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5230A -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5230A
CN1525230A CNA2004100302436A CN200410030243A CN1525230A CN 1525230 A CN1525230 A CN 1525230A CN A2004100302436 A CNA2004100302436 A CN A2004100302436A CN 200410030243 A CN200410030243 A CN 200410030243A CN 1525230 A CN1525230 A CN 1525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blade
blade group
shutter
shutt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02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5760C (zh
Inventor
���ٹ�һ
工藤贡一
井上信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5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5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57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57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18More than two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具有快门叶片组,利用电磁装置在打开和关闭摄影光路的两个方向上驱动该快门叶片组。当转子沿与线圈导电的方向一致的方向转动时,与转子形成一体的驱动元件用其驱动销使臂转动,并沿上下方向驱动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与摩擦片一起可旋转地设置在一轴上的制动元件有两个弯曲部分,靠近可插进快门底板上槽口中的臂部顶端形成。在终止阶段,利用驱动销接触,按压和移动两个弯曲部分之一制动用于打开快门叶片组的操作,并在终止阶段,利用驱动销接触,按压和移动另一弯曲部分制动关闭快门叶片组的操作。因此在终止阶段,能适当地制动快门叶片组并尽早停止。

Description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发明背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该快门具有一快门叶片组,通过电磁驱动装置,比如电机,沿打开和关闭摄影光路的开孔的两个方向驱动该快门叶片组。
2.背景技术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具有两组快门叶片组,而另一种类型只有一组快门叶片组。具有两组快门叶片组的前一类焦平面快门已用于银盐胶片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而只有单一的快门叶片组的后一类焦平面快门只用于数字照相机。作为摄影时快门叶片操作的驱动源,一般使用螺旋弹簧,也已提出使用电磁装置比如电机多年了。
众所周知,在上面提到的具有两组快门叶片组的焦平面快门的情况下,当由每个电磁装置驱动源分别驱动这些快门叶片组时,有一类焦平面快门,其中在两组快门叶片组的往复动作中,前进动作用于曝光,回行动作用于击发(cocking)。
另一方面,在另一类焦平面快门中,在往复动作中的前进动作和回行动作两者都用于曝光,而不执行击发。(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No.2001-188280)。此外,在只有一组快门叶片组的焦平面快门中,在往复动作利用电磁驱动装置作为驱动源驱动这种快门叶片组也是众所周知。(参考日本专利公开申请公开:特开No.2001-188280)。
摄影时要求快门叶片高速操作。然而,当快门叶片组本身或者操作快门叶片组的驱动元件与阻止快门动作的制动器(stopper)相撞时,快门叶片组跳动(bound)的震动可以使这种快门叶片组跳动或者破坏。当跳动大时,在具有两组快门叶片组的焦平面快门的情况下导致产生曝光不均匀性,而在(用于数字照相机的)具有一组快门叶片的焦平面快门的情况下导致曝光不均匀性和拖影现象。因而,众所周知在使用弹簧作为驱动源的焦平面快门的情况下,提供一制动装置以便在曝光操作的终止阶段制止驱动元件和快门叶片的动作。(参考,例如,日本专利公开申请公开:特开平No.10-221744)。
当由电磁装置作为驱动源驱动快门叶片时也必需提供上面所述的制动装置。这是因为最近由于电机性能的提高和快门叶片重量缩减量的改进等等,已经能够以非常高的速度驱动快门叶片组。因此,在具有两组快门叶片组的焦平面快门中,其中往复动作中的前进动作和回行动作两者都用于曝光,在前进动作驱动时必须有一制动装置,在回行动作驱动时必须有另一制动装置。此外,近来,强烈需要连续摄影功能,并且要求开始下一次拍摄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地缩短。因此,当仅仅通过前进动作完成曝光操作,而通过回行动作完成击发(cocking)驱动时,为了高速完成击发(cocking)驱动并且很快地获得稳定的击发状态,在回行动作时的制动装置和在前进动作时的制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即使在只有一组快门叶片组的快门中,为了满足缩短开始下一次拍摄所必需的时间间隔的需要,在回行动作时的制动装置和在前进动作时的制动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如上所述,倘若在前进动作和回行动作中的两个制动装置都是必需的,单独地设置每个制动装置必将导致增加部件的数量。这不仅从费用上来看是不利的,而且在快门底板的狭窄空间中布置多个部件也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每个部件都制造得足够小以利于尽可能地布置在狭窄空间中,组装工作也会变得很难,并且还可能无法准确地获得预定的功能。此外,对装置来说,用于结构的相当适当的设备(means),和制动装置,占用相当大空间的电磁驱动装置及由电磁驱动装置作为驱动源来驱动快门叶片的驱动元件的设计一样都是必要的。换句话说,这些机构部分占用的空间变大,结果会导致快门单元的尺寸很大。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小型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费用和体积都有优势。