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2149A -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 Google Patents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2149A
CN1482149A CNA021369569A CN02136956A CN1482149A CN 1482149 A CN1482149 A CN 1482149A CN A021369569 A CNA021369569 A CN A021369569A CN 02136956 A CN02136956 A CN 02136956A CN 1482149 A CN1482149 A CN 1482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tononitrile
polyacrylonitrile
monomer
units
acrylonitr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369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491C (zh
Inventor
李荣安
柳帅
季春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021369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9491C/zh
Publication of CN148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2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4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4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丙烯腈树脂,其特征在于在该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10~15wt%的丁烯腈共聚单元,丙烯腈单元和丁烯腈单元均匀共聚。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一般为2000~4000。本发明选用丁烯腈作为聚丙烯腈的改性共聚单体,由于丁烯腈比丙烯腈多了一个甲撑,破坏了它与相邻的丙烯腈单元形成六元环的结构,从而降低了整个聚丙烯腈分子链中链节单元间成环的概率。另外,共聚单体均是含氰基的不饱和烯烃单体,因此两者相容性非常好,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相近,反应容易控制。得到的聚合物可熔融加工,或用熔融纺丝法制造聚丙烯腈纤维,不会因共聚组份的加入而影响纺丝性能和纤维的物理性能。

Description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特别涉及聚合单体为丙稀腈的高分子聚合物。
背景技术
聚丙烯腈树脂是一种用途较广的高聚物,特别是聚丙烯树脂制造的纤维性能酷似羊毛,在合成纤维生产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聚丙烯腈树脂的一个缺陷是熔点(理论值为319℃)高于分解温度(一般为250℃),因此它无法用熔融的方法加工,聚丙烯腈纤维通常也只能用溶液纺丝的方法制造,这种纺丝方法要使用大量的有毒有害或有腐蚀性的溶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溶剂的回收和净化,以及必须对纤维进行水洗及干燥等,所以工艺复杂且环境污染严重。
多年来,降低聚丙烯腈熔点的研究颇受关注,并已获得可喜的进展。在已有技术中,以往较多的是采用水增塑(包括低分子溶剂增塑)的方法,用水或其它低分子溶剂将聚丙烯腈树脂浸润后能使这种混合物在较低的温度下呈熔融状态,但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熔融纺丝时,易产生气泡丝、断丝、毛丝,纤维还会存在内部微孔和表面缺陷,从而导致纤维性能大大下降,因此工业化生产还存在较多问题。
作为非增塑的化学改性方法近年来已成为开发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的热点,它是在聚丙烯腈大分子链上引入能形成柔性链的共聚单体,通过控制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和分子量来降低聚丙烯腈的熔点,以制得可熔融的聚丙烯腈树脂。中国专利94118175.8和94118177.4分别提出了用甲基丙烯腈与丙烯腈共聚以及甲基丙烯腈、烯属不饱和单体与丙烯腈共聚来制备可熔融加工的聚丙烯腈的方法,申请文件中给出了产品于200℃下的熔融扭矩,其它性能未详细报道。
我们知道,聚丙烯腈大分子链中丙烯腈单元以头尾方式相接,这使得聚丙烯腈受热时链节单元间易形成环状脒基化合物。同时,聚丙烯腈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分子链的侧基CN极性较大,使得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强,当外力的能量还不足以克服分子间的作用时,大分子链的主价链在一部分熔融前先被破坏,产生热分解,一般认为这是聚丙烯腈树脂熔点高于分解温度的根本原因。现有的化学改性方法制得的可熔聚丙烯腈树脂所采用的第二共聚单体未能从结构上解决该问题,因此在用于熔融纺丝法制造聚丙烯腈纤维时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采用化学改性方法制得的可熔聚丙烯腈树脂,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种聚丙烯腈树脂引入的第二共聚单体能降低聚丙烯腈分子链中链节单元间成环的概率,树脂有明显的熔点,加热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可适用于一般的熔融加工和熔融纺丝。
以下是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聚丙烯腈树脂,其特征在于在该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10~15wt%的丁烯腈共聚单元,丙烯腈单元和丁烯腈单元均匀共聚。
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一般为2000~6000。
上述聚丙烯腈树脂在用于制造聚丙烯腈纤维时一般不再需要其它改善柔性的第二单体,但为了获得良好的染色性能,用于染色改性的第三单体仍将需要。因此,上述聚合物分子链中还可含有甲基丙稀磺酸钠共聚单元,其含量为0.2~1.0wt%。
上述聚丙烯腈树脂的制造可采用常规的悬浮聚合法,工艺条件也与制造常规聚丙烯腈的方法相同。通常反应温度为50~100℃,温度高有利于反应转化率的提高,但过高,浪费能源。最好应控制在70~80℃。
单体的进料浓度可为10~50wt%,较高的单体浓度有利于反应转化率的提高,但是过高的进料浓度会使反应体系的粘度变大,流动性差,操作困难。最佳的进料浓度为20~30wt%。
共聚反应使用的引发剂可采用水溶性的氧化剂和/或还原剂,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氯酸钠、过氧化氢是理想的氧化剂,而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是理想的还原剂。引发剂的加入量可根据工艺要求而定,一般与单体总量的重量比为(0.05~10)∶100,最好为(0.5~1.5)∶100。
用于调剂分子量的链转移剂通常采用硫醇类和异烷醇类化合物,如异丙醇和十二烷硫醇等。链转移剂加入量也决定于工艺要求,一般与单体总量的重量比为(0.02~10)∶100,最好为(2.0~4.0)∶100。
在共聚反应中还可以添加必要的助剂或添加剂,例如浅色剂、稳定剂、抗氧化剂、去光剂等其它改性剂。
聚合可采用间歇式、半连续式、连续式工艺,间歇式工艺的反应时间根据转化率来控制,一般可在1~20小时的范围内,优选3~6小时。
聚合反应得到的浆液经过滤、洗涤、干燥,便得到白色颗粒状或粉末状聚丙烯树脂产品。
选用丁烯腈作为聚丙烯腈的改性共聚单体是本发明的关键所在,由于丁烯腈比丙稀腈多了一个甲撑,破坏了它与相邻的丙稀腈单元形成六元环的结构,从而降低了整个聚丙烯腈分子链中链节单元间成环的概率。另外,共聚单体均是含氰基的不饱和烯烃单体,因此两者相容性非常好,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相近,反应容易控制。得到的聚合物可熔融加工,或用熔融纺丝法制造聚丙烯腈纤维,不会因共聚组份的加入而影响纺丝性能和纤维的物理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7】
在带有回流冷凝器、电动搅拌器以及电热控温仪的反应釜中,以水为介质进行悬浮聚合。按表1中的组成以滴加进料的方式投入丙烯腈/丁烯腈混合单体,单体进料浓度为30%,引发剂中氧化剂过硫酸铵的加入量为氧化剂与单体总量的重量比为1∶100,还原剂焦亚硫酸钠加入量为还原剂与单体总量的重量比为1∶100,根据产品要求的分子量,加入适量的分子量调节剂异丙醇。反应温度为75℃,3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在真空烘箱中于80℃下干燥10小时,得到白色粉末状聚丙烯树脂产品。
得到聚丙烯树脂产品的粘均分子量及熔点列于表2,熔点用WRX-1S显微热分析仪测定,以仪器上聚合物全部熔融时的温度为熔点。粘均分子量采用乌氏粘度计测出增比粘度ηsp,然后通过换算得到。表1.
   单体总量中丁烯腈含量(wt%)
  实施例1        10
  实施例2        12
  实施例3        13
  实施例4        14
  实施例5        15
  实施例6        15
  实施例7        15
表2.
   粘均分子量(×104)    熔点(℃)
  实施例1       3.83     245
  实施例2       3.07     238
  实施例3       3.12     231
  实施例4       3.98     225
  实施例5       3.55     221
  实施例6       2.10     205
  实施例7       5.85     270
由于聚合工艺中其它部分与一般聚丙烯腈的制造基本相同,这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实施例不再对此分别加以列举。

