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1150A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1150A
CN1481150A CNA031496946A CN03149694A CN1481150A CN 1481150 A CN1481150 A CN 1481150A CN A031496946 A CNA031496946 A CN A031496946A CN 03149694 A CN03149694 A CN 03149694A CN 1481150 A CN1481150 A CN 1481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ft
mentioned
reading
read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96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3741C (zh
Inventor
川合雅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ecar Co Lt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ecar Co Lt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ecar Co Lt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cecar Co Lt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1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1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37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374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稿读取装置,该装置包括传送通路,该通路将从底稿盘上排送的底稿送向读取位置;传送机构,该机构可将已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按照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按照与上游侧相反的方向传送;读取机构,该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识别机构,该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彩色底稿进行识别;退避通路,该通路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使底稿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传送通路退避,将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的底稿,沿上述反向传送,暂时退避到上述退避通路中,然后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按照对应于上述底稿的识别结果的读取模式,对该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自动底稿传送装置(ADF),对传送到台板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可对所读取的底稿是仅仅具有黑白图像的底稿,还是至少一部分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根据该识别结果,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可进行彩色绘图的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电子照片等的普及,照原样复印、打印,或传送与黑白图像相比较,表现力更优良的彩色图像的需求增加。由此,图像读取装置也增加,在过去还要求更加高速、精细地对彩色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然而,在图像读取装置对具有彩色底稿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场合,通常,必须针对作为光的3原色的红(R)、绿(G)、蓝(B)的每种,对图像数据进行读取处理,由此,要以与黑白图像的读取处理时相同的分辨率,对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此时,与黑白底稿的读取处理时相比较,必须减慢其读取速度。
另一方面,具有在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底稿中,混合有黑白底稿和彩色底稿的情况下,在这样的场合,如果一律地按照彩色模式进行读取处理,则黑白底稿的读取时的读取速度降低。
由此,在已有技术中,人们知道有下述的所谓预扫描/正式扫描式的读取方式,其中,在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时,首先,光学读取机构进行对从此要读取的底稿是黑白,还是彩色的情况识别用的预扫描处理,按照该识别结果,如果为黑白底稿,则以高速扫描的黑白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如果为彩色底稿,则按照彩色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
作为象这样改善预扫描/正式扫描式的读取方式的装置,人们知道有日本第261417/1997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所描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在该装置中,将循环式底稿传送装置安装于读取装置中,对底稿盘上的底稿进行排送处理,将其预先移动到读取位置,在此行走过程中,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底稿的底稿进行识别处理,再次将其返回到底稿盘。该识别动作针对放置于底稿盘中的底稿的全部页而进行,针对每页底稿,存储该识别结果。接着,进行实际的读取处理,而在此场合,再次按照相同的顺序,对返回到底稿盘中的底稿进行排送处理,对每张底稿的识别结果进行读取处理,根据该识别结果,对应于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另外,在使底稿盘上的底稿通过读取位置的过程中,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比如,美国第5946527号专利文献给出的装置中,公开有下述采用所谓的预扫描/正式扫描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根据该识别结果,再次进行读取处理。
在该装置的场合,在通过台板上的读取位置的过程中,对从底稿盘排送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接着,上述装置可将使底稿排到排纸盘上的排纸辊正反向运转,进行底稿的转向调转处理,再次将该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以便将底稿的内外面传送到读取位置。于是,在第1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对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在将底稿的前端排到排纸盘上后,使排纸辊反向运转,将底稿转向。由于将已转向的底稿的内外面调转,故人们考虑在第2次通过读取位置时,不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再次在排纸盘上将底稿转向,在第3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对应于第1次的底稿识别结果,进行读取处理,存储该图像数据,并且将底稿排到排纸盘上。
另外,在比如,日本第2931/1999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中人们知道有下述装置,其中在底稿盘上混合地放置有不同值的尺寸的底稿,使底稿的读取位置通过,对底稿尺寸进行判断,然后,暂时将其反向传送到底稿盘上,再次将其供给到读取位置,对其进行读取处理。为了在用于判断该装置的底稿尺寸检测的传送方法结束后,识别是黑白图像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人们考虑在设置有上述底稿尺寸检测传感器的位置,更换CCD等的读取机构。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预扫描/正式扫描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场合,由于进行预扫描/正式扫描方式的场合的底稿传送通路与不进行识别的,仅仅正式扫描的图像读取时的底稿传送通路是相同的,故具有混合有黑白底稿与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全部底稿的图像读取时间未缩短,处理速度大幅度地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日本第261417/1997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的装置中,除了具有上述的问题以外,由于为了通过底稿盘,使底稿循环,将底稿排到底稿盘上,故装置较大。另外,具有下述等的课题,该课题指必须要求通过第1次的循环动作,存储全部的底稿的识别结果的容量的存储器,另外在第2次的正式扫描时,产生底稿卡住,或在第1次的识别完成后,误抽出底稿盘上的底稿的一部分,在此场合,第1次循环的底稿和第2次循环的底稿不一致,第1次的底稿的识别结果无法利用。
