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2770A - 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2770A
CN1472770A CNA03146310XA CN03146310A CN1472770A CN 1472770 A CN1472770 A CN 1472770A CN A03146310X A CNA03146310X A CN A03146310XA CN 03146310 A CN03146310 A CN 03146310A CN 1472770 A CN1472770 A CN 1472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eck
coil
deflecting coil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63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3426C (zh
Inventor
�ɱ߼���
渡边荣
广田胜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2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2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34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34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86Vessels; Containers; Vacuum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5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cross-section of ray or beam; Arrangements for correcting aberration of beam, e.g. due to lenses
    • H01J29/563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cross-section of ray or beam; Arrangements for correcting aberration of beam, e.g. due to lenses for controlling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70Arrangements for deflecting ray or beam
    • H01J29/72Arrangements for deflecting ray or beam along one straight line or along two perpendicular straight lines
    • H01J29/76Deflecting by magnetic field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29/00Details of 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29/89Optical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vessel
    • H01J2229/8907Image proje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在投影电视或者投影仪等中使用的单电子束方式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中修正受到偏转畸变影响的电子束的轨道,将画面上的电子束的形状校正成近似圆形形状,提高荧光屏上的显示图像的聚焦性能。在偏转线圈7的漏斗状部侧开口部的上下部配备设置磁化方向在水平方向(X轴)相互不同的一对磁体23、24。该一对磁体23、24被埋入并保持固定在支承水平偏转线圈71的线圈支承体20内。

Description

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投影电视、视频投影仪等投影式图形显示装置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投影式图形显示装置中,装载有分别在红、绿以及蓝波段发光的3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各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图像通过配置在各个面板部的前面侧的各个投影透镜被放大,并投影在屏幕上进行合成。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中,从萤光面侧朝向电子枪方向依次地安装配置有偏转线圈、会聚线圈以及校准磁体等,从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受到偏转线圈产生的偏转磁场的偏转作用到达到萤光面上。
