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3046A - 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3046A
CN1503046A CNA2003101199391A CN200310119939A CN1503046A CN 1503046 A CN1503046 A CN 1503046A CN A2003101199391 A CNA2003101199391 A CN A2003101199391A CN 200310119939 A CN200310119939 A CN 200310119939A CN 1503046 A CN1503046 A CN 1503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energising
video camera
driving apparatus
perist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199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7326C (zh
Inventor
�ɲ�����
渡部伸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03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3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73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73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具有:开闭自如地配置在CCD的前方并能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进行遮光的机械式的快门叶片、驱动快门叶片的电动机、进行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在该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中,通过从CCD上的开始电荷的蓄积至完成快门叶片的关闭动作而进行摄影,在每次静止画的摄影中,在对快门叶片进行关闭动作之前应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对电动机进行打开通电。由此,即使因落下等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力而随意地对快门叶片进行关闭,也由于在摄影前必然使叶片成为打开状态,故能可靠地进行摄影。

Description

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能进行遮光或减少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尤其,涉及搭载在移动电话或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的移动信息终端机上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CCD(电荷结合元件)等的摄影元件的以往的数码静物摄影机,已知有:具有对配置在CCD的前方的光路进行开闭的机械式的快门叶片,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将机械式的快门叶片保持成打开状态,如图1所示,当通过快门动作、CCD开始电荷的蓄积并经过规定的曝光时间时,对电动机等的电磁促动器进行关闭通电并控制成机械式的快门叶片将曝光用的开口部关闭的状态(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4-281684号公报、特开平6-70224号公报、特开平1-310329号公报)。
但是,上述以往的数码摄影机中的机械式的快门叶片,在摄影前的待机状态中,通过电磁促动器的磁性施力,保持成使光路打开后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样的机械式的快门叶片,例如,应用于搭载在移动电话、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的可移动摄影机的情况下,由于使用频度比一般的数码摄影机较高,故因误落下或与其它物体冲撞而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等的机会增多。
因此,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当施加来自外部的这样的冲击力等时,被保持在打开状态的快门叶片会因该冲击力而随意地关闭,故有时会产生不能进行摄影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对搭载在移动电话、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的移动信息终端机上的可移动摄影机采用机械式的叶片(例如,快门叶片、光圈叶片、ND滤光镜叶片等)的情况下,提供即使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因落下或冲撞等而受到来自外部冲击力的情况下,机械式的叶片也能可靠地进行关闭动作而能进行所需的摄影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达到上述目的的第1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具有: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能够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遮光或减少的机械式的叶片;利用打开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打开动作和利用关闭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的电磁促动器;进行电磁促动器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每次摄影时,为了在对叶片进行关闭动作之前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对所述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
采用该结构,在每次从摄影待机状态进行摄影时,即使在叶片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任何状态中,由于电磁促动器必然进行打开通电(不是仅对叶片进行定位而是为了进行完全的打开动作而进行充分的通电),故在叶片位于打开状态时、在照样保持打开状态或位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打开动作。
因此,在应用于移动信息终端机等的情况下、即使因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等,而使保持成打开状态的叶片随意地关闭时,由于在摄影前叶片必然成为打开状态,故能可靠地进行摄影。尤其,由于不必判别叶片的状态而必然进行打开通电,故能使控制简单化。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装置中,采用控制装置在进行快门动作时,对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之后进行关闭通电的结构。
采用该结构,将快门动作作为起点(触发),由于对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故在摄影之前至少进行1次控制而必然进行叶片的打开动作。
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的装置中,采用:叶片,是开闭开口部的快门叶片;是将开口部收缩成规定口径的光圈叶片;或是使光量减少成规定水平的ND滤光镜叶片的结构。
