键盘乐器,即使功能部件比如扬声器210内置于键盖201中,该结构不会有电子键盘乐器厚度增加的问题。
图5所示的盖罩单元20具有下述的安装结构。设置后盖11用以覆盖乐器本体的演奏者一侧的正面。连结构件16由固定于对置横侧面板8的各个枢轴15枢轴地支撑,用以支撑后盖11。后盖11在其后端具有对置的横侧边缘,这些边缘通过各销17枢轴地连接到连结构件16的自由端。这些构件15、16和17构成引导机构。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在连结构件16和后盖11后端之间连接的连结构件的销17,设置在用于连结构件16的枢轴15上方的各个位置。这种设置使得后盖11的后端位于靠近顶板9的较高位置,这对于保证后盖11的接纳空间和改善电子键盘乐器1’的外观十分有利。然而,销17也可以设置在用于连结构件16的枢轴15下方的各个位置。
后盖11的前端通过铰链构件18枢轴地连接到前盖12的后端。铰链构件18在前盖12和后盖11的对置横侧边缘之间连续延伸。前盖12具有用于接纳扬声器514的足够厚度。当前盖12处于关闭状态下时,铰链构件18在其后上端附着于前盖12,并且前盖12后下端的对置横侧边缘分别经由作为枢轴的销21,通过横侧面板8支撑,从而前盖12可实现枢轴运动(销21可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固定于横侧面板8)。
如上所述,后盖11、连结构件16、前盖12后端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以及外壳(横侧面板8)彼此连结以形成四点(four-joint)枢轴联接,其中该外壳支撑用于连结构件16的枢轴15,以及前盖12的销21。通过该联接,当前盖12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前盖11向后移动,并且同时前盖12会到达后盖11前面的升起位置,以覆盖顶板9前端附近,以及代替后盖11覆盖顶板9下方和前侧的区域。简而言之,连结构件16起引导构件的作用,用于在后盖11移动时引导后盖11的后端。
当前盖12打开时,它在向后倾斜的状态下由吊板10支撑(参见图6),并且在该状态下,扬声器514将其发声表面直接对着演奏者。前盖12具有由网比如布网或多孔材料形成的部分,这些部分覆盖扬声器514,从而不会阻碍来自扬声器514的声音辐射。这使得演奏者直接从扬声器514听到乐音,这些乐音同时伴随着从设置于乐器本体的后侧或乐器本体外部的扬声器(图中未示出)输出的乐音。因此,可以准确地听到乐音。
通过这种键盖安装结构,当前盖12向下移动到一水平位置时,整个后盖11向上移动。换而言之,当前盖12关闭时,存在一枢轴运动范围,在该范围中,前盖12的重心下移和后盖11的重心上移彼此抵消,以减少前盖12向下运动的加速度。
而且,可提供如图5和6所示的制动机构,用于减缓前盖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该制动机构由接合部分23和弹性构件22比如螺旋弹簧组成,其中,接合构件23在按键排列方向上、从前盖12后侧部分的对置横侧边缘延伸,弹性构件22的每一个的一端与关联的结合部分23相接合,另一端与关联横侧面板8上的销24接合。销24设置为,使得弹性构件22的延伸量在盖罩单元20处于中间位置时和处于打开或关闭位置时不对称,即不相等。更具体地,形成制动机构的这些构件设置为,每个弹性构件22的延伸量在前盖12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较大,在前盖单元12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较小。图5表示前盖12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状态下的弹性构件22。在图6中,用实线表示弹性构件22在前盖12处于打开位置时获得的位置,用点划线表示弹性构件22在前盖12处于关闭位置和中间位置时获得的位置。如这些图所示,当前盖12完全打开或关闭时,弹性构件22的较大弹力会作用于盖罩单元20,从而当前盖12接近它的打开或关闭位置时,前盖12会接收反作用于前盖12的较大的弹力。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这可以防止前盖12由于它自身的重力而突然变为打开或关闭的位置,由此避免演奏者的手指夹在前盖12和键盘或乐器本体之间的危险。用以支撑弹性构件22的接合构件,比如销24,可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设置在键床5或乐器本体的其他部分上,而不是如图5和6所示设置在横侧面板8上。
如上所述,按照该实施例,连结构件16起引导构件的作用,用于引导后盖11的后端,但是引导构件的功能所需要的部件元件是通过相互的枢轴运动来操作的,从而不会产生当引导操作中含有滑动运动时会产生的滑动摩擦。这有利于实现盖罩单元20的平滑打开和关闭操作。
而且,按照该实施例,由于提供了包括弹性构件22的制动机构,可使得支撑前盖12的自由端所需的支撑力在前盖12的整个枢轴运动范围更为均匀,并且特别地,能够避免当盖罩单元20接近它的完全打开或关闭位置时、用于支撑前盖所需支撑力的明显增加。特别地,配备有功能部件的前盖12常常设计为具有增加的重量,这会增加当盖罩单元20接近它的完全打开或关闭位置时、用于支撑前盖12所需的支撑力。因此,包括弹性构件22的制动机构是很有利的。
接着,将给出关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描述。该实施例的电子乐器也是由电子键盘乐器比如电子钢琴或电子风琴实现的。如下详细描述的,该电子键盘乐器具有设置于顶板上的音乐架(rack)装置,从而该音乐架装置可配合盖罩单元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在顶板的纵向方向上向后移动。通过这种设置,音乐架装置可在顶板的深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即使乐谱架未使用时,音乐架装置仍可以在顶板的纵向方向上接纳于顶板内。
该电子键盘乐器还包括在盖罩单元和音乐架装置之间连结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设置为,它可以配合盖罩单元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经由该联接装置移动,以使得当盖罩单元打开时,音乐架装置在顶板的纵向方向上向后滑动,以及当盖罩单元关闭时,音乐架装置在顶板的纵向方向上向前滑动。该联接装置确保盖罩单元运动和音乐架装置运动之间的互锁。
而且,该联接装置配置为,当在盖罩单元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当盖罩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在盖罩单元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在顶板的纵向方向上向后移动时,该联接装置的作用为,将与盖罩单元(或盖罩单元的一部分)移动的仅一部分距离而非全部距离相对应的运动传送到音乐架装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在顶板的纵向方向和深度上设计音乐架装置长度的自由程度。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中,音乐架装置在纵向方向上的实际有效长度配置为大于顶板的深度。更具体地,音乐架装置的长度,即乐谱架的高度,从常规的高度增加到大于标准尺寸的顶板深度(大约250毫米)的尺寸。结果,可增加乐谱或乐谱用纸放置在音乐架装置上的稳定性。更具体地,音乐架装置在纵向方向上的实际有效长度优选为大约300毫米。
从另一角度来看,在该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中,顶板的深度优选为小于音乐架装置在纵向方向上的实际有效长度。更具体地,假定音乐架装置具有常规的普通长度(大约150毫米到200毫米),顶板应设计为具有小于常规所需深度的深度。这能使得整个电子键盘乐器在大小上显得紧凑。
在该实施例中,音乐架装置由音乐架和音乐搁板(shelf)组成,它们彼此独立地形成,或具有与音乐架成形于一体地音乐搁板。上述音乐架装置的“音乐架在纵向方向上的实际有效长度”是指在音乐架平折(folded flat)时,在顶板的纵向方向上所测量的音乐架装置的长度。
下面,将参照图7至图10描述包括与音乐架装置相关联的联接结构的电子键盘乐器。
图7表示处于盖罩单元320打开、音乐架331升起的状态下的电子键盘乐器1”,图8表示盖罩单元320关闭的状态。
