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1309C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1309C
CN100341309C CNB03149692XA CN03149692A CN100341309C CN 100341309 C CN100341309 C CN 100341309C CN B03149692X A CNB03149692X A CN B03149692XA CN 03149692 A CN03149692 A CN 03149692A CN 100341309 C CN100341309 C CN 10034130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ft
mentioned
path
reading
peripheral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96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1148A (zh
Inventor
大泽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ecar Co Lt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ecar Co Lt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ecar Co Lt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cecar Co Lt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1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1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13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130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7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part of a loop, e.g. using a return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85Correcting the position of a sheet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93Correcting the position of a sheet before scanning using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e.g. operate drive rollers at different spee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04N1/00806According to type of the original, e.g. colour paper or transparency, or read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02Scanning different formats; Scanning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dots per unit length, e.g. different numbers of dots per inch (dpi); Conversion of scanning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02Scanning different formats; Scanning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dots per unit length, e.g. different numbers of dots per inch (dpi); Conversion of scanning standards
    • H04N1/0405Different formats, e.g. A3 and A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324Document property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稿读取装置,该装置包括读取机构,该机构在规定的读取位置,对所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图像识别机构,该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该机构至少按照长短的2种,对沿传送方向的底稿的长度进行判断;第1循环通路,该通路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第2循环通路,该通路的通路长度大于上述第1循环通路,其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选择机构,该机构对应于上述底稿长度判断机构的判断结果,对作为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通路的,上述第1循环通路或第2循环通路中的任一个进行选择。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自动底稿传送装置(ADF),对传送到台板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可对所读取的底稿是仅仅具有黑白图像的底稿,还是至少一部分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根据该识别结果,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可进行彩色绘图的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电子照片等的普及,照原样复印、打印、或传送与黑白图像相比较,表现力更优良的彩色图像的需求增加。由此,图像读取装置在过去也增加,要求更加高速、精细地对彩色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然而,在图像读取装置对彩色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场合,通常,必须针对作为光的3原色的红(R)、绿(G)、蓝(B)的每种,对图像数据进行读取处理,由此,在要以与黑白图像的读取处理时相同的分辨率,对彩色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场合,与黑白底稿的读取处理时相比较,必须减慢其读取速度。
另一方面,具有在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底稿中,混合有黑白底稿和彩色底稿的情况。在这样的场合,如果一律地按照彩色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则黑白底稿的读取时的读取速度降低。
由此,在已有技术中,人们知道有下述的所谓预扫描/正式扫描式的读取方式,其中,在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时,首先,光学读取机构进行对从此要读取的底稿是黑白,还是彩色进行识别用的预扫描处理,按照该识别,如果为黑白底稿,则以高速扫描的黑白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如果为彩色底稿,则按照彩色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
作为象这样改善预扫描/正式扫描式的读取方式的装置,人们知道有日本第261417/1997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所描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在该装置中,将循环式底稿传送装置安装于读取装置中,对底稿盘上的底稿进行排送处理,将其预先移动到读取位置,在此行走过程中,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处理,再次将其返回到底稿盘。该识别动作针对放置于底稿盘中的底稿的全部页而进行,针对每页底稿,存储该识别结果。接着,进行实际的读取处理,而再次按照相同的顺序,对返回到底稿盘中的底稿进行排送处理,对每张底稿的识别结果进行读取处理,根据该识别结果,对应于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另外,在使底稿盘上的底稿通过读取位置的过程中,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比如,美国第5946527号专利文献中,公开有下述采用所谓的预扫描/正式扫描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根据该识别结果,再次进行读取处理。
