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2475A - 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2475A
CN1502475A CNA2003101154899A CN200310115489A CN1502475A CN 1502475 A CN1502475 A CN 1502475A CN A2003101154899 A CNA2003101154899 A CN A2003101154899A CN 200310115489 A CN200310115489 A CN 200310115489A CN 1502475 A CN1502475 A CN 1502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ing
record
brightness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154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5774C (zh
Inventor
��Խ��̩
名越重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02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2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57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577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5Correction of errors due to scanning a two-sided document, i.e. show-through cor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05Ink jet for printing a discrete number of tones
    • B41J2/2056Ink jet for printing a discrete number of tones by ink density 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在喷墨装置中,可以进行既维持一定的记录质量又可减少字迹透现背页的问题的双面记录。具体地讲,在双面记录时,浅深蓝色墨只在接近于白色的范围内使用,代替浅深蓝色墨,从其附近的范围开始使用浓深蓝色。由此,与单面记录的情况相比,对相同的信号值,变换输出的墨量减少,结果是,总墨配置量减少,可以降低墨一直浸透到记录介质的内侧而产生的字迹透现背页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记录纸等记录介质的内外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
背景技术
在喷墨记录中进行双面记录的情况下最应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与字迹透现背页或背页局部空白相关的。一般,若在记录图像等时吐出的墨量多,则在记录纸上,墨一直浸透到与其吐出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在其相反侧观察图像,被记录在其相反侧的图像的质量被损坏。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揭示了如下的技术。特开平5-32024号公报中记载有:在双面记录时变更点图形,以降低被记录的点的密度。另外,在特开平7-314734号公报中记载有:在双面记录时同样变更点图形以降低点密度,或降低记录头的驱动动力以缩小点的尺寸。这样,通过降低点的密度或缩小点的尺寸,可以降低记录的图像等的浓度。其结果是,从内面观察时,外面记录的图像通过降低其浓度,减少字迹透现背页的情况。再有,在特开2000-59630号公报中记载有:在双面记录中,在其中间色调处理的控制中,变换渗透抑制率,多使用黑色,并减少使用的墨的总量。由此,可以降低墨一直浸透到记录纸的内侧附近、背页局部空白。
另一方面,近年来即使在喷墨打印机等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中,也追求象银盐照片那样的记录质量。作为可以实现其目的的构成的一例,对于相同色彩,使用通过改变染料等色材的浓度,或改变色材自身,从而发色浓度不同的多种墨(以下也简单地称为“浓淡墨”)。该浓淡墨,例如,在其记录的图像中实现更圆滑的色调变化,有助于提高记录质量。特别是,通过加入淡墨,具有多存在中间色调、减轻自然画的粒状性的效果。
在使用这种浓淡墨例如记录自然画等时,大多记录肤色或天空色等,比较明亮的部分占据大的面积的图像。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在上述明亮的部分上增多淡墨的配置量,减少浓墨的配置量。再有,为了实现相同浓度,比较淡墨浓墨需要较多的配置。
因此,使用浓淡墨进行双面记录时,由于在上述明亮部分多使用淡墨,故在字迹透现背页方面不利。特别是,伴随淡墨的使用量增多其溶液的量也增多,该溶液的量也增加了背页局部空白的可能性。
在使用这种浓淡墨进行双面记录的情况下,特开平5-32024号公报或特开平7-314734号公报中记载的,适用降低点密度或减小点尺寸的技术的情况下,存在可以降低字迹透现背页等的可能性。然而,存在色调性或粒状性等、大大损伤画质的情况。例如,在对于肤色或天空色等的图像比较明亮的部分,降低点密度或减小点尺寸的情况下,其部分浓度降低,与其他部分的浓度的连续性欠缺。另一方面,在对图像整体降低点密度或减小点尺寸的情况下,产生整体浓度降低,另外,由点密度的降低导致特别是浓点被分散记录,粒状性增加。
