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7406A - 弯道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弯道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7406A
CN1507406A CNA028096789A CN02809678A CN1507406A CN 1507406 A CN1507406 A CN 1507406A CN A028096789 A CNA028096789 A CN A028096789A CN 02809678 A CN02809678 A CN 02809678A CN 1507406 A CN1507406 A CN 1507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stiffener
roller
conveyer
fulc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96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1946C (zh
Inventor
ֱ
佐伯直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a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07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7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19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9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0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for conveying in a circular ar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6Articles and bul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 Paper (AREA)
  • Adjustment And Processing Of Grain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弯道输送机的终端辊(15),由支轴(15a)以及外套在上述支轴(15a)上而能够自由旋转的多个短辊(15b)构成。至少在皮带外周部一侧相邻的短辊(15b、15b)之间,中介有外环的外径大于该短辊(15b)的外径的轴承(15c)、或者具有外径与该短辊(15b)的外径相同的外环的轴承(15c)。该弯道输送机能够抑制输送皮带受驱动而旋转时终端辊发出的摩擦噪音。

Description

弯道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道输送机。
背景技术
作为弯道输送机,例如有这样构成的,即,在以既定角度配置在输送机本体上的两根终端辊之间架设输送皮带,所说终端辊由安装在输送机本体上的金属制造的支轴、以及外套在所说轴上可自由旋转的多个树脂制造的短辊构成。
该弯道输送机在输送皮带受到驱动而旋转时,位于内侧的短辊低速旋转,同时,位于外侧的短辊高速旋转,以此避免输送皮带与短辊之间打滑。
但是,该弯道输送机因如上所述其位于外侧的短辊高速旋转,因此,存在着在所说短辊与支轴之间产生“啾啾”或“吱吱”等打滑的噪音这样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输送皮带受驱动旋转时终端辊产生的摩擦噪音的弯道输送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属于一种,在以既定角度配置的两根终端辊之间架设有输送皮带,所说终端辊由支轴以及外套在所说支轴上可自由旋转的多个短辊构成的弯道输送机,至少在在皮带外周部一侧相邻的短辊之间,中介有外环的外径大于该短辊的外径的轴承。
本发明,既可以中介有具有外径与短辊外径相同的外环的轴承,也可以使支轴与短辊之间形成有小间隙。
作为本发明,支轴可以由钢材构成,短辊可以由树脂构成,此外,支轴可以安装在输送机本体上。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效果,可从结合附图进行说明的下面所记载的内容获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使用带补强件输送皮带的弯道输送机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X-X向剖视图。
图3是该弯道输送机的底视图。
图4是对该弯道输送机中在终端辊之间架设有带补强件输送皮带的情形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对该弯道输送机中所使用的补强件构成体与阻止移动部件二者的关系加以展示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形成皮带本体的皮带片材的俯视图。