在该装置的场合,在通过台板上的读取位置的过程中,对从底稿盘排送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接着,上述装置可将使底稿排到排纸盘上的排纸辊正反向运转,进行底稿的转向调转处理,再次将该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以便将底稿的内外面传送到读取位置。于是,在第1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对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在将底稿的前端排到排纸盘上后,使排纸辊反向运转,由此,在第2次通过读取位置时,不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再次在排纸盘上将底稿转向,在第3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对应于第1次的底稿识别结果,进行读取处理,存储该图像数据,并且将底稿排到排纸盘上。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预扫描/正式扫描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场合,由于与底稿传送方向的长度无关,底稿传送通路是相同的,故具有下述问题,即,黑白底稿与彩色底稿混合,较短尺寸的底稿也沿较长尺寸的底稿通路传送,由此,未将底稿整体的图像读取时间缩短,处理速度大幅度地降低。
另外,在日本第261417/1997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的装置中,除了具有上述的问题以外,由于为了通过底稿盘,使底稿循环,将底稿排到底稿盘上,故装置较大。另外,具有下述等的课题,即,必须要求通过第1次的循环动作,存储全部的底稿的识别结果的容量的存储器,另外在第2次的正式扫描时,产生底稿卡住(夹住),或在第1次的识别完成后,误抽出底稿盘上的底稿的一部分,在此场合,第1次循环的底稿和第2次循环的底稿不一致,第1次的底稿的识别结果无法利用。
此外,在美国第5946527号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采用所谓的预扫描/正式扫描方式装置的场合,由于象上述那样,为了利用双面读取的通路,在第1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对底稿进行识别读取处理(预扫描),在第2次通过读取位置时,将内外面调转,故在不进行读取处理的情况下使上述底稿通过,再次将底稿转向调转,在第3次通过读取位置时,进行与第1次读取处理的识别结果相对应的读取处理(正式扫描)。于是,由于必须在于通过读取位置时,进行不实现读取处理的空调转处理,故下述的缺点变得显著,该缺点指在底稿为彩色的场合,高速的读取处理无法进行,读取处理所需要的处理时间增加。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已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该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在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混合的底稿读取处理中,具有包括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识别功能,可对全部底稿进行高速读取处理。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该底稿读取装置和底稿读取方法通过切换特别是经常采用的底稿尺寸的底稿的传送通路,使经常采用的尺寸的底稿的处理速度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底稿的底稿供给装置和具有该底稿供给装置的装置的底稿读取方法,在该底稿供给装置中,即使在为于底稿的两面形成有图像,在双面底稿的一个,或两面上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情况下,仍可进行高速处理。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规定的读取位置,对所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图像识别机构,该图像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该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至少按照长短的2种,对沿传送方向的底稿的长度进行判断;第1循环通路,该第1循环通路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第2循环通路,该第2循环通路的通路长度大于上述第1循环通路,其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对应于上述底稿长度判断机构的判断结果,对作为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通路的,上述第1循环通路或第2循环通路中的哪个进行选择。
由此,通过切换仅仅特别是经常适用的底稿尺寸的底稿的传送通路,对该底稿进行传送,可对底稿整体进行高速读取处理,可使经常采用的尺寸的底稿的处理速度提高。
在这里,上述第2循环通路由迂回通路构成,该迂回通路在读取位置的下游侧,与第1循环通路分开,然后,再次与上述第1循环通路汇合。
另外,上述迂回通路为将通过上述读取位置,从排纸口排出的底稿返回到上述第1循环通路的通路。由此,可进一步减小用于设置2个循环通路的装置内的空间。
但是,上述底稿长度判断机构也可根据从外部输入的数据,对底稿的长度进行判断。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方法,该方法用于通过设置于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光学读取机构,对所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判断沿传送方向的底稿的长度;对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对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对应于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长度,对是将底稿送向循环通路,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还是将底稿送向其通路长度大于第1循环通路的第2循环通路,再次对其进行读取处理的情况进行选择;经过上述已选择的第1循环通路,第2循环通路中的某个通路,将底稿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对应于底稿的识别结果,设定该底稿的读取模式;按照已设定的读取模式,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由此,本发明使经常采用的尺寸的底稿的处理速度提高,可在混合有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底稿读取处理中,对黑白底稿和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识别进行合理处理,对全部底稿进行高速读取处理。
还有,本发明提供一种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稿传送装置包括: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将从底稿盘上排送的底稿送向读取位置;第1返回通路,该第1返回通路在不调转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内外面的情况下,再次将底稿返回到上述传送通路;第2返回通路,该第2返回通路的长度大于第1返回通路,在不调转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内外面的情况下,再次将底稿返回到上述传送通路;转向通路,该转向通路将从上述读取位置传送的底稿的内外面调转,再次将底稿传送到上述传送通路;排纸通路,该排纸通路将从上述读取位置传送的底稿,排到设置于上述底稿盘的下方的排纸盘中。
在这里,上述转向通路,第1返回和第2返回通路均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另外,上述第2返回通路具有通路切换机构,该通路切换机构将传送到上述排纸通路的底稿,送向上述第1返回通路,由此,空间效率优良,形成小型的装置。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底稿的图像读取方法,该方法用于通过设置于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光学读取机构,依次对所传送的底稿的两面进行读取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判断底稿的沿传送方向的长度;对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其中一个面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对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其中一个面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对应于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长度,对下述情况进行选择,该情况指是将底稿送向第1循环通路,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还是将其送向其通路长度大于第1循环通路的第2循环通路,再次对其进行读取处理;经过上述已选择的第1循环通路,第2循环通路中的某个通路,将底稿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根据底稿的识别结果,设定该其中一个面的底稿的读取模式;按照该已设定的读