在投影式图形显示装置中,为了使从上述3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投射出来的图像在屏幕上一致,需要利用会聚线圈产生的磁场进行光栅的畸变或者3种颜色光栅不一致(称之为色偏离或者不会聚)的校正,得到没有色偏离的图像。这里,关于该种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可以列举出日本特开平8-287845号公报等所开示的类型。
近年来,陆续开发了降低提供给偏转电路的偏转功率、提高显示图像的聚焦性能,并为提高色偏离校正效率而将安装偏转线圈的部分的颈部外径做得较收容电子枪部分的颈部外径减小了直径尺寸构成的异径颈方式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如果将用于进行上述的色偏离校正的会聚线圈安装在该异径颈方式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外径尺寸相对小的颈部(颈径小部),则由于可以缩小会聚线圈本身的内径,故可以提高投影式图形显示装置的屏幕上的色偏离校正灵敏度。
此外,为了进行上述的聚焦特性的改善,电子枪越是将主透镜形成大口径则越容易得到其效果,故如果将之安装在外径尺寸相对大的颈部(颈径大部),则由于可以加大其透镜口径,故可以提高投影式图像显示装置的屏幕上的像质。进而,偏转线圈安装得越靠近电子枪其偏转效率越好,换言之,颈部外径尺寸做得越小则越可以降低偏转功率。具体地就是,对在颈径小部设置了偏转线圈的情况和在颈径大部设置了偏转线圈的情况,二者在偏转功率上存在约25%左右的差。在颈径小部设置了偏转线圈,在颈径大部插入了电子枪的异径颈方式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与只用颈径大部构造而构成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相比,可以获得大致等同的像质且可以抑制偏转电流。
在异径颈方式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中,必须进行会聚线圈向颈径大部的安装以及偏转线圈向颈径小部的安装,提高色偏离校正灵敏度便成为了课题。
但是,异径颈方式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从配置在颈径大部内的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受到偏转线圈的偏转磁场的强烈的影响,相对地在画面周边部产生了电子束的形状变形的、所谓的偏转畸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提高显示图像的聚焦性能,还可以提高色偏离校正效率以及修正偏转畸变、提高了画面周边部的像质的异径颈方式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采用在上述偏转线圈的开口部上下配置在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极性的第1磁体,且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上侧的第1磁体和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下侧的第1磁体在左右方向极性不同的构成,能够修正冲入偏转磁场内的电子束的轨道并将在纵长方向畸变了的电子束校正成为近似于圆形形状的电子束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另外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通过在上述偏转线圈的开口部上下配置在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极性的第1磁体,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上侧的第1磁体和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下侧的第1磁体在左右方向极性不同,在偏转线圈的开口部周缘配置在阴极射线管的管轴方向具有不同的极性的第2磁体,能够将在纵长方向畸变了的电子束校正成为近似接近于圆形的形状,并将在辐射状方向上畸变了的电子束校正成为近似接近于圆形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的构成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偏转线圈的构成图;
图3是在图2所示的偏转线圈中装入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图3所示的一对垂直偏转线圈的线圈相互间的桶形磁场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在受到由水平偏转线圈产生的偏转畸变的影响的画面上的电子束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由图2所示的水平偏转线圈校正电子束的轨道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利用图2所示的水平偏转线圈的画面上的电子束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的其他的实施形式的偏转线圈的构成图;