采用该结构,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快门叶片关闭的情况下进行快门叶片的打开动作,又,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光圈叶片关闭而成为收缩状态时进行光圈叶片的打开动作,又,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ND滤光镜叶片关闭的情况下进行ND滤光镜叶片的打开动作,返回至非遮光的状态。
又,达到上述目的的第2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具有: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能够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遮光或减少的机械式的叶片;利用打开通电使叶片进行打开动作和利用关闭通电使叶片进行关闭动作的电磁促动器;进行所述电磁促动器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在向摄影元件射入的光量成为规定水平以下时,为了在对叶片进行关闭动作之前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对所述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
采用该结构,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当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等、叶片(开口部完全或部分地)关闭时,通过开口部的光(完全或部分地)被遮光、由于向摄影元件射入的光量成为规定水平以下,故根据与该光量的变化有关的信息,对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不是仅对叶片进行定位而是为了进行完全的打开动作而进行充分的通电),叶片进行打开动作。即,由于在摄影待机状态下,仅在叶片关闭时进行打开通电,故能减少消耗电力。
在上述第2技术方案的发明的装置中,采用:叶片,是开闭开口部的快门叶片;是将开口部收缩成规定口径的光圈叶片;或是使光量减少成规定水平的ND滤光镜叶片的结构。
采用该结构,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快门叶片关闭的情况下进行快门叶片的打开动作,又,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光圈叶片关闭而成为收缩状态时进行光圈叶片的打开动作,又,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ND滤光镜叶片关闭的情况下进行ND滤光镜叶片的打开动作,返回至非遮光的状态。
又,达到上述目的的第3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具有: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能够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遮光或减少的机械式的叶片;利用打开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打开动作和利用关闭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的电磁促动器;进行所述电磁促动器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在从检测冲击力的冲击传感器输出信号时,为了在对叶片进行关闭动作之前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对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
采用该结构,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当由于落下或与其他物体冲撞等从冲击传感器输出信号时、看作叶片(开口部完全或部分地)关闭的状态,对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不是仅对叶片进行定位而是为了进行完全的打开动作而进行充分的通电),叶片进行打开动作。
因此,最好预先求出叶片必然关闭的冲击力的水平,作成在从冲击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规定水平以上时进行打开通电。
在所述第3技术方案的发明的装置中,采用:叶片,是开闭开口部的快门叶片;是将开口部收缩成规定口径的光圈叶片;或是使光量减少成规定水平的ND滤光镜叶片的结构。
采用该结构,在摄影待机状态中,从冲击传感器输出信号时可看作快门叶片已关闭而进行快门叶片的打开动作,又,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从冲击传感器输出信号时可看作光圈叶片关闭而成为收缩状态时进行光圈叶片的打开动作,又,在摄影待机状态中,在从冲击传感器输出信号时可看作ND滤光镜叶片关闭而进行ND滤光镜叶片的打开动作,返回至非遮光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时间图。
图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移动电话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驱动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用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内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时间图。
图7是表示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另一驱动控制的时间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驱动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用的另一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控制电路的驱动控制的时间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内部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时间图。
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另一驱动控制的时间图。
图14是表示能将通过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遮光或减少的叶片的其他实施形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作为应用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移动信息终端机的移动电话中,如图2所示,在本体10的表面上配置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钮11和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12,在本体10的上端伸缩自如地设有进行信号的收发信的天线13,在本体10的表面上的显示器12的附近设有摄影窗14。又,在本体10的内部,在摄影窗14的后面设有摄影机单元20,在其它区域配置着安装构成控制电路等的各种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
摄影机单元20,如图3所示,被固定在本体10的内壁上,具有:透镜21、22;作为摄影元件的CCD(电荷结合元件)23;配置在透镜21与透镜22之间、开闭光路的快门叶片24;作为开闭驱动快门叶片24的电磁促动器的可调磁铁型的电动机25等。
