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787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7878A
CN1467878A CNA031007317A CN03100731A CN1467878A CN 1467878 A CN1467878 A CN 1467878A CN A031007317 A CNA031007317 A CN A031007317A CN 03100731 A CN03100731 A CN 03100731A CN 1467878 A CN1467878 A CN 1467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art
clamped nipple
locking surface
terminal fitting
fema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07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8039C (zh
Inventor
中村英人
太郎
石川亮太郎
川濑治
南光勇一
栗本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964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15140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136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15141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7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7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80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0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4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square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高端子接头拆卸的可操作性,同时保证端子接头有足够的锁定力。阴壳体40有空腔41,阴端子接头10能够从后面插入该空腔41中。在各空腔41中提供有锁定部分43,该锁定部分43在通过将阴端子接头10插入空腔41中而沿与阴端子接头1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相交的方向弹性变形之后能够恢复,以便与阴端子接头10弹性啮合,并锁定该阴端子接头10。可与阴端子接头10啮合的锁定部分43的锁定表面64包括作为变形方向前面部分的底部锁定表面61和作为变形方向后面部分的上部锁定表面58。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以钝角角度倾斜,而上部锁定表面58相对于退出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底部锁定表面61的角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4-115475可知一种连接器的一个实例,其中端子接头由连接器壳体中的锁定部分锁定。在该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1中提供有空腔3,端子接头2可从后面插入该空腔3中,在各个空腔3的底表面处提供有锁定部分4,该锁定部分4可与插入的端子接头2弹性啮合,以便锁定该端子接头2,如图17所示。该锁定部分4包括臂4a和固定凸起4b,该臂4a可沿垂直方向弹性变形,该固定凸起4b从臂4a的上表面凸出,并可与形成于端子接头2的底壁中的保持孔2a配合,以便与孔2a的边缘啮合。
当上述连接器进行小型化时,锁定部分4将缺乏强度,且当过大的拉力作用在处于锁定状态的端子接头2上时,该锁定部分4可以通过该力而弹性变形,从而脱开。作为一种对策,考虑使得可与端子接头2啮合的固定凸起4b的锁定表面5向退出方向倾斜成钝角,如图18所示。这时,即使作用力向后拉处于锁定状态的端子接头,由于锁定表面5的倾斜,沿与变形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力分量作用在锁定部分4上,使得它难以与锁定部分4脱开。因此,能够增加该端子接头2的锁定力。
当锁定表面5如上述倾斜时,当脱开端子接头2时将出现下面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脱开夹具而迫使锁定部分4弹性变形时,端子接头2通过退出而脱开。不过,因为锁定表面5向前朝着它的上端倾斜(相对于变形方向的后端),且在弹性变形过程中锁定表面5的位移轨迹比图17中的更靠前,因此,当锁定部分4弹性变形时,锁定表面5更可能与锁定孔2a的边缘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端子接头脱开的可操作性,同时,特别地,能保证足够锁定该端子接头的力。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而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中,当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插入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应空腔内时,在沿与端子接头的插入和退出方向相交的变形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之后,在该空腔内的锁定部分至少部分恢复,以便与端子接头弹性啮合,并锁定该端子接头,其中,可与端子接头啮合的锁定部分的锁定表面包括变形方向前面部分(或锁定表面的、布置在沿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看时的前面或前侧的部分)以及变形方向后面部分(或锁定表面的、布置在沿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看时的后面或后侧的部分),而该变形方向后面部分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小于该变形方向前面部分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
