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2837A - 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22837A CN105622837A CN201410584734.9A CN201410584734A CN105622837A CN 105622837 A CN105622837 A CN 105622837A CN 201410584734 A CN201410584734 A CN 201410584734A CN 105622837 A CN105622837 A CN 1056228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ecular weight
- high molecular
- initiator
- super high
- acrylonitrile copoly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及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技术中采用一步法制备聚丙烯腈纺丝原液时,纺丝原液粘度较小,无法满足高倍牵伸及干喷湿纺工艺的要求;或粘度过大,过滤困难,原丝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将第一部分溶剂、共聚组分、第一部分引发剂混合后,在与反应物质呈惰性的气体保护下,在30-50℃下聚合10分钟-4小时,随后补加第二部分溶剂及第二部分引发剂,在50-70℃下聚合20-30小时,得到纺丝液I;纺丝液I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所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碳纤维原丝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是19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因其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抗疲劳、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卫星、运载火箭、战术导弹、宇宙飞船等军工行业,已成为航天航空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优异的碳纤维用原丝应该具有耐热性高、孔隙构造少、表面缺陷少、结构致密、拉伸性好等特点。
碳纤维的强度跟PAN原丝强度与其伸长的平方根之积有很好的线性依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PAN原丝的直径对碳纤维的性能影响显著。PAN基碳纤维(CF)原丝的细旦化和高强化是提高碳纤维性能的主要措施。拉伸是降低纤维线密度、提高强度的必要手段。理想的取向是提高强度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提高有序度的方法之一是拉伸取向。要满足后续纺丝高倍拉伸的要求,特别是适用于干喷湿纺要求的话,纺丝原液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纺丝原液高浓度,纺丝原液固含量要高于20%,高固含量的的原液在凝固过程中凝固剂水的扩散速度变慢,容易制得致密的凝固丝条和密度高的原丝。(2)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的纺丝原液可制得高强度纤维,分子量愈大,分子链末端数目愈少,引发缺陷的概率大大下降。(3)较高粘度的纺丝原液。
高固含量、高分子量的纺丝原液能够保证PAN原丝具有高性能的重要方法,但随着PAN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加重了分子链间的缠结,粘度太大一方面会使聚合所需搅拌功率增大,增加设备能耗,另一方面聚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如果粘度太大体系不容易散热,就会使得体系反应温度不均匀而产生凝胶,反应过程也不易控制,同时导致纺丝难度增大,在后续纺丝工序中对于喷丝板的耐压性等有很大的影响。用偶氮二异庚腈作为丙烯腈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引发剂,可有效避免氧化等副反应、支化和交联等不良结构的产生,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用偶氮二异庚腈引发丙烯腈与共聚单体聚合,所得的共聚物分子量在10-90万之间,分子量分布2.3以下(专利号200710056083.6),但是这种体系所得的纺丝原液分子量太大,同时纺丝过程中,体系黏度太大,不易控制聚合过程,可纺性相对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以往技术中采用一步法制备丙烯腈共聚物时,一般分子量的聚丙烯腈原液,纺丝原液粘度较小,无法满足纺丝时高倍牵伸的要求,无法满足干喷湿纺工艺的要求;超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腈原液,粘度过大,过滤困难,纺丝不稳定;两步法制备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时,溶解过程不易控制,容易产生凝胶,且超高分子量组分只能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原液由溶液一步法聚合,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及普通分子量共聚组分,具有能够适用于高倍牵伸,并保持适合纺丝的原液粘度,从而可以得到高致密性、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原丝的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在制备碳纤维原丝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部分溶剂、共聚组分、第一部分引发剂混合后,在与反应物质呈惰性的气体保护下,在30-50℃下聚合10分钟-4小时,随后补加第二部分溶剂及第二部分引发剂,在50-70℃下聚合20-30小时,得到纺丝液I;
(b)纺丝液I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所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
其中,所述共聚组分包括丙烯腈、第一共聚单体、第二共聚单体;以重量份数计,第一部分溶剂的量x与第二部分溶剂的量y满足关系式(1),第一部分引发剂的量m与第二部分引发剂的量n满足关系式(2):
0≤x/(x+y)<1,(1);
0<m/(m+n)≤1,(2);
其中,x+y为溶剂总量,m+n为引发剂总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50万-300万,所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粘度在50℃下为100-300Pa·s;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合原料的配比按重量份数计,所述丙烯腈优选为7~33份,所述第一共聚单体优选为1~4份,所述第二共聚单体优选为1~4份,所述溶剂优选为65~85份,所述引发剂优选为共聚组分总重量的0.2~1%,引发剂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类型,例如但不限定为偶氮类化合物(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庚腈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为1-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均可以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共聚单体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但不限定第一单体优选自式(Ⅰ)、式(Ⅱ)所示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1、R2、R3、R4均独立选自H或C1~C4的烷基;如选自式(Ⅰ)的有衣康酸、β-衣康酸丁酯等,选自式(Ⅱ)的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第一单体进一步优选为衣康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但不限定第二单体优选自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肟、羟乙基丙烯腈、α氯代丙烯腈或双丙酮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单体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肟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用引发剂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引发剂,例如但不限定优选为偶氮类引发剂,进一步优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对反应物质呈惰性的气体选自氮气、氩气或氦气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溶剂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例如但不限定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第一部分溶剂和第二部分溶剂可以是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引发剂和第二部分引发剂均独立优选自偶氮类化合物;进一步独立优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