这里,如图4及图5所示,电动机25被安装在具有曝光用开口部B1的基座B上,利用具有与快门叶片24连接的驱动销和圆柱形的永久磁铁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的转子25a、励磁用的线圈25b、在转子25a的周围形成磁回路的轭铁25c等形成。而且,通过向线圈25b的打开通电,如图5所示转子25a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快门叶片24进行打开动作,通过向线圈25b的关闭通电转子25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快门叶片24进行关闭动作。
又,在向线圈25b的非通电的状态中,转子25a分别利用磁性施力被保持在转动范围的两端位置,就将快门叶片24保持成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又,快门叶片24,如图5所示,分别具有插入支轴B2的圆孔24a、插入转子25a的驱动销的长孔24b,在使开口部B1全开的位置与挡块B3抵接地被定位,在使开口部B1全闭的位置与挡块B4抵接地被定位。
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由以下部分形成:由发出各种控制信号并作为进行整体控制的控制装置的CPU等构成的控制部31、对CCD23供给电力的进行通/断等的CCD驱动电路32、对利用CCD23摄影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对向电动机25的通电进行控制的电动机驱动电路34、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部35、摄影机单元20的主开关36、进行摄影机单元20的快门动作的快门开关37、其它显示器12的显示电路(未图示)、利用通过天线13进行信号的发信和收信处理的收发信处理电路(未图示)等形成。又,主开关36和快门开关37,兼用配置在本体10的表面上的操作钮11的一部分。
控制部31,根据各种检测信号、通过操作的指令信号等进行运算处理、判定处理等,发出各种控制信号。例如,控制部31,根据通过CCD23和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所获得的图像信息,对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水平进行判定并算出对摄影最适当的曝光时间。
又,控制部31,当由操作者的快门动作接通快门开关37时,在每次摄影时,对电动机驱动电路34发出控制信号,使在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前预先进行打开通电。
主开关36,当利用摄影机单元20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作成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和不进行动画的摄影且作成静止画的非摄影待机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31和CCD驱动电路32对CCD23进行供给电力的接通/断开。
主开关36在接通的状态下,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并使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后,断开通电并利用磁性施力保持快门叶片24的打开状态。因此,在该打开状态下,就能利用CCD23进行动画摄影。
另一方面,在主开关36为断开的状态下,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并使快门叶片24位于关闭状态后,断开通电而利用磁性施力将快门叶片24保持关闭状态。因此,在该关闭状态下,不能利用CCD23进行摄影。
快门开关37,在主开关36为接通的状态(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下,是在对被摄体的静止画进行摄影时操作用的构件。例如,利用操作钮11的一次按压操作(快门动作),通过CCD驱动电路32,CCD23一旦断开再接通而初期化后,开始电荷的蓄积并在经过规定时间(曝光时间)后断开。
接着,在移动电话中,在用摄影机单元20对被摄体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动作和快门叶片的驱动方法,参照图6的时间图进行说明。首先,当摄影机单元20的主开关36接通时,向CCD23供给电力,又,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使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光路的(将开口部B1打开后的)打开状态位置。在该打开状态下,在能用摄影机单元20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对静止画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待机状态。
这里,当操作者进行快门动作而打开快门开关37时,如图6所示,首先,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从关闭快门叶片24的状态向完全打开状态移动的充分的通电)。
这时,不会使移动电话落下且不会与其它物体冲撞,即,在本体10未受到来自外部的任何冲击力的状态时,由于快门叶片24已位于打开状态故能保持成其原有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移动电话落下或冲撞而本体10受到规定水平以上的冲击力并快门叶片24随意地移动至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快门叶片24通过电动机25被位于原来的打开状态。由此,就成为可摄影的状态。
接着,根据CCD23的图像信号对被摄体的光量进行测定,算出曝光时间。而且,在通过CCD驱动电路32而CCD23一旦断开后再接通地开始电荷的蓄积,在经过规定时间(曝光时间)后,如图6所示,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快门叶片24立刻进行关闭动作。由此,完成静止画的摄影。
然后,蓄积在CCD23中的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存储在存储部35。而且,再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在能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不论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任何状态下,在进行静止画的摄影之前,尤其,在进行快门动作时,由于控制部31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而要使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位置,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力并随意地关闭快门叶片24的情况下等,能可靠地恢复至能摄影的状态。又,不论快门叶片24的状态,由于在每次摄影时必然进行打开通电,故能使控制简单化。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的时间图。在该实施形态中,控制部31根据通过CCD23和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所获得的图像信息,判定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光量水平,并根据该光量水平的判定结果,在不论摄影机单元20位于摄影待机状态的光量为规定水平以下的情况下,当判定为快门叶片24的光路位于完全或一部分关闭的状态时,对电动机驱动电路34发出控制信号使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