在如图8所示的电子键盘乐器1”中,盖罩单元320覆盖键盘101和在键盘101之后的区域,并且起键盖的作用。盖罩单元320由可折叠式互相连接的前盖(键盖前部分)321和后盖(键盖后部分)322组成。当盖罩单元320处于前盖321和后盖322未折叠的关闭位置时,会覆盖一块区域,该区域在键盘101上从键片6的上端延伸到顶板9的前端,而且当盖罩单元320处于前盖321和后盖322已折叠的打开位置时,会在键盘上方敞开一块区域。
如下所述构造和设置盖罩单元320。即,作为盖罩单元一部分的前盖321由固定于左、右横侧面板8的枢轴315支撑。前盖321绕着枢轴315枢轴地移动以打开和关闭。当前盖321关闭时,它会覆盖白键3和黑键4。前盖321的后端和后盖322的前端通过铰链部分323枢轴地连接。前盖321具有用于容纳功能部件比如扬声器324的足够厚度。
在顶板9的上表面上,音乐架装置330设置为在向前和向后方向(纵向方向)(即图7中双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可滑动。音乐架装置330由音乐架331和滑动板332组成,并且音乐架331在滑动板332上、由安装在音乐架331后表面下端上的旋转轴333枢轴地支撑。音乐架331由支撑构件334从后方支撑。支撑构件334在接合部分335的预定位置与其接合,由此将音乐架331保持在升起和略微向后倾斜的位置。在滑动板332中形成开口向上的凹处,音乐搁板336接纳于该凹处中、并在平行于旋转轴333的横向方向上连续延伸。当乐谱338直立放置在升起的音乐架331上时,乐谱338的下端由音乐搁板336支撑。
音乐架装置330配合盖罩单元32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在顶板9上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滑动。滑动板332具有固定于滑动板下侧表面的前舌341和后舌342,固定方式为它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从穿过槽状开口343的滑动板332基本上垂直向下延伸,其中,该槽状开口343是穿过顶板9而形成的。当前舌341和后舌342沿着开口343移动时,滑动板332在顶板9上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滑动。
在每个横侧面板8中形成有引导槽350。当盖罩单元320打开时,从固定于后盖322后端的连结部分332a凸出的左、右接合销322b,沿着各自关联的引导槽350滑动,以使后盖322向后滑动运动。在每个横侧面板8中也形成有导入槽351,用于将接合销322b从横侧面板8的上端导入引导槽350。
当后盖322向前滑动时,从连结部分322a凸出的接合钩322c与前舌341接合,以向前拉动前舌341,而当后盖322向后滑动时,接合钩322c向后推动后舌342。这种结构使得音乐架装置330配合盖罩单元32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在顶板9上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接合钩322c、前舌341以及后舌342作为联接(linkage)装置,用于将盖罩单元320的运动传送到音乐架装置330。这种结构仅以实例的方式给出,因此应当理解,联接装置的概念包括能够实现上述相同作用的任何不同结构。
接着将参照图7和图8,详细描述连结装置的操作,该连结装置用于配合盖罩单元32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向前和向后移动音乐架装置330。在图8中,省略在盖罩单元320和音乐架装置330的运动中未包含的元件。
在图7中,如上所述,电子键盘乐器1”显示为键盖单元320打开。在该状态下,保持后盖322后端与固定于滑动板332的后舌342相接触。当盖罩单元320关闭时,后盖322的后端从后舌342移开,并且后盖322沿着引导槽350向前移动。在沿着引导槽350向前移动一预定距离(=L2)之后,后盖322的后端接触到前舌341。然后,当盖罩单元320进一步关闭时,后盖322后端的接合钩322c向前拖拉和移动前舌341。按照该操作,音乐架装置330在顶板9的上表面向前(向着演奏者)滑动。当盖罩单元320完全关闭时,后盖322的后端已移动一预定的距离,并且前舌341到达开口343前端附近并停止。在该状态下,音乐架装置330在顶板9的上表面处于稍微向前凸出的位置。图8是表示电子键盘乐器1”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盖罩单元320就是这样完全关闭的,图9是电子键盘乐器1”在该状态下的正视图。如图9所示,前舌341(和后舌342)在电子键盘乐器1”的横向方向上基本上位于其中央。滑动板322的每个对置横侧边缘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保持与关联的左、右引导构件337相接触,其中引导构件在电子键盘乐器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滑动板332沿着左、右引导构件337滑动。
接着,将描述在电子键盘乐器1”的盖罩单元320从如图8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联接装置所进行的操作。当启动打开盖罩单元320的操作时,后盖322的后端从前舌341移开,沿着引导槽350移动,并且配合该运动,接合钩322c向后滑动。已沿着引导槽350移动预定距离(=L2)的后盖322后端与后舌342发生接触。由于后舌342可沿着开口343向后移动,后舌342由后盖322后端推动而移动一预定距离(=L1),直至每个接合销322b到达关联的引导槽350的末端。当接合销322b到达引导槽350的各个末端时,后舌342到达开口343后端附近。
从上述描述中显而易见,按照盖罩单元32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后盖322在纵向方向上滑动引导槽350的实际有效长度(L0=L1+L2)。由此,配合盖罩单元32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滑动的音乐架装置330仅向前或向后滑动距离L1。换而言之,后盖322的后端在前舌341和后舌342之间的间隔(=L2)以内的滑动运动并不影响音乐架装置330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运动。简而言之,前舌341和后舌342之间的间隔(=L2)用于容纳后盖322打开或关闭盖罩单元320要移动的距离的部分。
音乐架装置330滑动的距离(L1)可通过改变前舌341和后舌342在滑动板332上的位置来容易地调节,从而也易于改变容纳的距离。后盖322滑动的距离(=L0)也可以通过根据需要改变引导槽350的长度和开口343的长度来随需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盖罩单元320行进的距离(即后盖322滑动的距离)的仅一部分可转换为音乐架装置330的滑动运动(距离)。这能够增加音乐架装置330在纵向方向的长度、顶板9的深度、盖罩单元320的滑动结构等的设计自由程度。
图10表示音乐架331处于倒下或折叠位置的状态,其中盖罩单元320是关闭的。音乐架331设计为,当它向后折叠时,它并不向后延伸到顶板9的后端(P点)以外。优选地是,顶板9的深度、音乐架331的长度等的设计是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前舌341和后舌342之间的间隔(=L1)一起调节的。该调节不仅能获得音乐架331用于稳定支撑乐谱或乐谱用纸的足够高度,并且使得电子键盘乐器1”在大小上显得紧凑,即减小了深度。
而且,由于当盖罩单元320处于关闭位置时,音乐架装置330向前凸出到顶板9的前端,当演奏者在乐谱上书写时,可容易地使用音乐架装置330的音乐架331或滑动板332作为写字板。
而且,优选地,当盖罩单元320打开时,在前盖321和滑动板332之间限定一间距。当演奏者打开盖罩单元320时,这能够防止演奏者的手指夹在前盖321和音乐架装置330之间。
用于在音乐架装置330和盖罩单元320之间联接的联接装置的结构并不限于图7至图10所示的实例。例如,齿轮或传动带或其组合可用以将盖罩单元320移动的一部分距离转换为音乐架装置330滑动的距离。而且,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盖罩单元320的前盖321绕着铰链323枢轴地移动,并且后盖322向前和向后移动,但这并非限定性的,盖罩单元320的其他部分或整个盖罩单元320可向前和向后移动。
如上所述,按照该实施例,由于音乐架装置30设置在顶板9上,从而配合盖罩单元32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在顶板9的纵向方向上移动,则即使在乐谱架未使用时,音乐架装置30仍可容纳于顶板9的深度以内,这能够使电子键盘乐器1”在深度上有所减少。