取模式,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将上述其中一个面的图像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的内外面调转,并且将底稿返回到读取位置,将其传送到转向通路;在上述转向通路,对内外面已调转的底稿的另一面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对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另一面的图像是黑白图像,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图像进行识别;通过上述已选择的第1循环通路,第2循环通路中的某个通路,将上述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对应于底稿的另一面的识别结果,设定上述另一面的底稿的读取模式;按照上述已设定的读取模式,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由此,在本发明中,在对双面底稿的相应面进行图像处理中,可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使经常采用的尺寸的底稿的处理速度提高,由此,可对全部底稿进行高速读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
图2表示图1中的ADF的底稿传送机构;
图3a为表示各传感器的颜色识别的相对灵敏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的光谱灵敏度特性图,图3b表示黑白底稿的分光反射数据;
图4表示采用具有黑白传感器的4排图像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控制部的电路组成;
图5表示采用3排图像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控制部的电路组成;
图6表示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模式的设定;
图7a~7c表示用于说明底稿传送装置中的,传送较小的底稿的动作的图;
图8a~8c表示用于说明底稿传送装置中的,传送较小的底稿的动作的图;
图9a~9c表示用于说明底稿传送装置中的,传送较大的底稿的动作的图;
图10a~10c表示用于说明底稿传送装置中的,传送较大的底稿的动作的图;
图11表示图像读取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2表示图像读取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3表示图像读取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底稿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底稿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的实施方式的具体实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在下面将其称为“ADF”)和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图2表示ADF1的底稿传送装置。
如图1所示,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ADF1和读取装置2。ADF1装载于读取装置2上,按照通过读取装置2的第1台板3的顶面的方式传送底稿。
该读取装置2对传送的底稿,通过第1台板3,照射来自灯等的光源4的光,通过多个反射镜5,对其反射光进行反射,通过聚光镜6使其成像,通过作为CCD等的读取机构的图像传感器,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即,第1台板3位于读取装置2的读取位置(读取部)。另外,该读取装置2还具有可放置底稿的整个面的面积的第2台板8。上述读取装置2也可通过下述方式,通过第2台板8,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该方式为:使ADF1开闭,沿副扫描方向使由光源4和聚光镜5等形成的读取滑架中的第1滑架50和第2滑架51,在放置于第2台板8上的书物等的较厚底稿上移动。
ADF1包括底稿盘9,该底稿盘9用于放置多张底稿;供纸机构10,该供纸机构10逐张地将放置于底稿盘9中的底稿供向读取位置;排纸盘11,该排纸盘11接纳从上述读取位置排出的底稿。
另外,上述ADF 1包括供纸通路16,该供纸通路16逐张地将底稿盘9上的底稿供向第1台板3上的读取位置;传送通路17,该传送通路17与供纸通路16连接,沿第1台板3的上面,对底稿进行导向;排纸通路18,该排纸通路18从传送通路17,延伸到排纸盘11的排纸口;第1循环通路19,该第1循环通路19从排纸通路18,再次将底稿送向读取位置;第2循环通路20,该第2循环通路20从排纸盘11的排纸口,延伸到供纸通路16与传送通路17的连接部,再次将底稿返回到传送通路17;中间通路21,该中间通路21构成排纸通路18的支线通路,对来自传送通路17的底稿进行导向;转向通路22,该转向通路22将来自中间通路21的底稿转向,将底稿沿反向传送。
按照下述方式对转向辊40进行控制,该方式为:进行转向作业,即,在对底稿的双面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双面模式时,在夹持底稿的后端部的状态,使该底稿沿反向旋转,沿前后切换底稿的行走方向,通过第1循环通路19或第2循环通路20,将该底稿传送到第1台板3的读取位置。
象这样,本装置的底稿传送机构具有再次将底稿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功能。在这里,“再次传送”指如果在沿排纸方向传送底稿后,使该底稿循环,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则沿与上述排纸方向相反的上游方向,以转向方式传送底稿,再次将其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
在供纸通路16中,设置有排送辊26,该排送辊26对底稿进行排送;传送辊28,该传送辊传送通过上述排送辊26排送的底稿;分离部件29,该分离部件29使上述传送辊28仅仅传送最上面的底稿,阻止第2张以后的底稿的传送;1对阻挡辊30,该对阻挡辊30将通过传送辊28传送的底稿的前端对齐,然后将其送到下游侧。
排送辊26和传送辊28通过单向离合器OW1,与供纸马达M1连接。另外,阻挡辊30通过单向离合器OW2,与供纸马达M1连接。由此,供纸马达M1通过驱动轴的正向旋转,使排送辊26和传送辊28旋转,通过驱动轴的反向旋转,使阻挡辊30旋转。
在传送通路17中,设置有较大直径的传送辊31,多个从动辊32,33,34,该多个从动辊32,33,34与该传送辊31的外周面压力接触。传送辊31通过可正向旋转,反向旋转的传送马达M2而驱动。
在排纸通路18中,设置有从动辊36,该从动辊36与传送辊31压力接触;一对排纸辊37,该对排纸辊37将底稿排向排纸盘11。排纸辊37与可正反向旋转的传送马达M2连接。另外,象上述那样,在排纸通路18的下方,形成有转向通路22。
位于转向通路22中的1对转向辊4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压接螺线管SOL3,使其中一个转向辊40与另一个转向辊40离开,从而可在通过循环通路19和传送通路17而实现循环的底稿的前后端错开时,没有妨碍地对其传送。该转向辊40与可正反向旋转的传送马达M1连接。
在排纸通路18的上方,设置有第2循环通路20,该第2循环通路20用于在图像识别机构对底稿读取面的颜色进行识别,判断为再次读取时,控制机构指示底稿的读取的中断,在底稿尺寸为较大尺寸的场合,按照目前的底稿的后端与前端不重合的方式,使底稿循环。
在传送通路17的下游侧,设置有转向挡片42,该转向挡片42用于向排纸通路18,转向通路22中的任何一者进行导向。该转向挡片42通过螺线管SOL1而驱动。在将底稿送向转向通路22时,使该转向挡片42驱动到图示的“a”的位置,在送向排纸通路18时,该转向挡片42位于作为原始位置的“b”的位置。
另外,在该转向挡片42的下游侧,设置有第1排出挡片45,该第1排出挡片45将底稿送向第1循环通路19或排纸辊37中的任何一者。该第1排出挡片45通过螺线管SOL2而驱动。在将底稿送向排纸辊37时,该第1排出挡片45位于图示的作为原始位置的“a’”的位置,在送向第1循环通路19时,将该第1排出挡片45驱动到“b’”的位置。
此外,在排纸辊37的下游侧,设置有第2排出挡片46,该第2排出挡片46将底稿送向第2循环通路20,排纸盘11中的任何一者。该第2排出挡片46通过螺线管SOL3而驱动。在将底稿送向第2循环通路20时,该第2排出挡片46位于图示的作为原始位置的“b””的位置,在送向排纸盘11时,将该第2排出挡片46驱动到“a””的位置。
在排纸通路18的上方的第2循环通路20上,设置有自重挡片43,该自重挡片43借助所循环的底稿的前端,朝向上方运动,使底稿通过,将该底稿送向第2循环通路20,如果底稿的后端通过,则该自重挡片43朝向下方运动。
还有,在底稿盘9中,设置有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该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检测底稿盘9上的底稿长度;排空传感器S3,该排空传感器S3用于检测底稿的有无;在供纸通路16中,设置有阻挡传感器S4,在传送通路17中,设置有前端传感器S5,在转向通路22中,设置有转向传感器S6,在排纸通路18中,设置有排纸传感器S7。这些传感器与控制器(控制机构)连接。另外,供纸马达M1和传送马达M2与传送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连接。此外,压接螺线管SOL1,螺线管SOL2和螺线管SOL3均与传送用控制器连接。