此外,在上述的,比如美国第5946527号发明专利中公开的装置中,在下述场合,象上述那样,为了利用双面读取的通路,在第1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对底稿进行识别读取处理(预扫描),该下述场合指采用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对应于识别结果,再次进行读取处理的,所谓预扫描/正式扫描方式,由于在第2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将内外面调转,故在不进行读取处理的情况下使上述底稿通过,再次将底稿转向调转,在第3次通过读取位置时,进行与第1次读取处理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处理(正式扫描)。于是,由于必须在于经常以余量通过读取位置时,进行不实现读取处理的所谓的空调转处理。在该空调转中,下述缺点显著,即,在底稿为彩色的场合,无法进行高速读取处理,读取处理所要求的处理时间增加。
还有,如果在上述的,比如日本第2931/1999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中公开的设置有底稿尺寸检测传感器的位置,更换为CCD等的,可对是否具有彩色图像进行识别的读取机构,则必须设置用于识别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机构的读取机构,与根据该识别,再次进行读取处理用的读取机构这两个读取机构,造成成本上升,并且必须对2个读取机构进行控制,结构复杂。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该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在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混合的底稿读取处理中,包括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识别功能,不将底稿返回到底稿盘,另外,可通过1个读取机构,对底稿是否具有彩色图像进行识别。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该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在不进行将通过读取位置的底稿不必要地空调转的情况下,可根据识别结果,快速地对是否为彩色图像的识别后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其中,针对如果在进行底稿识别,直至底稿后端时,将底稿返回到底稿盘侧,则容易产生底稿的翘曲、弯折等情况的底稿,根据识别为包括彩色图像时的底稿的位置,进行反向传送,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或按照进行所谓的空调转的方式,将底稿传送到循环通路,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在抑制底稿的损坏等情况的同时,使处理速度提高。
本发明是针对这样的已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将从底稿盘上排送的底稿送向读取位置;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可将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按照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按照与上游侧相反的方向传送;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退避通路,该退避通路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使底稿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传送通路退避,将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的底稿,沿上述反向传送,暂时退避到上述退避通路中,然后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按照对应于上述底稿的识别结果的读取模式,对该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由此,在本发明中,可沿反向传送已识别的底稿,将其暂时退避到退避通路中,不将底稿返回到底稿盘中,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其进行读取处理。
在这里,通过上述识别机构对底稿进行识别处理时的底稿的第1传送速度,沿上述反向将已识别的底稿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时的第2传送速度,与已识别的底稿的再次读取处理时的第3传送速度分别不同,上述3个传送速度设定为“上述第2传送速度>第1传送速度>第3传送速度”的关系。由此,可按照与已识别的读取模式相对应的读取速度,进行读取处理,这样,使整体的读取处理速度提高。
另外,在该装置中,在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场合,中止该底稿的读取处理,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反向将该底稿送向上游侧,以便进一步提高读取速度。另外,设置有具有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是否为可退避到上述退避通路中的长度,对应于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底稿的后端位置,对上述传送机构的底稿传送方向的切换的时刻进行控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方法,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底稿盘上的底稿进行排送,将其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对已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将上述已识别的底稿的前端,沿反向朝向读取位置的上游侧传送;将上述反向传送的底稿再次朝向读取位置传送;按照对应于上述识别的结果的读取模式,对再次供给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进行再次读取处理。在这里,在沿反向传送上述底稿之前,包括确认该底稿的后端是否位于可沿反向传送的位置的步骤。
还有,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设置于底稿盘与读取位置之间;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将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朝向上游侧的相反方向传送;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底稿后端是否通过上述读取位置;传送切换机构,该传送切换机构根据检测到底稿后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情况,将上述传送机构从正向传送切换到反向传送,将底稿朝向底稿盘方向返回,然后,再次将上述传送机构切换到正向传送,上述读取机构按照与上述识别机构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由此,无需再次的空传送,可缩短从预扫描到正式扫描的传送时间,整体的读取时间可缩短。另外,设置有退避通路,该退避通路用于使沿反向传送的底稿退避,其形成上述传送通路的分支通路。此外,沿反向传送方向,对底稿进行传送,直至上述底稿的前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