因此,当使端子接头与连接器壳体脱开时,在迫使锁定部分弹性变形成与端子接头脱开的同时,向后拉端子接头。这时,因为变形方向后面部分与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小于变形方向前面部分与该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与锁定表面在整个长度上有相同倾斜角的情况相比,在锁定部分弹性变形过程中,锁定表面的移动轨迹位于更靠后。因此,当弹性变形时,锁定部分更不可能与端子接头干涉,从而使得端子接头的脱开的可操作性能够令人满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变形方向前面部分相对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倾斜成钝角(或大于90°和小于180°的角度)。
至少部分插入连接器壳体的空腔内的端子接头通过锁定部分的弹性啮合而保持不脱出。这时,因为锁定部分的锁定表面的变形方向前面部分相对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倾斜成钝角,因此,即使当作用力将处于锁定状态的端子接头向后拉时,沿与变形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分量作用在该锁定部分上,从而使端子接头很难与锁定部分脱开,因此,能够提高该端子接头的锁定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中,当端子接头从后面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的空腔内时,在沿与端子接头的插入和退出方向相交的方向弹性变形之后,在空腔中或空腔处的锁定部分将恢复,以便与端子接头弹性啮合,并锁定该端子接头,其中,可与端子接头啮合的锁定部分的锁定表面包括变形方向前面部分(或锁定表面的、布置在沿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看时的前面或前侧的部分)以及变形方向后面部分(或锁定表面的、布置在沿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看时的后面或后侧的部分),变形方向前面部分相对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成钝角,而该变形方向后面部分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小于该变形方向前面部分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
插入连接器壳体的空腔内的端子接头通过锁定部分的弹性啮合而保持不脱出。这时,因为锁定部分的锁定表面的变形方向前面部分相对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倾斜成钝角,因此,即使当作用力将处于锁定状态的端子接头向后拉时,沿与变形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分量作用在该锁定部分上,从而使端子接头很难与锁定部分脱开,因此,能够提高该端子接头的锁定力。
另一方面,当将端子接头从连接器壳体上拆下时,在迫使锁定部分弹性变形成与端子接头脱开的同时,向后拉端子接头。这时,因为变形方向后面部分与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小于变形方向前面部分与该退出方向之间的夹角,与锁定表面在整个长度上有相同倾斜角的情况相比,在锁定部分弹性变形过程中,锁定表面的移动轨迹位于更靠后。因此,当弹性变形时,锁定部分更不可能与端子接头干涉,从而使得端子接头的脱开的可操作性能够令人满意。
如上所述,即使在小型化情况下,也能保证端子接头的较大锁定力,并能提高端子接头的脱开的可操作性。
优选地,变形方向后面部分的夹角设置成基本垂直于端子接头的插入和退出方向。
优选地,端子接头包括从该端子接头上凸出的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可与锁定表面的变形方向前面部分啮合,以便进行锁定。
最优选地,变形方向前面部分以与端子接头的锁定部分基本相同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锁定部分在两端进行支承。
因为锁定部分在两端进行支承,与只在一端支承的普通锁定部分相比,即使厚度减小,也能保持很高的强度,因此,能够增强端子接头的锁定力。因此,能够提供适于小型化的连接器。
优选地,连接器壳体形成有开口,该开口通过形成锁定部分的锁定表面而向左前方开口,其中,锁定部分的、比锁定表面更向前凸出的部分与开口的至少一个侧表面连接。
而且,因为锁定部分的、比锁定表面更向前凸出的部分与开口的至少一个侧表面连接,因此,该连接部分不会防碍锁定表面的形成,从而能使锁定表面形成为更宽。因此,即使在连接器小型化时,也可以保证端子接头有足够的锁定力。因此,能够提供适于小型化的连接器。
优选地,锁定部分的、比锁定表面更向前凸出的部分形成有可操纵槽,该可操纵槽基本向前开口,并可用脱开夹具来操纵,以迫使锁定部分弹性变形。
优选地,脱开夹具可以插入开口中,以便操纵该可操纵槽。
最优选地,夹具引入槽使得锁定部分的、比锁定表面更向前凸出的部分分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可以更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应当知道,尽管分别介绍了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阴壳体的正视图;
图2是该阴壳体的后视图;
图3是该阴壳体的局部剖透视图;
图4是阴端子接头的正视图;
图5是阴端子接头的底视图;
图6是阴端子接头的左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之前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D-D的剖面),该阴壳体有安装在局部锁定位置的保持器;
图8是表示在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之前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B-B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E-E的剖面),该阴壳体有安装在局部锁定位置的保持器;
图9是表示在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之前的状态的平面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C-C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平面图),该阴壳体有安装在局部锁定位置的保持器;
图10是表示将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的中间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D-D的剖面);
图11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D-D的剖面);
图12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B-B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E-E的剖面);