通过该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S1~S7的输出信号和图像识别机构,对各马达M1,M2和各螺线管SOL1~SOL3进行控制,进行上述那样的底稿的传送动作。
排纸辊37与可沿一个方向旋转的传送马达M2连接。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象前面已描述的那样,设置有转向通路22,可在该转向通路22中,将底稿的前后端交换,进行底稿的内外面的调转。也可不设置该转向通路22,而通过排纸通路18和排纸辊37的正反运转,进行底稿的内外面的调转。即,按照添加可正反向旋转的排纸辊的方式,连接排纸辊37。由此,按照下述方式对排纸辊37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对底稿的双面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双面模式时,在夹持底稿的后端部的状态,沿反向旋转,将底稿转向,通过循环通路19,将其送向传送通路17。另外,一对排纸辊37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压接螺线管SOL,其中一个排纸辊37与另一排纸辊37离开的方式,以便在通过第1循环通路19和传送通路17而循环的底稿的前后端错开时,没有妨碍地传送。即,排纸通路18和上述一对排纸辊37具有进行沿前后切换底稿的行走方向的转向作业的功能。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时,图像识别机构对底稿读取面进行识别,在识别为再次读取(比如,从黑白读取模式,变为彩色读取模式)时,控制机构中断底稿的读取,将该底稿传送给排纸通路18。通过底稿尺寸的判断,将传送给该排纸通路18的底稿,传送给第1循环通路19,或第2循环通路20,通过传送通路17,将其再次传送给第1台板3。
如果象这样,对底稿再次传送,将其设定在第1台板3的读取位置上,则按照已控制的速度,比如,彩色读取模式的较慢的速度,传送底稿,再次进行读取处理。
通过上述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S1~S7的输出信号和图像识别机构,对各马达M1,M2和各螺线管SOL1~SOL3进行控制,进行底稿的传送动作。
在这里,对底稿尺寸的判断进行描述。
首先,第1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通过设置于底稿盘9上的两个传感器,即,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进行检测,该排空传感器S3检测底稿盘9上的底稿的有无。
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不工作”,仅仅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不工作”,长度检测传感器S2和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纵以下的长度。另外,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均“工作”时,判定为B4以上的长度。
如果将底稿供给供纸通路16,则设置于阻挡辊30的上游侧的阻挡传感器S4判断宽度。该阻挡传感器S4沿供纸通路16的底稿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根据这些传感器的“不工作”、“工作”,判断宽度方向的长度。底稿的尺寸的判断指象上述那样,通过检测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与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判断底稿尺寸。
第2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通过设置于底稿盘9上的2个传感器,即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进行检测,该排空传感器S3检测底稿盘9上的底稿的有无。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S2“不工作”,仅仅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不工作”,长度检测传感器S2,排空传感器S3“工作”时,判定为A4纵以下的长度。另外,在长度检测传感器S1和S2,与排空传感器S3均“工作”时,判定为B4以上的长度。
对于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在第1判断方法中,在阻挡辊30的上游侧的供纸通路16中,沿底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阻挡传感器S4判断宽度。在第2底稿尺寸判断方法中,通过下述滑动电位器(变阻器)(图中未示出)检测,该滑动电位器伴随可沿限制底稿的侧缘的宽度方向移动的侧板13(参照图1)的移动,实现旋转。底稿的尺寸的判断指象上述那样,通过检测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与借助滑动电位器(变阻器)的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检测,判断底稿尺寸。
第3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对于底稿传送方向的长度,如果在通过阻挡辊30,将底稿传送给前端传感器S5,传送规定距离,然后阻挡传感器S4未检测到底稿后端(阻挡传感器S4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则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如果阻挡传感器S4处于“工作”状态,则判断为A4横以上的长度。
底稿的宽度方向长度通过下述滑动电位器(变阻器)(图中未示出)检测,该滑动电位器伴随可沿限制底稿的侧缘的宽度方向移动的侧板13的移动,实现旋转。底稿的尺寸的判断在于象上述那样,通过阻挡传感器S4的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与滑动电位器(变阻器)的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检测,判断底稿尺寸。
第4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在于对于底稿传送方向的长度,如果在通过阻挡辊30,将底稿传送给前端传感器S5,传送规定距离,然后阻挡传感器S4未检测到底稿后端(阻挡传感器S4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则判定为A4横以下的长度,如果阻挡传感器S4处于“工作”状态,则判断为A4横以上的长度。对于底稿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置于阻挡传感器30的上游侧的阻挡传感器S4判断宽度。
多个阻挡传感器S4沿供纸通路16的底稿的宽度方向排列,通过这些传感器的“工作”、“不工作”,判断宽度方向的长度。底稿的尺寸的判断在于象上述那样,通过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底稿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检测,判断底稿尺寸。
另外,对于底稿尺寸的判断,可实施以上的4种方法,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1底稿尺寸判断方法。其它的判断方法也可适用。另外,也可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面板的输入信号,个人计算机等,输入底稿尺寸。
下面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对读取图像是黑白图像,还是彩色图像的识别方法进行描述。
图3a为表示各传感器的彩色识别的相对灵敏度与波长的关系的光谱灵敏度特性图,图3b表示黑白底稿的分光反射数据的实例。如图3a所示,就红色传感器排、绿色传感器排、蓝色传感器排的读取程度来说,产生各排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的峰值的波长在红(R)、绿(G)、蓝(B)中是不同的,在彩色底稿读取处理时,各排传感器的输出的峰值的波长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黑白底稿的场合,光谱反射率不依赖于波长而为一定,各排传感器相对白色象素,均呈现较高的传感器输出,相对黑色象素,均呈现较低的传感器输出。由此,对已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象这样,为了对底稿进行识别,可仅仅对各种颜色的传感器排的输出的峰值的波长是否不同进行判断,由此,应注意到可根据通过黑白读取模式的高速读取,已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
本发明的颜色识别部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从后面将要描述的黑点补偿部,接收已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红色传感器排、绿色传感器排、蓝色传感器排的输出,如果各输出图形之间具有差别,则将其识别为彩色,如果没有差别,则将其识别为黑白。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下述实例进行了描述,在该实例中,对于图像信号控制器(控制器),在控制器中,具有逐个存储读取机构已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数据存储部107(图4和图5)。但是,根据图像读取装置的种类,也可为不设置存储图像数据的数据存储器,而设置对来自读取机构的图像数据进行补偿处理,然后将其输出给图像成形装置的类型。在这样的场合,在采用本发明时,对黑白数据、彩色数据的图像数据的种类进行识别的识别机构根据来自读取机构的图像数据的补偿信号,进行识别。