再有,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底稿盘上的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对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在底稿的后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后,将该底稿朝向上述底稿盘侧反向传送;在底稿的前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后,将该底稿朝向下游侧传送,使其再次通过上述读取位置;在上述底稿的再次通过中,按照与上述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该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设置于底稿盘与读取位置之间;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可将传送到读取位置的底稿,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朝向上游侧的相反方向传送;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循环通路,该循环通路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将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返回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对底稿的后端的位置进行检测;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根据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底稿的后端位置,对下述情况进行判断,该情况指是将上述底稿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上述反向传送方向传送,然后,再次按照正向,对其传送,将其送到上述读取位置,还是使该底稿通过上述读取位置,通过上述循环通路,将该底稿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按照与上述识别机构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再次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循环通路由转向通路构成,该转向通路将底稿的前端和后端交换,并且将内外面调转。将经过上述循环通路而传送的底稿在上述循环通路循环2次,然后,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其读取处理。在这里,使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反向传送方向传送的底稿的至少一部分退避到与上述传送通路分开的退避通路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底稿盘上的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对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检测底稿的后端位置;根据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底稿的后端位置,对下述情况进行判断,该情况指是将上述底稿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上述反向传送方向传送,然后,再次按照正向,对其传送,将其送到上述读取位置,还是使该底稿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由上述循环通路,将该底稿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按照上述判断,再次将底稿供向上述读取位置;按照与上述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再次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由此,可根据底稿黑白/彩色识别时的底稿位置,对是转向调转,还是反向送回进行选择,在无需调转的场合,可通过非调转的传送,再次进行读取处理,由此,底稿读取处理用的传送效率提高。另外,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在因传送方向的调转、弯曲等的故障造成的这样的,比如,轻伤的底稿的场合,可对不损伤这样的底稿的转向调转等情况进行应对。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
图2表示图1中的ADF的底稿传送机构;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2ADF的底稿传送机构;
图4a为表示各传感器的颜色识别的相对灵敏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的光谱灵敏度特性图,图4b表示黑白底稿的分光反射数据;
图5表示采用具有黑白传感器的4排图像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控制部的电路组成;
图6表示采用3排图像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控制部的电路组成;
图7表示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模式的设定;
图8a~8c表示说明底稿传送的动作的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9a,9b表示说明底稿传送的动作的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10a~10c表示说明底稿传送的动作的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11a~11c表示说明底稿传送的动作的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12a~12c表示说明底稿传送的动作的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13a~13c表示说明底稿传送的动作的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14表示单面底稿的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5表示单面底稿的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6表示双面底稿的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7表示双面底稿的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的实施方式的具体实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在下面将其称为“ADF”)和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ADF1和读取装置2。图2为表示ADF1的底稿传送机构的图。
ADF1装载于读取装置2上,按照通过读取装置2的第1台板3的顶面的方式传送底稿。
该读取装置2对传送的底稿,通过第1台板3,照射来自灯等的光源4的光,通过多个反射镜5,对其反射光进行反射,通过聚光镜6使其成像,通过作为CCD等的读取机构的图像传感器,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即,第1台板3位于读取装置2的读取位置(读取部)。另外,该读取装置2还具有可放置底稿的整个面的面积的第2台板8。上述读取装置2也可通过下述方式,通过第2台板8,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该方式为:使ADF1开闭,沿副扫描方向使由光源4和聚光镜5等形成的第1滑架50和第2滑架51,在放置于第2台板8上的书物等的较厚底稿上移动。
ADF1包括底稿盘9,该底稿盘9用于放置多张底稿;传送机构10,该传送机构10逐张地将放置于底稿盘9中的底稿供向读取位置;排纸盘11,该排纸盘11接纳从上述读取位置排出的底稿。
另外,上述ADF1包括供纸通路16,该供纸通路16逐张地将底稿盘9上的底稿供向第1台板3上的读取位置;传送通路17,该传送通路17与供纸通路16连接,沿第1台板3的顶面,对底稿进行导向;排纸通路18,该排纸通路18从传送通路17,延伸到排纸盘11的排纸口;循环通路19,该循环通路19从排纸盘11的排纸口,与供纸通路16和传送通路17的连接部连接,将底稿再次返回到传送通路17;中间通路21,该中间通路21构成排纸通路18的支线通路,对来自传送通路17的底稿进行导向;转向通路22,该转向通路22将来自中间通路21的底稿转向,将底稿沿反向传送。
按照下述方式对转向辊40进行控制,该方式为:进行转向作业,即,在对底稿的双面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双面模式时,在夹持底稿的后端部的状态,使该底稿沿反向旋转,沿前后切换底稿的行走方向,通过传送通路17和循环通路19,将该底稿传送到第1台板3的读取位置。象这样,本装置中的底稿传送机构具有再次将底稿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功能。在这里,“再次传送”指如果在沿排纸方向传送底稿后,使该底稿循环,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则沿与上述排纸方向相反的上游方向,以转向方式传送底稿,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
在供纸通路16中,设置有排送辊26,该排送辊26对底稿进行排送;供纸辊28,该供纸辊28传送通过上述排送辊26排送的底稿;分离部件29,该分离部件29使上述传送辊28仅仅传送最上面的底稿,阻止第2张以后的底稿的传送;1对阻挡辊30,该对阻挡辊30将通过传送辊28传送的底稿的前端对齐,然后将其送到下游侧。