Claims (3)

1、一种聚丙烯腈树脂,其特征在于在该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10~15wt%的丁烯腈共聚单元,丙烯腈单元和丁烯腈单元均匀共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6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腈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甲基丙稀磺酸钠共聚单元,其含量为0.2~1.0wt%。
CNB021369569A 2002-09-12 2002-09-12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49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369569A CN1189491C (zh) 2002-09-12 2002-09-12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369569A CN1189491C (zh) 2002-09-12 2002-09-12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149A true CN1482149A (zh) 2004-03-17
CN1189491C CN1189491C (zh) 2005-02-16

Family

ID=3414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369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491C (zh) 2002-09-12 2002-09-12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9491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660C (zh) * 2004-07-29 2007-11-1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熔点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组合物
CN100348659C (zh) * 2004-07-29 2007-11-1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熔点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CN100354362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添加剂降低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熔点的方法
CN100354360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熔点的方法
CN100354361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熔点的方法
CN100354359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熔点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660C (zh) * 2004-07-29 2007-11-1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熔点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组合物
CN100348659C (zh) * 2004-07-29 2007-11-1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熔点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CN100354362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添加剂降低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熔点的方法
CN100354360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熔点的方法
CN100354361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熔点的方法
CN100354359C (zh) * 2004-07-29 2007-12-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熔点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491C (zh) 200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0926B (zh) 一种耐温抗盐接枝型聚丙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80041A (zh) 碳纤维用含丙烯腈的聚合反应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9793B (zh) 纳米复合聚合物及含有该纳米复合聚合物的耐温抗盐调剖剂
CN1189491C (zh) 可熔聚丙烯腈树脂
CN104945573A (zh) 木质素与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4558397B (zh) 氨化度可控的高亲水性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CN102408518B (zh) 一种微交联驱油用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81115C (zh) 一种可熔聚丙烯腈树脂的制造方法
CN1171918C (zh) 一种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纺丝液的制备方法
CN1052248C (zh) 可熔融加工的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薄膜和纤维
CN108221075A (zh) 一种改善聚丙烯腈碳纤维牵伸性能的纺丝液制备方法
CN112778455A (zh) 一种耐温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507C (zh) 用表面活性剂单体聚合法制备聚丙烯腈粒子并用化学交换法去除钠
CN104693348A (zh) 一种碳纤维原丝用三元聚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6342C (zh) 高含固量聚醚砜树脂的合成
CN106317305B (zh) 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45447B (zh) 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75126B (zh) 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40974A (zh) 一种碳纤维原丝用三元聚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71910C (zh) 一种阻止丙烯腈继续聚合的方法
CN116876093B (zh) 一种聚丙烯酰胺/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8861B (zh) 一种聚丙烯腈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阻燃聚丙烯腈纤维
CN114517340B (zh) 一种腈纶纤维结构体及其制备工艺
CN101759837B (zh) 一种在离子液体中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用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的方法
CN117926443A (zh) 一种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