第一部分引发剂更优选为不同于第二部分引发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原液粘度的测试方法为使用旋转流变仪,剪切速率0.1s-1~10s-1,测试条件包括加预剪切和不加预剪切两种;原液粘均分子量的测试方法为使用乌式粘度计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温度20℃~60℃,溶剂采用添加电解质的二甲基甲酰胺,电解质选用溴化锂或硝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原液分子量分布(Mw/Mn)的测试方法为使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试;原液分子量分布(Mw/Mn)的测试条件为:温度50℃~150℃,流动相选用添加电解质的二甲基甲酰胺,电解质选用溴化锂或硝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所述纺丝原液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三,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在制备碳纤维原丝中的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应用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中常规工艺加以应用,如湿法纺丝、干喷湿纺等工艺。
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不同引发剂分步添加的方法,可以通过一步法溶液聚合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首先制备出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A,随后通过引入溶剂及引发剂得到普通分子量的共聚组分B,使得原液可以满足高倍牵伸的要求,同时可以控制体系粘度,从而保持纺丝的稳定性,而且可以通过调节共聚组分A和共聚组分B的比例来改变原液的性能,从而满足后续工序的不同要求。
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纺丝原液的粘度在50℃下为100-300Pa·s,纺丝时,经过15倍牵伸都无断丝毛丝产生,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0g、甲基丙烯酸甲酯5g、异丁基丙烯酸5g、N,N-二甲基甲酰胺1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0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5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485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487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30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2】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2g、衣康酸2g、丙烯酰胺6g、N,N-二甲基甲酰胺15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4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小时,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8g,在5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4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459万,分子量分布为3.49,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455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27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3】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3g、β-衣康酸丁酯3.5g、丙烯酰胺肟3.5g、N,N-二甲基乙酰胺186g、偶氮二异庚腈(ABVN)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5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3小时,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1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6g,在55℃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2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300万,分子量分布为4.97,共聚组分B的粘均分子量为13万,分子量分布为5.66,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409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20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4】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4g、甲基丙烯酸甲酯2g、羟乙基丙烯腈3g、二甲基亚砜1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4小时,然后继续加入二甲基亚砜2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5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278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368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20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5】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5g、甲基丙烯酸乙酯3g、α氯代丙烯腈2g、N,N-二甲基甲酰胺2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30分钟,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5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205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346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17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6】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6g、衣康酸1.5g、丙烯酰胺肟2.5g、N,N-二甲基乙酰胺2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2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分钟,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2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4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170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311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17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7】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7g、衣康酸2g、丙烯酰胺肟1g、二甲基亚砜2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3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10分钟,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25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3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115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257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16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8】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8g、衣康酸1g、丙烯酰胺肟1g、二甲基亚砜5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4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4分钟,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