对该实施形态的摄影动作和快门叶片的驱动方法,参照图7的时间图进行说明。首先,当摄影机单元20的主开关36接通时,向CCD23供给电力,又,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使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光路的(将开口部B1打开后的)打开状态位置。在该打开状态下,在能用摄影机单元20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对静止画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待机状态。
在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下,移动电话落下或冲撞而本体10受到规定水平以上的冲击力,如图7所示,在快门叶片24随意地向关闭状态移动的情况下,控制部31利用CCD23的图像信号(暗信息)判定为光量在规定水平以下(判定为快门叶片24关闭),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预先,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从关闭快门叶片24的状态向完全打开状态移动的充分的通电)。由此,快门叶片24被位于原来的打开状态,就成为可摄影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不使移动电话落下或不与其他物体冲撞,即,在本体10不受到来自外部的任何冲击力的状态时,快门叶片24位于已打开的状态。因此,控制部31,不会发出任何控制信号,能保持摄影待机状态。
而且,当操作者进行快门动作而接通快门开关37时,根据CCD23的图像
信号测定被摄体的光量,算出曝光时间。而且,通过CCD驱动电路32,CCD23一旦断开后再接通而开始电荷的蓄积并在经过规定时间(曝光时间)后,如图7所示,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快门叶片24立刻进行关闭动作。由此,完成静止画的摄影。
然后,蓄积在CCD23中的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存储在存储部35中。而且,再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在能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仅在从CCD23所获得的光量在规定水平以下的情况下,由于控制部31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而使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在快门叶片24位于已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不进行浪费的控制动作,能相应地减少消耗电力等。
图8和图9,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又一实施形态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和时间图,对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形态中,在控制电路中,如图8所示,附加设在本体10上的冲击传感器38和根据从该冲击传感器38输出的信号对冲击力进行检测的冲击检测电路39。
控制部31,在摄影机单元20位于摄影待机状态时,当从冲击传感器38和冲击检测电路39输出信号时,将快门叶片24的光路看作完全或部分地位于关闭的状态(将通过开口部B1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遮光的状态),就向电动机驱动电路34发出控制信号使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
冲击传感器38,被固定在本体10的内壁面上,在本体10落下的情况下或与其它物体冲撞的情况下输出与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相应的信号。作为冲击传感器38,例如,可使用输出与冲撞时的加速度相应的信号的加速度传感器或使用输出与直接受到冲撞时的压力相应的信号的压电元件等的压力传感器等。
冲击检测电路39,根据冲击传感器38的输出信号对冲击力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31输出检测信号。这里,在冲击检测电路39中,在受到冲击力时快门叶片24必然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移动而预先求出该冲击力的水平,在从冲击传感器38输出的信号为该水平(规定水平)以上时,最好是使向控制部31输出信号,根据该信号,使控制部31发出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的控制信号。
对该实施形态的摄影动作和快门叶片的驱动方法,参照图9的时间图进行说明。首先,当摄影机单元20的主开关36接通时,向CCD23供给电力,又,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使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光路的(将开口部B1打开后的)打开状态。在该打开状态下,在能用摄影机单元20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对静止画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待机状态。在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中,在移动电话落下或冲撞而本体10受到规定水平以上的冲击力的情况下,输出来自冲击传感器38和冲击检测电路39的信号。而且,如图9所示,控制部31,根据该检测信号,看作快门叶片24关闭着,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预先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从关闭快门叶片24的状态向完全打开状态移动的充分的通电)。由此,向关闭状态移动的快门叶片24被位于原来的打开状态。由此,就成为可摄影的状态。如果,尽管受到规定水平以上的冲击力,快门叶片24也位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也能使快门叶片24保持成原来打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不使移动电话落下或不与其他物体冲撞,即,在本体10不受到来自外部的任何冲击力的状态时,快门叶片24位于已打开的状态,冲击传感器38和冲击检测电路39不会发出任何控制信号。因此,控制部31,不会发出任何控制信号,能保持摄影待机状态。
而且,当操作者进行快门动作而接通快门开关37时,根据CCD23的图像信号测定被摄体的光量,算出曝光时间。
而且,通过CCD驱动电路32,CCD23一旦断开后再接通而开始电荷的蓄积、并在经过规定时间(曝光时间)后,如图9所示,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快门叶片24立刻进行关闭动作。由此,完成静止画的摄影。
然后,蓄积在CCD23中的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存储在存储部35中。而且,再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在能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仅在从冲击传感器38输出规定水平以上的信号时,由于控制部31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而使快门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在快门叶片24未受到使关闭那样的冲击力的情况下、不进行浪费的控制动作,故能相应地减少消耗电力等。