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设置有至少一组快门叶片组,在往复动作中由电磁驱动装置作为驱动源驱动所述快门叶片组,在快门叶片的前进动作和回行动作中的终止阶段时通过适当的制动很快达到快门的稳定停止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包括快门底板,具有用作摄影光路的第一开口(opening);辅助底板元件,具有第二开口,以便通过第一开口和快门底板中至少一个来调节用作摄影光路的开口,并且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元件之间构成叶片室;快门叶片组,由位于叶片室中并可枢转地安装于快门底板上的多个臂和分别可枢转地安装在每个臂上的至少一个叶片构成;驱动元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快门底板上并与快门叶片连接,通过往复转动以驱动快门叶片组在用作摄影光路的开口的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之间移动;电磁驱动装置,设置在快门底板上,完成驱动元件的往复转动;制动元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快门底板上,具有两个可按压(pressed)部,在驱动元件往复旋转的每个终止阶段由驱动元件接触、按压和移动该可按压部;和制动装置,用在压力下与制动元件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制止制动元件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由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元件之间的分隔空间形成两个叶片室,一组快门叶片组设置在一个叶片室中,另一组快门叶片组设置在另一个叶片室中,对所述另一组快门叶片组来说,与驱动元件、电磁驱动装置、制动元件及制动装置相应的各个构成装置独立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电磁驱动装置有一由永久性磁铁组成的转子,驱动元件有一连接到快门底板的驱动销,转子与驱动元件构成一体。由于构成元件减少,有利于节省费用。
根据本发明,转子的旋转轴可枢转地垂直于快门底板,制动元件呈V型,由从连接部分延长到快门底板的两个臂形成。旋转轴设置在两个臂之间,靠近两个臂部的端头形成可按压部,制动装置是一摩擦片,堆叠地安装在连接部分,设立制动元件的驱动销以接触、按压和移动可按压部。从而,提供一个作为整体的结构很紧密的焦平面快门。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中,具有至少一组快门叶片组,由电磁驱动装置比如电机等作为驱动源驱动该快门叶片往复动作,通过在叶片的前进动作和回行动作的终止阶段时恰当地制动可快速地达到快门的稳定停止状态。因而,依靠上述结构能够抑制产生曝光不均匀性和拖影现象,并能很快地开始下一次摄影。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制动元件设定为在快门叶片的前进动作和回行动作中驱动时通过摩擦阻力实现制动。因此,可以使用具有少量部件的这种焦平面快门,其结构更紧凑,费用更有优势。
本发明这样的和其它的目的以及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的描述中,可以变得更为明显。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平面图,其处于初始状态,摄影还未开始;
图2是图1中所示主体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用于简单地解释在图1中所示状态时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摩擦片的形状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在快门已经释放之后,快门叶片正从图1中所示的状态向摄影开始位置操作的中间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在快门叶片已经从图1中所示的状态驱动到摄影开始位置之后,快门叶片已经停止的状态时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平面图,处于摄影还未开始的状态;
图8是表示已经从图7所示的状态完成摄影,快门叶片的驱动结束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图6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摄影还未开始的初始状态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用于简单地解释在图1中所示状态时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平面图,图4表示图2中所示的摩擦片片的形状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在快门已经释放之后,快门叶片正从图1所示状态向摄影开始位置操作的中间状态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在快门叶片已经从图1所示状态驱动到摄影开始位置之后快门叶片已经停止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和图8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7是表示摄影还未开始的状态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已经从图7所示的状态完成摄影,快门叶片的驱动结束的状态的平面图。
第一实施例:
这个实施例涉及只有一组快门叶片组的焦平面快门,它不用于银盐胶片照相机,而只用于数字照相机。同时,众所周知的是数字照相机中具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之一称为常闭(normally-closed)系统,其中除了在进行摄影的时候之外快门叶片总是关闭用作摄影光路的开口,另一个控制系统称为常开(normally-opened)系统,其中即使不进行摄影,用作摄影光路的开口也全部打开。目前,在具有焦平面快门的数字照相机中,经常使用常闭系统。因此,该实施例的操作解释将主要针对常闭系统的情况。