图9是说明利用图8所示的偏转线圈校正电子束的轨道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投影电视的系统概念的示意图;
图11是背投式投影电视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实施例的图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1中,该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由面板1和颈部3的一端用漏斗状部2连接,而颈部3的另一端则利用芯柱5进行了密封的真空玻壳构成。在芯柱5上,埋设了用于向电子枪6的各个电极供给电压的数根管脚51。基座4是保护该芯柱5以及管脚51的部件。
此外,投射式阴极射线管在近似矩形形状的面板1的内面形成单色的近似矩形形状的萤光面,从电子枪6发射出一束电子束。该电子束通过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受偏转线圈7的偏转作用并在萤光面上进行扫描而使画面发光。
面板1的外面具有近似于平坦的形状,内面则形成在电子枪6侧呈凸形状的形状,并由此形成了凸透镜。在本实施形式中,面板1的内面是球面形状,其曲率半径R为350mm。此外,为了减少像差,有时也非球面地形成面板1的内面。面板1的中央的玻璃厚度To为14.1mm。面板1的对角线方向外形尺寸是7英寸,形成有萤光面的有效画面的对角线方向的尺寸为5.5英寸。另外,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全长L1是276mm。
颈部3具有连接于漏斗状部2侧的颈径小部31、被芯柱5密封住的颈径大部32和连接颈径小部31与颈径大部32的颈连接部33。在颈径小部31和漏斗状部2的过渡区域外周设置有偏转线圈7。颈径小部31的外径是29.1mm。此外,在颈径大部32的内部收容了电子枪6。该颈径大部32的外径是36.5mm,形成为具有比颈径小部31大7mm的尺寸。将这样具有外径尺寸不同的颈部类型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称之为“异颈径方式阴极射线管”。另外,还应该在上述的具体的尺寸上考虑制造上的尺寸误差。
这样,偏转电子束的偏转线圈7的水平偏转线圈71以及垂直偏转线圈72设置在外径尺寸小的颈径小部31。由此,可以抑制偏转功率。此时,该偏转功率与颈部外径尺寸36.5mm的情况相比节省约25%左右。此外,由于会聚电子束的电子枪6的主透镜形成电极被收容在外径大的颈径大部32,故可以加大电子透镜的径向尺寸。
另外,电子枪6的第1栅电极(控制电极)61形成为杯状,发射电子束的阴极收容在第1栅电极61内。再有,第2栅电极(加速电极)62与第1栅电极61一同形成了预聚焦透镜。此外,在第3栅电极(第1阳极)63上,外加有与作为最终电极的第5栅电极(第2阳极)65大致相等的约30kV阳极电压。一般地,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阳极电压约为25kV以上。
如果在束偏转区域和束会聚区域使颈部外径不同,则因机械方面的制约电子枪将远离萤光面。如果电子枪远离开萤光面,则电子束的聚焦特性将劣化。但是,通过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中升高阳极电压,可以容易地解决聚焦劣化的问题。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中,也可以以约30kV以上的最高阳极电压进行工作。
此外,第4栅电极(聚焦电极)64被分割形成为第4栅电极第1构件(聚焦电极第1构件)641和第4栅电极第2构件(聚焦电极第2构件)642,两个电极构件均外加约8kV左右的聚焦电压。该聚焦电极第2构件642的萤光面一侧径尺寸变大,并进入第2阳极65的内部形成了大口径最后级主透镜。该主透镜是颈部外径越大则在改善聚焦特性改善方面越有效,故可以加大其透镜口径。该最后级主透镜的中心位置用上述聚焦电极第2构件642的萤光面侧的前端部ML定义,从最后级主透镜位置ML到面板1的内面中央的管轴方向距离L2为139.7mm。
另外,由于投射式阴极射线管需要做成高亮度,故束电流(阴极电流)达到约4mA以上。为了在这样的大电流下也能够维持高的聚焦性能,能够加大主透镜口径是极为重要的。由于PRT萤光面的电压高,特别是由大电流时的空间电荷的排斥作用所引起的束发散变得较小,故大电流时的萤光面上的电子束点的大小大致由电子枪的球差所引起的束扩散来确定。即,在PRT中,与使颈径不同而电子枪远离萤光面的影响相比,加大电子枪的透镜口径的影响更大。
再有,屏蔽杯66与第2阳极65一体形成了主透镜。屏蔽杯66的萤光面一侧的直径逐渐地变小。对应于在电子枪6的前端附近颈连接部3 3的外径变小,该电子枪6的前端附近的直径也变小,防止了电子枪6过大地离开萤光面。
作为单电子束方式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与作为在一直线上排列了的3个电子束方式的荫罩型彩色阴极射线管不同,可以不考虑两边电子束与颈部内壁的碰撞。在本发明的异径颈方式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中,为了满足处于相反的关系的偏转功率降低和扩大主透镜直径两者,如前面所述的那样,应该尽可能地加大颈径大部32和颈径小部31的颈径差,如果有5mm以上的差则效果明显。