图4表示采用除了红(R)、绿(G)、蓝(B)的3个传感器以外,还具有黑白(B/W)传感器的,共计4个排传感器的控制器100的电路组成。在图4中,控制器100具有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4排传感器102W,102R,102G,102B;A/D转换部103,该A/D转换部103将传感器排已读取的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黑点补偿部104,该黑点补偿部104对已转换的数据进行黑点补偿(光电转换元件之间的灵敏度补偿)。
控制器100还包括颜色识别部106,该颜色识别部106对进行了黑点补偿的数据的灰度进行识别;控制部108,该控制部108接收已通过颜色识别部106识别的结果,输出控制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的信号;选择部105,该选择部105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切换到黑白数据,或彩色数据,将其输出;数据存储部107,该数据存储部107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将数据切换到黑白的读取,或彩色的读取,将其存储,将其输出给图像成形装置。
在图4所示的控制电路的场合,第1读取模式(黑白读取模式)时的图像数据采用已通过黑白传感器102W读取的图像数据,但是同时根据绿色传感器102G、红色传感器102R和蓝色传感器102B的输出,对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判断。
图5为采用红(R)、绿(G)、蓝(B)的3排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控制部100b,该图像信号控制部100b具有传感器排102R,102G,102B;A/D转换部103,该A/D转换部103将该传感器排已读取的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黑点补偿部104,该黑点补偿部104对已转换的数据进行黑点补偿;黑白混合(monochrome mix)转换部109,该黑白混合(monochrome mix)转换部109根据已进行了黑点补偿处理的数据,产生黑色的信号;颜色识别部106,该颜色识别部106对进行了黑点补偿处理的数据的灰度进行判断;控制部108,该控制部108接收已通过颜色识别部识别的结果,将控制读取的信号输出给图像读取装置。
图像信号控制部100b包括选择部105,该选择部105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切换到黑白数据,或彩色数据,将其输出;数据存储部107,该数据存储部107通过来自控制部108的SEL信号,将读取数据切换到黑白的读取,或彩色的读取,对其进行存储处理,将其输出给图像成形装置。
于是,在图5的控制电路的场合,第1读取模式(黑白读取模式)时的图像数据为绿色传感器102G,红色传感器102R和蓝色传感器102B的输出的AND值。另外,根据是否具有绿色传感器102G,红色传感器102R和蓝色传感器102B的输出图形的差异,识别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底稿读取模式的控制实例进行描述。
图6表示读取模式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在通过本图像读取装置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时(ST1),操作人员根据图6进行读取模式的设定(ST2)。
如果将读取模式设定在彩色读取模式(ST3),则进行低速的彩色图像模式(25CPM/100mm/sec)的图像读取。如果设定在黑白读取模式(ST5),则进行高速的黑白图像模式(50CPM/200mm/sec)的图像读取。另外,在设定于自动彩色读取(ACS)模式的场合(ST4),进行高速的ACS读取模式(75CPM/300mm/sec)的读取。
在这里,参照图7~13,对本发明的ADF的,底稿传送动作实例进行描述。
图7~图10表示用于说明通过ADF的底稿传送机构,传送底稿的动作的图,图11~图13为表示说明图7~图10所示的读取动作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将底稿放置于底稿盘9上,设定读取模式(图11,ST10),将启动键设置在“ON”的状态(图10,图11)。通过底稿盘9上的传感器S1,S2和阻挡辊S3,检测底稿的大或小的尺寸(图11,ST12)。
图12表示对属于小尺寸的底稿进行读取时的动作的流程图。作为其尺寸检测的结果,将底稿判定为A4横的底稿(ST40)。图7a表示此时的底稿的状态,在读取位置进行对底稿进行读取,将该底稿传送到第1循环通路19的状态。
如果将底稿尺寸判定为A4,则设置于中间通路21中的转向挡片42位于“b”的位置,使第1排出挡片45移动到“b’”的位置,使第2排出挡片46移动到“a””的位置(ST41)。运送辊31正向旋转,将底稿送向第1循环通路19。
如果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则识别机构进行已读取的底稿的黑白或彩色的识别(ST42)。按照此时的读取速度为300mm/sec的方式进行读取处理。在底稿为彩色的场合,将读取模式设定在彩色读取模式(ST43),进行彩色读取模式的正式读取处理(ST44)。此时的彩色底稿的读取速度为100mm/sec。图7b表示上述的动作时的状态,使底稿通过传送通路17,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其进行读取处理。
如果外面(其中一个面)的正式读取处理结束,则确认预先设定的读取模式是否设定在内面(另一面)读取模式(双面读取模式),在具有内面读取模式的场合,开始用于读取内面的动作(ST45)。
如图7c所示,将其外面进行了读取的底稿传送给转向通路22,将其内外面调转,以便进行双面读取处理。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ST47)。
在图8a中,将底稿从转向通路22,经过第1循环通路19,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此时,将第1排出挡片45移动到“b’”的位置,针对内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进行黑白/彩色的识别(ST42)。
在图8b中,将底稿通过传送通路17,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相对应的读取模式,进行正式读取处理(ST43,ST44)。将确认正式读取结束的底稿(ST45)如图8c所示,传送到转向通路22,以便按照底稿的页的顺序进行对齐。
将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1排出挡片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2排出挡片46移动到“a””的位置(图12,ST46)。将传送到转向通路的底稿的内外面调转,将其通过排纸通路18,排到排纸盘11。在具有下一张底稿的场合,从步骤41起(图12,ST41),进行同样的动作。
在通过图像识别机构,将底稿面识别为黑白面的场合(ST42),将读取模式设定为黑白的读取模式(ST50),按照黑白的取模式,进行正式读取处理(ST51)(参照图7b)。按照此时的底稿读取速度为200mm/sec的方式,进行读取处理。
如果外面的读取处理结束,则检测内面读取模式的有无,在具有内面读取模式的场合,开始用于读取内面的动作。如图7c所示,将其内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传送到转向通路22,将其内外面调转,以便进行双面读取处理。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ST54)。
在图8a中,将底稿从转向通路(第1排纸挡片45位于“b’”的位置),经过第1循环通路19,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针对其内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进行黑白/彩色的识别(ST42)。
如图8b所示,将底稿通过传送通路17,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相对应的读取模式,进行正式读取处理。在黑白读取模式的场合,进行上述的黑白模式的读取处理(ST50,ST51)。
将确认正式读取处理结束的底稿(ST52)如图8c所示,传送到转向通路22,以便按照底稿的页的顺序进行对齐。将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1排出挡片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2排出挡片46移动到“a””的位置(ST53)。将传送到转向通路的底稿的内外面调转,将其通过排纸通路18排到排纸盘11(ST56)。在具有下一张底稿的场合,从步骤ST41起,进行同样的动作。
下面对较大尺寸的底稿的双面读取动作进行描述。图13表示对较大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a表示在读取位置对较大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将其传送给第2循环通路20的状态。
通过底稿盘9上的传感器S1,S2和阻挡传感器S4检测底稿的尺寸。作为该尺寸检测的结果,将底稿判定为比如,A3尺寸的底稿。如果将底稿尺寸判定为A3,则设置于中间通路21中的转向挡片42位于“b”的位置,将第1排出挡片45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2排出挡片46移动到“b””的位置(ST21)。