图7是该带补强件输送皮带的立体图。
图8是展示将补强件构成体安装在该皮带本体上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9是展示将补强件构成体安装在该皮带本体上的另一种方法的剖视图。
图10是展示将补强件构成体安装在该皮带本体上的另一种方法的剖视图。
图11是展示将补强件构成体安装在该皮带本体上的另一种方法的剖视图。
图12是其它实施形式的补强件构成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形式
本发明的使用终端辊15的弯道输送机C的俯视图示于图1。图2是图1的X-X向剖视图,图3是该弯道输送机C的底视图。
该弯道输送机C的基本构成示于图1~图3。弯道输送机C由输送机本体1、架设在上述输送机本体1上的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阻止上述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向内侧移动的阻止移动部件3以及驱动上述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旋转的驱动部4构成。此外,还由将上述驱动部4的带减速机马达40、上面一侧的阻止移动部件3和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的内外周部分覆盖的防护罩5以及可将上述输送机本体1装设在适当高度上的机架6构成。下面,对该弯道输送机C的主要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输送机本体1如图1所示,由马达支持体1a以及以螺栓紧固在上述马达支持体1a上的皮带支持体1b构成。
马达支持体1a如图2和图3所示,由马达安装用座板10和安装在机架6的上端的底板11构成,侧视时呈L形,在上述底板11的两端设有支架部12,并且在上述马达安装用座板10的皮带支持体1b一侧设有组件安装板13。
皮带支持体1b如图1、3、4所示,是将两个皮带导引板16、16通过支架固定在皮带承载板14的下面而成;如图2所示,皮带承载板14靠螺栓紧固在上述支架部12上。上述皮带承载板14如图1所示,呈俯视时为五角形的形状形成,在成90°的相邻的折弯板14a、14a上,分别设有直径为15~30mm程度的直线型终端辊15。上述终端辊15如图1和图3所示,是在以螺栓紧固在上述相邻折弯板14a上的不锈钢制造的支轴15a上外套树脂制造的可自由旋转的短辊15b而成,在靠近皮带外周部分处,在短辊15b、15b之间中介有轴承15c(外环的外径与短辊15b的外径相比相同或稍大)。另外,轴承15c只要至少在皮带外周部一侧中介于相邻的短辊之间即可。
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如图1和图7所示,由皮带本体2a以及沿该皮带本体2a外周边缘排列在外表面整周上的多个宽度较窄的补强件构成体2b构成。
皮带本体2a,是由聚酯帆布为芯材、热塑性聚氨酯为输送面表面材料的扇形片材的端缘相互连接而成,如图7所示呈锥形筒状形成。在这里,这种皮带本体2a通常是将扇形的端缘彼此之间以薄片接头或节距接头进行连接而构成,但这将导致成本增加、制造工序繁多、接头部变厚等问题,为此,本实施形式是按照下面①②所示的方法进行制造的。
①如图6所示,将聚酯帆布为芯材、热塑性聚氨酯为输送面表面材料的片材S,使用汤姆逊切刀冲裁成扇形。该冲裁成扇形的片材S如图6所示,要进行连接的各端部,其自内周边缘至外周边缘附近呈前端角度较小(相对于皮带圆周线的切线L,指形的裁切线L1的角度α1较小)的指形形状形成,而自被驱动辊41与夹送辊42a夹在中间的部分及其附近至外周边缘的范围,是以与皮带圆周线的切线L成较大角度α2的一条裁切线L2形成。而且,如图6和图8所示,在片材S的皮带本体2a外周边缘附近,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补强件构成体2b的多个通孔h1、h2。
构成皮带本体2a的片材S的帆布及表面材料并不限于上述材料。此外,上述裁切线L2也可以是曲线。
②使片材S的要进行连接的端部,彼此如图7所示地相嵌合,将聚氨酯片材放在经指形接头部连接的热塑性聚氨酯上夹紧并加热。于是,构成聚氨酯片材的聚氨酯熔融而进入相接合边缘之间的间隙内,片材S的应连接的端部处于彼此相连接的状态。
而补强件构成体2b如图8所示,是将长方形的板状部20与形成于上述板状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的、侧视时大约呈梯形的厚壁部21(突出部)二者,以合成树脂或烧结金属做成一体而形成;在上述板状部20上,如图8所示,其一端设有卡止部20a,另一端设有卡合孔20b。在将该补强件构成体2b安装到皮带本体2a上时,是如图8所示,将卡止部20a嵌进通孔h2内,并将销22嵌进通孔h1和卡合孔20b中,使各自的部分卡止在皮带本体2a上。在这里,作为该补强件构成体2b,例如可以将板状部20设计为:其在皮带外周边缘侧的皮带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为8.5mm,在皮带内周边缘侧的皮带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为8mm,长度为30mm;而厚壁部21可以设计为:高度为4mm,侧面的倾斜角为70°。