在适用特开2000-59630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同样,虽然可以减少使用的总墨量,但由于增大渗透抑制率,例如从而与单面记录时色调大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恒定的记录质量的同时可以进行不使字迹透现背页问题产生的双面记录的喷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记录方法,是一种使用第1记录剂和与该第1记录剂为同色系且具有比上述第1记录剂更高发色浓度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记录方法具有: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选择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步骤,和对应上述已选择好的记录模式决定记录条件的步骤,在上述决定步骤中,(A)在选择了上述单面记录模式时,决定使用上述第1记录剂与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上述记录条件,(B)在选择了上述双面记录模式时,决定不用上述第1记录剂,而使用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上述记录条件。
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记录方法,是一种使用同色系的发色浓度相对低的第1记录剂与发色浓度相对高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记录方法具有: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设定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步骤,和对应上述已设定好的记录模式生成记录数据的步骤,在上述生成步骤中,以在设定了上述双面记录的情况下,与设定了上述单面记录模式的情况相比,减少上述第1记录剂量,且增多第2记录剂量的方式进行记录数据的生成。
另外,本发明的记录装置,是一种使用第1记录剂和与该第1记录剂为同色系且具有比上述第1记录剂更高发色浓度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有: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选择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模式选择机构,和对应上述已选择好的记录模式决定记录条件的记录条件决定机构,上述记录条件决定机构,(A)在选择了上述单面记录模式时,决定使用上述第1记录剂与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上述记录条件,(B)在选择了上述双面记录模式时,决定不用上述第1记录剂,而使用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上述记录条件。
进而,本发明的记录装置,是一种使用同色系的发色浓度相对低的第1记录剂与发色浓度相对高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有: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设定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设定机构,和对应上述已设定好的记录模式生成记录数据的生成机构,上述生成机构,在设定了上述双面记录的情况下,与设定了上述单面记录的情况相比,减少上述第1记录剂量,且增多第2记录剂量地进行记录数据的生成
即,根据本发明的构成,例如,在使用2种称为浓墨与淡墨的记录剂的情况下,决定虽然在单面记录时使用浓墨及淡墨,但在双面记录中仅使用浓墨进行记录的记录条件。由此,将不使用发色浓度低的记录剂的部分,通过由浓墨类的发色浓度较高的记录材料补充,从而以记录剂较少的总配置量即可显现出同等的浓度,其结果是,可以减少使用的总记录剂的量,减轻记录介质中的。
另外,例如,在使用2种称为浓墨与淡墨的记录剂的双面记录中,使用淡墨时通过减少其量,产生使中间色调图像的粒状性降低的效果,同时可以实现通过使记录剂的总使用量降低而导致的字迹透现背页的情况减轻的效果。
再有,作为使用浓淡墨时的一般手法,例如,在从白向红变化的从同一色相的明向暗变化中,作为使亮度变化时的淡墨的设定量,设定为具有使其一直增加到某一定的亮度且若超过该亮度就使其减少的最大值。而且,该最大值,可以设定为以记录介质表面可以吸收墨的容许量为限度。另一方面,作为其功能,浓墨以少量即可补充浓度,设定为一旦开始抑制淡墨使用量,就以弥补浓度的降低的方式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在双面记录时,淡墨的最大值设定为比单面记录时更低的值。由此,可以使中间色调区域的墨量减少。另外,设定为伴随暗亮度区域的淡墨的减少,逐渐增加浓墨。由此,可以在维持粒状性的降低的同时防止浓度降低,可以达到双面记录时的字迹透现背页等的降低的目的。
进而优选,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时,为了尽量不改变色调,一般,设计为在设定淡墨量的曲线上,至少直到得到最大值为止,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时,附加在相同曲线上。再有,如上所述,在双面记录中,由于淡墨量的最大值比单面记录的淡墨量少,而减少记录剂的总使用量,故作为结果,在更亮的亮度中得到最大值。
还有,虽然以补偿减少淡墨量的部分的方式逐渐增加浓墨量,但若急遽增加浓墨的量,则存在虚拟轮廓的发生等所谓色调性恶化的情况。因此,优选从比淡墨量的最大值亮一些的亮度开始,即从比开始减少淡墨量稍前的亮度开始,开始增加一些浓墨,优选逐渐增加。即,淡墨量的最大值中的浓墨量为比零大的值。而且,由于浓墨量越多,就越可能牺牲粒状性,故在关于在跨越至何种程度的较暗亮度的区域内维持粒状性的减低的问题,涉及记录介质表面的可以吸收溶液的容许量或被要求的图像质量,必须对应其进行设定。另外,淡墨量的最大值的位置,越增加使保持粒状性降低的量,越沿上述相同曲线向暗的亮度侧偏离,伴随着的是开始增加浓墨量的亮度也向暗的亮度侧偏离。
以上所述的构成,虽然是与具有浓、淡两种发色浓度的记录剂相关的构成,但这些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浓、中、淡3种发色浓度的记录剂,可以进行同样的设定。
根据以上构成,由于不但可以维持色调性,在双面记录时与单面记录相比,也可以减少记录介质的单位面积吐出(配置)的墨的量,故可以降低记录材料中含有的溶剂浸透到记录介质的内侧的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数据的生成中进行的处理的程序框图。