排送辊26和供纸辊28通过单向离合器OW1,与供纸马达M1连接。另外,阻挡辊30通过单向离合器OW2,与供纸马达M1连接。由此,供纸马达M1通过驱动轴的正向旋转,使排送辊26和供纸辊28旋转,通过驱动轴的反向旋转,使阻挡辊30旋转。
在传送通路17中,设置有较大直径的传送辊31,多个从动辊32,33,34,该多个从动辊32,33,34与该传送辊31的外周面压力接触。传送辊31通过可正向旋转、反向旋转的传送马达M2而驱动。
在排纸通路18中,设置有从动辊36,该从动辊36与传送辊31压力接触;一对排纸辊37,该对排纸辊37将底稿排向排纸盘11。排纸辊37与可正反向旋转的传送马达M2连接。另外,象上述那样,在排纸通路18的下方,形成有转向通路22。
位于转向通路22中的1对转向辊4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压接螺线管SOL3,使其中一个转向辊40与另一个转向辊40离开,从而可在通过循环通路19和传送通路17而实现循环的底稿的前后端错开时,没有妨碍地对其传送。该转向辊40与可正反向旋转的供纸马达M1连接。
在传送通路17的下游侧,设置有转向挡片42,该转向挡片42用于将底稿送向排纸通路18,转向通路22中的任何一个。该转向挡片42通过螺线管SOL1驱动。该转向挡片42在将底稿送向转向通路22时,驱动到图中“a”的位置,在将底稿送向排纸通路18时,位于作为原始位置的“b”的位置。
另外,在转向挡片42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挡片45,该排出挡片45将底稿送向循环通路19,排纸辊37中的任何一个。该排出挡片45通过螺线管SOL2驱动。该排出挡片45在将底稿送向排纸辊37时,位于图中的作为原始位置的“a’”的位置,在将底稿送向循环通路19时,移动到“b’”的位置。此时,底稿可以卷绕于传送辊31上的方式传送。另外,以卷绕于传送辊31上的方式传送的底稿的长度小于书信尺寸的横(215.9mm)。
在排纸通路18的上方,设置有退避通路47,该退避通路47使底稿的后端退避;退避通路切换挡片43,该退避通路切换挡片43在底稿的后端通过时,朝向下方移动。在从传送通路17沿反向传送底稿时,在底稿的后端从退避通路切换挡片43上通过时,该退避通路切换挡片43的位置移动到“a””处,将反向传送的底稿送向退避通路47。
此外,在传送通路17和循环通路19的汇合点,设置有柔性聚酯薄膜48,以便防止沿反向将已反向传送的底稿传送到循环通路19,上述柔性聚酯薄膜48覆盖循环通路19的出口。在从循环通路19传送给传送通路17的底稿的作用下,将该柔性聚酯薄膜48向上方按压,使底稿通过,但是,从传送通路17反向传送的底稿通过柔性聚酯薄膜48的顶面,将其传送到退避通路47。
为了象这样,沿反向传送底稿,将其传送到退避通路47,底稿的后端必须通过传送通路17上的退避通路47。在沿反向传送,将底稿传送到退避通路的场合,在底稿的后端未通过退避通路47时,使传送辊31正向旋转,将其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传送,直至底稿的后端通过退避通路47。
在底稿的后端通过退避通路47后,使退避通路切换挡片43的位置移动到“a””处,使传送辊31反向旋转,将反向运送的底稿送向退避通路47。
另外,在底稿盘9中,设置有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该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检测底稿盘9上的底稿长度;排空传感器S3,该排空传感器S3用于检测底稿的有无;在供纸通路16中,设置有阻挡传感器S4,在传送通路17中,设置有前端传感器S5,在转向通路22中,设置有转向传感器S6,在排纸通路18中,设置有排纸传感器S7,这些传感器与控制器(控制机构)连接。
此外,供纸马达M1和传送马达M2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连接。此外,压接螺线管SOL1,螺线管SOL2和螺线管SOL3均与控制器连接。该控制器具有用于对底稿的传送进行控制的中央处理器(CPU)等。
通过该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S1~S7的输出信号和底稿识别机构,对各马达M1,M2和各螺线管SOL1~SOL3进行控制,进行上述那样的底稿的传送动作。
排纸辊37与可沿正反旋转的传送马达M2连接,但是,其可按照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离合器,在平时沿排出方向旋转的方式构成,并且在使底稿沿读取位置的方向返回时,伴随底稿的移动,其可沿该方向旋转。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象前面已描述的那样,设置有转向通路22,可在该转向通路22中,将底稿的前后端交换,进行底稿的内外面的调转。也可不设置该转向通路22,而通过排纸通路18和排纸辊37的正逆旋转,进行底稿的内外面的调转。即,按照添加可正反向旋转的排纸辊的方式,连接排纸辊37。由此,按照下述方式对排纸辊37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对底稿的双面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双面模式时,在夹持底稿的后端部的状态,沿反向旋转,将底稿转向,通过循环通路19,将其送向传送通路17。另外,一对排纸辊37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压接螺线管SOL,其中一个排纸辊37与另一排纸辊37离开,以便能够在通过第1循环通路19和传送通路17而循环的底稿的前后端错开时,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传送。即,排纸通路18和上述一对排纸辊37具有进行用于沿前后切换底稿的行走方向的转向作业的功能。
在这里,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读取装置进行描述。图3表示第2实施例的ADF的底稿传送机构。针对图2所示的第1实施例,传送辊31由较大直径的辊构成。
第2实施例中的传送辊按照如图3所示,传送辊39a,39b,39c,39d与从动辊32,33,34,36成对的方式设置。4个传送辊39a,39b,39c,39d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为了提供传送马达M2的正向运转,反向运转的驱动力,皮带71架设于驱动轴70,与4个传送辊39a,39b,39c,39d上,通过皮带17,由马达M2的驱动力进行驱动。
4个传送辊39a,39b,39c,39d按照分别与相应的从动辊32,33,34,36压力接触的方式构成。排出挡片45b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以由较小底稿卷绕的方式传送的场合,移动到图3所示的“a’”的位置,在排出底稿时,移动到“b’”的位置,将底稿送向循环通路19或排纸盘11。
另外,除了传送辊39a,39b,39c,39d的组成以外,其它的组成与第1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这里,对底稿尺寸的判断进行描述。
首先,第1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通过设置于底稿盘9上的两个传感器,即,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进行检测,该排空传感器S3检测底稿盘9上的底稿的有无。
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不工作”,仅仅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不工作”,长度检测传感器S2和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纵以下的长度。另外,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均“工作”时,判定为B4以上的长度。
如果将底稿供给供纸通路16,则设置于阻挡辊30的上游侧的阻挡传感器S4判断宽度。该阻挡传感器S4沿供纸通路16的底稿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根据这些传感器的“工作”、“不工作”,判断宽度方向的长度。底稿的尺寸的判断指象上述那样,通过检测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与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判断底稿尺寸。
第2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通过设置于底稿盘9上的2个传感器,即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进行检测,该排空传感器S3检测底稿盘9上的底稿的有无。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不工作”,仅仅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不工作”,长度检测传感器S2和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纵以下的长度。另外,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均“工作”时,判定为B4以上的长度。