另一方面,因为连接着颈径大部32和颈径小部31的颈连接部33是沿管轴方向颈径逐渐地变化的区域,故如果加大颈径大部32和颈径小部31的颈径差,则颈连接部33的管轴方向长度也将被扩大。如前述的那样,在颈径大部32的外径尺寸为36.5mm、颈径小部31的外径尺寸为29.1mm时,颈连接部33的管轴方向长度为8mm。该颈连接部33成为剩余空间。
此外,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中,较偏转线圈7靠基座4一侧安装了会聚线圈8、速调线圈9以及定心磁体10、11。偏转线圈7具有使电子束在水平方向扫描的水平偏转线图71、使电子束在垂直方向扫描的垂直偏转线圈72以及将水平偏转线圈71和垂直偏转线圈72保持在各自的位置上的线圈隔离物73。偏转线圈7的基座4一侧安装在外径尺寸小的颈径小部31上。
这里,虽然没有详细地图示出偏转线圈7,但具体的构造是:水平偏转线圈71装入在线圈支承部内,中介于线圈隔离物73装入垂直偏转线圈72,进而,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芯包覆且保持固定该垂直偏转线圈72的外面侧,安装在颈径小部31上。
另外,会聚线圈8具有使得产生会聚磁场的环形线圈,配置成从外径大的颈径大部32一直跨到颈连接部33的状态,并安装在设置在偏转线圈7的线圈隔离物73的基座4一侧端部的会聚线圈保持架81上。之所以将会聚线圈8安装在了颈径大部32上,是因为通过向颈径小部31的基座4一侧的延长,可以防止从电子枪最后级主透镜位置ML到萤光面中央的距离L2和PRT的全长L1过于变大。
进而,会聚线圈8其内面形成为大致圆筒面形状,具有沿管轴方向整体对应了颈径大部32的大的内径。这是因为是从基座4一侧安装会聚线圈8。尽管会聚线圈8的颈连接部33的内径与颈径大部32相同,但由于是利用构成前述的剩余空间的颈连接部33延长了会聚线圈8的线圈全长,故即使不将会聚线圈8安装在颈径小部31上也可以提高色偏离校正灵敏度。
这里,为了提高色偏离校正灵敏度,也可以考虑将会聚线圈8的全长向基座4一侧延长。但是,由于在较会聚线圈8靠基座4一侧中介于颈部构件保持架13用夹具12固定了速调线圈9以及定心磁体10、11等颈部构件,故需要考虑会聚线圈8不能与这些颈部构件产生干涉。此外,会聚线圈8的线圈的管轴方向中央位置CY从电子枪的最后级主透镜位置ML偏离到基座4一侧,存在对电子束的会聚作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因而,上述会聚线圈8的管轴方向线圈中央位置CY最好配置在较最后级主透镜位置ML靠萤光面侧。
速调线圈9是为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而使用的。因该速调线圈9设置在外径36.5mm的颈径大部32,故色偏离校正灵敏度将成为问题。为了提高速调线圈9的灵敏度,聚焦电极64被分割成聚焦电极第1构件641和聚焦电极第2构件642,在第1构件64 1和第2构件642之间形成间隙而使速调线圈9的磁场容易对电子束产生作用。
图2是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偏转线圈的构成图。图2A是从萤光面侧看到的平面图,图2B是其侧面图,在与图1相同的部分上附加了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偏转线圈在利用具有绝缘性功能以及支承功能的合成树脂形成了近似为喇叭状的线圈支承体20内,装入并保持固定了水平偏转线圈71,进而,中介于虽然没有图示但为一体形成的线圈隔离物装入了垂直偏转线圈72。在该垂直偏转线圈72的外面侧,是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芯21包覆并安装在图1所示的颈径小部31进而利用带22绑缚固定的构造。
此外,在线圈支承部20的水平偏转线圈71的漏斗状部一侧开口部的上下部,设置有磁化方向为水平方向(与X轴平行)但相互不同的一对第1磁体23、24。该一对第1磁体23、24被埋设并保持固定在支承水平偏转线圈71的线圈支承体20内的漏斗状部侧开口的上下部。另外,磁体在与面板的长边相同的方向(与X轴平行)配置了N极以及S极。
因为异形颈方式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管颈的直径大,故如果先组装偏转线圈7则不能从基座4一侧安装偏转线圈。为此,偏转线圈7不是在组装并进行调整后安装的构件,而是需要直接安装到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上并进行调整。
这里,在组装中,水平偏转线圈71被装入在线圈支承体20的内侧,由没有图示的线圈隔离物进行按压,故在装入时易于发生的安装位置的变动等造成的差异比较少。
但是,为了使垂直偏转线圈72保持与水平偏转线圈71的绝缘性而将其安装在了线圈隔离物73的外面侧。为此,如果垂直偏转线圈72的外形尺寸过大,则将不能装入磁芯21。
为了能够容易地装入该磁芯21,需要具有垂直偏转线圈72可以以适度的力组合成对这样的一种弹性构造,为了吸收该弹性的尺寸,需要扩大一对垂直偏转线圈72相互间的对接间隔尺寸。
图3A、图3B是在图2说明过的垂直偏转线圈72的构成图,图3A是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图3B是从萤光面侧看到的平面图。成对的垂直偏转线圈72相互间的间隔D设定在0.8mm以下。