2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95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214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16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9】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9g、衣康酸0.5g、丙烯酰胺肟0.5g、二甲基亚砜4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5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小时,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10g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0.1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85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157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16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10】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0g、甲基丙烯酸甲酯5g、异丁基丙烯酸5g、N,N-二甲基甲酰胺1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0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g和偶氮二异庚腈(ABVN)0.5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355万,分子量分布为3.5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387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25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11】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0g、甲基丙烯酸甲酯5g、异丁基丙烯酸5g、N,N-二甲基甲酰胺1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001g、偶氮二异丁腈(AIBN)0.5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295万,分子量分布为2.8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287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25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实施例12】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0g、甲基丙烯酸甲酯5g、异丁基丙烯酸5g、N,N-二甲基甲酰胺100g、偶氮二异丁腈(AIBN)0.5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300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经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得到多分子量组成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10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56Pa·s。在纺丝过程中,无法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纺丝过程不稳定,经过12倍拉伸就有断丝毛丝产生,无法承受更高倍数牵伸。
【实施例13】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0g、甲基丙烯酸甲酯5g、异丁基丙烯酸5g、N,N-二甲基甲酰胺4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001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继续加入偶氮二异丁腈(AIBN)0.5g,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485万,分子量分布为2.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378Pa·S,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经过26倍拉伸无断丝毛丝产生。
【比较例1】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0g、甲基丙烯酸甲酯5g、异丁基丙烯酸5g、N,N-二甲基甲酰胺400g、偶氮二异庚腈(ABVN)0.001g、偶氮二异丁腈(AIBN)0.5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3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1小时,再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然后纺丝液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经测试,含有超高分子量共聚组分的粘均分子量为12万,分子量分布为3.34,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粘度在50℃下为87Pa·s,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但是经过11倍拉伸就有断丝毛丝产生,无法承受更高倍数牵伸。
【比较例2】
将经蒸馏的丙烯腈(AN)98g、衣康酸1g、丙烯酰胺1g、二甲基亚砜300g、偶氮二异丁腈(AIBN)0.6g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60℃的恒定温度下反应20小时,得到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易于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但是经过12倍拉伸就有断丝毛丝产生,仅能承受10倍牵伸就有断丝毛丝产生,无法承受更高倍数牵伸。
【比较例3】
将常规分子量(分子量为13万)聚丙烯腈粉末99g、超高分子量(分子量为100万)聚丙烯腈粉末、二甲基亚砜300g、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在60℃的恒定温度下先溶胀48小时,再搅拌溶解24小时,得到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在纺丝过程中,无法通过5μm过滤材料的过滤,纺丝过程不稳定,经过14倍拉伸就有断丝毛丝产生,无法承受更高倍数牵伸。
Claims (10)
1.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部分溶剂、共聚组分、第一部分引发剂混合后,在与反应物质呈惰性的气体保护下,在30-50℃下聚合10分钟-4小时,随后补加第二部分溶剂及第二部分引发剂,在50-70℃下聚合20-30小时,得到纺丝液I;
(b)纺丝液I经减压脱除残余单体和气泡后,得到所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
其中,所述共聚组分包括丙烯腈、第一共聚单体、第二共聚单体;以重量份数计,第一部分溶剂的量x与第二部分溶剂的量y满足关系式(1),第一部分引发剂的量m与第二部分引发剂的量n满足关系式(2):
0≤x/(x+y)<1,(1);
0<m/(m+n)≤1,(2);
其中,x+y为溶剂总量,m+n为引发剂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溶剂占溶剂总量的0.1~89.9%,第二部分溶剂为余量的溶剂;第一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总量0.1-99%,第二部分引发剂为余量的引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原料的配比按重量份数计,所述丙烯腈为7~33份,所述第一共聚单体为1~4份,所述第二共聚单体为1~4份,所述溶剂为65~85份,所述引发剂用量为所述共聚组分总重量的0.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为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聚单体选自式(Ⅰ)、式(Ⅱ)所示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共聚单体选自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肟、羟乙基丙烯腈、α氯代丙烯腈或双丙酮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1、R2、R3、R4均独立选自H或C1~C4的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共聚单体为衣康酸、β-衣康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