图13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C-C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平面视图);
图14是表示保持器运动到完全锁定部分中的保持器内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D-D的部分);
图15是表示脱开夹具插入可操纵槽中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D-D的部分);
图16是表示锁定部分通过脱开夹具而弹性变形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D-D的部分);
图17是表示现有技术连接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18是现有技术连接器的改进形式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16介绍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表示了一个阴连接器,其中,一个或多个阴端子接头10至少部分插入阴连接器壳体40(下文简称为“阴壳体40”)中。当至少部分容纳于阴壳体40中时,该阴端子接头10可与至少部分容纳于相匹配的阳壳体中的阳端子接头电连接(阳端子接头和阳壳体都未示出),该阳壳体将与该阴壳体40相连。在下面的说明中,阴端子接头10插入阴壳体40内以及从该阴壳体40内退出的方向1WD分别称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而关于垂直方向则参考图7。
例如通过对压印或切成特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压花、折叠和/或弯曲,从而使阴端子接头10形成合适形状。如图4和5所示,该阴端子接头10大致构成为这样,即基本成前后端开口的盒子形状的主体部分11与将卷曲或弯曲或折叠以便和导线W端头连接的筒部分12彼此连接。该筒部分12包括前后两对卷曲件12a、12b,其中,前面一对卷曲件12a卷曲成与导线W的芯线Wa连接,而后面一对卷曲件12b卷曲或弯曲或折叠成与导线W的绝缘部分Wb连接。
主体部分11包括:顶壁13,该顶壁13基本沿前后方向或纵向延伸;一对侧壁14、15,该对侧壁14、15从顶壁13的相对侧边缘或边缘部分向下延伸;底壁16,该底壁16从图4的左侧壁14的凸出端伸出,并基本对着顶壁13;以及外壁17,该外壁17从图4的右侧壁15的凸出端伸出,并至少部分位于底壁16的下面或外部。
与其它壁14、15、16和17的前端相比,顶壁13的前端位于向后缩回的位置,弹性接触件18从该前端伸出,如图7所示。优选地,通过使从顶壁13的前端向前伸出的舌形件进行折叠,该弹性接触件18仅在一端处支承,且基本为三角形或弯曲或尖角形状。该弹性接触件18能够与从前面至少部分插入主体部分11内的、相匹配的阳端子接头的凸片弹性接触。接受部分19从底壁16向内凸出,并基本对着弹性接触件18或与该弹性接触件18相对应。接受部分19能够保持该凸片,同时将它挤压成与弹性接触件18配合(或该凸片能够布置在接受部分19和弹性接触件18之间)。而且,顶壁13的一部分能够压印成向内凸出,从而形成防止过度变形的凸起或部分20,以便在弹性接触件18弹性变形超过它的弹性极限之前,通过与弹性接触件18啮合或可与该弹性接触件18啮合而防止该弹性接触件18的过度弹性变形。
如图5和7所示,外壁17通过切口部分24而分成前部17a和后部17b,该切口部分24最好基本在整个宽度上形成于纵向中间部分处。当阴端子接头10至少部分地插入空腔41中时,锁定部分13能够至少部分进入该切口部分21,并能够与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啮合。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起到能够与锁定部分43啮合的锁定表面的作用的表面,它优选是在基本整个区域向内或向上朝着后面倾斜。换句话说,前部切口端表面21a伸出或向后逐渐变细或进行底切。该切口部分21的长度稍微短于外壁17的长度的一半,并在图5中的上侧延伸到侧壁15的底端。从底壁16的凸出端伸出的凸出件22与该侧壁15的底端表面(切口部分21的、在该侧的切口端表面)接触或可与其接触,以便将底壁16保持为基本水平。在包括接受部分19的底壁16前半部分处,凹口23最好在除了凸出件22与侧壁15接触的部分之外的全部区域形成为稍微低于它的后半部分,从而增加了与锁定部分43啮合的深度。外壁17的前部17a沿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稍微短于该后部17b。
如图6所示,在外壁17的后部17b的凸出端处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设置后部保持件或保持部分24和稳定器25,该后部保持件或保持部分24朝着顶壁13(向内方向)弯曲,该稳定器25沿相对方向(向外方向)弯曲。后部保持件24通过装入形成于图6中所示侧壁14的后部保持槽或凹口26内而保持该后部17b,同时防止该后部17b松弛和前后运动(或沿端子接头10的纵向方向运动)。稳定器25可以通过沿空腔41的稳定器插入槽26至少部分插入而引导阴端子接头10的插入。后部保持件24的前端和后部17b的前端基本彼此对齐,而该稳定器25的后端和后部17b的后端基本彼此对齐。后部17b的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压印成向外凸出,从而形成长度基本等于稳定器25的长度的凸起27。当阴端子接头10插入该空腔41中时,该凸起27能够与空腔41的底表面(凸起插入槽47的上表面)接触。安装在阴壳体40内的保持器52可与在包括该凸起27的主体11后端处的台阶部分28(底壁16的后端表面和外壁17的后部17b)啮合。
将外壁17的前部17a的后端(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的基本宽度方向中心(准确地说,从中心稍微偏向图4的左侧的位置处)压印成向外凸出,从而形成可与锁定部分43啮合的锁定凸起29。如图5和6所示,该锁定凸起29基本形成为有在前端的顶点的棱锥形,并向后开口。该锁定凸起29是这样,即棱锥部分29a和管状部分29b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连接,该棱锥部分29a由三个或更多倾斜表面形成,而基本矩形或平行六面体形的管状部分29b最好有基本恒定的宽度和高度,并由三个或更多侧表面形成。锁定凸起29的棱锥部分29a逐渐变细,并优选在其前端稍微进行圆整,这样,在将阴端子接头10插入空腔41中的过程中,锁定凸起29能够沿凸起插入槽47光滑地至少部分插入。锁定凸起29的矩形管状部分29b最好形成为基本沿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的倾斜向后伸出或进行底切或向后逐渐变细,并且比外壁17的前部17a向后凸出更多。