图4A、图4B、图4C、图4D是表示根据图3A、图3B所示的一对垂直偏转线圈72相互间的间隔D而磁场分布改变的情况的磁场的示意图。一对垂直偏转线圈72形成弯曲了的称之为桶形(樽形)的桶形磁场BA。在垂直偏转线圈72的外形尺寸小于线圈隔离物73的外径尺寸时,因为需要扩大一对垂直偏转线圈72相互间的对接间隔,故如图4C所示的那样,对接间隔D变大并产生间隙。
此外,在该一对垂直偏转线圈72相互间接近(间隔D小)时,磁场弯曲成为桶形状。在间隔D大时,弯曲成了桶形状的磁场产生畸变。
垂直偏转磁场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电子束的作用。
图4A是间隔D小的垂直偏转线圈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由图4A的垂直偏转线圈形成的磁场BA1和电子束的通过位置的关系的图。偏转到画面角落部的电子束通过的区域的磁场弯曲度较强。因此,偏转到画面角落部的电子束B1较偏转到画面的Y轴上的电子束在垂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弱。
图4C是间隔D大的垂直偏转线圈的剖视图。图4D是表示由图4C的垂直偏转线圈形成的磁场BA2和电子束的通过位置的关系的图。如果间隔D大,则偏转磁场进入其间隙,偏转磁场产生畸变。在间隔D大的Y轴附近,磁场BA2弯曲度大,而在离开了Y轴的位置则弯曲度小。
在间隙附近,磁场BA2的弯曲度强,磁场发生倾斜。为此,通过倾斜了的磁场的电子束较弱地受到在垂直方向作用的力。另一方面,在离开了Y轴的位置,弯曲成了桶形状的磁场BA2的弯曲度较弱。因此,偏转到画面角落部的电子束B2较图4B的电子束B1从偏转磁场受到的垂直方向的力强。其结果,电子束B2在画面上成为畸变了的电子束点形状。
图5A是表示在画面上的电子束点形状的图,在使左右的垂直偏转线圈72接触的状态下,调节磁场分布使电子束的束点形状在画面(萤光面)G各个部位成为圆形。这里,虽然不能避免因电子枪与画面G的几何学上的尺寸差所造成的一定的形状变形,但这样遍及画面G的近乎全域使电子束点形状成为圆形是理想的。
但是,在组装偏转线圈时,有时间隔D变大。图5B是使用了图4B的垂直偏转线圈时的电子束点形状。由于电子束B2在垂直方向强烈地受力,故在画面G上的电子束点形状产生畸变。在现实中,由于电子束也受到水平偏转成分,故在画面G上的电子束点形状为在辐射方向延伸了的形状。
通过使垂直偏转线圈的间隔D变化,可以使画面G上的电子束的束点形状变化。但是,画面角落部和画面上下部的电子束形状存在折衷的关系。即如果做宽垂直偏转线圈的间隔D,则偏转到画面角落部的电子束强烈地受到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力,而此时偏转到画面上下部的电子束则较弱地受到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力。
反之,如果做窄垂直偏转线圈的间隔D,则偏转到画面角落部的电子束较弱地受到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力,此时偏转到画面上下部的电子束则较强地受到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力。
这样,画面G上的上下部以及角落部和垂直偏转线圈72的对接间隔D的关系为相反的关系。为了改善该关系,画面G的上下部使用一对磁体23、24修正冲入到偏转线圈7内的电子束的轨道,校正画面上的电子束的形状。
图6是说明利用在用图2说明过的水平偏转线圈7的开口部的上下设置了磁化方向相互不同的一对磁体23、24的构成的、画面G上的电子束轨道的校正状态的示意图。图6中,在设电流的方向为I、一对磁体23、24产生的磁场方向为H时,根据弗莱明定理,施加校正的方向F朝向用空心箭头表示的画面中央发生作用。
利用该校正方向F,可以如图7所示的那样,将在曾画面G的上下点产生的椭圆状电子束B校正成近似为圆形状的电子束B形状。其结果是可以得到与不受偏转畸变的影响时的理想的电子束形状近似等同的电子束形状。
此外,通过在这样的构成基础上将前述的一对垂直偏转线圈72的对接间隔D设定在0.8mm以下,可以吸收偏转线圈7的组装时的尺寸,还可以使组装变得容易,进而通过修正电子束的轨道,可以将电子束形状校正成近似圆形状,得到近似圆形状的电子束形状,具有这样的两者兼备的效果。
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的其他的实施例的偏转线圈的构成图。图8A是从萤光面侧看到的平面图,图8B是其侧面图,在与图2相同的部分上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设置在喇叭状地形成的线圈支承部20的上下部的一对第1磁体23、24的圆周方向相互间,具有预定的间隔设置了在管轴方向(Z轴方向)磁化方向相互不同的二对第2磁体25、26、27、28。这二对磁体25、26、27、28的安装位置为在线圈支承体20内的水平偏转线圈71的开口部一侧朝向与管轴方向相同方向安装并保持固定的构造。
此时,这二对磁体25、26、27、28中,第1的一对磁体25和磁体26以偏转线圈7的开口上部的磁体23为中心,从Y轴方向朝向圆周方向按分别具有25度±10度的间隔进行配置,进而,第2的一对磁体27和磁体28也同样地以磁体24为中心,从Y轴方向朝向圆周方向按分别具有25度±10度的间隔进行配置。