对于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在第1判断方法中,在阻挡辊30的上游侧的供纸通路16中,沿底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阻挡传感器S4判断宽度。在第2底稿尺寸判断方法中,通过下述滑动电位器(变阻器)(图中未示出)进行检测,该滑动电位器伴随可沿限制底稿的侧缘的宽度方向移动的侧板13的移动,实现旋转。底稿的尺寸的判断指象上述那样,通过检测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与借助滑动电位器(变阻器)的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检测,判断底稿尺寸。
第3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对于底稿传送方向的长度的判断,如果在通过阻挡辊30,将底稿传送给前端传感器S5,传送规定距离,然后阻挡传感器S4未检测到底稿后端(阻挡传感器S4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则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如果阻挡传感器S4处于“工作”状态,则判断为A4横以上的长度。
底稿的宽度方向长度通过下述滑动电位器(变阻器)(图中未示出)检测,该滑动电位器伴随可沿限制底稿的侧缘的宽度方向移动的侧板13的移动,实现旋转。底稿的尺寸的判断在于象上述那样,通过阻挡传感器S4的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与滑动电位器(变阻器)的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检测,判断底稿尺寸。
第4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对于底稿传送方向的长度,如果在通过阻挡辊30,将底稿传送给前端传感器S5,传送规定距离,然后阻挡传感器S4未检测到底稿后端(阻挡传感器S4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则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如果阻挡传感器S4处于“工作”状态,则判断为A4横以上的长度。对于底稿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置于阻挡传感器30的上游侧的阻挡传感器S4判断宽度。
多个阻挡传感器S4沿供纸通路16的底稿的宽度方向排列,通过这些传感器的“工作”、“不工作”,判断宽度方向的长度。底稿的尺寸的判断在于象上述那样,通过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检测,判断底稿尺寸。
另外,对于底稿尺寸的判断,可实施以上的4种方法,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1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其它的判断方法也可适用。另外,也可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面板的输入信号,个人计算机等,输入底稿尺寸。下面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方法进行具体描述。
首先,对读取图像是黑白图像,还是彩色图像的识别方法进行描述。图4a为表示各传感器的彩色识别的相对灵敏度与波长的关系的光谱灵敏度特性图,图4b表示黑白底稿的分光反射数据的实例。如图5所示,就红色传感器排、绿色传感器排、蓝色传感器排的读取程度来说,产生各传感器排的光谱灵敏度的峰值的波长在红(R)、绿(G)、蓝(B)中是不同的,在彩色底稿读取处理时,各传感器排的输出的峰值的波长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黑白底稿的场合,光谱反射率不依赖于波长而为一定值,各传感器排相对白色象素,均呈现较高的传感器输出,相对黑色象素,均呈现较低的传感器输出。由此,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彩色底稿进行识别。象这样,为了对底稿进行识别,可仅仅对各种颜色的传感器排的输出的峰值的波长是否不同进行判断,由此,应注意到可根据通过黑白读取模式的高速读取已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
本发明的颜色识别部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从后面将要描述的黑点补偿部,接收已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红色传感器排、绿色传感器排、蓝色传感器排的输出,如果各输出图形之间具有差别,则将其识别为彩色,如果没有差别,则将其识别为黑白。
但是,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针对下述实例进行了描述,在该实例中,对于图像信号控制器(在下面将其称为“控制器“),在控制器100中,具有逐个存储读取机构已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数据存储部107(图5和图6)。但是,根据图像读取装置的种类,也可为不设置存储图像数据的数据存储器,而设置对来自读取机构的图像数据进行补偿处理,然后将其输出给图像成形装置的类型。
在这样的场合,在采用本发明时,对黑白数据、彩色数据的图像数据的种类进行识别的识别机构根据来自读取机构的图像数据的补偿信号,进行识别。
图5表示采用除了红(R)、绿(G)、蓝(B)的3个传感器以外,还具有黑白(B/W)传感器的,共计4排传感器的控制器100的电路组成。在图5中,控制器100具有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4排传感器102W,102R,102G,102B;A/D转换部103,该A/D转换部103将传感器排已读取的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黑点补偿部104,该黑点补偿部104对已转换的数据进行黑点补偿(光电转换元件之间的灵敏度补偿)。
另外,该控制器100还包括颜色识别部106,该颜色识别部106对进行了黑点补偿的数据的灰度进行识别;控制部108,该控制部108接收通过颜色识别部106识别的结果,输出控制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的信号;选择部105,该选择部105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切换到黑白数据或彩色数据,将其输出;数据存储部107,该数据存储部107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将数据切换到黑白的读取或彩色的读取,将其存储,将其输出给图像成形装置。
在图5所示的控制电路的场合,第1读取模式(黑白读取模式)时的图像数据采用通过黑白传感器102W读取的图像数据,但是同时根据绿色传感器102G,红色传感器102R和蓝色传感器102B的输出,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判断。
图6为采用红(R)、绿(G)、蓝(B)的3排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控制部100b,该图像信号控制部100b具有传感器排102R,102G,102B;A/D转换部103,该A/D转换部103将该传感器排已读取的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黑点补偿部104,该黑点补偿部104对已变换的数据进行黑点补偿;黑白混合转换部109,该黑白混合转换部109根据已进行了黑点补偿处理的数据,产生黑色的信号;颜色识别部106,该颜色识别部106对进行了黑点补偿处理的数据的灰度进行判断;控制部108,该控制部108接收通过颜色识别部识别的结果,将控制读取的信号输出给图像读取装置。图像信号控制部100b还包括选择部105,该选择部105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切换到黑白数据或彩色数据,将其输出;数据存储部107,该数据存储部107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将读取数据切换到黑白的读取或彩色的读取,对其进行读取处理,将其输出给图像成形装置。
于是,在图6的控制电路的场合,第1读取模式(黑白读取模式)时的图像数据为绿色传感器102G、红色传感器102R和蓝色传感器102B的输出的AND值。另外,根据是否具有绿色传感器102G、红色传感器102R和蓝色传感器102B的输出图形的差异,识别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
图7表示读取模式的模式指定的流程图。在图7中,在通过本图像读取装置开始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时(ST1),操作人员进行读取模式的设定(ST2)。如果将读取模式设定在彩色读取模式(ST3),则进行低速的彩色图像模式(100mm/sec)的图像读取处理。如果设定在黑白读取模式(ST5),则进行高速的黑白图像模式(200mm/sec)的图像读取处理。另外,在设定于自动彩色读取模式(ACS)的场合(ST4),进行高速的ACS图像模式(300mm/sec)的读取处理。
在这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稿读取处理用的传送动作进行描述。图8~13为说明在底稿传送装置1中传送,排出底稿之前的动作的侧视图。首先,图8,图9表示对单面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动作,其表示在黑白/彩色的识别后,将底稿返回到退避通路,按照已识别的模式,进行再次读取动作。