图10至图1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的又一实施形态的结构图和时间图,又,对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形态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安装着具有曝光用的开口B1部的基座B’;2个电动机25、25’;开闭开口部B1的快门叶片24、将开口部B1收缩成规定口径的光圈叶片24’。这里,快门叶片24,是能将通过开口部B1的光的全部进行遮光的机械式的叶片,光圈叶片24’,是能将通过开口部B1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光的机械式的叶片。又,电动机25,与上述相同,对快门叶片24进行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
另一方面,电动机25’,实际上作成与电动机25相同的结构,具有与光圈叶片24’连接的驱动销和圆柱形的永久磁铁,且利用在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的转子25a’、励磁用的线圈25b’、在转子25a’的周围形成磁回路的轭铁25c’等来形成。而且,利用向线圈25b’的打开通电,如图11所示使转子25a’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对光圈叶片24’进行打开动作(非收缩动作),利用对线圈25b’的关闭通电使转子25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对光圈叶片24’进行关闭动作(收缩动作)。
又,在对线圈25b’的非通电状态下,转子25a’,在转动范围的两端位置分别利用磁性施力被保持,将光圈叶片24’保持成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或关闭状态(收缩状态)。
又,光圈叶片24’,如图11所示,具有插入支轴B2’的圆孔24a’、插入转子25a’的驱动销的长孔24b’,并在使开口部B1全开的非收缩位置与挡块B3’抵接地定位,在仅使开口部B1的一部分关闭的收缩位置与挡块B4’抵接地定位。
接着,在移动电话中,对用摄影机单元20对被摄体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动作、快门叶片和光圈叶片的驱动方法,参照图6和图12的时间图进行说明。首先,当摄影机单元20的主开关36接通时,向CCD23供给电力,又,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使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打开光路的(将开口部B1打开后的)打开状态。在该打开状态下,在能用摄影机单元20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对静止画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待机状态。
这里,当操作者进行快门动作而打开快门开关37时,如图6和图12所示,首先,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从关闭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的状态(收缩状态)向完全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移动的充分的通电)。
这时,不会使移动电话落下且不会与其它物体冲撞,即,在本体10未受到来自外部的任何冲击力的状态时,由于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已位于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故能保持成其原有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移动电话落下或冲撞而本体10受到规定水平以上的冲击力并快门叶片24或光圈叶片24’随意地移动至关闭状态(或收缩状态)的情况下,快门叶片24或光圈叶片24’通过电动机25、25’被位于原来的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由此,就成为可摄影的状态。
接着,根据CCD23的图像信号对被摄体的光量进行测定,算出曝光时间。而且,在通过CCD驱动电路32而CCD23一旦断开后再接通地开始电荷的蓄积,可判定为需要收缩动作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光圈叶片24’立刻进行收缩动作(关闭动作)。接着,在经过规定时间(曝光时间)后,如图6所示,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快门叶片24立刻进行关闭动作。由此,完成静止画的摄影。
然后,蓄积在CCD23中的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存储在存储部35中。而且,再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在能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不论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或关闭状态(收缩状态)的任何状态下,在进行静止画的摄影之前,尤其,在进行快门动作时,由于控制部31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而要使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故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力并随意地关闭快门叶片24的情况下等,能可靠地恢复至能摄影的状态。又,不论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的状态,由于在每次摄影时必然进行打开通电,故能使控制简单化。
接着,对根据图7和图13的时间图的摄影动作、快门叶片和光圈叶片24’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当摄影机单元20的主开关36接通时,向CCD23供给电力,又,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使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打开光路的(将开口部B1打开后的)打开状态。在该打开状态下,在能用摄影机单元20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对静止画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待机状态。
在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下,移动电话落下或冲撞而本体10受到规定水平以上的冲击力,如图7所示,在快门叶片24随意地向关闭状态移动的情况下,或如图13所示,在光圈叶片24’随意地向收缩状态移动的情况下,控制部31利用CCD23的图像信号(暗信息)判定为光量在规定水平以下(判定为快门叶片24或光圈叶片24’关闭),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预先,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从关闭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的状态(收缩状态)向完全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移动的充分的通电)。由此,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被位于原来的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就成为可摄影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不使移动电话落下或不与其他物体冲撞,即,在本体10不受到来自外部的任何冲击力的状态时,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已打开的状态(非收缩状态)。因此,控制部31,不会发出任何控制信号,能保持摄影待机状态。