传送辊31沿正向旋转,将底稿送向第2循环通路20。如果对该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则识别机构进行是已读取的底稿的黑白还是彩色的识别(ST22)。如果将底稿面识别为彩色面,则将读取模式设定在彩色读取模式(ST23),再次将底稿汇合于第1循环通路19,通过传送通路17,按照彩色模式,进行正式读取处理(图13,ST24)。
图9b表示将底稿通过传送通路17,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相对应的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的动作。检测在外面的正式读取处理结束后,是否具有内面的读取模式(ST25)。在具有内面读取模式的场合,如图9c所示,将该底稿传送给转向通路22,将其内外面调转,以便进行双面读取处理。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ST27)。
在图10a中,将底稿从转向通路22,经过第2循环通路20,汇合于第1循环通路19,将其从传送通路17,传送到读取位置。此时,使第1排出挡片45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2排出挡片46移动到“b””的位置。将内外面调转的底稿通过第2循环通路20,汇合于第1循环通路19,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
对已读取的底稿进行黑白/彩色的识别(图13,ST22)。在识别为彩色底稿的场合,进行与上述外面的读取相同的处理步骤(图13,ST23,ST24)。如图10b所示,处于将底稿经过传送通路17,再次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其进行读取处理。
将读取处理结束的底稿(ST25)如图10c所示,传送到转向通路22,以便按照排到排纸盘11上的底稿的页的顺序对齐。将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1排出挡片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2排出挡片46移动到“a””的位置(ST26)。将传送到转向通路22的底稿的内外面调转,按照页的顺序进行对齐,在此状态,将其通过排纸通路18排到排纸盘11。
此外,在将底稿面识别为黑白面的场合(ST22),将读取模式设定为黑白读取模式(ST30),将底稿从第2循环通路20传送,再次将其汇合于第1循环通路19,通过传送通路17,进行黑白模式的正式读取处理(ST31)。按照此时的读取速度为200mm/sec的方式进行读取处理。如图9b所示,将底稿通过传送通路17,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相对应的读取模式对其进行读取处理。
检测在外面的读取处理结束后,是否具有内面的读取模式(ST32)。在具有内面读取模式的场合,如图9c所示,将底稿传送给转向通路22,将其内外面调转,以便进行双面读取处理。此时,使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ST34)。
在图10a中,底稿使第1排出挡片45从转向通路,位于“a’”的位置,使第2排出挡片46位于“b””的位置。内外面已调转的底稿通过第2循环通路20,汇集于第1循环通路19,再次将其传送到读取位置。对该已读取的底稿进行黑白/彩色的识别(ST22)。
在识别为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的场合,进行与上述的外面的读取相同的处理步骤(ST23,ST24)。如图10b所示,处于将底稿通过传送通路17,再次运送到读取位置,按照与识别相对应的读取模式进行读取的状态。
将读取处理结束的底稿如图10c所示,传送到转向通路22中,以便按照排到排纸盘上的底稿的页的顺序进行对齐。将转向挡片42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1排出挡片移动到“a’”的位置,将第2排出挡片46移动到“a””的位置(ST26)。将传送到转向通路22的底稿的内外面调转,按照页的顺序进行对齐,在此状态,将其通过排纸通路18,排到排纸盘11(ST56)。
在这里,对底稿传送装置的第2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4表示第2实施例的ADF的底稿传送机构。在图2所示的第1实施例中,传送辊31由较大直径的辊构成。在第2实施例中所构成的传送辊按照如图12所示,传送辊39a,39b,39c,39d与从动辊32,33,34,36成对的方式设置。
4个传送辊39a,39b,39c,39d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为了提供传送马达M2的驱动力,皮带71架设于驱动轴70,与4个传送辊39a,39b,39c,39d上,通过皮带71,由传送马达M2的驱动力进行驱动。4个传送辊39a,39b,39c,39d按照分别与相应的从动辊32,33,34,36压力接触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底稿传送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除了传送辊39的组成以外,其它的方面与第1实施例的组成和功能相同,故省略对其它的组成的描述。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3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第3图像读取装置与图1,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ADF的底稿传送机构不同,其基本上同时地对底稿的两面进行读取处理,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第1读取组件50,该读取组件50由设置于读取装置侧的光学读取组件构成;第2读取组件72,该第2读取组件72在ADF侧,位于第1读取部的下游侧。
第2读取组件72将来自光源的光照射给底稿面,通过CCD读取元件,对来自底稿面的反射光进行读取处理。在本方案中,第1读取组件50对底稿的其中一个面(比如,外面)进行读取处理,第2读取组件72对底稿的另一面(比如,内面)进行读取处理。在ADF中,设置有底稿的传送通路17;第1循环通路73,该第1循环通路73设置于第2读取组件72的下游;第2循环通路74,该第2循环通路74的长度大于第1循环通路73。
在第1循环通路73的入口处,设置有第1挡片75,该第1挡片75朝向图所示的“A”或“B”移动,将底稿送向第1循环通路73或第2循环通路74,在第2循环通路74的入口处,设置有第2挡片76,该第2挡片76朝向图所示的“A’”或“B’”移动,用于将底稿送向第2循环通路74或排纸盘11。
从底稿盘9供给的底稿通过供纸机构,逐张地分离,通过传送通路17传送到第1读取位置X,以便进行预通过,对外面侧进行读取,然后,通过设置于下游的第2读取组件72,对内面侧进行读取处理。将预通过的读取处理结束的底稿传送到排纸通路18,根据长度的判断的结果,将其传送到第1循环通路73或第2循环通路74。
此时,将较短的底稿传送到第1循环通路73,将较长的底稿(较大的底稿,比如,B4,A3纵向尺寸)传送到第2循环通路74,其中,循环通路较长,以便底稿的后端与前端不重合。将底稿再次传送给传送通路17,进行正式读取处理。
在该ADF1中,如果判定在预先扫描中已读取的底稿为较短的底稿(书信(letter)尺寸横以下),则将第1挡片75移动到“A”的位置,将底稿传送给第1循环通路73。如果判定为较长的底稿(B4,A3纵),则将第1挡片75移动到“B”的位置,将第2挡片76移动到“A’”的位置。将底稿传送给第2循环通路74,将其汇集于第1循环通路73,再次传送通路17,将其传送给第1、第2读取组件50,72,进行正式读取处理。如果正式读取处理结束,则第1挡片75移动到“B”的位置,第2挡片76移动到“B’”的位置。将正式读取处理结束的底稿排到排纸盘11。
可进行下述处理,该处理包括预扫描,该预扫描可通过1次的传送,对底稿的双面进行读取处理,该预扫描用于对双面底稿进行识别;读取处理,在该读取处理中,通过对应于预扫描的识别结果的正式读取的2次传送,对底稿的两面进行读取。
象上面具体描述的那样,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在规定的读取位置,对所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图像识别机构,该图像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该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至少按照长短的2种,对沿传送方向的底稿的长度进行判断;第1循环通路,该第1循环通路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第2循环通路,该第2循环通路的通路长度大于上述第1循环通路,其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对应于上述底稿长度判断机构的判断结果,对作为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通路的,上述第1循环通路或第2循环通路中的哪个进行选择。
由此,本发明涉及可通过ADF对行走的底稿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判断小尺寸的底稿和大尺寸的底稿,另外,识别黑白/彩色模式,设定读取模式,按照与底稿相对应的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根据底稿的尺寸,在传送通路中移动,由此,高速地实现黑白底稿与彩色底稿混合的一批底稿的读取处理。

Claims (7)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放置底稿的底稿盘;