图4是说明图3所示的色处理B及B’中使用的工作台的内容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进行的色处理中使用的工作台的内容的图,是与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4相同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进行的色处理中使用的工作台的内容的图,是与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4相同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进行的色处理中使用的工作台的内容的图,是与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4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记录头1是具备多个吐出口,通过吐出墨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从而进行图像的记录的设备。该记录头1,是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墨及对其中规定的颜色,染料浓度不同的墨的设备。即,对于黄色(Y)墨、浓品红色(M)墨、比其染料浓度浅的浅品红色(LM)墨、浓深蓝色(C)墨、同样染料浓度浅的浅深蓝色(LC)及黑色(K)墨,分别使用记录头1Y、1M、1LM、1C、1LC及1K,这些以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滑架201上。各记录头,具备在与各喷出口连通的墨道上产生热能的电热变换元件,是利用该产生的热能使墨产生气泡,从而利用该气泡的压力,喷出墨的机构。
滑架201,通过利用速度检测机构5检测出其扫描速度及扫描位置,进行其主扫描方向的移动控制。伴随由该控制进行的记录头的扫描,从上述各记录头的墨喷出也被控制,进行基于记录数据的图像的记录。滑架201,通过借助带6、7传输滑架驱动电动机8的驱动力,可以沿导向轴4进行上述移动。
回复单元400,是良好地保持各记录头的喷出状态进行动作的机构,构成为具备盖等。详细地讲,通过滑架201向作为与回复单元400相对位置的静止位置移动,这样,由盖420覆盖配置有各记录头喷出口的面,由此,防止从喷出口的墨溶剂的蒸发,防止墨的粘度增加以至于硬化。另外,在该盖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泵从喷出口内吸引排出墨,进行除去上述增粘了的墨的吸引回复动作。这种增粘,例如,并不是由于在记录动作中,根据记录数据从记录头的全部喷出口不断喷出墨,而是由于在某个时间内不进行喷出动作的喷出口墨溶剂的蒸发被促进而产生的。作为其他的喷出回复处理,也可以进行比上述吸引回复处理简便且施行频率高,即预备喷出。该预备喷出是,例如,在记录动作中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向静止位置移动,在盖420内进行墨喷出,排出喷出口内部的增粘了等的墨的方式。通过预备喷出,被喷出到盖420内的墨与上述吸引回复同样,由泵吸引,存储在废墨罐内。
在记录头的每次扫描中,记录介质被规定量输送。由此,进行记录介质1页份的记录。该记录介质的输送,由具备被图中未示出的送纸电动机驱动的送纸部件(橡胶辊等)的输送装置来进行。在该输送中,在图1中的箭头A方向供纸,若达到记录位置,如上所述,则进行各记录头的扫描所产生的记录动作。之后,由排纸机构2、3向箭头B方向排出。
向各记录头的墨供给,是从墨盒10K、10C、10LC、10M、10LM、10Y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供给线路对相应的记录头进行的。而且,在本例中,浓深蓝色墨与浅深蓝色墨、浓品红色墨与浅品红色墨,各自的盒做成为一体。
在用以上的喷墨打印进行双面记录的情况下,在完成记录介质的单面(外面)记录被排纸之后,使用者使该记录介质内外反转,再度装入供纸位置上,记录余下的面(内面)。并且,当然也可以使用包含双面记录用的纸张反转机构的送纸机构,自动地进行双面记录。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的控制构成的框图。
在图2中,301表示控制装置整体的动作的控制单元,具备:微处理器等的CPU310、存储由CPU310施行的控制程序或各种数据的ROM311、施行CPU310的各种处理时作为工作区域使用且暂时保持各种数据的RAM312等。在RAM312中,设置有记录从主机100接收到的记录数据的接收缓冲存储器,或与记录头1K、1C与1LC、1M与1LM、1Y对应,存储记录数据的与C、M、Y、K、LC、LM各色对应的打印缓冲存储器。而且,302表示记录头驱动器,对应于从控制单元301输出的在图4中后述的各色记录数据,分别驱动记录头1C、1M、1Y、1K、1LC、1LM。
303、304分别表示电动机驱动器,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控制信号,驱动分别对应的滑架驱动电动机8、送纸用电动机305。306表示接口部,控制本打印机与主机100之间的接口。307表示操作部,具备由使用者操作的各种键或LCD等显示器。
图3是表示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数据的生成中所进行的处理的程序框图,在该处理过程中,在图4~图7中也施行后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色处理。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这些处理作为在本打印机中施行的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处理中,也可以一部分在本打印机中施行,其余的在主机中施行。或者,也可以全部在主机中施行,将量子化了的喷出数据向本打印机传送。
如图3所示,若从主机100输送由该处理得到的R、G、B的原图像信号,则首先,进行色处理A(S40)。该处理,是将上述图像信号R、G、B变换为属于本打印机固有的色空间中的信号R’、G’、B’的处理。而且,原图像信号R、G、B并未限定于在主机中得到的信号,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在扫描设备中读取而得到的信号。
接着,判断该处理所进行的记录动作是双面记录还是单面记录(S4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该记录动作是双面还是单面,如在图4中后述的,通过在记录时控制记录介质的单位面积喷出(配置)的墨量,在维持图像的记录质量的同时防止双面记录时的透现背页的字迹。