图1中,在快门底板1中形成用作摄影光路的开口1a,该开口具有横向为长边的矩形。如图2所示,辅助底板元件2以预定间隔连接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在快门底板1和辅助底板元件2之间构成一叶片室。尽管没有详细表示,但辅助底板元件2具有与快门底板1似同的平面形状和在与开口1a重叠的区域中形成的与开口1a的形似相同的开口。而且,在该实施例中,用作摄影光路的开口由开口1a所限制,因为在辅助底板元件2中形成的开口比快门底板1的开口1a略大一点。
如图1所示,在开口1a的左手侧的区域中形成弧型槽口1b。及在辅助底板元件2上与槽口1b重叠的部分形成相似形状的槽口2a(参考图2),。轴1c被设置成分别竖立于快门底板1上的四个位置,通过四颗螺钉4将连接板3连接在轴的顶端。而且,在图2中仅示出了轴1c和螺钉4的一个位置,而没有在图1中示出。在连接板3上形成用于与轴1c连接的四个孔3a,而在图1中为了清楚地示出这些孔3a则省略了螺钉4。
接下来,解释设置在快门底板1和连接板3之间的驱动机构。该实施例的驱动机构包括操作快门叶片的驱动元件,使通过模制加工与电机的转子制造成一体的驱动元件旋转的电流控制型电机。然后,先解释整体结构及其支持结构。如图2所示,轴1d连接快门底板1,其顶端被制造成与形成于连接板中的孔相适应。轴1d还具有从底板元件1的连接部分、到叶片室侧的轴部1d-1。
电机转子和上述的驱动元件所构成的主体具有可转动地配合在轴1d中的柱形主体5,和通过从柱形主体5沿径向方向进行延长而形成的驱动元件6。柱形主体5和驱动元件6由合成树脂制成,并通过进行所谓的外部处理与由永久性磁铁做成的柱形转子7形成一体。转子7的两极被磁化。图3中,用点划线表示磁铁两极(N,S)的分界线。驱动元件6形成在分界线的延长线上,形成在驱动元件的顶端的驱动销6a穿过槽口1b插进槽口2a中。该驱动销6a的根部截面近似圆形,而顶部比根部细些,其截面为椭圆形,这些通过将图2与图3进行比较便清楚可见。
接着,解释在转子周围的定子侧的结构。定子侧由两个轭8和9以及两个线圈10和11组成。轭8和9形状相同,如图3中带点的部分所示,其中(where)轭9以这种状态设置,轭9与轭8完全翻转,磁极的每个弧形面朝向转子7的表面。线圈10和11缠绕在线圈管上,轭8和9的一部分从线圈管的中空部的两侧插进线圈管中。轭8和9,在两个部分,与竖立于快门底板1上的轴1c配合。四个部分的所有这些连接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然后,解释轭9是如何连接到轴1c的。正如图2所示,轭9与轴1c的小直径部分配合。然后,环形座12与其配合,连接板3放置在轴1c的顶端部分的表面上。接着,螺钉4插进孔3a中并旋紧在形成于轴1c中的螺纹孔中。比较图1和图3可见,如果详细图示的话,轴1c的至少一部分必定已掩藏在图2中的线圈10的背后侧。不过,为了清晰地表示连接结构,示出了在移动位置中的轴1c。
在快门底板1和连接板3之间,除了驱动机构之外还设置有制动机构,这些结构部件连接在快门底板1中。然后,解释制动机构的结构。正如图2所示,短轴1e被设置成竖立于快门底板1上,轴1e的轴中央形成螺纹孔。在这个轴1e中,制动元件13,摩擦片14和控制环15按次序装配好,这些元件通过将螺钉16旋紧到轴1e的螺纹孔中来固定,以阻止分开。形成环形的摩擦片,如图4所示,通过圆心沿直线稍微弯曲可以获得弹性。因此,借助于改变摩擦片14的形状,根据螺钉16的旋紧情况可以调节对制动元件13的旋转的摩擦力。
如图1中所见,制动元件13有两个突起的臂部,从连接部分到轴1e形成V型,轴1d,即转子7的转轴,设置在这些臂部之间。在两个臂部的顶端形成弯曲部分13a和13b。这些弯曲部分被插进槽口1b中,形成在比驱动销6a的操作区域更窄的区域中。当它们被驱动销6a按压时,该弯曲部分13a和13b在槽口1b的延长方向与终端表面相连接。
接下来,解释设置在叶片室中的快门叶片组的结构。该实施例的快门叶片组由两个臂17和18及四个叶片19,20,21和22组成,其按次序可枢转地支承在臂的延长方向上。图2所示,臂17可转动地设置在轴部分1d-1中,臂18可转动地安装在轴1f中(参考图1),该轴形成为竖立于快门底板1上。众所周知,但此处没有示出的孔形成在臂17中,截面近似椭圆形的驱动销6a的一部分插进孔中。
接下来,解释该实施例的操作。图1表示当采用常闭系统时的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它表示当摄影还未开始时的状态,不管是否打开或关闭照相机的电源。在这个状态,驱动元件6的驱动销6a向着槽口1b的上表面按压制动元件13的弯曲部分13a,四个叶片19-20已经关闭开口1a,其中叶片相互重叠量最小。这时,制动元件13的另一弯曲部分13b还没有与槽口1b的下表面接触,而是保持预定距离。通过由在转子7两极的侧面和两个轭8和9的磁极面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的磁性推力保持这种状态的。
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当电源打开,释放按钮(开关)按下时,测光电路,AF(自动对焦)设备等开始工作,沿预定方向进行线圈10和11的导电。因此,形成为一体的转子7和驱动元件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快门叶片组的臂17随驱动销6a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制动元件13依靠摩擦片14的摩擦力保持停止状态。以这种方式,当臂17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2向下移动,增大相邻叶片的重叠量,开口1a从叶片22的上端部分打开。提高转子的转速和产生的加速度,它们的移动速度迅速提高。
图5表示在上述的释放操作处理中的终止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接触,按压和移动制动元件13的弯曲部分13b,驱动销6a使制动元件13顺时针转动。在这转动中,由摩擦片14产生的摩擦力发挥作用。因此,制止快门叶片组的释放动作,紧接着,弯曲部分13b与槽口1b的下端表面接触,使移动停止。所以,如图6所示,在开口1a已经全部打开之后四个叶片19-22并没有太多跳动,仍然保持最初的重叠的状态。这时,不用说弯曲部分13a离开槽口1b的上端面部分,通过制动元件13的旋转保持两个部分之间预定的间隔。
于是,当开口1a全部打开时,在释放操作处理中积累的电荷通过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来释放,用于摄影的新电荷积累开始。当根据测光电路的测量结果消逝预定时间时,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在与上述方向相反的反方向中进行线圈10和11的导电。因此,转子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元件6的驱动销6a使快门叶片组的臂1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这种动作,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0向上移动,减少相邻叶片的相互重叠量,然后,从叶片22的上端部分使开口1a闭合。