接着,将参照图13至图16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13至15是作为本发明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13表示键盖单元关闭的状态,图14表示键盖单元打开的状态,图15表示键盖单元处于中间位置的状态。图16是表示键盖单元处于打开状态即打开位置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3至图15所示,电子键盘乐器M1由乐器本体M2和键盖单元M3组成,其中,键盖单元M3设置为覆盖乐器本体M2的上表面。乐器本体M2一般是盒状(box-shaped)的,并且由作为演奏操作器的键盘M4(白键M4a,黑键M4b)、形成乐器本体M2底部的键床M5、附着于键床M5前端的键片M6、后侧面板M7、一对左右横侧面板M8、覆盖乐器本体M2上部分的顶板M9、容纳主扬声器13的扬声器盒M14、以及从键床M5向下延伸的支柱M19组成。安装在乐器本体M2内部的是用于控制乐音的控制单元、在乐音控制中使用的开关或控制器、供电单元、连接终端等,它们都未在图中示出。在本发明中,术语“演奏操作器”表示键盘和所有其他操作器或操作元件,比如用于乐音控制的开关,但是在该实施例中,“演奏操作器”仅指键盘M4。
键盖单元M3起盖罩构件的作用,用于覆盖演奏操作器。键盖单元M3是一键盖组件,在其中间部分,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分为键盖前部分(第一键盖部件,前盖)M31和键盖后部分(第二键盖部件,后盖)M32。作为键盖组件的键盖单元M3基本上由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形成,随后将要描述的连结构件、功能部件和保护构件根据需要内置于键盖单元M3中。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通过附着于各个部分M31和M32外表面的铰链构件(铰链部分)M33连接,从而这两部分M31和M32可以在使其上表面彼此对置的各个方向上枢轴地移动。键盖前部分M31具有:位于上侧的上壁M31a,如处于关闭位置时所看到的,并且在键盖前部分M31的前端(自由端)和铰链构件M33之间延伸;前壁M31b,从上壁M31a的前端垂直向下延伸;以及位于下侧的下壁M31c,如处于关闭位置时所看到的,并且在键盖前部分M31的前端和枢轴运动支撑件M34之间延伸。键盖前部分M31在横向方向上延伸,从而覆盖整个键盘。在上壁M31a和下壁M31c之间限定一间距S,功能部件设置于该间距中。前壁M31b在处于关闭位置时起键盘隐蔽部分的作用,用于覆盖键盘M4的前端。上壁M31a和下壁M31c之间的距离从铰链部分M33和枢轴运动支撑件M34、向着前壁M31b逐渐减少,键盖前部分M31的前端在厚度上要小于其靠近铰链构件M33和枢轴运动支撑件M34的部分。
当键盖单元M3关闭时,键盖前部分M31的枢轴运动支撑件M34放置于铰链构件M33的内侧,即下侧和后侧。每个枢轴运动支撑件M34由安装片34A形成为枢轴构件,其中形成有装配孔M34a。乐器本体M2具有支撑各个枢轴运动支撑件M34的枢轴装置M40。如图16所示,每个枢轴装置M40由用于枢轴运动的轴M42和枢轴支撑构件41组成,其中,轴M42从关联的横侧面板M8凸出,枢轴支撑构件41内嵌于横侧面板8中,并且旋转支撑轴M42。轴M42装配在关联的枢轴运动支撑件M34的装配孔M34a中。在枢轴装置M40中,当轴M42在枢轴支撑构件M41内转动时,轴M42的转动运动会承受由于枢轴支撑构件M41内部的接触对抗所造成的阻力,由此减缓轴M42的转动运动。
另一方面,在键盖前部分M31中,上壁M31a和下壁M31c通过连结构件M31e彼此连接,其连接方式为彼此间隔以在其中限定一间距S。间距S容纳作为功能部件的扬声器M11a和用于控制操作元件组(图中未示出)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这些操作元件组比如是用于设置乐音参数的操作元件组、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元件组、以及用于演奏辅助的操作元件组。更具体地,上壁M31a和下壁M31c之间的距离向着向后的一侧增加,并且上述功能部件排列在键盖前部分M31的前端和铰链部件M33之间的中途点向后的各个位置。然而,也可以将功能部件排列在中途点向前的位置。在键盖前部分M31的后端,上壁M31a和下壁M31c彼此间隔有与铰链构件M33和枢轴运动支撑件M34之间的间隔相对应的量的距离。
作为功能部件的扬声器M11a通过螺丝等固定于连接到下壁M31c的安装片M31i。每个扬声器M11a具有对置于下壁M31c的振动膜(图中未示出),因此当键盖单元M3打开时,声音会向演奏者辐射。而且,虽然图中未示出,扬声器M11a是通过连接线连接到乐器本体M2内部的乐音控制单元,从而当键盖单元M3打开时,扬声器M11a与内部扬声器M13或外部扬声器(图中未示出)一起,按照按键和操作元件进行的操作发声。每个扬声器M11a的振动膜不必正对着下壁M31c,而可以例如设置为正对着上壁M31a。这时,声音在从下壁M31c反射之后,经由键盖前部分M31内的间距S,向下壁M31c即演奏者辐射。
上述下壁M31c具有在其一侧上提供的保护构件M12,当键盖单元M3打开时,该保护构件会对置于键盘M4。提供保护构件M12用于保护功能部件(例如扬声器M11a)免受键盖单元M3打开时所带来的外部震动,并且可由树脂或金属片形成。在键盖前部分M31内的间距S中排列的功能部件通过固定于保护构件M12以得到保护。可这样提高组件效率,即通过使构件M12作为下侧盖罩容纳其上所有的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比如是参数设置操作元件和液晶显示器,用于设置音色、效果、自动控制以及用于演奏辅助、电子部件部分、键开关、扬声器,各种固定器以及用于这些部件的底座,然后将结果组件固定于作为上侧盖罩的上壁31a。
在键盖后部分M32的后侧提供引导机构M50,用于对键盖后部分M32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滑动时进行引导。引导机构M50具有左、右引导装置,它们设置于顶板M9的略微下方,并且与各个横侧面板M8相关联。下面将仅给出这对引导装置之一的描述,相信这是合适的。该引导装置由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引导槽M51和从引导槽M51延伸到顶板M9上端的导入槽M52组成。这些槽可直接形成于横侧面板M8中,或形成于附着在横侧面板M8的一构件中。键盖后部分M32包括附着于其后端、具有从其中凸出的接合销M32a的支撑片M32A。每个接合销M32a从关联的导入槽M52导入到关联的引导槽M51,从而接合销可滑动地装配在其中。
如上所述,键盖前部分M31因而由两个盖罩组成,即作为顶盖的上壁M31a,以及作为下盖的下壁M31c和保护构件M12。键盖前部分M31具有用于接纳功能部件的足够厚度,而键盖后部分M32形成为具有不允许接纳功能部件的较小厚度。
引导槽M51和接合销M32a除上述设置之外,引导槽M51还可形成于键盖后部分M32中,接合销M32a可在横侧面板M8上提供。而且,引导槽M51可成形为各种可能的引导路径中想要的一种形状,可经由作为接合构件的接合销M32a沿着这些路径引导键盖后部分M32的运动。例如,如果引导路径是线性的,键盖后部分M32的运动范围也是线性的。通过这样以想要的形状构造引导路径,就能够使键盖后部分M32的操作呈流线型,并且使得乐器本体在大小上显得紧凑。而且,引导槽M51可如图19所示形成,从而其前槽51a向着基本上水平的后槽M51b后方向下倾斜,从而实现键盖后部分M32的容易的滑动和打开操作,而不会使其后端邻接或接触安装在顶板M9下方的其他构件。
而且,按照该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M1具有设置于乐器本体M2中的制动机构M70,用于辅助键盖单元M3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制动机构M70由接合部分M71、弹性构件M72(比如拉伸螺旋弹簧)和从键床M5凸出的销M73组成,其中,接合部分M71从键盖前部分M31的后侧部分的对置横侧边缘延伸。每个弹性构件M72的一端与关联的接合构件M71相接合,其另一端与关联的销M73接合。弹性构件M72设置为,当键盖单元M3处于打开位置(参见图14)和关闭位置(参见图13)时其延伸量较大,当键盖单元M3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参见图15)时其延伸量较小。而且,在乐器本体M2内部提供停止器M61和M62,用于当键盖单元M3完全打开时,分别停止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