在上述判断中,若判断为是单面记录,则在步骤S42中施行色处理B,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是双面记录,则在步骤S43中施行色处理B’。这些色处理B、B’,是将信号R’、G’、B’变换为与本打印机使用的各色墨对应的信号值。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6色墨,故上述信号虽然变换为浓深蓝色、浓品红色、黄色、黑色、浅深蓝色、浅品红色的各浓度信号的C1、M1、Y1、K1、LC1、LM1,但可以对应于上述判断中的单面或双面记录,进行在图4中后述的变换。
接下来,施行伽马(γ)补正(S44)。该处理利用伽马补正工作台进行伽马补正。而且,对于该补正后的浓度信号C2、M2、Y2、K2、LC2、LM2,施行量子化(S45)。该处理是对上述补正后的浓度信号各自施行双值化处理,由此,生成作为喷出信号向对应的记录头1C、1M、1Y、1K、1LC、1LM传送的图像信号C3、M3、Y3、K3、LC3、LM3。还有,在量子化处理中使用的双值化方法,例如可以使用高频振动法。高频振动法是根据使与各像素的浓度信号相对的临界值不同的规定的高频振动图形进行双值化的方法。
在上述色处理B及B’中,使R、G、B分别与256阶段的信号值对应,使用收纳在打印机中使用的6种墨各自的信号值的工作台进行处理。更具体地讲,在色处理B及B’中,使用根据本打印机中使用的记录介质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的工作台进行处理,使该工作台如图4中所述的对于各自的记录介质,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不同。
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的记录介质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单位面积上可配置的墨量不同。存在如下记录介质,即在单位面积,例如1200dpi×1200dpi的密度的1像素上例如可将墨滴2点配置的记录介质或可配置至2点的记录介质等。这种情况下,若配置过剩的墨,则因为渗透等导致记录质量降低。因此,使工作台对应于记录介质的种类有所不同。进而,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的墨,由于大部分成分是属于与发色有关的色材的染料以外的水分、溶剂等,若配置在记录介质上的墨的量变多,则如上所述,含有染料的水或溶剂从记录面向内面一方移动,产生透现背页的字迹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相同记录介质中也准备在单面记录时与双面记录时不同的工作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对于相同颜色使用染料浓度不同的多种墨。若将深蓝色的墨作为示例,则浓深蓝色墨与浅深蓝色墨除了染料浓度不同以外,由几乎相同的墨成分构成。使用该不同浓度的墨,通过在图像的明亮部分用浅墨,暗淡部分用浓墨来显现,可以充分地确保暗淡部分的浓度。而且,也可以采用色材自身的发色浓度不同的物质,这种情况下,发色浓度高的为浓墨,低的为淡墨,虽然增加淡墨使用量的最大值,预计增大所谓的最大值中的亮度向暗的方向偏离的设计上的自由度,但技术手法是相同的。
(第1实施方式)
图4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色处理B及B’中使用的上述工作台的内容的图。本图,是以由图像信号R、G、B表示的色,在深蓝色的色相中从白向深蓝色变化的情况为例,将作为这些信号被工作台变换输出的结果的浓深蓝色、浅深蓝色的信号值分别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表示的图。即,表示工作台的内容的一部分,本图的横轴,将R、G、B的信号值的组合即与这些信号的组对应的从白向深蓝色变化的色用1~16的阶段表示,纵轴表示作为与这些值对应的工作台的输出值的浓深蓝色、浅深蓝色的信号值。将该信号值在本图中作为0~256的值中任意一个的“墨量”来记载。另外,“总墨配置量”,是表示向记录介质喷出的浓淡各墨的合计的量,将单位区域,例如1像素内喷出1滴,形成1点的情况作为100%表示。换言之,是表示在看到某种大小的区域的情况下,实际的形成的点数相对该区域中最大形成得到的点数的比例。而且,在以在同一打印机中喷出的墨滴的大小(体积)不同的多个喷出量,可以进行记录的状态下,确定作为基准的喷出量,计算求得的墨配置量是上述基准的喷出量的几点份,由此,可以将总墨配置量表示为N×100%。
如本图所示,记录从白向深蓝色变化的深蓝色的浓淡度(色彩层次)的情况下,在单面记录中,在接近于白色的比较浓度薄的部分上(0~a部)只使用浅深蓝色墨。而且,若成为a部的信号值,则也开始使用浓深蓝色,使其量增加的同时,使浅深蓝色墨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再有,浓墨的使用开始点,可以由淡墨与浓墨的浓度关系来决定。例如,即使将浓墨点配置于淡墨点中,也以注意不到浓墨点的方式决定浓淡墨的切换部。这样,信号值成为最大值的图中b时浓深蓝色墨也成为最大值。
在以上说明的单面记录情况的色处理中,总墨配置量,在可以用淡墨表示的最大浓度附近(a部)为100%。另外,在本图a部中由于也开始配置浓墨,故在该部分上也有超过100%的情况。在之后的部分上,由于在淡墨与浓墨的切换急遽的情况下,总墨配置量急遽减少,在记录介质上点的埋设方法变得不自然,故逐渐减少淡墨的量。因此,总墨配置量有增多的倾向。如图4所示,在从白色(R=G=B=255)向深蓝色(b部:R=0、G=B=255)变化的范围内的总墨配置量的最大值,在信号值R=0、G=112、B=112的a部附近为92%,之后,逐渐减少总墨配置量,在途中再度增加,b部:R=0、G=B=255的深蓝色的总墨配置量为94%。
这样,在单面记录中,整体地增多总墨配置量,有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字迹透现背页的问题的可能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暂时存在字迹透现背页的情况,也不影响记录面的记录图像的质量。
另一方面,在双面记录中,为了整体地减少总墨配置量,即使在接近白色的比较浓度薄的范围内也使用浓墨。
如图4所示,双面记录的浅深蓝色墨仅在接近于白色的0~2的范围内使用,相反,浓深蓝色从范围1开始使用。由此,与单面记录的情况相比,对相同(R、G、B的)信号值变换输出的墨量(深蓝色的信号值)减小,其结果是,可以减少总墨配置量。