然后,在闭合操作的终止阶段,驱动销6a接触,按压和移动弯曲部分13a,从而使制动元件13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借助摩擦片14存在的摩擦阻力制动快门叶片的闭合操作。紧接在快门叶片被制动之后,通过使弯曲部分13a接触到槽口1b的上端部分而停止。所以,在开口1a已经完全关闭了之后快门叶片组仍然保持在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而在初期的阶段不产生大的跳动。从而,当开口1a闭合时,经固态图像元件光电转换的摄影信息,被传输到一个存储装置,线圈10和11的导电中断,于是完成摄影序列的一个周期。
在这个实施例的情况中,这个序列一个周期的时间非常短。就是说,在快门单元尺寸小的情况下,若快门叶片组以高速进行打开操作,由于在停止时的跳动量是如此的大,开口1a暂时且部分地被掩盖。所以,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开始摄影,就会产生曝光不均匀性。因此,摄影必须在这种可能性消失后再开始。根据该实施例,摄影开始时间会早些,因为由于制动机构的存在最大程度地控制跳动。至于快门叶片组的闭合操作,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下,在摄影曝光时间结束之后开始闭合操作,另一种情形下,依靠快门叶片的闭合操作结束摄影曝光。当快门叶片的闭合操作速度慢时,在前一种情形下在向存储装置传输的时间产生的拖影现象是很明显的,在后一种情形下曝光不均匀性变得很明显。而后,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如果闭合操作以高速执行,在停止时的跳动将很大,将进行重曝光。这必定会延迟向存储装置开始传输的计时。此外,经过重曝光,在前种情况下,拖影现象显得明显,及,在后一种情形下,曝光不均匀性变得很明显。然而,由于制动机构的存在,在该实施例的情形中,跳动被最大程度地控制,没有重曝光的可能性,向存储装置的传输开始时间会早些。
因而,在焦平面快门中,根据本发明通过电机的往复操作完成快门叶片组的往复操作,可以缩短摄影序列的一个周期,同时适当地控制拖影现象和曝光不均匀性。因此,在一次摄影之后开始下一次摄影所需的时间能够被缩短,减少错过摄影机会的情况,以及适合连续摄影。而且,因为用于制动快门叶片组的往复操作的前进动作和回行动作两者的制动机构的结构简单,其在设计和费用上具有优势。
上面所述的是对常闭系统的操作的解释。在利用常开系统操作的情形下,图6所示的状态是摄影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当压下释放按钮时,在这个状态下开始摄影,而后当摄影终止时变成图1所示的状态。然后,在所摄信息传输到存储装置之后,返回到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由于在这种序列中每个元件的操作依照上面的描述执行,省略详细的解释。还有,它同常闭系统的情形一样可以短时间适当地完成操作。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使用图7和8来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快门叶片组,由所谓的第一快门叶片组和第二快门叶片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快门叶片组、其驱动机构和制动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快门叶片、驱动机构和制动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图7和图8中,在第一实施例中也使用的相同参数标记仅给出用于解释操作所必需的组件和位置,而结构说明省略。
另一方面,对第二快门叶片组来说,设置有驱动机构和用于制动操作的制动机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快门叶片组同第一快门叶片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布置成这种状态,其绕轴线(X坐标轴)翻转(旋转180度)到图7和8中的左和右的方向。因此,用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的参考数字加上100所得的参考数字来表示第二快门叶片组的组件,详细解释省略。第二快门叶片组的驱动机构和制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快门叶片组的驱动机构和制动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省略这些机构的结构解释,将用于第一快门叶片的参考数字加上100所得的参考数字仅给予用于操作说明所必需的组件和位置。
然后,解释除了上面提到的结构之外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快门叶片101具有用作摄影光路的开口101a,其在垂直方向的尺寸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开口1a的尺寸大。开口101a的上部区域也形成得如此大以便重叠状态的第二个快门叶片组的的四个叶片119-122能够适应。在快门底板101的背面侧,中间板104设置在辅助底板元件102和快门底板101之间。在快门底板101和中间板104之间构成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叶片室。此外,在中间板104和辅助底板元件102之间构成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叶片室。此外,也在辅助底板元件102和中间板104中形成开口102a和104a与开口101a的形状几乎相同。在这种实施例的情形下,开口101a限制摄影光路的开口。
在该实施例中,槽口101b,其形状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槽口1b相同,在开口101a的左侧区域中形成通孔,另一槽口101g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正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看到的,驱动元件6的驱动销6a,制动元件13的弯曲部分13a和13b插进槽口101b中。类似地驱动销106a,制动元件113的弯曲部分113a和113b插进槽口101g中。