但将补强件构成体2b安装到皮带本体2a上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如图9、图10所示,利用补强件构成体2b上所形成的孔23用线K缝合。而且,作为补强件构成体2b,也可以使用具有如图11所示板金压力加工结构的,该补强件构成体2b上形成有将钢板弯曲而使之与导向件30、31、31接触的倾斜面25。而具有这种经板金压力加工结构者,在安装到皮带本体2a上时,是将爪26插入该皮带本体2a内进行安装的。
此外,作为补强件构成体2b,只要将其设计成在皮带长度方向上宽度为小直径直线型终端辊的直径的20~60%程度的、宽度较窄者即可。
再有,相邻的补强件构成体2b、2b,还可以如图12所示,通过可弹性弯曲的薄壁片20c彼此相连结(一体成型)。
此外,补强件构成体2b相对于皮带本体2a,既可以如上所述可进行装拆,也可以是固定死的。
如图1和图3所示,阻止移动部件3由,上导向件30,下导向件31、31,将上述上导向件30和下导向件31、31推压在上述补强件构成体2b的厚壁部21上的推压件32,以及,用来将上述推压件32紧固在皮带承载板14的上面一侧及皮带导引板16、16的下面一侧的手拧螺钉33,等构成。
上导向件30如图1和图5所示,是配置在皮带承载板14的上面一侧用来阻止向皮带的内侧移动的,是由仅端部的较短的范围呈圆锥形形成的圆棒构成,并且以可与厚壁部21的内侧的倾斜面相接触的曲率半径呈圆弧形形成。
下导向件31、31如图3所示,是配置在皮带导引板16的下面一侧用来阻止向皮带的内侧移动的,是由仅端部的较短的范围呈圆锥形形成的圆棒构成,并且以可与上述厚壁部21的内侧的倾斜面相接触的曲率半径呈圆弧形形成。之所以该下导向件31、31分为两部分,是由于如图3所示在其配置部位存在有驱动辊41和夹送辊42a的缘故。
上述上导向件30和下导向件31、31的材质,应考虑与补强件构成体2b的材质之间的关系加以决定,当其中的一方为合成树脂时另一方必须是金属,而当其中一方为烧结金属时另一方可以是金属。
推压件32如图5(仅示出上导向件30一侧,而下导向件31、31一侧也是同样构成的)所示,具有上·下导向件30、31、31的上部·下部可嵌入的、断面呈圆弧形的槽32a,使上·下导向件30、31、31定位,在它们处于与厚壁部21的内侧的倾斜面接触的状态时防止它们移动。
手拧螺钉33,是在阳螺纹的一端上固定直径较大的手转动部而成,握住手转动部转动便能够不使用工具而简单地将上·下导向件30、31、31和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拆下。
驱动部4如图1~图3所示,由以螺栓紧固在上述马达支持体1a的马达安装用座板10上的带减速机马达40、安装在上述带减速机马达40的输出轴上的驱动辊41、安装在上述组件安装板13上的夹送辊组件42以及通过改变频率使上述带减速机马达40的输出轴的旋转发生变化的未图示的控制器等构成。
夹送辊组件42如图2和图4所示,以其所具有的夹送辊42a和上述驱动辊41将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夹紧送入,靠摩擦驱动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可靠旋转。作为该夹送辊组件42,以夹送辊42a和上述驱动辊41将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夹紧送入的力是可以调整的,此外,通过使夹送辊42a脱离驱动辊41可解除对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的夹送。
带减速机马达40、驱动辊41以及控制器属于公知技术,故不详述。
防护罩5如图1和图2所示,由内周侧防护罩5a和外周侧防护罩5b构成。
内周侧防护罩5a如图1所示,呈可将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的内周边缘及其附近覆盖的扇形形状形成,以手可转动的防护罩安装用螺钉50如图2所示地紧固在立柱61的上部61a。
外周侧防护罩5b如图1所示,呈可将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的外周边缘及其附近、即补强件构成体2b、上导向件30、推压件32、手拧螺钉33、带减速机马达40、以及控制器等覆盖的形状形成,以手可转动的防护罩安装用螺钉50安装在皮带承载板14的下垂板部14b上。
机架6如图2和图3所示,由在横梁60b的中央固定支柱60a而呈倒T字形的立柱60、由一根支柱构成的立柱61、将上述立柱61和支柱60a连接起来的横梁62、安装在上述横梁60b的两个端部及立柱61的下部的带高度调整螺钉的底脚63、63、63等构成。以上述立柱60对具有带减速机马达40等的皮带外侧部分进行支持,以立柱61对皮带承载板14的皮带内侧部分进行支持。
在这里,作为本实施形式,在拆下防护罩安装用螺钉50后,可借助于铰链T使立柱61的上部61a转动。