如本图所示,在从白色向深蓝色变化的总墨配置量的最大在深蓝色(b部:R=0、G=B=255)时为94%。即,不成为如单面记录时的那样在a部最大,而是在该色大约为33%。因此,在该a部中,总墨配置量减少59%(92-33)。这样,与单面记录比较的从白色到深蓝色的总墨配置量的减少,用本图的单面记录的总墨配置量与双面记录的总墨配置量包围的斜线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对于深蓝色及洋品红色各自具有浓淡墨,黑色与黄色只有浓墨,共计构成6种墨。并不限定于这种情况,即使在各色全部具有浓淡墨,或各色具有3种的墨即浓墨、中墨、淡墨的情况下,通过用较高浓度的墨作为替代品使用,可以适用本发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使图3所示的色处理B的处理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不同,而使色处理工作台变更,但在工作台方式以外,只要构成为可变更浓淡墨的使用比率的方式,什么构成都可以,例如,也可以使用被硬件化的逻辑电路等。
如上所述,在记录从白到深蓝色的范围的色的情况下,可以在比较广的范围内减少总墨配置量,可以将产生字迹透现背页问题的可能性降低。因此,为了减少字迹透现背页的问题,在双面记录中如前所述,虽然也可以考虑减少使用墨量的方式,但在这种情况下多产生记录图像的浓度降低,发色劣化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减少使用的总墨量,由于浓墨作为替代品使用,确保发色所必需的染料的量即浓度,故不会产生发色劣化或损伤层次性等问题。
而且,即使对于在上例中揭示的从白色向深蓝色变化的色以外,当然同样适用本发明,对于深蓝色以外的1次色或混合这些的二次色也同样,在双面记录中,在使用淡墨的范围内,可以取代淡墨,使用浓墨。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色处理中使用的工作台内容的图,是与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同样的图。本图所示的示例,是以由图像信号R、G、B表示的色,在深蓝色的色相中从白向深蓝色变化的情况为例,将作为这些信号被工作台变换输出的结果的浓深蓝色、浅深蓝色的信号值分别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表示的示例。
如本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双面记录中使浅深蓝色的配置量为0。虽然在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双面记录中只在接近于白色的部分(0~2的范围)上使用浅深蓝色,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在深蓝色的色相中从白色一直到深蓝色的范围内都不使用浅深蓝色的工作台。与此对应,在双面记录中以从白色的部分(0的部分)开始配置,一直增加到深蓝色的色(17的部分)的方式配置浓深蓝色。在单面记录的情况下在该区域的几乎中间部分上浅深蓝色成为最大的配置量,该区域是比较高亮度的区域。在双面记录中,与现有技术中的该比较高亮度的区域的浅深蓝色的配置量增多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减少墨配置量。具体地讲,如上所述为0。其结果是,以补偿减少的淡墨部分的浓度的方式配置浓深蓝色。
(第3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色处理中使用的工作台内容的图,是与分别表示第1、第2实施方式的图4、图5同样的图。本图所示的示例,是以由图像信号R、G、B表示的色,在红色的色相中从白向红色变化的情况为例,是将作为这些信号被工作台变换输出的结果的黄色、浓品红色、浅品红色的信号值分别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表示的示例。与图4等不同的是,在图6中配合亮度进行表示。
该色相的肤色,多是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用L*a*b*空间表示的亮度(L*)为75~85的范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区域内以使用浅品红色墨的方式降低粒状感。图6的横轴中“6”的部分的色的亮度约为8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双面记录时(在从“1”~“17”的方向上,以下相同)逐渐增加浅品红色墨的配置量大致到该部分,另外,以该部分为最大量,之后使其减少,从部分“11”开始配置量为0。另外,浓品红色墨从作为上述亮度80的部分的“6”开始使用。即,在亮度约为80以上的色中,使用较小影响粒状性的浅品红色,亮度约为80以下的使用浓墨,降低墨配置量。
更详细地讲,如下所述。在从白色向品红色变化的同一色相的变化中,无论是在单面记录还是双面记录的情况下,作为使亮度变化时的浅品红色墨的设定量,成为具有使其一直增加到规定的亮度为止,若超过该亮度则使其减少的最大值的设定。而且,该最大值,是可以以记录介质表面可以吸收墨的容许量为限度设定的值。另一方面,浓品红色墨,作为其比例,是可以以少量补偿浓度的点,设定为若开始抑制淡墨使用量,则以补偿浓度降低而逐渐增加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双面记录中,浅品红色中的最大值,设定为比单面记录中的低的值。由此,可以使中间色调区域中的墨量减少。再有,设定为伴随暗亮度区域的浅品红色墨的减少,逐渐增加浓墨。由此,在维持粒状性降低的同时,不但可以防止浓度降低也可以达到双面记录时的字迹透现背页等降低的目的。
另外,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为了尽量不改变色调,一般在设定浅品红色墨量的曲线上,设计为至少直至成为最大值,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表现为相同的曲线状。再有,由于在双面记录中,通过使淡墨量的最大值比单面记录时的小,来减少墨的总使用量,其结果是,在更高亮度上得到最大值。
还有,虽然以补偿减少浅品红色墨量的份的方式,逐渐增加浓品红色墨量,但若急遽增加浓品红色墨的量,则存在层次性恶化的情况。因此,最好从比浅品红色墨量最大值时的亮度高一些的亮度开始,即,从比开始减少浅品红色墨量稍前的亮度开始,开始增加一些浓品红色墨量,优选逐渐增加。即,浅品红色墨量最大值中的浓品红色墨量是比零大的值。
而且,在图4~图7中,部分“17”上,虽然无论在单面记录还是双面记录的情况下墨配置量都是相同的,但当然也可以使该部分“17”的墨配置量不同。然而色再现范围减少该部分。