接下来,说明该实施例的操作。也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具有两个快门叶片组,所以该实施例既可用于银盐胶片照相机,也可用于数字照相机。而且,当用于数字照相机时,其可通过常闭系统也可通过常开系统来操作。而且,在常闭系统中的操作基本上与其用于银盐胶片照相机的操作相同。因此,以下说明是关于用常闭系统操作且用在数字照相机中的情况。关于用常开系统来操作的情况外在上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同。
另外,因每个快门叶片组的操作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快门叶片组的操作相同,重复内容给予简单说明。
图7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初始位置。在这个状态,驱动元件6的驱动销6a面向槽口101b的上端部分按压制动元件13的弯曲部分13a,在展开状态的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2使开口101a的闭合。驱动元件106的另一驱动销106a面向槽口101g的上端部分按压制动元件113的弯曲部分113a,在重叠状态的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19-122容纳在开口101a的上部区域中。在该实施例的该状态,转子107的磁极分界线平行于转子7的磁极分界线。因此,驱动元件6和106的转子7和107分别依靠两个轭的两个磁极位置的关系保持在这个状态,同第一实施例的情形相同。
在图7所示状态,当按下释放按钮时,AF设备及其它通过测光电路开始起作用。首先,沿预定方向进行线圈10和11的导电。然后,基于测光结果的预定时间之后,沿预定方向进行线圈110和111的导电。然后,首先,驱动元件6与转子7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驱动销6a操作第一快门叶片组。因此,四个叶片19-22向下移动,增大相邻叶片的重叠量,从快门叶片22的上端部分打开开口101a。在预定时间过后,驱动元件106与转子107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驱动销106a操作第二快门叶片组。因此,四个叶片119-122向下移动,减少相邻叶片的重叠量,从快门叶片122的下端部分关闭开口101a。
因此,在第二快门叶片组开始操作后,通过形成在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快门叶片22和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快门叶片122之间的槽口,固态成像元件的成像面从上部到下部进行曝光,。在这些操作的终止阶段,首先,用这种方式进行制动,即驱动销6a接触,按压,然后移动制动元件13的弯曲部分13b的。紧接着,通过使弯曲部分13b与槽口101b的下端部分接触停止第一快门叶片组的操作。然后,用驱动销106a接触,按压和然后移动制动元件113的弯曲部分113b进行制动。然后,紧接着,通过使弯曲部分113b与槽口101g的下端部分接触也停止第二快门叶片组。
因此,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2和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19-122也变成仍然保持初始状态而不产生大的跳动。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2变成重叠状态,并容纳在开口101a下面的区域中。同时,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19-122变成展开状态,并完全关闭开口101a。图8表示所述状态。在这种状态,通过用固态成像元件光电转换所得的图像信息被传输到存储装置,线圈10和11及线圈110和111的导电都中断,从而完成摄影序列的一个周期。
在这个实施例中,紧接在这个摄影的一个周期完成之后,从图8所示状态可以开始下一次摄影,而不用击发(cocking)驱动。也就是说,在图8的状态中,当压下释放按钮时,首先以反方向进行线圈110和111的导电到上面所述的情形,基于测光结果的预定时间之后,如上面所述也以反方向进行线圈10和11的导电。为此目的,首先,驱动元件106与转子107一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驱动销106a使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19-122向上移动,然后通过快门叶片122的下端部分打开开口101a。在预定时间过后,驱动元件6与转子7一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通过驱动销6a使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2向上移动,然后快门叶片22的上端部分打关闭开口101a。
因此,在第一快门叶片组开始操作后,通过形成在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快门叶片22和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快门叶片122之间的槽口,固态成像元件的成像表面从较上部分向较下部分进行曝光。在这些操作的终止阶段,首先,用这种方式进行制动,即驱动销106a接触,按压和移动制动元件113的弯曲部分113a。紧接着,通过使弯曲部分113a与槽口101g的上端部分接触停止第二快门叶片组的操作。然后,用驱动销106a接触,按压和移动制动元件13的弯曲部分13进行制动。然后,紧接着,通过使弯曲部分13a与槽口101b的上端部分接触也停止第一快门叶片组。
因此,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2和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19-122也变成仍然保持初始状态而不产生大的跳动。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19-122变成重叠状态,并容纳在开口101a上面的区域中。同时,第一快门叶片组的四个叶片19-22变成展开状态,并完全关闭开口101a。在图7所示状态,通过用固态成像元件光电转换所得的图像信息被传输到存储装置,线圈10和11及线圈110和111的导电都中断,从而完成摄影序列的一个周期。因而,根据该实施例,仅仅要求连续的单程操作,而且在摄影序列的一个周期中不用第一快门叶片组和第二快门叶片组的往复操作,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开始下一次摄影的所需的时间能够更短,电池消耗比使用前进动作进行曝光和回行动作进行击发驱动的情形中的消耗更少。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因分别通过每个制动机构执行适当的制动,可以实现抑制跳动和早些达到保持静止状态,即使每个快门叶片组以高速向任一方向驱动。从而,即使紧接在关闭开口之后将图像信息传输到存储装置也能够防止产生曝光不均匀性和拖影现象。因此,能够如此缩短开始下一次拍摄的时间。此外,该实施例的制动机构可以适当地设置,因为结构非常简单,在这种情况提供两个电机作为驱动源。装配工作也很容易完成,快门单元组装紧凑。在前进方向即前进动作中的驱动用于曝光驱动,而回行动作用于击发驱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这种优点。此外,该实施例可用于银盐胶片照相机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缩短开始卷绕胶片所必需的时间,从而也能够及早的开始下一次摄影计时。