该锁定凸起29凸出到基本与凸起27的高度相同,并与该凸起27类似地,可至少部分插入空腔41的凸起插入槽47中。锁定凸起29的后端边缘起到可与锁定部分43啮合的锁定表面的作用,它由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形成,并向内或向上朝着后面倾斜。在锁定凸起29相对侧的外壁17的前部17a的部分的后端表面也由切口部分21的前端切口端表面21a形成,并向内或向上朝着后面或朝着切口部分21倾斜,且可与锁定部分43啮合(见图8和12)。
如图6所示,在外壁17的前部17a的凸出端或端部(终止成基本抵靠侧壁14)设置朝着顶壁33弯曲的前部保持件或部分30。该前部保持件30通过与形成于侧壁14中的前部保持槽或凹口31配合而保持该前部17a,同时防止该前部17a松弛和前后或纵向运动,如图6所示。该前部保持件30比外壁17的前部17a更向后凸出。切口部分21伸入前部保持件30的底端内,且该切口部分的切口端表面21a向内或向上朝着后面倾斜,如前所述。锁定部分43的侧端可与切口端表面21a啮合。
阴壳体40,例如,由合成树脂模制而成,且多个空腔11沿宽度方向基本并排地布置成一级或多级,例如图1、2和7中所示为两级。至少部分插入该空腔41中的阴端子接头10可通过在该空腔41的底壁或侧壁42上的锁定部分43(后面将详细介绍)而弹性锁定,并最好通过阴壳体40的前壁44而支承在它的前部极限位置。阴壳体40的前壁44形成有凸片插入孔45,以便使相匹配的阳端子接头的凸片最好能够从前面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空腔41中,圆锥形或锥形或收敛的引导表面46形成于该凸片插入孔45的前边缘处,最好形成于基本整个周边上,这样,能够平滑引导凸片的插入。
凸起插入槽47和稳定器插入槽48形成于空腔41的底壁12中,以便有朝着插入侧开口的后端,阴端子接头10的锁定凸起29和凸起17可沿该凸起插入槽47至少部分插入,而稳定器25可沿该稳定器插入槽48至少部分插入。凸起插入槽47基本形成于空腔41的宽度方向中心处,而稳定器插入槽48形成于图2中的凸起插入槽47的右侧。该凸起插入槽47形成为基本与锁定部分43连续,如后面所述,而稳定器插入槽48的前端位置处于稍微在锁定部分43后面的位置处。
在空腔41的上表面(对着锁定部分43的表面)的前端处提供有突出或凸出部分49,该突出或凸出部分49最好在基本整个宽度上逐渐向内(朝着锁定部分13)突出或凸出。至少部分插入该空腔41内的阴端子接头10的前端由该突出部分49推向锁定部分43,以便增大与锁定部分43的啮合深度。在除了部分之外的基本整个外周上,空腔41的后端外周边缘向内朝着前部倾斜,用于引导阴端子接头10的。在图2中,空腔41的后端的外周边缘的左上部分有限制(restricting)部分50,该限制部分50是沿角度不为0°或180°的方向延伸的端表面,最好基本垂直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WD。当阴端子接头10以上下颠倒的不正确方式插入空腔41中时,该限制部分50将与稳定器25接触或可与其接触,从而阻碍该稳定器25的插入。而且,空腔41的基本靠前的一半比基本靠后的一半更窄,如图9所示。
如图7所示,在阴壳体40的底壁中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51,用于双重锁定阴端子接头10的保持器52最好可从侧向安装,例如从底侧。该保持器安装孔51形成于可使相应空腔41的纵向中间部分(稍微在锁定部分43后面的部分)向着,例如,底侧外部的侧向暴露的位置。保持器52包括固定部分53,该固定部分53排列成一级或多级,例如两级,以便基本与相应空腔41相对应,且该保持器52可在阴壳体40的两个位置之间垂直运动: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见图7),在该位置处,相应的固定部分53从相应空腔41侧向退出,例如向下退出,以便使阴端子接头10能够插入空腔41内和从该空腔41中退出;以及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见图14),在该位置处,相应的固定部分53进入相应空腔41内,以便锁定该阴端子接头10。该保持器52可通过未示出的保持装置而可选择地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在图9和13中未示出该保持器52。
下面将详细介绍锁定部分43的结构。如图3和7所示,锁定部分43在空腔41的底壁42的前部(在保持器安装孔51的前面或附近或毗邻的部分),并有臂54,该臂54在前端和后端受支承。可至少部分进入阴端子接头10的切口部分21中,以便与前部切口端表面21a啮合的固定凸起55至少部分从臂54的上表面伸入空腔41中。优选地,当从前面看时,该锁定部分43基本横向对称。
从前面看,臂54的相对底端斜切成横向较长或细长的矩形(图1),并且其宽度基本等于空腔41的宽度(准确地说,稍微小于空腔41的宽度)(见图9)。臂54可以在以前后支承部分作为支承点的情况下沿变形方向DD弹性变形,优选是基本沿垂直方向(方向DD与阴端子接头1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WD相交),且该臂54基本为弓形或桥形,其中,在变形过程中,它的纵向中间部分位于最底部位置(见图10)。允许臂54弹性变形的变形允许空间形成为沿变形方向DD,例如在臂54下面,以便有特定高度。在从臂54的相对侧部分(斜切部分)向下间隔变形允许空间的高度的位置处,沿锁足部分43的纵向提供有一对防止过度变形的杆部分56,该对杆部分56优选是有基本三角形的截面。防止过度变形的杆部分56能够通过在锁定部分43弹性变形成超过它的弹性极限或损坏之前基本与锁定部分43啮合,从而防止锁定部分43的过度弹性变形。臂54的后部54b最好在基本整个宽度上与底壁42相连,并朝着前部向上倾斜,而该臂的前部54a局部与阴壳体40的前壁44连接,并基本水平。形成于底壁42中的凸起插入槽47连续形成于后部54b中,后部54b的、在凸起插入槽47的相对侧处的部分起到后支承部分57的作用,用于侧向或从下面支承阴端子接头10。
优选地,固定凸起55的宽度等于臂54的整个宽度(见图9),该固定凸起的前端位置基本与臂54的后部54b的前端位置对齐,该固定凸起的后表面倾斜,从而与该后部54b连续。形成于臂54的后部54b中的凸起插入槽47连续形成于该固定凸起55内。因此,当从前面看时,该固定凸起55在它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处凹入(见图1)。固定凸起55的前表面起到上部锁定表面58的作用(第一锁定部分或锁定表面64的变形方向后面部分),该上部锁定表面58主要与在锁定凸起29的相对侧的、阴端子接头10的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部分啮合(见图12)。该上部锁定表面58基本沿不为0°或180°的角度方向延伸,,优选是基本垂直于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阴端子接头1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WD)。