在图8a中,对于底稿盘9的底稿,排送辊26下降,排送底稿,通过供纸辊28,逐张地将其分离,将其传送给传送通路17。此时的读取速度为300mm/sec。在此时,使进行颜色识别的退避通路切换挡片43移动到“b””的位置。
在图8b中,在将底稿识别为包括彩色图像的底稿时,确认底稿后端是否通过退避通路47,在底稿后端通过退避通路47后,将退避切换挡片43移动到“a””的位置。
在图8c中,传送辊31开始反向旋转,沿反向传送底稿,将底稿后端送入到退避通路47中。底稿前端返回,直至位于读取位置的上游侧,停止传送辊31。另外,设定将底稿送入到退避通路中时的反向传送速度,为比识别时的读取速度300mm/sec大的速度。在本实施例的场合,如果最高的反向传送速度为360mm/sec,则不对读取处理造成影响的传送速度在不产生破坏的范围内,设定在尽可能高的速度,使整体的处理速度提高。
在图9a中,按照对应于在图8b的步骤已识别的识别结果的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使排出挡片45移动到“a’”的位置。在对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场合,按照100mm/sec的速度传送底稿,对其进行读取处理。
在图9b中,将读取处理结束的底稿,通过排纸通路18,排到排纸盘11。
下面对双面底稿的读取的动作进行模式。图10~图13为表示双面底稿的读取动作的侧视图。
在图10a中,将底稿盘9上的底稿通过排送辊26、供纸辊28,逐张地分离,传送给传送通路17。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将进行了预扫描处理的底稿传送到转向通路22。此时,对底稿进行颜色识别处理。
另外,在进行底稿的颜色识别,判断其结果的时刻,在使底稿的后端通过退避通路47的规定位置的状态的场合,与上述情况,传送辊31反向旋转,将底稿后端反向传送,将其送入到退避通路47。将其返回,直至底稿后端位于读取位置的上游侧,停止传送辊31。按照与图8c相同的方式设定此时的反向传送速度。
下面对在底稿的双面读取处理中,底稿后端通过规定位置,实现转向的动作进行描述。
在图10a中,对从底稿盘9排送,传送到读取位置的底稿,进行黑白/彩色的识别处理。
在图10b中,在识别到底稿的后端的场合,将底稿传送给转向通路22。底稿的后退通过读取位置。
在图10c中,将底稿从转向通路22,通过循环通路19,传送给传送通路17。此时,使排出挡片45位于“b’”的位置。
在图11a中,将底稿再次传送到转向通路22。此时,不在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处理,不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在图11b中,将底稿再次通过传送通路17,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在图10a中已识别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进行正式读取处理。
在图11c中,将外面进行了读取的底稿传送给转向通路22,以便进行内面读取处理。
在图12a中,将底稿从转向通路22,通过循环通路19,传送给传送通路17。将进行了预扫描处理的底稿传送给转向通路22。此时,对底稿进行颜色识别。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在识别到底稿的后端的场合,将底稿传送到转向通路22。
将图12b的底稿从转向通路22,通过循环通路19,传送到传送通路17。在这里,将底稿的内外面调转。此时,使排出挡片45移动到“b’”的位置。
在图12c中,将底稿再次传送到转向通路22。此时,不在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处理,不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在图13a中,将底稿再次通过传送通路17,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已在图12a的步骤识别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进行内面的正式读取处理。
在图13b中,将已对内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传送到转向通路22,以便将底稿的内外面调转。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
在图13c中,将底稿从转向通路22,通过排纸通路18,排到排出积纸箱11,以便按照底稿页的顺序进行对齐。从图10a的动作起,反复地对下一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的底稿读取处理进行描述。图14~图17表示说明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4,图15表示将对单面底稿已进行了扫描的底稿返回到退避通路47的处理的流程图。在这里,根据流程图,对设定为ACS读取模式的底稿的读取实例进行描述。将读取模式设定为ACS模式(ST10)。首先,如果在书信时,进行按压(ST11),传送辊开始正向运转(ST12)。
按照高速的读取速度(300mm/sec)进行预扫描处理,对底稿面是否包括彩色图像进行识别(ST3)。如果将底稿识别为包括彩色图像,则判断是否将底稿送入退避通路47(ST15)。在可送入退避通路47的场合,传送辊31开始反向运转(ST16)。此时,使退避通路挡片43移动到“b”处。另外,在将底稿识别为不包括彩色图像(黑白的底稿)时,连续进行识别处理,直至底稿的后端,在底稿后端通过读取位置时(识别结束时)(ST14),传送辊31开始反向运转(ST16)。
如果检测到底稿的前端返回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图15(ST17)),则停止传送辊31,开始正向运转(ST18)。按照与黑白/彩色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速度),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ST19)。如果底稿的读取处理结束,按照高速,将该底稿排到排出积纸箱11中(ST20)。从步骤12(ST12)起,反复地对其读取处理,直至底稿的读取处理结束(ST21)。
在这里,针对单面底稿的读取过程,对是从识别结果的计算时刻的底稿的后端位置,送入到退避通路47,还是进行转向循环的传送实现切换的处理进行描述。
首先,根据图16,图17,根据流程图,对设定为ACS读取模式的底稿的读取实例进行描述。将读取模式设定为ACS模式(ST30)。首先,如果在为书信时,进行按压(ST31),则传送辊31开始正向运转(ST32)。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ST33)。
按照高速的读取速度(300mm/sec)进行预扫描处理,对底稿面进行是否包括彩色图像的识别(ST34)。如果将底稿识别为包括彩色图像,则判断是否可将底稿送入到退避通路47(ST36),如果可送入,则即使在将底稿返回,仍使其位于不翘曲(规定的)的位置(ST37),此时,传送辊31开始反向运转(ST38)。将底稿后端送入到退避通路中。
如果检测到底稿的后端返回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图15,(ST39)),则传送辊31暂时停止,传送辊31开始正向运转(ST40)。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b”的位置(ST41)。
另一方面,如果将底稿识别为黑白的,则一边将底稿传送给转向通路22,一边对其识别,直至底稿的后端,底稿的后端通过读取位置(ST35),将底稿的后端送入到转向通路22(ST42),接着,将底稿从转向通路22,返回到传送辊31(ST43),将底稿从传送通路17,传送到读取位置。
如果底稿通过读取位置(ST44),则再次将其送入到转向通路22(ST45)。此时,不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将底稿再次从转向通路22,返回到传送辊31(ST46),通过传送通路,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如果底稿的后端到达读取位置(ST47),则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b”的位置(ST48)。
按照与黑白/彩色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速度),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ST49)。如果底稿的读取处理结束,则以高速将其排到排出积纸箱11中(ST50)。在具有下一底稿的场合,从步骤32(ST32)起,按照同样方式反复进行读取处理。