现在将参照图13至图15描述如上构造的电子键盘乐器M1的键盖单元M3的打开和关闭操作。首先,将描述键盖单元M3如何从关闭位置打开。先参照图15,当键盖前部分M31枢轴地升起时,它绕着枢轴运动支撑件M34枢轴地移动。这时,枢轴运动支撑件M34位于铰链构件M33下方,因而键盖前部分M31的后端向后移动,并且配合键盖前部分M31的该运动,经由铰链构件M33连接到键盖前部分M31的键盖后部分M32向后推动。结果,附着于键盖后部分M32的接合销M32a沿着各个引导槽M51向后滑动,由此整个键盖后部分M32向后移动。在该过程中,键盖后部分M32的前端按照键盖前部分M31的转动运动而移动,从而整个键盖后部分M32向下倾斜,如从其后端所看到的。在键盖前部分M31的打开操作开始时,弹性构件M72将作用在键盖前部分M31升起的方向上的辅助张力,施加到键盖前部分M31,从而能够以较小的力容易地向上转动键盖前部分M31。
当键盖单元M3完全打开时,键盖前部分M31的上壁M31a和键盖后部分M32的上壁会与各个停止器M61和M62(参见图14)邻接。就在键盖单元M3完全打开之前,弹性构件M72将在与键盖单元M3打开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的张力,施加到键盖单元M3,从而防止键盖单元M3由于它自身的重量而忽然向后落下。而且,当键盖单元M3完全打开时,前盖后部分M32的接合销M32a到达各个关联的引导槽M51的后端。
如上所述,当键盖单元M3打开时,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处于各个缩进位置,用于平开键盘M4,并且键盖前部分M31覆盖顶板M9前端附近,以及代替键盖后部分M32覆盖其下方和前侧的区域。由于键盖前部分M31具有设置于铰链构件M33下方的枢轴运动支撑件M34,当键盖前部分M31处于关闭位置时,在顶板M9下方的范围中接纳键盖前部分M31。因此,当键盖单元M3打开时,键盖前部分M31可靠地覆盖顶板M9前端附近及其下方和前侧的区域,而不会在顶板M9上方凸出。
另一方面,当键盖单元M3打开时,键盖前部分M31升起一预定角度,它的下壁M31正对着演奏者。这时,厚度向着其前端逐渐减少的键盖前部分M31可以升到在纵向方向上很大程度地向后倾斜的位置。优选地,升起的键盖前部分M31具有一倾斜角,该倾斜角可使得扬声器M11a的发声表面位于与在演奏者看向键盖前部分M31时所获得的视线基本上垂直的平面上。通过这样设置,演奏者可以直接和准确地从扬声器M11a听到声音。而且,在功能部件包括由液晶显示器等组成的显示部分时,由于处于升起位置的键盖前部分M31向着水平位置明显地倾斜,演奏者在演奏期间可以容易地看到显示部分上显示的内容。同理,作为功能部件M11的部件比如开关也具有改善的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为了关闭键盖单元M3,键盖前部分M31朝着演奏者向前拉进,以绕着枢轴支撑构件M41进行枢轴运动。这时,键盖后部分M32的接合销M32a沿着各个引导槽M51向前滑动,以向前引导键盖后部分M32。同样当键盖单元M3完全关闭时,弹性构件M72会将辅助张力施加到键盖前部分M31,从而防止键盖前部分M31由于它自身的重量而突然关闭。当键盖单元M3完全关闭时,电子键盘乐器M1变为如图13所示的状态。在键盖单元M3的该关闭位置,由于键盖前部分M31具有向着其前端逐渐减少的厚度,因而具有如下优点:键盖前部分M31减少的前端厚度可减少打开操作期间的旋转力矩,这使得升起键盖前部分M31变得容易。而且,电子键盘乐器M1的前面在高度上有所减少,这能够使电子键盘乐器M1在大小上显得紧凑,达到设计优良。
如上所述,按照该实施例,即使在功能部件M11比如扬声器内置于电子键盘乐器M1的键盖前部分M31中的情况下,键盖前部分M31在打开时仍然可在顶板M9下方的范围中被接纳,从而减少键盖单元M3在打开时的向后凸出量。这能够使电子键盘乐器M1在深度上有所减少。而且,由于在键盖前部分M31的后侧无需限定没有必要的空间,键盖单元M3在处于关闭位置时可水平地延伸,这就防止破坏电子键盘乐器M1的外观。
而且,由于乐器本体配备着由制动机构M70和枢轴装置M40所实现的完成功能,就能够容易地打开和关闭具有键盖前部分M31的键盖单元M3,其中,键盖前部分M31由于其中提供有功能部件,会比常规的键盖前部分要重;同时防止键盖前部分M31由于它自身的重量而在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上忽然落下。
在该实施例中,枢轴装置M40也具有与由弹性构件M72所实现的制动功能相似的制动动功能。更具体地,枢轴装置M40具有的制动功能是这样的,当轴M42在关联的枢轴支撑构件M41中转动时,枢轴装置M40会对轴M42的转动运动施加阻力,该阻力通过接触枢轴支撑构件M41的内部构件而产生,因此枢轴装置M40的制动功能可用以对键盖前部分M31的转动运动施加适当的阻力。通过在键盖前部分M31关闭或打开时使该制动功能更强地作用,能够防止键盖前部分M31由于它自身的重量而在关闭方向或打开方向上忽然落下。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键盖前部分M31具有向着其前端逐渐减少的厚度,因此减少了键盖单元M3的重量,即使制动机构很小,仍可以完全实现其功能的目的。
优选地,使得弹性构件M72或枢轴装置M40的制动功能在键盖单元M3关闭时更强地作用。当使制动功能在键盖单元M3关闭期间更强地作用时,弹性构件M72的延伸量在键盖单元M3打开时和键盖单元M3关闭时之间并不对称,即不相等。可选地,枢轴装置40的制动功能可调整为使得制动功能在键盖单元M3关闭期间更强地作用。这时,弹性构件M72在键盖单元M3关闭期间的延伸量与在键盖单元M3打开时的延伸量相对称,即相等。更具体地,弹性构件M72在盖罩打开操作期间的位置和在盖罩关闭操作期间的位置一般如图15所示是线性对称的,并且弹性构件M72在这两个位置具有近似相同的延伸量。
支撑弹性构件M72的接合构件,比如接合销M73,可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设置于横侧面板M8或乐器本体M2的一些其他部分上,而不是如图13至图15所示设置在键床5上。
而且,键盖单元M3可构造为,当它关闭时,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在侧视图中基本上线性排列,至少这两部分M31和M32中的键盖后部分M32形成为具有一般的基本上向上弯曲的表面;当它打开时,键盖前部分M31在其向后枢轴运动之后处于接近键盖后部分M32的位置。按照这种构造,键盖单元M3在侧视图中从键盘M4上方的位置基本上线性延伸到顶板M9,这能够减少电子键盘乐器的整体高度。结果,演奏者可坐在电子键盘乐器前演奏而不觉得压抑。
接着,将参照图17和图18,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乐器。在这些图中,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电子乐器对应的或相似的元件和部分由相同的标号标识,并且省略其描述。图17表示作为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M1处于键盖单元M3关闭的状态下,图18表示键盖单元M3打开的状态。在该实施例中,乐器本体M2具有从顶板M9前端向下延伸的短的吊板M10。而且,支柱M19从形成乐器本体M2底部的键床M5向下延伸。
在该电子键盘乐器M1中,作为键盖组件的键盖单元M3由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组成。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由铰链构件M33枢轴地连接。键盖前部分M31容纳作为功能部件的扬声器M11a(除扬声器M11a之外,还可容纳操作元件组,比如用于设置乐音参数的操作元件组、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元件组、以及用于演奏辅助的操作元件组)。扬声器M11a通过连接线(图中未示出)在乐器本体M2内部连接到乐音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用以与内部扬声器(图中未示出)或外部扬声器(图中未示出)一起,按照键盘4的键M4a和M4b以及其他操作元件的操作发声。
键盖单元M3构造为,键盖前部分M31覆盖键盘M4,键盖后部分M32在顶板M9下方的位置覆盖乐器本体M2的演奏者一侧的正面。键盖后部分M32向前和向下倾斜地延伸。键盖后部分M32具有设置于其后部的各个左、右侧边缘上的销M27。而且,连结构件M26由固定于各个横侧面板M8的枢轴M37枢轴地支撑,以支撑键盖后部分M32,并且每个销M27枢轴地连接到关联的连结构件M26的自由端。在该实施例中,键盖后部分M32可视作电子键盘乐器M1的前侧面板。这是因为键盖后部分M32形似于直立式键盘乐器的前侧面板。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在连结构件M26和键盖后部分M32后端之间连接的连结构件的销M27均位于关联的连结构件M26的枢轴M37上方。这能够将键盖后部分M32的后端设置在接近顶板M9的较高位置,并且保护乐器本体M2内部的容纳空间。这对于改善键盘乐器M1的外观也是有利的。然而,销M27也可以位于枢轴M37下方。