可操纵槽59形成于臂54的前部54a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心处,优选是基本在整个长度上,该可操纵槽59向前开口,且用于迫使锁定部分43弹性变形的脱开夹具J(见图15)能够从外部前侧至少部分插入该可操纵槽59中;前部54b的、在该可操纵槽59的相对侧处的部分起到用于横向或从底部支承阴端子接头10的前支承部分60的作用。换句话说,由于可操纵槽59的存在,臂54的前部54a可制成为比后部54b更细或厚度更薄。优选是,该可操纵槽59形成为深度稍微超过臂部分54的前部54a的厚度的一半,该可操纵槽59的相对侧表面是弯曲表面,向上朝着相对外侧面倾斜,从而基本与臂54的外形相符(见图1)。至少部分插入空腔41中的阴端子接头10的锁定凸起29能够进入该可操纵槽59,且底部锁定表面61(第二锁定表面或锁定表面64的变形方向前面部分)形成于可操纵槽59的后端处,该底部锁定表面64基本与上部锁定表面58连续,并可与阴端子接头10的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的锁定凸起29的后端啮合。该底部锁定表面61比上部锁定表面58更向后朝着它的底端倾斜(沿阴端子接头10的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倾斜)。
在臂54的前部54a的前半部分处,能够引入脱开夹具J的夹具进入槽62形成为与可操纵槽59连续。该夹具引入槽62形成为使臂54的前部54a的前半部分分叉或劈开。在夹具引入槽62的后端处形成有引导表面63,该引导表面向上向后倾斜,以便引导脱开夹具J进入该可操纵槽59。
如图7所示,可与阴端子接头10啮合的、锁定部分43的锁定表面64包括由固定凸起55的前表面(或该固定凸起55的、更靠近合适插入空腔41中的端子接头10的部分或更伸入空腔41中的部分)形成的上部锁定表面58(第一锁定部分)以及由可操纵槽59的后表面形成的底部锁定表面61(第二锁定部分),如前所述。换句话说,上部锁定表面58形成锁定表面64的上部或内侧部分,即相对于锁定部分43变形方向DD的后面部分,而底部锁定表面61形成锁定表面64的底部或外侧部分,即相对于锁定部分43变形方向DD的前面部分。上部和底部锁定表面58、61是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成不同角度α、β的不连续表面。特别是,底部锁定表面61倾斜成使它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的角度α优选为90°或更大,即为钝角,而上部锁定表面58倾斜成使它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的角度优选为为大约90°。因此,上部锁定表面58相对于退出方向WD的角度α小于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退出方向WD的角度β。应当知道,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的角度优选是大约与阴端子接头10的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相对于该退出方向WD的角度相同。
下面将介绍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功能。如图7至9所示,在将保持器52安装在阴壳体40的局部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之后,在阴端子接头10的筒部分12卷曲或弯曲或折叠成与导线W连接的情况下,优选地,阴端子接头10至少部分从后面插入空腔11内。这时,当试图使该阴端子接头10通过从稳定器25朝下的正确方位转动离开而以上下颠倒的方式插入时,稳定器25的前端表面与形成于空腔41的后端的外周边缘处的限制部分50接触,从而阻碍该阴端子接头10的插入。这样,能够确实防止阴端子接头10以上下颠倒的方式插入。
当阴端子接头10以正确定向的方式至少部分插入空腔41中时,锁定凸起29首先至少部分引入凸起插入槽47,然后将凸起27和稳定器25分别引入凸起插入槽47和稳定器插入槽48,从而使阴端子接头10能够平滑插入,同时防止沿垂直和/或横向方向的振动。当阴端子接头10插入特定深度时,锁定部分43由锁定凸起29向下压,从而使臂54沿变形方向DD弹性变形,例如图10所示,向下。这时,当从侧向看时,该臂54整个变形成浅V形(或吊架形),其中前部54a向后倾斜,而后部54b向前倾斜。在该过程中,锁定凸起29能够沿凸起插入槽47平稳插入,并通过最好形成为在前端有顶点的基本棱锥形状而平稳挤压锁定部分43。
可能有在阴端子接头10插入还不充分时操作人员错误判断该阴端子接头10已经到达合适深度,并试图使保持器52运动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的情况。这时,保持器52的过渡部分53与阴端子接头10的主体部分11的底表面接触,从而防止该保持器52运动到完全锁定位置。因此,能够检测阴端子接头10的不充分或不正确的插入。
阴端子接头10插入到空腔41内合适深度时,锁定凸起29在越过锁定部分13之后,通过锁定部分43至少部分弹性恢复,该锁定凸起29进入位于锁定部分43的固定凸起55之前的可操纵槽59中,如图11至13所示。这时,锁定部分43的固定凸起55进入切口部分21中,底部锁定表面61基本与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的锁定凸起29的后部边缘基本啮合(见图11),上部锁定表面58基本与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的、在锁定凸起29的相对侧处的部分啮合(见图12)。这样,阴端子接头10由锁定部分43保持,从而不会脱出。在正确插入该阴端子接头10的过程中,因为主体部分11的前端由在空腔41的顶面上的突出部分49向下推(或推向锁定部分43),锁定部分43与阴端子接头10的啮合深度增加。
锁定部分43的上部锁定表面58形成为宽度等于锁定部分43的总宽度,即等于空腔41的宽度,阴端子接头10的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伸向包括锁定凸起29和前部保持件30的外壁17前部17a,即在延伸到阴端子接头10的整个宽度的宽度范围内,因此,阴端子接头10由很强的锁定力保持,不会从空腔41中脱出。而且,因为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和底部锁定表面61都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成钝角倾斜,因此,即使通过导线W作用的力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阴端子接头10向后拉时,沿斜向上或向内的方向向后的力分量作用在锁定部分43上,即沿基本与向下的变形方向DD相反的方向。因此,将很难使锁定部分43脱开。因此,端子接头10的锁定力甚至更强。
在所有阴端子接头10正确插入相应空腔41中之后保持器52运动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时,相应的固定部分53进入相应空腔41中,以便与包括凸起27的台阶部分28啮合。这样,优选地,阴端子接头10通过锁定部分43和保持器52而双重锁定在空腔41中。