图9是说明利用图8说明过的在偏转线圈7的开口部,且在线圈支承部20的上下部设置了的一对磁体23、24的圆周方向相互间,具有预定的间隔配备设置了在管轴方向(Z轴方向)磁化方向相互不同的二对磁体25、26、27、28的构成的画面G上的电子束轨道的校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中,在设朝向电子束的偏转中心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为I、磁体26、28产生的磁场方向为M1、M2时,根据弗莱明定理,施加校正的方向F朝向用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的X轴发生作用。这里,在图9中,虽然只对朝向画面G的右侧部分,即一对磁体26、28的作用进行了图示,而没有对关于Y轴成对称的方向的一对磁体25、27的作用进行图示,但因画面G的左侧部分相对于Y轴呈几何学的对称,故同样地是朝向X轴方向作用。
由此,图5B所示那样的不仅是在画面G上的上下点产生了的椭圆状电子束B,而且在画面G上的左右的各点产生了的椭圆状电子束,也将如图7所示那样地被校正成为近似圆形形状的电子束B形状。其结果是可以遍及画面G上的全域地得到与图5A所示的那样的不受偏转畸变的影响时的理想的电子束B的形状大致等同的电子束形状。
此外,在这样的构成中,第1的一对磁体25和磁体26以偏转线圈7的开口上部的磁体23为中心,从Y轴朝向圆周方向按分别具有25度±10度的范围间隔进行配置,第2的一对磁体27以及磁体28也同样地以磁体24为中心,从Y轴朝向圆周方向按分别具有25度±10度的范围间隔进行配置,通过在上述±10度的范围内适当地调节并安装各磁体25、26、27、28的设置位置,除了可以对应通常使用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4∶3的画面区域外,还可以对应16∶9的宽屏幕区域,可以不增大偏转功率地获得与大口径透镜大致等同的像质(聚焦)。
图10是表示投影电视的系统概念的示意图。在投影电视中,如图10所示的那样,通过各透镜LNS,将来自红色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rPRT、绿色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gPRT、兰色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bPRT的3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图像会聚到荧光屏SRN上形成投射图像。该会聚的粗调整通过使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相互倾斜来进行,而微调整则是利用安装在各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会聚线圈8进行。
图11是背投式投影电视的概略剖视图。从投射式阴极射线管PRT发射出来的图像由透镜LNS进行放大,并经镜面MR反射投射在荧光屏SRN上。在安装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PRT上的会聚线圈8上,连接有会聚驱动电路CGC。通过对安装在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上的偏转线圈7设置一对的磁体或者在此基础上至少再设置一对磁体,可以使之在屏幕SRN上投射聚焦特性良好的图像。
此外,由于投影电视使用3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故与通常的电视的情况相比,具有约3倍的节减偏转功率或者提高电子束的形状校正效果的效果。进而,投影电视通常是画面对角尺寸为公称40英寸以上的大画面。在这样的大画面中,在通常的NTSC信号中,扫描线醒目使像质劣化。为了防止该现象,在投影电视中,大多采用扫描线数较多的Advanced-TV方式。此时,扫描线数为通常的NTSC方式的2~3倍,偏转功率增大。此外,还要求有高精度的色偏离校正。因而,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则不增大投影电视的偏转功率,而具有基于电子束的形状校正效果提高聚焦性能的极大效果。
这里,作为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本发明对异形颈方式的适用于投影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仅限定于此,当然即便是适用于使用了3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普通的投影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也可以获得与前述大致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过的这样,利用本发明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可以通过在偏转线圈的开口部上下配备设置了磁化方向在长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一对磁体,修正受到了偏转畸变的电子束的轨道,将画面上的上下点的电子束的形状校正成近似圆形状,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荧光屏上的聚焦性能,得到能够再现接近于正规的图像信号的显示图像这样的极其优异的效果。