如图4所示,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是以通过皮带承载板14、两个皮带导引板16、16、驱动辊41、以及夹送辊42a保持一定的旋转轨迹的状态,架设在终端辊15、15之间的。
此外,在如上所述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架设在终端辊15、15之间的状态下,如图1、图3、图5所示,作为补强件而发挥功能的多个补强件构成体2b的厚壁部21的内侧倾斜面、与、上·下导向件30、31、31二者是相接触的。
因此,当驱动带减速机马达40时,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随着被驱动辊41和夹送辊42a夹送而进行旋转,而补强件构成体2b在如上所述保持与上·下导向件30、31、31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上·下导向件30、31、31滑动,以此阻止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向内侧移动。也就是说,由多个补强件构成体2b构成的补强件,发挥着与现有的连续的补强件同样的功能。
在将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从输送机本体1上拆卸时,只要进行如下①~⑤的作业即可。
①松开手可转动的防护罩安装用螺钉50,拆卸内周侧防护罩5a和外周侧防护罩5b。
②将立柱61的上部61a借助于铰链T从图2的实线状态转动到双点划线状态。
③松开手拧螺钉33,从推压件32下将嵌入于槽32a内的上·下导向件30、31、31拆下。
④使夹送辊42a脱离驱动辊41,解除对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的夹送。
⑤上述①~④的作业结束后,使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从皮带外周一侧向皮带内周一侧方向移动,便可将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从输送机本体1上拆下来。
⑥要将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安装到输送机本体1上时,进行相反的作业即可。
如上所述,作为该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①由沿皮带本体2a的外周边缘在外表面整周上配置的多个补强件构成体2b形成补强件,②补强件构成体2b是其在皮带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设计成小直径直线型终端辊15的直径的20~60%程度的宽度较窄者,③相邻的补强件构成体2b、2b是彼此相分离的或者经薄壁片20c相连结的。
因此,该带补强件输送皮带2与背景技术一节中所说的带补强件输送皮带相比,形成补强件的补强件构成体发生裂纹或断裂的危险性很小,因此,可经受长期使用。
在将补强件构成体2b通过销子或缝合安装在皮带本体2a上的场合,即使部分补强件构成体2b损伤,也能够很容易地更换该部分的补强件构成体2b。即,即使部分补强件构成体2b损伤,经过更换仍能够继续使用。
作为该皮带本体2a,由于扇形片材的端部的接头部是利用汤姆逊切刀一次压切形成的,因此,制造工序少,可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制造。
此外,该皮带本体2a,其自内周边缘至外周边缘附近是指形接头,自被驱动辊41与夹送辊42a夹持的部分及其附近至外周边缘的范围,是与皮带圆周线的切线L成较大角度α2的一根切断线L2彼此连接而成,因而,能够以阻止移动部件3抑制因驱动辊41、皮带本体2a、夹送辊42a的周向速度差而产生的翘曲负荷、或者、使皮带本体2a向内侧移动的力受到的抑制,因此,即使有拉力作用在皮带本体2a的宽度方向上,也不容易在图2所示的皮带本体2a的编号27处发生剥离或断裂。
扇形片材端部之间的连接,实质上是靠指形接头实现的,因此,接头部的厚度不会像薄片接头或节距接头那样厚。
终端辊15如图1所示,是在支轴15a上外套多个树脂制造的短辊15b使之能够自由旋转而成,由于在距皮带外周部分较近处,短辊15b、15b之间中介有轴承15c(与短辊15b的外径相同或稍大),因此,在皮带本体2a的周向速度较大的皮带外周部分处,皮带本体2a随着轴承15c的外环的旋转而移动,而在皮带本体2a的周向速度较小的皮带内周部分处,皮带本体2a随着短辊15b的旋转而移动。因此,与使用不具有轴承15c的终端辊者相比,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皮带本体2a的周向速度较大的皮带外周部分产生“啾啾”或“吱吱”等刺耳的摩擦噪音(包括消除摩擦噪音)。
另外,为了使短辊15b能够相对于支轴15a旋转,自然要在它们之间设置小间隙,因此,在皮带张力的作用方向上,短辊15b的外径位置要比轴承15c的外径位置下沉,其结果,与输送皮带的接触是与轴承15c的接触,因此,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刺耳的摩擦噪音的产生。