另一方面,为了维修或其它原因,阴端子接头10可以从阴壳体40上拆下。此时,在首先将保持器52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返回到如图11中所示的局部锁定位置(第一位置)之后,通过脱开夹具J而迫使锁定部分43弹性变形。为了使锁定部分43沿变形方向DD弹性变形,脱开夹具J插入夹具引入槽62和可操纵槽59中。这时,初始插入操作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因为夹具引入槽62提供了用于脱开夹具J的较宽进口。而且,因为夹具引入槽62的背面形成向可操纵槽59倾斜的引导表面63,因此能够将可操纵槽59平滑导向可操纵槽59。
通过使脱开夹具J沿锁定凸起29的外表面的倾斜度倾斜和运动,同时将脱开夹具J插入到可操纵槽59的背面,如图15所示,从而通过脱开夹具J的前端将可操纵槽59的壁表面向下推,以便迫使它弹性变形,因此,将迫使锁定部分43向下弹性变形,如图16所示。在锁定部分43弹性变形成与阴端子接头10脱开时抓住导线W并向后拉,可以将阴端子接头10从空腔41中拉出。
这里,因为锁定表面64的上部锁定表面58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的夹角α设置成小于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阴端子接头退出方向的夹角β,因此,在锁定部分43的弹性变形过程中,与如图15和16中的虚线所示的、锁定表面在整个长度或延伸部分上有基本相同的倾斜角的情况相比,锁定表面64的移动轨迹可以位于更靠后。因此,在锁定表面64的弹性变形过程中,锁定表面64更不会与锁定凸起29干涉。即使当锁定表面与锁定凸起29干涉时,与如虚线所示情况相比,锁定凸起29的卡住情况更轻微。因此,锁定部分43能够弹性变形,同时通过利用导线W稍微向前推该阴端子接头,可以很容易地消除该干涉。
在锁定部分43的弹性变形过程中,锁定表面64的移动轨迹位于更靠后,这意味着当阴端子接头10插入空腔41中合适深度时,在锁定部分43的锁定表面64以及阴端子接头10的切口部分21的前部切口端表面21a之间的间隙更小(见图11)。因此,阴端子接头10在正确插入空腔41中时可以前后或纵向振动的范围将更小。这使得阴端子接头10和相配合的阳端子接头之间的电连接不稳定的可能性减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作为锁定表面64相对于锁定部分43的变形方向DD的前面部分,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倾斜成钝角。因此,即使作用力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阴端子接头10向后拉时,沿基本与变形方向DD相反的方向的力分量作用在锁定部分43上。因此,阴端子接头10的锁定力增加。另一方面,因为作为锁定表面64的变形方向前面部分的上部锁定表面58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的角度β设置成小于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阴端子接头退出方向的夹角α,因此,在锁定部分43的弹性变形过程中,与锁定表面在整个长度或延伸部分上有基本相同的倾斜角的现有技术情况相比,锁定表面64的移动轨迹可以位于更靠后。因此,在拆下阴端子接头10时锁定部分43弹性变形的过程中,锁定部分43更不可能与阴端子接头10干涉,从而使阴端子接头10拆卸的可操作性能够令人满意或对其进行改进。因此,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即使由于最小化而使锁定部分43的强度降低时,也可以以较大的锁定力来固定该阴端子接头10,且能够提高该阴端子接头10拆卸的可操作性。
因此,为了提高端子接头拆卸的可操作性,同时保证有足够的端子接头锁定力,阴壳体40提供有一个或多个空腔41,一个或多个相应阴端子接头10最好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该一个或多个空腔41内。在各空腔41中提供有锁定部分43,在阴端子接头10插入时,该锁定部分在沿与该阴端子接头1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相交的方向弹性变形之后,能够恢复,以便与阴端子接头10弹性啮合,并锁定该阴端子接头10。锁定部分43的、可与阴端子接头10啮合的锁定表面64包括作为变形方向前面部分的底部锁定表面61以及作为变形方向后面部分的上部锁定表面58。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阴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倾斜成钝角,而上部锁定表面58相对于该退出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底部锁定表面61相对于该退出方向的角度。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和所示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下面的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上部锁定表面相对于阴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的角度为大约90°,但是它也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90°,只要该角度小于底部锁定表面相对于退出方向WD的角度。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上部锁定表面在固定凸起上,而底部锁定表面在臂上,但是上部锁定表面和底部锁定表面也可以都在例如在固定凸起上。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锁定部分在两端进行支承,但是应当知道,也可以使该锁定部分仅在一端进行支承。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阴端子接头有锁定凸起,但是本发明也包括在阴端子接头上没有锁定凸起的连接器。
(5)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详细表示了阴连接器,其中阴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容纳于阴壳体中,但是本发明也可用于阳连接器,其中阳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容纳于阳壳体中。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中,当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0)至少部分插入在连接器壳体(40)中的相应空腔(41)内时,在沿与端子接头(1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相交的变形方向(DD)弹性变形之后,在该空腔(41)内的锁定部分(43)至少部分恢复,以便与端子接头(10)弹性啮合,并锁定该端子接头(10),其中,可与端子接头(10)啮合的锁定部分(43)的锁定表面(64)包括变形方向前面部分(61)以及变形方向后面部分(58),而该变形方向后面部分(58)与端子接头的退出方向(WD)之间的夹角(α)设置成小于该变形方向前面部分(61)与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之间的夹角(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变形方向前面部分(61)相对于端子接头(10)的退出方向(WD)倾斜成钝角角度(β)。