上述操作是说明常闭系统的情形。倘若该实施例由常开系统来操作,图7中第一快门叶片组容纳在全部打开的开口101a的下部区域中。因此,当在那种情形下压下释放按钮时,第一快门叶片组或者第二快门叶片组被驱动,一旦开口101a关闭,那么上述曝光操作便完成。
即,当第一快门叶片组关闭时,摄影按驱动第一快门叶片组和第二快门叶片组的顺序进行。当曝光操作完成时,摄影信息被传输到存储装置。然后,当第二快门叶片组关闭时,通过返回动作仅仅驱动第二快门叶片组返回到初始状态。按驱动第二快门叶片组和第一快门叶片组的顺序进行曝光操作。摄影信息被传输到存储装置之后。然后,通过返回动作仅仅驱动第一快门叶片组返回到初始状态。如上所述,在常开系统情形下,其操作比常闭系统情形下更复杂。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当结构更复杂时,更适于实现缩短摄影序列的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
在上面所述的每个实施例中,关于将由永久磁铁做成的转子和驱动元件通过注射制造加工技术制成一体的情况已经进行了说明。然而,根据本发明,在分别制造之后也能够使两者成为一体。驱动元件也可以由转子往复驱动,代替将两者统一为一体。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具有不同结构的电流控制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代替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电流控制型电机。
在上面所述的每个实施例中,驱动元件的驱动销调制成能够接触,按压和移动制动元件。而且,也能够设制成在驱动元件上安装一个作专用的按压部分,借此使按压部分能够接触,按压和移动制动元件。在上面所述的每个实施例中,制动组件呈V型,具有两个臂部分,接近臂的顶端形成并可插进快门底板上的槽口中的弯曲部分组成一个可按压部以便由驱动元件按压和移动。然而,可不用设置弯曲部分,替代地,用臂部分的终端部分作为按压部以便按压和移动。因此,在这种情形,沿形成在快门底板中的槽口的延长方向的两个边缘并不用作阻挡器。替代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快门底板中设置一些其它的阻挡器。还有,在任一个情况下,可形成或不形成插进快门底板的槽口中的弯曲部分,制动元件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其通过联接两个臂部的顶端部分形成。
在上面所述的每个实施例中,用于制动制动元件的转动的摩擦片安装在制动元件的安装轴上。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并不限制于这种结构的摩擦片。可以设置任一种制动装置,只要其通过摩擦力能够制动制动元件的转动。例如,制动装置可以在从制动元件的安装轴的径向方向上以独立的位置设置在快门底板的表面上。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快门底板由合成树脂形成,制动装置可以在成型过程中形成一弹性部分以用于与制动元件相接触,代替用不同元件形成的分离的制动装置。

Claims (4)

1.一种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包括:
快门底板,具有用作摄影光路的第一开口;
辅助底板元件,具有第二开口,通过第一开口和快门底板中至少一个来调整用摄影光路的开口,和在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之间构成叶片室;
快门叶片组,由设置在叶片室中并枢转地安装在快门底板上的多个臂和分别可枢转地安装在每个臂上的至少一个叶片构成;
驱动元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快门底板上并与快门叶片组联接,通过它在摄影光路的开口全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之间的往复转动驱动快门叶片组;
电磁驱动装置,设置在快门底板上并实现驱动元件的往复转动;
制动元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快门底板上并有两个按压部分,其在驱动元件往复转动的每个终止阶段由驱动元件接触,按压和移动;
制动装置,通过在与制动元件的接触的压力下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制动制动元件的转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中两个叶片室由快门底板和辅助底板元件之间的分隔空间形成,一快门叶片组设置在一个叶片室中而另一快门叶片组设置在另一个叶片室中,对于所述的另一快门叶片组,与驱动元件、电磁驱动装置、制动元件和制动装置相应的各个构成装置独立地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或者2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中电磁驱动装置有一由永久磁铁做成的转子,驱动元件有一连接到快门底板的驱动销,转子与驱动元件设置成一体。
4.按照权利要求3的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其中转子的旋转轴可枢转地垂直于快门底板,制动元件呈V型,其由两个臂部分从连接部分向快门底板延长形成,旋转轴设置在两个臂部分之间,按压部分靠近两个臂部分的顶端形成,制动装置是堆叠安装在连接部分上的摩擦片,制动元件的驱动销设置成用于接触,按压和移动可按压部分。