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将从该底稿盘上排送的底稿送向规定的读取位置;
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配置在所述规定的读取位置,对所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第1循环通路,该第1循环通路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
第2循环通路,该第2循环通路配置在所述底稿盘与位于其下方的排纸盘之间,其通路长度大于上述第1循环通路,其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
转向通路,该转向通路将从上述读取位置传送的底稿的传送方向前后调转;
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该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至少按照长、短两种方式,对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进行判断;
通路选择机构,该通路选择机构对应于上述底稿长度判断机构的判断结果,选择性地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导向上述第1循环通路或上述第2循环通路;
上述转向通路在上述第1循环通路和上述第2循环通路的上游侧,配置在上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
上述通路选择机构具有通路切换机构,该通路切换机构将来自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通过上述转向通路导入上述第1循环通路,或不经过该转向通路,导入上述第1或第2循环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识别机构,该图像识别机构对已通过上述读取机构读取的底稿是黑白底稿还是具有彩色图像的底稿进行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稿盘和上述转向通路上下地配置在上述读取位置的上方,在该底稿盘与转向通路之间配置有接纳来自上述读取位置的原稿的排纸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循环通路由迂回通路构成,该迂回通路在读取位置的下游侧,与第1循环通路分开,然后,再次与上述第1循环通路汇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迂回通路为将通过上述读取位置,从排纸口排出的底稿返回到上述第1循环通路的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稿长度判断机构根据从外部输入的数据,对底稿的长度进行判断。
7.一种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放置底稿的底稿盘;
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将从该底稿盘上排送的底稿送向读取位置;
排纸通路,该排纸通路将从上述读取位置传送的底稿,排到设置于上述底稿盘的下方的排纸盘中;
第1循环通路,该第1循环通路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
第2循环通路,该第2循环通路配置在所述底稿盘与位于其下方的排纸盘之间,其通路长度大于上述第1循环通路,其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再次传送导向到上述读取位置;
转向通路,该转向通路将从上述读取位置传送的底稿的传送方向前后调转;
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该底稿长度判断机构至少按照长短的2种,对底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进行判断;
通路选择机构,该通路选择机构对应于上述底稿长度判断机构的判断结果,选择性地将已通过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导向上述第1循环通路或上述第2循环通路;
上述转向通路在上述第1循环通路和上述第2循环通路的上游侧,配置在上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
上述通路选择机构具有通路切换机构,该通路切换机构将来自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通过上述转向通路导入上述第1循环通路,或不经过该转向通路,导入上述第1或第2循环通路。
CNB03149692XA 2002-08-07 2003-08-06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13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0565/2002 2002-08-07
JP2002230565A JP2004072536A (ja) 2002-08-07 2002-08-07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原稿搬送装置
JP230565/02 2002-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1148A CN1481148A (zh) 2004-03-10
CN100341309C true CN100341309C (zh) 2007-10-03

Family

ID=31986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969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1309C (zh) 2002-08-07 2003-08-06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94580B2 (zh)
JP (1) JP2004072536A (zh)
CN (1) CN10034130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3013A1 (en) * 2003-09-22 2005-03-24 Xerox Corporation Enhancing black & white image quality with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resources
JP2005203987A (ja) * 2004-01-14 2005-07-28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4305193B2 (ja) * 2004-01-23 2009-07-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7511864B2 (en) * 2004-05-17 2009-03-31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that scans both sides of an input sheet
US20070127092A1 (en) * 2005-05-19 2007-06-07 Hubert Kamm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tically Determining Colors of Objects
US20060279748A1 (en) * 2005-06-08 2006-12-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resolution differences of color and monochrome sensors
US7880925B2 (en) * 2005-08-02 2011-02-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mage file with a color layer and a monochrome layer
JP2007116272A (ja) * 2005-10-18 2007-05-10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DE602005022237D1 (de) * 2005-11-29 2010-08-19 Oce Tech Bv Scanner und verfahren zum scannen
JP4321534B2 (ja) * 2006-02-22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US8059314B2 (en) * 2006-09-20 2011-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4818038B2 (ja) * 2006-09-25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797959B2 (ja) * 2006-12-11 2011-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KR101116614B1 (ko) * 2007-03-19 2012-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독취방법