3.根据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变形方向后面部分(58)的角度(β)布置成基本垂直于端子接头(1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WD)。
4.根据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端子接头(10)包括从该端子接头上凸出的锁定部分(29),该锁定部分可与锁定表面(64)的变形方向前面部分(61)啮合,以便进行锁定。
5.根据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变形方向前面部分(61)沿与端子接头(10)的锁定部分(21a;29)基本相同的方向倾斜。
6.根据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锁定部分(43)在两端进行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壳体(40)形成有开口(62),该开口通过形成锁定部分(43)的锁定表面(64)而向左前方开口,其中,锁定部分(43)的、比锁定表面(64)更向前凸出的部分(54a)与开口(62)的至少一个侧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锁定部分(43)的、比锁定表面(64)更向前凸出的部分(54a)形成有可操纵槽(59),该可操纵槽(59)基本向前开口,并可通过脱开夹具(J)操纵以迫使锁定部分(54)弹性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脱开夹具(J)可以插入开口(62)中,以便操纵该可操纵槽(59)。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夹具引入槽(62)使得锁定部分(43)的、比锁定表面(64)更向前凸出的部分(54a)分叉。
CNB031007317A 2002-07-04 2003-01-17 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2680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6441/02 2002-07-04
JP2002196441A JP3415140B1 (ja) 2002-07-04 2002-07-04 コネクタ
JP196441/2002 2002-07-04
JP213636/02 2002-07-23
JP2002213636A JP3415141B1 (ja) 2002-07-23 2002-07-23 コネクタ
JP213636/2002 2002-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7878A true CN1467878A (zh) 2004-01-14
CN1268039C CN1268039C (zh) 2006-08-02

Family

ID=2867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0731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8039C (zh) 2002-07-04 2003-01-1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702614B2 (zh)
EP (1) EP1378968B1 (zh)
CN (1) CN1268039C (zh)
DE (1) DE60223352T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419B (zh) * 2009-04-10 2011-02-09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维修治具
CN103378449A (zh) * 2012-04-27 2013-10-3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852197A (zh) * 2014-02-14 2015-08-19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接口装置
CN111106474A (zh) * 2018-10-29 2020-05-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线束
CN114504307A (zh) * 2016-08-31 2022-05-17 尼普洛株式会社 导丝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2204B2 (ja) * 2002-06-28 2007-05-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000152B1 (ko) * 2002-09-25 2010-12-10 미츠비시 덴센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 커넥터
JP3745734B2 (ja) * 2002-12-19 2006-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79042B2 (ja) * 2003-06-11 2008-04-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4442450B2 (ja) * 2005-02-02 2010-03-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09283212A (ja) * 2008-05-20 2009-12-03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US8721374B2 (en) * 2011-07-22 2014-05-13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951066B2 (en) 2011-07-22 2015-02-10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04278B2 (ja) * 2013-04-26 2016-10-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08837B1 (ja) * 2014-02-06 2015-04-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JP6551204B2 (ja) * 2015-12-14 2019-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6670446B2 (ja) * 2016-06-15 2020-03-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743A (en) 1990-07-11 1993-08-17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air of terminals having a low friction material on a mating surface to facilitate connection of the terminals