CNB2004100302436A 2003-02-28 2004-02-27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7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53583A JP2004264468A (ja) 2003-02-28 2003-02-28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3053583 2003-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5230A true CN1525230A (zh) 2004-09-01
CN100465760C CN100465760C (zh) 2009-03-04

Family

ID=3290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024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760C (zh) 2003-02-28 2004-02-27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99473B2 (zh)
JP (1) JP2004264468A (zh)
CN (1) CN100465760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596B (zh) * 2006-03-31 2010-10-13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相机用焦面快门
CN102472947A (zh) * 2010-04-28 2012-05-23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光学装置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4950550A (zh) * 2014-03-24 2015-09-30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CN105511201A (zh) * 2016-02-29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10718993B2 (en) 2014-12-19 2020-07-21 Sony Corporation Blad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WO2021237713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快门及拍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8478B2 (en) * 2006-04-13 2010-05-04 Nokia Corporation Actuator mechanism and a shutter mechanism
TWI405023B (zh) * 2008-04-03 2013-08-11 Foxconn Tech Co Ltd 相機自動對焦結構
CN102073192B (zh) * 2009-11-23 2015-09-0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快门装置
TWI461826B (zh) * 2010-06-25 2014-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快門結構
JP5704889B2 (ja) 2010-10-29 2015-04-2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719678B2 (ja) 2011-04-28 2015-05-2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CN103380397B (zh) 2011-08-24 2017-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焦面快门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
CN103380396B (zh) * 2011-08-24 2016-06-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5829899B2 (ja) * 2011-11-30 2015-12-0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TWI562510B (en) * 2014-04-07 2016-12-11 Tdk Taiwan Corp A coil wire lead-out structure for an electromagnetic driver
US10863102B2 (en) * 2015-12-15 2020-12-08 Sony Corporation Blade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o secure favorable photographing states by use of a biasing spring and magnetic driving portion for setting a rotation 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locked/unlocked states
CN115843341A (zh) * 2020-07-13 2023-03-24 索尼集团公司 叶片打开和关闭设备和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6527A (ja) 1982-05-12 1983-11-16 Copal Co Ltd フオ−カルプレ−ンシヤツタの制動構成
JP2525459B2 (ja) 1988-06-02 1996-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ヤツタ
JPH0854663A (ja) * 1994-06-07 1996-02-27 Nikon Corp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ーの制動機構用摩擦部材
JP3531296B2 (ja) * 1995-06-15 2004-05-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のブレーキ機構
JPH09236845A (ja) 1996-02-29 1997-09-09 Copal Co Ltd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のブレーキ機構