象上面具体描述的那样,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将从底稿盘上排送的底稿送向读取位置;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可将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按照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按照与上游侧相反的方向传送;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退避通路,该退避通路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使底稿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传送通路退避,将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的底稿,沿上述反向传送,暂时退避到上述退避通路中,然后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按照对应于上述底稿的识别结果的读取模式,对该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在这里,底稿传送装置针对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混合底稿,通过高速读取,对通过读取位置的底稿进行识别,通过底稿识别结果判断时的底稿的位置,将其反向传送,将其送入到用于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的退避通路,或按照为了抑制底稿的损坏等情况,进行所谓的空调转的方式,通过循环通路,再次供给底稿。
由此,在本发明的底稿读取装置中,可在不将底稿返回到底稿盘的情况下,通过读取机构,对底稿是否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另外,由于可在不进行使通过读取位置的底稿不必要地空调转的情况下,对应于该识别结果,快速地对是否为彩色图像的识别后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故使整体的读取处理速度提高。
另外,如果在进行底稿识别直至底稿的后端时,将底稿返回到底稿盘侧,则针对识别为在容易产生底稿的翘曲、弯折等情况的底稿,根据具有彩色图像时的底稿位置,沿方向传送该底稿,再次对其进行传送,或通过循环通路,再次供给底稿,以便进行所谓的空反转,防止底稿的损害等情况下,同时提高读取处理速度。

Claims (1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将从底稿盘上排送的底稿送向读取位置;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可将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按照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按照与上游侧相反的方向传送;
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退避通路,该退避通路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使底稿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传送通路退避;
将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的底稿,沿上述反向传送,暂时退避到上述退避通路中,然后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按照对应于上述底稿的识别结果的读取模式,对该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识别机构对底稿进行识别处理时的底稿的第1传送速度,以及沿上述反向将已识别的底稿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时的第2传送速度,以及已识别的底稿的再次读取处理时的第3传送速度分别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3个传送速度设定为“上述第2传送速度>第1传送速度>第3传送速度”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场合,中止该底稿的读取处理,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反向将该底稿送向上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是否为可退避到上述退避通路中的长度;
对应于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底稿的后端位置,对上述传送机构的底稿传送方向的切换的时刻进行控制。
6.一种图像读取方法,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对底稿盘上的底稿进行排送,将其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
对已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将上述已识别的底稿的前端,沿反向朝向读取位置的上游侧传送;
将上述反向传送的底稿再次朝向读取位置传送;
按照对应于上述识别的结果的读取模式,对再次供给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进行再次读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反向传送上述底稿之前,包括确认该底稿的后端是否位于可沿反向传送的位置的步骤。
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设置于底稿盘与读取位置之间;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将已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朝向上游侧的相反方向传送;
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底稿后端是否通过上述读取位置;
传送切换机构,该传送切换机构根据检测到底稿后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情况,将上述传送机构从正向传送,切换到反向传送,将底稿朝向底稿盘方向返回,然后,再次将上述传送机构切换到正向传送;
上述读取机构按照与上述识别机构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退避通路,该退避通路用于使沿反向传送的底稿退避,其形成上述传送通路分支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反向传送方向,对底稿进行传送,直至上述底稿的前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
11.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底稿盘上的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
对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在底稿的后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后,将该底稿朝向上述底稿盘侧反向传送;
在底稿的前端通过上述读取位置后,将该底稿朝向下游侧传送,使其再次通过上述读取位置;
在上述底稿的再次通过中,按照与上述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该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12.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设置于底稿盘与读取位置之间;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可将传送到读取位置的底稿,朝向下游侧的方向传送,或朝向上游侧的相反方向传送;
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已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循环通路,该循环通路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返回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
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对底稿的后端的位置进行检测;
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根据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底稿的后端位置,对下述情况进行判断,该情况指是将上述底稿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上述反向传送方向传送,然后,再次按照正向,对其传送,将其送到上述读取位置,还是使该底稿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由上述循环通路,将该底稿送到上述读取位置;