而且,当操作者进行快门动作而接通快门开关37时,根据CCD23的图像信号测定被摄体的光量,算出曝光时间。
而且,通过CCD驱动电路32,CCD23一旦断开后再接通而开始电荷的蓄积并判定为需要收缩动作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光圈叶片24’立刻进行收缩动作(关闭动作)。接着,在经过规定时间(曝光时间)后,如图7所示,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进行关闭通电,快门叶片24立刻进行关闭动作。由此,完成静止画的摄影。
然后,蓄积在CCD23中的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3存储在存储部35中。而且,再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34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在能进行动画的摄影的同时成为静止画的摄影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仅在从CCD23所获得的光量在规定水平以下的情况下,由于控制部31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而使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故在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位于已打开状态(非收缩状态)的情况下不进行浪费的控制动作,能相应地减少消耗电力等。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分别表示不论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的状态必然在每次摄影中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的方法、根据从CCD23所获得的光量的信息对电动机25、25’进行打开通电的方法、以及根据从冲击传感器38输出的信号对电动机25进行打开通电的方法,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兼用任何2种方法的结构、或兼用所有方法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驱动摄影机单元20,表示了具有2个透镜21、22、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快门叶片24或光圈叶片24’的单焦点透镜光学系统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变焦透镜光学系统中设置快门叶片24或光圈叶片24’的驱动摄影机单元。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驱动摄影机单元20的快门叶片24和光圈叶片24’的电磁促动器,表示了可调磁铁型的电动机25、25’,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对快门叶片和光圈叶片进行开闭驱动的结构,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具有其它的电磁促动器的结构中。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叶片,表示了快门叶片24、光圈叶片24’、但不限于此,如图1 4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通过支轴B2的圆孔24a”、通过驱动销的长孔24b”、贴成复盖圆形开口部的ND滤光镜24c”的ND滤光镜叶片24”、几乎不产生颜色变化地使通过开口部B1的光量减少成规定水平。又,所谓ND,是将neutral density简化后的称呼。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搭载应用本发明的摄影机单元的移动信息终端机,表示了移动电话,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其它的设备,可适用于因落下等而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在具有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能对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遮光或能减少的机械式的叶片、开闭驱动叶片的电磁促动器的结构中,在对叶片进行关闭动作前通过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即使因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等而随意地使保持成打开状态的叶片进行关闭,也由于在摄影前必然使叶片成为打开状态,故能可靠地进行摄影。
尤其,不论叶片的状态地必然进行打开通电的情况下,能使控制简单化。又,在进行快门动作时进行打开通电的情况下,至少仅用1次控制能在摄影之前必然使叶片位于打开状态。又,根据向摄影元件射入的光量的信息(暗信息)、或在根据来自冲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而进行打开通电的情况下,由于消除不要的控制动作,故能减少消耗电力等。

Claims (13)

1.一种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能够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遮光或减少的机械式的叶片;
利用打开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打开动作和利用关闭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的电磁促动器;
在进行所述电磁促动器的驱动控制的同时,每次摄影时,为了在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之前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对所述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用的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进行快门动作时,在对所述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之后进行关闭通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快门叶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将所述开口部收缩成规定口径的光圈叶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将通过所述开口部的光量减少为规定水平的ND滤光镜叶片。
6.一种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能够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遮光或减少的机械式的叶片;
利用打开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打开动作和利用关闭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的电磁促动器;