JP4948291B2 (ja) * 2007-06-29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2009130380A (ja) * 2007-11-19 2009-06-11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357532B (en) * 2008-02-29 2012-02-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Duplex scanning apparatus
JP5039736B2 (ja) * 2009-03-24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83296B2 (ja) * 2009-04-10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3032216A (ja) * 2011-07-07 2013-02-14 Murata Machinery Ltd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原稿搬送方法
JP2015126433A (ja) * 2013-12-26 2015-07-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原稿搬送装置
JP6361620B2 (ja) * 2015-09-28 2018-07-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19894B2 (ja) * 2018-10-24 2022-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1417A (ja) * 1996-03-22 1997-10-03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1081449A (ja) * 1996-06-10 1998-03-31 Nisca Corp 原稿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931A (ja) * 1997-06-12 1999-01-06 Konica Corp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5887865A (en) * 1996-06-10 1999-03-30 Konic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f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5946527A (en) * 1998-04-13 1999-08-31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of different sizes of document sheets in an electronic imaging system
US5973804A (en) * 1989-08-02 1999-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a color or monochromatic image
US6098977A (en) * 1996-09-30 2000-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original conveying apparatus having original travel revers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5664A (en) 1979-11-26 1981-06-22 Ricoh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copier
US5181714A (en) * 1990-11-26 1993-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ocument feeder with adjustable length document reversing transport path
JP2747377B2 (ja) * 1991-03-25 1998-05-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供給装置
JP3215811B2 (ja) * 1997-11-21 2001-10-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H11298667A (ja) 1998-04-14 1999-10-29 Konic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3804A (en) * 1989-08-02 1999-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a color or monochromatic image
JPH09261417A (ja) * 1996-03-22 1997-10-03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1081449A (ja) * 1996-06-10 1998-03-31 Nisca Corp 原稿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887865A (en) * 1996-06-10 1999-03-30 Konic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f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098977A (en) * 1996-09-30 2000-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original conveying apparatus having original travel revers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2931A (ja) * 1997-06-12 1999-01-06 Konica Corp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5946527A (en) * 1998-04-13 1999-08-31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of different sizes of document sheets in an electronic imag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1148A (zh) 2004-03-10
JP2004072536A (ja) 2004-03-04
US20040057079A1 (en) 2004-03-25
US7394580B2 (en) 200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1309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US10218870B2 (en) Image scanner with dividing member
CN100350783C (zh) 图像读取装置、基准部件异物检测方法
CN1061935C (zh) 能够进行两种装订处理的纸页装订装置
CN185598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258447C (zh) 纸张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1310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和底稿传送装置
CN1275192C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855984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296780C (zh) 成像设备
CN1237785C (zh) 胶片扫描器
CN1229965C (zh) 双面文件读取装置及双面文件读取方法
CN1595307A (zh) 成像装置
KR101080422B1 (ko) 양면 원고 스캔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양면 원고 스캔방법
CN1481150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23691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96176C (zh) 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打印机
CN1673897A (zh) 具薄片插入功能的薄片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
JP4975853B2 (ja)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CN1396555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229966C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JP200419374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0728390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S632722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