按照与上述识别机构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再次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通路由转向通路构成,该转向通路将底稿的前端和后端交换,并且将内外面调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经过上述循环通路而传送的底稿在上述循环通路循环2次,然后在上述读取位置对其读取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反向传送方向传送的底稿的至少一部分退避到与上述传送通路分开的退避通路中。
16.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底稿盘上的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
对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检测底稿的后端位置;
根据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底稿的后端位置,对下述情况进行判断,该情况指是将上述底稿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沿上述反向传送方向传送,然后,再次按照正向,对其传送,将其送到上述读取位置,还是使该底稿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由上述循环通路,将该底稿送到上述读取位置;
按照上述判断,再次将底稿供向上述读取位置;
按照与上述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再次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CNB031496946A 2002-08-07 2003-08-06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374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0578/02 2002-08-07
JP230578/2002 2002-08-07
JP2002230578A JP3599725B2 (ja) 2002-08-07 2002-08-07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1150A true CN1481150A (zh) 2004-03-10
CN100353741C CN100353741C (zh) 2007-12-05

Family

ID=3201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969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3741C (zh) 2002-08-07 2003-08-06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59637B2 (zh)
JP (1) JP3599725B2 (zh)
CN (1) CN10035374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2172A (zh) * 2010-07-07 2012-03-14 株式会社东芝 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原稿传送方法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6402B2 (en) * 2001-10-31 2006-05-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40474A (ja) * 2002-10-15 2004-05-13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4250000B2 (ja) * 2003-03-03 2009-04-0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
US7336846B2 (en) * 2004-03-02 2008-02-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s using black character substitution
US7577392B2 (en) * 2004-09-28 2009-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589087B2 (ja) * 2004-11-22 2010-1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4120639B2 (ja) * 2004-12-22 2008-07-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5070143B2 (ja) 2008-06-23 2012-11-07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7852B2 (ja) * 1998-12-02 2007-04-1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CN100375976C (zh) * 1999-12-01 2008-03-19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具有黑白及彩色图像传感模组件的扫描器
JP3752413B2 (ja) * 2000-02-02 2006-03-08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用紙搬送装置における用紙の供給方法
JP2002199155A (ja) * 2000-12-25 2002-07-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2172A (zh) * 2010-07-07 2012-03-14 株式会社东芝 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原稿传送方法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53741C (zh) 2007-12-05
US20040062580A1 (en) 2004-04-01
US6859637B2 (en) 2005-02-22
JP3599725B2 (ja) 2004-12-08
JP2004072538A (ja) 2004-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1309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CN100350783C (zh) 图像读取装置、基准部件异物检测方法
US10218870B2 (en) Image scanner with dividing member
US755133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JP555868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53942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85598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JP4305193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275192C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0341310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CN1296780C (zh) 成像设备
US7903296B2 (en) Image scan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481150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405010A (zh) 纸张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CN1229965C (zh) 双面文件读取装置及双面文件读取方法
JP520249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991602A (zh) 文档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934421B (zh)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JPH06980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595307A (zh) 成像装置
CN1396555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US7542179B2 (en) Image reading metho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77465A (zh) 控制设备系统
CN1229966C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US71737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