在进行所述电磁促动器的驱动控制的同时,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在向所述摄影元件射入的光量为规定水平以下时,为了在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之前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对所述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用的控制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快门叶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将所述开口部收缩成规定口径的光圈叶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将通过所述开口部的光量减少成规定水平的ND滤光镜叶片。
10.一种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开闭自如地配置在摄影元件的前方并能够将通过曝光用的开口部的光的一部分或全部遮光或减少的机械式的叶片;
利用打开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打开动作和利用关闭通电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的电磁促动器;
在进行所述电磁促动器的驱动控制的同时,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在从检测冲击力的冲击传感器输出信号时,为了在使所述叶片进行关闭动作之前预先进行打开动作,对所述电磁促动器进行打开通电用的控制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快门叶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将所述开口部收缩成规定口径的光圈叶片。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是将通过所述开口部的光量减少为规定水平的ND滤光镜叶片。
CNB2003101199391A 2002-11-27 2003-11-27 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43156A JP2004177626A (ja) 2002-11-27 2002-11-27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2002343156 2002-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3046A true CN1503046A (zh) 2004-06-09
CN100437326C CN100437326C (zh) 2008-11-26

Family

ID=3231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99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26C (zh) 2002-11-27 2003-11-27 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61246B2 (zh)
JP (1) JP2004177626A (zh)
CN (1) CN100437326C (zh)
DE (1) DE1035437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012B (zh) * 2006-02-28 2010-12-08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1167346B (zh) * 2005-04-28 2012-11-1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CN106019768A (zh) * 2015-03-27 2016-10-12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CN110702217A (zh) * 2019-11-15 2020-01-17 日本电产科宝(浙江)有限公司 噪音检测设备
CN112394587A (zh) * 2019-07-30 2021-02-23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2006B2 (en) * 2001-04-16 2005-06-28 Sony Corporation Exposure controller for camera attached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04177626A (ja) * 2002-11-27 2004-06-24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5323305B2 (ja) * 2003-10-14 2013-10-2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付き携帯用情報端末装置
JP2005352046A (ja) * 2004-06-09 2005-12-22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049787B2 (en) * 2006-06-15 2011-11-01 Nec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circuit,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nsor
JP4703507B2 (ja) * 2006-07-31 2011-06-1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付き携帯用情報端末機器
JP5113712B2 (ja) * 2008-10-14 2013-01-09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US7949250B1 (en) * 2009-11-25 2011-05-24 Apple Inc. Electro-mechanical shutter control
KR101248908B1 (ko) * 2010-03-24 2013-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초점 검출장치, 이를 적용한 카메라, 및 피사체 거리 산출방법
EP2661872A4 (en) * 2011-01-04 2015-11-25 Piqx Imaging Pte Ltd SCANN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056435A1 (ja) * 2013-10-16 2015-04-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396096B2 (ja) * 2014-06-30 2018-09-2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KR101700771B1 (ko) * 2016-05-04 2017-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71525U (zh) * 1975-11-25 1977-05-28
US4299464A (en) * 1980-08-04 1981-11-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eye closures during photographing of a human subject
US5012271A (en) * 1987-03-12 1991-04-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xposure control device
JPH01310329A (ja) 1988-06-08 1989-12-14 Canon Inc カメラのバッテリーチェック装置