上述补强件构成体2b的厚壁部21侧视时呈梯形,但也可以侧视时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构成,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输送皮带受驱动而旋转时终端辊发出的摩擦噪音的弯道输送机。

Claims (6)

1.一种弯道输送机,在以既定角度配置的两根终端辊之间架设有输送皮带,所说终端辊由支轴以及可自由旋转地外套在所说支轴上的多个短辊构成,其特征是,至少在在皮带外周部一侧相邻的短辊之间,中介有外环的外径大于该短辊的外径的轴承。
2.一种弯道输送机,在以既定角度配置的两根终端辊之间架设有输送皮带,所说终端辊由支轴以及可自由旋转地外套在所说支轴上的多个短辊构成,其特征是,至少在在皮带外周部一侧相邻的短辊之间,中介有外环的外径与该短辊的外径相同的轴承。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弯道输送机,其特征是,支轴与短辊之间形成有小间隙。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权利要求所说的弯道输送机,其特征是,支轴由钢材构成,短辊由树脂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权利要求所说的弯道输送机,其特征是,支轴安装在输送机本体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说的弯道输送机,其特征是,支轴安装在输送机本体上。
CNB028096789A 2001-05-11 2002-05-07 弯道输送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519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1520/2001 2001-05-11
JP2001141520A JP3994374B2 (ja) 2001-05-11 2001-05-11 カーブコンベ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7406A true CN1507406A (zh) 2004-06-23
CN1251946C CN1251946C (zh) 2006-04-19

Family

ID=18987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9678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51946C (zh) 2001-05-11 2002-05-07 弯道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994208B2 (zh)
EP (1) EP1394076B1 (zh)
JP (1) JP3994374B2 (zh)
KR (1) KR100573825B1 (zh)
CN (1) CN1251946C (zh)
AT (1) ATE424359T1 (zh)
DE (1) DE60231398D1 (zh)
TW (1) TW561126B (zh)
WO (1) WO20020924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560A (zh) * 2011-06-14 2013-07-31 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9314A (ja) * 2007-03-28 2008-10-09 Nitta Ind Corp カーブベルト
JP2022143522A (ja) 2021-03-17 2022-10-03 ニッタ株式会社 ビードガイド及びカーブベルトコンベ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34537A (en) * 1940-03-22 1941-03-11 Korb Pettit Wire Fabries & Iro Belt conveyer
CH614908A5 (zh) 1977-11-22 1979-12-28 Buehrer Transver Ag
US4485913A (en) * 1981-12-11 1984-12-04 Hobart Corporation Conveyor drive system
JPS61166417A (ja) 1985-01-18 1986-07-28 Nippon Steel Corp ベルトコンベアロ−ラ−
JPH072527B2 (ja) 1991-06-07 1995-01-18 ニッタ株式会社 カーブコンベア
JPH06227631A (ja) 1993-01-29 1994-08-16 Nitta Ind Corp カーブコンベア
DE4333518A1 (de) 1993-10-01 1995-04-06 Axmann Foerdertechnik Kurvengurtförderer
NL9402081A (nl) * 1994-12-09 1996-07-01 Vanderlande Ind Nederland Transportinrichting.