此外,利用本发明的其他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通过在偏转线圈的开口部的上下设置的磁化方向相互不同的一对磁体的圆周方向相互间,设置在与管轴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磁化的至少一对的磁体,可以修正受到了偏转畸变的电子束的轨道,遍及画面上的全部区域将电子束的形状校正成近似圆形状,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荧光屏上的全部区域的聚焦性能,得到能够再现接近于正规的图像信号的显示图像这样的极其优异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包括:由内面形成了萤光面的矩形的面板部、内部收容了发射电子束的电子枪的颈部、连接上述面板部和上述颈部的一端的漏斗状部、密封上述颈部的另一端的芯柱部构成的真空玻壳;使上述电子束在上述萤光面上扫描的偏转线圈;和会聚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颈部包括配置在上述漏斗状部侧的具有第1外径的第1颈部,配置在较上述第1颈部靠上述芯柱部一侧的具有第2外径的第2颈部,和连接该第1颈部和该第2颈部的第3颈部,且上述第1外径小于上述第2外径,
上述偏转线圈配置在上述漏斗状部和上述第1颈部的过渡区域,上述会聚线圈配置得从上述第2颈部跨到第3颈部,
在上述偏转线圈的开口部上下配置有在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极性的第1磁体,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上侧的第1磁体与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下侧的第1磁体在左右方向极性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转线圈具有保持固定一对水平偏转线圈的线圈支承体,上述一对磁体安装固定在了该线圈支承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转线圈将垂直偏转线圈相互间的间隔设定在0.8mm以下进行配置。
4.一种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包括:由内面形成了萤光面的矩形的面板部、内部收容了发射电子束的电子枪的颈部、连接上述面板部和上述颈部的一端的漏斗状部、密封上述颈部的另一端的芯柱部构成的真空玻壳;使上述电子束在上述萤光面上扫描的偏转线圈;和会聚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颈部包括配置在上述漏斗状部侧的具有第1外径的第1颈部,配置在较上述第1颈部靠上述芯柱部一侧的具有第2外径的第2颈部,和连接该第1颈部和该第2颈部的第3颈部,且上述第1外径小于上述第2外径,
上述偏转线圈配置在上述漏斗状部和上述第1颈部的过渡区域,上述会聚线圈配置得从上述第2颈部跨到第3颈部,
在上述偏转线圈的开口部上下配置有在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极性的第1磁体,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上侧的第1磁体与配置在偏转线圈开口部的下侧的第1磁体在左右方向极性不同,
在上述偏转线圈的开口部周缘配置了在阴极射线管的管轴方向具有不同的极性的第2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转线圈具有保持固定一对水平偏转线圈的线圈支承体,上述的一对磁体安装固定在了该线圈支承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转线圈将垂直偏转线圈相互间的间隔设定在0.8mm以下进行配置。
CNB03146310XA 2002-07-08 2003-07-08 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34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8203/2002 2002-07-08
JP2002198203A JP2004039583A (ja) 2002-07-08 2002-07-08 投射形陰極線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2770A true CN1472770A (zh) 2004-02-04
CN1333426C CN1333426C (zh) 2007-08-22

Family

ID=29997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631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3426C (zh) 2002-07-08 2003-07-08 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15634B2 (zh)