9.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0.权利要求9所述含有超高分子量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在制备碳纤维原丝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84734.9A CN105622837B (zh) | 2014-10-27 | 2014-10-27 | 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84734.9A CN105622837B (zh) | 2014-10-27 | 2014-10-27 | 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22837A true CN105622837A (zh) | 2016-06-01 |
CN105622837B CN105622837B (zh) | 2018-09-14 |
Family
ID=56038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84734.9A Active CN105622837B (zh) | 2014-10-27 | 2014-10-27 | 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2283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6841A (zh) * | 2022-05-17 | 2022-08-02 |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喷湿纺烘干后直接制备低纤度原丝的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97373A (ja) * | 2008-02-25 | 2009-09-03 | Toray Ind Inc | 炭素繊維前駆体繊維および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
CN101868471A (zh) * | 2007-11-19 | 2010-10-20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交联茂金属化合物以及使用其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得到的乙烯系聚合物 |
CN102277645A (zh) * | 2011-08-01 | 2011-12-14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方法 |
KR20130062218A (ko) * | 2011-12-02 | 2013-06-12 |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전기방사에 의한 다층 탄소나노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다층 탄소나노섬유 |
CN103409854A (zh) * | 2013-08-28 | 2013-11-27 | 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的生产方法 |
-
2014
- 2014-10-27 CN CN201410584734.9A patent/CN1056228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8471A (zh) * | 2007-11-19 | 2010-10-20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交联茂金属化合物以及使用其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得到的乙烯系聚合物 |
JP2009197373A (ja) * | 2008-02-25 | 2009-09-03 | Toray Ind Inc | 炭素繊維前駆体繊維および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
CN102277645A (zh) * | 2011-08-01 | 2011-12-14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方法 |
KR20130062218A (ko) * | 2011-12-02 | 2013-06-12 |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전기방사에 의한 다층 탄소나노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다층 탄소나노섬유 |
CN103409854A (zh) * | 2013-08-28 | 2013-11-27 | 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的生产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祖立武: "《化学纤维成型工艺学》", 30 September 2014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6841A (zh) * | 2022-05-17 | 2022-08-02 |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喷湿纺烘干后直接制备低纤度原丝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22837B (zh) | 2018-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25378B (zh) | 高模量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方法 | |
CN103014894B (zh) | 一种具有低分子量分布的丙烯腈共聚物纺丝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4558394A (zh) | 粘度可控的聚丙烯腈碳纤维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1144203A (zh) | 一种制备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的丙烯腈共聚物纺丝液的方法 | |
CN102746453B (zh) | 制备碳纤维用高性能聚丙烯腈原液的方法 | |
CN104558397B (zh) | 氨化度可控的高亲水性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 |
Skvortsov et al. | Effect of the comonomer addition sequence in the synthesis of an acrylonitrile terpolymer on the solution rheology and fiber properties | |
CN110062774B (zh) | 用于生产碳纤维的丙烯腈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3421141B (zh) | 聚丙烯腈共聚物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22836A (zh) | 多分子量组成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591994A (zh) | 亲水性低分子量分布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3668524B (zh) | 低粘度、高性能二元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制备方法 | |
CN105622837A (zh) | 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562222A (zh) | 粘度可控的高固含量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 |
KR102571367B1 (ko) | 아크릴로니트릴계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 |
CN109321994A (zh) |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干湿法纺丝原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28935B (zh) | 低粘度、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碳纤维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3044697A (zh) | 一种微相结构乳胶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3422188B (zh) | 低粘度、高性能二元丙烯腈共聚物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3435747B (zh) | 一种聚丙烯腈共聚物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19471A (zh) | 氯醚树脂的乳液聚合制备方法 | |
CN105624819A (zh) | 亲水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方法 | |
KR20190060431A (ko) | 아크릴로니트릴계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 |
KR20210029045A (ko) | 아크릴로니트릴계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 |
US11046792B2 (en) | Method of preparing (meth)acrylonitrile-based polymer for preparing carbon fib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