DE19715058A1 (de) * 1997-04-11 1998-10-15 Transnorm System Gmbh Antriebseinrichtung eines Gurtförderers
MY120230A (en) * 1997-08-08 2005-09-30 Maruyasu Kikai Kk Curved belt conveyor
JP3227114B2 (ja) * 1997-08-08 2001-11-12 マルヤス機械株式会社 カーブベルトコンベア
JPH1158937A (ja) 1997-08-22 1999-03-02 Daicel Chem Ind Ltd 記録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992615A (en) * 1998-01-12 1999-11-30 Muchalov; Ivan Curved conveyor section
US6050395A (en) * 1998-04-23 2000-04-18 Portec, Inc. Knife edge converter
JP3045297B1 (ja) 1999-05-17 2000-05-29 オークラ輸送機株式会社 カーブベルトコンベヤ
JP2001220007A (ja) 2000-02-08 2001-08-14 Sanwa Konbea Kk カーブベルトコンベア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560A (zh) * 2011-06-14 2013-07-31 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CN104401642A (zh) * 2011-06-14 2015-03-11 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弯道辊式输送机
US9150356B2 (en) 2011-06-14 2015-10-06 Interroll Holding Ag Roller conveyor curve with round drive belts
CN103228560B (zh) * 2011-06-14 2016-03-09 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包括圆驱动皮带的弯道辊式输送机
CN104401642B (zh) * 2011-06-14 2016-09-07 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弯道辊式输送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94076B1 (en) 2009-03-04
DE60231398D1 (de) 2009-04-16
US20040129535A1 (en) 2004-07-08
KR20040014487A (ko) 2004-02-14
KR100573825B1 (ko) 2006-04-26
CN1251946C (zh) 2006-04-19
WO2002092474A1 (fr) 2002-11-21
TW561126B (en) 2003-11-11
JP2002338022A (ja) 2002-11-27
EP1394076A4 (en) 2007-10-17
EP1394076A1 (en) 2004-03-03
ATE424359T1 (de) 2009-03-15
US6994208B2 (en) 2006-02-07
JP3994374B2 (ja) 200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9368C (zh) 设有凸条的输送带
CN1516671A (zh) 曲线输送带
CN100342154C (zh) 偏心式行星传动器
CN1123731A (zh) 薄片材料切断装置
CN1251946C (zh) 弯道输送机
CN1270947C (zh) 设有凸缘的输送带
CN1956907A (zh) 电梯驱动带装置
CN2703590Y (zh) 助卷器
CN1083034C (zh) 带有一塑料浸洗容器的洗衣机
CN1205108C (zh) 具有改进的离合装置的电梯门
CN1711816A (zh) 元件安装机的配线配管装置
CN201330058Y (zh) 单边驱动输送机
CN2619754Y (zh) 圆钢砂轮倒棱机
CN1298602C (zh) 把纱线缠绕在被带动旋转的支架上的装置
CN216376448U (zh) 一种推料轨道用辊轮
CN111194583A (zh) 一种滚筒式残膜输运装置
CN108792126A (zh) 一种贴标机
CN1212207C (zh) 镀塑钢丝自动弯头装置
CN213136440U (zh) 一种定位机构
CN1331933A (zh) 搓擦式白果去壳方法及其装置
CN218705937U (zh) 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结构
CN2708542Y (zh) 半剥电线剥皮扭线机
CN217253282U (zh) 一种电气化管道定长裁切装置
CN220740794U (zh) 一种固定牢固的夹具支座
CN215582542U (zh) 一种用于led电路板贴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