JP (1) JP2004039583A (zh)
KR (1) KR100540097B1 (zh)
CN (1) CN133342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355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投写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6639A (ja) * 1987-12-29 1989-07-13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偏向ヨーク
US5206559A (en) * 1989-08-04 1993-04-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athode ray tube which improves deflection aberration
JP3045740B2 (ja) * 1989-12-21 2000-05-29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受像管装置
JPH04370629A (ja) * 1991-06-19 1992-12-24 Toshiba Corp 偏向ヨーク装置
JPH0737526A (ja) 1993-07-23 1995-02-07 Sony Corp プロジエクタ用陰極線管装置
JPH0778575A (ja) * 1993-09-09 1995-03-20 Sony Corp 投射型陰極線管
JPH08287845A (ja) 1995-04-11 1996-11-01 Hitachi Ltd 投写形ブラウン管装置
JP2001185053A (ja) 1999-12-24 2001-07-06 Nec Kansai Ltd カラーブラウン管
JP2002117788A (ja) * 2000-10-04 2002-04-19 Hitachi Ltd カラーブラウン管
JP2003059430A (ja) * 2001-08-09 2003-02-28 Hitachi Ltd 異径ネックを有する投射形陰極線管装置
US6924590B2 (en) * 2002-02-21 2005-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lor picture tube device with distortion correction coi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05618A (ko) 2004-01-16
JP2004039583A (ja) 2004-02-05
KR100540097B1 (ko) 2006-01-10
CN1333426C (zh) 2007-08-22
US7015634B2 (en) 2006-03-21
US20040004428A1 (en) 200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205746A (ja) カラー受像管装置
CN1107967C (zh) 小颈径彩色阴极射线管
US6750602B2 (en) Projection type cathode ray tube device employing a cathode ray tube having a neck composed of different-diameter portions
CN1104025C (zh) 带有改进的电子枪的彩色阴极射线管
JPH03141540A (ja) カラー受像管装置
CN1333426C (zh) 投射式阴极射线管装置
CN1168296C (zh) 具有不同管颈直径的投影管
CN1201368C (zh) 偏转线圈
US6380699B2 (en) Color display tube device
JP3528526B2 (ja) カラー受像管装置
US6815913B2 (en) Cathode ray tube
US5719542A (en) Convergence yoke for improving focus characteristics
CN1263076C (zh) 具有不同管颈直径的投影管
CN1097842C (zh) 阴极射线管装置的光栅失真校正装置
JP2002093342A (ja) カラー陰極線管
US7312565B2 (en) Color cathode ray tube apparatus
CN1299512C (zh) 投影显示装置和磁屏器件
JP3656504B2 (ja) カラー受像管、カラー受像管装置
KR200162821Y1 (ko) 인라인형 칼라전자총의 최종전극
KR950003276Y1 (ko) 투사형 수상관의 포커스 마그네트
KR100839420B1 (ko) 음극선관용 전자총
JPH0737526A (ja) プロジエクタ用陰極線管装置
JPS6122541A (ja) 偏平形ブラウン管の偏向装置
CN1630012A (zh) 彩色显像管中的电子枪结构
KR20060020026A (ko) 전자총 및 이를 구비한 음극선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