JP2596032Y2 (ja) * 1991-09-26 1999-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868405B2 (ja) * 1994-02-16 1999-03-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型端子
JP2957084B2 (ja) * 1994-04-08 1999-10-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H08321345A (ja) * 1995-05-24 1996-12-03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3311228B2 (ja) * 1996-03-07 2002-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付きコネクタ
JPH10247545A (ja) * 1997-03-03 1998-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圧接コネクタ
JP2001052794A (ja) * 1999-07-26 2001-02-23 Thomas & Betts Corp <T&B> コネクタ
JP3804040B2 (ja) * 1999-12-07 2006-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ホルダ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JP3495020B2 (ja) * 2000-11-24 2004-0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60218094T2 (de) * 2001-09-07 2007-11-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Anschlusskontakt, damit ausgestatteter Steckverbind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s Anschlusskontakt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419B (zh) * 2009-04-10 2011-02-09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维修治具
CN103378449A (zh) * 2012-04-27 2013-10-3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378449B (zh) * 2012-04-27 2015-09-0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852197A (zh) * 2014-02-14 2015-08-19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接口装置
CN104852197B (zh) * 2014-02-14 2018-06-01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接口装置
CN114504307A (zh) * 2016-08-31 2022-05-17 尼普洛株式会社 导丝连接器
CN111106474A (zh) * 2018-10-29 2020-05-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23352D1 (de) 2007-12-20
DE60223352T2 (de) 2008-08-28
US6702614B2 (en) 2004-03-09
US20030190841A1 (en) 2003-10-09
CN1268039C (zh) 2006-08-02
EP1378968B1 (en) 2007-11-07
EP1378968A1 (en) 2004-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8039C (zh) 连接器
CN1253972C (zh) 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该连接器中的方法
CN1114248C (zh) 带端子防脱装置的连接器
CN1232004C (zh) 终端接头和连接器
CN1324766C (zh) 连接器
CN1198363C (zh) 带保持架的压焊式接头
CN1510787A (zh) 电气元件的插座
CN1684309A (zh)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578012A (zh) 连接器
US7699632B2 (en) Connector
CN1697266A (zh) 连接器
CN1697263A (zh) 连接器
CN1253973C (zh) 连接器
CN1773782A (zh) 连接器
CN168556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触点
CN1691432A (zh) 连接器及中间连接器
CN1179447C (zh) 装配检测连接器
CN100352109C (zh) 连接器
CN1200484C (zh) 连接器
CN1487630A (zh) 连接器
CN1302580C (zh) 连接器、连接器的成型方法以及连接器的成型装置
CN1702924A (zh) 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819356A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CN1233863A (zh) 插接件
CN1276551C (zh) 终端接头和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