键盖后部分M32的前端由上述铰链构件M33枢轴地连接到键盖前部分M31的后端。铰链构件M33在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盖后部分M32的对置横侧边缘之间连续地延伸。键盖前部分M31具有用于接纳扬声器M11a的足够厚度。铰链构件M33附着于键盖前部分M31的后上端,如处于关闭位置时所看到的,并且键盖前部分M31的对置横侧边缘的后下端经由枢轴运动支撑件M34由各个横侧面板M8支撑,从而键盖前部分M31可以枢轴地移动(枢轴运动支撑件M34可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固定于横侧面板M8)。
如上所述,键盖后部分M32、连结构件M26、键盖前部分M31的后端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以及横侧面板M8彼此连结以形成一四点枢轴联接,其中,横侧面板M8支撑着连结构件M26的枢轴15和键盖前部分M31的枢轴运动支撑件M34。通过这种联接,当键盖前部分M31从如图17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到如图18所示的打开位置时,键盖后部分M32会向后移动,并且同时键盖前部分M31会达到键盖后部分M32前面的一升起位置。简而言之,在键盖后部分M32移动期间,连结构件M26起引导构件的作用,用于引导键盖后部分M32的后端。这样的引导机构可通过各种其他构件形成。例如,该引导机构可由导向装置比如横杆(rail)或槽和滑块(slider)组成,其中这些横杆或槽设置在乐器本体或安装于其上的构件中,该滑块附着于键盖后部分M32的后端,用于沿着这些导向装置滑动。
键盖前部分M31在打开时,在略微向后倾斜的状态下由吊板M10支撑(参见图18),在该状态下,扬声器M11a设置为它们的发声表面正对着演奏者。键盖前部分M31具有由网比如布网或多孔材料形成的部分,覆盖着扬声器M11a,以免阻碍来自扬声器M11a的声音辐射。这能够使演奏者直接从扬声器M11a听到乐音,这些乐音同时伴随着从设置于乐器本体的后侧中或乐器本体外部的扬声器(图中未示出)输出的乐音。因此,可准确地听到乐音。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按照键盖前部分M31在其关闭期间向水平位置的向下运动,整个键盖后部分M32会向上移动。换而言之,当键盖前部分M31关闭时,存在一枢轴运动范围,在该运动范围中,键盖前部分M31的重心下移和键盖后部分M32的重心上移会彼此抵消,从而减少键盖前部分M31向下运动的加速度。
而且,可提供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制动机构,用于减缓键盖单元M3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该制动机构由接合部分M23和弹性构件M22比如螺旋弹簧组成,其中,接合部分M23从键盖前部分M31后侧部分的对置横侧边缘延伸,弹性构件M22的一端与关联的接合部分23接合,其另一端与关联的横侧面板M8上的销M24接合。形成制动机构的这些构件设置为,每个弹性构件M22的延伸量在键盖前部分M31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较大,在键盖前部分M31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较小。在图18中,弹性构件M22在键盖前部分M31处于打开位置时达到的位置由实线表示,弹性构件M22在键盖前部分M31处于关闭位置和中间位置时达到的位置由点划线表示。
如这些图所示,当键盖前部分M31完全打开或关闭时,弹性构件M22的巨大弹力作用于键盖单元M3,从而键盖前部分M31在靠近它的打开或关闭位置时,会受到反作用于键盖前部分M31运动的较大弹力。这可以防止键盖前部分M31由于它自身的重力而处于突然打开或关闭的位置,由此避免演奏者的手指夹在键盖前部分M31和键盘M4或乐器本体之间的危险。除利用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螺旋弹簧施加弹力的结构之外,该制动机构可通过这样的结构实现,即通过在键盖单元M3的轴和支撑这些轴的部分之间插入转矩(torsion)弹簧,在与键盖单元M3打开或关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键盖单元M3的旋转力矩;或者任何其他适当的结构。
用于支撑弹性构件M22的接合构件,比如销M24,可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设置于键床M5或乐器本体的一些其他部分上,而不是如图17和图18所示设置于横侧面板M8上。
如上所述,同样按照该实施例,键盖后部分M32前端的上部分连接到其中设置有功能部件的键盖前部分M31后端的上部分,并且枢轴运动支撑件在键盖前部分M31的后下端部分上提供枢轴运动支撑件M34,因此减少了键盖单元M3在纵向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因此,相似于上述第四实施例,能够使电子乐器在深度上有所减少。而且,无论键盖单元M3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都不会有显示出键盖单元具有一定厚度的端面,因此不需要与在常规电子乐器中那样保证用于接纳厚的键盖单元的水平空间。这就能够减少键盖单元的前端和前侧面板之间的距离,并且防止破坏电子乐器的外观。
虽然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键盖单元M3作为键盖组件使用,用于覆盖键盘M4,上述安装结构也可应用于一盖罩单元,用以覆盖除键盘之外的乐音控制操作器。
而且,整个乐器本体M2可在高度上有所减少,因此演奏者不会觉得压抑。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键盘乐器M1在形状上可更接近于所谓的直立式键盘乐器,在该直立式键盘乐器中,与该实施例中的键盖后部分M32对应的前侧面板处于竖直位置。因此,能够获得直立式键盘乐器所特有的优良外观。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改型。例如,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键盘乐器,而且适用于一般带有键盖单元的电子乐器,在该键盖单元中内置有发声本体。
而且,除如图1至3、13至15、17和18所示的利用螺旋弹簧施加张力的结构之外,制动机构可通过这样的结构实现,即通过在盖罩单元或键盖单元的轴和支撑该轴的部分之间插入转矩(torsion)弹簧,在与键盖单元打开或关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盖罩单元或键盖单元的旋转力矩;或者任何其他适当的结构。
而且,用于使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的引导机构可通过将第一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中所用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所用结构相互替换来实现。而且,引导机构由导向装置比如横杆或槽和一滑块组成,其中,在乐器本体或安装于其上的构件上提供这些横杆或槽,并且该滑块附着于键盖后部分的后端,用于沿着这些导向装置滑动。
而且,虽然上述实施例针对用于覆盖键盘的盖罩单元和键盖单元,但这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可应用于一盖罩单元或键盖单元,其用于覆盖除键盘之外的乐音控制操作器。
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作为电子乐器的电子键盘乐器,包括电子钢琴和电子风琴,还可应用于具有键盘或乐音控制操作器的乐器,比如声学钢琴、管风琴、拨弦古钢琴或钢片琴。

Claims (21)

1.一种电子乐器,包括:
一键盘,操作该键盘用于演奏;
一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设置为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从而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所述盖罩单元向上平开所述键盘;
一乐音发生器,用以产生乐音;