(第4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色处理中使用的工作台内容的图,是以由图像信号R、G、B表示的色,在深蓝色的色相中从深蓝色向黑色变化的情况为例,将作为这些信号被工作台变换输出的结果的黄色、浓品红色、浅品红色、浓深蓝色的信号值分别在单面记录与双面记录中表示的示例。与上述的图4等不同的是,是表示与比深蓝色的最大彩度低的亮度侧的变化相对的信号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在双面记录中抑制浅品红色墨的使用而增加浓品红色墨的使用量的方式。具体地讲,不使用浅品红色墨(使用量0)而只使用浓品红色墨。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将单面记录时的浅品红色墨配置量的1/3改变为浓品红色墨。该改变比率当然是根据使用的浓淡墨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而且,从深蓝色到黑色的变化中虽然没有使用浅品红色墨,但也有在其他色相的低浓度侧少量使用淡墨的示例。这是以粒状感与墨配置量的关系来决定哪一个优先的。作为其中一例,在从作为比较明亮的色的黄色到黑色的变化中,由于容易注意到浓墨的粒状感,故考虑少量使用淡墨的情况。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用于记录相同颜色的记录数据在上述单面记录与上述双面记录时不同,是较少使用在双面记录时在同一墨色中比单面记录时墨浓度还低的墨,且多使用墨浓度高的墨的记录数据,故在维持层次性或粒状性降低的同时,在双面记录时与单面记录比较,可以减少向记录介质的单位面积上喷出的(配置的)墨的量,可以减少墨一直浸透到记录介质的内侧的量。
结果是,在喷墨装置中,可以进行既维持一定的记录质量又可以减少字迹透现背页的问题的双面记录。
已经就最佳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根据以上将会明白,对于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变动和修改而不脱离广义的本发明,因而本发明显然要求涵盖所有这些变动和修改落入本发明的基本精神。

Claims (8)

1.一种记录方法,是使用第1记录剂和与该第1记录剂为同色系且具有比上述第1记录剂更高发色浓度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记录方法具有:
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选择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步骤,和
对应上述已选择好的记录模式决定记录条件的步骤,
在上述决定步骤中,(A)在选择了上述单面记录模式时,以使用上述第1记录剂与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方式决定上述记录条件,(B)在选择了上述双面记录模式时,以不用上述第1记录剂,而使用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方式决定上述记录条件。
2.一种记录方法,是使用同色系的发色浓度相对低的第1记录剂与发色浓度相对高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记录方法具有:
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设定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步骤,和
对应上述已设定好的记录模式生成记录数据的步骤,
在上述生成步骤中,在设定了上述双面记录的情况下,与设定了上述单面记录的情况相比,以减少上述第1记录剂量,且增多第2记录剂量的方式进行记录数据的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上述记录数据的生成步骤以如下方式生成记录数据,即上述第1记录剂量具有最大值量,该最大值量在规定的色相中的亮度变化是从一定的亮度一直增加到比其暗的规定亮度,超过上述规定亮度则减少,且双面记录模式中的上述最大值量是比单面记录模式中的最大值低的值且在上述亮度变化中成为较明亮的亮度,另外,以伴随上述第1记录剂量超过上述规定的亮度减少,上述第2记录剂量增加的方式生成记录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方法,上述记录数据的生成步骤为,在上述第1记录剂量具有最大值的亮度中,以上述第2记录剂量比零大的方式生成记录数据。
5.一种记录装置,是使用第1记录剂和与该第1记录剂为同色系且具有比上述第1记录剂更高发色浓度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有:
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选择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模式选择机构,和
对应上述已选择好的记录模式决定记录条件的记录条件决定机构,
上述记录条件决定机构,(A)在选择了上述单面记录模式时,以使用上述第1记录剂与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方式决定上述记录条件,(B)在选择了上述双面记录模式时,以不用上述第1记录剂,而使用上述第2记录剂进行记录的方式决定上述记录条件。
6.一种记录装置,是使用同色系的发色浓度相对低的第1记录剂与发色浓度相对高的第2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有:
在仅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的单面记录模式与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模式中,设定记录中应使用的记录模式的设定机构,和
对应上述已设定好的记录模式生成记录数据的生成机构,
上述生成机构,在设定了上述双面记录的情况下,与设定了上述单面记录的情况相比,以减少上述第1记录剂量,且增多第2记录剂量的方式进行记录数据的生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上述记录数据的生成步骤以如下方式生成记录数据,即上述第1记录剂量具有最大值量,该最大值量在规定的色相中的亮度变化是从一定的亮度一直增加到比其暗的规定亮度,超过上述规定亮度则减少,且双面记录模式中的上述最大值量是比单面记录模式中的最大值低的值且在上述亮度变化中成为较明亮的亮度,另外,以伴随上述第1记录剂量超过上述规定的亮度减少,上述第2记录剂量增加的方式生成记录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上述生成机构,在上述第1记录剂量具有最大值的亮度中,以上述第2记录剂量比零大的方式生成记录数据。