US4984003A (en) * 1988-07-22 1991-01-08 Copal Company Limited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shutter blade without bounce
JPH04281684A (ja) 1991-03-08 1992-10-07 Casio Comput Co Ltd 露光装置
US5173728A (en) * 1991-07-25 1992-12-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agnet and shutte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magnetic shutter
JPH0670224A (ja) 1992-08-21 1994-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固体撮像素子を用いた静止画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JPH08184876A (ja) * 1994-12-29 1996-07-16 Canon Inc 絞り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TW392091B (en) * 1995-01-06 2000-06-01 Samsung Aerospace Ind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 camera having a b shutter operating mode
US6104878A (en) * 1995-11-09 2000-08-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ailure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displaying the nature of the failure and the time of its occurrence
JP2603061B2 (ja) 1996-04-19 1997-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2000250113A (ja) * 1999-03-02 2000-09-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4533485B2 (ja) * 1999-12-24 2010-09-0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3542325B2 (ja) * 2000-09-22 2004-07-1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US7224395B2 (en) * 2001-03-01 2007-05-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amera having a shutter to cut reverse-incident light from the eyepiece lens
JP2004177626A (ja) * 2002-11-27 2004-06-24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JP4281684B2 (ja) 2004-12-22 2009-06-1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リレー用の電磁石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7346B (zh) * 2005-04-28 2012-11-1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CN101030012B (zh) * 2006-02-28 2010-12-08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6019768A (zh) * 2015-03-27 2016-10-12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CN106019768B (zh) * 2015-03-27 2019-11-0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CN112394587A (zh) * 2019-07-30 2021-02-23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12394587B (zh) * 2019-07-30 2024-01-16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10702217A (zh) * 2019-11-15 2020-01-17 日本电产科宝(浙江)有限公司 噪音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61246B2 (en) 2011-06-14
DE10354372A1 (de) 2004-06-09
JP2004177626A (ja) 2004-06-24
US20040105028A1 (en) 2004-06-03
CN100437326C (zh) 2008-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03046A (zh) 摄影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US9739973B2 (en) Focusing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image-capturing device
KR100844974B1 (ko) 광학기기 및 광학기기로부터의 이물제거방법
CN1928604A (zh) 透镜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及图像拾取系统
CN101533140B (zh)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1063790A (zh) 可实时取景的单反照相机
CN1802600A (zh) 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CN1619407A (zh) 镜头更换式摄像装置、控制装置、清洁装置以及清洁方法
EP1650957B1 (en) Optic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893562A (zh) 数字照相机
CN1753461A (zh) 内置摄像头移动终端的影像水平角修补装置及方法
CN1652009A (zh) 成像设备
CN102036017B (zh) 闪光模块控制方法
CN1804714A (zh) 光学设备
CN1856022A (zh) 图像感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293144A (ja) 光学機器
US200900860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mera shake effect image stabilization
CN1446326A (zh) 带有光圈叶片的摄像机
CN1690754A (zh) 摄像装置及透镜单元控制方法
JP2011175128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CN103685929A (zh) 对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焦的方法以及图像采集设备
JP4837351B2 (ja) 撮影装置
JP2006191203A (ja) 塵埃除去装置、撮像装置
CN1743888A (zh) 具有光学取景器的照相机
CN1264043C (zh) 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