一乐器本体,容纳所述键盘和所述乐音发生器,所述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左、右横侧面板,以及一顶板;以及
一引导机构,配置在所述左、右横侧面板上,所述引导机构支撑所述后盖,从而使所述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
其中所述前盖的所述后端具有一由所述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的下部,所述下部位于所述铰链装置下方,以及
其中所述顶板设置为当所述前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顶板在所述前盖的所述前端的下方。
2.一种电子乐器,包括:
一键盘,操作该键盘用于演奏;
一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设置为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从而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所述盖罩单元向上平开所述键盘;
至少一个具有电配线的功能部件;
一乐音发生器,用以产生乐音;
一乐器本体,容纳所述键盘和所述乐音发生器,所述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左、右横侧面板,以及一顶板;以及
一引导机构,配置在所述左、右横侧面板上,所述引导机构支撑所述后盖,从而使所述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
其中所述前盖的所述后端具有一由所述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的下部,所述下部位于所述铰链装置下方,以及
其中所述功能部件安装在所述前盖中,从而所述功能部件具有这样的正面,该正面在所述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时会正对着演奏者。
3.一种电子乐器,包括:
一键盘,操作该键盘用于演奏;
一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设置为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从而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所述盖罩单元向上平开所述键盘;
至少一个具有电配线的功能部件;
一乐音发生器,用以产生乐音;
一乐器本体,容纳所述键盘和所述乐音发生器,所述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一预定机构,以及左、右横侧面板,该预定机构支撑所述后盖,从而使所述后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可移动;
其中所述前盖的所述后端具有一由所述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的下部,所述下部位于所述铰链装置下方,以及
其中所述功能部件安装在所述前盖中,从而所述功能部件具有这样的正面,该正面在所述盖罩单元处于打开状态时会正对着演奏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功能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内置于所述前盖中的扬声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功能部件包括一电子显示器。
6.一种电子乐器,包括:
一具有一下表面的顶板;
多个并排放置的操作元件;
一盖罩单元,覆盖所述多个操作元件,所述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设置为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从而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所述盖罩单元向上平开所述键盘;
一乐器本体,容纳所述多个操作元件,所述乐器本体包括在所述多个并排放置的操作元件外面横向设置的枢轴支撑构件,所述乐器本体具有一由所述盖罩单元和所述顶板形成的上部;
至少一个连结构件,在作为一制动构件时使得所述后盖移动,所述连结构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
其中所述枢轴支撑构件位于所述铰链装置下方,并且枢轴地支撑所述前盖,以及
其中所述后盖具有一后端,该后端由所述连结构件的一端枢轴地支撑,从而当所述盖罩单元绕着所述铰链装置和所述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移动到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时,所述后盖绕着该端枢轴地移动,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在所述顶板下表面附近由所述乐器本体支撑。
7.一种电子乐器,包括:
多个并排放置的操作元件;
一盖罩单元,覆盖所述多个操作元件,所述盖罩单元包括各自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前盖和一后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设置为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从而当所述盖罩单元处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折叠的打开状态时,所述盖罩单元向所述键盘上面平开;
一减负荷装置,当所述盖罩单元打开和关闭时,该减负荷装置减少由于所述前盖的重量而造成的施加到所述前盖的负荷;以及
一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所述铰链装置在所述乐器本体的横向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枢轴支撑构件位于所述铰链装置的下方,并且枢轴地支撑所述前盖,以及
其中所述减负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当所述前盖接近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的位置时,该弹性构件使其阻力增加,以抵抗所述前盖向着所述盖罩单元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位置的运动,所述弹性构件具有连接到所述乐器本体的一端和连接到所述前盖的另一端,并且该另一端在一垂直于所述乐器本体横向方向的方向上、在远离所述铰链装置的位置连接到所述前盖,所述铰链装置在该方向上延伸。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预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绕着在所述乐器本体上配置的一预定枢轴可转动的连结构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预定机构包括在所述左、右横侧面板中配置的引导槽。
10.一种电子乐器,包括:
多个演奏操作元件;
一乐器本体,容纳所述多个演奏操作元件,所述乐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其中的枢轴支撑构件;
一键盖单元,覆盖所述多个演奏操作元件,所述键盖单元包括一第一键盖构件和一第二键盖构件,所述第一键盖构件具有一自由端和另一端,所述第二键盖构件具有一端,所述第一键盖构件和所述第二键盖构件设置为当所述键盖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键盖构件和所述第二键盖构件以向前和向后方向排列,以及一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枢轴地连接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键盖构件的所述一端;以及
至少一个具有电配线的功能部件;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键盖构件具有至少一个枢轴运动支撑件,所述枢轴运动支撑件设置为当所述键盖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枢轴运动支撑件向所述铰链装置内部放置,