CNB2003101154899A 2002-11-27 2003-11-26 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7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44504 2002-11-27
JP344504/2002 2002-11-27
JP387172/2003 2003-11-17
JP2003387172A JP2004188969A (ja) 2002-11-27 2003-11-17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2475A true CN1502475A (zh) 2004-06-09
CN1275774C CN1275774C (zh) 2006-09-20

Family

ID=32301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548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774C (zh) 2002-11-27 2003-11-26 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97268B2 (zh)
EP (1) EP1424208B1 (zh)
JP (1) JP2004188969A (zh)
KR (1) KR100781023B1 (zh)
CN (1) CN1275774C (zh)
DE (1) DE60304274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4690B (zh) * 2007-03-17 2011-03-0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着落位置偏移校正方法和着落位置校正片状构件
CN111439026A (zh) * 2019-01-16 2020-07-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0581B2 (ja) * 2003-08-0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762801B1 (ko) * 2006-07-07 2007-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DE102007044947A1 (de) * 2007-09-20 2009-04-02 Manroland Ag Verfahren zum Reduzieren eines Durchschlageffektes bei Tintenstrahl-Eindrucken auf dünnen Bedruckstoffen
JP5125943B2 (ja) * 2008-09-25 2013-01-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色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43472B2 (ja) * 2010-07-26 2016-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00087B2 (ja) * 2012-03-26 2016-04-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色変換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88155B2 (ja) * 2014-09-18 2018-09-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JP6587552B2 (ja) * 2015-02-20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9409390B1 (en) 2015-03-06 2016-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22042265A (ja) * 2020-09-02 2022-03-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024A (ja) 1991-07-31 1993-02-09 Hitachi Ltd 印刷システム
JP3153589B2 (ja) * 1991-10-26 2001-04-09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長尺青果物の箱詰め装置
JPH07314734A (ja) * 1994-05-20 1995-12-0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145858B1 (en) * 1994-06-17 2005-09-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resolution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JP3397605B2 (ja) * 1996-01-19 2003-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6557965B2 (en) * 1997-06-30 2003-05-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hortcut media determination system for inkjet printing
JP2000059630A (ja) 1998-08-07 2000-02-25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JP3997019B2 (ja) 1998-12-25 2007-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US6578944B1 (en) * 1999-09-08 2003-06-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image on sheet in recording mode that is appropriate to type of sheet