JPH10221744A (ja) 1997-02-04 1998-08-21 Copal Co Ltd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372932B2 (ja) 1999-12-28 2009-11-2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020438B2 (ja) * 2001-03-26 2012-09-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US6726381B2 (en) * 2001-05-15 2004-04-27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Focal-plane shutter for camera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596B (zh) * 2006-03-31 2010-10-13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相机用焦面快门
CN102472947A (zh) * 2010-04-28 2012-05-23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光学装置
CN102472947B (zh) * 2010-04-28 2014-06-25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光学装置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2597866B (zh) * 2010-06-23 2014-11-05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4950550A (zh) * 2014-03-24 2015-09-30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US10718993B2 (en) 2014-12-19 2020-07-21 Sony Corporation Blad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CN105511201A (zh) * 2016-02-29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5511201B (zh) * 2016-02-29 2019-0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237713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快门及拍照设备
US11921418B2 (en) 2020-05-29 2024-03-0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Shutter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64468A (ja) 2004-09-24
US6899473B2 (en) 2005-05-31
US20040170423A1 (en) 2004-09-02
CN100465760C (zh)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5760C (zh) 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CN1734344A (zh) 照相机叶片驱动装置
CN1841891B (zh) 电磁致动器以及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JP3914112B2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US20060056840A1 (en) Focal plane shutter for cameras
JP2009106090A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751151B2 (ja) カメラの合焦点装置
US4373797A (en) Electromagnetically driven shutter
JP2007033602A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4216621B2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4346166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4138690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5173132A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3977506B2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H10333208A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4017743B2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2005024640A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機構
JP2001188280A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17026835A (ja) 羽根駆動装置および羽根駆動装置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4017742B2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2004108393A (ja)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2006047496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0081649A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H1138469A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2004029175A (ja)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カメラのレン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