所述枢轴运动支撑件由所述枢轴支撑构件枢轴地支撑,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键盖构件具有一在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所述自由端和所述铰链装置之间延伸的上表面,以及一在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所述自由端和所述枢轴运动支撑件之间延伸的下表面,所述功能部件设置于在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所述下表面之间限定的空间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朝着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自由端逐渐地彼此靠近,从而所述第一键盖构件具有一逐渐减少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第一键盖构件具有一下表面部分,该下表面部分位于该下表面,并用作一下侧盖罩,并且该上表面和该下表面朝着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另一端逐渐地彼此远离,
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该上表面和该下表面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另一端处隔开一段距离,该距离对应于由所述铰链装置和所述枢轴运动支撑件限定的厚度,以及
所述功能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自由端和所述铰链装置之间一中途点向后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乐器,包括一保护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键盖构件的下表面,用于保护所述功能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功能部件固定于所述保护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功能部件是一显示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功能部件是一发声器。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第二键盖构件具有一与所述铰链装置呈对置关系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在所述乐器本体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乐器,还包括一连结构件,并且其中所述连结构件使所述第二键盖构件的自由端可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乐器,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乐器本体中的引导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键盖构件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电子乐器,其中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乐器本体内部的一上面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乐器,其中所述第二键盖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构件,并且所述引导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槽,所述接合构件可滑动地装配在该槽中。
CN200410030051.5A 2003-03-18 2004-03-18 电子乐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530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73015 2003-03-18
JP2003073015 2003-03-18
JP2003-073015 2003-03-18
JP2003355709 2003-10-15
JP2003355709A JP4207742B2 (ja) 2003-03-18 2003-10-15 電子鍵盤楽器
JP2003-355709 2003-10-15
JP2003-400555 2003-11-28
JP2003400555A JP4158035B2 (ja) 2003-03-18 2003-11-28 電子楽器
JP2003400555 2003-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922A true CN1530922A (zh) 2004-09-22
CN1530922B CN1530922B (zh) 2010-11-24

Family

ID=328306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0794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10101Y (zh) 2003-03-18 2004-03-18 电子乐器
CN200410030051.5A Expired - Lifetime CN1530922B (zh) 2003-03-18 2004-03-18 电子乐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0794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10101Y (zh) 2003-03-18 2004-03-18 电子乐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29812B2 (zh)
EP (1) EP1460613B1 (zh)
CN (2) CN2710101Y (zh)
DE (1) DE602004022731D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5915B (zh) * 2005-12-27 2011-03-02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CN102592578A (zh) * 2011-01-12 2012-07-18 罗兰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的盖体结构
CN103209378A (zh) * 2012-01-13 2013-07-17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用于乐器的扬声器单元
CN10898677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5357B2 (ja) * 2003-09-25 2008-10-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鍵盤楽器
JP4433964B2 (ja) * 2004-09-27 2010-03-17 ヤマハ株式会社 譜面台装置
US7700860B2 (en) * 2006-01-16 2010-04-20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instrument and fallboard structure thereof
US7902445B2 (en) * 2006-12-27 2011-03-08 Yamaha Corporation Hous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JP4930802B2 (ja) * 2009-05-18 2012-05-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JP4894028B2 (ja) * 2009-06-30 2012-03-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蓋の開閉装置
US8800455B2 (en) 2011-03-21 2014-08-12 Dana Monroe Audio mixing console case