JP4218164B2 (ja) * 2000-01-12 2009-0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652060B2 (en) * 2000-07-12 2003-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mage record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which stores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and the same program
US6417347B1 (en) * 2000-08-24 2002-07-09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High yield S-nitrosylation proces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4690B (zh) * 2007-03-17 2011-03-0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着落位置偏移校正方法和着落位置校正片状构件
CN111439026A (zh) * 2019-01-16 2020-07-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04274T2 (de) 2006-11-23
US20040100516A1 (en) 2004-05-27
KR20040047682A (ko) 2004-06-05
US7097268B2 (en) 2006-08-29
EP1424208B1 (en) 2006-03-29
CN1275774C (zh) 2006-09-20
EP1424208A1 (en) 2004-06-02
JP2004188969A (ja) 2004-07-08
DE60304274D1 (de) 2006-05-18
KR100781023B1 (ko) 200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87565B1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resolution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US6336705B1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pparatus therefor, control method of said apparatus and machine-readable storing medium
CN1275774C (zh) 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JP4244532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選択により特徴を変更できる印刷
US7290858B2 (en)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7287825B2 (en) Preliminary ejection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EP0726155A2 (en) Ink-jet head, ink-jet cartrid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CN1310758C (zh) 喷墨记录方法、系统、装置及数据生成方法
EP1731319B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ing system
CN1647927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JP4958483B2 (ja) 記録装置
JP3774505B2 (ja) 中間調記録装置、中間調記録方法、インクタンク、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16474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
JP2006086935A (ja)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JP2004167818A (ja) 記録方法
US7699426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0071483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579765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JP2005088342A (ja) 改善インクの減色処理
JP5080959B2 (ja) 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データ生成装置
JP20092623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吐出性能低下防止方法
JP2007069574A (ja)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システム
JP2005246876A (ja) データ作成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829825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4082346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該制御方法、並びに該制御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