JP5909146B2 (ja) * 2012-04-27 2016-04-26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電子鍵盤楽器
JP5516646B2 (ja) * 2012-05-17 2014-06-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6323700B1 (ja) 2017-06-01 2018-05-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78317A (en) 1923-01-06 1926-03-30 Cable Co Fall-board and music-desk construction
US2554665A (en) * 1949-09-10 1951-05-29 Baldwin Co Fall board mechanism
JPS5141472Y2 (zh) 1971-06-25 1976-10-08
US4635521A (en) 1984-01-07 1987-01-13 Nippon Gakki Seiz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having cover with operation panel
JPS62182797A (ja) * 1986-02-06 1987-08-1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JPH0258796A (ja) 1988-08-24 1990-02-27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3268139B2 (ja) 1994-09-09 2002-03-25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鍵盤楽器の鍵盤蓋
JP3506843B2 (ja) 1996-06-07 2004-03-15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鍵盤楽器の鍵盤蓋開閉機構
US6259006B1 (en) * 1996-08-30 2001-07-10 Raoul Parienti Portable foldable electronic piano
JPH1165552A (ja) 1997-08-11 1999-03-09 Toyo Piano Seizo Kk アップライトピアノの鍵盤蓋開閉装置
JP3405166B2 (ja) 1997-12-15 2003-05-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器の蓋体構造
JP3580699B2 (ja) 1998-03-30 2004-10-27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押鍵表示装置
JP3862858B2 (ja) * 1998-04-22 2006-12-27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3732679B2 (ja) 1999-05-31 2006-01-05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鍵盤楽器の譜面受け装置
JP2002049301A (ja) 2000-08-01 2002-02-15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押鍵表示装置、電子楽器システム、押鍵表示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2062865A (ja) 2000-08-23 2002-02-28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鍵盤楽器の鍵盤蓋開閉装置
JP3905421B2 (ja) * 2002-05-29 2007-04-18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鍵盤楽器の鍵盤蓋開閉機構および鍵盤楽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5915B (zh) * 2005-12-27 2011-03-02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CN102592578A (zh) * 2011-01-12 2012-07-18 罗兰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的盖体结构
CN103209378A (zh) * 2012-01-13 2013-07-17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用于乐器的扬声器单元
CN103209378B (zh) * 2012-01-13 2015-10-28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用于乐器的扬声器单元
CN10898677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CN108986776B (zh) * 2017-06-01 2023-02-1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22731D1 (de) 2009-10-08
EP1460613A1 (en) 2004-09-22
US7329812B2 (en) 2008-02-12
CN2710101Y (zh) 2005-07-13
CN1530922B (zh) 2010-11-24
US20040182223A1 (en) 2004-09-23
EP1460613B1 (en) 2009-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10101Y (zh) 电子乐器
US7783069B1 (en) Ergonomic performance chamber
CN200972768Y (zh) 电子键盘乐器
CN1868244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292513A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CN1901036A (zh) 键盘装置
CN101751913B (zh) 电子键盘乐器
CN1914666A (zh) 声音合成装置
CN1908854A (zh) 电子装置
CN1047860C (zh) 具有可准确地设置在阻止位置的琴槌组件的键盘乐器
TWI233088B (en)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laterally adjustable built-in music rack and music rack used therein
US7488884B2 (en)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having sloped top surface
US7498502B2 (en)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having accommodation space for fallboard between keyboard and rear top board
CN1260225A (zh) 图样显示控制设备和图样显示控制系统及记录介质
US7791877B2 (en) Portable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 sound output device
CN103209378A (zh) 用于乐器的扬声器单元
JP5935335B2 (ja) 楽器の可動部の可動構造
US7897856B2 (en) Cas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CN114559443B (zh) 吉他机器人
CN101217029B (zh) 电子键盘乐器
US20240169964A1 (en) Keyboard device and cooling method of drive device
JP4883193B2 (ja) 楽器
JP2008310356A (ja) 電子鍵盤楽器
JP2010008708A (ja) ピアノ
JP2005250377A (ja) 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